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技能提升 职业素质

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说,要加深对于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满足多元化社会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从自身角度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行业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基本思路与标准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文化体系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这种主流环境下,媒体行业的发展也要与社会发展的节奏相适应,认清大环境,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凸显媒体行业的时代特色。当前形势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者来说,需要具备的素质非常多,在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科学、艺术、法律等学科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融合,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首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复合型的技能,能够把素材收集、文本协作以及后期制作等技能进行串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又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其次,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能够具备知识而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再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已经掌握的技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熟练的运用。所以说,当前社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针对这种新的职业特点,其培养的重点也要放在对其思想的改造上,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流方向,在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的强化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提升自身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学术界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学校和媒体进行有效的对接,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接受的课程更加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媒体的职业技能要求。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从媒体的角度来讲,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为媒体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媒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产出数量和质量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属于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培养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媒体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引入发达国家媒体的丰富资源,与我国媒体进行嫁接,形成中国特色的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手段,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推动国内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养成。

三、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教学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全面而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鉴于此,高等教育机构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必须认清这一现实情况。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做到整体考虑、突出重点,既做到让学生拥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修养,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在职人员的继续培养重点

在职人员要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尽快转变思路,冲破原有的思维惯性。对于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索要具有的技能以及综合能力,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逃避。多参加工作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会和再教育培训。同时也要努力加深自己的知识容量,不断充实自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形势下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来说,对于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正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这种变革;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变革的洗礼,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有效的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从职业化到反职业化――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14.

[2]邢丽梅. 全媒体时代建立在“大数据” “微平台”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传媒科技,2014.

篇2

关键词:一体两翼;脑力激荡;专项技能;系统写作;文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89-02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改革的原因

自1998年国家教委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在本科生专业目录的艺术类中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来,我国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类人才教育和教学领域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在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知识视野的开阔和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每年迅猛增长,各高校录取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在火爆的招生面前,就业难题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中国的传媒产业早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粗放型发展朝着集约型、品牌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提高人才竞争力,必须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对精品课程重点培养、着重强调,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从事和提升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切实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推动专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基础写作技能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位课程与核心课程。

1.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呼吁培养大量的新型广播电视写作人才。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分为传统和新兴两大类型,如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产业、音乐产业属于传统类型,而会展、游戏与新媒体等属于新兴类型。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各产业门类对新型写作人才的需求也是如饥似渴。例如,影视广告传播业需要固定的编创团队进行分工和合作;报刊和图书出版业需要大量的编辑;会展和企业策划需要大量的创作人才;各类网站、游戏等新媒体,需要创作团队来撰写文案。由此可见,写作技能处于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始发端,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主题、文案、脚本或策划资源,正是写作者的灵感和技能承担整个文化产业的需要。

相比较于文化产业对专门写作人才的如饥似渴,我们的教学现实却是简单粗暴。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写作课程一般分为基础写作和剧作两大类型。前者的设置往往偏向于理论的学术研究,注重基础写作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系统具体的实作,对创意类写作文本没有形成直观具体的了解;后者的设置往往偏于制作的实践过程,成为摄制课程的简单铺垫,学生因为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感性体验和写作实践无法深入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中。如此背景之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高,不仅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学作品,连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字也很难完成,供求严重错位的现象出现,影视编导创意写作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创意人才的稀缺资源。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态势向高校的写作教育提出新的使命,培养大量的新型广播电视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迫在眉睫。

2.培养新型创意写作人才,体现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人专业特色。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而言,传统基础写作类课程,理论性太强,不能从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拓展到专业性技能教育、实践性创意教育方面,显得枯燥单调,无法激励学生的创作意识,无法实现创意写作过程。相比较而言,影视摄影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应用性强,容易迎合市场,备受学生重视。然而,专门的摄影与制作专业已然存在,势必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就业造成压力。在一个日益专业化的市场下,最没有专业特色的学生自然是找不到工作的。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急切需要摆脱旧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人才,即具有从事口头的或书面的文学创意表征能力和技巧的文字工作者。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体系的创新建构

与此前的写作模式相比较,这种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培养文字或格式化的应用文写作者,而是从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和文学体验入手,将文学创意思维的技巧和技能培训与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取向思维结合起来。新型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更多的是迎合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特性,又源自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职业人,这是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因此,整个课程在体系设置上,主要凸显“一体两翼”的特色。

所谓的“一体”,是以文类写作为主体,设计思路主要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两个编导类学生就业方向,使学生掌握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两大文类。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中,重点训练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以及纸质媒体向影视文本转换的能力。而生产类创意文本训练,重在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方向。当学生掌握此文类特点,能进行熟练写作后,无疑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展就业空间,同时为今后的剧作类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写作课程成为融会贯通大学四年写作课程的平台,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

所谓“两翼”,是指以学生思维开拓和写作技能培养为手段,通过脑力激荡、专项技能与系统写作三大模块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很大,除了文学消费和创意文化产业外,也能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当然,前提是必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能够完成工具类功能文本的写作。新型教学模式,以思维开拓和写作技能培养为两翼,既使学生建构起体系鲜明、层次清晰的写作思维体系,从理论和思维层面提升他们的写作修养,同时通过对写作技能的体会和领悟、实践与创新,最终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全面适应社会要求,为就业拓展空间和渠道。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扩大编导类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文化修养,同时从素质教育、知识教育拓展到专业性技能教育、实践性创意教育方面来,真正实现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来从事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

