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积极行动,由局长牵头、各股站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组, 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我县水产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更新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我县水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一是有资源优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9万亩,其中:水产养殖场两个,面积3.9万亩;水库8座,面积0.55万亩;池塘面积4.55万亩;而精养养殖户仅拥有水面2.2万亩,占总养殖水面的24%。还有6.8万亩待深度开发。
二是具有发展绿色水产品的优势。9万亩水面80%为天然水库和塘坝,生态条件保持良好,无工业区、无污染,特别是岔林河流域及山区塘坝发展冷水养鱼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
三是具有发展旅游业和休闲渔业的优势。二龙潭水上观光别具特色。8座水库风景秀丽,山区塘坝乡土风情浓厚。对发展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渔业和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不利因素
一是水产业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没有形成规模。科技含量低,没有成型的养殖场,在鱼池、塘坝中大多数均无路、无井、无电,养殖条件原始,与外地相比十分落后,基本上靠天养鱼。
二是养殖户思想观念陈旧。延续传统的方式养殖(粗养),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全县基本上还保持着鲤、鲢、鲫老三样。生产的效益差。
三是资金短缺。农民缺少资金的投入,制约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精养生产模式的推行。
四是没有真正列入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如何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发**名、特、优品牌,这一问题应引起县、乡领导、农业部门及农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五是典型不突出,牵引能力弱。在多年的水产养殖业发展中,没有形成让农民学什么、看什么,怎样发展的典型,使农民盲目,不知道怎么干。加之外出学习、引进外地经验不够,影响水产业的探索和发展。
六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水产业科技力量薄弱,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村水产科普面不广。
二、发展的基本构想
篇2
一、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的行政管理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98号]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包括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①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②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③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水利相关的专项规划“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水力发电等专业规划”。
二、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的现状看,由于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非技术性的管理、组织和思想关键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目前渔业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影响。1.规划环评的定位存在偏差。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中明确提出了“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同时也指出“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从中可以看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只是作为对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做决策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规划工具。或者说,规划的制定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整合度不够。环评工作的结果(报告书)是作为规划的一个附件,并且作为评判规划是否通过的条件之一。环评者与规划者之间形成的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不是一体化协作的关系。2.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尚缺乏更为有效的法律保障。规划环评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常态化。虽然我国环评法要求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迄今为止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水产养殖规划环评的专项条例和技术导则,使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制度保障和技术参考。3.缺乏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指标体系。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指标,影响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合理性。这种技术性缺陷也是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4.环评结果普遍缺乏约束力。2015年我国已完成许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广泛进行群众意见征集。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这些环评的质量和环评本身的约束力是值得怀疑的。环评单位从委托方处获得环评项目,环评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业务面和业务量的拓展。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政策根源性和技术根源性,直接制约了规划环评效果的真正发挥。
三、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优化的对策
篇3
关键词:秦皇岛市 水产养殖 生态循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70
座落在渤海湾的秦皇岛市依燕山山脉而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改革开放以来,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秦皇岛市,贯彻海洋开发战略,海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秦皇岛市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的危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现状,力求构建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以期为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 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
秦皇岛市拥有162.7km总长的海岸线和2114km2(0~20m等深线)的海域面积,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有鲳鱼、鲈鱼、对虾、扇贝等。现有资料显示,秦皇岛市目前有捕捞作业渔场1万km2,其中能够进行水产养殖的浅海5.33万hm2,另有0.33万hm2滩涂适合渔业发展。近年来,秦皇岛市将水产养殖的着力点放在了产业结构优化与建设和谐“海洋牧场”方面,已打造示范区近0.567万hm2,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14年,在秦皇岛市,作为水产养殖支柱的扇贝养殖规模达38846hm2,工厂化海水养殖达到813560立方水体。全年渔业总产量达35万吨,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水产品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居河北省首位。上述数据显示,秦皇岛市的水产养殖业经过快速发展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关注水产养殖热潮,更应注意其带来的负效应,那就是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与污染,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例如,2009年6月,秦皇岛市周边海域的海水突然呈浑浊的黄色,这一异常导致全市3.75万hm2浅海的水产养殖业受损,真实的凸显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从秦皇岛市海洋渔业发展过程来看,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养殖规模扩大致使海洋不堪重负,水产养殖病害频发。如2014年,据相关部门监测,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中的流行病害发病情况几乎贯穿全年,即使在气温较低的冬季也有流行病害报告,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另外,环境污染带来的赤潮频发,水产养殖种质退化等问题也威胁着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水产养殖的生态循环模式亟需构建。
2 秦皇岛市水产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2.1 水产养殖产生的营养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当前世界上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为投放饵料养殖,秦皇岛市的水产养殖也是如此。但是,饵料投喂在满足养殖动物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饵料因多种原因未被使用而沉积在水中。这使得饵料投放后产生的无用废料成为污染海洋环境的罪魁祸首。有研究发现,在养殖鲑鱼时,只有81%左右的饲料能被鲑鱼吃掉,其余的饲料则变为废弃物留在水中;同样,在养殖对虾时,其饵料的实用率同鲑鱼养殖接近。这种情况比比皆是,造成了饵料的极大浪费。另外,养殖动物在消化饲料后排放的粪便也构成了海洋污染物之一。由此可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营养物,即未食用的饲料、排泄的粪便、悬浮颗粒物及其他有机物被随意排出到临近水域后,造成海水水体变质,富营养化情况突出,从而造成海水污染,而这一污染又造成了沿海水域赤潮的发生,变成了恶性循环。
