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隐身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电隐身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电隐身技术

篇1

许多科技领域和方向孕育着重大创新突破,尤其是在信息领域和材料领域。在信息领域,宽带、无线、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与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突飞猛进。集成电路正在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wintel”平台正在瓦解,多元开放平台正在形成。互联网进入“后IP时代”,云计算和物联网引发应用模式大变革。进而引发出现在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学习教育、科研、制造、贸易服务和公共治理等新模式。在先进材料领域,智能制造从分子层面设计、制造和创造新材料到与直接数字化制造结合,将产生爆炸性的经济影响,而激光制造是其内核。

微电子和激光技术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策源地。进而衍化为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三项宏大技术的重大变革,哪个国家能在微电子技术与激光技术融合领域率先突破,哪个国家就能引领全球,从而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全面调整。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制高点、拥有先进生产力,具有现代经济结构,赢得主动权;才能避免近现代中国因四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而沦落为三流国家的厄运。

微电子技术,严格意义上是纳电子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和激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这个核心在向微电子技术基础工艺过程积极渗透,激光镀膜特别是激光脉冲镀膜本质上冲破了真空镀膜的框框。无论国防尖端技术还是民用工业生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宏观宇宙还是微观粒子,处处都体现着微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应用;同时,从价值链看,1~2元的集成电路产值将带动10元左右电子产品产值和100元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数字还在变化,其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由此可见,微电子技术与激光技术及其融合兼具基础性与战略性,是新兴产业的引爆器,广泛渗透于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和国家与公其安全体系等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技术经过应用才能彰显其价值,产业是技术应用规模和效果的有力体现,从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周期看,目前微电子和激光技术也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从五大高技术产业科技需求指数及排序表中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科技需求占高技术产业科技需求的一半以上,并且在人力资源投入、财力资源投入和科技产出等一级指数中都位列第一,是高技术产业中科技需求最强的行业。微电子技术与激光技术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世界微电子市场从开发到量产的周期不到10年,现在微电子的世界市场增长率处于低谷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实现微电子技术的新突破,就会迎来一个新的市场高峰。在突破方向上,新型逻辑电路与模拟电路有可能开辟新的市场领或,新型结构器件是我国逻辑集成电路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同时,要通过微电子与激光技术的融合促进微电子延续、扩展和跨越摩尔定律。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总是首先由起主导作用的某一项或多项技术取得突破,从而带动一系列重大陂术的迅猛发展,最终引起社会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微电子陵术和激光技术的融合推动人类进入纳米时代,今后的1 O年到15年我们将经历纳米技术带来的新产业革命浪潮,它的急速发展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发展将促进一批新兴尖端技术的兴起、发展和突破,从而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但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出现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跨越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鸿沟,要重视硬实力,也绝不能忽视软实力。管理与体制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微电子与激光产业的未来。首先,应该定位多元执行主体与执行方式,以联动带发展。目前我国微电子领域的支持方式还是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竞争型项目资助方式为主,比如重大科技专项、“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今后应更加注重官、产、学、研、资和创的结合,将资助主体扩大到企业,并引入以机构为主体的资助方式;其次,应实施积极的微电子与激光财政、金融政策加强政府采购,为本国微电子与激光产业发展护航,同时可运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吸引微电子与激光高级人才;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建立官、产、学、研、创、资多元合作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建立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政府和银行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政策共享、金融共享、创新共享和工具共享。

篇2

近年来,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 其成果已经延伸到诸多军用和民用领域。在航空界,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更是找到了用武之地。微纳米飞行器、纳米增韧陶瓷/增韧玻璃、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纳米飞机涂层…,这些纳米高新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层出不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纳米材料在飞机表面蒙皮中的应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讲,纳米技术,已经为现代飞机披挂上了高科技的“衣裳”。

神奇的纳米“隐身衣”

隐身技术是为了减少飞机的雷达、红外线、光电、目视等观测特征而在设计中采用的专门技术,其目的是为了飞机在突防时不被敌方探测器发现,从而增强攻击的突然性,提高飞机的生存力和作战效能。作为一种方便、经济、极强适应性的飞机隐身途径,隐身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最具挑战性的隐身技术是吸波涂料的开发与应用。吸波涂料按其功能又可分为雷达吸波涂料、红外吸波涂料、可见光吸波涂料、激光吸波涂料、声纳吸波涂料和多功能吸波涂料。由于雷达侦察是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侦察手段之一,因此雷达吸波涂层自然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飞机隐身手段。

