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B39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可行性

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影响并不因为子女跨入大学而停止。家庭是大学生现有心理状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大学家校合作能为分析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心理问题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家校合作是可行的。

(一)国内外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借鉴

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别是近30年来,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其所面对的对象包括学生、全体教师、家长、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等其他相关人员[1]。以美国为例,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主要有个体干预、环境干预和整体干预几种类型[2]。操作模式上有“邀请模式”、“综合模式”以及“顾问教师计划”[3]。具体实施内容如大学新生入学前让家长与学生均接受心理辅导,为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作好心理准备;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中会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教师或家长间的咨询会诊、心理干预与援助、项目评估、学术研究等。同时,通过为家长提供咨询、培训、保健等服务提高家长的心理功能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相对而言,国内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但很有启发意义。如李国强[4]和刘海华[5]在这方面的探讨等。已有这些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家长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参与子女教育活动的意识和动机逐渐增强

当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生大部分都将是家庭独生子女,相对多子女家庭而言,他们的家庭为其成长与发展投入了(或更愿意投入)较高的成本,学生个体受到更多的家庭关注或期望。同时,随着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家长对于教育的义务和教育的权利的认识逐渐深入,这将促进其参与子女教育活动的意识与动机的逐渐增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铺垫。

(三)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实现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沟通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兴的便利的条件。如手机、网络的普及、可视电话的应用等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途径。就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目前已有研究者进行家校互动支持平台方面的应用系统的尝试研究[6]。随着科技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学校和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投入,基于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家校合作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家校合作最有优势的途径之一。

二、我国现有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观念有误区

高校方面往往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将家庭纳入其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家校合作没有必要,因为家长的管束将导致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功能的退化;部分高校认为家长不懂高等教育工作,也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合作基础;还有部分观点认为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和各自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甚至错误的观念,使得合作难以协调。

同时,许多大学生家庭认为学校是专门的育人之地,没意识到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有的父母则认为子女进大学是优秀和有能力的体现,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家庭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文化和能力参与大学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内容和途径狭窄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与学校或老师对家长的“希望”,以及学生出现心理情感危机时紧急干预或遣返休学等。对提升学生整体心理素养、促进心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方面很少涉及家校合作。就家校合作途径而言,电话和短信是目前主要的联系方式。同时书信联系仍然扮演一定的沟通角色。合作渠道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内容与深度。

(三)合作层次较低,缺乏互动

在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学校与家庭并非对等和完全信任的合作关系,学校常把家长看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手或对象,倾向于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思想,往往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校和教师掌握主动权,家长较被动消极,表达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来自家庭的许多有益信息无法得到发现和利用,这一现状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功效。

(四)机制、人员、物资方面缺乏保障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中心,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这一领域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统一的管理规划,或没有明确职能部门来主持,工作往往显得零散或者被推诿,如若出现问题,则出现无章可循的状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工作量的大额增加,或者出现教师人员的紧缺。此外,资金会约束着学校对家校合作沟通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如网络、交通、住宿、电话等费用缺乏保障直接影响工作开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开展策略

(一)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正确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样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互助合作。不应把学校的作用单方面夸大,忽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家庭(或在学校的引导下)可以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维护者和积极促进者,是一股与校方合作的积极力量。学校和家庭应遵循民主平等原则进行深入合作。当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误解、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懂方法技巧,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子女心理时,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指导或培训服务信息。

(二)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保障

高校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设立家校合作的职能部门,或明确该领域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条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宣教工作,同时建立一支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此外,高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部门的设立要求进行专款专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获得必要的物质保障。

(三)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开展家校双向沟通

1、继续深化利用书信、通知、家访、“校访”、家长会、电话等传统联系方式。学校可定期通过书信或简报通讯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子女在高校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免费发放家长手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给家庭提供心理教育的建议性措施;设立“家长日”邀请家长走进校门正确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鼓励家长提供建议;对特殊家庭可以进行家访;利用入学、寒暑假、毕业前夕等时机开学生家长会,内容涉及家庭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状况的认识与基本处理。

2、开发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网络视频等进行交互作用,借由影音、图像、文字等远程资料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网络家校合作对于一般家庭适当接受培训学习完全可以实现。部分贫困农村地区若为客观条件所制约,当前在途径选择上可适当协调,长远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3、社会中介力量的开发与利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的艾普斯坦(Epstein)将家校合作的含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7]。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如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关于大学生的信息联系,借由社区力量开展大学生子女家庭的亲子辅导等。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康教育,2003,(06).

[2]肖婵.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J].教育科学,2005,(02).

[3]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4,(06).

