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

篇1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力衰竭 预防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精河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区,以汉族居多,其次为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这四年半共收治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力衰竭 ,其中收治28例为维吾尔族,平均年龄为24岁,哈族为17例,平均年龄为29岁,12例为蒙古族,平均年龄为27岁,8例为汉族,平均年龄为31岁,2例为回族,平均年龄为24岁。其中初产妇为54例,经产妇为13例,心衰病程最长为19天,最短为3天。

我院收治的这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患者,文化水平初中以下32例,高中13例,大专以上22例;家庭经济人均月收入≤300元 30例,人均月收入>300元25例;家庭月收入>2000元的12例;未参加正规孕检者51例,参加了正规孕检者16例;产前发生心衰33例,产时发生心衰30例,产后发生心衰4例(4例病人为乡村医院转入我院)。

1.2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力衰病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急性左心衰征候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这67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的产科处理视病情而决定分娩方式。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病例入院后均在心电监护下予以积极治疗后,其中有18例病人宫颈评分良好,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均无异常,进入第二产程后行会阴侧切术助娩,余4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1例顽固性心衰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

根据以上各种表现,67例妊娠合并心衰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①硫酸镁解痉治疗为基础,解除小动脉痉挛,纠正“低排高阻”。②减低心脏负荷,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及利尿剂,纠正心衰。③抗感染支持治疗。④心衰控制后适时终止妊娠。

2 结果

2.1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并发心律衰竭之前常有干咳,夜间明显,常被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诊疗时机,因病情进展并发心衰后均于休息状态下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或端坐呼吸;血压140~210/100~140mmHg;呼吸28~38次/分;心率大12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Ⅱ~Ⅲ收缩期杂音;一侧或双侧肺底可闻及湿啰音;水肿(++~+++);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心电图均存在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左室肥大,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少数民族、汉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比较

2.2预后:在密切心电监护及严密治疗措施下,24小时内病人心衰控制56例,占83.5%,产后48-72小时内心衰控制21例,占31.3%。67例病人均在产后7~15天全部出院。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即往无心脏病症状及体征,而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者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水、钠潴留及血粘度增加等因素所诱发的急性心功能衰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饮食习惯(少数民族喜好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发病率较高)。②遗传因素(汉族以遗传因素多见)。③肥胖体型(以少数民族多见)。④摄入热能量过高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竭机理较为复杂,可由高血压、水钠潴留、妊娠低蛋白血症等引起。其诱发因素为:①不适当扩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过量补液利少弊多,不适当补液过快、过多可引起左室舒张期末压力上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进一步下降,导致左心衰、肺水肿。②感染: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左心功能低下,如合并感染易发生心衰。③肾功能损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肾小球血管痉挛,肾小球损伤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透性增加,诱发心衰。④贫血:妊娠期氧耗量增加,贫血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荷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产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衰症状,本组有4例发生产后心衰,故产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及心律情况,严格控制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避免刺激。控制液体量和输液速度,预防感染,纠正贫血,预防和控制心衰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定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 R6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065-04

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约70%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上多表现为感觉障碍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1-3],其中约30%为中度到重度,部分患者同时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终末期肾病维持性HD患者的生活质量[4-6]。本研究通过对比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与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伴有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H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感觉定量检测阈值的影响,探讨判断尿毒症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疗效的指标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及门诊的52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尿毒症伴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7]。原发病:慢性肾炎3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6例,高血压肾损害6例,多囊肾6例,梗阻性肾病2例。入选标准:①年龄为18~60岁,规律HD>6个月且病情稳定,能配合检查者;②无水肿,无严重低蛋白血症等急性并发症;③伴有1项或多项以下症状,如不宁腿综合征,肢体远端的疼痛、灼痛和痛觉过敏,麻木感或感觉缺失等。排除标准:①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药物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原发性周围神经病及遗传性神经病等;②伴有精神障碍性疾病不能配合者。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HDF组和HD+HP组,各2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平均HD时间、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透析充分性指标(Kt/V)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治疗方法

HDF组给予每周2次HD和1次HDF治疗;HD+HP组给予每周2次HD和1次HD+HP治疗。HD采用GAMBRO透析机,透析器采用高通透析器德朗B-16H。HDF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Fx80,每次治疗时间为4 h,采用后置换,置换液由on-line产生,置换量为5.0~6.2 L/h;抗凝选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 U/次。HP采用珠海健帆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血液灌流器。HD+HP治疗先行HP联合HD治疗2.0 h,后取下灌流器,继续HD至4 h。HD、HDF和HD+HP治疗时血流量为230~26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抗凝选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 U/次,有高凝状态或血液灌流患者,追加普通肝素10~20 mg。常规给予相同剂量维生素B12、活性维生素D、促红素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分别观察、检测如下指标。①临床症状:自发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不宁腿综合征、麻木等;②采用以色列生产的温度觉分析仪及振动觉分析仪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测试,由同一位操作者完成,在22~24℃安静的房间内进行。检测温度觉时,操作者手握1个小的半导体热敏探头,探头接触自己受检区的皮肤,给予温度刺激。温度设置为5~52℃,以恒定的0.25℃/s速度递增或递减,直至受检者产生感觉的那一刻停止刺激,得到一个温度阈值,探头温度再恢复到预置温度,准备下一次刺激。重复3次后得到平均温度觉阈值,分别测出左侧示指及中指侧面、小鱼际表面、足背、左小腿后侧的温度觉阈值及振动觉阈值。偏离参考范围越大说明阈值越大,则可推断有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温度觉及振动觉阈值的参考范围:温觉阈值(33.5~34.5℃)、冷觉阈值(29.5~30.5℃)、热痛觉阈值(30.5~41.5℃)、冷痛觉阈值(13.5~14.5℃)、振动觉阈值(1.2~1.4 μm)。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症状(肢体远端的疼痛、灼痛和痛觉过敏,麻木感或感觉缺失,不宁腿综合征,治疗后周围神经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②温度觉阈值及振动觉阈值接近参考范围为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周围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HD+HP组的周围神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左侧肢体4个部位治疗前后QST变化的比较

