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设计理念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学设计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学设计理念

篇1

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是“道”,“道”不仅是道家最高的哲学范畴、道德学范畴,也是其最高的美学范畴。道家关于美本质及其表现形态的一系列思想,都是从“道”这个核心范畴派生出来的。“道”具有超越一切名相概念的无限性,故道家美学以“无”为美;“道”以“自然”“无意识”为特点,故道家美学以“自然”为美;“道”怀柔处下,恬淡守拙,故道家美学以“淡”为美。这一切又与北欧家具设计理念具有相通之处。

一、以“无”为美

北欧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形式上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重视对人心灵的抚慰与寄托,注重设计作品的含蓄不露,从而获得诗意的功能主义美誉。比如丹麦威格纳根据明清圈椅而设计的“中国椅”便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以实木为框架,将实木制作的背板与扶手联为一体,形成酣畅、具有动感的线条,且过渡均匀而有节制。四只实木椅腿将整体的靠背扶手与座面坚固地连接起来,造型优雅沉静,折射出中国明式家具凝练明朗的风格。

芬兰设计师梵萨·洪格耐曾说:“运用光线,我尊重黑暗;运用声音,我尊重寂静;运用空间,我尊重空无。”北欧设计大师充分尊重以“无”为美的设计理念,既不同于德国冰冷的技术功能主义,也不是单纯追求形式奇特的波普运动。其设计作品含蓄、凝练,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回味。它们流露出对人性的关爱、对传统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所谓以“无”为美,是指以“无”为特点的“道”具有无限的美,所以是“大美”“至美”“全美”。这种无限的美存在于“无言”“无声”“无形”“无味”“无乐”之中。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高的乐声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不见,“道”盛大而无形。“大象无形”即是说,事物最根本的规律既是看不见的,也是不可感知的。这恰好道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造所具有的特征:一切艺术家的杰作,一方面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却又处处显得天然生成,没有人为造作的痕迹,似乎是非人力所能创造的。

以“无”为美的思想,影响深远,源远流长。自魏晋起,它已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以“无”为美的道家思想在设计艺术中不是去除所有形、声、名、味,而是以有限的形、声、名、味含藏令人回想无限的博大内涵,从而获得莫大的审美享受。所以,他们更强调设计艺术作品中的意味深远、无拘无束、美不胜收。北欧设计师认为,设计的产品是有生命的,是能够感受到血脉和心脏的跳动的,因而其“线条必须含笑”。他们希望通过物质产品设计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无疑,这与道家思想强调以有限的形式来蕴含无限美的“无”为美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以“自然”为美

自古以来斯堪的纳维亚人就崇尚自然,他们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性,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他们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类中心主义有着天壤之别。这种人与自然相和谐共生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北欧的家具设计,而这一切又与中国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以自然为美的思想不期而遇。

北欧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有着长久的冬季,气候反差大。但是森林茂密,水域辽阔的自然环境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北欧的家具设计师们不仅从优美的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而且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天赋的资源。阿尔托的设计尽量使非人性的技术与亲近人性的自然做到水融。“自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它允许我们尽情地发挥想象的翅膀。”因此,北欧家具设计透露出受自然启示产生的温馨的人性关爱。比如博耶森通过设计来发掘产品中的自然天性,使物质产品能更为主动地融入人类的生活,贴近人的性灵。

北欧家具设计师受大自然的启示,在设计中借鉴了动植物造型,使之提炼成抽象的几何形体和风格化了的形式。这些形式来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为设计注入了永恒之美。比如威格纳的孔雀椅、迪策尔的蝴蝶椅、雅各布森的蚁形椅和蛋形椅等。北欧家具设计自始至终体现了以“自然”为美的思想,而这也是其设计最具魅力的原因之一。这与2000多年前老子提倡的“自然”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第25章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生万物呈现的第一大特征。“无为”则要求人们按自然法则办事,而不要人为地去干预。庄子本着不刻意为美,自然为美的思想,认为“天籁”比“人籁”更美,主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到南朝时,刘勰的“自然”又保留了老庄的“无意志”“不强为”的含义,要求文艺创作不要矫揉造作、无病,指出只有出于“感物吟志”之“自然之道”的作品才是美的作品。因此,道家学说的根本特点便是: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效法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在设计艺术中要求作品流露出不刻意为美,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避免人为雕琢的痕迹,使其呈现出自然而然、平淡而意味深远的艺术精神。北欧家具设计体现的自然之美是平和的,不会引起视觉和心灵的骚动和不安,这个深谙享受的民族将大自然的真实、朴素、和谐完美地展现在其设计中给设计平添了一份自然的真诚。

三、以“淡”为美

北欧家具设计的简单、朴实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主的观念使得北欧的设计师努力提高公众日常生活的质量,这使得北欧家具设计呈现出平淡而丰富、简约不简单的风格特征。(转第113页)

(接第138页)

北欧家具设计不同于美国的商业设计只注重产品的造型与功能,而是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简单质朴的产品并非随意的设计,事实上,北欧的任何一种设计,上至建筑、住宅,下至家具、玻璃器皿、餐具、拉手等,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经过了反复斟酌、推敲之后才开始应用。北欧家具设计简单而内涵丰富、朴实而时尚,北欧家具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同时将更多的文化内涵注入产品中,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体现对传统的依恋,对往事的追忆。北欧人对民主的渴望、对大众化的美的追求、对家的尊重和依恋使北欧的家居用品利落干净、洗练而有创意,既体现了北欧人冷静的人文气质,也映射出“以淡为美”的北欧设计精神。

《老子》第35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第31章:“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老子认为,“无味令人口爽”,而“道”的“无味”之“淡味”超越有限的味,具有无限的全味,无味而无不味,是比世俗的美味高级得多的“胜”“上”之味。到魏晋时期,“淡”作为中国美学的一种理想美范畴正式确定下来。从此,“淡”作为一种审美理想,广泛浸透到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

