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篇1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各种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各自不同的途径。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相对具体的概念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得到的,有的是经过思维加工,把思维对象理想化、纯粹化得到的,有的是由数学内部的需要直接规定得到的,有的是理论上由存在的可能性做出来的,有的是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产生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规律恰当引入概念,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益。

策略一:实例引入

在进行初中数学概念引入教学时,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使他们在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的同时,对所研究对象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其本质属性,进而提出概念的定义,建立新概念。这些实际事物可就地取材,以学生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宜。

例如:几何体的认识,以球的概念为例,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球状物体,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然后让同学去掉那些诸如材料、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它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球的概念。

再如:利用温度计或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引入正负数;利用学生在教室里的位置或电影票上的数据引入有序数对;利用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引入直角坐标系;利用同一底版洗出的相同尺寸的照片或同学们使用的数学课本引入全等形;利用学校的推拉门或塔吊引出平行四边形;利用蝴蝶的两个翅膀或剪纸图案引入轴对称图形……

这些概念都是源于生活与实践,只要讲清它们的来源并与实物作比较,学生就会既不会感到抽象,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策略二:故事引入

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是如何想到用坐标系来把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结合起来的。学生会在惊奇、自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接受这些概念;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或者通过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与外星人联系,并说明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于2000年前就发现了的,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和自豪感,引入课题。

讲无理数时,教师可以介绍希勃索斯为坚持真理而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并且爆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引入相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三:回顾引入

在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如能否研究更为一般的(一般化)?能否再研究其中某个具体的、特殊的(具体化)?能否研究某个类似的(类比)?姑且称之为一般化引入、具体化引入、类比引入。

例如:平方根之后研究立方根,在二次根式的基础上学习一般的次根式,可以采用一般化引入的方式。

学习分式时,可以类比小学里的分数进行定义,并且类比分数的性质得到分式的性质;学次函数时,可以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得到定义,并类比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究方式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类比旧概念来学习新概念,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两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策略四:活动引入

设计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某个数学问题、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某个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或结果中指向该概念学习。

1.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建构相关的概念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相似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能测量出教学大楼的高度吗?学校里最高的大树有多高?

设置疑问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完成任务必须建构相关的概念。

2.完成任务的结果中呈现出若干概念的原型,进而抽象出相关的概念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引入时,可以首先呈现几个问题:

问题1:长江花城住宅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列出了相关的具体的方程式,进而以这些方程式为例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在任务的结果中呈现出若干概念的原型,进而抽象出概念。类似地,各种数、式等概念可以采用此方式引入。

活动引入指向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没有指向概念学习,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解决后,必须引发学生思考:“一般的如何研究这类问题”,“这类现象是否普遍”“这类事物、现象的共性是什么?”等等。

活动引入具有一定的实际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概念的达成度。

引入新概念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知识的需要,从实际入手,精心设计,灵活运用,针对不同概念采取不同策略,力争使这些策略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每个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一、创设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想观念,相对于具体的数学例题来说数学概念更加令学生难以理解,学生不能够一直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概念理解透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要采取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概念实际生活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创设情景教学的模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将数学概念简单化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其中圆的概念是:首先从几个方面而言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c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其次从轨迹角度而言:“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周.”最后,就集合角度而言“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从三个角度向学生讲解了圆这一基本概念,然而每一种定义都十分抽象,让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教室中的圆,从而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圆的概念.同时通过自行车的轮子是圆形延伸出圆的性质.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理解一种概念即可,更深入的学习还需要其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把握教学策略.

二、举例说明数学概念,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数学概念是通过语言描述数学公式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具体形象化,但是由于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又不得不将文字定义转化为数学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学生灵活转换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更灵活地转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斑马线”告诉学生什么是平行线,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可以学习交通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次,以火车轨道为例子.火车的轨道是一直处于平行状态,只有这样火车才能顺利通过;反而言之,如果火车轨道不平行,那处于等距离轮子的火车就会脱轨.通过这个身边实例可以让学生明白平行线的作用和性质.

