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系统范文

时间:2023-04-06 16:3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系统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经济业务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1.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有关。在现代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资本结构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企业的成败。

1.2 投资风险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制定的投资决策的最终效果具有不确定的一面,包括投资利润率下降、投资回收期加长、投资不能完全收回,甚至完全收不回。

1.3 汇率风险

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和将丧失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1.4 其他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诸如企业经营亏损风险、财产跌价损失风险、企业员工人身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企业诉讼风险和财政税收政策带来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风险

2.1 财务信息不能满足管理要求

财务信息是用于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的基础,如果没有流畅、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系统,或者这个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信息不能够清晰的达一定的经济含义或者不适用于特定的管理目标,那么即使企业的投资、筹资、生产经营等都不处于危险状态,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随时存在失控的重大风险。

2.2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决策过程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力保决策依据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2.3 财务控制不力

如果在财务控制上存在漏洞,那么企业的经济利益将有可能流向企业外部,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风险,或者企业的各项决策和计划无法得到贯彻和执行,不得不中途停止或者面对失败的结果。

3.财务风险、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的关系

3.1 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在经典财务管理研究中,财务危机形成的领域通常被概括为财务风险的四个种类。而财务管理流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也会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3.2 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

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够简单的预示企业财务危机的警示信号,而且能够对这种信号做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不仅能够说明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而且能够提出如何有效处理和应对各类财务危机的有效措施。

4.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1 财务预警模型

①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

②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4.2 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多变模式可以从总体宏观角度发现风险,而单变模式能多方面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从微观上反映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4.2.1 指标设计

根据指标的灵敏性、先兆性、关联性要求、通过借鉴实证研究分析筛选出符合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是建立高效的财务预警方法体系的重要环节。财务指标的选取是与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密切相关。

4.3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实例

企业与其他部门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分别建立了符合自己特色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现以医院和企业为例简略介绍一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体的建立过程。

4.3.1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医院在理财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相背离而存在着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医院财务人员必须正确识别、了解医院内外经营风险,把握资金市场的发展及变化规律,遵循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处理好资金市场与财务风险、风险投资与风险报酬的内在联系,运用财务杠杆的调节功能,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4.3.2 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加强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医院财务部门要根据医疗、药品、器械、材料等价格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预测,提出合理建议,为医院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医院投资、筹资、用资、收益等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3.3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4.3.3.1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4.3.3.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篇2

财务分析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这个问题是我国财会界最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会学科体系在内容上一直存在交叉重复、界限不清的现象。建立独立的财务分析学,必须将财务分析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一)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

笔者认为,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有三:第一,符合国际惯例,第二,符合本国国情,第三,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二)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

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

1学科属性界定

学科属性界定是指学科研究领域的划分、范围的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区别等。

2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

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类。外部分析主体一般包括债权人、股东、其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内部分析主体一般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职工等。财务分析主体不同,其分析的内容亦有所侧重,财务分析主体决定财务分析的内容。

3财务分析目标限定

由于企业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目标的多元化,从而构成财务分析的目标体系,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不同。如投资者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过程中伴随着投资风险,所以它们的分析内容是企业经营趋势、投资风险、收益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债权人在确定或修正与企业的借贷关系时,为了保证其债权能如期完整的偿还,则要分析资产的安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从企业的管理者看,企业使用这些资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企业向所有者及债权人承担着资产经营管理的责任,即资产必须保值和增值,对资产的运用要能够使得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资收益、按约定条件向债权人偿付资产。要达到这些目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常规不懈的分析来对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评价,剖析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产生的原因,洞察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性、资产运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其他方面如会计师事务所,目的是向投资者及有关单位确定企业提供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致性等,要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查证、分析;财政、税收部门、银行等为了取得宏观调控需要的资料,也要对企业税金的缴纳、贷款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由于只有在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时,企业才可能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才有保证,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转向内部分析。财务分析的内、外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出企业的经营趋势、资产与负债,及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分析内容可包容外部分析内容,反之则不然。这主要是因为外部信息需求者目标的不同及对内部信息资料的不可得。企业的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分析,内部分析则主要为管理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此外,针对企业县体情况还可设置专题分析。具体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3专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特定的目标选取特定的资料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分析。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分析、资本资产结构优化分析等。

4关于财务分析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财会学界学科体系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财务会计之争深入到各二级学科,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学科的分分合合是由于环境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致,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到九十年代,财会论坛上就有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的微弱声音,到了现在,对此论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且似乎已达成共识,即由于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分析必须独立出来。那么,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在财会学众多学科中地位如何,包括哪些内容,与其原附着的学科关系如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减法问题,而是一个漫长的选择和甄别的过程。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本文尝试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以期能恰当理顺它们的关系,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

我国财务分析一直是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而经济活动分析又是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财务分析要独立成科,首先要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看。其共同点在于“分析”,如: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但它们的区别在于:

1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不同。财务分析依据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资科,如企业会计报表资料及有关的市场利率、股市行情,国家政策信息等资料;经济活动分析的资料则主要依据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计资料、统计资料、技术或业务资料等。

2信息使用者不同。财务分析除了企业经营者外,还有诸如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以外的信息使用者;而经济活动分析则主要适用于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经营分析。