从艺术实践上看,此时的绘画领域诞生了寄托淡泊的山水画,诗歌领域诞生了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而作为艺术美范畴的“淡”,不仅要求内容淡泊,而且要求形式平淡而意味深厚,即平中见奇,淡中藏浓,浅中含深,言近皆远。“平淡”不是“中边皆淡”的淡泊无味,而是“似淡实美”“外枯中膏”等很难达到的美学境界。明清之际,将“平淡”推为艺术美的极致,并对“平淡”美的内涵及创作途径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平淡”美的追求。

篇2

关键词:美学;理念;建筑设计;研究

现如今,在当代社会中现代建筑物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感官需求,需要在艺术方面和美学方面进行创新,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点所在。

一、美学规律的协调性

良好的建筑作品可以使城市空间中的人为因素和资源环境有机的融合,在提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使人们居住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由于人们对美学的理解各有所见,但建筑艺术中美学的应用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想要实现房屋设计的美学特征,就需要按照相应的美学规律进行设计,使房屋建筑设计符合艺术的要求。实现不同艺术的一大重要前提,是保证设计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房屋建筑具有多种设计方案,而且在设计过程中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意图。在当前的房屋设计中,由于出现多样性而造成协调性严重缺乏,导致房屋的美学特征丧失。第一,房屋建筑要实现几何形的统一,实现房屋建筑协调性主要基础条件就是几何形体的统一,要实现几何形体的统一,需要对几何形体中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多尺寸、形状等进行协调。第二,需要实现主次分明。例如,例如较小部位和较重部位的主次关系。第三,根据形状的协调性,尺寸协调,并且将其贯彻到建筑物中,这是能够将建筑物从内到外变成统一结构,最可靠的方法。对建筑进行分解,可以把其分解为从属与主体两个部分,在建筑的设计上,要明确对待从属这一部分,以防出现主次不分明的现象对建筑表现形式造成平淡与松散的影响。此外,设计建筑外观时,一定要对从属和主体进行各自对待,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主体部分需要从属部分去衬托,这样才会使建筑外形的表现力得到提高。其次,色彩的协调要特别的注意,选择建筑材料时,建筑色彩应该合理的搭配,这才会使艺术形成良好的风格,同时也可以达到色彩协调的目的。而且,选择色彩时,应该懂得不同色彩代表的事物也不同,以防矛盾的发生,同时还可能会降低建筑视觉效果,最后还会导致其艺术效果不明显。色彩方面的统一,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通过采用相同的材料,会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统一感。通过对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较为戏剧性的效果,但是应该注意色彩的比对,避免在色彩上发生矛盾。建筑本身具有多样性,其具有许多的功能,如果建筑中不能实现一体化,就会导致其整体结构和外观出现不协调。

二、美学规律中的均衡性

建筑自身的虚实变化、色彩、大小、质感、高低等都有很多的不同,这使建筑自身成为了一大特点在建筑美学中。很多情况下,材质较为粗糙、体积较大的建筑物,会给人们带来以稳重为主的感觉。相反材料较为光洁、体积较小的建筑材料,会给人们带来轻盈的感觉。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感觉,这是建筑美学中的研究方向。建筑物中各个部分的重要关系就是建筑物的均衡,人们在观赏建筑物时,建筑物的均衡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影响。只有确保其均衡性,才会让建筑物的艺术效果有很好的体现。首先,我们必须关注与重视建筑物的对称,才能够实现其均衡性,如图1所示,著名的北京故宫建筑,十分注重对称,按照“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依次将对称的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两边,表现出了美学理念,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实现建筑对称对复杂的建筑物会带来很大的挑战,想要实现复杂建筑物的对称性,设计者们就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去完成。表达没有规律的均衡特点时,就需要用到杠杆原理,同时还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手段,以达到使建筑物的均衡中心凸显的目的。合理的引导建筑物使用者,在确保建筑物均衡性时,还需要特别关注建筑物的稳重型。在实现其稳重型时,需要通过各种不一样的手法来实现,让人们感受到稳重型。现如今的建筑对其自身稳定性的表达,需要通过特殊结构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质感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确保其稳定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美学规律中的比例

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物的比例设计,同时也是实现人类感官的重要基础。而所谓的建筑比例设计,所指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长、宽、高等属性的大小关系,进行一定比例的合理设计。建筑物本身从局部到整体都具有一定比例的关系,良好的比例关系,能够给人一种,很好的感官体验。如果在建筑的过程中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建设,或者建筑比例的设计存在相关的问题,会导致建筑的美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而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来说,在选择建筑物比例的同时需要根据其实际使用特点进行决定,而这种比例具有简单的基数比和动态比例,按照这些比例关系进行建设,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同时表情的协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建筑物所采用的,都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并且能够使用结构的外观,来代替建筑的外观,这样做能够实现表情的协调性,并且,建筑物的功能,往往是决定建筑物性格的主要因素,所以,功能表现方面达到统一,也可以使其达到协调的效果。

四、美学韵律之中的规律

大自然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自身的韵律所在,并且也是广泛的体现在自然之中个个物体和现象之中的,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美学特征。韵律是一种重复性有规律的节奏,是一种重要的、体现美的形式。正是因为韵律具有这种重复性,所以才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之中,重视和利用韵律的美学特点,使其与建筑特征进行结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不同元素进行重复性设计,会给人们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觉,使建筑的协调性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掌握建筑物的韵律特性,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建筑物规律化。通常来说,建筑物需要在设计上考虑韵律特性的方面有很多。在建筑物形状方面的重复,需要考虑建筑物中的墙、门、窗户以及立柱等物体,在建筑物尺寸重复的设计方面中,对建筑物内部的外部跨距尺寸和立柱间距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想要实现建筑物的韵律性,就必须使建筑物室外与室内进行结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建筑物中细节部分的工作做好,只有做好上述几点,才能使建筑物具有自身的韵律,由于建筑物的韵律体现的形式有很多种,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物之中,只有真正实现了建筑物所具的韵律,并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能够使建筑物所具有的感染力完整的表现出来。

