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室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学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协助各年级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 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出入有据,每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能要求有关教师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实验情况记录表》等
(2) 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3) 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挥发等防患措施。
(4) 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对易耗品及时补充,对仪器破损及时登记,填写好《仪器损坏丢失报废单》并按赔偿规定进行处理。
(5) 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6)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锁好门窗。以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7)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8)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我总是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好前提条件
第二学期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本人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注意安全并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所有仪器的清点,上架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
(3)熟悉了新增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对学校购置的新仪器及时安装调试交付使用。
(4)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挥发等防患措施。
(5)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6)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并常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7)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高二年级实验考试合格率为100%,并获得教师的一致好评。
(8)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提供方便。
(9)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
(10)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11)同时我还认真完成了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弥补不足,减少缺点,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延伸阅读: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实验室分组实验计划表
周次
实验内容
第一周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三周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第四周
比较不同的物质的吸热能力
第九周
让电灯发光
第十周
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篇2
摘要:理论来源于实际,物理上的规律和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初中物理实验课所遇到的几点问题,简要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解决方法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他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人们通过千百万年的生活实践归纳总结出的一些自然规律和定理,学习物理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掌握生活规律。物理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当中。由此,物理实验在教学中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视。通过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发现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和时间的局限。
在某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常常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让实验教学很难实现。虽然学校都设置了物理实验室,但总存在器材配备不全,设施陈旧,数量不足等问题,令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物理课时的局限和学生课业的繁重,使学生没有做实验的时间,也是不好开展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管理经验的缺乏。
实验室的管理未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对实验室的管理缺乏经验,常常是学校花资金筹备起来的实验室没过多久就又不能正常使用了。有的地方甚至将实验室搁置在那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有困难的实验。
初中物理学中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微观的内容,实验中很难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这部分内容由于对实验器材要求较高,并且不易操作,甚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爆炸性,不适合在实验室里面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和学生难以用实验来演示和验证。
(四)课前准备不充分。
有的教师对实验课不够重视,课前不做准备或是准备不充分,上课时出现实验做不出来或是误差太大,得不出相应的结论,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故,教师只有强行的要求学生接受结论。
二、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提高学校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解决设备设施上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传统的中学物理教育普遍存在着轻实验重讲解,轻过程重结果,轻启发重传授的现象。致使实验的探究性和学生的创造性无法体现,使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很多。科学证明:语言传授的学习内容存留率只有5%;而通过实践的学习内容存留率高达75%。所以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取一些有特长的教师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并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开放,提供第二课堂的阵地,弥补试验时间的不足。物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参加学科讨论、制作科技模型、观看实验表演、进行现场参观、阅读课外辅导文章、参加各种竞赛,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使他们勇于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现象、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合生活资源进行专题性探究的能力,这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得更加深入,从而形成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加强对物理实验室的管理。
物理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师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中学物理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建设,对提高实验室效益的意义重大。物理实验室的管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室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健全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能正常进行的保证。所以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实验室应责任到人,有专门人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育部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施。课余时间实验室也可向学生开放,学生想做实验练习或实验复习或探究性实验都可以,只要事先预约登记实验名称、器材、时间,与实验教学无冲突就可以做。教师先根据学生的登记准备好有关器材,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也必须有老师在场确保实验的安全。
(三)配合多媒体教学。
初中物理学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微观的、难以用实验演示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由于对实验器材要求较高,并且不易操作,甚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爆炸性,教师和学生无法用实验来演示和验证。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一般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但这些手段具有局限性,如可见度小、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或是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易演示的成功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雾、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
篇3
策略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特别高,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不仅是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其课程基本理念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学生能从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还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从课程标准来看,新教材目标新,观念更新,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领会新课标的理念,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但是我们有些物理教师为什么就不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呢?究其原因,还是思想问题。这些物理教师没有真正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没有“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精神,得过且过,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混过一天八小时,工资按时到腰包就行了,管它实验不实验,我的经反正念完了。例如,我有一次问一个物理教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个实验你做了吗?”他不屑一顾地说:“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练实验。”就连物理教师的观念都没有更新,更谈不上课堂更新了。还有些物理教师认为新教材中看不中用,不愿意接收新课标理念带来的思想冲击,总认为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会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耽误学生的学习,也应付不了考试,有些教师只按照新课标做做样子,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把新教材中那些精心设计的许多亮点,如,“活动”“生活、物理、社会”等当成了摆设。《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视野。所以说,我们的物理教师首先自己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物理探究实验真正的探究下去。
