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病理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病理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病理方向

篇1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人悲伤时掉出的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人体健康不利。美国某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感。他们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即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其仅存在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等刺激流出的眼泪中则测不出来。所以,眼泪可以把体内积蓄的导致忧郁的化学物质清除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茶水煮饭可防治心血管病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人们一般喜食新米,因为它带着清醇的米香。其实,想吃到清香扑鼻的米饭,并不一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煮饭就可以获得色、香、味俱佳的饭食。最令人称奇的是,茶水煮饭还有去腻、洁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处。

据营养学家介绍,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饭,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茶水煮饭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亚硝胺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肿瘤的目的。

老年人回忆梦境可健脑

每个人都会做梦,但有些人梦醒后,什么也不想,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有些人则喜欢慢慢回忆。其实,睡醒后回想一下自己所做的梦,想想梦中的情节,可以帮助锻炼大脑活力。

老年人最不好的习惯就是不爱动脑、不爱活动,让自己经常处于发呆状态,这样很容易加速大脑功能的退化,使大脑提前萎缩,严重者甚至会患上老年痴呆症。专家建议,老人多试试回顾梦境,可以起到锻炼大脑活力的作用。

健身应该按照性格选择方式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人越来越多,选择什么样的健身方式才最适合呢?体育专家认为,除了考虑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等因素外,将个人的性格因素考虑进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或是表现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可以纠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七岁看老”有道理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

研究者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 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并与当年的评价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不良走路姿势影响儿童智力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低头、弯腰、外八字……这些走路的姿势不仅难看,还会影响大脑的健康。

专家说,走路抬头挺胸有利于周身与大脑的血液回流,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这个姿势使低头工作的状态变为“阳气升发”的抬头状态,正好补偿了人因为低头学习、工作,给大脑造成的紧张以及气血流通不畅。

专家建议,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悲伤情绪并非天生

婴儿呱呱坠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哇哇大哭。因此,很多人认为悲伤的情绪天生就有,但事实恰恰相反。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笑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应对冲突、对抗的手段,如同呼吸一样,是一种天生的本领。婴儿啼哭只是肺泡张开,开始呼吸的表现。研究人员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在他们感到高兴、满意时,笑容会自然流露出来。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老年人不宜多吃油炸花生米

花生,又称“长生果”,具有润肺、和胃、止血、催乳等功效。油炸花生米是中国人十分喜爱的一道菜,无论是当日常零食还是下酒,都非常适合。但缺点是经高温后营养价值低,特别是经高温后的油脂不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如与其他食物同食,还会妨碍其他食物的吸收。老年人脾胃原本比较虚弱,食用油炸花生更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应少食油炸花生。

充足睡眠使人外表迷人

瑞典研究人员证实,除了精心打扮能增加人的外在吸引力外,充足的睡眠更能使人较为健康,且是为美丽加分的关键因素。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斯卡研究所针对23名18~31岁的男女自愿受试者,请他们在第一天晚间11时前入睡,次日7时准时起床,在睡满8小时后拍摄第一张素颜照。

第二天则只让受试者睡5个小时,并在他们维持清醒后的31小时后拍摄第二张素颜照。此外,除了要求受试者的两组照片必须保持表情放松外,相机与人物也须维持相同距离。之后,研究人员邀请到65位民众针对受试者前后两张照片的吸引力做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第二组照片中的受试者看起来较不健康,吸引力也相对降低。

男人比女人更爱出汗

篇2

Abstract

The paper wa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o scientific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exploit for the new developing independent/commercial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ubject construct included samples reception room,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radioimmunology, gene-based diagnostics, clinical microbiology, cytogenetics,histopathology and cytopath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biological safety system,etc. I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it was established that “Kingmed Scholarship” in both cooperates university of “Central-South University” and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order to training high-level personne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que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ependent/commercial clinical laboratory;scientific manag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exploiture

摘要: 本文对我国新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问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本中心学科建设有:标本接收室、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和细胞病理室等多个学科,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科研协作大学设立“金域奖学金”,为科技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 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科技开发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我国悄然兴起与稳步发展[1]。我中心是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独立运行的第一个医学独立实验室。中心成立于1994年,原属广州医学院,从一个做保健品研发和经营检验试剂与器材的校办小企业,历经10年的发展,从开始仅有3~4间房,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场所,发展到目前拥有4000m2,近300名职工,由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一个拥有现代检验医学科学仪器设备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是国内首家通过ISO/IEC-17025认可和ISO9001-2000认证。目前正沿着美国CAP(病理学家协会)认可实验室发展,并且按照国际标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2]:即要有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准确的检验技术服务项目,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检验服务范围,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现就我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等进行以下初步探索。

1 医学独立实验室组织架构

目前,我中心以实验诊断部为主体,分设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细胞病理室、免疫组化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质量保证部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个学科。此外,中心还在北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检验试剂研发与生产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开展检验项目达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20多家三甲医院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检验项目和服务范围日趋扩大,在当今国内检验技术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 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体系

2.1 在提供检验技术服务中确立科研方向 我中心是实验诊断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独立临床实验室。为了满足广大地市级基层医院和部分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对一些特殊检验项目测试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国际与国内实验室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3,4]和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地区基层医院科研工作的需要,确立自身的科研方向。

2.1.1 建立实验室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及ISO/IEC 17025要求,制定实验室质量保证和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国际(CAP)、国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内(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在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上[4],创建美国CAP认可的实验室,建立省级生物医药临床检测试验基地和技术平台为目标。

2.1.2 检验诊断试剂研发 一是在北京金域重点研制和开发干化学检验诊断试剂,如骨代谢(骨钙知A/B)、尿碘、BV(细菌性阴道病)等妇婴保健与健康评价快速诊断检测试剂盒等系列产品;二是对目前承担的省市科委科研项目及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研发新的诊断试剂盒(如改良嗜肺军团菌BCYEα-DGVP培养基和乙肝耐药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等)。

