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心理素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心理素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心理素质总结

篇1

摘 要 竞技能力是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的能力,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竞技能力及其结构模型的建立既是运动训练的精髓,又是选材、训练、竞赛等几乎所有训练理论的核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好坏。因此,巧用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于运动员的训练中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专项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巧用于竞技健美操训练对运动员成绩提高的重要价值,对学校健美操教学、训练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竞技能力 结构 竞技健美操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连续复杂的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表现。其具有特殊的区别于有氧健身操和啦啦操的评分标准和比赛规则,以成套动作为表现形式,在成套动作中展示连续的动作组合、柔韧性、力量与七种基本步法的综合使用并结合难度动作完美地完成。它是在健身性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竞赛。

一、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在阅读了各类有关竞技健美操能力结构的期刊和书籍后,本人总结性地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分为三部分,其分别是竞技实力、现场发挥能力和思维灵活性(个人心理素质)。

(一)竞技实力

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在此项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子,它包括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艺术实力。因此,竞技健美操的竞技实力是专项竞技能力结构中的硬实力,在训练中需要被教练员特别重视起来。

(二)现场发挥能力

健美操运动员的现场发挥能力是竞技能力的催化因子,也是让健美操技能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有效途径。此项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能否与自身的竞技能力成正比,但此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的场上比赛经验,当然也与竞技实力密不可分。

(三)思维灵活性(个人心理素质)

思维灵活性也称个人心理素质,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场竞技健美操比赛中,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随机应变、临危不乱,可以为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打好基础。

(四)三者关系

综上分析,在竞技健美操项目中,竞技实力是比赛的基石和强有力的后盾,但同时不可以忽视现场发挥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价值。只有这三者强强联手、相辅相成,才能在比赛中起到促进作用。

二、决定性竞技能力

影响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有竞技实力因素、发挥能力因素和思维灵活性因素,而其中的竞技实力因素则是是影响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主导因素。

(一)竞技实力分类

由于竞技实力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艺术实力,所以在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时要采取多种不同类型以及更加新颖的训练方法。本文着重对竞技实力中的“艺术实力”因素进行分析,因为在竞技实力的因素中,“艺术实力”是最重要也是最难训练的。

(二)重点分析

艺术实力是指完美完成动作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它看似临场发挥的表现,实则却是一种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才能具备的将成套动作完成得像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的能力。教练员通过对成套动作的编排、音乐的选择、运动员的选材以及对运动员进行的舞蹈、形体等艺术感受和艺术表达能力的训练等对运动员艺术实力的形成与表达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影响因素

根据本人对健美操艺术实力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艺术实力的主要有运动员因素和教练员因素。其中运动员因素是指运动员利用自身的专项身体素质、对成套动作编排的理解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完成动作技术时所表现的准确性、技术技巧的能力以及综合艺术素质的表达能力等。

三、总结

在进行竞技健美操的编排和训练时,要结合健美操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使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可以兼顾到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中的各个因子。与此同时,还应关注与其相关的决定性竞技能力,合理深刻地剖析竞技健美操的决定性竞技能力,可以为训练提供更具科学性的理论依据。

教练在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若能结合以上论述到的几个要点和合理促进各个因子的协调发展,便可以在训练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播音员 主持人 心理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43-02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也越来越高,网络、电视、广播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这一传统的娱乐项目并没有沉没下去,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喜欢上了广播这个传统的项目。而播音员主持人做为广播的核心,其作为媒体和听众之间的纽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的发挥,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都是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

1 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

在节目播出进行的时候,无论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还是为了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针对主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将不可控的突发事件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帮助主持人摆脱尴尬,保证节目传播效果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1.1 保证节目的播出质量

节目的播出质量,是对于一个播音员主持人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更是直接影响了节目传播效果。字正腔圆的播音方式,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态度都是影响节目播出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影响其的重要因素就主要体现在播音主持的表现力上,心理素质在表现力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播音主持方式是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得播音主持方式更加贴近生活,在国内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中,播音员主持人都选择说新闻,再加以评论,加以不同的评价,让听众对于新闻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从多方面来剖析新闻,让听众有不同的体会,让新闻不仅仅是新闻,更是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1.2 有效化解突况

突发状况是不可控的,在现实的播音主持过程中,突发状况虽然是可以提前避免的,但是总有一些不可控原因会造成突发状况,下面,举个例子来剖析突发状况的克服:比如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演唱嘉宾孙楠在比赛的最后关头突然提出弃权,这对于主持人来说就是一个措手不及,而汪涵作为一个有经验且具备优秀心理素质的主持人,很快就在暂时的慌乱中解脱出来,让导播准备一段广告,同时和现场的观众沟通,把现场的氛围处理得非常完美,很快就让观众从震惊中恢复出来,从而保证了节目的继续录制,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赞扬。从这件突发事件上,可以看出事出的偶然性、突l性。也可以从汪涵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中,展现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第一时间从突发事件中找到转机。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我们能够发现,每一个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主持人,无不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克服播音主持的突况有着重要作用。

