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现状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通过将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离,设置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对原本由各分支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单位”)分别负责的经济业务事项集中统一处理,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集中核算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些企业误认为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或认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关法律责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故放松甚至放弃了财务监督,但是事实证明,实行集中核算的企业既有必要又有条件加强财务监督,一是核算单位实行了账实分离,为了防止账实脱节就有必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一部分财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和精力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特点。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程序。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有效地促进会计处理标准的协调统一,大幅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和程序,从而避免了财务人员运用传统的思维和检查方式方法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属于更高层级,并与集中单位相对独立。一方面,集中单位无权也不能直接、随意地指使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经济业务,核算中心更加自主地开展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工作,有效抵制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开展财务监督时能够有效避免同级部门或机构在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情监督和过多地讲究个人关系问题,从而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能力。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集中单位的财务数据都汇总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集中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开展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全企业的监督资源,对集中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从而实现对集中单位的资产管理、负债、收支、预算计划制定和执行、财务计划落实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最终能够较好地履行其监督的职责。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单位财务监督机制出现缺失和弱化倾向。集中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后,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单位的优秀会计人员都集中到核算中心,使集中单位的内部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同时,集中单位客观认为财务监督职能随着集中核算一并转移到了核算中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规避核算中心的审核,从而导致集中单位在行使内部财务监督职能上流于形式。
(二)核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一是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职责定位不清。由于核算中心在功能定位上侧重核算职能,并认为自主权在集中单位,对其监督有难度,于是,核算中心与集中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二是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由于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一般不在一起办公,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参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审核仅限于相关的票据,很难掌握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和业务的真实性,这样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同时,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了解集中单位的经济业务,造成财务监督由事前、事中、事后,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无法对监督工作形成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材料证据。
(三)集中单位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集中单位对报账人员随意任命,认为报账人员有无会计从业资格、有无财务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无关紧要,导致报账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报账人员疏忽大意、不负责任,不是报账不及时,就是报账错误百出,并且对相应的经济业务事项理解不透、说不清楚,而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对集中单位经济业务也不是很了解,容易导致账务处理不及时,增加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有的报账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日常业务完全按照领导的授意、指使处理,依法治企观念淡薄,导致会计资料不真实、模糊不清,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优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措施
企业应通过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功能定位,健全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报账员队伍,充分发挥双方协同的财务监督职能,保障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行。
(一)提高认识,及时转变工作观念。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营造良好的核算环境。集中单位要认真学习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深刻体会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的趋势和要求,努力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核算中心开展集中核算工作。核算中心要严格审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向集中单位反映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实现核算中心由单一记账机构向全面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型”转变。
(二)进一步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职责权限。核算中心是财务监督的执行主体,主要负责授权审批程序、资金集中管理、标准成本应用等方面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功能,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监督和监控为手段,以会计服务为目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算中心在集中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避免将自身功能定位于单纯的会计核算的误区,可以将名称调整为“财务共享中心”或“会计管理中心”。集中单位是财务监督的责任主体,重点做好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功能。同时,集中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纠正认识偏差,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负责,配合支持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主动接受来自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要根据经济业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形成严密的宏观制度约束,对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少些弹性,多些刚性要求,对内容模糊不清的条款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保证核算中心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都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健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等,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只有会计法规和规定健全了,各项业务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开展,会计监督才能有章可循。