策略二:完善制度,改变教学评价及考试方式
首先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为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和坚强后盾。有些物理教师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能懒就懒,上面不检查、不督查,就马虎了事,能不做就不做。作为学校的管理层就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物理教师做好物理探究实验,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定时不定时地抽查,抽查结果要记载要公布,要有奖励和惩罚措施,要与教师的其他方面挂钩。学校领导不要抱住“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教条主义。曾经有这样一位校长对教师说:“我不管你们怎样教,最后我只要考试成绩好,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有物理教师愿意去做物理探究实验。其次,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显然的。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评价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现在中考物理实验考查方法只是在几个必做的实验中,任意抽查一个实验让学生做,甚至是学生自己选一个做做,最后主考教师给一个等级,实在不会做实验的有时也勉强给及格等级,从考查方法上就没有把物理实验真正重视起来。近几年来,虽然几经改革,中考物理考试内容已经注重物理实验的考核,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但还不够。我认为要考查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要把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全部实验纳入考查,要把教师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纳入考核,要硬碰硬,这样才更好地调动物理教师上好物理探究实验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物理探究实验。总之,要完善一整套考核制度和考试制度,考试命题要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把实验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
策略三:重视品德修养教育,师生共建和谐环境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教师的表率作用,坚持教学言行规范,为人师表,要让学生知道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实验,但里面有许多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尊师重教、爱护公物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有主人公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学家探究科学实验的钻研精神和杰出贡献,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的思想意识教育。因此,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必须把教育与教学相统一,师生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策略四:重视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发展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可是物理实验教学仍然是农村初中的薄弱环节。有些物理教师只有上公开课或教学研究课或领导检查时,才把实验仪器搬进教室,用来应付一下,即使是走进物理实验室上课,也少之又少,仅有几个必做的实验才偶尔去做做,甚至一些学校直到实验操作考试时才对一些学生实验进行补做,考哪几个就补做那几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首先,物理教师要切实行动起来,要乐于实验,善于实验,勤于实验,不怕做实验。其次,教师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尽可能地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尽可能地设计有新意、有创新的实验,教师要能随手取材或用自制的简易教具设计一些有特色的实验,并对常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还可以从生活物品中开发实验。再次,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探究实验时的思维障碍,还要防止思维僵化,为探究而探究。最后,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的课外延伸,经常开展物理实验操作比赛评比活动。因此,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要结合物理实验的特性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切实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把物理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
篇4
关键词: 中美两国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
时代在发展进步,各国教育教学改革也风起云涌,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乃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能参与社会竞争、能动手解决问题的实干型的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表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因此研究实验教学,借鉴国外成果经验,既是物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
美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历史悠久,其积淀的实验教学经验对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理念、实验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对中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初中有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1.中美教学理念差异
我国物理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3],初中也是这样,即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等均由教材或教师提前设定,学生只是选用相应器材,采取相应方法,按照相应步骤,获得相应的结果。学生在实验中机械模仿的痕迹较重,比较被动,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一般就实验讲解实验,注重结果的正确与否,没有留出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学生独立探索的训练欠缺。这样的实验教学理念难以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美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更关注实验过程,更鼓励创新,在实验教学中不过分强调实验原理的严谨性和实验测量的精确性,重点是放在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操作,在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主要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和引导争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学会一些实验的方法与手段,更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去检验理论,通过物理实验懂得如何去研究物理问题,真正掌握物理规律的真谛,而不是只局限在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范围内。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性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新的更高的目标。
2.中美实验内容差异
选择美国物理教材《科学探索者·电与磁》[4]与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简称“我国教材”)电磁部分进行内容比较。《科学探索者》系列丛书在美国中学中普遍使用,被誉为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5],《科学探索者.电与磁》(简称“美国教材”)是其中一册。两书具体内容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物理实验内容比较
两本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基本相同,比如欧姆定律、电功率、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等,但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首先从数量上看,我国教材有21个演示实验、19个学生活动实验;而美国教材两类实验分别是16个、44个,总量远远超过我国教材。且从实验类型上看,更注重学生活动实验的开展,占总量的73.3%。其次从教材编写的内容来看,也有诸多不同。
第一,美国教材中实验种类更丰富。教材明确把实验分为学科内实验和跨学科实验,其中学科内实验有“探索”、“增进技能”、“试一试”、“技能实验室”、“生活实验室”、“探索活动”等版块。跨学科实验包括“科学与历史”、“科学与社会”、“与语言、社会、视觉等的‘链接’”、“身边的科学”等,这些既让学生的基础得到了锻炼,又为学有余力又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拓展空间。反观我们的教材,表面上看好像是有趣了、简单了,但实际上使用的难度却很大,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还是以物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强调的还是知识。第二,美国教材中内容更具趣味性和新颖性,比如设计了两台手摇发电机互联实验来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异同点。第三,美国教材中实验内容更具多样性、连贯性,例如通过“让铁屑变得有磁性”、“自制指南针”、“辨别假硬币”、“测量磁偏角”等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或强化磁体这一知识点,而我国教材仅设置“自制指南针”实验。第四,美国教材中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例如测量磁偏角、电声信号转换、半导体性质等,这些内容我国教材都没有涉及。第五,美国教材更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我国教材常常把探究的七个要素分解,让学生完成其中一个或几个探究过程。而美国教材注重探究的完整性,对于学生能力达不到的,会搭梯子,给出很多提示,但要求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第六,美国教材还在附录中用较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基本模式、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工具,以及实验安全等内容,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3.中美实验教学模式差异
