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淡水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淡水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淡水养殖技术

篇1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淡水;高产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8.22 文献标识码:A

南美白对虾自首次在池塘淡水养殖取得成功之后,其养殖效益明显增加,而且由于南美白对虾个大、柔嫩、壳薄,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具体谈谈如何在淡水池塘高产养殖南美白对虾。

1 池塘选址

池塘选址十分重要,要选择无污染且水源好的地区,即淡水资源充足,河道流水至少要在5~10月之间保持供水充足,且附近工厂要少,环境良好,进排水通畅。

2 池塘面积和设置

池塘面积在0.5hm2左右为宜,不仅节省成本还便于管理。如果面积太小,需要挖更多的塘埂,成本较高;面积太大不方便管理,且不易准确投料和观察虾的进食情况,投料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过少虾又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池塘深度在3m以上为宜,水深在2.5m左右即可。且要单独设置进排水系统,不仅可防止患病,同时还能对水质进行有效调控。另外要配置增氧设施,一般一个0.5hm2的池塘配3只15kW增氧泵即可。

3 放养前的准备阶段

3.1 池塘的清整

如果是将旧的池塘改为虾塘,要排水清理,确保淤泥不能超过10cm,此外最好将池塘暴晒1周左右,在暴晒期间要防止池塘底积水,同时还要保持池塘泥具有一定的湿度。

3.2 消毒

在放养前20d左右,排出池水至其水深不大于20cm为宜,利用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以杀灭部分野食鱼类以及病菌。消毒药物可使用漂白粉、菜籽饼或生石灰等,必须注意不能同时使用2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物,如需用两种消毒药,则中间需间隔一段时间。

3.3 进水肥水

在放养前8d左右即可进水,进水时要在进水口放置70~8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以防止部分野食鱼类或其卵进入水池,在水深达到50cm左右停止进水,进行肥水,肥水一般用复合肥和肥水王,如果池塘水偏酸性,可适当添加熟化干燥的鸡粪,具有很好的效果。在肥水放苗之后要根据水肥情况,逐步加水,每次增加10~20cm深的水。

4 放养密度及规格

放养密度要控制在每平方公顷75万~100万尾之间。如果放养过少,会浪费池塘资源,放养过多又很难控制水质。放养密度过大会使池塘水质遭到破坏,而养殖中途大量换水又很容易导致发病。虾苗的规格以1cm左右体长为宜,同时购苗前要对虾苗进行严格的体质检验。

5 日常管理

5.1 水质管理

在虾长达到5cm之前主要通过水育肥,如果水质清澈,要适当投放生物制剂和无机、有机肥料,使水变肥。在虾长达到5cm以后,要掌握好水质的透明度,控制在40cm左右为宜。保持水质透明度可以通过换水或投放沸石粉等。

5.2 投料管理

在虾长达到2cm以后就需投喂饲料,以50g饲料每天每万尾为起始基点,具体饲料投放量要根据查查网内吃食情况适当增减。

5.3 日常巡查

在养殖中后期需要经常巡查,注意观察池塘是否缺氧以及有单独游虾,如发现单独游虾,表明虾已生病,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6 常见的病害防治

预防虾生病主要通过控制水质来进行,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水质的稳定。如发现虾发病,应该掌握2个原则:如果发现是细菌性疾病,通过投喂药饵以及消毒即可;如果发现是病毒性疾病,早期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已到后期,则尽早捕捞,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6.1 虾池常见细菌性疾病

6.1.1 红腿病

患有红腿病的南美白对虾,附肢会变成红色,特别是其游泳足变色最为明显,此外其头胸甲部位会呈现淡黄色。具体防治措施为:利用1%~2%饲料量的大蒜素,加清水拌入饲料,待饲料充分吸收药液之后即可投喂,一般连续投喂5d左右即可生效,生效后还要以半月为以周期进行投喂。同时,利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剂对水体和虾进行杀菌。