雷达吸波涂料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具有高吸收和低反射的特性。由于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在纳米量级、物质的量子效应和表面效应等对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微波场的辐射下,原子、电子运动加剧,促使磁化,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增加了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和普通的吸波涂料相比,纳米吸波涂料具有更佳的雷达波高吸收和低反射特性。

现代战机的隐身表面涂料大都由纳米材料与有机涂料复合而成,它通过精细控制无机纳米粒子使其均匀分散在高聚物基体中,性能变得更加优异。当今,美国在飞机雷达吸波涂料隐身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方面居世界前列。以其第一代隐身战斗机F-117为例,该飞机机身表面包覆了红外与微波隐身材料,这种隐身材料中含有多种超微粒子,特别是纳米粒子,其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表现出强烈的吸收能力,可有效逃避雷达不同波段的监视,这使得其在前些年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大放异彩。

坚韧的纳米“甲胄”

由于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现代飞机中,复合材料得使用比例越来越多。实验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树脂中增加一定量的纳米材料,其强度有望显著提高。以美国波音公司最新研制的波音787飞机为例,其复合材料使用量已经达到了全机重量的50%以上,其中,包括大量的纳米复合材料。

F-35属于目前美国最为先进的第5代战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据悉,现在F-35战机在其机体的许多非承力结构上已经开始使用纳米复合材料,如翼尖整流罩等。和传统的飞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所不同,F-35使用的是一种纳米碳管增强的热固性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这种纳米碳管增强复材被普遍认为是业已发现的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是碳纤维增强复材的数倍,而重量却比后者轻25%-30%。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事实上也有望在飞机的承力结构中使用,如飞机的机身和机翼蒙皮等,目前之所以仅用作非承力构件,主要是出于材料认证考虑,而非技术本身。

最近,美国科学家还研究出一种用碳纳米管“装订”航空材料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略微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使飞机蒙皮强度提高到原来的10倍。目前,碳复合材料已经广泛用于航空和航天工业。在这类复材中,碳纤维层之间是用聚合物“粘胶”接合的。这类聚合物可能发生撕裂,进而导致碳复合材料解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使碳纳米管与碳纤维层垂直排列,然后对碳纤维层之间的聚合物进行加热,液化后的聚合物会将碳纳米管吸收进去,从而起到“装订”碳纤维层的作用。碳纳米管直径只有几十纳米,是碳纤维直径的千分之一,所以不会破坏碳纤维,而是填充纤维之间的空隙,使材料变得更坚固。据介绍,用于“装订”的碳纳米管重量只占复合材料总重的1%,复合材料的成本仅增加百分之几,但强度却会大大增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强度高以外,上述用碳纳米管强化过的航空复合材料通常还具有更佳的导电性,这意味着该材料制造的飞机蒙皮可以更好地抵抗雷电的袭击和损坏。

省油又环保的“纳米装”

近来,欧盟颁布了“对所有入境的航空公司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的法案。这一法案一颁布,便立刻招来许多航空公司的抵制。尽管如此,该法案环保减排的理念仍然得到了一些航空公司的积极回应。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为进一步削减燃料开支,降低成本,近日欧洲易捷航空公司宣布将在其部分飞机上对一种新型纳米涂层进行实验,以确定这种涂层在降低油耗方面的作用。据该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这种纳米涂层既轻又薄,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飞机自重的增加。该涂层的自身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架中型客机喷涂这种涂料后,机身增加的重量仅为100来克,而其厚度比人类头发的平均直径还要薄100倍。

研究人员称,这种超微薄膜技术将使机身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更光滑表面能大幅降低飞机飞行时机身与空气的摩擦阻力,从而起到减少燃油费用的目的,并为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机票折扣空间。其作用就如同用涂料将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壁涂平一样,这种涂层能将机身上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细微凹陷和突起“抹平”。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机身表面将比先前更光滑,气动性能更好,从而起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事实上,上述易捷航空公司飞机涂装过程的原理和年轻女性化妆类似。首先要对机身表面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以清除位于机身表面甚至肉眼不可见的凹陷中的污垢,然后向机身施加正电荷,这样带有负电荷的超薄纳米涂层就能与机身紧密结合在一起,像粉底一样使整个机身表面光洁、平整、毫无瑕疵。此外,由于涂层中含有强度高、耐久性强的丙烯酸元素,同时这种涂层也具有较好的强度,于是,就在机身表面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防止污垢和杂物渗入。研究人员声称,这种新涂层能有效将每次飞行的燃油消耗减少1%-2%,因而每年将至少为航空公司减少2 000万英镑的运营成本。

