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机遇和挑战;问题;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才开始由“事业”转为“产业”真正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传媒业的领头羊。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其信息时代特征显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产业与国家文化传播建设息息相关,具有突出的媒体属性。在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电子传媒也具有明显的产业经济价值。伴随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实现了更大的发展。然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正面对着互联网等激烈的媒体竞争,为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独特的价值和潜能和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产业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机遇
首先,在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会得以巨大提升。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基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为广播电视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再次,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确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着基础性支配作用,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预计近几年内完全可以进入全球经济自由50强的行列,为促进传媒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最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大拉开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中央对广播电视业的改革非常重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必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总体实力与西方传媒集团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广播电视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全球化、国际化是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广播电视媒体也呈全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纷纷以各种形式向国内渗透,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与西方传媒的较量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要指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足,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等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最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等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迅速提高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普及水平,缩小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全新时期和社会变革伟大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还是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带来的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阻碍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广播电视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界新的宠儿,传统的电视内容俗套、缺乏新意,在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广电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媒体成分单一,规模实力难言强大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已经在实力、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在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实力、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我国广播电视的一般事业已经成熟,产业化起步较晚,实力及规模化集团与国际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乏善可陈。由于我国的媒体行业中成分过于单一,广播电视产业只能经营广播、电视和少量报纸等产业。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既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娱乐、教育等内容,甚至还有石油钻探、航空业、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就像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众多,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目前广播电视产业完全不能实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使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投入资金力度不大
电视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创新更进一步,则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过去几十年,广播电视被定为为国家和党的“喉舌”,一直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缺乏经营性收入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盈利模式和业务单一,制约着广电的资本积累和产业规模扩张。盈利能力的相对薄弱,使在开发新媒体业务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电视产业受体制束缚,很快在媒体竞争中居于下风。广播电视产业高技术、高投入的属性决定了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传统的运作方式总体上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对其他相关领域和吸纳外部资源资本的关注很少,无法突破旧体制的框架和解决资金短缺瓶颈,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并成为电视媒体的绝对支柱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抑制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空间。广告市场增长幅度持续减缓,新媒介形态对电视广告的分流作用日渐明显,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培育广播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体竞争力才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现代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线数字电视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以及以电视台为主的内容生产能力为主。面对新形势,应该在掌握市场主动的情况下,合理布局,灵活利用资本运营手段,深度开发受众资源,锻造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抢占媒体市场。(四)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作为“舆论喉舌”,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事业单位身份使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视台和电台作为事业单位,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同时缺乏行业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在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中普遍僵硬,经营和宣传理念杂乱不堪。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管理机制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在分配机制等方面依旧需要尝试新的路径探索。
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相关体制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明晰的政府监管体系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减少对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把握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达到产业发展目的。主管部门要遏制电视产业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以避免对产业环境造成破坏。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已具雏形的产业体制急需进一步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深入地推进事业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离,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作,推进广电产业资源资本化和流动化,支持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和成本的跨区域运营和整合。克服陈旧观念的约束,行业主管部门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时,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整个产业向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及向满足技术进步和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要适应媒体市场的客观环境变化,提高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尊重宣传规律,创新宣传理念和体系,实现产业竞争力与宣传能力的同步提升。面向未来,产业化需体现于战略目标定位上,构筑电视产业的长效驱动机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单一经济目标向全面发展转变,从而使广电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创新生产内容
“内容为王”,这是传媒业的一条“定律”。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媒的竞争焦点将聚焦在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上,为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内容实现不断创新,尤其意义重大。创新是创优的前提,近年来,各台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内容多样性缺乏,节目克隆和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创新动力不足,创优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广电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行业主管部门应鼓励创新创优,定期评选和表彰原创优秀节目与业务并奖励;打造一批优秀的专业频率频道,建立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节目模式市场;大力治理节目抄袭和克隆,对娱乐节目和电视局实行总量调控,提高创新质量,制订节目版权与模式保护法规。面对新媒体的融合前景,在传统电视生产中,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系统内外的各项必要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共享稀缺资源为原则,推进横向整合,以空间扩展和战略联盟为目的实施纵向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共享稀缺资源和战略联盟的横向和纵向整合,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把内容生产从部门行为和个体行为上升到系统行为。在媒体产业下一轮竞争中,决定因素是创意水平和内容生产能力。只有实现跨媒体经营,充分利用各个资源平台的长项和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协同效应,提升内容生产以及创意的水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广电系统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平台束缚,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和新媒体内容业务。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内容产品与新媒体经营的契合点,实现跨领域合作、融合、跨媒体发展。
(三)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分析市场运营环境,突破单纯依靠广告经营,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逐渐拓展业务内容,扩大经营领域,吸取国外成熟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开拓新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为了转移经营战略和壮大产业实力,拓展市场空间,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尝试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许多宝贵的资金投向商业房地产业、大型会展业、旅游娱乐业等。尽管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这种盲目投资、无序多元化距离主业太远,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合理的多元化创新应当回归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本质,根据传媒经济的发展规律,应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对相关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媒体业务纷纷出现,市场的风险与诱惑同步存在的时候,媒体经济主线更应该被多元化经营牢牢把握,以便形成多元化经营与单一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业链为主轴,以核心资源为中心,以多品牌战略为外延的良好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四、结束语
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前,加上国外传媒集团的渗透,面对“内忧外患”,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内容与服务产品、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促进广电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广电大国向广电强国转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东.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路[J].广播电视信息,2011,(03).
〔2〕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11,(04).
〔3〕李三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0,(05).