2.2 水产养殖所用的药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药物已成为养殖常态,正如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的,养殖户为达到治病增产的目的,在养殖中使用的药物多达20多种。这些经常使用的药物多数为化学合成的药物,一部分在投入水中后进入养殖动物体内,另一大部分则直接遗留在水中,长此以往,对海洋水体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养殖户对化学药品的过度使用,不仅杀死水产养殖中的病虫害,而且对海水中的一些有益菌也会造成伤害,导致海洋生态失衡。
药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很多都是很难逆转的。比较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往往会给海洋环境带来持续的、多方位的影响。如广东等地沿海曾出现过为治理虾的流行病而投放硫酸铜,致使硫酸铜中的铜金属元素污染长期存在的典型案例。
2.3 水产养殖造成的底泥富营养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毫无疑问,水产养殖区底泥中的C、N、P等的含量和耗氧量是偏高的,从养殖区底泥中,经常能找到养殖动物未食用的饲料残渣以及化学药品等物质,这些污染物沉积在水产养殖区底泥中,造成微生物的异常活跃,耗氧量随之增多。正是在这种缺氧状况中,脱氮和反硫化反应突出,从而促使NH3和H2S这些毒物得以产生,并加速藻类的生长,促使养殖区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这种情况在使用深海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最为常见。在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中,底泥富营养化也比较突出。从《秦皇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可见,秦皇岛市海水中被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秦皇岛市海洋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底泥富营养化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3 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多元立体综合性养殖方法
考虑到秦皇岛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可通过多元综合化养殖的方式构建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具体而言,是利用某些养殖动物的生物特性,将其进行共同养殖,实现种间协调促进。这种养殖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共同养殖的动物之间不能互相捕食;养殖的数量应严格控制比例;养殖动物之间在饲料与环境要求上互补,可循环利用。如,将对虾与鱼类、对虾与贝类进行混合养殖,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不同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作用,进行水产养殖体系的优化,可以增加水体容量,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作用。如,通过扇贝与藻类的间养不仅可以增产增收,还能净化水体环境;又如,将扇贝与海带进行间养,二者的产量均有显著提高,病害发生率却显著降低。秦皇岛市的扇贝养殖规模大,养殖户众多,可以考虑这种方式,通过复合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3.2 构建工厂化的海洋牧场
近年来,秦皇岛市在其海洋渔业的整体规划中已引入了“海洋牧业”这一概念,政府多方筹措,投入大量资金,通过向海洋定期投礁的方式,进行增殖放流,着手打造优质的“海洋牧场,”对本市渔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海洋牧场”是建立水产养殖生态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向与途径。但在海洋牧场建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养殖动物的遗传性污染与流行病高发的难题,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建议秦皇岛市应减少散户浅海筏式养殖,可通过发展“工厂化”的海洋牧业养殖方式,采用网箱进行集约化养殖,开发养殖新设施,将工厂集约化养殖与海洋牧业完美融合,扬长避短,打造精品,从而实现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实行短期养殖及养殖区域互换的养殖方式
在秦皇岛市网箱养殖的相关实验中,与长期养殖相比,营养盐、硫化物等有害物因养殖时间短、沉积不多,所以短期水产养殖对养殖区域的水体污染更小。因此,实行短期养殖不失为一个解决海洋污染的新途径。同时,海洋区域具有自我修复与净化功能,为减少养殖业带来的污染,可尝试进行养殖区域经常更换的养殖方式,给养殖海域自我修复与净化的时间,从而减少污染的发生。
3.4 发展生物修复技术,改造水产养殖生态
面对水产养殖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选用生物技术这种污染进行水体净化与原位修复,无疑是确保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构建的最佳途径。生物净化与修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海洋微生物或部分水草等水生植物的成长发育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在水产养殖实践中,有研究者建议在水产养殖区域内通过投放光合菌等微生物来净化水质,实现有害物质的改造,帮助养殖动物生长,抑制流行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微生物已成为发展生物修复技术的首选。
4 结语
从秦皇岛市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虽然养殖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作为经济新增长点的养殖产业也因污染环境的负效应而受人诟病。因此,打造秦皇岛市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生态循环模式下的水产养殖路径进行了设想,水产品的养殖必须建立在安全质优环保的基础上才是人民群众与政府需要的产业发展方式,在这方面,秦皇岛市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杜利强,李顺才. 秦皇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篇4
摘要:为了解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情况,总结经验,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编制提供指导,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全国18所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建设负责人和2026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实施阶段,实习时间为24~56周;渔药渔用生物制品、渔用饲料和水产动物苗种生产经营等企业是顶岗实习主要单位,校内人才交流会是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主要途径;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是主要顶岗实习岗位;校企协管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硬件条件是目前影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践生产的教学环节,是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2014年4月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发了《关于做好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36号)。根据通知精神,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在2015年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等45个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制订工作。为了掌握目前职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施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广泛征求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编制的建议,提高职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编制项目成立调研小组,在2015年12月份至2016年3月份,调研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我国职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研小组前期对我国开设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统计分析。受水产养殖条件的影响,开设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本次在全国范围内共调研了18所高职院校和2026名学生。调研的高职院校中位于东北地区的有2所,山东省4所,四川省、重庆等西部地区3所,江苏省3所,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省各1所;从办学水平来看,在本次调研中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7所,省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7所,其他类型高职院校4所。调研高职院校分布广泛、代表性强。为了保证调研情况的准确性,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教师为相关院校水产养殖技术所在教研室主任或所在系分管教学主任,学生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2~3年级和毕业1~3年的学生。
2调研内容及结果
2.1顶岗实习的实施阶段和时间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施阶段和时间调研结果见图1和图2。从图1可见:顶岗实习时间最短24周,最长56周,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集中在28周和40周。从图2可见:在调研院校中有2所(11%)院校在最后一学年集中开展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院校(11所,61%)分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和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两个阶段实施;5所(28%)院校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第二个学期分段实施,前两个阶段顶岗实习一般为8~12周,第三个阶段顶岗实习有16周。从顶岗实习实施时间来看,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每年3—8月份。
2.2顶岗实习企事业单位情况