目前,易捷航空公司已有8架飞机涂装这种涂层,并以12个月为试验期,通过与其他未喷涂该涂层的飞机进行对比来验证这种技术的效果。如果该技术节能效果获得确认,易捷航空公司就会将这种涂层应用到其所有的飞机上。

防晒防腐的纳米“护肤霜”

夏天,一些年轻女性会经常在肌肤上涂抹防晒霜,以达到抗紫外、防晒、抗皮肤老化的目的。最近,类似的“护肤”技术也被移植到了飞机上。

众所周知,由于日晒、雨淋等环境因素,大量使用涂料涂装的飞机蒙皮涂层会在几年时间内出现粉化、脱落的现象,进而导致飞机蒙皮局部腐蚀、受损,这不仅使飞机安全性下降,同时也增加了维护保养的时间和费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来,中科院沈阳金属所的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项纳米复合涂层新技术。他们首先针对三亚、拉萨、沈阳等地的典型环境,深入研究了纳米粉体材料对涂层耐蚀性和耐老化性的作用机理,进而掌握了沿海高温、高湿、强日照环境下飞机防护的纳米复合涂层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已成功用于多种大型运输机。实践表明,经过2年多的使用,所有使用该纳米防腐涂层的飞机表面均情况良好,未发现腐蚀或老化失效的现象,其防腐抗老化性能明显优于早先机体涂层的防护效果。

不沾水防结冰的纳米“袍”

飞机机翼前缘、风挡、发动机进气道口、空速管、操纵面等部位的结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轻则影响飞机的性能,重则甚至会带来机毁人亡的事故。为此,大多飞机都安装有专门的防冰除冰设备。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纳米涂层,在低温下能使滴溅在其表面的水滴来不及结冰就滑落。该技术有望实现永不结冰的飞机机翼和机身。与目前在除冰融雪中所采用的化学及加热方法相比,该技术效率更高也更为环保。

篇3

参考文献

[1]梁瑞冰,孙琪真,沃江海,刘德明.微纳尺度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传感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11(10)

[2]钱银博.基于SOA的长距离无源光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赵攀,隋成华,叶必卿.微纳光纤构建M-Z干涉光路进行液体折射率变化测量[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03)

[4]李宇航,童利民.微纳光纤马赫-泽德干涉仪[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02)

[5]刘盛春.基于拍频解调技术的光纤激光传感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1

[6]高学强,杨日杰.潜艇辐射噪声声源级经验公式修正[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7(03)

[7]胡家艳,江山.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力补偿及温度增敏封装[J].光电子·激光.2006(03)

[8]牛嗣亮.光纤法布里-珀罗水听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9]曹锋.新一代周界防入侵软件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0]唐天国,朱以文,蔡德所,刘浩吾,蔡元奇.光纤岩层滑动传感监测原理及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02)

[11]詹亚歌,蔡海文,耿建新,瞿荣辉,向世清,王向朝.铝槽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增敏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4(08)

[12]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13]刘浩吾,吴永红,丁睿,文利.光纤应变传感检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试验[J].光电子·激光.2003(05)

[14]邓磊.OFDM技术在无源光网络及光无线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5]胡家雄,伏同先.21世纪常规潜艇声隐身技术发展动态[J].舰船科学技术.2001(04)

[16]ZuyuanHe,QingwenLiu,TomochikaTokunaga.Ultrahighresolutionfiber-opticquasi-staticstrainsensorsforgeophysicalresearch[J].PhotonicSensors.2013(4)

[17]YiJiang,WenhuiDing.Recentdevelopmentsinfiberopticspectralwhite-lightinterferometry[J].PhotonicSensors.2011(1)

[18]AnSun,YuliyaSemenova,GeraldFarrell.Anovelhighlysensitiveopticalfibermicrophonebasedonsinglemode-multimode-singlemodestructure[J].Microw.Opt.Technol.Lett..2010(2)

参考文献

[1]孙运强.激光内通道传输的气体热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2]赵兴涛.掺镱、亚波长空芯及新型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杨春勇.GMPLS智能光网络中波长路由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4]许荣荣.光纤环形腔光谱技术与传感应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张磊.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效应的超宽带可调谐光源[D].清华大学2014

