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推理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推理技巧

篇1

关键词: 刚构桥;合拢温度;顶推力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因为变形小、结构刚度好、行车平顺舒适、伸缩缝少、养护简单以及抗震能力强优点,在现代桥梁施工中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该类型桥为超静定结构形式,在墩梁处固结,对温度的非常敏感,在合拢段施工时,不同的合拢温度会在里梁体产生不同的内力,甚至产生裂缝,并引起主墩偏位,对主墩受力产生不利影响,超出设计容许的范围,还将影响结构安全。

2工程概况

2.1八道河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介绍

八道河大桥悬臂浇筑部分跨径布置为75+130+75m单箱单室箱形截面,箱梁高度和底板厚度均按照1.6次抛物线变化。箱梁0号节段长1200cm,箱梁单“T”共分17段悬臂浇筑,分段为8×3.0+4×3.5+5×4.0m,边跨现浇段长8.92m,中、边跨合拢段均为2.0m,主桥按4、5号墩两个“T”对称悬臂浇筑施工,除0号梁段采用在墩顶旁搭托架浇筑完成外,其余两段采用挂篮悬浇,边跨现浇段达设贝雷桁架浇筑。主桥合拢顺序为:同时合拢两个边跨,再合拢中跨。

桥址位于寒冷地区,最高有效温度标准值34℃,最低有效温度标准值-10℃,主桥主跨合拢温度为10~15℃,体系升温25℃,体系降温-25℃。合拢的支撑设备端部焊接和混凝土浇筑应在一天中最低气温时完成,并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达到强度后及时张拉预应力束,尽量避免合龙段由于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等原因产生裂缝。

按照合拢段的重量施加平衡重,浇筑合龙段混凝土的同时,分级拆除平衡重。

2.2施工监测与控制

本桥边跨有活动支座存在,可释放桥梁水平位移,合拢时,只在中跨施加一定的顶推力,项目部聘请了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监控任务,监测单位通过计算后,给出了在不同温度情况下的墩顶顶推力,如下表1。

表1 不同合拢温度对应的位移顶推力表

2.3采用的软件介绍

现在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是《桥梁博士》、《迈达斯》、《公路桥梁结构设计系统GQJS》、Ansys等,各有各的优点,桥梁博士软件在悬臂刚构桥挂篮模拟方面优点更为突出。系统是一个集可视化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结构分析、打印与帮助为一体的综合性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计算系统。系统的编制完全按照桥梁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密切结合桥梁设计规范,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结构的计算充分考虑了各种结构的复杂组成与施工情况。计算更精确;同时在数据输入的容错性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采用《桥梁博士》对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算通过后,就可以进行计算输出。

3计算模型与计算工况

3.1计算模型

箱梁部分划分为97个单元(1-97),桥墩部分划分为62个单元(98-159),桥墩和地面用固定支座,墩梁处固结,边跨用可动支座。截面用通用截面拟和程序一次建立。采用中交04规范进行全桥结构安全计算,相对湿度0.8。单根钢铰线直径φj15.24mm,钢铰线面积Ay=140mm2,钢铰线标准强度Ryb=1860MPa,弹性模量Ey =1.95×105MPa。管道摩阻系数mu=0.17,局部偏差系数k=0.0015。悬臂施工的桥梁结构,在节段施工中需要挂篮做临时承重结构,由于挂篮锚固于主梁上,因而挂篮将与结构同时受力。首先对全部挂篮编组。一般悬臂施工中,现浇节段的重量由挂篮承受,而挂篮重量靠后支点锚固于已浇注的梁段上;待节段施工结束后,此现浇的梁段自重再由已浇注的主梁单元承担。挂篮模拟采用后支点挂篮,共编辑4组,用吊点力进行模拟。建立的模型如图1所示。

3.2计算工况

《桥梁博士》升温温差和降温温差是按照静荷载处理的,在使用信息中输入不同的升温温差和降温温差,就可计算不同合拢温度下的内力,非线性施工温度按施工规范填写。

列举几种工况进行计算。

工况一:合拢温度5℃(升温29℃,降温15℃),顶推力492KN;

工况二:合拢温度15℃(升温19℃,降温25℃),顶推力736KN;

工况三:合拢温度25℃(升温9℃,降温35℃),顶推力981KN;