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一般为:学习要点—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指导—问题思考与讨论。教材对实验的安排思路集中体现的是学习观,例如探究导体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开门见山就是“学习要点”——学习控制变量法。显然,实验主要想让学生学习到什么,对知识的期待更加强烈,因此实验的设置相对比较封闭,学生难以发挥创造。
美国初中理科(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一般为:问题—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分析并得出结论—应用。它强调教师应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引导,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而且观察通过实验专门训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不把现成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做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但又不完全开放。它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则由学生自己决定。教材始终是个引导者——把策略告诉学生,具体行动则由学生自己决定。美国教材的学生实验所用器材非常生活化、便捷化、经济化、简单化,如硬币、普通直尺和纸张、地板砖、普通丝线、易拉罐等,把这些日常用具看做物理实验器材。而且美国中学物理教师习惯自制教具和实验器材,带领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例如,有一所学校的老师领着一个学生实验小组利用仪器接收从人造卫星上发来的信号,并以此验证相对论的理论[6]。他们教育学生应该会运用科学推导和批判思维,把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结合、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对科学的理解的要求。
4.中美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习评价内容的设置与课程目标一致,评价内容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评价方法有:作业评价、测验、成长记录、作品评价,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在科学探究中具体地说评价学生能否全面、细致地观察物理现象;能否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否拟订简单的研究方案并进行实验;能否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信息搜集能力;能否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确地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具有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的意识,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有初步交流信息的能力,等等[7]。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理解和是否具备各种探究的技能,是美国实验教学评价的重要特点。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分为四个方面:档案袋评价、知识评价、行为评价和技能评价。其中实验教学的比重最大,分别为实验室活动和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占40%;知识评价30%;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20%;参加班级活动10%。教师指导用书还指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对图表、实验步骤、实验内容等的语言描述往往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其中的行为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设计物理实验”和“小实验”中的表现。行为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是否遵守安全规则: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2)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观察、交流、预测、测量、解释数据、使用数据、制作图表、控制变量、归纳、推理、推导公式、构建模型、操作性定义等。(3)对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概念、定律建立的依据,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律的内涵。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分析和总结:在遵循证据法则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解释和总结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质疑并进行可能的修改。(5)情景的应用:思考、讨论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并发表观点,评价学生运用科学进行个人事物的决策和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能力[8]。
从以上几点可看出我国和美国一样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明确详细的实验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执行,现在真正实施的其实是“以考代评”制度,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试上,一是中考试卷中的物理实验题,二是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中考试卷中的物理实验题主要的是实验原理、基本技能和实验数据计算,而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试每年考核内容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很多教师平时基本不给学生做实验,到考试范围和实验操作评分标准出来了,临考前再带学生突击一下,也能在考核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还省时省力。原来试卷上的仪器怎样连线,教师在黑板上就怎样连线;试卷上怎样看刻度,教师在黑板上就怎样看刻度,结果学生照样能应付中考,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实验教学比起直接讲述来,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得到结论方面常常反不如直接讲述来得简洁而明确。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它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启示与建议
通过两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5.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领会科学探究的实质。
5.2拓展实验内容和类型,彰显趣味性和生活性。
实验内容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本依据。有必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实践,主动思考。同时实验内容能够强调知识的应用元素,在具体应用中体现知识的转化与迁移,体现知识创新设计的思路,以便给学生以创新思维上的启发;体现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学习物理知识很有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动力。
实验类型可为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定性观察、定量的测量和数据的整理、实验或小制作、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和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意义,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形成乐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5.3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保持探究过程的完整性。
美国教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将实验探究、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让学生对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由于课时、课程标准或教学设备等限制,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要调整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的内容设置两课时或多课时,或者把实验探究延伸到课外,以实现知识的连续性和探究过程的完整性。
5.4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科学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学习,科学思考,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和自制实验器材,不断拓宽思路。教学内容能不拘泥于学科中心的内容框架,能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组织和引导实验活动。内容和形式上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
5.5遵循评价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
根据前文比较,无论是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评价标准,还是美国的科学教育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实验的过程性评价。但我国实际操作往往强调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忽视。我国虽然也在开始尝试用成长记录或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但实施的力度和范围还很小。此外在试题设计上,试卷的内容还是以考查知识点为主,忽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这些现状都有待改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省略/.
[2]陈荷盈.美国中学实验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刘永钢.包头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美]帕迪利亚主编.王耀村,应必锋译.科学探索者·电与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5]邓英付.美国教材《科学探索者》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物理教学,2011,(1).
[6]牟其善.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J].山东教育科研,1997,(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我国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Abstract: Experiment is a kind of inquiry activities. Activately carrying out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based on it has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cienc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took the philosophy of basic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new course reform as the base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as the target, made concrete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design on extracurricular inquiry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s.
