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广东汉剧;传承;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61-01
广东汉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在近300年的辗转流变中,保持了其原始风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纵观三百年来,广东汉剧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并以认识来实践的过程,所以,创新是广东汉剧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在遵循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变革,求变、求新、求创意,努力借鉴不同剧种甚至其他艺术样式的有利因素来充实和丰富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广东汉剧适合时代的发展、市场的运作以及大众的口味。下面,我就广东汉剧在新时期的创新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蝴蝶梦》——“京汉两下锅”,开辟了广东汉剧创新探索之路
1997年,《蝴蝶梦》——“京汉两下锅”,为广东汉剧开辟了探索之路。因为,京、汉虽是两个不同剧种,但在总体音乐唱腔板式结构上,二者有着互相借鉴关系。京剧作为传统深厚、一直在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的国粹大剧种,与广东汉剧合演,两者之间的借鉴与吸引,更能激发演员表演上的提高,对广东汉剧剧种也是极其有益的。《蝴蝶梦》“京、汉两下锅”于1998年底演出后,在中国戏曲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专家和观众给予了好评,肯定了“京、汉两下锅”这种演出方式,对剧种之间横向借鉴、革新创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白门柳》:音乐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
2002年,广东汉剧院倾力推出了新编大型古装戏《白门柳》,它取材于刘斯奋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从平面到立体的舞台呈现过程中,分析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对人物形象作深入性地开掘,对剧本主题作开拓性地升华。特别是在音乐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特邀请著名作曲家丁家琳为全剧配器,并请来珠影乐团为该剧伴奏,使该剧音乐既雄浑刚劲又轻盈秀丽,时而铿锵激昂,时而缠绵优柔,大大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取得了很好的剧场效果,成为广东汉剧有史以来第一出用交响乐伴奏的剧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总之,音乐与广东汉剧艺术特色和谐地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三、创建“舞台实践带动戏曲理论发展,戏曲理论指导舞台实践的”新模式
以《白门柳》为媒介,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作,创建“舞台实践带动戏曲理论发展,戏曲理论指导舞台实践”的模式,摸索“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新道路。双方共同对广东汉剧《白门柳》进行打造,此次合作旨在发扬广东汉剧的优良传统,挖掘其在唱腔、念白、角色、程式等方面的传统特色,改进表演手法,把广东汉剧这一古老而优美的剧种从濒危的边缘中挽救出来,重新焕发其应有的活力,迈出了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总之,探索实践《白门柳》的成功,为广东汉剧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探索创新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尘埃落定》:对剧目题材、表现形式的理性创新探索
戏曲的固有思维和观念太完整、太牢固,往往是我们自身的观念扼杀着我们的创造力,要有所突破,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选材和立意开掘视角上要有创新的胆识和力度。2005年,倾力打造新编大型汉剧《尘埃落定》。该剧根据作家阿来荣获中国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尘埃落定》改编。这次广东汉剧院对异域()题材的选择绝非偶然,而是从形式上升到内容的更大、更深远的理性探索。
篇2
下面就创新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打开电脑稍作搜索,就能搜索到数以百计的展览会信息,各行业展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但是纵览各个展会的资料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规模号称很大,展商号称很多,但是总感觉缺少内涵,缺少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
一、 从策划定位上来看。
很多展会的选题和基本目标没有创新性,都是围绕几个大的行业,再看参展单位性质居然涵盖几个相关行业,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或者模糊不清的定位,业内人士没法确定展会的方向。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行业内大型的有代表性的企业不敢来,来了担心影响声誉,毕竟专业展会是个很好的宣传窗口,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不是杂牌军,但模糊的展会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的服装品牌宁可只参加大连服装展也不去其他小型展会,宁可花大力气在一个城市开招商会,也不愿意参加当地的展览会;如果业内大型企业不来参展,只有一些小展商,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展会的形象了,而行业内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参展前就会咨询有哪些大型企业参展,或者在会后就不想再一次参展了,因为没有规模没有档次就得不到专业观众的青睐,那样参展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记得笔者在组织江苏酒类及副食品交易会的时候,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江苏省最著名的酒类品牌就是“三沟一河”,即双沟、汤沟、高沟、洋河,这几家企业到会这是最基本的,而国内名酒如茅台、五粮液等具有全国代表性,如果他们不来也会影响展会的档次性,为此,组委会动用了各种资源,保证了这些企业参展,并做了精美的特装,现场表现非常好,这样展会的档次性提高了,其内涵也得到了诠释。所以说策划定位一定要明确,让专业观众知道参展的企业都是什么性质的,才能更好的吸引专业观众的参观。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专业展会里面肯定有行业外的企业参展,而且这些企业都是以展会为生的,什么展会都参加的那种,但是一般的组委会都不会排斥,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不会计较参展费,从而导致展会里面鱼龙混杂,这也是定位模糊的一个方面;君不见,车展上卖按摩器的、服装展上卖车模的、医疗器械展上卖电动车的等等,这都对展会的长远发展不利,但这种情况屡屡发生也表明了中国会展行业的急躁性和短视性,毕竟对一个有长远发展的展会来说,目标定位不是损失几个参展费,而是留住更多的大客户和大量的专业观众。
二、 从广宣创新上看。
大部分展会的广告宣传都很单调,几本专业杂志、展前报刊几个豆腐块、网络作几个链接,至此而已,而且这个模式已经延续很多年。但是,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有延续性的展会其媒体资源一定要以战略合作为基本模式,而不仅仅是几个广告能解决问题的,只是如果有意战略合作需要一个很长时间探索和付出,这显然不符合眼下很多展览公司的办展目的,这也是很多展会一年后就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为现代化的展览会,办展单位和媒体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发几个广告、报道几条新闻那么简单了,必须作为一个长远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媒体资源,形成优势资源互补的局面,毕竟在宣传方面媒体业内人士更有发言权,更了解行业内的操作规则,换句话说只有让媒体人来做媒体事才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记得参加一个很熟悉的展览公司的新闻会,会后看到展会负责人对很多媒体记者做着很多的要求,要求怎么发稿、那一天发多少、立意是哪些、技巧如何等等,这样效果怎么会好,难道记者不会去从最好的角度入手、难道记者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发比较好,这样做恰恰又使记者反感,外行领导内行是件很难受的事。
