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篇1

关键词:公共关系 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比较强的新兴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例如营销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该课的学习,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公共关系课程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1]

一、改革教学观念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需要双方互相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已经不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新的教学经验,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改革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由于公共关系学的应用性特点,教师应加强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能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做到学有所用。教师在设计课程与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负责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应结合课程特点,改革教学观念,以“丰富理论,加强实践,重在意识”作为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理念,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内容比较笼统。高校的课程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完全不能在课堂上讲完所有的教学内容,只能针对性地对公共关系学的概论部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在整体上分析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只能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不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技巧。二是教学内容混乱。教师通过概论部分的讲解,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然而实际教材中的概论部分包括了“原理”、“实务”和“礼仪”等方面,有限的教学时间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应用。概论部分的知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这一环节,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实际工作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升。针对上述若干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改革教学内容:

1.整合教学内容

将原先公共关系学笼统而又混乱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归纳,使每章的教学内容都比较简洁清晰、有条理。比如可以设置公共关系的“概论”、“组织机构与人员设置”、“工作程序”、“实物操作技能”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对“何为公共关系”、“由谁来公关”、“如何做公关”、“公关做什么”进行系统地讲解。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技能与技巧。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例如,在理论教学时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并组织学生制定公关方案、设计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地通过课堂讲解,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不能真正地掌握公关技能,尽管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由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该课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担任知识的传授者,更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能够正确处理日常交际关系与突发事件,让学生真正受益于所学知识。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时间比较长,已经普遍应用于教学中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在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还能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个大型的讨论会,就所学的公共关系内容展开深刻讨论,让学生对课程的所有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课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2]

2.模拟教学

所谓的模拟教学,是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方式参与公共关系的具体事件中,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处理公共关系,并从中得到体验与收获。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商务谈判或者辩论赛等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辩论,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材料准备、课堂实践与教师点评三个步骤。模拟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通过组内合作与小组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多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越来越呈现信息化趋势,在公共关系课程中应用现代化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减轻教师上课时的任务,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需要培养应用性人才。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公共关系教学,根据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改革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为所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思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充分站在学生主导型地位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当前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英语教学课堂的评价已经逐渐从教师转为学生,所有教师需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自我教学能力的全面创新,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互动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二,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思。通常来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逻辑为主线进行,而没有对教学过程的逻辑和学生的接受逻辑进行分析。英语授课的方式也主要是灌输教学知识和方法,而比较少的进行师生互动。反思教学方式,教师更需要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挖掘和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真正深入其中去掌握的是学生自己。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体验、实践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英语高中教学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学生只有自己充分掌握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才能真正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实现新课标下的实践中学习的目标。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反思。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优势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和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同时,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普遍的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规划,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人本理念,因材施教,设计英语教学活动贴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进行了解,充分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其学习动机,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意见,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

第四,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当前很多教师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为了应付考试,照本宣科。所以需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变革,教师需要参与课程设置,积极主动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且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教学内容当中,还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不能简单地针对学生语言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测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调整,关注学生整体和全面的发展,而不单纯是考试成绩。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思方式探索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那么在英语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进行全面反思和全面提高。

第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观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状态,并通过反应的学习成绩来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代表其学习状态,教师反思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表现,分析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教学方式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状态的调整。

第二,要通过同行和他人的教学评价来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一般带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现自身的缺陷。因此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和设计理念进行全面深刻的审视,抓住自己的教学特点,多与同行和专家进行交流,并邀请同行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多沟通多交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通过反思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的教学反思,将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经验积累,并将每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之处和学生反映进行记录,积累经验反思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思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6

0 引言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网络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技能。我国近几年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网络已经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在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际效果,面对新形势,发展新型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的转变,能够使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相关基础知识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对其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益的。通过科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其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计算机素质水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保证其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驾驭事业全局出发,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2.1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观念陈旧

