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监督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监督体系建设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制度 治理水平

制度是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石,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运行建立科学、合理轨道,从而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体系管理,制度先行。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企业管理的精髓在于建立健全系统、科学、合理、公正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各项业务程序,明确各项业务责任主体,管理界面,职责权限、操作规范,指导和约束企业员工在其工作环节的行为,协调和控制处于经营活动中各个管理环节间的协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企业各要素畅通运行、规范治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就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出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制度建设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部分业务存在无制度依据或没有将已有的经营管理行为制度化,由于相应的制度没有建立,缺乏执行和监督标准,管理和执行存在随意性。新开展业务、高新科技业务、高风险业务、重大经营事项及信息管理系统在业务开展初期,各项管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与监管盲区。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各业务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各部门从自身角度考虑,在横向上,存在管理制度职责交叉、重叠、缺失、造成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互相推诿。纵向上,管理制度与国家、上级部门及企业内部制度间缺乏遵从性、兼容性、前后制度的连贯性,存在制度多变或前后矛盾。制度在责任主体、管理界面,职责权限、任务目标及分工方面不明确,采用的管理方法不科学合理,程序与实际运行脱节,适用性、操作性不强,造成执行不畅。

(三)制度执行、监督不力

缺乏对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制度执行与监督指导未同步实施。由于监督不及时,制度执行与否,及其是否正确贯彻执行,不能得到及时掌控。监督管理缺乏相应配套的处罚考核管理。对监督发现的管理漏洞,违规行为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或处罚力度不够,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经营、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行为,由于执行不力,制度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企业监督力度的配置不足,监督人员的培训与技术力量不足,对执行层面监管不到位。

(四)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

企业外部、内部环境发生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未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完善。在对业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中,虽发现管理漏洞,违规行为,但未能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深层次分析,未通过分析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完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举一反三,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

(五)制度宣传贯彻和培训学习不够

新的制度下发后,没有对员工及时开展必要地宣贯培训。员工沿袭旧的程序、方法、目标及要求,增加了新制度的执行难度。制度文档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建立通畅的制度信息流通途径,有效制度更新不及时, 企业管理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监督者各个层次员工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有效制度与执行的标准,不利于制度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执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提高治理水平的举措

体系建设的过程是制度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不断完善提高的制度体系优化出科学合理的治理要求,职责明确、权责制衡、运作规范,从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为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各要素运行通畅、规范有序、简洁高效的重要支撑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重叠、不遗漏原则全面系统梳理制度,建立各项业务活动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标准。横向上,内部各项制度、办法、实施细则、条例规定、规程、规则各自主体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系统性;纵向上,管理制度与国家、上级、企业制度保持遵从性、兼容性、前后制度的连贯性,避免制度多变或前后矛盾。在横向和纵向上,制度的内容相互衔接贯通,逻辑保持协调与一致性,形成完整的流畅的制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职责清晰、工作内容清晰、管理权限清晰、业务衔接清晰和监督标准清晰,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及监督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供了企业治理依据。

随着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新业务引入,需与时俱进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任务目标及治理方式,及时开展新业务、高风险业务、高科技业务的政策研究、评估风险,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职责与权限,建立工作程序与监管标准,指导新业务的开展。随着业务成熟,管理理顺,将业务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适应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将经营管理风险最小化,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治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监督,强化制度执行力

“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建立层级监督检查管理程序,定期组织制度监督检查,实施长期监督,为执行提供长效驱动力;同时各个层级将监督检查融入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纠偏,确保制度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落实,做到事中监督,实现过程控制,提高企业治理执行力。建立监督处罚考核机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格监督,结合严格处罚与考核,才能保证制度执行正确、到位,解决制度与执行两张皮现象,引领依章行事、正确行事、规范管理,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起到预期的约束作用,实现事前预警,强化企业治理管控力。有效配置内部监督资源,稳定监督队伍,加强培训,培养内部监督人力资源,为监督检查部门培养具备财会、法律、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确保监督检查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以便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治理监管力。