〔4〕余晴,李曙.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新闻传播,2012,(03).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媒体时代;现状与发展
21世纪以来,新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中,这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不得不开始一步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首先应当认清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持续发展。
1 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历史变革,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下,人们可以轻轻松松见到昔日难见的精神盛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居民都可以随时都可以分享到最新的信息和新闻,广播和电视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家常便饭”,而且为人们带来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并且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总收入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据报道2011年高达2894.79亿元,同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广告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广告收入获得大幅度增长,广告资源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除广告外,有线网络和电影票房的年收入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总收入中也占有很大的比率,目前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和数字电视用户的数量得到了飞速的增长。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且实现了全面的转型升级,在公益、融合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作用的加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了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发展的较为顺利;其次,在宣传推广方面,广播电视在创新方面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而且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的融合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在国际上的宣传推广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有研究表明,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相关人才重度紧缺,但是实际上,广播电视行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并不少,但是人才的种类过于单一,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广播电视行业对于工作人员更加偏重于传统的专业技术,因此招揽人才时要求过于单一,这也造成了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传统的广电人才已经难以满足新型市场和技术下的人才需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技术革命的发展需求,还需要引进更多懂得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2.2 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电视台或者电视节目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为达目的而盲目的模仿那些受到好评或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来抢夺电视市场,这种做法不仅使许多的电视节目出现雷同,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电视台的资源相当缺乏,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引进优秀的节目,更没有能力制作优质的节目,因此难以吸引足够的观众,没有收视率,更难有经济效益。
2.3 新媒体的发展给广播电视造成了危机
在新型市场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为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更没有办法将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的利用,因此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危机,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广播电视的观众越发减少,严重影响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3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各个方面产业的发展来说,人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对于目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播电视产业的体制改革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刻不容缓。为了适应广电事业的发展需求,应当完善人才选聘制度,不仅要发掘身边的人才,更要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同时还应当开设定期的培训和进修,并且设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2 完善广播电视产业的市场体系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市场垄断,并且建立起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运行和管理体制。对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合理配置节目资源,将众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增加创新性,出品更多的优质节目,提高广播电视的吸引力,增加观众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关注和喜爱。
3.3 促进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产业的结合发展
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而且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发展,即跨媒体发展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所谓的跨媒体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从单一媒体经营向混合媒体经营的转变,即实现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的相互渗透和经营。我国的媒体在我国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一直以来都是单一媒体的运行形势,各个媒体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界限,因此打破这种局面是非常必要的,跨媒体经营模式有助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以及发展空间。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广播电视产业是一种传统媒体,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当对其进行不断地开拓和创新,对其体制和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创新举措;档案管理
1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单位没有意识设置管理岗位给广播电视行业,他们不认为管理档案对广播电视的重要性,管理工作是由办公室部分员工负责;现阶段看来,档案管理没有创新性,员工的懒惰性,对管理档案工作没有意识,所以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思路并不清晰,做起来并不得心应手,整个管理档案的工作也没有发挥出员工真正的才能,物品上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无法推动工作对市场的竞争力,效益也达不到上升效果。
1.2 忽视档案的管理
国家相关法指出,实际工作的档案管理很重要,企业要加大力度重视起来并落实下去,但是实际情况是,广电系统内部管理中,根本忽视了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必须执行的工作列出,员工的法律意识不强,大部分行内人员所认识的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文件处理,没有形成规范的档案管理,更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
1.3 不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无法更好的把管理问题执行下去,就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来看,就存在此类问题。档案有项基本原则是单位所形成的管理中,要集中管理档案内容,这项基本原则保证单位工作的有序有量进行。经济不断在发展,行业内部对档案管理也要随时更新,而广电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对档案的合理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是人员的疏忽、不重视、不按规章办事是广电行业内部人员的弊病。
2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创新举措
2.1 完善广电档案管理制度
(1)提出工作重点,提高信息化管理
广电档案和文书档案的管理不同,广电的业务性要强一些,结合实际,内容被利用的广泛,形象鲜活,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更要紧抓广电的档案管理,把广电档案管理视为一项重要管理任务。管理广电档案要结合国家规定,进行全面集中管理。更要尽快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对内部严于管控,提升人员技术,档案管理一定要有规划性,整合各个渠道的电子文件,合理利用各类媒体所提供的资源,取其长处,舍其不足加以整改,在服务方向加大力度,合理并高效率的利用这些资源提升档案管理。
(2)加大力度培养能够管理档案的人员
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培养一类人才能够管理广电档案,因为广电最核心部分就是档案的管理,提升个人素质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跟国家管理制度同步,给专职配专人,专人管专职,档案管理要有固定的管理人员,稳定这些管理人员是首要任务。文件的数量决定人员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如何管理也要分工明确。广电的档案管理特点是种类不是单一的,所以管理方式跟传统的方式有所不同,首先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人员对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共同管理,有序有质的提高广电行业档案管理素质,从而提高行业发展。
2.2 创新广电档案管理
(1)创新管理体制
档案管理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档案管理机制是要建立的,而且要不断的完善,首先规章制度体系要健全,要建立期限表格,档案管理工作要有专门人员定期检查。档案管理要求要规范,如有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要严肃处理。档案管理内部人员要定期开会研讨,更完善自身的管理素质,对待档案管理内容是否负责,是否尽全力,同时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认识,在此条件下,所有人员要为广电开发制定档案的管理制度尽全部责任,出全部力量。
(2)创新服务理念
广电行业服务宗旨是客户,所做的档案管理的工作目的是为提高服务质量,所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节目质量也需要不断的提高,为广电事业更好的发展做基础。工作中要细致每一个环节,不能有闪失,否则会有巨大的损失在经济和品牌上。如果广电档案有外借情况,相关人员要第一时间做好登记,并确认何时归还,避免不归还或者丢失的情况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管理办法可采用电子管理,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系统的管理。为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和认识都,要大力全面宣传档案法,宣传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可以多样,以大到效果为目的,全面发展档案管理的工作。
2.3 提升员工创新意识
为和市场更好的衔接和发展需要,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广电人员要持续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过去的档案管理会有很多不足,要丢掉的不科学旧观念,紧跟发展热潮,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在科学管理档案中,积极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职能很重要,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与市场接轨,要有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实自己,扩大知识范围,管理过程要在人性化的同时细节化、专业化、全面化。根据市场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管理方面要进行定期考核,考核过程要严格、专业、科学、通过之后才可以发放上岗证,上岗制度也要持续完善。管理人员要有自己的专业水平技能,并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企业应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给管理档案的环境带来活力,而工作人员应做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学习技能,对基本内容学习扎实的同时学习创新技能,对服务的提升有不断的更高的要求。
3 展望和结论
广播电视现在正在向着此方向一步一步努力前行,广电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在逐步进入正轨。在软件不断跟新的环节上也要跟进脚步,使管理更专业、更有信服度。在管理团队中,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重视岗位建设,不断、有效的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广电管理过程一定要以人为本,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让每个员工得到重视,不要再用老旧的管理方式来延续到发展中的模式,因为过去的理念对于发展中的档案管理不会有帮助,无法带来财富。档案管理的目标是为后续的所有工作提供有序、有可依据的资源,所以档案工作的管理依然是以人为本,落实创新的工作理念,服务客户为主导,在档案工作的内容中,基础的管理体系要完全体现出来,出发点和目的也要完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体现。
通过上述而言,广播电视的档案工作既是一份非常基础的工作,又是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是贯穿历史和发展连接的链条,所以所有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要时刻谨记从自我做起,紧抓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倪丽娟.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服务策略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1,(05):92-94.