(四)进一步加强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财务协同监督。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协同开展经济业务监督,核算中心要积极参与集中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细致审核、严格把关,促进财务监督与财务决策目标的有机统一。集中单位要逐项审查各项支出的手续是否完整、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争取从业务源头上杜绝和减少虚假支出行为发生。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双方要协同作战,形成耦合力。
(五)提升报账人员素质,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报账人员是集中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在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提高报账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报账水平、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集中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选拔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报账人员,加强培训和培养,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独立和稳定,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篇2
为了确保农村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保障村民的民利得以充分行使,经济权利不受侵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村级财务管理通知如下:
一、加强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切实维护《*市村(居)干部“十不准”规定》、《*市村务工作规则》的严肃性,再次重申要严格执行村务零接待制度,严禁村干部以村事务为借口用公款跨乡(镇)召开各类会议,或者借节假日、党日活动等名义用村集体资金外出旅游或以其他各种方式挥霍村集体资金。
二、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凡涉及村干部工资、固定电话及手机通讯费、误工补贴等费用要严格按照《关于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和激励机制的通知》、《*市村账乡(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各类报酬的标准,乡镇党委、政府要严格把关;涉及村重大开支项目的必须做到一事一议,按照有关程序规定执行。
三、加强乡(镇)村账委托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各乡(镇)村账委托服务中心要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中心”对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要及时纠正、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在银行开设村账户的行为,严肃查处私刻财务章、做“账外账”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篇3
一、资金收入情况:
全局(公司)预计收入 ****万元,其中:
(一)、全年事业费收入***万元。
(二)、**价格补贴*万元。
(三)、预计全年不含税销售收入****万元。
(四)、*****过度性价差**万元。
(五)、**收入**万元。
二、财务支出情况:
全局(公司)共计支出****万元,
(一)、预计全年销售****吨,销售成本***万元。
(二)、预计全年各类费用支出共计****万元,
三、今年主要工作:
1、财务科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财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财务科全体人员一直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法规、财务制度及国家其他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财务科的工作职责。从审核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各项税费的计提到纳税申报、上缴;从资金计划的安排,到各项资金的统一调拨、支付等等,每位财务人员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
2 近年来,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强化,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的需要,及时出台了公司财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财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从而使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在下属单位费用控制方面,一是采取预算包干的方式,将下属单位经费等进行预算控制,节约归已、超支自负,培养了职工的节约意识。二是采取预算审批的方式,对超预算的费用,必须先层层审批,没有审批发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在现金预算方面,为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在实际支付时做到,没有现金预算项目的不予支付,超预算支付标准的不予支付。在职工借款还款方面,规定了借款必须于发生当月还款,起到了降低借款数额,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呆帐发生的积极作用。通过预算管理这一有效的手段,全局从上至下的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
3、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坚持收支两条线,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杜绝不合理开支,加强应收款项的回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利用利息杠杆,合理调整内部职工借款;提高事业预算退库资金的利用率,合理组织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利息支出,为企业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把关。
4、以培训为动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同时随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层层推进,软硬件不断更新,对基层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单位会计人员除认真参加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外,还抽出业余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对一些有关财政改革新制度新规定新业务相关人员都能及时学习,及时适应,同时还与兄弟单位会计人员经常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学习强化了各岗位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促进了各单位的交流、合作与团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目标
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能监督部门,“当好家、理好财,更好地服务企业”是我们财务部门应尽的职责。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方面我们负有很大的义务与责任。只有不断的反省与总结,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提高!一年来财务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很多应做而未做、应做好而未做好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全面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局(公司)发展的步伐。
切实做好多品种盐账务处理。加强原始票据管理,对报销票据不符实际,不不符合真实性要求的,坚决予以拒绝。要进一步落实费用管理责任,严格奖惩,加大对各单位费用的管理、控制力度,严格按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新的一年里我们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通过细化管理,理顺流程,实现资金平衡,减少资金沉淀,从而达到公司的成本有效控制、实现增收节支。
2、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收入是我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发展和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强化对下属单位的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
