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学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技术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技术学

篇1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工技术基础的教学也发生重大变化,它不再把理论知识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等。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基础的认知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挥,在技术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融合了许多学科内容,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项目目前流行的就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知识逻辑体系顺序都是这样安排,很多都是大同小异,有不同的地方只是内容上的多与少。

第三,在体例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往的电子电工教材都是按章节来编写,没有突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则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例编写,既注重理论教学,也重视实践教学,同时也把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

第四,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更加把过程和反思放在重要的教学地位。而以往的测评方法就是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突出考试这种评价方法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从而把评价的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功能放在次要的地位。这种传统方法在我们的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当中是不适用的,是过时的。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开展的要求

(1)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当把学生的发展当成一个重要的线索,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成一个重要的源头,以生为本,项目和图文要非常简洁和精练;二是强化实践训练,突出项目教学的价值和地位,在学中做,在实践当中深化理论的学习;三是要把教材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利用网络来拓展教材空间,同时把新技术和新设备补充进教材,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以服务学生为根本。

篇2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电工学[1]”是该院机电、机制、模具等专业的基础课,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该文主要针对“电工技术”部分展开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该部分覆盖电路、磁路、电机、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知识,且工程实践性较强。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又能活学活用地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后续课程和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组特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和探索,以提高电工技术的教学效果。

1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

“电工技术”面向该院机电、机制、模具等专业开设,专业课不同,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也不同。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条理的把控,将电工技术课程划分为几个模块:电路模块、磁路与电机模块、自动控制模块、电工实验实习模块,教师按照模块讲授。开课前课题组与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对电工技术的知识点进行适当调整,统筹分配各模块的学时比重,以适应不同的专业需求。授课过程中,遵循有点及线,有线及面的原则。开课初两学时,向学生介绍清楚电工技术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树立宏观的认知: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在讲授某一章时,同样先讲清该章的知识脉络,然后按照知识脉络讲解关键知识点,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线,最后构建知识面。给每章做知识总结,前呼后应,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授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介绍电机及控制部分,此部分可结合大家熟悉的家用电器等具体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介绍电工实验实习部分,主要普及电工测量和用电安全知识。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此部分重点介绍各种电工仪表的使用,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的认识,电路焊接的基本知识、正确方法等。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工程实践,使教学设计更合理。

2教学方法的科学改进

“电工技术”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课堂质量,是课题组探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外,还初步尝试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法[2]、项目教学法、比照推演式教学法。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1翻转课堂式教学法

“翻转课堂”即教师讲解在课下,学生提高在课上。学生先在课下对教师已上传至网络的电工技术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程PPT、微课视频、教学录像等)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待课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知识提升。网络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自主学习的需求。其中的交流互动专栏,可方便师生之间或教师同行之间进行留言、答疑、交流、讨论等。这对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开阔思维,大胆提问;然后带着问题分小组交流、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取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清晰、明确,重点、难点、易混淆知识点要突出。对小组的工作,要及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唯有事先充分备课,才能有足够的预见性,才能掌控整个课堂。翻转课堂式教学法既能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信任,又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3]。授课教师将精心策划的独立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项目最终评价”等相关任务。电工技术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都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比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授课教师结合书本提前准备,精心策划,选择难度恰当的项目。设计好项目后,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方便学生明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至于等到具体实施时一头雾水,手忙脚乱。接下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尽量按照成绩的优、良、中、差均衡搭配。然后指定各小组的组长,小组长为每组成员分配好具体的工作,确保人人参与。分组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分工合作中遇到问题,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解决。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当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价,可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点评的方式。这一环节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3比照推演式教学法

比照推演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与学员已熟悉知识的对比,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员听得懂、学得明自[4]。在“电工技术”中,可在很多知识点的讲授中插入此方法,例如电路与磁路、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等。在直流电阻电路中,以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引申出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分析方法。事实上,这些分析方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同样适用,只不过变成了“相量”形式。教师在授课时只要把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讲透彻,正弦交流电路的求解也就变得很容易了。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比照学习,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3实施过程中的困扰及反思

我院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惰性较强,学习主动性较差,课题组在推行电工技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扰,并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个别学生不能有效配合

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一下子无法适应新的授课环境,由于惰性甚至不愿积极参与到教师布置的任务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效率。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找这部分学生单独交流谈心,扭转他们的观点,增强其主动学习的信心。

3.2课程节奏有时不易把握

采取教学改革后,交流互动环节明显增加,这就影响了授课节奏。采取的措施是:尽力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注意把学生所提共性问题甄别出来,集中讲解;个性问题,留在课后单独讲解,尽量不占用大家的时间。

3.3配套的教学资源有所欠缺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感觉学校当前的教学资源有所欠缺,不能与课堂教学良好的匹配。希望学校接下来在相关软件和部分硬件设备方面有所投入,以满足以后进一步教学改革需求。

4结论

该文对“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中的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总体来讲,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热情比较饱满,讨论比较积极,课堂效率较高;学生在实验和实习过程中失误率更小,进行更顺利。课题组也对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了简单汇总,这是下一步优化教学改革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永利,安树.“电工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6(5):40-41.