[2]熊友菊. 信息化社会对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挑战[J]. 档案学通讯,2011,(02):91-94.
篇4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
市广播电视局(台)是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为“五科八部”,即:人秘科、行政科、宣传科(总编室)、事业科、社会管理科、广播新闻节目部、广播专题节目部、电视新闻节目部、电视专题节目部、广告部、播出部、工程建设部、网络电视、有线电视四种传输手段。广播自办节目呼号为“市人民广播电台”,实行有线广播,调频广播(频率FM兆赫)同步传输,全天播音12小时,其中自办节目7小时;电视自办节目呼号为“市电视台”,开办一套节目,分别组合播放,以无线、有线两方式传输,全天播出时间10小时,其中自办节目5小时。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85%,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市23个镇,用户7万户,入户率达6.6%;广电中心初步建成,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内部设施设备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近年来,我市的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抓宣传质量、事业发展、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改进宣传手段,提高节目质量,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力量。
1、完善采编播手段,宣传能力全面增强。多年来,广电部门坚持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立足现实,自我加压,更新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水平,在地区率先开办电视“天天新闻”,电视专题节目数量多,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每天播出总时间22小时,播出电视节目30套(无线1套、有线29套)。广播新闻一周节目抽查连续4年获省先进。广播节目《农村天地》被评为市名栏目。自年以来,重大战役报道日渐增多,现场直播日渐增多,异地采访日渐增多,这“三多”尤其是现场直播多可以说开创了县(市)组台的先河。
2、实施精品战略,宣传质量不断提高。我市的广电宣传队伍紧紧围绕中心活动,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捕捉闪光点,弘扬主旋律,把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说服力作为改进宣传的重要任务,把坚持“三贴近”原则作为改进宣传的根本途径,把党的意志和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制作出一系列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不断净化荧屏声屏,真正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年以来,我市共有105件作品获各级各类奖项,其中8件获省级奖,83件获市级一二等奖,广播电视节目创优数在省、市领先。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每年在上级台用稿数量名列县(市)级台前茅,21个电视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卫星有线网播出。广播新闻节目在省、市广播电视新闻抽查评比中,连续4年获得省先进,电视新闻节目连续2年获得市先进。
3、强化日常管理,宣传效果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广电工作通过强化宣传管理,保证了所有节目的高水平播出。一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导向正确。完善节目审查制度,加强导向把关,开展监听监看,确保节目宣传中心突出。二是狠抓节目创优,提高导向水平。近年来,以节目创优、上发稿、争创“三名”(名记者、编辑,名播音员、主持人,名节目、栏目)为龙头,坚持“三贴近”原则,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整体上改进和提高宣传质量,使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不仅有效地宣传了市,而且提升了广电部门自身形象。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设施建设步伐,凸现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后发优势。
1、建成动圈音箱市。为了巩固提高农村有线广播的传播质量,199年,我市加大动圈乡镇建设的推进力度,全年新发展动圈喇叭12万只,总数达29.9万只,全市动圈化率达89%,建成动圈音箱市,成为全省第9个动圈音箱市,步入全省先进行列。为此,我市市广电局被国家广电总局社会司、省广电厅评为事业建设特等奖。为了巩固农村有线广播的通响率,年9月,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稳定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意见》,督促各镇乡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进一步落实了人员、经费、管理等事宜,全市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通响率明显上升,入户率、通响率分别稳定在85%和99%以上。
2、加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作为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矢志不移,历尽艰辛,不懈努力,迈出了坚实而厚重的步伐。199年,进行城区有线电视扩容改造。199年实现市乡光缆联网。199年开始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制定了全市有线电视发展总体规划,并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纳入市委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年上半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计经委、建委、国土局、财政局、地税局、公安局、审计局、供电局等部门组成的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线电视发展工作。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电网络建设,把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丰富农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接轨上海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了“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强势推进、两年到位”的总体要求。成立了市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总指挥部,由曹斌市长任总指挥,各镇(乡)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强势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今年8月份,市政府组织各镇乡分管领导到如东县考察学习了有线电视推进工作经验,并召开了现场推进会,目标在今年底全市除启隆乡以外的23个镇328个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光缆“村村通”,全市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必须达到25000户以上。
3、异地兴建广电艺术中心。广电艺术中心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完善我市广电硬件设施的标志性工程。广电艺术中心的建设纳入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十六项工程”之一,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市城建总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通过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广电中心建设。去年5月22日,新的广播电视塔打下了第一根桩基,6月8日,进行了开工典礼,目前,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灯光别致、功能俱全的广播电视塔已扮靓我市西大门,广电广场作为市区最大的城市广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大型文艺演出的主阵地。10月8日,市广电局已搬迁完毕,广电艺术中心正式启用。随着广电艺术中心的建成,我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全面建设电视非编网、硬盘播出网、广播制作网和内部局域网,逐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4、做好网络多功能开发。在调整有线电视网络管理体制、重点发展有线电视基本业务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开通了电话电视点歌和数据广播等有线电视增值业务,开通了市、乡电视会议系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作了有益的尝试。
(三)完善经营体制、创新运作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强化队伍管理,不断增强广播电视事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1、完善经营机制,提高广告经营创收水平。近几年来,市广电局通过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创亲朋经营模式,实行广告经营公开竞标、风险抵押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要求广告创收部门在内部管理、广告策划、节目制作和拉引客户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运作,执行好广电总局17号令,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经营创收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2、深化内部改革,实现管理规范高效。近年来,市广播电视局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机构改革上,在地区率先完成了三台合一、局台合一;对广电服务公司实行企业化改革,市场化运作。在人事制度改革上,通过对广电局(台)事业人员通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和对工作人员全员竞聘、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精简分流。通过改革,广电系统形成了“优者先、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和比学赶超、奋发向上的氛围,激发了广电事业发展活力。目前,全市广播电视队伍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逐步优化。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意见