[4]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与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5]刘海华,丁绍宏.家校合作模式下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培养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篇2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能够换种思路去思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教育发展的领域中应该不断地寻求创新的道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将家校合作和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驿站,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有了父母给孩子的鼓励与支持,他们开始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父母要在思想上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告诉孩子要想将来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人才,那么就要有承受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当然,孩子的成长还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学生只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才能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的思想观念,那么我们就要寻求有效家校合作的教学策略,在学校教学中利用家长资源,对课程的更新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校合作有助于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使孩子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家校合作能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和完善孩子性格养成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起来,然后将这种合作形成一种力量,这样才能使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3.家校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摆脱一些顾虑,他们可以快乐地学习,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教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

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程宣传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课程的宣传工作,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要明确家校合作的目的,让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课程有所了解,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孩子学习的方法,家长只有对孩子的学习环境有了了解,才能懂得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通过有效地宣传,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队伍中来,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实践。

2.让家长走进课堂

学校可以让家长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学生的课堂中,让家长能够亲身经历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家长切身感受一下学校给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种方法是研究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多方面起到很好的综合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弄开放一些,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家长对孩子所学课程的理解。这样通过家校共同培养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3.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学生不能只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创造一些小发明,然后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成果带到课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家庭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

学生应该把家庭的学习资源带到学校中,这种家庭资源主要是家长的生活阅历、社会经历和学习背景,还有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学生还可以把家长在生活中爱看的书籍带到学校中,这种方式是比较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促进有效家校合作的思考

1.建立健全明确的家校合作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那么就应该实行家校合作管理机制,但是现在还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样就会导致家校合作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家校合作的一些经验,然后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并且明确相关的管理机制。

2.学校和家长要经常沟通

为了增强家校合作,那么就要求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沟通,因为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那么就要通过各种信息和活动增进家校合作的力度。同时,教师在学生家长会上应该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这样可以有利于家长和孩子沟通。

3.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

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家庭与学校要共同解决,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把家校合作新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4.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

学校和家庭在合作中应该相互支持,老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学校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在尊重、关心、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有利于完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给予他们的爱与关怀。通过家校合作,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合作,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23-24.

[2]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156.

篇3

关键词:家园合作 家庭教育 网络策略

引言:《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论及家园合作的方式,现代幼儿园选择得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为:家长会议或者接送时得交流。随着现代教育的逐步深入发展,家园合作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进步。本文从家园合作的现状入手论述现代家园合作的途径。

一、家园合作的内涵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家园合作即是家长与幼儿园的双向联合,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幼儿园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些指导。家长要有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幼儿园也不能因为怕家长的不理解与不支持而减少甚至放弃家园合作,而应该更多的去争取家庭的支持,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互相弥补不足。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再反过来强化幼儿园教育,最终达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向家长讲解幼儿教育的目标以及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及理念,增强家长教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不是一味的认为孩子送到了幼儿园那么教育便是幼儿园的事情了,当幼儿回到家庭之中后放任他的思想,行为,习惯 。我相信中有大力的推进家园合作才能够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水平。研究表明: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二)有利于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将家长带到幼儿教育中来,这样才能保证充分的利用好家庭资源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和课堂的实施。如在课堂实施的前期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材料,对于幼师或幼儿园要准备如此多的材料往往是不能够的这时就需要借助家长的帮助。通过家园合作使家长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且在材料的准备和收集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来做这份工作,如上网搜资料,图片,去菜市场购买各种蔬菜等。这样,一是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什么;二是在课堂上幼儿也会因为材料准备有自己的功劳而更加的主动好学,生动活跃。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三)有助于消除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同是幼儿的教育者,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角色存在差异。教师和家长在角色功能上有重叠之处,但其性质,程度,内涵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现在我们经常在幼儿教师身上谈到一个词:职业倦怠。幼儿园工作繁杂,课程、活动实施难度大再加上家长对教师的误解与不支持就会导致幼儿教师逐渐产生倦怠情绪,而家园合作正好可以改善这一点。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确的发现幼儿在学校与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会对幼儿教师产生尊敬与支持。幼儿教师因为教育的透明,则会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措施,另一方面因为家长的支持而更有动力在这个职业上坚持发展下去。

三、当代家园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报忧不报喜”

在幼儿园见习的期间,我见到每次当家长与老师交流时,内容大部分为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家长给予配合,很少见到老师对孩子进行表扬。只是家长一想到与家长交流就头大,久而久之就把情绪转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多加批评。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家园合作的推进。

(二)、父母缺乏合作意识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他们更多的是跟随爷爷奶奶长大。但是,爷爷奶奶毕竟年纪过大,无论是过于宠溺幼儿亦或是思想上都跟不上新的教育观念,很难与幼儿园进行交流。父母在此时也不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认为自己也是一个“教育者”,缺乏合作意识,致使家庭教育远远跟不上幼儿园教育的步伐。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分歧

第一,家、园教育目标的分歧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有独特个性的幼儿,而家庭则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发展,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二,家、园教育内容的分歧家庭教育片面强调幼儿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衡量幼儿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幼儿园的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不能实施或者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家、园教育方法的分歧幼儿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前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特点,关注幼儿的经验与兴趣,使幼儿在主动操作过程中促进认知发展,在与周围同伴、教师、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而家长往往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从成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来教育幼儿,使幼儿教育成人化。