2 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要求

2.1 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下播音员主持人由于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压力极大,工作内容极为繁重,紧张、恐惧和挫败感等负面消极情绪便会接踵而来,长时间下去,会严重影响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健康,所以作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必需的,这不仅是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所应该具备的,同样也是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应该具备的。

2.2 较强的自信心

自信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若没有自信,我们做起事情的时候,就会畏首畏尾,畏手畏脚。较强的自信心,是一个播音员主持人所必需的,因为只有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的时候,声音中才会透露中迷人的声音,如若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不自信,那么在工作的时候,他的声音中一定给人以忧虑、烦恼、甚至抑郁的感觉。只有自信,始终相信自己具备较强的能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让自己的状态始终保持在巅峰状态,这样,才能大浪淘沙,在播音员主持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3 控制情绪的能力

所谓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就是自控的能力,当下社会,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往往会有自己的粉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受到公众的“监视”,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做的事情不会让每个人都满意,众口难调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会受到来自外界的语言刺激和舆论的压力,各种污秽的词语都会进入他们的生活。所以,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定要具备的,不然,会被外界的舆论压到崩溃,甚至死亡。

2.4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总理提出的口号,不仅是当下时代的主题,还是亘古以来人类进步的前提,广播作为一个传统的方式,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创新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何灵活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是对各种类型主持人的考核。而这种处理方式,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如果传统的方式处理不完美,听众是不会认可的。因此,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对当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要求。

3 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

3.1 提升专业知识

广播电视工作对于播音员主持人专业知识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因为其涉及到文化、科技、地理、天文等方面。这便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不停的提升专业知识。因为专业知识不仅是自身自信心建立的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加在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提升专业知识的这条道路是没有终点的,因为时代在进步,专业知识也在更新换代,所以首先做的就是提升专业知识。

3.2 做好事前准备

做好事前准备,这也是使自己拥有自信心的重要保证,准备充分时,开始工作的时候才能心里有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拿到稿件的第一时间,就要细心阅读,把握其中的轻重点,对于公众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要着重去讲,而对于一些公众不太感兴趣的,可以一话带过,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听众的兴趣,才能让广播这个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3.3 注重日常实践

当然,日常的实践是最重要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汪涵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处理现场突发状况,这和他多年主持经验是分不开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积累自己,从而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

4 结语

想做好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第一步,如何做到更好,还需要更多的积累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提升主持人自身的综合能力。该文就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心里素质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播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鹏忠.浅谈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13.

篇3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素质;提高;声乐演唱;重要性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艺术,是一种由人体自身发声而形成的言语和音调艺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声乐演唱。众人在练习声乐的过程中,往往将目光放在各类技巧训练上,对演唱者的心理锻炼有所忽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活动受到自身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人的行为[2]。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嗓音状态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其情绪又会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比如,紧张情绪会引发颤音。因此在学习声乐时,要将目光一分为二,一份放在声乐演唱的技巧方面,一份放在演唱者心理训练方面。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含义是人自身心理的承受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指人对自身心理活动能力的控制能力。若一名演唱者其心理素质良好,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能够情绪稳定地完成演唱任务,还能自信从容地诠释歌曲的含义以及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3]。而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声乐演唱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问题造成演唱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毁坏一场表演。由此看来,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必不可少。

2.心理素质的影响要素

2.1个性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可以将一个人的个性分为诸多内容,比如气质、能力、性格等。其中,气质代表人的脾气秉性,是先天形成的,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曾经,心理学家对气质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4种:第一种是胆汁质气质;第二种是多血质气质;第三种是粘液质气质;第四种是抑郁质气质。气质并不分好坏,各有各的特点[4]。在声乐演唱中,一个人的气质会充分反映在演唱过程中。性格指的是人后天形成的,人与人最核心的差异。一般来讲,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际的人在表演过程中不易紧张,在舞台上很放松,状态很好,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声乐演唱;而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则容易怯场导致声乐演唱的失败。个性是影响人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先天的气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性格可以通过我们自身不懈的努力得到改善。

2.2情绪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讲,情绪指的是人的心理体验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反应。总体来说,情绪可以细分为7种类型,分别是喜、恐、怒、忧、悲、思、惊,通俗来分就是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对于演唱者来说,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演唱时,演唱者的情绪对其身体机能的协调统一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简单来讲就是声乐演唱者各个方面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如果心理情绪出现问题,就很难把握整个歌曲的情感方向,也就很难通过声乐的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很难取得声乐演唱的成功。一个人的情绪对其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