3对象、内容不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等,主要涉及企业的资金运动,而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综合考察、研究与预测。除了对财务活动的分析外,还有对物质运动的分析。即主要是对生产活动的分析。曾有不少同志主张取缔经济活动分析,为其他学科所取代。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第一,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如同会计并不因为有了会计学基础教材就取消工业会计、商业会计一样。各个学科应是有机联系的,构成层次丰富的动态的开放系统。第二,不论是学生、分析人员或理论工作者,都应对经济分析这个系统有全面的认识,否则易产生“瞎子摸象”的现象。第三,企业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评价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它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很强,如果将其肢解易造成片面认识,由此缺乏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及各因素之间有机联系的洞察力,造成决策失误。所以正确的思路是:保留经济活动分析学科,以它为主体,形成层次丰富的分析体系。但其内容应简略全面,使人们对经济活动分析有个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并介绍基本的分析技术。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三门二级学科:《企业生产技术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企业财务分析》,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深入。其中,财务分析属资金运动范畴;生产技术分析属物质运动范畴;成本分析介于二者之间。之所以把后两者分设为两个学科,是因其具备各自特殊的研究领域、不同的侧重点及不同的发展趋势。成本分析是对“企业资金耗费”的过程的分析。这里所指资金,主要指非货币形态的资金,也包括货币形态的资金。既属于使用价值管理范畴,也属于价值管理范畴。成本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成本变动情况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成本预测等。财务分析则是对资金运动的一个特定的、相对独立的侧面———货币资金运动的分析,它注重财务能力的分析,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属价值管理范畴。总之,为了适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客现要求,财务分析应从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财务分析学既属于经济分析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4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但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应从一个更高更广的意义上理解财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们都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言,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但不是象水与油一样界面清晰。笔者认为财务分析贯穿财务管理过程始终,财务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财务分析。按环节可分为:财务预测分析、财务决策分析、财务控制分析、财务评价分析等。按财务活动内容则分为筹资分析、投资分析、股利分配分析等。再辅之以专题分析。

(三)财务分析与会计

由于会计学科体系也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难度,要理顺二者关系,首先应对会计学科体系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会计学科,应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而三者中尤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限不清。在西方,管理会计是HW奎因斯坦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独立成科,而作为独立的会计分支学科存在的,是成本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期,第一本成本会计著作是1885年亨利·梅特卡夫的《工厂成本》。到了50年代后,成本会计开始让位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之前,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处于企业普通的会计体系中未独立成科。这主要是传统体制下,二者对象的统一性和目标的共同性使然。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后,由于我国普通会计体系是包括了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不同于西方财务会计,且中、西方成本内涵不同。我国普通会计学介绍的是完全成本法和实际成本制度,而西方管理会计介绍变动成本法和标准成本制度。这便是通常说的普通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张皮”,使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于运用的原因。目前有人认为协调二者矛盾的方法是分化管理会计,将成本问题分离出来,结合我国实情加以改造,完善独立的成本会计学,而将管理会计中的非成本部分,并入如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中。我认为这种方案是合理而可行的。二者关系的理顺,使我们知道,财务分析现在面对的相关学科是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版权所有

1财务分析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会计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虽然会计报表能够提供一些信念,但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仍不能有效地满足其要求。如银行不能直接从阅读会计报表中确证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等相关资料。会计报表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高度概括,财务分析则通过对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审查、研究、计算,形成有关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将会计信息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报表资料为依据的,没有财务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就没有财务分析的准确性。由此可看出;(1)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为财务分析提供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则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它们都是决策支持系统,会计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粗加工原料,而财务分析则是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精加工信息。它们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2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在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是有一定联系的。财务分析也需要以成本会计的一些资料为依据进行。但由于经济分析已衍生出包括成本分析在内的三门分支学科。故财务分析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已很微弱了。综上所述,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很多学科内容广泛存在着相互交叉、移植和借鉴的情况。但是,交叉并不意味着合流,移植也并非混同,借鉴更不会抹煞固有的区别。财务分析学科内容与其相关学科内容不可能象切西瓜一样界限分明,但应力避大面积重复。财务分析学科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以财务分析为重点而形成的与其他学科的动态结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据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分析资料更加真实、完整。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财务分析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或步骤,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分析的目的由于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而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分析过去,而且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达到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灵活性;再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即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涵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就是说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第二,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体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辅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详略得当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体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适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规定一些指标。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大小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也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此外,债务与资本的比例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很多,除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外。还有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等因素。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第二,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管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有无过量投资?有无因设备短缺而导致生产不足?有无因资产闲置而导致利润降低?凡此各种问题,皆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士所关切。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则可以评价企业营业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资产运用效率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第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之目的,在于使企业盈利且使其经营与规模不断成长与发展。各方信息使用者无不对企业盈利程度寄与莫大的关切。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如果是股票上市公司,企业盈列增加还能使股票市价上升,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资本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可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对于职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及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它也是集体福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一般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权益利润率。股票上市公司除上述指标外,还可借助以下指标:每股盈余;每股股利;市盈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

第四,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社会贡献能力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单纯的片面的追求企业个体的经济效益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盈利企业可用实现利税来衡量,但对一些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的企业讲,则无法适用。故为此设计的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可兼顾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情况。

第五,综合财务能力分析

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总体变化的性质、趋势进行的分析。前述指标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必须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分析。其指标有杜邦模型中的权益报酬率和计分综合分析法的实际得分值。

2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前述五大类财务指标既可为企业外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也可为内部信息需要者使用。但内部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管理的特殊需要灵活设置,其内容相当广泛。一般说来,可从筹资、投资等方面设置。

第一,企业筹资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需靠企业自己来筹集,这样,筹资分析便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筹资分析中,首先要分析企业的资金需要量,其次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再次分析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筹资方案并与资金供应者进行协商,使企业筹资活动顺利进行。可设置筹资结构比率、资金成本率等指标。

篇3

(一)财务管理观念过于滞后

我国企业财务部门职责主要是对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必要依据,同时管理和监控企业的整体资金链运作情况。财务部门除了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内容以外,对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参与较少。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水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创新与经济发展形势需求之间缺少关联。