4墩顶和墩底的受力结果

结合以上工况合拢温度,计算中跨合拢段施加顶推力前后的4#墩和5#墩的墩顶和墩底截面的受力情况。建立的模型编号如图2,现场施工照片如图3。

图3 合拢段顶推照片

4.1工况一的受力结果

合拢温度5℃,施加顶推力前后的受力结果见表2。

表2 MPa

4.2工况二的受力结果

合拢温度15℃,施加顶推力前的受力结果见表3。

表3 MPa

4.3工况三的受力结果

合拢温度25℃,施加顶推力前后的受力结果见表5。

表5 MPa

5分析与结论

结合以上受力分析结果发现,温差荷载使连续刚构桥的墩顶墩底产生较大拉压应力,并且主要由温降荷载引起,所以合拢温度越高,温降荷载越大,对墩顶墩底截面产生的拉压应力越大,对结构越为不利,因此,低温合拢合理。

顶推对桥墩内力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合拢温度施加不同的顶推力,可大大降低墩顶墩底截面的拉、压应力。可以使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篇2

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如果没有系统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作为前提,要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是困难的。

二、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是学生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的具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使他们明了不能偷换概念和论题。要使学生懂得论断不能自相矛盾,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论断不得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判断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不能有第三种情况成立。在数学证明过程中,必须步步有根据,每得到一个结论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

数学推理既具有推理的一般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数学推理的对象是数学表达式、图形中的元素符号、逻辑符号等抽象事物,而不是日常生活经验;其二,数学推理过程是连贯的,前一个推理的结论可能是下一个推理的前提,并且推理的依据必须从众多的公理、定理、条件、已证结论中提取出来。数学推理的这些特性会给学生在推理论证的学习中带来困难。有关心理实验表明;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和某些推理形式,但必须依赖于生活经验的支撑。例如他们从“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我高”的前提很容易推出“我比爸爸矮”的结论,但有些刚学习不等式的学生从“∠A>∠B, ∠B>∠C”的前提推得“∠C

1.在代数学习中,重视说理性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运算步骤和理论依据结合起来,是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说理性训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养成寻找理由、言必有据的习惯。

例如,解方程(2x+1)-1=(5-x),并写出解方程的步骤和每一步的依据。

解:去分母,2(2x+1)-6=3(5-x),(等式性质)

去括号,4x+2-6=3(5-x),(分配律)

移项,4x+3x=15+6-2,(等式性质)

合并同类项,7x=19,(分配律)

两边同除以x的系数,x= (等式性质)

在每一步运算中明确运算依据,这实际上是寻找三段论推理中的大前提。初一学生通过这类练习,就会对了解他们具有了感性认识和初步体验。

再如,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票价为单程票票价4元,周票票价为36元,张老师每星期一三五要乘汽车上班,搭朋友的车回家。问张老师应该买周票吗?请说明理由。

评析:该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说明一个清晰的推理过程中的依据。按照常规算法,张老师一个星期乘8次,买单程票需32元,而周票需36元,因此她不应买周票。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她也可以买周票。其理由是如果她周末外出乘车至少8元以上,那么买单程票总花费就多于36元,所以买周票能省钱。

这种类型的训练,可以从代数的运算过渡到几何推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有层次地进行推理技能的训练。平面几何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推理技能,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推理论证技能的培养,一般可分几个阶段有层次地进行。

第一阶段:通过直线、线段、角等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能根据直观图形,言必有据地作出判断。

第二阶段: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数学,使学生能根据条件推出结论,会说出每一步论证的理由和依据,能用数学符号写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初步掌握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第三阶段:在“全等三角形”学习之后,学生已积累了较多的概念、性质、定理,此时可以进行完整的推理论证的训练。通过命题证明,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条件与待证结论进行分析探索,建立一条连接条件与结论的逻辑通道,从而逐渐掌握推理技能。

第四阶段:在学生已初步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较复杂问题的求证,帮助学生掌握寻找证明途径的各种方法,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中重视探究过程的揭示

篇3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得心应手地做好这道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树立信心,夯实基础,再结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即可迎刃而解完形填空题。

【关键词】完形填空;信心;基础;思维

完形填空在英语考试中占1/8,虽然比例不算太大,但以其内容广泛和知识能力有机结合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它也是各类英语测试和竞赛中的重点题,其做题难度确实不小,能得满分的学生寥寥无几。从题型来看,完形填空是知识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的综合,它旨在考察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基本水平。完形填空题型复杂,它所测试的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单词、语法、句式、习惯用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都可通过此题进行测试,它还涉及词类的搭配关系,词意的区别,语法结构,逻辑推理等各种知识,它要求学生必须储备足够的词汇量和相关的语法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完形后的文章达到语法准确、用词恰当,意思、结构无误的理想水平。这也是考查综合运用英语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完形填空是学生感到困难,比较难把握的题型之一。

