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应急预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应急预案管理

篇1

关键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32

1应急预案管理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规模逐步扩展,大型高技术的生产装置也慢慢增加。但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常发生特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等所造成的。据相关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的生产事故就有80万起,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平均每年13万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建立、编制已成为了国内外组织开展的减灾工作,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施安全生产,改善当前不利形势。据相关研究表明,与无应急系统相比,实施有效的事故应急系统能将损失降低到6%。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2.1加强培训,提升各级预案编制水平

首先,建立起具有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加强高安监队伍的各项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做到业务精通,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指导和服务。加强行业监管人员在应急预案管理中的综合能力,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制,企业管理人员在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应急预案在编制、评审、报备、演练等方面的管理熟知,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编制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需做到全面覆盖,既要包含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包含各行业管理人员。这有利于应急预案编制与实际更符合,也更容易被各行业所接受,从而让预案得以有效实施。

2.2完善专家库,保障预案评审有序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在应急预案评审上的专家库并不全面,导致很难开展评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需从各地实际出发,建立起完善的专家库。所建立的评审专家库不仅需要达到行业重点的凸显,还需要做到全面性,因此需要行业领域和综合预案两类评审专家。各地可根据单位、企业规模来确定评审专家人数,并制定出相应的比例数。此外对评审专家也需要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并对评审专家加强管理,做好管理跟踪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2.3提高监管力度,全面开展预案报备工作

监管不力将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报备工作,导致报备率底。监管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对当地企业的各项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要明确企业的规模大小、数量多少、工作性质等基本情况。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建立起全面的企业信息数据库,从而为监管提供信息依据。此外,各部门需加强监管的力度,无论是从法律、行政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必须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工作。加强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企业,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没有落实的企业,应当不发生产许可证。大中型企业需对其进行限定期限,督促他们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若主管部门没有做好监管工作需予以通报,做好定期监督,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对发生安全事故且没有采取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或没有引起重视的单位,要追究企业相关责任人和监管单位的责任。

2.4加强责任感,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加强机关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思想作风建设。监管部门需从战略、全局上意识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好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抓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机关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意识,创建新的预案评审方式。可建立起专门用于预案报备工作的网站,在网上进行报备申请,采用专家在线评审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审的速度,提高了各单位的预案备案率。

2.5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预案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加大对应急预案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充足,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应急预案培训和教育,保障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需对财政预算进行落实,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救援力量和应急组织体系,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和设备,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J].甘肃社会科学,2006,(3):240243.

篇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第九条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第十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备案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抄报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第二十一条受理备案登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

第五章

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二十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对于在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篇3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江苏安全生产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生产加工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各专项事故预案详见5.4各项应急救援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专业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xxxxx有限公司坐落于如东县岔河镇xxxxxx,厂区周边为xxxx,单位地址为xxxxxxxx号,距镇政府约x公里,占地面积xxxm2,建筑面积xxx m2,职工总数xxx人,是一家民营企业。单位生产车间xxxx m2,有xxxx等设备。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本企业是xxxxx企业, 企业存在xxxxx、xxxx等特点,涉及到xxxx,xxxx等危险源.这些危险源蕴含着一定的危险。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厂领导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2)成立事故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厂长担任,如有特殊情况厂长不能到位时,由生产副厂长代任。副总指挥由生产副厂长和设备副厂长担任。成员由生产科、保卫科、设备科、技术科、材料科以及各车间负责人组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职责

①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

②负责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及紧急处理措施。

③负责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④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⑤负责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⑥负责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⑦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2 )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

职责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是本企业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

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负责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

②负责与外界的渠道沟通、引导公众舆论。

③联系地点及电话,厂办公室: xxxxxxx

(3)抢险、抢修组(设备科)

职责

①由设备科牵头,各车间、科室配合组成。该组成员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篇4

安全是一种状态,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视为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视为安全状况。要达到安全条件和安全状况的目标就需要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来实现,而应急管理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低事故的后果,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所以说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说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中最后一个管理环节,是为了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挽救措施。

2如何实现安全

国家的安全管理方针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这里“安全第一”是总体思想,体现了安全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是头等大事,“预防为主”是精髓,体现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是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整改,“综合治理”是手段,动用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的安全管理方针,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实现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安全条件、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安全检查五项内容。

2.1.1安全条件

主要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相应的管理责任及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责任主要体现在责任制的落实,制定出每个部门、生产单位、岗位的安全责任,明确安全职责。力求责任制覆盖企业的所有生产部门及岗位。其次是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由管理机构和人员组织才能得到开展,配备足够的专职管理人员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人、机、物、环境的安全。接下来是人员资质及培训,关键性岗位及特殊工种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知识,涉及的主要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由政府专业部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其他普通员工也需要企业内部专业部门进行适应性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安全标准及技能,以确保作业安全。最后是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施工企业安全投入来源主要是:①合同约定的中的安全施工措施费。②工程合同中项目部得到业主根据实际情况在合同总价之外设立安全奖金。③按公司《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规定,从合同总价中提取安全生产保障资金。④从保险机构获得的理赔款、安全处罚款等。

2.1.2人员管理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中,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一方面,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防止人员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伤害;另一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人员安全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各类事故原因分析中,80%以上的原因是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人员管理主要通过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规范人员的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行为安全准则、培训等来进行管理。

