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规范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测绘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GPS 海洋测绘 精密定位及水深测量
如今,常用于我国海洋测绘工作中的传统工作方法包括:罗盘定位与六分仪、测深杆、测深绳、测深铅鱼等,这些传统的工作方法测量精确度较低且效率不高,只能进行粗略的海图绘制,难以满足高要求的探测工作的进行。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遥感探测、声波探测、卫星地位和激光探测等科学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它们将逐步被应用于海洋测绘过程中,随着这些技术的使用,海洋测绘技术也将逐渐向高效率、高精度、高现代化迈进。
1 GPS在海洋测绘的精密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目前,以中国沿海范围内为区域的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DGPS)已经投入使用。此系统的有效工作距离可以达到300公里,定位的精确程度可以保持在5米之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沿岸海道的测量大比例尺绘图过程中导航与定位的要求。但对于要求高精度测量的区域而言,此系统依旧无法满足水位更正方式的需求。而对GPS-PPK技术而言,此项技术在测量时具有很高的精密程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数据链可以不用进行实时的通讯。
结合在海洋测量规范的要求,在综合对设备运行的成本、测量高精度的要求、导航实时性的需求等许多实际问题考虑的前提下,进行精密海洋测绘中的定位工作需要结合RBN/DGPS和GPS-PPK技术,使用将两者相互结合的技术方案。其主要工作流程是,首先经RBN/DGPS系统对实时的定位导航进行系统支持,提供误差在3米之内的实时定位数据,之后再由双频载波对其载波的相位数据进行记录并观测所记录的相位的部分测量[1]。
2 GPS在海洋测绘的水深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2.1 当前所使用的测量系统
眼下,最常使用的水深测量工作方式是使用多波束的水深测量系统。与曾经所使用的单波束系统的测量工作相比,这种方法所收集到的数据样本能够依据不同的水源深度直接获得,而且能够垂直于航道的方向之上。因此,使用多波束的水深测量系统能够快速、精确地对相对宽度范围中的两侧多点的水源深度进行测量,明确清楚地探测海底的地形地貌。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之中,通过利用多波束的水深测量系统和使用GPS系统的定位对某点的水深进行测定,就可以快速对海底的地貌地形进行测量和绘制。
2.2 GPS与数字测深仪的实际应用
2.2.1 水深测量工作中的基本步骤与作业方法
水深测量工作主要是指通过承载测量船与作业系统进行测量作业进而获得水深数据的工作过程,其工作系统主要由专业软件和计算机、GPS接受装置、数字探测仪等设备组成。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外业数据的收集工作、内业数据的处理工作、测量成果的输出工作等几个步骤。(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水深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对GPS-RTK基准站进行架设时,其位置应选择在测量范围内的中心区域,要求处于视野开阔切地势较高的位置;第二,借助已知测量区域内的两处WGS84坐标与北京54或西安80坐标,计算出所需要转换的参数;第三,使用加密方法对已有的测量断面进行重新设置,初步布设水深测量的作业线[2]。(2)外业数据的收集工作。在进行此项工作是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要排除如参数错误等能够引起基准站进行坐标转换计算出现误差的因素,对基准站的坐标进行校验;第二,对测量深度系统中的各项设备进行连接,完成测量仪器与更正天线的偏差、接受装置的数据格式、定位仪的接口和测深仪配置等校准和连接工作,之后才可开始进行测量工作。(3)内业数据的处理工作。内业数据的处理工作主要是指通过相应的处理软件对所收集到水源深度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形成详细的水深分析的统计报告、水深图等测量的实际成果,并将其进行输出形成文档。
2.2.2 GPS-RTK在水深定位中的应用
由于GPS-RTK技术坐标系统的设定主要是使按照当前所提供或要求的坐标系来进行的,在使用此技术进行水深定位的测量过程中,首先要对参数进行计算求解,之后才能够将各坐标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以这就要求在进行水深定位的工作中,在架设基站时要选择在地势高的房顶或山顶之上,通过各个移动站对已知坐标点的实际测量之后,使用相应软件对坐标进行求解转换,进而得出测量区域内的坐标系数。
3 海洋测绘工作中水深测量的精确度分析及误差来源判断
在使用无验潮的方法进行水深测量的工作时,鉴于船体摇摆、RTK的高程可靠性、采样速率、同步时差等不确定因素会对测量的结果精确度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所产生的误差会比RTK定位所产生的误差数值高出不少,因此对提高无验潮方法进行水深测量的精度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与影响[3]。
对于船体的动态吃水与摇摆姿态的更正而言,可以通过使用电磁式的姿态仪对船的姿态进行修正,其中包括位置修正与高程修正。船在行驶的过程在其横摆、纵摆和航向等具体的参数都能够借由姿态仪进行输出,同样依靠其测量的专属软件进行对此类参数进行修正。另外,对于船体动态的吃水数据而言,在进行更正时可以依据其静态吃水和探测船的自重下沉以及颠簸程度的总和取平均值,进而以满足探测时的误差修正。
4 结语
在海洋测绘的精密定位及水深测量的工作过程中,GPS技术以其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优势,应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利用,特别是对内陆的水域与近海海洋的测量工作而言有着更为宽广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继帅,李金生,张晓舒.GPS在海洋精密定位及水深测量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篇2
关键字:CORS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对比试验
Abstract: Applying multiple base stations network RTK technology establishs the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and the height-finding technique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positioning satellite service system (CORS). With the technology, we conduct the topographic experiment under CORS unchecked tide in the waters near Ningbo at large scale, whose results was being contrast test with the data and underwater terrain results processed under traditional tidal operation mode.