同时要加强对局的事业费管理,控制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整理好年内应追加预算项目,及时上报县财政,争取经费追加。
3、进一步加强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工作虽然已展开,但仍处在账面、报表层面上的说明分析,分析深度不够。为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把财务分析纳入日常工作中去,我们将量化分析具体的财务数据,并结合企业总体战略,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及时做好财务分析资料的收集,加强学习,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做到较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要以前总理同志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帐”的要求为职业准则,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真实反映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重视和支持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业务过硬、结构比较合理的会计队伍。
篇4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实体经济的财务审计与监督已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从当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实体经济在财务审计监督方面的确存在着误区,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以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阐述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
1前言
农业经济实体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一个颇具宏观意义的概念,是目前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较为关注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的相关影响,农业经济实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机。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导致传统的审计方面难以真正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必须进一步进行改进与完善。由此可见,关于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实体经济财务审计监督存在盲区的原因探析
2.1源于社会环境与管理层面的原因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粗放、水平低、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显著存在,这些也逐渐成为导致经营效益低下,制约农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最终给财务的审计与监督制造了不少的困难甚至是混乱。
2.2源于管理人员层面的素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部门审计监督的效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2.3源于外部环境层面的影响由于农业发展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外部环境对农业经济单位的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再加上政府对三农政策的倾向性,导致农业实体经济单位一直不重视加强自身的纳税筹划,甚至仅仅满足于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等。
2.4源于降低管理成本的影响对于农民股东而言,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投入获取最佳的回报,一直不受重视的财务审计与监督自然在此行列。
2.5源于财务建设层面的影响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规模不大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涌现出来,然而它们并没有急于财务建设足够的重视,不仅没有树立先进的财务建设理念,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这样就无法有效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严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财务凭证的规范有待进一步提升,购销无法取得和开具正式发票,劳务支出无法取得合理的单据和原始记录,工程的招投标和结算没有依法程序,导致工程量无法认定。
3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进一步做好财务审计监督的对策分析
对于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而言,要想进一步做好财务审计监督,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树立先进的财务审计监督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做好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首先必须要树立先进的财务审计监督理念,进而以此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去实施、去践行,真正做好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与监督。
3.2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完善服务财务审计工作的完善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加强关联与完善相关服务,尤其是要不断健全农产品流通票据的流通程序。农产品以及农业初制品等固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绝对不能因此就特殊化,可以立足实际,酌情降低标准,但是税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管理,加强引导,保证其真实性与时效性。
3.3进一步规范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建设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要想真正实现财务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与科学化,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为有力依托,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有财政项目补助的单位,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资料,严格履行相关程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独立设置财务人员、财务机构的单位,务必要引导其意识到做好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是做好对农业经济单位财务人员和负责人员的财务辅导,如加强培训、建立财务交流和监管渠道,规范财务建设时提供审计数据的保证。
3.4审计监督提前介入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在等待所有的建设完成后才进入,这样就给审计的取证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为对于农业实体经济单位而言,更是无法保证提交证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能够提前介入的话,就可以全程实施监督和控制,一旦发现有不规范或者不合理之处,可以马上叫停,进行改正。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开看,审计监督的提前介入实施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确实尤为必要的。
3.5多部门参与,专家确认,以减少审计的风险项目的审计并非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往往可以准确提供生产投入、生产过程以及增值情况等。通过工程建设部门的参与,不仅可以准确把握项目队额概算、预算以及决算等,同时也便于展开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评价;通过产业管理部门的参与,便于更好地实现对设施投入和使用效率进行评估与测算;通过财政部门的参与,则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4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实体经济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的确遭遇一些问题与困境,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的话,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审计财务监督重要性的基础上,树立先进的理念,进而财务多种措施去实施、去践行,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剑锋.五三农场对经济实体加强审计监督成效好[J].中国农业会计,2013,(9):46.
