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篇1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

篇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小学班主任在培养人才这方面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意味着小学班主任要克服更多的难题,遇到困难应当没有畏难情绪,理性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成功完成。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也不例外。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尤为重要,充满文化氛围的班级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许多,心灵得到洗礼。

关键词:

文化建设;小学班级文化

一、做好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基础

对学生们来说,班级环境文化对他们的学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长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相处,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不知不觉他们的心灵就得到了洗礼。所以说,小学班主任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

(一)征集班级标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文化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班级标语也被囊括在内,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它可能起着引导的作用,可能起着鼓励的作用,典型的富有特色的标语更是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标语征集活动,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作文也可以是美术等,将较为优秀的挂在教室的显眼处。我们班现在的标语为“快乐学习,积极向上”,出自一位学生,是该生也是其他学生内心的吐露,标语中指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二)做好班级布置,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传统的班级布置格局统一,不能体现创意和独特性。教师要为了学生考虑,同时又不忽视班级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意,为学习天地增添美感、趣味等。小学生会跟着班主任的引领,逐渐形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二、做好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是关键

班级文化体现在班级开展的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也是对构建班级文化做贡献。健康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小学生们身心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所以说,班主任应该经常组织班级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而又健康积极,如此一来,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就形成了,有助于教师教学。例如,笔者为了保证“小手拉大手”班级活动的成功进行,前期举办了班级活动动员会,提出学生们应当描述出自己“小手拉大手”期间要实现的目标,在教室的墙上留出一块空白,贴上学生们的描述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激励他们帮助他人。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得到帮助的同学告知老师,老师为帮助他人的学生提供爱心以作奖励和标记,同时写入评比栏。学生们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前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级的凝聚力提升。除此之外,班级文化的提升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发挥作用。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锻炼能力的地方。在上半学年,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举办了以“变废为宝、梦想畅游”为主题的校级活动。活动期间,大家对废品收集和筛选,再根据创意对废品进行加工和改造,制作成工艺品。其中包括由塑料瓶改造得到的花瓶、易拉罐改造而来的通信工具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大家独特的创意以及大家对此次活动的喜爱。

三、做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重点

眼下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学生们培养为创新独立的杰出个人。班级管理不仅让学生们服从管理,也培养学生们的自觉性。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注意这一点,提高学生们自觉性。班主任要制定班纪班规,致力于创建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一)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自主设定班级公约遵守班级公约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同时班级公约制定工作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完成,其中包括老师和学生,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制定工作的具体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第一步工作就是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召开班会的形式实现这一目的;第二步就是对征集得到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产生书面文件,该项工作由班委会完成;第三步工作就是投票筛选得出最佳公约。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增强学生们对班级的认可以及团体意识。

(二)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促进自主设定小组目标班级精神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坚定学生的意志,监督师生的言行举止,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学生和老师们的精神支撑,对学生和老师的观点是一种认同。班级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班级文化精神的塑造。要注重感染力、号召力以及震撼力的体现,从而激励老师和学生共同为班级服务。班级目标的制定工作由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完成,以班级的总体目标为基准,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目标进行确定。二是班训的制定。班训的制定目标是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打造良好的班风,班训的内容多出自言简意赅的标语,其中指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同时还包含班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三是口号的提出。简短的口号反映了班级目标的主要内容,同时激昂的口号,有利于工作的成功开展。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说,有利于共同努力,一同为班级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篇3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管理沟通 沟通策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年高校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高校的教育与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在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基本前提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在大学教学环境日新月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复杂的形势下,如何构建良性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沟通机制,避免比如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的学生朱令被投毒案、复旦大学的黄洋被室友毒杀案等一系列校园悲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深切思考的命题。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了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班级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教室布置、环境卫生、宣传规划等看得见的环境;隐性文化包括班规、班训、班风、班级成员间人际关系等看不见的氛围。

二、良性班级文化的特征

笔者认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应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独立、自由

大学校园允许大学生有相对独立自由的心理和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学习需求。独立自由的班级文化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表现。

2.价值观和心理需求多元化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有不同需求层次的价值观体系和心理需求结构。

3.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在和谐的班级中,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等,彼此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得成员心理上处于舒适的互动状态。

4.班级对成员有约束和激励的正向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激励成员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尊重个体差异,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增长才干、实现梦想。