(四)幼儿园所采用的家园合作形式过于单一,提升不起家长参与进家园合作中来的兴趣

虽然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总结了许多的有效的家园合作方式,但当代幼儿教育中采用的家园合作大多为:接送时交流,召开家长会议等普通单一的方式。但是,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家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这些简单的方式就远远不够了。仅仅采用这些简单的方式会让家长对于幼儿园合作教学失去兴趣,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家园合作发挥不了起作用与效能。

(五)缺少专项经费投入,社会支持参与不足

由于家园合作活动的组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囿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大规模的家园互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园合作中作的开展。同时社会认知和支持力度还很低。

三、发挥传统家园合作的优势,寻找家园合作新途径

(一)充分利用家园合作的基本形式

1、家长会议:定期召开,主要从时间上分为开学前家长会议、学期中家长会议、学期结束家长会议;从形式上分为:全园家长会议、班级家长会议、小组家长会议。有利于幼儿园对大家进行集体指导。

2、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园参观,有助于了解幼儿园工作,也从侧面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等。

3、家庭访问:教师走进家庭进行教育指导。通过访问,教师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幼儿在家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商教育对策,家庭环境创设。

4、家园联系册:采用书面的通讯方式与家长联系,一是父母报告幼儿在园的情况;二是也能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家园联系手册内容包括园历、幼儿园教育目标、作息制度、幼儿园在园表现、家庭基本情况等。

(二)信息时代的网络新途径

1、创建网上学园乐园:由幼儿园创建幼儿园园网站,分块报道幼儿园情况,如学生动态,老师课程安排,最新幼儿教育知识......上传幼儿学习照片及视频,让家长可以随时浏览。这样更为快捷。

2、开设教师邮箱:家长可以通过邮箱的方式与老师交流问题,幼儿情况,教育方法等。这样,减少了面对面交谈的麻烦程序,可以使工作开设得更为便捷。

3、制作电子档案:制作纸质档案相信很多老师都有经验,做电子档案一是信息容纳量更大,老师的工作更为轻松,家长浏览页比较方便。将幼儿每段时间的表现以照片,图表,文字的形式制作,甚至可以联合家长进行制作。然后将这种电子档案进行家长,园内保存。不仅利于家园合作,也是园内存储资料的新方式。

(三)借鉴国外促进家园共育的途径

篇4

关键词:小学 家校合作 观念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以雕刻大理石为喻:“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由此可见,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中深入展开,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诸多新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如此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将面临怎样的转变呢?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平等意识

在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在教育中的权威地位正在逐渐丧失,而家长的素质并非普遍偏低。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必须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必须认识到: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1、学校领导是家校合作中的引导者、组织者、保障者

学校领导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整体计划的制订,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要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保障家校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开发者、实施者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执行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教师要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就不难理解家长的心情,就会体谅家长,宽容家长;要善于沟通,与家长保持双向交流。

3、家长是家校合作中的合作者、促进者

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的鼓励、家长的监督和家长的宣传。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过程,逐步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正确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为学校提供关于孩子更丰富的信息,与教师合作交流、相互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家校双赢的目的。

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校管理的开放化、民主化、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从封闭的自我学校管理,转向社会、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形成良好家校合作关系。

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家校合作的具体途径很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家访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也可以采用许多新的途径。

1、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的主要成员是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加强家长自身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

2、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校协同的新途径。在家长开放日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给家长选择。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听课,了解老师的讲课水平,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校情展览。

3、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是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增进亲子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

4、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一方面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另一方面加深了家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更为教育好、培养好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5、充分利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全面、便捷的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家校合作。

6、家校联谊。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活动,增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才会使他们更加理解、关心教育。

实践证明,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家校合作不仅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完善了学校的管理结构,拓展了学校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思路和实践。

参考文献:

篇5

一.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现状

(一)从家庭层面来看,能有意识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家校合作中的身份缺位。据调查,笔者所在班级有60%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40%的学生平时随父亲或母亲一人,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非直系亲属生活。教师平时只能通过电话与学生父母亲交流情况。

二是家校合作中的理念偏差。有的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全在老师,存在推卸责任的想法;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辅导不了孩子,只能拜托老师了,客观上放弃了与学校的积极合作;有的家长把“家长陪读”当作家校合作的全部内容,除了每天辅导检查作业外对孩子的其他方向关注不多。

三是家校合作中的主动性差。有的家长认为不好意思打扰老师,不给老师添乱,殊不知这种好心恰恰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还有部分家长把家校合作当作负担,只有在教师主动联系的情况下才会与教师沟通联系,主动提供学生在家各种信息的家长数量极少。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途径,但体制机制还亟需完善

一是宣传机制不畅。学校应作为宣传家校合作的主要阵地,宣传不畅导致家长对家校合作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促进子女全面发展、放大学校教育效用方面的巨大作用,因而在家校合作方面不主动甚至不配合。

