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硬水软化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硬水软化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硬水软化的方法

篇1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从我们喝的水引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由水壶中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水,并解决净水过程中有关的简单化学问题。

2.实验探究:用过滤法净化水的过程。

四、教学工具

烧杯、滤纸、漏斗、铁架台、自来水、污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哪些是天然水?天然水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你随时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的呢?

本节我们一起学习了水的净化方法,它给我们的生活实际带来许多好处,我们知道了自然界中的水没有经过净化是不能饮用的。同时,生活中我们也应避免盲目去追求所谓的纯净水等。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更加科学地、卫生地去饮用水。

二、进入新知

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阅读书上图,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

活动与探究

2、观察现象,比较二杯水的清澈程度

加明矾静置的水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到底部。

[结论]:明矾具有凝聚作用,加入水中能产生沉淀物Al(OH)3,AI(OH)3是一种胶状物,能够吸附杂质。

净水方法:

1.

沉淀

2.过滤

老师示范:过滤操作,

过滤操作要规范,操作过程必须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折叠的角度与漏斗内壁紧贴,用水润湿不能留有气泡,避免滤液沿缝隙渗入,使过滤不完全。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必须低于漏斗的边缘,避免滤液滥出;

二是倾倒液体时,要注意液面必须低于滤纸的边缘?避免滤液高出滤纸边缘,使过滤不完全;

三靠:一、是漏斗下端紧碰承接的烧杯内壁,避免液体飞溅;

二、是玻璃棒紧碰滤纸(三层)一边,避免玻璃棒的压力擢破滤纸;

三、是过滤液倾倒时烧杯口紧挨玻棒,液体沿玻棒流下,防止液体飞溅。

视频展示:过滤实验

3、组织讨论:

(1)、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用海绵,纱布等……

(3)、同学们的探究实验中,经过了吸附、沉淀、过滤后,浑浊的水变清澈了,但是这澄清的水是纯净水吗?

不是。水中可能溶有一些可溶性杂质。

5、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让学生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检验。

硬水: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别硬水与软水的常用方法:加入肥皂水,起浮渣的为硬水;易起泡沫的为软水。

介绍硬水的使用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便与麻烦。

硬水软化的办法:1.生活用:

煮沸

2.实验室:

蒸馏

6、[实验3-4]。

重点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引出简易装置。

[讨论]

为什么在圆底烧瓶中要加碎瓷片?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净水法是过滤。过滤,不但在水的净化中起重要作用,它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也经常用到,比如我们需要把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分开等等。

三、课后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方法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净水的方法一般有吸附、沉淀、过滤及蒸馏等方法。

3.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易生浮渣;硬水通过煮沸、蒸馏等物理化学变化转化为软水。

4.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但得到的水不是纯水。但可以达到生活用水标准。

四、评估习题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沉淀法

B.吸附法

C.过滤法

D.蒸馏法

2.在你们“探究活动实验”中,过滤操作时,为什么倾倒液体时,要时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五、板书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一般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2.探究活动:重点介绍过滤操作过程。

篇2

讷河市第三中学的卞思军、长发中心学校的仪修龙、讷河市育才学校的胡海波三位化学老师用不同形式设计了同一节课的板书。板书设计形式不同、结构不同、各自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都给出了自己的创新思路,现将此案例呈现如下:

提纲式板书就是抓住教学主干和学习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提炼,从而形成概括性很强的知识结构。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一课时,采用了提纲式板书,如下:

1.中心明确――有利于凸显知识目标

本节课从纯水、天然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首先呈现的是净水方法静置沉淀,它是净水方法中层次最低级的,是让天然水中颗粒大的静置下沉,而水中颗粒小的固体杂质,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使之沉降,而第三步是过滤,它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初中阶段混合物的分离常用方法之一,所以板书设计突出该知识点,把它的适用范围,使用的仪器,特别是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充分体现出来,通过以上操作水的净化程度为去除不溶性杂质,达到的指标为澄清。板书这样设计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再展示净水方法中的活性炭吸附、投氯或漂白粉,使天然水最终变成无色、无味、无菌、澄清透明,变成可以饮用的自来水。最后通过煮沸、蒸馏又可以使水的硬度降低,而板书设计中巧夺天工,利用了简单的几字和图示,就将较难理解的硬水软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目标。

