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

篇1

国内的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与美术有关的专业,也在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美术专业学生,但就实际的教学情况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首先,高校设置美术教育的前期准备阶段,由于教务处采用的教材不适用,或者是对一些课程的设置、美术课时的长短、实训的实习课程的安排不合理,或者校园内的教师师资力量不够,实践场所的条件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等问题,导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对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其次,在高职美术的教育阶段,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再加上没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意识,致使学生不能从老师那学习到真实有用的技术,也不能掌握对以后工作有用的实践技能。最后,在美术教育实施的后期教育阶段,因为大部分高校设置的考核机制不合理,不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实践水平提高也不大。这些问题恰恰说明了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性缺点,也为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调整美术课程的结构和体系

选修课和必修课是高职美术课程学习的两大部分。合理的美术课程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老师备课、上课的热情,从而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目前的美术课程结构设置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没有针对学生所在专业以及未来可能会从事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比如说:一些偏向于电子类的高职院校里的广告设计类专业,没有真正把文字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重要的专业课当做核心的课程,而是把一些通信技术、计算机语言等与学校课程重点有关的课程当做重点的必修课程,导致学生像忽略一般的选修课一样忽略这些设计类专业课,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美术类课程。因此,针对这种课程结构出现偏差的院校,相关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真正的了解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未来职业的需要等方面合理的、科学的调整课程结构。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初学者应该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的理论以后,比如形体的比例设计、结构的透明度、画图版面的布局等,才能够开始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努力的掌握美术学习的相关基础知识,而不是一知半解的就开始实践,致使作品的形态、透视度、明暗层次等出现问题。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学校应该集中精力在设置有效的实践课程上,多开设实训课、实习期等,帮助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学生走进社会、走上就业岗位的时候考查最多的还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二)美术课程设置

学校还要多方了解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对专业人士能力的需要。真正的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设置课程。因为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学生在岗位上工作的磨合期也很长,不能很快的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结合,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有经验的老师定期展开交流,制定可行的、有效的教学计划,也可以多与用人单位合作,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单位实习,见识真正的工作要求,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帮助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院引进、聘用教学老师的时候,应该多聘用一些常年在生产第一线的优秀人才,这样既能够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生产经验、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老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丰富经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也可以从岗位真正的需求的角度来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进行建议和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

(一)因材施教

对于一些因为美术基础差、没有找到学习方法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耐心的向其讲解正确的观察方法、作画方法,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作画步骤。针对个别的问题,可以布置对应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类学生普遍还比较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多肯定其作品的优点,培养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取得的小成功中感受喜悦,进行真正的提高美术能力。

(二)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解决大量的学习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老师不能抱怨高职学生的基础薄弱,理解内容的能力较差,而是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调整的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操作,尽量按照学生的作画思路和想法去点评,多肯定画面的优点,多拿出一些更好的作品给学生作参考,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不足之处,在以后的作画中注意这些问题。其次,老师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掌握布置作业的适量,不能强加很多课外的练习,致使学生将其看成负担,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学历不高的,后期通过相关的进修、培训、学习来提高个人的竞争力,相较于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还是有一定的不足。而且在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大部分高职教师的水平都一般,缺乏实战的经验、专业度也不高,成为名家、名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大部分的教师仍然需要继续学,接受继续教育,从各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促使自己的专业或者是教学领域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培养出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生。学校方面也有义务督促这些老师,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来给教师施加压力,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施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

(一)建立学生考核制度

培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手绘能力,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配色技巧、造型创造能力的学生,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基础学习阶段,应该多注重过程的考核,督促学生学习好每一个小环节,在老师检查和自我检查的监督下,及时对未完全掌握的环节进行补习,对症下药,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结束课程以后,进行相应的技能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已经达到专业培养的要求较为直接、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美术教育的重心,但与此同时也不要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只有在保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考查实践操作能力才是有用的。只有理论或者只有实践的学生都不是高职院校培养机制想要的结果。

(二)大力倡导举办技能活动

篇2

关键词 高职美术教育 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nout How Higher Art Education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HEN Xiuzi