(二)财务管理关注需要转变

由于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产量、质量以及安全方面更为关注,并且这些内容更是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我国国有企业领导绝大多数属于生产型、技术型人才,属于经营管理型者偏少,正是由于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领导更加重视生产、而忽视管理。其中以重企业经济收益、轻企业资金管理现象最为突出。财务管理是企业取得最大化经济收益的根本,企业经营利润的产生通过是由资金的良性循环与周转所产生,因此,企业的经济收益与资金使用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内在的关联。建筑行业作为与其他行业明显不同的行业而言,其生产建筑产品的过程就是对各类涉及到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并且具有生产周期长,经营地点流动性大等特点。建筑行业在使用资金的筹措、价格的形成以及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预算等方面均与其他行业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要高度注重视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三)复合型人才短缺

公司规模和经营收益的情况,决定了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人数,然而,具备较高思想素质,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懂财务和生产的综合型专业化人才极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人才专业能力水平的低下,企业财务管理全面实施的弊端,财务分析系统的匮乏,都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缺少必要的支撑,这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性发展。

二、建立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

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目标是创造经济收益,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目标。创建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原则应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为根本,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收益为核心目标。根据这一重要原则,企业建立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应当做到以下内容:

(一)明确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总架构

建立经营决定型财务分析系统,首先应当全面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利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之间的明显不同来分别对待,比如:企业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得出标底,利用财务管理方式对招投标项目内容进行预算。预算的主要内容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以及本量利分析法等,对招投标建筑项目所需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以及实现的最大化经济收益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和分析,明确企业经营目标,防止错误招投标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企业通过利用财务管理事前分析和预算,运用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经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其次,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确保企业财务计划顺利完成,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这些计划和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生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配合。企业是一个整体,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是构成这个整体的主要部分,而财务管理则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目标明确,才有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二)提高财务管理经营创新能力

在企业中提高财务管理经营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这些信息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其次,建立新市场开发的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是能够为实现市场竞争提供服务,不但能够从企业资金方面对企业经营作出合理决策,还应当鼓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市场变化,将取得市场信息与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促使企业在新市场上处于强势。

(三)继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以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主。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经营决策型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客观的对企业信息进行了分析,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利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相结合,提高企业预算、资金、经营和财务分析管理等,成为建立经营性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重要手段。

(四)全面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建立优良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继续学业深造和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对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发展动态跟进了解。要求员工做好财务核算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商务的预决算、工程材料的审核、工程进度的测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人才格局的改观,会促进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推进。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特点

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全面性,即财务预警系统能从企业各个不同角度、各个层面来反映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各部门在经营动作中更加协调;其二是可操作性,即财务预警系统的财务指标应是有效的,所揭示的问题应是关键的,采取的措施是具有指导性。

二、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1.监测功能

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作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让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

2.诊断功能

诊断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运营状况之优劣作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例如,某家企业的流动比率恶化,导致财务经理疲于调动资金以应付日常财务周转。

3.治疗功能

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应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一旦发现财务危机,经营者既要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下去,也要寻求内部资金的创造渠道,还要积极寻求外部财源。

4.健身功能

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和的缘由,处理经过、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为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三、财务预警机制的架构

要发挥企业财务系统的功能,必须从机制上架构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进行系统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

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在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这一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这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务信息,更有其它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进行消除财务危机的工作。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

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成固,估计其可能造成损失。当风险的成固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验证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预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损失。企业损失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构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过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早日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表示企业营销部门可以不尽心收取顾客账款。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将吃紧。二来企业将随更多的交易风险。此时,营销部门主管应深入深究缘由,并提出对策。

5.财务危机的责任机制

即将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个人,并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每个部门及个人防范献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财务预警系统正常而有效地运转提供制度性保障。

四、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篇5

【关键词】广电系统 财务管理

一、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的背景

我国广电系统存在多年,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广电系统的改革就是采取市场化的调节手段来取代以往的行政干预,将相应的文化,娱乐等功能面向市场开放,通过一系列的资本的运作与经营来使原来僵化的格局获得新的活力。大多数广电系统向着集团化发展,各地相应的以地方多家电视台为资源依托成立了属于各个区域的广电集团,由于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比如有的市场份额较大,有的区域市场经济体量很大,致使多家广电集团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有一些差别。一般来说有三种主要采用的扁平式的横向组织结构,有的采用纵向的组织结构,但是绝大多数采取的还是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这也就为集团对于下属业务的管理决策以及对应发生的财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财务系统的管理机制的改革也有助于广电系统本身的改革。

二、当前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工作的机制不符合改革的要求。广电系统的改革就是因为现在的制度和机制不能够满足时展的新的需求,改革不是换个名字,表象的改是没有作用的,关键还是观念的改变,管理方式的转变。改革的方向既然是现代的企业化的运作,那么管理方式也要向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看齐。改变以前的阻碍自身发展的陋习,以往的人浮于事,各种行政资源的浪费,利用效率不高,采购物资成本支出很大,完全就没有内部控制机制和相关的预算管理的工作制度的有效严格执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适当的预算管理体系,健全的内控机制和科学的组织体系。

财务管理的工作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相关的硬件配置达不到新时期的工作要求,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内核,比如相应的资金管理的网络体系,财务软件的使用均不能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相关的人员配备方面的落后,企业转制以后开展的很多新的业务没有相应的,专业的,充足的人才进行管理,会计的核算跟不上质量和效率方面的要求;相应的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的控制与全面的预算管理并没有及时的落实到制度的层面上来,没有了相应的顶层设计来指明方向下面的改革也就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落后。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要注意改造企业人员原有的思维模式,如今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在原来的游戏规则里面刚刚理清头绪的人员,现在进行改革也就意味着相关规则的改变,新的取代旧的本来就会有一些相应的阻力存在。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以前采取的制度标准是根据事业单位为单位属性作为参考的,现在有的开始使用企业的会计准则,当然有一些广电系统的集团公司由于发展较快已经上市,那么也要相应的采用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很多从业人员一时接受不过来,而且随着广电系统的改制,原来观念上的铁饭碗如今也都变成了瓷饭碗,心理落差肯定存在,也会相应的影响士气。另外,随着改制相应的开展了新的业务,对财务的管理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来进行新的工作以应对新的挑战,比如原来没有的资金管理和预算决策等等涉及较少的业务,如今的出现对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广电系统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淘汰旧的财务管理方式。旧的管理方式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出现的挑战,应该进行更新。引进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对每个人的职责权利范围进行清晰地划分,对相应的工作权限也要公开,对于财务审批权限也要有个清晰地规定,各部门提出的预算计划在财务相关部门的严格审计管理后要相应的汇报给向上级领导,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

