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经疾病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神经疾病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精神病活动护理夜班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16-02
护理工作是一门职业道德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作,精神科护理工作更是医疗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夜班护理是整个精神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精神科夜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精神科夜班常规的护理模式是以关闭式护理为主。即接班后就督促病人洗漱、睡眠,然后巡视病房,保证本班不发生事故,这种方式延用很长时间,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存在很多弊病,由于夜班时间长,特别是晚饭后病人生活单调因无聊,易萌发一些消极观念,病人多有冲动、焦虑、忧郁、思念家庭等心理反应,造成病房秩序混乱,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
我院从1991年以来,在夜班开展了组织病人的管理方式,经临床护理观察效果较好,对病人治疗护理有益,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1活动方式
篇2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记上具体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
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过神经病学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同一种病因损害神经系统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可迥然不同,相反,尽管不同的病因,如果损害的是神经系统的同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这也决定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的方式的不同。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过程中,特别强调首先是对疾病的“定位”,然后才是“定性”。学会和掌握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正确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经病学,被人们誉为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我们说神经系统复杂,这是针对人类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能力而言的,事实上,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而又十分有序的信息交通网,通过这个网络将周围器官和中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命体,在这个网络或中枢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或遭到破坏,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复杂而又有序的网络和中枢,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其结构的认识,是不可能判断出来的,因此,思维的严密逻辑性也是神经病学的特征之一。
无论是学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还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同学们都觉得“难”,它之所以“难”,是因为其解剖和生理机能复杂,内容抽象,而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很显然,要求同学在短短的几周的实习时间内,全面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学会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掌握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然后再去认识具体的每一疾病就会显得十分容易了,那么,什么是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呢?
上面谈到,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的基本单位就是神经传导通路,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一条条传导通路有机地结合就构成了神经系统网络。有了网络的概念,我们就能较好地掌握实习的方法和重点,从而达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如何利用网络的观点来掌握实习方法,从而搞好神既然神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我们要认识它首先就必须要对神经系统这个网络的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就是我们说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因此要搞好实习首先要复习和掌握有关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这是了解和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知道组成神经系统网络的基本单位是传导通路,因此我们的复习和学习首先应该从这些基本的单位开始,以传导通路为主要线索,来复习有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由于同学们学习时间的限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不可能做到对这个网络全面了解,因而,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抓住重点,也就是说抓住构成网络的主要干道,如各对颅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进出颅的部位;脑干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常用的各种深、浅反射弧的组成和意义;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等等。
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及有关的参考资料中都用表格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描述,复习时可参考这些书籍。掌握了网络的“主干道”,就能较好地把握网络的主体,这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十分重要。可以说对该网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越全面,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同学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解剖和生理知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实质上就是网络上的某个环节、部位发生了故障。要发现这些故障的部位及原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获取有关资料,这就是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
在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一般的问病史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
篇3
就其研究范围来说,神经外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复杂,加上人类大脑的机能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千差万别,同种、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部位的疾病,这给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颅内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颅内疾病所致(如肿瘤、出血),也可能是颅外疾病所致(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其研究范围可能属于外科范围,也可能是属于内科疾病,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面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然后才考虑治疗方案。
就其治疗方法上看,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涉及大脑及其病灶,面对着人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复杂结构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枢所在的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决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既达到治疗目的,又对大脑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在手术时,必须十分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进行手术操作,才能做到既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手术后,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这一切,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临危不乱,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措施。因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也是神经外科的特点之一,而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㈡、实习方法