人们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在时代不断变迁的同时,对其思想观念仍停步不前。首先,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无用,因此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条件,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少、教学效果低、收益差。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落后

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大量课时被应用到计算机文化基础之上,使学生没有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窍不通。另一方面,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落后,新型知识较少,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基础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造成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低下。

2.3 计算机基础育教学方式不合理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面对难以理解的问题是产生困惑,造成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差的后果。

3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3.1 教学观念向新形势转变

落后的观念造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重视,想要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校方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增加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培养具有更高职业素质水平的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水平。教师应认真完成自身的教育工作,主动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知识,对待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更加谨慎,调整学生厌学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水平。

3.2 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传统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水平低的关键因素。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改善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发挥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得到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能力。计算机知识对于非专业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师应摒弃纯理论、纯术语的教学方式,应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例如,可将家庭成员关系、树干与枝杈关系来生动地形容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使学生能够便于理解。

3.3 革新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发展需求

计算机基础应包括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三个部分,在课程设置中,应将三个部分分别设定教学目标,进而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同时,需要引进现代新型计算机教学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用近期教材,剔除陈旧、落后的知识,并确定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保证学生在学习之中,能够真正得到可以应用于各方面工作的知识,从而达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的。

4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时展要求,计算机技术也是人才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善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人才,需要从教育改革做起。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满足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得以进行的必要手段,通过文中的研究,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革新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谭韶生.信息化视角下计算机教改思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8).

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教学;关系;中学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的,这项技术的普及与不断研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计算机技术教育开始逐渐被各中学所重视。在中学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难度系数较低,主要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主,而且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应把握好知识点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就本质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老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知识点传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老师应在教学时,按照本班学生的综合计算机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设计,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一切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主。同时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降低固定式教学方式的使用机率,开始运用更多科学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了解知识学习的技巧,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助益。老师要尽量在教学中使用开放式教学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并通过与学生平等式的交流模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够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敢于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一起到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老师在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可以达到灵活操作常见软件的水平,所以老师更要合理处理“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占比,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还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教学。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必须要处理好自身与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前,要以计算机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参考,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优化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而老师也应以此为基准,对学生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并合理把握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老师必须要在知识教学时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老师在教学时要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并使用多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来以达到教学传授的目的;一方面老师要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学生的喜好为切入点,融入到学生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建立起可信赖的朋友关系,进而使学生因为对老师的信任,而可以自由、主动的向老师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不断对新知识点进行学习,切实优化自身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实践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老师要在教学中起到鼓励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老师承担着教学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并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之中,主动进行大量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应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老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中学计算机教学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如何使两者之间处于一种合理的分配比例,还需要老师按照每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老师要在教学之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哟蔚难芯浚要弄清楚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制定出有重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理顺本课的教学知识脉络,进而减少知识点教学的占用时间,为后续的实践教学留出足够的时间。但如果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的课程,则要尽量加大理论教学的时间,要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掌握。在进入实践教学阶段时,老师要本着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的目标,有技巧性的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按照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要在学生出现操作问题时,使用适当启发式的手段,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步骤的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学会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解决操作问题的途径,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优化,为其日后的计算机使用与学习奠定良好地基础。除此之外,老师必须要注意对计算机知识难度的控制,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性,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有大量的基础操作练习时间。当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达到相应的水平之后,老师才可以适当对操作难度进行提升,进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中学老师想要实现高效率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并必须要对师生、教学以及学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要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创建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并正确掌握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要以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控,使用循循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采用关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从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入手。分析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导的基础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水平。

一、在教学内容上拓展教学生活化特点

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元素,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数学知识的特点是更抽象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更具象、更生活化的方式引导。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具象化设计,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元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强化学生对知识中包含的内容的全面认识。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中,一年级小学生需要学习认识各种图形,虽然对图形的认识已经在小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是这种系统化的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没有成型。这一点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通过生活化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记住不同图形的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举例生活中不同图形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制作七巧板学具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图形特点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利用七巧板这种生活化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生活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补充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更清晰。