更新财务管理的新理念。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主要还是要进行管理的理念的改革,只有从观念上转变以往的方式做法,才能够真正的完成改革。思想的转变要从认清现状开始,如今互联网的冲击简直可以说是再造化的,广电系统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自我改革的话,将来的处境是很危险的,改革也是为了自我救赎。面对时代的变化与其被动地接受冲击,不如主动地开始改变来适应时代的潮流,当然随着改革肯定也会相应的带来阵痛,比如以往适应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现在一般都是企业的,也有的上市了以后要形成上市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这些相应的改变不是企业的要求,是新的市场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使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要相应的增强相应人员的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也要注意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财务从业人员业务素养的更新。财务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从业人员,人员在适应新的发展方式的时候,集团也要予以必要的培训,提供相关的帮助,提高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比以往,需要企业对于市场的需求反映做出快速的反映,对财务的从业人员本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是业务能力还有相应的道德方面的要求,要从制度层面来建立约束的长效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使命的荣誉感。

完善相应的制度管理。企业的制度方面的建设就相当于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顶层设计,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完整的制度来管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正常运作,严格控制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原则和规范,使资金的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资金来为企业创造利益,对公司的整体的利益负责。同时也要建立系统的管理目标的责任制,将集团的大的目标层层细分,具体到每一个事业部门要完成的绩效目标,对于完成的和达不到要求的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通过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管理的方式来激励大家对于具体的集团化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有效降低成本,是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公司以部门为单位,提出和部门相适应的预算成本数值,同时,部门内部也可以预算指标落实到人,对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时时的监督和反馈,公司全面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使得公司的预算指标得以有力的贯彻,有效控制公司的经营成本,是公司利益得到最大化。

篇6

关键词:高校 财务 信息化系统 重构

校财务信息化系统不应该是一个封闭、孤立的内部系统,应加快信息化重构的步伐,使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信息处理等方面得到提升,促使财务信息化系统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重构的意义

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现有的财务工作模式及各种财务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和重组,建立能够及时归集、汇总各种原始的财务信息,提供准确、综合的财务资讯,对财务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提高高校各种经济资源使用效益的综合系统。

(一)强化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经过一轮高校扩招和合并后,高校相继完成了外延发展阶段,办学规模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办学自的扩大和办学经费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进入到精细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财务部门通过对现有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利用当今先进的IT、互联网技术,将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改变财务管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陆续展开,再加上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后勤社会化和收入绩效分配体制的改革等,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管理、一级核算”变成“二级管理、二级核算”甚至“多级管理、多级核算”,原来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核算体制的要求。因此,重构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对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财务决策信息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金来源逐步多样化,各级财政对高校经费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财务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管理层对用于决策分析的各种财务信息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独立运行的财务信息采集整理系统已不能满足高校各级决策需求。因此,重构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对推进高校财务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满足高校财务公开化要求。随着国家、社会对高校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的力度加大,以及高校教职工、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高校各类事务公开化,特别是财务信息公开化的要求渐高。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适当、及时、准确地公开必要的财务信息,可以使国家和社会放心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让各部门、教职工和学生了解到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是高校财务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比如“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各类经费的预算申报与下达、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结余情况;个人收入发放情况、往来款项结算情况;学生费用缴纳情况等。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现状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由于高校普遍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学校领导支持力度不大、资金相对紧张,因此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从建设开始就没有进行全局性考虑和规划,仅针对当前已不适应需要的单个子系统进行处理,存在各个财务子系统使用了不同厂商的软件系统,或同一厂商的软件版本前后不一致,导致各子系统互相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在各个子系统之间传递需重新整理;也存在支持各个子系统的硬件由于配置未超前考虑,导致一套子系统必须配一套对应的硬件系统,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信息数据编码标准不统一。财务信息来源于学校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由于财务信息的数据编码的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使用的编码规则自成一体,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教职工工号、学生学号、学校校区、不同部门、科研项目、固定资产编码等没有统一的数据编码规则,造成数据采集、传递和处理口径不一。相同信息在不同软件之间更新时,必须先转化成子系统的识别编码规则才能更新,所以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这样导致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降低,同时还给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不确定因素,导致相同财务信息在不同子系统中的结果不同。

(三)财务信息无法满足使用者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体系通常由账务核算管理系统、学生费用管理和收缴系统、教职工收入酬金管理系统、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等子系统组成,这个体系的特点是以账务核算管理系统为核心,仅对学校已经发生的经济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管理。这种体系主要是对手工会计的模拟,财务部门提供信息的方式也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简单的汇总,以会计报表等形式进行上报。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只能反映历史数据,只能反映过去一段时期学校财务运行状况,财务数据缺乏超前性,对将要发生的经济行为不能有效地进行预测,不能够向各类使用者随时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不能够实时支持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决策、规划、分析活动,更不能满足学校管理层和国家关于教育经费管理与决策的需要。

(四)安全问题是高校财务信息化的隐患。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前财务信息化系统基本上都独立于其他网络,财务信息化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时,通常使用互联网、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加上财务信息化系统是独立的系统,安装的防毒软件因不与互联网相连,很难及时升级,如果财务人员没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很容易造成信息化系统内部病毒的肆意传播。二是很多高校的信息化数据备份没有实行异地同步备份,一般都是软件公司安装人员直接在服务器上进行备份,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