笔者正在负责2006南京国际汽车展的广宣工作,展会前半年就把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汽车专业媒体都联络了一遍,挑选了部分有实力的具有代表性的媒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来媒体发挥了作用,策划了很多展会配套活动,也提出了很多的宣传建议,甚至对我们的招商工作也提了一些见解,大大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联合媒体做了不少电视电台现场节目,号召南京的汽车专业媒体把每年的车展当成南京汽车行业的节日来操作,这样,媒体们很高兴参与进来,毕竟车展的客户和他们的客户是相同的,为车展办事就是为自己办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媒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各项资源也到位了,基本不用花费什么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宣传网络,更为可贵的是,很多媒体都有自己的工作圈子,这个圈子是他们行业内的沟通渠道,通过和我们组委会的合作他们乐于提供给我们更多的相关媒体信息,从而使我们的媒体联合网络更加宽广,涵盖更加全面,为展会的全面宣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今年车展的宣传会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式资源互动。
篇3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由教育主管部门、省级及以上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以及学校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一般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学科竞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中文基础和外语基础,具有较高中外文化交流素质,能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外事、外贸等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文人才。根据专业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划分为三类:中文专业类竞赛、外语类竞赛和综合类竞赛。在专业类竞赛下又可细分为三类:专业基本素养类,即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本素养紧密结合的比赛,如征文、演讲、辩论等;专业实践技能类,即与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结合的比赛,如教师模拟大赛、专业实践展评大赛等;专业才艺类,即与培养具有一定中华才艺基础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相关的比赛,如戏剧竞演等比赛。而综合类竞赛主要指学术类比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如挑战杯系列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二、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新实践能力一般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能力。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能力培养提升的重要平台,不但是理论知识转换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意识,锻炼和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专业实践力,推动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起着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学科竞赛不同于课堂讲授,更多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钻研,创造性解决系列难题。当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面对同台竞技的激烈比拼时,更能激发他们刻苦钻研的学习热情、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锻炼和养成学生创新思维。
系列学科竞赛,尤其是参与综合类创新创业类学术竞赛,学生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需要多维度地提炼所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将知识能力转换为具体的实践成果。在历经多次高水平竞赛沉淀积累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显著提高。
(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一般多是以学生团队形式共同完成的。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通力配合,为同一目标努力。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和相互包容,合理分工,产生最优的团队效益,通力合作,取得最佳成绩。整个备赛过程,是团队成员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对学生团队意识一次很好的培养。
(四)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演练。
学科竞赛的比赛内容一般高于课堂要求,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需要学生将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运用于解决具体的实际专业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和实战演练,把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提能力。
(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学科竞赛所营造的竞争氛围,特别是到省市级以上竞赛与各高校优秀学生的交流比拼,参赛学生通过冲刺备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磨砺自身意志品质,不断超越自己,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与路径
(一)当前竞赛组织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明显实效。但在组织学科竞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面不够广泛;第二,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参赛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第三,竞赛培育载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四,竞赛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五,竞赛师资建设需更进一步推动。
(二)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路径探索。
根据学科竞赛组织存在的问题,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六年来我们主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1.完善竞赛相关机制建设,构建系列激励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文化引领”与“制度引领”激励机制。“文化引领”,广泛利用新媒体平台、校友交流分享会、家校互动等举措,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不断扩大学生参与比例,深植竞赛文化。“制度引领”,完善相关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规章制度;专门设立“学术创新奖”称号,对参与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个人和团队予以表彰;对指导学科竞赛取得突出成绩的老师予以表彰。第二,建立科研中心理论保障机制。专门成立相应的院系竞赛科创中心,以院系学科竞赛师资建设、学科竞赛理论研究、学生实训平台建设和学生生涯导航为工作核心,保障竞赛组织的有力推进。
2.着力专?I竞赛体系建设,构建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学科竞赛体系。
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层级多类别的学科竞赛体系。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竞赛为顶层设计,构建多层级竞赛体系;以专业特点为依据,组织不同类别的竞赛,尤其注重精心组织系列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目前院系层面已形成专业实践展评大赛、对外汉语教师模拟选拔赛、汉语菁英中文综合技能大赛、成语英雄、诗词大会、辩论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计划大赛等十余项常态开展的品牌竞赛。