Keyword: CORS unchecked tide; underwater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ontrast test
中图分类号: O357.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NBCORS与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联测,NBCORS的高程测量事后转换精度已经满足图根控制高程测量的要求。利用NBCORS对宁波沿海地区高等级控制点进行了测量精度检查,平面精度优于±2cm,高程精度优于±5cm。
由于NBCORS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成果只能保证规划区内陆地上的高精度测量,且陆地与海洋的重力异常不同,附近海域的高程测量精度并没有经过鉴定。对此我们以实验为目的,在宁波市某海域利用NBCORS进行大面积的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同时在测区以外布设人工验潮站,利用人工验潮资料进行后处理,与CORS无验潮测量事后处理成果进行对比,以供参考。
2 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原理
通俗的讲,无验潮方式就是在测深仪探头测量水深的同时,RTK流动站实时测量探头位置及水位数据,并将采集时间,探头位置、水面高程、深度数据汇总到一个文件中储存。
如图1所示,GPS接收机至水面高为H0,探头吃水为H1,t1时刻探头测量水底a点的深度值h。通过在测深、导航软件中正确设置H0、H1,可以直接得到瞬时水面高程A及瞬时水面A至水底a点的距离。
由此可以得到,水底a点高程=A-(H1+h),上述测量方法集潮位测量与水深测量于一身,直接获得水底点的高程。
3 海上试验
3.1试验方法
按照《海道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测线布设和海上作业。将采集记录的测量数据分别按CORS无验潮模式和传统人工验潮模式两种方式处理,对两种模式所获得的数值成果、图形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GPS测高模式所获得潮位数据与验潮站人工观测数据进行比对,从而检核基于NBCORS的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精度,以及所获取测量成果的可靠性、精度及其误差分布特性。图2为本次试验的作业区域及验潮站分布示意图,测区最远处边缘距宁波市海岸线约10Km。
3.2 “RTK验潮”潮位与人工潮位比较分析
利用NBCORS在线坐标转换后处理软件,我们可以得到RTK实时测量的潮位数据,如图3为RTK验潮值与人工验潮站数据对比图形。由于作业区域距验潮站2较近,可见RTK验潮值曲线与验潮站2曲线基本相同。
从表1可知,由于测区位于两验潮站中间,在理论上测高曲线应该位于两验潮站潮位曲线中间,而实际上与理论曲线相比存在l0cm 左右的系统差,根据文献[3]的研究结果,可能是船只的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量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基于高精度RTK测高的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模式能够有效地消除船只动态吃水等因素对水深测量成果的影响。
3.3 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内符合精度分析
《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对主检测线交叉点不符值进行系统误差及粗差检验,其主检不符值限差为:水深0~20m时为0.5m;水深20~30m时为0.6m;水深30~50m 时为0.7m;水深50~100m 时为1.5m;水深大于100m时为水深的3%。同时还规定超限的点数不得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15% 。
从上面的主检测深线深度比较表可知,水下地形测量成果完全满足《海道测量规范》的质量要求,同时验证了RTK无验潮作业模式的可靠性。
3.4RTK无验潮作业模式与传统作业模式成果比较
我们对RTK无验潮作业模式和验潮作业模式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比较。RTK无验潮作业模式与传统作业模式处理的水深成果比较见表3、表4。
从表3可知,按RTK无验潮作业模式获得的成果与传统作业模式获得的成果存在10cm左右的系统偏差,如前所述,该系统差主要是由传统作业模式不能准确完成测量船动态吃水改正引起的。
4 结论
两种作业模式采用相同的测量数据进行后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平面位置一致,水下高程值不同。通过对两种方式处理后的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全面比较,剔除粗差后两种作业模式下生成的等深线基本相同,两套成果较差不会随着离海岸线的距离(离岸10Km内)增加而有趋势性的变化,也不会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而有趋势性的变化。也可以认为NBCORS与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联测后的高程测量精度,可以满足由海岸线向海洋延伸10Km的RTK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永忠.GPS测高技术在无验潮水深测量中的应用.海洋测绘,2005
[2] 王真祥.胡国栋.DGPS RTK技术在无验潮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初探.海洋技术,2001
[3] 李连功.论测深仪换能器动态吃水.海洋测绘,2000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管理措施;测量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地理信息指的是将于地面空间上有关的数据信息、地形信息等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组织,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多元地理信息的获取及系统的维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定目标、内容以及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建立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地理模型分析法,通过及时的将各种动态的和空间的地理信息提供给地理信息系统,进而服务于地理决策和地理研究,属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采集地里的空间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将其输出,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数据库。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过程中要求具有较高的空间感和动态性。
(2)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使用科学合理的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出决策,使其变为具有价值的信息系统。需要使用高新技术以及强效的预测和多种要素综合而成。
(3)全程由计算机系统操作执行来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模拟功能进行地理数据的管理。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将地理信息简化浓缩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小模型,但
是要求涵盖各方面的数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我国大地测量数据系统的功能是用来储存我国大地测量的数据,主要包括控制网和大地水准网的数据,并且可以向外界提高数据资料,并对测量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
(1)测绘数据系统主要为市政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其他部门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
(2)海洋测绘数据系统。海洋测绘数据系统应涵盖海洋重力测量情况、水深测量、海洋测量的控制网等多方面的数据,并且应包含海洋气象信息、潮汐、洋流等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测绘工作提供详细的数据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测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对传统的测绘工作有很大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时是利用计算机
的快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提供多种选择,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测量的精度。除此之外,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数据库、报告和表格,并且可以及时进行数据的修正和删补,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展开。
(4)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为测绘人员提供资料,测绘工作极为复杂,测绘的目的不仅是为城市规划,但实际工程中,城市规划和测绘工作存在脱节,测绘人员的目标不
清楚,测绘工作对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不显著,配合不够默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测绘工作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为测绘工作有很大帮助,可以有效解决测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便于图形的输入、输出,以及数据资源的贡献。
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
为了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应慎重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供选择。选择时应保证平台和工具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并且保证常用功能的高效性,并要求具有汉字处理能力,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联机服务功能和优质的用户界面功能,并能实现二次开发,可以升级和扩充。
(2)数据库的设计
为了有效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应严格遵守最小单元化和最小数据冗余度原则来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数据库设计的目的应该符合测绘产品的生产,能够确保将大地测量数据、城市测绘数据、海洋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根据不同的属性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形成不同的数据信息表,并且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编码,并且实现数据的共享,便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且要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3)人员配备和系统管理制度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应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人员配备管理系统,确保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得到高效的管理和有效的维护。配备的人员应该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一个全套的管理体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措施
目前,工程测量过程中的自量控制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管理要素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是根据工程测量的具体对象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两种情况,工程测量又包括地形测绘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线路测量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放样质量控制等。工程测量当中的质量管理则是由一些系统的、特定的做法组成的,主要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质量监管、质量措施以及质量的审核等方面,利用这一体系来保障工程测量的正常进行。下面介绍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点
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点,是整个工程项目得以顺利施工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一般情况下,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点又可以具体的分为工程测量的数据控制、工程测量的人员控制以及在工程侧量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一定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所选用的机械设备,一定要有高度的精确性,能够科学、合理的表现出工程测量的结果,而最主要的就是要确保工程测量的质量。另外,工程测量的工作人员应该有能够通过审查的必要的资历证明,而且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如果有反常数据出现,一定要对其进行重复测量,来保障所得工程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2)严格审查测量数据
每一个测量数据对工程都有着特别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每一个经过测量得到的数据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一定要保证其属性数据以及风格数据的质量达到了相关的标准,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以及工程的质量。
(3)正确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
工程的测量工作离不开测量仪器,这些设备仪器就像是工作人员的双手,失去了双手的工作人员是不能顺利的完成测量工作的。由于在大多的情况下,测量工作都是在室外进行的,而那些测量设备都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要保证能够正确的使用这些设备之外,还应该要做好所用设备仪器的保管工作。如果工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出现差错,就很有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或者是测量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很大的偏差,不能正确的使用设备,这对设备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损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除了要严格的按照设备的相关说明进行操作之外,还要做好这些设备的养护和检修的工作。
(4)测量结果的验收和监理
在工程的测量结束之后,相关的施工监理人员还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检查,在检查和审核合格之后,工作才能结束。一般情况下监理要检查的内容主要有:(1)是否具有详细的技术指标;(2)是否拥有科学、合理的测绘技术参数;(3)是否获得精准的测绘数据;(4)是否具有详细的检查记录;(5)仪器精密度是否能够满足标准等。通过以上严格的检查和审核,监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工程中的不足,并且做出补救。
五、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测量的复杂性和多学科的交叉,导致其建立过程极为复杂,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原则有条不紊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许多行业、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的开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大力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使之形成一个高效、精准、科学规范的系统,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纸质海图 数字海图 信息要素 置信水平
Discussion on Methods for ENC Editing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ENC editing. The idea of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ENC is brought forward, accounting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customer.