三、管理沟通的启示

美国学者James S.O’Rourke IV认为,人际交流之间的沟通是动态的、连续的、迂回的、不可重复的、不可逆转的和复杂的,客观上存在生理的和心理的障碍,因此在沟通中应解决信息发出者、信息接收者、信息、信息媒介、信息编码和解码、信息反馈和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James S.O’Rourke IV,2007)。他进一步提出,成功的沟通策略采用以下步骤:

1.把要传递的信息和组织的策略和目标联系起来。

2.吸引潜在信息受众的注意力。

3.以信息受众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信息。

4.鼓励信息受众接受信息并按照信息行动。

四、建设良性班级文化的沟通策略

笔者认为,建设良性班级文化,核心问题是实现良好的沟通,可适宜采用以下沟通策略。

1.依托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熟悉本校的校训、发展史、校园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创建良好的集体归属感,避免个别学生孤立于集体之外。

2.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班干是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有效桥梁,教师应培养学生干部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3.辅导员、班主任应深入班级和学生交流

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应在教学和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迷茫和苦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和谐发展。

4.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寝室关系

班级文化包含各种层次的人际关系,不仅限于学生之间。当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成员之间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

5.利用各种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一个具体的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课内和课外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2]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篇4

[关键词] 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孩子们互相竞争,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在这个过程中,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1]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班级文化;思考

班级文化是中小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形成的必备条件。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随着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和课堂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给传统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根据高效课堂建设的新理念,重建班级文化,也就成为当下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一、高效课堂建设对传统班级文化的挑战

1.高效课堂建设,从理念层面上来说,实质上就是以“生本”为核心价值取向,着力重建班级精神文化,推进班级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然而,传统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每个班级教室墙上都贴有奋斗目标,但都依然停留在“文明守纪团结好学”这样的“千班一面”的层面,既缺少班级个性,也体现不出“生本”价值取向的精神文化。

2.高效课堂建设,从制度层面上来说,要求班级管理制度全面服务于“以生为本”,使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从“管、卡、压”向“导、扶、放”转变。然而,传统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班级制定的“班级公约”,依然停留在“管、卡、压”的层面上,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3.高效课堂建设,从物质层面上来说,要求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一切以方便学生学习为最高原则,可是,传统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味强调教室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绿化,以至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只见物,不见人”,环境育人的功能体现并不明显。由此可见,长期以来,班级文化建设沿袭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思路和做法,与高效课堂建设倡导“以生为本”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班级文化,是当前中小学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二、高效课堂背景下重建班级文化策略的思考

1.“以生为本”,重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为此,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重建班级精神文化,一是要牢固树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着力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文化学意义上来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为此,班主任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感到和谐温暖,心旷神怡;三是要正确引导的班集体舆论。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三是要培育良好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教师要多措并举,构建以“生本”为灵魂的良好班风。

2.“以生为本”,重建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环境,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重建班级环境文化,就要以践行“生本”理念为宗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比如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过去许多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而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毫无意义。因此,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3.“以生为本”,重建班级制度文化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制度生成的价值取向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过分强调制度“管、卡、压”的强制,忽视用制度塑造文化,引领学生行为的育人功能;二是班级制度生成的主体从来都是“以班主任为本位”,过分强调班主任教师在制度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班级制度生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不强,以至于班级制度难于贯彻落实,甚至使班级制度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重建班级制度文化,必须汲取这一经验教训,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价值理念,采取有效策略,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出台过程中,通过增设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提交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等关键性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班级制定出台的规章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减少制度执行的障碍和阻力,进而真正确保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聚集整合班级一切相关资源力量,着力打造强劲有力的制度执行力,确保所有制定出台的班级规章制度落地生根,为班级教育教学活动高效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2012-07-01.

[2]杨胜.《高效课堂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2015-1-10.

篇6

【关键词】初中 班级文化 道德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6-02

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体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加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文化制度方面以及物质方面也应该进行完善,建设班级文化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充实。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目前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团结向上,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下面就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1.建立全新的班级文化制度

有了规范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在井然有序的条件下开展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本着公平民主的原则,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制度建设的原则,要让学生认同并且遵守文化制度。教师要认真的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实际想法,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文化制度。班级文化的建设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班级礼仪、学习风气、考试制度、奖惩规则等方面都是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的,要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在班级礼仪方面,学生之间见面应该互相打招呼,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问候,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另外在学风方面的建设也应该更加的严格,在考试制度方面应该严厉的打击作弊的行为,同学之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互相帮助,不应该存在自私的心理,整个班级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这样的文化制度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制定,所以在施行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的顺利,学生对这样的制度是比较认可的,逐渐的将这样的文化制度深入内心,自主的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