篇5
1.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务管理、资金监督、预算执行及会计基础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1财务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更加完善
过去,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往往在会计监督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做到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财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经济事项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从源头上有效地防范了财务风险。
1.2财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获取更加快捷
过去基层单位独立进行会计核算,上级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领导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强,等到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就比较被动,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效果均不理想。现在实行会计集中报账,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全面掌握各核算单位的财务数据,及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加强预算执行的力度。同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也更为方便及时,为领导在工作中作出各项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
1.3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显著加强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供应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出账,从而保证了各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了资金使用范围;对各核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按年度预算进行划拨,加强了预算执行力度。
1.4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水平不断提高
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设在主管部门的财务科,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更为全面,对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的理解也更为通彻,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
2.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足
尽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控制预算管理,资金合理调配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2.1相关制度不健全,单位责权不清晰
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三权”不变,但由于目前尚未就会计核算中心这一会计核算形式作出明确的权责界定,一旦出现问题核算单位必然会将与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相关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对核算事项的真实性判定只能依据核算单位报送的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只能依据报送的票据进行会计处理,只能重视核算资料形式的合法性、合理性,如发票内容填列是否完整、报批手续是否完备、支出标准是否符合规定等等,而对于核算单位此项经济活动事项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使实质上不参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不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会计核算中心,陷入很被动的境地。
2.2基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有待加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一方面专业的会计人员被“抽身”至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机械的记账、报账工作,被大量的会计核算事务所牵绊,相对的财务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被“闲置”;另一方面,核算单位对集中报账的认识不够,对报账员的要求不高,财务管理过于依赖核算中心。其实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的报账员除了不需要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他的诸如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仍然是报账员的工作内容,他们较之前的单位会计要求是更高了,不仅要精通会计的各项业务,还要能够为单位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出谋划策。
2.3资产的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求账实相符。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财务人员并不在核算单位,一般只能根据核算单位提供的原始附件对新购置资产进行入账处理,而对资产实物的使用状态、管理情况无法监督,账务管理与实物核销不同步,这样使本来就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为艰难。
3.会计集中核算发展的设想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机构责权
会计集中核算根本的问题不是集中至哪一级,而是集中起来通过统一管理和严格控制,从而起到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到统一管理和严格控制,就必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会计核算机构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会计核算机构与核算单位在参与经济活动事项管理及会计核算监督等方面的责任划分,从而使会计集中核算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
3.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核算内容
(1)完善核算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会计集中核算对于核算单位来说只是承担了其会计核算职能,相对来说加强了核算单位的外部监督,而对核算单位内部财务无法管理与监督,需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2)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和内容。按照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可视情况不同区别对待,例如对业务相对重要但距离核算中心路程较远的核算单位,可以由中心委派会计主管,这样不仅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还可强化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会计服务职能,充实会计核算中心人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3.3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报账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每天都忙与记账、核算,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为解决这种情况,一是要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与财会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政治、业务能力水平,自觉遵守与执行财政纪律,科学、公正的处理相关业务;二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加强报账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报账员的上岗要求,如必须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定《报账员岗位职责》,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强化报账员在核算单位所起的财务监督、财务管理职责。
3.4普及财务软件,建立网络报账查账系统
(1)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凭证的整理和输入上,建议实现远程网络报账后中心财务人员只需审核财务凭证和资料,具体的账务处理可由核算单位的报账员进行。这样,对于核算中心而言可以从繁杂的会计核算中“剥离”,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对核算单位而言,使用网络报账系统在本单位即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即凭证整理和输入工作),不仅加强了报账员的财务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强化了基层单位对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意识。
(2)完善资料,加强管理
通过建立远程报账和查账系统,一方面加强了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与核算单位联系,提高了对核算单位报账员的要求,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管理;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通过在网上查找、审核、审批各核算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进一步强化了对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