2.3意识

影响心理素质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意识,简单来讲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声乐演唱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意识指的是人对大脑下达命令,带有明显的控制性和目的性;潜意识指的是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受大脑支配的意识类型[5]。例如,在声乐演唱练习中,人们刻意地避开曲目中较为难把握的部分,这就是有意识行为;但唱到动情处或唱到部分,将其顺利地完成则依赖于潜意识的作用。由此可见,声乐表演的成功是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人的意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控制的,潜意识则需要声乐演唱者刻苦地训练,将声乐演唱印入到脑子里,自主记忆;在碰到难把握的歌唱部分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逃避,多加练习。只有通过意识的不断锻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因素和危害

3.1不良心理素质形成原因

第一,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在演唱的过程中,自信心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不自信的人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就会直接影响声乐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发挥甚至导致演唱的失败。导致演唱者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演唱者对自身能力的质疑,这种质疑增加了演唱者的心理负担。时间久了,声乐演唱者就会越来越不自信,出现的状况也越来越多,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情绪失控,无法进行正常的声乐演唱。第二,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使其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最佳的水平来应对外界的一切问题,而过度紧张则会影响个人的发挥水平。面对众多的观众,很少有人不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声乐演唱者的艺术表现能力;然而紧张到无法控制的人则无法正常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水平,最终只能遗憾退场。第三,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成败观念过重。关注成败是每个人的本能,如若声乐演唱者过分看重演唱的成败而不是演唱过程,就会因为自身的杂念太多,无法完美地诠释演唱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胜败乃兵家常事,声乐演唱者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演出,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演绎每一首歌曲,这样才能心无杂念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2不良心理素质的危害

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导致声乐演唱失败。演唱的失败间接造成演唱者缺乏信心,越来越缺乏信心则会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产生紧张的情绪,愈发在乎演唱成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不良的心理素质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将会使得声音演唱者失去对演唱的兴趣和热情,最终离开声乐演唱的舞台。

4.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对声乐演唱者日常训练的重视,提高其自身演唱水平。众所周知,实力是自信心的保障,只有掌握演唱的各种技巧,才能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展现自身,“艺高人胆大”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其次要学会控制,控制自身的情绪是人类生活的必修课。只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紧张,才能摒除杂念,专心于声乐演唱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唱歌,给观众展现最美的声乐演唱。控制情绪,很大一部分就是控制自身的紧张情绪,不要畏惧观众,要知道观众是来欣赏一场视觉盛宴而不是来挑剔歌唱者毛病的。最后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台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舞台,才能锻炼自身的勇气,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初次登台者经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等情况,但是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这种现象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加强演唱实践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5.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声乐演唱实际上属于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其技巧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老师的指导之外还需要自身不懈地努力,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需品,它是演唱者声乐演唱的基础。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不放弃艰苦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信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紧张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掌控舞台节奏,最终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声乐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演唱水平的提高,实现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

结语

一个人的个性、情绪和意识都会影响到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如果处理不好声乐演唱者练习和演唱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难完成一次完美的声乐演唱。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给声乐演唱带来不可预估的麻烦,及时处理好演唱者的不良心理素质问题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心理素质,为观众呈现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冯钢.论歌唱表演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郑建飞.浅析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

[3]王晗晔.声乐演唱心理素质与咬字吐字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4]马蓉芳.如何提高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J].音乐时空,2015

篇4

通讯作者:赖青

【摘要】 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中高职护理专业女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一步,外科护理学教学工作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传授系统的外科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其二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护理专业女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本文对塑造护理专业女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护理专业女生; 职业心理素质; 塑造方法

Mould schoolgirl well occupation psychological deathesis method of profession academy nursing specialty LAI Qing.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Hunan Province 410100,China

【Abstract】 It is a key step for vocational nursing girl student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the success towards work.There are two important tasks i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One is to impart systematic surgical nur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other is to train their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Nursing schoolgirls have speci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which, this paper conducts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methods on how to train their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Key words】 Nursing schoolgirl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methods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心理(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1]。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培养护理专业女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临床医护工作、特别是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证实:一个既有丰富医护知识,又具备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护士,才能胜任长期、艰苦、复杂多变的护理工作。护理专业外科教学工作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传授系统的外科护理学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2]。中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年龄均在15~20岁左右,正处于青年初期的心理阶段,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为了传授外科护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我们应该掌握她们的心理特点。

1 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女生的心理特征

经对不同层次480余名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法、观察法、谈话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研究,获得了较准确、祥实、全面的资料,总结归纳出以下心里特征。

1.1 智力特征

1.1.1 她们对颜色、声响、气味的感觉和辨别力强于男生,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为从事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2 她们擅长于形象思维、具体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落后于男生。对于医学课的一些较复杂内容,例如外科颅脑损伤、腹外疝、胸部疾病等,往往需要借助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帮助理解。90%的学生认为,上述教具的应用对理论学习有较大帮助。

