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废气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行业废气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行业废气治理

篇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贝羚胶囊 复方鲜竹沥液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6-0024-03

Comparison of effectiveness of Bei Ling capsule with compound fresh bamboo juic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

SONG Xiao-yan

(Kangj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Bei Ling capsule with compound fresh bamboo juice for treatment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 ( AECOPD ). Method: Sixty four patients with AECOPD were chosen and thirty three patients (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ei Ling capsule and thirty one cases (control group ) took compound fresh bamboo juice, both of whom were treated for 7 day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1% in control group, whose comparing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ei Li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AECOPD is more obvious, and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mpound fresh bamboo juice.

KEY WORD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ei Ling capsule; compound fresh bamboo jui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累及气道、肺实质以及肺血管的肺部慢性炎症,并可导致不可逆性的呼吸道阻塞。笔者对AECOPD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吸氧,抗炎,平喘),分别采用贝羚胶囊和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比较两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AECOPD患者64例,所有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1]。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57-78岁,平均(65.4±2.8)岁;COPD病程2-21年,平均(14.6±3.2)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平均(66.0±3.5)岁;COPD病程4-26年,平均(15.2±3.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炎和平喘等综合治疗:用头孢呋辛钠2.0 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予静脉点滴,每天2次;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喘定针) 0.5 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贝羚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复方鲜竹沥液口服,每次10 ml,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7 d。用药期间除有高热予以柴胡针肌肉注射及冰袋物理降温等治疗外,均未用其他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评估标准

1.3.1 疗效标准

结合AECOPD的临床特点,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接近正常;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有所加重。观察结果将显效、有效病例一律改为有效。

篇2

关键词: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潜力

中图分类号:X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38-03

1 引言

印染行业是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五大行业之一。印染行业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企业必须加快对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摆脱粗放型管理模式,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排放[1]。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是我国十大产棉区之一,该市棉花年产量12.5万t。荆州市现有规模以上纺织印染企业136家,纺织印染产品以棉织品和棉布为主,含少量棉混纺产品,2011年纺织印染行业工业产值77.09亿元,工业增加值44.7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0%左右。

2 荆州市纺织行业污染产生、排放及治理现状

2.1 荆州市纺织行业污染产生及排放状况

2011荆州市纳入环境统计的纺织印染行业污水排放口32个,产生废水包括纺织废水和印染废水。纺织废水主要为浆纱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COD浓度一般为300~590mg/L,NH3-N浓度一般为15~25mg/L。印染水消耗定额90~240t/1t产品,水重复利用率24%左右;印染废水水质成份复杂,包括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洗漂废水等,浓度高,色度深。COD浓度一般为460~3000mg/L,平均631.6mg/L;NH3-N浓度一般为25.0~64.0mg/L,平均32.0mg/L。纺织印染废水产生量1929.23万t,COD产生量12185.91t,氨氮产生量617.35t;其中,印染行业废水产生量1350.46万t,COD产生量10358.02t,氨氮产生量530.92t。经过处理后废水排放量1620.37万t,废水回用率16.0%。COD排放量1488.53t,排放浓度平均为91.9mg/L;氨氮排放量200.93t,排放浓度平均为12.4mg/L。

纺织印染企业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纺织空调废气和印染烧毛烟气、印花拉幅有机废气、蒸汽锅炉烟气。除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的11家纺织印染企业采用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沙市热电厂的集中供热外,荆州市其他纺织印染企业均自备工业锅炉供应生产所需的蒸汽,蒸汽锅炉一般以煤和秸秆为原料,烧毛一般采用天然气为原料。2011年烟气排放量为21272.7万Nm3,产生SO2351.00t,浓度一般为1360~1850mg/Nm3,平均1650mg/L;NOx产生量110.62t,浓度一般为365~560mg/L,平均520mg/L。SO2排放量为210.00t,NOx排放量为94.58t。

纺织印染企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8万t,主要为污水处理污泥和煤渣。荆州市纺织印染行业消耗的能源包括原煤、天然气、煤油、柴油、燃料油、秸秆、热力和电能,2011年合计能耗122015.47t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72.48kg标准煤。

2.2 荆州市纺织印染污染治理措施

2.2.1 荆州市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措施

除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的11家纺织印染企业的废水经过物化预处理后进入园区纺织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厂外,其他企业均自建污水处理厂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纺织企业工业废水一般采取物化预处理+好氧生物氧化二级处理工艺,印染废水一般采用物化预处理+厌氧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氧化三级处理工艺,部分处理设施增加了脱色工艺[2]。

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厂现有设计处理规模为30000 m3/d,近期将扩建到80000 m3/d。设计进水水质COD800~1000mg/L、NH3-N50mg/L,处理后出水可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表3一级排放标准。现有污水处理量为4000~12000t/d,平均为11000t/d,进水COD浓度800.0~1565.6mg/L,平均1061.0mg/L;NH3-N浓度一般为35.0~64.0mg/L,平均40.1mg/L。处理后废水排放量8250t/d,回用率25%左右,污染排放浓度为COD浓度95.6~122.4mg/L,平均浓度95.7mg/L,处理去除率91.0%,NH3-N浓度一般为4.2~13.2mg/L,平均9.7mg/L,处理去除率76.3%,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表3一级排放标准。

2.2.2 荆州市纺织印染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纺织企业空调废气一般采用滤笼除尘器处理后排放,印染烧毛烟气、印花拉幅有机废气通过捕集罩收集后直接排放。印染企业蒸汽燃煤锅炉烟气一般采用双碱法进行脱硫除尘,秸秆锅炉烟气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除尘。向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供热的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沙市热电厂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采用炉内喷钙+旋风分离+电除尘的脱硫除尘工艺,除尘效率高于90%,脱硫效率大于75%,处理后烟尘和SO2排放浓度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23-2003)标准的要求。NOx治理装置正在建设中。经过统计分析,荆州市纺织印染企业锅炉烟气(含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沙市热电厂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脱硫效率为30%~75.0%左右,NOx去除效率8%~14.5%左右。

2.2.3 荆州市纺织印染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措施

荆州市纺织印染行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水处理污泥和煤渣,污泥干化后进行填埋,煤渣综合利用,少量灰渣送城市垃圾处理系统。

3 荆州市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3.1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2011年印染行业工业增加值为25.97亿元,其中印染布2亿m,针织染色产品4万t。2011年荆州市纺织印染行业针织品印染电消耗定额360kW・h/t产品左右,蒸汽消耗定额7kW・h/t产品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28.88 kg标准煤/万元。荆州市2010年单位GDP用水量27.83t/万元,单位GOP能耗1.58t标煤/万元,低于全省2.35t标煤/万元的水平;荆州市2010年总能耗708.36万t标准煤,单位GDP能耗1.0141t标煤/万元;荆州市规模以上纺织印染业工业总产值77.0889亿元,服装鞋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0.7041亿元。

2010年纺织印染业原煤消耗量17977t,液化天然气80t,汽油、煤油195t,柴油3t,燃料油152t,热力8057×106kJ,电力61010万kW・h,合计能耗折标煤122015.47t。

荆州市印染行业2011年取水量为1427.64万t,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54.97 t/万元,印染棉布单位取水量2.85t/100m布,废水排放量2.43 t/100m布,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表3一级标准值。对照《纺织行业(棉印染)清洁生产标准》(HJT185-2006)分析,达到二级清洁生产水平。COD产生量2.07kg/100m布,达到清洁生产三级水平,接近二级水平指标值(2.00kg/100m布)。印染针织产品单位取水量214.15t/t 产品,废水产生量202.57t/t 产品,COD产生量155.37kg/t 产品,对照《纺织行业(棉印染)清洁生产标准》(HJT185-2006)分析,均未达到清洁生产三级水平指标的要求,说明清洁生产水平较低。

依据《纺织行业(棉印染)清洁生产标准》(HJT185-2006),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5个方面共17个指标,分析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清洁生产水平。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印染针织产品单位取水量160t/t 产品,废水产生量150.00t/t 产品,COD产生量150.00kg/t产品,基本达到三级清洁生产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印染棉布单位取水量、废水排放量、COD产生量均达到二级清洁生产水平,在能耗、工艺设备、产品规模、环境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达到二级清洁生产水平。产品合格率达到一级清洁生产水平。煤耗远低于一级清洁生产水平指标值,电耗远高于三级清洁生产水平指标值,主要是由于采用燃煤电厂集中供热和部分工业锅炉燃烧生物质秸秆造成。

3.2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行业水平类比分析

2009年我国纺织印染行业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110.15t,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462.65 t,印染布的百米排水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2.5m3/100m的标准,有的高达3.5m3/100m,水重复利用率只有7%左右。2011年荆州市印染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46.80 t,水重复利用率达到24%,印染布的单位排水量2.43 t/100m布,均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

3.3 能耗水平类比分析

2011年荆州市单位GDP能耗1.041t标准煤,纺织印染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7t标准煤,远低于平均能耗。

4 荆州市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改进措施和绩效分析

4.1 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推进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发展

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表明,产业的集聚优化布局可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集中供热可以减少建设投资、燃煤量和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废水采取集中处理和回用方式,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单位投资低,管理成本低,各种印染废水混合,有利于营养配比,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的效率,降低冲击负荷和废水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废水回用率[3]。目前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入园企业和规模还很小,应结合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的建设,制定纺织印染行业环境准入条件,同时积极完善集中供热管网,在近期将纺织印染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从30000t/d扩建到80000t/d,将废水回用率从25%提高到35%左右,减少园区废水排放量,使单位产品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降低6%~10%。引导外来企业进入园区,并将园区外的印染企业逐步搬迁到园区,限制园区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调整和优化纺织印染行业布局,提高减排和节能效果。