三、划出概念重点和结构,保持头脑清晰

篇3

一、借助观察情境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观察能力同样也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之一。初中数学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观察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七年级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教学过程中,棱柱概念引入时,教师可以用粉笔盒为例,请学生观察粉笔盒,思考粉笔盒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学生很快就能发现:粉笔盒是四棱柱,它的所有侧棱长相等,上、下底面形状相同,侧面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样的观察,顺利导入棱柱概念,学生加深对直棱柱相关知识的印象,进一步提高对棱柱概念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难度骤然加大,如果教师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概念导入,容易让学生从初一开始就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今后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感知概念的有力途径,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有助于他们认识概念的基本属性。选择观察对象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尽量以贴近教学内容为宜。

二、联系身边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理当回归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设计应当重视学生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中数学概念引入时,教师应当尝试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以八年级上册函数概念导入为例,教学实践中,本人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欢乐谷摩天轮图片,随后提问:同学们一定不会对摩天轮感到陌生,但是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游客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游客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一开始,很多学生笃定地认为摩天轮上升高度与旋转时间一定成正比。本人出示了一张反映摩天轮上一点高度y(m)与旋转时间x(min)之间关系的数据图,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摩天轮离开地面的高度不一定是正相关,但是对于给定的时间x,相应的高度y是确定的。当学生发现这一点之后,本人立即趁热打铁,导入函数概念:在上面的例子中,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由于有之前熟悉的生活事例作铺垫,学生很快掌握了函数概念。

三、采用类比方法

类比思维是现在提及次数较多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通俗意义上理解,类比就是通过发现某几个事物在内部属性方面具有的相似点,从而推测这几个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同点的一种思维方式。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引入概念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知识每一章节、每一知识点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前后呼应的,不同数学情境可能需要运用相同概念,新知识和旧概念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点或不同点,教师应当采用类比方法,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顺利导入概念。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初中数学 教学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善了当前教学环境的质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很难理解抽象化的内容,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数学学习的适应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信息化技术及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信息化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应用到了教育教学领域,成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工具。在教学活动当中,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融合,其主要的表现是微课、翻转课堂等,通过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环境当中的实践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所谓的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指的就是信息化教学,即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综合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信息化过程[1]。因此,当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之时,其主要的目标是确保教学信息化的实现,一般来说,信息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较为重视情境的作用,对于合作学习也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十分重视信息化技术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之时,需要充分理解并掌握好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现代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信息化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化技术在与初中数学进行融合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在于,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的资源、技术以及方法,从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内容以及方法理念能够与信息化技术实现有机融合,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信息化技术在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的主要表现体现在,首先,基于网络与多媒体设备的信息化环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活动;其次,通过数学课程内容的信息化处理过程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最后,通过信息加工工具的利用来重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本文以函数环节为重点,探究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一)函数概念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函数内容的学习首先是对于相关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在函数这部分内容中,概念主要有变量、常量、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2],这些概念的学习都是在引入变量概念基础上展开的,需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不同概念的表达意义与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创设函数概念的教学情境,利用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函数的相关概念内容,采用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概念的理解与深化,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概念形成与转化。

(二)函数图像及性质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理解、应用这部分知识。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中,通过提供几何画板的形式将不同的函数以动态的图像展现出来,生动的展现了函数的形成过程及变化曲线,使得函数的轨迹问题表现的更为形象直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动手实际操作数学实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3]。

(三)函数应用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所应达到的目标,函数应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函数性质来比较大小、求解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都表现了函数的应用过程,这种应用不是通过题海战术来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而是通过信息化教学提供的微课、电子白板等信息手段来形象生动的展示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学生可以控制自身的学习进度,及时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能够为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合作探究等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真正的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4]。

结论: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信息化教学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便利的条件,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书梅.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55):72-73.

[2]欧阳洋.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方式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8):180.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备课;授课;作业;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前提,授课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步骤,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巩固的有力武器,评价是对学生的鼓励,使得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而在这五个方面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分组中的应用

学生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核心就在于学生的分组,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因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之前,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为高、中、低(A,B,C)三个不同的层次,一般按比例3∶5∶2进行分组,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分组实行动态管理和动态调整.