两组左侧肢体4个部位治疗后的温度觉阈值及振动觉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是维持性HD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症状通常为肢体远端的疼痛、灼痛和痛觉过敏,可有麻木感或感觉缺失、不宁腿综合征。随着神经病变的进展,神经纤维受到严重损害,可以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由于运动神经功能的丢失而造成瘫痪[2-4]。临床上大多依靠反映粗大有髓神经纤维功能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作为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也有作者证实无髓鞘小神经纤维损害,尤其是感觉神经障碍在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损害中更早出现,更为常见[8-10]。QST是一种神经物理-生理学技术,是目前主要检测A-δ类、C类等小神经无髓鞘纤维功能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敏感、客观、操作简单、无创,可多次重复[9-10]。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部分学者认为是某些中分子物质潴留对周围神经的毒性作用[4-5,11-13],也有学者认为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直接毒性相关,还可能是钙磷代谢障碍导致小血管钙化,并造成神经营养缺失[8,12,14],还有学者认为与尿毒症内环境紊乱,尤其是酸中毒、贫血等及微量元素缺乏有关[5-6,8-9]。目前,其机制还尚不明确。从目前HD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来看,是否与纠正尿毒症患者贫血、纠正酸中毒、营养改善及内环境改善有关还尚不确定,但长期HD患者出现神经病变后,单纯HD往往效果不佳,甚至还有加重趋势,有作者推测可能与此有关[6,8,10-13]。HDF是HD和血液滤过(HF)的结合,不仅具备HD的弥散作用,清除小分子物质,还可快速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且具备HF的对流作用,能够有效清除大、中分子物质,既能够改善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又能有效减少神经毒物质在体内的潴留,更可以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HP通过非特异性的吸附,可有效清除许多体内蓄积的中分子物质,与HD联合可取长补短,同样可在纠正尿毒症患者内环境的同时,非特异性清除蓄积的神经毒性物质[12,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周围神经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HD+HP组的改善程度优于HDF组;两组左侧肢体4个部位治疗后的温度觉阈值及振动觉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HD+HP组的温度觉阈值优于HDF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应用QST阈值结合尿毒症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作为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的评定指标,随着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QST温度觉阈值及振动觉阈值越接近参考阈值,提示QST是敏感、客观的早期诊断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和效果的判断指标。

综上所述,HDF、HD+HP在改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依据患者的病情、HD条件及患者经济状况,对伴有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HD患者穿插HDF或HP治疗,以改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从而改善维持性H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34-1937.

[2]Krishnan AV,Kiernan MC.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Nat Rev Neurol,2009,5(10):542-551.

[3]Krishnan AV,Pussell BA,Kiernan MC.Neuromuscular disease in the dialysis patient:an update for the nephrologist[J].Semin Dial,2009,22(3):267-278.

[4]Mambelli E,Barrella M,Facchini MG,et al.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Clin Nephrol,2012,77(6):468-475.

[5]Said G.Uremic neuropathy[J].Handb Clin Neurol,2013, 115:607-612.

[6]Ghazan-Shahi S,Koh TJ,Chan CT.Impact of nocturnal hemodialysis on peripheral uremic neuropathy[J].BMC Nephrol,2015,16:134-139.

[7]陈抵.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78-2094.

[8]陈学勋,张兆光,董晓红,等.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定量检测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14):2222-2224.

[9]郭世彪,陈学勋,潘靖年,等.感觉定量检测在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21-423.

[10]徐炳侠,张成银,张海波,等.感觉定量检测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7):55-58.

[11]于秀峙,陆石,张金元.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诊治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1):1027-1029.

[12]陈学勋,陈宏书,杨帅帅,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2):661-663.

[13]许洁琼,庞军,王唯英,等.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9):799-800.

[14]赵云艽,邱国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8-39.

篇3

1.药学知识领域:由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物分析(包含体内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2.临床医学知识领域:由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实验病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等知识单元构成。

3.药物治疗学知识领域:由内科药物治疗学、外科药物治疗学、妇产科药物治疗学、儿科药物治疗学、神经科药物治疗学、精神科药物治疗学、传染科药物治疗学、皮肤性病科药物治疗学等知识单元构成。

4.临床药学知识领域:由临床药理学、药物应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药事管理学等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领域应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学,这是目前课程体系的薄弱环节,属于教材建设的重点内容。

二、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包括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供普通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学用。山东大学组织编写的临床各科《药物治疗学》一套7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七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使用,还有其他专业课程教材,如《药物流行病学》、《药源性疾病与防治》等。这些教材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编写人员主要为临床医师或药理学等基础课程教师,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阐述的实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药物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案调整等属于临床用药特色的内容偏少,未能很好地体现临床药学专业专用教材的特点,加之教材的格式不统一,前后顺序安排不甚合理;造成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脱节,专业重点不突出,内容比较杂乱,与其他学科重复过多,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混乱现象。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在再版时花大力气解决。随着我国临床药师制度的逐渐实施和完善,临床药师专业素质、水平和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教材的主编和编写人员应逐步过渡到由临床药师承担。目前再版的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编写人员,可由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具有丰富临床用药和教学经验)以及药理学专业教师三方面组成,以真正适应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关于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

1.内科药物治疗学

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内科医生防治疾病的基本手段,更是临床药学重要的专业基础,对于将来从事综合性工作的临床药师来说,是贯通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课程。药物治疗学主要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能否转化为治疗效应,最大限度地减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合理使用药物的具体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学科,特别是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为基础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内科药物治疗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迅速增长的大量药物,如何选择和应用,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内科药物治疗学的教学目的,是使临床药学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方面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熟悉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规,重点掌握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通过讲授内科药物治疗学,为今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进行毕业实习以及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教学包括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通过系统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在临床实习阶段,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各种疾病相结合,正确地运用到药物治疗的实践中去。

2.外科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会“用药”的临床药师,而不是会“做手术”的外科大夫。所以外科及药物治疗学的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外科学总论部分为主,如无菌术和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体液失调和酸碱平衡、输血、外科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其他术前术后与药物处理密切相关的一些外科疾病,实验和见习课时亦安排在与上述讲课内容有关的科室或手术前后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病种。目的是熟悉外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药原则,配合手术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承担外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3.妇产科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药物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为重点,如妇产科常用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各种常见生殖系统炎症及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学,月经失调、绝经期、不孕症与性激素的补充治疗,产科、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处理及围生期的合理用药等。目的是熟悉性激素类、避孕药、抗生素、抗肿瘤等妇产科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原则和治疗方案,能够担负妇产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4.儿科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药物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小儿的生理和病理学特点,掌握小儿科用药方法、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儿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5.神经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神经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注意加强药物治疗学内容,使学生熟悉神经病学检查和诊断要点、常用治疗药物,掌握神经病科用药特点、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神经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6.精神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精神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精神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掌握精神病科常用治疗药物的特点、用药方法及主要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精神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7.传染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传染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特点,掌握传染病科常用防治药物的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传染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8.皮肤性病药物治疗学