(五)财务信息化建设缺少复合型人才队伍。随着高校上一轮的扩招和合并,目前高校财务人员基本都由合并前各学校财务人员组成,由于编制和学历等问题,财务部门很难大规模对人员进行更新。但绝大多数高校财务人员具有丰富的财务知识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方式,这主要体现在高校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相对于企业,高校财务工作复杂程度不高,财务人员只满足于日常的业务核算,不愿主动学习先进IT、互联网技术,影响了财务信息化系统在高校的深入推广。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重构的措施

(一)充分调研、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财务信息化系统。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充分了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充分调研学校各类经济资源;通盘考虑财务信息化系统应包括的功能和实现的目标,要用超前的眼光来评估财务信息化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上的优势;在数字化校园的框架内坚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建设”的原则,充分考虑财务信息化系统重构的软硬件需求、注重软硬件升级的统一与配比、重新考虑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和具体人员分工等。

(二)根据多校区、多级管理、多级核算的思路开展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给高校财务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学校实现多校区、多级管理、多级核算带来了可能,但财务工作毕竟是很严谨的工作,所有工作都必须在财经制度的范围内执行,因此在重构财务信息化系统时,高校应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对原有财务制度,特别是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和内控方面对各类财经制度进行重新评估,并对过时的制度进行“增、删、改”工作,确保在新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成时,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最新的财务规定处理各项业务内容,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三)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制定统一、合理的财务信息规范,加强财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只有统一规范学校各部门、各系统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编码才有可交换性和可比性,才能实现原始数据在高校内部各部门或外部一次输入,在校内外被分次或多次利用,这样既减少各类财务数据的输入量,又实现财务数据一致性,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性,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和质量。

(四)重视数据安全,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高校财务人员要明白维护财务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要有共同维护财务信息化网络安全的责任和意识。首先,要做好财务信息化系统安全的宣传工作,强化高校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安全的意识和责任。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IT网络安全新技术的教育;对一般工作人员要请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病毒防护常识。其次,要安装防火墙,并实时进行病毒库升级。在财务处内网和外网接口处建立访问控制系统,对相关访问信息进行筛选甄别,目的在于防止外部非法用户访问,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最后要对财务数进行定期备份,并异地存储。通常可分层次地采用服务器双机热备份、RAID镜像技术、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自动备份等多种方式,备份数据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多个外部存储介质上,定期使用压缩、加密软件对备份数据进行压缩、加密,并及时将必要的备份数据刻录到光盘中,保证数据在损坏后能够及时恢复。

(五)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使财务信息化系统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必须重视引进和培养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强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同时要引导和激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既具有扎实财务理论与实务基础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也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Z

参考文献:

篇7

依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包括存储平台和备份平台,火星企业级跨平台存储备份软件除具备出色、强大、易管理的备份功能外,还独具以下优势,能够最有效保护用户基于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投资:

1 企业级跨平台的备份软件产品;  2 远程数据备份恢复;  3 多通道存储架构;  4 高安全性;  5 完善的管理策略;  6 广泛的开放性;  7 强劲的本土化力量;  8 快速的实施。  本次工程系统软件包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各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和备份软件;本次工程系统软件包的主要建设范围为:中交股份公司总部和国内20个主要二级单位,实施地点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总体部署及系统连接结构图如图所示。

在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各分公司部署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选用的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的M2ars Backup Advanced火星企业级跨平台数据备份软件,与其他市场中主流的备份软件相比,在功能实现上更贴近用户需求,和应用层接合的更为紧密。

由于将来中交财务系统采用以“集中式”为主、“集中再灾备”为辅的结构,会将20个子节点的数据先集中到北京中心,再将集中好的数据进行异地灾备。因此,在考虑快速有效备份各子节点数据的同时,必须考虑备份系统的远程管理和技术支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集中管理的能力,同时数据的异地备份和快速灾难恢复也显得极为重要。这里我们将对北京中心的异地灾备系统进行描述。

考虑到实施低代价、维护方便等方面原因,异地据备份技术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比较好的容灾方案,是数据级容灾的独一无二的选择。数据安全性的容灾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

篇8

[关键词]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市场增加值红利银行

目前许多美、英公司都使用EVA财务管理系统来评价企业业绩,西方学术界也出现了大量的文章对其进行探讨。有鉴于此,我们集中地论述了EVA系统的理论基础、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调整、基准EVA的制订以及与之相关的激励制度,以探寻EVA作为一种监控和激励企业经理工具的内在性质,并希望以此为构建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做一参考。

一、剩余收益:EVA的思想渊源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一些西方会计学者就将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重新表述成目前账面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Preinreich,1938;EdwardsandBell,1961;Peasnell,1982)。奥尔森(1989,1995)、费尔森和奥尔森(1995,1996)对该方比如,AT&T,CocaCola.Chrysler.QuakerOats等等。法进行的理论分析工作更使得该方法的可信度日益增长,目前它已成为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框架。我们就借助于这一框架来推演作为EVA财务管理系统基础的理论公式。

要使由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现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等于由目前账面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现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其首要条件是满足净盈余会计联系,即:

Bt=Bt-l+NIt-Ct……(1)

上式中Bt表示时刻t权益的账面价(包括债权和股权),NIt表示时刻t—1到时刻t的期间内的会计利润,Ct为该期间对所有者的净支付。净盈余会计联系要求所有影响账面价值的利得与损失都应包括在利润中,即从一个期间到另一个期间账面值的变化等于利润减去股利净支付。该假设允许基于未来盈余和账面价值表示投资者获得的未来现金流,这里的收益是基于股东的角度和利润的实体观来定义的。如果采用利润的实体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债权;如果采纳利润的所有权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每个期间的剩余收益(则)被定义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述为:

RIt=NIt-(rXBt-1)……(2)

