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院后如何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出院后如何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4-02

新生儿科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的康复起着延续性的推动作用,大多数新爸爸新妈妈,面对宝宝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许多经验是靠亲属的指点,并不科学。如何帮助新生儿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安全护理,我们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个别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 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印发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防病育儿的小册子。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彩色图片,下面配以适合的文字说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疗和护理知识等。

1.3 行为教育 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导一位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让其他母亲模仿学习。沐浴时让亲属观看,并讲解沐浴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4 入院宣教 接收患儿后,对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亲属发放防病育儿知识小册子,介绍主管医师,介绍科室的治疗护理程序,告知亲属探视时间、电话咨询时间及电话号码、医院规章制度、出院时注意事项,并指导母亲如何保持泌乳。视孩子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信任我科医生护士能治疗并照顾好孩子。

1.5 住院期间宣教 亲属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视,护士先向他们发放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在探视前做好基础护理,亲属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洁、舒适,就会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这对培养亲属的遵医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对每位亲属询问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对一些懂医学知识的亲属提出的详细疑问要耐心解答。对于问的很笼统的亲属,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的整体情况。亲属对某些治疗护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输液已完而头上仍有留置针时;用呼吸机全身插满管道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这些管道,对此情况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管道对孩子是利远远大于弊,自然接受。对收费有疑问的逐一解释。

1.6 出院指导 进入新生儿科的孩子有的是刚出生,有的是父母刚带了几天就住院,亲属都缺乏护理经验,担心出院以后难以胜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几天。根据这些情况出院时指导亲属如何护理婴儿,疾病康复知识,出院带药,定期复查等。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新生儿大多来自产房,也有部分来自外院转入。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儿科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新生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 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3 指导家长认识特有的生理现象 护士要告知家长什么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是怎么回事,何为假月经,哪些属于正常反射等,指导家长如何辨别正常与异常现象,使家长护理孩子时充满自信,避免惊慌失措。

2.4 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点: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护理不周,即可擦烂、感染。接触孩子要洗手,患感冒、腹泻、皮肤感染者不要接触孩子。喂养时注意卫生,奶具、用具应定时消毒。新生儿衣着应柔软、宽大、舒适。尿布及时换,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做好脐部、口腔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洗澡时注意水温,动作轻柔,防止水溅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时擦干皮肤,防止着凉。护士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抚触,以确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个正确的护理,促进孩子的正常发育。

篇2

产后访视是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在出院后28天内对其进行的延续性健康状况的关注的保健。通过产后访视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实施母乳喂养的技巧,护理技能的应用等一系列的保健服务;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防止母婴疾病的发生,确保母婴健康安全。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居住在本镇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访视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后居住在我镇的产妇,2009年10月-2010年9月间住院分娩且居住我镇的产妇519例,新生儿522例为访视对象(双胞胎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

1.2 方法。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及时掌握本村的孕产妇信息,分别对母婴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和产后28天登门对母婴进行随访,并将访视结果填在统一规格的孕产妇保健手册上的母婴访视记录表中;母婴有异常情况的增加访视次数。

1.3 访视内容。

1.3.1 产妇访视

1.3.1.1 产妇的一般情况。了解产妇出院后的精神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有无异常症状及不适,询问大小便是否正常。

1.3.1.2 测量体温、血压及脉搏、呼吸,发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并作出处理。

1.3.1.3 检查和了解喂养情况 检查的胀满程度、乳汁多少、局部有无红肿触痛、有无皲裂、凹陷;了解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1.3.1.4 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复旧是否良好,局部有无压痛。注意恶露的性量、颜色、有无异味。检查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或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

1.3.1.5 对原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者,对有关疾病进行复查和处理。

1.3.2 新生儿访视

1.3.2.1 了解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1.3.2.2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皮肤色泽,测量体温、心率、呼吸、身长、体重。评估其营养及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1.3.2.3 检查新生儿脐带是否脱落,脐周有无红肿及分泌物,臀部有无红肿、擦烂

1.3.3 对症处理和保健知识宣教 对母婴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需要转诊的及时予以转诊。宣传母乳喂养,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讲授新生儿护理知识,防止损伤和感染,指导家长正确区分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督促家长及时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体检 。

2 结果

2.1 产妇访视情况

519例产妇,共访视1512人次,有异常症状及体征的产妇随产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发生的疾病由多到少依次为皲裂、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血压异常、子宫复旧不良、乳腺炎。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出现异常的人数分别为176人、32人、4人以出院后3天内的异常人数最多,占33.91%。见表1