[3]白艳炜.“项日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7):225.

篇3

一是把教学项目当成一个重要内容,严格贯穿提高职业技能的理念,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二是合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关注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最新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课程,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脉络。三是推行产学合作模式,建设学生实训基地,把实验课程全部搬到基地上开展教学。

二、电工技术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

1.教学组织模块化

我们可以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这样有利于教学的灵活性。同一模块既可以安排专门时间完成教学,也可以分散到每周当中进行教学。有些模块彼此并列,不限制先后开设顺序,在很多平行班级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班级分成两部分,分别开设不同的平行模块,在下一学期相互调换,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教师队伍工程化

教育改革的核心人物是教师。项目课程的改革实施也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其实很多老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改革理念,但他们缺少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项目教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们需要教师队伍工程化,也就是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增长项目实战技能,从中提炼课题,强化教学改革。为了让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可以安排每位教师负责一个项目教学模块,针对某一个模块进行主攻,并结合理论完成项目编写。

三、在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学习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1.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弄懂电路图,准确选择元件,并成功进行安装和试机。掌握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的方法、会简单地计算。同时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布置项目任务

首先老师安排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学习的项目内容,规定该项目所需要用的时间。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有责任向学生介绍完成任务必备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该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合理对学生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把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小组,同时选出项目组长,领取工作任务。随后,让各小组开展项目设想,给出完整的项目计划。

3.完成项目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要对电机的构造和逻辑功能进行研究,并结合电路图正确选取元件,给出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方法。为了调查学生的项目完成效率,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具体掌握情况。为了让整个教学流程顺利进行,要求学生在电机正反转控制论电路安装之前需要对元件功能进行检测并加以记录,然后选择合适的元件安装电路。整个实操过程中老师应该加以检查和指导,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给出评价和鼓励。电路安装完成以后,应仔细检查有无错误之处,然后进行调试,排故过程需要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经过故障分析和探究,运用小组智慧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仍旧起到提示和导引作用,主要还是要依靠学生小组的集体力量完成排故项目。最后学生还要做好项目记录、排故分析和实践总结。

4.项目验收

篇4

关键词:电工技术;心理学;知识结构

在教授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时,教师如果对现存各种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那么即使教师在课前认真细致地精心准备,也无法取得自己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状态,将学生专业需求、学科的最新研发趋势及学生毕业后可能任职的相关企事业的人才需求标准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解决该门课程特别是后续工作和科研中出现的相关实际问题,提高相关能力。

一、国家教育政策对高校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影响

高校“宽进”的扩大招生策略导致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难免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在电学方面的知识基础薄弱,学生的纪律难以管理。同时“严出”的教育政策为需要一定物理、数学基础和记忆、分析、运算能力的电工技术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厚基础”与“宽口径”之间存在矛盾,在总学时一定的情况下,这两条教学原则难以兼顾,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平衡二者。而且“重基础”在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易使学生负担加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同时,随着高校学分制、素质教育和学生减负等政策的推行,电工技术总学时被数次压缩,而随着电学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工技术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这也加大了课程学时与内容之间的冲突。

二、学生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时的知识结构与状态不佳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不断主动重组、建构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学生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时的知识基础

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时,学生需要对电磁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本质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大部分内容只有模糊的印象。布鲁纳认为,若学习新的内容时无法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可供借鉴、联系的信息,学生就不易获得适应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需要运用相关数学、物理知识来阐明和解析电工技术课程的实际问题时容易遭遇困难和失败。同时电工技术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学生在中学时曾经学过的电学知识有重叠、相似之处,学生受到中学时期长期形成的分析方法、解题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的影响,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容易将不适当的知识结构应用于新的电工技术知识学习中,出现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2.学生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时的情感状态

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复杂性,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情感状态,即兴趣、态度及自我概念。布鲁纳发现,如果学生认为所思考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时,可能产生忧虑、焦躁的情绪。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曾在电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考核中多次遭受挫折,这将导致学生存在厌恶、抵制学习的心理定势。