关键词: 课外实验;探究性教学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experiment;inqui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79-02
1探究性实验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的重要意义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1]。探究性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加强调通过是学生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将探究性教学引入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当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在2001年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2]。实验是物理学习中获取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实验既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又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是物理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2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以及对兄弟院校数十位初中物理同行进行针对性的访谈,深感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存在一些相似性的问题。
2.1 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对于课外活动指导工作量化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其次,目前学校实验室仅仅满足课堂实验活动的需要,服务于课堂之外的意识比较欠缺。
2.2 家庭方面某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受文化水平所限缺乏指导能力。有的家长只是给孩子钱,让孩子自己看着办。缺少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使所学知识和方法无法得到应有的强化和延伸。
2.3 社会方面给予的关注度和便捷度不够。有些课外实验或社会调查需要和有关部门协调,而学生协调能力有限,这就要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机构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2.4 学科方面教学内容固定、课时紧,加之班额太大,演示实验无法充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即使安排分组实验,每个学生的动手实验的机会也各不相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具体指导也不现实。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随时发现纠正导致实验失败,从而导致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受挫。
2.5 教师方面首先,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学生的物理实验意识比较淡薄,致使实验教学不能自觉开展。广大一线中学教师常规教学任务重,从而无暇顾及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指导。其次,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老师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2.6 学生自身方面有的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物理课外活动。另外缺乏自制力和主动性也是导致物理课外活动开展不顺利的重要原因。
3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3.1 兴趣性原则教师应从从日常教学和生活实际中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探索出更具价值和可行性的题材的活动,提供多形式和多层次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满足各类学生的要求。
3.2 自主性原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从选题、确定方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实验、撰写报告、汇报等方面逐步增大开放的程度。
3.3 实际性原则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课题。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的调查和模拟研究实验等。
3.4 合作性原则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营造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多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工作,发挥各自所长,在汇报中鼓励学生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演示、模型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5 技术性原则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包括计算机网络)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鼓励帮助学生在汇报中运用多媒体技术。[5]
3.6 协调性原则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协调支持学生的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全方位加大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设完整系统的探究环境,对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最佳条件。
4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具体内容
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包括: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开放实验室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课题等类型。
4.1 课外小实验和课外小制作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课堂物理实验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非常有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课外小实验目录应提前公布,学生对其中感兴趣的实验可以申请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或合作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实验器材,并进行反复操作,从而保证了课堂演示的成功率。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探究经历中均得到很大增强。对其余同学也能起到极好的激励作用。
课外小制作适宜以自制学具为主。自制学具存在一定的难度,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仿制阶段,即在现有的实验器材的基础上进行改装。改造阶段,在认真分析现有仪器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现有仪器作出的一些改进。自己设计制作阶段。迫使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实验,什么样的实验仪器才能正确完成有效的教学。
自制仪器应符合科学、有效、简明、廉价、有趣的原则。“有效”是指使学生意识到自制学具不同于自制玩具,重在实际效果而非观赏性。“科学” 是指强调实验原理的正确性。“简明”就是努力使学具做到构造简单,易于制作、易于操作、易于观察。“廉价”要求一般所需原材料尽可能使用废旧物,只有少数原材料由学校出资购买。“有趣”是指要突出学具的新颖性,能够更好的吸引观摩者的注意力。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
4.2 开放实验室的探究性实验定期、不定期地开放物理实验室,并一改以往教师为学生提供好器材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的仪器。学生感到这种做法很新奇,有趣。他们必须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取弹簧秤选大量程的好还是小量程的合适都得动动脑筋。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操作能力。实验中学生都采用教师准备好的配套仪器,缺乏对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和参数的了解,不会正确使用仪器,特别是一些是贵重仪器更是望而生畏,产生消极心理。学生自己挑选器材后,自己组装,自己操作。教师为他们提供工具,不准装错、漏装、不准损坏仪器,组装好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才许使用。这些工作也难倒不少学生。
培养学生处理故障的能力。为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教师必须熟悉仪器的原理、构造、性能等。教师应增加实验仪器知识的传授,不仅让学生会使用仪器,而且还会巧用仪器。当在实验中一旦仪器出现故障才能迅速排除,在学生实验中故意设置一定的障碍让他们排除,有利于学生养成在使用仪器前认真研究仪器的习惯。
4.3 研究性试验课题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可设计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研究性试验课题。
组织学生或让家长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展览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知识,满足了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每学年计划安排2-4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需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每次活动在课内要安排一定课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调查过程和探究过程报告给大家。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中自选,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事物另选课题。活动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⑤调查你家或学校的电路中有无违反安全用电之处。⑥调查并对比自家和亲朋家10年前和现在,用电器的数量。
5结语
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将教学重点放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上。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一方面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
学生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物理实验探究,体验科学家探究的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生实验意识增强,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才能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郝志军.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5,(9):37-40.
[2]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
[3]靳玉乐,艾兴.对探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7-29.
[4]沈善良,郭海芳,张迎春.对探究教学的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205-208.
篇6
1 加大养成教育的培养