(Shanw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wei, Guangdong 516600)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mainly cultivates studen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kills, then vocational art education need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vocational success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I think we should focus on two aspects of grasp firs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raisal system, followed by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y level.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er art education;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improve; discussion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一重点,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掌握一定的技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此展开。笔者就此从两方面浅谈高职美术教育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 建立高职特色的考核制度

1.1 进行过程考核

高职美术教育主要培养高职生掌握基本构图和一些艺术造型以及配色方面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手绘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适应更难的课程内容。在将来的美术专业的工作中发挥较强的能力。在不同环节的考核中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的知识欠缺,以致及时的补充完善,便于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对教师来说,也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近期学习情况,为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做好准备,同时在考核中能发现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不好及时采取措施,便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进行技能考核

高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美术教育,一定要依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需要,在学生学完课程内容后,实践能力要达到本专业的要求。那么较好的考核方式就是技能考核。

比如环艺专业的学生的素描课程进行风景写生技能考核,被考学生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写生达到构图合理、比例准确、透视正确、整体协调。主要是考核学生能否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把所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用合理的可视的图形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逐渐成为高职美术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1.3 建立新考核制度

建立新的考核制度,考试模式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考核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文化的理解以及艺术的鉴赏能力。这种会考的考核制度对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自主性有着积极地促进和鞭策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更能加快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要组织学生参与考核制度评价的工作。使学生操作时间评价过程,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的评价,如果有不理解之处需要和美术教师与领导进行及时交流研究,之后作出评价决定,在学生评价时教师和领导最好做听众,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够依据学生的综合评价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的、科学的、民主的统一评价,这种做法会大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 提升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

高职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能画素描、能画工笔和色彩,能够在形体比例方面较为准确,透视结构合理等可以了,其实这还差得较远。达到这个标准就是一个基础,在学习的前期训练阶段这是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在之后的训练中要提升学生的实践高度,强调学生有意识地处理,自我个性的体现,提升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

2.1 能将临摹所得灵活应用的高度

一部分高职生看到实物能够较好地临摹,临摹能力较强,有时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的能力也是很强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实践能力强,因为实践需要学生自己的设计、自己的创作,大部分学生一到此项训练就是头脑当中一片空白,很长时间都设计不出来,极大影响了学习效率。所以就需要高职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临摹和借鉴时,尽量以鼓励为主,使临摹的收获运用与具体的写生中,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的高度。尤其是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力争站在肯定和赞赏的角度,既能看到作品中的诸多优点和长处,但也要明确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考核、计分的时候应该与其他的作品拉开分数,让学生明白写生的可贵,创新的难得,明白临摹,或者是摹仿,做得再好终究还是别人的东西,能将这些知识,临摹得来的的经验具体地、灵活地应用,这些别人东西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积累。

2.2 实践创新的高度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不竭的动力,那么对于高职生在美术方面则是一个新思维、新视觉、新思路。在实践中要不断创新,这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使生活充满新意的能动意识,从而将激发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从平常中、单调中发现情趣,发现不一样的地方,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可能就多一份别人所没有的收获。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用照片的形式来表达对学院教学大楼的看法,会有同学超凡脱俗的加入手势,借用其它的道具,得到新颖的组合画面,较巧妙地展示着他的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创新视觉。因此,在课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入这方面的训练,培养这种能力,养成意识创新的意识。

2.3 思考的高度

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方面就在于高职学生提升思考的高度。就像艺术教育家郭祯祥提倡的要多元文化与文化认同并重、要寻找地方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高职美术教师在授课时时常有偏重单一文化的现象,优化的典型例子不是凡高就是毕加索,讲西方油画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绘画、亚洲的绘画,甚至本民族、本区域绘画,很少提及。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尽量在了解各国多元化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区域、民族文化,尤其是设计方面,深入思考,研究创新。

当然,提高高职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还不仅仅是以上两点方法,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与创新工程项目的刺激以及进行毕业跟踪完善实践性教学等方法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但笔者认为以上两种方法直接有效,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见效很快。

参考文献

[1] 沈亚威.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教师),2010(12).

