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保健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保健注意事项

篇1

关键词:计划免疫;儿童家长;社区宣教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64-01

儿童是家庭的中心,减少儿童的患病率是每位儿童家长最为迫切的愿望。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传染性疾病采取有计划地预防接种的措施,能够预防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主要举措[1]。为了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笔者对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社区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的420位儿童(1周岁以内)家长,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根据教科书和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共包括儿童及家长的一般情况,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和需求情况三个部分组成。

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包括免疫计划程序、疫苗预防疾病、接种前后注意事项3项内容。①免疫计划程序:包括刚出生时、出生后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9月各应该接种何种疫苗,共9分。②疫苗预防疾病:包括7种常见疫苗(英文缩写)分别预防何种疾病,共7分。③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常见注意事项11种,若知道即在题后用对号表示,共11分。

计划免疫知识需要情况包括是否需要具体的儿童免疫程序、定期给儿童保健查体、接种门诊有儿科医生、儿童免疫书面知识、现场讲解免疫知识。在需求知识后用对号表示。统计每项需要的人数和百分比。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和Excel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比较计性资料。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有儿童家长420名,其中父亲150名,母亲270名。根据家长的学历情况,将所有家长分为5组: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11名,占3%;本科(包括大专)149名,占35%;高中(包括中专)210名,占50%;初中及以下45名,占11%。

2.2 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在420名儿童家长中,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家长对与免疫计划程序、疫苗预防疾病和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的得分最高,平均得分分别为8.2分、6.1分和9.6分,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家长得分最低,平均得分为4.2分、2.5分和6.2分。祥见表1。

2.3 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知识的需要情况: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需求情况详见表1。不同学历组家长对于定期给儿童保健查体和接种门诊有儿科医生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具体儿童免疫程序和现场讲解知识的需求,研究生学历组仅为27%和36%,显著少于其它组(P

3 讨论

婴幼儿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基础[2]。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学历研究生的家长外,其它学历的家长对于儿童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得分普遍较低。缺乏对于免疫计划程序和疫苗预防疾病的了解是导致儿童漏种、迟种的主要原因;缺乏对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时,一旦出现接种副反应,容易引起家长的恐慌,进而发生护理纠纷。本研究提示,在本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应加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

由于政府与卫生部门对于计划免疫的重视、宣传和推广,家长对于各种计划免疫知识的需求量均较大。研究生学历的家长由于其知识面大,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来源多,导致其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好,因此对于具体儿童免疫程序、儿童免疫书面知识和现场讲解免疫知识的兴趣均不大。初中及以下学历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低,其对于儿童免疫书面知识的需要不大,更愿意接受现场讲解免疫知识的讲解。所有家长均关心能否定期给儿童保健查体、接种门诊是否有儿科医生。为此,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社区计划免疫知识的宣教工作,同时在宣教工作一定要根据宣教对象学历的差异调整工作方法,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02-01

儿童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对保障社区儿童健康、促进儿童正常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预防保健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成效[1],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对本辖区内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小区内的婴幼儿及家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80例婴儿中男婴儿46例,女婴儿34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9±2.1)个月,80例家长中男性21例,女性59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7.6±2.3)岁;观察组80例婴儿中男婴儿44例,女婴儿36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7±2.2)个月,80例家长中男性19例,女性61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8±2.5)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家长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二楼楼道内张贴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宣传画,制作板报并按时更换,发放儿童健康教育手册,在疫苗接种日向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教育等。观察组给予特殊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实施健康教育前由儿童保健科相关专家对担任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促使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掌握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实施准则、调查问卷发放方法及实施健康宣教过程中应注意事项等,提高工作人员健康宣教水平;(2)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小儿感冒、腹泻、湿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婴幼儿贫血的预防与治疗等婴幼儿常见病预防与治疗,生长发育监测的意义、婴儿各月龄体重、身高正常值,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辅食添加时间、原则等,Ⅰ、Ⅱ类疫苗种类、各类疫苗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3)健康教育形式: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兴趣爱好等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宣教;定期开展儿童保健相关知识讲座,通过专家宣讲、播放录像带、组织家长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注意了解家长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家长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实施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讲解;采用电话、短信、QQ群等联络方法为家长提供健康咨询,耐心解答家长疑惑,建立起与家长间的信息反馈、互动系统,丰富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1.3 评价指标采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病预防、母乳喂养与营养和疫苗接种四个项目;调查统计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的参与率及婴幼儿定时接种疫苗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婴幼儿疫苗按时接种率以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健康教育前后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比较 两组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后,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实施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3 讨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随着婴幼儿活动能力逐渐增强,接触感染源的机会也逐渐增加,因而婴幼儿时期的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2]。家长是婴幼儿的监护人,其对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效果,对婴幼儿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而以往有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较低[3],从我中心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健康教育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十分必要。