2.2 新生儿访视情况

522例新生儿中,出现异常情况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黄疸、湿疹、脐部异常、尿布皮炎、体重下降及增磅不足、鹅口疮。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出现异常的人数分别为215人、161人、27人,其中以出院后3天内异常儿童数最多,占41.19%。见表2

表2 522例新生儿中异常情况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产后访视的重要性。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产后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本组产后访视的结果显示,在产后28天内,母婴均有异常情况发生,特别是出院后3天内的访视结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最多,分别占41.19%、33.91%。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

3.2 产后访视工作利于母婴疾病的防治 产后访视可以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对保障产后母婴健康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3.2.1 皲裂、乳腺炎的防治 通过产后访视给予产妇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纠正产妇不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新生儿不良的含接方式,有效防止皲裂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皲裂给予正确的处理,指导注意哺乳卫生,避免恶化或发生感染。本组访视结果显示出院3天内皲裂的发生率为20.81%,通过访视指导,发生率下降明显。对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能及时指导如何进行护理,如何挤奶和增加新生儿的有效吸吮,缓解乳汁淤积有效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3.2.2 高血压的防治 本组访视结果显示产后血压异常的发生率为4.43%,分析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产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尚未痊愈。②由于产后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孩子哭闹,睡眠不足、劳累或家庭纠纷致精神不愉快等因素引发血压升高。在产后访视的过程中,访视医生对原有妊娠高血压的产妇给予延续性治疗与观察;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指导产妇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尽快进入妈妈角色;及时与家属沟通协调家庭关系,让产妇生活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缓解生活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有利于血压降至正常。

3.2.3 新生儿黄疸的防治 黄疸在新生儿常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出现在生后2-3天出现,程度轻,1-2周内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生后24内出现,程度重持续时间长,2-3周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退而复现,常伴有贫血或大便色淡,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在访视过程中,访视医生能及时观察到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黄疸儿的全身症状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儿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指导家长对黄疸儿进行黄疸程度的观察,交代注意保持婴儿皮肤、脐部、臀部清洁,以减少感染性黄疸的发生。

3.2.4 脐部感染的防治 脐部感染常常是脐部护理不当引起的,保持脐部清洁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产后访视的过程中能指导家长如何进行脐部护理,及时发现脐部感染倾向,予以及时处理,避免因脐部感染导致全身感染即败血症的发生。

篇3

【关键词】 孕产期;母婴健康教育;产褥期;保健能力;护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22-02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各器官(除乳腺)恢复至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规定为6周。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不同人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促使人们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或增强对一般疾病的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母婴健康教育包括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和新生儿的健康保健,一般有:产妇的血压、全身状况、伤口愈合状况、子宫收缩状况、恶露状况和检查,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常见病预防等。这些知识能提高产褥期孕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婴儿的能力,降低母婴的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254例孕、产妇,年龄在21-42岁之间。128例为初产妇,126例为第二胎,45例有过一次流产,31例有过两次流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入和孕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不同时期的孕妇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妊娠分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按照妊娠阶段分组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分为妊娠、分娩和产后3个不同阶段。

妊娠期健康教育包括其生理特点、孕妇营养、心理保健等,孕期会出现食量增加、容易困乏、心理紧张等情况,很多初产妇妊娠时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调理自己身体。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孕妇进行合理饮食、作息,加强孕期的保健,预防便秘、水肿等现象的发生。

分娩期健康教育包括分娩的生理过程、宫缩性阵痛的性质、分娩过程中如何进行各项动作、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和减轻疼痛以及不适的方法等。分娩前能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进入待产室后,给孕妇详细讲解分娩过程和分娩技巧,给予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于分娩后的产妇,尽量保持母婴同房,尽早帮助其进行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自我护理包括合理营养、适量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伤口的护理、恶露的护理、的护理、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喂养和注意事项、新生儿大小便和分泌物的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指导等。

产后的健康教育包括如何进行产褥期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的各项护理、母婴常见病预防及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并由负责的护士在产妇出院后第7天、第42天道产妇家中访视,给予指导的同时记录产妇自身和对婴儿的保健护理情况。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仅仅在产前检查时讲解基本的孕产期健康知识,分娩时采用常规的产程护理方法,包括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胎心变化、观察宫缩时间和强度、注意外阴的清洁、饮食护理等。出院后第7天、第42天到产妇加中随访,记录母婴保健护理情况。

2 保健护理能力评价指标

保健护理能力包括:合理休息和睡眠、合理饮食和活动调节能力,产后卫生保健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母婴常见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两组产妇的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总分为30分。

3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平均分分别为26.82分和20.12分,P

4 结 论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各器官逐渐恢复到未孕状态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产褥期保健护理知识的掌握对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母婴的患病率,促进产妇身体的早日恢复。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营养丰富而且易消化吸收;含有天然的免疫物质,能帮助婴儿抵抗疾病;清洁卫生,可以防止许多人工喂养的并发症;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患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危险。产褥期新生儿和产妇患病的概率较大,加强保健护理和母乳喂养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燕,孙利环.健康教育对产褥期保健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381-382.