[6]王超.基于高频等离子体法制备掺镱微结构光纤及其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4

[7]林桢.新型大模场直径弯曲不敏感单模及少模光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8]苏伟.新型光子准晶光纤及石英基光纤的微观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9]许艳.基秒光频梳的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钱新伟.PCVD单模光纤高速拉丝工艺与光纤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1]刘国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2]常宇光.光纤射频传输(ROF)接入系统及无线局域网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3]张雅婷.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4]张小龙.同轴电缆接入网信道建模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5]张传浩.电信级以太无源光网络接入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6]吴广生.无源光网络与电网络复合接入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7]江国舟.10Gbps以太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8]张利.以太无源光网络安全性与增强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9]冯亭.MOPA光纤激光系统放大级增益光纤特性与高质量种子源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0].EPON和WLAN融合网络架构下的上行链路调度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1]孙琪真.分布式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2]孙运强.Ⅰ钳式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反应研究Ⅱ有机氟化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刘钰旻.纳米功能材料在能量转换与储存器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

[2]曾谦.声表面波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集成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彭露,朱红伟,杨旻,国世上.微沟道内两相流速比对液滴形成的影响[J].传感技术学报.2010(09)

[4]郭志霄.微液滴和海藻酸凝胶颗粒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全祖赐.环境友好型多功能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

[6]彭涛.功能电极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

[7]黄妞.光阳极修饰和二氧化钛形貌调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

[8]国世上.电子辐照铁电共聚物P(VDF-TrFE)及超声传感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9]韩宏伟.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太阳电池研究[D].武汉大学2005

[10]何荣祥.纳米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在流体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1]周聪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极材料和寄生电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

[12]胡浩.碳材料对电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

[13]李伟平.铁电共聚物P(VDF-TrFE)的性能和换能器的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

[14]蓝才红,蒋炳炎,刘瑶,陈闻.聚合物微流控芯片键合微通道变形仿真研究[J].塑料工业.2009(05)

篇4

关键词:高炮装备;作战使命;发展需求

高炮作为末端防御对空作战武器,是随着空袭兵器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奠定了防空作战的地位,但也对传统意义上的高炮武器装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广泛应用,使空袭作战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高炮武器系统无论在目标探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射击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打压,但是,高炮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高炮仍是末端防御力量的主体,是实施非对称空防对抗的有力手段,因此,大力发展高炮武器装备显得尤为重要。

1 高炮作战使命定位

(一)以抗击精确制导武器为主

精确制导技术日益成熟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高效费比,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独领,且不论大国、小国都在极力研制和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它作为空袭的主要武器必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战场。

高炮武器系统以其独特的“网式”火力抗击机理成为巡航导弹的克星。高炮是以密集的火网拦截空袭武器的,对于超声速空袭武器,用“网式”比用“点式”拦截可靠性要大得多。这就如同用拍子拍苍蝇比用棍子打苍蝇命中概率要高得多。据报道,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高炮部队拦截了北约200余枚巡航导弹,使用的是并非先进的高炮武器系统。空袭武器经歼击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的远、中程,高、中空的层层拦截,进入近程、低空超低空的“漏网之鱼”主要是精确制导武器。这就给部署于保卫目标附近的高炮创造了抗击机会。因此,抗击精确制导武器袭击将成为高炮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以抗击低空超低空目标为主

这是由高炮武器系统性能决定的。高炮武器系统不仅能抗击低空超低空来袭目标,而且具有俯射功能。其密集的火网对于低空超低空来袭的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等空袭目标是极大的威胁。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飞机因害怕伊拉克的高炮火力,而不敢低飞。

高射炮兵以抗击低空超低空目标为主,其密集的火网,势必迫使来袭目标选择中、高空航线飞行,这就给歼击航空兵和地空导弹兵创造了战机。反之,地空导弹、歼击机构成中、高空强势防空体系,势必给高炮创造战机。高炮、地空导弹、歼击机战术上相互配合,才能编织成严密的远、中、近程,高、中、低空防空火网。就现役的防空制导武器系统而言,抗击低空,特别是超低空目标的能力不足。若用歼击机超低空拦截,安全问题非常突出;若用地空导弹拦截,无论从抗击能力还是从效费比看都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低空超低空性能优越的高炮武器系统必须担当起抗击低空、超低空来袭目标的任务。