6.1.2 烂眼病

患有烂眼病的虾一般会伏于池边水底或水草中,有时还会浮出水面翻滚旋转。患病初期虾眼球肿胀,由黑逐渐变成褐色,最后虾眼球会逐渐烂掉,只剩下眼柄。烂眼病的防治措施为:经常利用益生素或光合细菌对水体进行改良,保持池塘水质良好稳定。如发现虾患有此病,需要全池塘喷洒溴氯海因至少2次,同时给予投饲量0.1%的氧氟沙星,连续投喂3~4d即可见效。

6.1.3 烂鳃病

患有烂鳃病的南美白对虾鳃思会呈灰色,并肿胀变脆,最后从尖端向基部逐渐开始溃烂,直至脱落。其治疗方法防治方法与红腿病类似。

6.2 病毒性疾病

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易发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白斑病。具体症状是,虾停止进食,行动变得迟缓,弹跳无力,静卧或漫游在水中不久就会死掉。具体防治措施是:全池塘喷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2~3次;同时将浮在水边的病虾捞出,尽可能清除感染源;此外还要添加1%~2%饲料量的EZO-生物活性剂,增强虾的抗病和免疫能力,还要添加1%~2%饲料量的活力菌,维持病虾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

7 结语

南美白对虾作为当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虾类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养殖效益是关键,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养殖经验,浅谈了南美白对虾淡水高产养殖技术,谨供各位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巧香.南美白对虾主要致病微生物安全预警技术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

[2] 王素芬,孙逢振,王燕.低洼盐碱地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3(03):26-27,33.

[3] 李顺,李福魁,李杰.水质管理是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成功的关键[J].渔业致富指南,2013(09):34-36.

[4] 戴玉红,朱爱琴.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3(04):29-30.

[5] 申屠琰.南美白对虾节能保温大棚养殖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3(07):70.

篇2

关键词 高密度 养殖技术 水产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并且注定了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向智能化转化的必然趋势,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经给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做出了详细论述。

1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

水产养殖最为发达在世界范围来看属亚洲,主要有以下诸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我国已经列入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广泛的养殖技术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重新调整了发展重点,明确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布局变化,已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和传统养殖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并且海水养殖的种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实现了海珍品全面发展;我国已进行大规模化、自动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高密集度水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各项数据显示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目前有4800万吨水产品全球供人类消费,源自水产养殖仅占45%,而全球人口在迅速增加,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0亿人,假设人均消费量还是维持不变的话,到那时所需水产品数量将增至约8500万吨。分析全球当下水产养殖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所以发展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这方面更需要不断地开发新资源,因此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会迅速向智能化转化。

2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水产业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地位。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3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的一些相关简介和分类

高密度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改变以往的养殖方式,加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更高效、环保的养殖。其种类可分为:网箱养鱼、围栏养鱼、流水养鱼

4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5总结

网箱养鱼十几年来迅速发展,已成为海水、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高密度养鱼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把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快速走向智能化,引领中国水产业再次飞跃,不过也更是因此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蒋高中.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 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篇3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 不同水产养殖模式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模式: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①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其内部水体的总体稳定性及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不强,同时该种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其内部经常伴有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这些有机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缺氧,一旦产生上述问题则易导致水产动物成群死亡,诱发水体内部浮游植物短时间内疯狂生长,从而导致水产养殖的失败。②工厂化养殖模式,是通过外部进行饲料和鱼药的投放,其内部水体会得到及时更新,但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往往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域,废水中所含的大量磷、氮等相关物质会给附近水域造成较大的污染,引发附近水域的富营养化,也有可能引发赤潮。③网箱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实现对于一些大水面的利用,通过设置一定的网箱来实现对于水产动物活动的限制,该模式养殖的环境与外部水体环境相连接,网箱养殖投入的鱼饵、鱼药等相关物质除了给网箱内部水体造成影响外,还会给其之外的水体造成一定影响,增强了整个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容易引发整个大水面的赤潮,造成严重的水体环境污染。