篇4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围产期;护理干预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对母婴的生命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妊娠合并糖尿病可引起早产、羊水过多、新生儿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低血糖症等并发症。同时孕妇及其子女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也增加。过期妊娠易发生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易导致难产、产程延长、产后大出血、增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产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34岁,平均年龄(25.4±2.5)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6例。研究组产妇年龄在21~33岁,平均年龄在(24.8±1.9)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5例。入院后给予三餐前正规胰岛素糖尿病饮食,并根据BMI、体重、孕周、胎儿大小以及血糖水平进行调整。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包括饮食护理、定时测量血糖、注射胰岛素、生命体征监测、新生儿护理等。①饮食护理: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应给予孕妇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每天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20%;②测量血糖:推荐孕妇使用家用血糖仪,指导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当发现血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③注射胰岛素:选择适当部位对其进行胰岛素注射,注射前摇匀,注射后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④生命体征监护及新生儿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新生儿注意保暖,喂食25%葡萄糖20ml,对新生儿的呼吸、皮肤颜色变化进行观察[1]。

1.2.2研究组

1.2.2.1产前护理 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胎儿监护。饮食指导: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化饮食方案,既要满足孕妇和胎儿所需的营养需求,又不至于引起餐后的血糖过高;要告知孕妇血糖控制满意标准为:空腹和餐前血糖浓度:≤5.3mmol/L;0点和餐后2h血糖浓度≤6.7mmol/L[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对注射的时间、部位、剂量等进行指导,同时教会其如何检测血糖以及根据医嘱调整用药剂量。胎儿监护:吸氧2次/d,30min/次;指导孕妇计数胎动,告知

1.2.2.2产时护理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所生产的新生儿按照高危儿处理,予以氧气供应,注意保暖。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测量其血糖值,经24h后进行复查。指导产妇以正确的方式哺乳,适当给新生儿添加葡萄糖水。

1.2.2.3产后护理 包括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和产妇心理护理。产妇护理:因分娩会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所以产后要根据产妇的体重以及哺乳情况对摄入的热量进行及时调整,注意预防感染,合理避孕。新生儿护理:注意对新生儿的保暖使其体温维持在36~37℃;给予低流量吸氧。使新生儿血糖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喂食10%葡萄糖水。注意新生儿是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镁、低血钙、黄疸等新生儿并发症。出院之后坚持母乳喂养,以延缓新生儿糖尿病的出现。定期复查血糖,给予产妇心理疏导防止其不良情绪的产生。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对照组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入院时偏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餐后2h血糖和HbAlc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合并症。容易引起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和死胎,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钙、低血糖等并发症。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为1.31%~3.75%[3],且近些年中,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在出院时测量的餐后血糖以及HbAlc较入院时明显偏低;这表明,实施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其原因可能是妊娠中晚期,产妇体重不断增加,胎盘产生的激素使胰岛素脱敏而导致胰岛素耐受,致使血糖增高;并且产妇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此时交感神经兴奋[4],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研究组通过在围产期进行综合性的干预护理,特别是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及心理指导,使产妇血糖得到了较好的维持[5]。②在研究中还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能够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母婴造成严重影响,研究组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减轻了微血管病变,降低了妊高征发生率。同时因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减轻了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减少了蛋白、脂肪合成,减少巨大儿的出现,促进了母婴健康[6]。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张洁瑞.2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02):218.

[2]孙笑,苏世萍.新诊断标准应用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儿结局及一日门诊效果的初步评估[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3,17(3):186-190.

[3]朱翠萍.妊娠合并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观察体会[J].护理研究,2010(S1):829.

[4]陈纪芳.妊娠合并糖尿病5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2):52-53.