由于神经外科属于专科性强的科室,实习同学进入科室后,面对各种神经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实习的收获却与所用的时间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呢?怎样才能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习前及实习中掌握有关神经外科的实习方法。
首先,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是本学科实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入神经外科实习前,就应该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入科后还应根据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照复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其次,要选择好自己实习的立足点,明确实习的重点。由于神经外科的专业性相对较强,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员和专科医生热衷于研究的疾病并不一定是同学需要掌握的重点疾病,同学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重点内容,然后制订适合于自己的实习计划,而不应好高鹜远,片面追求专业性太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
第三,临床实习的目的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神经外科急症疾病(如头皮外伤、各型颅脑损伤、脑疝等)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工作程序等方面,这样才能及时正确地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篇4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和神经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神经病学;护理专业;本科教育
1神经病学简介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它建立在神经科学基础之上,与其他学科(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具有高度逻辑性、推理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历年的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总有部分学生反映神经病学难学、难懂、难记。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结合神经病学、护理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性,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根据不同神经科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点直观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加深对神经疾病的理解,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神经病学发展史
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需要经历独特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对于医学这个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最古老、最基本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了解和熟悉神经病学发展史,对于初涉该学科的医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从时空的维度接触神经病学丰富的演化模式,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探索生命本源、追求健康之美的人类活动历程。
3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
如在神经病学概论的授课中,对于病理反射的讲解,可以加入对法国神经病学家巴宾斯基(JosephBabinski)的介绍[1]。在癫痫的授课中,癫痫的分类一直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此时,穿插圣女贞德的例子则有利于学生对癫痫分类的记忆和理解。圣女贞德是中世纪法国边远山村的一位农夫之女,她以惊人的军事壮举改写历史。13岁时,贞德说出自己心醉神迷的时刻:她看到束束金光闪闪发亮,听到圣人的召唤,还看到天使的幻象。正是由这种所见,激励她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而从神经病学的角度分析,贞德的经历恰是一种由教堂钟声出发的类似颞叶癫痫发作的症状。具体而言,是一种由某种特定声音(如音乐等)所诱发的发射性癫痫。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理论自古即有。然而,有研究者这样形容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的不足[2]: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3],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
4突出护理专业相关特色及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及服务性于一体。护理学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发展到现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还需要掌握心理学[4]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要点及特殊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深化理解神经科疾病的特点。
5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实施以来,西方国家许多院校试行了这种教学方法[5]。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的实施:授课教师根据讲授章节的内容,将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其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安排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问题有所了解。
(2)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授课中着重讲解这些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帕金森病的教学为例,首先提出以下问题:①帕金森病患者受损的部位是什么,受损的神经递质是什么;②帕金森病的四大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③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④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药物治疗类别有哪些;⑤左旋多巴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⑥帕金森病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3)课后学习的实施:在每一次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就授课要点作简单的总结,增强学生的理解。因此,PBL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分工协作、查找相关信息、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更深的了解[6]。由于护理专业神经病学课时安排较少,讲授内容较多,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授课中全部应用PBL教学法。但在重要疾病的讲授中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加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活跃教学气氛,是教学进程更加顺畅,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矫毓娟.巴彬斯基和他著名的病理反射[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126-127.
[2]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22(8):10-13.
[3]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8-11.
[4]隋汝波,李熙东,闵连秋.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1-23.
[5]林绍鹏,高聪,林珮仪,等.多媒体结合PBL在神经病学急重症授课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86-1288.