(三)建立制度PDCA循环,及时修订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只有执行才能实现对企业的管控,只有对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发现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漏洞及管理的薄弱环节。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违规行为,从制度层次上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举一反三,防范和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提高企业治理持续改进力。制度的(PDCA)循环,即建立制度、执行、检查、处理完善、再执行循环过程,按计划制定管理制度,组织检查,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持续地开展制度PDCA循环,使管理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逐步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循环、不断完善,螺旋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四)加强制度的宣贯、培训与学习

及时组织制度的宣贯与培训学习,管理层学习制度,循章示范;业务人员熟悉制度,遵章办事;监督人员加强制度学习,监督发现制度存在问题,依章纠偏,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治理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制度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有效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者、使用者、遵从者、监督者及相关人员时时学习查看管理,以统一的标准规范地开展经营活动 。实现制度实时、透明、共享,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信息与沟通透明、通畅。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

篇2

关键词:ACS 体系认证 内部控制

自2008年以来,ACS标准认证工作作为集团公司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企业提供了真实反映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自身财务管控能力、全方位规范财经运行流程以及降低单位经营风险的良好契机。

一、ACS认证的推行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推行,相继出台了一大批政策性文件。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成为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2000年7月实施的新《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制度当成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财政部2001年6月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6年7月,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7年3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中国企业首次构建了一个标准框架,改变了以前政出多门、要求不一的现状;2010年4月26日上述部委又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了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1999年成立,即明确定位为企业,不再承担任何政府、行业管理的职能,并明确提出“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航天、壮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方针,2003年6月,集团公司第一次财经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一项制度,完善两个体系”,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高效的经济运行体系和有效的监督体系。为此,在集团公司内部急需建立一套符合航天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以满足集团公司战略管理需求,正确引导和规范各级单位经营行为,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上述宏观和微观背景下,集团公司一院开展的ACS认证和集团公司开展的会计达标工作作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一种载体应运而生。ACS的全称为会计控制标准,内容涵盖了从会计基础工作、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对外投资、筹资与担保、成本费用、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关联交易、财务报告编制、信息披露与分析、预算、对子公司的控制、合并与分立、财务信息系统等19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控制标准,目的就是促进集团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保证战略计划的实施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二、由ACS认证重新认知内部控制制度

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概念最权威的解释应该是1992年由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按照此种诠释,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控制就是牵制”、“控制越紧越好”、“控制就是处罚”的操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内部控制体系的积极一面。

(一)内部控制并不等同于内部限制

ACS标准认证作为一种体系,包含了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等诸多要素,触角涉及全员、全要素、全过程,过程记录受到特别的重视,如对工程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到竣工决算的控制、对采购与付款中资金流和实物流的控制,明确具体的通过硬性约定,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矛盾和随意,最大程度地赋予管理者和操作者降低自身风险的权利。事实证明,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单位而言绝不仅仅是约束,它有助于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资料的真实、合法、有效。

不仅如此,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直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可以通过流程梳理、制度保障、相关方权责的界定等多种方式,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ACS将公认的财务规范和各单位财经管理模式进行标准化和固化,对单位的自发行为提供了一种标准改进模式,使业务部门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篇3

摘 要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来预防和应对风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对中国企业实现健康发展,与国际接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融入国际市场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保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经营目标 重要内容

一、建立企业内控体系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内部控制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错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经营利益,阻碍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生的一些环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规范的会计规制和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企业通过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确保企业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机构的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和规划,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有利于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企业必须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位于核心位置,是防范企业各类风险最有力的手段。企业内控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防范企业经营漏洞,提高企业对经营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将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减少到最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财产物资是一个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以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规范完整的企业内控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使企业财产资源从采购到使用的过程中都受到有效监督,杜绝贪污、挪用、浪费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节省资源和实现经营利益的目标。