2.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初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定要局限在课堂建设当中的,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能够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了也就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得到了提升,另外还可以举办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比如,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真切的去感悟、去体会,比如举办一些班级的演讲比赛或者是小品相声比赛,这样的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娱乐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要远比教师空洞的班会要有用的多,有些学生本身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机会展示,通过这样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比如就拿相声来说,从编排到表演,从人员的选择到主题的确定等方面,教师都可以交给学生自由的去发挥,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作才能,细心的进行编制,最终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其他学生的面前。班级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各尽其能,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这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能够将学生的身上的发光点挖掘出来,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表现自我。

3.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精神文明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工作,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努力和磨合才能够逐渐形成的。教育工作是要从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要进行渗透的,让学生时刻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比如,从教师本身来说,要充分的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不能置之不管,反而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的进行讲解和指导,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对待的,这样的行为也会使学生之间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异出现歧视的现象,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在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能会开展一些教学游戏,在竞技类的游戏当中,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游戏当中也要建立公平的原则,这样的原则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当中井然有序。还有就是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情况,当学生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扰。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从日常教学以及平时的生活中点滴的积累起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提升每个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使得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班级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家庭,每个学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维护班级的稳定,每个学生都是影响班级的一个因素,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建立完善的班级文化制度,每个学生都在制度的约束下自然的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先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格培养[J].未来英才,2014,(9):23-24.

篇7

>>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效途径探究 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思考 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思考 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 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军队行政文化建设有效路径初探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落地的几点体会 艺术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研究 居于花样跳绳的农村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信息化队伍建设有效策略探究 提升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效性的途径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探析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中职学校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融合的策略 对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 中职英语教学整合专业技能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王资,罗婕,苏海莎.高职院校技能文化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8):36-39.

[3]柯乐夷,冯旭芳.在技能文化培育中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建设[J].科教文汇,2013(17):132-133.

篇8

摘要: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文化往往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因素涉及到了中职学校的校园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校外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带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对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和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的优化,是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影响措施

在中职学校之中,互联网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让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成为了顺应时展的一种需要。信息化媒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原则

1.1普遍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表现。从中职学校的自身特点来看,针对学生群体在文化素养和自制能力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制约功能的发挥和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导向功能的发挥,是对班级文化的有效性进行保障的重要因素。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来看,作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之间的融合,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普遍性与职业性的原则的发挥,就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中,要求中职学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要与学校的整体办学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看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后者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构建班级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要让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渗透到班级文化之中。

1.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从文化自身的角度来看,班级文化是班级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表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班级文化与信息时代的融合,可以让班级文化成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学校所构建的校园文化入手,构建一种让教师文化、学生自身的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共同发展的文化模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种可行思路[2]。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各个班级在构建自身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一种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即在对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传承的基础上,从班级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2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2.1校园因素。从班级文化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来看,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载体。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德育教师应该对班级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但是从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工作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过于关注,这就使得人文思想教育成为了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在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性要求的缺乏,往往会让班级文化处于形同虚设的局面。

2.2教师因素。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因素也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传授问题过于关注,对德育问题的忽视,往往会让班级缺乏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相对欠缺的情况下,班级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混乱局面会成为影响班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2.3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问题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极端的网络评论、缺乏官方证实的新闻报道、黄、暴力视频等不良因素出现,可能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社会中的、知法犯法等不正之风,也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3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措施

3.1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活动形式的创新,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进行优化的一种表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某中职学校数控班针对班级同学中存在的上课缺勤问题,将企业化的管理制度应用在了班级文化管理制度之中。在对考勤措施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班级改为了一家与数控技术有关的虚拟企业,在利用选举机制选出一些班级管理人员以后,通过发放虚拟工资单的方式,对班级的考勤制度进行了调整,在考勤制度进行调整的同时,对于一些在学校受到奖励的同学,教师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虚拟货币鼓励,在家长的配合下,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也成为了推动班级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些中职学校与学校所在地区共建义工服务站的做法,也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3.2对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中职学校各班在创建自身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既要对自身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也需要对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班主任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加强联系的做法,是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种可行措施。利用网络平台对班级优秀同学进行宣传的做法也是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节日娱乐活动等形式,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进行发挥。