篇5

【关键词】 产后;母乳喂养;护理

孕妇产后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不仅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提升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必要保障,另外产后实施母乳喂养可利于子宫恢复以及预防产后出血。但是在临床护理中笔者发现,部分产妇存在未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等问题,这将对正常产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产生影响。为此,笔者尝试对472例顺产及剖宫产后产妇实施产后实施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472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产妇年龄为22-35岁;自然分娩产妇为402例,剖宫产产妇为70例;本组所有产妇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无妊娠合并症。

1.2 护理方法

1.2.1 开展产前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本组所有产妇在孕前5个月便开始接受相关培训,对孕妇及家属讲授关于产后母乳喂养的相关细节及注意事项,其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资料、图片、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宣讲;要求孕妇及家属参观医院的母婴同事以及部分产妇,让他们进行进一步交流,异常来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从而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及自觉实施母乳喂养[1]。

1.2.2 分娩后第1、2、3d护理 ①产后第1d: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每次哺乳前需清洗双手,并使用温水清洗,同时指导产妇保持较为舒适的喂养姿势(基本要求:婴儿身体需与产妇的胸腹相贴,头部与身体需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手尽量呈一上一下姿势为宜);含接指导:产妇需用手指将握呈圆椎型,尽量让能够向前挺,这样便于婴儿含接,婴儿在含接时尽量让其将大部分乳晕含住,这样在吸允时才不易脱离;在母乳喂养时可先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而下一次吸允时轮换,这样可轮流将两个完全排空。②产后第2d:指导产妇按摩:首先需用温毛巾温敷6分钟,然后双手合拢呈对称形,从底部开始呈放射状形按摩,开始时用力要小且动作要轻,并反复进行按摩、抖动以及拍打等等,这利于刺激排乳反射;挤奶指导:在对进行按摩后可能有乳汁滞留与内,因此需将其挤出。首先将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按于距3cm处,然后进行有节奏的向胸壁处挤压,反复如此,直至将乳腺管内的乳汁全部挤出为止。通过指导产妇对进行按摩、挤奶,使得在遇到胀痛时便可自行进行处理[2]。③产后第3d:若产妇出现乳汁不足时,护理人员需指导调理产妇膳食、叮嘱注意休息以及按需哺乳等,婴儿如何出现不适症状或者产妇出现伤口疼痛,则需立即给予处理;部分产妇扁平或凹陷,则指导产妇进行伸展练习或者是采用吸奶器抽吸等来进行纠正;若产妇的出现皲裂,则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含接及授乳方法,尤其是在哺乳后不能强行拉出;由于乳汁具有表皮修复、抑菌滋润、抗感染等功效,因此可将乳汁涂在乳晕及处,同时在乳晕下垫干净毛巾;若出现胀痛则指导其在哺乳前使用湿热毛巾热敷数分钟后进行轻柔按摩、拍打;在哺乳结束后产妇需佩带适宜的胸罩,利于改善的血液循环。

1.2.3 出院指导 ①传授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指导产妇如何处理肿胀、过度充盈的问题,叮嘱其让婴儿早吸吮、多吸吮、有效吸吮;②自我护理指导:讲解正常情况下恶露的气味、量、颜色,保持口腔卫生,注意多休息,房间要阳光充足且保持温暖、通风,叮嘱产妇及家属生殖器官未完全恢复禁止性生活。避免出现宫内感染,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③膳食指导:在日常饮食中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食物尽量多样化(如:粮食、鸡、鱼、豆制品、鲜奶等等),用餐需做到定时、定质、定量;④产后体形锻炼指导:产后根据产妇身体体质及恢复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产后体形运动计划,这样不仅能够迅速促进子宫恢复,同时还可恢复盆底肌肉和腹部的紧张度。

2 结 果

本组472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其中纯母乳喂养率达到460例(97.45%);产妇住院期间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其中增加50g以上者达到197例(41.74%);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率达到100%,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9.6%。

3 讨 论

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不仅可满足其各种营养需求吗,促使新生儿各个方面的发育,减少出现营养不良、腹泻病以及传染病的发生率,另外在母乳喂养中通过刺激,从而有效促使产妇子宫收缩以及迅速恢复,利于产妇产后迅速恢复。

在本文的临床研究中,护理人员在产前给予母乳喂养宣教,让产妇掌握了基本的哺乳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哺乳期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实现婴儿的有效吸允,满足了婴儿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保证了母乳喂养的质量与有效性,进而使得新生儿的体重、免疫力等都有了显著增加与提升,有效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产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妇产科就诊的初产妇282例,年龄23~35岁,均为单胎妊娠,入选患者均排除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妊娠并发症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并排除经产妇。将28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38例,平均年龄(27.4±7.6)岁,平均孕周(39.4±2.1)周。观察组144例,平均年龄(26.9±7.3)岁,平均孕周(38.4±1.7)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分娩方式、营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并根据产妇在产后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包括如下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1.2.1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包括对产妇积极心理引导,消除不适感,熟悉分娩环境、分娩流程、分娩疼痛及相对应处理措施等。

