广播电视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世界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化已经成为一种风潮,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是我国广播电视应对国际传媒激烈竞争、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河南广播电视实现集团化、开展多元化经营是实现河南广播电视大发展和新跨越的战略抉择。
关键词:集团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实现办法和路径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文化传媒产业发展迅速,全国广播电视产业连年保持总体上扬势头,实际创收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15%以上。2009年,广播电视产业总收入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8%。但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各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全国各地绝大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是单兵作战,没有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没有形成更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且随着数字技术和网路宽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被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所蚕食。
本文提出广播电视集团化产业发展之路,是因为:广播与电视之间有不少共通之处,如都属电波发射传送,其传播优势是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对录音技术也有共同的要求,等等。同时,广播与电视又各有优缺点,广播覆盖广但缺乏直观形象,电视则具有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电视较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广播的收听环境要求则远比电视宽泛和自由,因此,广播与电视的互相补充性使它们比较容易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提高其影响力。而且,从目前的行政管理机构组成看,广播与电视同属广播电视厅(局)管辖,在集团的组建过程中暂不涉及跨部门的协调,可免去许多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可以统筹使用资金,用于研制、使用高新技术,摄制并传播大量富有吸引力的节目。
河南广播电视业属于当地广播电影电视局主管,电台和电视台在绝大多数地方是两家独立单位。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频道建设缺乏统一筹划,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收入来源85%以上来源于广告,经营渠道单一,经营风险较大;客户资源整合度低、没有完全共享,甚至还有无序恶性竞争;成本没有共担共享,存在着巨大浪费;面对新媒体竞争和“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又显得束手无策、行动迟缓等等。
二、拟研究问题的实际应用意义
广播电视的集团化,是指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将广播、电视及、广电网路及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其他媒体等相关单位整合在一起,由新成立的传媒集团公司董事会来行使管理的组织。广播电视产业进行集团化,开展多元化经营,其实际应用意义表现在:
1.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拓宽经营渠道,增强竞争实力,是河南广播电视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对于广播电视界同行认清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3.用产业经济学开展产业经营研究,从学理层面丰富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经济学内容,对国家广电部门制定广播电视业产业政策、规范和引导广电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概况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化已经成为一种风潮。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通向寡占和垄断之路――兼并》经济学专著中开篇指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起来的。”传媒业的发展事实也符合这种情况,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业发生了大变革,其中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集团化。通过兼并与购并,形成了诸多在国内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广播影视(集团)公司,占据世界传媒产业前列,并左右世界传媒市场的格局。
如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最大的影视制片公司“华纳传播公司”和实力雄厚的有线电视“时代公司”合并成“时代/华纳公司”。 进入90年代,合并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合并的范围已不仅仅限于影视业。1995年7月31日,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合并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1999年9月7日,维亚康姆公司(VIACOM )宣布出资370亿美元兼并电视业巨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00年1月10日, 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和世界最大网络服务商――美国在线公司两大公司将进行合并,成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以建立一个强大的综合因特网和传媒优势的“航母型企业集团”。
这些集团凭借它们的雄厚实力,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在美国6 大电视网控制了全美超过60%的商业电视台,而这些电视网又分别归属了不同的传媒或电子集团。如迪斯尼集团、通用电气集团、新闻集团、维亚康姆集团、时代华纳集团等。实际上,它们已基本控制了全美的广播影视业,而且,这些集团还立足国内向全球发展,在全球占有相当的份额。如迪斯尼集团2000年美国以外的收入占年收入的50%;起步于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1995年营业收入的70%来自于美国市场,17%来自于欧洲市场;时代华纳集团2000年来自美国的收入降到五分之三;维亚康姆集团1997年也有20%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
2.国内研究及实践
我国广播电视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团化的研究和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者和广播电视从业者展开了广播、电视在事业体制下,广告经营的模式、广播电视整合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媒体经济学和规模经济效应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媒介融合论”、“媒介集团化”、“传媒产业经济学”等许多关于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媒体运营理论。
200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1]17号)对组建广电集团的指导思想、原则、体制、融资等问题作了全面规定,第一次明确要求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实行跨媒体、跨地区经营,把集团做大做强,这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志2002年11月6日会见电视与广播博物馆国际理事会年会与会代表时指出“广播电视系统的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广播电视系统的产业化不断发展。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是我国广播电视应对国际传媒激烈竞争、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提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管理重点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着力打造一批骨干广播影视企业”。
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将领导地位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制作部门为龙头,组成行业性生产经营集团,由过去“单兵游击作战”模式转向集团化“兵团作战”模式转变。1996年我国成立第一家广电传媒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电集团把原无锡电台、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组合在一起,局台合一。集团组建后,初步打破了在新闻宣传、事业建设、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各自为战”的状况,以中心和公司的机构模式构建了广电集团的整体框架,出现了“协同作战”的新局面,逐步形成了集约运行、个性鲜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新格局,充分发挥了广电系统的整体优势。此后,广播电视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了出来。2001年12月6日,我国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成立,主要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和中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该大型国家级传媒集团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路、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节目制作、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等多媒体、综合性业务,收入规模在100亿以上。湖南省,以广播电视为龙头、以广播电视产业为核心1996年组成湖南广播电视中心,组织开发经营广播电视、旅游、服务、餐饮、房地产等一系列行业,是一个广播电视集团的雏形。
这些地方性的广播电视集团实际上只是广播电视集团化经营的一种初步的、浅层次的模式,组建区域性的广播影视集团乃至全国性的传媒集团将是广播电视集团化终极目标。
四、主要研究内容
2009年,河南广电系统总创收34亿元,其中广播业广告创收2.63亿、电视17.13亿、网络7.92亿、收视费6.26亿、付费电视0.15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15名左右,位于中游发展水平,具有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发展。