传统基础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更看重学生对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理论性强,实践性差,针对性极弱。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课程系统,着力改变这种将基础写作等同于写作理论的倾向。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课程体系,是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写作学普遍原理,通过模块化专项创新写作训练,开展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课程更尊重学生写作经历、能力、禀赋和个人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个人风格和可持续写作的培训方案,通过创意写作课程模块体系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写作行为过程体系,熟化各阶段技能,用机制来保护创意人才,培育创意作品,为创意写作人才提供特殊通道和平台。

课程分为四大内容板块:

A.脑力激荡。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出脑力激荡阶段。此模块,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脑力激荡、感知联移、想象移情等训练方式的使用,结合户外采风、参观考察、人物采访、沉思神游等手段,激活学生大脑和感官,为写作素材的收集和学生认知的开阔打下基础。

B.专项技能。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技法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创意写作的特点,开发专项技能写作阶段。此模块,重在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基础性培养。通过创意阅读、视角转换、文体转换、拼贴训练等方式的使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锻炼专项技能。

C.系统写作。经历专项技能基础性培养后,创意写作进入系统写作训练阶段。学生通过收集、选择写作素材,开列提纲,提炼主题,培育意象,确立故事发展动力与阻力,设置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对话描写等具体内容,完成作品。通过修改、润色和提高,完善作品。此阶段,教师将帮助学生引入投稿、申请出版资助、出售作品版权等活动,使创意写作课程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教学活动实现从人才培养到作品孵化的转换。

D.文类训练: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文体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以及市场就业形势,开发出文类训练模块。此阶段,主要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两个就业方向,向学生介绍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两大文类。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中,重点训练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以及纸质媒体向影视文本转换的能力;生产类创意文本训练,重在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方向。

通过四大课程板块的开展,延伸写作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应用性,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得到新维度的开发和提升,符合社会变迁的大趋势,顺应时代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2]王春枝.影视合流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素质教育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3]马莉莎.新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篇3

编导专业的产生式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发展而来的,从最初的广播媒体到电视媒体。就职业界定而言,编导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里面,它不同于一般纸媒的编辑,也不同于导演、制片的。

因为编导工作室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的,对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掌控和把握,所以编导更像是一个传媒领域的全才,是广播电视等传媒领域非常重要的人才。

学习编导专业,设计的具体学科是比较多的,但统属于文科范畴,当然也需要考生有很好的公共学科基础,和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以及美学修养。所以说,编导专业对个人的修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一般来讲,编导考生最理想的就业单位还是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根据各自的主攻专业不同,我们可以从事编辑、导播、记者、编排等等工作。媒体工作和一般的工作相比,稍微辛苦一些,但是这个职业也更光鲜亮丽,接触的各种高档人脉比较多,收入也会高出不少。

说到底,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泛的,在专业学习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领域的全才也可以就专业中某一项成为一个高端人才。无论哪一样,都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前景。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编导专业的同学在学习编导之前就是奔着进电视台的目的去的。其实很多电台也很有发展,现在随着汽车的普及,电台作为车载传媒最有效的媒体,已经越来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创意和敬业精神的话,电台也一个不错的选择。

纵观近几年的艺术高考,编导专业成为继表演专业、美术专业之后又一热门专业。由于各高校在选拔编导人才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可塑性,进入高校后,编导类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社会事务分析分辨能力、民俗风情把握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大幅提高,因此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编导岗位需求,就业形势看好。

位于中国传媒大学校内的艺考机构中艺纵横已经有14年的办学历史,其编导艺考专业在全国艺考机构中,最早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导艺考教材《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被全国100多家培训机构指定为培训教材。根据媒体报道,中艺纵横已经成功培养了3000名编导艺考学员,这些学员绝大多数考入编导类重点高校,毕业后在主流媒体或者事业单位从事传媒和宣传工作。

篇4

每一个学院或学校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学院或学校对专业定位的理解和实际教学条件来进行的,都有其合理性,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一个专业允许有侧重点不同的特色,但是这个专业是否也应该有该专业的核心技能呢?这一点也应该是肯定的。所以梳理大多数院校专业设置,从中总结出该专业所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显然是非常必要的。综合考查全国各类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或类似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基本上有达成共识的部分课程,其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或相似,课程名称稍有差异;同时有一部分课程设置则迥异;还有一部分课程设置呈现各自为战、精彩纷呈。 

一、电视节目制作类专业设置达成共识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设置与否几乎不存在异议,存在差异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此类课程分别是: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同时设置了这几门课程中三门以上的院校有: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分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等。 

可以说,这几门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按照行业传统的节目制作分期,即前期和后期来确定的。前期素材拍摄由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摄像课程来完成,后期剪辑制作则由电视画面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来完成。 

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各学校有所不同,大致是根据各自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或场所等硬件来进行。这一点在下面会有进一步的论述。 

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差别巨大的课程 这一类课程在各个院校观点呈现出很大的不同,部分院校认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部分课程是:美术基础、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写作。这一类课程中美术基础是存在最大差异的课程,有的学院比较重视,开设了比重不小课时量,理由是该专业的学生有一点美术素描或彩画的基础,对学好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至关重要。另一部分院校则持不同意见,认为美术和影视虽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是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同时,美术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收效,作为高职层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不该设置此类课程。如果要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素质的教育,应该直接用视听语言或影视作品分析来进行,所以一般设置了视听语言课程的院校大多没有设置美术基础。 