Key words: paper chart; ENC; information factor; believable level
我国是举世瞩目的海洋大国,为了保障经济迅猛发展,在我国很多港口建造了超大型船舶码头,以满足超大型船舶航运需求。作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海道测量单位,如何利用好现代的测绘设备、测绘技术,生产出既满足航运需要又满足航运管理和港口建设需要的测绘产品,是海道测量界长期研究、探讨的课题。数字海图是由各国官方航道测量部门按照国际航道测量组织(IHO)制定的S57标准制作的矢量式数字海图,也是唯一可以合法的用于数字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数字海图[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海图因其具有传统纸海图无法比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航行导航、船舶引航、海事管理、船舶交通管理和水上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成为海上安全与高效率海上营运的基本要素。数字海图是纸质海图的现代表现形式,而海图是地形图的一种,海图与地形图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海底要素不具有可见性,后者具有可见性,那么怎样把不可见的海底地形要素全部展现在使用者面前,是仪器制造商、测绘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
现代纸质海图编辑主要包含的内容为:(1)图幅设计:主要包括图幅名称或图幅编号、、坐标系统、投影系统选择等;(2)资料搜集:资料搜集分为两部分,一是新测资料搜集;二是旧有成果搜集,根据现实地形要素确定是否使用;(3)地形要素编辑:对沿海地形要素和图幅内主要地形要素的编辑;(4)助航要素编辑:对灯浮、灯桩、灯塔等助航要素的编辑;(5)水深编辑:对水深资料进行适当取舍;(6)特殊碍航物要素编辑:对沉船、礁石、工程和航运遗留或散落的沉积物、战争抛设的炸弹等;(7)潮汐:对潮汐要素的计算和编辑,包括验潮站、潮汐表、潮汐性质等;(8)海底底质;(9)范围线编辑:包括对航道线、锚地范围线、禁航区、养殖区、施工区等的编辑;(10)磁差计算编辑;(11)图幅整饰。
1.2数字海图产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测绘设备不断更新,推动了海道测绘产品创新步伐。IHO早在1977年就认识到需要制定数字海图标准, 并开始标准的制定工作[2]。1983年IHO成立了数字数据交换委员会,专门负责标准的制定工作。在1985年5月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51次会提出数字海图安置讨论的议案,1996年11月IHO了划时代意义的《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 3.0版),1996年12月,IHO又了《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S-52 4.0版)。IHO4.0版S-52与3.0版S-57标准的颁布,海图概念、目的映射、可视化、技术工序等出现了巨大的变化[3]。从此后ENC和ECDIS的研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科研院所、海道测量单位对自己的测绘产品进行数字海图制作创新,创新的基本目的是:保证不同用户的使用者,快捷、便利的查询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保障船舶航行运营、港口规划运营、港口建设运营、航运管理的安全和高效低耗。要实现上述目的,在1999年数字海图孕育而生,目前诸多单位编绘的数字海图,数据量较纸质海图有些扩展,但是仍可认为是纸质海图的简单数字化。
1.3数字海图特点
符合国际标准的数字海图通常被称为电子航海图[4],即ENC(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ENC),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字海图。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海图制作和读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纸海图相比,纸海图产品是以海图符号支撑,海图上的信息需要借助于《海图图式》来反映传达给使用者,数字海图产品则是以数据和数据库支撑,海图上的信息以属性编码的形式反映,使用者需要借助于《海图数据字典》来获取信息[5]。因此数字海图应具有如下特点:(1)数字海图涵盖信息量大。(2)图幅范围从过去纸质海图的固定性转变为灵活性。(3)部分区域的比例尺具有可变性(既可以缩小又可以放大)。(4)由过去纸质海图涵盖内容的单一性改变为数字海图复合型。(5)用户具有宽阔的可选性。(6)水深由不变到可变。(7)使用简单快捷。
1.4.1执行规范和标准
如前所述,数字海图具有的7大特点,那么在进行数字海图(数字海图)编辑时,在遵照《海道测量规范》、《航海图编绘规范》、《海图图示》、《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 3.0版)、《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S-52 5.0版)标准的前提下,制作单位必需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制作数字海图为己任,否则制作的数字海图(数字海图)就成了纸质海图的简单的电子化。制作数字海图应遵循的原则是:制作的数字海图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广大用户的需求进行测绘产品表现形式的创新。
数字海图涵盖大量海道测量测绘信息,进一步提高了编辑海图的可信度,具体编辑内容及表现方法为:(1)测绘仪器:包括定位仪器、沿岸地形测量仪器、单波束、多波束、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侧扫声纳、流速仪、海底地质取样器、验潮仪等的分辨率和精度指标;(2)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范围、测量方式(检查测量、扫海测量)、发现的碍航物确认核实手段等;(3)潮汐性质:验潮站位置、潮汐性质、实施验潮数据提取方法、流速、流向;(4)助航物:航标、高大建筑物、高山、指向标站、AIS等;(5)重要的地形要素:包括码头、防波堤、港航管理部门、货场、铁路线路、高速公路、公路;(6)碍航物:包括礁石、沉船、钻井平台、石油管线、海底电缆、跨海大桥、跨通道的高压线等;(7)海区有关界线:包括港池、航道、锚地、通道、港界线、养殖范围线、抛泥区范围线;(8)船舶导航:根据船舶吃水自动生成设计航线,实时显示偏航方向、偏移距离、船速及到目的地的时间;(9)规划施工:包括范围划定、范围面积计算、平均水深计算、疏浚土方量计算、选定等深线的自动生成;(10)海底底质;(11)管理范围划定;(12)投影及坐标系统转换;(13)测绘时间;(14)高程基准;(15)测绘单位;(16)置信水平;
随着我国港口吞吐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航运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重要的航行区域一般都进行覆盖测量,为了准确地反映海底地貌,纸质海图在编绘中尽量放大比例尺,但是准确的表示局部就不可能表示全部,怎样才能做到又具体又全部呢?数字海图可以做到既详细的表示局部区域的海底地貌,又能够宏观的表示图幅内海底地貌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水深测量、地形岸线测量、潮汐观测、底质探测、扫海测量、特殊碍航物测量、助航标志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测区流速和流向测量的成果进行数字海图编绘,每幅数字海图分别采用中文和英文进行编绘。编绘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在保障基础数字海图,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分层进行拓展、对航行区域的不同测量方法产生的测量成果进行拓扑,根据用途对相关要素进行取舍,做到由过去纸质海图编绘单一性转化为复合性的数字海图。
数字海图实际上对于表示的最大区域内的每个分区域是数字海图系统,因此要求数字海图系统的制定标准、传输标准、显示标准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船舶航运、港航管理、规划施工、海洋渔业作业、海洋坏境保护等行业硬件和软件配置(导航软件、疏浚软件、航运监控软件;计算机、GPS、测深仪、电罗经、计程仪、倾废记录仪、雷达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VESSEL TRAFFIC SERVICES))提供广阔的使用空间。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数字海图系统可实现分项选择和集成选择,根据信息显示窗口的大小选择自己需要要素,而那些相对次要的要素,随着比例尺变化自动增减[6]。实现无级比例尺数字海图,同时对潮汐、重要航行区域的发展变化、助航标志、测深精度置信水平、海底现势置信水平、测绘手段等重要要素进行语言陈述,数字海图编辑实现图示和语言陈述相结合,保障数字海图让用户使用放心、简单快捷。以下为各种查询结果的示意图:
2结语
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测绘技术、测绘设备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海道测绘产品的表现形式,为航运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数字海图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数字海图(数字海图)处于制作初期和制作高峰,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领会浅显,制作方式仍停留在纸制海图制作的基础上,造成数字海图(数字海图)与用户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数字海图编辑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大比例尺海道测绘数据为基础,利用技术手段用户可以自动生成选项中的任意比例尺的数字海图(数字海图),引导数字海图(数字海图)编辑向满足用户现代需求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 IHO S―57”Transfer standard for 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 Edition 3.0.IHB Monaco, 1996.