(3)强化预算,促进交流
会计核算中心仅仅注重核算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加强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要确定这笔钱该不该付,如何付,而不是付了款之后再发现问题。因此,网络集中报账的开展使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有利于提高核算单位对财务管理积极性,而不是把财务管理的责任全部推向核算中心;而远程查账系统可以使上级主管及时了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加强了会计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将会越来越完善,为我们事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军.《浅谈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2009-7-10
[2]李荆霞.《试析会计电算化与会计集中核算》2012-3-12
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集中会计核算管理 策略
随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分散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集中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避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违规行为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广大社区群众服务,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一、集中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及优势
集中会计核算模式是在保持原单位资金使用权、所有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成立专门的会计结算中心、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管理,各基层单位则设结报员一名,结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事项和实行会计监督的集中财务管理方式。集中会计核算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在集中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下,资金帐户、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都是相对集中的,这样就将财会人员从个别单位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避免了财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财会人员与基层单位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客观上为其履行财务管理职责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后,会计中心所辖单位的收入将会银行自动记入会计核算中心帐户,所有日常支出又都要经过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人员审核,资金往来透明度较高,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和挥霍浪费行为,便于进行财务监督。
二、集中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下容易产生的问题
集中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方式,在当前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发挥了积极的效用。但财务管理责任十分重大,一些矛盾和现实问题很难被一次性或一揽子地解决,具体来说,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一)财务管理权责不清
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每笔开支都要到结算中心进行核报,结算中心承担核算和监督职能,对其内部财务管理提出建议,双方之间财务管理权责清晰。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收入直接由银行划入结算中心账户,再由结算中心计进行划拨、批报,这就使得二者在管理权责方面发生混淆,出现诸如基层单位管理者决策权被削弱、结算中心的建议权被忽视等现象。
(二)财务资料真实性无法保证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的财务资料,如票据、账务等,是向各方面反映该基层单位财务状况的重要资料。但在集中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中,社区医疗机构派结报员上交相应的资料,结算中心脱离财务管理实际,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都无法进行有效考证,会计信息质量也无法保证,难以满足医院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需求。
(三)从业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财会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财会能力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而在实施集中会计核算管理之后,对于财会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实情况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较少,管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很多财会人员都身兼数职,财务工作倒成了“副业”,也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
三、改进及完善策略
虽然存在着以上问题,但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仍是十分有益的。要充分认识到集中会计核算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这一财会管理模式: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会计队伍建设。首先,要专人专职专用,为会计人员解决好编制问题,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尽量不增加其他的额外任务;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其提供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促使会计人员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承担自身职责;最后,建立的公平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在集中会计核算制度下,结算中心与基层财务单位之间的权责其实十分清晰,而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要明确权责范围,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财会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财经规章制度,及时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报送决算报告,切实履行好会计职责;结算中心也应主动加强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双方配合协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资金投入和补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一种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和医院给予足够的制度、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承担其除医疗成本以外的全部支出费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营,最大可能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制订好财务预算,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实行集中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有利于会计信息的规范和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财务资金往来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对基层财务单位财务监督。当前,我国现正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是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在坚持社区卫生机构公益性质的基础上,确保为社区群众提供最好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医疗卫生运行成本,最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商贸企业;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作为平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处理,并将商贸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相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随着商贸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贸易量逐渐增加,实现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现状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改善当前商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企业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并不十分完善,导致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
