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应了时代的要求。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转换教师角色,打破传统观念,由“权威者、主导者”向“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学习者”转变,努力构建朋友式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多采用表扬激励的话语,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出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进发。
2.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等,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它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质疑习惯。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管往容器里灌知识。久而久之,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切磋,使学生学习兴趣继续延伸,以启发他们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篇2
1.利用原型启发,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师要利用原型启发,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上前滚翻课时,教师拿出方、圆两种木块分别在同一平面滚动,圆木块滚得圆滑,启发学生练习时团身要紧。讲鱼跃前滚翻时,向学生说明跳跃的动作就如鱼飞跃时动作一样,诱发学生想象。如讲“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寓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新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2.通过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思维空间
因信息技术具有声像性、重现性、多样性等特点,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易于理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前十五分钟放一段教学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动作要领,然后展开联想:如何经济、实效、科学、合理地完成这一动作。这样学生思维的空间被开拓,为练习中掌握正确动作并创造性地完成动作打下思想基础。
3.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就一定能够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依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充分体现参与者的自主性。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自制小器材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工艺简单、灵活多变、美观耐用的小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这样,教师设计“小器材”的创新,必然带动学生设计动作的创新,而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又能给教师创造小器材提供“灵感”。
5.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布置训练场地
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良好的训练环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6.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以群体为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自己所爱的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如成立兴趣小组;举行体育知识讲座、比赛;开展校内外体育比赛、节假日郊游、参观运动会、课余运动训练等。在上述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体育骨干,依靠积极分子,并注意轮流吸收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场地布置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创新能力。
7.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我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修正自己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高的合格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性学习,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角色,将“要我成才”,变成“我要成才”,真正激发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高校应当以这种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性、弹性学制的灵活教学模式,同时采取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2]。
一、当前教师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1.高校应将引进人才消化吸收,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当今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引进硕士、博士、教授、院士。这些做法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应当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对人才科研-教学的软硬件支持以及制度保障。让科研人才在工作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学科从教育型教学方式向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从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引导教师将科研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快速地把握最新的科技理论成果,真正达到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目的。另外,高校应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教师的成长,应适当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让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老教授和教育学专家做评委,指出具体的教学不足,这样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快速成长。针对学历层次低、知识面窄、能力差的教师,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并从制度上保障进修或深造教师在深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能够顺利完成。
2.摒弃僵化的教学目标和陈旧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仍然非常传统,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教学和考试任务,学生完成升学目标。随着社会对高学历的不断重视和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不少学生只能选择进一步考研、考博,因而,读书的目的就变成为了升学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教条化、条块化,学习过程中背死书、死背书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种学习目的产生的效果离真正透彻领悟知识体系,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3]。从当前高校教学形式的角度讲,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方面,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灵活地运用研讨式、问题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这种模式虽然也能达到传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但是,使学生不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即教育教学内容或方式与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相脱节,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就业困难。
因而,教师应当教育学生首先端正学习态度,最终学习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是要适应未来国家的科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是死背书、背死书。教育学生彻底摒弃为了升学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这样才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者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采取一切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辩证地、批判地思考实际问题,形成真正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
二、高校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创新型大学的校园环境
1.高校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力度。高校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增强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高校应对学生开放各类教学资源,包括开放各类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也包括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同时,通过对学生实践需求的调查,不断更新和更换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各类图书资源以及网络数据库等软硬件资源。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切实锻炼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高效有序运转,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评估和考核力度。定期给予工作任务并确立验收标准,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或相关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实践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创新实践氛围[4]。
2.增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以研究型教学作为课堂和实践教学的转变方向,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作为依托,增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大各项投入,同时设置适当的评估标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具体措施有:首先,建立健全鼓励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的奖励制度,对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增加经费支持;适当减少非必要的专业课的课时量,留出更多时间组织学生更多地进行有探索性的专业课程设计与研究。使学生真正能够得到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锻炼。另外,在学校师资资源允许的前提下,组建学术团队去开展一些科研目标适中、探索性强的学术前沿性研究,并鼓励本科生参加进来,让他们体会科技创新的具体过程,这样也使高校能够逐渐打造有自己专业办学特色的学术团队体系,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从而发展和壮大本校的学科队伍结构。
三、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同性质的高校和教师一定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避免同类院校专业特色相同、培养学生的方式相同、专业课的设置完全相同。应当做到即使同类工科院校的相同专业,侧重点和培养方式方法均不相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同高校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经验,扬长避短,而最应当避免的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和僵化式的管理和学习模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高校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斌,李中斌.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25(10):85-88.