2.发散思维――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也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本课板书设计,紧密围绕“净水方法”“净化程度”“达到指标”三条线索。净水方法以及相关化学实验操作知识技能特别是过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板书设计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探究过滤、蒸馏等实验操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另外,硬水软化涉及到软水和硬水的概念、鉴别与应用,是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3.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更好地归纳、总结和记忆

这样的板书设计,把本课对水的净化和软化等知识进行明确地概括和归纳。对于教学环节来说,课堂小结部分节省了很多时间,对于教学内容来说,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并且准确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从教材编排的内容上看,本课题安排了分离混合物的一些化学基本操作方法的介绍,其间也穿插着纯水、硬水、软水等概念的知识。教材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别引入水净化的一些方法,不同的净化方法可以除去不同的杂质,从而进一步深化。板书设计,恰使本节内容进行了精准地概括,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清晰,尤其对水的净化步骤、方法的概括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4.实验探究――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

学生看到板书后,就会觉得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很清晰。把复杂的净化过程具体化、疑难的知识简单化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了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来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情感。这样的板书设计,还能让学生知晓水净化之难,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爱护水,感受到一杯水来之不易,节约每一滴珍贵水资源的思想意识。

5.条理清晰――有利于陶冶学生追求艺术的完美

篇3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加絮凝剂)“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篇4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探究

化学教学中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历来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个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要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对初高中知识结构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正确处理好学生化学知识的断裂以及承接的问题;要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定位和要求,以便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创设适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环境,努力架设初高中内容衔接的桥梁。

一、初高中知识结构的断裂以及承接的处理

初高中知识结构的脱节,给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一年级师生的教与学带来很大的障碍,梳理和整合初高中知识结构尤为重要,要过两关。

1.教师关

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将给未来高中阶段学习带来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无论是初中或高中新接班的化学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必备的各项技能外,还应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刻苦钻研教材。特别是熟悉初高中教材的承接关系,形成对教材教法全面的见解,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上注意好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取得较为顺畅的衔接。有一方法值得借鉴:即教师暑假期间教师培训内容之一,是对九年级化学教师考查当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新高一年级化学教师考查当年中考试题。

2.知识结构的断裂和承接关

从教材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学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拓宽了知识面,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但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精简了许多次要的概念,缩小了计算范围。这样与高中衔接,势必造成知识结构的断裂,要过好知识结构的断裂和承接关,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1)九年级教学中应关注核心概念,突出内在本质联系。如:盐的概念教学,学生了解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之后,应让学生从讨论中得出NaHCO3、KHSO4、Cu2(OH)2CO3也是盐的结论,并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让学生知晓: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分类情况。

(2)教学中应重视将基础知识线索与活动过程,方法思路线索以及自然现象,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线索的紧密结合,融合统一,以弥补知识结构断裂。如: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中,学生不难算出1克氢气和8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9克水。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讨论:2克氢气和8克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水?1克氢气和9克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水?由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是否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教师由势利导综合分析对比,得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实际过量问题的计算方法。

(3)要在教学中采用多层次、多线索地整合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具有发展性。如: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把氧化还原反应的许多概念模糊带过,甚至从不涉猎。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学习又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从发展性的观点出发,整合教材内容,有必要在九年级教学中介绍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并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初步理解有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能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知道常见氧化剂(如:O2等)和常见还原剂(如:H2,C,CO,Al等)。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衔接工作的抓手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以获取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是以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年级不久就迅速“掉队”,从而引起了高中阶段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缺失。因此,这要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如何做好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形成环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兴趣欲望去解决问题,才能学得轻松,学得轻松后又会激发对新的问题的研究兴趣,形成良性循环。研究性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兴趣的好方法。应多加指导加以应用,以达到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如九年级化学复习时,安排研究性学习内容:硬水如何软化?让学生不用物理方法思考软化硬水的方案,教师指导并提供必要的Na2CO3等药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设计方案,探究知识,使学生及时懂得Ca2+、Mg2+的消除方法。这既巩固了盐与盐、盐与碱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了硬水软化的化学方法:加Na2CO3软化硬水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复习阶段既巩固了知识,又对化学科产生了新的兴趣。

