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出生后数小时或1-2天即可出现,多为肩、背、臀部、头面部等部位皮肤散在性边缘不规则的多形性红斑,大小不异,融合成片状,红斑中央有一白色高出皮肤皮疹。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发展为新生儿脓疱疹,严重者,脓泡疹融合成片状,遍及头面、躯干、四肢、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据报道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发生原因与孕期饮食、室内环境温度、衣物多少及衣物选择有关[1]。2010年2月至12月,笔者联合产科门诊和病房护士制定出预防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护理措施,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10例正常孕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降低了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实施干预措施的310例新生儿男181例,女129例;出生体重2300-4550g;出生1分钟艾氏(Apgar)评分8-10分,均无窒息及其他合并症。
2 对参与新生儿护理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门诊及住院后宣教 做好孕期及产后饮食指导,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护士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单及口头说教的方式,告知孕妇孕期常食辛辣刺激食物及虾、蟹等易致敏食物新生儿易发生毒性红斑;避免接触异物如吸入花粉、屋尘螨、香水、异常气味、及动物羽毛等。有学者认为母体胃肠道吸入某种过敏源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诱发新生儿红斑;产后避免食辛、香、热物,避免脾胃积热达于肌肤。
3.2 病室环境 室内禁止摆放鲜花以减少过敏源;病室内必须阳光充足,每天通风换气两次,30分/次,以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汗液蒸发及热量散失,增加新生儿舒适感。室温冬季保持在20-22℃,夏季26-28℃,必要时使用空调控温,使室内温度恒定。室温过高时热效应可导致皮肤角质下汗液潴留,潴留皮内的汗液刺激皮肤引起红斑的发生[2]。
3.3 体温管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因此对新生儿加强体温管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定时监测体温,体温保持在36-37.3℃之间;哺乳时包裹不宜太厚,减少哺乳时劳累出汗。
3.4 皮肤护理 新生儿衣被、沐浴用具专用;医务人员接触婴儿或针对新生儿操作时应洗手;避免捂盖过多;避免使用纸尿裤;睡眠时尽量侧卧,左右变换,避免背部、臀部长时间压迫;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皮肤涂粉,保持皮肤干燥。
3.5 衣物选择 新生儿衣物选择质地柔软的纯棉制品,避免化纤对皮肤的刺激,衣物包裹的多少与成人所穿衣物进行比对,新生儿稍厚于成人即可。包裹及穿着衣物过多时,可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汗液潴留于皮内刺激皮肤引起红斑。因此,积极指导家属做好新生儿护理,使新生儿处于最佳状态。
4 结果
本组新生儿310例,经过护理干预,新生儿毒性红斑发生14例,发生率4.5﹪,明显低于以往报道数据。
5 讨论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据报道发生率30-70%[3]。可能由于母体分泌激素经胎盘或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或因患儿胃肠道吸收某些致敏源引起变态反应[4]。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抗病力差,如过度保暖、多汗浸渍及化学刺激,易诱发新生儿红斑。因此早期干预预防毒性红斑的发生尤为重要,应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
参 考 文 献
[1]任建华产科病房新生儿毒性红斑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7.