我市的广播电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广电事业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从我市广电事业发展情况看,发展水平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同上级要求、先进县(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事业发展差距大,有线电视发展不平衡;节目编播水平、宣传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和机制依然存在;广电队伍素质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建议市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广电事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我市广电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提以下几点建议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为广电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播电视事业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的工程,广电事业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广电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广电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政府在政策措施、管理体制等方面多作思考,加强协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科学制订广电事业发展规划,努力营造适合广电事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广电事业发展。
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市广电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广电事业规模的壮大和社会对广电工作要求的提高,我市的广电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同样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市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广电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宣传质量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根据文教电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对广电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采取适合广电产业特点的较为灵活的管理手段,鼓励广电产业发展。
篇5
关键词:移动电视 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196-01
随着汽车和手机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电视的需求也随之出现,供行车中观看的车载电视,供手机用户观看的手机电视飞速发展起来。数字移动电视节目使用数字编码技术,经由无线发射,地面终端进行接收,数字信号覆盖率高达90%,并且可以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接收到高质量的电视信号。数字移动电视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北京、上海、深圳进行移动电视业务试验开始,到如今内地已经有超过10个城市开展了在公交车上播放数字移动电视的业务,这一业务必将为广电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北京为例,该市常驻人口超过1500万,每天公交运送乘客超过1200万。如果以北京白天的某个时刻在的所有移动数字电视和北京电视的某个频道上播放一次广告的曝光率来计算,移动电视的曝光率将超过电视的曝光率,因为移动数字电子单个终端曝光下的人数远超过传统电视。白天收看电视的人群相对较少、电视频道众多,竞争激烈;而移动数字电视则是在人群密集区域对覆盖人群完全曝光,如公交车上单个终端至少平均会有6个人看到电视上。根据市场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核心城市,选择通过公交电视收看奥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平均比例达到17%。而在2008奥运会的主要举办地北京,选择通过公交电视看奥运的比例更达到了创纪录的22%。
以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为载体的数字移动电视有速度快,强迫收视,对覆盖人群完全曝光的巨大优势,但是强制性的传播使得观众手中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时,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数字移动电视的收看效果较不理想,因为收看环境较为嘈杂,人来人往等因素也影响收看体验。在手机等个人终端迅速发展的今天,观众越来越希望将强迫收视变为主动收视,以及更好地观看体验,这决定了手机电视兴起的必然性。目前主流的GPRS网络的传输速率受数据信道影响,理论上其最高传输速率约为172kbit/s,而T-DMB广播所能够提供的典型速率则可以达到384 kbit/s,两者的传输质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香港已实现了3G移动电视的商业化,证明使用MBMS和BCMCS技术为用户提供下行广播信号通道是技术可行的。目前在中国,手机电视标准仍是多标准共存。目前部署手机电视业务的主要城市中,上海采用了T-DMB/L-Band频段,广州、北京采用了T-DMB/Band-III频段,另外清华大学基于其DMB-T标准的手机电视标准DMB-TH也在制定中。针对中国手机电视标准的多样化,手机电视方案提供商大多推崇淡化标准,以多模多频段寻求切入市场。但是多年以来,手机电视的技术标准一直难以确定。这一瓶颈相当大部分是由于两大巨头电信和广电为了争夺这一产业的主导权,互不愿让步。电信主张通过其建设控制的移动网络传输电视节目,向其用户传送流媒体节目;而广电则主张在手机终端上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以接受数字电视信号。一旦技术标准确定下来,相应的一系列随之建立的产业都会围绕这一标准展开,但这一过程也需要各方充满智慧的妥协。
另一个制约手机数字移动电视发展的困难在于信号传输技术不成熟。现有的使用量最大的2G网络的传输速度不能让人满意,只能达到每秒2-6帧画面的传输速度,远达不到家用电视效果所要求的最低每秒16帧画面,用来传输数字移动电视信号会存在图像声音的延时、播放停顿、马赛克等现象。现在移动、联通、电信分别拥有TD-CDMA、CDMA2000、WCDMA 的3G牌照,纷纷主推其3G业务。随着未来3G移动通信的普及,这一技术困难将解决。
篇6
关键字 公交车栽电视 移动电视 广告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就是移动电视。移动电视也称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和普通模拟电视一样,两者都是通过电视台设置的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客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收视节月。它是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主要是指地面传输技术)的具体应用。不同类型的移动电视因其自身特点,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又呈现出各自的传播特点。2008年《2007年中国车载(公交)数字移动电视发展蓝皮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传媒广告类专业媒体总编悉数到场,对中国移动电视媒体的发展给与充分的肯定。国家广电总局于2009年9月初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客观上给移动电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公交车载电视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移动电视之一,以其广泛的受众,较高的信息到达率,获得广告主的青睐,必然从传统媒体广告传播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公交车载电视在实际发展中还是遇到重重网难,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公交车载电视主要集中在省会等较大的城市,二线城市的发展尚处于空白状态。笔者通过对成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西昌、绵阳等二线城市的比较研究发现,公交车载电视在二线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进军二线城市将会给商家带来新的商机。
一、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传播现状分析
公交车载电视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一部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12月,AC尼尔森首次了《中国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报告》,将专业的电视收视评估体系引入了中国公交移动电视研究领域,这意味着公交移动电视媒体进人规范时代。这份报告为公交车载电视广告效果评估提供参照标准,完善了广告效果评估机制,对我国公交车载电视广告投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交车载电视广告虽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如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会城市,公交车上移动电视都播放广告片。公交车载广告与传统的广告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相对封闭的传播环境
公交车载电视的播放环境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相对封闭。一方面乘客在每一个站点上下车,人员具有流动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环境是开放的;另一方面,乘客在公交车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无事可做也没有太多的媒体接触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环境是封闭的。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形成了公交广告良好的收视环境。乘客在乘车时,总是有无聊的时候,驱逐无聊,最有效地方式就是用信息覆盖无聊,变信息接收盲点为有效时段。在这个相对封闭环境中这种强制性的传播方式使车载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2 广告成本低 2008年12月4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新媒体趋势发会上,尼尔森公司(The Nielsenompany)了以世通华纳公交移动电视为样本,在中国11个经济最活跃的城市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调查报告。这份最新的权威调查数据表明,从千人成本还是收视点成本这两个指标来看,公交移动电视的广告投放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电视。
在全国范围来看,公交车载电视广告却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移动电视并没有覆盖到中小城市,只是出现在一些经济增长较快的大城市中。同样有公交车载电视,上海已经在推出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吸引受众,其他城市却还在为收回成本大伤脑筋,广告收入入不敷出。公交车载电视在各地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本文认为国内大多数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主要存在几下几个问题。
1,广告质量低下,缺乏创意