五、美学序列性的规律

在建筑美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使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且将建筑设计完美的融入序列之中,进而达到实现建筑物美学有序性的目的。在建筑物的设计方面,明确了建筑物中建筑序列的同时,还要对开始处与结尾处进行较为缜密的构思,将自然引导的建筑物呈现出特定的序列,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进而实现建筑物美学的要求。通过进行合理的设计,将艺术设计的融入其中,并且将艺术气息体现在整个建筑序列之中,使建筑物美学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美学规律序列性之中,主要具有规则布局与不规则布局两种形式,规则的序列能够给人们一种较为简便、明朗、庄严的感觉,并且可以激发居民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通常规则序列适用于较为大型的建筑物,例如政府部门、社团等。而不规则序列,所体现的是一种灵活的运动感,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彰显其自身个性,不规则序列通常适用于住宅、运动馆等建筑物之中。建筑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它能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反应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并且能够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通过精湛的建筑工艺以及精巧的设计构思,将自然风景与建筑结构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建筑文化的感染力得到增强。

六、实现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美学理念是一条能够将精神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线,所表述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验,也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通过提高设计师的水准,并且加强理论美学实践的统一,以及传承中国建筑设计美学的精神,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重要所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不仅仅是属于创作者自身的,也是属于环境、城市和居民的。设计师是建筑设计的总规划师,其自身素养和对美学的概念会体现在其作品上,这就需要建筑的设计师进行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美学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努力打造符合人类需求的作品。虽然在我国一些中等级院校已经开设美学理念等相关课程,但是其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在与社会建筑设计接轨的过程中,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提高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我国还需要为设计师提供与其他建筑设计师对话的机会,使其理解建筑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并且通过媒体对外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且创办美学设计大赛进行宣传,将美学的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面向全社会,使美学概念成为人们的基本文化素养。传承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方面,主要从从建筑形体、技术方面的应用与扩展和传统美学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合理的使用中国古典元素,来激发这种感悟的共鸣,释放人们忙碌的精神,使人们能够感受建筑美。

七、现在建筑中美学理念的应用

伴随着时代的迁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形象,也需要符合人们需求,才能良好的反应当今社会的面貌和时代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现在建筑设计融美学理念的体现,建筑美学具有时空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种设计美是属于时代的,通过对建筑物的色彩、质感以及比例进行处理,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完善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美学的载体,在我国现在的建筑设计之中,依然具有古代建筑的色彩,既诠释了内涵,又伴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着改变,在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成为现在建筑中比较热门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国内的现代酒店已经得到很好的实施(如图2所示),在设计之中能让人们感受到环境和建筑融合的美,在整个设计中,中间用于车流通过,左右侧为人流通过,车流和行人流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互相并不干扰,并且酒店门外和整个系统中的天桥公交车站进行紧密的相连,提高其使用价值,再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方面便捷的同时,还给人们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八、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建筑物是为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内容的场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建筑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将建筑艺术与生活进行联系,同时建筑美学的理念、风格等因素,与建筑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使美学规律得到良好的应用,以满足人们对美感的追求。

作者:陶帅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琳.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74.

[2].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239.

[3]韩晓娇.贝聿铭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篇3

情境教学低年级体育体育魅力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教师不断创设妙趣横生的故事情境、练习情境、游戏情境和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思,思中创,从中体验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教学才能使体育课魅力四射呢?

一、创设“故事”情境,诱发体育魅力

在体育教学中把主要学习内容或者全课编成一个故事,有情,有境,有物。把枯燥的技术练习融入情、境、物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内尽情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收到极好的效果。如队列训练课是枯燥的,如果把这一部分编成一段叔叔军训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战士,模仿叔叔参加训练的样子,并让学生轮流当教官,由于有内容、有情、有境,学生乐意参加,效果十分理想。还可以把队列训练编成“大雁飞”的故事,让学生扮演一群大雁,在头雁的带领下一会儿变成“一”字,一会儿变成“人”字,十分有趣,如果再配上音乐效果更佳。小学生注意力不长是一显著特点,在一节课中创设几个小故事,不断变化的情景和内容,使学生注意力在即将消失时又转入另一个,能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兴趣旺盛。如跳跃课,先创设“动物园”,然后“青蛙学本领”,最后“青蛙捉害虫”。虽然教材比较枯燥,但不断变化的情景使学生兴趣十足,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兴趣。

二、创设“练习“情境,激发体育魅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以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活动。故此,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通过创设练习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在游戏练习中学到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例如,在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提高平衡能力时,我就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游戏“跳橡皮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创设别具一格,富有个性的花样跳。话音末落,好强、好胜的同学已磨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跳起来。霎时,操场上,人声鼎沸,这边时而展翅腾飞,时而俯冲而下……犹如乳燕在春风中穿梭;那边犹如花丛中的彩蝶在翩翩起舞,流连忘返……

三、创设“游戏“情境,分享体育魅力

笔者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出发,以下是我的一节以游戏情境教学的体育实践课:

1.本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头饰创设情景,运用唱游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本课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唱一唱,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创设情景力求方法新,满足学生心理兴趣。把儿歌和体育教材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去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想。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3.本课运用唱游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跳跃的练习进行创造性活动,自我展示。在完成基本跳跃的动作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和发展体能。

4.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友情天地,共创佳绩。

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小游戏+儿歌的形式,用音乐贯穿全课,使学生更早地进入角色,然后,我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点缀(提示),使动与静、张与驰、快与慢有机的结合。学生们既有原地又有行进间和转方向的动作,既有站着又有坐着,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队形变化。小游戏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我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在实施《单脚起跳,双脚落入“沙坑”》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创设“问题”情境,展现体育魅力

