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和习惯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节的风俗和习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节的风俗和习惯

篇1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篇2

家乡的风俗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篇3

2023年春节几月几号星期几

2023年春节是1月22日星期日。

春节是思绪沉重的季节。一到春节来临,看着曾经的玩伴都已为人父母,邻家的小孩日渐长大,自己的鬓角也生出了些许白发,让人无不慨叹时光的飞逝和岁月的无情。那些浅薄的虚名一如节日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美景,虽然璀璨却稍纵即逝。生活的重担、家人的寄托、工作的压力、良知的鞭策才是每个人不容回避的真实。

2023年春节是什么时候

2023年春节为公历的1月22日,星期天。也就是农历癸卯兔年正月初一

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春节就是与家人的团圆,对于身体有恙的人来说,春节就是一份健康的期盼,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对春节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无论怎样,春节象征着爱和希望,是万物复苏的开始,无论怎样,我们始终相信,春节能给我们带来好的运气。

2023年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篇4

关键词:韩国;春节;饮食;服饰;研究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39-2

1 韩国春节饮食

在韩国,春节时人们互相赠送的食品和祭祀祖先的食品总称为“岁馔”,春节时喝的酒称为“岁酒”。岁馔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大米、酒、烟、鱼类、肉类、蛋类、柿饼、紫菜等。在韩国,春节的时候为了摆放祭祀的供桌以及招待客人需要准备各种食物。主要有:年糕汤、岁酒、蹄子冻、柿饼汁、酿酒、紫菜等。根据每家的情况准备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是必须准备的传统食物是年糕汤。

1.1 年糕汤和年糕

在过去,粳米的产量不高,因为是一种贵重的食物,以粳米为原料的年糕并不是人们的日常食品,而是只有在过大寿或者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够吃到。年糕汤被赋予喜宴的象征,代表最大喜事的意义。只有春节早上,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年糕汤,年糕汤就成为了一种节日食品。北方的些地区也用饺子汤代替年糕汤。

根据韩国《东国岁时记》①的记载,年糕汤被称为“饼汤”,是一种“供祀接客”的必须食品。还记载了年糕汤的具体做法,用粳米做成白饼后切成铜钱大小的薄片,放入添加了牛肉或野鸡肉的酱汤炖煮后加入辣椒粉。韩国的俗语“鸡代替野鸡”②,就是从制作年糕汤时用鸡肉代替野鸡肉中演变出来的。过春节的时候,人们习惯用“吃了几碗年糕汤”的表达方式来询问年龄,这也是年糕汤作为岁馔的代表性食物的一种体现。

对于春节食用白色年糕汤的风俗,崔南善③在《朝鲜常识》中解释道“用白色的食物代表新的一年天地万物复活新生”。还有春节食用白色年糕是从古代崇拜太阳说由来的说法,春节作为新年的第一天,白色的年糕是新的标志。并且,年糕的形状和太阳的形状类似,也是春节食用年糕风俗的一种解释。

将粳米粉放入笼屉蒸熟后制作成的食物被称为蒸糕,是一种在春节或其它节日供奉神灵的食物。春节食物除了年糕汤,饺子汤以外还有药食、蜜饯、果子、绿豆煎饼,蹄子冻、烤肉串、蒸糕、柿饼汁、酿酒、萝卜泡菜等。

1.2 岁酒

岁酒专指春节时喝的酒,最具代表性的是屠苏酒。屠苏酒是添加了肉桂、花椒、白术、桔梗、防风等药材酿制而成的酒。传说春节的时候喝了屠苏酒一年之内都不会生病。据《洌阳岁时记》④记载,这种酒小孩子也可以喝。京都杂志还记载了如果没有屠苏酒用其他的酒来代替的情况,需要所有的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而且这时候的酒一定要凉的酒,代表着迎春的意义。

1.3 果子

果子是春节早上祭祀祖先使用的食品,也被称为油果。将糯米粉用高度数的酒和成比较稠的面糊,搅拌均匀后做成块状放到温暖的地方晾干。晾干后的糯米粉块下油锅炸至膨胀表面形成硬壳漂起,捞出后表面沾上麦芽糖再撒上芝麻即制作完成。