本文将依据经济学原理、传媒经济学、媒介融合、管理学、广告学等理论,借鉴国外传媒集团的成功经验,结合全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河南广播电视业应结合互联网、手机,将广播电视及相关产业业务融合,组建综合性集团化传媒组织,开展多元化经营,进行企业化管理”产业发展观点,研究探讨集团化的原因、实现手段、途径及模式,以及集团化下的企业化、专业化及多元化经营问题,期望能够找到河南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首先,明确成立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目的,解决“为什么成立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规模经济
广播电视作为传媒业,有着传媒业特有的成本特性,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复制成本低,向额外受众提供媒介产品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其.规模扩大是经济的、是能够获得更高利润的,表现为覆盖的受众范围扩大,管理费用等运营固定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分摊,使得整合受众的集团化成为降低成本的一种途径。
2.实现范围经济
霍林金斯、潘扎尔等传播学家认为“范围经济是因为企业的范围(而不是规模)而产生的成本节约。范围经济是指企业生产或经营两种以上产品或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与规模经济只生产单一产品不同,范围经济强调的是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广播电视整合成为综合性传媒集团,享有规模经济同时享有范围经济。
(1)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节省资金。广播、电视、网站、杂志等集团化后,在生产和经营中可能会经常共享某些生产要素、资源、硬件设备,如有价值的内容版权、意向规范的品牌上网、成熟的采编人员、完善的发射传输系统、相似的管理流程、体制和共同的管理组织等。
(2)提高运营效率。一种媒体产品可能是另一种媒体产品的副产品,因此产品是联合生产的,例如某些新闻资讯可能是深度报道的素材,同样内容的知识产权能够生产多种形式的媒体产品。
(3)扩大收入来源。集团化下受众很多时候可能是相同的,这样推动不同传媒产品更多的销售及衍生品的开发。
(4)价格螺旋关系。集团化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从而降低了销售价格,使得收益成螺旋变动上升。
3.增强媒体的合力
当两个或以上传媒企业形成共同意见、发出一种声音、构成社会意见共鸣时,舆论引导的效力尤其明显。不同媒体的多管齐下、相互补充和推动,使人们容易对同一意见产生认同,迅速达成共识,从而主宰舆论趋势,形成强大而稳固的舆论合力。
4.开展多种经营,分散了单一经营的风险。
第二,实现手段
广播、电视实现集团化手段主要有两种: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
在我国,广播电视等媒体国家管制较严,所以集团组建一般都是政府牵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整合属下广电单位,组建成集团。国外传媒集团在扩张的时候大多采用资本运作模式。近年来我国传媒领域也逐步放宽对资本运作的束缚,资本运作实现集团化案例越来越多,广电业主要在节目制作领域放开了对外来资本的限制。
第三,实现途径
媒体的集团化实现途径一般有两条:自办和并购。自办是指在集团化过程中,靠自身力量创新建立一个需要的传媒企业;并购是根据传媒企业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或市场运作把其他传媒企业整合到本企业中来。实际运作中,自办和并购各有优缺点。
第四,模式选择
如今,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大体上分为三大类:
1.无锡广电集团模式:实行“局台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集团领导既是局领导,又是董事会成员;集团即承担自身监管职能,又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市场运作。
2.江苏广电集团模式:局台分设,明确局台关系,一个界定局台职能。集团与广电局相对剥离,实行“两块牌子、两套人马和两套领导班子”,省广电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对全省广电系统实行行业管理。
3.上海广电集团模式:集团与广电局也是相对分离,“两块牌子、两套人马和两套领导班子”,但是集团与广电局实行交叉任职。
选择广播电视集团发展模式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比较以上三种模式优劣,江苏广电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化运营机制,面向市场,扎扎实实从专业化经营做起,开展成本核算,执行多元化、品牌化经营战略,形成集团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广电集团及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微观主体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效率和生命力。
(2)加快内部资源整合,加强内部成本核算,理顺集团内部产业群。广电集团成立后,应当眼睛向内,向资源整合要生产力,向经济核算要生产力,向科学管理要生产力。既要明确广播、电影、电视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又要突出重点,发挥集团资源共享的优势,着力打造主打产业和主打产品,形成集团的核心单位、核心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高品质的文化形象。
(3)加快节目资源整合,推进集团业务纵向、横向扩张。一是利用节目优势,实行节目一体化;二是跨行业扩张与经营;三是跨地域兼并或收购。
(4)和互联网、通讯网路结合,全力推动“三网融合”,将发展新媒体产业作为集团传统支柱产业之外又一重点产业,比如开办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英吉安.道尔(英):《理解传媒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吴信训:《现代传媒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尹荣结:《全球化时代公共广播的前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芮明杰:《论产业链整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申光龙:《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管理》,中国文字出版社2001年版。
7.张金海:《广告经营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徐沁:《媒介融合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0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2010年版。
10.黄升民等:《中国广播产业经营管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篇2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广阔覆盖面的现代电子媒介,对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和新科技等先进文化的传播,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促进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由于该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理环境恶劣、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落后、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原因,其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节目创新不足、资源整合不够、有效覆盖较差,技术设备落后,听不到、看不到、听不好、看不好、听不懂、看不懂现象普遍存在等,推动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针对四川藏区的实际及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节目、资源、覆盖等方面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节目的多维创新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就越蕴含着世界价值。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和传播风格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性、提高针对性,以丰富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态、提升传播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藏语大众传媒,保护藏族语言文化生态
因此,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对保护藏语语言文化生态和藏区方言多元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按藏语方言分类,有卫藏、康巴和安多三大方言,三大方言间的有较大的差异,而康巴藏语是四川藏区的基本交际语言。由于四川藏区地形闭塞、交通不便,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沟通又很少,该地区的很多群众听不懂汉语。因此,四川藏区民族节目的设置必须坚持“以藏语为主,藏汉语并举”的原则,优先发展藏语大众传媒,增加藏语节目译制播出量,才能保证藏族民众听得懂、看得懂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为四川藏区的藏族群众服务,有利于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凝聚力。目前,四川在广播方面,四川电台民族频率已有50多年办台历史,藏语节目的播出时间逐年增加,较好地满足了藏区群众的收听需求;在电视方面,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2010年6月24日正式播出,受到了四川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欢迎。办好这两套节目,十分重要。此外,还要积极支持四川省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节目译制中心①开展日常节目及优秀影视剧的译制工作②,使四川藏区观众可以收看到更多优秀影视剧。
(二)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
突出民族特色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基础。藏区广播电视节目设置必须实施差异化策略,就地取材,紧紧抓住四川藏区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特色与资源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节目品牌。四川藏区的特色资源中最能体现其吸引力的是它丰富秀丽、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神秘的人文资源,其广播电视节目的优势就必然在于反映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生态的专题片、纪录片、特色电视剧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专题片、纪录片等的魅力优势,这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四川藏区群众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俗习惯,在接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节目时往往会倍感亲切。因此,开辟体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个性、地域特色和民族心理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才能更符合受众的审美取向,使广播电视节目为四川藏区群众喜闻乐见。
(三)创新广播电视宣传报道方式和节目形态,增强节目贴近性