(一)集团化财务管理理念不健全
在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是注重对企业资金收入的核算工作,但是实施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和预先的分析和规划,保障其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还难以适应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落实。商贸企业现有的工作人员对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商贸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组织不健全
商贸企业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仅需要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还需要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财务管理组织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是目前商贸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组织的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下需要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既能够涵盖企业的整个财务组织部门,同时还需要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确保商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商贸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完善
商贸企业实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仅仅是涉及企业的财务收支工作,但是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加强整个财务工作的管理。目前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企业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的连接,也未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条理化的管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少相对良好的环境。
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建议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商贸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选择,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渐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商贸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商贸企业实现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机构进行调整,改善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分公司的财务进行详细地了解和调整。随着商贸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加,实行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掌握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财务信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商贸企业通过网络管理对子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财务信息监督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工作中的风险,保障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对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由于商贸企业财务工作逐渐复杂,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子公司的投资。商贸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核以及投资过程的监督工作,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商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商贸企业集团化投资管理模式的提高,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一方面在今后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中需要对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需要对子公司委派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总公司进行负责,加强对子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工作逐渐复杂,这给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商贸企业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与原因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逐渐增加对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同,及时适应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商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意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对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避免财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在财务监督中需要定期对子公司的账目进行审查,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工作,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合理控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子公司财务管理漏洞,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商贸企业关注的对象,一些商贸企业已经逐渐运用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商贸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分配,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网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比较短,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雪.论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2(11).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监督;规范化
财务监督指有关机构和人员对经济业务及其处理方法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主要包括对资金、物资的组织、分配和使用的监督。高校财务监督指有关部门和个人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会计工作的有关规定以及经过批准的计划、预算等,通过专门的手段和方法,按照相应原则对高校内部财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和督导活动的总和。
一、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特点
(一)高校财务监督的目的特殊。一般企业的财务监督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目的,即通过财务监督监察、督导企业的现金、物资、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各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结果,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与一般企业的财务监督不同,高校的财务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学校财产物资的监督,来降低学校运营成本,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运作,为教育事业服务。
(二)高校财务监督的内部性强。财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在一般的工商企业中,尤其是上市公司,既需要实施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又需要定期对外报财务报表、提供财务报告以及接受工商、财政、税务、审计、银行、上级管理等部门经常性的外部监督。普通高校不必像工商企业一样接受如此频繁的外部监督,以内部监督为主。
(三)普通高校财务监督的困难性大。高校财务部门在管理机制、人员素质、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对财务的管理模式、方法等方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给以后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带来了一些困难。
