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1 17: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概念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概念教学

篇1

为了优化课堂程序,使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每一概念原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关键,掌握方法论思想,并将此灵活运用于教学设计之中。

1.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化学离不开实验,丰富多彩的实验既有魅力又有说服力,是学生愿意接受且最能接受的。许多概念来自实验,即由实验来形成概念,也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程序为:

1.1 具体情景,解决具体问题

根据化学教材具体内容,编拟成有序的问题和关键的问题,以问题形式出现概念的前沿,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索而作好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拓。使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一个可供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框架。

例如饱和溶液的教学可拟定:①什么叫溶液、溶质、溶剂(复习溶液的概念,为学饱和溶液过渡)?②同一固体(如食盐)在不同的溶剂中(如水、酒精)溶解能力是否相同?③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情况是否相同?④同一溶质在同种溶剂、不同温度下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以上这些问题的提出为概念作出实质性提示,为实验探索和验证作引发剂。充分挖掘知识内涵,联系与饱和溶液概念有关的若干部分和层次,产生出各种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在问题引导下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从而获得概念整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符合启发性原则。

1.2 循循善诱,提高发散思维

实验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前面的问题设计和设问是引出概念的开端,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动手实验,使概念中每一部分问题得到发现和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思维。如在讲述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时,带着问题去演示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中所产生的不同颜色,通过实验事实,让学生自然地得到概念。

实验可及时提供必要的科学事实供学生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并加强记忆,又可使学生得到化学实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如催化剂的概念,有关键的两个词“改变”和“不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既要做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加快速率实验,还要做负催化剂减慢速率的实验演示,并且让学生在课外兴趣实验活动中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残留固体进行溶解、过滤并烘干二氧化锰,让学生彻底理解“改变”和“不变”两个词意。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整体知识结构。如“在20℃时,50g食盐投入100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时,食盐的溶解度36g)”学生很容易上当,以为溶质是50g。这时最好补充实验:将5g食盐10g水中,搅拌,让学生彻底理解“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的涵义。

1.3 多做多练,形成知识体系

有些概念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即使是通过实验后已有具体认识,但还未巩固成型,不能熟练使用。尤其是有些词意相近实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正确地把握运用。教学中应采取“分解”方法讲清各部分含义。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教学,虽然通过设问、实验,但学生还会搞错概念的实质,往往将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混淆,容易错误地认为不是电解质的物质就是非电解质等。为此,将概念逐字逐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的几个词,如“或”“化合物”等,并恰当补充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如下列物质:①食盐;②食盐溶液;③熔化的食盐;④酒精;⑤酒精溶液;⑥水银;⑦硫酸;⑧稀硫酸。能导电的物质有();属于电解质的有();属于非电解质的有();既导电又是电解质的有()。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多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有些化学概念出于概念本身的特征和内涵,不能用直观的实验教学来完成,如原子结构、化学式、化合价、化合物等。这种概念抽象,难以用启发式让学生去学习,应采用奥苏贝尔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使教学策略的选择符合科学方法。

2.1 利用图表,形象教学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内容时,由于做过许多有趣实验,学生处于情绪激动的高兴奋点上,对于接着出现的分子、原子、元素等一系列抽象概念,又难以用实验直观描述,学生会有失落感。因此,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和悬念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恰当运用图表,运用分子、原子模型图,特别是制作、利用多媒体的分子动画模拟,有声、有色、有形的去描述原子结构、原子构成公子、分子的特点,从而提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这类概念。

2.2 纵向比较,深化记忆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8?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39-02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化学概念是用简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初中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根据中学生的水平,通过传授化学知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适应今后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后高新科学技术对化学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依托实验,加深理解

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帮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变枯燥的概念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归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过程的展示。例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在讲解物质的电离产物从而引出酸碱定义时,单凭书上的图和文字讲解,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往往会误认为是溶液通电后才发生电离。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物质放入水中进行电离的全过程,然后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电灯发光,学生就很快明白,无需教师强调。

二、抓住关键词,强化记忆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及时纠正学生在某些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因为单质和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一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误认为是单质,通过关键词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多次提到关键词使学生记忆得到强化,容易牢记。

三、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碱的概念时,碱的定义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其中氢氧根离子学生容易理解这是碱的特征,但遇到碱式盐如Cu2(OH)2CO3时不能区分,这时就要给学生剖析Cu2(OH)2CO3电离时阴离子有O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阴离子CO32-产生,阴离子并非全都是OH-,所以它不能叫碱,突出理解定义中的“全部”二字。这样深入剖析,抓住特点,使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严格区分,从而使学生既利于理解又利于掌握。