二、建立开放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思想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教学生活化思想的培养,更重视给学生提供更生活化的角度,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生活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都将是小学数学教学思想的主流,对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非常好的引导效果。在教学方式方面,不同学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知识、内容都需要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式,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学目标和效果实现对小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比较差,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枯燥的特点很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做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很多时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利用讲解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学会数学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但是数学教学中,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能发挥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这种学习效果的达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未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进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有重要帮助。生活化教学方式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应用题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将生活中涉及的场景与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并且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教学讨论小组,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控。小组学习是教学方式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的实现面临一定的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融入学习环境中,实现学习的全面参与。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度,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会相应增加。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提供给他们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数学知识学习不再是刻板的说教教学,而是一种生活化、趣味性十足的教学过程。学生把学习和兴趣融合在一起,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实现对知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在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放松,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所提升,对学生来讲,有助于他们长远发展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培养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学习中更多地体验生活化,将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教与学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打通,更全面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阮有生.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更生动[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

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60

[文章编号] 1671- 5918( 2017) 14- 0161- 03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传统高校英语教学存在很多弊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互联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介入,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很大帮助作用,也在根本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一、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巩固了英语在人们交流中的地位。英语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交流主体英语水平的好坏关系到沟通的效果和表达的精准度。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实来看,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整体不够高,互联网手段介入不足,导致教学课堂封闭化,教学手段单一化、教学素材落后等,这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全面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要重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依托于网络的优势,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关系等多方面的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来实现“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大力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以此来培养大量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加速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互联网+背景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促进了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结构的优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一课堂讨论一课下复习”为其主要的教学逻辑,这种教学结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结构的变革和优化,实现了传统课堂+网络教学共存、特别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理论学习、知识共享、课堂讨论和交流等,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多种交流和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开放。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结构优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对于教学改革推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现了高校英语教学方式转变与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为高校英语教学方式转变和创新提供了可能。网络载体有很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乐、动画、电子书等方式进行内容的学习,将课本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转变成为动态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而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除此之外,微信平台、校园广播台、新浪微博、各类的英语学习APP都是很好的英语学习工具,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的英语知识和新闻热点,凭借较快的传播速度将这些英语素材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可以说,互联网手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介入,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是英语教学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三)?_保高校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

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快速传播性,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保证英语素材的丰富性和新鲜度。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于多种互联网渠道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和信息的收集,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不断延伸英语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来说,英语教学内容的好坏最终决定了改革的效果,而互联网+则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直接提升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思路

(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生态化的课程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构建生态化的课程体系,从而来助力英语教学效率提升。第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到英语课程中去,构建动态化、开放化的教学系统,从而来打造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结合专业不同,将英语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课程板块,并按照其重要性不同来对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及课外课程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来有效适应学生英语学习需要。第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打破单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方式,而应该将网络生态的概念引入到课程建设中去,培育大学生的英语素质、理想信念和价值态度等,从而来真正让英语课程体系变得更加生态化、开放化,从而来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结合时展,打造立体化的教学内容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与时代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从而来更好地让英语课程与社会同步,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与新闻热点、专业前沿理论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能够更好地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所以,应该利用网络优势来寻找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立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来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互联网凭借自身优势,通过文字、视频、录音、音乐等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真正还原了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吸收,提升了学习效果。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的存在为高校英语教学打造了立体化的内容和素材,必须要依托于网络来打造英语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丰富性,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达成英语教学目标。

(三)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多元混合实践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要依托网络优势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有效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采取多元混合实践教学,实现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必须要广泛依托于新媒体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微信等方式来进行授课,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设计、慕课、微课堂等来优化英语教学路径,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的进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大力开发网络学习系统,增加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发出适用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和成长。第二,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效整合,提升英语实践教学效果。在完成线上英语学习之后,还应该多安排课堂交流、小组互动等活动,未有效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知识,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第三,做到课上课下教学的紧密结合。多利用网络互联网举办各类的线上交流活动或英语比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实现所学理论知识朝着综合能力转化,这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要注重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打造,促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现。