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节目只有增强贴近性,着力反映四川藏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真实展现藏区群众的生活和文化状态,才能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引起受众共鸣,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达到传播效果。一是要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迅速、有效地抢占舆论宣传阵地。宣传报道要走出单一的时政宣传的运作模式,避免简单灌输宣传,而是与四川藏区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着力反映民愿、民声,说百姓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增强时政宣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提高新闻宣传的公信力,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达到最大限度的宣传效果。二是要将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虽然民族特色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节目的品牌亮点,但是节目内容和形式总是停留在几个广为人知的“特色”资源上一味重复,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对节目失去兴趣③。因此,必须不断创新节目形态,在大力办好新闻栏目的基础上,更多开办专题类节目、文艺娱乐节目,播放优秀影视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媒体活动。在节目内容上,可以开办旅游资讯类、生活服务类、教育讲座类、法制访谈类节目。三是要将民族文化元素、新的时代元素融入广播电视节目中,使之在保留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跟上时代潮流,突出时代特色,展示四川藏区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华,这样才能发挥民族文化的持久渗透力,满足四川藏区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四川藏区,丰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资金、人才、市场、技术资源等却较为匮乏,配置也不尽合理,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要在世界性技术革命的浪潮中稳步发展,在网络风靡与新媒体冲击时代实现多元文化传播的发展战略,务必有效整合与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切实重视资金投入、人才打造和信息技术体系构建等工作。
(一)有效整合资金资源,构建多种融资渠道
广播电视是一个高消耗、高投入、重装备,更新换代快、运营维护难的行业,如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专业技术设备,就会大大降低其传播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四川藏区经济基础的薄弱决定了其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较好的经济基础,造成投入广播电视事业的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影响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成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发展的瓶颈。据了解,虽然国家实施了“千乡电视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但投入四川藏区的资金仍然严重不足。当前,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十年,国家加大了对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政策支持和市场空间,这是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必须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合理整合和利用国家政策资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市场补充为辅,多渠道融资投入广播电视事业建设。首先,要利用政策的倾斜与关注,加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提高其自我建设能力,促进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其次,除了政府拨款和单位自我投资外,要允许广播电视媒介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壮大广播电视的经济实力。从西部民族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的筹资体制必须打破系统垄断的格局,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集资、入股等形式吸纳资金,投入广播电视事业,以促进多元化的、统一开放的广播电视经营市场尽快形成。[1](P.14)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必须充分挖掘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市场资源,有效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引进、所促成的资本,聚集社会资金,用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p#分页标题#e#
(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队伍。四川藏区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专业人才资源极度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四川藏区经济落后、收入偏低、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外地的骨干人才不愿来,而本地的优秀人才又不愿回到当地,如此造成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严重流失。[2](P.137)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加强与高校合作,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专业人才,既保证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输送,也有利于提高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人才素质。二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不断为从业人员“充电”,增强人才的实力和竞争力。三是大力开展人力资源交流。可以采取和其他发达省市广播电视机构合作的方法,“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借一些技术成熟的人才到藏区帮助和指导工作,也派人出去学习借鉴经验,努力培养藏区广播电视人才。在四川藏区,目前正在开展领导干部与省级部门及市州的“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应充分利用这一干部人事政策,加大广播电视领域干部的挂职交流力度。在既有藏语节目、又有汉语节目的媒体单位内部,也要加强藏汉语节目人才的交流使用,开展多岗锻炼,以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④。
(三)整合传输技术格局,奠定发展的坚实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业的传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四川藏区广播电视的技术建设发展,尤其是传输技术比全国大部分地区要落后一些,发展藏区广播电视事业,对传输技术格局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1.有线网络整合有线网络整合主要是解决管理体系的整合、数字电视平台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以改变条块分割、利益割据、各自为阵的状况。四川藏区的有线网络整合要吸收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在按照四川省的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的同时,特别要注重结合藏区的自身特点推进。如推广数字电视平台,要根据藏区广播电视人口总覆盖率低、推广数字电视难度大的实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特别注重合理协调网络整合中的经济利益分配,保护各方利益,充分调动藏区各级有线网络运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网融合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⑤试点。“三网融合”中一个有效可行的措施是手机电视,也可以说这是产业融合的先行军。[3](P.253)目前主要有两种典型化功能结构的手机电视:一种是通过地面微波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以“点对面”的方式看电视的DMB手机电视,目前开发出来的主要有公交、的士、地铁和户外大屏等,就藏区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方式似乎较为遥远⑥。另一种是采用DVB-H技术标准,主要单独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信号传输,以3G多媒体手机为终端、以“点对点”模式看电视的手机电视。这一模式受限于3G手机电视在移动通讯网络中需要相当大的带宽条件,在彻底解决带宽的技术瓶颈之前,它只能提供中小数据流量的个性化手机视听服务。不过,随着带宽技术的发展,这在四川藏区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三网融合”对全国广播电视行业都是一个新领域,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行业要树立战略眼光,及早制定发展规划,逐步解决现实困难,促进“三网融合”业务发展,从而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潮流,推进藏区广播电视事业跨越式发展。此外,目前四川省正在开展全省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前期规划。在规划中,应该将四川藏区一并考虑,超前谋划、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统一建设,分步实施。
三、四川藏区广播电视覆盖的合理布局
四川藏区地处横断山系之中,境内山峰高耸,山高水急路险,河谷纵横幽深。复杂的地理环境给该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带来了重重困难。并且这些地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高度分散,游牧民又经常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流动,广播电视事业布局点多面广。针对四川藏区的特殊地理情况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构建城镇、农牧区、远牧点三个层次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使四川藏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得以合理布局,最有效地发挥其效用,解决四川藏区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难题。
(一)城镇:以发展有线电视及网络传媒为主