二、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对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的监督。高校财务对资金的监督主要是监督资金运用是否合理,有无挪用、坐支现象;有无长期拖欠和坏账损失;有无长期的债权债务;沉淀的资金能否抓紧清理;各类专项资金的用途是否合法等。所谓专项资金,是指资金的拨付有特定的使用目的,不可以无故挪用。然而,普通高校现在普遍存在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挪用现象,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对高校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的监督,要严密关注从学校利润盈余、运营费用中提取的专项资金,以及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是否按量入为出的原则使用,有无乱用、挪用甚至是挤占和贪污问题的存在。
(二)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所有,而与高校的管理者群体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加之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为高校固定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所以,高校财务监督必然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严密审核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折旧、报废、转让是否按规定手续处理,扩建、技改、投资等项目是否坚持审批制度,招标工作是否按合法手续进行,有无“暗箱操作”,闲置和更换下来的实验设备是否能得到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是否能够保证保值增值。
(三)对各种费用的监督。在我国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高校经营管理被推向市场,因而具备了更多自负盈亏的性质。高校虽然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的,但是降低教育成本、节约教育资金、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始终是高校的现实追求。高校财务监督应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招待费用、低值易耗品支出等设定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努力降低教育成本,从而保证有限的资金确实都用在了“刀刃”上。
(四)对会计凭证和账务的监督。对原始凭证进行监督,一要检查凭证的来源是否合法,凭证是否系伪造的。二要检查凭证填置是否正确无误,尤其是数字和用途(摘要)是否对照。三要根据凭证来源和会计事项的发生,判断这一事项的发生是否合法,是否在高校预算和审批范围之内。如果属于预算外支出,就要先提请领导讨论、审批过后,才进行应有的账务处理。四要将合法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核对,检查账务处理是否存在内部手脚,杜绝财务部门内部不法行为的发生。
对账务的监督要求我们督促并建立健全各种账册,及时记录、汇总、核算,按期结账、报表,对外提供应该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和资料。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账务处理的错误率,争取做到账务明晰、财务明白、责任明确,为各类审计和监督提供完备的备查资料。
(五)对年终报表的监督。与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相似,高校的财务部门也需要在年末对整年的财务工作进行总结,这就是高校财务部门所提供的年终报表。从年终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年度内,高校的资金、财务、固定资产等的增减情况,从而可以透视高校全年度的教育运营成本,并提请有关部门研究分析,从而在下一个年度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节约教育开支,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以产生最优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效益。
三、对当前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报告制度。这里的内部报告是指报告高校经济业务事项处理过程的信息,一般包括:高校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处理跟踪报告、损益报告、费用报告、现金流量报告和资产质量与债务形式等情况的报告,它是动态地了解高校财务管理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和及时进行动态控制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内部报告系统可以及时跟踪发现高校内部一切关于财务方面的重大情况的发展状况,同时时刻提醒和监督资金、财务使用者、管理者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和高校预算开展收支活动。
(二)适度集中财务事项处理权。我国普通高校的财务工作应采取适度集权的政策,主要是适度集中筹资权、投资权,包括固定资产的构建与处置、专项资金的筹集及使用、重大费用支出和重大资金的调度等。适度集权可以杜绝“政出多头”“乱插手”“雁过拔毛”“办事效率低”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建立适度集权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定要保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办事效率,研究和审批的反馈要及时,不要成为为个人服务的“捷径”,不要成为强化高校管理工作的绊脚石。适度集权,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制约机制和一定的决策透明度上。
(三)建立科学的中间审计制度。我国现行的对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通常是按一定的时间照例进行的,如年度财务审计和离任审计等,不但中间审计开展得较少、力度较小,而且多数单位的财务部门都是为了应付审计而审计的。这样就很难达到审计对财务监督应有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建立中间审计制度,可以通过中间审计尽早发现问题,制止不良倾向,威慑违法、违规行为。
(四)委派高校财务管理监事会和财务总监。对于高校资产流失、财务问题时有发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力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教育部、地方政府等上级管理部门对高校实行监事会和财务总监委派形式来解决。高校财务管理监事会和财务总监可以不干预高校日常的管理和运营活动,主要对高校的资金、物资状况实施财务监督,审查高校资产运营情况,并对高校管理者的管理和经营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需注意以下几点:财务总监要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受高校管理层的制约,具有实权,不能形同虚设;应当建立财务总监与高校决策者联签制度,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应当建立财务总监对重要事项的报告制度,时刻向有关人员和部门反映监督情况;应当建立对财务总监监督效果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财务总监应该任人唯贤,实行回避制度。
(五)在高校财务部门与后勤经济实体之间建立财务通报制度。后勤社会化之后,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管理虽然已经独立,但其包括财务在内的很多工作都与高校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勤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需要高校的大力支持,高校师生需要后勤产业提供的优质服务。因此,有必要在校级财务部门与后勤经济实体之间建立财务通报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同时明确财务关系,加强高校与后勤之间的财务透明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18-2
1 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分析
1.1 2001年3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明晰了全省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使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1.2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我区开展“村账镇管”、“会计委托”、“网络记账”,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和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上一新台阶。克服了以往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工作不规范,乱开支现象等,进一步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促进和改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3 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011.11.21修订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进一步为我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我区农村财务监督在实行上墙财务公开的同时,借政府网络平台《同安信息网》,及时反馈农村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实行网络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网络财务公开,形成了与财务上墙公开的互补。克服了以前财务公开在村务公开栏上上墙公布的不足,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因财务问题发生的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增加。
1.4 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每届村干部同安区实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在审计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同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审查,并将审计结果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实现、维护、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农村案件督察、排解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大审计力度,是有效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重要举措。