二是沟通机制单向。双向的交流、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前提。但从现实来看,学校、教师以权威和专家自居,家长因为对学校、老师的“权威意识”而被动进行配合,共同构筑了当前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的单向沟通现状——家访成了指导会,家长会成了会。家校合作以学校、教师为中心,只考虑学校、教师需要而不照顾家长需求。由于缺乏双向交流,这种形式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三是组织机制随意。许多农村初中尚没有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年级、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往往临时为之,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内容上缺乏前后呼应,在信息交流上零碎而不成系统。如很多家校活动仅在期初期末进行,其它时间则偃旗息鼓。

二.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解决初探

加强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从学校角度讲,应当立足农村地区学校现有实际,从观念、机制、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力争创造出“无缝”的家校合格教育格局和系统。

(一)更新观念,消除家校合作的认识误区

一是建立尊重平等的关系。尊重平等是家校双方积极、真诚合作的基础。农村学生家长“尊师重教”传统较强,某种程度上也造成家长的依赖倾向,影响了家长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别需要强调建立双方尊重平等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仅仅是把家长作为帮助自己管教学生的“工具”。要充分尊重家长,积极主动地邀请、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要主动向家长介绍情况,了解家长需求,力所能及地向家长提供帮助,这样家长才会更加信任教师,更加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主动维护教师的威信,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

二是消除家校双方的理念偏差。要强化宣传,让家长明确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学校、家庭的广泛协作,从而建构科学的、合理的家校合作观念;要积极表明学校及教师对家校合作正向支持的态度,鼓励家长积极主动投身到家校合作中来;要为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提供策略和信息,使其有意愿、有能力开展家校合作。

三是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着力点,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如何极大地影响家校合作的成效。针对很多学生存在的家访、家长会即是“告状”、家校合作即是共同“对付”自己等不正确的看法,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本义所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家校合作的效果。

(二)完善机制,促进家校合作的规范运行

一是完善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既要积极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利用校园网和电脑下乡契机,建立家校交流网络平台,又要考虑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落后、文化知识不高的因素,保持并加强家访、家长会等家校交流传统方式,实现多种渠道立体沟通。

二是完善家校合作的评价机制。家校合作形式实施及效果如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具体评价,并根据结果进行修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单次时间、参与人数、便利指数、实施所需设备设施、具体效果、家长与学生反馈等指标进行评价。调研发现,针对农村学生居住分散,家访费时费力,如果学校能发放家访补助,将明显激发教师家访积极性;针对农村学生家长上网较少,网络信息平台如果增加短信功能效果将更加明显;针对考试后开家长会,学生普遍反馈“告状多”、“挨批多”的情况,将家长会调整至考试前,动员家长给学生创设良好复习环境,鼓励学生建立竞争意识,家长、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三是完善家校合作的考核机制。要把家校合作作为一项硬任务,对学校规定的家校合作形式,教师的落实频次、质量、家长及学生反馈等都应作为考核指标,奖优罚劣,并与年度评优、评奖等挂钩。要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推动教师根据实际创新家校合作形式,对涌现出的经实践检验较好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并进行适当奖励。

(三)强化保障,推动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家校合作将很难达成长期有效的结果。当前,农村初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办法,对实践中运行较好的家校合作的形式、实施、监督、评价等进行固定,如教师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与家长联系、应当采取何种形式联系等等,以确保家校合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效进行,而不是盲目地流于形式。

二是强化资源保障。学校要为教师开展家校合作提供必需的资源,如校内合适的谈话、会议场所,适当的交通、通信补助等政策支持。同时,可积极组织挖掘学生家长中的资源,建立教育协作基地,邀请家长来校开展讲座,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等。

三.几种常用的家校合作方式实施策略

1、家访。家访是教师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法宝。一要充分准备。要事先考虑好要与学生家长交流的内容,理清思路,做到交流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击。尤其在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还需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2)随机应变。要根据家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对文化教养较高的家庭,可以直接请家长提出改进教育的措施,适时补充合理性建议;对于较溺爱孩子的家庭,要在肯定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批评,以尊重家长的感情;对极少数放任孩子不管的家庭,要提出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家长的责任心。(3)优选方式。根据目的选择家访形式,如日常了解情况的就可以选择电话家访形式,以便将精力和时间放到最应该去的学生家庭家访。

2、家长会。家长会能够帮助班主任最广泛地将家长联系起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会前要充分准备,明确列出会议的主要内容,要认真准备家长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烽。会议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以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和学习成果展览会等形式开展。会后要及时梳理获得的信息,需要反馈的应及时反馈。

3、请家长。现实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请家长不仅有损颜面,还很有可能面对家庭暴力,对请家长存在心理阻抗。所以,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请家长真正目的,放下心理负担,心甘情愿地请自己的父母到学校。请家长期间要注意尊重家长和学生,即使在学生犯错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顾全家长颜面,切忌发生家长在校打骂学生的现象发生。

4、书信、电子邮件。书信、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家访、家长会的重要补充。书面形式能够给班主任和家长冷静和充分的思考时间,一些不适合言语表达的情感,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同时还避免了一些学生因面谈产生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莫克琳,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师·下》,2012年第6期