在四川藏区经济条件好的城镇和距离城镇较近、有条件的农村,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有线电视及网络传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一,城镇地区地形条件较好,有利于铺设光纤电缆,且花费不致太高,而且人口密度较高,有利于维持有线电视网的运行。其二,有线电视具有节目容量大、节目质量高、可选择性强等优点,并且有线电视网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互动化迈进,有助于提高藏区城镇及其近郊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再次,有线电视一般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好,受众对于收费电视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此外,随着我国“三网融合”战略的实施,广播电视事业向产业化发展转型,在藏区城镇发展有线电视及网络媒体,可以开发视频点播、图文信息等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增值业务,提高广播电视的经营创收能力,开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新平台和产业发展新空间。
(二)农区及牧民定居点:普及卫星电视等相应设施
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农牧区,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居住较分散,推广有线电视成本巨大,有较大难度甚至不切实际。首先,在这些地区铺设电缆光纤将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铺设施工的工程技术难度大;其次,由于四川藏区地域辽阔,铺设电缆光纤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将非常巨大;其三,建设有线电视网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人户率,否则难以开展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其四,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有些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生活外,经济上无力承受其他费用开支,建设有线电视网的一次性开支及其后的收费收看电视节目,极不现实。有鉴于此,为解决农牧区定居点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在农区及牧民定居点普及卫星电视及相应的卫星接收设备设施很有必要。通过在定居点建立卫星电视直播平台,卫星接收机可收到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电视节目,节目数量多、技术稳定性好,这既节约资金,又便于管理维护,广受藏区群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对其管理要按国家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对境外卫星节目接收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应接收的卫星电视节目给予加密处理。但同时,应着力提高四川藏区农牧区定居点广播电视的人口有效覆盖率,解决该地区受众收视困难。#p#分页标题#e#
篇3
关键词 广播电视;数字技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07-01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广播电视可以说是人类迎接文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将近100年中,广播电视通过对社会各种信息的传播等功能,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提高和迈向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承载广播电视传播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具备了时代的特点,在广播电视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所认可的大众传播媒体后,其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民生等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并且通过资讯的传递也帮助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将资源和信息传递出去。这个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了具有很大规模的信息传递行业,并且通过近一个世纪的验证,逐步地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视产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让广播电视产业不得不去正式面对这新一波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势必需要顺应时代的科技发展,并且追求创新。网络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适应并且习惯于其快捷和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人们开始希望更多且更迅速地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新闻资讯,并且对资讯的质量和服务也越来越看重,而广播电视技术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也开始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
1 广播电视的发展进程
20世纪广播电视由最初的黑白媒体迅速地发展为彩色,给人们带去了更好的视觉享受,而信号也从最初的模拟信息发展成为现在的数字信号。在电视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我们接受的视觉产品是一直在进步的,包括色彩和清晰度等。目前电视已经达到了高清的水平,并且逐步面向更加真实的画面传播迈进,至此我们也能够看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快速并且良好的,而其发展趋势主要是以人为服务主体进行的,以提高人的感官为最重要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都不同程度地在进步,这也直接带动了广播电视产业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产业在传播方面也在逐步的变化,告别了过去独占信息资源的传统模式,现在开始接纳更加广泛的发展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信广播电视的发展会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数字技术的发展
如今科技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而数字技术也在科技大潮中应运而生,在广播电视产业中得到了很高的重视,目前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技术主要能够将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提高,而高质量的节目自然更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也就有了保障。数字技术运用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中,利用移动技术进行信息资讯的接受和输出,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推广,很多电视台开始利用该技术来满足采、编、播等各个流程的工作,让整体工作速度和质量大大的提升,而且普通观众通过移动技术接受到的更加好品质的电视节目,使他们感官上得到了满足,这也是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2 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目前人们获取资讯的首要手段,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交流方式。广播电视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早在2004年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化已经开始进行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在早期是以时间为关键的新闻类节目制作,后期当网络技术运用越来越普遍后,全国各地的有线电视也成功建立起了网络系统,这提高了国内广播电视整体运营体系,使其更加完善。同时,根据目前的现状,应当加强网络分配的改良,总体以数字化为发展方向,实现偏远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网络互通,最终实现网络和电视节目相融合,并且覆盖更加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观众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
2.3 卫星直播技术
我国的卫星直播平台是在1999年建立完成的,这也直接开启了广播电视直播的进程。通过不断的进步和努力,2005年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果,覆盖了更多的用户,制作的节目也通过卫星面向全国进行直播,而更多的国际台也加入到了卫星直播当中,在中国也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电视节目,实现了文化交流,卫星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传输工具。
2.4 多元化技术发展
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结合了多种科技技术,在广播领域中也实现了中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的结合;电视产业中,卫星、无线、有线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融合,并且已经结合成网络,能够完成更加全面且高品质的电视系统,并且覆盖地区也更加广泛。当然面对特别偏远的地区,要想实现同步收听或者观看广播电视节目还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但是相信当科技发展更为进步后,部分难题将迎刃而解,国际广播电视也将全球覆盖。
2.5 无线设备自动化
无线设备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运行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随着当前越来越快速发展的电视技术,无线设备自身也在不断地实现更新和发展。通常广播节目是需要发射机来实现完全固态化,而中短波的发射机则是虚拟设备过度到数字设备,发射台的自动化也是目前无线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3 结论
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时代,也需要和先进的科技相结合,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全球一体化也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节目资源,所以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其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这样广阔的空间也给了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资源和条件,所以相关的研究人员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找准切入点,紧抓时代的命脉,并且以观众的需求作为主要诉求,进行技术的开发和更新,不断开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范龙.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6.