[2] 王牧.数字海图系统中最优航线设计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0.
[3] 翟京生.现代海图学的变革.海洋测绘,2008,28(5):73-76.
[4] 彭认灿,郭立新,陈子澎.数字海图更新方法综述.航海技术,2005,(2):35-37.
[5] 谢宇飞,贾建军,房宏图.海图重大技术变革及其影响.“海鹰杯”有奖征文,2008.
篇5
浙江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基础测绘管理,规范基础测绘活动,保障基础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基础测绘活动及其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
基础测绘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定期更新、保障安全、促进应用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础测绘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并实施基础测绘规划,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础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基础测绘科学研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基础测绘设施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避免重复投资。
第七条 基础测绘必须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 基础测绘规划与计划
第八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海洋与渔业、人民防空、电力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基础测绘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或者作战工程的,还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
基础测绘规划报送审批文件应当附具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第十条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公布经批准的基础测绘规划。其中涉及保密的内容不得公布;确需公布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保密处理并经依法审定后方可公布。
经批准的基础测绘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组织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
第十一条 基础测绘规划的规划期为5年。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专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规划实施评估意见。
规划实施评估意见应当作为修改规划和制定新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根据基础测绘规划、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并分别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接受备案的主管部门应当对报备案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进行审核。对成果可以共享的测绘项目,应当统筹协调,避免重复投入。
第三章 基础测绘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基础测绘项目由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下列基础测绘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和复测全省统一的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
(二)测制和更新全省1∶10000、城市规划区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三)组织实施省基础航空摄影;
(四)取得省基础地理信息的卫星遥感资料;
(五)建立、维护和更新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六)收集、采集和更新全省地名地址数据,建立和更新数据库;
(七)组织实施省海洋测绘,建立和更新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八)建立和维护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九)编制省综合地图集、普通地图集;
(十)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下列基础测绘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和复测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
(二)测制和更新1∶20xx、1∶1000、1∶5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三)组织实施基础航空摄影;
(四)取得基础地理信息的卫星遥感资料;
(五)建设和维护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六)收集、采集和更新地名地址数据,建立和更新数据库;
(七)建立和更新城市三维模型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八)测绘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线、轨道交通等设施,建立和更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九)建立和维护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十)编制综合地图集、普通地图集;
(十一)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根据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家、省规定的测绘成本定额,确定基础测绘年度预算经费,保障基础测绘项目的实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测绘经费的财政支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基础测绘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财政规定需由设区的市承担有关经费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基础测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财政和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基础测绘项目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组织实施基础测绘项目,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基础测绘项目承担单位。
基础测绘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的测绘资质,并不得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基础测绘活动。
第十九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与基础测绘项目承担单位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基础测绘项目的内容及其完成时间、经费支付进度、成果验收标准、成果归属与汇交要求、保密规定、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等内容,依法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 基础测绘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基础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对完成的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第二十一条 基础测绘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保密知识教育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基础测绘设施。
基础测绘设施遭受破坏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基础测绘活动正常进行。
第二十三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需要,按照《基础测绘条例》和突发事件应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基础测绘应急保障预案。
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后,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基础测绘应急保障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急测制和更新工作。
第四章 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与利用
第二十四 条基础测绘成果应当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地理信息变化情况等因素确定更新周期。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以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
下列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定期更新:
(一)1∶10000、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3年更新一次;
(二)1∶20xx、1∶1000、1∶5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2年更新一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动态更新。
第二十五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更新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收集有关行政区域界线、地名、水系、交通运输、居民点、植被等地理信息的变化情况。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海洋与渔业、人民防空、电力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二十六条 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实行共享。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基础测绘成果目录。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其他测绘活动时,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测绘成果。
使用财政资金的除基础测绘以外的其他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项目立项前或者财政部门在审核项目预算支出时,应当书面征求同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的意见。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日内反馈意见。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认为已有基础测绘成果可供利用的,应当提供相应的基础测绘成果。
确属重复测绘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和预算支出。
第二十七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和相关地理信息,对一定区域内重要的自然、经济、社会要素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动态监测和分析,为政府管理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十八条 基础测绘成果的检验、汇交、保管、提供、利用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浙江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程序、要求编制基础测绘规划的;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基础测绘财政经费的;