4.2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效率

采取自愿和强制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对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企业已进行企业环境管理自愿承诺的基础上,在全市进行推广。倡导产品生态设计,使用低毒低害的染料和助剂,提高企业内部的水回用率,使平均回用率从24%提高到32%左右,减少废水和污染物产生量。

在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制定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具体措施如下。

(1)现有纺织企业气流纺锭产能只占总产能的6.28%左右。对现有纺织企业采用先进的气流纺替代棉纱锭,并对车间照明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变频电机替代传统电机,可节能10%~30%。

(2)使用清洁的原辅料。使用清洁的原辅料能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档次,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如纤维采用Ly-ocell纤维、聚乳酸纤维、甲壳素纤维、可降解合成纤维,天然彩棉等。使用天然的染料、生态型的染料与助剂。

(3)进行印染行业工艺与设备改造。印染前处理、染色、洗涤、后整理工艺改造是行业工艺与设备改造与提升的方向,也是行业清洁生产措施的主要体现。退煮漂改造与提升可以选择的措施包括:短流程前处理工艺,与退煮漂三步常规工艺相比,水、电、汽等可节约30%~50%;生物酶前处理技术,在棉织物练漂工艺中,用生物酶代替传统的烧碱,可使前处理从退浆、煮练、漂白缩短为冷轧堆置加蒸洗的短流程,能达到简化工艺,缩短流程,减少工时,节约蒸汽、水电等能源;洗涤工艺中推广喷淋沈涤、汽水冲洗、气雾喷洗、高压水洗、振荡水洗、高效转盘等节水技术和设备,节约大量的洗涤水,减少排污量[4]。

4.3 完善印染废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措施

长期以来,印染污水处理厂污泥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干化后进行单独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并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荆州市印染污水处理污泥可采用干化后送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利用的措施。荆州市集美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建成投产,设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垃圾800t,目前实际处理量为700t/d,距离荆州市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园30km左右。经过初步试验,当污泥干化后含水率达到60%以下,可以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燃料。处理后可大幅度减少污泥填埋量,减少COD和NH3-N排放量。

4.4 强化环境监管,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环保部门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环境监管,对排放废水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全面、有效、实时监控,完善清污分流和轻污染废水回用措施,推动纺织印染企业开展节约用水和废水资源化,控制超标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

参考文献:

[1] 王建庆,李桂生,李 戎.节能减排与我国印染行业的技术进步[J].染整技术,2008,30(6):26~30.

[2]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印染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篇3

祁忆青1,李晓菊1,黄琼涛2

(1.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南京 210037;2.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木家具制造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已成为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固定污染源。根据有机废气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治理已成为国内家具制造车间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木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VOC废气成分复杂、流量大、浓度低并伴有漆雾及粉尘等特征,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VOC的排放治理技术,在对各类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应用情况、投入资金及运行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采用吸收技术对车间废气进行了净化试验分析,以期对家具企业VOC的排放治理在技术选择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硝基漆;挥发性有机物(VOC);治理技术;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2014-11-30

修回日期:2015-01-0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广东省宜华木业技术中心资助项目(YH-NL-20120104)。

作者简介:祁忆青(1972-),女,副教授,长期从事家具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E?mail: qiyiqing@njfu.edu.cn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指在常温常压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 ℃以内的有机化合物[1]。其来源广泛且种类繁多,许多 VOC物质对生物体具有毒性,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直接危害。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国内外关于VOC排放的法律法规也越发严格,但由于治理费用高、行政监管所需的VOC排放标准缺失、企业对VOC 排放和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各种因素,许多工厂VOC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伤害。木家具制造行业是VOC排放的工业固定源头之一,其发展带来的VOC废气污染也越发严重。在我国五大家具产业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制造行业已成为该地区VOC的第一大固定污染排放源[2],因此,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及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木家具制造行业VOC排放主要来源于涂料中溶剂和辅料中有机成分的挥发[3],因此笔者以某美式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为例,在明确废气排放特征的基础上,对VOC治理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吸收法进行净化试验,以期为家具企业在VOC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1木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VOC来源与排放特征

1.1VOC来源

木家具是由各种原辅材料经过加工制造而成的终端产品,其原材料主要有木材、人造板、油漆、胶黏剂、纺织面料、皮革等。其中,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虽本身会释放多种醛类、萜烯类化合物,但基本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4];人造板、纺织面料及皮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甲醛等有害物质残留于产品内部,其释放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木家具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硝基类涂料(NC涂料)是典型的溶剂挥发性再溶涂料[5],依靠溶剂挥发形成连续漆膜,涂料中的溶剂在调漆、喷涂、干燥及设备清洗4个阶段已基本挥发完毕,因此,木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VOC主要源于涂料中有机成分的挥发。

硝基漆又称硝基纤维素漆、喷漆、蜡克,是以硝化棉为主要成膜物质的一类溶剂型涂料。其固体份由硝化棉、合成树脂、增塑剂及颜料组成,约占液体硝基漆总质量的20%~35%;根据溶剂对硝化棉的溶解力,一般将挥发份分为真溶剂、助溶剂及稀释剂,约占液体硝基漆总质量的65%~80%[6],其组分如图1所示。尽管该漆固体份较低,但其黏度仍然较高,实际施工时,还需利用组分与硝基漆中挥发份一致的稀释剂进行稀释,在涂装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会产生大量的VOC。

1.2VOC排放特征

1.2.1成分复杂且具有多变性

由于硝基漆在实际施工时会使用品种和数量较多的辅助剂,不同厂家生产的硝基漆在成分配比上也存在差异,使得挥发的VOC成分复杂且具有多变性。如实际施工时与硝基漆专门配套的由酯、醇、苯、酮类等有机溶剂混合而成的稀释剂天拿水,潮湿天气施工时防止漆膜发白的防白水以及配合格丽斯着色剂使用的松香水等,各辅助剂的常见成分见表1。

1.2.2气流量大、浓度偏低

木家具制造过程中为保证涂饰质量,涂饰车间多为全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且由于硝基漆挥发分含量高、涂饰工序复杂且相对集中,因此,在涂饰过程中大量溶剂挥发会使车间内的VOC浓度急剧升高。为确保人员健康和安全生产,车间内的换气风速根据标准一般控制在0.38~0.67 m/s之间[7]。因此,涂饰车间排放的VOC废气流量虽然较大,但稀释后的浓度也相应较低。王海林等[8]研究证实:家具制造、汽车制造、包装印刷等重点VOC污染排放行业, 其总排放浓度(TVOC)一般均属于中低水平。

1.2.3存在漆雾、粉尘等杂质

涂装工艺的不同直接影响涂料的利用率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硝基漆可采用擦涂、刷涂、喷涂、淋涂、浸涂等涂装工艺,但目前木家具行业中使用硝基漆时多采用喷涂法施工[9]。喷涂时涂料在高压作用下雾化成微粒,但雾化的涂料并未全部到达待喷工件表面,剩余涂料颗粒会随着气流形成漆雾,同时,由于硝基漆固体含量低,需多次涂饰才能使漆膜达到所需厚度,施工繁复。

为保证后期漆膜的光亮、平滑,需根据涂饰工艺在漆膜表面进行磨光、抛光、整修等作业,砂磨时产生的腻子尘屑经吹扫会散逸于空气中。因此,涂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漆雾及粉尘,它们颗粒微小、黏度大、易粘附在物体表面,会增大后期治理难度。某美式家具硝基漆涂装工艺流程如表2所示。

2VOC排放治理技术

为解决VOC直接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技术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图2)[11]。回收技术是通过改变一定工艺过程的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使VOC富集和分离,但采用此类方法并未使VOC得到最终治理,需对富集、分离出的VOC优先进行回收利用,对于无利用价值的采取进一步无害化处理。降解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技术使VOC转化为CO2、H2O以及HCl等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无机物,VOC得以最终处理,但设备投资、运行及后期维护费用一般较高。

2.1吸附技术

吸附技术是利用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固体吸附剂将废气中的VOC捕获,从而使有害成分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当吸附达到饱和后采用水蒸气或热风等作为脱附剂,将吸附剂表面的VOC脱附并加以回收。

吸附法是目前工业VOC治理的主流技术之一,其关键是吸附剂、吸附设备和工艺、再生介质、后处理工艺等。活性炭由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具有广谱性,因此在治理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的VOC废气时,常作为一级净化工艺与其他工艺联用,对有机废气进行富集和浓缩,如“吸附浓缩+催化燃烧”联合处理技术,目前最为常见的工业用吸附剂以颗粒活性炭、蜂窝状活性炭以及活性炭纤维为主。此外,由于分子筛在热气流再生时安全性能优于活性炭,当对低浓度有机废气进行吸附浓缩再生时,国外目前普遍采用疏水性分子筛取代活性炭[12]。

2.2吸收技术

吸收技术是利用有机物“相似相溶”原理,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的吸收剂与废气直接接触而将VOC转移到吸收液中,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净化[13]。

吸收过程按机制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14],吸收效果主要取决于吸收剂性能和吸收装置的结构特征。吸收剂应具备较大的溶解度、对设备无腐蚀、挥发性低、无毒、化学性稳定、价格便宜且来源广等特性[15],通常为液体类物质,主要为液体石油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液等。吸收装置主要为喷淋塔、填充塔、各类洗涤器、气泡塔、筛板塔等。

2.3冷凝技术

冷凝技术是利用气态污染物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通过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力,使VOC冷凝成液滴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借助不同的冷凝温度实现污染物的逐步分离。