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知识。过渡到设计实验的方案,证明学生原有的猜想这一过程。因而,学习方式有了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设计也应依据这一转变来思考和研究。如:在九年级复习时,提供以下四种溶液:MgSO4、NaOH、CuSO4、KCl让学生不外加任何试剂鉴别出来,请学生写出鉴别物质的顺序。该题目就是从学生观察实验过渡到设计实验方案转变的很好例子。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物质时,可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本题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而优先被鉴别出来。然后将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其他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用氢氧化钠分别加入其他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镁溶液,没有现象的则是氯化钾溶液。

3.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对比、归纳有序地对信息进行类比、迁移,强化对知识的归纳整理

如:在九年级复习阶段,出示题目:某市游泳馆发生氯气罐泄漏事件,氯气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因此现场工作人员迅速将氯气罐推入游泳池中,以降低氯气排放于空气中而造成污染。事后测定,该游泳池水呈酸性,请分析:(1)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2)实验室制取氯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3)如果你在现场,应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

篇5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篇6

关键词:回归生活 合作学习 开放教学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回归生活、建构生活,使教育具有生活意义,也使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开放教学理念、拓展课堂空间,倡导合作学习,把学生置身于社会背景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从而将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协调统一。下面以九年级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回归生活,教育无痕

在《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把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由课本知识引向生活实际。

【课前准备】:第一步 创设问题情境:课前延伸两周时间。第一周,结合学生、家庭、矿区实际,围绕水的净化,创设系列“水”的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采访调查:

(1)水暖公司:矿区饮用水来源?

(2)矿区商场:饮水机眼花缭乱,能推荐几款吗?

上网调查:

(3)水净化: ①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②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是怎样的?

(4)饮用水: ①饮用水的标准?喝什么样的水最健康呢?

采集水样:

(5)矿区水:矿区中存在着很多的水,能帮助采集几种水样吗?

(6)井水:听说西面村里,至今仍有人饮用敞口井水,卫生吗?

观察调查:

(7)分离方法:注意过有哪些将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的方法吗?

看到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学生们不禁兴趣陡生、跃跃欲试。

二、合作是极佳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自主创新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但要自我解读、理解,而且要学会表述、倾听、发问、赞扬、支持、说服与接纳等。因此合作学习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和交往的技能,促进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第二步 组织实践调查:有针对性地分组分工,发动并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第三步 分析整理汇报,指导展示交流:第二周,各小组将调查所得信息整理后,汇报,得到评价、指导和鼓励,然后组内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并以调查报告、手抄报、板报、物品样本等形式在教室内展示出来。

【课上探究】:第四步 系列实验探究:

[实验一]沉淀:水井、自来水用明矾净水,每组实验台都有河水水样,加入明矾搅拌静置。

[实验二]过滤:怎么将沉淀后的泥沙与水分开?用什么可以让水透过而把泥沙留下?实验室提供了专业用品——滤纸,及其他仪器,请尝试过滤。放手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学生讨论、动手操作、分工合作,兴致勃勃。将过滤后的液体比较、展示,有的清澈透明、有的仍旧浑浊。学生们顿生疑窦,各组间相互交流,介绍经验、查找问题、自学课本,重新过滤,终得澄清液体,兴奋不已。

[实验三]吸附:调查知道水井除了用明矾净化,还在井底铺了厚厚的活性炭层;饮水机、自来水厂都用活性炭净水,利用了它的吸附性。向过滤得到的无色液体中滴入两滴红墨水,倒入一端装有活性炭的U型管中。观察,哇!红色的液体变成无色,色素被吸附。

[实验四]鉴别“硬水”“软水”:“硬水”与“软水”清洗抹布的对比实验,从抹布的洗净程度、肥皂消耗、液体性状观察比较区别。烧开水水壶内壁结垢,也是硬水软化的一种方法。

在主动体验的过程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碰撞、自主创新。

三、开放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个性,自由放飞。

开放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处境感受,使学生走出被动学习局面,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课后延伸】:第五步 化学回归生活。

课外探究

1.做一做:自制简易净水器,上交,展出评比。

2.野外生存:爸爸国庆长假准备去野外探险,如何喝到比较安全的饮用水?