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故事情景的预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一年级“大鱼网”游戏规则的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鱼儿生活的特定环境,将界线内规定区域比作池塘,界线外场地比作“岸”,然后提出鱼儿离开了水会怎样,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中得出“会失去生命”等答案。通过这种不直接显露目的,而是师生共同创设优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会方法,遵守规则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又如,在教二年级“30米快速跑”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怎样才能跑得更快”的问题中互相探讨,互相体会,然后创设了“小鹿赛跑”的故事情景,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强烈,更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整合体育课程资源,让体育课堂教学融入生活,超越生活。构建以情境教学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手段,使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发展体育技能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通过多元体验,体会运动的快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接受审美的熏陶,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05-02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巧妙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以多媒体为载体,触发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持久性差,直接兴趣强。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在讲解加法时,可以巧妙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打篮球的场景,不断有学生加入其中,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方法,并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在讲解减法时,可以拿喜羊羊、灰太狼为例,狼吃羊的天性学生都知道,而且这样的动画效果学生也乐于接受,便于形成长久记忆,通过狼吃掉羊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减法就是一个从总数中去除部分的计算方式。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在乘除法教学中推广应用。在讲解除法时,平均分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可以创设一个给学生分发乒乓球的情境:教师手中有10个乒乓球,有5个学生等待领取。通过分发给每个学生2个乒乓球的过程,使学生明白10个乒乓球可以被5个学生平均分为2。然后马上在进行第二种分法讲解:还是教师手中有10个乒乓球,这次变为有2个学生等待领取。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给A学生一个乒乓球、给B学生一个乒乓球这样连续5次的操作,使学生观察出10个乒乓球被2个人平均分成5。最后,再进行一组多媒体图片播放,同样还是教师手中有10个乒乓球,有3个学生等待领取,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给A学生一个乒乓球、给B学生一个乒乓球、给C学生一个乒乓球,这样连续三次操作,第四次分时将剩下一个乒乓球分给A学生,请学生说出这样分是否平均?答案显而易见,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因为巧借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2 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灵活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直观了解一些事物。但图片是静止的,不能完全展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多媒体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形象生动画面展现出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掌握。数学中的很多问题是抽象的,小学生年龄小,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多媒体播放的活灵活现的画面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优势巩固新知 小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风。在课堂讲解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搜集整理课堂所需资料,精心设计针对知识点的练习,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沉闷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如在讲解“角的认识”时,学生很容易误认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对此,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明显的对比中纠正错误观念,形成新的认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讲授完知识点后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知识点反馈练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一组对比练习:1)在课件中出现正常的角、两条线相交、两条线平行、两条线未相交、射线等多种图形,让学生找出角,从而达到辨别认知的目的;2)在课件中展示两个角大小相等两边长短不等的图片,再展示两边长短相等、角大小不等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的移动过程对比展示,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剔除头脑中的错误印象,形成深刻感知;3)确定一个固定的角,再设计一个大小可变的角,请学生到电脑前实际操作演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知行合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样既可以达到复习知识点的目的,又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学生也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凸显 教师通过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所要讲授的问题,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获取信息、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选取一张铺有鲜艳图案桌布的长方形办公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然后通过动画技术把桌布去掉,露出长方形桌面,再将桌面去掉颜色提取出来,使学生从熟知事物一点点地过渡到抽象事物,思维转换随着多媒体的变化悄然跟进,自然得体,学生乐于接受。在讲解正方形时可以选取各式图案的手帕,然后去掉颜色提取出正方形;再将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比较,通过边的长短比较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边相等,长方形有长边和短边之分,即长和宽。学生会很容易就掌握这两个的区别,理解其含义。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数学概念,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感到学习起来饶有兴趣,乐于参与其中,极大地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多媒体课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大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志伟.巧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

[2]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3]刘香云.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28-29.

[4]雷兆云.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读与写,

2011(6):22-28.

篇5

关键词: 本科课堂教学 软硬件 差异 教育理念

2013年1月2日,我有幸通过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来到了美国西北角的华盛顿州的华盛顿州立大学。这是一所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高校,是美国久负盛名的研究型大学。因为华盛顿州立大学位于距离市区较远的普尔曼小镇,这里空气清新,人口稀少,没有过多的喧嚣。但是,由于其历史较为久远,因此周围分布有各类超市和餐厅,同时校园有对学生教工免费开放的公交车,学生生活相对国内高校更方便和舒适。

我在到达华盛顿大学的第二周开始连续多次旁听了该校Charles Pezeshki教授的Design Clinic Internal Business课程,结合多年在国内高校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写成了本文。本文不仅分析了两国高校在教学软硬件上存在的差异,更期望通过分析这种软硬件差异折射出了两国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差别,希望对国内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1.中美本科课堂硬件差异

来到华盛顿州立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的EM154教室,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座椅摆放与国内高校不同。教室中所有桌椅可以移动,学生围坐在桌子旁,自由组成小组,上课时学生可以面对老师,也可以背对老师,并没有像国内高校中桌椅固定,学生一律面向老师而坐。

EM154教室面积大约在250平方米,当时上课学生人数为30人,每个学生桌面空间较大,学生大多带笔记本电脑上课。教室开通无线网络连接服务,随时可以上网查阅各类资料。而国内高校大多数教室没有无线网络服务,学生很少带笔记本电脑上课。

2.中美本科课堂软件差异

在软件建设方面,在我旁听的这门课程中所有学生都加入一个叫Basecamp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里面,所有学生都可消息,上传资料,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消息,上传资料,回答问题。这样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拓展。也就是说,除了上课见面的时间外,其他时间同学们也可以自由交流,师生之间也可以自由交流。

另外,一个显著的差别是在Charles Pezeshki的课堂上,他并不拘泥于讲授知识,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他的问题往往较为简单,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学生一旦回答出问题,他就立刻给予肯定,并且能及时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得到了肯定,学习积极性立刻提高,学习情绪饱满。

但是,在中国高校本科课堂中,老师还是凸显出中心角色,老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没有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来看待。老师成了宣讲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较为低落。