为了让学生树起信心,在完形填空中获得高分甚至满分,我们不仅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必须让其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我们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语境和主旨,先不急于作答。例如:所给的文章如果是记叙文,就要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把握记叙文的几个要素(when,where,who,what,whyandsoon);所给的文章如果是科普类说明文,就需要我们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去理解并领会文章的主旨。

第二,边理解边答题。答题时应先易后难:如从最有把握、最熟悉的短语、习惯用法、动词形式和语言结构入手,循序渐进。例如:固定搭配法(动词搭配、介词搭配等)。

第三,抓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整体把握文章,切忌断章取义,孤立地看一个句子。应联系全文,不断深入理解,得出符合逻辑的最佳答案。例如:逻辑判断法。

第四,全力以赴,解决难点。通过逻辑关系,结合上下文的内在含义和结构联系,用“排除法”各个击破,缩小“包围圈”,命中目标。例如:逐个排除法。

第五,答完题后,再次通读全文,检查文章是否达到:语言流畅,主题明确,语意完整,情节发展合理。

下面我就结合一些典型试题谈谈如何选择完形填空的正确选项。具体方法如下:

一、固定搭配法

在有的文章中,某些选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我们不必过多思考,即可根据已学的固定搭配知识快速找出正确答案,例如:

1.mywaytoschoolyesterday,Ifoundawalletlyinginfront⑵me.

()(1)A.In;B.Of;C.On;D.To

()(2)A.of;B.to;C.from;D.before

[分析]我们知道:onone'swayto...和infrontof...都是固定搭配,因而答案应该分别是C和A。

又如:Heis___insinging.

A.interest;B.interesting;C.interested

[分析]在这个句子中,答案显然是C,因为beinterestedin...也是一个习惯搭配,也就是说,中间只能跟interest+ed,不能跟interest+ing,或者interest本身。

二、排除法

在每道选题中,有三或四个备选项,如果被选答案全是模棱两可,我们很难快速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即可运用此方法,逐一排除,缩小“包围圈”,提高准确率。但要注意,当我们确定了选项之后,还需将答案放入原文进行验证。例如:

MaryandTomaregreat.___ofthemhavebeenchosentoenterthemathscompetition.

A.None;B.Neither;C.All;D.Both

[分析]根据语法知识,我们知道,本题考查的是主谓一致。由本题的前一句可知题中涉及两个人,所以应先排除C选项,而后一句的谓语动词是havebeenchosen,说明主语不是单数,再排除A和B选项,最终的答案只能是D,再将答案D放入题中验证,符合题意。

三、逻辑推理法

少数选题所给的选项,从语法角度思考是正确的,但从语意上考虑,则会大相径庭,不合逻辑,此时我们就应该认真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意思,对语法正确的几个选项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直到选出最佳答案。如:

Heisnewhere,soheknows___people.

A.quiteafew;B.few;C.much;D.little;

[分析]答案C与D不能和后面的可数名词people连用,故而首先排除。剩下的A、B答案,从语法上考虑没有任何错误,但从语意上分析,“他刚来这儿”,按理说应该“认识很少的人”,所以答案A在逻辑上不合理,剩下的B就是正确答案。

篇4

一、解题策略

做阅读理解时,应按照先整体后细节的原则阅读短文,即按照“文——段——句——词”的阅读步骤逐次展开,采用快速阅读、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三步法寻找最佳答案。具体解题策略为:

1.1先看问题题干,带着问题去读原文

即首先阅读问题题干,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其次,了解问题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带着问题去读原文。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并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在文章中进行标注,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比,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此法特别适用于对图表类题材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同学特别害怕做图表格类题材的阅读理解题,其实运用这种方法解这类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1.2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旨大意

在考场上,时间紧迫,考生必须恰当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进行快速阅读,寻找有关主题句、关键词,捕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顺序、情节、观点等,及英语中的五个W和1个H,(when / where / who / who / what / how)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速读的诀窍在于浏览文章的内容提要、前言、主副标题、开头和结尾等部分,这样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了。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碰到生词和难句时不要中途停顿,不要在此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边读边通过上下文猜词悟义;从整体上去领会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主要关键信息,要注意首尾段段意及各段主题句,而不要过多留意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因为这些词虽然不认识,但并不妨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解题。