大多数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极少数院校提供少量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学生获得顶岗实习单位的途径主要有校内人才交流会、院校安排、水产类专业教师提供和学生参加企事业单位自主招聘四种方式,其中以学生参加校内人才交流会为主,院校安排和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次之,这与职业院校其他专业顶岗实习单位选择存在差异[2]。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为中小企业(36%)和上市公司(28%),事业单位(8%)和国有企业(6%)次之,其他单位(校内、自主创业等)占20%,外资企业占2%;顶岗实习单位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渔药(57%)、渔用生物制品(41%)、渔用饲料(25%)和水产动物苗种(23%),具体见图3。
2.3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及技能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工作岗位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44%)和涉渔产品营销(33%),其他的占11%,从事水产动物繁殖养殖(6%)、水产动物养殖(1%)及内勤工作(5%)较少。顶岗实习应用专业技能情况见图4。在调研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岗位类型的同时,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主要应用的专业技能也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应用的专业技能以养殖水体水质检测与调控(67%)、水产动物疾病防治(58%)和渔药渔饲料营销(47%)为主,生物饵料培养、渔用饲料加工与检测、水产动物繁育、水产动物养殖等次之。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企事业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为学生专门开展岗前培训。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岗前培训时间为1~2个星期(68%),岗前培训时间在3个星期以上(24%)次之,岗前培育时间2~3个星期的较少(8%)。培训内容涉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制度、岗位技能、顶岗实习管理;培训人员一般包括企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人事经理、技术经理和企业导师。
2.4顶岗实习的管理情况
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方面,各高职院校均采用了校企共管的方式。高职院校为每位实习学生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一起负责实习学生实习管理和技术指导。企业除了为每位学生安排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岗位技能实践外,还非常重视学生安全教育,从调研数据结果来看,多数学生(77%)在顶岗期间实习单位为其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占74%,熟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比例达68%。
2.5顶岗实习成果及考核评价方式
所有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提交实习成果,实习成果从形式上看较为单一,为实习报告(总结)或毕业设计(论文)。所有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都要接受考核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校(95%)采用了实习单位与院校共同评价的方式,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仅1所院校实习学生由顶岗实习单位评价;从考核评价的依据来看,多数院校(90%)考核评价依据为学生实习过程表现和实习成果,仅以过程表现和实习成果为评价依据的高职院校各1所。
2.6其他
在进行顶岗实习实施阶段和时间等情况调研的同时,还对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高职院校中78%的院校认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理想,22%的院校认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一般。顶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见图5。高职院校认为当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图5顶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还需要提升的内容有校企协管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硬件条件。
3调研的基本结论
综合以上调研内容的结果,初步归纳当前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结论如下:1)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施阶段和时间各个院校不完全相同,从实施阶段来看,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主要实施阶段;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时间为24~56周。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水产企业进行,企业经营范围主要为渔药、渔用生物制品、渔用饲料和水产动物苗种生产经营;高职院校校内人才交流会是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主要途径。3)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主要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4)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整体较好,校企协管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硬件条件是影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主要因素。
4对调研结论的深层思考
4.1把握好企业关是提升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阶段。为规范和推进职业学校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对顶岗实习企业进行明确规定:“职业学校原则上应选择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安全防护条件完备,提供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企(事)业单位”。从结果来看,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中中小型企业较多。由于行业门槛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硬件条件、导师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对参加校内人才交流企业要求较低,对企业顶岗实习教学能力缺乏有效评估。同时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对顶岗实习企业选择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仅从顶岗实习地点、薪酬等方面选择顶岗实习企业。因此,高职院校严把顶岗实习企业关显得尤为重要,选择硬件条件好、教学管理能力强、技术先进、社会信誉高的企业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3]。
4.2切实可行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根本保障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顶岗实习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9号),通知中公布了涉及30个专业(类)的70个顶岗实习标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渔业类主要专业之一,专业开设院校多、在校生多、专业辐射能力强。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还缺乏统一、切实可行的标准,导致各高职院校在组织实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时无标准可循,出现了实习组织不够规范,实践教学有效性不强,合作企业教学主体地位体现不够,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制订一份统一、切实可行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是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
4.3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取得了巨大进步,水产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现阶段水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水产企业在本质上不同于高职院校,其硬件设施、技术人员等主要服务于企业生产。同时水产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时间不长,深度不够,教师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经验还不足,校企双方作为顶岗实习教学实施主体,应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4]。高职院校在企业导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企业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应积极开展工作。
4.4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岗位是目前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大多数实习生(77%)在这两个岗位上开展实习工作,学生实习岗位相对集中;而传统的水产动物繁殖养殖和水产动物养殖岗位实习学生数量较少,只占总实习学生人数的7%。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用技能来看,多数技能还是服务于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期应重视学生养殖水体水质检测与调控、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和渔药渔饲料营销等技能的培养,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冉治霖,司清亮.对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2):59-61.
[2]邓东京,易素红,欧阳河,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88-91,96.
[3]杭瑞友.合作实施高职顶岗实习教学的企业准入资格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增刊):246-248.