2. 水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宏观原因分析

首先,国内的水产养殖行业内部不论采用何种养殖模式,其内部往往伴有高密度产业分布局势,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为实现同期利润的最大化,将不断扩张自身的养殖规模,大量投入养殖资源,整个生产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放养的密度远远大于该水体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人员为了水体的清洁,不得不频繁更换水体,造成大量的污染水体外排,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现阶段水产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部分水产养殖人员虽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未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环境污染。例如:国家虽然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但是价格低廉、环境污染较大的鱼饲料仍被大量使用。同时,虽然国家在整个水产养殖用药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盲目用药和用违禁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些都对养殖环境带来了危害。 最后,相关部门对水产养殖管理力度不够,很多地区在水产养殖选址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留下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同时很多水产养殖人员对于水产养殖技术及必要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了解的非常少,仅仅通过观察周围人如何进行水产养殖后自己就进行水产养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水产养殖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的表现。并且在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水等相关物质的排放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随意排放情况非常普遍,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1.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范围、规模和从业人员。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首先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审核,确定其所能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水产养殖规模及最适应的水产养殖模式。然后,健全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对申请水产养殖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技术、装备的审核,在整个审核过程中要对其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颁发相关许可证件。此外,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内的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进行突击检查,包括生产规模是否符合先前核定的标准,其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是否在运行、运行情况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超标情况,一是令其立即整改,二是对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处理,三是对于性质较为恶劣的立即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2. 增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工作,提升水产养殖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从事水产养殖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全面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整体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水产养殖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规模、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强制性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水产养殖整体的环境保护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合格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水产养殖人员不能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给予考核通过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颁发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水产养殖质量检查的组成部分之一。整个培训过程中应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不同水产养殖模式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全面培训,此外,对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喂养殖饲料等关键性的技术进行全面的培训考核,保证整个水产养殖饲喂的合理性,降低过多的饲喂或其他不合理的饲喂方式给整个环境带来的影响。引导水产养殖进行合理布局,帮助其在自身的养殖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评价制度。同时,引导水产养殖人员尽量少用或不用相关的化学试剂,减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三、结语

篇4

英文名称:Journal of Aquaculture

主管单位: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主办单位:江苏省水产学会等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2091

国内刊号:32-1233/S

邮发代号:28-6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5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市是全国水产百强县(市)之一,是农业部确定的长江中下游河蟹出口养殖基地。为做大做强市河蟹等水产业,年月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市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河蟹生态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以项目为载体,依靠科技,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从整体上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本项目执行期:年1月至年12月,项目经费总投资5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0万元,省财政支持8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150万元。项目针对优质中华绒螯蟹的“集成养殖系列配套技术”、“水生生物生态与健康养殖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河蟹优质苗种繁育体系”、“生物修复工程建设”、“提高河蟹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建立信息网络、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国内外市场”、“河蟹生态养殖示范点建设”七个方面组织开展工作。年,全国河蟹养殖工作会议在市召开并参观了河蟹生态养殖现场。《安徽科技》、《中国农村科技》、《科技日报》分别刊载了市科技富民强县的经验和做法。年,市科技大会永言水产集团就产学研结合做大做强水产业做了典型发言。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以及技术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任务已经基本完成。2010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通过。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1、以河蟹生态养殖为核心的水产业发展迅速。项目实施三年来,水产养殖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渔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河蟹生态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5100吨,出口2010吨。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形成了以河蟹健康养殖为核心的多鱼种立体放养的现代化发展格局。

2、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项目实施三年来,新增河蟹健康养殖面积80000亩,建成年产万吨的水产食品加工厂,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和从苗种繁育、良种培育、成鱼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永言水产集团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取得省级科技成果4项,申请专利9项,“大宗淡水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河蟹产业化提升养殖配套关键技术示范与应用”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制定了2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以及9项企业标准。