1.1.3 中高职学习阶段各种思维能力都在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同时发展。但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她们对学习具有一定的盲从性、片面性、绝对化。

1.1.4 她们擅长于机械性记忆,而意义记忆稍落后于男生。

1.1.5 她们求知欲强,但由于处于青年初期这一心理阶段,总是希望老师讲课有知识性,而且有趣味性,甚至是故事性。测试中94%的学生表示对生活或临床医学实例易于记住。

1.1.6 她们模仿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手部动作灵巧而准确,掌握操作技术的速度快于男生。

1.1.7 在授课方式上,她们欢迎启发式教学,98%的同学认为启发式教学容易掌握知识。

1.2 情绪、情感和意志特征

1.2.1 她们情感丰富、强烈,易感性强,很容易被一个先进事例所感染。问卷调查中95%的学生表示,听了先进事迹报告后非常激动,感受很深。相反,在情感免疫力低下时,易受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影响,沾染不良品行。

1.2.2 由于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学生的情绪、思维、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也随之呈周期性变化。测试中70%的学生表述情绪等心理活动大多数时间稳定,短时波动,呈周期性变化。

1.2.3 她们已初步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勇于克服困难。不过,她们缺乏生活、工作磨炼,加上生理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表现出意志品质不稳定,易受暗示并具有波动性。

1.3 个性心理

1.3.1 她们自我意识较初中阶段明显增强,能够认识和评价自己,测试中96%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有益于性格、能力、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

1.3.2 她们上进心、荣誉感较强。大多数学生都能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钻研基本技能。测试中80%的学生表示要争取进步,75%的学生期望将来事业上能有成就等。

1.3.3 她们的自尊心较强,对于简单粗暴或当众批评不易接受,反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育方式容易接受。中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经过3~5年学习后,都将从事救死扶伤,护理患者的崇高事业。尽管她们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同时还有一些不良心理因素。虽然生理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且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教育应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它可以扬弃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排除心理发展中的盲目性,选择性地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应把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2 塑造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

要使学生胜任护理工作,需要塑造护理专业女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2.1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配合医生处理患者[3]。临床疾病复杂多变,需要对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准确并迅速处理。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应用以下方法。

2.1.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如在见习烧伤患者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烧伤深度、面积,并判断程度。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感知的事物就较完整、清晰、准确。当然,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先决条件是应具备较完整,清晰的理论知识。

2.1.2 应用观察的训练手法 (1)做好观察前准备。如见习前要求学生复习有关理论知识。观看挂图、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等。(2)启发式刺激。在见习和外科实训课中应适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将会得出较深刻的观察结果。(3)书写观察记录。见习后,要求学生书写见习记录,它可以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提高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巩固观察效果。

2.1.3 培养细致的观察力 在见习后教师可就一些见习细节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并认真批改见习记录,明确指出学生观察问题的不足之处,学生发现自己见习中的不足,就会更加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实践证实,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都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2 良好的思维力 临床疾病的特点是复杂多变,而书本知识毕竟十分有限。学生毕业后都将独立工作,面对临床各类复杂的问题,因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2.2.1 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展开的。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应用直观教学法,恰当地运用标本、模型、挂图、课件、视频及见习等教学资源于课堂中,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学科感性知识。学生头脑中感性的内容积累越多,思维就越易展开。

2.2.2 发放钥匙,开启思维大门 在传授外科护理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可极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4]。教学中可运用这些方法传授知识,如腹部疾病患者护理的比较,通过比较,共同点和异同点就非常清楚,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此外,还可通过病案分析等不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2.2.3 启发教育,提高思维能力 多项研究证明,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独立思考,可提高思维能力。在理论课、外科实训、见习、临床实习中,教师都可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完某个章节内容后,提供相应的习题练习,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她们逐渐乐于思考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5]。

2.2.4 完善知识,发展思维 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受篇幅和层次限制,问题叙述欠详细,学生对一些知识内容不易理解,如:有些临床表现未交待发生机理;有时只交待一般情况,未提及特殊情况;有些仅交待一种做法未提到临床多种做法,教学与临床工作没有完全对接。这些情况都妨碍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她们易产生思维的片面性,不利于思维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临床工作适当补充知识,使知识连贯,理论完善,更好地促使学生发展思维,而且丰富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亦是优化思维的过程。