3.中美教育理念差异

通过对比中美本科教育中软硬件的差别,我们不难看出中美教育界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过去有学者就一门课程的授课过程比较过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但从软硬件角度进行比较的文献很少。[1—2]

首先,在美国教育界比较公认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具有更多的权利提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另外,他们并没有限制本科学生的自由,允许本科学生出去调研,去工厂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国内,很多高校因为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是严禁本科出去开展调研工作的。另外,国内教育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思想,就是学生应该服从老师的指挥,学生无形中被认为是整个“学校等级制度”中的低层。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很多诉求得不到满足,这时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希望学生能够多提出问题,及时回答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会被认为是愚蠢的问题。他们认为“最愚蠢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都会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然而,在国内一些老师并不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打断教学进程,过多的问题会使老师无法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教师将完成教学计划看做是其教学工作的核心,并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学生被培养成为不会提问题的人,他们只是默默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没有真正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去。

再次,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在Charles Pezeshki教授的Design Clinic Internal Business课程中,学生被分成6组,每个组6人,要求完成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企业给每一个组分配一个项目,提供1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学生可以离开学校到企业与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讨论,讨论如何能够完成企业提出的任务。在这样的实际锻炼中,学生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协作工作。然而,国内一些高校比较在乎教育成本,他们会认为投出资金让学生外出调研会增加教育成本,另外,很多企业并不欢迎学生到企业实习,因为他们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在他们看来本科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一项现实的工程任务的。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难看出:中美本科教育不仅在软硬件方面存在差异,而且透过这种差异我们能看到两国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差异。这不是说美国的所有教育理念都是好的,我们应该用一种批判的思想去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希望本文能给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启迪,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蒋莱.从一门课程的比较看中美大学本科教育的差异[J].比较教育研究.8,2005:17-21.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绿色;设计理念;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室内设计,即在室内环境改造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生态与自然,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而打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室内设计中,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其中,是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减少了室内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环保与绿色设计,使室内生态环境得以有效完善。

一、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在传统室内设计中,往往以装修污染、资源浪费为代价,对能源资源产生大量消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设计师不得不以冷静、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职责,向更深层次探究室内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机制,突破以往传统室内设计理念的束缚。从广义上讲,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的制造、包装、宣传、经营等整个生命周期内,将产品的环境属性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达到产品的使用要求。从狭义上讲,绿色设计指采用绿色技术实施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师需在室内环境改造、装修及使用的设计全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产生良好效应,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安全、健康环保。与传统室内设计相比,绿色设计优势显著,充分利用自然元素与天然材料,打造健康自然的室内环境,严格杜绝对人体有害材料的使用,例如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材料。总之,绿色设计就是为用户打造健康的居住环境,使人产生回归自然之感,居住更安心、更舒心。

二、室内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适度消费原则

目前阶段,我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其中室内设计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消费项目,已经发展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室内设计中,逐渐成为现代人居住消费的关注点。与传统设计相比,绿色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致力于为居住者打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相对于传统消费观而言,绿色设计强调减少浪费、适度消费,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当今时代所提倡的消费观、审美观与价值观的正确体现。

(二)循环使用原则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观念,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具体设计中,强调装饰材料的分类使用,主要将其分为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并对资源的再次回收与循环使用引起重视,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在整个室内装修全过程内将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以此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三)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美学,即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生态元素,达到生态和谐的目的。在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涵盖了生态美学诸多要素,关注自然与和谐,强调质朴与简洁。具体来说,绿色设计就是融合生态美学观点,尊重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下,保留自然之美,实现室内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效融合,使居住者在室内环境中即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空间布局设计

在绿色设计理念中,室内空间布局是富有生命的,在满足室内采光与通风需求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提升其舒适性与个性化,以尽量满足不同居住者对空间布局的精神需求。例如,在坐北朝南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考虑到空气动力学原理,应适当降低南向窗台高度,同时提升北向窗台高度,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对开窗户之间的空气流动,提升空气通透感,改善室内空气,又能有效提升居住者的体感舒适度,降低能源损耗。另外,在室内设计中,干湿区分离、动静分区等均基于绿色设计理念而设计,既满足不同空间的个体需要、避免空间干扰,又明确区分了空间功能,提升实用性。

(二)绿色家具设计

在室内设计中,家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家具相比,绿色家具设计更关注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材质。就绿色家具材质而言,应优先选择竹制品、藤制品、木制品等自然材质,这类自然材质不含甲醛、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相对而言更加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同时,还可选择纸家具,不仅环保、可回收、价格低廉,而且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对室内环境不会产生污染,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环保绿色的理念。

(三)照明与采光设计

就室内设计而言,自然采光最符合人们的生理与心理习惯,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室内设计采用自然采光能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但是,受季节与光照影响,自然采光无法满足人们对采光的需求,因此,需要人工照明的引入。在绿色设计理念下,应将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进行有效结合,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满足人们对采光的需求。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照明强度合理。在满足照明要求的同时,应尽量降低照明强度,尤其在楼梯间、卫生间及走廊区域的人工照明设计上,应尽量降低能耗。第二,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能依据空间大小、人数及照明强度对人工照明开关进行调节,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四、结语

回归自然、倡导绿色是当前阶段室内设计行业的流行趋势,同时也是室内设计师所不断追求的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充分融入绿色设计理念,使以往一味地设计消费逐渐转向循环利用上,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缓解环境污染的同时,使室内设计向着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满足了广大业主的居住需求,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居住质量。但就当前阶段而言,我国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设计师不断研究与探索,使室内设计内涵得以深化与完善,促进室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辉,孙桐桐.浅议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3:60.

[2]卢艳,曹琳羚,高汉君.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门窗,2017,03:138.

[3]代婷婷,吕欣越.在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33.

[4]易文森.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5,15:15+19.

[5]朱雅雯,孙梦,于晰.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7:302.