二、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如果说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策略应用的“左膀”,那么备课分层就是分层教学策略应用的“右臂”,也是应用分层教学策略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根本前提.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以及心理、生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在备课时就对备课进行分层,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本原则,在备课时确立层次鲜明的教学目标,确定哪些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属于哪一层次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学层次鲜明,效果显著.

三、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授课中的应用

如果说学生分层和备课分层是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犹如一部戏剧的序曲,那么授课分层就是这部戏剧的和核心部分,也是确定分层教学策略应用效果的决定性环节,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摆脱传统“一锅煮、满坛糊”授课模式的束缚,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主体地位转移到主导地位上来,以加强学生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开展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系统化、立体化的弹性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将难度较大的问题交给成绩优异的A层学生解答,难度一般的问题给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解答,将最简单的问题给成绩有待上进的C层学生解答,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启发A层学生思考探索,引导其归纳和总结一般规律或结论,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而对于B层和C层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其始终处于超强的求知欲望之中,激发学生上进,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确保分层教学的高效性.

四、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的应用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的补充环节,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A层学生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相对减少基础知识作业量,增加有思考性的作业量;B层学生以把握数学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数学例题的简单变式或与某一知识点的小综合,难度适中,基础和变化相结合,使他们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C层学生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结合例题,模仿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如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学生分层的有效性,确保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备课、授课、作业和评价进行分层,以全面提高分层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渗透分析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发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思想不断的涌现出来,在知识更替较快的今天,我们既要传授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又要让他们在短时间之内对传授的知识能够有所了解并加以记忆,这不仅提高了教学的难度,还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数形结合思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就好比是一个中间媒介,它在已知条件和想要求得的结果之间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将数字关系转变成了几何关系,最后以图形的形式向学生展现数字之间的联系。此外,数形结合思想还能够对图形进行转化,将图形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数字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初中数学跳跃性很大,和小学数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若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增加了,概念增多了,很多新的知识出现了,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等,这些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很少涉及甚至是从没出现过,学生们在接触这些新知识、新概念的时候会有一种陌生感,对教学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这时候不能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传授这些知识,仅仅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另一方面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数形结合思想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殿堂,在思维殿堂中,学生能够将知识一点点的累积起来并形成知识链,此时的大脑就好比是一本装满知识的书籍,学生可以通过思维殿堂找到每一个知识点的藏身之处,然后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王国,一旦学生们形成了思维殿堂,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很容易将知识融会贯通。初中是开拓学生智力的最好时期,因此,在这个时候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概念,这些概念性的内容是通过某些规律或现象总结出来的,虽然语言简练,但是意义深刻。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单纯的为学生解释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会因为讲解太过抽象而很难使学生理解。对于概念性的东西,学生只有通过死记硬背才能记住,但是在实际问题中仍然无法灵活应用。我们可以以对称轴这个概念为例,在进行对称轴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用书本作为载体,将书本掀开,沿着装订线将书本合起来,直到左右合为一体,则中间部分的装订线就是对称轴,利用这种具体化的物质进行讲解,不进使学生们快速的理解对称轴的概念,还能够自己进行演示,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这种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的例题起着点睛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例题一般是由著名学者和学术专家通过精心构造和严格筛选之后编排出来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经过深入挖掘才能发现其中的精髓。这里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一下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例题:根据下面所给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计算出第一百个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图形里面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3、6个,我们可以从这些图形之间找出一些规律,将这些图形数字化,分别用1、3、6来表示,第二个图形比第一个图形多了两个正方形,而第三个图形比第二个图形多了三个正方形,以此类推,第四个图形就应该比第三个图形多四个正方形,因此,可以用公式1、1+2、1+2+3、1+2+3+4、…、1+2+3+4+5…n来表示,这个时候再利用加法的和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公式n×(n+1)/2计算出第一百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这个例题是将图形关系转变为数字关系进行计算,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如果单纯的看图形的多少,而忽略了数字规律,则很难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应用的就是这种思想,将数字转化为图形,或者是将图形转化为数字,将“数”和“形”二者进行灵活转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结语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史上的一大创新,这种思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并且对学生思维的开拓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数形结合思想的精髓,并且能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灵活运用,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简介:罗小豆(1987-),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祁|县黄土铺镇中心学校,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3)