篇5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66-03
在水产养殖中应该充分重视水质的调控,根据养殖对象所在环境及具体的水质情况,采取积极的、科学的水质调控手段,才能建立起最佳的水产品养殖环境,实现优质、高效的水产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并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养殖水环境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2],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鱼、虾、贝类增养殖学等专业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和较深入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然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方式向集约化养殖发展,水质调控技术也随之变化,也为该课程的授课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显得不合理、脱离生产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和枯燥,缺乏兴趣,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难于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根据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对《养殖水环境化学》的需要,以养殖水质调控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的再设计,基于“实际应用理论学习”的教学思路,理论课采用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方式展开教学。实验课内容紧密结合养殖生产水质指标的测定项目,符合实际生产需要。从满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探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完善水产养殖学科体系和提高水产养殖人才素质提供参考。
一、水产养殖专业《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需要更新。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水产养殖专业《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授课的主要教材使用雷之主编的《养殖水环境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该教材体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反映养殖水环境化学的发展动态,并在突出学科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的同时,适当增加水环境化学理论知识。但教材出版至今已超10年,教材内容为了避免与专业课内容重复,只根据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对水质管理提出一般性意见,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没有开设水处理原理及调控的课程。随着养殖模式逐渐向现代工厂化养殖的转变,水质调控技术也随之改变,水处理原理知识需要补充和更新。因此,授课老师应把握养殖模式发展趋势,关注水环境化学相关的动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参考资料。
2.学生缺乏对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需要很好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知识背景,同时纷繁的推导和计算使得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对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更是一筹莫展。如果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抽象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出现“学生上课不听,教师麻木教学”的后果。因此,从明确教学目的、契合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等角度,对综合性强的《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再设计是有必要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积极性。
3.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养殖水环境化学》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水质分析操作技能,以及对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各高校水产养殖专业虽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从实践内容设置和教学形式上来看,表现出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同时学生对实验操作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对实验基本理论掌握不够深刻。常规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内容主要安排基础和验证的实验内容,虽能起到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与养殖生产实践脱节,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且大多数水化学实验已由教师按要求把所用的药品配制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听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直接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进行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往往实验过程中一般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但做完实验不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所加药品起什么作用。这种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改革措施
1.基于“实际应用理论学习”的教学思路,进行课程教学的再设计。依据“实际应用理论学习”的教学思路,就是本着养殖水质调控中的应用和实例出发,讲解其理论知识的宗旨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查找文献资料,收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水质调控技术,如池塘养殖系统、高位池养殖系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等实例,然后再以雷之编著的《养殖水环境化学》和王凯雄编著的《水化学》[4]为依据梳理水质调控的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化学和相间作用的原理。例如,先通过图文并茂向学生展示叶轮式增氧机在池塘养殖中广泛应用,具有增氧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讨论,要讲解溶解氧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和亨利定律;在讲水质物理调控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即沸石粉被用来控制虾池的氨氮浓度的一种普遍的做法,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其原理,授课教师结合实例讲解离子吸附原理及其影响的因素。再比如通过文献的数据向学生展示1mg/L的明矾能去除0.5mg/L的水体总碱度,产生CO2可使水体pH值降低[5],让学生讨论明矾的作用原理,最后授课教师再讲解絮凝作用。通过这种生产实践中水质调控案例的启发,让学生明确了所学知识有何用,如何用并能够学会用。同时,根据近几年水质调控技术发展充实了一些热门话题以及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含氮物质的氧化还原转化、气-液界面的吸附与气浮分离作用等。在教学过程中对一系列养殖水质调控的典型实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相应的理论内容开展分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去探索养殖水化学中的原理、规律。
2.多元手段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目前,笔者在《养殖水环境化学》理论讲授过程中,涉及到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pH调整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透彻。大多数课程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近年来,微信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作用,只要合理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6]。为此,笔者也尝试将其应用在《养殖水环境化学》教学当中。通过建立微信教学群,在讲课前1周左右,通过微信教学群向学生们提出设计好的相关问题,多数都是实际应用的水质调控的内容。以讲溶解气体为例,可将一些问题,如溶解氧动态对水质化学成分的影响、改善养殖水体溶解氧的方法、气泡病发生与溶解氧的相关性,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或自己思考,或查阅相关资料共享。这样能促进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学会贯通。在课中,教师可根据讨论的共性表达在教学设计上有所侧重,合理分配各授课内容的时间。在课后,教师通过微信群配置小测验题目或课后思考题,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上课所学知识,反馈授课效果。通过微信教学群,教师更多的是提供资源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鼓励学生将所读的优质材料及时共享到群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供感兴趣的同学阅读学习,营造集体探究性学习氛围。此外,其他专业教师也可通过加入微信群与学生进行实习讨论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微信平台的介入无疑丰富了《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地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增加了学习兴趣。
3.生产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是通过化学分析和应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养殖水化学组成成分的测定方法和有代表性的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水环境化学基本原理和渔业水质调控技术,为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技术准备[7]。根据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在生产中常用的pH值、溶解氧、总硬度、碱度、总氮、氨态氮、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水质调控指标选入实验内容。教师带几个学生从学校附近的养殖场现场采水样,送到实验室测定相关水质指标,并让学生做好现场采样的基本情况记录,如水色、透明度、养殖对象等。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配置药品按操作步骤进行,教师从旁指导。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讨论实验结果对养殖生产的影响。由于实验内容符合实际生产需要,激发热情,使学生明白学以致用,而不是机械记忆。在课程结束后下一学期,进行为期5周鱼类增养殖的实习,我们安排了实习期间养殖过程水质指标的跟踪测定内容。学生根据测定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硬度、碱度、总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按小组自行准备需要用到的实验药品、仪器、耗材等按照操作步骤独立完成,最终以实习报告形式提交。比如跟踪测定了高位池育苗石斑鱼的溶解氧在水层分布及动态变化;氨氮、亚硝酸盐、pH值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的变化。通过实习让课程内容延伸,学生能独立开展水质调控指标的测定,掌握水质因子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存在着交互作用,并明白在不同的养殖模式水化学成分表现形式和动态不相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养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供平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对接,形成育人联动效应,推动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本科生人才培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激发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学院积极推动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使得科研活动走到学生当中。配合学院开展的活动,笔者开设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设计型实验。选择了适合本科生的现有知识储备,保证研究设计型实验的可操作性的实验内容,包括石斑鱼在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耗氧率、窒息点、排氨率的测定;氨氨、亚硝酸盐对不同发育阶段石斑鱼的毒性试验;石斑鱼工厂化养殖系统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学生除了应用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相关知识还要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及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分析。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激发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科研实践的理解,培养适应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国华.关于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探讨[].当代畜牧,2014,(11):95-96.
[2]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姜宏波,包杰,何剑斌,等.《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3):34-36.