2.1.3 基础应用研究 检验中心通过自行研发、引进、合作等多种途径,运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等最新检验技术,整合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开展特种检验项目: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新技术、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病源微生物基因诊断等,为临床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

2.2 确立重点科研项目 现阶段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及在ISO-IEC-17025认可基础上,创建美国CAP认可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研发妇婴健康评价系列诊断试剂盒、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设备和试剂国产化、广东地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流行病学、细胞学和HPV(人瘤病毒)病因学研究等。

2.3 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 中心科研管理部门引导中高级科技人员,每年向省、市、区各级科研机构申报科研项目。近5年来曾先后申报、承担和完成10多项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创建了检验医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检验科技诊断技术平台,促进了金域医学检验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

3 人才培养与科研梯队建设

3.1 科研梯队建设 发展科技事业必须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必须引进与培养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中心在国内、外招聘了一批知名检验医学与病理学专家,组建了专家顾问委员会,指导科研工作。同时招聘与引进一批中青年科技专家,包括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中级科技人员,组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队伍,承担各项科研项目。

3.2 人才培养 金域检验以广州医学院为依托,同时与国内部分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等密切合作,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共同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高级检验医学人才。我中心亦选拔各学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外送委派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本专业学科带头人。

4 建立科技攻关与科研奖励制度

4.1 科技攻关 对于目前承担的10多项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由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织科研攻关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组织科研成果鉴定。近2~3年来,先后开展和完成的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有《嗜肺军团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基因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尿碘、骨钙知、BV妇幼健康评价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中国人PLGK1-3、K5及EDN 基因工程研究》、《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先后在国际、国内10多种医学期刊发表了60多篇科研论文,现正准备做系列科研成果鉴定。

4.2 学术活动 检验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每年要派出5~6批科研管理人员、中青年科技专家和科技员参加国际(IFCC、APCCB)、国内(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各种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同时还申请承办或协办中华医学会的一些学术会议,以及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主办的检验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来,中心先后承办了中华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研讨会》、《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新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新技术》等多个学习班,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班授课。

4.3 科研奖励 我中心对科技人员在国家或国际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者,不仅提供全部费,而且给者以实际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5 建立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基地

我中心参照国外大型现代化医学独立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集科研、教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品开发和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为一体,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

5.1 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 我中心引进国内外高新检验诊断技术,开展检验项目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部分三甲医院提供特种检验诊断技术服务。其特点: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提高检验诊断技术水平,方便患者,缩小基层医院医生与上级医生间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减小城乡之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别,提高整体医学检验水平。病人可以实现就近就医,避免因为医院不具备检验技术而不得不转院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患者来说,他们不用再专门到中心城市,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学检验服务。

5.2 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 中心自身建有检验产品研发基地(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新产品,进行开发生产。目前已有妇幼保健和健康评价快速诊断系列产品(骨钙知、尿碘、VB快速诊断试剂盒),取得专利技术和生产许可证,其中有些为国内首创,解决了过去对这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难题。

5.3 通过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系列研究 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对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与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营造一个高新技术平台。

6 医学独立实验室科技开发的有利因素

6.1 资源共享、设备优良 我中心现有全自动生化仪、放免仪、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实时定量PCR、HC2、DNA杂交仪、化学发光仪、紫外分光仪、全自动病理组织制片系统、TCT检测仪、荧光显微镜、多头显微镜、远程病理诊断会诊系统、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价值1000多万元现代检验仪器设备,最近又引进了气相和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等先进检验仪器设备。

篇3

2006年2月,吕福东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先后任病理室副主任、主任。2009年,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医院对病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吕福东毅然选择了另一条路――到北京佑安医院干专科病理。面对记者,已经在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工作了4年的吕福东侃侃而谈,分析国内病理科发展趋势,谈病理科学科建设,还有他的病理科10年发展规划……

正确认识病理学科

吕福东教授分析认为,我国的病理学科在许多地方被人为分割为“实验病理学”和“诊断病理学”,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病理学科,在大部分医学院的病理系基本是以实验病理学为主,诊断病理功能缺失,大部分医院却以诊断病理学为主,而实验病理学弱化,所以,靠近基础的“实验病理学”不被基础重视或者说不是真正的基础学科,所以拿不到更大、更多的科研基金项目,学科基础被严重削弱;靠近临床的“诊断病理学”在医院的病理科也不是真正的临床科室,只能与影像科、检验科和药房并列为医技科室,或者称为辅助科室,不为医院所重视,难以匹敌分子生物和生化室。病理学科在国内发展最好的是北京大学病理系和华西医院病理科,原因是前者是病理系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合二为一,病理系承担了北大三院病理科的功能,后者是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病理系与病理科合为一体,都是集医教研于一体。两者均是把实验病理与临床病理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其他诸多医学院校病理学系与附属医院病理科,则严重割裂,难以形成拳头,发展严重受限。因此,他建议把医学院校的病理学系与医院病理科有机结合为一体,全面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

有人说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病理人”,吕福东却认为,说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并不确切。这首先是因为许多非肿瘤性疾病和少部分肿瘤在病理上并无特征性改变,很难单纯依靠病理作出明确诊断。其次病理诊断含有一定的经验性和主观性,一定的误差在所难免。再者,从更高的角度看,从发展的角度看,病理诊断标准和指标也在发生着变化,也在不断进展。WHO隔几年一次最新版的肿瘤分类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病理科就是医疗的一个分支,很重要,但不要拔得太高。