教材内容及重点应以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使学生熟悉皮肤性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掌握皮肤性病科常用治疗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及治疗原则,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能够担负皮肤性病科临床药师的职责。

四、关于临床药学课程

1.临床药理学

传统的临床药理学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临床药物评价、甚至药事管理学的部分内容,并与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颇多交叉和重复。鉴于对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临床药学课程的统一考虑,将上述有关内容分出,单独设课,为避免学科之间概念的混乱,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界定和规范教材内容及范围,适当调整学时和学分非常必要。临床药理学作为临床药学一门独立的重要专业课,教材编写的内容和重点应放在总论部分,如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时间药理学、遗传药理学、老年人用药、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等,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进行新药的临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2.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是临床进行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学,教材的编写重点是与药物临床应用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设计原则、基本类型、因果联系以及Meta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内容,具备开展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pharmacy)研究的能力。

3.临床药物评价

相当于临床药理学的各论内容,按系统或治疗的重要疾病评价临床常用药物,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特点,以及发展和应用趋势。如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细菌耐药变迁的关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循环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血液系统药物的临床评价、激素类药物的临床评价、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评价等。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评价药物应用的能力,了解临床应用药物的最新进展,为将来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

篇4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一双抚摸心灵的手。

在西方社会,心情不好去看心理医生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而中国人普遍地认为承认自己心理有什么问题是不光彩的事。据专家的研究,中国有近一亿人多少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症状的大概1%。按国外的标准,中国最少需要几百万心理医生,但中国目前仅有2000多名心理医生,号称全国最大的心理咨询门诊机构――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心理门诊科,如今也只有25名医生。

此外,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质量存在问题。不少医院为了达标而成立的心理咨询或治疗门诊,从业人员往往是精神医生半路出家,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即使有少数心理学专业的人员,也是匆匆上阵,未经必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心理咨询门诊开业的审核机构,只要医院内部通过,挂个牌子,再抽调一两名医生即可。

在国外,一个心理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严格的过程。一位从事医学心理学的医生必须有3年以上做其他科别医生的经历,之后要经过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多种培训,要具备人文、宗教、社会、经济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我国的心理咨询业起步晚,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普遍不足,心理学家被人视为只是靠嘴吃饭的人,社会上对心理学知识的宣传也是浅层次的,过多地渲染了社会心理学甚至仅仅是社会学而非心理学的内容……在我国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医生,起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必须是精神科、神经科或内科医生;二、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三、必须有哲学基础;四、必须有较充分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五、道德品质好;六、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

9年前,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公布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草案)”,要求参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资格:

1 大学心理系或医学院校毕业或具有心理学或医学中级以上职称,并经省级以上心理学会或心理卫生协会认可举办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者;

2 具备心理治疗、普通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人格心理学、交谈及心理诊断、心理测验等方面知识;

3 符合上述两条者,需要在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指导下,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至少半年以上。

心理障碍何其多

日本近来流行着一种“归宅恐惧症”,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生活负担过重,精神长期紧张、压抑而导致家庭不和造成的,人一回到家就沉默少言、郁郁寡欢,一出去,这症状就消失。因而这些人对家庭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不愿回去。

台湾女作家三毛之死轰动海内外,专家认为三毛死于“抑郁症”。而严重的抑郁症除伴有强烈的自杀念头外,还会产生幻觉,特别是较为特殊的“隐匿型抑郁”完全是以各种躯体不适代替了抑郁症状态,这种状态能持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它妨碍人的智能、体能的发挥,也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常常充满了焦虑。坐在办公桌前会担心破产,走在公路上担心车祸,身上带钱又怕被人抢劫,各种担忧汇集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现代社会发展使得夫妻间的性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双方匆匆行事,一切都如机械般运转,只有肉体的接触,没有精神上的交融,以致完全失去了夫妻时应有的那份浪漫色彩。

看足球赛的电视转播与玩麻将牌似乎是当代中国男子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家庭中因为丈夫争看足球,妻子青睐连续剧而酿成的矛盾此起彼伏。男人因足球而痴迷、疯狂,他们情绪往往随着球赛的输赢而起伏不定。足球比赛在电视节目中压倒一切,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后果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夫妻关系,难怪国外把那些可怜的妻子称之为“足球寡妇”。

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使许多都市人开始全新的生活方式,行必车、食必精,一切都是那样安逸、舒适。但是当人们在获得这些物质享受之后忽然觉察到:高度营养、过分舒适、缺乏锻炼以及精神紧张的现代生活方式,却在慢慢地侵蚀人们的肌体,使人们变得更加疲软和虚弱,这时,诸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被称之为“城市病”、“贵族病”、“现代生活方式病”的疾病则变得恣意横行。以肥胖、甜食、精食、少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为诱因的糖尿病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谈到现代生活方式,我们还不得不谈及当今社会众多男子具有的吸烟与饮酒两大嗜好。长期过量饮酒者有65%的人萎缩,55%的人胡须减少,部分患者出现阳痿。

科学家说: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严寒与酷暑)。据此,依靠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为,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多活十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到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大致相同,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

现代生活方式病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他们主要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因生活节奏快,竞争观念的增强导致心理情绪反应性疾病;吸烟、酗酒;性病、吸毒、艾滋病的传播等等。

专家认为:5%的心理疾病可能发展为精神病,而现在中国有1000万个精神病人,大约有2亿人有潜在的心理疾病,即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心理有问题,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而数字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谁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心理健康的自我鉴定

第一,与年龄相符。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的人,他们的知觉、思维、记忆、情感、兴趣、行为方式等等,都有不同的特征。青春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活泼好动,颇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性格。如果青年人还像儿童少年那样喜怒无常,或是像老年人那样老气横秋,那就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有些相悖了。

第二,与别人相似。这个别人当然是指同龄人。大多数青年人喜欢的事物,你不喜欢;大多数青年人不喜欢的事物,你却喜欢;大多数青年不动情的事情,你感情冲动;大多数青年为之动情的事情,你却麻木不仁。这就要考虑你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了。