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深刻理解物理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实验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从细节抓起,加大习惯养成的培养力度,要求学生只要进入实验室就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实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 精心策划,创新教学,实现高效
2.1 巧妙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必须演示的实验,教师在做这些实验时,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因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而议论纷纷,或交流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从而影响课堂的效率。而我们如果在实物展台上进行演示,就不可能出现此类现象,减少课堂效率的客观干扰。另外,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实验后师生共同总结往往占据较长的时间,致使学生分组实验时间有时候明显不足,往往出现老师让停止操作,要求共同总结时,学生们仍旧偷偷操作,最后造成学生实验做不好,总结没参加,实验课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把共同总结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一定会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节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一些难度较大,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经过多媒体的处理,更有利于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这样就会为学生的实验操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使实验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2.2 开展趣味实验和改进实验,激发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实验的欲望
有目的设计趣味性、改进性实验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的课堂。比如:小孔成像,人造彩色喷泉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和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一起搞,这样学生就会将闲散时间或双休日时间变成了实验课堂,并能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来完成预定的任务。
2.3 优化教学流程,总结实验课教学经验,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感到课课有惊喜,堂堂有收获。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内练自身的素质,通过培训、自学等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先进的实验课教育教学理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还要总结每一次实验课教学的经验,使之发扬扩大。当然,也要剔除自己的一些不足,最后,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流程,不断提升实验课堂组织教学的创新能力。
3 发挥实验桌长的作用,以点带面,打造高效实验课堂
由于小组长一词对初中学生已经毫无吸引力了,在学生的心目中远不及小学时代神圣。但小组长在实验课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组长积极性发挥的好坏,对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刚任教物理时,我因经验不足,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草草的任命了各组组长,结果由于准备不足,让这些组长草草上任,整个实验课堂乱成一团,学生乱喊乱叫,我只得不停地敲桌子打板凳,让学生静下来,但好不容易静下来不到几分钟,实验室内又如开锅一样,几乎每节实验课我都疲于奔命,喊破嗓子,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我精心地把学生分好组,并在每小组中挑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过这次,我接受了前面的教训,把小组长改名为桌长,名称的改变使学生不仅新奇,又激发了他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然后,我宣布每一位桌长是每个实验小组的核心,实验组一切事务,由桌长负责,桌长要为同桌的实验伙伴做出表率,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这样,由于各组有了核心,从而保证了实验课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大大提高[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了课堂效率,为了更好地发挥桌长的核心作用,使他在本组同学面前有权威感,课前,我总是先对各位桌长进行提前进行实验操作培训,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交待。到了实验时,每位桌长就成了一个个小老师,成了一个个得力助手,他们负责分发、补充实验仪器,进行本组实验的演示,现场指导本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对本组同学做的实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友情提示,最后还要检查汇报每组实验仪器的整理情况等。这样,整个实验课堂由于一个个“小老师”的参与变得井然有序,老师也显得游刃有余,学生也显得配合的非常到位,学生的积极性、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实现了实验课堂的高效性。
4 在平时的学业评价中,将实验考核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4.1 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纳入总分,提升了实验课教学的高效性
目前,中考招生考试,将实验成绩加入总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课的教学。但我认为仅仅这样对实验课的高效性的促进远远不够的。我在日常教学中实行实验课堂,堂堂有考核,每次实验我都让各位桌长担任本小组的监考老师,在帮助同组同学完成实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每位同学操作过程进行打分,而我进行整体遥控 。当然,由于“监考小老师”都是事先培训好的,并且都通过了考核,这样就保证了他们有很强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为了不产生学 生之间的矛盾,我要求桌长打分要公平、公正,每处扣分要写出说明原因,并向同学当场说明,让其他同学心悦诚服。人们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由于我把实验考核成绩占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学生的总体评价,所以学生也都十分重视,实验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来说也就变成了一种学习的动力。通过这种考核,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也起着一定的约束性,让学生逐渐明白只有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最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此外,通过物理实验考核,既弥补了以往只重视笔试成绩的不足,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课的自主性,使实验的高效性充分体现。
4.2 物理试卷卷面考试中,加大实验探究题目的考核,提升实验课教学的高效性
篇7
一、总则
根据**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指标要求,加强我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全市中小学布局,解决好集中办学与就近入学的矛盾,特制定《**市市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下及实施方案。
《标准》是本市进行规划、设置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标准》规定的各项建设标准是本市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全市各普通中小学校对照《标准》并在符合相应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创建并逐步升级达标。
实施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
二、标准要求
(一)学校选址
学校选址应当符合**教育总体规划及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以方便学生入学为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并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二)学校规模
小学要不低于“两规”或“高双低单”,每班学生不超过45人,在校学生不低于400人,初中要不低于“四规”,每班不超过50人,在校学生不低于540人。学校的适宜规模如下:
学校类型适宜规模班额
**小学每年级2-4班,合计12-24班≤45人
普通初中每年级4-10班,合计12-30班≤50人
(三)校园规划与设计
校园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以达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的效果。
(四)学校用地标准(≥,单位:平方米)
1、关于学校用地标准的说明:
**小学一般占地不低于30亩,初中一般占地不低于50亩。如条件允许,在进行学校用地规划时应考虑学校发展预留用地。
2、建筑用地指标
学校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用地、绿化用地。
①学校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道路、房屋前后零星绿地、建筑群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
②体育运动场用地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小学12班、18班、24班均应设置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初中12班应设置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18班、24班均应设置300m环形跑道田径场。中小学应设置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一般中小学必须具备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地,有条件的学校宜按6个班配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其它类别体育场地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建设。
③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中小学绿化覆盖率应不低于30%。
中小学建设用地面积
学校类别及规模建筑用地
(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平方米)绿化用地平方米合计(平方米)平均每生用地面积(平方米)
其中
小计
游戏场地环形跑道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器械场地
**小学12班60211505394608286643832401569929
18班78141505394608572100682440501868823
24班1009315053941216572150748243202189520
初中12班75005394608572150672436001782430
18班10038915012165722001113845002567629
24班12844915012165722001113860002998225
注:**小学、初中未含学生宿舍用地面积
(五)校舍建筑面积标准
1、校舍用房的组成
中小学校舍用房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A、**小学:设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科学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少先队和科技活动室、语音室、劳技室材室等13室)。
B、普通初中:设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物理仪器室、物理准备室、物理实验室、化学仪器室、化学准备室、化学实验室、生物仪器室、生物准备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语音室、劳技室材室等19室)