3.着力竞赛培育载体建设,构建三类实训实践平台。
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理念为指导,构建以专业实训实验室、专业实习基地和专业学生社团为基础平台的学科竞赛培育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凝练升级。目前,专业实训室2个,中介语语料库分析实验室和基于多语种优势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实训实践实验室,在建实验室5个;实习基地方23个,其中国内实习实践基地13个,海外实习实践基地10个;专业学生社团6个,有戏剧社、文学社、汉服社、方言社、京昆社、汉语国际教育协会等社团。三类实践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实训机会。
4.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参赛提供师资保障。
在师资上,着力加强院系学科竞赛导师团建设,将学科竞赛师资建设纳入院系师资发展规划。以专兼结合的形式,选聘在学科竞赛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老师担任导师,选派优秀老师参加竞赛指导相关培训。一对一为参赛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保障教师竞赛指导工作量认定。
四、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主要经验探索
(一)将CDIO理念融入创新??践能力培养。
CDIO教育理念是近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强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研究。这种“做中学”理念下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其能力目标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强调创新型实践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基于CDIO教育核心理念,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二)着力实现对学生个性化指导。
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一对一精细化开展工作,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才。根据学生特点,一对一为参赛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精心辅导学生;学生竞赛中心生涯咨询室一对一接待来访学生。坚持一对一指导学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实践教学内外结合模式。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确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融入创新思维训练;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打造中,注重加强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课外活动开展中,注重依托学校外语特色,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月”、“游走的世界交流会”等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国内国外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外结合模式。
五、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主要成效
六年来,实践证明我们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竞赛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尤其是高水平专业竞赛获奖和创新创业类成果丰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其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积极投身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专业就业对口率提升。最后,得益于竞赛体系培养良好创新思维和突出创新能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选择多元化特征明显,自主创业成果丰硕。
篇4
一、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创造的萌芽。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求创新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教师要注意的是先帮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再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去自主学。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含义就是主动学。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地引导,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素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创新意识培养
篇5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教学。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一揭示题目,有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课题用‘毁灭’,而课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相机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联系自己平时所读、所闻和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展开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接着,我抓住他们表述中的某些看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辨析,学生越议越明。得出了写圆明园的辉煌,更能激发大家对“毁灭”的不甘与惋惜,对英法联军恨之入骨,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这一正确答案。这样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二、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表现创新的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展开,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钻回洞的狐狸得意洋洋地夸自己聪明,笑乌鸦是个大笨蛋;有的说狐狸美美吃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我接着问:“当乌鸦眼睁睁地看着狐狸叼着肉钻进洞时,乌鸦会怎么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乌鸦很后悔,它明白了狐狸说自己歌唱得好听,是为了骗自己嘴里的肉;有的认为乌鸦会这样说‘这下该怎么办?孩子们还没有饭吃呢?我真不是个好爸爸’。我适时加以引导:以前我们还学过有关乌鸦的哪篇文章?话音未落,一个学生就叫起来:老师,我知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还学过《乌鸦喝水》这篇文章。这时我紧追不舍: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新的。这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更新和创造,创新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一、调整教学方式