另一门有异议的课程就是电视写作。设置了这门课程的院校有: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职业艺术学院开设了电视采访与写作,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开设了解说词写作,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设了电视写作,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了电视解说词写作,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也曾经开设过电视写作课程,后来又取消了。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有文字写作,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事实情况是学习该专业,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其基础写作能力大多数比较欠缺,而影视写作是在基础写作基础之上进行特色写作。无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仅以一门电视写作课程就能完成前面多年传统语文教学中没有完成好的任务似乎不大可能。但是,针对学生这方面的缺陷视而不见似乎也非常不妥。 

三、电视节目制作类课程设置精彩纷呈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中分为两种课程,一种是实践性较强的各类影视节目创作课,比如现场节目制作、文艺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或电视纪录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等;另一种就是属于广播电视编导的核心课程之一的电视节目策划类课程,比如电视节目策划或电视栏目策划、影视编导等。 

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应该选择某类比较典型的影视节目类型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这一点无可厚非,这是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核心技能的体现,是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各个院校所选择的节目类型不同,应该体现了该院校针对本地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同,同时也因为各个院校教学设备及教学场所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据不完全统计,开设影视节目创作课的院校有: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开设现场节目创作、文艺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昆明职业艺术学院开设电视节目包装,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开设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视纪录片创作,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文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开设电视频道包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节目包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DV创作实训,武汉传媒学院开设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浙江传媒学院开设现场节目制作,山西传媒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文艺、电视广告等。从这些课程设置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类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也有较大差异,部分院校应该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比例较小的传统教学方式,比如电视新闻、电视文艺、电视专题,这或许受院校自己的教学设备和场所限制有关。当然,教学设备和场所的更新补充本身就是专业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篇5

关键词:知识类影视;编导;创新思维;核心

近年来,信息传播形象化已经逐渐成为新兴社会的潮流趋势,影视中的科学文化节目显示出了特有的大众化特色、信息化、创新化以及个性化也是层出不穷。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类的影视创作从最初的单一拘谨,逐渐演变为多样活跃,这便是知识类影视创作主脑——编导的创新思维。同样,也正是因为这样,社会也因此变得多元化,信息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才能更加地丰富多彩。

一、 知识类影视的新兴思潮

社会初期,新兴的知识类影视形势拘谨呆板,结构单一抽象,并不能让广大群众吸收接纳,但是信息传播与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这是一种信息知识的普及,观众不再通过多个途径才能获取知识丰富自己,完全可以借助电视媒介不出门却知天下事,这样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于信息化社会的塑造。

但是,现如今有很多知识类影视为了取悦于观众,开始逐渐私有化、娱乐化,使原有的知识内涵匮乏缺失。致使观众逐渐对于知识出现了歧义,无法辨知该影视作品的真实性,由于此类作品的呈现无法承担起传播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技术和个人素质的责任。因此,知识类影视作品需要与时俱进,为广大观众提供真实、明确、鲜明、丰富的信息资讯,满足时代的需求。

社会中期,逐渐开始涌现出大批的知识类影视创作的领导核心——编导,他们根据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考加工与创作,呈现出很多优秀作品。能够使知识类影视作品常拍常新,不断提供新鲜血液供给于社会需求。

二、 知识类影视领导核心——编导

伴随着电视机这种传媒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编导迅速的崛起,与此同时并成为了知识类影视作品的领导核心。编导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对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拓展理解,对于未来信息传媒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想法和规划,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作表达能力等,只有这样的影视编导才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类影视作品,简单化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表达,从而迅速提高知识类影视作品被广大观众所熟识和接受。在这一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编导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影视编导除了需要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生活和扑捉社会发展走向的能力,以及用广播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必须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广播电视的理论前沿的技术发展的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借助媒体的作用引领社会的良好风气向前发展。

但是,往往影视编导的构思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会受制于传统的表现模式和科学知识的严谨性的局限,往往容易按部就班依旧老一套的传媒传播方式走老路,导致观众的新鲜感缺失。同样,因为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习惯模式化,致使信息化社会演变停滞不前,所以影视编导自我定位和未来行业规划很重要,他们需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普遍性逻辑思维,开拓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影视业更上一层楼。

三、 影视编导的主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创新思维是在人的智能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新思维应具备鲜明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哲理性等等。因此影视编导在知识类影视的创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质疑中求异出新,创新思维内涵中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聚合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未来影视创作和信息传播拓展起到至关重要。

如果影视类编导往往拘泥于形式,不进行深刻的开拓创新,那么,所谓的信息时代便不会到来,我在电视上所看见的知识类的影视作品将系统化抽象化,观众没有办法吸收和兼容,影视编导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把创作建立在科学性、艺术性和大众化的坚实基础上,才能够使未来的影视作品不断的创新。编导正式依靠长期的职业素质、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积淀,从新的角度发现生活、提炼形象、调动语言,在自己的头脑中预先把人类纷繁的理性智慧转化为生动的大众影视形象,最后实现物化只是的梦想。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拥有创新性的思维一直是编导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的重要精神源泉,很多优秀作品的诞生都是与创新性思维紧密相连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依赖于创新性思维为其提供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并要将这种全新的创作过程贯穿于作品创作的始终,这就有赖于编导要具备很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从宏观上把握信息传播的本质与便捷方式,例如可以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上着手,读懂哲学的经典著作《易经》、《道德经》等,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维与想像的疆域,在思维中凸显出时间与空间的特质,对任何问题都要采取辩证的认识方式,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冲突中找到和谐存在的途径,这是创新性思维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突破口。