(三)未按照保密规定对涉密人员、涉密项目进行管理,或者发生失泄密事件的;
(四)未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力量修复基础测绘设施,影响基础测绘活动正常进行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基础测绘重力基本网、高程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国家GPS控制网国家重力基本网是确定我国重力加速度数值的坐标体系。重力成果在研究地球形状、精确处理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发展空间技术、地球物理、地质勘探、地震、天文、计量和高能物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提供使用的20xx国家重力基本网包括21个重力基准点和126个重力基本点。
篇6
关键词:测绘工程;城市建设;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487(2015)06-73-2
作者简介:李继忠(1964—),男,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现在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基础控制、煤田物探测量、地质测绘、矿山测量和数字测图等工作
0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工程设计、施工及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工作,工程质量、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为现代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和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它的应用提高了测量质量和施工质量,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城市建设的内容主要有桥梁、道路、地铁、给排水、地质灾害、煤层气、土地承包、建筑等工程。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进度和精度,测绘方需进行自检,另外还需甲方监督检查,从而使最终测绘资料可靠、精度高。下面就桥梁建设工程测绘简谈一下测绘工程的程序、步骤,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1测量工程的目的和任务
1.1测量工程的目的
测绘工程在城市改造和矿山建设中,常服务于矿山建设、隧道桥梁建设、煤层气开发等等一系列的施工设计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阶段及工程验收阶段的测量,采取较先进的软件、可靠的参数、高精度测绘设备对所实施工程进行高进度、高精度的测绘工作。
1.2测量工程在项目工程中所起的作用
测量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在大型的施工建设中,道路改造、变形监测、管线测绘都需要测量其现状地形图来进行总体的规划和设计。在隧道建设施工中的贯通测量、变形测量需要做高精度的控制再进行测绘。在城市建设测绘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阶段,是为建设项目工作而服务,是城市建设重要工作的基本数据和图纸,这是该项目指导方针,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为与现代建筑企业建设新的测量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在测绘工程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有效地提高了建设测绘工程的质量,保证施工质量,促进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各个阶段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建设现代建筑的测绘工程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是项目投资建筑业企业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
1.3城镇建设改造测绘服务的主要任务
城镇建设改造施工前期必须选择合适的地形、可靠的队伍、容易施工且满足精度要求的地形图,在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需把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布置图的建筑物平面位置、高程且总体施放到施工现场,供施工高精度使用,并选择恰当的时间加以沉降观测,定期的监测施工现场的地形变形情况,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如发现问题立即汇报总部加以纠正。
2测绘工程学应用范围
从建设项目方面看,测绘工程是主要服务于他们,并被称为其眼睛。测量及量测,说的就是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及施工阶段的眼睛,其涉及到的项目有场地地形图的测绘、铁路沿线带状图的测量、地表沉降观测、地质灾害危险地区测绘、航空摄影测绘、水位水文及海洋测绘及大型的GPS卫星定位系统测绘。
3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测绘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
测绘工程是包括大型建筑、城市建设工程、道路建设工程测量、房产测绘工程、煤矿建设工程等等全方位的跟踪测绘,下面以部分城镇规划建设测绘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3.1测绘服务在城镇建设改造中的应用
城镇建设及城市改造搬迁首先必须要GPS卫星定位系统与水准仪结合准确测出其基准起算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因为这些密切关系到施工建设的精度和质量,所以测绘方应按照设计要求选用良好的、经检定合格的设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严格执行设计对其进行测绘。在建设施工时,如桩基施工方要高精度的测绘监测以保证基桩的施工质量,设置自检、监理部门检查及施工方检查的程序,坚决杜绝差错发生,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2测绘工程在城市施工建设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对城市建设主体施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和标高控制,楼板、构件和线条的平整度控制等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测量是主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除了做好整个楼层的垂直度观测外,还应控制好整幢建筑总体垂直度;在高精度的高程采集上,可靠高精度的高程是施工和建设的基准数据,是工程质量和施工的保证,也为场地建设参照和沉降监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在建设施工阶段岩移测绘和沉降观测的应用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监测到它的状态变化,当发生异常时可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重大质量事故发生;设计要求对在运营期间仍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项目,如高层建筑,则应由在施工阶段作沉降观测的原班人员和仪器设备继续观测并记录。
4测绘工程的发展前景
初步判定测绘工程市场的发展发现二维及三维激光扫瞄仪的应用、GPS卫星定位系统与测量机器人相结合的应用发展和GIS技术集成逐步的更新,将会成为现代化测绘行业发展的顶梁柱,并与一些大型的地质勘探、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的各种应用相结合,对彻底解决煤矿及大型建设工程的安全起到监测作用、灭害防治和环保方面的各种问题;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二维测量及质量控制将成为测绘工程发展中的一大热点。
5总结
总之,测绘工程监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带信息有普遍性的工作由以上可以看出,测绘工程信息是贯通整个工程建设的前后,而且在工程建筑信息物的运营阶段也离不开测绘工程,测绘工程为信息城市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服务,是实现城市规划,信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悼,张风录,江贻芳.城市测绘是数字城市的基础[J].城市勘测,2004.
[2]叶勇,王业垦.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监理工作要点[S].
[3]测绘工程规范〔CGB50026-93〕[S].
[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50319-2000〕[S].
[5]岳建平,方露.测绘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探讨[J].
[6]李爱生.分析测绘工程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
[7]陈林义.试论建筑测绘工程中存在的错误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1(16).
篇7
关键词:工程测绘;工程测量;GIS技术;RS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测量与测绘的研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并且随着工程建设及其技术的发展,范围是逐渐扩大的。而工程测量与测绘的现状,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且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今后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程测量本身的特点,多使用新技术,并且要多加创新,让工程测量更加完善地发展。
一、工程测量的重要作用
工程测量是指对各项工程建设中所需的地理勘测、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多角度检测等进行准确测绘的方法。工程测量在我国城市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铁路交通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是现代测绘的首要工作。工程测量服务范围广泛,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测量工作,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新的契机,数据处理自动化、实时性、数字化将是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精确的工程测量可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工程测量的精确度至关重要。
二、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现状
对工程测量的研究领域及其范围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后,就需要对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现状加以描述。我国的工程建设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而在不断进步,而工程测量也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而在不同领域都有着相应的发展,因此工程测量的发展现状是十分乐观的,下面就对工程测量近年来发展后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介绍与描述。
1.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从常规仪器向智能化仪器发展。在以前,工程测量往往使用的是常规仪器,常规仪器往往使用的是光学元件,这种元件造价较低但是精确度不高,而且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而智能化仪器,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与光学、机械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工程测量在提高精度的基础上受外界的影响不再太大,而且可以提高其技术含量。比如现在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并且越来越实用的GPS技术来说,在以前,人们如果要获得一个地点的信息,需要测量其经纬,还需要测量其与水平的高度差等,非常复杂。而有了GPS以后,这些过程都已经融入到测量仪里面,人们可以直接获得所在地的坐标等一系列信息。而能够直接获得的原因,就是智能化仪器的作用。
