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的思考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现在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学生)因多种原因造成数学基础低,教与学的矛盾日益严重,注重表现在1,是学生的学。2,是教师的教。而当前初中的数学的教学中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异,随着父母他想务工,农活繁琐,年龄差异等导致了同一班级基础差异大。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神人,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初步知识逐渐下放到了小学高年级去学校。同时,对有些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这样导致数学基础的巨大差异。还有,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的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3,纵观目前,我校处于农村四类学校,教学设备差,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多数是按照教科书授课,只强调了重理论轻实践和初中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没有体现到初中学生的活动实践性,缺乏与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知识的扩展面,较难度地实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更难以实现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二次根式√3除以√5时,我只能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和给出二次根式除法法则。√5除以√5等于√3*5除以√5*5等于√15除以√5的平方等于√15除以√5或√3除以√5等于√3剩以√5除以√5剩以√5等于√3除以√5的平方等于√15除以√5;学生一时难以掌握,而卧多用实践耐心辅导,结果的理想还是不大(与条件较好的学校比来相差甚大),从而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进度,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学习。4,教师的教学设备简单陈旧,习惯于参照考书,没有跟多的给学生扩展面,学生学习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些陈旧的感觉,更不能体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也创新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二、 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要遵循《课标》原则,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社会需求,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教学,重拟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更新课堂活动和学习内容,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就读高中或对就业岗位的更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初中数学的教学必须去掉以前“应试”教学模式和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服务于《课标》要求,强调探究式学习,为此,我应遵循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2,“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创新为度”的原则,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热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这样进行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创新能力的提高。3,加强数学知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高实践应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应用数学于实际,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所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讲最终归结为计算,因而培养计算能力,从本来就是数学教学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手段中更应注重现代教育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数学学习,减轻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2
CAI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概括来说有3个方面。
CAI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从外在形式上看,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形、图表,而多媒体信息符号不仅有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形成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具有表现形式丰富、生动的特点;从内在结构上看,传统的文字教材及其辅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顺序性很强,学生一般只能在教师的教授下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多媒体教材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非线性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的,其基本结构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动画、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这种非线性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CAI技术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和灵活
CAI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单一形式,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或网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每一台电脑相当于一位助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教师通过点对点的操作与学生交流,或通过巡回辅导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个别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
CAI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CAI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记笔记”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时以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占83%;听觉次之,占11%。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讲强得多,而且还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反馈。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利用CAI交互性强的特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思考之一要合理使用CAI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计算机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而且,每一节课不要非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可,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的内容,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较合适”,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1)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如函数;2)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如三角函数、点的轨迹;3)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如柱、锥、台;4)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如数形结合;5)教学资料的汇总,如图片、声音、录像的合成;6)探索性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
思考之二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兴趣;激发;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兴趣教学打好基础
都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才会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的情感发育与理性思维发育仍不成熟,对于人或事的看法处于感性阶段,同时对于事物也比较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放下身段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他们一起讨论生活、一起探讨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弥补他们内心的情感空缺。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善自身的教学风格,采取学生喜欢的幽默风趣型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愿意和教师的亲近,为他们的兴趣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生活。
二、注重课堂的情境创设,为兴趣教学做好执行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感知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发育不成熟,自身的基础知识结构仍不完善,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感知仍不全面。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体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根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提升他们学习感知度的提示也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班上一块玻璃破了一个角,需要重新去买一块相等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该如何测量购买?”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情境来进行知识的探讨与学习,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让他们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认知,根据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自身的实践经历,学生就能够发现:
1、只要三条边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2、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3、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4、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对应相等的角所对应的边对应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中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都对应相等,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以及自身的思考、实践来提升对于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也能够很好的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兴趣教学做好保障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能够不断的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他们对于知识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度会降低,也能够很好的保障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代数式的时候,笔者就创设了一个“我测我身高”的课堂活动,只要学生知道父母的身高,就能够预测出自己的未来身高,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这样的情景,很好的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代数知识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的课下学习,为兴趣教学做好巩固
近些年来随着对于学生减负呼声的高涨,课下作业的布置也越来越少。但是初中时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足,不能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就导致教学的效率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富有创新性的作业,让他们将学习的知识有效的进行运用,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与学习感知度,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怎么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趣味化的课下活动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实践技能,更好的实现学生教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另外也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外活动的开展,初中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进下的必然趋势。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同数学有联系的生活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特长。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技能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篇4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首先,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像兼备、图文结合等优点,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产生冲击,从而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提高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性、积极性;其次,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所有环节,积极创设良好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与体系,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学习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模拟演示或真实再现,把图形平移、翻折、旋转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在运动时的内在关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再如,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章节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数学课件,向学生全面、直观地展示两个圆所形成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位置关系,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且通过学习,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组织学生进行这一运动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猜想、分析,从而推测出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种种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提到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脑海中就立马产生两圆位置关系、两圆圆心距、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与初步记忆,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化这些信息,让学生将初步记忆转化为长期深刻记忆,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习能力。
二、加强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兴奋感的过程,探究的结果能激发学生满足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例题示范、例题讲解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相探索与交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有效解决这种直接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信息于一体。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章节知识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直观演示y=kx+b(k≠0)中k值的变化导致直线倾斜度的变化,b值的变化导致直线与y轴焦点的变化。演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k
三、加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思考
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求知的欲望,这也是今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的。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人才,他们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输入一些新鲜血液,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教会了学生常见的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后,我教学生的重点是要求他们学会分析,看到不同的问题要灵活地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既简便又快捷地便把问题解决了,使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慢慢领悟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有时可能就是很小的不同但却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只要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就一定能够想出新的方法。例如我要求学生画一个圆,学生都很快的就画好了,但是他们的画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是用圆规画的,有的是用尺子上带的圆比着画出来的,有的借助了线绳的帮助……当这些不同的方法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他们对这些方法产生了好奇,自然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学生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需要这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彼此交流,相互合作,增进他们的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例如在学习圆锥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们按照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一起去动手做一个圆锥立体模型,学生们一起准备工具和材料,商讨着各自的分工,在合作中不仅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更加了解了圆锥的构造,知道了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扇形构成的,当然在讲解圆锥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时候也容易多了。他们在一起的合作为他们今后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打下了基础,让学生知道了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的道理。
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发挥其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里可以自由地交流,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定义时,我给学生们介绍到: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之后让学生们讨论角平分线的特点,学生们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分别表达着各自的观点,很快就总结出了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学生们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学得更主动了。
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了,学生们还会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力,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这样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字符,让学生首先就是感觉到很有兴趣,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让学生很好奇,更加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其实学生的兴趣就是在这样的趣味性问题中培养出来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神奇,主动地学习,飞扬思维,激发灵感,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展需要的有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初中生跨入高中之后,很有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法的原因
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心理原因。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多数高中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2.学法原因。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А庇搿把А保“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
篇7
关键词:藏族学生;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84-01
甘肃省夏河藏族中学是一所面向牧区藏族学生进行初高中民族类教学的完全中学。主要教学方式有以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一类教育模式和以汉语为主藏语为辅的二类教育模式。这些来自牧区的藏族中学生,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师,如何让这些藏族学生学好初中数学,提高数学能力,提高成绩?如何既要让优秀生出类拔萃,又要让后进生学有进步?这是我们少数民族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我将对初中藏族学生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总结起来发表一孔之见。