四、总结: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播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也就决定了影视传媒对知识传播竞争的激烈性。在当前的背景下,知识类影视作品对社会风气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众也需要大量优秀的知识类影视作品,因而对影视编导的素质要求更高,这样才能日益满足大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东.创新管理和新产品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贝蒂塔·范·斯塔姆.创新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颜晓峰.创新论[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天津工业大学为教育部批准可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普通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下设14个学院,目前共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七千余人。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及1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49个本科专业,具有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还有天津市的“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和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艺术类专业及专业方向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类专业从1984年开办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培养了大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级人才。现设有艺术设计(下设四个专业方向)、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表演(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和广播电视编导(下设三个专业方向)六个本科专业,设计艺术学、艺术专业硕士、工业设计工程三个硕士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入校后分专业方向(根据考生入校后的志愿选择,按文化课考试成绩排序)。

1.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服装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西服饰史论、服装设计原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画技法、成衣制作工艺、立体裁剪等。

2.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产品包装设计、书装设计与广告艺术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图形创意、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CIS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广告摄影等。

3.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与识图、设计表现技法、环艺模型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

4.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公共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装饰设计、饰品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公共艺术设计、装饰雕塑、纤维艺术、漆艺、锻铜、陶艺、装置艺术研究等。

(二)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设计技能,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设计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传播学、平面造型基础、色彩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广告策划、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广告摄影、广告创意、广告设计。

(三)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并具有设计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设计素描、色彩基础、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达、产品形态学、模型制作、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造型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招贴设计、字体设计、CI设计、印刷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等。

(四)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 培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创意与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坐落在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内)办学,采用与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合作办学,并在大学软件学院或企业实习、实践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动画制片、动画编剧、动画分镜与故事板、动画声音、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表演基础、定格动画、原画、动画技法、视听语言、三维动画建模、三维动画特效、游戏设计、动画后期数字合成、动画后期非线性编辑。

(五)表演专业

1.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培养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市场营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妆饰及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服装卖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对外贸易实务、商务公关实务等。

2.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培养服饰及时尚产品展示、组织与策划、影视广告表演等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基础色彩、服装表演、妆饰及形象设计、镜前造型、人物造型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广告策划与创意、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时装广告摄影等。

(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新媒体创意、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文艺编导方向。

1.新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产业前沿,为电视传媒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并输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电视节目编导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和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将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优秀传媒人才培养实验班”,单独安排教师授课,与国内知名传媒技术公司合作,实行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从事对数字媒体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储存、管理、挖掘和再利用的媒体资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传播学、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

2.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能在数字影视制作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影视特效创作、数字影视节目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与国外高校高水平广播电视传媒专业合作,学生入学后在天津工业大学修读课程中引进韩国优质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韩国语课程。在国内修读两年后,可申请免试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赴韩国青云大学修读两年,学业期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可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可免试申请在韩国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韩国语听说、韩国语读写电视纪录片制作实务、电子新闻采集(ENG)制作实务、数字化后期制作实务、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实务、编辑系统基础与应用、电视导演基础、影视化妆与服装、AVID影视后期制作实务、电视剧制作实务、信息社会和新媒体基础、广播产业前沿、数字媒体管理、网络传播等。

3.文艺编导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电台、文化传媒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具备有声艺术形式的音乐策划、创作、编辑、配乐、合成、剪辑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影视艺术类节目、综合类文艺演出的音乐策划和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文艺、影视配乐、文艺节目策划与主持、电视音乐节目创作、艺术概论、经典歌剧鉴赏、交响乐赏析、戏剧鉴赏、音乐美学等。

三、招生计划

艺术类招生计划995名(文理兼收)。

动画专业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其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不作分省计划。

专 业 专业方向 学制 层次 招生人数 所属学院

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450名 艺术与服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广告学 四年 本科 100名

动画 四年 本科 150名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工业设计 四年 本科 40名 机械电子学院

表演 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四年 本科 50(男10、女40) 艺术与服装学院

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四年 本科 25(只招女生)

广播电视编导 新媒体创意方向 四年 本科 120名 人文与法学院

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文艺编导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注:报考动画专业的考生,省专业统考合格即可报考,不需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四、美术类专业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

3.无色盲、色弱,身体健康。

(二)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序号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1 1月9、10日 1月11日 中原工学院 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2 1月16、17日 1月18日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市仓山区上山路32号

3 1月30、31日 2月1日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

4 2月10、11日 2月13日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武汉汉口江汉区杨汊湖小区常青路

5 2月10、11日 2月13日 潍坊市招生办 山东潍坊奎文区虞河路418号

6 2月10、11日 2月13日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7 2月10、11日 2月13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石家庄高新区信工路18号

8 2月11、12日 2月13日 兰州五十三中(原铁三中) 甘肃兰州市和政东街284号

9 2月11、12日 2月13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0 2月11、12日 2月13日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中街146号

11 2月11、12日 2月13日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12 2月11、12日 2月13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331号

13 2月11、12日 2月13日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14 2月11、12日 2月13日 无锡市湖滨中学 江苏无锡市建业路17号

15 2月24、25日 2月26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注:考生所在省市有我校考点的,只允许在该省市我校设置的考点考试,不允许到其他考点考试;考生只允许参加一次美术类专业考试,如参加两次或两次以上,则以分数最低的一次作为专业考试成绩。

(三)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及方式:一律在各考点报名时间内现场报名。

2.报名手续:

(1)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2) 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3)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4)报名考试费:150元。