[2]戴艺,林攀,谢小敏等.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皮疹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219-226.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0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多样,而蓝光治疗以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疗法之一[1]。本文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进行蓝光治疗的26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与方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61例。患儿日龄27 h~25 d,足月儿197例,早产儿64例,男151例,女110例,体重2 150~4 850 g。其中36 h内发病27例,37~72 h发病133例,72 h以上至7 d发病67例,7~25 d发病34例。母乳性黄疸69例。以上病例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有蓝光治疗的指征[2],无蓝光治疗禁忌证。
1.2 方法
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面照射光疗保育箱进行光照治疗,温度调节在32~34℃之间,光照距离大约为35~40 cm,以蓝光波长为450~460 nm,光照强度500~600 W/cm2的光线连续照射12~24 h不等,如出箱后监测胆红素又复升高,再入箱照射,最多照射不超过72 h。同时针对患儿的病情给予其他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61例患儿通过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 黄疸消退时间为12 h~4 d,其中12 h 消退28例,24 h消退87例,36 h消退79例,48 h消退51例,72 h消退16例;有效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也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出现,均痊愈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光疗前的护理措施
3.1.1 宣教和知情的落实 蓝光治疗前要向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可能对患儿的危害和不及时治疗的后果。说明光疗的目的、注意事项。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 3.1.2 环境及治疗仪器的准备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5%~65%,注意通风并定时消毒灭菌;做好光疗暖箱的清洁,尤其是灯管的灰尘的清除, 以免灰尘影响治疗效果;监测灯管的亮度、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保证灯管在有效期内使用。光疗前要预热治疗箱,使箱温升到30℃再入箱;湿化器加水至2/3,以保证光疗时箱内的湿度;为防止患儿活动时撞伤,用软棉布围在箱内四周。
3.1.3 患儿的准备 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损,给患儿洗澡,剪指甲。为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用黑布眼罩遮盖双眼,会阴、部位用尿不湿遮盖。
3.2 光疗时的护理措施
3.2.1 保持患儿舒适的护理 新生儿光疗时全身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与母亲分离且时间长,缺乏安全感,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用轻柔的语调与新生儿讲话并给予抚触,使其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为了保持恒温,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隔1~2 h翻身1次。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皮炎出现。如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
3.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和调节蓝光箱中的温度和湿度,箱内温度为30~34℃,温度高低根据患儿日龄及体重而调整,日龄大、体重大的温度调节在30~32℃,如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则调节在33~34℃,每4小时测1次体温、呼吸、脉搏,保持体温在36.0~37.4℃,并根据体温调节箱内温度;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观察患儿黄疸的深浅和患儿精神状态,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有否改变,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皮疹,有无呕吐、腹泻、呼吸暂停、嗜睡、惊厥等;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以及大小便的颜色。
3.2.3 合理喂养 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所需液体量要增加10%~25%[3],因此除注意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外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供给, 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除母乳性黄疸外),充足的液体量还可以增加患儿尿量,促进水溶性胆红素随尿液排出,可降低血清胆红素,从而协助黄疸消退。
3.2.4 输液的护理 根据医嘱为患儿输液,为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尽量采用BD静脉留置针(Y型)给患儿穿刺输液;同时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注射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等。
3.2.5 要保持患儿的大便通畅 如72 h内发病胎便未转黄者均予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取开塞露3 mL及0.9%氯化钠溶液7 mL混匀,灌肠液温度37~40℃)灌肠,促进胎粪尽早排净。其他患儿要保持大小便的正常排泄,胎粪的排泄可有效的降低肠壁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其黄疸的消退[4]。
3.3 光疗后的护理
在光疗结束患儿出箱前,将包裹的被子和所穿的衣服预热,以备出箱后能用上暖和的衣被。出箱后小心地摘取眼罩,检查眼部有无炎症表现,及时的给患儿洗澡或擦身,同时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记录光疗时间,停止时间及黄疸消退情况,继续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和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及时清洁并消毒所用过的蓝光箱以备用。
4 讨论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的机制是光疗能使胆红素吸收特定波段光产生的光化学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迅速通过胆汁至肠道及尿排出体外,也就是通过改变胆红素的结构、性质和排泄途径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5]。光疗效果好,安全,方法简便,基本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极少数可出现较轻和易过性的并发症如发热、皮疹、腹泻、紫外线灼伤、核黄素缺乏、氧化应激反应、青铜症及低血钙等[2],由于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6],目前已普遍作为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但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距离、光照面积、光照时间以及新生儿身体状况(胎龄、日龄、体质量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对光疗疗效均可产生影响。其中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面积和光照时间是直接决定光疗疗效的主体因素;其他因素即新生儿身体状况、光照距离等均是通过影响上述主体因素从而影响光疗疗效。根据蓝光治疗的原理及可能影响的因素、副作用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全面细致的观察、适宜的综合护理措施,使光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副反应发生,患儿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Stokowski LA. Fundamentals o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Adv Neonatal Care,2006,6:303-312.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 华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增加舒适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48.
[4] 郑肖玲,谢佐卿,郑雪芳. 刺激和腹部抚触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作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19-20.
[5] MaiseIs MJ,McDonagh A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 J Med,2008,358:920-928.