[2]杨世联.例题教学中的“变脸”艺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5(10)

[3]夏宗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07)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教学;创新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与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教学是推动数学教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合作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提高理论学习能力和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讨合作教学创新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将结合自身初中数学合作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创新合作模式与合作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数学教师创新合作教学角色与理念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开展新型合作教学课堂,就必须积极创新合作教学角色,秉持理念创新与策略创新。在传统初中数学合作教学课堂上,学生们总是被动地进行合作学习,主动性不强,究其原因还是合作课堂模式所造就的氛围沉闷,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合作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合作教学课堂上积极适应教学角色的变化,并能够做到创新合作教学角色,使得小组互动合作能够以连贯性、整体性、互动性模式将数学理论完全渗透到学生大脑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保证自身教学行为与合作课堂进展相适应,扮演好合作组织和沟通协调的教学角色,发挥出应有的合作教学作用。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积极做好合作教学角色的变化,在几何教学情境的创造与设计上,我主要扮演组织引导者的教学角色,根据学生们自身的几何思维能力调整情境难度。在课堂上讲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我让学生们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结合关系展开合作讨论,此时我从合作指导角色出发,把控好学生们的合作讨论环节,继而推动其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间理论区分的印象。在合作教学课堂最后,我让学生们对本节课堂进行合作评价,一起讨论各自在几何图形初步课堂上相比较传统合作课堂而言吸收知识的快慢变化、在理论理解和区分之间的难易变化等等,此时我则创新了合作教学角色,在评价过程中扮演了促进推动者的角色,让学生们不断了解自己在合作模式中的缺陷与有点,帮助他们做好合作定位,不断提升其合作学习能力。

二、创新合作分组

分组合作是合作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模式,有效、科学的分组是保证合作分组模式教学效率的首要前提,随着合作教学模式的变化,分组理念也必须进行创新改革。笔者对当前传统合作分组模式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发现数学教师们往往在课堂上将位置靠近的学生组合成合作小组,如此简单、粗糙的小组搭配必然造成学生们在合作课堂上无法完全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因此,从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新科学分组方法,提高合作教学效率。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合作分组的创新。首先,我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就“平行线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方面理解能力的差异性进行组内区分,组间能力相同的区分,让每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特定的逻辑思维优势,互补互利,推动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我在小组分工策略上进行创新,有的学生在平行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其与相交线的区分方面理解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善于证明两条线是否平行,针对学生之间的逻辑差异性,我让每一个学生负责自己所擅长的内容,进行互助式自主讲解,鼓励他们在各自小组中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提升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最后,我在合作小组座位安排及分布上进行了创新,让学生们不再按照横排的死板方式坐座位,而是让他们围绕着教师做成一圈,拜托传统死板教学模式束缚,给予他们面对面合作探讨交流的机会,也鼓励他们针对“如何快速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进行辩论,引导他们逐渐认识教材内容本质。

三、创新合作时机选择方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针对哪一部分数学理论进行合作教学以及在什么样的时机采取合作教学策略是能否充分发挥合作教学作用的关键之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创新合作时机选择方案,优化合作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们提升合作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当将合作教学理念与其他高效教学理念组合使用,才能够彻底发挥出合作教学理念的教学效果。例如,合作教学和主体教学相融合使用时可以让学生们增强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而合作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用时,可以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合作能力。教师一定要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状态来调整合作教学时机,以此提高合作课堂的灵活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动手实践的方式去探讨轴对称图形的几何特征,让他们分别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并画下来进行合作讲解分析。在轴对称图形几何理论的具体讲解过程中,我并不安排合作教学,而是采用了探究教学的方法,而在轴对称图形几何区分过程中鼓励学生们探讨合作,加深其对轴对称几何理论的理解。