第三,善于与人相处。总体来说,善于与人相处应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别人了解他,他也了解别人;二是能够受到他人的容纳,也就是说,他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起码不被看成“多余”或“有害”的;三是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同志和朋友。

第四,善于适应环境。在科学还不昌盛的时代,人们会把自己的人生归于命运的安排。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已深信,命运之神其实就是自己。坚定的追求,永恒的热情。可以使人生的火炬常明,要使它燃烧得旺盛,还要注意适应环境。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当人们不能改变现实时,理智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当不了将军,也许可以当一个好战士;当不了经理,也许可以当一个称职的会计;当不了文豪,也许可以当一个像样的业余作者。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第五,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如同脉搏正常表示身体健康一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任何时候都乐观、不绝望。不仅在顺境时对生活充满信心,而且在逆境时对人生也不丧失希望。

篇5

神经症概念的提出及认识的演变

早在1769年,苏格兰医生William Cullen把神经症作为一类疾病术语提了出来。他认为神经症是“没有发热和没有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病”,是“神经系统的一般性疾病”。他在理论上把神经症明确地区别于神经系统以外器官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约在19世纪神经症被逐渐公认为没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神经功能障碍。在1859年,Paul Bri-quet描述了Briquet综合征,提出了疾病的心因观。后来,法国人JeanMartin Charcot及其3个学生(JosephBabinski,Pierre Janet,SigmondFreud)通过对癔症、疑病症的系统研究,确立了心理社会因素在神经症发病因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心理学派的蓬勃发展,精神动力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观点在对神经症发病的理解和治疗上都产生绝对性的影响,这一时期也可称为神经症的心理学化时期。近半个世纪来,随着现代精神药理学、神经生化和神经精神内分泌学的发展,尽管在神经症的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方面的发现不能确定是神经症发病的原因或是结果所致,常规的影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的药物以及苯二氮革类药物对神经症的治疗具有不可否认的效果,生物学观点在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现代精神病学更趋向于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的观点来全面理解神经症。

神经症概念范畴的发展现状

神经症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单元的提出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范畴在不断的变化。既往神经症所包括的精神障碍中,有的障碍并不完全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点。如癔症,它不仅可以没有自知力,对自己的症状并不感到痛苦,同时还可以表现出人格解体。所以,在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美国的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废除了神经症的分类概念,取而代之为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将神经症性与应激相关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归为一大类,并未对神经症下描述性定义,也未明确指出神经症应包括哪些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仍将神经症作为独立疾病单元,保留神经症的分类,但将不符合神经症共同特点的癔症从神经症中剔除,也成为独立的疾病单元,体现了我国的精神障碍分类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同时,在CCMD-3中将神经衰弱仍保留在神经症分类中,体现了我国的国情。三种疾病分类对神经症相应疾病的分类位置见表1。

神经症概念发展的争论

神经症概念从提出到现在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争论的过程。

神经症本质的争论神经症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还是其他系统的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一争论也在变化着。当医学认为神经症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时,又提出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问题。当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发现不了有关神经症的生物学依据时,我们认为神经症就是心理疾病,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虽然现代医学不能发现有关神经症的生物学诊断证据,但在神经生化、遗传和精神药理等方面却发现了不少非特异性的异常。就目前来看,尽管医学认为应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来理解和治疗神经症,但在其他专业领域,仍然存在神经症是心理功能异常所致疾病,不需要药物治疗的观点。

篇6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病例讨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6)01-0122-03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囊括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遗传学、临床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神经生物学等学科[1]。它从宏观上研究神经结构、功能活动和行为特点,微观上揭示神经功能机制,最终目标在于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其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改善人类感觉与运动效率、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策略[2]。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专门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列入重点发展项目之中,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内容。我校在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一直有着良好的基础,在长期教学研究实践中,从集体备课、教学模式、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特色的神经科学教学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级、2011级和2012级7年制医学生为研究对象。2010级(n=35)中,女生20名,男生15名;年龄20~21岁。2011级(n=39)中,女生23名,男生16名;年龄20~21岁。2012级(n=41)中,女生25名,男生16名;年龄20~21岁。1.2方法对上述三届学生依次以传统教学(2010级)、传统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2011级)、传统教学+PBL+以病例讨论提问为主的教学方式(2012级)进行教学,保持教学时数、老师提问频次一致。1.2.1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集中在固定的教室,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由教师对众多学生面对面讲授某科知识的方法[3]。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受众面广、信息量大、效率高、传播快捷、便于管理,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不可替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清晰,有感染力[4]。科学、生动、幽默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避免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睡觉、看手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神经生物学是神经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是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内容庞杂而深邃,涉及各种神经系统现象的本质研究,对医学生来说较难理解[5]。1.2.2PBL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科学家Barrows在1969年创立的。它以临床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是以患者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6]。PBL正逐渐受到各国关注,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逐步成为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7]。传统教学结合PBL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对基础概念、知识和理论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讲授,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②为了提高PBL效果,提高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在课前,将下节课涉及的一些科学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料及网上检索文献的方法来寻找答案;③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8~10人为一组)讨论,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以不同的形式汇报小组,鼓励不同的小组间互相提问、讨论;④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总结评价,同时对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进行阐述与总结。这种方式在保障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框架下,提供学生自学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阅读的能力,真正实现授之以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2.3病例讨论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的原则[8]。神经生物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们解决具体医学临床问题具有铺垫作用,因此,教学中必须“鱼、渔”兼授,让学生心有所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章节设置一些与临床疾病相关的问题。如“运动的控制”这一章,以脊髓损伤为例,探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和脊髓的生理功能作用,在疾病或损伤发生后病理、生理、免疫及功能变化,鼓励学生课余检索查阅脊髓损伤修复相关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相关进展;在“学习和记忆”这一章节中,以内侧颞叶切除术患者为例,引出负责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长时程记忆和短时程记忆的解剖学部位和神经机制的知识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对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并确保讨论内容不发生偏离。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将神经生物学与临床实际问题紧密相连,不仅将学生认为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贴近生活与临床而易于接受,同时也启发学生对临床及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思考,并认识到通过不懈努力是可以不断接近科学真理的。神经生物学发展迅速,教学中只有“鱼、渔”兼授,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1.3评定方法观察学生期末考试成绩。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所有数据均用(xˉ±s)表示。用Shapiro-Wilk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测。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及Bonferroni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α=0.05[9]。