2.1.3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通常也称为设备、设施管理,是安全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设备、设施是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一些设备、设施本身或操作人员违章都将给人员及环境带来问题,因此,通过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设施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的管理,称为设备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带来的伤害通常是机械伤害和非机械伤害两种,为防止设备伤害最根本的措施是本质安全技术,其次是机械防护及个体保护。

2.1.4作业环境管理

作业环境是生产劳动场所各种构成要素的总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涉及作业空间布局、作业环境照明、安全标志布设、现场定置管理、职业有害因素的预防等。施工企业在每项工程开工之初的生产布局上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也就是“三同时”规定:安全设施与主体施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现场定置管理就是相对固定的生产场所内的人、机、物、料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安全六个环节的标准化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职业有害因素的预防主要通过个体防护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2.1.5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有效地避免各类隐患可能带来的事故风险。安全检查常分为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全面检查几种,主要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落实,通过安全检查表的形式或其他方式予以记录并落实整改。

2.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根据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要求建立的。其理论的基础是“戴明模型”,即PDCA循环,具体分为: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共计17个要素组成。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把安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其基础是危险源辨识与评介,危险源辩识与评介通常采用LEC—半定量评介法来进行风险评介,找出工程项目中所有的危险源,通过分析得出那些风险可以承受,那些风险不可承受,对不可承受的风险源制定相应的专项控制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在作业中通过安全技术交底落实到作业层,以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再通过检查与纠正措施进行偏差纠正与整改,最后通过管理评审对体系运作是否有效性分析,进一步对体系进行完善改进。

3应急管理

应急救援实际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要素,其目的是通过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底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①组织营救受害人员。②迅速控制事态。③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④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应急救援必须做到迅速、准确、有效。要做到这几项要求就必须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具体分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是关键,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及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物资的准备与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界的衔接等。为做好这些工作,首先建立应急体系,成立应急救援中心、组建专家组、医疗救治组、抢险组、监测组、警戒组、现场恢复组、后勤组、信息组,这些小组各司其责,共同组成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事故的发生还应该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的发展及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一般分三级。一级响应最高,需动用所有力量,包括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紧急情况,需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二级需动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力量协同解决并提供人员、物资保障,一般在现场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救援行动。三级通常一个部门动用部分应急资源开展应急行动,必要时可成立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物资由本部门解决。开展应急救援的依据是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事故类型、事故的严重程度预案又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三种,一个应急预案的体系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四级文件体系。通过预案的让所有相关部门及人员了解预案,再通过预案演练完善、改进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总之一个完整的预案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并不断完善才能在真正的应急行动中做到迅速、准确、有效。

4结语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施工由于其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影响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安全生产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通常说来,企业或项目是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但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是保障,严格地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无安全事故就是效益。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从重视人的生命、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清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做好应急管理。

一、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不论是企业还是项目的安全管理理念都应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工程进度、经济利益等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违规操作(比如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护壁厚度、强度等)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知道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由于觉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按照正规操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增加一定的投入就对其违规行为不加以纠正甚至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提倡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终目的。然而,以人为本的另一个体现也在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以人为主。纵观安全事故,不外乎三个重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重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抓好安全要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把如何抓好人的行为列为重中之重。

二、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应当在思想认识上有足够的提高,应当时时刻刻把它和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项目、对企业甚至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经济效益。在实际安全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并不组织相应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中标,就会把作业工作分包给相关的专业队伍,以包代管,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防范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忽视安全,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不要效益,这是企业的使命。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会不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实践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便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不应该是负担,它所产生的也绝不是一种负效益。我们都知道安全投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成本的增加,但是,究其本质,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也才有保障,从而就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它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因此,安全投入并不是纯粹的支出,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安全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增长。但是,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了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降低效益。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失稳点与安全保障点之间,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但会增加安全管理难度,还可能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上,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审计、监督监察等手段,对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五、做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安全应急管理是指针对安全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管理。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永恒的主题。尽管亡羊补牢很重要,但我们不提倡亡羊补牢的安全管理。咱可以回忆一下,在不发生事故时,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没发生事故时,就是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接受,出了事故后,似乎到处都是隐患。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及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它有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不是人为的。比如隧道施工中瓦斯、坍塌、涌水,施工用电、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突然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都属于危险源。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险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险源(自然灾害)的预测。针对固定的危险源和始终存在的安全隐患编制合理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如发生爆炸等事故后人员如何撤离,发生触电事故后如何救护等等。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篇6

关键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 GIS技术;数据库

Abstract::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platform is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GPS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video conferencing,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and command system,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emergency emergency command of powerful features such as integrated platform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platform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atabase.