1.3详细阅读文章细节,理顺文章思路与脉络

“作者为文,有脉可循。”文章是前后联系相互照应的。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情节;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举证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运用细读和复读,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最后通过分析、推敲、甄别得出最佳答案。

1.4运用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有时作者并不把意图在文中直接说出来,这时考生需要根据已知信息及生活常识,开拓、挖掘文中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通过分析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这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这类题就像中考中数学上的压轴题一样,往往是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分水岭。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挖掘文中内涵、运用逻辑推理,而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更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测。

二、答题技巧

答题过程中有些问题的答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我们认真分析,是可以做到快速、省时省力、又准确无误的,具体方法如下:

2.1对号入座

对于直接理解性题目、细节性题目的考察只要找到原文所在的词汇、短语、句子即可,这类题往往教简单,也比较容易得分。

2.2恰当猜测

对于语义理解性题目,主要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推测判断词义的能力。做此类题的技巧主要有:返回原文,找到该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该词的意思;运用构词法推理、猜测该词含义;结合给出答案, 恰当合理猜测该词含义。

2.3推理引申

它主要考察学生理清上下逻辑关系的能力,是各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也是出错率最高的一种。它常常要求学生对所读的文章或段落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要求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做此类题的技巧主要有:看是否能通过选项返回原文;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注意推理时的“最近答案”。

2.4归纳概括

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整体理解概括的能力。一般是第一或最后一个题。做此类题的技巧主要有:注意首、末段和各段第一句话,各段首句多为文章中心句;要注意:标题、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以及章节后面的问题。

2.5排除策略

有些问题看似很难,其实可以从供选择的答案中得到一些启示。做此类题的技巧主要有:看问题是否超纲,超纲的一般不予考虑;最后一个答案虽然不认识、不理解,但其它三个答案显然有问题,那就非他莫属了。

篇5

素质教育先进理念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思想熟练解决问题,是适应信息时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中学数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2.2 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2.3 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2.4 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3.1 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初中数学论文,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3.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思维品质教育的最优化。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二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建立新知识同个体的新的感知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通常指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

篇6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力探究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多阻碍,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在当下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社会里,创新知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若要在这个社会中很好的生活,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理念里,教师过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丝毫不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就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实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积极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教师要要求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积极探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在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在自己教学的学科上花心思,不再去关注其他学科方面的信息,逐渐将自己的知识局限起来,这就导致教师的综合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将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许多课程都是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的,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只有逐渐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新课程要求下逐渐发挥自如,才能逐渐摆脱对课程的依赖。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新思维的锻炼

在新课程标准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从好多方面入手。

1.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注重锻炼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就物理学习而言,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若想做到深刻理解,就要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只有通过自己认真的观察,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开始。例如,物体的坠落、液体的流动、物体的导电,等等。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细节的长期留心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2.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实验课的比重非常发,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自己做,而不是老师做学生看,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是需要实验学习的课程,教师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记忆力的好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对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同样关系巨大。良好的记忆力往往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保持极高的注意力,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师对学生良好的记忆力的培养不光要在提高学生注意力上下功夫,还要从记忆技巧上下功夫。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系统的归纳总结,教师大多可以总结出物理学科的一些学习技巧,这些学习技巧或许会对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概念的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4.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中物理的学习,多是一些逻辑上的问题,根据学到的物理知识,通过逻辑推理,解释生活中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或者根据学到的物理定律,推理出新的物理公式。再或者,通过一些物理工具,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探究,最终通过逻辑推理,总结出一些物理规律。通过这些方面的逻辑推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能逐渐得到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具体的对策有以下几种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尤其是探究式实验。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学生被动的接受实验知识,丝毫没有创新的机会。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再探究式试验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逐渐成为了实验课堂中的主人。在探究中,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对一些真理的发现更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将更加留心,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学生才有可能有所创新,从而逐渐具备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什么是逆向思维能力呢?逆向思维就是指根据已有事物的内部发展规律,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不受已有认识的束缚,从而更加理性的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往往是解决一些棘手的物理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在对教材内容“磁生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现象的再现,让学生从与实验现象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既然磁能生电,那么电能生磁吗?通过这种思考,学生将更有欲望去探究,去动手。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电生磁”这一物理现象的学习重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老师的培养是可以提高的,教师的任务不光光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逐渐提高 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又快又好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荣奎.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泽.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周维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0-02