[2]马彦周,孙劲松.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169-171.
篇4
关键词:创新 途径 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给他们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五、邀请科学家进校园
我们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来我校做报告,科学家运用幻灯片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关于航母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向同学们解说了我国辽宁舰的情况,每个同学屏气聆听,个别学生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询问了专家……此次活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认识到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创新的向往,认识了在国际形势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举办科技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学生针对《合理使用汽车远光灯》的问题走访了社区、医院、图书馆、档案局、交管所等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走访调查,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们更加自立自强,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义务和权利,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七、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成立了以下兴趣小组:1.电脑制作兴趣小组;2.科技创新兴趣小组;3.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小组;4.信息学奥赛辅导小组;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6.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八、举办科技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为了展示创新活动的成果,学校举办了科技节,现场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模型大赛、摄影书法绘画展、才艺大赛、创新实验等比赛。全校师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比赛,深受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成为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个任重道远的工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
篇5
一、"观察——想象"创新
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将"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观察实为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人们发现并获得知识的重要的一项,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教育过程中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让学生"观察——想象"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倒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奇、引趣——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领略"倒"的意义。
1、让学生在笑声中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倒"。用多媒体演示小品《看倒报纸》的一个片段。
2、体会大自然中"倒"的美丽。联系语文《桂林山水》的插图,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用一句话概括图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印着这样的山)。
(二)、认识数学中的——"倒"。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倒"的现象,下面老师请大家看看数学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呢?
1、38×83=27×72=715×=×125=
想想老师会在横线上写什么数?
你能不能根据你的想法帮老师多写几个这样的式子?(给1分钟让同桌互相交流)
2、1×1=2×12=3×13=4×14………………
想想猜猜老师的省略号会写什么式子,让学生说一说,直到学生不想说为止。
让学生说说1、2两组算式的两个数关系,体会倒数的相互性。
板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该怎样求"学生交流讨论。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创造性的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放手让学生观察,想象就能创造性的得出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联系——迁移"创新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主动创新。例如《体积单位的进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联系迁移创新:
(一) 创设情景,诱导创新
师出示
看图1说一说是什么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完成表的第二行)
看图2说一说"是什么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完成表的第三行)
看图3说一说是什么单位?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根据知识的发展,请你想一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猜想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做出的猜想非常了不起,生活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人们的猜想,被人们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歌德巴赫猜想,就是歌德巴赫在大量的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猜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敢于猜想和善于猜想。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进行验证,那么大家能不能证明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大家可以看一看图3想一想怎样证明你的猜想中的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是对的?
(二)验证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名复述
(三)吟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吟赏证明的过程,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切分图进一步强化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这堂课的教学从联系到迁移,再由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了联系迁移的学习方法,而正是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经常引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提出新思路,学习新知识,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操作——实践"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几何教学,要通过操作、观察和探索等多种实践活动,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简单的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图形设计以及推理能力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是平面内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认识圆的特征
1、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圆?
2、 利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3、 折圆(按要求看课件折)
4、 找折痕的交点,定义圆心
5、 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多量几处记录数据。
6、 想一想:通过测量你得到什么结论?
7、 得出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三)、定义圆的各部分名称1、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2、 想一想在一个圆里圆的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样想的?
3、 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4、 直径:认识直径(观察折痕)得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 思考: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6、 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7、 思考: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关系?(引导观察图)
8、 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画圆
1、 认识圆规
2、 思考: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想一想你怎样利用圆规画圆?