2.2.5 促进批判性思维 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有异,大多数情况都不允许在患者身上做“试验”,一个医疗错误可以铸成严重后果。有些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习阶段有些盲从,即便发现问题或存有不同看法也不敢大胆提出,约束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临床工作中医嘱错误、处方错误及手术中违反无菌原则和手术原则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需要护理人员加以纠正,也说明批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不同意见,针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如是非题练习、护理措施的分析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大胆提出问题,勇于纠正错误,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3 坚强的意志力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异常艰苦,如手术室器械护士的工作,危重患者特护,长时间晚夜班护理工作及众多大中型手术护理。繁忙、紧张、劳累、压力接踵而来,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身,此时,坚强的意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坚强或软弱的个性心理是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意志在个性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她们如下意志品质。

2.3.1 坚韧性 使之具有坚持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能力。 意志坚强者在向希望奋进之中,在困难曲折之下,往往能够凭借自身坚忍不拔的毅力获得成功。教学中,可通过外科实训、见习、实习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首先,教师应作出榜样,女学生易感性强,面前有榜样时,她们一般都能克服身体和心理不适坚持完成任务。在实习中,应要求学生多做艰苦工作,逐渐培养坚强意志。

2.3.2 自制力 培养她们控制自我,克服自身身心障碍和困难。应教会学生能自觉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克服冲动情绪。及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转换,克服自身身心障碍和困难。

2.3.3 自我调整能力 面对学习和工作压力,人们难免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并影响自己的工作。为此,要教会学生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如运动、读书、聊天、娱乐等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学会对我们曾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感激,坚信“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在积极的自我暗示下,就会由情绪低落变为情绪稳定、重拾信心,不断在困难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积极的心态是战胜压力的法宝,能够让你正视困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3.4 承受挫折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创业生涯艰难,在职业生涯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教学中,教师需有意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相应的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将自己置于充满矛盾、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练,而不应回避矛盾、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将压力作为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动力,就可以增强自身的抗压系数,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为自己开拓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2.4 塑造良好的职业性格 性格是表明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在她习惯化的行为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虽然女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构成了一些性格特点,但中职阶段仍是性格的发展时期。护理专业学生的性格变化有一定的职业色彩,心理学实验证实:性格具有可塑性,经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可塑造出良好的职业性格。护士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病情的转归和预后[6]。一个未来的护士,特别是外科护士应具有细致、沉着、冷静、胆大、果断、敏捷以及勤奋、认真的工作性格,为使护理专业女生具备以上性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4.1 调动积极的个人心理 学校教育固然是学生性格成型的重要因素,但其只是外部作用,重要的是调动个人心理这个内部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有关临床实例,阐明细致、沉着、敏捷、认真等都是护士应具有的工作性格,促使学生自我意识成熟。自觉地评价自己的性格,从而积极、自觉、持久地塑造好的职业性格。

2.4.2 树立性格榜样 女学生具有易感性强、模仿性强的特点。树立榜样,对她们性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实验证实,教师的一些性格特点对学生有明显的影响。在理论教学、实验操作、临床见习、生产实习及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师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性格,以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对学生中良好的职业性格应给予表扬鼓励,使其互相影响,实现自我教育。

2.4.3 在实践中培养 在集体学习场合,要利用积极的个人心理、榜样的影响、集体舆论和监督这些条件,对学生从严要求、悉心培养。如通过外科无菌操作,辨认、使用、传递器械,动物实验、病情观察等实践活动塑造她们细致、沉着、冷静、果断、敏捷和勤奋认真的性格。

学校阶段的培养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尽善尽美,还有待于较长时间临床工作实际的磨炼,但3~5年的学校教育是重要的基础阶段。基础状况如何,对学生职业心理的发展影响甚大,对临床护理工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重视职业心理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具有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白衣天使。

参 考 文 献

[1] 俞国良.心理健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3-163.

[2] 李晖.心理素质培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45.

[3] 杨秀英.健康心理塑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4] 任平安.妇女心理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39-43,82.

[5] 杨翠红.启发自学教学法在《护理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09,28:2612-2613.

篇5

     当今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未成年人,沉重的学习压力,过度的考试焦虑,人际交往迷茫,抗挫折能力低等心理困惑使稚嫩的心灵必须要承受超负荷的重担。这不仅影响中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心理素质是否能够提高。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与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中联合实施“阳光心灵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阳光心灵。

二、活动目标:

 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自助、互助与求助的心理氛围,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未成年人的心理品质,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协调发展,真正做到“阳光心灵”。

三、活动内容:

    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未成年人心理素质的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未成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未成年人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主要内容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包括处理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四、活动时间:

2010年4月25日 — 2011年7月31日

五、活动途径:

    1、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突破口,市教育局要积极发动学校建立“心情屋”、“温馨港湾”、“心灵氧吧”、“聊聊吧”、“聊天俱乐部”、“心灵驿站”、“谈心室”等命名的心理咨询室。