中小学校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管理用房。
②生活服务用房
寄宿制中小学应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配电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用房;设置学生宿舍、锅炉房、自行车棚等用房。
2、普通中小学校舍面积指标
①**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单位:平方米)
小学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m2)136218082387
办公用房使用面积(m2)188249312
生活用房使用面积(m2)509736971
使用面积合计(m2)205927933670
建筑面积(m2)343246556117
注:上述基本指标未包括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每生5平方米
②普通初中校舍面积指标:(单位:平方米)
初中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使用面积(m2)182623732950
办公用房使用面积(m2)271359447
生活用房使用面积(m2)71010541396
使用面积合计(m2)280737864793
建筑面积(m2)467863107988
注:上述基本指标未包括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每生5.5平方米
**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
名称间每间使用面积平方米使用面积小计平方米
普通教室54
科学仪器室14040
科学实验室16060
微机室16060
多媒体教室17070
音乐教室16060
美术教室17474
体育器材室13939
图书阅览室261122
卫生室12020
少科室16060
语音室16060
劳技室15050
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指标
名称间每间使用面积平方米使用面积小计平方米
普通教室61
仪器室345135
实验室370210
准备室345135
微机室18080
多媒体教室18080
音乐教室18080
美术教室18080
体育器材室15050
图书阅览室275150
卫生室12020
少科室16060
语音室16060
劳技室16060
(六)装备条件标准
1、常规教学仪器
各类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按《**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省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配齐配足数学、科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学科的教学仪器设备,保证两平行班能同时进行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具体要求如下(供各类学校选择):
学校类别一类二类
小学一人一组二人一组
初中一人一组
2、实验(专用)室内部设备
详见《**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省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中各实验(专用)室配置要求,配备数量以一个室为单位制定。
3、图书资料
学校类别项目一类二类
小学
生均图书(册)3025
报刊(种)3020
工具书、教参(种)10080
初中生均图书(册)4035
报刊(种)3025
工具书、教参(种)150100
学校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视听、音像资料、电子读物。有条件的学校可建数字图书馆。新书应逐年递增,生均图书年增0.5-2本。
4、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计算机数量
学校类别项目一级二级
小学人机比10:112:1
初中人机比8:1
(七)队伍建设基本标准
1、干部队伍建设
①校长的任职条件: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执行外,乡(镇)**小学以上的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普通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
②领导班子的配备:学校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配备校级领导3-4人;24-35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12个班级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
2、教师队伍建设
①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
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1:18,其中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为91%;普通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1:16,其中教师占教职工总人数比为85%。
②教师资格、学历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岗教师均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小学、初中教师应分别具备中专、大专毕业学历,并逐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到20**年,小学教师专科毕业率达8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90%。
③教师结构和素质
全市所有中小学要严格按照教育教学所需配备学科教师,且职称、年龄、性别结构合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劳技等学科要配备专任教师;应具备合格的普通话水平;教师要按规定参加岗位培训。
(八)学校管理与质量标准
1、教育管理
①重视加强德育工作
各中小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德育主管领导,德育管理队伍健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德育基地,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②大力开展团队工作。团、队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经常且活动效果好;学生诚信守纪,文明礼貌,穿着打扮整洁大方,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犯罪行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100%。
③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强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工作。
2、教学管理
①教学常规
按部颁计划开课设节;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核、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常规工作和教师听课、评课均有明确要求,并有检查落实和考评办法;课堂教学评价合格率达100%。
②学生课业负担
节假日不组织学生成建制补课;不统一发放规定以外的教学辅导资料;课外作业量符合国家和省教育厅规定。
③学籍管理
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学生异动手续齐全;班额符合要求,其中小学原则上不超过45人,初中原则上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小学和初中段标准执行。
3、教育科研管理
教科研管理机构健全,教研活动经常,校本培训规范有序,有50%以上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或课题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
4、行政管理
①财经管理。财经管理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学校经费收支合理,定期审计并公布结果。
②安全保卫。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③后勤服务。后勤管理制度健全,食堂商店从业人员健康证等齐全。
5、教育质量
①教学质量。小学各年级学生学科质量评价合格率达100%;初中各年级全科合格率在80%以上,学生毕业率达95%以上(农村学校以上比例可相应降低5%)。
②体、艺、卫工作。坚持开展“两课”、“两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初中毕业生体育达标率达95%以上,其他年级体育达标率达85%以上;开展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定期为学生体检,学生常见病发病低于2%,近视眼新发病率低于4%。
③普及程度。学生年巩固率达到要求(农村小学达99.5%以上,初中达99%以上;城区小学达100%,初中达99.5%以上);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比例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新晨
(九)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德育和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气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工作要求
各学区、市直学校要开拓创新,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开展合校并点工作,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布局调整,打造精品学校,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建立相应机构,给予资金保障。
四、实施的步骤
篇8
关键词:美国;中学;物理;实验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five American secondary science (physics) curriculum programs published or revised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in the USA in1996. Five major features and/or trends were identified: 1. the use of open-ende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2. the adoption of active learning models; 3. the use of mini-labs or pocket labs 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4. the emphasis of personal/social relevance of learning science and/or physics; 5. the use of authentic assessment rubrics.
Key Words: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ary school, physics, laboratory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1、2003实验稿)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之一。那么,如何在物理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实施中体现三维目标并涵盖科学探究的内容,是物理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其中重新认识中学物理实验的功能,并设计与三维目标、科学探究内容相符合的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关注和研究其他国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并进行借鉴,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明确思路和丰富创意。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相关中学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寻求科学教育目标与物理实验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并总结出美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五套初、高中物理教材。这些教材都是在1996年颁布标准后编写或修订的,包括两套初中科学教材和三套高中物理教材,具体信息如下。