3.3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进行完善。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在构建班级文化环境的过程中,信息化班级环境的建设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是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丰富的表现。信息化影视素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法制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的班级将《今日说法》《天网》和《忏悔录》等栏目应用在了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栏目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栏目进行筛选以后,这些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具有典型性的节目可以在班级学生中发挥一种警示作用。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百家讲坛》栏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的视野。

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化的德育教育工作,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机制,对班级面貌进行充分展示是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这一工作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树民.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杜伟伟.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 积极班级文化 形成机制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80-02

在职业学校,班级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文化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就会被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的、长期的、深层次的影响,可能终身受益,也可能终身受损或终身遗憾。因此,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很重要。

一 目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全体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反之亦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带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如果班主任引导得好、师生相互作用得好,其班级文化就会向积极文化发展;反之,就会向消极文化发展。当前,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得到重视,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班级管理,忽视创建积极文化

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发展提炼其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职业学校里的许多班主任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勤勤恳恳,但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

2.重视物质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现在走进每一班级,都可以看到墙上有名言、班级制度之类的文化内容,但是,这不能代表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能像墙上文化一样“好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比较容易建设的,而积极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容易被忽视。

3.重视思想说教,忽视实践活动体悟

思想教育是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但更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体悟。相对而言,开展思想教育比开展实践活动要容易,这往往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现重说教轻活动的现象,或者开展活动也流于形式。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积极班级文化难以形成,身处这种消极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就容易产生问题,进而出现班级文化和学生行为的冲突。因此,探索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规律和建设策略已成为提高职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

积极的班级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主体是学生,引导者是班主任。创建活动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班主任与学生商讨后提炼出班级文化。这里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各项制度以及各种班级文化标识等,这些外显的文化,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易记、上口,在思想上要做到深刻、励志和启迪,在情感上要做到人文关怀。

第二步,努力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进取心不强,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积极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班主任要努力促进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的内化。

第三步,加强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努力形成积极班级文化氛围。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强制力作为基础,尤其在班级建立的初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普遍不强,辨别是非能力不足。这些年龄特征使他们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过程中会出现抗拒改变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现象。因此,加强对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积极班级文化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上三步揭示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是创建的前提,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是关键,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是保证。

三 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坚持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相结合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在理论上占据制高点,在逻辑上有说服力,在频率上常态化。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他们在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方面产生的问题许多是由他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和集体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接纳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关怀。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没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将毫无力量。”没有教师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无论多么正确的理论和道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多就是正确而已,极少产生行动的冲动。

2.构建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积极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班级制度要在班主任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协商来制定,而且,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初期必须保证班级制度的严肃性。班主任要坚持最近发展区原则提出要求,即使学生不能马上逐条做到,也要通过沟通促使学生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认同。积极的班级制度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避免简单生硬的约束性规定。

3.正确处理班级文化与文化的关系,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

要在一个班级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必然要受到来自班级文化的影响,文化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职业学校的学生极容易接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既要汲取文化中积极因素,又要消除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最终会通过班级舆论表现出来,班主任要把握班级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确保班级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班级能够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文化的各种言行。

4.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成就体验

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是学生价值观和信念的再造过程,是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在认知上接受、情感上认同和实践上成就体验三方面的统一过程,而且,成就体验就是决定性的环节,它可以使先前的认知和情感发生转变。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单纯以维护秩序的班级管理是很难实现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与内化的。班主任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重点是要让学生收获到一种按照积极班级文化要求做事的成就感。实践证明,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成就体验,对于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校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Class Activities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ass Culture

LONG Sizhen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of classes, and class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class 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conduct classes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cultural brand activities that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etc. ,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 culture.

Key words colleg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class activities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领域阵地里,班级作为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之一,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而班级文化则是班级精神力量的源泉。如何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重要思想领域,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理念为指导,如何创新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班一亮点,一专业一品牌”的班级文化体系,对于形成班级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许多研究者认为班级文化可以包含四个方面,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较大。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成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活动,创造积极向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改变整体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2 目前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高校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未形成鲜明的文化个性或文化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实现,而它作为一个精神载体,又起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但是在班级活动召开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缺乏班级活动的物质载体,活动参与对象的多样性,活动组织的质量与数量呈反比,活动组织者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强等。

2.1 参与班级活动主体的特性给主题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

“90”后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活跃、有自信、个性张扬、喜好新事物但又缺乏集体主义、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以寝室或者小团体为单位自居、在某些特定场合能体现责任感,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弱、对电子产品热衷但又喜欢沉迷网络世界、喜欢网络交友但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又较欠缺等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单一的内容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活动效果不理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设计以专业或者班级为特色的班级活动,把他们独特思维、张扬个性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是一个挑战。