2、曾群芳、冷泽兵,信息技术环境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3、史东芳、李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家校合作机制障碍和保障[J],《法制与社会》,2009.10(下)

4、家校合作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http:///question/28e05ebff

89e3fb7,2012年10月7日

篇6

一、新型家校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家长教育近年在我国比较受到重视,许多地方纷纷办起了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教育知识和家庭生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成长的历程;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认识一般家庭在不同阶段容易发生的危机和预防措施;明确他们以及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复杂性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需要抉择时能有更宽广的知识背景。

但是从近几年的家长群体情况来看,家长也有一些特点变化。主要是:1、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有一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希望学校能全权担负孩子的教育,或者是隔代抚养教育。

2、对于“00”后独生子女的教育,有一些家长则是分外关注,但是因为不是专业领域的教师,所以面临种种日常问题时也手足无措,教育不当反而激化亲子矛盾。

所以仅限于几次讲座、几堂课的家校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合作需要。而真正良好的家校合作还可以具有以下意义:

(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二、新型家校合作的基础

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三、新型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关系定位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希望知道学校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希望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例如:家长们目前很关心孩子的三餐营养,活动和上课的时间搭配,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接车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等。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关键时期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家长和儿童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而现在的家长大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相当的文化水平。因此,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才有家校合作的基础。

三、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四、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除家访、家长会、短信群发以外的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二)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趁着春暖花开,组织一次亲子户外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烧烤,可以体能拓展。又如:在节日期间提醒孩子给自己的父母以祝福,或帮父母分担一次家务等等。

(三)“家校网络”协作方式则通过建立网络,通过文字、图像、博客、论坛多种形式交流心得,相互研修,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四)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如:组织“家长课堂”。可以邀请不同职业、社会背景和爱好的家长走上学校班级的讲台,亲自参与指导组织学生的教育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家长社团”则把相同教育背景、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家长组成团队,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打破班级界限,以公共场所或户外活动为主,实现拓展教育的目的。

篇7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对策

一、问卷调查的相关介绍

1.问卷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福建经贸学校教师、物流与食品烘焙专业的学生及学校合作企业。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职校企深度合作之学校篇”,二是“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职校企深度合作之企业篇”。

第一,“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职校企深度合作之学校篇”。该部分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调查内容。内容共设计了13个题项,其中1?12题为选择题,第13题为开放性题目。

第二,“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职校企深度合作之企业篇”。该部分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名称、员工数量、企业性质等,共设计17个题项,其中1?16题为选择题,第17题为开放性题目。

2.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职校企深度合作情况,使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更具科学性,笔者于2016年3月至5月对福建经贸学校教师和物流与食品烘焙专业的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2份。其中,企业管理人员回收30份,涉及物流、大型超市、财务咨询、星级酒店等合作企业;学校问卷回收102份,涉及教师与物流与食品烘焙专业的学生。问卷的回收率为88%,有效问卷为128份,有效率为96.97%,其中企业有效问卷30份,学校有效问卷98份。笔者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

二、校企深度合作情况

1.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情况

调查发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企业有12家,委托院校进行员工培训的企业有23家,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企业有26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的企业有30家,设备仪器资源使用的企业有14家,参加院校举办的招聘会的企业有30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报告)的企业有9家,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的有8家。从合作的内容来看,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浅层次的合作,对于深层次的资源共享、教育实质内容的更新等还缺乏更多的企业参与。

2.学校师生对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认可程度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93.88%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非常重要,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认可度较高,但同时也有6.12%的师生对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认可度不高。

教师认为参与校企深度合作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人数共有60人,占调查样本数的61.23%,学生则有32人,占样本数的32.65%,这说明教师群体更认可和了解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学生对其认可度也较高。

三、影响企业、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分析

1.影响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的角度看,影响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深度合作的资金。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资金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企业生存与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由于投资期限较长,其作用和意义不能在短期内发挥出来,致使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回收期限长的校企合作上。此外,缺乏合作机制、缺乏校企双方交流平台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企I参与校企合作的因素可见图1。

2.影响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中,认为“校企合作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影响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原因,占总样本数的38%;其次,“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利于就业”这一因素也十分重要,占22%。此外,“与企业进行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合理设置专业”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当前,学校更加注重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等创造更加有利于学校、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环境与政策,为人才培养扫清障碍,发挥人才优势,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的创新性和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创造。此外,学校更加重视与校外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的合作,为毕业生安排实习机会,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见图2)

3.影响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分析

校企深度合作中,由于各方的利益不同会产生冲突,由此形成的各种问题急需解决。调查显示,“学校教师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差”是影响中职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最大问题。因为中职院校获得的补助较少,政策扶持也较为缺乏,能够用于科研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学校的教师研发能力差。而且,中职院校过于忽视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此外,校企深度合作还存在“校企合作管理松散”“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参与合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和家长对校企合作缺乏认知”“难以寻求稳定的合作单位”等问题。

四、推动深度合作的对策

1.推动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

校企深度合作不仅需要中职院校和企业的推动,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企业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也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政府需要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资金补助政策和奖励政策等。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税收优惠是推动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而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训经费补助、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等也是重要的措施。

2.推动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

调查发现,在推动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认为,首先设置与企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是推进学校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措施,其次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此外,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重要的对策。(见图3)

五、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对合作企业、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取得了福建省校企深度合作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了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为验证本课题提供了实践性、真实性、完整性的信息,也为兄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相应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保东.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6):96.