4、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项目实施三年来,实行标准化生产,制定生产技术规程7个,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女山湖”大闸蟹被确定为绿色食品、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女山湖”商标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大闸蟹出口台湾、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5、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三年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F1—F6代提纯复壮研究进行到了第二代原种培育、河蟹健康养殖区域面积扩大到四省一市50万亩。

6、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通过项目实施,新增产值2.75亿元,新增就业岗2500人,直接带动农户16387户,农民人均新增收入8000元。

三、凝炼特色产业科技项目,制定水产业科技富民强市31310目标

根据省科技厅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特色产业科技推进会议的要求,市围绕特色产业科技凝炼项目,继续开展水产业科技富民强市工作。

(一)产学研结合,提出水产养殖和加工业四个方面20个重大技术课题。上海海洋大学“长江水系中华绒鳌蟹F1-F6代提纯复壮技术”在国内位于领先水平;安徽农业大学“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在全国已普遍推广;合肥工业大学“大宗低值淡水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国属于首创。

篇6

关键词 花鲈;繁养;现状;问题;淡化养殖;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67-01

海产鱼类淡化养殖是近年在我国内陆水域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受到内陆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其最初的设想是将海产鱼类的受精卵或幼鱼通过淡化池进行逐级淡化,让其适应淡水环境后,再放入淡水中养殖为商品鱼。该技术实质上属于阶段性驯化养殖的一种方式,因为在淡水中这些鱼类虽然能够正常生长,或许能够达到性成熟,但是很难完成生殖全部过程。因而,仍然需要在海水中过渡方能获得受精卵或幼体,再转运到淡水中进行饲养。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淡水养殖种类、调整养殖结构,从而实现海产鱼类从内陆淡水走向餐桌的梦想。但是,可驯养的海水鱼类种类有限,即使驯养成功,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种质退化现象,突出地表现在肉质退化、经济价值降低;另外,真正能够作为内陆名贵品种的驯养对象更少。因此,能否建立全陆基式海产鱼类淡化繁育与养殖体系,以减少对沿海鱼类卵子和仔鱼的依赖;能否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淡化后的鱼类进行肉质调控,以改善商品鱼质量,提高其附加值,是提高内陆水域渔业经营效益的有益尝试和有效的途径。在已经进化淡化养殖的种类中,以南美白对虾、南方鲆等国外引进水产动物为主,因为这些种类在我国没有天然分布,又是内陆水域的名贵品种,很容易被生产单位接受。

在我国本土海洋经济动物淡化养殖实践中,花鲈是最早被作为驯养对象而引入到内陆池塘或工厂化模式中,成为海水鱼类淡化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之一,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花鲈(Lateolabrax aponicus)又称鲈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v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为东北亚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沿海,属近海中下层经济鱼类。花鲈因其肉质鲜美,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花鲈资源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学、人工繁殖、生理学和养殖技术等的研究日益增多[2],但是有关花鲈全人工淡化养殖的生殖调控与良种选育研究尚未见报道。

1 我国花鲈繁育与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即使在海水养殖场,花鲈的全人工繁育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水域,花鲈自然繁殖期在秋冬季,此时天然饵料培养难度大,劳动力资源难以保障,致使人工繁殖工作难以安排;而且,生产出来的苗种,需要越冬,养殖成本高。因此,在北方水域采用人工苗种的养殖场很少,一般是捞取自然鱼苗进行驯化养殖,这不仅破坏海洋鱼类资源,违反国家渔业法规,也不符合水产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南方海域的花鲈种质资源与生产性能比北方水域差,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北方海域养殖场进行人工繁殖,将受精卵或仔鱼运到南方海域养殖,也称为“南北接力”养殖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操作不便、投资较大、苗种来源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花鲈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江苏省境内目前有零星的研究和养殖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或从沿海购捕回的夏花进行淡化养殖的。