[4]王凯雄.水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申屠青春,董双林.池塘养殖生态系水质调控技术研究综述[J].水利渔业,1999,19(6):39-42.
篇6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因地制宜、分类监管、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方针,坚持全县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落实监管责任,大力推进水产健康标准化养殖,加强从水产品生产到上市销售的全方位监管,认真排查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监管、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针对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加大整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我县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突出整治青、草、鲢、鳙、鲤、鲫鱼等常规养殖和消费品种,严查各种违禁药物特别是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的违规违法使用。
(二)重点单位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单位、水产苗种生产单位以及有规模的水产养殖户,重点养殖户。
(三)重点品种
水产品、兽药、鱼药、饲料、鱼饲料、鱼饲料添加剂等。
(四)重点区域
水产品年产量10吨以上的渔业养殖乡镇,水产品年产量0.5吨以上的水产养殖户(重点是池塘、坝塘),一天销售量30公斤以上的水产经销户,对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饲料加工企业,各类水产品销售户(含池塘、坝塘边销售),农贸市场水产品销售点,水产养殖户等进行整治。
(五)重点内容
对辖区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户)开展全面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水产养殖单位(户)是否办理水产养殖证,是否有水产品生产经营资格,水产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水产品流通经营进、出货检查验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等制度的执行情况,使用记录等,依法查处伪劣、劣质、有毒有害及其他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品生产经营秩序。
三、工作目标
通过整治,使全县水产品及水产品安全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产品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县水产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二)县城水产品市场、鱼饲料、鱼药经营销售商店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鱼药、饲料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
(三)严格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依法应领取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户)持证率达到90﹪以上。
(四)健康养殖示范、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单位(户)、水产苗种场等三类生产单位(户)100﹪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等水产品质量安全内控措施,监管率达到100﹪。
(五)在国家统一组织的水产品质量监管抽查中,产地药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六)渔业部门内部“分工明确、措施有力、保障有效、运转协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自产水产品阳性样品查处率达到100﹪,省外入我县水产品阳性样品的追溯查处工作有重大突破。
(七)主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摸查工作有效推进,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八)加强对全县水产养殖户,流通经营销售户的监管,水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单位(户),逐步取得合法经营资格。
(九)水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水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建立质量档案和安全监管档案。
(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户养殖、经营销售建设工作。
四、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
(一)深化水产品安全目标责任制
各站所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站所、相关人员、水产养殖户,经营销售户,确保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二)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
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回访复查,督促指导水产养殖单位(户)完善和落实饲料、鱼药、添加剂索票索证、购销台帐、申报登记备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针对在水产养殖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继续对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整治,坚决依法打击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生产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各站所要确实下移监管重心,加大水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强化水产品市场日常监管,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农村水产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强水产品的养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重点抓好农村水产品的养殖、集贸市场的监管。强化城乡集贸市场的质量安全及监督抽查,经检验不合格的水产品要公告和清出市场,并查清其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追查溯源,一查到底。
(四)加强水产养殖环节安全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鱼药残留专项整治,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禁用高毒高残留兽用鱼药、农药,普通兽用鱼药、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高残药品和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药物行为;查处在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文号、无产品标签的3无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假劣过期兽用鱼药产品行为;严查水产养殖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推广使用抵残高效农药、兽用鱼药,规范养殖行为,积极推进无公害养殖。
(五)加强水产品流通环节安全专项整治
强化流通环节索证票索票和进货台帐两项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落实,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域、重点经营户、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水产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农村水产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落实区域监管责任。突出抓好水产品的养殖、销售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经营销售劣质、有毒有害水产品的违法行为。
(六)加强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的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
结合“春节”、“火把节”、“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期间水产品消费特点和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认真开展水产品市场专项检查整治,依法查处假冒、劣质、有毒有害的水产品及其他的违法行为,净化节日食品市场,确保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七)加快推进水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是保障水产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也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站所要在认真总结2008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水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促水产养殖单位(户)、经营销售户建立质量档案和质量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不断强化水产养殖户、经营者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起以法制和道德为基础的水产品安全信用体系。
(八)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户养殖、经营销售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引导水产养殖户、经营销售户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试点工作,加强农村水产品现代化流通监管责任及群众监督的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水产品安全监管的新方法、新机制和新措施,促进水产品安全责任体系和质量体系逐步完善,各项监管措施进一步落实,水产品的生产养殖、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整治任务
(一)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渔业科技下乡入户、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安全用药技术、方法,指导水产养殖科学防病,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积极推进建立渔业执业兽医和用药处方制度。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完善养殖场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科学指导水生动物疫病防控。
(二)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全面摸清水产苗种生产基本情况,实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加强水产苗种药残抽检和执法监管,提高水产苗种质量。指导和督促苗种场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具备生产条件的苗种生产单位和养殖户要在这次整治中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逾期未办理的按非法生产处理;对生产条件不合格、技术规范未建立的苗种生产单位、养殖户,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责令停止生产。
(三)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控检测。按照国家农业部的安排,配合省外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搞好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和例行监测外,以孔雀石绿、绿霉素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为主要监测指标,重点乡(镇)要组织开展产地和市场的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各站所要将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渔政执法工作的重点内容,按照“规范、引导、监管、服务”的原则,以水产苗种生产合法性、养殖企业生产记录制度建立情况、投入品使用情况和阳性样品查处为重点,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无证生产和非法用药行为,督促生产单位加强整改,严防不合格水产品上市销售。
(五)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摸排。以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消费品种和罗非鱼为重点,对其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摸排,对质量风险程度、危害情况以及产业、市场、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预警和处置意见,进行专项整治。
六、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5月1日—5月31日)为动员布置阶段。各站所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对2009年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周密的安排布置。
第二阶段(6月1日—11月3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各站所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县水利局水政办、水产站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为总结检查阶段。各站所要认真总结本年度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县水利局组织对以上工作进行考核,纳入年终考核评定。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站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要按照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和保障有力的原则,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各站所长要对辖区内开展2009年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并逐级抓好考核。对工作不扎实、措施不力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各相关站所要树立大局观念,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围绕整治方案的目标和重点,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养殖户和重点区域,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严肃打击查处。对于跨部门、跨地区的大案要案,要搞好联合执法。各站所之间要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同时要加强和相关行业组织、群众团体、新闻媒体之间的协作,优势互补,信息互通,不断提高监管质量。
(三)加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各站所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和国家、省、州、县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精神,通过采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和质量信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重质量、守信誉的典型,曝光典型食品案件等措施,正确引导消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打击伪劣、劣质、有毒有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典型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四)强化沟通,畅通信息
各站所要加强协调和信息沟通,及时报送有关整治信息,特别是整治期间发生的情况要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水利局报告。县水利局要加强全县水产品专项整治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严格按要求公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查验信息和警示信息,引导公众科学消费、安全消费。