篇3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Nursing Car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ZHOU Dan,CHEN Li,HUANG Gong-l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 and nursing points of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80 case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2011 .1~ 2013.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one side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All 80 cases were cured, no case of nuclear jaundice.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process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Blu ray treatment; Nursi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且无严重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我院采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男44例,女36;足月儿56例,早产儿24例;ABO血型不合溶血32例,败血症1例,脐炎2例,感染性肺炎20例,新生儿窒息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颅内出血2例。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1.2.2胆红素检测方法静脉血测定血胆红素水平,经皮测量胆红素动态观察,1次/d。
1.2.3治疗采用戴维XHZ-90L单面黄疸治疗仪,根据黄疸程度决定蓝光照射时间,照射12h34例,24h32例,48h12例,72h2例。光疗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输注、茵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1.3护理措施
1.3.1光疗前护理光疗前检查光疗灯管是否全亮,若有灰尘要擦去,黄疸治疗仪要预热使箱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32~36℃),湿度保持在55%~65%。光疗前给患儿洗澡,这样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指甲要简短,防止抓破皮肤。对输液者双手要稍加约束,以防抓掉头皮静脉针。
1.3.2光疗中护理光疗过程中要增加喂奶次数,勤换尿布,脱水者按医嘱静脉输液,记录出入量。对特别好动者,可按医嘱肌注适量鲁米那钠,既可减轻黄疸,又可减少体力消耗及防止两足摩擦破皮。2~4h翻身1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黄疸程度变化、尿、粪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患儿有无烦躁、嗜睡、发热、呕吐、腹胀、拒食,以及吸允能力和哭声变化等,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暂停照射,及时与医生联系,进一步检查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吸氧者,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光疗后护理光疗后给患儿全身沐浴或擦身,检查皮肤有无破溃,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严密监测体温蓝光治疗中新生儿体温要保持在36℃~37℃,每2h测量体温一次。发热是蓝光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当在蓝光治疗中出现发热时,暂时关闭光源,并物理降温。本文8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6例出现发热,体温38℃~39℃,给予物理降温,暂停光疗,体温正常后继续照射。
3.2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脱水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记录出入量,观察是否有脱水现象。蓝光治疗新生儿易哭闹、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2],且蓝光治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丢失更多。所以蓝光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每2h喂奶1次,如进食不佳者,应及时静脉补液,保证水分供给。
3.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红臀入蓝光箱前给新生儿剪短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蓝光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红臀发生[3]。故蓝光治疗新生儿要勤换尿布,并加强臀部护理,采用鞣酸软膏涂新生儿臀部,能有效防止红臀发生。本文3例发生红臀,经以上方法护理臀部后红臀消失。
3.4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预防感染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带口罩,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并做好新生儿臀部护理、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5预防呕吐,防止窒息蓝光治疗时新生儿的自动是仰卧位,新生儿胃呈水平位,易造成新生儿呕吐。而新生儿放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造成新生儿窒息。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在喂奶时采取45°角,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半小时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新生儿哭闹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喂奶,必要时给予鲁米那镇静。
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6.
[2] 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0-81.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17.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4 王铁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32-33.
篇5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78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42例,女性患儿为36例。足月儿分娩69例,早产分娩5例,低体重儿4例。
年龄为1天-7天,平均出生年龄为(3.25±1.5)月;体重为,2.1-4.15kg,平均体重为(2.9±1.3)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23例、20例。
1.2 方法
1.2.1 实际方法
将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通过皮测黄疸仪测试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2.1.1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患儿在住医院期间,各班护士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2)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3)对患儿皮肤发生黄疸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疸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4)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1.2.1.2护理对策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2)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蓝光照射疗法护理,蓝光照射疗法时注意用眼罩保护患儿双眼及避光尿布保护会,保持暖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裸露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单面罩2-3小时翻一次,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7~37.2℃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治愈78名患儿,死亡1例,治愈率为98.43%。其中2例由于全身重度黄染,用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换血疗法,由于家庭因素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篇6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病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甲进,张瑛.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082-1083