果子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当时的人们有在早饭前吃一种叫做“寒具”的食物来增强食欲的风俗习惯,这种“寒具”就是果子的原型。这种风俗习惯在高丽时期广为流传并延续至今。根据《洌阳岁时记》⑤记载,果子是祭祀祖先的首选食品。《东国岁时记》⑥也有关于果子的记载,“五色果子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贡品”,“作为岁馔食品之一的果子是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食品”。

果子大体上可以分为糯米粉做成的油果和米花糖。米花糖根据颜色和样子可分为白色米花糖、红色米花糖、梅花米花糖等。许筠⑦的《屠门大嚼》中有这样的记载,“白色米花糖是全州的特产,也称为‘薄痫’。”

1.4冬至小豆粥

在韩国,冬至被认为是“新一年的开始”,也被称为“小春节”,因而也是重要的节日。据《周易》中记载,太阳的开始和结束是以冬至为界,因而在过去将每年的11月作为正月,冬至作为春节来庆祝。

所以除了腊月月底和正月初一,冬至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冬至风俗的核心就是小豆粥。将小豆熬成粥,再加入用糯米做成的团子一起熬。由于团子的大小和鸟蛋的大小类似,也被称为“鸟蛋”。在冬至当天,小豆粥既作为时令食品来食用也作为贡品来祭祀祖先。还用来驱除妖魔鬼怪洒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人们认为小豆粥可以驱除鬼神的原因是由于小豆粥的原料小豆是红色,而红色则代表着辟邪的意思。

2 韩国春节服饰文化

岁装专指春节时穿的服饰,儿童的春节服饰也被称为七彩段子服或彩色童装。在过去,岁装一般都是自己缝制而成,很少外出购买。没有条件做新的岁装的人们也会在春节的时候把衣服洗干净,熨平整。

春节前夕,每家每户会根据自家的条件来准备岁装的材料。一般从春节前一周或前十五天左右开始,家里的女性开始缝制岁装。由于在缝制岁装的时候比平时的衣服更认真更细心,所以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二)

元宵节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元宵节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元宵节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元宵灯的作品;

猜灯谜活动;

教师方面: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

学校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布置、展览、评比。

家长方面:家长在活动中应该积极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对活动同样感兴趣,也可积极地参与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三)

20××年2月1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促进我校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我校特制定

了元宵节活动方案,望各班提早准备,做好布置,让学生真正过一个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节日

一、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以元宵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元宵灯作品。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提前布置学生,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上一辈的人。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三——六年级每班交五份,学校进行评比。

2、元宵节前学生搜集灯谜、制作元宵灯作品,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三——六年级学生)交

5

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

我们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培养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学以致用,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四)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而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庆贺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家人团聚的日子。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经研究决定在全体师生中继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收集作业(可以是小报、文章等形式)——《我知道的“小年”、“大年”、“元宵”》。各班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少先队总部报送优秀作业(不少于2份)

2、家乡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

3、春节实践活动:

(1)文明理财实践活动——“我的压岁钱·我节约收支”。

(2)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高年级中队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后与老师同学分享,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年”味。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元月14日的结束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少先队总部,少先队总部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五)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六)

一、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元旦、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围绕元旦、春节和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凝心聚力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创编“节日小报”。结合“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主题,各中小学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引导全校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并办出“节日小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评。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在寒假前夕,各单位组织教师代表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退休困难职工等,并送上慰问金,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4.参加元旦、春节文娱活动。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春联欢,丰富了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理解。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乌一中专门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写入《寒假告家长书》中,要求家长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丰富春季文化内涵宣传,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结合自身实践情况,顺利完成了本次主题实践活动。

篇6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标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一节课的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首先制定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标应采取哪些措施。在执教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节知多少》一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回顾春节的生活经历,重温春节的快乐。能举例说出当地过春节的习俗,并对探究中国春节传统文化有兴趣。了解各种春节的风俗习惯,学习收集有关春节的活动信息。

二、运用游戏竞赛教学?优化品生课堂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游戏竞赛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是渴望而迷恋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游戏竞赛教学法,优化《品德与生活》的课堂,进而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春节知多少》教学片断:

春节的风俗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想要考考大家,现在我们就来一个“春节”文化知多少的游戏竞赛。分成四个小组竞赛——要求每组选出的参赛者答题,组员可补充,答错了其他人可以改正。

(一)小组竞赛第一轮——小组必答题

1.你知道十二生肖都有哪些?