(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养殖、经营销售信用档案和“红黑名单”制度。开展水产养殖、经营销售示范活动,推动养殖单位(户)、经营销售单位(户)落实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信誉意识,进一步推动食品放心工程。
(六)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能力
加强食品风险监测预警,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落实预警监测措施,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和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水产专业 “校企联动、三阶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38-0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高等职业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4]。水产科技系探索实施“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水产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学生,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职业环境资源引入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水产技术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5年该院水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供不应求。该文主要介绍了水产科技系几年来探索水产专业“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1.1 “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专业教学必须与实际生产紧密相连,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性教学,使教学做到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一致[5-8]。因此该系每年都对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根据行业的最新进展、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水产养殖专业的一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订,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在2007―2012年连续6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校企共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企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渔业生产过程为主线,以企业用人要求为标准,在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同时学习技术理论知识,最后通过顶岗实训,从而实现认知专业、认知行业、认知就业的逐步推进,最终达成高质量就业。
最后学校每年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和生产用人单位交流,针对水产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2009年开始探索将生产性实训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2010年开始在水产养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一些新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水产药品学》《养殖水处理技术》《兽药GMP及认证》《家庭水族箱的安装和维护》《甲壳动物养殖》等课程,通过新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深受水产专业学生欢迎和用人单位好评。
1.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该院充分利用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在生产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利用暑期让学生直接参与养殖生产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水产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方面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综合实力。近几年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水产实训中心和水生生物学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同时跟一些企业单位合作加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水产专业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已经达到10多个,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接近6∶4,理论教学时数为1 217学时,占总教学时数43.02%,实践教学时数为1 612,占总教学时数56.98%。
1.3 “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渔业生产过程为主线,以企业用人要求为标准,在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学生参与相关涉渔企业生产实践,同时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实现认知专业、认知行业、认识就业的逐步推进,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认知专业。
第1~3学期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为主,修好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术课程。第1学期在校内主要学习基础文化课,主修军事理论、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加强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第2学期主修专业基础课,包括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等,加强职业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第3W期主修池塘养鱼、水环境检测与保护、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技术课程,加强职业技能教育,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定期到水产实训中心和专业实训室开展养殖生产技能训练,巩固理论知识,勤学专业技能,定期轮岗,反复操练岗位技能。
水产科技系近年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水产实训中心)建设,该基地位于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内,其中养殖池塘面积200亩,池塘条件良好,设施装备优越,主要养殖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等,另外还有一个10亩的休闲垂钓池塘和一个占地8亩的田地(用于种植草食性鱼类所食用的黑麦草和苏丹草等),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实训项目是水生生物学、池塘养鱼学和水环境检测等课程实训,以培养学生基本上岗技能为主。2010年开始,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水产科技系建成水循环养殖系统2套,目前已投入使用。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利用好寒暑假和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寒暑假和周末节假日主动参与,一方面利用周末安排一年级的水产专业学生去示范园水产实训中心参观,并参与一些常规性的生产实训,一般1~2次/学期,让学校了解基本职业环境。在实训基地,初来的学生从感官就能了解专业的基本内容,了解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在第3学期组织学生到一些养殖场、动物药品公司、饲料公司现场观摩,与一线人员座谈交流,增强对专业的认知能力,为走出校园,在社会上能真正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感性认识最直观,实训基地的示范教育正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2)认知行业。
第4学期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培养基本上岗技能。水产科技系不断加强同省内外科研院所、饲料渔药企业和养殖场合作,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先后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个,主要有通威集团、正大集团、天邦股份、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倍康药业等。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人才、技术和先进设施等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每年水产科技系安排从4月份到8月份大约半年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或技术服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和熟悉生产环节,增强其事业心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与艰苦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实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水产专业学习在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实训项目是常见鱼类繁育技术、甲壳动物苗种生产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饲料营销和技术服务、渔药营销和技术服务、饵料生物培养、观赏鱼繁育技术等。根据渔业生产季节和企业实际的需要,系部集中安排学生以学徒工的身份深入企业,学生干,老师教,边工作,边学习;同时系部选派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并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认知就业。
第5学期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强化综合技能训练。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教师重点指导,为学生构筑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其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为了切实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目前水产科技系所开展的鉴定工种主要有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员、淡水成鱼饲养工、饲料化验员等几个工种。另外,从2011年开始,水产科技系组织各毕业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水生动物)资格考试,并选派最优师资开展学生培训,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获得一个或多个技能证书,增加学生就业筹码和竞争力。
第6学期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在顶岗实训企业,企业导师与系部专任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把上岗就业作为评价学生顶岗实训成绩的重要指标。通过多种途径反馈,我们了解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中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学生普遍反映不仅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做人道理,还普遍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应变能力、洞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通过每年学院举办的校内人才招聘会,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赴企业顶岗实训。在顶岗实训期间,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与技术服务。由于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在企业大部分学生直接上岗,不需要经过培训就能为企业服务。
2 存在问题与对策
2.1 如何发挥企业能动性,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机制
由学校、企业共同对行业用人要求、职业工种标准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内容与体系,使生产性实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水产养殖生产的季节性和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承担学生培养任务,切实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机制。
2.2 如何建立实训基地学生管理的校企双重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实训效果
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学校委派专职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实施校企顶岗实习双重管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企业为管理主体的管理制度。
2.3 如何健全“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
通过接下来几年的深入研究和实施,校企合力,健全“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和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品牌,引领农业职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向同类院校进行示范推广。
3 结语
通过广泛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企业的现实需求,以“培养企业紧缺的未来员工、培养企业潜在用户、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为共赢点和切入点,携手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实施水产专业“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性,强调开放性教育,做到职业素质训练全程化,依次构建堆砌“认知专业、认知行业、认知就业”三阶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信、阳光的心态和良好学习习惯,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水产专业“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几年来,毕业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100%,主要在饲料公司、养殖场、渔药公司从事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2012年麦可思公司的独立调查报告分析表明,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与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和薪酬满意率在该校52个专业排名名列前茅且均远高于同类院校。2013年麦可思公司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月均收入为3 041元,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86%,该专业半年内离职率仅为18%,连续两年较低,为该院毕业生稳定率最高的专业,专业稳定率达到8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为82%。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水产专业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出众,很多学生干出了斐然的业绩,目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学院特色鲜明、就业率高、学生适应能力强的新兴专业。
上述一些观点是水产科技系全体同仁几年来摸索出的粗浅认识,如何进一步提升“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效果,强化高职高专水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调整[J].中国高教研究,2005(9):48-50.