总之,初中数学课程发展应当与社会需求发展相适应,合作教学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流教学理念。但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效果较差,教师们必须着重于合作教学模式和策略创新,有效提升初中数学合作教学质量,积极把握合作机会,严格按照数学教学需求,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所学的知识是研究数学中的数量、结构、变化等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但初中数学不能仅仅是了解公式、概念,更要知道公式、概念从何而来,探究出其根本,才能做到运用自如、熟记于心。数学是一门很奇妙的课程,需要我们去探索,初中生在了解数学的概念后应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新规律,加深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我为何认可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下面就听听我的理由。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1.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从课本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实验比例加重,教育专家都已经开始重视实验这一块。而实验也是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由于实验能够直观地反映实验结果和实验规律,可以将数学中一些难懂的知识点经过简单的实验处理后,数学概念会更加明朗化,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加容易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这也就有了实验的意义,也奠定了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2.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数学教学安排上多了实验,使得教学多样化,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水平就会提高,教学质量也会相应提升。其次,实验教学是一个实验操作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子来完成实验及总结做实验的心得,这样一来,使学生不仅获取真正的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再次,实验教学是一种比较放松的环境,学生可以自由轻松地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1.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考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展某个实验,得出数学公式或者数学概念,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有很多总结。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实验后学生都应该会有新的体会。整个实验过程,在老师的讲解下引导学生怎么观察,如何思考,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也可提高学生对未知的探究能力。

2.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个社会,几乎所有职业都要求创新。没有创新就缺乏竞争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价值的提升,创新的重要性也就不用多说。而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每一个学生做实验的方式,做实验的思路或多或少是有些不同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的实验方式下做出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实验,找出更精准的实验结果。创新能力就是在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实践中培养出

来的。

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变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力求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进一步深化数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推动教育的新模式,向素质教育靠近。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实验教学的环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秀萍.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D].河南科技,2013.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和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课程标准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纳入教学目标,这是新时期教学目标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数学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以外,更要注重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合理渗透。相对于传授数学知识来说,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表现方式是隐性的,一般来说学生很难独自从教科书中找到,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善于以自己的学识和慧眼,在教学中能从方法论的角度,挖掘出学生在课本中“读”不出的潜在内容。笔者从教学实际入手,结合七年级有理数的教学内容,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就是在发展学生思维中探寻研究对象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善于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在讲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和学生共同探讨:有理数的乘法和小学时学过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结论:有理数的乘法包含了小学学过的乘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有理数的乘法多了个符号问题,所以在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中应首先确定计算结果的符号,而小学的乘法运算内容只需直接进行计算。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这就是新的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适时的运用迁移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领会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处理的方法,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并通过比较方法深化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在有理数运算中很多章节都体现了这种化归方法,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代数和的概念。同样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归纳出除法的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可见,数学中利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可以另辟蹊径,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迪,潜移默化的渗透化归思想意识,那么在后面教学代数式、方程、函数变形等内容时,运用化归思想就会水到渠成。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逆向思维思想方法

有理数内容里有好多知识存在着互逆关系,因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逐步教会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到解答问题后的检查中去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到解答问题后的检查中去,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比如学习加法以后,就要研究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类似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习了乘法的分配律a(b+c) =ab+ac后,要合理启发学生使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法则:ab+ac=a(b+c),在学了新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之后,善于启发学生联想乘方是否有逆运算.经常这样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维手段之一,人们习惯把代数内容规定为数而把几何规定为形,数和形表明看上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学名词,其实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化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图形问题来解决,反之,图形问题同样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进行转化,而数与形的统一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方法。例如: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乘法运算法则都是结合图形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能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加强学生数形结合运用能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形互化的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五、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是根据教学内容本质属性的同异将其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要很好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教科所是这样阐述的――“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它揭示了有理数的所有外延,既不扩大也不遗漏,这本身就体现了分类思想方法,于是在教学中引入有理数概念后,可引入分类表按整数、分数分类(下图):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渗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其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和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课程标准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纳入教学目标,这是新时期教学目标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数学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以外,更要注重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合理渗透。相对于传授数学知识来说,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表现方式是隐性的,一般来说学生很难独自从教科书中找到,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善于以自己的学识和慧眼,在教学中能从方法论的角度,挖掘出学生在课本中“读”不出的潜在内容。笔者从教学实际入手,结合七年级有理数的教学内容,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就是在发展学生思维中探寻研究对象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善于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在讲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和学生共同探讨:有理数的乘法和小学时学过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结论:有理数的乘法包含了小学学过的乘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有理数的乘法多了个符号问题,所以在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中应首先确定计算结果的符号,而小学的乘法运算内容只需直接进行计算。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这就是新的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适时的运用迁移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领会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处理的方法,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并通过比较方法深化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在有理数运算中很多章节都体现了这种化归方法,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代数和的概念。同样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归纳出除法的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可见,数学中利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可以另辟蹊径,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迪,潜移默化的渗透化归思想意识,那么在后面教学代数式、方程、函数变形等内容时,运用化归思想就会水到渠成。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逆向思维思想方法