2 花鲈淡化养殖的紧迫性

由于花鲈对水温、盐度和饲料营养的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海水养殖和淡化养殖的主要对象。近年来,花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开始多样化,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港养、池塘养殖,发展到现代海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我国海水网箱养殖正迅猛发展,花鲈作为仅有的几种适宜网箱养殖的鱼类之一,受到极大关注。但由于完全依赖捕捞天然苗种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已成为制约花鲈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建立规模化和稳定的苗种生产体系已是当务之急[3]。

花鲈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例如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淡水工厂、海水工厂、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养殖,而且具有适应性强、对饲料营养需求不高、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如果花鲈养殖水面积能够达到我国可养殖水面积的10%,其养殖产量将超过海水鱼类中的任何一种鱼类,接近我国大宗水产养殖对象鲤鱼或鲫鱼产量[4]。按照目前每年花鲈养殖产量为9万t计算,每年需要花鲈苗种约为2亿尾,如果养殖面积扩大1~2倍,则需要苗种4亿~8亿尾鱼苗。

3 花鲈淡化养殖技术

3.1 亲鱼淡水驯养

在内陆水域中将北方海域野生花鲈进行淡水驯化养殖,在此期间优化养殖水质环境、亲鱼营养与饲料条件。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亲鱼,进行生殖调控,包括营养、光照、盐度、温度条件等,监测亲鱼成活率、生长情况、性腺成熟等。并与海水中养殖的亲鱼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养殖条件。

3.2 人工繁殖

对于能够达到性成熟的亲鱼,将分别进行淡水自然产

卵、淡水人工受精、调控盐度(模拟海水)自然产卵和人工受精等试验;并且鉴定卵子和质量、受精卵、胚胎发育状况等。进行胚胎发育调控,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进行孵化试验,观察胚胎发育进程和成活情况,并与海水孵化获得的受精卵对比,评估胚胎质量。

3.3 仔鱼培育

解决开口饲料问题是花鲈仔鱼培育的关键,可以通过强化活饵培养,改善培育水体环境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成活率。花鲈鱼体规格达到5 cm左右时即可进行出售,或转入鱼种培育。

3.4 成鱼肉质调控

选择盐度不同的水体(人工调节盐度),采用同等放养模式,比较一个生长期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等)等指标,查明淡化后成鱼肉质状况,并作评估。

4 参考文献

[1] 廖国璋.花鲈的生态特性及池塘养殖问题[J].水产科技情报,1998,25(3):130-132.

[2] 张春丹,李明云.花鲈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8(3):400-403.

篇7

乌干达对外资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

乌投资主管部门为乌干达投资局(UIA),其职责包括:努力使乌成为外国投资者的理想选择;颁发投资许可和投资优惠证书;协助投资者获得其他批准和许可等。

限制投资行业

如在金融、保险、机场、法律服务、航空和铁路运输、旅游、采矿、石油勘探与开发、水电、林业、医药和医院、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等领域投资,外国投资者必须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签发的投资许可证。

鼓励投资行业

乌颁布的《投资法》鼓励在24个领域投资:粮食加工行业;林业产品加工行业;鱼类加工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 ;纺织及皮革业;榨油业 ;纸制品行业;采矿业;玻璃和塑料制品行业;陶瓷业;机床、工具、设备、机械的制造业;工业备件的加工业;建筑业;肉制品加工行业;旅游业;房地产开发业;建材业;包装业;运输业;节能工业;制药业;银行业;高科技产业。

外国投资者不享受优惠政策的领域

商品批发、零售业;个人服务行业;公共关系行业;汽车租赁及出租车行业;只供应乌干达市场的面包房、糖果店及食品加工业;邮政和电讯;专业服务。

根据乌《投资法》,乌对外商投资方式没有特别要求,可以现金或机器设备、技术等资产形式或以新建、收买并购或入股等方式成立个体企业、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或子公司投资经营。乌政府鼓励发展私有企业,允许外资跨国并购当地企业,外国企业可在乌收购企业上市。乌股票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开放,但乌证券交易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少,交易量小。

乌干达亟需引入外资发展渔业

乌干达国土面积24.1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28%,是非洲水面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乌地处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大小自然湖泊有160多个,河流众多,素有“东非高原水乡”美誉。乌水域辽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渔业发展概况

