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光疗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光疗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 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治疗中严密的病情观察、皮肤护理、精心喂养及治疗后的护理。结果 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中正确、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本院儿科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中,护理观察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向医生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精心护理在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生后5天至35天,住院天数为3~20天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的患儿,均治愈出院。
1.2方法
1.2.1照射前准备:清洁恒温箱,检查灯管及其性能,水槽内加入蒸馏水,预热蓝光箱。根据患儿的体重调节箱内温度30℃~32℃,,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打开空调调节室温为24~26℃,或将蓝光箱放在较通风处,以降低箱内温度,相对湿度55%~65%。
1.2.2 患儿准备 :出现黄疸指征的患儿遵医嘱给予蓝光照射,首先同家长进行医患沟通,介绍治疗目的、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沐浴后擦拭干净,用黑色软布遮盖双眼,更换合适的纸尿裤或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必要时以软布包裹手足,避免光疗过程中抓破皮肤或摩擦使皮肤受损。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将患儿放置在有机玻璃床中间。记录蓝光照射时间。转贴于 中国
1.2.3采用单面箱蓝色荧光灯间断照射,连续照射8~12h后,停16h或12h,总时间在24~72h之间。
2 护理
2.1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1.1注意体温变化 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要保持箱内恒定温度。测量体温1次/(1~2)h,将其体温控制在36℃~37.5℃为宜,若蓝光照射时体温超过38.5℃,应暂停蓝光照射。冬季将蓝光箱内温度调节到30℃~32℃,夏季箱内温度不超过30℃。因箱内温度高,患儿易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处理。
2.1.2注意皮肤的护理 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新生儿皮肤易擦伤引起感染,应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污染,以免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出现。患儿应经常改变。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多。每2~4h翻身一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
2.1.3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 照射时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因此要增加补液量。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其呕吐物性质及量。喂奶不宜太多,以免引起呕吐。
2.1.4喂养的护理 由于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易出现呕吐,喂奶时宜取左侧位,头偏向一侧且稍高。进食后20min取右侧位,以免溢奶和误吸,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注意水分的补充,患者在蓝光箱内水分丢失较多,要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每日喂奶8~12次,2次喂奶期间要勤喂白开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2.1.5保护眼睛 要定时摘下眼罩,观察并记录有无分泌物,角膜有无充血,有异常及时报告。
2.1.6严密观察 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注意有无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
2.1.7抚触 患儿与母亲分离,易产生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理人员可用手抚触患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必要时可遵医嘱用苯巴比妥钠镇静治疗。
2.2 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去除眼罩,给患儿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溃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优氯净消毒擦拭。记录光疗结束时间以及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 结果
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8例, 血清间接胆红素由原来的230~382μmol/L,降至为治疗后的118~185μmol/L,平均下降了70~115μmol/L。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 h,最长7 d。治疗中出现烦躁15例,低热10例,皮疹5例。68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4 讨论
4.1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给予充足水分及葡萄糖,多可自行浪退。若血胆红素超过一定指标,则需积极治疗,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遗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可能2。
4.2蓝光照射原理是使血液中未结合的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然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它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用波长为427-475NM的蓝光照射疗效最好,且无严重副作用。通过对68例患儿的治疗,说明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是即经济又实惠的方法。
4.3但有很多因素可影响蓝光照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灯管与患儿身体皮肤距离有一定关系。②皮肤暴露面积多少决定疗效,增加皮肤暴露面可提高疗效。③光疗效果与灯管使用时间有关:灯管使用时间超过300小时,蓝光能量减弱20%,超过900小时后减弱35%。为确保疗效,一般累计使用不超过1000小时即要更新灯管3。④小儿便秘影响照射效果,一般我们采用生理盐水灌肠,促使大便排出。
4.4蓝光照射缺点主要表现在:①不利于临床护理操作。②照射时与母亲隔离。③照射时直接与患儿脸部接触,可能造成患儿眼睛的伤害。④还有些患儿出现皮疹,低热,腹泻等副作用。
4.5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蓝光照射的护理操作规程,还要熟知影响蓝光照射的因素,以便使患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积极合理的护理对患儿的恢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7.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新生儿黄疸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但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无痛苦。但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及时巡回,精心护理,定时检测体温、箱温,严密观察患儿神志,生命体征,光疗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合理喂养保证热量,及时补充水分,重视患儿心理需要,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86例黄疸新生儿根据病情采用光照疗法及相应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12月本院产科转入,基层医院转诊的新生儿176例。治疗组86例,男46例,女40例,胎龄(36.8±4.2)周,出生体重(2 640±640)g,日龄12 h~30 d,平均9.5 d。主要病因:围产因素20例,溶血性黄胆8例,感染因素30例,母乳性黄疸8例,喂养不当及代谢紊乱12例,头颅血肿6例,红细胞增多2例,入院时胆红素水平(291.18±58.93)μmol/L;对照组90例,男50例,女40例,胎龄(37.0±5.0)周,出生体重(2 804±702)g,日龄10 h~30 d,平均9 d。主要病因:围产因素 22例,溶血性黄胆6例,感染因素31例,母乳性黄疸9例,喂养不当及代谢紊乱13例,头颅血肿5例,红细胞增多4例;血清胆红素水平(286.63±62.43)μmol/L。两组病例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性别、病因及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治疗组入选患儿均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公司生产的XHZ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进行光照疗法。蓝光灯管的波长425~475 nm,光亮度双面光320 W,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33~50 cm。1次/d,8~16 h/次,同时结合患儿病情给于病因治疗,维生素K,白蛋白,酶诱导剂,溶血者给丙球;对照组患儿采用病因治疗,抗生素防感染,常规治疗。