我中心在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对婴幼儿家长实施特殊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对家长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从实践结果来看,实施系统化、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后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定时接种疫苗率明显高于一般健康组,表明对家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的特殊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婴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提高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促使家长配合儿童预防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红芳.健康教育对预防保健的促进作用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12):43-43,44.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率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8-01

1 健康教育

随着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已大大增强,把一般的健康教育与免疫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联系起来,使健康教育渗入到免疫规划工作中。具体工作的思路是,在开展免疫规划宣教时,首先宣传国家免疫规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介绍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是免费由政府埋单; 二类疫苗是自愿接种费用自理,说明免疫规划工作是儿童预防保健的一个重要部分。

2 健康教育方式与对象

2.1 健康教育方式

2.1.1 宣传栏 每两个月 1 期,其内容时常更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儿童及家长易接受,并针对季节开展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及儿童保健知识宣传。

2.1.2 设立固定的宣传展板上墙 如 《家长接种须知》,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及接种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流程》,《儿童接种后注意事项》,《免疫接种禁忌证》等内容。

2.1.3 音像 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健康教育室或候诊室反复播放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形式直观性强,教育性广而活,易于人们接受。

2.1.4 宣传横幅,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活动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在接种门诊及社区居委会悬挂横幅和张贴宣传画、散发相关免疫规划宣传资料、让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 “免费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即时接种疫苗,保护儿童健康”等知识和国家政策。

2.1.5 开展短信通知、电话咨询业务 设立咨询台和热线电话,主要由预防接种人员负责。由于接种对象或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担心孩子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前来接种的 0 ~7 岁儿童纳入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使儿童及监护人获得一系列优质服务。

2.1.6 对家长的培训 利用每周一次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机会,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培训。不定期组织儿童保健专家讲授儿童保健知识。

2.2 把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日门诊 充分利用接种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预防接种门诊的有力阵地,在每天接种的各个环节做好口头和书面的健康教育宣传。

2.3 建立一支合格的健康教育队伍 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开展教育的实际沟通能力和宣教能力。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和医德的教育,可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的免疫规划人员仅有 4名,辖区流动人口 1 万余人,特别要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保证和提高接种率的有利因素。

2.4 宣教对象 以新建卡儿童及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也包含辖区内的高危人群人群如老年人等。

3 结果

由于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免疫规划工作相互渗透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儿童预防接种保健知识,同时将国家的免疫规划相关政策传达给家长,使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接种的疫苗。预防接种门诊的年建卡人次由 2004 年的 100 余人到 2010 年的 200 余人,由开展周门诊到日门诊接种,由原来接种 “五苗”,再扩大接种到 14 种免费疫苗和目前的 20 余种二类疫苗的接种。

4 讨论

4.1 免疫规划和健康教育是相互独立又互为相关的学科,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4.2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

4.3 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免疫工作是综合医院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这项任务政策性强,工作量大,需要家长和辖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4 对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既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又可减少医疗纠纷。

4.5 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和医德的教育,可防止预防接

种门诊接种医生出现接种差错事故。

4.6 通过健康教育渗入预防接种工作中,促使辖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辖区内相应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性脑炎、乙脑、流脑等疾病,从 2004 年至今无一例发生,麻疹也控制在 1/10 万以内。

实践证明,将健康教育融入免疫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一支培训有数的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防控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曼秀,曹翠明,刘小强.健康教育在乡镇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及分析[J]. 现代护理. 2009(13)

[2] 高龙明,吴建辉,亓兴中.健康教育在促进免疫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J]. 职业与健康. 2010(12)

篇4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危害儿童生命的各类疾病正在减少,但儿童意外伤害率却相对升高。我国学者近几年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因互,也是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为了解我县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情况,更好地指导安全工作,我们对全县2001―2010年托幼机构上报的意外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1-2010年全县托幼机构上报的意外伤害共31例,其中男28例,女3例。

1.2 调查方法

各托幼机构根据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规定的《托幼机构意外事故报告办法》的要求,进行分类的报告。