四、多角度分析,理解概念

有些概念,多角度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至混淆。例如在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时,学生常会疑惑,前面学到分子的性质,为什么突然得出分子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呢?这时若继续讲微观,学生反而更糊涂,而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就比较容易理解,水蒸发为水蒸汽是物理变化,而水电解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变化进行判断,水电解后,水分子已经发生改变,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不能再保持水的性质,变成了其它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是化学变化,而水蒸发水分子没有变,所以水蒸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这样多角度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从本质上认识概念的来由,避免了概念模糊不清,为以后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化学概念的目的,是通过概念学好其他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最大难点。一般可指导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认真阅读分析题目,找出有关概念;第二,确定运用概念;第三,结合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如,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的一道题:请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因此这个反应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第一步:分析题目可知,本题所说的是物质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与此有关的概念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步:因为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这里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对本题可确定适用的概念是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变化无关。

篇3

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步阶段,老师需要帮助学生一起打下坚固的知识基础,以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便利。而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包含原理、定义和反应规律等内容,是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优化记忆是值得教师思考与探讨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

初中;人教版;化学;概念

一、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常见问题

化学基本概念是通过大量实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抽象概括出的化学原理、定义和反应规律等内容。常见的有:化学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等。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和对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学习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语言过于概括简练,学生的理解掌握难度大。例如,置换反应的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虽然用了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概括,但对反应的具体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学习。(2)内容较多,学生的记忆工作繁重,容易产生厌学现象。基本每一节课,都要接触学习新的基本概念内容,学生很容易因为背诵任务量过大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课堂教学中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较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直观教学法。

利用课上的示范性实验、模具等向学生具体地展示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基本概念。

2.对比教学法。

不同化学概念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着联系。将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区分概念内容,关联记忆相似知识。例如,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教学,可以把分子、元素、原子进行对比教学。

三、如何帮助学生优化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在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1.多媒体结合式教学。

随着基础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普及,老师应该提升自己对多媒体设备的操控能力。运用多媒体,弥补课堂示范性实验的不足之处。

2.具象化教学。

对于概念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如果设计为较有意思的卡通形象,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记忆。

篇4

化学概念是经过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构建起来的,基本概念繁而复杂,学生学习时会出现概念混淆现象,容易感到枯燥等.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

一、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入概念

学习化学概念总是从感知具体的物质和现象出发,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在引入概念时,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熟知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等创设概念教学情境,去启发学生思考,引入概念教学.

例如,在引入“元素”概念时,利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广告:“葡萄糖酸锌钙,补锌、补钙长得快.”其中的“锌”“钙”指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元素”概念,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缺少该元素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在大家的讨论中导入了“元素”概念的教学.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时,通过“纸张的撕碎”和“纸张的燃烧”两个实验引入:取两个200毫升的烧杯,把一张纸对折撕开,取其中一半撕碎放在一个烧杯中,用火柴点燃另一半,燃烧后放入另一个烧杯中,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

二、通过剖析概念来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

有些概念含义比较深刻、表意比较复杂,要对其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溶解度”概念,由于它涉及的知识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不妨把组成溶解度的几句话剖析开来,就容易理解了.(1)抓住“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强调溶剂的量必须是100g;(3)要达到饱和状态;(4)必须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几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概念,是缺一不可的.

有的学生容易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混淆,还会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从而导致误解.所以,在教学中,可把“电解质”概念进行剖析,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要满足:(1)一定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3)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能用“或”而不能用“和”.如氯化钠晶体虽然不导电,但它是化合物,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因此,氯化钠是电解质.而氯化钠溶液和铜丝虽然能够导电,但一个是混合物,一个是单质,因而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这样把概念逐字逐句剖析开来,不仅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而且抓住了概念的特征,使学生容易掌握.

三、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

例如,“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变化特点,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又如,“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白光及生成物.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等.