乌鱼类品种丰富,自然水域有500多种鱼类,主要商业品种有尼罗鲈鱼、非洲鲫鱼(罗非鱼)、白鲢、脂鲤、新波~、虎鱼等。渔业以传统捕捞方式为主,作业区域集中在维多利亚湖、阿尔伯特湖、基奥加湖、爱德华湖和乔治湖等五大湖。捕获的鲜鱼约60%进入工厂加工成冷冻鱼片出口国际市场,20%利用传统的熏、腌、炸、晒的方式加工后供应地区市场,少量鱼在初级加工后被用于提炼鱼油或饲料添加剂。尼罗鲈鱼的鱼鳔晒干后出口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

渔业经济地位

乌渔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2.8%,占农业GDP的13.3%,约120万人从事渔业直接相关的行业,全国近530万人以渔业为生。鱼和鱼类产品出口成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创汇产品,主要市场为欧盟、美国和中东。

传统渔业资源锐减

维多利亚湖是乌最大的产鱼基地,乌境内湖面3.07万平方公里。据估计可持续的捕捞量每年最多为30万吨。由于非法捕捞幼鱼和环境污染,自然水域的鱼类数量急剧下降。

渔业监管难以到位

乌干达农业部渔业资源司是自然水域渔业资源的监管部门,负责捕捞作业的规章制定、牌照发放和监管。各地区政府设有相应的渔业官员协助工作。尽管乌政府对不同湖泊使用渔具和捕捞许可都有专门规定,但渔农仍大量使用小于10目的渔网非法捕捞小鱼,在临近湖岸两公里以内区域使用挂满大小鱼钩的长线捕捞尼罗鲈鱼。

淡水养殖水平落后

近些年来,随着商业企业和研究机构进入水库、池塘、网箱等水产养殖领域,淡水鱼养殖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乌水产养殖水平比较落后,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很少,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缺乏,种苗和饲料生产能力较低,鱼苗运输装备和技术较差,资金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淡水养殖规模尚不能弥补自然水域渔业资源下降的缺口。以乌目前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水面的难度较大,亟需引入外资为水产发展注入活力。

中乌开展渔业合作空间巨大

乌干达年人均鱼产品消费量为8.3公斤,不足世界人均年消费量17公斤的一半,仅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年人均消费25公斤水产品标准的三分之一。鱼产品作为一项重要蛋白质和出口创汇来源,渔业发展对乌社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乌农业部提出了2016年全国鱼产量增产30万吨的目标,其中淡水养殖规模提高到年产20万吨。依托我国援建的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我国企业可在鱼苗繁育、饲料加工、淡水养殖领域与乌开展合作。

推广实用养殖技术

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肩负着人员培训、技术示范和推广的职能。通过中国政府扶持及与乌方合作,示范中心按照中乌双方既定的合作目标,为乌技术人员和渔农提供技术培训、示范和指导,使其掌握鱼苗繁殖、池塘和网箱养殖等技术。通过技术外溢使更多的渔农从中获益,从而加快乌水产养殖发展进程,为示范中心承办企业在乌商业化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合理开发水域资源

据乌农业部水产专家分析,若水面全部得到合理开发,每年鱼产量(食用鱼、饲料用鱼和工业用鱼)可提高至100万吨。乌人工养殖主要为池塘养殖和小规模的网箱养殖,大量水域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维多利亚湖湖湾适合进行网箱养殖和湖湾围栏养殖。尼罗河水温和水质与维多利亚湖相似,在乌境内落差400米,形成许多瀑布,适合流水养殖。此外,诸多湿地也可用来进行鱼类养殖。若这些水域得到合理开发,可极大提高乌淡水养殖鱼类产量。

篇8

关键词小龙虾;池塘养殖;种植水草;苗种放养;科学饲喂;日常管理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38年传入我国,现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重要资源品种。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它不仅是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淡水水产品。安徽省2009年小龙虾价格达到12~22元/kg,超过了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小龙虾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但可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小龙虾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选择与清整