精心设计系列实验活动,提供科学探究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过滤的操作,先放手自主尝试、暴露问题;后展示成果,交互评价,探究方法;最后归纳操作要点,努力完善掌握正确方法的迫切心情,及得到理想实验效果后的喜悦,都得益于学生持续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实验装置设计能力,而且体验到合作探究的快乐!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Talking about how effectiv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ang Yan-ling

【Abstract】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modern teaching,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owever, in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we found that the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still a serious problem solve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eachers' idea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new teaching materials itself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new courses. Explore author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Validity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些点滴体会。

1. 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可这样设计:课一开始,并不急于叫学生马上看书本,而是先设置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装有无色的酚酞溶液的试管中,马上就变红了,同学们都惊呼,然后跟同学们说“你们相信我还能变回去吗?”“不相信”同学们直摇头。然后又将无色的盐酸滴入,又看到红色变成了无色,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都觉得老师太神奇了,真像个魔术家,大家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化学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

1.2 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的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硬水的软化》时,就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要学生亲身去测量自己家里用的自来水的硬度,并且自主去运用所学知识来软化硬水。又如:介绍粗盐和精盐的差别,介绍铁生锈的条件及预防,介绍各种化肥的正确使用和简单的鉴别方法等。通过生活实践的介绍,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

1.3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上《燃烧与灭火》一课时,先讲了一个化学故事:盗墓贼发现了一座古墓,费尽千辛万苦打开坟墓时,眼前的景象却看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竟然有一盏燃烧着的吊灯,盗墓贼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但几天之后,几位考古学家得到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走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上课的热情高涨,急于弄清楚原因,等到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

2.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2.1 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更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有机统一的状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应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为本”。“因学而教”是从教师适应学生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由于学生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决定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教而学”是从学生能否充分发挥自己主动性的学习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学生要能自觉认识教师的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实现有效学目的。

2.2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的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可使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易于理解,比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来直观的理解,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2.3 不断更新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新颖的教法,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例如: 化学游戏法:可采取游戏法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2.4 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元素符号,化学价,让学生很难记住,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讲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时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概括,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七个字顺序的含义及原因。又比如在学到水的电解实验的时候,用“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八个字概括,让学生们快速的记住,并理解意思。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更要在初中化学进行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振虹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年8月

[2]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篇8

[关键词]电厂 工业锅炉 水质化验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69-01

前言

自古至今,人们一直把水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在自然循环以及社会循环的过程中会有杂质混入,进而使水质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质的特征。水质的好坏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电厂工业锅炉生产过程中,水是重要的介质,它在提供动力以及传输热量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锅炉水的使用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水源,依据其安装特点可以选择多种水源对其加以利用。如地下水、地表水、自来水等。但是无论是何种水源对锅炉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如结垢、腐蚀、爆炸等。所以在锅炉正常运行过程中必须对锅炉水进行水质化验,针对其所存在的杂质及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水质的好坏,从某种角度来讲不仅仅会影响锅炉的有效运行,还将损害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每一次化验过程中都要针对时间、项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存档,方便下一次化验时可以将以往的数据作为可靠的参考对比数据,这样还会提高水质常规化验的准确性。水作为电厂工业锅炉生产中的重要介质,在热量传输与动力提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锅炉安装地点不同,所在处的水源水质也有所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锅炉用水中会不可避免地溶有各种杂质。当未经处理的水进入锅炉后,将会引起锅炉结垢、鼓包、腐蚀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锅炉爆炸。因此,水质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锅炉使用单位务必要对水质进行定期抽检,并将每次化验的时间、项目、结果记录存档,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1.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分类探讨

1.1 硬水进入锅炉的特征与影响

硬水顾名思义就是硬度相对比较大的谁,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水中所含有的Ca2+、Mg2+及Na+等离子数量较多,硬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将对锅炉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会使锅炉内的热量不断提升,或是收缩变化,当水中过多的离子达到饱和时,就会形成CaCO3,长期以往锅炉内壁温度就会不断的变化,热胀冷缩,受热不均,传导效率也会下降,在极度压力下,锅炉将会发生爆炸等现象。