Keywords: public safety events; emergency platform; GIS technology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 TM71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为应对国际性恐怖袭击事件、重大刑事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政治性骚乱等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威胁并做好预防性安全应急管理,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总纲领在未来长时间内指导和推进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和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是基于GIS技术、GPS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视频会议、通讯系统、指挥系统、应急决策系统等强大功能集成的应急指挥平台。该应急平台由三个系统构成: 信息获取系统、应急智能系统和决策指挥系统。

信息获取系统负责应急平台中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获取及管理。

从指挥中心性能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角度考虑,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采用了基于 C/S(Client/Server) 的标准三层架构,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和交互层。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消防应急平台软件框架图

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综合城市中公共安全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地理信息系统、危险源分布、救援力量分布、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等,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以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利用应急平台迅速的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源分布,并能依据应急平台的预案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从而得出最佳处置方案。

一、 数据库的组织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数据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类是针对城市安全问题的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支持涉及对象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和尺寸信息等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公共安全应急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数据支持,遥感数据、数字地形数据和 DEM 数据的迭加,可以更加直观和逼真,同时也为应急决策提供空间分析功能,辅助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库。以及等等。

a)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采用 G 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来管理。主要包括: 城市 1:2000、1:1000 和 1:500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库、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库、城市主要地名数据库、城市遥感影像数据库、建筑物数据库等等。

b) 公共安全相关数据。公共安全信息数据库采取空间信息与描述信息 (属性信息)一体化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 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安全重点单位数据库; 专业救援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城市消防栓数据库、医疗力量数据库、公安机构数据库、电力线路数据库、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避难场所 (人防、广场、公园、绿地) 数据库、应急物资供应数据库。、天文气象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等。

2、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用于组织和存储自身存在危险性或有安全需要的对象的属性信息,此类对象是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等过程所关心的主要对象。它是整个应急平台数据库的核心内容,为安全规划、应急辅助决策、统计分析等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料支持。

公共安全专题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数据:灾害发展模型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等等。

(1) 灾害发展模型数据库

包括地震模型、火灾蔓延模型、污染源扩散模型、人员疏散模型和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a)地震模型

b)火灾蔓延模型

城市中火灾蔓延模型可以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来建立。元胞自动机理论在森林火灾模拟方面已有运用, Yamada、Takizawa等人和Xie、Sakamoto等人尝试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来进行城市火灾模拟的研究。元胞自动机将城市划分成多个元胞。元胞的尺寸可设置为3m ×3m , 该尺寸可由Jirou 和Kobayashi 提出的公式估算得到。在风速V 条件下, 火传播的最远距离为

D/m = 1. 15[5 + 0. 5V/(m·s- 1) ].(1)

城市区域火灾蔓延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影响: 建筑因素、天气的情况和建筑区域的特性。建筑因素主要包括: 建筑的物质材料、楼层面积、通风开口面积、楼层的高度等。天气因素在此简化为对风速和风向的讨论。这些因素影响到火灾蔓延的方向、范围以及火灾蔓延的可能性等方面。建筑区域的特性主要包括空地大小和方位、房屋所处地面的坡度以及道路的情况信息。这些因素用来反映控制火势的蔓延情况。根据式(1) , 火蔓延影响到的邻居元胞范围可以由图2(a) 表示, 根据风速的不同, 影响范围会发生明显变化。W ij是风因素, 包括了风速和风向两个方面的内容。

图2火灾蔓延时受影响的邻居元胞示意图

模型中将元胞的状态分为5 个等级(0~ 4) , 分别为: 不可燃、可燃但未燃、已燃但不具备蔓延能力、剧烈燃烧且具备蔓延能力、燃尽。火灾是否发生蔓延, 可以从元胞( i, j ) 的状态是否从1 变到2 来判断, 判断依据可由火灾蔓延因子Fij来决定, 即

Fij = ∝(SijPij )Wβijp (tkl). (2)

其中: ∝是火灾蔓延速度调整因子; S ij 是建筑结构参数; P ij 为建筑的火灾木质率, 也就是将建筑可燃的部分转化为木材的比率;β为调整因子(β> 0) ; p( tk l) 表示元胞(k, l) 的火传播能力。除β外, 这几个参数值的范围从0 到1。

c)污染源扩散模型

d)人员疏散评估模型

人群安全疏散的判据是“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是否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灾害事故预测模拟可以给出这两个时间的长短比较。基于空间地理信息, 可对市区范围的人员疏散进行模拟, 同时选择避难区给出人群应急疏导和避难的优化策略。模型中主要用来计算建筑中的人员疏散到室外的时间可以用Togawa 经验公式来计算, 即

Tmove-b =N a/W effC+L m in/V r. (3)

其中: C 表示通过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 即单位流量, 一般取值为1~ 1. 2; N a表示建筑内的疏散总人数; W eff表示疏散出口的总有效宽度, 即建筑物的对外出口的总宽度; V r是人员运动速度; L m in为人员到出口的最短距离。街区步行疏散时间是指疏散到室外的人员步行疏散到避难区的时间为

(4)

其中: D i表示第i 条街道的距离, a 为交通影响系数, 与道路交通密度有关。

e) 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财产损失可根据火灾蔓延模型对应元胞的状态加以计算, 而人员伤亡以人员疏散模型计算的建筑疏散情况进行预测, 这样系统就可以对火灾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导致的损失进行评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包括房屋、构筑物、设备和其他财产的损失, 在具体统计时, 按公安行业标准进行计算。

(2) 应急预案数据库

现有的大部分应急预案多数是传统文本式预案, 多按照统一的制式依靠经验制定,其科学性和针对性亟待提高。相对于数字应急预案有着缺乏火灾科学模型支持、形式枯燥、查询困难、表达不直观、可操作性差等缺点。数字预案吸取了现有预案的优点和长处,以应急平台为载体,利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火灾科学与安全科学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技术,使得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更为科学规范,通过完整的、科学的数据模型建立全面而具体的数字应急预案,其设计如下:

一方面,数字应急预案建立在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系统、GIS 系统等基础上,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以往文本式的资料数字化, 通过分析应急预案的关键节点对其结构化, 形成有针对性的实战方案和预案实施指南。另一方面,数字预案把灾害科学应用到预案制定中, 通过灾害发展模型、人群疏散模型等对不同场景和条件下的科学计算, 对重点保护建筑或建筑群制定相应的预案块, 对于一个灾害场景计算出许多时间序列, 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时刻灾害场景的情况和救援方案。此外,还可以在系统中事先假设灾害场景,通过数据库查看现场周边环境和建筑信息, 调用周边救援力量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演练。

(3) 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

应急辅助决策数据库是在数据库基础和GIS技术表现手段上提供的一系列辅助决策工具。它将灾害发展模型、人员疏散模型、火灾损失预测等模型, 与接警空间定位、最佳路径分析、应急力量调度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决策等指挥调度模式相融合, 辅助灾害数据处理、模拟分析、应急指挥调度及控制显示等功能, 提高从接警到处置灾害过程的效率, 快速确定灾害源、援救、疏散方案以及灾害蔓延范围, 从而提高决策指挥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支持:灾害发生地点快速定位;周边环境缓冲区快速查询分析;责任救援队伍的确定;疏散路线、救援路线等优化确定;作战指挥方案的标绘。

二、 数据库技术构成

1、 数据库的优化

(1) Oracle 数据库的优化设计

Oracle 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是 ArcSDE 高效运作的保障,也是整个平台运行效能的根本。Oracle 数据库性能的优化主要从内存分配、磁盘 I/O、回滚断、CPU 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a) 调整内存分配

主要包括:数据库高速缓存区的度量和优化;库缓冲区的度量和优化;数据字典缓冲区的度量和优化;排序区的度量和优化。

b) Oracle 磁盘 I/O 优化

主要包括:优化表空间和数据文件;优化块和区间。

1.2. ArcSDE 的优化 和 Oracle 系统相同,典型的 ArcSDE 安装过程很方便,但没有经过配置和调整的 ArcSDE不会获得满意的效能。ArcSDE 的优化主要从 DBTUNE 表和调整空间索引两个方面来优化处理。

2、地形图的批量入库

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多源、多尺度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也是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支持所必须的,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数据转换与批量导入模块就显得意义重大。而建立一个通用的批量导入功能模块,需要弄清楚各种 AutoCAD 数据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将共性的部分保留,存在差异的部分提炼出来供用户录入。

根据在实际项目的经验总结,AutoCAD 资料之间主要存在的差异部分的几个关键参数如下:图幅编码;图幅长、宽;要素的分层等。

在本系统中,该通用 CAD 数据导入功能模块,主要提供了远程数据和本地个人 GeodataBase 数据库的自由连接,用户可以自定义数据导入的各种参数和要素集名称。该模块主接口入下图 3 所示。

图3:模块主接口

3、异构数据的处理与更新

所谓异构数据有两种含义:网络的异构和数据格式的异构。本应急平台中数据源的格式繁多,有 DWG、Shp、Tab 和遥感影像图等等。尤其是 DWG 图形格式数据量巨大,它是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础。 而数据转换实际上就是将AutoCAD 数据中要素提取出来,分门别类的存入相应的数据表中的一条记录。但在数据转换前,先要将GIS 和CAD 这两种数据格式之间建立清晰的转化链接,合并一些同属性图层,清理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对于不易实现的转换内容要做好处理,如:多边形在AutoCAD 中可能完全没有闭合,因此在转换前要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或编制应程序来将图中明显的错误纠正过来,以免在转换时出现问题。数据转换的流程如下图4 所示:

4、 三位图数据的生成和处理

在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辅助决策中,城市大范围内的三维景观图对于决策的制定、以及救援路线的选择、救援措施制定都有很大帮助作用。因为它非常直观和形象的反映了城市的概况和面貌,包括道路、房

图4数据转换流程图

屋建筑、湖泊河流等等。三维景观视图既是反映城市的整体概况和面貌,又具有快速、实时、成本低廉的优势,

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的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三维图的可视化的实现,是利用ArcGIS 的ArcScene 控件来实现的。效果图如下图5 所示:

图5:三维可视化效果图

三、 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根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的需求,研究和分析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平台中数据的分类、组织和管理,并对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和优化设计,实现了地形图的批量入库和城市大范围景观图的快速生成。同时,本应急平台可以从分布式的平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模型库的设计等两个方面来进一步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结合应急救援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1 ]李华东.基于GIS 集成化的消防指挥系统.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 2 ]苏子林,陈章良. 中小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脑开发与应用.