这里的r是资本成本,表示收益返还率,假设它是常量。NIt表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

我们用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表述公司价值:

上式中Vt表示t时刻公司权益(包括债权和股权)的价值,r是折现率(假定为常量),Ct+r代表来自未来期间的现金流,应用净盈余联系,将上式用剩余收益加以重新表述:

如果令τ趋向于∞时,Bt+r/(1+r)τ趋向于零,则方程(3b)又可表示成:

方程(3c)的成立必须以净盈余联系为前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稳健会计的处理方式可以改变方程(3c)右边的两个项目的相对数量,即在t时刻压低权益的账面值,但是将提高后续期间的剩余收益。斯特恩·斯图尔特将账面值和利润的传统会计计量加以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剩余收益结果称之为经济增加值(EVA)。这时,又可将方程(3c)表示成:

上式中的Bt是经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方程(3d)提供了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经济价值Vt与账面价值Bt之所以不同主要在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时间不同。经济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被认为是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方程(3d)为该观点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表述,即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是未来EVA的现值。如果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了它投入的资本价值,则该企业是成功的。市场是企业是否成功的最后仲裁者,因而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最后必然导致企业股权和债权的高市值。斯特恩·斯图尔特将市值超过投入资本的部分称为“市场增加值”(MVA),并用公式表述成:

基于上述表述,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主要在于其创造的未来EVA的现值。但是,有人认为,这样定义成功存在一个困难,首先,账面价值反映了所有者投资或再投资的数量(即投入资本和留存盈余),这构成了评估未来成就的基准。第二,账面价值按年累积成就,即确认在过去的EVA中和未分配给所有者的数额。过去确认的利得越大,Bt就越高,所以MVAt就越低。他们认为应从投资基础中排除留存收益以解决该问题。而且,就在目前和将来通过MVA测试而言,过去对利得的会计确认为此制造了负担。仅仅在企业刚开始运营时,方程(4)是对企业价值的明确计量,因为在该时点,不存在不完善的会计计量歪曲企业过去的业绩。

我们用ROAt表示资产收益率,由于ROAt=NIt/Bt-l,所以,还可以将EVA表述成:

MVAt=NIt-rBt-l=(ROAt一r)Bt-l………………..(5)

NIt是经过调整后的净收益。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因为可以将EVA植入一个正式的价值评估模型中,并能将其分解成包括获利能力的项目,所以,它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引人注意之处,即能够基于会计数字表示价值动因。比如,将方程(5)带入方程(3d),能直接产生以EVA为基础的会计价值评估模型。

二、EVA:基于剩余收益对GAAP调整的产物

(一)对剩余收益作为单期间业绩计量指标的指责与回应

首先,批评者认为,投资费用是沉没成本,所以考虑固定投资的利息费用不可能提高生产决策的质量。而且,在资本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忽视分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主要的投资决策推至企业的下层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此,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许多现代公司已经成长得过大而不能很好地加以管理,因此应授权给管理者使他们成为准所有者,投资决策权可以下放给分部。所有者不能回避早期资本投资的成本,作为准所有者的管理者也不能回避。所以,沉没成本的利息费应被作为剩余收益思想的一个主要优点而不是缺点。

第二,批评者认为,基于单期间剩余收益指标的激励制度会导致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剩余收益是基于公认会计原则(GAAP)来计算的,由于会计系统自身存在着未能成功反映经济真实的危险(包括没有确认特定重要的资产),可能使管理者并没有正确地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其实会计系统所计算的实体的账面价值使其等于实体的经济价值,而通过对剩余收益调整而得出的EVA可以避免该缺陷。

(二)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的调整

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了GAAP的120多个方面以得出EVA。但是,他们指出,对特定的公司而言,可能只需要进行10个左右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调整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他们的调整基于以下三个目的:

1.对稳健会计影响的调整。这里,我们仅列举了四类敏感的会计处理来说明EVA对稳健会计的调整。(1)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认为应将所有无形资产投资(比如商誉、研究与开发费(R&D)、广告费用、教育和培训费用)予以资本化,以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对于商誉,他们既反对将商誉费用立即冲销的会计处理,也不赞成将其资本化并予以摊销的做法,他们赞同将其资本化但不予摊销的会计处理,认为外购商誉代表企业的一种投资,该企业必须为其创造有竞争力的收益,商誉应该以全部数量在EVA资产负债表上列示;(2)对石油天然气行业而言,不成功的勘探费用代表发现有生产能力领域的部分真实成本,所以此类成本应该被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而目前的会计处理实务会使管理者过度地厌恶风险;(3)存货计价方式应按后进先出法予以调整,并在报表附注中增设“后进先出准备”的非正式帐户,以消除其稳健的会计效果;(4)关于负债的确认,他们反对递延税会计。首先,递延税负债会计强化了稳健主义,由于递延税负债可以被预期在未来支付以致于它的现值为零。第二,该处理减弱了管理者制订高效税务计划的动机。

2.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斯特恩·斯图尔特的一些调整在于消除管理者平滑会计利润的机会(至少是使其机会最小)。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坏账准备、担保、存货减损。他们提出,与这些项目相关的费用应该以现金基础来确认。有证据表明,当业绩计量指标与经理红利计划相关时,应计制被利用来管理盈余(比如Healy,1985;Holthauseneta1;1995;Guidry,1998),但是,目前没有实证证据表明坏账准备、担保和存货减损就是盈余管理的手段。

3.消除过去会计误差的调整。斯特恩·斯图尔特提出了一个防止由于过去会计计量的误差而使投资者作出错误撤资决策的程序。如果一项资产的账面值不等于其经济价值(历史成本会计下该现象是非常普通的),可能影响管理者作出经济、正确的留存或撤资决策。