2.工程测量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原先的工程测量,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学科,比如对一个地点进行勘测,这件事就只与地理学科相关,但是随着地球气候的不断改变与恶化,如果不将一个地点的探测与其应该有的气候相联系,就无法让工程测量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测量中越来越重视多学科的综合,这样子就可以使工程测量能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比如天气预报的系统,它也是一种工程测量,而天气预报是一个具有实时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综合性平台,这也就是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更加具有综合性。
3.工程测量的范围逐渐扩大。工程测量随着其综合性的发展,测量范围也逐渐扩大。正因为工程测量与多学科联系,因此在更多的过程中需要工程测量的参与。比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工程测量的参与,比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
三、工程测量中存在的误区
在工程测量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换而言之,工程测量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勘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测量依据,在规范施工管理的同时,还能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其实际实施中,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测量中存在大量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建筑工程规模大、施工环节多、施工周期长等特点,测量人员在对工程进行测量时,受自身工作时间的限制,导致测量人员流动性大,且测量仪器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保修,直接影响工程测量的准确度。
2.在整个测量活动中,受测量人员素质的影响,无法对一些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3.在实施测量活动时,测量人员没有与工程的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导致测量与工程设计及今后的施工安排照成矛盾冲突。最后,在整个工程测量中,需要专业人员对其测量质量进行监管与控制。然而在实际管理中,监管与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认可与重视,对测量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基于测量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工作人员严谨对待,同时还要结合着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当前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多数是由人为与技术原因引起的,针对这类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测量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同时养成认真、负责、严格的工作作风,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前景展望
前文对工程测量的运用范围及其工程测绘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在了解了其现状之后自然需要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及其研究。下面就通过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趋势来对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接下来将从几种高科技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可能做出的发展进行描述。
1.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成图的绘制,这在以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室内室外工作的综合,十分复杂,并且需要非常多的数据,总结起来也很麻烦。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数字化成图技术的技术核心就是在“数字化”这个词,它将繁琐的工程测量工作都简化为数字和代码输入电脑。现在常用的就是掌上电脑即PDA,它可以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输入数据,然后电脑会自动处理数据并且分析数据最终输出成图,因此这项技术对于工程测量的简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属于一种边缘学科,因为它是一个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GIS最大的功能在于其分析功能。它可以进行空间分析,预测监控,还有辅助决策等作用。因此,比如在地质勘测中,GIS技术可以对某一处地方进行深刻地研究,可以充分了解这一处适合建哪一类建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进行某一方面的建筑可能导致的后果还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因此,GIS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我们需要在工程测量与测绘中充分利用这一技术。
3.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顾名思义,遥感技术可以将工程测量的结果较快的反馈于相关系统,从而较快地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因此,遥感技术能够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也应该在工程测量中多加采用。
五、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实践
随着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海图、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各种相关数字化测量及其成果的一体化综合应用技术,已成为当代最高端的测绘新技术之一,也是未来制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环境下制图与出版一体化,GIS、GPS、RS空间信息系统集成,GIS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动态可视化技术等在水运工程及海洋测绘中的综合应用,将会创造出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多样的制图新产品,为水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智能化、可视化、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化的数字制图成果。
进入21世纪,我国应用这种技术在沿海和内河逐步开发、建立了多用途、多类别的水上安全管理系统。例如: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河段,已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规范和及时更新,水位数据实现了实时、自动遥报,船舶航行实时获取最新数字航道信息(航标信息、AIS船舶信息)等,保障了船舶自身安全和通航环境安全,提高了船舶营运效率,实现了港口、航道现代化信息交互管理。
六、结束语
代表科技水平先进性的测绘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发展方向,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勘测信息,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测绘新技术应以促进经济建设,不断超越创新新技术,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探测数据为目标。大力发展测绘技术,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项工程建设,以提升我国科技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范国雄.《数字化测图(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8
关键词: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U612.1+4文献标识码: A
一、水运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
(一)对航运的指导
在以往的水运工程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水运工程勘测不完整、不科学甚至出现错误等情况和现象而产生了许多不好和负面的影响,导致水运工程竣工后无法实现预期的航运规划功能和设计预设标准,依据工程规范,水运工程在施工前,实施航运测量作用和效果是很好的,一方面测绘结果能够掌握运输交通的运作流程,另一方面通过水运的布局图设计出港口周边的交通运输路线和整体规划方案。
(二)保障安全
根据涉及面域范围的大小,我国水运工程涉及到不同级别的运输,如:沿海、近海、远洋等,每一个级别的水运工都面临安全隐患。水运项目施工前进行实地勘察与测量,不但可以很好的疏导水运交通,还可以为航运营造良好条件。同时,在工程测量方案指导下对水运设施加以改善,能够保证批船舶运送的有序性。
(三)维持和规划交通流动功能
从我国现在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国际化的进程而言,水运交通依靠其承载量大、运送成本低、容易调节和控制的特点,终将成为新时代货运和客运的主要方式,在设计和规划水运工程项目期间,综合性的测量该项目的水运进行,就能使水运交通面临的诸多难题解决,而在勘测水工建筑物的同时,不但使不同规模水运工程的基础设施完善了,还对后期水运工程项目可能要用的基础建设有部分的预建,使得船舶在起航运行等操作上更加方便和快捷。
二、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大力投资和发展改造交通事业,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提高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备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发展频繁,再加上近些年发展的空运,这些运输方案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和现代物流的需求,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陆运和空运的方式在某些因素的干扰下,其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会大大的降低,这时,水运工程的发展就显得必须和必要,尤其现代水运工程在测绘和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加大了水运规划的合理性,同时提高了水运行业的信息化管理。
我国现代水运工程测绘起步较晚,不论是工程测绘条件,还是测绘人员设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水运测绘的相关理论不成熟,测绘设备的精度和智能化不高、测绘人员的素质和测绘技能培训等都不能有效的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系统,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水运测绘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项目费用的投用,而水运工程中,水运测绘是整个水运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的重点,它与后期工程施工时的水运交通的是否通畅和质量息息相关,而且它还指导着航运的安全和交通流通。当前水运工程测绘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是借鉴一般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测绘的方式方法并结合水运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总结出来的,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包括:DT 技术、GIS 技术、GPS 技术和RS 技术。
三、实际测量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
工程测量传统模式的不足已经很明显,水运项目未来的测绘技术应具备先进性。必要时可用先进的勘测技术完成交通工程的测量取样,这是水运测量未来改革的趋势。运用自动勘测系统是测量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测量方面建立高科技勘测系统帮助人员,不但可使大面积的测量范围被覆盖,还能防止由于人工录入数据导致的过失。