篇3

摘 要:美术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训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阐述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加深在高职美术教学的新观念。最后,以客观观点和理论说明高职美术教育的社会意义。在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解决高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职业艺术的成功转型,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高职艺术的健康发展,并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一、高职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美术人才在市场上形成了短缺的局面,许多企业都在寻求高素质的艺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美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美术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促进道德教育方面,在实践教学中艺术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可以进行有效结合,如以身炸碉堡的图画,把学生融入当时的v史背景下,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高职美术教学促进智力发展,高职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把理性与直觉能力相结合,使学生们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第三、高职美术教育可以在学生生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美术可以让人舒缓情绪,放松肌肉,消除很多消极的因素,增强体质。第四,高职美术教育对促进劳动技术教育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在劳动中捕捉美,创造美。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就是生活。

二、高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教师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此外,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

教师在备课时收集与课程相关图片,使学生能够对素描、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要素有直观的了解,以单纯的视觉感受和强调重点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开阔的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对于优秀的作品,学生也会有兴趣学习。同时在表现手段或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创造和探索,也需要不断的发现和创新。

美术除了现实生活的表现,还可以表现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现代生活。学生自主创新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形成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探索出自己的表现方法。当学生有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要耐心启发和引导学生,层层分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观看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握智慧和创造性的灵感。美术被喻为“正确的脑体操”,这种“体操”可以很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高职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根据社会发展对美术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应满足教育的需求。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例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根据市场需求为准则,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市场机会,获得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通过对个人职业能力的市场测试,对自己的学习确定方向,可以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使高职院校艺术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有精通某行业技能,所有的美术教育工作都应围绕着这一点。作者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美术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绘画艺术的实践能力,素描、色彩及准确的透视能力掌握,奠定了高职美术类学生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进而学习写生。这并不意味着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经常参与设计或创作实践,很多学生遇到的设计训练就不知所措。很长一段时间,设计不出来,对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对学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耐心,让学生有信心和期待。特别是在对作品进行点评时,应站在欣赏和肯定的角度来评价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要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知道怎么改正和。让学生把这些经验和收获应用到实际的写生中,把它变成自己的绘画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职美术教学应该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让学生开放自己的视野,勇敢地面对社会,为社会服务。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就是美术与我们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无处不在,例如:我们住的房子是建筑艺术,房子的布局是在装饰艺术,服装属于服装美术设计的范围,服饰图案也是由艺术家设计的,现在,连人们吃的饭菜都可以设计出精美的艺术形式。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高,这是受到美的影响和启迪,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同时职业美术教育的质量,关系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问题。从美术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术教育的创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只有着眼于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保证高职美术教学的质量,遵循美术的教学的规律,促进素质教育。高职学生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把高职美术教育变成学生成就理想的阶梯。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宇. 浅析我国高职美术教学中关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 青年文学家,2013,14:123+125.

[2]闫薪宇. 以就业为导向的南阳高职美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唐志. 我国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4]曾瑶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年18期.

[5]段浩然.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导向[J].辽宁高职学报2005年5期.

篇4

一、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1、美术理论素质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它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知识,而美术教师并非精通所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在学的过程中教,在教的过程中学,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丰富的美术史理论知识。高中美术欣赏课涉及到大量的中西美术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就如讲到文艺复兴美术,就必须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背景知识。 广泛阅读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美术这一门学科本身包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等门类,而且涉及到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等其他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扩大知识面,大量阅读吸收各领域的知识点。关注时代的发展。我们要用“眼”来观察对象,发现美,从而来创造美。对于现代美术创作中的一些抽象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等要能够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再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学生。一切美的事物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我们要善于发现,创造出大量符合时代讯息的美术作品。

2、美术技能素质

美术基本技能是美术教师业务水平的另一个基本内容,美术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训练,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学习活动建议中提出“选择学习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些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例如素描教学的基本技法、水粉教学的基本技法、速写的基本能力等,并能在课堂上快速、准确、生动地进行教学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此外,美术教师还应掌握新课程所涉及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方法,为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提供保证。