[2] 杜卫新,王慧才.高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49-50.
[3] 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13-15.
[4] 高雪梅,张美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14(2):36-40.
[5] 徐超.高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2,4(4):59-60.
[6] 陈宏智,潘开宇,周本翔,等.高职高专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116-117.
篇8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全面掌握全县境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业等农业污染源的数量、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措施、治理现状和治理成本等情况,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为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对象和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全县所有种植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生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专指农用地膜)和秸秆污染调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单元为调查对象,针对生猪、耕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有饲料、渔药、肥料投入的规模养殖单元为调查对象,针对鱼、虾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调查。
(三)普查内容。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用地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它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种植业:不同作物种植模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投入品,如有机肥、无机化肥、地膜的种类和作物秸秆等。
畜禽养殖业:包括生猪、耕牛、肉鸡、蛋鸡的饲养量以及粪便等。
水产养殖业:不同水产种类及其饲料、药物、肥料等。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参考全县各级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县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数量等情况。
(二)普查步骤。
1、准备阶段: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逐级开展普查培训,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和产业类别开展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的测算工作。
2、全面普查阶段:按抽样技术要求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组织填报调查表,完成数据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进行审核验收。
3、总结阶段:建立全县农业污染源数据库,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由于农业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内容复杂、普查任务重,技术性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要求,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多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我县农业源污染普查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水利局、环保局配合。成立以县政府副县长寇荣峰为组长的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县农业局局长陈智慧和县水利局局长曹正中担任,成员由周京平、任怀远、封瑛、赵成海、王本军组成。领导小组下设:
1、办公室:
主任由县农业局副局**组成,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主要负责此次普查工作方案审定、组织发动、工作指导与协调、进度检查、经费筹措、总结表彰等工作。
2、种植业普查组:
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实施,组长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组成。主要负责此次普查工作的方案制定、技术指导;普查人员的培训和产排污系数测算等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工作总结撰写等。
3、畜牧业普查组: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由县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实施,组长由县农业局副局长赵成海担任,成员由**组成。主要负责畜牧业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普查人员的培训和产排污系数测算等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工作总结撰写等。
4、水产养殖业普查组: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由县水利局组织实施,组长由县水利局副局长**担任,成员由**组成。主要负责水产养殖业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普查员的培训,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工作总结撰写等。
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和技术咨询指导组。
技术专家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畜牧兽医总站技术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技术方案审定、成果验收和普查技术指导等工作。技术咨询组由参加过培训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对全县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普查数据审核、抽样验收等工作。
县农业局为普查工作的牵头单位,普查获得的原始数据由县农业局统一收集并完成电脑录入工作。
这次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县农业、水利行政与技术部门除了自身要高度重视之外,还必须充分发动社会力量,选择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作为备选普查员,逐级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普查人员。
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其完成**总量消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质量保证。
县上普查机构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县及各乡镇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优劣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二)宣传动员。
县级普查机构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整个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形成一个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氛围。
篇9
关键词: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24-03
《饵料生物培养》是高职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和水族科学等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动手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按照生产实践要求完成各种饵料生物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并能够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类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前沿技术,与生产实践接轨,具备在生产实践中从事饵料生物培养所需的综合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可提高学生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转化到生产实践中的能力;提高学生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大纲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三部分。从内容上可将《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学分为七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类别可分为必做任务(见表1)、选做任务(见表2)和自主选题任务(见表3)。必做任务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通过该类项目的培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基础的实验理论和技能,达到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选做任务则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拟定若干实验项目,告诉学生每一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从着手准备实验到实验实施,最后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教师只需从旁指导,给予启发性的答疑;自主选题任务是由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内容范围内,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符合自己小组的实验任务,独立地开展,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类的实验任务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自选任务的具体实践实施步骤:确定实验小组成员查阅文献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实验的实施实验成果总结和讨论交流撰写实验报告和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之外,还必须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至少完成3项选做任务和1项自主选题任务。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先讲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示范,接着才是学生动手做,最后写实验报告,教师讲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上《饵料生物培养》实验课时,我校教师不再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也不操作示范,而是重点分析实验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及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指引,教师只需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即可。学生不再是“照单抓药”和“依样画葫芦”式地做实验,而是在充分查阅资料、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材料和仪器设备,自己配制试剂,相对独立地完成全部实验。每个实验小组都要准备好记录本,要求学生把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用到的材料清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等都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实验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也容易分析找出问题,同时也便于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实验教师则改变了以往学生有问必答或替学生直接解决各种难题的习惯教学方法,而是从实验现象、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学生碰到各类难题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解释实验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和交流。