篇5
本研究问卷结果反映了从没有经过医学教育到从事医学工作过程,一个人对医学教育的认识转变。这种转变其实就是在一个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医学认识的转变。对于没有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91%认为刚毕业的医学系学生能马上胜任临床工作的比例,这代表了广大群众的认识,认为医学生学习5年、7年甚至8年,毕业就可以胜任临床工作。但是已经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群绝大部分认为不能,但68%的在校医学生认为可以胜任。这些在校医学生虽然已经开始接触临床,但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临床医学的实践性,这一点值得引起注意。
对于临床基本功与辅助检查哪个更重要的问卷结果显示,已经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中67%认为临床基本功比辅助检查更重要,但是在校医学生仅为38%。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现代医学检查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过去诊断困难的疾病,现在通过一些先进的检查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确诊断,因此有时会产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的情况,而忽视了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临床医生有时都可能有上述误区,更何况医学生。所以授课及带教老师对医学生的严格训练格外重要。
那么为什么说神经内科临床医学教育应该重视临床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呢?临床诊断中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都是帮助医生了解分析疾病的信息和资料,这些资料越详细、越准确,就越能帮助诊断。如神经科学中的脑出血,突发起病,症状迅速达到峰,有高颅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头颅CT可见颅内高信号,那么这个诊断应该是明确的。
但是还有大量的疾病并不像上述情况一样明确,就像一个没有明确证据的案件一样,那么侦破者就要从案发现场、相关人员、作案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这就是临床工作中的诊断过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的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高端的仪器设备,而是医生对患者相应症状、病史的询问以及详细的查体。有时仅凭一项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定出的诊断可能有误,有时因为没有找到疾病关键的突破口,容易导致诊断的偏差。例如1例60岁患者逐渐出现反复双下肢无力3年,病情每日可有波动,但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排尿障碍,神经系统查体可见横贯性脊髓损害的证据,脊髓MR可见髓内长节段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脊髓增粗明显。腰穿检查蛋白稍高,OB(+),临床上很容易诊断脱髓鞘类疾病。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分析,这个诊断过分地依靠了影像学检查和腰穿的实验室检查,没有对疾病本身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造成误导。首先患者60岁,患脱髓鞘病的几率小,一天中可以有症状的波动不是脱髓鞘病的表现,等等。相反,上述特点恰恰是脊髓血管类疾病的特点。这些信息都要靠医生询问病史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类似的例子很多,如癫痫,即使脑电图检查完全正常,如果患者有典型的临床发作,就可以诊断。由此可见临床医生对病史的收集和分析非常重要,如果诊断困难,就还要仔细地询问病史,寻找新的证据。而询问病史有系统、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收集,这依靠平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帮助神经内科临床诊断的信息不止病史一个,查体在临床工作中也非常重要。就神经系统疾病而言,神经系统的查体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其实其他科室的疾病同样是需要定位诊断的,只不过现在西医的科室划分已经进对其行了定位,如心脏科、消化科、呼吸科等。但是如果一个患者有胸痛,那么是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还是血液系统疾病?同样需要定位。只不过神经系统疾病范围从头到脚,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等,因此定位诊断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左下肢的病变可以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病变导致。定位诊断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缩小诊断范围。
变性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大类,但是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一个特点就是缺乏神经辅助检查的异常。因此神经系统查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1例患者59岁,逐渐出现左下肢活动不灵活1.5年,多家医院就诊,行头颅MRI可见腔隙性脑梗死,头颈部血管检查可见单发斑块形成,狭窄不明显,按脑血管病治疗无效。如果仔细查体会发现患者所述的不灵活,不是指无力,而是指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因为左下肢肌张力增高,不仅如此,左上肢及颈部肌肉也出现了肌张力的增高现象,呈齿轮样增高,没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应该考虑为帕金森病。有时患者不能明确表达其症状,因此客观的查体就是对疾病信息与资料的补充。
辅助检查只能起到验证诊断的作用,为患者做每项辅助检查的目的都是用来验证临床诊断。例如怀疑有糖尿病,那么测血糖;怀疑有脑出血,则行头颅CT检查。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要做影像学检查?做头部检查,还是脊髓检查?为什么要查基因,要查哪种病的基因?这些检查不是盲目的,要有针对性。提出临床怀疑诊断的依据还是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查体。
许多高科技的辅助检查的确为临床提供了便利,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也是疾病信息和资料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临床上有一种过度依靠辅助检查的趋势,神经内科领域也有这一现象,影像学结果提示炎症就按炎症治疗,提示肿瘤就建议手术,缺乏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还是那句老话,辅助检查是为了验证诊断。对于医学系的学生而言,临床基本功的训练更为重要。
篇6
【关键词】护士语言;神经症;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64-01
护士的人际关系沟通,主要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与其有直接联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中接触最多的是患者,护士的言行对患者的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就护士语言对神经症病人的影响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一机医院心理科住院的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36例,病人年龄35-69岁;对照组36例,年龄34-70岁;神经症诊断符合(CCMD-3)中国神经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抑郁因子T分均大于70分。血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正常。
1.2 排除标准:严重脑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者,药物依赖及滥用者,排除其他精神疾患。
1.3 入组情况 入组共计72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护士使用温和的,通俗点,亲切的,安慰的,礼貌的语言,与病人进行交流。对照组36例,护士使用一般性,生硬语言与病人进行交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1.4 方法: 两组病例自开始第一周期起至第四周末在应用同等药物的基础上,护士每天查房两次,与病人交流15分钟。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SCL-90中焦虑,抑郁因子减分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SCL-90中焦虑,抑郁因子分别减分比较(x±s)