[2]何静.从象征性意义到实质性作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的功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4(7):44-46.

[3]吴建新,欧阳河,黄韬,陈凯.专家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设计――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的调查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5):74-84.

[4]林振志.创新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市场论坛,2015(8):88-92.

[5]吴亚娟,闫超.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109-111.

篇8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师合作教学 新型的合作模式 实践与研究

我国中小教师一直就有合作的传统,从50年代开始,就有同学科或者同年级组集体备课或者集体会议的制度,教师可以共同商定学的教学进度、难点、重点甚至课堂讲授的详细内容,应该说这种制度不仅保证了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在千千万万个课堂上得到落实,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保证在一个整体的基本水平之上。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国的课程政策,国家只给出宏观的课程标准,教师有权力也必须对课程进行再设计,一些新的课程类型比如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教师以合作的方式执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在合作互助中探索进行。教师合作作为推进课程发展,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再次被提出并受到重视,倡导教师合作成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中一个构成方式,新课程的教师合作可以营造一个合作的学校文化,形成教师间的互助,与50年代相比本次教师合作的提倡的课程背景不尽相同,这种合作中应该孕育出更多的探索性、多样性,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合作 》 ,周燕。)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师合作方式一种是教学方式上的合作,比如包含多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同一主题在不同学科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照应;一种是研究与发展方式上的合作,除了延续传统的集体备课制、师徒制之外,还有集体观课评课制、研讨沙龙、多学科综合教研活动等。

我们的合作人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并且受时空的限制,给参与教研的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传统的活动大多是专家的一言堂,使教师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失去教研的意义。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国已有2万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研天地。

一、网络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研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丰富,网络时代为教师合作提供了重要媒介。利用网络教研,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活动。这里的教师是指所有的教师,不局限在一个学校之内,大家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这也促进了虚拟学科的发展。

网络教研的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生命,就是资本,把握好使学生接触和介入各种学习资源的机会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放弃“信息科技”这个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场所,我们却更应该注意到网络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合作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认识到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突破口,是当今信息社会及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

二、未来展望

1.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教师利用网络教研日趋普遍。但他不会占据教育科研的主流,因为教育科研的主要对象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般还是以实践科研为主,但网络教研是未来科学教研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这两种形式互相促进。

21世纪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合作是一种跨时空、跨地域的新型教师合作模式,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是只管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的是我给了他多少,而较少考虑他实际学到了多少。在网络时代、新课程条件下,学生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靠一个教师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充分合作。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精神等方面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并达到学校目标与增进教育品质的目的。欧用生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发展”与“相互学习”两个途径促进专业成长。

篇9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瓶颈

1.学校方面:理念出现偏差

这里的理念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育理念。

首先,一个学校的生存乃至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的是该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家校合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决定了学校对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组织管理热情和检查指导机制。在当前“唯分数论”大行其道的环境下,若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进行创新改革,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人才”上,那么,学校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目的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其合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不但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家校合作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交流的对象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家校合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然而,部分教师在理念上的“重智轻德”、对家庭教育的不信任等都严重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这些结果的背后是家校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理念不正确、不一致,如何寻求共同的、合理的目标和理想是其中的关键。

2.家长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能够积极主动提出要求的少之又少。家庭作为家校合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家长又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家长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家庭教育必定是失败的,而家庭教育的失败又将导致家校合作产生断层。因此,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之融入科学的家校合作中,并让他们感受到家校合作所带来的孩子的成功,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是尤其重要的。

然而,有家长认为,只要学校需要,我愿意为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校的工作出谋划策,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显然,对于部分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经济条件的家长,其缺乏参与家校合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本质不是意识及行动上的懈怠,而是没有一个适合的方式、渠道来表达。

3.合作手段:缺乏有效方式

目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电话交流等。家长会是学校召集学生家长参加的会议,目的是互通信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是一种会议形式的家校合作,一般在每学期的期末开展。家长学校是指向家长传授教养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学校,目的在于宣传家庭教养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抚养、培养、教养子女的知识和技能。家访和电话交流大多是学生在校出现了问题才进行沟通联系。显然,无论是家长会、家长学校,还是家访、电话交流,这些合作方式都是单向的,都是由学校方面主导、主动发起的,学生家长则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做一名“忠实”的倾听者,而且会因时间短暂,话题仅局限于学生成绩及所犯错误,并未能够进一步谈及培养发展。目前家校合作方式的局限、单向性,以及具体操作的流于形式,使得合作并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追求合作的实效性,寻求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方式是当前家校合作的重要任务。