[2]何大治,黄巍,徐胤,等.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J].电视技术,2013,37(2):20-24.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研究方面逐步加大相关投入,使之成为确保广播电视播放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未来阶段广播电视播出的实际安全,做好现阶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前景技术研究便尤为重要,成为推动广播电视播出行业稳健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综合水平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概念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播放过程中,需要确保节目播放的完整性,避免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节目的播放产生不必要的暂停情况,从而确保节目播放的基本质量,同时节目播放内容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应在建立完善的节目播放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保证节目播放内容与实际内容相符,以便于提高电视节目播放安全性。因而在广播电视实际的播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播放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做好广播电视节目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定期对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进行有序的检查,进而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这便能够及时地对外界非法信号破坏情况加以有效解决。此时便可将广播电视的播放安全提升至新的高度。再次需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广播电视播放信号的接收过程中对信号的传输进行管理,继而提高用户信号接收的合法性。最后需保证广播电视播放内容的安全,使其避免受到盗取或破坏,同时建立严格的广播电视内容审查制度,继而对存在不安全、不健康及不积极的播放内容加以屏蔽。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现状
目前,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总体状况良好,但在细节及运行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技术层面而言,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技术种类较多,同时普及范围也相对较广,但管理难度较大,相关地区的技术人员缺乏导致在其出现广播电视安全播放质量问题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加以解决,这便影响了部分区域公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受移动技术发展推广影响,广播电视播放形式不再趋于固定化,而是采用多元化设备播放,虽在此过程中受众范围有所增加,但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便给广播电视行业电视安全播放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次就经济效益方面而言,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放模式单一,导致经济效益较低,难以达到实际的规范标准,在此过程中便容易出现盗版及版权纠纷问题,这也对广播电视安全播放形成一定的阻碍,使相关播放工作难以按相关标准有序进行。最后就市场需求及体制方面而言,我国现有广播电视播放体制虽较为完善,但由于对市场环境的研究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播放市场需求较低,难以按照实际的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广播电视工作,继而使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受到不利影响。
3当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的问题
3.1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重视硬件发展,忽视软件建设。广播电视媒体对设备考虑较多,但是很少考虑到软件系统的升级研发,这种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严重影响安全播出技术发展。虽然播出技术系统投人较多,但是涉及到安全播出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发时,很多单位认为没有必要,很多传媒单位的运营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依赖于公文流转和办公软件模式,忽略了其安全性,对信息安全防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2安全播出技术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各类安全播出的技术支撑手段在信息防护、系统可靠性加固、管控能力提升、应急系统回复、指挥调度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这些技术没有实现联动发展,相对独立,缺乏数据共享与耦合,根本无法从整体上发挥作用,安全播出技术仍然局限在电视广播媒体内部,而非整个传媒行业,局部技术实现优化,而非整体最优。所以,面对数据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面临着更多安全播出的挑战,需要将技术体系纳入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结构中进行顶层设计,最终实现安全播出数据资源共享以及技术系统的联动发展。
4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措施
4.1实现技术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管理制度的确立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制度不统一及规范标准幅度较大的问题。这便给广播电视日常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未来阶段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对现有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标准进行统一,而后根据实际的播放需要在广播电视播放前对相关设备进行系统化检查,在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播放工作。其次要按照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定期的进行广播电视双倍的维护工作,通过提高广播电视维护技术水平与维护频率来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性与流畅性。最后要确立广播电视管理与维护责任制度,将广播电视的日常运行与相关技术人员的经济收入相关联,以便于在其出现相关技术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2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及时培训
在实际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与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提升其基本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来使其能够在广播电视设备维护过程中发挥实际工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广播电视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培训水平,要在培训后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考核工作,对于考核水平较高及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可适量地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整体学习及工作积极性,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4.3实现广播电视播出所有环节的技术强化
技术是确保广播电视播放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广播电视播放及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对播放及信号传输技术进行优化,根据区域的实际播放情况来提高播放设备运行的有效性,使其在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广播电视受众面,从而一方面保证广播电视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设备应用的完整性,使其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方面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其次要按照实际的广播安全播放标准安排正面、积极、向上与健康的广播电视播放内容,对于存在问题的播放内容要及时地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审查工作,以便于提高广播电视播放的整洁性与安全性。最后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及新方法,通过提高现阶段广播电视播放智能化与科技化水平,来确保实际播放的安全,从而使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的在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方面发挥其实际作用。
5结束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是确保广播电视顺利播放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保证广播电视播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未来阶段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况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为未来阶段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群,娜仁高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J].科技传播,2014(22).
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事业;探讨
时间飞逝,电磁波的发现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广播电视行业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从有线到无线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如今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通过电磁波为载体广泛运用于无线电传播技术之中。
一、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有卫星、地面无线电开路及有线网络三种方式进行传输。广播是一种仅有声音没有图像通过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传播媒介,而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像。无线传输是把无线电也就是电磁波作为运载信息工具进行传播。有线传输就是用类似于电话线一样的一些导线光缆、微波等媒介进行传输。卫星传输是用从地面发射到空中的卫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信号的传输。无线电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是广播电视无线技术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国正式采用地面数字进行电视传输的标准,国家广电总局于2012年专门下发了有关电视广播覆盖网采用地面数字传输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如今,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录制节目、编辑制作节目等方面均已实现数字化。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式也基本采用光缆网络、卫星和微波等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国家长远规划