池塘净水面积1 866.67 m2,坡比1∶3,水深1.2 m,长方形,宽度为40 m,池塘四周为浅水水域,宽度为1.5 m。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50 cm,pH值6.8~8.5。进排水方便,配增氧机1台。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淤泥,加高加宽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设网片80 cm,网片上端缝挂20 cm塑料板。进排水管均用60~8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1]。池塘进水保持水深10 cm,用生石灰1 200 kg/hm2溶化后均匀泼洒于池中,7 d后用发酵过的猪粪6 000 kg/hm2撒于池底,5~7 d后将池塘水深加至50~70 cm。

2种植水草

小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浅水处10%~20%面积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龙虾摄食,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2-4]。“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也不能过多,种植水草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5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 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 堆/hm2,用绳子系住草堆,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龙虾养殖池栽植水草,不仅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来源,而且也是小龙虾栖息、隐蔽的场所,但是当水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应捞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苗种消毒与放养

小龙虾能与不同的鱼类混养,放养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养幼虾,也可以夏季放养种虾。小龙虾种苗从野外河沟捕捞,虾苗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完整[5-6]。从野外捕捞或收购小龙虾苗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不能购买离水时间过长或用药捕获的虾苗,否则成活率不高。放养前经严格消毒,鲢鳙鱼种从附近渔场购买。小龙虾苗和鲢鳙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洗10 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放养时间在3月。小龙虾规格为3 cm,放养30万只/hm2;鲢鱼规格为25 cm,放养3 107尾/hm2;鳙鱼规格为26 cm,放养1 018尾/hm2。

4科学饲喂

小龙虾食性杂,以水体中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饲料采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饲料“四定四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5%调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 250 kg/hm2,投喂切碎的鸡肠子等动物性饲料15~30 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龙虾幼苗放养后,为了提高池塘水温,初期保持水深50 cm,后期随气温升高应逐渐加深池水,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 ℃以上[7-8]。根据池塘水色、天气情况、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调节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每20 d泼洒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75~150 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溶氧量4 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温季节,根据天气和池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

6收获

小龙虾在池塘能够自然繁殖,10月发现有龙虾苗活动后用拉网把成虾全部捕捞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龙虾苗种,以解决翌年生产所需苗种问题。

7参考文献

[1] 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8(6):55-56.

[2] 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3] 耿俊.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4] 任红艳.小龙虾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2):21-22.

[5] 徐海强,轩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9(11):23-24.

[6] 周文宗,李洪涛.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7(4):43-46.

篇9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生存危机意识的增强,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会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会恶化养殖水域环境,导致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使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引用推广效益稳定、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对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水产养殖从业者如何加强环境保护谈几点做法。

一、学习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从事水产养殖者必须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兽药管理条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如《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第二十条规定:“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二、掌握相关标准,制定管理制度

水产养殖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张贴重要的水产品质量管理文件、养殖规程等。定期对养殖工人进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和质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等。鼓励养殖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三、增加基础投入,配套生产

设施不断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定期清理池塘淤泥,疏通进、排水河道,确保进排水畅通。养殖场(小区)必须分别建设独立的进、排水口,防止排出的水进入进水口。场区内环境整洁,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能定期改造维护、现状良好,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病害诊断等仪器设备,投饵机、增氧机、在线监控等基础养殖设备配置完备,维护良好,使用正常。

四、重视环境修复,实行健康养殖

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无污染源,且定期进行监测。积极应用种草投螺、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微孔管增氧底层等健康养殖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选用优质健康苗种、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力为出发点,控制病害发生,减少药物使用。使用优质合格饲料,合理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条件的养殖者,在进水口设置净化池,对养殖用水进行预处理;出水口设置生态湿地,通过水生植物脱氮、除磷和吸收重金属离子,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五、选购优质苗种,规范使用