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评估及相互辩论中求得共识,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还可以做些启发性的演示,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或成员进行表扬。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敢于动手,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外,学校也积极扩展校内外的教学实验基地,先后与学校科技示范园、泰州水产养殖场、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靖江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试验安排和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每学期都不定时带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教学实习,以期进一步贴近生产,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开放性实验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考核评价方法。总分由:培养成果评价(40%)、教师评价(30%)、学生互评(20%)和学生自评(10%)4部分组成。培养成果评价主要以培养实验的最终成果来表现,在同一条件下,培养效果最好,产量最高的为满分,其他的按比例进行评分;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等方面;学生互评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核定,包括实验出勤情况、在小组中承担工作的复杂性、工作量的多少、与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学生自评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自评报告,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反思反馈等。本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思维、设计、创新、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考核。
(三)全方位、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计划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对时间的要求比较特殊,大多数实验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或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仅靠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时间根本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时间,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更好地完成。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开放时间一般设在晚上、周末、节假日或者是其他空闲的时间段,而且每个实验小组可以提前预约,实验室教师根据预约实验小组数和实验任务来安排时间。对于时间跨度较长和连续性较强的实验可以考虑安排在暑假集中开放,因为在暑假期间教师、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长,无教学与学习任务之忧,能集中全部精力从事实验工作,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有些实验需要到校外基地完成,则先跟基地负责人联系,由他们来安排实验时间、场地、设备等等与实验相关的事宜,教师和学生密切与基地负责人配合,听从基地负责人的统一安排,跟生产紧密结合,认真做好实验,实现互利双赢。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保障措施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任务种类多、内容不确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时间不确定性、所需要用到的仪器和材料多样等诸多因素,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基地的各种资源,必须制定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作者在《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制定了“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指导教师工作条例”、“饵料生物培养校外基地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申请表”、“开放实验项目申报表”、“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预约申请表”、“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记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仪器和药品使用记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记录”等一系列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
自从实施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选择实验任务、实验方法和实验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发挥个人才能的实践平台,并适合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认为“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用于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能够显著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个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高达 98%的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表示满意度。
每个开放性的实验都是由实验小组来完成,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协作,相互密切配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查阅资料、确定任务主题、可行性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整个实验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过程中学生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生在泰州水产养殖场、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和靖江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完成实验,一方面给这些单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这些单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这些单位的一致好评。我们实施的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技能过硬、善于创新,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并为我国水产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得到了水产行业的高度认可,许多企业和单位纷纷到我校招聘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学生可谓是供不应求。目前,我们培养的很多毕业学生已经在一线的大型的水产苗种场和水产养殖场从事水产动物的饵料培养相关的工作,并受到了这些单位领导的好评。
结语
高职院校《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学习《饵料生物培养》这门课程的兴趣点及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才会变得越来越来好,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水产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季建莉.浅谈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5-47.
[2]韩宗先,方平,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35-137.
[3]黄斌,冯志国,李芬.动物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88-90.
篇10
一、承担单位
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承担定量检测的抽样、检测任务,承担快速检测工作的检测任务;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配合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开展定量检测抽样,承担快速检测的抽样任务。快速检测抽样任务分解由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商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确定。
二、监测方式及对象
(一)定量检测。对本市蔬菜、稻米、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土壤、水、饲料等进行检测,判定农产品是否合格,并出具检测报告。定量检测抽样程序符合监督抽查要求的,不合格检测报告作为行政执法依据。
1、产地环境。对本市种植业(蔬菜、稻米)、畜禽、水产等种植、养殖基地(大户)进行产地环境抽样监测,包括土壤(蔬菜土壤、稻米土壤)和水质(蔬菜灌溉水、稻米灌溉水、水产养殖水、畜禽饮用水)等进行抽样监测。
2、饲料。对本市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大户)以及饲料经营部的畜禽(渔)饲料进行抽样监测。
3、食用农产品。对本市重点种植生产基地(种植大户、标准园)、大田作物生产基地(种粮大户)、水产养殖基地(养殖大户)、畜禽养殖基地(养殖场)等的蔬菜、稻米、水产品、畜禽产品等进行抽样监测。
(二)定性检测。为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侧重于风险防控,出具快速检测结果,不作为执法依据。
三、监测品种、数量及时间安排
(一)定量检测
1、监测品种和数量:计划检测样品225个。其中果蔬产品120个,粮食类10个,畜禽类25个,水产品20个;产地环境土壤15个,水质25个,畜禽及渔饲料10个。
2、抽检样品时间:与农业种、养殖季节相适应,具体见《2016年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表》(附件1)。
(二)快速检测
计划检测1600组,抽样时间以地产蔬菜集中供应和消费为主,特别是伏缺菜生产期。抽样地点为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园、规模种植片区、乡镇农贸市场等(市场抽样不超过总数的30%,且来源清晰)。
四、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及判定方式
(一)定量检测
1、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详见《2016年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表》(附件1)。
2、判定方式。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所抽查项目全部合格者,判定为“该样品所检项目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者,即判为“该产品不合格”。
(二)快速检测
检测指标主要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快速检测发现不合格指标时,应当重复检测复核,不合格样品作为定量检测的重点监测对象。
五、费用
分为检测费用和采样费用。检测费用参照相关检测机构收费标准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调整药品检验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核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合肥)监督检验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收费标准,以经市农委相关科室联合审核备案的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检测费报价据实结算;采样费为样品购买费用,以有效凭证据实结算。
六、工作要求
(一)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认真执行监测计划,按时完成检测任务,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市农委市场信息科和属地农业部门。
- 上一篇:岩土工程的内容
-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