二、美术教师的传授能力

1、语言功底

美术教师同样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所谓的传道授业正是用准确的详实的语言通过跌宕起伏的语音语句传达给学生正确知识和技能方法。使学生在享受授课过程语言美的同时接受知识,提高技能。

2、个人魅力

美术是塑造美的方法,美术课是欣赏美和创造美过程,美术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提高学生对美术兴趣、能力的增高起一定作用,因此美术老师应注重个人形象、仪表、穿着、师德、为人,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

3、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优秀的美术老师善于在教学中总结经验,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总结提炼变成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受益。

4、美术能力

美术老师授课中仅凭一张嘴是不行的,教具的使用,做画演示,专业技能十分重要,丰富专业美术能力是美术老师必备能力。

5、德育教育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操相结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美育要针对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进行。

三、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

1、教育科研能力

伴随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书匠”,而应转变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美术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阅读美术理论方面知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积累教学经验,善于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出成功之处,提高科研能力。

2、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位教师都应善于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和改进,敢于不断创新。例如在讲《现代服饰艺术》时,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扩展,把课程设置为《中国古代服饰及少数民族服饰》和《近现代服饰艺术》两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的服饰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充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3、培养学生美术的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序化行为,真正地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提高美术能力。

4、创作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美术老师在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方面有所建树。

四、现代教学工具使用能力

1、多媒体的使用和网络教学

从教学技术手段看,网络环境、多媒体技术为美术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现代媒体采用了声、光、电、图片等传递信息的形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获得全面的信息,提高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现艺术作品,由教师自己亲手制做的课件,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2、常规教学工具使用

篇5

一、高中美术教学要扮演多元化的角色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并不是只对他们进行美术知识教学,还要对他们进行其他学科舌战的渗透,因为美术也是一种多元化知识的学科。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能力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多元的形式感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理念要多元化,敢于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理解多元化教学的内涵。教师具有综合的能力,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其他学科的知识等整合成一个多元化的高中美术课程新体系。所以说,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能力让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承担多元化的角色。教师由原来的教学的主体,变成学生学习主体的指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益友。美术教师以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至于学生是否学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如何,都不管。而现在,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习以外,还要教会他们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学会了绘画,还要学会欣赏,欣赏美、鉴赏美、创新美、表现美,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让他们积极而主动地体验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美的环境下接受美的熏陶。

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多元化

高中学生对美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我们对他们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一定要丰富,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那种简单的教他们画画是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充其量他们只是个美术的模仿者,而从内心深处没有美的内涵。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内容的多元化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对美的认识更上一个档次,让他们有能力去欣赏美与创造美。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时,从被动地传授到主动地去研究、思考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发展的角度有所转变,从单纯掌握美术学科知识技能向美术多元化综合发展。那种只传授单一、高深、而又复杂乏味的知识的做法要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开辟,与丰富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从内心去感受多彩的美术。

三、美术教学的过程多元化

传统的美术过程是介绍美术作品、讲解画法或者知识、让学生进行欣赏或者动手操作,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在美术教学流程上要进行大胆地改革,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培养学生感受美术的能力,间接地对他们进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鉴赏和创作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学会探究性学习,能与同伴合作,体验学习过程,反思美术的艺术性。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习惯,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实践

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用信息技术与美术相整合,在进行一个美术作品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发动学生在网络上查找与这个课题有关的知识,如图片、内容介绍等。也可让他们在生活中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景来补充素材,然后每个人把自己的收集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学习指导。这样,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施东敏.美术欣赏教学迎来了“春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李俊堂.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体系

美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摆在了首位。现行的美术教育改革已打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要求教师对知识的结构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以适应美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此思路下,学前教育美术专业需根据现实的课程状况进行改革,确定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特点及教学制度的完善

中职教育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试验和实习;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教学功能和实现中职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制度。