    2、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机构,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通过聊天沟通、开展心理游戏活动、举办心理讲座、指导学生写心理周记等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排除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4、与南京“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建立起业务联系。以目前各校心理咨询队伍为基础,建设完善的***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组织学习南京“陶老师心理咨询工作站”和长春校园心理剧的成功经验,运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尝试,做好心理健康咨询。

5、注重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培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招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形成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篇6

【关键词】网络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工作

一、前 言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网络学习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四课堂是最近几年的新型课堂,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是广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空间课堂,也是学生参与感最强的课堂。但网络学习方式也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了诸如网络学习依赖、网络信息迷航、个性扭曲以及网络沉迷等问题。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研究其规律以提高网络学习效率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高校本科生网络学习心理素质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心理健康、在线学习心理等。胡凯教授于他的著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中指出,在线学习是大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掌握和总结经验且用行为的改变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1]我国第二十五届全国互联网发展状态统计报告中显示:大学生网民占中国网民的24.3%,网络学习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曲佳在《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研究――基于对1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中总结,在网络交流或学习统计上,有67%大学生选择了“上网聊天”, 28%的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学习英语或专业知识。[2]康钊发表的《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性心理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应对》一文中:当下高校大学生目前正在从性意识从萌芽逐步过度到明确和成熟的阶段。[3]但是,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的评估的研究,以及优化方案的探索仍然较少。

三、优化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素质

网络学习的质量直接受网络学习心理素质的影响。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主要特征。[4]网络环境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基础,保障了网路哦学习的有效性。但在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上,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需与学习过程相匹配,才能产生良性互动,网络学习的效果才最佳。

(一)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要想较好地进行网络学习,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新的网络学习观,包括:学会学习观,着重说明了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去探索,形成学习方式要领的过程。全面学习观,着重说明了大学生必须多元化发展,因此学习也应当是多元化学习。自主学习观,着重说明了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地、有想法地学习。创新学习观,要敢于思索,长于创造,大胆创新,大胆想象。终身学习观,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的各种知识和专业技能,十分有限,需要连续不停的学习,以跟上社会的必然发展。

(二)建立网络学习导航体系

当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时,大学教育者需要既不放弃自己的原有角色,也不对信息技术盲目崇拜或盲目排斥。在信息社会化大背景下,应以学校教育者为主题,建立网络学习导航体系,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提高师生交互质量,构建稳定安全的交互平台,组建网络交互学习共同体;有效预防大学生信息迷航,教育者应引导帮助大学生梳理经验,让大学生能依据自己的需要和既定的目标,有效预防网络迷航,避免信息异化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努力倡导主流价值取向,正视并疏导多元价值观影响,倡导主流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通过自身在课堂上展示网络学习的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建设与大学生知识水平相应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大学生网络元认知能力,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实施强化网络学习意识、开展网络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网络定位感、加强对网络学习元认知的指导。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建设

对于大学生网络学习来说,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关键之处在于不断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加强和自我完善。

正确认识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方式是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但是二者又互相补充,网络学习永远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每个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客观因素和实际情况来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调整自己的适应状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而有效的提高;树立积极的网络学习动机,大学生要不断分析、了解自己上网的原因合目的,在自己想接触不良信息之前告诫自己它的危害,尽量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建立正向的提醒;努力网络学习能力,只有积极投入到教育者构建的导航体系的学习中来,才能在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同时避免受到伤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注意网络学习中的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注意用脑时间,优化机制,注重用脑质量。

总 结

本研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研究其规律,并提出三项大学生网络学习心理素质的优化方法。根据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素质优化。形成了优化、评价、改进的闭环素质提升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曲佳.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研究――基于对100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2010(01):177-194.

篇7

关键字: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引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可提出的概念,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综合素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体育教学中蕴含着非常多的素质教育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1.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素质教育是一个焦点问题。在教育界中,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寻找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人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在高校教育中,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从本质上看,体育教学可以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心灵更加美好。从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它是师生之间相互互动协作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

2.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所以应尽快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对于高校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染,这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3.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3.1高校体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

道德素质包含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与道德修养,是人们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水平的反映,它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和道德水平。对于大学生来说,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认知的重要阶段。而体育运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和文化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有效的的规划大学生行为。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道德素质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如公平、公正、公开和务实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竞争,既增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学生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道德品质。

3.2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成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对于人的各个器官的机能在肌肉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经常表现在人们的劳动、学习和生活当中,而在体育方面表现得更多。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都遵照将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宗旨。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是很好,据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这个趋势也对我们的大学生体育教育敲了一个警钟。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身体素质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它对人们生活、工作、劳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上。而体育教学课堂上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最佳机会之一,需要教师有效的把握住大学体育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健康水平。不同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如篮球可以训练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身体协调素质、健美操可以训练学生的柔韧性、长跑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等,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合适他们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这对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是有非常有利的。

3.3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后天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扩大起来的,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而体育教学是后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做专门性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坚定成功的信念。如在球类课上,组使学生进行比赛,参与双方学生的目的都是赢得比赛,所以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去拼搏,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敏捷思维、合理的战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素质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并有所提升。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已经从单一的增强体质转变为向竞技、教育、生活、娱乐等多功能融合的教育发展。而大学处在身体发育的最后阶段,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教育,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又能增强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高校体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伟平.论高校健康体育观的树立与终身体育[J].教育与职业,2010,2.