1.2.2 产程中护理干预

三个产程期间鼓励其适当饮食,对分娩精神紧张进行人性化关心。

1.2.3 产后护理干预

产后鼓励早期排尿及合理饮食,讲解早期母乳喂养及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并做好出院后复查。

1.2.4 新生儿护理

讲解并示范新生儿常规护理操作,并指导如何观察新生儿黄疸、肚脐及排便、排尿情况。为了解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对观察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反馈判断产妇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针对性宣教及调整教育方式,确保观察组产妇充分理解并掌握宣教内容。观察组护理措施执行由床位护士完成,护士长随时检查路径指导情况,并进行及时督导及更正。

1.3 观察指标

1.3.1 产后排尿及出血情况观察

两组产妇在分娩后密切观察初次排尿方式及排尿时间,并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进行评定。

1.3.2 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情况观察

(1)新生儿护理掌握情况:根据产妇能否独立、部分独立、无法完成及是否可对新生儿情况作出准确判断、部分准确判断、无法准确判断分为良好、一般、差。(2)母乳喂养判断:产妇在指导下能成功哺乳,无破溃等情况出现,为良好;若产妇出现轻度涨奶及破损等,为一般;如产妇产后不能哺乳且伴有严重涨奶,为差。

1.3.3 产妇满意度及出院知识掌握分析

出院前调查患者满意度,并根据产妇能否准确复述、粗略复述、少量复述出院知识将产妇对出院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良好、一般、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排尿及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及反馈式健康教育后4 h内及4 h后排尿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情况

对照组7例对新生儿护理掌握为差,观察组均为良好及一般,差为0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满意度及知识掌握情况

对照组对127例对护理评价为良好,17例为一般,观察组135例评价为良好,9例为一般,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0世纪90年代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最早提出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主要内容包括对住院患者依照医疗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同时鼓励患者及家属等主动参与医疗护理工作,并积极进行出院后健康教育工作[3],因而护理方式由既往的被动接受模式转变到主动参与模式。

自从该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对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分娩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常会对产妇带来一系列的精神及生理上的应激,处置不恰当,则可能会加重应急源所致心理及生理反应,因此,有必要针对产妇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有效的产后护理。

由本研究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行反馈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进产妇排尿并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并明显减少出血的发生。了解产妇知识欠缺所在,并进行反馈性的健康教育,可消除患者紧张感以及生理、心理应激,对减轻产后排尿障碍并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同时该护理方式可促进对新生儿护理的掌握程度,并改善母乳喂养情况。行之有效的反馈式健康教育,对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哺乳率低下,产妇护理经验不足有很好的改善作用[4]。

同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缓解目前医疗工作中紧张的医患关系,建立医患信任及和谐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护理工作主要是为存在自理障碍的人提供帮活动,护理路径可系统化的对产妇进行护理,同时通过反馈式健康教育,增强与患者沟通,有助于了解产前、产中及产后存在的主要心理及生理问题[5],及时满足产妇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生理以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同时达到产妇自身需求并实现独立完成新生儿的喂养、观察、护理,较为完善的完成向母亲角色的转移[6-10]。

参考文献

[1] Allen J,Annells M,Nunn R,et al.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and satisfaction outcomes of a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and referral clinical pathway for community nursing care[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1,18(5):375-385.

[2] HAOae A T H,Huangb L F,Wud L B,et al.Building an innovation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 pilot structure with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06,122(100):279-283.

[3]王燕颖,朱本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母-胎体内铜、铁、钼、硒、锌水平[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8,29(4):157-159,176.

[4] Yan Y H,Chen Y,Kung C M,et al.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ursing care:case study of a clinical pathway revision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J Nurs Res,2011,19(3):181-189.

[5] Horn A R,Swingler G H,Myer L,et al.Defining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 infants:benchmarking in a south african population[J].J Perinat Med,2012,41(2):211-217.

[6] Guedes G F,Ohara C V S,Silva G T R,et al.Clinical teaching in nursing:the scientific production path[J].Rev Bras Enferm,2009,62(2):283-286.

[7] Almeida A C,Jesus A C P,Lima P F T,et al.Maternal risk factors for premature births in a public maternity hospital in imperatriz-MA[J].Rev Gaucha Enferm,2012,33(2):86-94.