二、家长委员会――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中由家长代表组成的一种群众性教育合作组织。其一方面代表家长,反映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协助并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一组织协助做好家长工作,对家长的子女教育工作进行帮助和指导。家长委员会与家校合作中的其他各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长委员会是一个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体,它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长的意见,道出的是家长真实准确的心声。有了这样的一个渠道,家长能够平等地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事务当中来,促使家校合作常态化,并且家长与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优势是家长会、家访等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1.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

当前,从学校这一角度来看,管理主体范围上还比较狭窄,仅局限于校长和领导班子,学校的大事主要是由校长来决定。但如果校长及领导班子在知识、能力、信息等方面有所欠缺,就可能造成学校的决策失误。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怎样让学校工作建立在信息广泛收集和管理之上,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扩大学校的管理主体,不仅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还要把家长作为学校管理主体纳入进来,形成一个多元管理主体管理学校的氛围。很明显,现今的“5+2=0”的现象已经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已经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其次,从家长角度来看,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不希望被排斥在学校围墙外面,他们希望能够成为学校管理主体中的一员,希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结合来实施。因此,一批有意愿、有能力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期望在子女教育、学校发展等方面能够得到更多的话语权。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建立家长委员会。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构成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它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具有的地位。但是,要真正使民主管理的这种地位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得到落实,充分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还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体现它的这种地位的组织形式。家长委员会是从属于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因此,家长代表能够以平等的学校管理者、教育者身份参与到校园民主管理中来。伴随着社会对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中小学应建立家长委员会,它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保证,是现代学校民主管理的要求。

2.有助于保障家庭教育权的实施

劳凯声认为,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在不同的教

育领域里力量消长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具体学校组织的举办和运作上,社会利益群体将会获得主导权,国家在这方面的教育权行使将会被削弱,其行使模式也会逐渐转向对社会教育主体授权,交由社会利益群体或者个人具体实施,尤其在个人实施社会教育权方面会获得重大进展,从而形成群体教育与个人化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教育权行使体系。显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儿童的教育是父母与国家共同的权力和责任,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儿童最大利益的实现。对我国而言,整体上还缺乏对父母教育权,特别是父母对学校教育参与权的认可。目前,父母教育权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内容上还欠缺法律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我们从观念上已打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的观念,需要的不仅是法律制度上的认可,更需要一种合法、合理的形式,使父母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这一合法的形式行使其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决策、管理权利。家长委员会拥有自己的章程,由家长代表组成,通过这样的一个组织群体,家长的家庭教育权才能够有效实施,他们才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来。

3.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流砥柱的这一代面临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生活节奏相比以前更为快速和紧凑,加之人际关系的越发淡漠,家长与家长之间几乎没有机会进行教育孩子的经验交流。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许多没有意见的家长也只会随大流,强压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班、假期特长班等等。这一系列的社会家庭教育现象虽然引起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而且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负面新闻,但是却屡禁不止,还愈演愈烈,因此,社会把矛头指向了考试制度。但究其根本,笔者认为,家长的教育理念才是要害所在。家长委员会对于家长来说,得到的不仅有来自学校方面的专业性指导,还有来自家长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这有利于家长提高自身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也给了家长一个教育孩子的参考和借鉴。其他家校合作的方式都难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4.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发展

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行业,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专业学识、不一样的社会资源,无疑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但凡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其委员都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能够代表家长们的意见。不仅要有较高层次的干部、经理等,还要有普通劳动者的代表;不仅要有出点子的人物,也要有干实事的人物,要求形成最佳组合,发挥整体效能。家长队伍中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开采,借以支持学校的发展。比如,让做律师的家长向学生讲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自我保护的知识;请做心理医生的家长讲身心健康的养成和如何抗抑郁情绪等等。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争取一些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体验生活,动手实践。不仅学校应该主动,家长也应该通过家长委员会适时召开会议,结合自身优势条件,主动整合社会有利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发展。

三、家长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近,有多篇报道指出家长委员会已经成了学校乱收费的“白手套”,成为了代替学校乱收费的组织。而且我们的家长委员会没有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得到落实的功能。因此,学校的任何决策都不需要得到家长委员会的批准后执行,而且家长委员会中的家长代表大都是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带“长”字头的人员组成,他们不能反映广大家长对学校管理的要求。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家长委员会”,或有形无实,或远离真正的学校管理事务。部分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建立起来了,但其在职能履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家长委员会难以保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家长的意见对于学校来讲可采纳可不采纳;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并未真正“代表”家长们的意见;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并未能够发挥出来。

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校和家长两者对家长委员会作用的认识尚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学校和家长往往仅把家长委员会当作一种摆设或为了某方面的需要,功利性地利用一下,因此,导致家长委员会流于形式。二是目前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本身建设尚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又缺乏权威性。三是虽然教育部门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明文提及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法规还是比较少的,即使提到了家长委员会,对其规定也不够全面,目前还没有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委员会成立的条件及权利与义务等。

篇10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 江苏 常州 213016)