(二)可靠性
测量工作要据别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使勘测数据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水运工程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水工建筑物,不管是水资源调度还是水路运输,要正常运转都得通过水上基础设施。这就要求现场勘测人员根据水运项目所处的实际环境,对数据信息进行多方勘察测量,给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标准。
(三)综合性
水运工程测绘工作还要需要其他配套建筑物的辅助才可以发挥良好的作业效率。现代工程测量根据综合性原则,不但要对内河及沿海的面域大小考虑,还应综合测量运输船舶结构面积大小,从整体上反映水运交通设施的性能状态,提高水运工程测量的操作效率。而最关键的是要对以港口为主的停泊站点加以考虑。
四、水运工程测绘技术的进展和预测
我国水运测绘事业在测绘技术、测绘装备上迅速发展,同时测绘的主要内容也在丰富和完善中。当前,水运工程测绘的主要内容有: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水位控制测量、水深测量、施工测量、水文观测、变形测量、地形图及水深图制图和各种图集编绘等。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是在GPS 和RTK 差分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进行的,在测绘过程中使相对动态的三维定位的精度由原来的分米单位提升到厘米单位,这样就能够使各种比例尺测图实现准确性,同时符合部分施工测量对平面测绘控制的精度要求。
新世纪以来,GPS 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采用水准法结合地面重力数据、地面高程模型及航空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等各种高科技技术手段,这样可以推动区域水准面精化技术的长足发展和巨大的技术进步。此外,伴随高精度电子全站仪的发明和发展,电磁波的三角高程测量的测绘精度得到了提升,这种技术的应用为长远距离,大跨度河流等的高程测量及测绘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作业方式。
地形测量的准确性也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的基础上的,全站仪数字测绘技术和RTK-DGPS 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的数字成图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水运工程的测绘施工中GPS 全站仪和各配套系统技术已经别广泛使用,进行室外作业中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储存等工作,实现无纸化、信息化、科学化测绘和管理。现代水运工程测绘技术发展中水深测量的自动化是一大突破,比如采用在沿海等各大港口都引进或者研制自动遥报水位仪,就能使工作效率提高,实现水深测量外部作业的自动化成图管理,建立起我国港口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另外,在施工测量、水文观测、变形测量、地形图及水深图制图和各种图集编绘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引进了科学手段,各个分步上使工作时间节省了,同时还使测绘质量提高了。
五、不同水域测量需要注意的事项
水运工程已是改造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项目,跟我国交通运输改革联系密切,也是人类有效的开发自然地理环境途径。工程单位在测量时应引入先进科技,并进一步提高其技术,即依据水域范围的不同制定测量方案。目前,国内水运工程范围包括沿海、近海、远洋、内河等。①沿海运输。这种水运方式在大型船舶的运输较常用,在大陆周围沿海航道比较常见。这种水运方法在测量时要对周边陆地的布局考虑,防止规划方案与实际地形发生冲突。②近海运输。近海面域比较广泛,在勘察测量技术方面应选择大范围测量系统,如GIS、GPS等联用,测量时应对邻近国家的水运交通条件考虑。③远洋运输。这种水运工程涉及广阔的对象,由于运输距离超远而给测量带来很大困难,可用数字处理技术,配合其它测量方案实现自动操作。④内河运输。内河水域面积狭小,工程测量的重点是对沿岸停泊的要求考虑,及其货物装载的作业空间。
结语
工程测量的目的是更好的指导项目施工,工程测绘技术的而应用鞥能够减少测量中的失误,获取真实有效的水运工程信息。水运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技术、新技术设备、新施工技术作为支撑,伴随高精度的定位测深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普及和更新,我国水运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字: 水下地形测量; GPS; 平面测量; 水深测量
前言
水下地形测量的目的为项目可研阶段河道或海域的数值模拟计算以及相关方案设计提供详细的地形资料,同时也为项目相关专题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水下地形测量除满足项目技术任务书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标准,主要包括:《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海港水文规范》(JTJ-145-2-201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D2009)等。本文是基于GPS技术讲述了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1-2],主要包括平面测量、水深测量、GPS控制网测量、成果图处理等相关工作方法。
1. 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图测量比例尺1∶1000时,地形测量基本等高距为0.5m。比例尺1∶10000时,地形测量基本等高距为2.0m。地形图图式按测绘信息地理局标准图式编制,测量图幅按国家标准图幅分幅。测量采用横断面法进行,断面线布置成与等高线或水流方向大致成垂直,水下地形点的密度以能显示出水下地形特征为原则[3]。测量水下地形部分的1∶1000测线间距控制15m,测点间距控制为10m;1∶10000测线间距150m,测点间距100m。水底地形复杂或水工建筑物地区适当加密,以真实地反映出地形、地貌。
1.1 平面测量
测点的平面位置应采用南方S86型GPS接收机,岸上架设基准站,接外挂电台,蓄电池供电,5米天线发射差分信号,辐射半径15公里的区域。移动GPS接受机采用固定解记录数据。
测区最远端离岸较远时,受转换参数、校正参数、GPS本身的误差影响,使测量成果产生一定的误差,误差大小无法检查。为了进行保证GPS记录高程的质量[4],应在基准站附近设立水尺,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把高程引测至水尺,在测量的过程中比较水尺与GPS记录高程的差异,用以检查GPS接收机的工作状态与测量精度。避免出现粗差,保证水面高程的精度。
1.2 水深测量
水深测量应采用SDE-28测深仪进行测量,测量中,测深与平面定位同时同位进行,以消除滞后误差,GPS接收机接收天线应与测深仪的换能器在同一铅垂线上,在地形转折变化的水深点或特征点处,应将特征点进行直线插补。
内业提取两者对应的数据进行处理与编辑,处理成*.dat格式数据。测量过程中注意RTK差分格式,水深数据是否记录。
水域测量每天应收听天气预报,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注意人员与仪器的安全,雨天与雾天禁止水域测量。
水域测量的跨线检查在测量全部结束后,沿与测线方向垂直进行跨线测量,检查点数不应少于5%。通过比较水深数据的差值,差值均为不大于0.4m。
水位测量采用的SDE-28测深仪能够实现自动记录数据。为使水位观测资料能贯穿于外业观测的全过程,在水下地形测量之前,安装调试好测深仪,启动后每隔为1秒钟连续记录相应水位值。为了检验测深仪记录数据的正确性,每天测量开始前与测量结束后,应用打水板与测深仪数据进行比^、记录。每天工作开始后与结束前,相关改正数据传入计算机保存。
断面测量采用上面相同方法,每个断面之间的间距都小于200m,河流转弯处加密断面。在水位上涨时进行水深测量,测点间距控制为不大于5m,水底地形复杂或水工建筑物地区适当加密测点,以真实地反映出地形、地貌。同时两台RTK在河两岸上同步测量,以完成断面测量。
2. GPS控制网测量
为了确保GPS整网的精度和便于碎部测量,按照基础控制“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采用分级布网的方法布设测区内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的观测应采用5台双频静态接收机同时进行作业,平面精度为3mm+1ppm,在进行GPS控制网观测过程中按下列要求进行:
a、作业前按《GPS规范》要求编制GPS卫星星历预报表和作业计划/调度表,选择最佳的观测卫星组以及观测时间段,以确保观测质量。
b、每点观测时,详细做好野外记录,如点号、点名、接收机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及同步观测点号等内容。
c、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未进行以下操作:关机又重开、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采样间隔、改变天线的位置、关闭或删除文件。
d、不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防止其他人或物体靠近接收机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e、进行观测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卫星高度角≥15°,有效卫星总数≥5,观测时段数≥1.6,采样时间间隔:10S,观测时段长度≥60min,观测时间为180分钟。
f、观测时认真整平、对中仪器,对中误差小于2mm,并在测前测后各量取一次接收机天线高,较差均小于3mm,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天线高。
GPS网数据处理方法:基线预处理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所有基线处理完毕,把可用基线输出成适用CosaGPS软件的数据格式;基线向网平差采用南方公司的CosaGPS软件进行平差。
3. 成果图处理
地形图在成图软件AutoCAD上进行编辑,将外业所作碎部测内容编辑到地形图中,对地形图的线性、符号、注记字高等等一一进行编辑,最后存储为AutoCAD的格式。
根据外业测绘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首先将DGN格式文件转换成AutoCAD DWG格式,在成图软件Cass9.0上进行编辑,最后存储为AutoCAD的格式。编辑采用人工干预的方法对立体测图时表示的所有线条要素参照外业调绘图认真逐一进行修改,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图层、图块、线型的设置存放
地形要素的分层存放,符号以块(Block)方式存在,块和线型均以插入方式编入图形文件中,以脱离原符号库和线型库。
①增补外业调绘的地形图要素,主要有独立地物、工矿要素、房屋层次、管线性质、电力线性质及走向、河流、沟渠等,全部按照地形图相映的图式符号表示在数字地图上,并按调绘的地形图加注了名称及性质的说明文字。
②将外业测绘的高程点及高程值用展点程序转注到数字地形图上,并绘出等高线。等高线要赋高程值。
③植被符号、注记名称大小按《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要求执行表示。
④为使图面美观,计算机编辑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捕捉功能。高程点注记和文字注记放置最佳位置,图面线划和符号无重叠。
⑤说明和地名注记字体:字高、注记按照《图式》规定执行。
(3)图外整饰,图廓整饰
图幅上方正中注记图号及流水编号。图廓坐标及图号均应注记坐标整公里数。详细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4)图边拼接
作业员之间、作业组之间按照接边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图幅间的接边,图幅间接边后要整个测区图幅的接边检查,以检查整个图面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图幅间接边时,接边误差均小于2倍中误差,则接边情况良好。
4. 结语
国内采用GPS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已广泛应用,GPS技术测量精度高、效率快,为水下地形测量工作提供了便利。本文对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中的平面测量、水深测量、GPS控制网测量、成果图处理等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为同类项目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宇, 马洪蛟. 提高水下地形测量GPS定位精度的探讨[J]. 现代测绘, 2004, 27(1):42-43.
[2] 闫永辉, 徐建新, 吴文强,等. GPS-PPK结合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 人民黄河, 2013, 35(5):128-130.
[3] 吴文. 浅谈水下地形测量技术[J]. 科技资讯, 2011(21):110-110.