2.2 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复合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活动举办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组织者的能力是否具备。学生干部队伍所缺乏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中班级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校满一年的大二学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学生干部队伍流动性很大,虽然成功竞聘的干部们有着满腔为同学们全心全意服务的热情,但在实践中,因缺乏相关的工作组织经验、不够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领域、创新意识低、抗压能力差的特点,给班级活动的举办带来新的挑战。

2.3 学分制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班级观念开始淡化,班级文化建设宣传缺乏物质文化平台

在校的学生对传统的班级活动有依赖心理,他们认为班级应该是定时、定点的,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在统一的时间内,学生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开展的活动才称为班级活动。但在新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格局已经受到了冲击:教室与课程均出现了流动性,无固定的教室,课程也是实时更新。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选修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在同一行政班级里,各个成员之间就会出现选课科目不一、学习时间不一、业余时间不一的特点,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下,班级活动的特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班级文化建设阵地严重缺乏,使得班集体概念在学生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

2.4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元素的引入导致班级活动建设质量严重下降

自从各高校提倡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以来,系部、社团、班级根据自己的特色纷纷开展了各项常规性、教育性的业余文化活动。虽然学生们在选择上多了份自主性,但是活动过多,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抵触与审美疲劳。与其说在积极参加活动,还不如说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散漫参与态度严重影响了班级活动的质量,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3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构建,应该是有着良好班风、学风,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机构。而有着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是关键。成功的班级活动建设体系应该是形式上新颖、内容上丰富、个体参与面广、建设主线明确、活动开展有特色,敢创新。在实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下,产生一种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荣誉感;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它应该有着完善的班级制度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系列带着专业元素的班级特色品牌活动以及一面彰显特色的班级荣誉墙。

3.1 规范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多举措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选拔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班级活动的召开是否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一个机制完善的学生干部队伍,应秉承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毛遂自荐、群众推荐、辅导员审核这几个环节进行,既选出了有群众基础、又具备综合能力强的班委,开展班级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干部们的培训教育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如具备了思想先进性、行为规范性、能力特长性的特点,班级的工作才会开展得更顺利,成效才会更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干部队伍技能培训,通过说、练、写系列技能比赛,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语言表达、文案书写、心理抗压能力,让广大干部们在学习和培训中,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技巧,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3.2 树立榜样力量,健全各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可以包含如下内容: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寝室建设制度、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班务公开制度、班级会议三个一制度。

3.3 多途径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元素来体现,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则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班级主题活动去实现。在班级活动召开中,组织参与主体上:从班级中到班级外、从专业里到专业外、以横向模式,由小单位向大阵地转移,跨班级、跨专业、跨系部来开展;内容形式上:由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业余课外的活动、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被动接受教育到积极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特色,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从课堂上到课堂外,专业老师、辅导员都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精美的PPT、动感十足的FLASH制作,蕴含人生哲理的趣味小故事游戏,采取喜悦见闻的形式,如演讲、知识竞赛、辩论、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真正地从内容上来充实活动的内涵,从而吸引同学们积极参加,在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之余,也改变了“要我做,我愿做,我乐做”的观念,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集体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

3.4 构建兴趣特色小组,创建班级物质文化宣传墙,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围绕学生的专业特色、个人特长,成立班级兴趣特色小组(比如“督学小组”、“计算机科技小组”、“电子科技小组”、“体育小组”、“游戏编程小组”、“书画小组”等),营造一个互帮互学的育人环境,以宿舍为单位、以网络建设为宣传阵地、创建班级博客、微博,每个兴趣特色小组长都是负责人,以纵向或者横向的交叉方式,把宿舍的学习文化与班级、专业的学习文化相融合。在张扬个性化宿舍的同时达到了宣传班级文化工作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良好道德、健全人格、精神风貌形成的主要基地。优秀的班级活动具有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的教育功能,而结合专业特色构建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彰显班级的个性文化建设,能让全体学生有以班为荣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心理健康、遵纪守法、诚信、感恩、文明礼貌、团队合作、敬业、奉献、自信、自立和自强等品质。

参考文献

[1] 甘贞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

[2] 白光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3(6).

[3] 张芳.怎样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职业,2012(24).

[4] 陈朝魁.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