(四)师资团队建设,实现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要加速师资团队建设,并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督促后续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现。第一,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应该逐步纠正教师主体教学地位,引导其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互相进步,构建一种对等合作的教学关系。只有如此,才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第二,集中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要求其不仅仅具备专业化的英语知识,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心理学知识、网络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实现自身英语素质的提升。此外,应该积极组织英语教师进行信息技能培训,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网络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这对于“互联网+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推进意义。第三,还应该塑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应该积极地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的技术人才做客英语课堂,为之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撑,推进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还应该积极与其他高校英语专业进行教师资源互换,从而为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总之,师资团队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对此进行高度重视。

(五)注重教学评价,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评价是高校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进步。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不断完善高校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从而来更好地推动教学实践。第一,对学生实施全面化的教学评价,特别要重视高校英语网络教学模块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评估的基础之上,还应该结合平时学生的网络平台学习记录、学习进度、学习内容、测评结果等,来对之进行合理化的评价,把它计入到总成绩中去。第二,构建多维化的高校教学评价主体,打造开放性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仅要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样学生也有机会来对教师进行意见回馈,实现师生的互相评价。第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来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量化评价,用科学化的指标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判,从而保证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有效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助力教学效能提升。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08-01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操作理念是基于教学本质结合教育生态学,在新型的教学理念下优化教学模式,保障教学品质。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经验,分析对话式教学的引入对于改善教学效果的现实意义。

一、“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

1、自主独立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进行小数数学教授时需要营造适合学生思考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不要让学生因挫败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互助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讲授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能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操作形式上,可以采用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等方式开展互助式的学习。在互助中可以让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同学情谊,在取长补短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

3、创新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偏小,自我的个性意识较为淡薄,对个人缺乏良好的约束,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生态课程教授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在多层次的课程设计中建立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认知角度与生活态度,在不断地比较思考中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

4、品质高效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保证教学品质的两个维度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上。作为学生,需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大限度的吸收课程内容,并在课后进行巩固加强。教学需要采用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授,在单位时间内扩大教学信息,是学生能在浅显易懂的语境中快速理解课程内容。只有当老师与学生这两个维度的角色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现实意义

1、优化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负面影响,该模式的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在协作互助中成长以及挑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小面笔者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在小学生态课程的讲授中教学会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节能环保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媒体音响,板书,教具,在朴素的教学方式中保证教学品质,使得学生在环保健康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生态课程的讲授大多采用的都是团队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让学生在团队的力量下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给每个团队充分的时间进行任务思考交流,当学生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进行成果展示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激发新思想,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由于对话式教学需要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倾听与交流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所以在对话式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授关系,而是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教学生活。

2、质变的教学理念 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生态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质变过程。该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识记,在浅层次的课程理解中进行新旧知识的革新,而是使学生在于老师的双向互动中现实课程讲授的传播与反馈,及时解决学生的课业困扰,在顺畅的交流中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的背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问题,协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程背后的思维模式。

3、丰富课堂生活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程中的应用有效的丰富了课程的教学生活,促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在对话式教学方式中,教学模式的转变直接带来教学定位的角色转变,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者,而是为学生提供教学帮助的协助者,在创新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我的思维意识,在师生双方真诚的沟通中丰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双向性的教学方式中,对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小学数学生态课程中进行对话式教学时,需要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命题,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化的,理论化的知识要点转变为浅显易懂的具象化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平等,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敞开心扉,分享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教训,在双向沟通中更新自己的经验与智慧。

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生态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中培养学生与人交际,合作沟通的团队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具有独特个性的思维意识,认知结构与生活经验。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有效的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而是逐渐以师生之间建立真诚平等的沟通氛围,在朋友的和谐关系中帮助学生解决课业问题,引导学生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意识,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保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贵华,杨 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J〕.教育研究,2011,(12).