篇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石油的需求日益旺盛,石油库建设规模已呈大型化趋势。油库中的储存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扩散等特性,事故发生的风险值高,且一旦发生事故,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要比正常情况下严重得多,无论是对人员、财产安全,还是对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和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这类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立项背景

国内外的工程和管理经验表明,加强对具有潜在事故风险的油库管理和控制,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有效手段。油库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循“科技兴安”的战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系统,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油库信息资源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和能力,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油库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研究成果,以控制、消除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为目标,依据GB12358-2006《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AQ3035-20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6-2010《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等标准规范,提出对油库进行安全监控预警及事故应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油库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

总体架构设计

油库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总体上分为两级,分别为油库监控中心系统和远程监控中心系统,如图1所示。通过该系统,可在油库设置安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系统运行在专用服务器上,可以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并可特定内容,为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系统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预警主机和监控预警主机为中心,实现对油罐、油泵和输油管道等关键设备和关键区域的实时监测与监视控制。PLC和I/O模块通过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将采集的工况数据传送到监控预警主机;监控预警主机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完成油库安全状态分析评价、现场异常状态的预警和报警等功能,根据需要进行分级报警处理;并将液位、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转发给监控服务器,形成网络化布局和分布式实时监控系统。

系统技术特点

油库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多种监测参数、音视频信号和各种报警信息。通过连接各种探测器的变送器,可同时采集液位、温度、流量和可燃气体等参数;可实时采集音视频信号,实时地传输到油库监控中心监控预警主机,远程监控中心还可实时调用、查看本地的音视频信号。

系统可以灵活设置报警等级并可靠操作。如:在前端探测器、油库分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分别设定不同的报警阈值或报警条件,以确定不同级别的警情触发不同级别的警报,大大提高了各级监控点的工作效率。可实现本地报警(通过闪灯、灯光、警号等),为操作人员对报警现场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各级报警阈值或报警条件,系统能够自动判断报警信号,并实时传递到本地分控中心或者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分级报警;可实时接收前端报警信号,监控画面联动切换到报警点(监控画面出现闪灯,并发出警号声),并联动录像。

系统可对各路视音频信号实时录像;可预先设定多种方案实时录像(如在某时间段对某路视频信号实时录像);可对本地音视频信号、报警信号实时监控,并可按预定多种显示方案,轮巡显示各路画面;可控制本地前端某些特定摄像机,进行左右上下移动、调焦等。

系统还具有设备状态自动检测功能。包括视频图像丢失报警功能;终端采集器断线报警;模拟数据丢失报警。

系统功能

油库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是在对油库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的基础上,针对油库安全监控管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等多方面的工作实际需要设计开发的,是集“安全参数与多媒体监控及联动”“事故模拟分析与评估”“安全分析与预警技术”于一身的信息系统。通过对油罐、输油管道、阀门等处的安全参数信息及视频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安全分析,实现事故提前预警与报警;当事故发生时,为应急救援提供详实而准确的现场信息,服务于应急救援的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

该系统坚持安全管理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原则,面向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兼顾油库管理、实时监控预警及应急救援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过应用该系统,能够提高油库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利用系统的实时监控预警和安全保护功能,预防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协助查清事故责任及原因。

能够将功能安全和安全完整性设计原则,引入油库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实现油库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验证、运行、维护和停用整个安全生命周期的功能安全,确保油库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篇8

医院人员相对密集,而且医院患者较多,行动能力上较弱,对此加强对医院消防安全的管理十分重要【1】。医院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线路老化,而因线路老化产生火灾多具有突发性。由于医院属于人口密集区域,各个楼层都有病患、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一旦发生火灾,走廊必定会发生拥堵,后果将不堪设想。医院安全消防工作的部署具有重大意义,它关系到每个工作人员及诊疗患者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是保障医院内工作及诊疗陪护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1.医院基本消防情况

我院目前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事故广播及对讲系统一套,外科楼与综合楼、健康管理中心、高压氧治疗室联动使用,外科病房楼、综合楼、门诊楼、健康管理中心、高压氧治疗室内配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外科楼、综合楼配有防火卷帘门系统及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一套,全院配置室内消火栓160处,室外消火栓3处,其中外科84处、内科楼20处、综合楼27处、科教楼19处、门诊东楼6处、高压氧室4处;灭火器系统,全院配置灭火器359具,其中外科(12层含B1层)102具,内科(6层)30具,综合楼(5层不含特殊科室内)52具、科教楼(7层)32具、健康管理中心(3层)16具、东综合楼(3层)12具、西综合楼(3层不含科室内)12具、呼吸科楼(2层)16具,其余87具分布于各科室中,基本能适应突发事件产生时的临时使用。

2.医院消防的安全工作的特点

2.1火灾的危险性较大

由于医院的建筑新旧不同,部分时间长久的区域建筑仍以木质结构构成,极其容易引发火灾,而且存在着电线老化、用电超负荷的现象;部分建筑没有设置相关的消防安全设施,比如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灭火器等,甚至室内没有设置消火栓。缺乏严格的防火分区,消防设置没有使应时代的进步,一些落后的消防设置无法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另外,医院内部存在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极其容易引发爆炸而发生火灾,开水间的热水器等物品,也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操作的失误可能会引发火灾。

2.2人员疏散难度较大

医院病房楼建筑较高,这对火灾发生后的疏散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由于医院人口流量大,一些重病症的人员大多集中在医院内。根据调查得知,一些医院的重病症人员相对集中,有的没有家属陪伴,疏散时完全依靠他人,导致疏散难度加大。