[2] 秦建.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8.

篇8

    论文摘要: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挫折观的教育,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和校园音乐活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各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赖课堂教学,为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等资源,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素质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其资源利用途径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包括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挫折观的教育,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等。 

1.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内容。自我意识可分为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表现为自我认识全面而客观,既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悦纳自我,即能够欣赏和接纳自己;具有开放的自我结构,当经验发生改变时,自我意识结构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吸纳新经验,调整自我意识的内容,使自我意识始终能够与经验保持一致和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一致。根据积极自我意识的构成,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识教育,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的教育和理想自我的教育。 

2.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人际关系和谐的学生,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得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心情愉快,自信乐观,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而人际关系失调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处处受阻,心情抑郁,容易产生自卑、自傲、孤独、敌对等不良心理,危害其心理健康。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认知的教育,人际交往技能培养,感情移入的训练和避免人际冲突的心理教育,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人际环境和活动,通过校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环境和交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主动打开心扉,排除心理的闭锁性,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3.挫折观的教育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挫折,儿童青少年也在所难免。虽然挫折在人的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是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挫折对于他们的意义也不一样。有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应付挫折,他们在挫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能够冷静地分析自身遭受挫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消除挫折带来的负性情绪,变挫折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力量。而有的人则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挫折,甚至对挫折采取消极对抗的行为。积极地对待挫折的态度是有利于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而消极地对待挫折的态度,则容易使人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之中,破坏个人的自我观念和心理健康,甚至引发多种心理疾患。在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当中,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他们过分保护现象比较严重,而学校的一些正规课程也很难涉及到在这方面的教育,因而导致不少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挫折观教育,增强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4.其它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它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以及成就感、荣誉感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集中体现在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心境,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力,沉着、稳定、轻松地面对各种重大学习任务的自我控制力,善于与他人共事、交往相处,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如果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则上述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比知识更重要,即更具有适用性和持久性。更何况在信息社会,有许多获取有关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学校教育应更多地注意教学环境中能力、态度、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熏陶,这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隐性课程的主阵地。一方面,应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入手,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状况,促进健康个性、情感、态度、挫折观、价值观等对教学过程的渗透,实现知识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进入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统一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爱心和对学生的尊重去赢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外,还应该把教师本人的、品德、行为、意志、情感、态度以及需要、动机、理想、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显露给学生,从而对学生起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真正能把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和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潜在课程教育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装束,做到举止文明,行为得体。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和个性修养,培养利他意识和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隐藏着能力、技能的培养以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其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学习学科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关键的是使这些内容渗透到心理健康中去。一些隐藏着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潜在的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剖析、启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以一种亚文化面貌出现,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相比,它是层次最高的一种,它以其独有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各种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应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渠道之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手段。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如文明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尊师重学的风尚,优美和谐的校园场所,这是靠纯理论说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不能及的。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共鸣,达到教育目的。因此,首先要做好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如注重校园绿化和建筑物的设计,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以及教室、寝室的陈设和装饰等,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调节情绪的功效。优美的校园环境,再配以催人上进、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则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3.校园活动 

课堂教学虽然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但它毕竟受到教学时间和课堂内容的限制,不够广泛全面。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举办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竞赛,文体活动,如大自然摄影展、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有奖征文,开展演讲赛、书法和美术比赛等活动,举办校园运动会、篮球赛等体育竞技活动,组织旅游兴趣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等兴趣小组活动。这些活动本身蕴涵着育人功能,是提高学生人际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4.音乐活动 

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也是人们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可以用独特的旋律,唤起人们的思维与联想,进而在其意识中再现生活的具体形象。在临床心理学上,音乐治疗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手段而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能够对人的混乱无序的身心起到调节作用。音乐的次序和结构,特别是节奏因素会帮助一个人重新组织自己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一些儿童甚至很多成年人的内部世界常常是迷惑混乱的,音乐有序的结构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从混乱中解放出来。音乐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可以训练个人的社会合作、协同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社会行为,行为的自我克制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评价。音乐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的桥梁。当疾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音乐活动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患者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使他们的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困扰得到缓解。患者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机会,从而增加了自信心,恢复了心理健康。音乐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音乐是直接抒感的艺术。由于音乐发自于心,所以能动之以情,音乐通过人的听觉让人感知,它的优美的旋律容易激发人的深切的情感。当一个人处于悲伤、不满、压抑、痛苦中时,利用音乐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缓解,解开心中的情结,从而抒怀,净化心灵,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负担 挫折教育 研究