在这两个概念教学中,紧紧抓住“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只是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这样既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又使两个概念便于区别,简单易懂,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对于化学概念,提供的实验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会不同.如,“氨气易溶于水”的实验,一支试管盛满氨气,然后倒置于水中,水在试管内上升,这反应了氨气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但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生动了,效果特别明显.只有用生动的化学实验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

篇5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它是化合物;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篇6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我们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在碱的概念中亦同。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对于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四、适当拓展,改进概念

有题如下: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氧元素

B 氢元素

c 金属元素

D 非金属元素

据统计,此题的错误率高达78.6%,而且错误答案几乎全部为C,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翻开初三化学教材,盐的定义为:“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由此就不难理解学生错选c的原因。细细揣摩,此定义有不全之处,铵根离子不是金属离子,但它能组成铵盐。因此若在盐的定义中金属离子之后加上“(或NH+4)”。这样,定义就更加完美、准确、严密。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浅谈愉快音乐课堂的创造

王玉林

音乐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和“油彩”,可以描出有声有色的画卷。著名作曲家海顿曾经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作为一种艺术修养,音乐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被载入历史的史册并为人们代代传颂的亦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为了整个民族、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也必须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虽然我走七工作岗位才短短几年,但在音乐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把刘音乐悟性不同的学生们引进艺术殿堂。以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把乐理知识歌谣化、趣味化

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单凭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愿意听、乐意记,教师必须把死知识变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展开联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五线谱时,发现学生容易记错音名的位置,我就编了个有趣又易记的歌谣教给学生:“五线谱、五条线,高音曾号起二线,下加一线c调do,四个间上有张脸(face),F、A、c、E,fa、la、do、mi。”这样边写边讲,学生边学边记,音名CDEFGAB与英语课上初学的“face(脸)”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如在讲授音符及其时值时,我揭示黑板上预先画上的各种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它们的形象。大家积极联想,七嘴八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此基础上,我把描述音符形象的歌谣教给学生:“全音符像个零,二分音符加条棒,四分音符是黑心,八分音符多条尾,十六分音符双尾巴。”由于歌谣的语言贴切形象,学生对音符的形状与时值的关系易于理解,印象深刻,也就便于记忆了。

二、唱动结合,化难为易;游戏竞赛,互相促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音乐教学的意义上讲,听觉感受能力应该是音乐能力的前提。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包括对音高的感受力、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唱动结合教学,化难为易,使各项技能互相促进提高。

单纯的教唱歌曲或者欣赏乐曲,长期下去学生难免会感到单调、乏味,改变些教学方式,就依然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歌曲教唱教学过程中,我在开始时让学生用笔杆跟着钢琴音乐或CD范唱轻轻击拍(或拍手、捻指、拍腿、跺脚),既可以训练节奏,又可以增加气氛,一边还可以哼唱乐曲的旋律,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音高、节奏、力度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学生对歌曲内在的感受将带动身体的律动传播情感。唱得好带动了学生的表情好。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分组进行分部练习,或视唱、或击拍,轮换进行,学生乐于比哪组唱的好,比哪组唱的准确而优美,比哪组唱的更动情。表现好的要及时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绘图、编小故事;用音乐作背景,请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及表演情景等。从而使音乐更深刻、形象化,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自然既紧张又活泼,教学目的在欢快的活动中得以实现,学生的音乐素质与技巧在愉快中得以提高。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现音乐艺术魅力

篇7

一、实验是丰富学生对化学概念感性认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化学学科从产生到发展,无时无刻不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符合学科特点,学生也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活泼。下面我们以“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来说明怎样让实验在概念教学中发挥作用。原电池可以说是电化学部分第一个重要的概念。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是:“先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行观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现象,最后“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通过第一步,学生会观察到“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学生能理解原因。第二步中,学生会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依据已有知识,学生能推测出是“H+在铜片表面得到电子产生氢气”,但铜片并未溶解呀!这时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最后教师再做“接电流表”这一步,学生会从“电流表指针偏转”这一现象得到启示:铜片表面的电子应来源于锌片,锌片溶解,由原子变成阳离子必然要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传到了铜片,H+在铜极得到电子产生H2。至此学生会因为发现“奇异现象”的原因而兴奋不止。此时,教师再加以分析,便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二、现代电教手段使微观内容教学宏观化

化学中的许多概念是微观概念,或者是与微观结构紧密相联的概念,如原子、分子、中子、质子等概念,它们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怎么学习呢?现代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科技人员设计的物质内部结构照片,录像资料等,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以实现微观世界的“宏观化”。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出三维动画课件,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展示物质变化时微观结构的变化过程,这样学生会获得更清晰的认识。比如电离平衡过程中分子的电离和离子的分子化过程;化学平衡过程中正、逆反应的变化过程;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动过程;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等等。

三、注重变式练习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化学概念形成之后,学生对其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粗糙的,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而变式练习就是实现该过程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学过化学键的概念后,可让学生做下面的题目:

判断下列哪些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哪些物质中含有共价键?