物理化学是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生物技术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物理化学的特点是“两多三强”:概念多、公式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如何能让学生既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又能很好地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就作者在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了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

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的表达式。逻辑推导过程具有重要的严密性,所得到的结论也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1]而且物理化学公式繁多,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复推导才能熟练应用。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和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推导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推导单组份体系热力学基本函数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最基本的关系式:dU=TdS-pdV,知道H,F,G的定义,就可以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三个热力学基本关系式:dH=TdS+Vdp;dF=-SdT-pdV;dG=-SdT+Vdp。在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强化数学思想与物理化学概念及公式的关系。例如,在讲单组分体系的摩尔量和多组分体系偏摩尔量的概念时,我们要强调从数学中全微分和偏微分的概念来理解。另外,在讲化学势这部分内容时,也要引导学生巧妙的运用数学思想,例如,求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其实就是求化学势对温度或压强的一阶偏微商。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实际意义,那些看似无用的理论推导和公式不单单是一些符号和字母,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例如,对医药检测等专业的学生,在讲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时,最好以医药检测相关知识为示例;在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知识时,作者通常以研究人体能量代谢与代谢速率为例子引入问题和进行公式推导,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药物稳定性预测、药物的生产过程等;在讲相平衡、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时,就以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为例,介绍与之有关的蒸馏、萃取、吸附、乳化等原理和方法;在讲电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检验方法相关联。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例如,雨水打在荷叶上,荷叶为什么不湿?为什么荷叶上的水珠是椭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或长方形?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机结合

物理化学大量采用了逻辑推理学及数学推导的方法,它处理问题的着眼点和方法与以往学过的一般化学有很大的差别。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方法上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各取所长。[2-5]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虽然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但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绝不能单一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的板书演示相结合,尤其是在公式推导这个环节,切不可图省时省力,一定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的通过板书详细推导和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紧跟教师的进度,掌握推导的技巧和技能。

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使用多媒体和板书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辅助其他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综合运用,如采用提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新内容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则通过层层引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互动式教学则通过师生“对话”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获取知识,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此外,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还要善于使用比较(对比)教学法。物理化学中有些公式形式上非常相近,容易混淆,如化学平衡中的范特霍夫公式ln■=■(■-■)和动力学中的阿累尼乌斯公式ln■=■(■-■)非常相像,学生在记忆和使用的时候经常容易混淆。两个公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第一个公式中K1o和K2o表示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而后面公式中的k1和k2则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区分,通过比较找出公式的共同点和关联性,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坚持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及时复习,善于小结。物理化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因此加强对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阐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联系,从而统领全局、一目了然。作者每次讲述新的内容之前都会将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下简单的回顾,除了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印象外,还有利于让学生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容易抓住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并顺理成章地引出新问题。章节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脉络,课后复习起来也有重点和方向。课后还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外辅导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总之,教好物理化学并非易事,以上只是作者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近几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还在不断研究、探讨和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濮良忠,谢吉民,廖力夫,丁敏.物理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陈小全,周鲁,邵辉莹,翟虎,周秀艳.浅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4-68.

[3]王高军.化工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J].广州化工,2010,38(6):275-276.

[4]韩冬冬.高职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教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178.

[5]张旭.《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214-215.

篇8

【关键词】议论文 设计方式 对策

高考将阅读能力的考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符合教学大纲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原则。该题占全卷分值40%,众所周知,得阅读、完形者得天下!考生能否在英语考试中得高分,该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议论文是英语中的重要文体。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英语试题来看,议论文在阅读理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侧重培养”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兵法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议论文,是有论点,有事实的文体。作者往往根据一些很普通的事实,通过严谨的思维,缜密的推理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性或指导性的观点。该类文章逻辑性强,命题往往从事实的有关细节,以及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表达意图等方面着手,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定能力。而且该类文章常用难词、长词和复杂句,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考试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阅读答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解题规律作一探索,实现突破。

一、议论文的语篇特点

议论文的文体比较格式化,一般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议论文是运用逻辑推理和证明来阐述某一观点、看法和主张的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或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以说服读者同意自己的观点为主要目的,是条理性极强的文体。

二、议论文阅读理解的主要题型及对策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命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出题方式:

1.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是专门检查对短文整体理解程度。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句表明其主题(中心)思想。常见的问题有:

【设题方式】

①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②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③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④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is to _______.