2 结果

2.1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性别构成:男孩28例(90.3%),女孩3例(9.7%)。

2.2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骨折22例(71%),切割伤12例(38.7%),脱臼(29%)。

2.3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季节:春季19例(61.3%),夏季9例(29%),冬季3例(9.7%)。

2.4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场所:大型玩具场所24例(77.4%),盥洗室6例(19.4%),教室5例(16.1%),活动室5例(16.1%)。

3 结果分析:

3.1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性别构成看,男孩90.3%,女孩9.7%,男孩明显较易发生意外伤害。原因在于男孩生性更顽皮好动、探究欲更强,且情感上更易冲动,所以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女孩,因此要加强对男孩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

3.2儿童意外损伤较多发生的类型是骨折,占总体数量的71%,明显高于切割伤38.7%和脱臼29%。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是学前儿童的特点,这样的性格特征更容易使他们在活动中忽视周围的环境因素,追逐奔跑时、嬉笑玩闹时,稍不留意,极易摔倒、碰伤,导致骨折。因此,保教人员始终要有安全意识,对潜在的意外损伤有预见,提高警惕,发现危险苗子,及时加以处理。

3.3儿童意外伤害较多发生在春季,占总体数量的61.3%,明显高于:夏季29%和冬季9.7%。春季儿童活动量增大,易冲动暴躁,汗液的刺激会导致其自控性、动作准确性降低,因此,托幼机构意外事故预防应该考虑季节的特点。

3.4儿童意外伤害较多发生在大型玩具场所,占总体数量的77.4%,明显高于盥洗室(19.4%)和活动室(16.1%)。

篇5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3年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7岁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如访视、面对面教育和深入社区等。比较健康教育后的接种率。结果:近5年内,一类疫苗接种率从83%上涨到了95%,而二类疫苗接种率从70%上涨到了83%。结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疫苗接种效果,而且降低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预防接种

Analysis of the actual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s preventive vaccination

Gao Lifang,Li Huiqing

Changjiang Hospital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Wuhan City,Hubei),430014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ctual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s preventive vaccination work.Methods: Children aged 0~7 years old who were vaccinated in clinic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from 2009 to 2013. Their parents were given 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such as interview,face to face education and deep into the community and so on.The vaccination rates after 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recent five years, the first type of vaccination rates rise from 83% to 95%, while the second vaccination rates rise from 70% to 83%. 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preventive vaccin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children’s parents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effect of vaccination.It also reduces the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vaccine.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Children;Preventive vaccination

预防接种,通过将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到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力,是目前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促进健康最有效的方法[1]。在预防保健门诊中,预防接种工作是其中主要的工作之一,能够对儿童健康发挥保护作用,对感染性疾病发生预防控制作用,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完成预防接种工作,不但需要医护工作者严格把握接种疫苗的质量关,接受程序关和技术关,而且需要对接种儿童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取得他们的配合,提高接种率,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2-3]。近几年来,我们将健康教育运用于预防接种的日常工作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选取2009-2013年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7岁儿童。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为接种对象的家长。

方法:①上门访视:产后新生儿出院回家后,有条件情况下做好上门访视,对新生儿做基本的健康体检,利用此机会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重点介绍其禁忌证、适应证,让家长了解到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积极主动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向婴儿父母介绍近期预防接种的内容和流程,满月后到医院接种的注意事项。②面对面教育:对到门诊来接种的儿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详细告知家长疫苗接种的种类、不同种类疫苗接种的意义、疫苗接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并约好下次接种时间及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对于没来按时接种的儿童电话了解原因并督促其按时接种。③深入社区:预防接种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4]。首先需要取得幼儿园、学校和居委会的支持和合作,发动群众协助做好社区预防接种工作。定期深入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疫苗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其意义。④营造良好接种环境:保证预防接种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度适宜。墙面张贴预防接种的流程、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方便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家长阅读学习。接种室内悬挂儿童玩具,转移儿童注意力,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接种时指导儿童及家长配合,接种后提醒家长给儿童穿好衣服,防止受凉,告知必须观察半小时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结果

近5年内,随着日常工作中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的逐步深入,儿童疫苗接种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一类疫苗接种率从83%上涨到了95%,而二类疫苗接种率从70%上涨到了83%。见表1。

讨论

通过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大大提高了家长们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水平,家长们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增强了家长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家长们也了解到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的政策和二类疫苗接种的必要性,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儿童的抗病能力。但是二类疫苗接种率仍然偏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需要加强二类疫苗的宣传力度,改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的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接种率。