篇7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和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采取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结果 本组110例患儿,108例治愈出院,1例转由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由于自身家庭问题停止治疗。其中15例出现轻微皮疹,29例出现绿稀便,停止光疗后自行消失。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主要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1]。2007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室共对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患儿,男62例,女48例,年龄为出生2~28d。其中早产儿35例,新生儿肺炎48例,光疗前查总胆红素123~336umol/l,均达光疗指征。
12 光疗设备 全部病例均使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XHZ-90单面光照治辽仪,采用蓝光灯管5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2 护 理
21 对患儿家长的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2 光疗仪器的准备 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及时更换灯管。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高度,并使箱温升到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23 患儿的准备 光照前常规体温监护,检查患儿皮肤完整性,有无臀红,有无硬肿,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止患儿舞动抓破皮肤,必要时包裹患儿手足。包裹时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为避免生殖器损伤,应使用尿垫,并及时更换。佩带黑色眼罩并用胶布固定好,以防止视网膜损伤。另外,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臂红发生。故光照治疗的新生儿除勤换尿布外,还需用抗感染治疗、皮肤的物质保护其臂部皮肤。给患儿换尿布后,用鞣酸软膏涂于其臂部,使之起到一层保护膜作用,能有效防止粪便对患儿臂部皮肤刺激,防止臂红发生。
24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收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成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儿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闹中因吸入过多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接触,尽量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5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须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臂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备用。光疗时戴的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min,晾干备用。
3 结果
本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107例患儿好转出院,其中光疗24h 85例、8~16h 22例,2例ABO溶血及1例疑似胆道闭锁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4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8
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如果稍有疏忽就可引起交叉感染,导致疾病的蔓延,故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6月~2008年1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儿22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胎龄,37周7例;出生体重
1.2 治疗与转归
应用青霉素治疗,剂量5~10万u•kg-1•d-1,分2次静滴,每12h 1次,1周后改为5~10万u•kg-1•d-1分3次静滴,每8h 1次,总疗程2~3周;无症状的患儿采用青霉素治疗,剂量同上,疗程为10~14d。治愈17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2例。
2 护理体会
2.1 患儿必须做好床边隔离,尽量安排单间,做到专人专护;在行穿刺时,要避开丘疹的部位,不要碰破皮疹,以免交叉感染;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可以焚烧的用聚乙烯包装袋盛装,集中焚烧处理,不能焚烧的物品,用0.5%过氧乙酸浸泡30 min后再进行毁型处理,患儿所用过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1 h后方可进行清洗或集中打包销毁;暖箱、蓝光箱用后先用紫外线照射1 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内外,出院时所用过的物品均要暴晒或紫外线照射;患儿的排泄物、分泌物要浸入盛有0.5%过氧乙酸的容器内浸泡1 h或与含氯消毒液搅拌后放置2 h后再倒入卫生间。医务人员要注意保护性隔离,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患儿前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并在脱去手套后用0.2%的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在为患儿治疗和各项操作过程中,应防止针头、锐器等刺伤,也要防止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皮肤黏膜。
2.2 患儿使用的温度计、听诊器等要专用,用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
2.3 病情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神志、肌张力等的变化,由于肝肿大肝功能受影响,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贫血、黄疸等症状。
2.4 皮肤黏膜损害是先天性梅毒最具特点的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有11例皮肤损害,5例黏膜损害,因此护理至关重要。病情允许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淋浴,每天2次;皮肤损害严重的患儿要全身,置于恒温箱或红外线抢救台上,破损处避免接触,使其自行吸收、结痂;皮疹处可用0.5%的碘伏消毒后涂以百多邦软膏,每日3次;保护眼部清洁,分泌物多时,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涂上抗生素眼药水;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加强脐部护理,脐部创面潮湿益于细菌生长,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洗后以75%局部消毒,并盖灭菌纱布,保持清洁、干燥。经过上述处理,本组皮肤黏膜损害患儿均在1周内痊愈,未发生皮肤感染现象。
2.5 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眼2次,有分泌物时随时清洗,并用托百氏眼药水定时滴眼。
2.6 用药及用药后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梅毒治疗后应定期追踪观察。早期梅毒治疗后第1年每2~3个月作血清学检查1次,第2年每6个月做血清学检查1次,随访2~3年。