吕福东主任建议我国尽快与国际接轨,把病理学科作为临床学科之一。他介绍说,在欧美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病理医生培养体制和临床其他各科医生是一样的。在美国,要成为一个病理医生,要上4年的普通大学本科毕业后,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再上医学院,又是4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然后,经过USMLE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考试后,才可以接受病理学住院医师培训,这一阶段三至四年不等。美国的病理住院医师分为解剖病理和临床病理――相当于检验医学。这两项都参加的培训时间是4年,如果只选择之一则是3年。病理常规培训结束,可以参加消化、妇科等常见病理的求职,一旦录用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主治医师,但是要从事皮肤、血液、分子病理等还需要额外时间的病理亚专科培训,才有资格从事该项工作。

国内的北京、上海和浙江等许多省市已经实施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制,但仍有部分省份还没有实行,而且国内已经实施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美国不完全相同,缺乏规范和监督,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全国实行规范化培训的省市除了上海和深圳是医科院校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再由医院派出去参加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全国各省市之间培训制度和流程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具备培训资质的医院和科室医疗水平和质量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管理上也难以规范。这给各省市之间医生的正常流动产生了障碍,提出了新的问题。

基于此,吕福东主任建议我们真正学习和理解发达国家通行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方式,从形式到内容全部深化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培训体制和标准,设立国家认可的培训医院和培训点,真正做到有制度、有实施、有监管,培训结束考试通过拿到了执业医师资质(行医执照),才能从事医疗工作――执业行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他还建议发展亚专科病理:各大医院病理科应该扩大规模,增加标本量,在某一领域有足够的样本数量支撑实施亚专科病理建设,提高各亚专科病理水平,培养亚专科病理专家。改进目前国内的病理医生绝大部分为万金油式的、如同全科医生什么都懂一些,但都不深不透的现状――这也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病理水平差距最大的地方,当然也需要发展一部分类似于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这种以肝胆为特色的亚专科病理中心。加强和重视学科建设,增加病理科医教研的人才建设和力量,解决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病理科人员编制偏少,不论是专家教授还是年轻医生都在疲于应付临床工作,用于科研和教学的精力和时间太少的局面。这也是造成病理学术水平底下的原因之一。

建设以肝胆疾病为特色的

国际知名病理中心

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近几年迅速发展,分析其原因,吕福东主任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病理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投入很大,病理科人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病理设备也有了很大改观。二是现有的人员办公场地和病理科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病理工作的需要。三是作为肝脏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在肝脏专科病理方面有着大量和病种齐全的肝脏样本,肝脏疾病病理诊断有较高的水平,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理会诊。四是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分子病理实验室,开展了肝脏相关的临床基础科研工作和分子病理检测项目。

来到佑安医院病理科后,根据医院的要求,吕福东主任制定了科室10年发展总目标:依托医院传染和感染特色和优势,建立肝脏病理标本库和科研技术平台,全面推动临床病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使学科功能在医、教、研三方面全面提升,10年内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以肝胆疾病为特色的病理诊断和会诊中心。

“要实现这一总目标,就需要加快步伐做许多具体的工作。”吕福东主任介绍说,他将尽快带领科室人员以现在的LIS为基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病理流程和质控标准,使病理诊断高效、安全、准确和规范。充分建立和整合专家资源,利用网络远程会诊系统,成立高水平的、规范的肝胆疾病病理诊断和会诊中心,为北京市和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一步面向“佑安联盟(以肝病和传染病为主的全国近60家医院单位)”,建立肝脏和传染病病理诊断中心,加强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和进修学习,实行实物(蜡块、切片)和网络远程会诊,初步解决目前国内肝病传染病在医教研各方面较为落后的局面。

第二步依托病理科组织库,建立大型肝脏病理标本数据库和科研技术平台。对肝脏病理组织库进行标准化整理、整合,使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做到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为大型临床转化研究、队列研究提供支持。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使每个人在主治医师之前打下宽阔和坚实的科研基础,再之后要寻找和产生自己的专业方向,方向相似的人之间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科研和教学小组。以2012年举办的全国肝脏病理诊断班继教项目为起点,以后每年都要举办,逐渐扩大影响,形成优势和特色。以病理科标本资料为基础,以医生和技术为班底,撰写《肝脏病理学》一书,争取做到内容全面、新颖、实用,图文并茂,对病理医生日常工作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精心钻研和备课,继续把首都医大7年制学生和硕博研究生传染病病理课程以及全国传染病专科培训班传染病(肝病)病理课程完成好。

加强肝病病理检查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位居全球首位,约占全球总数的50%。虽然新技术的发展使肝癌治疗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肝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我国是肝病的发病大国,而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的肝癌病例占90%以上。北京佑安医院设有肝移植外科中心和介入治疗中心,每年手术切除肝癌标本400例左右,肝移植标本100例左右,肝穿标本2000例以上,所以“开展和加强临床医疗工作和常规病理检查的同时,必需重视和树立临床就是科研、科研就是临床的先进理念。从人身体采取和切除的任何一份标本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果仅仅是常规检查,甲醛固定、常规制片、光镜检查然后发出一份报告,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吕福东主任指出,一份标本要发挥它的更大价值,必需配有新鲜标本或者冷冻标本,必需进一步做分子病理检查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还要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检验和影像学资料以及预后随访资料。围绕这个学科建设目的,吕福东提出加强肝病病理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病理诊断和服务水平,并由此为契机,整合专家资源,建立肝病的会诊中心,并逐步辐射到全国。

吕福东主任解释说,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制定肝脏手术切除标本和肝穿标本一系列流程制度和操作规范(SOP),包括常规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科研)标本的分类处理和储存,病理申请单的填写,标本接收、登记、大体检查、染色和制片,蜡块、切片和资料管理,切片扫描数字化,与医院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库建立沟通方式和联网等。为常规病理检查和后续的分子病理检查及应用性科研奠定基础。