(四)专业考试

1.考试科目四门:素描、速写、色彩和综合测试,满分为260分,其中素描占100分,速写占60分,色彩占100分,均为默写;综合测试为笔试简答题,只做参考,不计入总分。

报考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需在测试时填报专业方向,作为入校后分专业方向的依据之一。

2.考试时,考生务必持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并自备画具。

3.四月十五日前,所有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可上网直接查询成绩,网址为:zsb.tjpu.edu.cn。专业合格的考生将收到专业合格通知单(请保存,备查)。

4.专业合格通知单的发放原则一般是按1:4(招生计划:专业合格人数)的比例发放。

(五)录取原则

1.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格;

(3)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5)不分文理以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排名录取。

注: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2.动画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文化课成绩达到各省规定分数线;

(3)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不分文理以综合分=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专业课成绩,排名录取;

(5)动画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注:1.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按照各省规定执行。

2.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六)入学、复查

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我校对新生进行专业课复试,如发现复试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表演类考生报考须知

(一)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考生报考须知

1.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年龄不超过二十二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

(3)女性身高在1.74米(含)以上,男性身高在1.82米以上,符合服装模特基本条件。

2.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类型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初试 2月11日 2月12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艺术与服装学院楼

复试 2月13日

3.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一律在考点报名时间内接受考生本人面报。面报时将进行形体测量及照相,请考生自备泳装。报名地点: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行政中心123室)。

(2)报名手续:

a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b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c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d 报名考试费:初试150元,复试150元。

e 参加复试考生缴纳报名费时,将复试自选舞蹈或健美操音乐(MP3格式)复制到指定计算机。

4.考试内容

初试(1)形体测试:测定身高、体重、三围尺寸(请自备泳装)。

(2)形体展示(指定音乐走台,请自备泳装)。

复试(1)模特技巧(步态、转身、造型、乐感等)。

篇7

关键词 新时期;播音主持;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9-0102-02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积极运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广播电视设备,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节目制作能力与质量。同时,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对播音主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播音主持指的是传播主题借助于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所开展的传播活动,文本语言、口头语言组成了有声语言;而播音主持人的表情、眼神、装扮等则构成了副语言。 

1 播音主持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进入21世纪之后,传媒业之间存在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播音主持人发挥着桥梁作用,有机联系起广播与受众,在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曾经讲过,在广播电视发展迅速的大形势之下,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具有较大发展前景,担负着重要责任;甚至播音主持人的水平,会直接决定到广播电视工作水平。近些年来,在广播电视报纸的基础上,网络媒体也涌现出来,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影响范围不断加大,出现了虚拟主持人,在较大程度上挑战到了播音主持人。那么为了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就需要正面现实,大力创新,提升个人主持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现状分析 

2.1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提升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 

广播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要求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播音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之外,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必须要具备的。要想在激烈的广播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需要不断提升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这样也可以促进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 

2.2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能力 

现阶段媒体行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且受众素质越来越高,对播音主持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就需要具备全面能力,坚持创新,将全新多样化的节目内容提供给受众,促使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只有这样,广播节目的受众群体方可以得到扩大,获得健康 

发展。 

2.3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承担更大的职责 

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要求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承担更大的职责;不能够只待在演播室里,还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将采访、策划、编导等职责融合起来,提升个人素质。 

3 新时期电台播音主持创新的实施策略 

3.1 理论创新 

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播音主持理论还比较的落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是播音主持行业的进步,需要深化理论研究,以便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所适应。 

首先,充分重视播音主持理论。部分播音主持人因为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或者是有一定的优越感,导致出现片面认识,以为只需要将稿子字正腔圆的读出来,避免有错误出现于节目主持过程中即可。但是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有些播音主持人在岗位上工作多年,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理论知识较为欠缺,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还有一些播音员则仅仅会念稿子,发挥传声功能,如果改变了工作内容,就无所适从。因此,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方可以结合时展要求,积极创新。 

其次,对传统播音主持理论有机改进。有声语言经过了较长历史的发展,播音主持的时代烙印较为明显。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出现的播音主持理论,政治色彩较为浓厚,而新时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节目类型与内容,改变传播形式,进一步完善播音主持理论。 

3.2 实践创新 

首先,创新形式。现阶段,十分详细的划分了多媒体、网络等传播方式,主动性和选择性较强,但是却没有改变受众接受规律与民族审美心理特征。要将播音主持的特色体现出来,就需要积极创新形式。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要勇于解决困难,适应、优化和统一形式,通过不断改变,有机结合播音创作的共性,创新播音主持形式,焕发生命力。 

其次,创新内容。一般来讲,有专门的人员来撰写稿件与文案,播音主持人往往是播报记者、编导设计好的节目,个人选择余地较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播音主持人需要理解、消化与吸收原有稿件和文案,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合理转化,通过二度创作,将个人一些创意与见解加入进来。要对播讲目的正确把握,将个人思考和创意适当融合进来,方可以有效提升播音效果。以某电台节目为例,基本上属于知心大姐类型,但是主持人一反常态,采取了直接的回答语言,果断干脆,部分人员甚至接受不了,但是这档节目的受众规模却一直扩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创新了语言特点,贴合了受众需求。 

最后,创新风格。新时期下,对主持人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更高;在激烈竞争之下,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了个人特点和独特风格,方才被观众认识和记忆。要结合节目类型与特点,找准个人位置,发挥独特魅力。很多主持人会对成名之人盲目的模仿,不仅个人特点遭到埋没,还会引起观众的厌恶;如部分节目主持人盲目模仿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小S,无法令观众接受。因此,只有科学创新,树立风格,方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革新,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内外部形势不断变化,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声语言的传播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天地,播音主持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方可以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于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来讲,需要不断提高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树立独特风格,找准定位,创新形式、内容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生军.新时期电视播音主持创新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5,7(6):195,180. 