[8] Paul I M,Beiler J S,Schaefer E W,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single home nursing visits vs office-based care after nursery/maternity discharge:the nurses for infants through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after the nursery(nittany) study[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12,166(3):263-270.

[9] Phillips C.Maternity nursing: a delicate balance:how one hospital is getting it right[J].Nurs Womens Health,2007,11(6):535-538.

篇7

[关键词] 早产儿;随访管理;出院;早期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the growth.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8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with 2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regular subsequent visi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master rate of development, living nursing, feeding knowledge, common problems handing and vaccin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3.10%, 93.10%, 100.00%, 89.66%, 100.00% vs 62.07%,65.52%,72.41%, 65.52%, 72.4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Follow-up management; Discharge;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

早产儿指的是孕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签法,从该院收治的早产儿中,方便抽取58例到此讨论中,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29例对照组和29例研究组。58例早产儿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早产儿的判定标准[3-4]。对照组出生时间为1~39 d,平均(15.86±7.14)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87±0.33)kg。研究组出生时间为1~37 d,平均(15.92±6.97)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79±0.34)kg。排除标准:①需氧气支持或先天畸形者;②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③严重感染、核黄疸、产伤;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者;⑤原发性呼吸暂停者;⑥严重并发症者。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以及对家长健康教育方法一致。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复诊评估。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出院后采取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①家庭生活环境的相关要求,最好居住在阳光充足和朝阳的房间,确保空气清新;②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大小便、臀部、脐部、眼部、口腔、保暖、皮肤等护理知识,并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测量、呼吸观察等;③喂养知识,最好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对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方式进行讲解,指导其不足之处,还有如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同时添加强化剂等等营养物质,来增加新生儿的营养;④普及家庭预防感染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常见的异常症状表现及其相关处理方式;⑤确定免疫接种、复诊和体检时间,每次提前通知病人。

1.3 指标判定

了解勺榧页そ】抵识掌握情况(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喂养知识、生活护理、感染预防、常见问题的处理、预防接种等),总分100分,知晓为80分以上。观察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状况(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和体格发育状况(身长、头围、体质量)[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 13.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状况

研究组的家长在生长发育知识(93.10%)、生活护理(93.10%)、喂养知识(100.00%)、常见问题处理(89.66%)、预防接种(100.00%)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62.07%、65.52%、72.41%、65.52%、72.41%)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和体格干预状况

研究组早产儿出院半年后的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各项智能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可采用网络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并按时早产儿的身体各项指标和体质特征[6]。这样,能够增强早产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以便于家长第一时间知情和掌握早产儿的动向和身体发育趋势,既有利于早产儿的身体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于那些危重早产儿能够恢复的信心。加强了院方和早产儿家属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换,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早产儿恢复环境,促进了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及体能锻炼[7]。在早产儿的后期护理中,母亲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的恢复状况,这种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将会直接导致早产儿恢复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母亲焦虑――早产儿恢复失败――母亲焦虑。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及时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让母亲第一时间共享孩子的情况,从而缓解了母亲的不安和紧张,也有利于对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和治疗。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明显提高了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叶玉清学者[8]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出院后随访管理以及早期干预的患儿在3个月和6个月MDI值变化情况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9个月和12个月时患儿MDI值均比对照组要高,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此次纳入58例早产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在生长发育、生活护理、喂养知识、常见问题处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可提高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清清,李振香,任香娣,等.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7-1228.

[2] 周志勤.早产儿家长对出院延伸护理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29-4830.

[3] 吴丽娟,廖少玲,敖当,等.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22):3561-3563.

[4] 冯琪.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随访[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71-174.

[5] 莫静金,范凤仪,高沛云,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64-2966.

[6]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6):401-407.

[7] 王小娟,刘晓梅,韩宇枫,等.微信平台在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30-132.