2.3不宜用水扑救的地方较多

随着医院的不断进步,使用高档的仪器也逐渐增多,每个科室、每栋楼层都有相应医疗仪器,若发生火灾,这些设备难以用水扑灭。而且许多仪器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消毒锅、高压锅等,这些物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医院内的贵重物品也是不宜用水扑灭,有些药物与病史资料和标本都是极其宝贵的,一旦被水浸湿,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2.4自防自救能力不足

大多数病患由于身体不适而无法逃生自救。家属将精力全部放在照顾患者身上,对消防安全这方面不够重视;而部分医护人员由于忙碌繁杂的工作,消防安全方面缺乏关注,导致产生自防自救意识薄弱的现象。

3.医院消防安全工作的策略

3.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消防工作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开展的,在工作中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是医院消防安全的重要内容【2】。医院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确定由院长担任消防安全责任人,分管院长为消防安全负责人,主管部门为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对医院的消防安全应担任重要职责。安保科是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门,应将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与各部门签订相关的防火安全,以此增强责任感,从而提高防火意识。

3.2定期开展防火教育培训

一是可以组织观看消防安全教育类的片子,通过类似的例子,以提高消防意识的作用。二是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使他们学习到相关的自防自救措施。三是邀请公安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的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的操作,了解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火灾自救方法等,让工作人员学习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

3.3进行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

对发现火情后的报警程序,以及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方法等进行演练,以避免火灾产生蔓延,使火灾有效得到控制。同时根据每间病房的位置情况制定一张疏散示意图,使人员能够迅速的离开火灾现场。最后,再进行全真模拟火灾情景,考验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熟悉自救疏散逃生的过程。

3.4加强防火检查

检查医院设施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加强隐患排查,有效从源头上抑制了火灾的发生【3】。由于医院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单位,更应加大消防安全的巡查工作,定期对医院各科室进行检查,特别是一些危险源,比如电、气、疏散通道等方面,应重点进行监查,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做到每日一次防火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解决,以此从源头上抑制火灾的发生。

3.5加大投入

规模较大的医院由于时间过长的原因,有的消防设置没有达到规格,因此,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对旧的建筑或消防设施进行换新,努力使其符合标准要求。对于新建的楼层,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建设,使用合格的消防设置,以此确保医院消防安全。

篇9

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与体育设备、器材之间的接触和在活动的场所进行活动时可能存在着对体育运动参与者造成伤害的危险。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为减少和消除因场地、器材和设施所产生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由于意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状态构成了对现有正常学校体育工作秩序的威胁,不仅使学生、教师和学校蒙受极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使学校体育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对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已成为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书(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较早地开始了对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研究,书中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等方面出发,并结合不同体育教材的独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减少危机事件的建议,并设计了体育教学危机管理评估表,方便学校及教师保障教学安全。其中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对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了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如下:

在英国所有的体育设备必须符合英国标准(BS)或英国和欧洲的联合标准,且联合标准正在逐渐取代英国标准。

(一)检查和维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应由有声望专业公司的专家检查。学校现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维修,但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维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设备有问题,才要求检查维修。这是一个危险的做法,建议学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当设备不能很好地处于工作状态时,比如出现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终止使用。该装置应该受到特殊保护和处理,以便它不能被竖立、打开、移动,并明确标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进行修理。

其他设备如小的器材设备、游戏和便携式设施也要定期地检查和维修,如球门柱。雇佣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维护、维修工作必须是专业化的,以确保该设备完全达到规定标准。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须修复损坏部分,否则放弃使用。

(二)存放

当设备不使用时应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储。小学礼堂通常没有内置存储区域,因此大件设备如体操跳箱、便携式框架;小器具如垫子,篮子等,不应放在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活动的礼堂大厅成为障碍物,尤其是涉及跑动的活动。

如果可能,一些设备应放在大厅专门指定的安全区域中,当这样的空间也没有时,设备应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学生不能与之接触。

长凳和其他的体操器械,不应存放在其他物体的顶部,否则非常危险,它们可以单独地置于大厅边或两端;小设备如球、帽子和篮球等设施不应放在地板上或长凳的后面;中等设备如大球应放在开口封闭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钩子或钉在墙上;小沙包、铜环和跳绳类器材可单独放在篮子里或带轮子的箱子里,并在适当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体操垫应整齐摆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运输和放置。

(三)搬运和放置设备

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搬运和放置设备和器具。在器具和设施移动时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使所有学生准确知道谁在干什么、运用什么样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议,比如“把这个设备放在那儿”“你们中的一些人往这里走”“我们把体操设备分开”等;应该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动大型设备,并且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正确的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例如学生排成行抬起一块垫子的每个角落而不是拖;当学生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搬运这些器材时,工作人员应协助搬运;保持对班级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许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或设施,直至教师检查器具或设备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安装和检测器材都适合使用时才允许学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对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设施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远的位置,器材已经取出但暂时不使用,也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绝对必要的。

当器材已经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时,应当从活动区移除,特别是球类以及他小件设备,如果遗留在地面上可能导致事故(扭伤脚踝或滑倒)的发生,使用完后必须搬移并如以前一样放在指定区域或适当的容器里,切记至少远离活动区两米的距离。