冷凝法对有机物的沸点和挥发性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进料为沸点高、挥发性低的高浓度有机物[16]。冷凝效果主要取决于冷凝装置的制冷级数和冷凝介质的选择。冷凝介质主要为冷水、冷冻盐水和液氮;冷凝装置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级制冷系统组合而成,冷凝温度一般按预冷、机械制冷、液氮制冷等步骤实现[17],制冷级数越多,回收率越高,耗能也愈大,在高浓度、单组分且有回收价值的VOC处理上具有很大优势,在净化废气的同时能实现回收利用。该工艺目前在国内外高浓度油气回收方面应用比较普遍,其中,美国Edwards Engineering公司是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生产工艺的典型代表[18]。

2.4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气体分子通过高分子膜的溶解扩散速度不同,在一定压力下实现分离目的。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是膜分离的驱动力,可通过压缩进气或在膜渗透侧用真空泵来实现,因此,膜分离过程常常与冷凝或压缩过程集成。

膜分离技术目前正处于积极开发阶段,其中,德国的GKSS公司、美国的MTR公司和日本的日东电工成功地实现了膜技术回收废气中VOC的工业化生产[19],但其主要工业治理对象为汽油蒸汽、乙烷、氯乙烯等单体,且治理的风量较小。膜分离的关键在于膜材料的选择,目前以硅橡胶膜、中空纤维膜应用较多。常见VOC废气治理的膜分离工艺主要有蒸汽渗透、气体膜分离和膜接触器等[20]。

2.5燃烧治理技术

燃烧技术即利用VOC容易燃烧的性质,将其在足够高的温度、过量空气、高温湍流的条件下,燃烧生成CO2和H2O等,主要包括直接燃烧和催化燃烧。

2.5.1直接燃烧技术

直接燃烧技术根据热量的回收方式,可分为直接焚烧法和蓄热焚烧法。直接焚烧法即将有机废气加热到一定温度下(800 ℃左右),使其完全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等[21]。蓄热焚烧法即将燃烧尾气中的热量蓄积,用于加热待处理废气,节能效果明显,此方法的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但燃烧不完全时容易产生氮氧化物,造成二次污染,该法适用于汽车、家电等烤漆行业高温和高浓度的有机废气治理。

2.5.2催化燃烧技术

催化燃烧技术通过在燃烧系统中添加催化剂,使可燃性的VOC在催化剂表面发生非均相氧化反应,于300~500 ℃左右将VOC催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等。催化燃烧较热力焚烧温度低,可以显著降低设备运行费用,但当废气中含有能够引起催化剂中毒的硫、卤素有机化合物时,不宜采用催化燃烧法。

2.6光催化降解技术

光催化降解技术在特定电磁波的紫外光照射下,产生氧化力极强的自由基。当空气旋流进入滤网,即进入光催化反应腔时,自由基与有机挥发气体直接进行化学反应,将其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等。

光催化的净化速率取决于所使用的催化剂和光源的性能,目前使用的催化剂主要为TiO2光催化剂。紫外光光源对VOC的净化效果最佳,如185,254,365 nm波长的紫外光,尤其在苯系物的净化中,短波紫外光(如185,254 nm)更具优势[22]。理论上,光催化氧化过程能够将污染物彻底降解为CO2和H2O等无毒物质,但反应速率慢、光子效率低等缺点制约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对多组分VOC废气进行降解时,不完全的反应会产生醛、酮、酸和酯等中间产物,造成二次污染。

2.7生物降解技术

生物降解技术即将含VOC的废气经传质过程(气液接触表面或生物膜)进入微生物悬液或生物膜中,在好氧条件下利用高效降解菌种将废气中的VOC降解为CO2和H2O等。

生物法净化VOC废气的关键在于微生物的驯化及高效降解菌的培养。目前研究出的生物菌种对有机物的消化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只能处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单环芳烃以及氨和硫化氢等单组分且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其对单一VOC去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醇、醛、酮等含氧烃类>BTEX等单环芳香烃>卤代烃,对单组分单环芳烃去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甲苯>苯>乙苯或二甲苯>氯苯或二氯苯[11]。在处理混合组分的VOC时,由于各组分间存在的竞争和抑制作用会出现降解歧视现象,因此,生物法治理有机废气的普适性较差。

2.8等离子技术

等离子技术通过陡峭、脉冲窄的高压电晕在常温下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或高能电子激发产生O和·OH等活性粒子,各种活性粒子与VOC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分子中的C—C、CC或C—H等化学键[23],使碳氢化合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低温等离子技术治理混合有机废气时,由于分子量不同,将不同化学键打开需要的能量不同。当功率较低时,放电所产生的活性粒子能量不足,一些大分子物质只是被击碎,形成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并没有被彻底氧化,其对有机化合物的净化效率较低。目前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混合有机废气进行治理时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充分,主要应用于除臭、除异味等废气浓度很低的场合。

3VOC治理技术对比分析

由于不同治理技术针对VOC废气的成分、浓度、风量、温湿度等特性,净化效率和经济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各VOC治理技术在净化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的VOC废气时的适用范围、应用现状、优缺点、投资及运行费用进行列表分析(表3)。

在上述治理技术中,就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且存在漆雾及粉尘的有机废气而言,吸附技术存在吸附剂用量大、再生困难而导致运行费用升高等问题;吸收技术由于缺少理想吸收剂,净化效率受到限制;冷凝技术在治理多组分且无回收价值的VOC时,成本高且无实际意义;生物降解技术对多组分VOC的治理尚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催化燃烧需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对多属易燃易爆的VOC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能耗较高;光催化和低温等离子等新型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对多组分VOC治理时,技术还不够成熟,经济性较吸附、吸收及催化燃烧等传统技术低。

综上所述,各VOC治理技术均有优劣,在确立有机废气治理方案时,还需根据企业自身现状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

4吸收法净化硝基漆涂饰车间VOC案例

从某企业美式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的生产实际出发,利用既有亲水基又有亲油基的柠檬酸钠表面活性剂[24]为吸收剂,对其涂装A线11根排风管内的混合VOC废气进行治理。每根排风管道内废气质量浓度为230~550 mg/m3,流量在16 504~18 919 m3/h之间,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内的水帘柜预处理后由排风管道排出,废气湿度较高,其组分主要包括乙酸仲丁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甲苯、二甲苯、PMA、环己酮、癸烷及正十一烷等11种物质,其中,乙酸仲丁酯浓度最高,约占总量的40%~70%,甲苯和二甲苯的毒性最大。混合VOC废气在引风机作用下进入喷淋吸收塔,经洗涤和雾化两级喷淋工艺处理后再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其净化工艺流程如下:

含漆雾和漆渣的混合VOC废气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由塔底进入喷淋吸收塔,吸收液自塔顶喷淋而下,废气依次经两级喷淋后进入汽水分离层,得到干燥与进一步净化;经喷淋吸收、汽水分离后较为洁净的低浓度VOC废气由离心风机引入吸附塔,通过固定床进行吸附,最终达标排放。

每组喷淋由洗涤喷淋和雾化喷淋两路组成。洗涤喷淋主要用于去除VOC废气中可溶性成分及漆雾、粉尘等,同时增加废气湿度,使气液两相接触更为充分;雾化喷淋通过增大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对VOC废气进行雾化吸收,从而达到降解目的。为提高净化效率且避免雾化喷头的堵塞,利用自动加药泵经管道将雾化后的吸收液输送至喷淋塔进行雾化喷淋,喷淋后吸收液回流入循环水池,可再次用于洗涤喷淋。饱和后的吸收液通过沉淀池沉降后,将固体形态的漆渣捞出外运处理,沉降后的循环水送入车间内各水洗式喷台,实现循环利用。

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法对喷淋塔和活性炭吸附塔进、出口的VOC废气浓度进行测定,当吸收剂浓度配比为5%柠檬酸钠+0.5%聚乙二醇时,喷淋塔对TVOC的净化效率达到76%左右,喷淋吸收后的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后的浓度远低于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814—2010[25]规定的排放限值,实现了车间废气的达标排放。

5展望

随着高效雾化吸收装置以及新型吸收剂,如柠檬酸钠表面活性剂、环糊精、生物柴油等的发展,吸收技术在治理有机废气上的优势得以凸显。采用吸收法治理涂饰车间VOC废气,在实现废气达标排放的同时,能充分利用家具企业现有水帘柜等设备对漆雾中色漆、粉尘等颗粒物进行预处理,设备投资、运行费用相对较低,且对于多属易燃易爆的VOC气体而言,安全性高,但需对吸收饱和后的废水作二次处理。

对涂装VOC废气进行治理时,应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企业产品结构及涂饰车间有机废气排放特征,VOC废气的浓度、流量、温湿度、颗粒物含量等气体特性会直接影响治理技术的选择;2)常见VOC治理技术的经济技术性,如设备投资、运行与后期维护费用,方法的去除效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等;3)企业的生产工艺及可用建设面积,利用现有的治理设备尽可能与企业的排污工艺协同,同时需考虑设备安装时的占地面积。

传统治理技术由于经济性相对较高,且在国内已有许多应用实例,会在一段时间内作为主要治理技术继续存在。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逐步应用,新型治理技术将更加成熟,但其投入一般较高,在中小企业较多的家具制造行业中受到限制。因此,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治理技术是下阶段发展的重点。生物净化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安全、绿色的净化工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由于在净化多组分VOC废气时,菌种间的竞争和抑制作用会影响净化效率,因此,对多组分VOC净化菌种的培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由才. 环境工程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37.

[2]余宇帆,卢清,郑君瑜,等.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VOC排放行业的排放清单[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2):195-201.

[3]罗超,蔡慧华,刘玲英.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现状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5):347-350.

[4]龙玲,王金林.4种木材常温下醛类和萜烯挥发物的释放[J].木材工业,2007,21(3):14-17.

[5]许莉.硝基木器漆[J].中国涂料,1998(3):29-34.