[2] 李冲锋.走向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基本问题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6).

[3] 靳玉乐.对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会计教育目标 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学高等教育应建立何种素质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按教材的章节讲,教学过程注重讲授和习题演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实践教学虽然具有系统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会计教师队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输出的信息量、知识量有很大差别;(2)只重视财会知识的提高,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欠缺;(3)专业知识分工过专过细,教会计的教师不擅长财务管理,教财务管理的教师不擅长会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很有限;(4)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还有差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会计工作重要的是利用会计信息解决问题。

3.学校的培养目标不能胜任市场经济的社会需要。目前社会亟需有一定实践经验、会经营懂管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并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策划的复合型人才。

二、制定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冲击和影响日益明显,高校应改革会计教育目标,完善现有教学内容,使培养的学生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对会计人才的挑战。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强调:“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不单纯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人际交往和公共关系能力等。会计实践活动千变万化,会计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并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三、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会计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载体去实现,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服从教学目标,处理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1.加大基础课所占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狭窄,技术性太强,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必须拓宽专业基础,加大基础课的比重。为此,必须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修改课程计划,增加非会计专业的课时。如:当代科技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交礼仪、艺术欣赏、中国历史概要、逻辑学等。学好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继续学习的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2.淡化专业界限,减并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目前我国高校中财会类专业很多,近年又设置了比较多的专业方向,存在着专业划分越来越细的倾向。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知识面很窄,适应性很差,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合并。

3.适当归并专业课,减少专业必修课门数,调整专业选修课。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只设如下五门: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含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电子计算机会计与审计。这些课程全部在大一至大三讲完。大学四年级时,根据专业方向,从如下课程中选修一定课程:高级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咨询、纳税咨询、证券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

四、素质教育在会计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引起的违纪违法等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果我们在注重智育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轻视了德育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手段,结合正反事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会计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会计教学中,广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快教学方式的革新,已成为广大会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在会计教学探索、应用的新教学方式主要有:(1)交互式教学方式;(2)案例教学方式;(3)演示教学方式;(4)实验教学方式。

3.改进考核和评价方式。目前,会计教学的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再加平时的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确定总评成绩,以此决定学生某一门课程是否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亟待改革,其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很难考核。实验成绩要注重实际操作过程,平时成绩应注重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通过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卫华:提高教师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1(17)

[2]吴燕: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评论,2002(3)

[3]陈军曹玉昆: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篇9

1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重点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很多老师仍以传统的基础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基础性实验是指一些较为简单,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思考的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实验中根据教材已经给出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目的,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电路元件的位置以及一些设备仪器的摆放位置都在课本中已经给出,不需要学生自己动脑筋来进行摆放,学生在整个实验中,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即可。基础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学生而言,确实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因为这两种实验均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思路与实验程序,所以,实际上学生并不是在操作实验,而是在模仿,学生没有将思维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验价值并不是非常大。另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教学设备也存在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资金非常短缺,因此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购买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实验仪器,这样就导致很多实验无法进行。

1.2教学方式单一

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准备环节,实验环节,还是实验评价环节都是重点环节,教学方式在重点环节教学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着重点环节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学方式不但十分落后,且非常单一。实验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就实验步骤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在下面将步骤记下,然后在实验中按照老师讲的步骤来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学生没有主动去思考步骤,导致学生对实验的了解不够深入。其次,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没有教的激情,学生也没有学的热情,导致实验教学课堂非常的乏味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1.3实验教学不突出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单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知道重点是“实验”。但目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节电子技术实验课,开头一大半时间被老师用来讲解实验,后面一部分时间被老师用来总结实验,而留给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老师用来讲解与总结实验的时间过多,学生实际进行实验的时间较少,一方面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老师过多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此外,教学老师的个人因素也导致“实验”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老师由于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上,忽视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变成了理论教学。还有一些老师个人能力有限,实验教学水平较低,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不能通过实验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1.4实验评价不全面