(三)以末端抗击为主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何单一武器系统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包打天下。高炮武器系统属末端近程防空武器,以抗击低空、近程来袭目标为主。通常部署于保卫目标附近,或者依托保卫目标摆兵布阵。就整个防空体系而言,歼击机、导弹、高炮武器系统“三维一体”编织成远、中、近程,高、中、低空严密的防空体系。歼击机主要负责拦截远端飞临的空袭目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负责歼灭中端空袭目标,而高炮武器系统主要抗击经层层拦截后突入防御纵深的空袭武器,担负末端抗击任务。

在兵力有限,保卫目标众多的情况下,远离保卫目标配置高炮兵力的办法是不可取的。离保卫目标越远,对保卫目标的掩护能力则越小。这有如足球守门员离球门越远,则防守的严密性就越差。同等条件下,远离保卫目标拉大兵力配置距离,要达到同等的抗击效率,则需相应增加防空兵力。无论空袭是来自临空轰炸还是“脱离接触”的远距离攻击,炸弹、导弹最终总是希望落到具体目标上。因此,除执行机动设伏任务外,应将高炮于保卫目标附近或依托保卫目标配置,使高炮成为各种空袭兵器攻击保卫目标无法跨越的最后屏障。

(四)以恶劣的空地对抗环境下抗击为主

随着电磁干扰技术、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和卫星侦察技术的大量应用,现代空袭已基本突破了夜暗和复杂气象条件的局限,使空袭越来越具备“全时域”的特点。因此,防空作战将在越加恶劣的空地对抗环境中实施。

高炮武器系统有其自身的优势,具有多种抗击方式。当遭遇强电磁干扰情况下,火控雷达无法正常工作时,可用光学器材诸元射击;高炮武器系统反应灵敏,火力猛烈,对近距离突然出现的目标,可用瞄准具法直接射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高炮武器系统凭借其快速的机动能力,可以打一仗换一个地方,不断变换阵地抗击敌空袭;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当歼击机无法升空作战时,高炮武器系统却风雨无阻,仍可照常抗击;高炮武器系统廉价实用,训练周期短,再生能力强,战时可大量补充。因此,高炮应担当起在恶劣的空地对抗环境下抗击空袭目标的责任。

2 高炮武器装备发展需求

(一)发展配用3P技术弹药的高射速小高炮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空袭兵器的“小型、隐身、高速”,作战效能越来越高,高炮武器系统只有发射足够多的弹药,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弹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毁歼概率。通常采用小口径多管联装或旋转式小口径多管火炮,并使用3P技术弹药来增大火力密度。“3P”是预制破片、近炸引信、可编程引信的英文缩写。预制破片是设计时装在壳体内部炸药周围适当位置的金属立方体、杆状体、球形体或箭形体,其质量、形状和速度可以通过弹药设计几乎完全加以控制,对既定目标能够产生最佳的散飞效应。虽然破片的威力常常不足,但通过控制好启爆时机,利用与目标的相对速度,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杀伤效果。近炸引信用于实时检测弹丸本身与目标的相对距离,适时起爆炸药,利用破片杀伤目标。近炸引信炮弹具有很高的破坏性和有效性,比普通触发引信效果提高5~20倍,对小型目标的杀伤效果更为显著。引信内有高度灵敏的电着发装置和电自炸装置,它对目标的起爆距离和起爆方式可编程控制。

瑞士研制的双管35mm高炮系列,射速为2×550发/分,以一个火力单元的综合射速为1000发/分计算,在射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3P技术弹药,毁歼概率平均比触发引信榴弹高3~5倍。其中典型的是瑞士厄利空公司推出的“阿海德”(Ahead)炮弹,弹药内装有152枚钨合金子弹,可在距目标8~10米时自动起爆,形成由钨金属子弹和破片组成的弹幕。Ahead炮弹就是利用炮口上的线圈,在炮弹飞离炮口的瞬间,测出初速与目标的瞬间参数,将正确的飞行时间装定到Ahead弹弹底的可编程时间引信上,并在提前点处引爆,抛射出152枚圆柱形子弹丸(每个仅有3.3克重的子弹丸可以击穿50mm厚酌轻合金装甲),形成子弹幕,使来袭的巡航导弹、空地导弹、无人机等低空小型目标难以逃脱。为能够有效拦截更小型的目标,瑞士最近又发展了Ahead弹的改进型。每发改进型Ahead弹内有341个1.5g重的钨质圆柱形预制破片。虽然预制破片的质量减少了一半,但毁伤能力较3.3g预制破片降低不多。另一方面,改进型Ahead弹预制破片的数量增加了1倍多,使命中概率大幅度增加。