其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科研素养的高素质病理诊断和技术人才团队:学科带头人必须是从事医、教、研工作,能力全面的管理型专业人才,要站得高、看得远,顶层设计科学化合理化,年富力强,能够带领一批基础科研、临床医疗和实验技术组成的技术团队(包括标本组织库专职人员、病理技术、病理诊断和科研人员)全面向前发展。团队整体呈一个金字塔形状,其基底部就是稳定、熟练和认真负责的技术实验和辅助人员,中间部分是从事医疗诊断、科研和技术的骨干力量,顶端就是不同方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加强肝癌的早期诊断

分子标志物研究

吕福东主任认为,发现肝癌的早期重要分子标志物,是对肝癌进行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最重要的前提。他分析说,在不同组织内肿瘤干细胞的相继发现,使人们对肿瘤发生的认识及治疗策略均产生了新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耐药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因此,如何找到肿瘤干细胞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并保证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标志物准确地把肿瘤干细胞从肿瘤实体中鉴别出来,是一项意义重大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吕福东主任表示,肝癌中存在肝癌干细胞目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但不同研究团队在其各自的研究中显示了这些干细胞标志物的不一致性,比如Stephanie Ma等发现CD133阳性肝癌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Hu等发现ABCG2阳性表达的侧群细胞(SP)也具有干细胞的特性;颜政等根据不同的卵圆细胞表面标记分选的肝癌细胞亚群移植裸鼠后,发现不同亚群细胞成瘤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结果显示CD34、CK7、c-kit可能是人肝细胞癌肿瘤干细胞的部分表型标志;Liu等从肝癌细胞系中分离出表达肝干细胞标志物c-kit、CD34 和CK-19的细胞,占癌细胞总数的1%至2%;EpCAM最近被确认为新的肝癌干细胞标志物;还有CD49、SDF-1α、CXCR4、CD44、GPC-3、Bmi的报道……“但让所有研究者能够达成共识的是肝癌实体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群细胞,它们无论在自我更新,还是在自我分化以及克隆形成等方面都表现出比一般癌细胞更强的能力。”

篇4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CliniealLaboratoryTech-nology)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理学、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实行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他所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及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加上在不同病因选择下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同位素、内窥镜等一系列检查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对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科研积累等提供客观依据,这就是诊断学(Diagnosis)。通过实验方法达到诊断目的,即称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发展,医学检验实现了四化即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TLA)试剂多样化、检查方法标准化、床边检查快速化,促使医学检验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因此,目前全球将检验与诊断结合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这是一门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专业为基础,面向临床各科的多学科结合的应用学科(欧、美、日不少检验医学含有临床病理(ClinicalPathalogy)甚至成立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研究所)。除有技术人员参加外,还包括一定数量化学、毒理、微生物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开发新项目、开展科研活动等工作。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信息学、微机的广泛应用使各学科间关系紧密,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不少新的学科如免疫血液学、免疫化学素。1985年建立的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来识别各种病原体的基因,鉴定遗传病、衰老、肿瘤等多发常见病的基因,近年来由于基因芯片(DNAchip)的技术兴起可在1cm2芯片上同时检测数个到上百万个基因,因此我们深信检验医学在今后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关系紧密

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医学的飞速前进密不可分,以临床医学与生物学三大工程(基因、细胞、蛋白质)为例,如DN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细胞和器官培养技术,DNA、RNA提取技术,层析技术等都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聚焦。例如神经生物学迅猛发展,在生物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正在崛起的认识科学和行为科学,对精神世界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又如基因技术不仅在遗传病、产前诊断、肿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辉前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病程观察及治疗发挥作用,正常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错误信息能够获得纠正,使细胞、器官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上述,临床医学面向21世纪发展将对实验医学有更高的要求。

3加强医学检验实验人员学习临床知识,接触病人

开展经常性与临床工作者对话极为必要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一文中强调了实验室管理的要素就是交流、对话。和临床医师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这对只接触实验室标本的检验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影响检验结果除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还有临床的用药等治疗措施。如在判断血气酸碱分析结果就与病人的输液特别是碱性液相关。不了解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同样的例子在输血后可影响血液分析和骨髓检查结果。Schwarz提出“一个实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实验工作者也要倾听病人的意见。一份有氨味的尿液(碱性)常是病人不了解尿液分析必须留取新鲜尿,是放置一夜后造成的。同样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是“正常”的(实际上他不了解要送检含粘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粪便)。这样的例子很多,同病人的沟通、解释也是有益的。我们就碰到女性病人送检有阴道分泌物污染的前段尿,造成结果明显异常。其实用无菌棉签搽拭尿道外口,真正留取中段尿就能避免污染。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的实验方法,才能在与医师对话过程中提出新观点,例如循证医学(Euidencebasedmedicine)就强调实验方法的渊源性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后正确解决。例如出血时间的毛细管刺血法(Duke)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既不反映血管损伤,也不证明血小板减少,就要选择敏感的其他方法取代。不看书,不上网就掌握不了新理论、新技术。此外,实践、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老年人尿检中注意到由于肾功能减退,尿沉渣成分有其特点,即所谓亚临床症状。南通医学院实验室人员中科主任、专业组长,主管技师以上人员每周安排1~2次去临床查房,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室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实验室工作者及时改进工作。他们参加临床查房68次,应临床要求参加检验结果讨论共15次,对临床医师提出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不符的主要为血钾测定,还有胆红素测定、内生肌酐与临床不符。在意见中有近1/3为误解,如标本操作不当,护士直接从输液皮管抽血等及时得到纠正。检验对医师提出的意见做到当天调查、核实,并责任到人,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对医师提出建议暂时做不到的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丹阳人民医院还对检验与临床建立联系报告单制度,对不符的标本请临床医师写出具体意见,件件有专业人核查落实。此外,查阅可靠参考书对不常用的医学检验参考值和异常结果向临床解释等。这些对改善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都是很有益的。