P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减分均逐渐提高,治疗第四周末减分率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组显效(痊愈+显进)为88.89%,对照组显效为63.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神经症患者一般多疑,敏感,病态观念突出,孤独感,自卑,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1〗。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其中语言的作用就越发显得重要,温和语言对病人是良性刺激,它可以提高脑神经系统的能力,这些对患者的康复都有益的,而消极的语言对病人是恶性刺激。由于大脑皮层及神经高度兴奋,加强了身体各部的平衡和功能紊乱,可导致病情恶化,所以护士特别注意语言对患者心理性的影响〖2〗。凡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的言辞以及对疾病有害的暗示都应该避免。所以护士应从心理出发,除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外,在语言交谈中要有礼貌,注意谈话内容,方法和态度。要是患者觉得护士是好的,诚心诚意地的,从而增加他们对医院的信赖,坚定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某些疾病会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甚至难以忍受,遭到这种情况时,护士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设法向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当病人需要了解对疾病的不同认识时,应给与满足,但应讲究方式,程度等,应根据病人对疾病的不同认识水平,不同的承受能力,适当的有分寸的满足其心理要求。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护士使用温和的,通俗的,亲切的,安慰的,礼貌的语言与病人进行交流,可稳定病人的心理情绪,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语言作为一种交往的工具,能使护患双方充分迅速地交换意见,交流感情。在工作中,护士的语言交流比其他职业的语言更为重要。
总之,护士的语言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它不但要向病人清楚明确的表达意思,而且对病人的情绪有很重要的影响。良性的语言对病人特别是对因心理原因而引发的神经症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1.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450003;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辉4531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对河南省某地三所三甲医院的护士随机抽取140名,采用阿尔茨海默知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①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人口学资料检验统计学无差异。②七个维度得分均较低,其中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知识得分总分、症状、治疗与管理、看护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河南省某地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相对欠缺,知识了解不够,并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知识得分总分、症状、治疗与管理、看护方面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护理人员;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痴呆总数的60%~80%,它的典型特征是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的逐步丧失[1]。此病不但给患者带来困扰何痛苦,同时给其家庭成员带来不便和负担,严重扰乱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是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一线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敏锐的观察力会对此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状况,为临床应对此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三所附属医院的护理人员共140人,在所有人员知情同意的情况采用无记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6%。
1.2方法
本次研究经余红梅的授权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量表(ADKS)中文版来评估医护人员对AD知识的认知情况。该量表共有30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是AD的危险因素、治疗和管理、生活的影响、评估和诊断、症状、看护、病程。该量表得分计算方法为,答对得1分,错误不得分。总分为0到30分。
护理人员均在统一指导语下填写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采用Epidata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描述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状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其认知状况的影响。
2结果
2.1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状况,具体结果见表1。
2.2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得分的比较
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得分的比较状况,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
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除性别之外,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本项研究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护理人员的AD的认知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3.2护理人员对AD的认知状况
本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AD的认知状况较差。这与贺润莲[2]等人的研究相一致,也可能与目前缺乏早期诊断价值的标准有关。蒋瑞辉[3]等人也认为医护人员普遍缺乏预防AD知识与治疗AD信心,且获取专业知识途径单一,缺乏专业培训,对AD患者的治疗护理尚停留在简单照顾而非专业化。另外,在ADKS总分、症状、治疗与管理、看护这几个方面,神内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得分存在差异(均P<0.05),并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这几方面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这可能与AD本身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本系统疾病还是有所掌握和了解的,但是由于我地区还普遍缺乏治疗和管理AD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即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此疾病有所了解,也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对AD的相关治疗和疾病发展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不专业的。
总之,A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轻度认知损害是AD的前驱症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认识和干预,对于AD的治疗有重要意义[4]。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AD知识培训,对早期发现AD前驱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AD患者疾病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ThiesW,BleilerL.2013Alzheimer’sdiseasefactsandfigures[J].Alzheimers&DementiatheJournaloftheAlzheimersAssociation,2013,9:208-245.
[2]贺润莲,余红梅,景彩丽,等.医护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了解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8):2045-2048.
[3]蒋瑞辉,单鑫,张瑞鑫,等.医生与护士对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94-195.
篇8
关键词:青少年癫痫 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
Psychology analysis and healthy education in teenage epilepsy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Abstract]Investigation on teenage epilepsy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hospital shows that all the c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y problems to some extent such as depression,inferiority,hostility,dread and disobey medic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and lack the knowledge of epilepsy,anxiety,superstition and pessimism in parents. Healthy education for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is good for the recovery with long-term benefit.