实验评价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总结性环节,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但目前,很多老师在实验评价中,要么只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要么只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步骤与实验操作。这样的评价不但很容易导致没有被评价的学生产生失落心理,还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一直延续自己的错误。

2加强高职院校电子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教学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电子技术实验重点环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重点环节的教学效果。现有的教学内容设置已经不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基础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应增设一些演示性实验与预备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是指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全面了解新的实验器材,将复杂的、抽象的实验理论利用仿真/虚拟的方式演示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或者用宏观的方式将微观的知识来展示,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演示性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室中没有的实验器材,还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进行实验。预备性实验的增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器材与实验制度的了解,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可以顺利进行实践操作。另外,在基础性实验中,老师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有趣的、创意性的、实用性的实验内容,进而引起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思考实验步骤,应用实验方法,最终实现培养学会实践能力的目标。

2.2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关系着学生实验学习的质量,因此,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重点环节的教学。老师可以采取层次教学。层次教学方式是指将晦涩难懂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步骤与教学难度,分成几个不同层次,老师在教学中依次展开教学。第一个层次是实验准备,在这个层次中,老师发挥重要作用,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验方法、介绍一些实验器材、强调一些实验注意事项。此外,老师在这个层次还应准备一个精彩的实验开头,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抱着好奇心走进实验室。第二层次是基础实验,这个层次的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基础实验技能与实验方法的应用,老师在此层次应给学生详细讲解一些实验要求。比如,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等。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实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实验知识与实验技能,因此此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个层次是设计实验。在这个层次,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来设计出两套或更多的实验方案,老师只需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通过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点,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适当减少前面的教学讲解与后面的教学总结时间,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进行实验。对于那些对电子技术实验了解不充分的老师,高职院校应定期开设讲座,邀请一些相关企业家或是资质高的老教师来给年轻的教师讲述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老师对实验的重视。对于实验教学能力较差的老师,高职院校应对其进行定期培训,进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2.4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本堂实验课的总结,更是影响着学生下堂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如果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验都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另外,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而言,还是一定的肯定与重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篇10

关键词:公共关系 教学改革 研究性教学 党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8-03

党校内部传统的公共关系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重视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党校学员对公共关系这一学科的认知过程与实践教学,从党校教育的本质角度分析,忽视了党校学员创新能力和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违背了党校教育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教学宗旨。所以,全面改变传统的党校公共关系教学方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党校公共关系教学质量是较为关键的。

一、研究性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自从党校教育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不断提升党校学员的综合创新能力”以来,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党校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各个地区的党校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成为党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研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创设类似于科研的学习环境,以虚拟或者真实的科研问题为导向。指导党校学员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实现党校学员探索性的学习,充分利用并吸收知识,最终实现科研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完成之后,达到提升党校学员创新能力,强化党校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研究性教学不仅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1)研究性教学以“研究”作为整个教学的导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党校学员逐步学会研究、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员的探索性精神,更好地提升学员的综合思维品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提升学员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关注学员的情商发展。

(2)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形式较为开放,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开放与教学内容开放两个方面。首先在组织形式上,研究性教学要求党校教师深入到党校学员当中,教师与学员开展充分互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科书,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学员的日常工作生活及当下的社会环境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

(3)研究性教学强调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设计课题,逐步实现学员自主思考。整个过程教师鼓励学员去积极主动查阅资料,积极开展讨论,大胆提出自身的看法,可以展开探究性的实验,从而保证学员研究性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

(4)研究性教学过程以学员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员为教学的中心,以全面提升学员的整体发展为根本,充分尊重学员的爱好、兴趣,教师从传统的“主角”逐步转向学员学习的引路人、设计师的角色。