随着新一代大型数据库、云计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推动着广播电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要将我国无线传输发射事业按照国家长远规划继续发展,必须加快无线传输发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做到以下两点[1]。
1、加快发射台站的建设
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直接关系到民众收听和观看广播电视节目效果的好坏,如果发射和传输信号较差,时断时续就无法正常传播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给受众。要快速发展我国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就必须加快无线传输发射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加快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广电发射台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射台硬件设施发射仪器的配置工作,加快软件信息采集、技术管理及信息反馈系统部分的建设工作,同时还应减少雷电、机械故障和突然断电等一些非自然(含人为)因素对广电发射台造成的干扰因素。使广播电视所有的功能发挥正常。
2、加快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的创新,高时效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广大民众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要求已经提高,对发射台站的安全技术播出能力、播出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更高要求。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是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正常、高质量、高效率播出的基础。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要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自动化、网络化信息技术,要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从传输信号开始到发射信号成功,每道程序均采用自控、自动播出和自动监测管理,就必须加快监测设备自动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确保发射机工作正常,才能保正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安全播出,达到优质高效的工作水平。
三、加快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1、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落实管理制度
无线传输发射工作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无线传输发射工作,首先,应加强对广电部门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应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经常组织召开技术人员经验交流会议,举办技术竞赛活动。其次,也可组织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到同行业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取经,使发射技术管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同时,各地广电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考核制度,及时做好检修防范工作,防止或避免发射设备故障的发生。积极落实上级相关部门有关技术管理的政策和要求,应做到及时传达并检查落实情况,使新技术、新要求能及时运用到广播电视发射事业中。
2、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建设速度
广播电视采用直播卫星技术,使居住在偏远山区的村民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能够收、听、看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最快的知晓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知道中央、省辖市和地方新闻及经济情况等,让偏远山区村民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无线发射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的策略,进一步落实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落实发射机及配套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播出设备运转正常,保证安全播出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的总体目标[2]。
3、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进程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传播途径又有了新的渠道——移动多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具有借助卫星直接传输、信号流畅的优势,使广播电视传播体系更完善、路更宽、营运效果更佳。我们应充分发挥CMMB的传输快信号强和费用较低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下融合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进程,积极做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工作,积极做好应急广播、数字内容信息传播等创新运营服务工作。使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能快速地向前发展。
四、总结
通过上述浅析,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创新型社会、和谐式家园,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只能运用现代科学,探索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事业的新路径,才能全面推广、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数字广播化,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事业跨步向前发展,迎接多彩的世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有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创新技术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4)
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不足。
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学习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对于分管的经营创收工作发展思想不够清晰,效能意识和执行力不够强,分管的经营创收工作提高经营创收水平的瓶颈难以突破;广电产业发展多年未能实现全面展开,经营创收和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滞后。
2、创新意识不够,存在因循守旧思想。
自己多年分管经营创收工作,产生了经验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惯于按部就班,过于强调经营创收工作的规律性,缺乏开拓性,受经验意识,常规作法制约,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和严峻局面时缺乏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的意识和办法。面对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优化经营结构,加强品牌战略,整合经营模式,扩大市场份额的力度难以提高,生活娱乐频道经营创收近年来难以走出低谷,医疗药品广告比重问题难以解决,缺乏破解之道,对局(台)广电事业和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3、工作缺乏主动性,执行力有待提高。
日常工作中存在保守思想,提任领导干部工作多年,拼博精神淡漠了,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强了,有些工作困难强调客观因素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少了,业务工作满足于布置安排,缺少针对性的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执行力不够,有时存在应付了事现象。
4、党性修养,严格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分管经营业务工作思想上能够警钟长鸣,廉洁自律,但在日常经营业务工作中一些公款吃喝,公车、公活私用,业务接待中把握规定标准尺度有时不够严格等问题仍有存在未能彻底解决。日常工作中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有时对自己失之于宽。
二、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是自身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素质、理论素养、科学发展观没能完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言行,从而导致认识上和工作中存在一些偏差,认识水平不够高,践行能力不强;二是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缺乏新思路新思想,同时宗旨观念责任意识不够强;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学习有关广播电视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的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业务理论功底,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任务。
2、要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摆正位置,做到到位不越位。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要开拓广告市场,积极进取,把经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7
关键词:农村;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工缆;传输;广播电视;事业;协调;发展
广播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单一的被动收听的方式播放,而是把调频广播信号经调制送入有线电视网中逐渐发展为直播能够与听众互动的节目,为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桥梁,更贴近人们群众的生活。本文结合广电站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的实践,就农村有线广播滑坡的原因、地位作用、发展有线广播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广播电视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1.农村有线广播滑坡的原因
(1)农村有线广播一般使用铁丝线低压传输,加之管理法规不健全,随意剪断广播线,造成广播中断。在农村电力线路整顿中,有的电工遇到广播线就拆就剪,造成整个村的广播线路瘫痪。
(2)原来的农村广播传输线路强度低,故障率高,需要经常整顿。近几年来,由于村级经济较薄弱,不能像以前一样每年一小整,三年一大整,经常搞维修,这样农村有线广播滑坡就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近几年大量农户迁居新房,广播没有安装进去,致使农户广播锐减。
(3)部分干部群众和广播工作者有重电视轻广播的思想,影响了广播事业的发展,误认为有了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可有可无了。加上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繁忙,广播网络没有及时进行维护整顿。据了解,有个别地方整片整村的广播长时间不响。
(4)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陈旧落后的老广播,对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已失去吸引力,音质不佳的节目已满足不了他们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
2.在农村电视代替不了有线广播
近几年来,农村有线电视发展迅速,而有线广播却不断萎缩。可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却越来越清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在农民生活中,有线广播还有继续存在和巩固提高的必要性、迫切性,有线电视代替不了有线广播。