2结果

2012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10级学生和2011级学生(P<0.05)。

3讨论

神经生物学教学历来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而“满堂灌”,势必会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教师越是想面面俱到,学生的印象越是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教师讲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正确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0]。②结合生活实际或临床实际病例,使基础理论知识有切实的载体[11],以帕金森病或癫痫等为例,讲解疾病发病相关的核团、通路及神经递质等,临床症状,目前的干预措施等,通过现象-问题-文献检索-讨论-总结,把一些微观、抽象和深奥的生理过程清晰、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神经生物学现象简单形象化,便于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增加授课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③积极介绍本领域最新的技术和进展[12]。神经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传播新近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弥补基础理论教学的不足。可以介绍我们学系在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创立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激发医学生们探索神经科学奥秘的热情和动力,坚定医学生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现语言及多媒体魅力的传统讲授、活跃激辩的研究讨论及创造问题情景,巧妙设疑的启发式教学等,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协作能力,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双向的学习交流模式,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鞠躬,吕国蔚,王百忍.神经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

[2]陈蕾,谢俊霞,陈文芳,等.关于研究生开设神经生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1):84-86.

[3]邓雪妍.三结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7):62-63.

[4]洪柳.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36):21-22.

[5]尹艳玲,罗艳琳,李俊发,等.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4):403-405.

[6]NormanGR,SchmidtHG.Effectonproblem-basedlearningcurricula:theory,practiveandpaperdarts[J].MedEduc,2000,34(9):721-728.

[7]唐亚平,刘燕平,杨宏宝.当前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不足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096-1097.

[8]陈明,高天民.医学本科生神经生物生物医学教学经验谈[J].南方医学教育,2011,2(1):21-22.

[9]YangZY,ZhangAF,DuanHM,etal.NT3-chitosanelicitsro-bustendogenousneurogenesistoenablefunctionalrecoveryaf-terspinalcordinjury[J].ProcNatlAcadSciUSA,2015,112(43):13354-13359.

[10]韩文娟,徐晖.神经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医学生对神经科学研究的兴趣[J].吉林医学,2013,34(25):5307-5309.

[11]章北林,王金鹏,黄民.医学神经生物学实验课程设置及方法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1-772.

篇7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跨学科;基本问题;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92-02

一、什么是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主要从大脑的功能方方面面来研究语言和交际的关系,换言之,它探索大脑是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和交际的。因此,它试图将神经学、神经病理学理论(大脑的结构如何以及它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结合起来。除了神经学和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资料来源科目是心理学。神经语言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对脑损伤后语言与交际的研究。然而,试验,建模,计算机模拟和神经元成像研究等也是当今常用的方法。

为了廓清神经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模式与框架,应当首先来圈定本研究领域的范围。神经语言学主要感兴趣的话题在很早以前就曾首先提出。19世纪晚期尤为得到重视;从那以后,它们便成为许多学科研究者们的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学派大力宣扬语言学,在此影响下,以及随着心理语言学作为有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神经语言学”成为有关正式术语。神经语言学的学科问题曾在20世纪70年代Whitaker和Whitaker编辑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杂志的多卷中得到描述:坦白的讲,尽管神经语言学这个领域属于跨学科研究,但它有一个共同点主题:语言与大脑的关系(Whitaker & Whitaker,1976,xi,Ahlsén,2006:4)。

尽管对功能方面有所侧重,我们仍能在《大脑与语言》(本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的介绍板块中发现如下相似的描述:

人类语言或交际(言语、听力、阅读、写作,或曰非口头形式)同大脑或脑功能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大脑与语言》:“描述”板块)

将语言或交际的各方面和大脑功能联系起来这个动态表达,是神经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由Luria(卢利亚)在《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中提出:言语交际形成与理解的真正过程如何,这一过程由哪些组成部分,以及该过程进行所需条件有哪些(Luria,1976:3,转引自同上)。

二、 该领域的跨学科性

和神经语言学有关的多个学科给该领域提供了启发与活力。它们向该领域研究带来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数据、理论和模式。

20世纪70年代,《神经语言学的研究》的编者在该刊多期杂志中将神经语言学描述为“无论是理论视角还是主题覆盖范围都是由不同种类组成的”,他们还称在那时候该学科“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也没有几个可以确定的研究领域”( Whitaker & Whitaker)。他们还提到该领域的研究者当中存有的众多不同意见。当然,他们的确曾提及这一混杂特性的积极一面:观点丰富多样,还有这样一个事实:“正是由于这种混杂性,它试图将各种观点综合起来以便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数据”( 同上)。

神经语言学应当考虑哪些学科呢?《大脑与语言》中指出,神经语言学的跨学科焦点应当包括语言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学,神经生理学,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言语病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这些学科在神经语言学中有较多的涉及,但其它几个学科也都与神经语言学紧密相关,对神经语言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发现做出了贡献。这些学科包括神经语生物学,人类学,化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因此,人文科学和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技术等都有所体现。

三、 神经语言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常用研究方法

目前存在多个有关大脑与语言关系的不同观点,下文提出的其中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观点。

“定位观”试图去发现不同语言功能在大脑中的作用位置或中心。著名的定位主义者包括加尔(Gall)和布洛卡(Broca)。“联结观”(或称连接主义)认为语言的功能在于大脑不同区域间的联结上,例如,这种观点认为不同的感觉官能的感知能力可以与语词和/或“概念”联结在一起。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韦尼克(Wernicke)和利希海姆(Lichtheim)。“功能动态定位观”宣称局部次功能的机能系统实施各项语言功能。这种系统是动态的,因此在语言发展阶段或脑损伤之后可以加以识别。卢利亚持这种观点。“整合观”理论认为多项语言功能是由大脑多块区域共同完成的。这种观点也称为“认知主义”,代表人物有黑德(Head),戈尔茨坦(Goldstein)。“进化观”理论强调大脑与语言的关系是如何在不同的物种之间随着时间发展而进化的,它们在儿童身上是如何发育的,以及成年人是如何实施语言功能的。这一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有杰克逊(Jackson),近期有布朗(Brown)。

神经语言学的几个核心议题包括:

(一)不同类型的脑损伤会对语言和交际造成什么影响?