篇7

关键词:禅意美学;理念意境;现代形象设计;体现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J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128-02

形象设计起源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设计领域较广,包含人和事物的形象设计。这些形象设计,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对人或事物的简单包装,而是由目的,有针对性的以表现某个层次为主题思想的行为。经过这样的形象设计,所括人或事物都呈现出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特质,很能体现设计者所追求的表现目的。在这些艺术表现中,“禅意美学”因其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极具水准,难度高,同时又因在形象设计后所展现出的高等级效果,成为形象设计中逐渐流行,受到追捧的元素。

“禅”一词出自佛教,为古印度梵语,“禅”其意解为静心思虑,通过控制感悟来修身养性。是一种修身之道,“禅意”一词出现在唐代,曾有诗云:“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到了宋代曾有诗词“诗不入禅意必浅,画无禅意境必俗”。这种意境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精神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而“禅意美学”特点是将人的静悟与自然之道和谐完美的统一在一起,是与庄子对意境美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也就是轻物质重精神,崇尚自然,强调意境思维的一种解决方式。

一、“禅意”对现代形象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形象设计中禅意形象越来越多的融入到设计中,使这些形象设计增添了灵动和意蕴,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之美。在东方禅意设计领域中,以日本形象设计界成就最高,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艺术成就,如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所设计的包装设计品牌“无印良品”就是以东方传统意念中的“禅意”为设计内涵,剔除一切繁琐的表象与浮华,简洁、简约、简单,只保留物品的本质。

二、“禅意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现在的服装设计理念,简约主义成为设计师推崇的一种设计思路,这是一种以简单造型设计为主,倡导理念与禅意美学相互影响的一种设计思路。是将禅意美学中“佛”家表象以现代设计美感来体现。这种设计体现出科学、简约,有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舒适之感 。简约主义是现代艺术风格的一种,其艺术表现,深受服装设计师的青睐。这种设计理念不同于享乐主义奢华概念。在服装设计上几乎没有过多的进行修饰,以简单实用为主,所采用面料也是以天然环保为主,很少采用刺绣、镶嵌、繁琐工艺,以纯真质朴的自然美来表现。日本著名设计家三宅一生是简约主义服饰设计师,被誉为服装界的意境大师,他的设计理念以回归自然,自然衣着为目的,在他设计的服饰中,自然界的纤维织物成为专用面料,在他思想营造下,禅意美学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他将服饰之美与禅意精髓进行结合,使得他设计的服饰作品充满了自由洒脱的个性风格,满足现代人追求无束生活理念的性格。

三、“禅意美学”在个人形象设计上的体现

在艺术设计范畴中,人物形象设计位列其中,这是通过艺术包装,将人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合理设计,以其达到设计要求,形成风格各异,特点独特的不同造型。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有的人物设计标准和特点。在东方,因其文化理念与西方差异明显,特别是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巨大影响,禅意美学的设计理念成为最具东方特征的设计思路。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去除华丽的外表,坦然的处世态度,内敛的人物性格都能将“禅意美学”进行展现,使得人物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呈现出最原始的自然形态,将一个经过净化、荡涤污垢后的人物形象烘托出来,展现出东方独有的人物性格之美。我国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起步较晚,一开始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味简单模仿西方思路和步骤。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崛起,具有东方思想特色的“禅意美学”成为彰显东方特色的人物形象设计元素之一,在经过古老深厚文化底蕴推动下,这种禅意美学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为表现东方传统人物性格最真实体现。

四、结语

禅的思想境界,是东方古老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是独一无二对生命、自然感悟的人生态度。这种心灵智慧,不刻意造作,以真情流露为表现,以豁达之心抓住根本实质,成为在人物、服装等形象设计中最朴实无华的美丽元素,只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能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形象设计佳作。这种古老思想境界,在现代形象设计中的开放利用,正是体现了人们对古老文化的理解包容和运用智慧。当这种智慧与生活设计相联系后,其艺术情节的迸发,设计意图的巧妙,都为现代形象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和色彩。

参考文献:

[1]张节末.禅宗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6).

[2]六敏璐.良品改变生活―浅析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J].华章,2011,(21).

[3]刘艳芬.中国佛教思想观念对意境说生成的催化作用[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02).

[4]池哲.利用自然要素营造禅意空间的手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篇8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室内艺术设计

1绿色设计理念下的艺术设计

(1)循环利用原则。现阶段的室内设计摒弃了传统室内设计中追求中规中矩的设计样式,更多是在设计风格上追求现代化的理念和模式,打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和生活趣味的室内设计。在具体的设计中,为了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强调装饰材料的分类放置和使用,通常将其分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种,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往复的运用,在室内设计时始终贯穿和铭记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适度消费原则。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室内设计成为了多数人不断消费的一种方式,许多人长时间居住在一种环境中,会缺乏新鲜感,他们不会通过购买新房来满足自己对全新的室内环境的需求,而往往会通过专修已有的房间,给自己的生活换一种情调,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变革室内设计。与传统的室内设计相比,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求,为居住者打造健康、舒适且安全的居住环境,从消费的角度来考虑,室内设计强调避免过度浪费,提倡适度消费,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符合不同居住者的个性需求。(3)生态美学原则。生态美学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入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从而使室内设计达到和谐、美观的效果。绿色设计理念并不是要将室内设计当成艺术品去呈现,而是尽量体现室内环境的简洁、大方、质朴及美观,保持自然设计之美,并实现设计与自然的结合,使居住者能在自己的家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魅力。