2 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也是基层农村的难点问题,虽然经过不断地完善,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出现新情况,主要情况如下:
2.1 利益问题
因利益驱动,村、组对会计有抵触情绪,委托会计成了一名机械记账员,使会计人员的反映、监督职能难以实现。又因会计不是本村、组的单位本身,会计监管太严,容易与委托方造成对立,村及村民小组为达到控制会计信息的目的,有可能把委派人员架空,使其成为一名机械的记账员,完全丧失对村及村小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有的镇农经主管部门和会计分离不清,甚至有的会计还兼农经的工作。导致村及村小组的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存在或失效。
2.2 会计问题
有的会计人员常在办公室办公、少下基层,弱化了监管,失去监管作用。其一对基层不了解,有些村干部怕花钱不方便、受限制,以种种借口不按上级规定办,坐收坐支,导致农村财务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其二因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也产生了偏离,又无完善健全并执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村组与个别素质参差的会计人员形成互动的利益驱动,产生违法乱纪现象,不能及时防止、发现问题和加强内部控制。并防止可能引发舞弊的迹象和阻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2.3 村组报账员问题
有的报账员素质偏低,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有的农村财务人员年龄偏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少数村级报账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的发生。报账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的作用。
2.4 民主理财问题
民主理财搞形式,监督乏力。部分村组民主理财实际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经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村干部指定,民主理财小组失去了本身意义;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在实际理财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作用;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活动不及时,其监督作用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2.5 财务公开问题
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个别村因资金存在“体外循环”现象,造成财务公开的内容与实际不一致,个别村因乱支而想方设法造假,特别是征地拆迁、土地款、地上物补偿款完善、公开力度不够,使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又人们私有观念的不断强化,部分人自己顾自己,集体观念淡薄。虽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固定的公开栏进行财务公开。但事不关己,不闻不问,导致财务公开走过场,监督不到位,产生违法乱纪。
3 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探索
3.1 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
应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3.2 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观。树立起自我约束, 进一步分析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会计要确实做好村组的参谋和进一步创新,把自己与村组融为一体,进一步为村民谋利益。对村财政收入较大的村要进一步有效实现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3 强化资金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农村财务管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资金管理是农村财务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合理利用资金,确保资金不被占用和资金安全;其次村财政收入较大的村要合理使用资金,加强对现金流出的监控,管好资金的使用。因此,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细则,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以确保资金安全。
3.4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遵照《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村集体要进一步根据各村组的实际情况,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做到事先安排和计划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分配和控制,完善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探索创新搞好财务管理制度。
3.5 加强财务监督
篇10
(一)任务急,时间紧
地震、洪水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自然灾害和事件,大多事发突然,事态发展迅速。留给消防部队准备时间十分有限,遂行任务所需专用装备和物资器材的采购经费需求急剧增加且异常急迫。
(二)任务散,力量杂
由于消防部队遂行应急行动的不确定性,保障关系具有多样性和保障对象具有复杂性,再加上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参战主体多元、节奏转变快,使财务保障任务更加繁重,保障关系更加复杂,财务保障的组织协调更加困难,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漏供、断供。
(三)项目宽,监管难
消防部队执行应急行动过程及规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可能是本辖区内执行任务,也可能是远距离、跨区域执行任务,既可能是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也可能是与敌对势力、的较量,经费消耗大、开支项目多、使用情况复杂。
二、财务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根据任务特点,提升应变能力
一是能够做到平战结合、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对部队资金拨付,积极协调解决经费供应保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科学预测,认真做好经费需求预算,并根据任务特点,迅速计算经费需求计划,快速向上一级或越级申请领报经费;三是应急行动前后地域划分不明显,部队调动频繁,为实施不间断保障,财务部门应增强预见性和灵活性,以灵活、有效方式快速反应。
(二)依托制度规范,强化经费监管
加强财务应急保障经费监督,应结合部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突发任务特点,配套规章制度,严格计划管理,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任务经费发挥最大作用。一是要完善财务监督配套法规;二是要创新财务监督手段。
(三)围绕保障有效,提高综合效益
一是要科学配置财力资源,厉行节约,从严控制行政消耗性开支,以低消耗获得高效益。二是要按级负责分工保障,对遂行任务中涉及经费开支的事项,不等不靠,做到该争取的争取,该划拨的划拨。三是要军地联合,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赢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三、财务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结合教育,强化训练
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应急保障能力,必须抓好财务应急保障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平时为了应急”的思想,做到平战结合;熟悉特殊任务情况下财务保障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切实做到任务明、情况准、程序清,从而锻炼队伍,不断提高处置突况的能力。其次,必须注重加强应急机动财务保障专业队伍建设。主要通过财务单位培训、岗位练兵及专业比武等形式,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突发事件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最后,要强化财务人员特殊任务情况下应急财务保障训练。可利用现有财务保障机构,分级、分层次构建应急保障力量,达到一旦事发,不用提前委派、不用突击训练、不用临时筹措、不用临阵协调,就能实现应急财务保障。
(二)规范机制,强化监督
建立长效的财务应急保障机制是加强财务监督、提升财务应急保障能力的关键。一是要配套规章制度。财务应急保障配套法规是对应急条件下财务保障原则、程序、组织形式及方法的制度规定,是规范工作秩序、提高经费保障效益的重要依据,是财务监督的法理基础和有力保障。既要推进财务应急保障监督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又要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二是要创新监督手法。结合任务特点,并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采取责任支付、包干管理、指标控制、及审计监督等等方法,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实行全程动态监督,把监督检查穿插在部队执行应急行动经费的领取、开支及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段。
(三)持续保障,注重时效
-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化学品船市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