(二)交际能力和使用语言能力是如何随着人类进化而发展的?如何将这种发展和大脑的进化联系起来?

(三)儿童是如何学会交际和使用语言的?如何将他们的语言习得和他们大脑的发育联系起来?

(四)如何检测大脑中语言和交际所涉及的过程并将之视觉化?

(五)如何制作较好的语言和交际过程的模型以便帮助解释我们所研究的语言学观点?

(六)如何制作出语言处理,语言发展和语言丧失的计算机模拟?

(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2页)

(七)如何设计能够检测这些有关语言处理模式和假设的试验?

上述第一个问题在神经语言学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失语症”被定义为“由脑损伤组成的语言丧失。”例如,促因可能是一种梗塞(大脑中血管的阻塞),或是某种出血(血管崩裂),抑或是脑创伤。损伤的后果是改变了语言的理解和/或生成。通过研究这些变化,能够发现和语言有关的机能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其所涉及的大脑的结构有哪些。为了对大脑功能进行定位,人们研究各种能力的丧失。但是当遇到比如语言等更高级些的认知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通过对失语症研究得出的数据同经由其它神经语言学方法所获数据具有大体相当的可信度。失语症学(或称语言学失语症学)是神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失语症属于后天性语言障碍,它通常被定义为病灶损伤(即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的损伤)。后天通常由渐进性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例如,痴呆。语言和记忆紧密相联而且相互依赖,这在复杂的较为高级的认知功能中更为突出。

神经语言学的兴趣不仅在于后天性语言障碍,先天性语言障碍(即在没有如何特别损伤病例的儿童身上发现的障碍)也是其兴趣所在。先天性言语障碍,例如特殊言语障碍,和先天性读写问题(包括诵读困难)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通常将它们同类似的先天做比较,当然要谨记语言习得的特殊条件和新生大脑的可塑性(可以塑造的能力)。神经语言学家还研究那些患有影响语言的普通先天的儿童的语言发育情况。

语言和言语的发育情况和人类进化中语言和言语的先决条件也是神经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通常同不同的物种的生产方式相比较。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研究研究动物(特别是灵长目动物)的交际系统,而且做实验观察教授灵长目动物学习人类的交际系统。

对于神经语言学家而言,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便是检测正常的和损伤的大脑中语言任务的活动情况。目前,医院里的标准信息主要是一些大脑的静态图片,例如CT扫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通过对许多大脑平面的X光照射形成三维图片,或如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语言活动时大脑中活动状态的方法主要有EEG(脑电图),PET(正电子放射层扫描),fMRI(功能核磁共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是MEG(脑磁图)。

心理语言学,通常还有大脑中不同区域脑活动的有关信息,为语言理解,语言记忆,语言生成,语言习得和语言丧失过程的神经语言学模型制作奠定基础。这些模型又可以作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包括所谓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或联结主义网络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中也有使用。

四、 总结

从全文可以看出,神经语言学主要研究大脑与语言关系,从而圈定该学科的范围。文中提到本领域主要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以及他们提出的核心问题,比如,焦点问题语言处理,它包括预测性和解释性模型,试验性研究,计算机模拟,以及语言任务中大脑活动的检测。脑损伤后的语言病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失语症及相关的语言障碍—和人类及个体的语言发展问题也得到强调。主要贡献学科—语言学,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语言病理学—也得到确认。最后列出了几个常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当然,正是由于其跨学科性,神经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需要更多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hlsén,E..Introduction to Neuro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

篇8

关键词:健身气功・八段锦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冥想 中枢神经 脑皮层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96-06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缓解精神压力、增强身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目前的众多运动项目中,健身气功备受广大健身人群的青睐,在工作之余进行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健身气功是将感觉和运动结合起来,对机体的作用就是对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调节。而目前有关研究大多集中锻炼效果的研究中,如对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的探讨,尚未有神经功能影响机制方面的报道。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的瑰宝,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的练习强度适中,属于有氧锻炼范畴。它和广播体操、慢跑等西方锻炼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动作、呼吸和意念的配合,通过三调合一的锻炼,改善习炼者的身心状态。已有研究表明,长期健身气功锻炼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状态,延缓衰老。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编创的传统养生功法,已经在全国推广普及。本课题通过经颅磁刺激大脑皮层特定穴位以及分析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研究长期八段锦的锻炼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传统养生功法的神经功能控制机制,为其向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1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研究现状

1.1健身气功・八段锦概述

“健身气功”在气功领域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审核、编创的健身气功功法。健身气功在气功和体育运动之间找到了接近和重合之处,成为了二者的结合点。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第4号令《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进行了概念界定:“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功法。

八段锦的“八”字,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循环运转,而并不是仅仅指八段、八个动作或八节等。“锦”,一种华丽的丝织品,表示其功法华贵精美。并且,八段锦的“锦”字还可理解为如丝锦般连绵不断如丝锦般华贵的各个导引术式的汇集,是完整的一套健身功法。不过时至今日,八段锦起源与哪个年代,并且是由谁创立的,尚无定论。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大量的竹简和帛书震惊了世人,其中的《导引图》记载了古人的导引功法,其中有多幅图示与八段锦相像,如“背后气颠百病消”、“双手攀足固肾腰”、“调理脾胃需单举”、“左右开弓似射雕”等。考古学家断定该墓下葬于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年间,如果从那时算起,那么八段锦的历史已逾两千年了。开合提落、旋转屈伸、抻筋拔骨,并且要求动作美观大方、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学规律;呼吸要求自然,以形导气,意引气行;动作演练时松紧交替、舒缓圆活,形意相随,身心合一。

1.2健身气功・八段锦生理、生化及心理的研究

通过对近10年来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实验研究的分析发现,八段锦对人体生理、生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周小青等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4名中老年人的实验研究,指出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后,老年组的血清TC浓度显著低于锻炼前;血清LDL浓度非常显著低于锻炼前;中年组锻炼后的血清HDL浓度非常显著高于锻炼前。认为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男女的血脂状况。苗福盛的研究也同样证实了健身气功对血脂水平的改善作用,他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对象为50名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对实验组实施18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测定实验前后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DL-C)。得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改善脂代谢状况,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功法对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十分有益。王新欣在硕士毕业论文《新编八段锦对中老年人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中,测定了44名中老年进行10周八段锦练习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探究八段锦对中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0周的八段锦锻炼,实验对象安静时血清IL-2和IgG水平明显提高,这提示八段锦练习可提高中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为了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的影响,孙革以60名男性老年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下降显著,并且通过与慢跑对照组横向对比指出,八段锦组在降低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方面明显优于慢跑组。这提示了长期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可以推迟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种比慢跑更加适合老年人健身的手段。曾云贵指出,长期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能明显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和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经75天锻炼后,受试者在练功后即刻心率、平均心率、最大心率较锻炼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指出八段锦练习可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