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要求我们靠想象力去再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转变教育观念,勇于从传统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先生”为“教学设计者”“指导者”。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一切音乐活动、情绪体验都少不了人的想象力,如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跳舞,鼓励他们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不同的动作,制作小乐器给歌曲伴奏,这样,学生顿时会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和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或生生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近年来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它是将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为多向交流,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深刻领会歌曲含义,启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直观教学
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直接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教五线谱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每一个音符、调号以及拍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记忆。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期盼。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以万变应不变
教师教学不仅要关注教什么,还要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同一首歌,可以通过反复听赏来学习,也可以通过教学游戏来学习,像这样,用不同的教法,学生的收获当然也就有所差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六、善于向学生学习
篇7
1采用脱离开教材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采取的是依托于教材进行的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思维惯性,教材所提供的答案为标准答案,以教材所给出的知识作为学习与记忆的方向,而陷入这种思维惯性当中,学生就会过度依靠对教材的死记硬背而不去主动思考数学方法与数学概念的含义,而要打破这种思维惯性,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具有脱离开教材设计课堂训练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设计出脱离教材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去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问题的解答,这样学生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可以参考而只能运用掌握的数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具备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与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认知数学问题,解答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
2构建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单方面自上而下地传授数学知识,而不具备质疑教师和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力,而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造成对学生数学学习思想的禁锢,使得学生养成任何问题都听老师的,自己不会独立思考,不主动在数学学习上探索求知的不良习惯。而这样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不利的。而要避免数学教学上的这种弊端,首先教师要努力构建自由民主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的求知与探索方面,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最佳的学习方式,而非服从与某个权威。要能够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后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就算老师在数学问题上也有可能出现错误,学生面对老师出现的错误也要大胆指出而不应该盲从。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数学学习的辅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与思考,也可以不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而用别的方式创造性地去解答数学问题。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属于一门高度抽象化的基础理论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很多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就是一大堆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符号,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无异于硬把自己不愿意接受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硬往脑袋里塞,这一年龄段少年儿童在逻辑思维方面能力尚未完善,对于抽象概念的认知能力十分欠缺,而数学当中大量的定义公式都非常抽象,很难吸引这一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兴趣与注意力,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与畏难心理。教师如果无法从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方面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就很难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要解决小学学生畏惧数学,难以理解数学概念的问题,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联系,使其变得直观而且容易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对小学数学教材当中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进行课前深入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可以与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通过结合现实的教学讲解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带有百分数的物品如:饭店的打折广告、饮料瓶子上的成分说明、一份带有统计数据的报纸等等,教师先进行百分数数学知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不同日常物品上找出哪些数字属于百分数,哪些不属于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特征。
4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意识 教学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52-02
在我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一些相应的观点和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狭隘,注重解答题目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初中数学教师注重讲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以及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做教学目标。这造成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定理、记公式、做题目”,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薄弱。
2.教学方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年的教学方法都是“引入概念―举例讲解―布置课后作业”,教师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地讲解定理公式的运用方法,学生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方法方式,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质疑的时间,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至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比,一到数学课堂时间,就提不起学习兴趣。