[6]王恺.木材工业实用大全 涂饰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44-45.

[7]陶伟民,徐忠国,金雪芳.GB 14444—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8]王海林,聂磊,李靖,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评估分析[J].科学通报,2012,57(19):1739-1746.

[9]戴信友.家具涂料与涂装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0.

[10]杨文纬.GB/T 1723—93涂料粘度测定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11]周学霞.强化生物滴滤塔处理二甲苯废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1-3.

[12]Kolade M A,Kogelbauer A,Alpay E.Adsorptive reactor technology for VOC abatement[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9,64(6):1167-1177.

[13]汪涵,郭桂悦,周玉莹,等.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化工进展,2009,28(10):1833-1841.

[14]刘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增溶吸收治理VOCS[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3.

[15]刁春燕.BDO新型吸收剂治理有机废气的研究[D].福建:福州大学,2004:8.

[16]Nagata T,Tajima H,Yamasaki A,et al.An analysis of gas separation processes of HFC?134a from gaseous mixtures with nitrogen?Comparison of two types of gas separation methods,liquefaction and hydrate?based methods,in terms of the equilibrium recovery ratio[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9,64(3):351-356.

[17]黄维秋,石莉,胡志伦,等.冷凝和吸附集成技术回收有机废气[J].化学工程,2012,40(6):13-17.

[18]曹东辉.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的研究及优化运行[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9:5.

[19]王志伟,耿春香,安慧.膜法回收有机蒸汽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3):100-105.

[20]李睿.膜吸收净化含苯废气及其传质性能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1.

[21]戴宇.锰基催化剂上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燃烧[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4.

[22]栾志强,郝郑平,王喜芹.工业固定源VOCs治理技术分析评估[J].环境科学,2011,32(12):3476-3486.

[23]陈杰.吸附催化协同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D].杭州:浙江大学,2011:4.

[24]陶德东,周腾腾.柠檬酸钠水溶液对二甲苯废气吸收实验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4):52-53.

篇4

关键词:FDI 环境效应 环境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日俱增,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FDI的进入,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剧,因此产生了FDI是否导致了环境污染,污染程度又有多大的疑问。以下将围绕这一疑问展开,并进行相应分析。

一、文献综述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并且从中国层面或是地区层面开展相关研究。福建省作为对外开放的沿海重要省份之一,随着FDI的大量引进,环境也不断恶化,FDI的环境效应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成果中,方苑(2009)运用1985-2007年福建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福建省FDI实际利用量和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DI的实际利用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之间分别呈现倒N型、U型、倒N型曲线关系。章贵军、付志刚、李妙萍(2010)利用福建省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的FDI对环境质量影响效果各异。吴幼华(2009)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发现出口增长是福建省环境污染的格兰杰成因,但外商直接投资序列与福建省环境污染序列存在伪相关,因此不能确定FDI与福建省环境污染的相关性,“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福建不成立。林美顺(2011)利用1985-2009年的福建省时间序列经济数据,构建了包含能源消费方程在内的四方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工业整体污染之间都存在着 “倒U型”的曲线关系。

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数据选取不同,学者们关于福建省FDI环境效应的研究尚无统一定论。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宏观层面的实证分析,较少涉及微观行业的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反应外商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以下将利用FDI集中的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数据,通过对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FDI额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微观的行业层面来研究FDI对福建省环境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FDI与福建省环境污染现状

1.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在利用FDI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历程大致分为:第一,起步阶段(1979-1990),改革开放后福建省成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批省市之一,从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开始相继开放各县市,但初期合同FDI额和实际利用FDI额都很小。第二,高速发展阶段(1991-1993)全省以经济特区为龙头,各类开放区为辐射,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开发格局,1993年合同FDI额达到113.66亿美元。第三,后退阶段(1994-2000)长三角、珠三角的崛起使得福建省拥有的政治优势不断弱化,加之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腹地狭小等原因,对外资吸引力开始下降,同时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严重影响了其招商引资的发展。2000年合同FDI额只有1993年的37.95%,而实际利用FDI额为1993年的75.70%。第四,稳定增长阶段(2001-2008),入世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商投资额大体呈上涨趋势。但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受创,而这些地区正是福建省吸引FDI的主要来源地,因此FDI额在2008年出现下滑。第五,再次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西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福建省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至2012年3月底实有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2.53万户,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的外商投资企业有2288户,5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431户。同年国家发改委《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首次公布了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外开放度的得分和排名,福建省位居第五位,实现又一次的飞速发展。

2.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分布

与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福建省FDI产业结构十分不均衡。第一产业投资规模很小且无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近几年来开始呈现明显增长,外商投资比重由2002年的11.77%调整为2011年的36.42%。FDI集中投资于第二产业,2000年~2011年规模有所浮动,但第二产业合同FDI额所占比重均超过50%,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显然外商在福建省的投资存在着明显倾斜,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从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资本金来看,外商集中投资于制造业,2009年~2011年制造业在外商投资工商注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相当高,分别为67.2%,67.9%,66.6%。同时制造业中比重较高的12个行业基本都是污染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鞋帽,塑料,通信机械,化学原料等。2011年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达到9448家,占企业登记注册总数的52.99%,创造的总产值达到FDI工业总产值的71.2%。这说明污染密集型行业是外商投资的重要产业,可以初步判断FDI对福建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当地环境污染。

3.环境污染的情况

(1)总体情况

随着FDI额不断增多,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成为福建省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从整体上来看,1999年~2011年福建省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合同FDI额的增加而增加,大体呈上升趋势,而工业固体废物由于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其排放量逐年下降。为了进一步分析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1999年~2011年福建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合同FDI额进行简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与合同FDI额在显著性系数为0.00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0、0.889,显示很强的相关性,同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合同FDI额的相关系数为0.723,同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推断外商投资与福建省的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2)地区分布

从环境污染的地区分布来看,福州、三明、龙岩、泉州、漳州四市污染较严重,2011年泉州工业污染情况最严重,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排放量均居全省第一,分别达到10.25万吨、5.06万吨;漳州工业废水排放问题较突出,排放量占全省比重的48.89%,这一情况与当地对外开放早,吸引外商投资多有密切的关系。厦门市也是属于对外开放早,吸引FDI多的市区,但由于在工业污染治理投入较大,整体污染较少。

(3)产业分布

FDI在福建省集中投资的纺织,服装鞋帽,塑料,通信机械,化学原料等行业产生了大量污染物,从2009年~2010年工业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情况来看,除了纺织、皮革、金属、非金属、通用设备四个制造业污染排放量略下降外,其他制造业污染排放均逐年上升,甚至是大幅度上升。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环境污染最大,平均工业粉尘排放量达到全省的72.5%,此外纺织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工业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数量也占全省很大的比例。2010年污染密集型行业总体排放的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占全省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3.56%、53.02%、63.75%,F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造成酸雨污染普遍,2010年第一季度福建全省23个列入统计的城市中,20个城市均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大于50%的城市有9个,而工业粉尘、烟尘的大量排放使得福建省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三、启示及政策建议

综上,FDI在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同时对其环境确实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恶化了当地的环境,据此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积极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FDI在福建省投资存在明显的倾斜,集中投资于污染密集型行业,这种投资结构的不平衡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FDI更多的进入第一和第三产业,减少在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特别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行业的投资,推动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升级。

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引进外资时应避免保量不保质的问题,对那些资源利用率低下、高污染的企业坚决不予引进,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外资项目则优先考虑,通过对引资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3.加强污染治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监控,全面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加大对超标排放企业的惩罚措施,同时对环境治理情况好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方苑.FDI对福建省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9,(3)

[2]章贵军,付志刚,李妙萍.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2000-2008 年面板数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篇5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1.环境污染排放指标。本文选取以下指标反映环境污染程度:(1)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y);(2)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y);(3)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y)。2.各大类主要工业制品出口指标。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工业,其中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是加剧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分析工业制品出口与环境污染的关联程度,本文根据福建统计年鉴中对出口工业产品的分类,选取以下各大类出口值较大的工业相关制品:化学及相关制品出品值(1x)、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出口值(2x)、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出口值(3x)、杂项制品(4x)。

(二)福建省对外贸易现状与环境污染排放概况

经过改革开放,福建省对外经贸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出口贸易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10亿美元到2010年的1000亿美元大关的突破,可谓实现了质的飞跃。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1088亿美元,其中,出口715亿美元,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5%。[1]从表1中也可以发现各类主要工业制品的出口增长情况:2003~2011年福建省化学相关制品的出口经历了一个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从2003年的1976147万美元降到2005年的91773万美元,后又不断增加到2011年的313402万美元;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则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的753750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399269万美元,9年间增加了3倍;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出口也基本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95098万美元到2011年1735471万美元,9年间增加了将近6倍;杂项制品则从2003年的883821万美元增加到4078727万美元。总的来说,近些年来,各类工业品的出口尽管有些波动,但基本都呈快速增长的上升态势。当然,在对外贸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福建省的资源环境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从表2中的环境污染排放情况来看,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年排放总量从2003年至2010年一直在不断增加,到了2010年达到7486.58万吨,但到了2011年则降到4414.98万吨。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一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总而言之,福建省污染排放形势不容乐观。

关联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首创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GreyTheory),其中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动态的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各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量化比较,即体现为关联系数的比较,并可根据关联系数的大小来排序确定关联程度的大小关系。[13]通过对关联系数R矩阵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体来看,化学相关制品出口、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出口与机械运输设备产品出口都是“三废排放”的主导因素。首先,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包括纺织、造纸业、皮革制品、非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金属制品等,这类工业制品的出口与固体废弃物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的关联系数分别是:12R为0.7842、22R为0.8135、32R为0.7908,三者值都在0.75以上,可见它是“三废”污染排放最重要的因素。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不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等,而且还排放出大量有毒的污水,尤其是造纸和纺织业等。此外,金属和非金属矿在治炼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总量也非常大。其次,化学相关制品的出口,它与环境污染“三废”排放的关联程度也较高,关联系数均在0.73以上。化学相关制品包括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医药、染料及塑料制品等,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相对而言,机械运输设备的生产污染排放次之,但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在电镀、治炼过程中一方面产生大量的污水,另一方面也产生大量的SO、粉尘等废气。