3、 学生操作画圆
篇6
当前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校的教学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长信能力,实现创新型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新时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改变教学策略,尤其是计算机教学,要紧跟时展的潮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使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阐述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的对策和措施,使得计算机教学不断地创新,顺应时展的要求。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方法
0 前言
在科技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也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学校教学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各改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不断的动力和源泉,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要有创新精神,离开创新就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简言之,就不会实现教学最终的目标和目的。创新能力不是纯先天的能力,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学校中进行培养和提高,尤其是走在前沿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成为当前教学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和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计算机逐渐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
1 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计算机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是时展的产物,当前世界发展如此迅速,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走向世界顶端,计算机也不断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学习当中,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生活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计算机涉及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是个非常头疼的事情,因此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满足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当今世界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创新能力是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发展服务的基本因素和条件。
1.2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改革和发展,逐渐提出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做人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素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青年”,顺应素质发展理念的潮流和趋势。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授并培养学生不断地向全面发展前进,为自身的基本能力打好基础,为未来步入社会和发展自身的潜力奠定良好的前提。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必须摆脱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分析当前发展的局势和趋势,培养适合时展的新型理念和教学方法。
1.3 计算机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不断与世界接轨的前提条件
计算机教学不同于语言类教学,考察的不仅仅是书面和内容上的含义,对计算机的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的运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这种计算机操作是十分抽象的。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在世界前沿,我国由于技术有限,还需要经过地段时间进行改善和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逐渐地走向世界前沿,与世界接轨。在如此抽象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计算机的发展与扩大,不断地与世界接轨,迎合国际一体化的要求和趋势,为世界各国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前提和保障。
2 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2.1 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和科目,很多学生从小没有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应用比较生疏,容易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排斥感,岁资深没有十足的信心。因袭,喧嚣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年龄,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教学中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做游戏、竞赛等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欣然接受计算机教学,并积极参加到其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的前提条件,一旦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和培养
由于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软件也不断地随之更新,原有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缉私局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知识的培养,搜集有关的资料来武装自己,才能对学生进行教授。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资历深厚的专家进行讲座,对教师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和措施,来启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未来的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3 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性
教师的培养是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靠学生自身,学生要不断地约束和鼓励自己,通过搜集有关计算机教学的书籍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此外,实际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验证,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与否还要通过时间来验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练习起来,不断地练习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使提高整体素质的良好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提高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与我国现阶段的教学要求,计算机教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真本事;让学生从计算机的学习中找到乐趣,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发挥能动性,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完成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独立性,在不断学习进步中发掘创新能力,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秋娣;常夙恒.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J].才智,2010(34):35-36
[2]彭春晖.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3)
[3]戴湘黔.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浅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篇7
关键词:思维;格局;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06-01
一、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想象和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教学的开端,它是学生引进创新学门的“向导”。
1、以图画法激法想象
图画提供具体生动、富于情感的形象,使学生从无意转向有意注意。这种方法适用于讲名胜古迹、人物故事或利用动、植物说明道理的课文。
2、谈话激发再造想象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谈话,可以激起其想象和联想,并进行再造想象。如学习《回声》一文时,一开始,教师说:同学们,你们每当早晨起来时,在大街上对着较远的高楼大声说话时,你听到了什么?是不是好象有一个人在重说你自己说的话呢?这就是回声。今天我们来学习《回声》,老师紧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造想象,从而为学好该文打开了创新学习的大门。
3、以谜语法激发形象思维及想象力
谜语简明、具体、形象,富于想象和联想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该法适用于讲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的课文。
4、以儿歌法激趣
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适合儿童的口味。该法适用于讲英雄任务战斗的课文。如学习《》一文时,可先用投影仪出一首儿歌:“叔叔是英雄,形象光辉真英勇。胸膛堵住敌枪口,凯歌百代扬国魂。”老师满怀深情地读出来,创设一种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得人们称颂。从而以革命的激情,催化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该文的创新学习打开了大门。
5、以对话激发兴趣
对话能直接抓住主要问题,激发学生对主要问题产生兴趣进行联想。如在《詹天佑》一文导入时,教时可先问:“谁坐过京包线上的火车?在青龙桥车站有一座铜像,你知道他是谁吗?”引导学生说出“詹天佑”以抓住该文的主要人物,激发兴趣,产生联想,从而直接把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大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实际及其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灵活地选择其他适当的方法。开好头,顺利地把学生引进创新学习的大门,为整堂课的进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发人深思的课堂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巧妙地设置疑点,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探索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的解决,使学生在疑中开拓,迷中悟理,达到深度参与。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当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题“草船借箭”还能换为什么?“借箭”和“骗箭”哪个更恰当?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题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是经同意后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而课题中写诸葛亮得到十万支箭,没有征得曹操同意,更不会归还,所以是“骗”不是“借”。
生:我认为“借箭”恰当。因为后面有:“谢谢曹丞相的箭!”意思是收到了,表示感谢。生:我不同意!这是在嘲讽,意思是:“曹操,你上当了!”生:我说还是“借”好,因为双方交战时,诸葛亮会令兵士将箭射向曹军,一一归还。生:“骗”是贬义,用“骗”有损诸葛亮的形象。因为课文写诸葛亮用巧妙方法“借”十万支箭,确实神机妙算!