2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室内家具的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家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具的整体风格决定着室内设计的档次,如有的人喜欢欧式风格,家具往往是欧美皇室家庭的家具样式,体现的是高贵典雅的气质;而对于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室内设计往往采用木质的家具,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人们的健康考虑,通常家具应选择竹制品、藤制品等家具类型,因为此类家具的原材料不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纯天然的绿色材料,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当今时代背景下,也有部分家庭选择纸家具,这类家具不仅环保,利于回收,同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2)室内空间布局的设计理念。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中,一定要让居住者感受到一望无际、心旷神怡的感觉,因此现如今的设计中,大多都采用明亮的落地窗,尽可能的让居住者清早打开窗帘,能够感受到室外温暖的阳关和美好的景致,这不仅会影响居住者一天的心情,同时还能够提升室内环保的功效,展现出居住者的个性。如:在室内设计中,干湿的区域要明显分开,动静区域也要有所分离,避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干扰,就好比书房不能紧挨着客厅,厕所不能挨着厨房等。另外,在坐北朝南的空间设计中,要运用物理学的知识去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原理,适当的降低南部室内的窗台高度,从而促进室内外的空气流通,提升室内环境的空气感,并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空气,也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效提升居住者的体感舒适度,进而让居住者感到身心愉悦,心情舒畅。

篇9

1.室内设计中的界面处理六面空间是室内环境中的基本形态,包括地面、墙体以及顶棚,从这些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的审美意识。早期室内设计中,往往会将重点放在界面处理上,这也是早期室内设计被称为“装饰”的原因。相对论被提出以后,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四维时空理念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时间与空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从此以后,人们不再简单的用二维和三维思想来看待室内设计,而是尝试用空间四维眼光重新审视室内设计,就如同毕加索的绘画一样,我们既可以说它是正面的,也可以说它是侧面的。螺旋形上升的展示空间就是运用这种思维的典型实例,这种设计方式体现出了空间的流动性与贯通性,同时也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欣赏状态连贯起来。总体来说,西方审美意识使我国室内设计向着动态空间的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与四维设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四维设计提供了有利支持,在3D技术、BIM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西方审美意识被融入到我国室内设计中,四维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发展并完善。从动态空间的角度来说,很多功能性元素逐渐被融合起来,室内环境的功能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室内的色彩以及温度等会随着室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总结来说,就是室内设计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实现人与空间的交互。这种设计思维使我们对室内设计的思考更加全面,从界面转向了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室内设计观念在这种背景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将生态学与美学整合起来研究,形成了生态美学。从设计风格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更加热衷于自然风格,一是室内设计时将自然环境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二是不再追求奢靡风格,二是更加倾心于田园风格、绿色风格。从设计方法的角度分析,更加注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选择一些绿色环保材料,更多的使用绿色植物等。我国室内设计理念就与这种思潮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设计中要处理好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同时降低设计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另一方面,要重新审视室内环境的地位,不是将其作为“被使用者”,而是将其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正好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

三、西方设计思潮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

1.波普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其属于一种创作风格,主要是指那些夸张风格的具象绘画,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意向都来源于商业艺术,例如海报、卡通形象等。波普艺术的产生使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文化不再是上流社会人的专属,其同样属于大众,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这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审美意识对室内设计理念产生重要影响,波普文化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因此室内设计主题应当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实际,或者说反映出当下的文化现实。

2.西方设计思潮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波普艺术面向的是普通大众,与传统艺术相比,其在材料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别,具有低成本和短暂性的特征,用完可以直接丢弃,设计语言也不再以高贵、典雅为主,而是采用比较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来阐释美,这种独特的的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西方审美意识对我国室内设计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文化起源,仅仅去模仿外表。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文化中做好平衡,例如,波普艺术就与当前绿色室内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利用一些低成本、甚至是废弃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将其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部分,使室内风格更加个性化,同时满足低碳化、人文化的设计要求,这对我国室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道家 审美特征 慢设计 体验

检 索:.cn

Abstract :Taoist’s inaction theory is different from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s thinking. Taoist ideology has many commons with the spiritual philosophy of slow design. In this paper, I will explain that Taoism reflected in the slow design on the basis of Taoist spiritual.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se to propose that desig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ring some cultural’s value added to productions.

Keywords :Taois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Slow Design, Experience

Internet :.cn

自工业革命以来,效率优先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在高效第一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推动的“慢食”风潮席卷全球,并扩展到各个领域。“慢设计”便是“慢生活”运动衍生出的一种设计理念,也是“慢生活”概念在设计创造中的贯穿体验。它是对当今快节奏、快效率生活价值观的一种反思以及对现有设计模式的重新思考。慢设计理念虽然兴起于欧洲,这并不代表其理念内涵都来自西方,其打破狭隘的时间结构来获取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的设计理念与我国传统道家“无为”的思想追求有共通之处,两种思想理念虽然在产生时间、空间上有较大差异,但是却又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慢设计理念

慢设计最早由瑞士建筑设计师AtelierPeter Zumthor在《Anything Goes,But Slow》一书中提出。它区别于1998年Donald A.Norman所提出的让产品易于使用、高效使用的典型设计目标,但又不等同于让设计低效率。它是设计师与消费者在快餐式生活过程中的一种伦理觉醒。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它从可持续发展设计中演变出来,并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逐渐被体验化,除了强调人、社会与自然的平衡外更注重人们心中非物质的精神需求,提倡人们用“慢”下来的时间体验生活的本质。

慢设计作为一种设计理念,与使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它强调设计师在随性的感知状态下进行创作,而使用者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慢设计的真义是在喧闹的生活中停留片刻,冷静的找到自我,放弃名利的追求,随心的享受时光。就像喝茶一样,泡茶的方式不同,你从中体会的情感也自然有所差异。有的人无法理解直接在杯中无任何过滤的泡入茶叶的饮茶方式,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率”的生活方式,但是喝茶包饮茶却体验不到茶叶舒展开以后沉入杯底的过程。当你为了躲避茶叶而放慢喝茶速度的这个饮茶过程便是“慢”体验,你在“慢”下来的时间里品茶、思考而不是为了解渴一口吞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慢设计对于设计者来说是在遵循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产品内部加入文化附加功能,让产品拥有发人深省的“慢”内涵,已达到深层效应;而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附加功能的体验使其“慢”下来去思考、去体会生活中美好,从而形成一种与周遭世界的情感交流。慢设计产品都是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出来的创作,它可能没有让人惊叹的外型,但是它们的内涵都拥有让人内省的哲学精神。