2SO、粉尘等废气。2.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各类工业制品的出口的关联情况来看,它与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出口的关联系数12R最高,为0.7842;其次是与化学相关制品的关联系数11R为0.7312;再次是它与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及杂项制品出口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6825与0.6339。之所以固体废弃物排放以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出口为最,主要是因为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与采矿业相关,因此,固体废弃物特别多,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福建省固体废弃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碳开采与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排放为152万吨,占全省总排放的79%。[14]

3.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与各类工业制品的出口的关联情况来看,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的出口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关联程度最高,其关联系数22R为0.8135,其次是它与化学及相关制品、机械运输设备的关联系数,它们二者比较接近,分别为0.7321、0.7226。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的出口之所为最,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类型的出口行业涉及造纸业和纺织业,而这两个行业都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大户”;其次,化学及相关制品的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同机械制造业比较接近。相对而言,杂项制品相关行业的污染排放较少些。福建省工业废水排放大部分集中在纺织印染、化工、造纸、皮革等重点排污行业,其中纺织印染,皮革业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晋江一带;而造纸业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其一是林业资源丰富的三明、南平地区,主要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为代表的造纸产业集群,其二则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泉州地区。

4.从工业废气排放与各类工业制品出口的关联情况来看,关联程度最高的为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出口,其关联系数32R为0.7908;其次是它与化学及相关制品的关联系数,即31R为0.7503;而与机械运输设备出口与杂项制品二者的关联系数相对而较低些,分别0.6937、0.6152。按原料分类的工业制品与工业废气排放关联程度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非金属矿采选业会排放大量的粉尘、2CO等,而化学及相关制品的生产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2SO等。就福建省产业结构而言,福建省工业废气排放比较严重的主要有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玻璃、水泥和建筑陶瓷等行业。

对策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各大类工业制品的出口与环境污染“三废”排放的灰色关联分析,结合当前对外贸易与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增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当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仍然以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些产品的出口基本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为此,首先,政府应该制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增大研发投入,激励出口型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淘汰技术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减少出口型企业的污染排放;再次,以技术、品牌、营销、标准为核心,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的出口占比,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1],努力实现外贸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调整出口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众所周知,我国许多产品都通过加工贸易出口,而加工贸易中又以纺织、服装、机电、金属制品、家具、橡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不但附加值很低,而且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国内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恶化,因此应该逐步减少加工贸易的比重,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把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全球要素转移重组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和支持绿色环保产业的贸易出口,降低和限制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使我国的贸易结构绿色化、清洁化,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环境制度,加强环境管理首先,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环境管理制度,开征环境税和碳排放税,严格规范出口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问题,促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健全产权制度,确保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坚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尽量把出口型企业的污染排放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增大出口企业污染排放的惩罚成本;其次,完善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全面推行绿色招商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工业园区。[1]再次,应加快设计和实施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环境认证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标准,限制发达国家把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不能让我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

(四)转变传统政绩观、引入社会评价制度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出于对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片面追求GDP,便产生偏袒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控制出口企业的环境污排放问题。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惟GDP论的政绩观,建立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入社会评价,充分发挥公众评价的作用。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努力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企业公布真实有效的环境信息。通过环境信息的披露,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体现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形象,提高公司的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另一方面也通过公众的压力规范了企业的环境行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5]

篇6

1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调研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工作,并就进一步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加快规范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工作,召集国家标准委等单位进行座谈。

刘平均指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做好认证业务的同时,积极服务总局质量工作,大局意识强,值得肯定。他强调,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是《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重大措施之一,也是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主要举措。这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尤其是在总局相关部门、地方质检两局和CQC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很快、成效明显。当前要重点做好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的规范化管理,要尽快研究提出培训内容框架,应该以质量内容为主,但也离不开检验、计量、认证、进出口检验、特种设备等基础工作,包括条、代码。要尽快把培训教材统一起来,培训教材的内容首先要有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制度,其次是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实践、方法,再就是相关方面的知识,必须考虑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制度等。(来源:中国质量报)

我国纺织业先进标准达到1509项

11月8日,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纺织行业质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先进标准达到1509项。报告分析说,行业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经有38个,201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年11万,比2005年增长0.1倍。2012年纺织行业质量奖的申报企业数量数据显示,申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值3.67%,新产品产值率50%,利润率8.87%,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原动力,服装行业生产线总量已经接近2000条,设备更新率超过60%,20年以内的设备现在基本上占全行业的主流,且近10年的新设备也已经超过50%。通过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超过53%,基本上都实施了相关管理系统,采购订单时间从过去的50%下降到12%,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来源:中国质量报)

我国将建立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机制

11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在京主持视频讲座指出,要尽快建立一套政府服务、企业自主、科研支撑的系统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机制。

针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发展趋势呈现的新特点,魏传忠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要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创新质量安全发展机制,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他要求政府部门充分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委之间的协调沟通,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形成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合力;以WTO/TBT/SPS咨询通报点为依托,密切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的新动向,通过组织评议、预警信息、举办培训,为企业提供全面、权威、及时的信息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检测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检测实验室国际互认,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权威、及时的公共检测服务。(来源:中国纺织报)

中国鞋企赢得欧盟反倾销官司有示范作用

针对欧盟高等法院终审判定中国鞋企奥康在抗辩欧盟反倾销官司中胜诉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1月20日表示,案件起到了示范作用,提振了中国企业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沈丹阳表示,欧盟法院判决裁定欧委会在反倾销调查中没有给予中国企业公平待遇,同时警示欧委会在市场经济待遇的法律适用以及其他条款的适用上要严格依法公正行使其行政权力,而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他表示,随着中国外贸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贸易摩擦未来难以避免。对此,商务部一方面,坚决反对一切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希望有关国家不要对中国产品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另一方面,将继续在世贸规则体系内运用法律手段,坚决维护国家和中国产业的合法权益。(来源:中国质量报)

徐水波总工视察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建设

11月13日,中纤局徐水波总工一行到德州市纤检所视察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建设,德州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苗晓钢陪同。国家棉花标准研制基地作为鲁北质检中心一期工程于2010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12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设,代表了德州市纤维检验所可以开发研制国产校准样品并全面实现校准棉样的国产化。目前,德州市纤检所技术人员已从省内、天津、新疆等地初步选取7种符合标准制作要求的标准样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物理值准确有效。

徐水波了解了基地建设面积、质量把关情况以及棉花标准研制工作开展等情况,对基地的软硬件建设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国家棉花标准样品研制基地建成对我国公证检验、纺织业、农业、棉花科研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州纤检所一定要发挥固有的优势,加快进度,提高速度,摆脱进口,继续推进棉花标准样品国产化进度,增强我国标准样品研制工作的国际影响力。(来源:中纤局)

宁夏纤检局查扣256床“黑心棉”被褥

11月15日,宁夏纤检局执法人员按照质检总局等六部门关于《严厉打击“黑心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意见》通知要求,对银川批发销售劳保、床上用品较集中的宁夏商都、银川商城、东环批发市场、北环批发市场等场所销售的絮棉制品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中发现宁夏商都两家商户的销售人员正将摆放在门口的被褥往店内搬,见到执法人员的到来,他们显得很不自然,准备关门歇业。执法人员随即对这批被褥进行了检查,发现这些被子面料粗劣、做工粗糙,拆开可看见填充物为黑色、杂色或漂白的化纤、短绒、线头,搬动时有灰尘、毛屑泛起,且该批产品既没有非生活用品标志,也没按规定缝制特定的红色和绿色标识,以便消费者辨别,执法人员依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当场对256床“黑心棉”被褥进行了扣押。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处理中。(来源:宁夏纤检局)

广州纤检院顺利通过CNAS复评审和扩项评审

8月24日至26日,广州市纤检院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复评审+扩项评审,成功扩项137项,涉及标准172个,变更标准150个,新增实验室授权签字人1人。目前,该院执行检测的标准达1566个,实验室授权签字人15人,检测内容涵盖纤维、纱线、纺织品及服装、皮革及毛皮制品、鞋类、土工布、玩具及儿童用品、羽绒、饰品及服装附件、染料及助剂、塑料制品、纸制品、医用品、水质分析等14个领域。本次成功扩项将使该院的检测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来源:广州市纤检院)

鹤壁市纤检所对全市羽绒服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进入秋冬季节,羽绒服生产销售都进入旺季。鹤壁市纤检所抓住有利时机,对全市的羽绒服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实地查看了企业的生产场地及相关原辅材料仓库,向生产企业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讲解并提出相关质量要求,要求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羽绒服标准加工生产,要求销售商家一定要严把进货关,让全市人民穿得放心,穿得舒心。(来源:鹤壁市纤检所)

枣庄市纤检站对工矿单位职工公寓床上用品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为加大对絮棉制品监管力度,维护职工健康权益,近日,枣庄市纤检站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部分大中型工矿单位公寓内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床上用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各单位在经营中提供给职工使用的棉被、棉褥和枕头等絮棉制品。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对各单位在公寓絮棉制品的采购、储存和发放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之处现场提出了整改建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执法人员对部分单位公寓中提供给职工使用的棉被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查,积极消除安全隐患,有效维护了工矿单位的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来源:枣庄市纤检站)