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例如,有些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得到好成绩获得奖学金,还有的学生是为了提高专业排名以谋求满意的工作,总之,多为外在的一些驱动因素。布鲁纳认为,外部的强化驱动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继续学习并无益处。

3.学生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时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时,学生提炼不出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仍沿用以前的学习电学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模式,部分学生甚至仍采用中学时期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的学习模式。学生容易孤立课程各部分内容,总结、概括和反思能力弱,学习依赖无意义、无联系的机械记忆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真正有意义的积极思考,学生在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内外相关实际问题时往往毫无头绪,无从下手。

三、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

1.因“教材”施教,无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

布鲁纳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以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电工技术前所具备的相关知识水平有一定的不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但高校的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味按照自己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进行施教,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电工技术知识的接受程度低,随着课程深度和广度的推移;学生不懂的内容累积得越来越多,最后会丧失信心,不得不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根据布鲁纳强调的“螺旋式”教学思想,教师应该将电工技术后续专业知识的原理、问题先行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组织成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自己的学科专业。然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将电工技术教学从学生的学科体系中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这门课程,不考虑不同学科之间对电工技术的不同需求和要求,学生不能领会电工技术知识的工具性作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影响了电工新知识的学习,抑制了专业系统知识结构的正向迁移。

2. 重视应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

按照布鲁纳的思想,学生只有在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教师一般认为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小学和中学学习已经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很多的大学生仍然习惯于依赖教师“投喂”,被动接受知识和机械记忆,再加上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局限于电工技术的定理、规则和习题的解法,学生没有发挥高层次抽象思维能力的余地,很难获取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表现为思维呆板,不会联系已有的知识从多种角度全面地、系统地看待电工技术问题,学生的学习变为知识信息的记忆储存过程。

本文结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心理学理论,从高校工科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为高校培养人才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并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才能成功地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知识结构的内涵、外延及其关联性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有效迁移。

参考文献:

[1]梁 凯.关于高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113.

篇5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综合、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的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系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掌握层次浮浅,前期后期课程衔接断层。没有针对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理解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忽略了《电工技术》课程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模式老化刻板,教学效果不显著

传统的教材“平铺式”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理论与实践也是分开进行的,教师的任务也仅仅局限于“授人以鱼”。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法体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课时与内容矛盾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设置情况,《电工技术》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这种重复教学,不仅使大量教学课时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宏观了解和深入理解。

三、改革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遵循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线

1、重点加强与专业方向的衔接

《电工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一般还无专业意识。因此教师应主动将电工技术学紧密融合于各专业课程中。

2、削枝强干,合理压缩、拓展教学内容

坚持“专业基础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后续课程需求”的原则,大胆舍弃科目交叉重复内容,淡化繁琐理论及推导,加重实践项目,坚持实际应用范例与理论相配合的授课方式。

3、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各专业特点及就业趋势,对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合理重组、优化,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以“重基础、强应用”为原则,将技能目标确定为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1、引入“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传道、授业”的讲解员、指导者转变成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加工信息知识,探索验证理论的“解惑”者。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主体,知识意义主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及独立思考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录像、虚拟电路。使教学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交流,让传统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在快乐与新奇中享受知识的洗礼。

3、强调知识结构完整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加深学生知识逻辑架构意识,可将“知识树”纵横联系比较,以“树干”内容为主心,先分析后归纳概括;并在“树枝”内容方向拓展实例,将现实应用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课程相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广阔性,活跃思维,还可加深其对课程体系的认识。

(三)加强教学环境内涵建设

1、模糊教室授课与实验室授课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独立分开进行,并且大多是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功不可没,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教室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隔离状态,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且能得到综合应用。

2、创新型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各非电类专业的创新型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大胆将学生吸纳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检测元件、调试电路、认识电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他们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四、结论

本文对对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环境、模式等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但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仍有差距。《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研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永远向前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梁碧勇.高职高专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09,(05).

[2]廖江.浅谈电工技术教学改革[j].应用技术,2009,(23):113-115.

篇6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电工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层次工科各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相比其他课程而言,该课程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一、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存在中从在的问题

实验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电工技术实验内容基本上为验证性实验。此类实验方法成熟、公式现成、结论已知,仪器由实验人员及指导教师预先摆放好,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讲义上也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只需照着做就可以了。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极少。

二、电工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教学质量是职业技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特别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做好实验前教育。对学生第一次做实验来说,首先应编好实验小组,按小组序号和座位入座,这样以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就能很快坐好,可避免出现学生因抢座位而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对实验用具的保管,一旦发现丢失或损坏就很容易查找。

(二).改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实验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独特作用,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素质,既要有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验。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实验的各个节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就清楚,学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解决问题,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五).举办技能大赛。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融为一体。为了巩固实验教学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每期学校分年级组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省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巩固学生实验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关于实践教学的改革