有理数内容里有好多知识存在着互逆关系,因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逐步教会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到解答问题后的检查中去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到解答问题后的检查中去,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比如学习加法以后,就要研究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类似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习了乘法的分配律a(b+c) =ab+ac后,要合理启发学生使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法则:ab+ac=a(b+c),在学了新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之后,善于启发学生联想乘方是否有逆运算.经常这样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维手段之一,人们习惯把代数内容规定为数而把几何规定为形,数和形表明看上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学名词,其实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化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图形问题来解决,反之,图形问题同样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进行转化,而数与形的统一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方法。例如: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乘法运算法则都是结合图形归纳总结出来的。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能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加强学生数形结合运用能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形互化的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五、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是根据教学内容本质属性的同异将其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要很好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教科所是这样阐述的――“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它揭示了有理数的所有外延,既不扩大也不遗漏,这本身就体现了分类思想方法,于是在教学中引入有理数概念后,可引入分类表按整数、分数分类(下图):

如果用语言表达分类思想方法的三原则:A.标准统一;B.任何两种情况不重复;C.每一种情况都不遗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三原则有更深刻的印象,还可能得出按正、负分的新分类表(上图):

当然,用同样的语言表述以上分类的原则,这样学生对分类思想就有了初步的感知,这对后面学习新内容诸如代数式、方程式、根式、函数解析式等知识点的分数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数学教学中思想和方法的统一是学习的高境界和高要求,让学生简单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数学方法联系数学思想,每章每节每题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35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时期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是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一些探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道德风范充分展现出来,平时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真诚的眼神、有爱的话语、简单的动作来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信任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学生自然也就会喜欢教师的课程.初中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获得周围同学以及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平时应多

鼓励

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进而产生学习动力.

二、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质疑探索

质疑可有效促进思考和创造,学生若不会质疑,则很难将知识学好.很多教学研究证明,大多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并非没有努力,而是质疑精神相对欠缺.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设计有效的质疑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矛盾状态,对教材上的知识产生质疑,然后经过探索获得新的知识.比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7×4=7+7+7+7,不难看出7×4就是4个7相加.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7×(-4)表示什么意思?应怎样正确表述呢?”很多学生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之前我们学习过正负数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而且有理数加法学习中主要通过数轴进行,比如先向南走7m,然后再向北走4m,这样实际上是向南走了3m,用公式表示就是:7+(-4)=3.以此类推,有理数乘法是不是也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样引导后相信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新知识.

三、

联系生活

实际,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实际上,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源自人类的实际生活,而数学知识最终也是要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假如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效率自然不会很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生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更应该走出校园,和现实生活接轨,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数学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现实生活中蕴藏的各种数学奥秘.只要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必然会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其蕴藏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有价值,自然就会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套用数学公式或者用概念解题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导入这样一个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2支铅笔+3支铅笔=5支铅笔;1个橡皮擦+4个橡皮擦=5个橡皮擦;5支铅笔+5个橡皮擦=5支铅笔+5个橡皮擦.通过观察以上的等式,猜想:x-2x+2-5x=?继续猜想ab+4ab=?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引入“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经学习掌握的相关知识.例如3X+4b-6a+5b-3y-2a+4X=?这个题目涉及学生之前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