[Key words]Teenage Epilepsy Psychology problem Health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01-02
癫痫是大脑神经系统突发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性、反复发生的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综合征。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我国近期的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为7‰,以儿童及青春期发病居多[1]。75.0%~80.0%癫痫病人发病年龄在18岁之前[2]。由于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公众的歧视,给癫痫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3]。加上患者及家属癫痫疾病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对2001 年1 月~2006年12 月来儿科及内科住院的青少年癫痫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为我院儿科及内科住院的青少年癫痫患者及家属,共26 对,其诊断明确,脑电图检查有癫痫样活动或癫痫样放电。其中患者男17 例,女9 例,年龄10-18 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 例,初高中13 例,大中专3 例。家属文化程度:小学10 例,初高中11 例,大中专以上5例。职业:农民13例,职员8例,干部5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单独询问或调查并记录,内容包括癫痫知识了解情况,服药的依从性、自身的心理问题、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通过面对面沟通,赠送打印好的相关科普材料等方式,进一步作好健康教育宣传。
2.结果
26 例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压力重,主要表现在:患者的抑郁、自卑、敌对心理、不良的遵医行为;家属对癫痫知识的匮乏,急于求成又无奈的焦虑不安,经济的拮据、悲观无望等复杂的心理。经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提高了认识,纠正了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对以后的行为做法、规范治疗受益匪浅。
3.心理问题
3.1 抑郁、自卑、敌对、恐惧心理
学龄期的孩子心理反应敏感、性格脆落、可塑性强。由于世俗偏见,人们对癫痫错误的认识、忌讳与排斥,往往对患者持冷漠、疏远和歧视的态度,加上经历了长期的疾病折磨,很容易使患者对周围人产生不信任、不合群、心理自卑,害怕在学校突然发病,被同学耻笑、讥讽、看不起,加上学校师生对疾病的不理解而劝说其患者及家属休学,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加大,借故旷课、学业下降,最终导致休学,而小学生的休学在早期就为其将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埋下了隐患,造成己不如人的心理阴影及人际关系的紧张,再加上饱受癫痫发作的折磨、药物副作用的痛苦,终日生活在不知何时何地突然发作的恐惧之中。
3.2 由于很多人对癫痫认识不足,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农民,文化程度低,疾病知识、药物信息匮乏,经济拮据,孩子从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治疗,得病乱投医,急于求成,部分家属相信“包治”、“根治”的广告宣传,听从江湖巫医的假方药,求神拜佛,信奉单方治大病,结果越治越重,使病情恶化,错过治疗的时机,造成病情长久不愈、反复加重,丧失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随之相继出现焦虑、绝望、无助无奈情绪。还有的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干预,生怕孩子发病遭遇不测,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外出,干预孩子正常的生活交往,久之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乖戾、不合群等等。
3.3 不良遵医行为
由于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不简断规范服药,才能控制和治愈疾病。不少患者和家属对癫痫认识不足,未能认真遵医服药,影响治疗效果,一旦用药控制了发作,就擅自减药、停药或有意无意漏服药物,结果造成癫痫再次发作,加大了下次治疗用药的剂量或数量,有的酿成大错,造成癫痫持续状态。有的家长认为长期服药会造成患儿的“呆傻”、药物的副作用造成患者乏力、嗜睡、体重增加、肝功损害、共济失调等不能耐受而厌烦服药,自行减量、停药。因服药不规范造成疾病复发占调查病例的56%[4]],这与病人及家属对预防复发的认识不足,不能体会到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有关,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健康教育
首先护士要尊重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信任感。才能加强沟通、理解,鼓励其诉说内心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有关癫痫疾病的知识,对其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纠正对疾病错误认识及处置。让患者认识到焦虑、抑郁状态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持续消极影响,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积极情感,使患者和家属从多年的“阴影”中走出来。提醒家长主动多与老师、同学沟通、解释,讲明癫痫并不构成对他人的伤害,使大家都来关心、爱护患者,使其置身于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家长既要担当起监护角色,又要不能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干预,可以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娱乐活动,让患者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健全的人格,享受平等、祥和的正常人生活。但要避免危险性工作或活动,如攀高、游泳、驾车等,避免玩电脑游戏、观看惊恐刺激电视等诱发因素。
向患者和家属讲授有关癫痫发病的原因和诱因,控制发
作和重视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以及擅自减药、停药、漏服、听信不科学的治疗等危害性,正确对待疾病治疗,养成遵医、规范用药的习惯。避免一切可诱发疾病的行为,重症患者可让其随身携带有个人资料如姓名、地址、病史、联系电话的卡片,以便发病时及时得到帮助和处理。
5.讨论
癫痫是一种慢性的、以特殊方式反复发作的疾病,受社会、环境、用药、教育诸多因素直接影响,造成患者和家属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疾病的加重、反复、绵延不愈,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终生不安和遗憾。如果我们重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门诊就医的时机,采取各种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宣传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就能让其就医少走弯路,解除思想顾虑,按科学的医治,由此就有可能改变或挽救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5]。调查研究显示,在有关癫痫知识方面,癫痫患者及家属并不比非患者知道得多,错误的概念,知识的匮乏,不仅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楚平华研究[6]也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癫痫患儿父母监护能力的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是保证患儿父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需加强学习有关国内外癫痫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药物的推广使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健康教育的技巧,强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认识,相互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有信任感,对治疗有安全感,提高知识水平,解除思想顾虑,增强健康信念,建立良好的从医行为,真正通过健康教育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6.
[2] 沈鼎烈.临床癫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
[3] 沈鼎烈.癫痫治疗的现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1~3.
[4] 何丽芳.癫痫患者复发因素、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及家庭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42~1043.