1.初中科学教材:《科学与技术的概念》(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for Middle Schools),简称STC/MS。这套科学教材是在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由美国国家科学资源中心组织编写,共有8个分册,2000年出版。它们是《物质的特性》(Properties of Matter, 简称PM),《能量、机械和运动》(Energy,Machines and Motion),《光》(Light),《电能和电路设计》(Electrical Energy and Circuit Design),《人体系统》(Human Body Systems),《灾难性事件》(Catastrophic Events),《宇宙中的地球》(Earth in Space),《生物与微生物》(Organisms-From Macro to Micro)。
2.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教育学院组织进行的“让公众理解的科学教育”项目(Science Education for Public Understanding Program,简称SEPUP)的研究,其成果之一是2003年为初中科学课程出版了两本科学教材,它们是《你,问题与证据》(Issues, Evidence and You,简称IEY)和《科学与生活的问题》(Science and Life Issues,简称SLI),两本教材的内容均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组合后以主题的方式呈现的。
3.由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美国全国科学教师协会主席(1999-2001)亚瑟·艾森克拉夫特博士主编的一套高中物理教材《活动物理学》(Active Physics,简称AP),包括通讯、医学、体育、家庭、交通、预测、照亮生活等主题所构成的七个分册,2000年出版。
4.由泊尔·兹特戴维斯主编的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学的原理和问题》(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简称PPP),是一本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出台后1999年进行修订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它修订的原则是既注重保留原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又通过设置相关栏目更好地体现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内容。例如:“设计物理实验”(Design Your Own Physics Lab)、“小实验”(Pocket Lab)、“物理与社会”(Physics and Society)、“参考信息”(F.Y.I)、“职业介绍”(Help Wanted)、“各学科联系”(Connection)等与原教材相辅相成的内容。
5.在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由马萨诸塞大学物理教育研究中心的威廉·莱纳德等主编的一套高中物理教材《思考物理学》(Minds on Physics,简称MP),包括运动、相互作用、守恒定律、复杂系统、力学高级专题等五个分册,1999年出版。
三、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总目标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史上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提出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应该是使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更具体地讲,学生应当“能够体验、认识和理解亲身经历探索自然世界的充实之感和兴奋之情;在做出个人决策时恰当地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明智地参与讨论那些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通过批判性思考,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1]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文件在内容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教师专业进修标准、教育大纲和教育系统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与本文关系密切的是前三个方面。
(二)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探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强调,在参与完整和部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并发展全体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对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 [1]
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技能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界定可探究的问题。能够从广泛、模糊的实际问题中提炼、界定可进行探究的问题,并运用相关科学概念和定律指导探究。
2.设计并进行科学探究。能够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实验仪器,确定研究过程的主要步骤,注意确认和控制变量, 阐明研究中需要涉及的概念、原理,及时调整和修改设计方案。
3.运用技术和数学工具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各种技术工具(包括数学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是由学生所探究的问题而决定的,数学在探究的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收集、组织和分析数据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运用证据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建构模型。运用一定的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区别描述和解释的不同,作出假设,建构物理模型。在相互讨论中修改、确定解释方案和物理模型。
5.考虑并分析不同解释方案和模型的可能性。能够根据对科学的理解,运用逻辑的方法分析证据,判断哪一种解释和方案是最合理的。
6.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准确而有效地交流设计和参与探究的过程,包括语言描述、表达概念、分析证据、绘制图表、分析结论,对不同意见作出恰当的反应。
中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包括以下方面
科学探究方法的选择是由问题的性质而决定的(如观察法、实验法等);科学探究活动是在现有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科学家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依靠技术来加强收集、处理数据的效率,把数学工具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科学家之间进行公开交流和讨论,报告探究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且科学解释必须符合逻辑和有关的科学知识体系。
(三)教学标准中的重点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教学标准中强调,称职的科学教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学习者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科学探究可以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该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来确定。学生的领悟能力是通过一系列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自主地建立起来的。这种过程有些类似于科学家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深化自己的认识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探究不是一种程序化的、刻板的方法,相反地,它意味着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各项能力共同协调地发展。 [1]
(四)评价标准中的重点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评价标准中强调,评价是科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反馈机制,评价和教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比较,标准更强调“真实性评价”,它要求评价尽可能按照科学教育的预期目标来进行,待收集的学生成绩应该主要集中在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上,具体表现在内容标准中所确定的全体学生需要掌握的科学内容和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上。它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对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论的理解程度;科学地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运用科学进行个人事物的决策和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能力。 [1]标准还强调“公平的评价”意味着应该在多种方式和情景下,对学生是否理解内容标准中确定的科学内容进行评价。
四、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实验目的规范化
将实验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对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上,是美国物理教材编写中为实验目的作出的定位。通过分析科学探究的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本质的要素,把实验内容与某些要素有机结合进行实验设计, 这是教材编写者设计实验教学的主要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目的得到了较为具体的规范。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往往是分开的,而且多数传统的物理实验属于验证型, 学生常常在实验之前便知道实验的结果。新教材设计者注重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多数实验属于开放、探究型, 学生必须经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而且结论可能不唯一。
PPP教材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与结论”和“实际应用”等关键词构建“设计物理实验”这个栏目的框架。在每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中又细化实验目的。例如,在“分析与结论”这个关键词中常常强调“进行描述”“制作图象”“整理证据”“分析数据”“辨认关系”“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进行推测”“做出解释”“检验假设” 等,用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STC/MS系列教材以实验和活动交融的形式设计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其目的也是非常明确和规范的。现举分册MP教材中“确定空气的密度”为例进行说明。
转贴于 [过程]
1.为了计算空气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检查实验器材,并且考虑怎样利用它们测量空气的密度;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讨论;在笔记本上简单写下步骤,并介绍给班上的其他同学;
2.在各组互相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将综合学生的意见,并帮助学生更合理地设计实验,请你在笔记本上做一些记录;
3.根据记录上的实验步骤,测量空气样品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数据,用这些数据计算空气的密度;
4.实验完毕把所有的材料放回原处。
[思考]
1.教师将汇总各组的实验数据。学生在记录纸上回答问题:对空气、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各组得出的结果都一样吗?是否考虑到实验的精确性。在记录纸上回答问题:为什么全班的测量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差别?