(四)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当前中国的一些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来看,出现了企业内部控制松散、作用弱化、风险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还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每个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追求最大化利润,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有效的贯彻执行经营方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偏离经营目标的行为,减少企业经营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健全内控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有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传统经验和手段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走过场”行为,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没有真正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会降低工作效率,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这些认识都是不到位的,也是不正确的。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和工作效率的统一。企业会计和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发挥全部作用。内部控制关乎企业整体,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业务种类繁杂,企业管理者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监管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各项业务进行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加强企业工作人员职责分工的制度化,保证企业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有序工作,并且实现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减少工作失误和经营漏洞,有利于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监督是企业从长远目标出发,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约束,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加强资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达到控制风险,提高利益的目标。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力保障,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要求。

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对内部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在企业内部要建立明确的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加大对违反企业内部监督制度行为的惩罚、赔偿力度。企业要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上的突破,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企业重大经济决策进行严格审计,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定期进行企业内控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高新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设备和管理方式。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体系。国内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下,达不到企业内部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适应不了现代企业内控工作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建立现代内控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需要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加强对企业在岗内部控制人员的定期考核,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实行严格上岗管理。

一部分内部控制人员虽然具有相应的专业水准,但受个人利益诱惑无视企业内部控制的职业道德,不但没有及时举报企业内部人员的违规行为,还参与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漏洞加以利用,进行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活动,内控控制人员的这种道德素养阻碍企业内控体系工作的有效进行,制约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的同时,更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纪律性,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提高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坚守职业道德和工作原则。

(四)注意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结构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高学历和高水平人才较少,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结构僵硬,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缓慢,效果较小,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要求。企业在加强在岗工作人员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防范企业经营漏洞,降低风险,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为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杜绝漏洞舞弊现象的重要手段,企业如何发挥内部控制体系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措施,更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麦琼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分析.时代金融.2011(24).

[2]岳文海.浅谈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代商业.2009(12).

篇4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应当循序渐进,并通过不断完善,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就目前国内医药企业来讲,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的提高。本文就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进行探讨。

一、目前医药企业中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医药企业的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内部控制和实现企业的发展是对立的,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单纯注重企业的发展,而不重视内部控制。还有的医药企业领导认为,所谓内部控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集合,只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种形同虚设的规章制度,没有任何约束力可言,从而导致医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

2.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落后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然是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但是,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讲,部分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依然比较落后。这直接导致企业在药物生产、存货管理、规模控制、营销方案、收账款管理、现金管理等具体环节上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除此之外当企业面临市场和经营风险时,也不能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从而加大了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风险。

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关键依据,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时,相关的信息也无法在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传递,导致企业内部的控制建设受到阻碍,内部控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缺乏

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所有体系正常运行的保障。除此之外,监督机制对于控制制度,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只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监督机制的存在,就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客观有效的实施。监督机制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不能独立履行监督职能。比如,部分医药企业设立了监督部门,但是在职能权利上却具有很大的约束性,难以对企业内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还有一部分医药企业设立了监督部门,却是隶属于其他部门,没有独立性,在实行对内部的监督时,往往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医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

1.提高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加强建设效率

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更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对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层入手,提高他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在企业领导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下,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医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进行内部控制的学习,从而真正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同时,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负责,并承担一定责任。这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将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内部全方位的开展。并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足,及时改进。

2.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在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上,首先,企业要善于学习,可以学习引进优秀先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研发出一项能够契合企业战略目标管理,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也对实施内部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一是召开内部会议,领导和员工关于企业内部情况直接沟通交流,领导也可以直接对某些决策进行宣布,保证信息直接传递,会议中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目标方面的信息,明确自身职责,以及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领导也可以直接了解到关于内部控制进度的信息,并从员工一方听取员工的意见和看法;二是网络交流。将信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对信息的输入进行控制就可以避免失真现象,保证信息真实、有效且广泛的在内部传递,让各部门及时获取到需要的信息,转而给部门员工下达工作任务,员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这大大的促进了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行。