篇9
[关键词]睡眠呼吸 医学生 教学实践
睡眠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医学,而睡眠呼吸疾病是睡眠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疾病。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并成立了诊治睡眠疾患者的睡眠中心。由此,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为代表的睡眠呼吸疾病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疾病,从而带动全世界睡眠医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疾,该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过去25年是国际睡眠医学进展最快的时期,然而,对于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认识却停留在浅显阶段。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呼吸疾病部分设有睡眠呼吸暂停疾病一章,很多院校选择这个章节为选修课,或者即便是必修课,也忽略了相应的临床教学实践。临床医学生在步入临床后对睡眠呼吸疾病的了解知之甚少。下面,本文对睡眠呼吸疾病进行介绍,并对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的重要性以及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一、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 breathing, SDB)是睡眠呼吸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相关研究表明,SDB与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已引起心脏科、神经科医生的重视。国内有人正在研究无创通气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人开发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呼吸疾病患者夜间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降低与总血氧饱和度降低相关联,但患者清醒后大脑血氧供应的恢复存在滞后现象,并提醒重症患者次日出现脑缺氧症状勿容忽视;呼吸生理表明上气道局部神经反应性对维持上气道开放有重要作用。在睡眠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中,上气道塌陷与睡眠时上气道局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关。保持上气道结构完整是保护该神经反射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增高的原因。遗传学表明,SDB在不同的种族患病率存在差异,亚裔、西班牙裔及非洲裔美国人较高加索裔高,发病呈家族聚集性遗传的特征。
然而,在中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相对落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相关学科建设有着特殊的管理实情,各级医院重视不够,患者以及群众对睡眠疾病认识不足。对于就诊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SDB,以及心力衰竭合并陈施呼吸等患者,很多国内医院的医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睡眠呼吸疾病与原发病的关联,对睡眠疾病缺乏认识,还有的医生自己患了睡眠呼吸疾病却不知道医治,这在知识和理念上均与先进国家相差很大。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以及一些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已经开始着手开设睡眠疾病的相关科室,一些较小的城市仍没有相关科室和专职睡眠疾病的医生。普通群众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度不足,医生也常出现误诊,如认为打鼾是睡得好的表现,将发作性睡眠病当做癫痫来诊断和治疗等,大大影响了睡眠医学的发展。因为睡眠医学未能得到广泛普及,很多患者直至病情严重时才前来就诊。睡眠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睡眠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各项临床与基础研究,但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由于睡眠呼吸疾病与其他各个系统均有关联,且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内科学部分开展睡眠呼吸疾病的教学与实践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教学实践的形式
睡眠呼吸疾病目前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个章节出现在内科学教科书和耳鼻喉科教科书中。由于该类疾病不被重视,导致有的医学院校出现以内科学为主或者以耳鼻喉科讲解为主,还出现内科学讲一遍,耳鼻喉学课程时再讲一遍的现象,更有甚者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均不讲解,导致该项教学内容的缺失。然而,即便是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均重视此类疾病,内科学治疗方面侧重于保守治疗,而耳鼻喉科侧重于手术,最后往往导致医学生在初学此门课程时就发生诊治方面的混淆。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医学生的呢?我们建议整合一切医疗资源,由内科学教师、耳鼻喉教师,以及神经内科、精神内科、口腔科医师在一起备课,制订出一套理论授课方案,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也可以不拘泥于自己所授科目的教科书,要全面系统地讲解该类疾病。多媒体课件要声、图、文并茂,最好在睡眠中心选取一手病人的影像资料,对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进行讲解,这样能更直观地让医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治,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度。
三、实践授课形式的探索
睡眠呼吸疾病也属于交叉学科疾病,这种疾病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精神科、耳鼻喉科以及心理科、口腔科均有密切联系。比如,有些病人患有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其首诊会到心血管科的高血压病门诊。医生进行包括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可能因素在内的一系列检查,然而未发现异常。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会想到患者是否存在睡眠呼吸疾病,为病人进行相应的睡眠监测,最后发现病因。然而,睡眠呼吸疾病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小一点的医院),很多时候是被忽略的,从而出现漏诊。因此,在医学生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的教育,就是要加强医学生对这部分疾病的认识,从而在走到相应的科室后,不至于想不到有些症状与睡眠呼吸疾病的关联。所以,我们的临床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探索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最好的仍然是各个相关科室互相合作,每个科室抽出一名教师对学生在课间实践阶段发现的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比如呼吸科会设有睡眠中心,该中心的病人有单纯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呼吸科病房还会有睡眠呼吸暂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可以以此为病例进行详细讲解;心血管内科可以挑选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例,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或阐述呼吸的病例,进行讲解、比较;内分泌科可选择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病例;另外,糖尿病肥胖病合并睡眠呼吸疾病也占很大比例……我们要逐科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鼓励医学生查阅前沿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睡眠呼吸疾病治疗方法,国内外有所不同。毕竟睡眠医学在国内属于新兴医学,很多经验借鉴于国外,但又不同于国外。跟睡眠呼吸疾病病因相关的颌面部结构在东西方人种中就有差别。东方人下颌更圆更短,睡眠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应高于西方高加索人种。另外,在儿童群体中,很多睡眠呼吸疾病是由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严重的病例主张将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然而美国最近的报道称,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的患儿中,成年后又出现了睡眠呼吸疾病。这就给治疗该疾病带来了挑战。成人患者中,国内大部分选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一部分人选择手术,然而对手术的效果缺少跟踪数据,无法判定其疗效,这些都给医学生的教育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提倡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也提高睡眠呼吸疾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群体的认知程度。
总之,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的教学实践势在必行,这有利于整合各科医疗资源,提高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整个社会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认识,为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睡眠医学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Meir HKryger,Thomas Roth,William CDement.睡眠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01-746.