应当说,斯特恩·斯图尔特的方法是与传统会计实践的成果相结合的。他们对GAAP修正的目的在于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玩数字游戏。但是,在单一期间什么构成了卓越的管理业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通过单一期间的会计计量所能做到的。各种会计调整是否能以一种方式组合,与EVA中的收益概念相一致,关于这一点还并不明确。甚至在调整之后,正的EVA不一定就表示卓越的管理业绩,负的EVA也不一定就表明价值已经遭到减损。斯特恩·斯图尔特也明确指出,即使在他们的调整之后,各种系统偏差仍然存在。

三、基准EVA的制订:对GAAP调整的再调整

尽管斯特恩·斯图尔特对GAAP进行了诸多修正,但是偏差仍然存在。这些偏差来自于会计师记录企业交易的方式。许多企业的支出中包括“利益”的购买,这些“利益”并不直接与它们联系的项目或行动相关,一个主要的例子是“干中学”,它的成本隐藏在每天的运营成本中,这可能使企业资产自身的账面价值小于经济价值。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还有可能大于其经济价值。这种情况发生在周期性产业和“夕阳”产业,如果在折旧计划没有很好的调整以反映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下,未来EVA将可能为负。所以,由于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不完善影响的存在(也就是上述调整并不能完全消除它们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EVA评价业绩的基准定位为零,而应相应地定位于零以上或以下。斯特恩·斯图尔特把这称之为“不同天赋”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竞争优势的过去意外所得和以前的投资将使得目前的管理团队在未来获得正的净现值相对容易,而在其他的产业,目前管理团队获得甚至为零的EVA就可能代表极大的成功。

如果“零”值EVA不是一个合适的基准,那么EVA的标准应该怎样制订?

我们再一次回到方程(3d)和(4),它们将提供一个制订合适EVA基准的出发点。因为,MVA可表示成所有未来被资本市场所预期的EVA的现值和。斯提芬(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执行官、补偿咨询实务的前负责人)指出,应该使用在MVA中被扣掉的预期EVA作为制订未来EVA的基准,将目前MVA转变成一套未来EVA基准要求有一些假定,即关于非零的预期未来EVA将遵循时间序列。他回顾了两个方法。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假定目前的MVA是预期在一个有限的“竞争优势”期间获得的未来EVA的现值。他指出,这个方法虽然简便,但是通过参照在持续经营公司的EVA和MVA的观察,MVA通常并没有在一个短期间内消失。因此,他提出一个替换的方法,该方法假定非零值EVA将无限期地持续,或者至少在任何可预测的期间之外持续。最近,斯特恩·斯图尔特的文献中提到了基于“预期的EVA改进”制订EVA的基准。这个方法能在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如果对会计基本原则的调整不能消除EVA作为计量企业非正常收益的偏差,这时集中于EVA基准上的变化可能获得成功。第二,EVA改进的模型化将预期EVA与一个增长的资本基础的比例作为常量,这与假定市值与账面值比率可能在未来保持不变相一致,这意味着将依据一个永久利得的基准来判断管理者的业绩,即假定任何新的投资总能得出与过去投资相同数量级的正利得。

我们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以市场为基础制订EVA基准的方法的要旨。假定预期EVA将永久地以一个几何方式成长。进一步假定,预期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都以与EVA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因而预计市值与账面值比率将保持不变。在以上前提下,方程(3d)又可以表述成:

Vt=Bt+EVAt+1/(r—g)=Bt+Bt(M—1)(6)

上式中的g(gEt[EVAt+1/Bt]=(M—1)(r—g)………(7)

在这个例子中,期望EVA率(即方程左边的项目)与市值对账面值的溢价率、资本成本率与增长率的差额正相关。假定其他的条件相同,在t+1时刻的EVA如果小于(M—1)(r—g)Bt,则表示管理者的业绩是不令人满意的,所以迟早将伴随有企业市值的下降。

这个方法简要地例证了以上通过参照未来EVA的市场预期制订EVA基准的方法。但是,利用零值EVA作为基准可能是更好的,因为上述方法将导致一个困难的问题,即:将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未来EVA的市场预期得出EVA的基准?EVA的实践者不得不尽力克服该问题。比如,假定一个管理团队具有很好的声誉,这会导致市场对他们有更高的未来EVA预期。如果在开始期间制订EVA基准时,这些市场预期被包括在内,那么即使管理者获得了高预期的EVA,他们也不能受到奖励。这并不是一个假想的例子,Carm(PitneyBow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个EVA的坚定支持者)就提出了相同的考虑。制订标准以此来奖励管理者,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的“天赋”,该项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一种方法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它需要以一个“剥离价值”的基础制订EVA基准,即如果用一名具有平均质量的管理者来替代企业的该管理者,通过参照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计,来制订该管理者的EVA基准。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认为,EVA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对经济情况人为地反映不管多么完善,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但经过不断地调整至少是对经济真实的一种逼近。所以,我们基本赞同斯特恩·斯图尔特的调整思路。

四、EVA系统中的红利银行

斯特恩·斯图尔特指出,应设置红利银行用以管理以EVA为基础的红利奖励。他们的系统与许多公司实际的制度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首先描述了常规的红利计划。

(一)常规的红利计划

许多常规的红利计划具有表1所表示的特点:在企业业绩较低的时候,管理者没有红利。业绩水平一旦达到了L,管理者开始获得红利,随着业绩的增加红利不断增大。但是,在超过U之后,管理者将不能获得额外的红利。在表1所描述的情况中,管理者并没有处于准所有者的位置,一个准所有者的红利支付应随业绩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当业绩超过U时,此类红利支付计划并未能有效激发管理者努力工作的动机。而且,如果企业业绩一直小于L,它也不能刺激管理者努力工作。

之所以实行这样的红利计划,其原因在于:在U点,如果管理者知道依据期间业绩的红利额没有界限,他们将会有强烈的动机从事加速收入确认的行为。他们将可能利用会计操纵或以未来的损失为代价进行投资决策以改进目前的经营业绩。L点的存在,是由于存在法定的和劳动力市场对具有较差经营业绩企业管理者的收入水平规定的界限。