3.成立内部监督部门,健全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不能缺少有效的监督,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需要成立内部监督部门进行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因此在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贯彻落实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在确保高效、合理以及独立的前提下,成立内部监督部门,这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得到全面、客观、真实的监督。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对医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从产品生产到库存管理再到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将日常监督的考核结果与各个部门之间的绩效考核相结合。

三、总结

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日常的成产和经营活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了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必须从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做起,合理的运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内部完善的信息系统;并且成立内部监督部门。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将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杨爱冬.医药生产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12-13.

篇5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一)在过渡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可履行内部控制部门职责

根据财政部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对于少数企业受制于岗位编制、专业人员等条件限制,目前尚不具备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可暂将内部控制管理职能划归现有机构。笔者认为在过渡阶段将该职能划归内部审计部门较为适宜。

从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来看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并组织落实、确定各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等等。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重要环节较为了解,容易发现缺陷和舞弊行为,并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内部控制手册的制定。

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有权参与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等,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部门职责等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在过渡阶段如果由内部审计机构履行内部控制部门职责,内部审计机构可凭借其对企业全面客观的认识组织落实、确定各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同时有利于降低内部控制建立的成本,避免重复劳动。

(二)内部审计的设立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根据美国C0S0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包括五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1.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环境、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独立的或兼职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2.内部审计涉及风险评估的全过程。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可听取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专业知识和独立地位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选择合理风险应对策略减少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且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时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3.内部审计促进了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

企业采取各项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这些控制活动正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之一。内部审计通过物资采购审计、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等对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保驾护航。

4.内部审计的结果是信息与沟通的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舞弊的检查与报告等审计结果是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信息,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信息系统本身也是内部审计的内容之一。

5.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即是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审计包括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由企业外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即是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企业的有关管理层报告。

(三)内部审计为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可选择的基础资料

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主体、审计目标、审计结论等方面存在不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可判断是否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当然,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不影响其对审计结果独立性的承担。

(四)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企业环境

1.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独立监督和评价企业行为的内部审计也在其中。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2.内部控制丰富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建立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审批制正是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内部控制中关于资金活动的控制、采购业务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控制等内容也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经济性审计等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重点。且内部控制本身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3.内部控制保障了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内部审计是通过审计行为检查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促使企业管理层重视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降低风险。内部审计的结果需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落实整改措施。

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开展较晚,很多员工认为与己无关,对体系建设消极对待,形成了体系建设滞后的局面。对此,首先应通过参加体系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企业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其次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容采取交流宣贯会等形式传递给内部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以点带面,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企业的全面开展。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针对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均是以公益性单位为主,其不以盈利为目标。在当前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中,开始把绩效考核融入其中,并给予资金使用管理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管理水平将会给事业单位运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而事业单位是我国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其财务风险得到了各界的关注。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内部控制管理角度入手,从根源上减少风险问题出现,给事业单位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风险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自己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资金管理意识薄弱,从而引发财务风险。首先,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缺少可行性管理计划,现有的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管理工作开展缺少有效指导。其次,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开始把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实现信息普及和使用,缺少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给资金风险出现提供了可能。最后,部分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状况,实物管理与合同管理等充分分离,各个环节之间缺少配合,各自为政,导致管理混乱,引发资金风险。

(二)预算风险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存在的预算管理风险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编制风险。针对事业单位来说,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预算编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因为其对单位具体业务情况了解不全面,和业务部门之间交流匮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能保证预算方案的完整性,存在一些风险。其次,预算执行风险。在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水平有待提升,存在从项目支出中列支日常公用经费的状况,没有根据预算管理要求批复资金,造成资金使用风险。

(三)经费风险在事业单位中,项目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动辄以亿计的经费项目核算,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非常重要。项目经费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机制不全面,资金支出管理不到位,导致项目管理费用超支现象出现。其次,项目加快结算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款项结算,引发资金支付风险。