3.你已经知道空气有密度,利用这个知识在记录纸上回答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空中?[2]
虽然STC/MS系列教材在实验设计中没有使用PPP 教材中的关键词,但是不难看出它的实验目的仍然是围绕着内容标准中的重点展开的。
(二)实验过程活动化
将物理实验的教学与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调查、讨论、辩论等有机结合,使得实验过程活动化。这样设计中学物理实验可以使教学标准所强调的重点能够得到贯彻。在STC/MS、IEY、AP和MP等四套教材的编写中,实验过程活动化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IEY的主编在教材的首页向教师和学生进行这样的说明: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真实世界,本教材所呈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活动、实验、调查、讨论、辩论、提出论点和质疑等。它们相互交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AP高中物理教材以主题的形式编排系列活动,活动通常分为五个循环步骤:请你思考,请你做一做,反思与挑战,物理学在前进,拓展练习。在循环步骤二中,一般融入相关的学生实验或教师的演示实验。从“家庭” 分册的章节目录和其中穿插的实验可以略见一斑:
第二章 人人需要电
活动一电的产生(学生实验:电路的联接)
活动二电灯(学生实验:串联和并联电路 )
活动三限制负荷(演示实验:限制负荷)
活动四开关(学生实验:开关与复杂电路)
活动五冷水淋浴(学生实验:电加热)
活动六付电费(调查:电费账单)
活动七如何更省钱?(学生实验:用微波炉加热) [3]
MP高中物理教材也是以活动的形式设计的,此教材在活动中适当地设计物理实验。主编认为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找到一种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一种类似于科学家思考和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方案微型化
在修订本高中物理教材PPP中,为了保持原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系,同时又体现内容标准的重点,编写者将实验方案简化、精练,安置在相关的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等内容附近,以栏目“小实验”(Pocket Lab)的形式出现。全书共设计了89个小实验,平均每一章3个左右。这些短小精悍的小实验由100~150个左右的英文单词表述而成,篇幅只有一页的1/12左右。虽然实验方案微型化,但其教学功能仍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对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之上,举例如下:
实验一:暖色和冷色
一些艺术家把红色和橙色称为暖色,绿色和兰色称为冷色,难道发出红色和橙色光的物体比发出绿色和兰色光的物体温度要高吗?请用实验给出答案。取一个可调光线的灯,先将开关关上;慢慢调节开关使灯光由暗变亮,光线射向一个棱镜或一个光栅;为了得到最佳效果,教室里的灯应该关掉。
分析和判断:当光线由暗变亮时,哪种颜色的光首先出现在棱镜或光栅后?哪种颜色的光最后出现?这些颜色与灯丝的温度存在什么关系?
实验二:听力测试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测试你的听力。实验材料是一美分、五美分、十美分和二十五美分的硬币。请实验合作者按照任意顺序将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你闭上眼睛仔细倾听,你能分辨出不同的硬币所发出的声音吗?
描述与推测:描述声音的差异,分析引起声音不同的物理因素是什么?你能建构一个物理模型吗? [4]
(四)实验内容人性化
标准认为,科学不能脱离社会,科学是社会的一部分。 [1]然而物理实验本身是非常具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如何将实验内容与生活世界结合是体现标准精神的重要问题,为此教材编写者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构思,从而使实验设计表现出“实验内容人性化”的特点。
IEY教材中提出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经历科学证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习对科学证据的获得、解释和评价的方法,探讨科学证据的两面性,即对人们的生活、健康、环境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然后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基于科学证据而不是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作出相关的、恰当的决策。学生亲身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他们逐步理解科学的力量和局限性,理解科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收集与整理证据的过程,而不是掌握一系列现成答案的知识体系。 [5]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给予学生的经历,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自己和居住社区的生活质量。
在AP教材的“医学”分册中,对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挑战:向校长递交一份研究报告,用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在学校举办社交舞会不会对任何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为了完成这个研究报告,学生们需要学习声音的传播、分贝的概念、频率和人的听觉等内容。需要调查研究获得证据,需要研究听觉实验的数据。学习“交通”分册时,学生们要为汽车或自行车设计一个安全装置,为此要学习力、加速度、冲量、动量等概念,要参与完成有关的实验。
(五)实验评价行为化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物理内容的理解和是否具备各种探究的技能,是实验评价的重要特点。行为化的实验评价也是真实而公平评价的具体体现。
在高中物理教材PPP的教师指导用书中,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分为四个方面:档案袋评价、知识评价、行为评价和技能评价。其中的行为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 “设计物理实验”和“小实验”中的表现。行为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是否遵守安全规则: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
2.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观察、交流、预测、测量、解释数据、使用数据、制作图表、控制变量、归纳、推理、推导公式、构建模型、操作性定义等。
3.对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概念、定律建立的依据,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律的内涵。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分析和总结:在遵循证据法则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解释和总结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质疑并进行可能的修改。
5.情景的应用:思考、讨论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并发表观点,评价学生运用科学进行个人事物的决策和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能力。
STC/MS 系列教材的教师指导用书建议,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并给出每个方面所占的比重,其中实验教学的比重最大。分别为实验室活动和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占40%;知识评价30%;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20%;参加班级活动10%。教师指导用书还指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对图表、实验步骤、实验内容等的语言描述往往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学生参与讨论和表现的过程也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
五、思考与启示
21世纪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智力资源为重要因素的社会经济文化时代。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不在于增加其知识和信息的容量, 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及获取知识、信息并利用它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39年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论述道:科学不只是定律的收集和事实的罗列,它更是人类智慧伴随着各种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创造与结晶。物理学理论试图描绘现实世界,并将其与广袤的直觉世界联系起来。
美国中学物理实验在目的、过程、方案、内容和评价等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反映了国际上对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启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并且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与课程的三维目标和科学探究内容有机结合的中学物理实验,从而使物理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贯彻标准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戢守志,金庆和,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Smithsonian/The National Academies.National Science Resources Cen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for Middle Schools, Energy,Properties of Matter.Carolina Supply Company, 2000.
[3]Arthur Eisenkraft.Active Physics(Home), It’s About Time. Inc.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