一个问题,激起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讨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三、运用“开放”的教育格局促进学生思维
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教育致力培养的重要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
1、做到教育内容的开放
如:在教学第九册《积累・运用一》“口语交际”部分前,先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有关导游的资料,向家长请教,了解了导游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小导游员”的身份给同学和教师解说学校概况。由于学生个个有备而战,说的滔滔不绝,听得津津有味。
2、做到教学过程和思维训练的开放
打破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探究和解决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如教学《奴隶英雄》一文时,在介绍时代背景后,反复朗读。经过学生的再创造,组织排演了这个独幕剧,学生在演出过程中,体会到了罗马贵族的凶暴残忍,奴隶从痛苦畏缩到觉悟反抗的变化,斯巴达克的果敢。在这种开放的格局中,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受到了训练与强化。
3、做到教育空间的开放
如教学《狱中联欢》一文时,布置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电视连续剧《红岩》,使课堂延伸到影视书刊,延伸到社会,这种空间的开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纵横综合的思维。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定位不能太高,我们教的是蒙童,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相信“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创新的参天大树。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音乐教学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思想教育。在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的认可。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彻底摆脱传统的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模式,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环境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生正于青春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加之受生活阅历的限制,脾气等各个方面都很难控制,也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基于初中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导入环境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先试着想象春天的美景,并且可以选取几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引导他们发出内心深处对于春天的感慨。这样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把握好歌曲的构造、特征和展现形态的基础上,有充足的想象空间。然后,在这样的热爱春天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样子来填写和改编歌词。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还激发了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处于朦胧的过渡阶段。当前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如果通过一些教学设备来让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图像、视频等,就可以对学生的眼睛、耳朵、嘴、手足和大脑等同时进行多重刺激,从而让学生的全部感官都参加到音乐学习中来。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的想象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春之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先让学生观看春天的图片和动画,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情景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这样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遨游,对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新颖生动的理解和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质疑精神是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重要动力,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当的契机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化蝶》时,教师可以围绕着“作品创作的背景是什么?”“像这样关于爱情故事的音乐,你们听后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这个爱情故事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等问题,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加强实践教学
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进行音乐表演,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乐器,并给他们设置任务,让他们进行随性的创作。一般来说,随性创作是和随性表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性表演是指表演者并不进行事先排练,只根据即时的灵感所作的即兴表演。随性创作和随性表演是学生创作个性的充分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龙舟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这首歌的民族风味,并充分利用其符合跳舞旋律的音乐特征,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性的表演。我们可以先让全班分小组来表演,小组表演完后,再用推选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师生的面前单独进行表演。如我们可以让班上一位男生来出演艄公,再选取一位女生来出演要过河的娃娃,让这两位学生边倾听音乐边做哑剧的表演。这样学生在随性创作和随性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表演经验,而且也对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有了全新的认识。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创新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36-01
一、引言
随着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和运行,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改进和更新,体育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突破,其运作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拓展。创新教育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枯燥和功利性的,而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 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它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学生经常的、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与课堂。
二、开展兴趣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空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兴趣活动,是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
1.结合本地体育传统开展兴趣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兼顾地区体育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如本地区是乒乓球运动发展较为普及的区域,学生中乒乓球打得较好的不在少数,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在课后组织了篮球兴趣小组进行集中训练与指导,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三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市县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2.结合学生内在需求开展兴趣活动。在体育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是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满足,此时课外兴趣活动能够发挥补充作用。如针对男生偏爱武术,女生偏爱健美操这样的体育学习需求,我在课后分别开展了男生武术兴趣小组、女生健美操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技巧点拨,让学生在课外的兴趣活动中满足自己的体育学习欲望,同时也增强了体质。
3.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兴趣活动。当前,社会治安环境虽然得到了优化,但是学生受到不法侵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此,我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增强了自卫自护能力培养这一项目,在学生中开展了自我保护兴趣训练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应对不法伤害,如何在关键时候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防身术、自我急救术、卫生保健常识等方面内容的指导,较好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权威,俯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里,聆听他们的心声,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淳淳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从而与学生能更好的合作,共同进步。只有教师放得开,学生才能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地位的不同,但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教育,,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有利的。