篇8

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所以产科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道、产力、胎儿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很重要。

1.产妇心理特点

1.1 恐惧和焦虑心理

分娩对初产妇是重要的时刻,她们大多对分娩有种渡难关的感觉,尤其是临近分娩,更觉大难将至,难免产生几分恐惧和焦虑,怕痛、怕大出血、怕难产、怕剖宫产、怕婴儿畸形、还有的担心胎儿的性别不理想、或听到其他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喊叫,或目睹过难产的场面,联系自己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当然,这种心理因人而异,或轻或重。

1.2 陌生和孤独感

孕产妇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特别照顾,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她们过分依赖的心理。住院后环境的改变,自我患者角色的转化,使她们感到陌生和孤独,对自身和婴儿的安全感到不安和缺乏自信,常常表现为夜间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等。

1.3 家庭背景的影响

有些孕产妇,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迫切期望生一男孩,临产后精神紧张,不进食、不饮水。另外,还有人认为手术生孩子聪明,不影响自身体形,希望剖宫产。

2.妇产科临床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母亲的安慰,支持,咨询,指导和监管方法,是产妇在医务人员的互动。医患关系一旦建立,助产士按照产妇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状况和孕次,深入了解产妇的各种情况,并通过她们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得到助产士产生信任,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性。

2.2 有针对性有做好心理护理

一是自卑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关心以及开导;其次要适当的选择时机向患者介绍病情的治疗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树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疗。二是紧张、害羞心理护理: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患者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家人一样对待,给她们宣传讲解关于女性生理的知识,并提供相关书籍给她们进行阅读。在进行注射、换药、导尿、阴道冲洗的时侯,要尽量的让异性回避。三是焦虑、恐惧心理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开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热情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告诉患者关于手术的信息,使患者能够对病情以及手术过程等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2.3 正确的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还应该合理的为患者安排病房,让老病友的经验可以轻松的转变成新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指导,这对于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状态是有良好效果的。对于处在分娩期的产妇应该细心、耐心、诚心、关心、热心,利用自己的这些心去解除产妇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做好正确的知识宣教工作,告诉孕妇有关于正常分娩的知识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症状,在胎儿出生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产妇婴儿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护理人员更应该给予她们多一些的关心以及帮助。

3.加强教育指导

3.1 做好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3.2 做好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要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产妇的孤独感。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关键时刻。

3.3 做好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地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一是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二是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三是做好产后心理护理,防发生产后抑郁。

3.4 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一是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二是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新妈妈”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3.5 做好出院指导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护理干预; 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1]。如何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6月~2010年1月,对70例确诊为HIE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序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6年10月杭州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2],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室2008年6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4例中重度HIE患儿,其中男78例,女46例,出生体重2.5~4.0 kg,胎龄37~42周,中度92例,重度32例,于生后4~7 d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有广泛性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模糊,伴有脑室变窄。将HIE患儿分为两组,分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70例,对照组为家长不同意高压氧治疗,不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患儿54例,两组月龄、胎龄、病情、性别、出生体重、神经系统表现、多系统功能障碍情况及临床辅助检查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均送入NICU监护,均同时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包括维持足够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在正常范围;维持各脏器正常的血液灌流和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在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后加用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申捷20 mg,1次/d,10 d为1疗程,间隔20 d应用1疗程,共3~6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48 h(重度患儿待病情稳定24 h后,无活动性出血,心肺功能稳定)加用高压氧治疗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高压氧舱选用武汉船舶设计厂701所研制生产的YLC0.5/1型婴儿氧舱,专人负责操作,加压减压时间各20 min,维持表压0.04~0.06 MPa压力3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并与出院后行高压氧序贯治疗3~6个疗程,每1疗程间隔20 d。干预计划参照鲍秀兰主编的《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制定[3],采取院中直接干预、指导患儿家长配合进行、发放干预资料指导、培训家长进行院后家中干预并定期随访。根据小儿智能发展的规律,在新生儿早期给予听觉刺激、视觉刺激、触觉刺激和前庭运动刺激等感觉器官刺激或环境变更,婴儿期指导家长给予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动作训练和游戏等干预措施。具体方法为自新生儿早期开始每天多次给患儿提供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引患儿注意。听音调悠扬而低沉优美的乐曲,3次/d,15 min/次,通过给予视觉听觉的刺激以促进视听感知觉的发育;与患儿进行脸对脸,眼对眼的“交谈”,促其言语发育;并每日给新生儿全身皮肤按摩,2次/d,15 min/次;将手掌放于患儿胸前,轻轻摇动或定期改变姿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抱起患儿喂奶,并轻轻摇动患儿,或于震荡床摇晃3~5 min;在患儿喂奶前做婴儿被动操、主动操训练促其大脑运动功能的发育;患儿出院前先对家长进行培训,发给学习资料,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训练直至家长掌握为止,包括运动能力、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等,将干预活动融入患儿的日常生活中。两组患儿均有专人负责随访,在生后28 d,3、6、12个月随访,随访时治疗组再次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对照组只了解一般情况。