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增加了家长的信任感,减少了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人体来说,疫苗都是异物,但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5]。通过健康教育,家长们对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了一些了解,当儿童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与预防接种人员取得联系,及早得到处理,这样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疑虑与恐惧感,而且也减轻了儿童的反应程度。对出现反应的儿童要进行登记、电话随访,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有利于社区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预防接种人员的素质。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家政府对预防接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接种工作者的理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拓展和加深,除预防接种知识外,还要求了解儿童保健和早期教育知识,更要不断学习新预苗的相关知识。在把这些新的知识融汇到工作中的同时,接种工作者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不仅要求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工作者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热情的服务态度,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茜,韩友彩,王慧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0,23(6): 1040-1041.

[2]杨静.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施[J].健康与社会行为,2007,34(23): 4531-4534.

[3]李昕.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l1,41(4):71-72.

篇6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期; 心理行为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60

儿童学龄前期,特别是4~6岁是形成良好的性格行为的特殊时期。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学龄前期的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减少儿童心理行为偏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笔者于2011年9-10月对4024名学龄前期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沙井街道32所幼儿园大、中班幼儿及家长,其中集体幼儿园3所、私立幼儿园29所,问卷的幼儿年龄分布为4~6岁,共4024名儿童,分两个年龄组,4~5岁组2504人(男童1168人,女童1336人),6岁组1520人(男童856人,女童664人)。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评估法,调查表采用目前国内有常模可信度高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及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量表内容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家庭生活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儿童社交能力、行为问题(113条为重点)等。CBCL中国标准化版中任一行为因子分儿童常模或(和)总分4~5岁组男童>42分、女童>45分;6岁组男童>42分、女童>41分即判断有行为问题[1]。由专业儿童保健医师在幼儿园家长联系会上向老师和家长详细讲解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家长填写调查表,一周后老师回收,专业保健医师将结果录入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用上海惠诚儿童青少年心理测试系统软件录入评价,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对影响儿童行为的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调查表调查情况 发放调查表43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24份,有效率93.58%(4024/4300)。来自主干家庭2304份,核心家庭1656份,单亲家庭36份,其它28份。独生子女3234份,占80.37%(3234/4024)。男童2024人,平均年龄(5.23±0.45)岁,女童2000人,平均年龄(5.18±0.42)岁。4024名儿童中有行为问题者有504人,检出率12.52%(504/4024)。其中男童296人,女童208人,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4.62%(296/2024)、10.40%(208/2000),男童和女童问题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7,P

2.2 男、女童不同年龄组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 各年龄组男女童行为问题在前三位的因子依次如下:4~5岁组男童为攻击、多动、抑郁,女童为攻击、分裂、体诉;6岁组男童为攻击、多动、违纪,女童为攻击、体诉、社交退缩,见表2。

2.3 学龄前期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 有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父母关系、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社区环境、幼儿园心理干预、医院心理咨询等,见表3。

3 讨论

3.1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沙井街道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52%,且男女童在性别、年龄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家庭模式以主干家庭为主,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家长过度保护男童,使得男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低于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女童高。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女童情感的易变性和冲动性在学龄前的后期,可部分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稳定性有所增强,开始发展社会性情感,行为问题明显减少,而男童却随着年龄增大,受特殊地方的保护,缺乏自律能力,滋生自私、激惹等心理行为问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

3.2 儿童行为问题各因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序列不同,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密切相关。男女童在学龄前期性格有所分化,从社会行为发展看,在4岁左右,男童已发展了其进取性的50%,女童发展了其依赖性的50%[2]。男童主要表现为外向性性格,女童主要表现为内向性性格,故男童在攻击、多动、违纪等到方面高于女童,而女童在分裂、体诉、退缩等方面高于男童,这与国内报告基本一致[3]。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需求不同,逻辑思维活动增强,自律性逐渐改进,儿童行为偏离也将不一致。

3.3 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提示了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4-6]。父母责任感强,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子女教育,与孩子平等沟通,以身作则,及时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儿童行为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沙井街道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父母工作不稳定,经济、文化层次低,住房拥挤,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及祖辈教育方式不统一都会导致儿童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重,行为偏离,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学校或医院的有效干预,接触到不良的社会习气,更增加行为问题的危险性。

3.4 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早期干预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将影响其学习、情绪和人际关系,有些症状可能延续到青春期和成年,妨碍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健全[7]。这就要求幼儿园重视儿童心理保健,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进行专案管理,家长重视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正确教育引导,给儿童创造适应的环境,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过分严厉或放任自流都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时学校、医院、社区相互协助,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给予心理疏导、感统训练及个性化行为矫治等措施,纠正儿童行为偏离,根据儿童个性特点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忻仁娥,唐慧琴,张志雄,等.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4(1):47-55.