1.2 软水进入锅炉的特征与影响

软水是相对于硬水而言,所谓软水,就是指含有较多Ca2+、Mg2+等离子的硬水,在经过Na+离子交换剂之后,Ca2+、Mg2+等离子都被置换成了Na+离子,这时水的硬度大大降低,形成了所谓的“软水”。软水的形成会使得锅炉内的酸碱度失衡,这样就会导致锅炉内的零件发生腐蚀、鼓包等缺陷,长期以往就会对锅炉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化验方法

2.1 炉水酸碱度化验

在电厂工业锅炉的运行过程中,锅炉热量的传递以及锅炉燃料的利用率都受到锅炉水质酸碱度的影响,因此对锅炉内水质的酸碱度检验是锅炉水常规化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锅炉水质酸碱性化验过程中,如果对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时,化验员就可以利用pH试纸进行常规化验,这可快速的检测出水质的酸碱性,从而方便测量人员进行判断。利用pH试纸进行测量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将一定量的锅炉水倒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蘸水涂在试纸上面便可判断。如果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那么就需要利用pH计来进行判断。其方法就是把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另外还需将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同时再用一定比例的标准缓冲液进行定位,从而测出锅炉水质的pH值。

2.2 锅炉水质硬度化验及软化方法

如果锅炉内的水质中含有较多的镁离子和钙离子,那么这就表明锅炉内水质的硬度较大。当水温发生变化时就会有沉淀产生,这种沉淀对锅炉燃料的利用率会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会降低锅炉的热量传递。当锅炉内水中的碳酸盐含量较高,在受热情况下所带来的沉淀就会腐蚀锅炉,从而造成锅炉内部鼓包,情况严重时会造成锅炉的爆炸。因此,对锅炉用水的硬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出现锅炉水质硬度超标情况,就需要对水质进行相应的软化处理。

锅炉水质硬度化验需要根据检验液颜色的变化来进行衡量。其方法就是如果用铬黑T混合液与氨性缓冲液相结合后出现了红色,这就意味着检验液中的镁离子在结合后产生了沉淀。这样就可利用EDTA溶液进行滴定,这样检验液中的钙离子就产生了沉淀,溶液就会由红变蓝。在具体操作检验时,首先先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然后把一定比例的铬黑T混合液和氨性缓冲液加入其中,在用EDTA进行滴定,最后根据EDTA的用量来进行判断。检验后,如果发现水质的硬度过高,就需要对其进行软化处理。在软化处理过程中,较常用的是离子交换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特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钠离子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由于钠盐的溶解度很高,所以就避免了随温度的升高而造成水垢生成的情况。

2.3 锅炉水中测量氯离子含量

锅炉炉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我们检测为3mg/l,炉水控制10mg/l,因后续的设备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我们将锅炉给水氯离子含量降为10ppb。盐类一般有氯化钠、氯化钙等,例如在1Mpa时,氯化钠的分配系数是0.0006,在15Mpa时,氯化钠的分配系数是0.06。

3.锅炉水质化验的意义

一方面对锅炉的安全有效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锅炉水质的酸碱度及硬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锅炉的传热效率及燃烧消耗量,所以在进行锅炉水质化验时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针对水质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给予及时的处理与解决,这样才能确保锅炉的稳定运行。此外,在进行水质常规化验检查时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登记,针对以往存在的数据要进行分类整理,为日后锅炉水质化验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另一方面,水质化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出锅炉的实际运行状况。当水质化验结果发生异常时,就可以简单的判断出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某种故障问题,此时,就要针对水质化验的检测结果对其锅炉进行检验。可以通过相关故障手册对其进行快速查找,第一时间确定发生故障的位置及原因,这样才能针对存在问题去解决,从而有利于锅炉的正常运行。

4.结语

电厂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电厂工业锅炉水质的分析,来阐述其此化验结果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锅炉水质在质检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通过文章的简要叙述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好水质常规化验这项工作,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锅炉的稳定性及质量,还能创造其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只有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准备和协调工作,这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因水质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晓莉.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的意义和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

[2]陈映彤、孙婷婷.关于工业锅炉水质分析检测的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4(20).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作业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36-001

进入初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逐渐增多,涉及的知识点也面广量大。学生因得不到对作业的自主选择权利,表现出应付、交差甚至抄袭的被动作业态度,教师又忙于机械性批改,没有思考的时间,自己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本文从实践方面的若干角度举例简析初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层次作业,异曲同工