⑤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对策】

做好此类试题,关键是迅速找准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这就必须对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作一定的了解,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表达出作者的论点,如:

(1)直叙式,作者开门见山似的在第一段阐述议论话题。

(2)含蓄式,第一段为引论,而第二段为主旨。

(3)倒叙式,第一、二段分别叙述看似不同的话题,那么中心论点在尾段。

2.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甄别能力。提问那些在文中未说明,但已特殊暗示的内容。

做推理判断题时,要透过字里行间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客观地反映文章的思想,克服主观臆想。要特别留意那些最能反映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连词,深刻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推理判断题主要包括推断题、结论题和观点态度题。(1)推断题:该类试题的正确选项往往采用同义词、近义词替换原文相关词汇或正话反说的方法设项。所以抓住关键词往往是应对推断题的有效方法。(2)结论题和观点态度题:通过段落或文章中心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分析文章措词,特别是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未言明的思想内涵。

3.词义理解题。词义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英语词语的词意非常丰富,往往一词多义,因而语境不同,词意也不同,可以采用利用上下文中说话者的语气推测其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以获得合理的信息。

这是近几年常出现的一个题型。在文章中划出某个词或某个句子进行设题。做好此类试题,关键是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用联系的方法,仔细琢磨所在句子的上下文,特别注意把作者在此处的语气、语境结合考虑,从而得出结论。有时候,议论文太抽象,读不懂,可以把题干读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具体情节的辨认能力。细节题主要是检查与主题思想有关的细节。

细节题基本上是改写文章中的句子,因此有必要先找出题干或选项中1-2个关键词,再用寻读法在文章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对该部分进行细读,尤其注意选项中与原文的细致差别,细节决定成败。

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议论文的话题都比较新颖,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读科普、人文、历史等类的文章。阅读后,多感悟,以增强学生的见识;多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语感。

总之,上述关于议论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看起来挺费r,但事实上却相反,只要我们平时练习时多加留意,形成阅读习惯,这种方法则会成为我们阅读理解议论文类最省时,最可靠的一种。

篇9

关键词:完形填空;解题技巧;能力

完形填空是一种集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立意新颖、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完形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做完形填空,首先,从心理上,要平心静气,不急不躁。集中思想、树立信心、平心静气、去除杂念才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保证。其次,做完形填空时,要注意以下的答题技巧。

一、细读首句,预测主题

完形填空题所选的短文一般无标题,但首句通常不设空,目的是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熟悉语言环境,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首句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是整篇文章的引领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细读首句,重视文章的第一、二句,了解短文的概貌与作者的意图,也就是在理解方向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为把握主题、准确理解整篇文章奠定了基础,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同时也不可忽视首句前后呼应的作用。

二、浏览全文,把握大意

要学会跳读技巧。借助首尾句所给的提示,跳过空格,快速地把短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进一步从整体上理解短文大意。切忌急于求成,看一句填一空。若一开始就忙于填空,势必无法掌握文章的中心,造成顾此失彼,错误百出的不良后果。理解文章大意是解答该题型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以语篇形式呈现的试题,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为接下来的解题做好语义、语境上的准备。其次,要注意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过渡词语,在阅读时,可将这些词语进行标注,这有助于理清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另外,要通过字里行间的意思推断作者的观点、意图和立场,这种理解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学生确定该填的词。

三、通读全文,试选答案

根据全文大意,以全文为背景,把所给的四个选项分别套入空格所在的句子试填,初步完成空格。试填选项时,一定要注意在语境的理解上下工夫,要抓住上下文的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平时练习时要注意分辨一些的细微差别,这样才有利于保证所选选项的准确性。要弄清空格处待填的事什么词、起何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习惯表达法、语法知识等,从而筛选出符合文意的选项。此阶段可采取择优法;根据文章及结构边读边填,如果能立刻判定最佳选项,就无需再去逐个考证其余选项,就无需再去逐个考证其余选项。

在解题过程中,不少学生答题时只看有空白的部分,这种离开上下文,单独地看一个句子,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但结合整篇文章来看,内容确是错误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要前后兼顾,上下统筹。最终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四、细读全文,推敲难题