1.初中藏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十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初中藏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很吃力,成效不显著。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强的畏难情绪。许多藏族学生对初中数学,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很畏惧,许多问题不能充分理解,感觉越学越糊涂,越学越不明白。在老师多次讲解仍不明白时,就会出现厌学、怕学的情况,进而放弃数学,导致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1.2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精神。许多藏族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往往表现出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不定学习计划,坐等老师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上课内容不了解或不明确;课堂上忙于记笔记,没有听"门道",没有真正理解课堂内容;下课后赶着做作业,不懂的不敢问老师,瞎编乱做或乱炒一气。这些情况主要源于学生们习惯了小学教师的提醒和指挥,自己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策略,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中学老师不提醒,自己就不知该怎么办。上课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规律,只是赶着做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造成消化不良。总的来说,这些学生的情况可以总结为"五不",即不能自主计划学习行动;不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学习过程;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1.3对数学学习不重视、不在意。有部分藏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坏不在意,既不会去了解原因,更不会去反思总结,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数学学习。
1.4在数学学习中不重视基础。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藏族学生,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浅尝辄止,不去认真深入地钻研探究,但又对难题、怪题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显得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往往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不良现象。
2.解决藏族初中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方法
面对藏族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具体情况,我觉得除了在课下对他们日常生活多关心,多帮助,多跟他们交流,多讲一些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外。更要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具体可从一些几个方面着手。
2.1学情分析要做到精确化。初中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以往知识和经验之上的,它离不开已有的知识体系,藏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小学学习的知识、经验和解题策略等走进教室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现状,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要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就必须精确的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认清这些学生是否拥有当前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方法、策略?拥有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只有精确地捕捉到藏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现状及已有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数学教学才能在藏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展开,才能省时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化。在精确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利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每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2.3课型定位要做到准确化。不同课型的数学课教学功能是不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型的定位,课型不同教学侧重点也不同,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就不尽相同。课型定位不准确必然会给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准确的课型定位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2.4课堂预设要做到合理化。数学教学是一中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但是,我们不能把教学的预设看作剧本,更不能把教学过程单纯的演绎成"教案剧"。数学教学的预设,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教学预案设计的总和,是"弹性"的教学方案。而教学过程则是结合学生与教材具体表现选择预案,生成教学方案的弹性的动态过程。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的,而是水融、和谐共生的。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提高课堂效率的准备。
篇8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被应用于生活。”
基于以上几点在教材中出现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应用题。在这些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数学模型呢?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定义,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像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有何特征?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可用数学语言来捕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与实际问题相比数学模型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抽象性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抽象,它去除了实际问题中与求解无关的部分,简明的体现了问题的本质。二,高效性数学模型中各个量之间关系更为清晰,很容易从中找到规律,从而提高求解的效率。由于这一点是由数学模型的抽象性决定的,因此数学模型的抽象化程度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高低有重要影响。三,可推广性数学模型可以推广到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类问题中,换言之解决了一个数学模型就解决了一类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几个数学模型:方程模型,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古典概率模型等。如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表达许多实际问题中包含的数量相等关系,因而也可以作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如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俩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人传染了几人?对于这一实际问题可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开始有一人患了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人,他传染了x个人,第一轮后共有1+x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又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二轮后共有1+x+x(x+1)人患流感。所以可得方程1+x+x(x+1)=121,利用方程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函数模型中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建模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寥寥数语把图形之妙趣说得淋漓尽致。如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结合图形我们可看作求两个一次函数图像交点的问题。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单从数值变化角度去理解函数增减性,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但结合图形思考研究函数增减性就容易了。勾股定理的证明也是数形结合的重要体现,几何图形中所含的数量相等关系可通过含数字或字母的等式表现出来,而抽象的等式可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解释。即抽象的数学公式可通过建立出直观的图形模型来分析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初中数学建模要重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建立之后要深入研究,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提供了便利。如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与x轴交点问题,就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研究就深入细致了。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已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和基本内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培养。
首先让学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强化应用意识,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经验。如一位运动员在距离篮下4米处起跳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大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距离为3.05米,该运动员身高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出手,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打篮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利用二次函数抛物线模型可解决问题。由于抛物线的顶点是(0,3,5)故可设其解析式为y=ax2+3,5又山于抛物线过(1.5,3.05)求得a=0.2所以抛物线解析式y=-0.2x2+3.5当x=-2.5时y=2.25所以球出手时他距地面高度是2.25-1.8-0.25=0.20(米)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加深了对投篮的理解,积累了生活经验,为处理这类问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
其次,以建模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会团结协作,让他们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所获得乐趣与成就感。教材中探究性问题很多,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充分讨论,合作探究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又可获得解题经验提高能力。