篇8

关键词:电视编导;职业素养;情怀;讲故事;精打细算做项目

一、电视编导必须是有情怀的人

情怀,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情怀的释义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情怀的定义是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人品若山崇峻极,情怀如水共清幽”之说。不同的人对情怀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理解的情怀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回答“为何而生”时总结的三种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电视编导其实与作家、导演一样,是用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追求。如果没有心怀天下、如果没有细腻情感、如果没有强大心灵、如果没有温暖情怀,他就无法感知周遭的一切,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把它们变成作品去鼓舞人、温暖人、感动人、启发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王阳在业内有“电视界的张艺谋”的雅号,他是CCTV《新闻联播》实现直播的主力编导,他参与了中国近17年来所有重大历史性事件的直播报道。王阳曾说:“新闻是需要侠骨柔肠的,只有真正具有侠骨柔肠的人,才会在生活的琐事中有所触动,先打动自己,之后做出打动别人的好东西。”“编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者,而是中间的策划者创造者参与者”。王阳曾为一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盲狗做过一个片子,除了做编导,他甚至担任了配音,在拍摄过程中,他用深沉的爱慰藉那只羸弱的狗狗。作为观众,当看到狗狗在大家的下流泪的镜头时,忽然有种被击中心脏的震撼,令人飙泪,流泪之后心里会漾起爱的涟漪,会感悟到爱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每个人都不要吝啬付出爱,小小的付出也会让世界变得温暖。情怀是电视编导必备的气质,它应该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综合体。优秀的电视编导懂得为抒怀找到出口,擅长用作品为自己的思想代言。情怀与道德相似,既与生俱来,也需后天培养。

二、电视编导必须是会讲故事的人

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将拥有世界。英国纪录片四频道(BBC4)制片人总是说:“我们迫切需要好故事!”,“用一分钟告诉我你的故事。主角是谁?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是什么?”美国电影人希拉•科伦•伯纳德写了一本书《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书的英文原名是“DocumentaryStorytelling:makingstrongerandmoredramaticnonfictionfilms”,直译是,“纪录片讲故事:做更有力量、更戏剧化的非虚构电影”。《舌尖上的中国》7集讲了70个故事,《人类星球》8集讲了80个故事。如果想拍一部吸引人的纪录片,讲故事无疑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这在业界已经毋庸置疑。有人说故事就是白日梦。为什么好莱坞叫“梦工场”?因为它是生产故事的地方,它是造梦的地方。《阿凡达》、《盗梦空间》、《魔戒》都是极富想象力的故事。王阳说,做纪录片的人想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最好的教材就是看电影,看美国大片。也许他的说法不能成为观点,但从许多成功的纪录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编导们最常用的讲故事的手法就是好莱坞的“三幕剧”。三幕剧是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简单理解就六个字:开始,冲突,结局。第一幕:故事开始,主角登场,出现一个或几个情节点,情节点事件打破了惯常的平衡。第二幕:戏剧开始发展,主角为恢复平衡而努力着,但似乎越努力,困难越积越多,冲突越演越烈。第三幕:剧情出现拐点,主角进入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后关键时刻,最终反败为胜,美满大结局。《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单珍卓玛采松茸,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三幕剧,故事开始,为主角带来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为了生活,为了增加收入,卓玛必须采松茸;第二幕:卓玛采松茸的过程并不顺利,她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外来的障碍和内心的担忧,这是卓玛必须对抗的;第三幕:雨水和运气让卓玛解决了问题,故事圆满,观众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当然,三幕剧只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我们可以用它,但也不能拘泥于此。《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说:“编导的作用是用智慧排布故事元素,这样故事才能引人入胜。”应该说,讲故事是一种创作,没有一劳永逸,没有以逸待劳,需要一直在路上。

三、电视编导必须是会精打细算的人

有人说:纪录片是烧钱耗时间的玩意。这话一语中的。因此,学会精打细算,擅长掌控整个项目实施进度,是电视编导必须具备的能力。《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一共拍了8集,7集正片,1集花絮(花絮央视没播),总投资450万,这个投资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十分之一。《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哪些地方省钱呢?首先是在资料收集和调研阶段。资料搜集主要靠互联网搜索,同时花了5万元左右在网上买了历年来中国各类人文地理美食方面的杂志,安排资料收集组把这些杂志翻遍,有用的就一页一页拆下来,用文件夹归类。第二个省钱的地方是摄像设备。《舌尖上的中国》大部分场景都是用一台大机器和一台小机器拍的,小景别的镜头用小机器,小机器的成本不高。大景别和需要景深感的镜头用大机器,摄制组没有使用电影机,但却拍出了电影的画质,他们的做法是:使用索尼F3的摄像机搭配尼康相机镜头,中间需要的转接环是从网上代购的,这大大节约了摄制成本,并克服了电影机无法上山下海的限制。第三个省钱的地方是它的音乐。音乐是原创的,但并没有请交响乐团演奏,而是用电脑合成的,有的地方音轨叠了20多层,产生出多种乐器的音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音乐成为辨识度很高的元素,但它确实没花多少钱。除了省钱外,《舌尖上的中国》的编导在时间控制方面也颇有方法,《舌尖上的中国》拍摄时间9个月左右,加上后期剪辑制作和前期筹备,大约1年半时间,这对纪录片来说,是较短的周期。可以说有效的节目策划管理是保证其能够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舌尖上的中国》7集片子,每集都由不同的人担任导演,作为执行总导演的任长箴在对片子进行总体构架和进行明确的导演阐述之后,对分集导演提出了每集的规定和原则,其内容诸如:每集要有4至5个人物带情景和关系的故事;每集要有与本集美食有关的不少于20个话题的表述;每集要兼顾中国时令等等。从这些规定原则中不难看出,执行总导演与导演之间进行的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沟通,这对整个项目推进非常关键。