陕西省安康市纤维检验所开展纤维制品大检查

11月1日至9日,陕西省安康市纤维检验所对全市范围内的医院、商场、酒店、幼儿园等单位开展了一次纤维制品大检查,并进行了随机抽样、送检,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此次检查,该所专门抽调精干、得力人员,组成专项执法检查组,依法对汉滨、汉阴、旬阳、石泉等县区的医院、商场、酒店、幼儿园等纤维制品使用、销售大户开展了检查。检查发现,大部分单位使用、销售的棉被、床单、浴巾、服装等纤维制品质量基本合格,但也有极少数单位涉嫌违反有关规定。对这部分单位,执法人员进行了抽样、送检,根据最终检验结论再做处理。该所还给上述单位转发了《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集团购买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导其严把进货质量关。 (来源:安康市纤维检验所)

广州市纤检院科技项目获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近日,广州市纤检院申报的科技项目“耐高温聚酰亚胺超细纤维气体过滤材料的制备及过滤性能评价研究”获2012年度质检总局科技计划(质量技术监督领域)项目立项。钢铁、冶金、热电、水泥和垃圾焚烧等工业领域排放的废气温度高且含有大量的烟尘颗粒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该项目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由聚酰亚胺超细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过滤材料,在耐高温性能方面和细小颗粒物的滤除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可有效过滤工业领域排放的高温废气,是治理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理想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项目还将对用于高温废气烟尘治理的气体过滤材料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有效推动我国过滤材料评价体系的建立。 (来源:广州市纤检院)

上海纤检所开门审理质量违法案件

2012年11月12日下午,上海纤检所对上海某公司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的垫被案召开行政案件开门审案会,特邀上海市府法制办、徐汇法院法官、上海质监局副总工程师、法规处、上海市稽查总队等有关专家和静安区人大代表、行风监督员参加。

本次会议由上海纤检所所长陆林华主持。会上,案件承办人员介绍了案情,预审员介绍了案件预审情况。专家就该案法律的正确适用、货值金额的计算、不合格产品的收回更换、处罚的自由裁量等焦点问题展开认真讨论,对一些在执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的个性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办案思路。通过此次开门审案,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质监工作、理解质监工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提高该所行政执法水平和公信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对该所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再次监督把关,更为该所执法人员理清办案思路,开拓眼界,提高办案水平创造了条件。(来源:上海纤检所)

湖北省纤检局主持召开全省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座谈会

11月12日,湖北省纤检局在武汉主持召开全省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座谈会,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黄爱国到会指导并讲话,来自湖北省内外近百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生产、销售企业的110多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省政府门户网、荆楚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对座谈会进行了报道。

座谈会通报了湖北省2011年以来纺织服装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的相关情况,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商百货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中商广场购物中心、武汉子岩服饰有限公司、荆州山叶服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代表分别介绍了落实企业的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狠抓产品质量促进发展的经验。湖北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纺织工业协会、省质监局等相关处室的领导作了发言,通报了相关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研讨了全面提升我省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对策。 (来源:湖北省纤检局)

篇7

一、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工作方案。

按照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要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方案》,各县(区)、市直园区分别制定《2017年度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落后产能退出的职能职责,积极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

二、实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缔“地条钢”和治理“散乱污”企业工作情况。

按照省市“三大战役”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对砖瓦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制发了《砖瓦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实现砖瓦行业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由市质监局牵头,市经信委配合,对钢铁、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开展了督查调研。我市目前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已无必须整体淘汰的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全市开展对“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共清理出“散乱污”企业210户,目前已完成整治94户,完成率44.7%。下一步,为切实贯彻遂污防“三大战役”办《2017年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我委计划于本月会同环保、质监等部门对全市燃煤锅炉淘汰及“散乱污”企业整治情况开展督察,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重点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

大力推进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淘汰和煤改气、改电工作,改善和提升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制发了《2017年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方案》,各县区、园区也分别制订了工作方案,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1-9月,全市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74台,额定出力共计176.29蒸吨,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2.5%、68.7%,力争11月底前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大气质量。

四、依法依规关闭落后产能。

结合此次中、省环保督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工艺设备落后、环保不达标的明辉竹业实行了关闭退出;对宏鑫铸钢落后产能中频炉等设备,责令企业予以退出,对金星苗圃铸造厂采取断电措施,责令其淘汰落后铸造工艺设备。

五、积极推进企业自主淘汰。

华润锦华在实施搬迁改造中,积极主动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在8月底已经全部淘汰落后纺纱6.3万锭,织机93台套;联恺照明实施转型升级,8月底已淘汰退出空压机、割脚机等生产设备59台套。

六、严格执行阶梯电价政策。

根据中、省要求,2017年全面实行钢铁、水泥、电解铝阶梯电价。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给我市的阶梯电价政策的现场监察任务,我市共涉及4家水泥企业,其中3家正常生产、1家停产。

七、加快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对已完成油气回收加油站的装置进行了抽查检查,对未完成油气回收的加油站进行了停业整顿,并函请环保局加大执法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0个加油站和2个油库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其中加油站已完成油气回收104个,油库已完成2个,占计划的86%,未完成油气回收加油站16个已进行停业整顿。

八、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石化、医药、纺织、印染、电子等行业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管控,实现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2017年底,全市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4家造纸企业完成清洁化改造,4家氮肥企业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相结合,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优化产业、企业和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延伸拓展配套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集约式、链条化循环发展模式,建成产业间大循环、园区内中循环、企业内小循环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废渣、建筑垃圾、工业废物等综合利用,推进污水、烟气资源化,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动汽车零部件、电动机产品、变压器等行业再制造。

九、存在问题

(一)部分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省上反馈和群众举报的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我们对企业的现场督察发现,一些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企业在新建项目时还存在环评“未批先建”,未严格实行“三同时”,未完全按环评要求落实环保措施。少数老旧企业的环保投入不足,设施落后,造成排放时有超标。

(二)产业园区环保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随着企业入园和新企业的增加,园区规划、设计及环保设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对环保的要求,区域环评时的规划面积与实际建设面积不合,排污因子评估不全面,与产业发展的实际不相吻合,一些产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引进企业时环评批复企业的排放标准为三级达标,但因园区未有综合污水处理设施,就被迫要求企业达一级排放标准,不但增大了企业的治理成本,还造成环保监测时使企业的排放不达标。

(三)企业的废气治理难度较大。工业企业的废气治理还存在技术上的瓶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治理效果差,群众举报等问题。如我市几个屠宰企业的臭味治理还没有从根本上和技术上找到解决办法。

(四)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产生矛盾造成新的环境问题。在我市规划的企业发展区,企业建成投产后,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又在工业企业周边新建设了一些居民居住区、学校及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从而造成了社会对企业环境问题的投诉,让企业环保建设本已达标的企业又不得不增加新的治理投入。如新绿洲、天宏纺织、美宁食品屠宰车间等都存在上述问题。

(五)企业落后设备淘汰不彻底。由于经济持续低位运行,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从整体上不存在落后工艺、落后产能和必须淘汰的产业,但少数企业落后设备的淘汰还不完全,还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燃煤锅炉的淘汏和煤改气、煤改电任重道远,节能节水改造还有很大潜力。

篇8

一、明确总量减排目标

到2010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二氧化硫(SO2)为42.4万吨,比2005年削减8%,其中电力行业排放总量不超过17.3万吨。化学需氧量(COD)为37.50万吨,比2005年削减4.8%,其中2008年排放总量不超过38.45万吨。各设区市减排目标分别为:

(一)福州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8.29万吨(其中电力行业4.85万吨),比2005年减排20%;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5.05万吨,比2005年减排5.1%,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5.18万吨。

(二)厦门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4.93万吨(其中电力行业2.17万吨),比2005年减排27%;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4.94万吨,比2005年减排11.1%,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5.25万吨。

(三)漳州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4.59万吨(其中电力行业3.39万吨);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2.69万吨,比2005年减排2%,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2.72万吨。

(四)泉州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4.68万吨(其中电力行业0.50万吨),比2005年减排20%;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7.96万吨,比2005年减排5.4%,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8.18万吨。

(五)三明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6.91万吨(其中电力行业1.40万吨),比2005年减排16%;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4.62万吨,比2005年减排1.7%,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4.66万吨。

(六)莆田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3.27万吨(其中电力行业1.79万吨),与2005年持平;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1.87万吨,比2005年减排2.3%,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1.90万吨。

(七)南平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3.18万吨(其中电力行业0.80万吨),比2005年减排11.2%;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4.37万吨,比2005年减排3.8%,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4.46万吨。

(八)龙岩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5.39万吨(其中电力行业2.20万吨),比2005年减排12.5%;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2.77万吨,比2005年减排2.3%,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2.80万吨。

(九)宁德市。2010年二氧化硫控制指标为1.16万吨(其中电力行业0.20万吨);化学需氧量控制指标为3.23万吨,比2005年减排4.1%,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3.30万吨。

二、落实总量减排主要任务

(一)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要把总量指标落实到行业发展规划中,依靠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

1.对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省政府签订的“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的福州市榕昌柴油发电有限公司、福州明达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厦门永昌电力有限公司、晋江晋源柴油机发电有限公司、厦门电厂、龙岩电厂、华电漳平电厂、华电漳平发电有限公司、漳平余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永安余热发电有限公司、永安火电厂等11个小火电厂,要责令其按期关停。

2.对国家明令取缔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要组织拉网式检查,全面取缔关闭并加强日常监管,特别是小冶炼、小造纸、小化工等废气、废水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防止死灰复燃。

3.认真落实省政府批转的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十一五”期间,龙岩、三明、南平、泉州、莆田、漳州市要分别按计划淘汰和改造(转型)落后水泥产能856万吨、450万吨、70万吨、274万吨、6万吨、12万吨。