[2] Martin M.Solve your child’ school-related problems[J].Harper Perennial,2001,16(1):142-144.

[3] 潘清文,黄柏青,郑艺霞.3-7岁儿童气质与儿童行为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201-202.

[4] 曲红明,李芹,刘静,等.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健康教育状况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4):165-167.

[5] 付本燕,高寒,尚云峰,等.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与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301-303.

[6] 郭贞美,陈青,潘清文,等.情绪管理治疗对儿童攻击的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98-99,105.

篇7

【关键词】社区;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0-02

预防接种主要是根据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对儿童进行疫苗注射,提高儿童机体免疫能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任务,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就此对本院社区预防接种中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社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预防接种儿童的家庭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接种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家庭1200户,观察组共有家庭1225户。家长学历:大专及以上1750名,中专或中学学历585名,小学学历75名,文盲15名。两组在人数、学历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接种方式,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新生儿时期健康教育 在新生儿出生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要深入到医院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向产妇亲切的介绍预防接种的必要性,新生儿接种疫苗类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要在新生儿出生1天内完成接种。此外,叮嘱家长在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到预防接种门诊提交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建档,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制度、程序等宣传,提高家长健康意识,认真填写登记卡,以便通知按时带儿童接种疫苗。

1.2.2 接种前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如下:①接种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预防接种相关政策,如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等是免费的,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要自费。并详细的告知家长接种的条件,若儿童身体不舒服,则要延期接种,同时接种前要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②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等,并耐心的回答家长提问。并对接种儿童姓名、年龄、性别、接种日期等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1.2.3 接种中、后健康教育 接种时通过交谈、讲故事等形式转移儿童注意力,并指导家长选取正确的抱小孩姿势。完成接种后,要叮嘱家长帮助孩子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半小时内若无异常则可回家,并嘱咐家长让孩子多喝水、暂时无剧烈活动且不能抓注射部位。同时将预防接种门诊相关人员电话号码等告知家长,以便为家长解疑答惑或跟踪服务。此外,指导家长对儿童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处理,若自己处理不好,则可联系预防接种相关人员。并提醒家长保管好预防接种证[2]。

1.3 效果评定标准

对所有家庭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程度,主要包括预防接种目的、途径、种类、禁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中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1000人,占81.63%,儿童接种人数1220例,占99.59%;对照组知识知晓800人,占66.67%,儿童接种1080人,占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及儿童接种情况综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且频繁,导致儿童家长素质、文化参差不齐,对预防接种认识不足,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难度。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传单、讲座等方式全面向人群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健康意识以及预防接种知识,从而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3]。

3.1 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 本社区定期开展讲座,向社区家庭讲解预防接种国家政策、接种重要性、工作流程、程序等相关知识,让预防接种知识深入人心,切实提高社区家长预防接种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预防接种。此外,通过广播、宣传栏、发传单等方式全面向社区居民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预防接种知晓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为81.63%,比对照组高14.96%。

3.2 健康教育课提高儿童接种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儿童接种率为99.59%,比对照组高9.59%。由此可见,在社区预防接种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接种率。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而且可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儿童接种率,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钱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8):183-184.

篇8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5-01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 health education needsof children with parent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HEN Qing-xue,XU Ying

1.Shandong province Junan County skin disease prevention station,Shandong Junan 276600;2.Shandong province Ju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handong Junan 276600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the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on the demand for health education.MethodsI sent Out questionnairs to 66 cases of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on the patient needs atdifferent stage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ResultsParents of chidren with the disease,treatment,dailylife care,relapse prevention and follow-up Visits,such as a strong understanding of dimand.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tend to one-on-one converstaion,release of popular science manuals,and wall boards.Conclusionpaerents of chidren should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to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nd related knowledge,to master knowledge of home care in order to achieve as soon as possible so that children withrehabilitation,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urpose .