篇10
以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我国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能力产出为核心目标并将课程体系模块化为若干能力目标服务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为提高我国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平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标准;课程体系;测绘工程
一、相关背景
1989年,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并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和国际交流。至今,该协议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我国也于2013年6月19日以全票通过,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及其质量保障迈出了重大步伐,为我国工程类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水平,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提升工程行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1]。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最早开始于1992年,经过多年准备,自2006年开始,在土建专业以外的工程领域开始试点工作,通过探索专业评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我国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监督与仲裁委员会。认证委员会按认证领域共分为14个分委员会,分委员会对各专业领域组织开展认证工作。目前,由教育部牵头,我国已对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2012年3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被纳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6月,作为试点单位,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第一个通过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截至2014年8月,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也相继通过测绘与地理信息类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标志着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类专业工程认证工作已拉开了序幕。
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某个工程专业通过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意味着该专业学生从此具有了在各《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宽泛的就业渠道,更意味着通过认证的办学单位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其国际声誉也会得到相应提高。然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套严格认证标准体系,其基础是系列能力标准体系。一个专业,只有其办学水平能达到所有能力考量标准才能通过最终认证。就《华盛顿协议》规定来看,各国认证标准虽略有不同[2-4],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合格评估的方式,标准一般只是最低标准,且为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各国制定的标准都应当具有“实质等效性”。所谓“实质等效”是指包括认证组织、认证程序、认证标准等所涉及的核心要求应具有等效性和可考性。美国做为世界上最早倡导和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家之一,1936年就开始对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等大学进行了首次工程专业认证,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其认证程序和标准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以美国目前的认证标准EC2000为例,就包括三个层次[5]:第一层次适用于基本水平专业的一般标准,该层次是适合于全美高校各本科层次工程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适应于较高水平专业的一般标准,是在满足基本水平专业一般标准之上的更高层次要求,是适用于全美高校硕士层次各工程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三层次是专业标准,适用于基本水平专业一般标准基础之上,依据各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并且这些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EAC执行委员会在每年1月的年度会议上就其中的某些条款向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简称ABET)董事会提出修改建议,A-BET最高董事会在每年3月的董事会成员会议上表决通过修订草案,并在下一个认证年度开始执行修订过的认证标准。
三、我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认证标准
我国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开展较晚,直到2007年才初步建立工程教育认证的组织体系,正式出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系列文件,并且完成了在26所高校近80个专业领域的认证试点工作[6]。我国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是通用标准,通用标准规定了所有工程专业的一般标准,不分专业和领域。第二部分是专业补充标准,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各工程专业领域规定的特殊标准,不管是通用标准还是补充标准,都是工程专业认证的最低标准,申请认证的专业只有同时满足通用标准和相应补充标准才能通过认证。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通用标准对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是:“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对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的具体要求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本专业课程设置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至少占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培养;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20%,此类课程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15%,以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要素。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是在课程体系通用标准基础上,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给出了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对应于通用标准,依次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须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地球科学概论;工程基础类课程须包括: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力学或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类课程须包括测绘学、地形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专业类课程须按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工程与工业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信信息工程、海洋测绘、矿山测量六个方向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办出特色,不规定具体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应包括我国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及规范等方面内容。
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条件下对现有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正确把握和分析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测绘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要求,二是分析我国测绘工程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体系与这些核心要求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核心要求及分析
如果将专业认证制度看成是一种对学生工程从业能力培养系统的话,那么专业认证的核心即是响应这种能力系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和组织保障。笔者认为,学生的每一种能力培养目标必定对应着一门或几门课程的集合。基于工程专业教育的最终“产出”是学生将来以工程师身份服务于社会来考虑,课程体系要求有企业界或行业人员参与是十分合理的。然而,虽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对毕业生提出了10种能力要求,并且在专业补充标准中也相应给出了具体标准,但是在能力描述上过多的参考了国际惯例,并未按照我国教育实情和学生薄弱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这导致了某些认证标准难以掌控。就课程设置而言,举例来说,在通用标准中,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规定的标准是:“应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要素。”在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中对课程设置要求相应描述为:“应包括我国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内容。”然而,我国目前还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工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且高等工程教育和行业职业资格教育也远未融合为一体,导致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制定在某些方面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因此,笔者以为,从长远来看,我国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必定会经历一个自我完善过程,各申请认证的专业还应参考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认真研究提炼出共同的核心要求,按“实质等效性”对本专业进行建设和准备相关认证工作,以提高我国的工程认证水平和增强我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那么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要求到底是怎样的呢?认真研究我国及国外有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发现它们在提法上虽略有差异,但不难发现,其核心要求却是一致的。具体地说,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到什么为评估重点,兼顾教学条件和师资。这就是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专业认证过程中都是以工程教育的“产出质量”为导向的,而教学过程被淡化,学生能力评估是重点。
(二)目前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对师生的双向要求强调了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科专业的评估认证不同于以前的高校办学评估。而缺乏工程教育实践正是我国高校难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也表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总结起来,由此导致的课程体系设置问题如下。
1.课程设置科目缺乏系统的服务目标
鉴于国际形式和科技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倡“宽口径,厚基础”,各高校培养目标一般也相应为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一专多能”一般是通过设置大量课程来体现的,为保证总学时不超限,几乎所有传统课程学时都被一定程度压缩。结果由于执行上的缺陷,“宽口径”人才成了“四不像”人才现象屡见不鲜,着实可悲。笔者以为“宽口径”本身没错,根本原因是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仅仅开出了足量课程,但对所开设的课程服务目标不明确所导致课程简单“堆砌”成为了这一结果。
2.实践课程设置不当
当前,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校的共同追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工程教育与企业脱节,缺乏行业引导和支持,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工程实践环节不足成为了高校普遍问题。有些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职称和学位压力下,更多潜心于科学研究,长期忽略工程实践,结果是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工程经历无法在教学中深刻地向学生教授工程设计技能和其他的复杂因素。此种情况下,为避免开设教师驾驭能力之外的实践课程,学校只好勉强设置了一些与既定的培养目标联系不甚紧密甚至无关的实践课程来保证培养方案的完整性。
3.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严重不足
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各高校都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确实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落实形式,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设立各类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SRT项目等形式来实现。然而,这些形式的实践环节难以覆盖全部学生,受益面过窄,有时难以持续进行。在笔者看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其次要培养创新欲望。在所设置的课程里,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规范和生产作业过程、劳动安全等知识,教师可提出一些生产中的难点问题供学生思考解决,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使他们一旦走向就业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很快就能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他们在工作中具有创新能力做最好的准备。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
鉴于以上分析,要建立旨在通过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要求基础上,对目前我国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课程设置需要优先考虑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应尽可能提供数量充足的选修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对自己能力达成有宽泛选择余地,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给学生以最大的能力达成选择自由。具体做法是将目前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四类课程按性质进行分类并选择培养特色方向,根据培养特色方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使得每一模块皆服务于学生受教育的某项具体“能力产出”,最后各项“能力产出”具体要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增减,从而使目前大量课程的“堆砌”成为某一系统目标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上调整工作中,重点是研究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办学特色方向并设置相应课程模块,最终建立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张俊 董敏 张鹏飞 张显云 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洁.五所高校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N].中国测绘报,2014-08-08.
[2]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8):45-49.
[3]ABET.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EB/OL].(2007-03)[2014-05-27].EngineersIreland/media/SiteMedia/SiteMedia/servic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Criteria-for-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mes-FINAL-amended-Mar-09.pdf
[4]ABET.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programs[EB/OL].(2012-10-27)[2014-05-27].a-bet.org/uploadedFiles/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_Step_by_Step/Accreditation-Documents/Current/2013-2014/eaccriteria-2013-2014.pdf.
- 上一篇:煤矿电工的基础知识
- 下一篇: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区别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2海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