(二)通过优化发展降低排放总量。要把总量指标落实到区域发展规划中,合理规划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依靠优化增长和集中防治降低排放总量。

1.促进产业集聚,尤其是在石化、临港工业产业集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控制。

2.加快推进LNG燃气电厂及沿海城市LNG燃气管道项目建设,促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能源消耗的污染物产生量。

3.大力推广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经验,实行同类排污企业相对集聚、污染集中治理,综合回用处理后的尾水,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通过规模化治理降低治理成本。

4.积极倡导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行工业企业节水减污,建设节水型企业。因地制宜,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实现污水少排放或零排放,建设节水型社会。

5.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加快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倡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区域循环式发展,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

6.继续筛选、确定并公布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在石化、电力、造纸、啤酒、钢铁、建材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要依法监督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三)通过区域整治工程减少排放总量。要把总量指标落实到流域、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整治中,依靠环保治理工程削减总量。

1.按照市场化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这是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改善人居环境的治本之策。到“十一五”末,全省要新扩建67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176万吨;新扩建59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增日处理能力1.44万吨。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收集管网滞后和污水垃圾收集量少、处理设计规模过大和运营成本太高、处理费收缴率低和运行费用不保障、建设质量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在线监控和日常监管,加大对超标排放的处理力度,防止二次污染,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2.全面推进区域污染整治。三明市要组织实施三钢集团转炉烟气治理和三化集团电石炉除尘系统改造及其全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治理等项目。龙岩市要加快城区周边水泥企业搬迁工作。福州市要加快闽清建陶业废气污染治理,2007年底前高速公路两侧一重山和闽清县城关周边的建陶业必须治理达标。泉州市也要加强建陶业整治和监管。其他地方也要针对本地突出污染问题,制定实施治理计划,切实削减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3.加强工业开发区污染整治。全省各类工业开发区都要根据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按计划建成污染集中治理设施;未建成集中治理设施的,区内所有排污单位都必须自行治理、达标排放。泉州市还要加强电镀、漂染、制革等工业集控区的监管,进一步提升集中治理和集中控制水平。

4.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抓好闽江、九龙江、汀江、敖江流域整治,推进晋江、木兰溪、交溪、龙江、漳江、东溪、艹秋芦溪、霍童溪等流域治理,每年实施一批治理项目,削减污染负荷。

5.继续推进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特别是龙岩、南平、三明市要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该搬迁的要搬迁,该关闭的要关闭,该整治的要限期达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四)通过重点治理项目削减排放总量。要把总量指标落实到企业的发展和污染防治工作中,明确减排项目和完成时限,对不能完成减排任务、治理不达标的排污单位,要依法责令关停。

1.火电行业治理项目。对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项目,要督促其按期建成并确保稳定运行。其中嵩屿电厂1#、2#机组脱硫设施要于2007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湄洲湾电厂1#、2#机组脱硫设施要于2010年1月前建成投入运行,华能福州电厂要在2008年底前完成3#、4#机组、2009年底前完成1#、2#机组脱硫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华电邵武电厂脱硫设施要于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已建脱硫设施的漳州后石电厂、龙岩坑口一期1#-4#机组,南埔电厂1#、2#机组,厦门嵩屿电厂3#、4#机组,可门电厂一期,宁德电厂一期,晋江热电厂及安溪煤矸石发电厂等,要加强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加强在线监测,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2.非电行业治理项目。加强对钢铁、化工和水泥等行业的污染治理,确保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其中,三化热电厂要于2007年底前、南平纸业、福耀集团(福建)工程玻璃有限公司要于2008年底前、青山纸业公司要于2009年底前建成锅炉烟气脱硫项目并确保稳定运行,三钢集团要于2007年底前完成1#、2008年底前完成2#烧结机脱硫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厦门明达玻璃公司炉窑烟气脱硫项目要于2007年6月前建成投入运行。三钢、南纸、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福建水泥炼石水泥厂、雪津啤酒(三明)公司、龙岩喜鹊纺织等企业要于2008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减少废气排放量。

3.排放废水企业整治项目。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单位,要依法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治。

(五)通过“以新带老”消化排放总量。要把治污防污的关口前移,严格环境准入,对不符合减排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立项,不予批准用地,不得办理环保手续,建立起有力的源头防控体系,依靠“以新带老”消化总量。

1.对新建项目,要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来源,落实到具体项目,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管理台帐,实施动态管理,防止“一量多用、重复安排”的现象。

2.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通过“以新带老”,在新上污染防治设施时一并对老污染进行治理或者关停现有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设施,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

3.对无法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受理、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未按期分解总量指标、签订总量削减责任书、削减任务不明确和不能按期完成的地方,省里原则上将暂停审批当地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环保手续,暂停安排省级对当地的环保资金补助。

三、完善总量减排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减排监管体系

1.建立健全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要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工作办法》,形成科学的环境统计体系,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实施联合会审、统一核定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老污染削减和新污染增加动态变化情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增强时效性,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奠定基础。

2.建立健全管用的减排监督体系。要把火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占全省工业污染负荷65%的工业污染源列为省控重点污染源,向社会公布,并在2008年底前安装自动监测装置。现有火电厂(包括热电联厂企业和部分企业自备电站)要按计划安装烟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新建燃煤电厂在建设配套脱硫设施的同时必须同步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联网。对尚未安装的,要增加监督性监测频次,提高数据质量;对不按期安装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3.建立健全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要按照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我省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考核,完善环保问责制,强化政府和排污单位责任,定期公布各地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因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要建立减排工作进展调度机制,定期召开减排情况分析会,通报进展,分析问题,研究推进措施。

4.建立健全有力的减排项目推进体系。要深入排查污染源,下力气全面掌握各地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污染物种类、总量和浓度,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等,不断充实完善全省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项目库,加强督促检查,狠抓项目推进。确定的减排项目必须按期开工、保证质量、正常运行。

(二)严格排污许可监督管理

1.加大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力度,重点是加强核发后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建立统一、规范、完整的排污许可动态数据库,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

2.研究制定排污许可证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和排污监管。

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督促每个排污单位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查处无证或不按证排污。

(三)加大减排工作资金投入

1.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国家将设立减排专项资金,用于减排工作的指标、监测、考核体系建设项目推进。各地要抓紧筛选确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认真论证,做好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的资金补助。

2.省和各市、县(区)都要加大对减排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省级污染防治资金补助要向重点减排项目倾斜,鼓励排污单位加快减排项目的实施,其他有关部门管理的资金也要加大对减排项目的扶持。特别是电力企业要抓紧建成脱硫设施并通过验收,确保脱硫机组尽快享受国家优惠价格政策。

3.所有排污单位要落实污染防治资金,依法治理或者委托治理产生的污染物,加快实施减排项目。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完善相关收费规定,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入环保治理工程,拓宽总量减排工作的投融资渠道。

4.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制度,各地要依法、全面、足额、及时征收排污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四)加强减排工作监督管理

1.环保部门负责对减排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每年会同有关部门下达减排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减排监督检查机制,指导各地落实减排任务,并定期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考核。

2.发展改革部门将减排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经贸等有关部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加强对减排工作的规划指导,推进对减排项目的实施。

3.经贸部门负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缔“五小”企业,关停小火电,淘汰或改造(转型)落后水泥产能,每年下达并组织实施关停、淘汰计划,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减排工作的指导监督。

4.建设部门负责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厂及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

5.农业部门负责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6.财政部门安排减排工作专项经费,加强对减排监督管理体系的投入和对重点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

7.监察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完善环保问责制,加强对减排工作的行政监察,对减排工作不落实的地方和部门追究责任。

篇9

关键词:形势严峻:压力巨大:想方设法:确保完成任务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017-02

一、深化组织领导,完善政府污染减排政策体系

加快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污染减排工作长效机制。统筹污染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落实污染减排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和年度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污染减排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来抓。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将污染减排同时决策、同时部署、同时落实,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为主体、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排工作大格局,为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要强化目标责任、加大问责力度。要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严格落实减排第一责任人、“一票否决”制度和“四不一奖”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执法,严格监督检查,深化日常监督与专项监察。对各区县、开发区和各单位的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实行年度考核,依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二、突出引领带动、源头防控、环境监管作用

据统计,2010年度全市有12家工业废水重点污染源,其废水排放总量为7355.26万吨。其污染负荷占全市工业废水总污染负荷的75.79%。2010年度全市有11家工业废气重点污染区,其废气排放总量为348.55万吨,其污染负荷占全市工业废气总污染负荷的75.84%。真正把这23家有“减排能力”的重点企业转化为“减排实力”。确保其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废水和废气减排目标任务实现的重点难点。这些都给“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市应突出引领带动作用,对这23家能耗高、排放总量大、示范作用强的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由市上直接重点监控、重点考核、下达目标责任、强化调度指导、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实行季度指导、半年调度、年度考核制度,落实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对其他重点企业继续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常态化管理和考核,每年一评估,每两年一考核,五年算总账,深化其对全市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

突出源头防控。发挥污染减排倒逼产业调整作用。要从源头人手,实施最严格的产业准入、项目准入、区域准入、标准容量准入等环境准入制度,将总量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项目环评做到“八个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不批;环境本底值不清或未提供环境本底值的项目不批:配置污染处理设施不完善不批:总量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批:选址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批:原有违规项目未整改到位的扩建项目不批:应进入园区而未进入的项目不批。实现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把建设项目环评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的控制阀、调节器、严格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建立建设项目审批与污染减排绩效、区域环境质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挂钩的管理机制,实施“等量淘汰(置换)”或“减量淘汰(置换)”。推进开发区、工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和火电、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规划环评。推动产业入园进区,实行污染集中处理。从源头规划和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对存在减排任务没有按期完成、环境违法问题突出,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污染反弹严重等问题的地方。实行“区域限批”、“企业限批”、“行业限批”。禁止新建造纸、制革、焦化、皂素、漂染等高污染项目,现有企业不得再扩大生产规模;严格控制果汁、化工、酒精、酿造、油脂等产业发展规模。