【Key words】Henoch-schonlein purpura;Health educa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主要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其特点是非血小板减小性紫癜,常伴关节损伤、痉挛性腹痛、出血、肾脏病变等。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肠套叠、肾功能减退等,重者危及患儿生命。[1]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治愈和良好预后的关键。为探求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笔者对本病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66人,其中男27人,女39人。

1.2 调查内容 在大量参阅文献的基础上,自拟健康教育需求问卷,内容包括:①入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②出院健康教育需求;③获得健康知识方式的需求程度。

1.3 调查方法 由主管护士将问卷发放给家长,就问卷内容与家长交谈,问卷采用多项选择法,然后据每项选择的人数进行统计。发出问卷70份,收回66份,应答率94.3%。

2 结果

2.1 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入、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调查 治疗与护理的目的与注意事项;特殊检查与用药;住院饮食与防控感染;强烈需求分别是63例、55例、52例,占95.5%、83.3%、78.9%一般需要分别是分别不足15%。

2.2 出院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 复诊指导;日常生活护理;儿童保健指导;强烈需求分别为62例、60例、53例占93.9%、90.91%、80.3%一般需求分别占9%左右。

2.3 获得健康知识方式程度 与医护一对一交谈;科普手册;宣传栏、墙报专题讲座等;与病友交流经验;强烈需求分别为63例、60例、56例、50例。分别占95.5%、90.9%、84.8%、75.8%一般需要分别不足21%。

3 讨论

3.1 分阶段、有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

3.1.1 住院期间:①治疗与护理:让家长了解目的,如脱敏治疗,降低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关节肿痛。嘱家长避免可疑药物食物,防止病变加重。观察有无腹绞疼、腹疼等异常。②特殊检查及用药:过敏原测定、斑贴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应根据需要做好解释。③住院饮食指导:避免食用过敏原测定查出的食物和易引起过敏的其他食物,患儿高度敏感状态时,原先不会引起过敏的食物,亦可过敏使本病加重。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的无蛋白食物。[2]

3.1.2 重视出院健康教育。患儿出院,可适当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但要避免过劳、感冒着凉和对肾脏有毒的药物。减少花粉、尘埃等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

3.2 因人施教,形式多样。住院期间主要采用与医护一对一交谈,语言通俗易懂。健康教育内容制成科普手册,人手一册。

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主要有电话咨询、返院咨询等方式。应认真细致的解答家长的提问。条件允许可以上门访视。

4 小结

健康教育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临床各种诊疗护理具有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方法:将160例出生3-7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足底加温1分钟后消毒采血,对照组常规采血。

结果:观察组(足底加温后采血)一次性成功采血率高于对照组(P

结论:足底加温后采血可大大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损伤。

关键词:足底加温采血一次性成功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0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生儿疾病筛是目前早期发现疾病,促进积极预防治疗的最好方法。因此,疾病筛查的采血工作已列入产科护理常规工作中。采用有效迅速的采血方法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新生儿足底加温后采血可大大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保障滤纸血片的合格。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现将2009年11月-12月我院出生的需要疾病筛查的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时间(3-7天)、体重(3000-4000克)、哺乳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用物准备。常规沐浴用品75%酒精,棉签,同一型号批号的采血针,滤纸片,加温袋。

2.2按新生儿沐浴要求(水温38-41℃,室温26-28℃)。观察组沐浴后擦干,迅速穿好衣服保暖,露出将采血的脚部,一手轻揉按摩下肢,另一手将加温袋(加温袋温度为50-55℃)置于足底部加温一分钟后移去,用75%酒精消毒足跟外侧,固定局部,采血针斜刺后等待片刻,血会自然涌出,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采用第二滴血自然渗透血片,待渗透至直径大于8㎜时移开血片。立即用干棉签压住采血点止血。同时将滤纸血片置于干燥处自然通风晾干,按要求妥善保管。对照组沐浴后足底常规采血法采血。

3结果

4讨论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高质量的血标本是保障疾病筛查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基础。滤纸血片要求血要自然渗透,直径大于8mm以上,正反面血斑一致[1]。由于新生儿末梢循环差,血流量少,常规采血往往一次针刺血量不足,且不能用挤压局部方法增加血量,常常需要反复2次以上多次针刺采血,才能确保滤纸血片的合格。多次的针刺势必会新生儿增加局部损伤及疼痛。研究发现,这种早期的疼痛会引起一些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反应。近期的不良反应包括对呼吸、循环、代谢、免疫、神经等方面的影响,远期影响包括,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知行为障碍等[2]。家属发现了新生儿足部有多个针刺点因心疼也表示不满,增加了护患矛盾。同时面对新生儿柔嫩的小脚,再次的针刺也使护士倍受心灵的煎熬,也加大了本已负荷量很重的护理工作,增加了医院的材料消耗。通过对新生儿足部加温可促进局部血循环,增加血容量,大大提高了一次采血便使滤纸片合格的成功率,为有效地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针刺损伤及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新生儿疼痛及医患矛盾,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材料成本。此方法经济方便,易于操作,很值得推广。