作为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应当是对实践环节的加强。具体的做法是,以工程化概念为指导,按照科学的步骤组织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地推进改革。

(一)合理安排实践内容,训练学生基本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材质量的好坏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实验知识。根据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实验指导书,摒弃以往常见的“步骤式”的实验指导书模式,采取重点详细阐述实践目的、任务和要求的模式,具体编程、调试步骤由学生自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在学时安排上,打破实验课学时为2学时的传统模式。随着实验内容的深入,逐步加长实验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使实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现象。

(二)严谨组织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认真备课在实验前,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抓好实验前的预习这一环节,充分阐述有关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提问、提示、重点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分析其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耐心指导本部分内容以工程运用设计实验为主,学生思路不一,实现方法各不相同,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提出同实验毫不相干的问题,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针对学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疑问、难点进行剖析、引导,运用有关理论提供给学生圆满的回答,否则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失望,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严格要求该项应当始终贯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考核,建立实验评分制度,采用单人单机、随机选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中题目的编程、录入、调试、运行等环节。以理论考核加实验考核的成绩总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三)从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做起

篇7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 EDA技术 电路

一、EDA技术在模拟电路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模拟电路通常是电工技术教学中的难点,一是电路结构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其次,学生不了解该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可以适当将EDA技术穿插在这部分的教学中,从实际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引出与课程关键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以下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表明如何将EDA设计过程与电工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结合。例:使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实现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与直流偏置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是电工技术中模拟电路部分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课程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法与图解法来确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后续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本例从电路设计的实际过程出发,引出相应的知识点。

在讲解例子之前,需要给学生明确的是在实际的有源电路设计中,通常情况下,晶体管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设计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实现不同功能的电路,可能在电路图上区别不大,重要的是其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例如,低噪声功率放大器需要无失真地放大微弱信号,因此它的静态工作点需要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而高功率放大电路为了尽可能提高输出效率,通常静态工作点选择到靠近截止区,而混频器、倍频器等电路,主要为了使用其非线性性能,因此,它们的静态工作点通常要靠近饱和区。其次,需要强调的是电路设计是电路分析的逆过程,遵循的步骤是根据输入输出关系,确定静态工作点,再得到直流偏置电路,与课程中计算直流工作点的顺序正好相反,但是,它们所反映出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确定静态工作点,就是根据电路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基极电流IBB和集电极电流IC,集射电压UCE。因此,首先需要得到晶体管的输入输出曲线。在ADS中,输入输出关系是通过对晶体管做直流扫描得到的。实验步骤是先建立一个新的工程项目和一个新的设计,然后选择晶体管直流工作点扫描模板,并在其提供的元器件库中选择合适的元件,加入到模板中。

其次,需要设定晶体管的工作范围,就是IBB和VCE的范围,可以通过扫描参数设置得到。

图1所示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与课本上的曲线几乎是一致的,它表明在不同的基极电流IBB作用下,集电极电流IC与集射电压VCE的关系。通过输入输出曲线,可以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实现电路的功能。在本例中,为与教材保持一致,将静态工作点选择在输出曲线的中点,大致对应于图3中光标m1的位置,软件会自动显示出此处的参数,即IBB=60uA,VCE=3V,IC=6mA。当静态工作点确定后,可以据此设计直流偏置电路。由于本例是设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因此需要计算基极和集电极电阻的大小。在ADS中,偏置电阻的大小可以自动计算,但是需要手动输入相关的公式。

图1晶体管输入输出关系

EqnRb=(5-VBE)/IBB[5]

EqnRc=(5-VCE)/IC.i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计算结果。当选择Ibb=60uA时,对应的基射电压和基极电阻在一个范围内变动,因此只能选择一个近似的值VBE=0.8V,Rb=60K。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的集电极电阻Rc=340。当所有的参数都计算得到后,需要对该电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调整。验证电路及其参数如图2所示。

根据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计算结果,可以设计出图4所示电路。验证该电路的方法是对其做直流仿真,并将仿真计算的结果直接显示在电路图中对应的元件和支路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极的电位为809mV,电流为69.9uA,而集电极电位VCE=2.74V,Ic=6.64mA。对比前面得到的静态工作点参数(IBB=60uA,VCE=3V,IC=6mA),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小的偏差,这是因为在电路设计中,无论是在静态工作点还是元件参数的选择上,都存在近似的过程,因此,任何电路的设计,都是一个近似的设计,由此得到的实际电路都需要经过调试合格后才能够实际使用。