篇5

关键词:骨髓病理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诊断 鉴别

在免疫分型相关检查逐渐运用到血液类疾病临床诊断后,使得血液类疾病临床诊疗工作上升到新层次,但是因为多个条件的限制,让很多医院无法全面普及这些相对先进的检查项目、手段。尤其是在近些年,逐渐受到高度重视的当属骨髓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织学等,其中骨髓活检切片可以更为全面掌握病人骨髓实情,降低由于稀释或者局部性造血障碍产生的影响,所以,在很多疾病诊疗中都拥有重要意义,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病理也逐渐受到临床医学的更多关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RCC)是一种综合证候群,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目前,临床大多通过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病理检查等骨髓检查鉴别疾病种类[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RCC患者89例,旨在分析骨髓病理检查在RCC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RCC患者89例,女41例,男48例;年龄30~78岁,平均(54.16±6.75)岁。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初诊怀疑患有造血系统疾病;(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骨髓检查禁忌;(2)精神疾病;(3)合并肝肾功能异常;(4)合并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5)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方法:89例RCC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病理检查,以患者最终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检查结果。

观察指标:(1)检查结果;(2)对比骨髓病理检查、骨髓穿刺涂片在RCC相关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RCC患者89例,病理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急性白血病(AL)19例,骨髓纤维化(MF)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6例,其他5例;骨髓病理检查检出AA 30例,AL 19例,MF 17例,MDS 15例,其他5例,诊断符合率为96.63%(86/89);骨髓穿刺涂片检出AA 26例,AL 16例,MF 14例,MDS 11例,其他5例,诊断符合率为80.90%(72/89)。骨髓病理检查在AA、AL、MF、MDS等RCC相关疾病诊断鉴别中诊断符合率相对骨髓穿刺涂片明显较高(96.63%VS 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髓病理检查对RCC诊断效能(例)

讨论骨髓涂片这种检查方式,属于临床医学对于血液类疾病进行权威诊疗的关键依据,尽管其临床价值不言而喻,但在疾病诊断逐渐向标准化以及个体化等治疗方向发展的时候,选择进行骨髓活检病理属于开展骨髓涂片检查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手段,并且有时候属于关键性临床依据,经对于外周血三系血细胞控制病人加做活检进一步观察,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等检查来讲,能够促进诊断效率的提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种疾病在临床特征上属于骨髓病态造血以及外周血三系血细胞相应减少造成的,一些病人骨髓增生有所降低,或者是存在纤维化表现。相关研究显示,RCC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但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混合,病种繁多[4]。多项研究结果表明,RCC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但临床易导致漏诊、误诊,进而延误患者治疗时机[5-8]。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也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发病原因与T淋巴细胞攻击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有关;(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病态造血和向白血病转化的临床特点;(3)部分急性白血病,尤其常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往往会出现外周血三系减少的情况;(4)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或是重度的具有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也会出现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情况[9-10]。研究指出,RCC患者采用骨髓病理检查进行诊断鉴别,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研究表明,骨髓病理检查诊断RCC相关疾病检出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RCC患者89例,病理结果显示,AA 31例,AL 19例,MF 18例,MDS 16例,其他5例;骨髓病理检查检出AA 30例,AL 19例,MF17例,MDS 15例,其他5例,诊断符合率为96.63%(86/89);骨髓穿刺涂片检出AA 26例,AL 16例,MF 14例,MDS 11例,其他5例,诊断符合率为80.90%(72/89)。骨髓病理检查在AA、AL、MF、MDS等RCC相关疾病诊断鉴别中诊断符合率相对骨髓穿刺涂片明显较高(96.63%vs 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可知,骨髓病理检查在RCC相关疾病中的诊断鉴别价值明显较骨髓穿刺涂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奚海萍.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联合血常规检查的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8,12(3):132-133.

[2]罗娟.骨髓细胞学联合WBC、 NAP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6):808-811.

[3]马锦,秦淑芳.骨髓形态学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20,14(16):647-648.

[4]董良哲,陆爱英.骨髓形态学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意义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3):164-164.

[5]王佳,吴湘如,覃霞,等.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的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7):699-703.

[6]赵琴.骨髓穿刺涂片联合活检病理切片在全血细胞减少性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32(69):768-769.

[7]梁业玲,欧玉玲,陈平熹,等.贫血三项定量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4):34-36.

[8]万继英.血液病进行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查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8,222(76):5446-5447.

篇6

1.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大连 116085;2.浙江省仙居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浙江仙居 317300

[摘要]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内镜下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慢性胃炎的正确率。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需要使用内镜进行临床检查的病患150例,给予这些病患相应诊断,通过内镜检查,对符合慢性胃炎的病患提供病理组织活检检查,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胃炎的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经内镜检查被确诊为萎缩性肺炎的病患共49例,非萎缩性肺炎共101例;经病理活检检查被确诊为萎缩性肺炎的病患共54例,非萎缩性肺炎共96例,与内镜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0.7%与95.1%。结论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较为一致,但其诊断结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慢性胃炎病患时,应综合分析内经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从而提高正确率。

[

关键词 ]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010-02

[作者简介]关兵(1973.6-),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病理学教学及病理学临床研究。

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是由胃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慢性肺炎的发病率一般较高,出现在临床治疗中的几率也较高,该病发病率伴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不断升高[1]。慢性胃炎一般分为非萎缩性慢性胃炎、萎缩性慢性胃炎及其他特殊型胃炎,其病理变化主要是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的慢性浸润,伴随炎症进程,炎症细胞逐渐到达腺体,最终导致粘膜变薄,从而形成异性增生与肠上皮化生[2]。文章主要探讨了胃镜对慢性胃炎诊断的正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内镜与病理检查方式,研究两者之间的相符性,现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该院需要使用内镜进行临床检查的病患15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需要使用内镜进行临床检查的病患15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为(65.7±3.2)岁。在临床治疗中,大部分胃炎病患的临床表现症状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不良,包括:胃部有灼痛感、上腹不适、饱胀等症状,但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是在进食后加重或减轻,往往还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发酸等病症。