4.7 做好出院指导。梅毒患儿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患儿出院时要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嘱患儿家属做好防护措施并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诊,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保证患儿营养。
3 心理护理
3.1 对于患儿的家长,特别是产妇,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同时也要客观对待梅毒患儿家属,不要谈论或歧视家属。有些家属缺乏此病的基本知识,一旦确诊该病将产生一种复杂的心态,会提出许多问题,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耐心解答家属的问题,向他们说明梅毒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自己和新生儿均有好处,消除他们的悲观情绪,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治疗。
3.2 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说明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探视时需穿隔离衣帽,避免各种间接感染的可能。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开放,性传播疾病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梅毒可通过输血、注射、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也可能接触患者的唾液、汗液、鼻腔分泌物、皮肤渗出物等传播[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防治梅毒交叉感染意义重大[3]。合理的运用抗生素,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是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叶干运,等.实用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 袁明祈.性传播疾病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 强力碘;沐浴;新生儿
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娇嫩,免疫力低下,易受病菌侵袭,因环境影响、护理不当常常造成皮肤感染,长期不愈,引起局部皮肤糜烂,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感染[1]。因此,加强新生儿皮肤感染护理具有重要性。我科从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皮肤感染患儿,其中60例应用0.025%强力碘稀释液沐浴治疗并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皮肤感染患儿120例,临床分组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女=33:27,日龄1-28天,体重1050g-5000g,采用0.025%强力碘稀释液沐浴;对照组60例,男:女=31:29,日龄2-29天,体重2000g-4050g,用温开水沐浴。两组患儿具体发病情况见表1。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体重、皮肤感染情况,其各项指标经X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沐浴方法两组新生儿均一人一暖箱隔离治疗,用物提供、日常护理观察、沐浴室环境、沐浴设施、室温、水温及操作程序均相同,由专业护士经统一培训后操作沐浴。采用盆浴法,一日三次,水温37-42℃,室温℃,按从眼、面部、头发、颈部、双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的沐浴顺序用温开水沐浴全身;更换浴盆及沐浴液,将沐浴液配成0.025%(即1:200,原液是5%的浓度)的强力碘稀释液,冲洗感染部位或创面,有水疱的创面先用无菌针头刺破,反复冲洗,如剥脱性皮炎等创面较大者采用浸泡法,至创面清洁为止。洗毕,用消毒干毛巾蘸干,常规进行眼部护理、口腔护理、置暖箱暴露皮肤,施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进行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每天观察患儿全身皮肤情况,脓疱疮患儿水疱是否有破溃,缩小或新增;脐炎者是否有渗液或干燥、脱落;剥脱性皮炎、表皮松解症及臂部糜烂者是否有扩张、渗出、皮肤颜色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儿皮肤感染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强力碘稀释液沐浴后,观察组中脓疱疮患儿浴后第1天无新增水疱出现,局部渗出减少,第3天创面基本干燥,第4天皮肤逐渐由暗红转至正常肌肤;脐炎患儿浴3次后局部干燥,第2-3天皮肤逐渐转正常;擦烂红斑患儿沐浴2次后创面渗出减少,浴6-7次后局部逐渐干燥、脱屑、愈合;剥脱性皮炎患儿沐浴2天后创面无扩张,4天后创面干燥,5-6天后脱屑好转。两组患儿经沐浴处理后皮肤感染恢复时间比较,经t检验,观察组患儿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
3 讨 论
3.1 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常见原因、类型及护理方法 新生儿皮肤感染常见原因有:生后胎质过多过厚,洗澡时清洁不彻底,尿布不柔软引起皮肤刺激,宫外内感染,各种皮疹处理不及时等。如新生儿脓疱疮系由第Ⅱ嗜菌体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凝固酶阳性第Ⅱ嗜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大小便浸湿的尿布刺激而引起的尿布皮炎;新生儿擦烂红斑多由皮肤皱襞处,皮面密切接触,散热差而引起;断脐或生后处理不当,病菌侵袭造成新生儿脐炎[2]。处理新生儿皮肤感染关键在清洁、保护、抗菌、消炎、角质促成等措施。以往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常规护理方法是感染局部涂抹孔雀绿或酒精、龙胆紫等消毒剂,但均存在缺点,如涂孔雀绿易致创面表面干燥,而酒精刺激性较大,龙胆紫杀菌时间短,涂抹的范围也较小。
3.2 强力碘溶液的作用碘表面活性剂强力碘又名碘伏是一种灭菌增效剂,经独特工艺络合而成。强力碘与皮肤粘膜接触后,可逐渐释放出碘元素,而起持续杀菌作用,保持局部无菌状态[3]。这种新型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快速、低毒、使用方便等特点。它对病毒、细菌、真菌、芽胞、霉菌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同时还有止血、止痒、消肿、加快粘膜再生功能及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无致敏作用、异味小等特点。因而非常适宜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局部护理,尤其是婴幼儿皮肤消毒。
3.3 强力碘稀释液用于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效果临床常用0.5%溶液用于外科手术和皮肤消毒。为减少刺激性,本组采用0.025%强力碘稀释液为皮肤感染新生儿沐浴,这种低浓度的碘溶液经体外观察培养,仍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功能[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无1例发生皮肤过敏,提示低浓度的0.025%强力碘稀释液用于新生儿沐浴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皮肤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3.4 使用强力碘稀释液用于新生儿沐浴的注意事项强力碘稀释液的配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现配现用,并注意不能与碱性物品同用,否则消毒力下降。使用时一人一容器,以防交叉感染。沐浴时严格控制室温和水温,防治着凉或烫伤。并严格掌握使用浓度,以防浓度过高引起皮肤损伤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
3.5 与全身治疗相配合皮肤感染易引起患儿发烧、吃奶差,严重时引起败血症。早期应用抗生素及全身营养和支持疗法,也是加快皮肤愈合的一个主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秋萍.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皮肤感染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2,4(17):269.
[2] 金汉珍,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2-955.