图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以上的例子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设计方法。当课程进一步深入后,可以对本例进行扩展,例如在分析放大电路动态特性时,可以加入不同幅度的输入信号,观察在不同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和非线性失真,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在电工技术课堂上增加EDA设计的过程,可以使课程从纯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实际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极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同时,课本上的理论与公式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它们已经融合到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一两个简单的设计就可以熟练掌握,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迁移原理;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内容广、概念多,抽象且难以理解,计算量大且繁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进行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差而不愿意表现自己,但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有一定的发展,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极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较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从而引出新的课题。例如,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先提问学生,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由于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回答起来非常有把握,学生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达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2.抓住重点,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中心内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经过认真演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迁移原理,承上启下,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并运用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发展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较多,使用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旋转磁场的产生就很抽象,应用CAI课件后,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磁场产生的变化过程,就很容易理解。

四、注重课后小结,强化课堂效果

通过小结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其在课后能进一步琢磨、消化和吸收;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提出一些新知识,将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一个能加深理解、把握概念、指导技能操作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之,利用简短的时间,精练的语言,多方式进行课后小结,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和加深课堂效果。

篇9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际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录像、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等材料进行较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进而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下面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及过程的具体设计:

1.教学过程可遵循的思路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适时要有示范性操作。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有严密合理的设计思路。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目的:必须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该项目的重点、难点;

(3)所需设备和场地;

(4)教学过程编排;

(5)学生分组,设备配置;

(6)安全注意事项;

(7)考点。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

2.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应注重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

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应重视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

3.项目实施

以电工技术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一节为例。将理论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一节与实习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合为一个课题。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拿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电动机外形,介绍电动机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动机。

(2)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一般2~3名学生共用一台电动机;教师进行讲解连接电路原理;由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讲解星三角换接启动的原理及过程,以此让学生认识电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放电视录像(电路安装的全过程);强调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安装电路。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安装,并对照项目方案,仔细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

(5)当堂进行课程测评。测评方法包括: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如教师问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降压启动?主要有哪几种启动方式?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实训报告。如测试之一: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启动电流分别是多少?控制电路的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现场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每组由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演示电路的安装顺序及其启动原理,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各个实际应用的项目和任务中,让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来合理地指导实践,这样在实际操作时不易走弯路。

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观性愈强,其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分析学情可知,职业学校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形象思维比较好,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基于这点,我校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一方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采用实物示范教学的方法,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化教学,使他们由原来的知道是什么升级为知道为什么。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出发,使他们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和完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加以验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三、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

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资源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师傅和能工巧匠聘请到课堂,成为教师团队的一员,进而方便团队内部的合作和交流。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应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材和制订课程的项目实施方案。将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合理配置,使其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结合实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变化。逐步把教师全部“逼”上“双师型”轨道,使每位老师都要去钻研业务,深入企业和实践一线了解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和每个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点,从而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也从机制上得到了保证。

四、改变考核方法,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

考核在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能合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评价教学效果应从基本技能的获得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两方面考虑。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而不是以技能是否“纯熟”作为衡量的标准。基于上述观点,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我校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每个项目完成后给予合理的成绩评定。学生成绩是由课内项目完成情况(75%)和项目报告成绩(25%)两部分构成。其中根据项目的考查侧重点的不同,应有各自的评分标准。考核将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拓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完成项目的态度、项目报告质量、查阅资料的情况、问题解答、团队合作、应变能力、表述能力等,最后加权计入该门课程的结业成绩。让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项目,否则会影响期末成绩。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靠期末突击来完成课程的结业考试。日积月累地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易于忘记。采用这种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要使学生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还必须通过教学后期的综合实习来实现,这样更容易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其系统化、结构化。对于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篇10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项目教学 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用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位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电源与负载的安装与测试等技能。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上的难度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两难局面。采用项目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之比较

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从体例结构到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海市2006年颁布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工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8条: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安全用电操作与急救;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整合了各学科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工技术基础的教材版本较多,从内容安排上来看,都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按照知识逻辑体系编排,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内容的增减,另有配套的《电工基础实验》。2007年8月,笔者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起草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参考了上海和江苏的研究成果,撰写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按照安全用电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的线索,按照技能培养的逻辑体系编排,整合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等多学科内容,两者具有明确的差别。项目电工基础淡化了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及习题的运算,而是重视学生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会使用设备等,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则不过分强调。

第三、在体制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教材按照章节来编写,只注意了知识的逻辑性。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制编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忽视了知识,注重了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转贴于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开展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形成为目标,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此,开展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2、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一平主编,电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吴雪琴主编,电工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罗锐利主编,电工技术基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刘辉主编,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电工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