摘要:“多对多”校企合作是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基础上,通过多个学校与多家企业相互合作,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双赢的一种校企合作形式。针对“多对多”校企合作方式,分别从建筑装饰企业与专业协作委员会成员学校的合作需求入手,探讨了“多对多”校企合作的契合点。

关键词 :专业协作委员会;多对多;校企合作;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46-03

以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平台,有效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多对多”校企合作,能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互惠互赢。通过“多对多”校企合作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关键是找准契合点。

“多对多”校企合作平台

在政府、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校企合作的形式不断丰富。目前“多对多”校企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一校多企”或“一企多校”式“多对多”,一所学校可与多家企业建立多个不同专业、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一家企业也可以与多所学校建立多种层次、不同需求的合作关系,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家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而是根据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和特点进行广范围的校企合作。二是“多校多企”式“多对多”,是一所学校与多所学校建立多种内容的合作关系,一所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一家企业与多所学校建立多种合作关系,也可以有行业协会等的参与。

要实现学校与学校间、学校与行业间、学校与企业间的“多校多企”式“多对多”校企合作,必须构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4个专业协作委员会。专业协作委员会成员学校间办学层次相同、培养目标相同。专业协作委员会常常围绕专业特点,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培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比赛等活动,这为构建“多对多”校企合作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对多”校企合作的开展,主要是参与学校在确定专业、调研企业的基础上,共同筛选出信誉好、合作好的若干企业,学校、企业全部与专业协作委员会签署“多对多”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参与学校再分别与企业根据合作内容签署具体的合作协议。同时,专业协作委员会结合校企合作的需求,寻求共同合作的契合点,举办相互关注的活动,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搭建合作的平台。

“多对多”校企合作需求

为探寻以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平台的“多对多”校企合作内容,笔者分别对建筑类专业协作委员会9所成员学校、104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单位需要学校支持、单位给予学校支持,以及学校需要同类学校支持、学校需要企业支持等方面,了解学校与企业自各的需求,寻找合作的契合点。

(一)单位需求

对于单位需要学校的支持,由表1可以看到,优先推荐优秀学生与提供优秀学生的个人信息两者比例达29.5%,表明校企合作主要要求学校培养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并将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单位工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岗位证书的培训与考证占16.7%,需要学校为其培训,以便达到行业规定的资质要求;参与单位难题的咨询与研究占15.8%,表明企业需要学校以其专业优势解决企业实际工作难题。

对于单位能给予学校的支持,由表2可以看到,提供人才需求、学生实习机会、教学实践岗位与场所等合计达45.9%,但同时也能通过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操作性和实用性技能培训资料、提供最新行业发展资讯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办学,在冠名、奖学金、设备等方面可给予的支持则较少。

(二)学校需求

对于学校需要同类学校的支持,由表3可以看到,学校能给予其他学校的支持,主要围绕专业教学要求进行的达40.8%,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教研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材的开发占12.2%,表明希望学校共同开发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院本教材。

对于学校需要的企业支持,由表4可以看到,学校需要企业的支持,同样也是围绕教育教学研究要求提出的,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最新行业发展情况,涉及方面广而全,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施工经验职业能力培训及提供培训设施的要求略少。

“多对多”校企合作契合点

(一)充分关注学生顶岗实习

企业接受学生以在校生的身份到单位具体岗位参与工作,从中能挑选自身所需的人才;学校也期望企业接收学生完成教学的实习环节,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校企双方需求一致。在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平台上,可以通过举办专场洽谈会,提供供需信息,实现双向选择;通过召开学生实习汇报交流活动,由学生汇报实习公司的状况、参与的工作、取得的成效、遇到的问题等,企业的点评、学校的指导,能实现良好的校企互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学生实习期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形成学校共性的实习管理办法与过程管理制度。

(二)充分注重企业员工的考证培训

根据装饰装修企业资质要求及相应管理条例,企业培训员工的资格核定和工人认证率已被纳入行业准入范围,企业需向相关装饰装修管理机构提交培训情况资料,这些要求促使装饰企业必须进行考证培训。与行业紧密联系的学校具有培训机构资质证书,承担着大量的建设行业的培训任务,在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平台上,可以及时培训信息,通过与企业的联系,能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加促进校企“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和校企双方的稳定合作。

(三)充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为促进办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各职业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以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平台,可以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说专业、说课程、示范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滚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形成独具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充分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多对多”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协作委员会具有信息枢纽功能。对学校而言,希望了解行业技术和人才需求情况等信息;对企业而言,希望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软硬件设备条件、对外培训项目、毕业生情况等信息。通过专业协作委员会的桥梁作用,可以组织专业论坛活动,由企业介绍行业情况、探讨发展趋势、介绍新技术与新材料等;可以通过网站、简报等途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并将这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充分实施教材的合作开发

开发具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专业协作委员会平台能方便教师深入企业搜集资料,多个同类学校教师的参与易于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这种“多对多”校企合作编写开发的教材,能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作为企业的培训资料使用,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翔环.基于专业协作委员会“多对多”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J].职教通讯,2012(20).

[2]李明惠,陈周钦,等.基于行业共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J].高教探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