①CaO;②Ne;③O2;④金刚石; ⑤NaOH; ⑥NH4Cl ⑦CO2

分析:①的CaO类同于教材上的NaCl,学生易得出含有离子键;③中的O2;⑦中的CO2,类同于教材上的HCl,学生也易得出含有共价键。而对Ne、金刚石、NaOH、NH4Cl中化学键的类型,学生往往不能答对,这主要是问题表现的情境变化了,学生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境找出本质的东西。对于Ne,它实质上是单原子分子,根本不存在化学键。对于金刚石,它是由非金属碳原子构成的,学生若能联系初中已有知识,金刚石硬度很大,就应推断出碳原子间必然存在强烈的作用,而同种原子间这种强烈的作用只能是共价键。对于NaOH,一方面NaOH溶于水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Na+和原子团OH-,则学生应由此可推断出金属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OH—应是靠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的;另一方面在OH-的内部,两种非金属原子间必然是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对于NH4Cl,由于组成元素皆为非金属,学生易推测其含有共价键,但他们却忽视了NH4+是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团,它与带负电荷的Cl-间应是靠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的,只是NH4+内部的两种非金属原子间才存在共价键。象这样,给出概念的各种例证,让学生分析判断,既可以使概念的内涵更为巩固,又可以使概念的外延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概念的能力。

四、把握好概念的发展性和阶段性

化学概念的发展性是指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学生对有关概念的认识更全面,更本质。化学概念的阶段性是指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把一个概念一次就完整地从本质上教给学生,而是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和深度予以教授。

对于发展性,我们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来加以说明。初三学生在刚学完“元素”概念之后,对“类”的理解是肤浅的、模糊的;在学习了“离子”概念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此时“类”包含了“离子”,所以“元素”概念中原子是一种泛指,并不仅仅指中性的原子。在高一学习“同位素”的概念时,学生又会发现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只有一种,往往都有几种,此时他们对“类”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由此也使得对“元素”概念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本质。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高效

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 极其重要的含义。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

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动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化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的知识靠形象思维很难做到,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加强。

2、深入分析化学概念,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这不但对概念的理解过于空洞,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会不着边际。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每个字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全面地理解,不但知一,而且知二,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老师应该从内涵和外延上向学生讲明讲清,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只在量上增减或形态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结成冰,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其实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这就是没有把握二者的根本特征。或者说是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的。

在具体概念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进行全面剖析,把与概念有关的所有的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用起来才不会跑偏。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其中“改变”的含义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只理解为加快,不考虑减慢。将“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

3、对比法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将二者的概念进行比对,使二者的区别通过对比手法更鲜明更直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全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用对比手法,不但学生深入理解了各个概念,而且对二个概念的异同都有深入理解,收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教师教起也简单,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课堂的知识密度又大,教学效果又好。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运用此法。

4、充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对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概念,学生只有多次实验实践,才能对概念有真切的理解,明白概念中的科学含义和科学要求。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学生才可以体会到概念的含义。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学生只有亲自做实验,并在实验中亲自体会观察和感受后,才会对概念理解起来容易,或者发现与概念不同的新东西。

5、在实践中巩固化学概念

篇9

[关键词] 化学;概念;形成;同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095-02

所谓概念,就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把同类事物的本质共性集中起来,加以概括形成的,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在对概念的掌握过程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所接触到的看似孤立的信息协调起来,进一步加工处理。从而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1 概念讲授的方式

对于概念的讲授可以分为两类: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

1.1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告知学生,把概念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依数性”这一概念时,直接告诉学生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某些性质取决于其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这样的性质就是依数性。这些性质包括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以及渗透压增大。也就是说当溶质粒子的浓度增加时,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会增大。接下来我们就会通过纯溶剂和溶液的温度与蒸汽压关系的曲线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那么在介绍依数性这一概念时,我们就是用直接灌输的方法来解释这一概念的,不需要学生去归纳总结,只需要他们认真的听、认真的记。这种概念的讲授方式就是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直接能够抓到重点,知道应该掌握什么,从而去重点记忆。但概念同化也有它的缺点,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没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课堂不是很活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不是很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1.2概念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感知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使学生在形成概念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通过讨论、争论等多种形式,得出概念。例如在确定酸碱质子理论时可以给出一些实例,像大家都知道的HCl、H2SO4、HCO3-、不太了解的NH4+、Al(H2O)63+。其中HCl、H2SO4是分子,HCO3-是阴离子,而NH4+、Al(H2O)63+则是阳离子。它们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HClH++Cl-