2 结果
本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光疗和精心护理后,光疗32 h 80例,32~48 h 4例。80例痊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2例由于家庭因素光疗不足6 h黄疸未退自动出院。两组疗程比较:治疗组为(4.9±2.6)d,对照组(6.1±4.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3 护理
3.1 光疗前蓝光箱准备:照射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箱体,反射板,清洁灯管灰尘,水槽加蒸馏水,蓝光箱远离热源、避免对流风,检查电源预热蓝光箱,保持箱温32℃~34℃,湿度55%~65%。
3.2 患儿准备:因为光疗是通过体表接受光疗的照射而使体表组织间隙的胆红素得到光分解,从而降低胆红素。入箱前给患儿沐浴,剪短指甲,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2]。常规测量体温。双眼佩戴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用长条布遮盖会阴,男婴注意保护阴囊。尽可能的暴露小儿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3.3 光疗中:患儿裸露放于蓝光箱中。记录进箱时间。由于光疗过程中光疗箱中的荧光灯管发热(尤其夏天)使环境温度升高,小儿哭闹,易出汗,显性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左右,希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此时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导致高钠、脱水,如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可加重高胆红素血症。因此做好通风,恒定箱温,同时经口服或静脉及时补充异常丢失的部分水分,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3.3.1 每小时检测箱温、患儿体温并记录,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调节箱温控制患儿温度36℃~37℃,防止温度过高引起发热甚至死亡[1]。
3.3.2 及时巡回观察病情变化,患儿的精神反应,生命体征,大小便颜色、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吸吮力、哭声变化。
3.3.3 对于特别廋小婴儿,骶尾部长时间压迫或摩擦可引起皮肤破损,采用侧卧位、俯卧位交替,以保持皮肤完整性。
3.3.4 对于月份大,好动者,遵医嘱肌内注射鲁米那既可以减轻黄疸,又可减少体力消耗。给患儿戴手套、袜套,防止乱动、摩擦破皮。
3.3.5 对于静脉输液者选择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四肢,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
3.3.6 喂养:新生儿早期热量摄入不足,可增加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使胆红素浓度增高,加速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和发展[3]。因此合理喂养,保证热能的供给非常重要,吸吮力好的用配方奶每2小时喂奶1次,根据情况可喂水,吸吮力弱者鼻饲置管喂养,以保证足够的热量。
3.3.7 护理安全:患儿全身裸露,加之蓝光箱床体比较硬,无依无靠,使患儿失去了安全感,此时可通过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适当的触摸,给患儿传递亲人般的,及时清理呕吐物,及时更换尿布,及时安慰,通过护士的手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给孩子使其安静,舒适,安全。
3.4 光疗后:首先做好患儿皮肤护理,检查有无破损及炎性反应。因为新生儿皮肤薄嫩,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及时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其他并发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有无反跳现象。
3.5 蓝光箱消毒:清洗消毒箱体,及时倒尽水槽剩余水,有机玻璃忌用乙醇擦洗,光疗箱放置在干净环境中,悬挂终末消毒牌,备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
篇3
但是最后的护理治疗方式却不相同,医生说这是因为小儿黄疸也分为很多种,而且如果程度不同护理治疗方式也不同。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如果仅仅是脸庞泛黄,则是轻度黄疸:如果用手指按压躯干后抬起,皮肤呈黄色,巩膜发黄,则是中度黄疸;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宝宝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疸,就是重度黄疸了,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黄疸不仅有程度上的不同,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朱朱就是因为得了病理性的黄疸而需要光疗和输液治疗,而丫丫因为只是生理性的黄疸,会自行消退。
那么,爸爸妈妈们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呢?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上比较短,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4~6天为高峰,7~10天消退。
从黄疸现象来看,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也就是不属于重度黄疸。如果宝宝是足月生产,那么生理性黄疸在第二周末基本上会消退干净;如果是早产的话,就会晚些消退。这也可以通过抽血测定胆红素来判定,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患有生理性黄疸的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也在逐渐增加。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黄疸,即便是生理性的,也十分心疼。想要减轻宝宝的生理性黄疸症状,也要留意一些小的护理要点:可以让宝宝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宝宝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宝宝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要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都会导致黄疸现象。因此,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对防治宝宝的疾病有很好的帮助。
病理性黄疸,可以根据以下情况辨别:
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
如果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的黄疸发展速度很快,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或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宝宝的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宝宝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出现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如果宝宝的黄疸延迟消退,爸爸妈妈们也不要过度着急,妄下结论,认为是宝宝得了病理性黄疸,而是要先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有以下情况,因为这些情况会导致宝宝黄疸延迟消退。
早产的宝宝。早产的宝宝黄疸期会比普通宝宝稍微长些,会多延迟一周左右。
妈妈在产前服用过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