二、学前教育专业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

建立健全的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应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美术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美术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内容能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教学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教学的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课堂方式,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参与实践、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三、突出学前教育教学特点和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密切情景、活动、智力的关系。关键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教材中指导――如何有情趣地使用知识点进行教学,如音乐、脸谱、装饰、情景展现与绘画或设计课的综合设计,作为情景教学,进行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切入点灵活,也有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机械地掌握知识的多少、技能的高低为标准。在活动设计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培养综合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通过提示启发,促使学生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指导时,能考虑到家庭、社会因素,能整体地看问题、处理问题。着眼点要大,眼界更宽,考虑问题要辩证、灵活。能具备较好的思维方式,同时能学以致用。

四、课程的设置及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绘画、图案、手工、书法四者互动。四者为一个整体,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形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使“教与学”之间建立较为牢固、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宽松的课堂作业时间,从而达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绘画技能的训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美术课程分别细化为:《美术基础》(包括素描、色彩、装饰色彩、书法四部分):《儿童画》(包括简笔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四部分):《手工与应用》(包括装饰画、泥塑、折纸、教具制作、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制作五部分)。三大块的构成,既突出了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加强了实践环节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强调对美点的敏锐感和)和能力,尽可能多地培养、开发他们的表现方法和能力。在学习方法、自学习惯、自我发展能力方面进行培养。三者是互动关系,辅助于学科基本知识点,作用于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三方面形成一个紧密的连动结构。通过教材方式,提供自学阅读的空间。各类别之间有联系地提供知识点,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习方法,促进学会、会学、会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五、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师资队伍专业化改革

对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化改革,首先要加强对“资源共享式”的美术教师进行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知识的集中培训,加强他们对学前美术教育特点的认识,提高美术教师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加强美术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解决技能课教师“教与学”,运用听课、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监控。提醒技能课教师密切关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专业过硬,更应该是幼儿教育专家。因此,各学校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更新观念与知识,尤其是学前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学习。同时,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提供美术教师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的机会,鼓励教师到幼儿园积累工作经验。积极聘请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学校兼职,通过校、园合作的形式打造培训平台。最后要加强横向联系,加强同类学校美术专业课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

六、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

现如今美术教学模式要完善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要体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通过教学试讲和在幼儿园的实习实践进行评价。同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业需要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去推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去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标准。

参考文献

篇7

美术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多样化、综合化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交往过程;是美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各种教学条件和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形而下的结果,如作业效果、考试效果、比赛结果等;一方面表现为形而上的结果,如审美思想、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等。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功利性价值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弊端,美术教学活动大多只重视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输灌以及美术作业效果、比赛考试结果。这种现象轻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带给学生的启智功能、心理体验、陶冶情操等形而上的结果。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自主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的美术技能,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高尚审美情操等正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究竟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又应怎样科学认识并处理好美术教学活动与结果的关系呢?

一、辩证认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1.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因果关系。

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因就是果,关注过程也就是等于关注结果。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教“如何认识写生色彩关系”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冷暖规律是什么,强弱规律是什么,那么学生是不会掌握的,要通过一个写生探索的过程去体验,结合欣赏、临摹大师的优秀作品,印

证审美体验的活动过程,才能慢慢形成一定的写生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如果没有这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是不会有积极的教学结果的。色彩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学习到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写生技能,学会色彩的观察方法和感悟色彩作品的审美体验,形成高尚审美情趣。所以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直接决定教学结果。

2.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只重视学生的作业效果,考试比赛成绩,以专业化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和审美水平,这种只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固然不对,但现在只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审美体验,或者只强调人文思想,培养创新意识等,而不在乎基本美术技能技法和作品效果等现象也时有出现,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例如,在《美术鉴赏》的教学当中,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指导学生去确立课题,搜集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种综合探索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审美体验和知识的理解巩固程度是相当深刻的,但这种教学过程实施的时间长,在当前高中生紧张的学习时间和巨大的高考压力中,要在《美术鉴赏》大部分课程中实施这种综合探究式教学是不现实的,这需要教师去权衡处理。美术作品效果反映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美术教学活动过程决定美术作品效果,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既要重视美术教学的结果,更应重视美术教学的过程

因为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因果关系,所以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果,既应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结果,更应重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