二、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部分单位领导不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导致单位在运营发展中,对财务风险防范的关注力度不高,加剧财务风险的出现。并且,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中,对内部控制了解比较片面,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了解不足,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能具有合理的手段,造成单位在运营发展出现各种风险问题,阻碍单位更好发展。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缺少现代化管理方式进行资金计划和安排,给单位发展带来阻碍。并且,事业单位在资金分配方面,对债务及权益没有实现均衡分配,容易引发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给事业单位今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中,需要从财务风险防范角度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但是在实际体系建设中,存在滞后性问题,无法迎合现代化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要求,导致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缺少明确的管理目标,对应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增加财务风险发生几率,不利于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三)缺少有效监督和管理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管水平不强,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新传递和共享,内部控制目标缺少统一性,内部控制管理比较混乱,引发各种财务风险。其次,内部控制管理停留在表面,内部监督管理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监督管理不深入,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没有结合各部门工作表现,制定相应的奖罚机制,绩效考核不合理,考核体系缺缺失,考核内容比较片面,不能对各个部门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考核,无法在实际中起到应有的价值,制约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发挥。

三、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风险防范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为了减少风险的出现,需要强化各级人员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过程中,比较注重预习建设,忽略内控环境的营造,如文化建设、风险意识培养等。因此,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环境不完善,工作过于形式。基于此,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注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的建设,让每个人员都能明白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定期在单位内部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各级人员风险意识,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如果由于风险问题而让单位遭受一定损失,需要由对应负责人负责,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并且,单位可以把风险防范管理融入到绩效考核中,从根源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发挥内部控制管理价值,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财务管理目标,让每个部门及人员都能了解自身担任的职责,将财务管理作用全面发挥,在约束各部门人员工作行为的同时,应该对相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监管,从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管格局,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机制,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此外,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时,需要在各部门配合下,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内控要求执行工作,不断深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保证单位运营目标顺利实现。

(三)加强单位内部监督与管理在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中,存在信息交流不顺畅的状况,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理想。所以,事业单位需要给予该问题充分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交流体系建设,实现各部门之间有效交流,给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创建良好环境。例如,在单位内部成立财务联络员制度,在财务部门的带头下,在各个部门中选拔一些优秀人才担任信息联络员职责,定期通过开展财务会议,将财务风险防范要求和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变化等传递到各部门中。并且,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让每个人员都能了解内部监督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自主参与到工作中。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电子化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建设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给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数据支持,减少财务风险出现。除此之外,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发挥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财务管理显示情况,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每个人员工作表现,提供相应的奖罚措施,从而调动财务人员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在完成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工作以后,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考核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将其价值全面发挥。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会议探讨,让每个层级人员都能参与其中,提出建议,从而保证考核机制满足各部门实际要求,激发各级人员工作潜力,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 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面对着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新情况,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作为一项十分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贯彻实施各项路线、政策、方针的进程之中,肯定会牵涉到经济往来、流动问题,建立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度之后,将对事业单位实施各项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保障事业单位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确定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内控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

依据《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出具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完整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与实效性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成败与否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想真正建立起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一定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负责人在财务内控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有鉴于此,各地财政部门应当积极联合相关主观部门,分期、分批地对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财务内控知识的专题研讨培训,促使其能够了解与把握内部控制知识,不断提升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重要性之认识,从而真正形成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在此基础上,应当注重于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教育以及财务内控知识教育,使其能够建立起依法理财的新理念。要通过实施以正面教育为主体,充分结合奖惩激励制度,全力调动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其中的良好环境。