(5)研究性教学非常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员接触的问题与学员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个过程强调学员的亲身参与,让学员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问题,发现新的问题,逐步提升学员的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

二、公共关系教学改革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党校公共关系教学仍旧过于偏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党校公共关系教学实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关系教学角色定位错误

党校开展公共关系教学时,仍旧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很多方面忽略了学员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同时缺乏教师与学员的有效沟通与互动,所以,在进行党校公共关系教学时,应当重新把握教学活动的角色,教师应当认识到学员为教学的主体,全面借鉴研究性教学的特征,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员学习公共关系主动性,从而保证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教学活动当中。

(二)过于重视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学员能力的培养

党校在进行公共关系教学时仍旧以理论教授为主,忽视了在所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在教学时仍旧照本宣科,过于重视对公共关系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在学员内部出现学习方法的偏差,不能深入理解重要的概念理论,更不能实现相关理论的活用,阻碍了学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公共关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现阶段党校开展公共关系教学时,仍旧以大班上课为主,教学方式仍旧为传统的讲授法,整个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互动性,教师照本宣科,学员机械听讲、记笔记、画重点,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员学习公共关系的兴趣,无法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有效充分理解,甚至引发了很多学员对于公共关系教学的厌烦。

(四)评价方式不能充分考察学员的行为能力与思维模式

现阶段党校内部对于公共关系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末端考核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两种方式,学员在学习公共关系时,主要关注的问题为如何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因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方式仅仅能够将学员对于公共关系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反映出来,不能反映学员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更不能将学员的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反映出来。因此,应转变考核方式,逐步的探索优化考试方式。

三、研究性教学在公共关系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由于公共关系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及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的嵌入研究性教学是非常合适的。

(一)明确公共关系教学的目标

在党校公共关系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使研究性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公共关系教学目标。首先,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员全面、系统性、有效掌握公共关系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逐步形成较为明确的公关意识。同时在学员学习基本性的公共知识时,应当有效掌握一些一般性的公关技能,让学员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用公关知识进行分析,有效掌握并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公关问题,逐步实现党校学员个人技能与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学员日常工作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整个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员的研究性的特质,包含学员间的协作、团队间的合作及创新、务实的品质。这点在传统的党校公共关系教学中被忽略。

(二)转变传统的党校公共关系教学理念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转变传统的公共关系教学理念。

首先,应当从传统的党校公共关系理论教学逐步转向实现学员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讲解公共关系知识,还应当培养学员的质疑习惯、团队意识等。

其次,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注重学员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员的学习过程。其中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

第三,逐步转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注重学员与党校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应逐步改变传统的“权威”思想,让学员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步体现学员的教学主体地位,焕发学员本该具有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明确研究性题目,引导学员积极讨论、深入思考

在党校公共关系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设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或者研究方向。但是在研究之前学员应具备基本素养。所以党校公共关系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党校公共关系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做针对性删减,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与理论教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确保学员能够透彻理解公共关系理论。当学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将党校公共关系教学中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设置为研究性题目,同时这些研究性题目可以随着理论教学平行进行,帮助学员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逐步培养学员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与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结束语

除了上述三项措施,党校教师还应当逐步丰富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实现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此外针对传统的党校公共关系考核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党校教师应当结合党校教育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自身院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参与到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平时表现经过全面的量化处理纳入到学生期末总评,学习过程成绩主要由演讲、角色扮演等实训成绩,课堂表现等类似的部分构成,逐步将过程考核的方式嵌入到党校公共关系教学考核当中,这种过程考核和末端考核并重能够全面考核学员的理论知识、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晶.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知识与能力素质耦合教学模式――以国际金融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2]马进军.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思考[J]. 大学教育,2012,(2).

[3]严启英. 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等院校研究性教学研究回瞻及展望[J]. 高教论坛,2009,(3).

[4]许迈进,章瑚纬. 研究型大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