(二)发展中口径反导高炮

中口径高炮武器系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地面防空的主战装备,但随着空袭兵器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的不断提高,早期中口径高炮由于其射速低、射弹飞行时间长、弹道固定等缺点,已无法满足现代防空作战的需要。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在高炮装备发展上的广泛应用,使中口径高炮武器系统的各项性能大大提高,发展中口径高炮不但可以将其防御区域延伸到6km以上,扩大防御区域,又可以摧毁空袭子母弹子开仓之前,并减小被击毁空袭武器残片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中口径火炮便于在弹丸上实现“3P”技术、增程技术、制导技术等的集成,这些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对目标的毁伤效果,使其具备较强的反导能力。

以意大利较为先进的76mm速射高炮为例,其射速达120发/分钟,远远超过早期的中口径火炮,在使用常规榴弹时,单位时间内发射弹重为11.6kg/s,分别是59式100mm和57mm高炮的2.97和2.07倍,略大于双35mm高炮,威力显著提高。与小口径高炮相同,中口径高炮自身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强,效费比高等优点。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某型转管中口径高炮,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速射中口径高炮,主要以反精确制导炸弹与超音速导弹为主要使命并兼顾其他任务能力,该炮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末端防空反导体系增加一种至关重要的抗击手段,可望在短期内有效解决末端防御的短板问题。该型高炮克服了传统中口径高炮射速低、命中率低的致命弱点,具有射速高、射程较远、弹丸威力大、弹种多样等优势。

(三)发展全天候自行小高炮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环境“透明”,敌远距离、多方位、全时域的空袭能力日益增强,对高炮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提高高炮武器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高炮必须具有大范围、多方位、全天候、高度机动的抗击能力。军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高炮的这些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自行高炮已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空袭兵器及其战术的变化是自行高炮发展的两个决定因素,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空袭兵器表现出低空高速、多批多架、机动攻击和电子干扰等特点,使得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呈现其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趋势。

国外已有技术成熟的此类高炮可供借鉴。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研制的ATAK-35式35mm双管自行高炮系统,采用了多种综合技术。如雷达双波段工作、光电与雷达火控系统并用、雷达变频和记忆跟踪、脉冲与单脉冲工作体制等,从而获得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及抗电子干扰能力。该高炮还装有速度补偿装置,炮车在行进中解算装置,可自动连续修正,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

(四)发展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又称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是由地空导弹和高炮共同构成的防空武器系统。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对空防御火力发展的必然。一是把地空导弹可远程攻击高速目标和侧行目标的优长与高炮可利用密集火力近距离攻击突现目标的优长有机结合起来,弥补各自的不足,达到最佳的杀伤效果;二是可同时拦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多个目标,毁歼概率高。

目前世界上装备和在研的弹炮结合系统有20多种。典型的装备有俄罗斯的“铠甲”C1,美国的“运动衫”、“火焰”-25等。通常防空导弹有效射程不低于8km,大都采用激光制导或被动红外寻的,便于多次攻击和转移火力。小高炮口径通常为20~40mm之间,射程在1.5~4km,多数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与指示目标,少数采用红外探测系统,目标跟踪与探测通常采用雷达、红外、电视、光学瞄准具等多种组合手段,以提高系统的抗射频干扰能力。

弹炮结合的防空系统依结合的程度分为三个层级:一为初级的共指控系统弹炮结合体制,在统一的指控系统控制下,防空导弹分队与高炮分队混编。二为中级的共火控系统或共随动系统弹炮结合体制,共火控体制是用同一火控系统分别计算防空导弹与高炮的射击诸元,各自独立实施射击。共随动体制是防空导弹与高炮身管固连,用同一套随动系统驱动,顺次实施射击。现装备的弹炮结合系统大都是位于这个层级上。三为高级的共发射体制的弹炮结合系统,即炮射防空导弹。这种弹炮结合系统没有发动机、舵机、陀螺、自寻的装置,它以弹头自身的动能为动力、以自身的自旋为稳定器、以地面测控系统提供的弹目偏差为修正信号、以压电陶瓷的高速形变改变弹头阻力与动力特性修正弹道。这种弹道修正弹药将结束大量小命中概率弹药实施密集射击的历史,成为近程低空防御的“杀手锏”,促成近程防空武器的革命性变革。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共发射体制的弹炮结合系统的研发工作,我地面防空部队应下大力研制和发展此类弹炮结合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