2 冥想――间接测试手段的研究

冥想是现代人可以利用和学习的一种自我心灵对话方式,只要做到放松自己,保持内心的平和,静观一切,心中无杂念产生,即已经进入冥想的状态。冥想法分为呼吸意识冥想法、曼特拉冥想法(语音冥想法)、一点凝视法(烛光冥想法)、蓝图冥想法。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是根据注意的朝向,将冥想分为沉浸(mindfulness)和专注(concentrative)两大类。沉浸强调开放和接纳,要求冥想时以一种知晓、接受、不作任何判断的立场来体验自己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切想法和感受。专注则强调注意力的集中,要求冥想过程中尽力将注意力放在感受呼吸、重复词语、想象图像等心智或感知活动上,而摈弃任何想法和感觉干扰(Baer,2003)。各种冥想方式都是处于这两极之间的连续体,更靠近前者就属于沉浸冥想,而更靠近后者就属于专注冥想(Cahn&Polich,2006)。Ospina等人将其与沉浸(Mindfulness)、诵经(Mantra)、健身气功、太极和瑜伽一起并称为冥想的五大类。近年来,与冥想训练极为类似的中国气功在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与其有关的身心学和神经学亦引起人们的关注。

2.1认识冥想状态的相关研究

Calder在他的《冥想手册》(Meditation Handbook)中把冥想描述为“一门参悟的艺术,能使人对整个宏观宇宙有自然而然的意识”。一些研究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冥想是通过身心的自我调节,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最终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一系列练习”(Cahn&Polich,2006)。冥想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注意调节训练,有提高个体幸福感和情绪平衡等作用(Lutz,Slagter,Dunne,&Davidson,2008)。另一些研究者从行为角度探讨,指出冥想“是包括身体放松,呼吸调节,注意聚焦三个阶段的综合过程”(姜镇英,2000)。它的核心本质在于“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于个体内心的某种体验”(Shapiro,Carlson,Astin,&Freed-man,2006)。也有学者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强调冥想可以“通过自我调控练习,让个体获得宁静、明晰和专注,从整体上产生一种心理幸福感”(Walsh&Shapiro,2006)。由此可见,冥想不仅强调身体方面的放松,也强调认知和心理方面的放松,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身心结合训练方法。冥想有一些特定的练习技术和阶段,需要个体注意等多方面认知功能的参与,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微妙的心理体验变化(任俊等,2010)。

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寻找冥想者与非冥想者的大脑差异,发现冥想似能关闭与遐想、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有关联的大脑区域。领导这项研究的耶鲁大学助理教授Judson A.Brewer说,冥想能应用于不同的健康问题,如戒烟、应对癌症,甚至是银屑病,他们用fMRI扫描了有经验的和初学的冥想者的大脑,发现有经验的冥想者能减少名叫默认模式网络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该区域与焦虑、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等精神疾病有关联,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活跃起来,自我监控和认知控制有关的区域也会同时活跃,但这一现象仅见于有经验的冥想者而非新手,这可能意味着,冥想能监测和压制心不在焉状态的出现,在病理模式中,这些状态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关联。

2.2探讨冥想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的相关研究

有关冥想效应的研究主要使用EEG、MRI、fMRI和SPECT等进行探讨。针对当前关于冥想的神经科学研究,CahnB.R.&PolichJ发表于《心理学杂志》的评论认为,关于冥想的研究内容包罗万象,有关EEG的研究说明冥想可以对大脑活动施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集中于Q波和e波的变化,但由于冥想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作者不能得出有关大脑活动改变的确切结论。而大脑影像研究提示,不同的冥想技术对大脑活动产生的影响亦有所不同,这些变化与冥想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视觉想象冥想激活了大脑的视觉中枢,快乐冥想激活了与情绪相关联的大脑区域。Devananda则认为处于超觉意识状态时随着Q频率的同步化,会伴随产生大量的振幅高节律稳定的e波,它们是激发创造和灵感的源泉。Lazar等还发现沉思期间与注意力有关的神经结构(额叶)被激活,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有关的神经结构(前扣带回的膝前区、杏仁核、中脑、下丘脑)被激活,增加其脑血流灌注,从而使训练者摆脱恶劣情绪,解除心理压力;通过激活下丘脑的活动进而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整个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有序,从而维持身心健康。陈丽霞在研究健身瑜伽对中老年女性慢性腰痛的防治效应中,运用NeroulaticZ000M/C神经肌电议测试各组训练前后骸棘肌肌电指标,PPX-L型双能X线骨度仪测量,发现健身瑜伽对老年女性慢性腰痛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Lutz等人(2004)发现与静息状态相比,冥想者冥想时gamma波活动显著增强。Cahn&Polich(2006)对1957年以来发表的有关冥想的脑电研究进行归纳,指出目前心理学界在冥想短期(状态)效应的脑电特征上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冥想状态时,theta和alpha活动增强,总体脑电频率下降。秦震(1962;2008)使用EEG追踪研究了气功冥想者特质性的脑电特点,指出静息和冥想状态下,实验组被试都表现出theta和alpha活动的增强。Way等人(2010)的研究考察了长期禅修冥想练习者的低水平疼痛敏感性是否存在大脑形态测量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冥想者疼痛敏感性显著低于控制组,意味着冥想训练能够调节疼痛感觉神经的情绪效应。

虽然采用EEG技术、fMRI技术、MRI等认知神经科学技术验证冥想训练对情绪具有调节作用,但是,禅修、内观、冥想减压疗法和冥想认知疗法中涉及的冥想训练任务复杂、繁琐,其中的“起效因素”究竟是什么?是冥想训练中的什么因素导致了左侧前额叶活动增强,大脑活动的增强以及大脑结构的改变?上述研究还没有给出明确回答;此外,在以往的研究中,冥想者的冥想练习或训练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实验中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控制,这可能会降低研究之间的可比性,进而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冥想练习是身心锻炼的方法,目前有关健身气功人群的冥想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匮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使用适当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设计。