1.2 诊断标准

诊断非萎缩性慢性胃炎的标准为:胃黏膜中有红白相间的以红为主的红斑,且表面凸凹不平,并伴有粘膜水肿和红斑;诊断萎缩性慢性胃炎的标准为:胃黏膜中有红白相间的以白为主的红斑,褶皱平滑,血管暴露,粘膜为颗粒状。

1.3 方法

实施喉头麻醉与润华对内镜检查的患者,然后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其进行诊断检查。为全部病患提供病理活检检查,在病患胃幽门3 cm处,取胃粘膜组织,用10%的甲醛将获得的组织固定,然后送往病理科检查。进行病理组织活检,获取的组织,确定其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提高正确率,还应综合考虑病患的病史,内镜检查结果等资料,最终通过临床诊断标准向患者提供最终诊断结果。

1.4 统计方法

使用计算机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病患的数据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用c2对计数据进行检验。

2 结果

对比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符合率分别为90.7%和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发病率还会不断的上升,成年人的慢性胃炎患病率高达50%[3]。慢性胃炎主要分为萎缩性慢性胃炎与非萎缩性慢性胃炎两种,其中前者倘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演变成胃癌,所以临床医学也逐渐提高了对慢性胃炎的重视,建议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4]。由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所以依靠内镜检查与病理活检共同诊断,尤其是病理活检的正确率和临床价值更高[5]。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内镜检查结果也更加清晰,这样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的确诊率,但仍然察觉不到一些微小变化,容易产生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对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较低,所以临床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式为病理诊断,并将其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6]。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内镜与病理诊断萎缩性慢性胃炎时,确诊率为90.7%,非萎缩性慢性胃炎的确诊率为95.1%,虽然两种诊断结果较为一致,但仍然存在差异,所以研究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提高医生对慢性胃炎的认识。薄元恺等[7]人的研究报道中表明,胃癌发生的前兆是萎缩性胃炎,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患者平均每年的癌变发生率大约为1%左右,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黏膜上固有的腺体数量发生减少,或者是消失,还有腺体发生萎缩之后还会出现间质结缔组织再生及修复替代。萎缩主要分为生化性萎缩和非生化性萎缩两种类型。从病理意义上讲,萎缩不一定会合并肠化,而肠化一定是萎缩,目前内镜加病理组织活体检验是主要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方式,但是因为进行内镜受到图像清晰度的限制,所以很难在萎缩性胃炎发病初期发现,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病灶是局部性的,及时进行局部的活体检验也很难反映出完成的病理现象,另外就是组织切片的方向也会影响不少标本的黏膜肌层在显微镜下不能完整的体现,直接影响到临床结果诊断的准确性。要想提高慢性胃炎的确诊率,就要综合考虑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并规范操作流程,注意细节变化,同时还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病理取材,并同意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标准。另外,少数慢性胃炎病患还会发展成胃癌,所以应对慢性胃炎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减少死亡率[8]。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较为一致,但其诊断结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慢性胃炎病患时,应综合分析内经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从而提高正确率。

[

参考文献]

[1] 罗贵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6):229-231.

[2] 孙芳红,曲爱华.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20(14):255-257.

[3] 孔小萍,战丽丽,鞠秀波,等.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377-378.

[4] 孟凡军,刘晓波,刘光军,等.内镜医师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4(15):112-114.

[5] 陈宏.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208-209.

[6] 万坚,陆伦根,张赛森,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病理与内镜表现对照研究[J].山东医药,2009,49(16):112-114.

[7] 薄元恺,张金宝,何建霞,等.胃窦黏膜不平不同表现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5(7):1928-1933.

篇7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检验技术专业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技术涉及范围广,学科间交叉内容多且具有独立运用范围的学科。医学的发展使检验科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为临床医院提供检验结果的专业,检验科除了在检验技术上的快速发展外,还开始参与到临床诊断、咨询、预防以及治疗等多项工作中。医院检验科在医学领域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对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检验科的变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做了一系列的优化和调整,打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得出以下结论。

一、吃透专业教材,改善教、学、考方法

1.教材大纲及教材是教师们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工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反复研究与改进大纲,使之逐步适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紧扣临床一线对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对不合时宜的内容作了及时的调整和改革,删繁就简。理论课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需要而有的放矢,防止在校学习知识过度陈旧,避免人才培养不能与临床需要与时俱进。2.改革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取多渠道手段教学:学、做、练紧密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结合。工作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例如,一对一、优对差、集中与分散、点对应片等等教与学的模式,凸显传帮带的作用,使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的最大化使用。同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PBL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全方位糅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措并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厌学心理极大的改变和降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效果。3.教学效果及质量如何往往通过考核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为理论考试及实践考核。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不能动态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模式考核方式如:每节理论课五分钟的基本理论知识测试;每次实践课进行抽查十人考核讲解、操作技能;每一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归纳式考核。考核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这些“检测式”考核模式,动态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随之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

二、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转变以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最终实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积极参与教改创新,因材施教,在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其次,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实力,选择与时具进、新颖而适用的实验项目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临床应用较少而单一的检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实验,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不能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学生则被动机械的进行试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与预期结果不符时,不知道主动去分析原因,随意更改或抄袭他人结果,因此应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模拟临床实验过程,分小组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此外,加强医教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尤为重要。

三、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培养目标

1.优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职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观念,适当的增加理论与实验的比例,建议7门主干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验之比为1∶1.8(大部分学校是1∶1),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考虑将部分实验教学设在临床检验科进行,由中级以上临床检验师进行实践带教,从而提高学生适应临床检验工作岗位和实践技术发展的能力。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能在各级医院、血站以及疾控防御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实用性技术人才。一成不变过于单一的专业培养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笔者认为,优化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如在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专业拓展模块上加开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卫生理化检验课程、病理检验技术等内容,通过重组、优化课程结构,使不同类别的专业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使毕业学生拥有“一人多证”,增加就业的几率。另外,目前在各个检验部门的检验仪器设备非常先进,种类很多,应用很广泛,但同时缺乏一批熟练而又专业的仪器维护与维修技术人才,社会需求严重不足,所以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医学检验仪器维护与维修专业,培养既有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又有仪器维修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总之,对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飞速发展的医学行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光义.实验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6-78+154.