二、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要通过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各项财务行为。具体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健全岗位分工控制制度,确保不相容职务实现相互分离。二是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严格依据授权范围与权限,形成重要会计事项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审批制度。三是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控制,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需求的会计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等。该控制方法要求事业单位合理地设置财务会计以及相关岗位,并且明确其职责与权限,建立起彼此制衡的机制。财务会计各岗位一定要彼此分离、互相制约,比如,出纳员不能兼任稽核、会计档案员与收支帐目登记等工作。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均不能由同一个人来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整个流程。四是健全货币资金和票证管理制度。由安排专人负责对现金进行保管,从而实现现金的日清、月结,做到钱、账相符,现金的余额不能超出库存的限额。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虽然在表面形式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然而因为相互之间往往会经常代替对方做一部分业务工作,而相关票据以及银行印鉴其实也往往是共用、共管的,这就造成了本应不相容的职务其实处在一种混岗的状态,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贪污与挪用公款打开了漏洞。五是健全仓库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仓库管理应当由专人进行负责,进库与出货应需要出示入库单或者出库单,并且要建立起仓库实物账,切实做到账、物相符。每一个月度、季度、年度均应进行盘库、清库,对于损耗与盈亏,应当及时予以报批核销,再进行账务处理。六是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了购置制度、使用制度、报废制度等内部管理规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应当认真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对于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与变卖等,均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申报与审批,并组织专人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清查,对于出现盘盈、盘亏或者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当认真查出原因,从而防止一些资产虽然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但因疏忽而未能及时入账。

三、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

当前时代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当要求其不断提升自身所具有的法律意识与业务能力,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方面的各项法规,并提高对于政策的执行力以及依法办事之能力,从而切实做好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

一是要完善现有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建立起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国家法律负责、财务会计人员对本单位负责人负责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各项会计资料的完整与真实;二是要进行事后监督,也就是要在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常规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对事业单位内部各岗位、各业务实施常规性与周期性的检查。三是要以本单位的审计、纪检等部门为主体,建立起以防为主的财务内部监督机制,从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形势下,一定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事业单位内涉及到财务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与相应岗位的内部控制,继续严格管理事业单位中涉及到内部控制的全体人员,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岗位的合理设置,并对职责权限进行合理地划分,从而真正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之中的相互制约与监督,在源头上保障经济活动的开展与国有资产安全,切实防止各类舞弊行为,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

1、为保证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能准确地进行职权清单的梳理和廉政风险点查找,我单位建立了由主任胡凤斌为组长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负责人,使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有人抓、有人管。

2、健全完善好相关工作制度。经研究制定了《区委党史研究室关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实施方案》、《区委党史研究室廉政建设制度》、《区委党史研究室财务制度》《区科技局内部管理制度》、《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情资料收集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二、严格落实制度,开展自查自纠

根据“三定方案”、新增职能、法定职责和工作实际,通过岗位自查、股室排查、领导评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再一次地职权项目清理。

1、主动查找在业务工作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

2、对照职能职责,认真分析重点查找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干部人事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安全管理、会务接待、内部监督等各环节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

3、根据确立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研究制定防控措施,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

三、进一步探索创新,不断丰富体系内容

篇9

1.财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财务管理水平则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如果不能够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维护经济平稳运行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施控主体利用财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具体而言财务风险管理是指财务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定额、财务制度、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的统称。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以专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作为基础,以风险防范、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深化过程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描述关键点控制和以流程形式直观地体现生产经营中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对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提高财务信息使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中小企业财务工作中应遵守的准则、应采用的程序和做法及其应达到的要求等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在进行财务工作时不仅为财务人员提供了确认依据和标准,并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强化财务记录具备及时性、准确性,财务报告具备可验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强化财务基础工作,能够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滞后,影响财务决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合伙投资,资本实力有限,注册资本较少,这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硬实力较弱。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时期,经济体制存在一些缺陷,使企业管理者更注重行政和环境因素,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信息。最主要的部门和企业每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会在下一期的报道。管理者使用滞后的财务信息,甚至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定。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理论脱离实践,职能划分模糊