在农村,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特别是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信息,只有有线广播才能最快地传送到家家户户;有线广播几乎是镇乡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唯一的宣传工具,因为根据国务院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电视节目;听广播还具有被动收听、收听方便的独特优点。吃饭、干活照样收听广播,这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3.调频机的非同频广播
如果乡镇自然村均没有调频广播台站,使用的频率各不相同,即三级调频广播载波频率不一致。其有线电视优点是同一点接收这三套调频节目互不干扰,没有杂波干扰,收听效果好。如果这三套调频广播均插入有线电视网络,那么就需要有三个电视频道来专门传输这三套调频节目。对于一个乡村来说办一个有线电视转播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资金设备有限,有线电视频道资源也有限,不可能在有线电视系统中专门设置三个频道来传输这三套调频广播节目。非同频广播的另一种方式是将上一级传来的有线电视信号全部接收下来,重新进行解调和调制,同时也将上级传来的调制节目进行解调和调制,并把本镇村的调频节目也调制出来,这两套调频节目在不同时间由高频切换开关进行切换输到混合器和各套有线电视节目进行混合,然后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传输到各家各户。各家各户的调频收音机只需调到这个频点上就可在不同时段接受到各级调频广播节目,但这种非同频调频广播传输方式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用来建设村级前端,是不可取的。另外,在技术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由于三级调频广播占用三个频点,频率资源浪费大;经过两次调频解调和再调制镜像干扰大、杂音大、失真大。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倡三级调频采用同频广播传输。
4.实行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是巩固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效地制止有线广播滑坡的局面,提高有线电视的传输质量,促进农村广播电视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1)提高了广播的音响率。由于实现电视与调频广播共缆传输,只要电视好,广播就能响。有线电视的故障率不高,排除故障一般不会超过一二天。对有线电视网络,群众的保护意识较强,不敢随意剪线。
(2)提高了音质质量。使用点频音箱比过去舌簧喇叭的音质音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群众反映,农民也能听到音质优美的广播了,也满足了部分欣赏水平较高的农村青年的要求。
(3)减少了广播线务员的工作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替代原有的有线广播网,可以减少镇(乡)、村线务员大量繁琐的日常检修维护工作,受到线务员的欢迎;同时,也为各村节省了日常维护经费和每隔几年进行村级广播线路整修的经费。
(4)调频共缆传输具有比音频共缆传输质量好、故障率低、不会影响有线电视收看质量的特点。
(5)提高了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有线电视杆一般都是7m以上的圆杆,又使用钢铰索,因此全市的有线电视杆几乎没有断杆,所以实现有线电视与调频共缆传输,可以大大提高广播线路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给广播线路造成的经济损失。
5.实行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现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的方案有音频共缆但许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音频共缆方式突出的问题是可靠性差,且技术设备复杂,费用也较高,因此,很少被采纳,一般都采用把广播音频信号以调频方式调制后与有线电视信号共缆传输的方式。
众所周知,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和原有的有线广播一样,要解决插入信号问题,因为各镇、村在各自管辖区内要播出一定的节目,例如:会议、知识讲座、通知等等,它要求在自己的管辖区内插入节目时,中断上级信号源,并且各自的管辖区间不能相互干涉。
插入信号的方式有同频插入和异频插入。显然,同频插入方式中,采用陷波方式吸收上级信号,会对全系统的性能有所影响,而且陷波器一旦中心频率略有发生漂移,就会产生同频干扰。异频插入方式是把上级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后,再调制到新的频率点上传输,它不存在同频干扰问题,其优点明显,故一般都采用异频方式插入信号。
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实现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双入户试点经验表明:实现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是制止有线广播滑坡,促进农村广播、电视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广播上台阶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有线广播的发展方向。今后安装有线电视的村,要同步实行调频广播共缆传输,做到电视、调频音箱双入户。对已装有线电视而未实现调频共缆传输的村,利用整顿广播线路时机,逐步过渡到调频音箱共缆传输到户。(作者单位:内蒙古根河市广播电视发射台)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 对广电设备在功能上、质量上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设备的设计和使用也越来越体现出专业化的趋势。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笔者仅仅想借此机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广电设备的使用和发展趋势层面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以期为我国广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一、存储设备的数字化及多样化
由于设备的数字化, 特别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视频、音频工作站取代了传统模拟设备系统, 相应的节目源介质也发生彻底的改变。各种数字存储媒介取代模拟系统, 数字化存储的实现, 涉及压缩、存储、网络传输、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处理技术而不只是简单的存储方式、存储介质的改变。它是广电集团实现节目生产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包含了多项当前最新的技术, 势必对以往的传统工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实现资料数字化存储时, 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 还要根据各个电视台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应分阶段 (按数据压缩、存储、管理、网络传输)对现有的资料存储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这样既能解决当前的一些迫切问题, 又能保证将来的系统升级及与全台数字化系统的融合。
1.硬盘阵列。由于硬盘具有读写速度快, 在线检索并发读写等特点, 所以可用来存储大量常用的数字化资料、并且可以满足多人的在线并发访问。目前广泛使用的光纤硬盘阵列, 不仅传输速率高且稳定可靠, 随着硬盘阵列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硬盘容量的不断提高, 硬盘阵列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2.光盘和光盘库。光盘作为一种新的存储媒体, 感光层上有一层保护层, 适合长时间保存, 上面的数据不会丢失。另外, 光盘数据读取——非接触激光方式为无检索磨损。随着光盘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 光盘存储容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光盘体积小, 能极大降低存储空间从而降低存储成本。光盘适于多人的后备查询, 利用机械手可实现自动换盘, 并可以同时对多张光盘进行读写操作。
3.在存储介质中除了硬盘阵列和光盘库,还可采用数据流磁带库。它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存储方式, 一盘与普通录像带同样大小的数据流磁带上可以存储容量为几百兆的节目素材。不方便的是要先将磁带上的数据迁移到服务器的缓存中, 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它只适合用于素材的备份,而不适用在线访问。
二、电视转播车的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节目形态, 诸如新闻、综艺、体育等等, 都有专业化的电视设备来进行转播。电视转播车是一个以汽车为载体的移动电视转播系统, 作为现场直播或电视节目录制的重要工具, 在电视节目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视转播领域, 转播车也有着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小型转播车(适合新闻类节目) 的首要特点是其机动灵活性, 一般采用吉普车, 即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或小型面包车等小型车进行改装。吉普车机动能力强, 并且能够适应特殊的路况条件, 丰田、雪佛兰、福特、现代等品牌在国内都有改装成转播车的先例。小型面包车一般采用奔驰、福特、依维柯等品牌, 内部空间上要比吉普车大一些。在选择车辆时, 除具备一般车辆的性能外, 还需重点考虑空间、高度、车身刚度、改装费用等。
2.中型转播车一般拥有 4~8 个摄像机讯道, 用厢式货车、中型客车或直挂货车进行改装。可选的车体品牌较多, 有奔驰、福特、五十菱等各种货车或国产品牌客车平台。这类车主要是车内空间较大, 能够容纳较多的工作人员, 部分车内还划分了不同的工作区, 设备配备也较为全面, 适合各类中小型电视节目的制作。在上世纪的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 各电视台大量采用了这一类型的转播车作为主力车型。到目前为止, 还有许多这种类型的转播车在生产一线上服役。
3.大型转播车一般采用直挂式或半拖挂式卡车底盘,外形就好像是一个大集装箱车, 很多此类转播车使用奔驰、沃尔沃、雷诺、依维柯等品牌的进口底盘进行改装。大型转播车承担着大型体育和文艺节目的现场直播任务, 车内配备完善的电视转播设备, 通常配有8 台以上摄像机以及多台录像机和多通道硬盘系统, 具有非常强大的节目制作和直播功能。
三、传输媒质的多样性
传输媒质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通道, 它起着将信号作为从信源传到信宿的桥梁作用, 是广播电视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广播电视信号从地面天线到卫星传送, 从简单电缆到 SDH 网传送以及全国的数字光纤网传送, 传输手段和技术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1.电缆。电缆传输是传统的传输方式。电缆又可以分为对称电缆、同轴电缆、50 欧同轴电缆、75 欧同轴电缆和综合多芯电缆和三同轴电缆等。
2.光纤。光纤通信是以激光光波作为信号载体, 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系统由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及耦合器、无源器件等五个部分组成。光端机是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设备。
篇9
关键词:姚安县适中乡 广播电视 发展 对策
适中乡位于姚安县东部,距县城46公里,东与牟定县蟠猫乡相连,北与大姚县龙街乡接壤,西与姚安县前场镇相连,是一个集山区、边远、高寒为一体的典型少数民族聚集乡。全乡辖适中、三木、月明、菖河4个村民委员会,27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全乡国土总面积114.81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乡有耕地面积7180.6亩,其中:水田面积3368.5亩,旱地面积3812.1亩,人均耕地面积1.33亩。乡政府驻地海拔1870米。