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为化学兴趣较浓的学生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

在学习《常见的碱》一节后,对作业做这样的设计: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有什么变化?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什么?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中滴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检验某种烧碱是否变质的方法有哪些?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碳酸钠的方法?前两问是巩固基础知识,后三问逐步延伸。

习题设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在练习和解答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二、用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教师能适当创设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必然会事半功倍,作业因此变得趣味盎然。例如,在复习课中设计如下作业: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成功,此次太空之行还进行了多项试验。

设计题一:“神州八号”返回后,科学家打开返回舱中的试验箱,看到装在毛细管中的鸡蛋清溶菌酶(一种蛋白质)在太空低温下形成了“钻石”状的结晶体。鸡蛋清溶菌酶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它在太空中的结晶方式是_______;鸡蛋清溶菌酶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溶解,但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溶解,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设计题二:如果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空间站中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_______。

A.闻酒杯中酒的气味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将食盐溶于水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通过设计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调动了其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三、拓展运用有概括性的典型题目,触类旁通

教师在设计时可根据多维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来选择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达到练一题通一类的效果。这种类型的作业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又能强化所学知识点。如(上教版下册67面第13题)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的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某一种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轻质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下:

试回答:

(1)写出A、B、C、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氧化物、酸碱盐不同化合物间推断题,它们之间的转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学反应,这道题容易帮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以此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些典型反应相关的题目。

四、教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设疑解惑,积聚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并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化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化学融为一体。这样的化学作业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化学、热爱化学,让化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如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水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区分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如何硬水软化;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测定家庭用水的pH、本地区土壤的pH或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H;学习了常见的酸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学会判断真假黄金、热水瓶内的水垢除去的方法、知道铝壶内的水垢不能用食醋长时间浸泡清洗、蒸馒头常用小苏打的原因;学习了常见的盐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知道低钠盐究竟是什么物质?加碘盐中的盐又是什么物质?学习了有机材料后,作业设计成让学生收集一些衣料的纤维做燃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

这类作业既可以巩固和落实教材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动力。

五、注重设计上的多样性和探索性,学会探究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是设计一题多变习题。指导学生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基础题加以改造,围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恰当地引伸、扩展,让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彼此兼顾。通过对原题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范围,贯穿知识点,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这样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效率。

篇10

一、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主观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中学生年龄偏小,对于社会没有足够的认知度和评价度,所以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要性理解不深。对学习化学学科来说仅仅限于兴趣,如若怕苦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进而放任自流,就会形成化学学习能力低下,行为习惯落后的状况。学习起来自然困难。

客观原因:教学条件不足,有的学校的学生一年都做没做过一次化学实验, 没进过化学实验室,各种仪器、药品、实验都配置不全;其次还有教学环境差,教学方法的不得当等因素。

2.学科原因

化学学科学习与其它理科学科学习有所不同:它所要记忆的知识多,有的需要死记,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化学用语;有的需要理解记忆,如: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等。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应对措施

鉴于以上的原因,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学生好动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适当采用一定的电教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模型,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清洗?进而让学生通过思考后分别采用自己的做法解决以及说处所看到的现象,最后总结出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

第二、结合课本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如

开展实验装置拆分和重装比赛,使一些动手能力强而不愿意学化学的学生,转变了对化学的学习态度,同时组织学生对一些必须记忆的知识进行攻关,如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刚开始学的时候,学生存在着记忆困难,在此教师就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一价钠钾银氢(哪家迎亲)、二价镁钙锌钡(没盖新被)、三铝四硅记在心……增强学生记忆深度。

2.树立信心,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信心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成功又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我们应当教育学生要有成功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辅导学生时,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是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灵活回答,帮助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而对于学生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要进一步检验其知识的连贯性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掌握知识的快乐和满足,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学习较为生动,复习较为主动,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巩固了学习兴趣。

3.因材施教,情感投入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注重教师一个人的发挥,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关爱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课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首先应该是人际间的交往,然后才是知识的传输。因此,情感基础是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的纽带。注重情感投入是解决当前学生厌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维系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桥梁,它会产生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面对学习,自觉进入学习状态。

4.跟踪反馈,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