注意事项:加温袋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外加棉布保护套。将要采血的新生儿集中放置逐个采血,能有效保持加温袋的温度,避免反复加热浪费时间,局部针刺不宜过深过浅,避免在有破损或有淤血的部位采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计划免疫;报告分析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而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1]。计划免疫接种是降低儿童死亡率、预防和控制免疫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措施[2]。现对我院近3年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报告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儿童保健门诊共接种疫苗35852人次,其中Ⅰ类疫苗33072人次,Ⅱ类疫苗2780人次。适龄儿童35029人次,成人接种823人次,其中接种乙肝疫苗569人次,流感疫苗187人次,肺炎疫苗67人次。每个患儿接种疫苗后留院观察半小时,嘱咐家长回家后加强护理并密切观察患儿,不适随诊。

1.2发生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①接种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硬结疼痛127例(以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多见),予以外涂红霉素软膏或碘伏,患儿皮肤症状消失。②出现发热86例(以百白破第3针多见),转入儿科门诊诊治,经查血-R+CRP,如结果正常则予以多喂水、防受凉、多休息等护理;如血WBC、CRP值升高则予以抗生素治疗,全部患儿1~3d后热退未出现并发症。③腹泻39例(以口服糖丸多见),轻则予以多喂淡盐水,重则予以口腹妈咪爱、思密达后症状均都缓解。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如皮疹、抽搐、过敏性休克等。

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沈晓明、王卫平主编的第7版儿科学所述的基本一致。

1.3近3年期间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事故事件:接种过期疫苗一次,随访至今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

2讨论

预防接种是用人工自动免疫的方法,将菌苗疫苗类毒素等制剂应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机体对传染病疾病的能力。婴幼儿按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儿童不受传染病侵袭的有效措施。儿童是许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后其保护率大多数在90%以上[4]。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个案进行管理,代替以往的手工登记和统计分析,并利用现代网络交换技术实现实时、非实时的数据交换,从而全面提高各级各层次的工作效率、信息利用及时效性和利用率,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从而解决异地预防接种和漏种的问题,进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5]。我院从2007年起就参与了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从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全面开展,在解决异地接种及漏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防止预防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6]。现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归纳如下:①医护人员应做到"三查七对",严格无菌操作。②严格消毒制度:遵守"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接种时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两次,30min/次。③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一般禁忌症:急性传染病,包括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较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及肝病、肾病、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严重的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有癫痫病或惊厥史;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孕妇及扑入期妇女。特殊禁忌症:有过敏史者,慎用动物血清制品;体温>37.5℃或1w内腹泻>4次/d者,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和细胞毒药物等,均能降低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应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各种制剂的特殊禁忌症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执行。④接种疫苗后留院观察30min无不适方可离院[7]。离院后家长应加强护理及观察,如多喂水、防受凉、多休息,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及免受外界刺激。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的方面如下:①在预防接种后留观过程中应进行婴幼儿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进而更好的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②疫苗接种后相关抗体的检测及维持时间的工作尚未开展。目前只有乙肝疫苗抗体检测工作完善。腮腺炎、水痘患儿虽然发病前都接种过相关疫苗但预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有关疫苗的免疫还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③医护人员及家长对疫苗了解甚少,对于国产后进口疫苗、Ⅰ类Ⅱ类疫苗选择盲目,具有随机性。医护人员因缺乏相关知识也缺乏指导性。

④接种率监测:接种率监测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8],包括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后者能更准确、真实地反映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落实情况[9]。⑤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AEFI,了解其发生原因,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减少对免疫规划的负面影响[10]。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服务质量,加强相关研究,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

[2]赵地.加强计划免疫,确保儿童健康[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69-270.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

[4]陈晓艳,黄秀艳.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11(11):2047-20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ol].http:///uploadfile/20051014162410333.doc.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03-24.

[7]罗坤.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5:97-98.

[8]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