四、培养求胜精神和自我完善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并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进行综合评价,使那些体育能力较弱 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和方向,又能看到结果,也看到过程,具体操作就是学生分小组为同 学互相评价,再结合老师的测验,准确定位。在体育运动中,胜利是任何一个在其中的人所追求的,但是这种追求的程度就有强烈与否之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胜欲望,这种求胜的欲望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中十分的有效,在学生今后的人生赛场上更加有效,这种强烈的求胜欲望能够带给学生一种不服输的勇气,让学生在重重困难之中突围而出,获得最终的胜利。
突出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创新教育过程的综合性表现在教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受教育者能力的综合性。当今教育中的学科设置已经越来越趋于综合性,呈现出“宽”的特征,而不是过去那种过于分门别类,呈现出“窄”的特征。教育者是开放教育过程中的活跃者,他面对的两个对象都可以成为自己开放的内容:一是所传授的知识,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要看成是正在变化的东西,自己完全可以介入到这种变化中去;二是接受自己教育的受教育者,他们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开放教育中的主要力量。
篇10
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以激发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中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强迫的、不自觉的、程度不同的苦恼、烦恼的心理状况下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对信息的传输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上述干扰使学习方面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反之,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兴趣浓厚时,有关学习的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信息在神经通道内的传输保持高度畅通,这样必然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教学效益达到最佳。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演示实验不但要直观简明,而且要求配合实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比、矛盾、设疑等方面激趣,使学生自觉产生解惑需要。如“自感”一节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实验激趣: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通电自感现象”,与电阻相连的灯先亮,通过两灯亮度对比两个灯泡亮度的对比,不需要教师提问,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从而自觉产生解惑需要。
思考解惑:通过短暂的时间思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启发对比两个电路图电阻与线圈的不同特点,联想前面所学的电磁感应现象,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激疑创新;在前面演示实验的基础上介绍:断电自感现象“的电路,首先接通电路,电灯正常发光,提问学生,开关断开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充分思考后,让学生抢答。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观察,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的兴趣,增强他们创新的意识和信心。
形成概念: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通过这样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使学生自觉产生了解惑的需要,且掌握了解惑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八年级进行趣味物理实验讲座,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内容可以是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现代科技中的一些重要成果,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兴趣,为顺利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创新的途径
设法让学生动手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加强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以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有必要使学生多做实验,具体有以下途径:
(1)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
(2)开放实验室
(3)学生分组实验
教材安排的学生实验,是通过专家精心编排的,它包括了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介绍了实验的常用方法,同时加强了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因此,在实验室条件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一组,创造环境让学生独立操作。具体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预习,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归纳实验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分析,知道要选择的器材、实验方法、数据记录以及数据处理。通过对学生实验的分析研究,明确实验设计的一般要求和.实验过程应逐步要求学生能独立列出实验步骤,独立设计表格,独立完成实验,在观察现象、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独立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课内课外设计实验,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是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进行设计和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的实验活动,实际上,一些创造发明、一些理论的重大突破,都是通过设计实验来完成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不但要介绍实验的创造思想,同时要介绍实验设计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家艰难的探索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良好品质。
设计实验的具体途径可以是:
(1)改变学生实验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在完成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布置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实验课题。通过对学生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等的改变,要求学生再按照实验目的,重新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要求。
(2)课堂上创造设计实验环境
课堂上可以创造某些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测量或某些问题进行研究。
(3)课外活动中进行实验设计
课外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比如,在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鸡蛋撞地球。
四、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进行实验探索,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翻开物理学史可以发现,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有一段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探索规律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一规律之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有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推理的思维方式,如果把科学家运用的实验思想、方法开发出来,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如:“单摆”一节,为讨论决定单摆周期的因素,我采用学生探索实验进行研究,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猜想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单摆的振动,讨论、分析、猜想、总结决定单摆周期的因素。实际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开始都是由猜想开始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并且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2)探索发现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及实验方案,为使实验顺利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写出实验提纲、记录表格等。
(3)总结形成规律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规律。
- 上一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 下一篇:乡村少年宫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