第三,以数学建模方法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会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如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理解三视图,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投影等一系列数学知识,培养空间想象力。教材中课题学习,数学活动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去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从而让他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方法与经验。
第四,立足课本,发掘改编,充分利用课本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教学时可采用“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从而培养学生建模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些活动过程就是建模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9
一、关注数学本质,发展学生思维
虽然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滞后,课堂死板沉闷;或者有些课堂氛围看似热闹,但学生课上真正掌握的学习策略、思想方法少之又少,实际运用时,常常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没有深入把握数学本质,造成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 实际上,在有效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讲究趣味性、情境性,又要关注数学本质,注重基础,巧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逐步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学会学习。
第一,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沟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而自然的生活化情境中感知数学现象,发掘数学知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热情。如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可引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比如大风车、摩天轮的运动等,让他们初步感知旋转的特点,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使用此类方法可以沟通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注重概念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与前提。近年来的数学考试题目也非常注重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概念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优选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如在教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由于内容较为抽象,为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教师可巧用直观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并采取以引导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激趣法等为辅,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观察、实践操作等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猜字谜“湖中倒影”,让学生认识倒影是轴对称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在猜谜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深刻理解概念。
第三,巧妙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要有效解决问题,需要依托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巧妙渗透,丰富学生经验积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使其更好地把握知识本质,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可引导学生联系二次函数的图象,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总结概括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在两根之外或是两根之间。这样,既巧妙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也沟通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二、注重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与体验机会,让他们经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有知识或等着教师解答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过程与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如教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利用探究性学习,创设和谐民主氛围,让学生感知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利用实践探究,训练学生的读题识图能力、观察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直角边、斜边对应相等的2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探索结论。如下图所示:有a、c两条线段,其中,ac,画一个直角ABC,∠C=90°,斜边AB=c,直角边BC=a.
篇10
【关键词】拿来主义 伪课改 多媒体 滥用评价
新课程改革有几个年头了,但我们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理解、应用还是不足,尤其是一线教师。列宁说过“过犹不及”,在课改轰轰烈烈的大形势下,我们有一些教师无法真正地理解课改的精髓,无法宁静致远,只是简单的做课改地表面功夫,把一线的课堂演绎得形似而神不似。现在我将几大误区提出与大家共勉。
一、善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这绝对不是说明旧的教育教学理论就什么都是错误的,都不适应课改的要求。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绝对不是要把过去的方法、理念全盘抹杀,绝对不能否定双基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数学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如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等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知识,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整节课充满着学生对于一些没有多大价值问题的探索研究,课堂上充斥着没有深度的讨论,学生也没有静下来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也没有学生解题内化过程,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的教育教学有其成功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像鲁迅先生所讲的,要善用拿来主义,把课改新理念和旧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传统教育是课改的根,是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沃土。当然,全盘继承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也不好,过去的教育实践已经帮我们证明了这点,所以课改是势在必行的。
二、不要“挂羊头,卖狗肉”
许多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这在数学课中是非常要命的,在这种问题背景下的师生互动是肤浅的,是低效的。虽然课堂上的气氛非常好,但是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的思维“热闹”起来,有违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本质,数学课真正的“热闹”应该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一种思维风暴,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敢收敢放,充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悟。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好刚用在刀刃上,不要什么都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避免增加时间控制的难度。教师要条理清晰,设计精密,分工合理,精心组织学生的活动,充分地让每个学生体验、思考、领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三、善用多媒体
1.不要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只有用到实处才能把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如讲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抽象的几何思维。如果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只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尤其是数学课),反而会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太注重多媒体教学,就很难做到以生为本,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意义的。
2.课堂信息量大,学生不能完全接受。往往教师所准备的内容,预设的环节、问题比较全面,内容太多,信息量太大,超过了广大中下生所能接受的能力范围。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画面上数据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而留给学生阅读、思考、内化的时间太少,在此情境下学生能记住、理解多少知识呢?更何谈去反思和创造。
四、不要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列宁说过“过犹不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方便学生的思考;把数学与生活挂起钩来,让学生学有所用。而有时我们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在应用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设置必须与学习内容和目标紧密相关,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而不是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与数学本质无关的内容。一个适用的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能把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并使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活动环境。
2.必须处理好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与数学知识体系系统性之间的关系。一味强调生活化、情境化的素材是否会降低数学课程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数学味”?过分强调数学情境的设置是否会弱化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系统性?初中数学课的核心始终是数学思维的体现。问题情境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师生互动总结升华成知识体系。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但是,丝毫不会阻挡我们课改前进的车轮。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