二、道家思想及审美特征

道家学说源于春秋末期,发展于西汉初期。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主张以精神自由为人生理想的“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修养生息。“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论述宇宙本源与人生论的形而上学抽象哲学。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道论侧重宇宙本体论,通俗的来说道家思想讲求“回归”,将“道性无为”作为道家的人生哲学。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老子二十五章》,)这段经典道家名言便道出道家思想的精髓:以“道”来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精神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通过对道的领悟回归人的自然本真的人生论。

由于道家思想是对宇宙本体论的探究,出于宇宙辽阔、人类渺小的感叹,其美学建立在生命架构上,将审美落实在自然之道上,以回归自然为人生追求,以精神自由为人生理想,以清静无为为人生态度,以朴素、无为无欲、清心寡欲为审美的至高境界和终极追求,表现了“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与“自然美、本原美、朴素美、淡雅美”的审美取向。总体来说,道家的朴素与淡雅的特性决定了道家审美哲学对清静无为境界的追求。

三、道境在慢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慢”设计理念所依托的传统文化一直游离在道家与佛家禅道之间,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的理论界定其理论依据属于哪家思想。通过对慢设计理念与道家思想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慢设计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它的理念与道境思想有许多契合点。首先,慢设计的美学区别于西方艺术美学,属于追求人格自由的中国哲学美学;其次,道家“忘世”的人生智慧与慢设计“慢下来”体会美好的精神理念一脉相承,它们都提倡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暂停”片刻回归人的自然本真,享受“无为无欲”的人生,属于追求清静无为的道家美学。

道境是道家审美的终极追求,道行无为、素朴清静,达到道境。道境思想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慢设计理念中,但“素朴”和“清静”两大道境特征也表现在慢设计理念中,并能在慢设计理念中找到理论依据。

(一)素朴之气

“气”乃生命的内在,万物的本源,在道家看来,气即生命之道。王弼曰: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者,莫若守朴。(注:王弼《道德真经注》。)“道”是对宇宙本原的论述,因此,在道家看来,最高的美是“素朴”无为之美,“素朴”本性决定道家以“朴素”为美的审美追求。道之朴体现本原、纯真之美,此乃道性之美。“慢”运动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快”生活下价值观的反思,而慢设计的理念则是引导人们回归素朴与本真。慢设计提倡少但好的理念,抛开设计中外型、符号等基础性因素的规定,规定的要素越少,想象的空间越大,与老子所言:“少则多,多则惑” (注:老子《道德经》)不谋而合。因此,在慢产品设计中,追求简单的外型、质朴的材质、本原的色彩,拒绝华而不实的表象吸引,只为“合乎目的”而设计,这便是慢设计所追求的审美,而这种以自然美为度量标准的人为美也是道家的审美希望达到的“素朴”境界。

(二)清静之韵

“韵”乃一切事物内在的情趣及意境。道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自由的关注与思考。老子曰:致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注:《老子十六章》。)道之“静”体现出道境体验的心理过程,其“静”的特性决定了道家对清静无为审美境界的追求。在静中体验无为是一种顺物自然、循道而行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心境。慢设计不是简单的反对快设计,而是从中寻找一种心灵解放的方式。在设计中,设计师不盲目追求现代设计中提倡的高效易用的原则,追求原生态的体验方式,希望使用者在其体验过程中,有那么一刻能够“顿悟”,倾听心灵、关怀生命、享受生活,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我相信生活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享受它”。(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慢设计中所强调的对精神自由的绝对追求的设计理念正是融心于道,归根于静(注:《老子十六章》)的道境思想所追求的。

四、道境在慢设计产品中的诠释案例

产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其拥有文化做内在支撑。因此,在中国的慢设计发展中由于其理念特性被灌输进大量传统文化思想,也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慢设计产品往往以“低”科技面貌出现,不被科技所左右,不随潮流而改变。在慢设计中,设计及科技大不及产品内在体验,它们没有浮华的外表,通过设计师的品味与对日常生活的察觉将设计中的内涵传递给使用者。

在中国产品设计中,“半木”家居产品被认为是慢设计的代表之一。“半木”的设计朴实无华但却有种偏执的温和气质,初见不觉,就看让人动容。半木不仅是一个品牌,更代表了一种“慢”生活的态度。半木家具多以简洁而朴实的线条充满其中,它没有繁琐的装饰,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它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道家文化的素朴特质。“取半舍满”,这是半木的哲学,设计师认为“半”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带来更多的交流与互动,这便恰如其分的体现出“道境”的清静之韵。在图1和图2中我们会发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半木的每间作品都传达出对家的眷恋、对静的渴望。在喧闹的城市中,我们都渴望有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可以让我们放慢前行的脚步,跟自己、自然和世界对话与思考,而半木便是那个静谧的角落。

五、结论

设计的发展促使设计者一次次的思考设计的意义,而设计的产品则投射出我们对自己以及世界的认识。慢设计是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对自身生活的深刻反省,道境是西汉时期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将慢设计理念与道家思想放在一起分析无疑不是一场古今对话。根据分析我们发现,无论在什么时代,对素朴之美与清静之境都是人们的追求与向往。再加上世界审美由西方走向东方,慢设计以及它所代表的道家境界之美逐渐被国外人们所认可,而慢设计也用简单明确的形式使中国人们从中体会我们早已陌生的道家韵味。慢设计的兴起,促使我们从生活中任何一件产品的角度出发重新发现人本身,并去关注人、自然、传统、世界之间的关系。而慢设计的发展,则需要设计师在细腻与敏感的感受生活的同时,认清道家文化传达的审美形式与意境,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理解慢设计理念,而且给产品带来更多的文化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坚.道家审美的终极追求[J].广西师范学报,1999.

2 费艳青.产品“慢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