[2]李文忠,何宪平.医学高职教育临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06,(16).

篇8

关键词:交通事故 法医检验 重要性

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和使用率大大超过道路及各种设施的发展,而且相应的管理无法跟上这种趋势,这是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中也存在着违章驾驶不遵守交通法规或他杀、自杀伪造交通意外的情况,因此,对交通事故中受伤死亡人员的人体损伤性质、损伤程度及死亡机理进行法医病理检验,为确定事故性质、事故发生原因、死者的死亡原因等提供证据起到重要作用。交通事故还需要运用法医学理论和技术进行检验、鉴定所涉及的交通事故物证。交通事故物证是指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和法医专业人员依法收集、获取的能够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人体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等生物学检材和人体痕迹[1,2]。

一、交通事故的法医病理检验

交通事故一般都是意外或过失造成,但随着犯罪行为手段的日趋复杂,利用交通工具进行犯罪的情况逐渐增多,一是将人杀害后移于道路上或连车带人推下斜坡悬崖伪造成交通意外;二是故意毁坏或拆除汽车零件致使车辆在行驶中失控,车毁人亡;三是利用车辆进行自杀,以企图嫁祸于人等。所以事故发生后,法医到达现场后,除查看现场的情况外还要做到:首先,对伤者或尸体上的损伤进行病理检查;其次,勘查肇事车辆的车胎、车底、车身上的撞、擦痕及遗留在车体上的血痕部位;再次,了解伤亡者与肇事者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关系。通过以上三点可以判断出事故的性质是意外或是故意伤害杀人。例如,在进行检验时,发现伤者或尸体上有不属于交通工具可形成的伤口,皮肤上遗留的轮胎碾压纹与交通意外遗留的碾压痕不一致,伤痕的生理反应系死后才能构成,肇事车体上无碰撞、刮擦痕但有汽车零件的拆除毁损的痕迹等,这时就要考虑案件是故意杀人或伤害杀人后伪造成交通意外的情况。法医对活体或尸体进行检验,根据撞击痕、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损伤形态特点,结合车体上所见的血痕、皮肤、毛发和损坏部位,通过对比可以推断当时车速、车的种类、撞击时两车的行驶方向或行人的行走方向和身体姿势(卧、站、横穿公路、沿路边行走),两车或行人接触部位等。在尸体检验中,若仅凭体表见到损伤,贸然做出交通事故致死的结论,就有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法医应力求进行全身解剖,注意各处损伤的形态特点和各器官有无病变,判断这些损伤是否车祸造成及对人体危害程度或分析病变与车祸死亡的关系,同时还应检验血及尿中酒精或其他药物或毒物的含量,然后综合全部材料,才能分析确定引发事故和受害者死亡的原因[1]。

二、交通事故的法医物证检验

法医物证作为交通事故案件的重要证据之一,不仅能够证明交通事故案件的真实情况,而且可以核实其它证握的可靠性,对确定案件性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肇事驾驶员,认定或排除肇事嫌疑车辆,为法庭诉讼提供证据支持等方面具有极其独特而关键的作用。如果肇事车辆滞留在事故现场,法医物证主要是作为其它证据的补充和验证,有助于疑难案件和有争议案件分析处理,并且可通过伤亡人员受伤部位、伤口形态、性质以及车辆碰撞部位的综合分析,为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提供依据。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或交通肇事驾驶员暂时难以确定的案件,法医物证则具有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它可起侦查肇妻逃逸车辆提供侦破方询和线索,可为认定或排除肇事嫌疑车辆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对有争议的疑难案佳则可帮助认定肇事驾驶员,使之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在有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案件中,首先可通过对死伤者的伤口形态、受伤部位及致伤机理,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及见证人访问,分析判断肇事逃逸车辆附着人体物质的可能性,为侦查肇事逃逸车辆提供方向和线索,并通过提取嫌疑车辆的法医物证和死伤者的血液作检验对比,如属于同一种类别,可结合事故现场情况,痕迹鉴定和其它证据综合分析,为最终认定肇事车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重视伤亡人员的衣着检查,如果其衣着有破损,而在查获的肇事嫌疑车辆又有发现衣物纤维,则可通过检验对比确定是否为同暑物,进而为确定被检验的车辆是否就是肇事车辆提供肯定或否定的证据。总之,交通事故法医物证的价值正逐步被事故处理人员所认识,其应用范围也正逐步拓展,但科学的进步、发展和应用是无止境的,还有待于广大事故处理人员和法医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开发和利用,为依法公正处理交通事故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2]。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P21WAF/CIP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胃和小肠。GIST的良性是相对的,目前较公认的是所有GIST均应视为有恶性潜能的肿瘤,但是其恶性程度的分级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因而我们提出能否用反映细胞周期的调控蛋白P21WAF/CIP1在不同危险程度GIST中的表达,来探讨其与GIST的发生及恶性转化间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至2010年经手术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资料完整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62例,随机选取同期胃肠道或腹膜后平滑肌瘤11例、平滑肌肉瘤14例、神经鞘瘤8例、恶性神经鞘瘤8例和正常胃肠肌层组织10例做为对照组(所选部位为GIST手术切除组织的上下切端,距离肿瘤5cm以上,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的胃肠肌层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8000二步法)检测P21WAF/CIP1在上述病例中的表达。