篇10
【关键词】 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
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1]综合性医院尤为普遍,同时存在着对抑郁、焦虑症状的识别困难以及在药物剂量、用药时程、用药选择不当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简要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
焦虑抑郁作为负性情绪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群和躯体疾病患者,多见于生活事件的精神创伤后。在慢性、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肾病、肿瘤等疾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中均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吴文源[2]等研究显示:躯体疾病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抑郁症状以肿瘤疾病最为严重,其次是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呈显著性差异;焦虑分数的总体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性变化;焦虑症状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以肿瘤疾病最高,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以内分泌最高。余展飞[3]等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身心障碍的调查中显示焦虑为68%,抑郁为70%,与非肿瘤的内科其他病人及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并认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确实存在明显的身心障碍,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北京任桂英[4]等研究显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0%以上、饮食控制的患者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 而对照组仅为2.7%,说明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重症抑郁亦显著影响着15~22%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后患者约有45%伴有轻型或重型抑郁,均明显的增加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死亡率[5]。Cassem和Hackett随机统计CCU病房心脏病患者,约80%出现焦虑,58%出现抑郁症状[6]。总之,在躯体疾病中,无论是心脑血管病、肿瘤以及其他各科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而抑郁、焦虑症状的分布特征也反映了不同躯体疾病由于本身病情特点不同而产生特有的情绪障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高度的重视。
2 抑郁、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
2.1 生物学因素躯体疾病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解释尚不统一,有人认为是纯心因性反应,但多数学者倾向于生物学机理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7],情绪抑郁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同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内分泌调节失调有关。躯体疾病后抑郁症病人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低下,可能为躯体疾病的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从而导致抑郁。
2.2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2.2.1对疾病预后的认识许多躯体疾病缺乏根治的方法,使病人对疾病产生恐惧,担心会危及生命、致残、造成终身痛苦;另外病人还必须时刻注意饮食、检测血糖、血压、长期服用药物,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放化疗等等;病情控制不良会产生恐惧和悲观的情绪,尤其是已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由于生活及劳动能力下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2.2 疾病因素疾病作为应激源本身也会产生心因性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可作为疾病本身的症状存在,如脑瘤、甲亢等。不少资料认为甲亢或甲亢危象时最突出的精神症状就是焦虑[6]。
2.2.3 患者本身的因素患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均对情绪产生影响。另外患者对医院的环境的适应情况,特别是住院环境和家里的环境有一个突变,使病人感到不安、抑郁、甚至恐惧心理。同时,治疗费用的增长给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3 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包括类躁狂状态;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情绪不稳等。综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证实,在出现的各种情感障碍中,以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居多,且焦虑症状更为突出。
3.1 焦虑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广泛的焦虑状态或惊恐发作不同,焦虑症是无原因的预见性焦虑,而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核心是躯体疾病,主要表现为:(1)焦虑不安、紧张恐惧,怕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症,怀疑医生的诊断不准确、检查不细致,并为此多方求治;(2)思维内容集中在病上: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谈话内容几乎不离开自己的疾病,向别人详述自己的病痛,寻求支持与同情;(3)焦虑的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早醒、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消化道症状:食欲差、恶心、呕吐;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各种疼痛症状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情绪不稳定等等。以上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躯体疾病本身的症状或伴随其他躯体疾病的症状,因而延误焦虑症状的治疗。
3.2 抑郁的临床表现躯体疾病引起的抑郁,患者表情愁苦、不愿与人交谈、不愿谈自己的病、活动少、反应缓慢。但与典型的抑郁症比较有明显区别,如自杀的想法少见,自责、自罪者少见,心境低落随躯体疾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甚至随医生的处治方法的改变而改变。可能与患者躯体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密切相关,也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强烈心理应激。一定程度上,这些特点还与患者的个性倾向等密切相关。
3.3 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常合并存在,多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情绪不稳定、易悲伤,想死又怕死的心理状态。
4 诊断及漏诊原因
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应归属应激相关障碍[8],亦有人把其归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或器质性心境(情感)障碍、器质性焦虑障碍[9]。
起病的原因有:(1)应激源:异乎寻常的应激生活事件,可立即产生急性应激反应;持续性、不愉快环境(包括患有或可能患严重躯体疾病)可导致适应障碍。(2)个体的易感性在适应障碍的发生与表现形式上起较大的作用。因此诊断时,必需认真对待症状的形式、内容、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和人格特点及应激性事件,如果没有应激刺激就不会出现障碍;而应激刺激弱,或者不能证实时间上的联系,就不能做出诊断。
在综合医院中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往往被漏诊,可能原因为:(1)单一诊断原则一元论:有些临床医师习惯于给病人做单一诊断,一旦躯体疾病诊断成立,且经检查证实,便忽略了焦虑、抑郁问题。(2)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焦虑 部分躯体疾病后抑郁可导致抑郁焦虑的躯体化,分散了内科医师的注意力。(3)对抑郁、焦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及对精神科检查和量表不熟悉是造成漏诊的又一主要原因。