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意迭出的媒体社会,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信息的传播方式直接决定了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运行,媒体传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从目前公交车载广告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内容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广告质量低下、缺乏创意。公交车载电视与其他主流媒体相比,是传媒市场一个细分化的媒体,,因其覆盖面有限,利用人们上下班的时间碎片作为资源,被视为边缘媒体。公交车载电视的盈利模式同传统电视一样,靠广告收入。以成都公交车载电视上的广告为例,广告类型单一,多为商场美食广告以及医院药品广告,一些商场广告使用本地方言,极具亲和力,对受众来讲,具有心理和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广告信息易于记忆并使受众付诸行动,取得良好的广告传播效果。但是,一些医院,减肥药品的广告,一看就使人退避三舍,广告画面低级不堪,广告语大而刺眼,毫不具有美感,这样的广告只能让受众产生抵触情绪。
笔者对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缺乏差异性,车载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没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也就是说,公交车载电视广告缺乏创意。创意是一则广告的灵魂,是吸引受众最直接速效的方式,,纵观公交车载电视广告,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电视广告的模式,有的广告停留在产品信息的简单罗列,如一些保健药品;有的广告信息和广告产品脱节,看完广告也不知其所云何物;有的广告直接呈现产品,如一些医院的广告,画面是医院大楼,配合医院名称。这些平铺直叙式的广告,很难吸引受众注意:更不要说引起受众情感上的认同。公交车载电视与传统电视有着很大区别,既然是两种存在差异的传播媒介,广告必然应当尊其传播特点,利用媒介各自优势,体现出差异化传播,凸显符合自身的创意广告,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资金支持不足
广告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成为行业的瓶颈。文化消费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能否吸引消费者是其实现盈利的关键,这就使得投资文化产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公交车载广告同样面临着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公交车载电视受众随生活时间呈现出分散――集中的特点,要想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要求媒介具有较高的普及率,能达到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公交车载电视的受众在较长时间段内较为分散,因此广告商对公交车载广告普遍持有观望态度,并不把,色作为产品的主要广告媒介加以利用,少数广告商在公交车电视上投放了广告,也只是把它作为辅广告媒介,起到对大众传播广告媒介补充的作用。这种观点长期延续下来,直接导致广告商不会在公交车载电视上注入大量资金,不会把公交车载电视作为最主要的广告媒介。与传统电视经营不同的是,公交车载电视需要租赁公共空间,设备投入、维修,成本大,广告费用又相对较低,经营压力较大。
3,收视环境不理想
广告的传播效果往往受制于广告自身特点、受众状态、和收视环境三大因素的影n向。从公交车载广告的传播环境来看,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上乘客较多,各种声音掺杂在一起,严重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一方面,收视环境较为啃杂,
广告片声音基本上被淹没了,即使是能看见广告画面的受众也很可能听不清广告声音。另一方面,车上乘客较多的时候,站在前面的乘客难免会挡住后面乘客的视线,即使听见广告声音,也看不见广告画面。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广告信息的传播,造成广告信息缺失。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乘客少时,广告信息传播效果好,但受众较少;乘客多时,广告传播效果大大下降,获取信息的受众数量也较小。受众受到其他乘客频繁上下车的影响,以及时刻注意自己是否到达下车站点,这些都会分散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注意力,致使广告信息传播效果下降。公交车载电视采用的数字信号,行车途中,收视质量容易受到建筑物的影响,如进入地下通道或经过高楼大厦时,电视画面经常中断。一则正在播出的广告,突然出现画面不清晰,声音中断,直接影响受众观看广告片的心情,同时也使广告信息缺失。以上各种原因直接导致公交车载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传播发展建议
公交车载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移动收看,这让许多固定上班上学的受众群体可以“边走边看”,抓住受众的闲散注意力投放广告,然而在各种媒介抢夺受众资源的激烈竞争下,仅仅依靠这一个卖点不足以提高公交车载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传播效果截至目前为止的表现,令许多广告商不甚满意,甚至出现悲观情绪,认为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传播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除了目前技术上的障碍导致电视画面中断,声音断断续续之外。造成广告传播效果不理想的很大原因在于播放广告片本身。因此,对广告片可以做适当调整,从另一方面提高广告效果。
1 明确广告定位,合理编排广告播出顺序
定位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努力使产品差别化,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位置,留下印象的新的营销方法。定位是对潜在客户心智所下的功夫,其目的是为了能在顾客心中得到有利的位置。换句话说,广告要有明确的定位,通过该广告是要传播品牌,还是要改变消费者原有态度,或是短期内促进销售,有了明确的定位,广告才能有的放矢,取得预定传播效果。任何一则广告都必须明确广告的目标受众,然后根据受众共性,投放相应媒介。公交车载电视是一个个性特征明显的媒介,明确的广告定位尤为重要。比如在公交车载电视上投放奢侈品广告,显而易见是白白浪费广告费用。因为乘坐公交车的是上学上班人群,属于平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主要是消费日用品,食品、牛奶、保健品等。所以中低档消费品广告更能为目标受众接受。根据受众乘车时间和时段,精心编排广告播出内容、顺序和频次,调查显示,多次重复播出不一定就能提高广告效果。还会让受众产生逆反心理。根据受众的接受心理,把丰富多样的不同广告,如奶制品、汉堡包、饮料、啤酒等循环播放,接受效果更为明显。受众对在节目中捅播的广告数量,广告时长,广告内容都有一定的忍耐限度,超过一定的量,必然会影响受众接收效果,不仅不会带来广告希望达到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受众反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对公交车载电视的不好印象,进而对广告本身留下负面评价。
2 重视广告质量,提升形象
纸质媒体“内容为王”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电视,公交车载电视利用的是人们的时问碎片,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眼球,引起关注,记住广告信息,广告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AIDMA模式指出,广告传播效果分为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行动五阶段,广告首先要引起目标受众的注意,才能有后面的四个阶段发生,所以引起注意至关重要。考虑到公交车载电视本身特点,广告媒体具有户外广告的某些特征,广告片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5秒左右,明星代言能迅速引起受众注意,提高关注度,广告制作有新意,用独特的创意征服受众一目前大多公交车载电视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具有同质化倾向,没有根据自身传播体系量身定制广告,根据公交车载电视自身特点,要求广告色彩鲜明,冲击力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同时还应配上字幕,作为声音的补充。一些减肥丰胸人流广告在公交车载电视上泛滥成灾,无论是早晨愉悦的心情还是晚上疲惫的身心,都接受不了这种广告信息,同时还会让受众对公交车载电视产生抵触情绪,留下不好印象。公交车载电视面对广大受众,本身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必须提升自身形象。首先,公交车载电视运营商和广告制作商要扬长避短,制作高品质的广告片,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不仅为受众提供广告信息,还应该让受众感受到审美的愉悦,这样才能使广告有效传播。其次,公交车载电视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播放一定的公益性广告片,让受众看到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权威媒体。通过提升媒体形象,让受众对该媒体播放的广告产生信赖。
3 增强互动性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息化; 创新; 数字电视
在“科技创新,应用服务”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应用,广播电视技术已经由传统的模式转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并在日益完善的发展中实现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下是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积累简单的谈几点看法。
1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应用服务”的一个主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广播电视技术工程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电视广播为了顺应媒体之间的竞争,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广电行业发展,进行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一来可以满足观众对广播电视的更多的信息需求,二来能够积极改善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媒体信息发展的相互矛盾;其次,“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的维护、技术创新都与信息化技术相互关联,而这种关联则深层次拉动广播电视技术的内涵发展;再有,广播电视以其独特的,能同时传播声音和图象信息的优势,较之其它传播媒介,更加逼真深入地再现生活,反映社会现状。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使电视节目更加精彩,而且能够实现通信领域与广播电视领域的对接,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实现电视广播更加完善的覆盖,从而为提升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还有,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必须围绕整合、联动、集团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及时分析目前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电发展现状和趋势、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与途径。通过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现状及分析