3.学生依赖性强,怠于独立思考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很多学生把教师当做权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十分信任,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正确的、不变的。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逐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怠于独立思考,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1.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导地位
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交给学生,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教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如果用呆板的方法跟学生讲解概念和公式,学生理解掌握效果并不太好。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思考:平时大家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先找到在第几排,然后再找是几号。然后教师跟学生说:大家说的“几排几号”,这样含有两个数字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前面的表示“第几排”,后面的表示“第几号”,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做坐标,记作(a,b)。用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为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做准备,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创设情景课堂,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当前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课堂,营造课堂互动氛围,提高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然后跟学生解说:“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在太空中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那么,大家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v2(米/秒)、v1、v2 的大小满足v12=gR,v22=2gR.怎样求v1、v2 呢?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个举例营造了一个有感染力的课堂互动氛围,使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成立讨论小组,营造数学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仅依靠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因此,教师可以成立数学讨论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在数学课堂外也能进行交流学习,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兴趣特长、和学习方法存在不同,教师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启发数学学习灵感,取长补短,在互帮互助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周敏.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4).
篇9
1培养与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在经济、军事、教育、科技上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为从根本上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战略.创新性人才所具备的的特点包括那些呢?根据我国中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所提理论的研究与认识,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创新性人才在发展中具有独立的特点,往往不会出现随大流的现象.像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中所提到的“不愿盲从专家结论,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笔者认为这是对创新性人才最好的解释.
(2)创新性人才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求知欲望比较强,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且喜欢思考问题.
(3)创新性人才具备坚韧不拔的特性,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之后能够长时间的进行探索.
(4)创新性人才的思维易得到发散,并且思想开放、性格开朗.
(5)创新性人才善于学习,在学习中对新知识进行接纳,旧知识进行总结.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虽然说物理学体系在近几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自成体系,但是在对物质、能量的研究中需要语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对物理学知识有所认识,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创新意识.
2.1加强对两点论的重视,积极培养辩证观
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对知识的发现与认识.如果对客观世界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就无法培养[HJ1.3mm]创新意识,因此,两点论与辩证观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观念,并且将该观念延伸到物理学科之中.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物理方面的知识,像核能的建设,原子弹的基本建设原理,并且培养学生利用辩证的观念对质与能、运动与静止、正物质与反物质进行认识与了解.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需要坚持辩证观念,加强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2.2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动手操作是创新性人才的主要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对结果论证的主要途径,并且物理学中的很多问题均来自于实验.与此同时,物理学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规律,该类规律是在物理实验中总结、完善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完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之后,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以下在2°~3°的摆角之间摆动周期的变化情况,在10°~20°的摆角之间摆动周期的变化是如何在,在30°~60°的摆角之间摆动周期有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最后要让学生利用不规则的螺帽取代单摆的小球,将重力的加速度进行准确计算,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并且能够树立一定的创新意识.
此外,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比赛,经常比赛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设计比赛与动手比赛,实验比赛中每一个人都得参加,比如,实验的题目是测定茄子的密度,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物理学知识,设计原理、实验步骤,对茄子的密度进行测量.并在实验中会发现,即便是同一产地的茄子,茄子的密度也是不同的,虽然无法得出准确的密度数值,但是却能够得出平均密度值.