5 治疗及预后相关问题
临床上不论是什么躯体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状态,尤其是达到了中、重度严重程度,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原则上都应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但由于患者所患躯体疾病、年龄不同,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过程等不同,因此合理选择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十分重要。
5.1 药物治疗 (1)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为最常用的抗焦虑药,可广泛用于呼吸系统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状态,临床常用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三唑仑、罗拉等。多用半量或常规剂量,可短期或间断服用。临床经验认为,阿普唑仑治疗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而三唑仑只宜短时间使用,因其易于使某些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且停药后易于出现反跳性焦虑和失眠[6]。(2)丁螺环酮[10]为芳香族哌嗪类特异性的抗焦虑药,作用于海马处5HT1A受体及DA受体,下调5HT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其抗焦虑作用强且安全,且不影响认知功能、无镇静催眠、肌肉松弛、药物依赖等副作用,亦不诱导或抑制肝药酶、不抑制呼吸,可用于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状态。(3)β受体阻滞剂及二苯甲烷类:心得安、氨酰心安等禁用于哮喘或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焦虑状态,但因其对糖代谢影响小,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所致的焦虑状态。(4)三环、四环类抗抑郁剂:三环、四环类抗抑郁剂不仅抗抑郁作用强且有一定的镇静、抗焦虑、催眠等作用,因而常用于治疗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焦虑状态。为减少副作用,应根据患者的躯体疾病及年龄特点调整剂量。(5)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剂: SSRIS类抗抑郁剂无抗胆碱能及心血管副作用,可用于治疗轻、重度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特别是帕罗西汀[11]和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是SSRIS较强的一种[12],对其他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影响较小,不影响认知和精神运动,尤其适用于躯体疾病伴发抑郁且需要多种药物合用者。因其在SSRIS中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最小,因此几乎没有药物禁忌[13],适合抑郁症短期和长期的治疗。(6)其他 对轻度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患者,可使用黛安神[14]、美舒郁等药物。另外还可试用氟哌啶醇、氯丙嗪、异丙嗪、舒必利等[6]。
5.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有效的缓解心理障碍,将过分集中于自身症状的注意力转移向外界,从而切断情绪障碍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使患者能适应各种刺激,积极地工作和生活,避免了心理障碍对躯体长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控制症状及预防复发。有研究显示[15],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发的焦虑有良好的疗效。龙金亮等[16]也认为相应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5.3 抑郁、焦虑症状对躯体疾病的影响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焦虑症状多随躯体疾病的消长而消长,并随躯体疾病的康复而消失,二者呈近似的“平行”关系。这是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之一。同时抑郁、焦虑症状对躯体疾病可产生一定的影响:(1)导致躯体疾病症状扩大及躯体、社会功能缺陷。焦虑抑郁症状可能会直接加重部分躯体疾病的症状,并反过来加重精神障碍造成恶性循环。(2)导致患者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机能障碍。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态度。(3)对躯体疾病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生化作用:情绪低落、抑郁、焦虑虽是一种心理表现,但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研究发现[17],抑郁和焦虑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如IgA和IgM下降)、生理活动减慢、社会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致慢性疾病的康复延缓、患者反复就诊及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另外,焦虑抑郁症状使躯体疾病的症状复杂化、治疗困难。少数患者因严重的焦虑或抑郁而出现意外,因而应重视并及时发现处理躯体疾病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
参考文献
[1] Simon GE.Can depression be managed appropriately in primary care?[J].Clin Psychiatry,1998;59(12):3
[2] 吴文源.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C]. 全国情感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7,4:11
[3] 余展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心身障碍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64
[4] 任桂英.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研究[C].第二届全国身心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1998,10:32
[5] Devane CL,Sallee FR.Serotonin 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harmcology:a review of published experience[J]. Clin Psychiatry,1996,57:55
[6] 张彤玲,孟凡强,甘一方.精神科主治医生336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4~73
[7] 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35~639
[8]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101
[9] 范肖冬.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M].世界卫生组织: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4~55
[10] 张长岭,张建球,李翔,等.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7,9(1):7
[11] Sheline YI, Freedlland KE,Carney RM .How safe ar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Med,1997,102:54
[12] Stahl SM.Placebo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in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citalopram and sertraline[J].Biol Psychiatoy,2000,48:894
[13] 王祖新.另一SSRI西酞普兰[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75
[14] E.RINGEL.临床应用黛安神十五年的经验体会[J].深圳新药特药通讯,1996,1(11):9
[15] 任明芬,娄百玉,荆卫红.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情绪患者的综合治疗[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1):48
- 上一篇: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
-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