广播电视技术从诞生以来,经历了机械电视、模拟电视直到现在的数字电视,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广播电视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与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依托国内的科研力量,在技术上实行大胆创新,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各个领域制定了多个自主创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产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标志着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定位
信息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刺激,催生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在整体的工程技术标准中,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标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其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线电视网络产业进入历史性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期,地面数字电视整体进展缓慢,卫星数字电视从“村村通”迈向“户户通”,CMMB网络基本完成全国深度覆盖,IPTV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数字视听已经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大视频时代来临。”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的定位本身就是围绕信息化技术条件来进行创新发展的,再加之,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无论是哪种,其实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就是信号的传播。当前,为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广播传输方式基本上有:微波技术、光纤传播和卫星通信技术。恰恰是由于传播方式不同,因此对传播的技术要求也不相同,在信息化的技术背景下,传输更加快捷,技术恒定,看干扰能力强,而且能与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融通才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2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迎来了一次大的飞跃,即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技术革命,其最大特点就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广播,随着有线电视、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的三网合并,给广播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代广播电视中,数字电视传输方式主要是无限数字传输和卫星传输,也就是说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经过机械电视、模拟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展,技术水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而信息化技术则是数字电视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实现移动便携的功能,还要实现传输快捷,那么满足这个技术标准的条件则是需要完善的数字及广播和接收设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地面广播(DTTB)系统所提供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功能利用,而且完善还可以宽带服务商、电视运营商以及无线接入的设施商的技术水平提升,促使广播电视传输更加人性化,更加市场化,同时也适应技术标准化的要求。
2.3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也可称之为数字电视广播(DBA:DigitalTV Broadsting and Application)。比较早的时候也称DBA—OFDM。DBM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频分复用多载波浪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实现扩频技术与技术信号的同步,成功规避了国外技术的专利,获得了较好的传输性能。目前从全球来看,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要先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而S/T-DMB、DVB-H、MediaFLO等几种移动数字电视标准中,基于S/T-DMB、DVB-H标准的网络建设及节目试播又超前于MediaFLO,特别是T-DMB在韩国以及在今后中国的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最大亮点。韩国2005年5月最先实现S-DMB商用,又在2005年12月推出了T-DMB标准的手机电视。而美国、日本的MediaFLO、ISDB-T标准主要以在本地应用为主。欧洲采用DVB-H的 手机电视于2006年5月才开始正式商用。但从全球看,DVB-H的发展更有后劲。综上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创新是将三网合并溶于一体的,其内涵的精髓则在于完全的技术创新。
2.4 广播电视技术的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的技术创新问题不仅是业界关心的主要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健身,因此,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数字电视代表了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较高水平,“数字电视以其传输质量好、容量大、以及可双向传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数字电视不但具有广播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交互功能。从交互技术入手,具体论述了数字电视交互传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电视界面的特征,认为交互传输技术为数字电视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设计友好、高效、人性化的数字电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就当前现状来看,广播电视的技术革新现状就是要实现科学管理,运用技术创新的手段进行维护和管理,更快更好地传播电视广播信号,更加科学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三网合并后的技术力量提升,更加有效地发挥技术功能。
3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性思考
笔者认为: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要切实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手段提升功能为主旨,以“应用服务”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标准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战略体系为核心。
3.1 构建标准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俗话说,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可见,标准化的作业是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有线电视的信道传输、信源编码、数字演播室、卫星传输和生硬广播等领域的基础标颁布之后,在我国电视广播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规范了技术管理、技术竞争和技术提升。在信息化技术的条件下,我们还应当充分研究国内外的标准和技术执行方案,并在广播电视的技术标准方面实现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3要完善技术管理的程序,而且要填充管理内容,要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技术与国内技术紧密结合的办法,依托国内的技术力量,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领域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要通过标准的制定来规范行业的技术管理。
3.2 产学研结合,创新技术格局
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广播电视技术的产业化建设,以技术联盟为基础,实现广播电视技术在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技术提升空间建设,真正做到技术的运用于广泛的技术探索,以技术产业带动运用能力,以能力战略的实现提升技术水平,以大力实施标砖推广和建设来拓宽服务领域;其次,要积极地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上要以技术能力牵引市场发展,要以行业的标准来规范科研技术的运用,要以技术能力的提升来完善行业技术战略的形成,以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来促进技术战略的实现;还有就是要加大科研力度,不仅要发挥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还要制定比较明确的技术战略目标,及时保证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安全传输。
3.3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高清晰、大屏幕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正沿着这个轨道健康发展。我们在建设、健全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完善业务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制定的前提下,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已有的数字电视配套标准上,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力度,规范推广发展,并且要以科学发展,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去完善技术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玉东. 数字电视技术的优越性. 华章,2010(13):45-46.
[2] 李建刚. 广播数字化现在进行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56-57.
[3] 苏广财.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浅析. 广播电视信息,2010(4):33-36.
[4] 李鞍.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简析. 西部广播电视,2003(9):34-35.