小器具如小垫子和球拍不应该简单地扔放,不管学生离放置点和容器有多近,都应在放置的区域将其轧好或卷起来。小器械如球和铜环等物品可能反弹或者滚动返回到活动区,散落的物品周围容易出现问题,应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储点。教师应该以正确的程序教育儿童,直到能够安全和有秩序地将设备放置正确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使用体育设备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触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稳定,比如螺丝或钉子已冒出来了,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坚持器械稳定、结实、紧挨地面的标准。

1.垫子的使用

垫子应符合特定活动所需的最小厚度和类型,并在处于没有开裂的完好状态下,满足附着在地板上的要求。

2.设备表面

设备表面应该适合做各种活动,并在学生的身体活动中处于完好状态。

(1)户外设备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所有户外设备的表面,任何物体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块、棍棒等都应该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损或裂缝都应被记录和清理,如果认为有危险应及时予以维修,表面出现太多的损坏就不应该继续使用。沥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场地(如操场、板球场等)应该及时清除树叶,对诸如因天气条件引起的霜冻应采取特殊表面护理。

操场。操场应该有一个平坦、均匀和防滑的表面。当评估报告显示它们达不到短期标准时应该定期重铺,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尘土应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纹和表面缺失,受影响的地区不应该再进行使用,操场必须被封锁直至修复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操场表面的湿滑现象,为避免皮肤伤害,在有摔倒危险可能的地方参加活动(如攻击性的运动)时都应该穿着运动裤、长袖衫。

草皮运动场。运动场应当适当覆盖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绊倒或失去平衡。应特别注意旧的补丁区域,这些区域应该定期重新铺上草皮,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补丁,并有坚硬的石块或破裂,应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动。

(2)室内地面

所有地板应该是非常干净的、平滑的、完全没有裂缝,学生应该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确的鞋子。木地板应该防滑并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对舞蹈和体操项目而言。湿地板非常危险,如果整个表面是湿的,课程必须推迟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湿的(例如由于屋顶漏水),这一区域必须被封闭,还要给儿童危险警示,让他们避开受影响的区域。

3.体育馆的大厅和环境条件

体育馆大厅应该通风良好,有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强的光线;为孩子精心挑选窗帘或百叶窗;人工照明设施应妥善保护;游戏活动大厅和任何相邻区域的窗户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护装置。

二、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实践案例的启示

学校体育设备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是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评价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看他在一般情况下的体育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教学和管理能力和表现,更要看他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完善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理念为全面危机管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危机管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的完整;二是体制的完善与机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规范系统、预备系统和恢复评估系统等;三是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纳入到学生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

2.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转为依法行政。传统的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建立于教师教学文件管理基础上,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核心使命从应对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因素所造成的身体伤害事故转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正确的方法、观念等。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危机管理关注更多的是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如运动器械倒塌事件威胁到学生的健康安全。所以,体育设备安全危机管理应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对学生教育的角度来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说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来避免安全危机的发生。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中的目标是依靠人、针对人和为了人,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是提高学校体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安全危机管理就是要使学校体育建立起正常的运行秩序,而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须使学校体育工作有标准可依,并达到规范要求。

篇10

1.1信息完整性

所谓信息完整性,是指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其信息的完整性,只有确保信息完整,才能进一步体现出传输信息的价值,发挥出网络信息传输的最大功能与作用。

1.2信息保密性

信息保密性是网络信息安全控制中的核心要素,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要想保证传输信息的保密性,需做到对用户信息的防护,避免未授权用户、非法用户获取到相关信息。

1.3信息可用性

信息可用性是指接收对象能够有效识别、接收所传输的信息,且信息可以做到全面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的独有特征,信息可用性代表着用户相关信息未出现丢失、篡改等问题。同时,倘若用户账号信息丢失,可利用信息可用性的特点进行相关信息的找回。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纵观现阶段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应用,其安全问题体现为:(1)网络信息篡改。在网络信息传输时,入侵者基于对信息格式、规律的掌握,从中截获信息并加以修改,最终将篡改后的网络信息发送至目的地。与此同时,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存在开放性、自由性以及不均匀性,所以入侵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做到对发送者信息的获取,导致信息接收者无法依据发送者特征的判断来检验信息真假,导致网络信息价值无法体现。(2)网络信息窃取与损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其网络信息量每日海量增长,其中部分未加密、未被保护的信息就成为不法分子的窃取目标。当入侵者截取相关网络信息后,会通过信息特征进行模式与格局的分析,通过破解信息来获取相应利益。另外,信息丢失、损毁的现象同样频繁发生,计算机系统运行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入侵,导致大量网络信息丢失和损毁。

3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因素

3.1黑客攻击

黑客的出现,使得原本平衡的网络信息世界被打破,部分黑客会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获取,进行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入侵,通过破坏、入侵系统来获取高价值信息来获取利益,或者是通过破坏系统来达到损毁信息的目的,增大被入侵者的利益损失。