[3] 陈嘉凤.碘伏在儿科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48.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
黄疸症已经成为了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的聚集,从而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具体主要表现在皮肤黄染,严重的时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会损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该类疾病有个清楚的认识,这对于黄疸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黄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黄疸症状实施就诊,黄疸的具体程度为:重度黄疸3例、中度黄疸24例、轻度黄疸29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肤和巩膜黄染,其一般是根据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腹泻、腹胀等,部分患者可见大便色变浅、尿色深黄、乏力、贫血。
1.2护理特点
1.2.1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母婴血型、胎龄、喂养、体质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同时要经常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试和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新生儿尿液、粪便的颜色变化,这些指标都可以用来反映黄疸病程的轻重。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引发的黄疸,其尿液一般呈现酱油色,粪便则趋于白色,通过这些现象可以断定黄疸是由胆道闭锁引起的。如果新生儿黄疸从头面部到四肢、巩膜、手足心扩散,而且颜色趋于加深,则表明黄疸病情逐渐加重,这时要求家属及医护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
1.2.2病理护理
对于血清胆红素偏高的新生儿要通过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时要用黑色眼罩将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蓝光对新生儿的视网膜造成损害,而且除了、会位需要用尿布进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处于状态,一般需要持续3-5天。光疗过程中会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这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补水,而且还要防止患者出现腹泻、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要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适应的酶和白蛋白诱导剂,对酸中毒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有利于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根据不同标准要求来合理控制液体的流速,禁止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从而有效的避免血―脑脊液屏蔽的开放。
1.2.3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因为黄疸患者存在吮吸无力的症状,从而出现了喂养困难现象,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采用间歇喂养、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确保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数父母对黄疸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对她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工作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黄疸疾病的认识,了解黄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婴儿各部位的颜色来了解新生儿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对于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和护理人员联系,以确保新生儿黄疸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属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医生和护理人员。
1.3疗效判定
治愈: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粪便的颜色恢复正常,复查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好转: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趋于正常。无效:皮肤黄疸症状未见好战,而且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2.结果
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见明显好转,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2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黏膜、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症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在出生第1周内发生黄疸的概率为40-65%。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而且其诱发因素比较多,不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还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报道缺乏一致性,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等。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免疫能力比较低,从而极易发生感染现象,由感染引发的黄疸主要是以败血症和重症肺炎为主,其不仅可以引发红细胞破坏,而且发生的溶血还会导致胆红素升高,进而引发胆红素血症。近些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力度加大,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是因为早期奶量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缓慢,增加了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浓度。围产因素多以早产和窒息为主,窒息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糖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转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而且还要求助产护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过程中要多与孕妇进行沟通,及时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与孕妇沟通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可能满足孕妇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适和舒适。助产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要做到轻柔、集中、熟练,这样可以减轻孕妇的疼痛。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这时就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黄疸的基本临床特点,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从而使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唐菊丽.85例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8(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