总之,电视编导是电视创作的领军人物,其能力和素质要求应该是业界最高的,既要是电视界全才,有眼光、会策划、懂拍摄、会剪辑、懂调色……又要像商界精英,会经营、会谋算、会营销……也要像政界领导,会掌控、会统筹、会用人、会协调……只有在工作中历练、在实践中思考,小编导才能成为大编导,菜鸟编导才能成为资深编导。

参考文献:

[1]高慧.电视编导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科技传播,2012,4(20):12+19.

[2]王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J].科技传播,2012,4(23):8+13.

[3]马婉琦.论新媒体视野下的电视编导职业素养[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153-155.

篇9

1.1传播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传播思想、传播体制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领域。

1.2新媒体研究

主要包括新媒体研究,以“全媒体、大传播”理念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使学科建设不断适应传播形态的变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

1.3视觉传播研究

主要包括电视传播和摄影传播。

2传播学实验室体系的建设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更好地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验室体系建设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1根据专业课程开设的要求

要结合专业课程的要求开设传播学、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播音基础与播音创作、新闻摄影摄像、节目编辑制作、电视艺术、网络新闻、音响基础、节目策划与编导,以及广告等实验课程的开设于建设,专供学生实验实习,培养学生文字基本功及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必需的素养。

2.2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

根据学生实践的需要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符合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科学、体制规范、手段先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根据专业开设情况,建设用于学生专业实习实践的播音室、平面媒体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语音训练室、声音合成实验室、网络新闻编辑实验室、摄影棚等,以满足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

2.3硬件设施的扩充和更新

传播学实验室需要为实验实训所用,电脑、打印机等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基础设备,方便教师及学生的创意采图,电脑作业,新闻/广告等影视学习,相关硬件设备的好坏既体现了现代实验室建设的功能性、先进性和完备性,又体现高科技化、便捷化和人性化等特性,硬件对于信息的流畅及索求更是非常重要。

3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制片人制 制播分离 对比研究

前言

我国的第一批电视制作人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993年,上海出现了靠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自负盈亏的东方电视台,接着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以栏目承包制的形式公开亮相,使得制片人制得到发展。2009年10月21日上海市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推进大会的召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标志着上海广电整体率先实施了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

当《中国娱乐报道》、《娱乐星天地》等节目在制播分离上成功尝试之后,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尝试使用制播分离模式,什么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与制片人制有哪些区别,什么样的节目适合何种制片方式,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1.电视节目制片人制与直播分离的含义

1.1电视节目制片人制的含义

所谓制片人制,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由综合素质较高的制片人,把采编播人员的利益与节目质量、节目经营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节目制作经营制度。从目前电视台资金筹集方面来看,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费基本上都是从所在电视台领取全部和大部分,因而只能称得上是准制片人制度。

1.2制播分离的含义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从字面翻译应该是“委托制作”。最早的制播分离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我国电视媒介的运作有两个重要环节,即制作和播出,将电视制作部门与电视播出部门剥离,就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的途径有两种:由社会上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制作和在电视台内部将制作与播出分离开来使节目制作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

2.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的对比研究

制播分离是伴随着制片人制而产生的一种新模式,随着我国电视体制的改革,制播分离与制片人制已经成为电视界谈论的焦点话题,对于他们的研究报道也层出不穷。下面将从以下几点对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解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

2.1从产生背景对比

2.1.1产生的社会环境对比

当电视台从吃财政饭到实行自收自支以后,电视作为一种产业,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电视播出时段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都毫无疑问地突出其明晰的商品属性。上世界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电视台从西方引进了一种名叫制片人制的新的电视运作机制。由于制片人制的出现,直接触动了中国电视体制的改革,从而导致了制播分离模式的产生。[1]

2.1.2产生的目的对比

电视业之所以从西方引进制片人制,是为了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优化生产资源、整合电视生产要素、提高电视生产力、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寻找最佳运作经营方式,是电视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电视制片人制便应运而生。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单一的制片人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展现在电视台领导的眼中。为了扭转制片人制所导致的人员效率低下、节目质量下降、大量在编人员成本过高、相互缺乏交流而造成的题材和内容的重复以及思想僵化、眼界狭隘的等问题,电视体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制播分离开始在电视台内大量运用。

2.2从管理机制对比

2.2.1节目所有权的对比

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所拥有的权利不同。从所拥有的权利来看,由于制片人归电视台上级领导管理,所以可以随意支配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和财务,因此它拥有经费开支权、人员使用权和节目统筹权。而制播分离由于不受电视台的统一管理,在人员的使用、经费的预算上都会有所顾虑。

2.2.2节目管理权的对比

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有相同的统筹管理权。由于电视节目是集体创造的产物,所以在统筹管理方面,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是相同的。不管是从宣传管理、人事管理还是财务管理,都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措施,如若管理散漫,则会伤害到集体的利益,不仅有损电视台或者节目制作公司的形象,也会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