3.2病毒入侵

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利用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而病毒软件可以做到从不同环节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以此达到信息获取、信息破坏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病毒的大小不超过100个字节,常见病毒类型囊括操作系统型、外壳型、入侵型、源码型等。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病毒会依托于软盘、终端等方式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入侵和控制,以此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出现网络信息丢失、篡改等问题。甚至部分病毒自带繁衍机制,通过不断繁衍、入侵导致计算机瘫痪。大部分病毒程序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等特点,一旦计算机系统中存在适合病毒生存的环境,会导致病毒程序的大肆传染与破坏,影响到网络信息的安全使用。而截止到目前,已知的病毒程序已经超过14000种,在不断地演变与进化过程中,病毒程序数量势必会持续增多,亟需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病毒程序的有效抑制。

4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4.1网络管理体系未健全

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除黑客、病毒攻击之外,与当前网络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直接关联。互联网好比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市场,市场中相关信息的传输、交互,仅需以相应的物质基础为前提。这种开放性、自由性的环境尽管能够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但是在用户鉴别、访问控制等方面难以做到全面防范,再加上现阶段实施的网络管理体系仍有待完善,导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4.2计算机尖端人才匮乏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呈现出持续升级、革新的态势,而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长久发展,必须以充足的人才为支撑。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尖端人才俨然成为企业、领域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求。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仍存在高尖端人才的匮乏的问题,尽管从事于计算机行业的人员数量庞大,但是复合型、综合性尖端人才少之又少,使得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合理也是影响高尖端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因其培训形式、机制的不合理,使得计算机人才无法获取知识、能力以及技能提升,进而影响到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

5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5.1身份验证技术

要想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效果,需重视对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身份验证技术能够做到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精准识别与验证,通过对用户使用、访问权限的验证,避免因非法用户访问系统而导致网络信息丢失、篡改等,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营造更为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在运行过程中对相应参数进行一一对照、验证,通过构建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信任验证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另外,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以“一对一”形式为主,所以可以避免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有效避免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随着我国对身份验证识别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目前已经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身份验证技术,包括秘钥验证、信任物体以及生物特征。不同验证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作用,所以用户可结合自身需求、网络信息传输特征,选择契合的身份验证技术,避免网络信息出现丢失、篡改等问题。

5.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对信息泄露、丢失等问题的有效规避。针对该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以及结果处理三大步骤。即在运行期间进行安全日志、系统运行信息等的全方面采集,依托于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最后依据分析结果下达相关控制指令。所以,为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用户可视自身需求合理应用入侵检测技术,做到对未授权访问、异常行为等的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科学措施及加强应对。现阶段常用入侵检测技术囊括误用检测、异常检测两种模型,针对误用检测模型的应用,能够做到在运行期间对攻击类型的精准分析,并出具详细报告,存在误报率低、漏报率高的特点;针对异常检测模型的应用,运行期间检测对象不包括所有入侵对象,所以存在漏报率低、误报率高的特点。

5.3防火墙技术

作为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常用技术之一,防护墙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防护墙的设置能够有效规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面对外网用户访问时,针对未授权、未经允许用户,防火墙可以充当屏障的作用,将外网安全隐患隔绝在外,为计算机系统运行营造安全环境,有效避免网络信息泄露现象的发生。分析防护墙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在计算机运行期间采用状态监测、服务的形式来加强安全管控,结合其计算机运行需求适当提高信息安全等级,将内部信息设置为封锁状态,依据用户需求进行内部信息的适当开放,以此在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避免计算机系统级运行受到病毒、黑客的干扰。

5.4防病毒技术

病毒作为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防病毒技术的加强应用,有助于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在计算机运行期间不受病毒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防病毒技术种类繁多,用户可结合自身安全管理需求,选择不同防病毒技术体系,进而提升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能力。例如,依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病毒检验程序,针对性地对病毒程序、病毒文件进行检测,实现第一时间处理病毒问题。再或者利用不同病毒检测软件进行系统内的全面扫描检测,判断系统内部是否存在病毒文件、程序,并及时消除程序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另外,用户可通过设置病毒防护体系来加强计算机对病毒的防护能力,如在受到病毒入侵时,防病毒软件会自动提醒存在病毒入侵的情况,以便于用户第一时间掌握病毒入侵情况,避免因病毒入侵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丢失、损毁等问题。

6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6.1重视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

加大对安全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不仅可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亦可以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长久发展。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研究力度,结合现阶段信息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从信息认证、加密技术、网络监测等方面入手进行技术开发、革新。同时,为促进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需以充足的资金投入为支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另外,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现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优化与升级,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6.2重视对计算机人才队伍的完善建设

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尖端人才匮乏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重视对计算机尖端人员的引进一个培养。首先,可积极联动当地高校,开设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以此拓展计算机尖端人员的引进渠道。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充分调动计算机人员的内在驱动力,并吸引更多高素质、多能力人才加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中。其次,重视对人才培训机制的优化,依据对计算机人员基础能力的分析,开展个性化培训工作,从专业能力、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来提升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重视对奖励、激励制度的落实,以期借助奖励的形式端正人员工作态度,并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6.3重视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相关部门需立足于现阶段分析,采用科学手段来完善其安全管理制度,以此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提供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可结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构建一体化安全管控模式,结合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以此为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构建安全且和谐的环境。其次,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制定契合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政策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依据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分析,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强化提供指导,凸显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最后,应加强对该领域内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规范,强调企业应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做到定期对病毒的检查、检测,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控体系,及时发现病毒并采取科学措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