3 关于经颅磁刺激技术

3.1经颅磁刺激(TMS)的简介

TMS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的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经颅磁刺激是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这种技术是很大程度上针对电刺激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很多电刺激所不具有的优点,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神经电生理技术。Barker等人(1985)首先报导了TMS的使用,TMS是通过一个8字型的线圈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兴奋通过皮质脊髓束传导到外周。使用TMS引起的运动诱发电位可以探讨大脑皮层内部功能的改变。另外,因为磁脉冲在大脑产生电流并且能够短暂地兴奋或抑制特定的区域,研究者也可使用TMS来探讨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感觉、注意、学习、语言和意识等。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一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3.2经颅磁刺激(TMS)的基本原理

TMS的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放置在头皮的感应线圈发送电流,电流产生的磁力线垂直于头皮,以很小的阻力穿过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在大脑皮层内产生平行于线圈的涡流,刺激初级运动皮层(M1),如果刺激的强度足够大,TMS效应可经皮质脊髓束到达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激活脊髓运动神经元池,产生运动诱发电位,通过表面肌电图可记录由此产生的肌肉活动(见图1)。

TMS可以应用于评价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各个方面,许多测定可以理解大脑皮层生理变化的各个方面。TMS一个重要的测量就是中枢运动皮层传导时间,它指从大脑运动皮层接受刺激并传导到脊髓运动神经元或者脑干的时间。运动皮层传导时间可以通过TMS刺激大脑皮层到肌肉产生运动诱发电位的潜时(Latency)减去周围神经传导时间而得出。因为MEP十分小,所以它的阈值一般设定为1毫伏。MEP的阈值可以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静息期(Silent period,SP)是指在TMS刺激产生的自主活动EMG之前的一段时期。SP可以反映大脑皮层抑制的不同方面(见图2)。

采用TMS刺激皮质运动区或其传出通路,在刺激点远端的传出途径及效应器――肌记录到动作电位,即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TMS-MEP为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一项新技术,显著改变了神经生理学脑运动皮质研究的状态。TMS是利用瞬间磁场刺激兴奋运动皮层,兴奋通过皮质脊髓束传导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使用EMG可以记录到上肢和下肢肌肉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当执行的任务超过了静息阈值时,运动诱发电位的振幅增加,说明兴奋性的增加,较低的振幅显示兴奋性的下降。过去数年TMS和H反射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运动皮层兴奋性、感觉运动相互作用、认知机制的脑内效应的了解。对大脑生理机制的研究可以采用MEP来研究,这样使得我们在健身气功的冥想状态下神经心理方面获得全面的了解。

3.3有关TMS技术在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

目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心理学、中医学、基础医学、体育等,但在体育领域的研究还比较稚嫩,利用TMS技术研究健身气功人群在冥想状态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的文章还没有发现。国外应用TMS技术在体育领域做科学研究的水平远比国内多。

Pearce等人(2000)运用TMS对三组人群: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业余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运动诱发电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增加以及有利手运动皮层兴奋性改变;在业余运动员有运动皮层阈值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围内。这个实验说明复杂运动技能的取得和保持涉及运动皮层或者皮质脊髓束通路功能的重组。Fourkas等人(2008)使用TMS对网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在网球的正手击球、乒乓球的正手击球和高尔夫击球过程中想象训练的运动诱发电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在做网球的正手击球的想象训练时表现出皮质脊髓兴奋性增大,但是在做乒乓球的正手击球和高尔夫击球的想象训练时没有这种变化,对非运动员来说通过同样的三种运动训练都没有变化。刘云洲等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来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其结果显示:1Hz,80%RMT,1500次rTMS能较好地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min小于120min,可作为使用rTMS降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刺激参数。舒海英运用TMS技术测试不同运动水平篮球运动员预测投篮罚球过程中运动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进而研究篮球运动员运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神经心理机制。其结果显示:(1)心理任务可以影响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2)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准备能力。(3)运动技能水平和运动认知加工能力存在相关性。齐风猛运用TMS技术测试经过6个月的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练习后的大学生与没有练习的大学生在神经系统上是否有差异性,进而研究长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对中枢神经功能影响的机制,探讨健身气功的神经功能控制机制。其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锻炼,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而这种下降通过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使免疫平衡能力得到提高,身体机能得到改善。(2)长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使修炼者练功时脑皮层保持低度兴奋,这种低度兴奋是脑皮层功能活动的有序性、整合性和连贯性的表现。

3.4TMS与神经功能控制机制研究

神经心理学家揭示大脑皮层存在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镜像神经元最早发现于猴的运动准备皮层和顶叶,后来神经生理和脑成像研究也发现人类存在镜像神经元。按照神经元的定位,它在运动和感觉的联系上扮演重要角色。猴的运动神经生理机制研究发现,运动准备皮层和顶叶对简单运动的感觉时或者参与简单运动时都存在放电现象。Buccino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发现镜像神经元的激活和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相关。经颅磁刺激(TMS)研究发现简单运动时,镜像神经元可以影响大脑运动皮层运动控制的最后阶段。

我们认为健身气功的作用,来自于动作和意念的配合。从大脑皮层神经控制机制来说,动作属于运动神经范畴,而意念属于感觉神经范畴。也就是说,镜像神经元可能在动作和意念的配合中起到关键作用。

对大脑皮层神经功能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采用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磁共振和事件相关电位等方法。功能性磁共振和事件相关电位必须在受试者静坐或者静卧状态时测量;而经颅磁刺激可以在动作和意念结合时,实时地通过运动诱发电位,反映大脑皮层感觉一运动功能变化,并且可以根据动作的要求对大脑皮层运动区不同位置进行磁性刺激,间接地反映镜像神经元的调节功能。

4 研究及应用前景

目前有关健身气功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生理、生化指标的探讨上,它对运动的效果和西方锻炼方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健身气功和广播体操等西方锻炼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意念的概念。健身气功比较广播体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更小,但它的效果却十分好。我们认为健身气功的作用,来自于动作和意念的配合,即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结合,它对大脑皮层感觉一运动神经控制机制的影响是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