中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目前还没有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首先,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领域工作不到位,再加上信息滞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队伍薄弱,造成对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不足;其次,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及操作技术没有创新能力,并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或对具体案例进行总结。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中运用财务管理进行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只占20%,组织产品定价分析的只占17%,采用存货控制模型的只占14%,运用责任成本、全面预算和价值工程的分别只占8%、7%和4% 。由此可见,财务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令人堪忧的。这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取决于其过去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科学方法。

3.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经营者参差不齐

财务管理在企业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是企业领导者和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忽视对财务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和培养,造成对财务资本监督不力,引起浪费和损失,不利于发挥财务控制综合作用和中小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不能充分体现人在创造中小企业价值中的作用,阻碍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应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法制体系建设

财政监督系统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分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个方面。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财政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系统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将政府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才能建立起有用的中小企业违法行动追究机制,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有利于对企事业单位的法人行动进行约束,强化财政监督功能,清晰财政主体相关人员的职责。应加大法令法规的处分力度,拟定审计监督的法令职责和权限,并积极的推广相关配套法令、法规的施行,使财务风险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强化管理监督

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中小企业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合理进行责任的分配与授权,在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时,应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办理,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各部门的职权和责任应明确加以规定,既要避免权力重叠,也要防止出现权力真空,合理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利于彼此配合及协调,还便于进行相互检查和制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并纠正各种错弊。

3.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医院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1.1.1内部环境是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1.1.2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1.1.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1.1.4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

1.1.5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1.2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2.1内部控制 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关系企业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控制分为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1]。

1.2.2企业层面控制 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具体包括组织架构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社会责任控制和企业文化控制。

1.2.3业务层面控制 业务层面控制包括: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等十三项。

1.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步骤

1.3.1企业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结合业务现状及相关业务流程,梳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及控制点,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文档,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3.2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文档的同时,分析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确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和路线图。

1.3.3企业根据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结合企业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状况,完善对原有系统的更新改造。

1.3.4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原有信息系统提取和嵌入的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全面建设。

2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合理选择应对策略。企在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时需关注:

2.1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依据是企业分析的结果,企业通过风险分析了解风险的重要性水平,针对不同的风险级次分别选择应对策略。

2.2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能将企业的剩余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以内。

2.3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在技术和资源上具有可行性。

2.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权衡成本与效益。

2.5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应该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风险偏好,避免出现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带来损失。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

3讨论

3.1目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医院领导层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2]。一些医院的领导层对医院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缺乏基本了解,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会计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仅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职责分工、岗位分离",由于意识淡薄,理解的混乱,造成一些医院营运管理滞后,严重阻碍医院事业发展步伐,人民医院得不到人民的信赖。

3.1.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颁布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3],有些医院内控制度常年不变,不能紧跟医院发展目标,对那些已经偏离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五项原则的旧制度,不进行完善和更新,因此也不能体现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本功能。

3.1.3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低劣,导致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松散,跑、冒、滴、漏现象屡见不鲜。内部控制基准在于人,因此对人的控制才是内部控制的理念性要素,其对其他内部控制起着基础作用。

3.2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

3.2.1加大医院领导层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培养医院管理层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意识,切实履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的职责。

3.2.2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执行有效性,首先要对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

3.2.2.1整合岗位责任制度,审核医院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建立一套自我制约和自行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

3.2.2.2清晰业务处理流程制度,跟踪测试医院各项经济业务运作流程,审视在授权审批层次,授权审批程序、授权审批责任以及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方面是否建立完整制度。

3.2.2.3梳理医院会计制度,验证医院财产物资内部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内容、程序、方法等是否正常运行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等[4]。

3.2.2.4强化监督职能,形成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存的格局,要通过合理分工,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定期情况互通,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3.2.2.5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就必须建立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追究制度。

3.2.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纯洁职业操守,增强医院员工法纪观念和防范意识,正确引导并规范行为。

参考文献:

[1]黑东东.医院内部控制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缪丽.某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