1.3 临床疗效及评分标准 两组患儿均分别于治疗后7、14、28 d采用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教授的NBNA法进行脑功能监测评分:≥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分别于治疗后3月、6月、12月进行儿心量表测定DQ评分:≥85分为正常(显效),71~84分为边缘状(有效),<70分为异常(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 将各组NBNA评分和最终显效率进行χ2检验;DQ评分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NBNA评分结果 治疗后7、14、28 d,两组NBNA评分正常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最终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7,P

2.3 DQ评分结果 治疗组3、6、12个月及3次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2.4 神经系统后遗症 对照组5例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伤残率为9.26%,治疗组出现1例,伤残率为1.43%;治疗组伤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2,P

3 讨论

HIE是围产期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如何改善预后,减少损失,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HIE的发生主要由于围生期窒息,引起脑细胞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害,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发病机制有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生成增加,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再灌注损伤等[4]。而高压氧可提高血氧含量、氧张力和弥散能力,增强肺的氧合功能及血氧运输功能,纠正缺氧、酸中毒,使脑水肿减轻、颅内压降低,中断脑缺氧颅内压升高的恶性循环过程,并可恢复半暗带脑细胞的功能,对神经组织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极为有利。对HIE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可预防或减轻后遗症。有研究表明婴幼儿2岁以内是中枢神经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脑发育关键期[5],如能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在末梢部位给予良好刺激,不断从末梢感受器向中枢传入正常的感觉刺激,使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代偿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正常运动的建立,发挥大脑最大潜能。本组资料对70例患儿进行高压氧序贯治疗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高压氧治疗联合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其运动智力发育,对改善预后,降低伤残儿童发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4-106.

[2] 韩玉昆.新生儿HIE诊断依据与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2):99-100.

[3]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1~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40.

[4] 张林亭,张璇,张霞.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SE、MBP的变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9-11.

篇10

【关键词】分娩;全程护理;应用体会

目前,由于社会及一些产妇缺乏健康教育支持及认识上的误区等因素,我国的剖宫产率已居世界之首,并呈不正常攀升趋势。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因素在分娩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1-2],在产妇顺利分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比如焦躁、恐惧等,因此,要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消除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全程的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现对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12月入院分娩产妇30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5±4.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0.4)周,其中经产妇6例,初产妇24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另取2010年1月-12月入院分娩30例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5±3.7)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0.5)周,其中经产妇8例,初产妇22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分娩前、分娩时、分娩后全程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初来医院,会有紧张感和陌生感,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产妇,介绍病区及产房环境,增加产妇的信赖和依托感。医护人员要在查房时,详细询问产妇的病史,对产妇的心理与生理状态进行评估。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要多关心、安慰产妇,进行产前教育,介绍宫缩及其疼痛情况,并耐心的讲解分娩的整个过程,让产妇大致了解分娩生理的过程,消除紧张害怕心理,使产妇充满信心,在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1.2.2产时护理在距离生产还有一段时间时,鼓励产妇2-4h排尿,建议孕妇多进食、多走动或爬楼梯,以加快产程的进展。进入活跃期即宫口开大3cm后,送入待产室,由责任护士陪伴分娩,实行一对一专人护理。此时,产妇往往疼痛难忍,要给予生理上的护理和心理上的指导。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产妇,鼓励性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分娩痛的恐惧,同时可给产妇播放平缓、优美的音乐,使产妇全身放松,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入第二产程后,严密观察产妇及胎心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指导产妇正确地进行配合,包括如何屏气、呼吸、用力等,避免产程延长,同时接生者注意保护会阴,预防会阴撕裂。及时告诉产妇进展情况,增强产妇的信心,使产妇主动参与分娩。

1.2.3产后护理产后鼓励产妇多饮水,在2h内自行排尿防止尿潴留的发生。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以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并促进产后恢复。为防止宫腔积血,定时为产妇按摩子宫。同时注意保持会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加强对新生儿的皮肤及脐部护理,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清洁皮肤,为防止脐部感染,每日脐部换药1次。在分娩后30min内让母婴皮肤接触,产后2h把母婴送回病房令母婴同室,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方法,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出院前,针对每一位产妇的不同情况,适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

2结果

2.1剖宫产率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3.33%(25/3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0.00%(1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情况对照组产妇所产新生儿的脐带感染率及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温正常的新生儿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感染率、黄疸发生率及体温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产妇尿潴留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0.6%,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2%,说明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的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2.4产妇的满意度比较两组产妇均于产后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为90.00%(27/30),对照组产妇的满意率为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总之,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在分娩期能给产妇以生理及心理上的支持,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确保围生期母婴的健康及分娩并发症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