1.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掌握,更应重视美术知识技能水平形成的过程。

美术知识技能分常识性的知识和探索性的知识。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只需要直接传授即可,而探索性的知识则需要探索感悟的过程才能掌握。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获得的知识很难融会贯通。学生没有探索体验的感受,是很难理解运用并形成能力的。

2.注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形而下结果,更应注重由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形而上的结果。

重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多种综合素质发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取得较好作品效果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体验过程中形成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

3.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更应重视美术教学过程的评价。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 美术教育专业 创新美术教师人才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说:“研究创新教育、培养开拓人才。”这也是所有教师的愿望,在教学改革中发掘美术学术优势,培养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迎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

一、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也正经历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刻变革。如改革师范专业教育课程传统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开展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适应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是高师美术教育整体改革研究的核心,它涉及到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人才规划和为基础教育服务等问题。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应配合好基础教育改革,才能逐步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美术教师人才。

1.纠正课程设置中“重专业”“轻教育”的倾向

以往高师的教育,有的是“重美术家”“轻教育家”的培养模式,高师学生也是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理论课。显然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是难以适应今天的美术教育形式的。如今,我国的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基础美术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的高师美术课程,有的偏重技能训练,过于专业化,不大讲究知识的综合性、多样性的学习。这样,只适合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而与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式相疏离。新型的美术教师人才应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完善课程设置,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及措施转变学生的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淡化传统教学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重视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

2.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各课程所体现的任务也不一样。高师美教专业的课程应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公共文化课、选修课、实践课等。每部分都有各自的任务,目的是加强学生美术理论修养、专业技能的训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对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

新课程体系要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这就要求特别注意整体优化的综合性,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体内在联系,注意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互相渗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构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促进整体教育效应的实现。

二、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改革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培养能胜任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人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其实质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还是改革教学方法,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而在这里,教师理念的更新最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教师应先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新型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修炼观。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要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教师人才,高师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研究、转变新理念、新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朋友式的相处,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树立创新思想。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树立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主宰的现象。在高师美术专业课堂上,教师应是艺术的引导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了解各种美术技能知识,去研究各种艺术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大胆摸索、创造出更多的有思想、有创新理念的美术作品和教学方法。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其生存的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是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改变培养方法,必须从头、从早抓起,并长抓不懈。如,学生在大一时就开始早晚自习加强言语表达水平训练;从大二下学期设置一个月的教学见习(观摩教学录像或实地教学观摩);大三通过教学教法课程的开设,进行模拟教学训练,锻炼学生初步的教学能力(能较完整地完成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设置、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充分掌握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所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加实践时间和实践形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9

[关键词]美术学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J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16-03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前提条件。作为实现培养方案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基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有赖于培养方案本身的目标要求和培养能力程度,而且也依据外部的社会需求、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因素。除此,还要注意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艺术文化发展前瞻性的思考等诸多因素,因而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置就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和环节。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应包含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和具体课程等。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结构,它决定和指导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和性质,也体现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课程模块是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是通过一些系列课程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掌握一定的技巧,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具体课程是在课程模块的前提和范围中,依据模块培养能力的要求,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设置的一系列相关课程,是知识和能力累积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内容。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紧紧围绕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来确定。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和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以上培养目标,美术学课程体系的确定应凸显出两方面内容:一是素质结构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律、诚信、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二是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而,美术学课程体系应既体现思想素质、文化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总体体系和目标。

课程模块的设立是依据培养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组。在旧目录中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可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要求在掌握正常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与旧目录美术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旨在培养有一定技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新目录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新目录下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应包含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素质平台课程、实践课程七大模块。

建立课程模块的目的是通过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有重点、系统的教育。新目录课程模块的培养以突出各课程重点为主要教学目的进行系统教学。通识课程因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重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文化能力的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国家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善于开拓的精神,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基本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课时总量控制在总课时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专业必修课程是美术学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是掌握美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课程。在旧目录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美术学专业所分的国画、油画、设计三个方向的课程在此体现。必修课程分为各方向课程,同时采用二二分段的教学形式。专业必修课程中有两年的基础课程和两年的专业方向课程,基本课程占到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这样庞大的课程量和课程类型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制定的,旨在培养既专又能且有多方向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新目录下,专业必修课程不再有方向课程。课程以培养美术专业性知识为主,专业性技能课程为辅,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课程总量应占到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