H2SO4H++HSO4-

HCO3-H++CO32-

NH4+H++NH3

Al(H2O)63+H++[Al(OH)(H2O)5]2+

通过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都能够给出氢质子。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酸是能够产生氢离子的物质,无论它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这就是概念形成,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当中,教师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经历辨别、假设、验证假设、归纳这些过程之后得出概念。这样的概念学习不是直接灌输进学生的头脑,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经过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自己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归纳而得出的,所以在头脑中记忆深刻。

相比之下,概念形成要比概念同化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提倡在教学当中更多的采用概念形成。

2 概念形成的思维方法

2.1分析和综合

分析综合是一切思维所固有的特征,它是对立的统一体。我们用分析解剖的方法研究事物现象的原因、本质属性,然后用综合的方法得到研究的结论。

2.2归纳和演绎

像分析与综合一样,归纳和演绎也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归纳是从个别事实到整体现象的方法,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演绎为由一般到个别的一种认识运动,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运动。

2.3比较和分类

利用比较可以明确所研究的对象相同点和相异点。分类可以将同一组、同一类物质或现象统一起来。分类这一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对现象和物质的认识,研究的对象不是各个孤立的物质,而是几种类型的同一属性的、相似的物质。

2.4判断和推理

由判断的体系就能推导出推理,推理是由判断得出结论的逻辑过程。推理在认识上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正确推理的推论就能给出新的知识,它是科学预见的特殊形式。

3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建立化学概念必然要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教师的任务是讲解、启发、引导,调动学生思维活动,让他们对所讲的事物或对所观察的化学现象进行逻辑分析:认清客体中的相同点与相异点、本质与非本质的、主要与次要的,认清原因与结果,运用上述的个别思维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形成概念。形成概念的材料应真实、可靠,还应具有典型性、可探究性的特点。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教师要挑选最好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有了合适的感性材料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归纳、概括。概括为概念教学中画龙点睛的环节,概括不仅要全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形象,又要能点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极好机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来完成。化学当中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而且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学生的化学概念也是逐渐发展的。在概念形成之后,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把看似孤立的、毫无联系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当中奠定基础。

4启示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续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好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对培养一个合格的药学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础概念的讲授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它需要各方而的努力,需要现实条件的支持。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入手,着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新青年,而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具有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后继课程的学习,培养造就出合格的人才,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决不能只满足于机械记忆,全面提高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药学教学工作者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后,我们仍将不断地进行的探索,为21世纪高素质药学人才的涌现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益花.医用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4:69-70.

[2]刘意.比较思维的培养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8:447.

篇10

【关键词】化学概念;分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教师的教学重点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收集与化学概念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化学概念。

一、高中化学概念的特征

高中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阶段性、系统性的特征,由于化学本身就是微观的,用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因此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化学的本质属性。理解化学概念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中不断的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化学概念是一个知识网,教师通过构建知识网,帮助学生强化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概念的分类

化学概念多种多样,能够反映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变化、化学计量和化学用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深刻了解化学概念的真正内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按照逻辑关系分类,可以分为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和交叉关系。从属关系是按照大概念包含小概念的关系进行教学,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电解质包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物质包含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键包含金属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等。化学概念按照并列关系分类,就是产生相同化学现象的不同概念。按照对立关系分类是指两个概念没有关联,并且对立。按照交叉关系分类是指两个概念有重复的部分,但相互独立。

三、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

对于化学概念的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化学概念的认知过程。影响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生本身的推理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的教学模式等。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习完成化学概念的学习内容。

(一)传统概念的影响

由于学生对于化学的定义还很模糊,不知道化学领域具体都包含什么内容,对化学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影响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生具备分析推理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化学概念。运用不同的推理形式推理化学概念,会影响推理的结果。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教师授课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识,对于电解质的教学,不同教师讲课的方式就会有所差异,有些教师将电解质的定义直接写在黑板上,而有些教师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不同溶液的导电实验,提出相关的问题:什么容易可能会导电?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四、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一)结合学生的经验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情况,例如,电解质导电的实验中,教师先让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什么电解质能够导电,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验证讨论的结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完成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把握概念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课程的内容不断的深入,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分阶段的进行深入教学,有些概念可以进行深入教学,有些概念则需要和其他模块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这种方式更容易使学生理解。

(三)通过实验,揭示化学概念存在的差异

有些化学概念可能导致学生理解的偏差,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常出现的错误观点例举出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化学知识网的构建。教师在讲解化学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讨论给出他们认为正确的观点,再通过实验的验证,将学生“正确”的观点,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助于学生清晰的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概念的分类复杂,极具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理解,需要教师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的讲解出来,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网,更好的完成化学概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淑华.谈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赵春芳.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2,0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