有些空格在初步完形时就可以定局,然而部分空格答案还不明确。到这一步,短文中被挖去的词就有了“复位”,对语境的了解也就是更清晰、更准确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联系上下文义,根据常识,运用逻辑推理,结合语境和已选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对备选项再次进行仔细推敲、缜密思考,选出最佳选项。若有些答案实在难以确定,可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在语法或内容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选项,然后再比较、定夺。也可按空格所在位置,从词汇搭配、上下文义、习惯用法、词义辨析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耐心细致地逐项分析,以求对应。还可以先读所要填的词所在的句子,复读上一句,兼顾下一句,即“瞻前顾后”,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五、复核全文,调整答案

填空全部做完以后,应把短文从头到尾再读一遍,对在阅读中发现的个别问题要进行局部调整,在更换答案时既要遵循语法规则,又要兼顾全篇。仔细检查一下所选选项是否能使文义上下连贯、前后照应、逻辑顺畅,情节是否合理,语法结构是否正确。一般来说,如果意思连贯,情节合理,语法结构正确,就意味着选答没有问题;如果发现个别填空使文章文理不通,语法结构有问题,就说明选答不正确。对这样的填空应该认真推敲,进行调整。对以一些经过分析后仍模棱两可的答案最好尊重第一印象,还是不改动为好。对于那些实在不能解决的空格,就只能凭你的预感来选择了。

总之,在做完形填空题时,除了掌握以上的做题技巧外,还应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去做,即通过全文理清线索,寻找主题句,仔细推敲,复审全篇,这样才能保证尽可能高的准确率。当然,做好完形填空题最基本的还是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必要的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平时要多学多练,树立理解全文整体的观念,学会阅读,培养自己思考、推理、判断的能力,只要我们在冲刺阶段注意到这些方面,应该说解答完形填空的水平就能得到一些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清海,张风民.高考英语专项导与练――完形填空[S].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

篇10

1.考点。完形填空主要是考查考生根据语篇大意和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2.选材特点。完形填空题一般是300词以内的短文,夹叙夹议性的记叙和说明文体。难度低于阅读理解题。

3.设空的特点。完形填空题首句不设空,设空基本均匀分开;考查目标主要为实词,尤其是动词,选项为同一词性或同一词形;答案为最佳选项,非答案选项干扰性强,无生词。

4.文章多有教育意义。

5.有几个选项的答案在文章中有提示。

二、 完形填空题的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

1.要有全局观,抓住切入点。

2.整体理解,分段落实。

3.瞻前顾后,注意信息。

4.注意完整句子的信息。

5.利用选项,但不依赖选项。

6.在理解的基础上侧重词义和搭配。完形填空很少考语法甚至不考语法。

三、 做完形填空题的三步骤

1.通览。速读全文,把握大意(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get the main idea)。快速阅读一下全文,通过通览全文,领会大意,概略地了解文章的体裁、背景内容、结构层次、情节、写作风格等等。

2.试填。紧扣文意,瞻前顾后(Fill in the blanks,considering the context)。

3.复核。全面检查,确保语意连贯、用词准确(Read the whole passage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试填后,要把全文再通读一遍,注意看所选答案填入空白处后能否做到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逻辑严谨、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四、 具体方法

1. 上下文语境法(Find the answers from the context)。近年来完形填空试题在选项的设置上越来越淡化语法结构,重在文意的干扰,即把具体的语言知识融入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去,考查考生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或暗示,对整体文意进行把握的能力。因此,快速浏览全文,领悟文章主旨,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答案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2. 习惯搭配法(Pay attention to fixed phrases and try to remember as many phrases as possible)。词的固定搭配,特别是动词的搭配在完形填空题中出现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多数题目涉及动词用法和各种搭配关系,这是由动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动词在搭配关系上与名词、介词、副词的用法紧密相关。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多读、多练,对所学习语或固定搭配牢固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 词义辨析(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imilar words and between some phrases)。要做好涉及词义辨析的题目,必须尽量将词语辨析与情节推理、逻辑推理结合起来,从词汇意义入手,抓住情节线索解决问题。

4. 逻辑分析法(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es)。利用上下文内在逻辑关系来解答相关题目。这些逻辑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让步关系等。

5. 常识背景法(Pay attention to some common knowledge and the background)。完形填空往往提供完整的语篇信息,其间交织渗透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该方面知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历,还要能够驾驭全文;不仅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而且要弄清文章的深层意义。当对语言把握不准时,可充分利用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