[5] 蒋晓东,张子洪.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 科学之友,2011(12):111-112.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资源整合;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为了满足终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不仅是实现广播电视高效性和即时性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提升广播电视系统时代性的根本保障[1]。
因此,明确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和作用对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1.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和意义
1.1 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
所谓广播电视信息化是指在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融入网络本身所具备的自选和交互功能模块,促使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从而满足终端用户的差异性需求,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拓展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2]。
1.2 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基于网络服务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对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信息的正向流动;
其次,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操守和专业素质,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
再次,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渠道的安全机能提供保障;
最后,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广播电视行业吸引更多投资商和赞助商,从而增强双方的长期合作与交流。
2.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时代的迈进,广播电视系统从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传收到节目监管,再到节目信息反馈的闭环回路系统中加大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传输覆盖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
2.2 地方性广播电视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广播电视台纷纷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广播电视制作系统,该系统不仅涵盖了节目制作、储存等子系统,而且还包括了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以及网络自动化管理等相关子系统[3]。新时期环境下,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推广加速了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3 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广播电视系统要不断完善地方性电视台的网络改造建设,另一方面还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建设,并依此建立多级化广播电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广播电视与网络技术的近距离接触和融合统一。
3.新时期下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模块整合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模块整合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广播电视系统是一个信息传输系统,因此声频、视频信息的传输是广播电视网络资源整合的重点,要加强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系统的调试、发射和接收系统的检测以及监测保障系统的管理,注意文字载体的传播信息整合[4];第二,广播电视节目成功制作的标准不仅要看节目的预期收益,还应该注重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对经典节目进行信息重组和整合,从而推出更具感染力的新品牌也是加强广播电视信息资源模块整合的重要步骤。
3.2 建立广播电视受众数据库
构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是受众的偏好,为了缩短受众信息反馈的获取时间,建立广播电视受众数据库能够起到良好的信息资源调整效果。广播电视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能够根据用户的收视喜好进行节目调整,从而为节目品牌的创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广播电视行业快速获取商机创造条件。另外,对于关键性的广播电视模块,要建立面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重视广播电视部门与观众的直线沟通,从而为优化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可靠性依据。
3.3 重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和信息反馈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广播电视系统的子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节目播出系统、节目传收系统、节目监管系统和节目信息反馈系统。
各个子系统在广播电视节目运营的过程中各司其职,构成了有条不紊的封闭性运作流程。节目制作系统的职能是在应用网络信号模块、文稿采集制作模块的基础上编辑、创作节目;节目播出系统的职能是在音频视频数据库系统、信号发射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节目的应用展示;节目传收系统的职能是在信号传输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的基础上传送和接收节目发出的信号波;节目监管系统的职能是监督信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节目信息反馈系统的职能是快速获取用户反馈信息,从而便于调整节目结构。这五大子系统的协调运转增强了广播电视系统的一致性。
3.4 积极在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网络模块
加强广播电视与网络的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在电视上自主浏览网络新闻、进行网上购物,而且还能够实现数字化的电视与网络结合的双重体验,从而代替电脑的部分使用职能,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网络模块的引入要依据模块功能的差异性进行多级管理,对于各个不同的广播电视制作子系统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网络单元,并建立全面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便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4.结束语
广播电视是媒体传播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模块,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的时代性建设,加强网络传媒与广播电视传媒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传媒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为了稳定广播电视行业的霸主地位,构建系统性强、可靠性高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是促进广播电视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任国良,杨国平,沈张倩.德清县农村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J].2013,4(9):59.
[2]薛建华.谈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0,9(5):119.
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现状;发展策略
引言
我国为了积极贯彻广播电视繁荣发展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以便通过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方式构建科学系统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保障,这就需要积极探究该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运用,加大先进技术的开发力度,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达到广播电视覆盖网高效运行的目的。
1.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概述
1.1发展现状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效益与社会公益的选择。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在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抗自然灾害能力。由于无线广播电视是国家的重要公益事业,政府部门必须要从思想层面重视其建设,然而在实际建设中未能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导致无线模拟电视发展受阻,制约数字电视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竞争运营问题。在有线电视实施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之后,广电部门为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的良性发展,使无线广播电视处于停播或半停播的状态,严重影响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现阶段,我国诸多乡镇和城市的群众基本接受了有线接入方式,甚至部分偏远地区也安装有卫星接收机,但无线覆盖率则相对较低,这也影响着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
1.2优势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是由政府所提供,具有覆盖面积广、成本低、方便简单等优点,涉及诸多方面的技术,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群众。通常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具有如下的优势:①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技术安全事件、破坏侵扰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都会造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事故,但这些事件往往难以预测,极大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效果。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防御道路坍塌、洪涝、暴雨、台风等,防止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突发故障、线路连接不规范、系统配置不科学等现象,有效避免突发事件和广播电视播出事故。②提高信号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可以持续发射高频电磁波,确保节目持续且自动地播放,促进节目稳定性和画质清晰度的提升,特别是电视节目的稳定播放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对节目的要求。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信号发射技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信号抗感染能力更强,网络覆盖面积更广,有利于提高信号的安全性及稳定性。③减少人员工作量。作为群众放松休闲的重要方式,广播电视在丰富人们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广播电视台开始加大节目的开发力度,24小时不间断播放节目。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极易在节目的播放和操作方面出现问题,不能确保节目播出质量,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运用能确保节目播出的质量[2]。对于该技术而言,其具有可监控性、高智能性、高效率性等特点,有利于降低工作的难度,减轻人员的工作量,优化节目播出质量,避免出现工作纰漏,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2.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策略
2.1加强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空时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技术,主要时利用MIMO-MU技术创新无线信号发射技术,多用于军师作战中的电波过滤和空间定位,具有多用户、多输出端口、多输入端口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与信息学科中。现阶段,空时无线电技术在网络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借助自动化处理技术优化整合无线信号的信息资源,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优化。我国应该积极开发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措施,利用广播电视信息无线发射技术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促进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
2.2完善无线发射监控系统
数字化将会成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要想实现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技术的升级与转型,从设备日常管理、设备检测、无线设备控制等方面加以改善,更好地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只有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这些方法,才能智能化管理无线发射系统,达到智能化监控的目标,进一步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2.3提高高空光缆架设高度