2.3加强对一题多解的重视,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研究资料得知,小学生、高中生的创新能力非常强,但是在不同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创新力主要表现在想象力上,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则具有多角度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加强对高中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其中,在高中物理中,解题练习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四年高中学习学习所做的练习题何止上万,在这些物理习题中,需要对部分习题一题多解的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分体、解决问题,在长时间下学生会逐渐形成习惯,在日后物理学习中能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2.4重视妙思巧解,鼓励标新立异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妙思巧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关键因素,是对问题进行深思熟虑之后的思维升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标新立异,但是不鼓励学生乱出风头.在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物理教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标新立异中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如果没有牛顿的微粒说,哪里有现在的波动说,没有哥白尼的地心说,那么有现在对地球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古今中外伟大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将他们作为榜样,在另辟蹊径中树立创新意识.
2.5加强对物理学史的介绍,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
物理学规律是物理学家从复杂的问题中所研究出来的,在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对主要因素进行抽象分析,促使整个主要因素具有创新思维.现在的高中物理课本,很多抽象的理想模型都是得到推算出来的,虽然具备严谨的概念,但是学生在了解之后感觉神秘莫测,摸不着头绪,对物理知识的行车过程不了解.因此,物理教师在对进行讲课的时候,要对比较重点的物理学理论为学生进行讲解,从根本上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2.6创设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本质上而言,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好奇心中,要想从根本上让学生能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创新发展,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所创设的环境中,学生不会因为标新立异而受到他人的排挤.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勇敢的表达自我,从而达到创新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加强对事物的认识与探索,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他人进行分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有效提升.
2.7加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认识
当人们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会带有一定的意识性与盲目性,只有充分调动人们的思维,才能实现对某一件事物的认知,在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认识.要知道,没有观察,就没有思考,只有加强观察,才能真正领会到生活中所展现出的知识,才能树立真正的创新意识.法拉第曾经说过,科学往往是对生活的观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在了解课本知识、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对周围世界进行观察与了解,并且指引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提出问题,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在物理教学之前,物理教师要对学生如何观察,观察的方法进行了解,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大到楼房,小到课桌,并启发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认识,像在游泳的时候人为什么会有一种压迫感,为什么气泡会上升而不是下降,这种问题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且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错误的想法消除,从而形成自我网络体系.
2.8加强对问题的反思与认识,实行探究学习
篇10
李慧
北京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
提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第二部分写出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第三部分阐述了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意志品质。第四部分叙述了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题词:小学 计算机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如图所示:
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外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通过对表象进行多次再加工、再处理,他们会寻求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从而可知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首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 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是预备状态,在等待执行命令;沙漏表示计算机在执行任务,你不能去做别的操作;多向箭头型图案表示可以移动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帮助文件时,在手指图案处按一下,会出现另一层帮助画面;I表示鼠标在窗口内的位置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过时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造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培养有心理品质、智能品质和伦理道德品质以及相应能力。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三、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画图教学中,我让学生做的每一个练习都允许学生在给定的题目中自由发挥。当然自由发挥是有限度的,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我们对发散空间限制得太严,学生就不能主动灵活的处理问题,而如果限制得太少,他们就会产生大量稀奇古怪的想法,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在给定的图画中任意添加或改变,但一定说明为什么。如:练习画一棵树,要求学生以树为中心组成一幅画。画完以后请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他参考。当然提出不同意见后,也有的学生坚持己见,此时要特别强调尊重他的意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创造过程的能力提高了,从而收到了既不降低思想的灵活性又增加实用性的效果。
在画图之前,我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容易使儿童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已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主动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时不会遭到孤立。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
因而在培养学生创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愿意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成长,并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的意志品质。我在画图教学及成果展示中提出,遇到困难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通过这样的要求之后,发现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之后不再是马上想到举手,而是先想:“为什么?”“怎样解决?”,然后上机探索、查书,第二想到的是问周围同学,最后才是举手问老师。当然个别学生机会用完后,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我会用一两句关键的话启发他,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不行,接下来的办法是给其他同学解答类似问题时叫他旁听,启发他思考,总之我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他经过思考后弄明白为止,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答案。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之后,从近期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时的喜悦。经常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下课后对我说:“不用您,我自己也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为此,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淖,我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二)是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如在《Logo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 上一篇:内部审计和绩效管理结合
- 下一篇:商品的营销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