2011年末,适中乡有农户1398户,总人口5475人。其中:男性人口2854人女性人口2621人;农业人口5408人,非农业人口67人;劳动力37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797人;少数民族489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9.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审定批准的全州40个少数民族聚集乡之一。为使适中乡广播电视更好发展,以下浅议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播电视发展的非常快,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与此同时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城乡差距大。城市广播电视已经是国际化,而农村广播电视还停滞不前。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低级水平、与城市发展失衡的状态。其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公共服务是基本权益,是保证广大百姓听到、看到广播电视的基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体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均等享有公平公正。现在我国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的差距非常大。城市已经有相当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比如说城市用户收看到4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而在有些农村只能看8套左右电视节目。而且信号质量不好。国家以通过实行“村村通工程”来从硬件上解决农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几百万农民朋友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现在已经普及数字电视,在城市可以享受到更为丰富、更有个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城乡之间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2、对农节目制作能力不足。
广播电视制作内容非常复杂、专业性强。类型多样,数量庞大,承担着舆论宣传、产业经营、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现在电台、电视台主要做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市民文化、精英文化、时尚文化、先锋文化节目,很少有反映“三农”的节目。媒体对“三农”关注度非常低。农民朋友在收看信息质量和数量上都非常落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难以发挥作用。
3、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
乡镇主管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网络,乡镇是意见不统一,没有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接收一条龙的系统性,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不了广大农民朋友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二、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增加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资金投入。政府要重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但是单靠政府财政是局限的,资金投入也应该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服务稳定、可持续发展。要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和多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多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赞助、基金等投资行为。农村要采取“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路线来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篇10
20世纪80年代,限于当时的条件,农广校的教学技术媒体主要是文字教材、广播、电视、录音磁带和幻灯片,学员主要通过收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和自学文字教材来学习,并由教学班组织辅导和听录音授课。
90年代初期,我国城乡影碟机逐渐普及,VCD和DVD成为我国农业远程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农广校开始大力推广VCD和DVD教学与培训方式。
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卫星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中国远程教育的新的变革,农广校系统添置了大批计算机、卫星地面接收站等设备设施,增强了利用互联网获取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应用数字技术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国家投资新建了国家级农业媒体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中心,搭建了以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媒体资源库系统建设开发为硬件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渠道为主要途径,对农业教育培训进行高效管理,对基层办学提供便捷服务的运行平台,一个涵盖报纸、书本、杂志、录音录像带、光盘、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媒体的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一、农业远程教育发展模式选择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极有意义。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农民学员方便快捷地获取最好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推动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农业远程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中国农村基础薄弱,大多数基层农广校缺乏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资源,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也没有教学节目播出时段,但从长远看,这都不会影响远程教育优势和效益的发挥[1]。
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存在一个发展模式选择的问题。考虑到中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家庭条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应该采用数字技术与非数字技术恰当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综合利用VCD光盘、有线电视、卫星网、互联网等手段,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教育发送和传输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发送技术,适用于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区可以采取的扩展数字化教育应用的技术方案为:CD-ROM光盘刻录和发送方案;各类局域网应用方案;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方案和电话拨号接入或其他公众电信网回传方案。
2.替代模式
计算机宽带网的地面接入技术,适用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
二、农业远程卫星教育系统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卫星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开始在远程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但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电脑,另外,受农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中国广大农村地理条件复杂,通信网络线路建设难度较大,架设网络线路成本相对较高,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时期内,在中国农村推广互联网教学还很难实现。
卫星教育网建设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畴,由政府投资建设,具备提供话音、视频、通信服务的综合能力,性价比高、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是提供农村远程教育简单经济、行之有效的手段。卫星远程教育不受时空限制,能为农村学员提供与发达地区质量相同的远程教育服务,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
目前,农广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经建设了拥有1个中心主站和360个双向远端站点,以中央农广校为演播和资源服务中心,各省、地、县级农广校以及乡镇教学班为卫星网络远端接收和教学服务点,能实现数据通信、远程教育培训和视频广播会议的远程卫星教育系统。通过卫星教育系统,中央农广校将农业教育培训、实用技术等音视频节目、多媒体课件、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实时发送到网络各远端接收站,面向全国开展实时交互式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对各级农广校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进行远程指导和管理,实现信息互动交流,共享教育培训资源。
三、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农广校综合采用各类教学手段,整合应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独特的媒体资源优势,紧跟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进、吸收、应用各类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农广校体系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媒体资源库系统建设开发为硬件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渠道为主要途径,对涉农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高效管理,对涉农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对基层办学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信息采集、存储、编辑加工、传输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运行机制公益性、媒体应用大众性、教学内容多样性和服务对象定向性的特点[4]。
中央农广校作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中枢和媒体制作传播中心,具有广播电视和网络教育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送等多种功能,将具备自办1套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能力,可以录制各种文艺节目、语言节目,对录制的文艺节目和语言节目素材可进行编辑、复制、加工、审听,可对外交换录制好的素材和成品节目。每年能制作电台节目、区域节目、少数民族节目和综合类等农业专题广播节目1500集,电视节目1270小时,网络教学节目2000小时,发送音频资料100万张,节目原始磁带数字化存储1910小时。
农广校将逐步实现媒体资源制作、存储、管理、应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成农业媒体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储和传播利用的数据中心、工作平台和传播共享网络,并具备以下功能:
1.资源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编目、查询和调用,实现规范化管理,提升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力。
2.资源传播和应用建立数字化资源中心以及完善的电视、广播、网络、文字等媒体数字化资源传播和共享体系,实现农业技术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农民培训的广泛开展。
3.资源数字化加工存储整合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教材、光盘等多种媒体资源,统一集中存储管理数据,建立数字化媒体资源库,实现数字化存储。
4.业务工作网络化支撑资源中心网络平台、电视制作、广播制作、音像出版发行、教材出版发行、报刊编辑出版、网络教育培训、多媒体课件制
- 上一篇: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 下一篇:体育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