二、结果

1.62例GIST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发病年龄19~79岁,中位年龄53岁;34例GIST原发于胃(55%),28例原发于肠(45%);肿瘤直径0.8cm~38cm,平均6.5cm;组织学上分为梭形细胞或梭形细胞为主型35例,上皮样细胞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8例,梭形及上皮样细胞混合型9例。按危险程度分类可分为极低危险组8例,低危险组19例,中危险组15例,高危险组20例。

2. P21 WAF/CIP1在GIST和对照组中的表达(表1)

P21 WAF/CI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62例GIST病例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38例(61.6%),11例平滑肌瘤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4例(36.4%),14例平滑肌肉瘤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9例(64.3%),8例神经鞘瘤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2例(25%),8例恶性神经鞘瘤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5例(62.5%),10例正常胃肠肌层组织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0例(0%)。

如表1,Pearson χ2检验所示,P21 WAF/CIP1在GIST与正常胃肠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 WAF/CIP1在GIST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21 WAF/CIP1在GIST及对照组中的表达

3.P21 WAF/CIP1与GIST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分析(表2)。

如表2所示,62例GIST病例中P21 WAF/CIP1阳性表达38例(61.6%),在8例极低危险组病例中阳性表达2例(25%),19例低危险组病例中阳性表达6例(31.6%),15例中危险组病例中阳性表达12例(80%),20例高危险组病例中阳性表达18例(90%),P21 WAF/CIP1阳性表达水平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强,经Pearson χ2检验,P21 WAF/CIP1在不同危险组中的表达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说明P21 WAF/CIP1的表达与GIST的组织学分级有关。组间两两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P21 WAF/CIP1在极低危险组与低危险组(P=1.000)以及中危险组与高危险组(P=0.634)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极低危险组与中危险组(P=0.023)和高危险组(P=0.002)以及低危险组与中危险组(P=0.013)和高危险组(P=0.001)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P21 WAF/CIP1在直径<5cm组31例病例中阳性表达13例(41.9%),直径≥5cm组29例病例中阳性表达24例(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核分裂像数≤1/10HPF36例病例中阳性表达18例(50%),核分裂像数>1/10HPF24例病例中阳性表达19例(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但P21 WAF/CIP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以及出血坏死有无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GIST中P21 WAF/CI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三、讨论

P21WAF/CIP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它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及死亡过程,同时又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胃癌、肝细胞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的发生发展与P21 WAF/CIP1有关,在肿瘤良恶性辅助判断上有一定的价值。

P21 WAF/CIP1作为一种反映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标志物,有重要的预后意义,是GIST有效的预后判断指标。通过检测P21 WAF/CIP1的表达情况, 能更客观准确地判断GIST的危险程度。

参考文献:

[1]Miselli FC, Casieri P, Negri T, et al. c-Kit/PDGFRA gene status alterations possibly related to primary imatinib resistance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lin Cancer Res, 2007, 13(8): 2369-2377.

[2]Chou YP, Lin JW, Wang CC, et al. The abnormalities in the p53/p21WAF1 pathway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Oncol Rep, 2008 , 19(1): 49-56.

[3]G. Palmieri, L. Montella, C. Aiello, F. Barbieri, et al. Somatostatin analogues, a series of tissue transglutaminase inducers, as a new tool for therapy of mesenchimal tumo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mino Acids, 2007, 32: 395-400.

作者简介:

包莉,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肿瘤病理学;

篇10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学校特色与定位、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家长与校友期望、学生个人能力与发展等,确立了三级(校级、院级、专业)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即学习成果的确立。制订的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目标为:面向畜牧兽医行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较高敬业精神,具有信息处理、有效沟通和终身学习能力,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的兽医技术人员。核心能力从协作力、学习力、责任力、执行力、专业力、发展力六个方面进行制订,每项核心能力指标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沟通整合(协作力),具备与他人、动物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跨畜牧、兽医等专业合作的能力。二是学习创新(学习力),具备学会学习及信息处理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及创业的能力。三是责任关怀(责任力),具备承担责任、关怀社会、关爱动物的精神;具备人文、艺术的基本涵养。四是问题解决(执行力),具备发现、研究动物疾病问题的能力;具备制订、实施动物疾病防控或诊疗方案,处理动物疾病的能力。五是专业技能(专业力),具备运用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检验动物疾病技术、技能的能力;具备管理动物诊疗企业岗位的能力。六是职业素养(发展力),具备爱岗敬业、遵守规范、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职业操守;具备适应岗位、心理调适、自我提升的能力。

2课程的调整

在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导引下进行课程调整,将原来的基础课+专业课调为素质通知课程、专业统整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学程,增加体现学生协作力、责任力及发展力的课程,以便达到预期目标。素质通知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语文阅读与表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办公设备与软件应用、专业英语、体育、就业指导等;专业统整课程开设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及免疫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动物病理诊断、动物临床诊断、动物药物应用、动物外科手术、动物防疫检疫、中兽医、兽医法规等。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动物疾病模组课程和宠物疾病模组课程,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进行选修,也可全修。动物疾病模组课程有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宠物病防治、特种动物病防治;宠物疾病模组课程有宠物内科病防治、宠物外产科病防治、宠物传染病防制、宠物寄生虫病防制等。

3课程的设计

动物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照兽医行业“诊治防控检”工作过程开发学习领域,突出动物疾病诊治能力、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检疫检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养殖场、动物医院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等。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收集,整理出疾病调查、病原检验、病理剖检、临床检查、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疫病预防与扑灭等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动物医学专业的行动领域是动物疾病诊断、动物疾病治疗、动物疫病预防、动物疾病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与企业行业合作,参照兽医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兽医临床工作特点,以诊疗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成果导向课程大纲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开发。

4课程的实施

在单元教学中设计真实或模拟的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按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整合活动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单、工作任务书、评量表等材料,指导学生按项目式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实施行动导向学习,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5学生学习成效的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