(二)EVA系统中的红利银行

在一定程度上,EVA是用于避免操纵盈余进而影响红利支付的行为发生。尽管利润操纵(期间之间利润的再分配)改变了这些利润的现值与相关的红利,但是此类利润的再配置并没有改变EVA的现值。从方程(3d)中能看出这一点:将利润提前确认所带来的“货币时间价值利益”能通过在未来期间EVA中所征收的资本费用予以消除。因此,如果红利直接与EVA相关,这时就可以避免通过各期间的利润操纵来改变红利支付。然而,如果红利未反映全部(包括现在和未来的)的操纵影响,价值不变性将遭到破坏。比如,管理者未来收到的红利可能为0,或者如果管理者能在由于目前的正EVA所导致的未来负EVA效应将影响未来的红利支付前更换工作,这时价值不变性将发生改变。因为此时EVA系统之下,管理者仍然有动机加速收入确认。也就是说,在EVA系统下,仍然不能避免管理者操纵利润行为的发生。

斯特恩·斯图尔特提出了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以防止管理者操纵EVA的行为。在红利银行的制度中,以EVA为基础的单期间管理者红利将计人管理者的红利银行帐户中,该帐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基于更新的红利银行帐户的余额(它由期初余额加该年的报酬组成)。具体运用时又包括各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定期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通常是该红利银行帐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红利银行帐户的余额为负,将没有红利支付。本期的余额(正或负)将被结转到下一期。

篇9

随着中国的企业必逐渐融入到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中,国内市场竞争将演变成国际性竞争。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防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危机境地,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课题。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必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管理系统,由财务状况逐渐恶化而导 致财务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危机加剧到企业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因此,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企业的财务危机由初步萌生到恶化,并非瞬间所致,通常都要经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分析判断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发挥预警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谓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规避和防范企业风险的工作,其灵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管理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所以,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信息处理功能。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予以报警。

第二,危机预知功能。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管理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三,控制危机功能。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并预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危机真正发生。

第四,避免危机再次发生功能。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前车之鉴,又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基于以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我们在构建一个有效的预 警系统时,财务指标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的特性:

其一,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机因素一旦萌生,能够从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

其二,指标的先兆性,一旦指值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亦即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不是已经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

从财务管理方面讲,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导致企业竞争地位下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一味地追求营业数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营业质量现金流入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时以此为出发点考虑。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风险管理不当可能诱发财务危机,但二者并非是同一概念。风险是竞争的孪生体,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一种必然现象。它虽然隐藏着危机,却也孕育着商机。尽管时刻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但危机的策源地 或许更主要的是滋生于企业内部,如滞后的管理理念、错误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对竞争风险应对不当或功能乏力等的结果。单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方面而言,自然不足以揭示财务危机的本质和根源,但透过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却能够使企业感受到危机的存在,这将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危机的深层诱因进行延伸追溯,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万希宁,苏秋根.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3,(12).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管理;VB6.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43-01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各个企业的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渐渐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财务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将直接受到企业集团管理方式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如何在现有经营环境下选择最佳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最优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功能描述

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上运行,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其工作流程为:用户登录通过权限判断,普通用户不能浏览、阅读和查询信息,指定用户可以操作,可以进行信息录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一)系统登录表单。该表单的功能是在系统被访问之前,要对进入系统的用户进行安全性检查,防止非法用户进行系统破坏数据及威胁系统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合法的用户在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方可进入系统。

(二)主界面。在该界面窗口中,共有文件、数据、关于等所有系统功能,用户可以操作菜单的方式快捷地使用系统。

(三)更改密码。使用本表单可以方便地修改用户的密码,以防密码泄露后对数据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三、系统具体设计

系统整体结构: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根据企业财务工作流程分析,本着模块划分的原则,把系统抽象为5个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财务核算、综合查询、年末财务决算、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功能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一)系统管理子系统。第一,设置用户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名称、用户权限密码、建设单位名称等基本信息。第二,自定义明细科目:用户根据本单位具体业务需求自行设置明细科目。第三,输入银行账号:输入或修改基建财务银行账号。第四,输入初始余额:新用户输入期初会计数据。第五,清理数据:清理全部或某年的数据。

(二)财务核算。第一,设定工程项目编码:根据当年投资计划增删工程项目并为新增项目设定编码。第二,设定往来款单位编码:为新增的往来款单位设定编码。第三,建立当月序时账:在开始新的月份会计核算时,建立新的序时账表。第四,录入/修改记账凭证:将已填制并审核完成的记账凭证进行录入或修改操作。第五,打印当月序时账:打印当月序时账,便于操作人员核对查错。

(三)综合查询。提供日常会计业务所需的各类查询服务,例如往来款查询、总账查询、明细账查询等。查询是财务管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以下几种查询方式:一是按凭证号查询。即按精确的凭证号查询,用户输入凭证号后,可以调出这张凭证。二是按期间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起止会计日期输出查询结果。三是按工程项目代号查询。用户输入工程项目代号,可调出所需要的该项目的相关数据。四是按单位代号查询。五是按科目查询。六是自定义查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查询条件,实现特殊查询的功能。

(四)年末财务决算。接收并汇总日常核算数据,录入补充系统以外的非会计数据,生成用于上报主管部门的年度全套财务决算报表,提供年终决算报表的查询和打印。

(五)财务指标分析。可进行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固化在系统中,指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年终财务决算模块。将财务决算数据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输出至屏幕或打印机。

四、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从建设单位的特点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实际工作,开发出适合财务部门实际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应用的结果来看,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是有效和实用的,基本达到了规范基建财务业务流程、提高财务部门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福成.Visual Basic 6.0数据库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