2.春节时为什么要扫尘?

3.拜年方式有哪些?

4.春节期间哪一天要吃汤圆?

(二)小组竞赛第二轮——小组自选题

1.判断题:下列哪种美食不是过年时必须吃的?

2.给春联找朋友。

3.燃放烟花时,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4.团圆饭里有哪些寓意?

(三)小组竞赛第三轮——小组计时题

1.过春节时都有哪些风俗?

【设计意图: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熟悉,而乐于参与的活动。学生在情境游戏中,提高生活认识,激发道德情感。以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了解春节风俗的兴趣,增强学习趣味与学习动力,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继续了解春节的习俗,达到课堂的。】

三、注重生活情境创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要实现学生的道德发展,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教师就要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有兴趣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教学《春节知多少》教学片断:

(一)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1.过年放鞭炮是为了驱除一种叫“年”的怪兽……(学生讲神话故事)

2.师:放烟花爆竹为了驱除怪兽,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它象征着喜庆、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过年这么高兴、喜庆,是不是鞭炮放得越多越好呢?是不是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放鞭炮呢?

3.烟花爆竹属于危险品,谁来说说看,燃放鞭炮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①要选择空旷的地方,点燃后迅速离开,保持一定的距离;②不要立即去拾落地未响的鞭炮,更不能拿在手里放;③不可将鞭炮放在玻璃瓶罐子里燃放,更不可把点燃的鞭炮甩向他人或有易燃物品的地方;④观看他人燃放大鞭炮时,微微张开嘴,以保护自己的耳朵。

4.燃放鞭炮时还应注意:

①不要购买假冒伪劣烟火;

②应先阅读说明,按照正确方法在室外燃放烟花鞭炮。

③我们小朋友燃放鞭炮的时候,应该有家长的陪同。

5.师小结:过春节有喜气而不喧闹,放鞭炮是允许的,但一定要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过一个快乐、祥和、安全的春节。

(二)过年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压岁钱?

1.“压岁钱”三字本来应该写作“压祟钱”,有驱妖镇邪的意思。压岁钱据说是能让小孩子们平平安安地过完新的一年。而现在压岁钱则是长辈给晚辈的一种祝福,它是传递亲情和祝福的纽带。

2.过年你们都收到谁给你们的压岁钱啊?大家的压岁钱应该有不少吧!你们是怎样安排这些压岁钱的呢?

①我们可以将钱用在自己的学习上,购买书籍,学习用品等。②我们可以将一部分钱捐给希望工程,以表达自己的爱心。③我们可以将钱全部交给父母,由他们保管,等需要的时候再向父母要。④我们可以将钱用于保险,为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3.师小结:但有的学生不会合理用钱,将这些压岁钱都用于买玩具、摸奖、买零食等,这会使你养成乱花钱、不尊重他人劳动的坏习惯。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合理用好压岁钱!能够体会到父母赚钱养家的不容易,并学好当家理财的本领,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春节习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本环节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春节的风俗,进而感受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民俗文化的内涵。渗透思想教育,以及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品生学科整合

篇7

Around thirty on this day, all have their own customs and habits, we the custom here is also very much. To sweep the house, for example, to stick couplets, set off firecrackers, shou sui. Seniors will give junior New Year's money, but also the steamed rice cakes and dumplings, etc.

In addition to these interesting customs and habits, are in the back! As you know, on this day, the family will sit together for the family reunion dinner. My family also is such, the family sit together to eat and chat, talk about the New Year.