3.从两种不同节目类型探讨两种制度的适宜性

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各有其优点和长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用制片人制进行制作,也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合实行制播分离制度。下面将以几个电视节目为例,探讨在现有体制下两种制度的适宜性。

3.1新闻杂志类节目

新闻杂志类节目无疑是中国电视新闻栏目化的产物。当《东方时空》自命为“电视新闻杂志”时,无疑昭示了电视新闻业一个新天地的开辟。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无论何时都应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宣扬党的精神。特别是新闻节目,它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因此,选择怎样的模式进行节目的制作,成为了重中之重。

1993年5月1日7点59分,首播的《东方时空》结束时,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在中国新闻性电视栏目首次使用了制片人的称谓。从此,一种新的电视新闻节目管理机制制片人制产生了。这种机制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单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人财物责权利等几个方面对电视人进行重新定位,大大激活了电视业的市场竞争力。制片人制的实施,不仅调动了电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使本来日趋激烈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东方时空》栏目设立总制片人制和子栏目制版人制,组内大多数人员为电视台内部人员,除核心成员是台内业务骨干之外,记者编辑绝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配置由总制片人统一负责管理。从2000年11月27日的一次大改版,到2009年8月3日的第三次改版,《东方时空》从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用直播方式播出新闻、资讯、专题外,还推出了其独有的周末版节目,使《东方时空》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的这三次改版,充分显示出了制片人制在整个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关键作用。从节目时长的改动,到节目板块的调整,都需要制片人的最后决定。制片人在台内选择节目的策划人员和编辑人员,台外负责联系各电视台相关联络员,在需要现场连线时要确保外景主持人能圆满完成连线任务。制片人作为节目的第一责任人,从节目的选题、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到后期的拍摄、制作、审片,制片人都必须层层把关,这就要求制片人对每个记者、编导乃至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充分调动摄制组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而东方时空的收拾额度,由1993年的55%变成了2009年的62%,这一结果表示,制片人制对于新闻杂志类节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东方时空》从1993年首播,2000年第一次改版到2009年第三次改版的电视平均收视份额如下图(图1)显示:

(图1) 1998年 —2009年《东方时空》收视份额调查表

3.2选秀类节目

选秀类节目分很多种,有娱乐类的选秀节目,也有立志创业类的选秀节目。《赢在中国》就是制播分离的一种成功尝试。

《赢在中国》栏目组共计不到40人,其中有很多员工都有过在央视工作的经历,但是又在央视的用人体制之外,并没有同央视签订用工合同。也就是说,虽然他们仍在在为央视工作,但是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他们并不属于央视的正式员工。《赢在中国》栏目除了电视栏目应有的编导、摄像、制作、策划、责编之外,还设有项目管理组(3人)、平面媒介组(5人),网络组(2人),行政组(1人)、财务组(1人)。这样的人员设置,一方面易于栏目的生产流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栏目的质量。[2]《赢在中国》设置的项目管理组,在央视的其他栏目组里面是不存在的。由于节目的制作经费需要自己筹备,而节目的大部分经费优势来源于广告费用,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组负责与广告机构共同招商。由于广告招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栏目的生存和发展,就使得项目管理组与广告商之间互动良好,也可以减轻其他小组的工作任务,有助于提高节目制作的水准与质量。

《赢在中国》虽然采取制播分离,也同样存在着制片人。制片人根据现有制播分离体制的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调动组内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激励机制,激励组内人员的创作激情,这样大大提高了组内成员的商品意识和成本风险意识。通过制播分离的运行模式,制片人有效地配置了栏目资源、频道资源,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可手杂续发展。

由下图(图2)可以看出,《赢在中国》栏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

(图2) 《赢在中国》栏目的受欢迎程度表

4.结论

从90年代初实行制片人制开始,到后来制播分离体制的出现,全国各级电视台已经开始普遍实行制片人制和制播分离制度。从最早实行制片人制的《东方时空》到制播分离完美案例的《赢在中国》,这些节目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受众并深受受众喜爱。

虽然这之中有新《劳动合同法》的续订和电视体制的改革,尽管新出现的运作体制与旧的管理机制不太协调,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制片人制与制播分离的发展。就目前我国现有的体制来看,多数的电视台依旧使用原有的制片人制,制播分离并没有彻底得到运用。可是这并不代表制播分离停滞不前,随着我国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实习制播分离。这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制播分离将会与制片人制一样,成为一个完善的制作播出体制,使制播分离在电视节目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刁崇敬,盖爱玲.《从制片人制到制播分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67~68页

[2]黎斌,李怀亮.《电视电视媒体运营管理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93~97页

[3]邢建毅.《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我国电视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0年

[4]邢建毅,蒋淑媛.《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 双月刊,2000年4期

[5]王太华.《新一轮广电改革背景下对电视制播分离的再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5期

[6]张海涛.《对中国电视业改革与转型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2期

[7]刘山河.《试论制播分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10月

[8]周宁.《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刍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年4月

[9]刘辉.《制片人制运作规律探析》[J].青年记者,2009年11月

[10]王建平.《浅谈制片人制的利与弊》[J].新闻知识,2008年10月

[11]夏伟荣.《栏目制片人制——电视新闻管理的新机制》[J].新闻大学,1997年

[12]刘山河.《试论制播分离产生的背景与意义》[J]. 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10月

[13]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14]吕正彪,王嘉.《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