专业选修课程是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辅助课程,不仅包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拓展,还包含美术综合文化知识和地方文化,旨在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地方文化知识,同时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起到补充的作用,其课时量应占到总课时量的十四分之一。

专业拓展课程是依据新培养目标而建立的课程模块。由于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课程的设置应以主干课程为主导进行课程拓展,依据目标开设与之相关的综合能力课程,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就业面。该课程的课时安排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而确定,基本保持在总课时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教学类课程、美术教学法以及培养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为主的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教学原理、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该模块课程的课时量占到总课时量的十五分之一,以满足学生以后教学的需求。

素质平台课程以学校开设的公选课程为主,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学习,这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课时的安排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模块。一方面,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付诸实践,才能检验所学知识,用实践来衡量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可以获得课堂以外的许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美术文化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鉴于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时量应保持在课时总量的七分之一,这样方能有效完成实践课程的任务,发挥其作用。

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以围绕训练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素养为中心,开设以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素描、速写、色彩、透视、解剖、设计基础等课程,课程安排要注重课程相互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一门课程包含有许多的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内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造型能力和造型水平。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课程为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

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主,开设版画、雕塑、水彩、国画、油画、电脑美术设计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和美术概论、美术鉴赏、艺术美学等理论性课程。因培养目标的综合性,专业选修课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和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更为全面,因而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量不宜过大,实践性课程课时量应控制在72课时左右,理论性课程课时应控制在36课时左右,重点进行该课程知识点的了解,实践性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和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的开设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趋势开设的专业性课程,包括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等方面应用型人才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些课程的课时量每门基本控制在36课时左右,开设时间应适当的放置在大二、大三以后。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还应相应开设一些与此相关的见习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以教育教学类课程和美术教学法以及培养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为主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美术教学论、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师技能技法等相关教育类课程,每门课程的课时量保持在36-54课时之间。在开设此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部分的模拟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培训,但课时量不能增加。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以后教学的需要和要求。

素质平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课程包括时政、文学、电子计算机等提高文化素养和现代化知识的课程以及其他一些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社会性课程。该类课程中每门课程的上课形式可以以讲座或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门课课时量控制在18-36课时,也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篇10

【关键词】美术 欣赏 教学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兴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美术教育中欣赏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推动欣赏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什么教学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在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各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某种原因,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并由此造成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对于升学没有用处;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米,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一些问题。(1)高中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学生无暇对美术课产生重视,就造成了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主科的作业或看其他学科书籍的现象。(2)由于多年来对音美教育的忽视,使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应该积累的美术基础知识量非常贫乏,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衔接和提高造成难度。(3)由于学生知识的贫乏,无法在教学中与教师很好地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容易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教学成为填鸭式,学生不爱听,变主动教学为被动局面。

根据前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在高中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如何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项目来解决。

(二)问题的分析。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这就是说,我们要对以往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找到一条可行之路。使高中的欣赏教学取得实效。

(1)高中美术欣赏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说在美术欣赏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述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

2.提问法:教师就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同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2)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教师在主导作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播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冈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纽带。由此看来,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一)教学实验内容

1.研究对象:选择高二年级一班、八班作为对比教学班,其中八班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教学,一班采用常规方法教学。

其中:一班有学生60人(男生28人、女生32人)八班有学生60人(男生26人、女生34人)

2.研究形式:采用对比形式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调查问卷、考试和教学实践几项内容。

3.调查内容:①学生原始情况:包括学生对美术学科有兴趣的原始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考核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原始人数(百分比)。②验证实验成果的学习兴趣人数(百分比),美术基础知识成绩,具备独立欣赏作品能力的人数(百分比)。

4.考核内容:美术基本知识和作品分析。

5.实验内容: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法的结合应用、情景法与探究法相结合的应用。

(二)教学实验的实施。在比较教学实验正式实施之前,首先对一班、八班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原始情况做个比较。

运用讲述法与展示图表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性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