突出环境监管,确保减排工程发挥实效。把已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燃煤机组脱硫设施等重点减排工程的运行,作为环境监管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第三方”运营管理保障机制、监督核查管理制度以及运行保障责任落实制度。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西安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监督管理条例》。强力推进区域水污染管理。积极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严肃查处运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适时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重点企业名单,形成监控、督查、考核“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三、强化治污工程、重点行业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应对节能减排面临的巨大压力,应提出三个深化:

1 深化治污工程措施,挖掘非电力行业减排潜力。一方面要拓展脱硫工程潜力,对全市大吨位的非电规模以上的工业锅炉全部要在规定期限内配套脱硫设施。另一方面要加速脱硝工程进度,对全市钢厂钢铁烧结机建设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对规模大于2000吨熟料/日新型干法水泥窑上脱硝设施。

2 深化重点行业治理,推进工业企业减排,打造治污减排新高地。以对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和医药、皮革、农副食品加工和化学原料等水、气污染重点排放行业的重点企业为重点,狠抓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减排设施提升改造,提升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特别是造纸行业全部执行新排放标准,提升污水处理水平:电力行业深化脱硫设施的升级改造与运营管理。在全市工业领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重点企业和“十一五”期间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企业和涉及重金属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3 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形成推动减排的有力产业支撑。要加大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建材、钢铁、有色、水泥、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减排的改造工程,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工业装置和技术装备。要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新优势。

4 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进入目录的企业加快淘汰。特别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受益小代价大的小造纸等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关闭。加快城市水泥、造纸、电石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对造纸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年底,全市造纸企业数控制在5家,凡不能稳定达标、有3次超标排放的一律关闭。凡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严格控制国家和地区安排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超标排污企业以及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且限期内整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和项目,由有关部门联动执法,严肃查处并实行停贷、停电、停运等措施。加快西安热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项目建设进度及早淘汰4台小机组。加快沣渭园区淘汰高耗能企业力度。要用“铁腕”手段加大对老旧车辆的淘汰报废力度,促进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市公安局今年将淘汰9万辆老旧车辆,可减排氮氧化物0.6857万吨】。

四、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火电企业脱硫脱硝、机动车氮氧化物、农业面源减排能力

就当前主要污染物存量而言,西安市减排潜力已明显不足。针对减排工程明显收窄的情况,“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将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生活污染源控制方面,2011年已完成第十、第十一和户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2012年必须建成第六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力争2013年建成第一、第四、长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到2015年建成60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完成建成区雨、污管网分流工程。为保证氨氮减排任务的完成,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从明年2012年1月1日起,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化学需氧和氨氮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升到一级A标准,提升其脱氮除磷的能力。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率,扩大再生水在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和城市道路洒水绿化洗车等领域的应用。到2015年使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全面提升火电企业脱硫脱硝能力。电力行业深化脱硫设施的升级改造与运行管理:大唐集团灞桥热电厂在2011年内完成脱硝设施建设,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在2012年之前完成脱硝设施建设,全市其他火电在役机组2013年前要全部安装烟气脱硫、脱硝设施。确保二氧化硫和氨氮化物排放达标和污染减排。围绕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要加快老旧车辆的淘汰报废力度。加大对黄标车的交通管制限行和对“冒黑烟”车辆的查处力度,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加快推行国Ⅳ排放标准步伐,解决好国Ⅳ排放标准配套油品的保障供应,政府早日出台黄标车淘汰补贴办法,以加大机动车削减氮氧化物的力度。

全面提升农业面源减排能力。要重视农业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减排问题。“十二五”期间,将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和养殖区污染治理为主要切入点。将农业污染源纳入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畜禽养殖污染削减率不低于5%,逐步建立农村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养殖业粪便和污水储存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保障污染物达标排放。今年建成一批畜牧养殖小区脱氮示范点,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按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行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控制,探索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想方设法改进农村废弃物收集处理方式。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加大农业污染源治理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篇10

众所周知,印染是高能耗行业,大量余热散失,不仅浪费能源而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一度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COD值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染整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前处理工序的浆料、棉胶、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碱,以及染色、印花工序使用的助剂和染料。

对于牛仔面料生产企业来说,印染环节的环保生产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家有担当的企业,专门生产牛仔面料的北江纺织有限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地笃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多方合作屡屡创新

在过去两年国内外的大小展会上,北江纺织都会现场展示具有环保概念的产品和技术,比如,天丝牛仔就是北江纺织从2008年开始与兰精公司合作研发的成果。而北江纺织所使用的原料也是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有机棉,据该公司营销总经理秦刚介绍,北江纺织已经获得有机棉面料生产的资格认证,与有机棉原料供应商及纺纱企业合作,向市场提供带国际认证的有机棉牛仔面料,同时北江纺织还与具有有机棉生产认证的服装生产企业合作,向品牌零售商提供带有机认证的牛仔服装产品。

而去年开展的BCI优质棉花项目,所有数据的BCI可供追溯;此外,还有REPREVE循环再生纤维、杜邦SORONA、冷转移印花技术等在牛仔领域的应用,都属于环保生产的创新技术。秦刚还特别向记者介绍了镭射洗水技术,该技术由西班牙JEANOLOGIA公司研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牛仔洗水对环境的污染,在整个布面处理过程中节省60%的水和电、80%的化学制品和55%的时间,目前北江纺织已与该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中国市场共同推广。 “此外,我们还从公司选址、装修、车间改造甚至员工餐厅的治理等方面践行环保理念。”秦刚介绍道。

用新锐思维运营传统企业

“北江纺织的一块牛仔面料从收集、汇总、分析前沿趋势开始,通过参加国内外高端展会、设计人员出国采风、与原料和染料供应商紧密合作、与品牌客户随时沟通、与国际流行趋势权威机构加强交流,掌握并消化一手潮流信息;之后开始新一季的产品规划,包括原料、色彩、洗水风格,都融入新品的开发设计之中;接着由核心团队组成的研发体系把面料设计成成衣,用设计师的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客户体验;产品推向市场后,还要考虑如何缩短开发、生产周期,为客户提供快速反应的生产体系。”在这样严谨的流程和严格的管控下,北江纺织得到了整个纺织行业和众多国际客户的认可。

今年8月,北江纺织联合全球牛仔供应链上众多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共同举办了牛仔创新论坛,共同探讨了牛仔行业的现状、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分享了各自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与经验,特别是环保纤维、染料以及镭射洗水技术。秦刚认为,纺织是个传统的行业,但是敢于创新的北江纺织一直在思考的,是怎样以一种不传统的思维来运营这个传统企业。

从环保中看到经济效益

当前,虽然行业的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略,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秦刚表示,北江纺织虽然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年度减排任务,并且已投入了数百万的资金在设备更新和工艺创新之上,但是,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每家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印染型企业,最重要的是时刻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大胆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受国家节能环保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社会舆论和国内外环保组织监督影响,纺织服装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被不断提出新要求,行业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尤其是印染型企业,“排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秦刚坦言,作为牛仔面料和服装生产企业,北江纺织确实承担着不少压力。

“行业和社会对服装企业排污问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压力。然而,如果我们能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践中尝到甜头,甚至看到了经济效益,那么节能减排就能变成企业主动实践、积极参与的行动。”秦刚说。

斥资千万建污水处理中心

目前,北江纺织拥有180台织机,主要是意大利VAMATEX K88剑杆织机;浆纱和丝光生产线为香港乐丰(LOKS)全新机型。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合严格的质量控制,加上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完善的营销体系,使北江纺织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据秦刚介绍,浆染及后整理的生产基地在佛山顺德的科技工业园,园内共有三条联合浆染线,两条防缩线和一条丝光生产线。联合浆染和丝光生产线均为香港乐丰(LOKS)的全新机型。此外,物流仓库、洗水车间也都设在佛山顺德的科技工业园的厂区,韶关厂区和佛山厂区设有各自的质检部门,层层把关,按照美标4分制标准控制面料的质量。

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越高,北江纺织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节能环保是北江纺织近年来一直不断践行的理念,今年,北江纺织又投入1000万建立全新污水处理中心,目前已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环保节能的锅炉项目刚刚投产,还将加大力度推广镭射洗水技术在牛仔行业的应用。

据秦刚介绍,北江纺织在佛山厂区的检验室里,配置有马丁耐磨、撕拉力、回弹、甲醛等多项物理、化学指标的测试仪器。“在环保和纺织品化学品含量方面,我们按照国际通用的环保标准和对纺织品化学品含量的要求,在原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实行了严格监控和检测,浆染及后整理的工业污水由科技工业园区的中央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秦刚说。

畅销产品本身就是环保产品

“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的分析调整,能使我们的生产更有效率、原料与成品库存更合理。”秦刚补充道,北江纺织不仅独善其身,还积极向合作伙伴推广环保生产,“我们不单注重自身的环保和减排,还一直向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推广环保技术与环保产品,再加上不断积极地利用国际技术与国际先进资源,从各个环节着手,提升环保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除了减少排污,节能技术的创新、环保面料的推出也是纺织服装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一向以创新著称的北江纺织在这方面可谓专家。秦刚表示,北江纺织一直在大力推广环保面料,其中包括环保纤维、原料,环保的后整理技术,以及环保的服装水洗技术,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保创新确实不易,但我们并不觉得遇到了瓶颈,甚至我们很多畅销的产品,本身就是因为环保性能而受到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