Finished eating dinner, the whole family to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Party in a variety of programs, there are beautiful moving songs, there are colorful folk dance, and funny lively essay crosstalk!

New Year's bell, we off the old year, also ushered in the New Year. At this time, people will send blessing, send New Year message, but busy. So every year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年三十这一天,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和习惯,我们这里的习俗也非常的多。比如要扫屋,要贴对联,放鞭炮,还要守岁。长辈还会给晚辈压岁钱,还要蒸年糕和包饺子等。

除了这些有趣的风俗和习惯外,重头戏还在后面呢!大家都知道,这一天,一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我家也是如此,全家人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谈着一年的新鲜事儿。

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各种节目应有尽有,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还有搞笑热闹的小品相声呢!

篇8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气。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年画的三个重要产地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病瘟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喜事庆典或婚嫁、建房、开业时,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穿戴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辈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的,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信片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卡”。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钱分给孩子。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祭祖

祭祖是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民间,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应该受到顶礼膜拜。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子孙们,尘世的人们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除夕晚饭前后,摆好香炉、烛台或者木香碟和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然后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后挂在墙上。全家人依次磕头行礼,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族谱)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过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

送灶君: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爷一年四季都在厨房,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观看男女老少的行为,二十三那天要上天禀报玉帝。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要往他嘴巴上抹糖,有的地方还给他抹上酒糟,意在让他醉了不要乱说话。

门神:旧俗中,除夕家家户户要换门神,中国人信仰门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后来门神还有了具体的名字,如神荼、郁垒、秦叔宝、钟馗。除了武将,还有文官。

篇9

食俗 谷香味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年糕等。

饺子也称扁食或煮饽饽,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子时)”之意,非常吉利,还因为形似元宝,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加之“馄饨”与“浑囤”谐音,意为粮食满囤;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寓意一年比一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此外,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

祭俗 朴实味

在中国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过年祭祀神灵祖先的风俗,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大年初一早上,庭院里摆上敬天的香案和供桌,供桌上摆着牺牲(肉类食品)、点心、水果等,新年里第一锅煮好的水饺也盛来摆放在供桌上。先燃放鞭炮,然后是烧纸。纸不需太多,“天”不需要人的多少贡品,但人对“天”的感激之情需要某种表现的形式。纸烧完了,还要给“天”倒上三杯酒;把酒洒在地上,就等于“天”已经接过了人向他敬献的酒杯。把牺牲剖开、把水果切开、把点心掰开、把水饺挑开,总之,人在过去享用了天所赐予的种种美食,我们在这时要把其一一敬献给上天。

此外,长辈也会吩咐儿媳准备一碗水饺放在灶台上,请灶王爷保佑来年灶火旺盛,全家人身体健康。不过,在个别地方,农历二十三晚上,传说灶王第二天要去天宫向玉帝复命,人们怕他嘴风不紧,汇报假情况,于是给他供上芝麻糖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

贴俗 喜气味

农历春节,少不了春联、门神、窗花和吊钱儿(一种被裁剪出很多钱币形状的薄彩纸)。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窗花也不可少,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表现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此外,有些地方在烟花爆竹上也贴上红纸或者“福”字。

“赶年”俗 返古味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人们在这一天打发灶王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爷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爷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着吃,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正月初五)的数量。二十八,大贴刮,即张贴春联、门神等,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春联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瘦,竖签纸要肥。二十九撒蜡走,当日傍晚,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除夕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以防“野鬼”进家,俗称“拦门棍”,直到深夜子时,一家人聊天不休,俗称熬年,又叫“守岁”。

篇10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重要节日,有许多方法。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就拿贴春联来说吧,它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华人老是喜欢用谐音说一样事物,为的就是给大家沾一点喜气、讨一点吉利,在以后的日子里顺顺利利,把福字倒过来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家要在过年的时候往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到家了”。

年文化真是多种多样,除了这些还有“扫尘”、“贴窗花”、“爆竹”、“拜年”等等,我妈叫我回家吃年夜饭了,下次再跟你们说,再见!

回澜小学四年级:胡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