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前提和基础,高空光缆在信号传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也是发射信号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信号发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可以适当提高高空光缆的架设高度,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加快高空光缆的发展,促进播出质量的提升。
2.4合理运用校正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
首先,校正技术的运用。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中运用校正技术,用机械取代人工操作,不需人为干涉和参与发射机的启动,可自动调节发射机的性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校正系统能针对发射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校正与控制,如由故障引发功能失效、机体老化失灵、电流生成热量等,从而提高发射质量,保证维护工作的正常实施。总之,校正技术在无线发射机中的运用,有利于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减轻人员工作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虚拟仪器技术的运用。对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而言,其是利用电磁波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递,因此在信号发射水平及质量的监测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监测技术多是借助场强仪实施单点手工测量,对信号的实际发射情况进行判断,这样的方式不能准确统计和测量,致使测量结果有所偏差,无法科学评估无线信号发射工作,阻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在虚拟仪器技术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定成效,有机结合GPIB和LabVIEW,对无线发射技术信号检测系统软件加以开发,利用计算机采集、处理、计算数据,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传输,进一步提高信号发射的质量。
2.5注重发射设备的维护保养
广播电视无线信号传输的前提条件就是发射设备,所以需要做好设备的日常检修及维护,认真处理设备的防锈蚀、防雷工作,借助避雷天线与避雷天线进行防雷,严密监测天线与防雷地网的功能,做到及时发现与妥善处理。工作人员开展防止天线和防雷地网的锈蚀工作时,可以利用覆盖保护技术、电化学保护技术、缓蚀剂技术等处理防雷设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设备锈蚀会增加接地线路的电阻,不能发挥出防雷功能,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要恰当运用金属锌的特性,避免钢铁设备出现锈蚀问题,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雨水相对多的季节,如春季和夏季,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应该将盐水浇在无线发射防雷设备上,避免设备的锈蚀;春夏季后可借助万用表等工具详细检测防雷设备的接地点,对每个接地点电阻进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2.6加强人才的培养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强调无线发射设备要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进而有效维护与操作无线设备,最大限度发挥出无线设备的作用。所以广电部门需要积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从业人员实施培训与教育工作;或者是加强实践项目的培训力度,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及技能水准,构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技术逐渐被数字化技术所覆盖,使广播电视行业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构建优质的信号覆盖网络,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的目标,更好地满足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作为先进科学的技术,能够实现自动检测运行情况、自动控制机器开关等,自动检修无线发射设备出现的故障,并且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发送遥控及监控指令,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工作效率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宗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有线电视,2015,(04):497-498.
篇10
一、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现状
1.广播电视新闻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是指电视新闻策划人依据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的特性,对事件信息进行创意分析,制定新闻报道的策略,构思、设计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技巧,以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策划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创作重要的方案依据,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优劣。因此,编导在策划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坚持”原则,即坚持新闻客观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观众需求第一。广播电视策划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新闻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业界和受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现状。
新闻类节目是电视媒体最重要的节目类型,被称为“广电第一语言。”我国电视台的设置是“四级办电视”, 各级电视媒体竞争分级化,形成全国性新闻与地方性新闻两大竞争领域。从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看,中央与省级电视台实现了卫星转播,不断加大新闻节目的投入,展开收视率的激烈竞争。部分省市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收视率超过央视新闻节目,一改央视电视新闻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央视、省级与境外卫视、省市级地方台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无论是央视还是省市电视台,内容、形式和受众定位都各有千秋,注重创意、内涵的规划和报道深度的挖掘,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了解国内外即时讯息的重要窗口,体现了电视新闻策划人的良好素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少数策划人急功近利,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或某种狭隘的利益,人为编造新闻和安排新闻事件,甚至片面追求卖点而恶意炒作事件,在受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正确舆论氛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实上,新闻节目的真正卖点在于策划人的创新思维。
二、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
1.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思维的特征。
在电视新闻节目创作过程中,策划人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新颖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要素。事件报道的新视角、新观点、新理念、新表现手法等,能够令人耳目一新,在众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独树一帜。资讯时代,新闻资源的来源具有多元化途径。每当事件发生,新闻记者的身影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不同的媒体针对同一事件,往往采用不同的策划手段和方式进行报道,大体表现出新闻时间点、深度报道、重大选题和独特视点等特点。从本质上说,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是为了取得新闻资源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传播效果,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在叙事角度、思路、编排处理、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策划。明确了新闻报道的策略、方式、步骤,就容易增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因此,新闻节目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新闻节目策划人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新闻节目的策划工作。
2.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思维的因素。
(1)创作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一个团队协同创作的结果,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对策划人的创新思维影响较大。如果将电视新闻节目视作一种商品,那么,它同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以低投入追求高产出、高效率,吸引观众和争夺收视率,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将创作思维活动转变为市场的努力,从而使得策划人的创新思维受到制约。当然,市场化的创作方式对于新闻节目是利弊同在的。
(2)运作体制。
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一直以来承担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宣贯功能,通过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产生教化社会大众的作用。广播电视新闻的节目特性,框定了它的意识形态色彩。这对策划人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不无影响。
(3)创新机制。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应用依赖科学的创新机制。否则,陈旧的观念、单一的知识和僵化的思维很难建构新的策划理念。随着广播电视新闻的快速发展,对新闻策划人的数量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对新闻策划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机制,难以鼓励和激发策划人的创新思维。
三、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创新思维的应用
从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渠道看,主要有四种:新闻频道新闻、综合频道新闻、专业频道新闻和新闻通讯社新闻。内容提供商提供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播放时间的编排也较为合理。但从策划的角度来讲,却不尽人意。电视新闻传播作为当前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求题材具有时效性、可读性的同时,更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不仅要有客观报道,也要有主持人中肯的主观评价。这就是受众为什么喜欢白岩松的原因。这给新闻策划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闻节目的策划中,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观点,都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探询性思维、前瞻性思维等创新思维进行创作。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题材创新。
观众的诉求与收视率的竞争,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人注意选题的新颖性,善于发现问题本质,选择内容新颖的题材,创新报道视角、采访、摄制和制作方式,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富有新意和创意的新闻节目,突破新闻节目的旧模式,使节目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
2.动机创新。
一般而言,电视节目策划人对成就、权力、薪酬、友谊、刺激等的心理需要是其参与创新活动的动机。因此,从管理角度说,保护和创新策划人的正确动机是创新新闻节目的前提条件,宜采用独立制片制模式,适度地运用激励机制,给策划人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和冒险的空间,满足策划人高层次需要,激发其创新思维,形成富有观点的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李云仙:《广播电视新闻策划漫议》[J].《声屏学刊》 2001年第1期
[2]管艳:《“发现—提炼—升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的三步曲》[J].《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
[3]王永忠:《以新闻策划增强电视新闻宣传的有效性》[J].《声屏世界》2012年4期
[4]吴玉光:《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J].《新闻窗》2011年第4期
- 上一篇: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评估
-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