投入品建立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制度。选购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场(厂)生产的、经过检疫合格的健康无病害苗种。购买苗种时必须索要《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检疫合格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和购货发票(或收据),确保苗种可追溯。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不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添加剂、原料药和人用药品。投喂的小杂鱼、玉米、小麦等要保证新鲜、无霉变。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规定,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鱼药,不使用无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批号的药品,不使用违禁药品。不随意使用药物,确需用药时,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量。

六、不乱排放废水,正确处置废弃物

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尽可能做到节水减排。选用安全药物清塘消毒,清塘废水经过解毒处理确保无污染隐患后再排放。捞出的水草、杂物、病死水产养殖动物,不随意丢弃或扔进河道,实行无害化深埋处理。养殖场(小区)设置垃圾收集设施,收集鱼药、饲料包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并定期妥善处理。

七、抓好销售管理,做好各项记录

篇10

1 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现状

我国有20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动植物,发展淡水渔业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是水库集约化渔业生产模式,主要是以网箱养鱼的形式存在,有少部分采用拦河养鱼的方式。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开关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这种养鱼方法叫网箱养鱼。我国网箱养鱼自1973年开始,逐步得到迅猛发展。在我国淡水养殖大省主要有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江西、安徽等七个省。这七个省的水产品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60%多。在高产量高利润的充分诱惑下,网箱和工厂化养殖迅猛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池塘、湖泊、稻田、河沟等养殖方式属于粗放式,而网箱和工厂化养殖是精细化规模经营,但同时其负面影响是造成许多水库水域严重污染,虽然效益可观,但污染程度也应得到重视,必须加以规范和控制。

2 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污染的对策

2.1 选择好作为集约化渔业生产用的水库水域

1、选择水面积在20亩以上、平均水深在3米以上的水库:集约化渔业生产会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如果面积太小会直接影响这些有机物质的进一步分解利用,即减缓水体的自净能力,短期内即可造成水域富营养化而发生污染;平均水深不达标则直接影响规模养殖设施设备的建设,不利于集约化渔业生产。

2、选择地势较低,周围2公里内无大型畜牧业养殖场所的水库:地势低,集水区就大,便于收集天然水源;大型畜牧业养殖场会产生对鱼类生产极大危害的废水废料,这点至关重要。

3、选择水质稳定、水源比较充分,枯水期也能确保水库容量的水库:稳定的水质对产出质量安全的渔业产品至关重要,一般要求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

4、选择交通相对较为便利的水库:便利的交通使饲料、设备、设施,以及渔业产品的运输都变得非常容易,促进产销两旺。

5、选择远离居民社区、大型工厂的水库:居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都将影响水库的水质,而大型工厂所排放的废水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污染来源,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6、不在国家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的居民取水区、公共水域投资网箱养鱼。

2.2 控制网箱养殖密度,适度投饵,科学判断,提高社会责任心,随时监测水体水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确保水质达标

1、科学确定养殖容量,政府水产部门切实负起责来,统一规划水库集约化淡水养殖,禁止超过水库负载。

2、合理布局网箱,科学搭配养殖种类,使养殖种类间能更有效地再利用产生的“废物”,防止废物大量沉积在水体中。

3、投喂优质饵料,尽量避免浪费和产生废物;定期监测水质,科学合理使用渔药。

4、发展生态渔业,注重保护水域环境,有意识地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和实行人工曝气等措施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同时采取生物防治,引入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殖捕食藻类的鱼等抑制藻类繁殖生长。

2.3 发展环境友好型淡水养殖,实现健康、安全、无公害养殖

1、不断提高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技术,完善设备设施,提高技术含量。

2、进行必要的渔业结构调整,优胜劣汰,关停一些规模小、污染大、零散经营、技术落后的家庭经营户。

3、大力发展休闲观赏渔业,不断促进淡水生产技术转型。

4、强化淡水水产品加工产业,逐步由粗到细,提高淡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能力,深挖淡水产品潜力。

2.4 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