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缺陷的困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下面就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实施挫折教育等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1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造成学生心理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老师和家长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其二是教不得法,课内损失课外补,使学生疲于应付,产生了厌学情绪;其三是评价手段不当,学生往往对学习,特别是学习成绩好坏产生紧张心理。因此,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学校、教师多和家长联系,减轻家庭对学生的压力

大凡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子女考上高一级重点学校,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重点学校的招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尽管教育部曾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各种宣传媒体也竞相报道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但忧心忡忡的家长却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老师要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走出重才轻德,“按分付爱”的家教误区。

1.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减轻学校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一些教师观念陈旧,业务素质偏低,对教材挖得不透,只能是课上“满堂灌”、“满堂问”;课下搞“题海战”,致使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由此可见,教师只靠旧有的知识很难雄踞讲台,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在教学方面,要研究教材、教法,不能把学生当成“加工”的对象或“复印机”。更重要的是要潜心研究学生,赋予学生活的思想和思维空间,力求创造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要经常地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得清,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境界。

1.3 改革评价标准,减轻不良社会成才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升学率几乎成为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将升学人数下达到学校,学校又与教师的奖金和职称挂钩,于是升学率、平均分就成了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疲于奔命,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只有学生考了高分才说明自己有能力,学校才承认有成绩,考试排名愈演愈烈,导致学生视分数为宝贝,视考场为战场。这样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却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测试的目的,克服惊慌、紧张、焦虑、厌烦等情绪;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测的方式。测试只应成为老师掌握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手段,而不应把测试或公开学生的分数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工具。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要富有激励和亲切感,让学生有一种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2 实施挫折教育

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大部分中学生属独生子女,他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生活一般也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因而经受挫折,尤其是严重挫折的能力比较差,稍有挫折和不顺,便会一蹶不起,甚至滋生轻生念头。因此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进行承受挫折的心理教育

在挫折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事例引导,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是短暂但又是漫长的,每个人的生活历程都是不平坦的,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连遭挫折的境遇。虽然人人希冀时时幸运、事事顺利,可是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社会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2.2 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就人们的愿望来说,自己的努力与事情的结果最好能“同步”。可是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仅需要付出努力,而且还会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所以,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承受挫折的韧劲。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迎接困难的勇气,遇到了困难挫折便会退缩,甚至一蹶不振,那么成功和胜利怎会跟他有缘呢?如果没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不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顽强地学习,即使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外部条件再好,也不能保证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历经坎坷、战胜挫折方面,小平同志堪称青少年学生的楷模。他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且每次复出后肩负的担子更重,做出的贡献更大。除了雄才大略外,更重要的是他那种坚定的生活态度和不畏挫折的非凡勇气,才使其成为了“打不倒的一代伟人”。

2.3 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一个人受到挫折,有时往往是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于是容易产生过多的自卑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所以要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既要善于疏导自己,又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补救方法。请求帮助,是遭受挫折者解开心理疙瘩、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吃一堑,长一智”这也是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每经受一次挫折,都要冷静地思考,分析挫折的原因。通过冷静分析,弄清造成挫折的原因,从而端正动机,修订目标,改变方法,改善环境,事情就一定能向积极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生活目标。上大学并不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面对挫折,要引导中学生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从另一方面谋求发展。

总之,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实施挫折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向每个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拓展训练 团队合作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9-01

引言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较多,学校仅仅依靠思想教育工作和简单的心理咨询方法,很难彻底释放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拓展训练却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代中学生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这些无形的意志和精神则更为重要。参加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1.拓展训练的概念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付生存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拓展训练在国外已经风行了数十年,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2.拓展训练的分类

2.1 团队协作项目

团队协作项目主要包括雷阵、电网、信任背摔、求生、罐头鞋、翻叶子、齐眉棍等三十几个项目,这些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相互鼓励,坚持到底的精神是团队精神的关键,在团队中,角色不能趋同,要各具特点,认同差异的存在,要主动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学会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2.2 个人挑战类项目

个人挑战类项目主要是个人或双人要完成平时难以想象能够完成的任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个人心理和生理素质,通过这种超越使学生感受到:心理保护层厚的人不能发挥现有能力,不断突破心理保护层是成功的关键。通过项目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建立自信心,增强判断能力。个人挑战类项目主要包括:断桥、空中单杠、攀岩、天梯、速降等几个高空项目,这些项目也是拓展训练中的核心项目。

3.拓展训练的特点

在拓展训练中,培训师在训练前只是把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在训练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训练结束后的总结中,培训师也不做滔滔不绝的发言,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表感慨。这样,对活动的操作、体验和总结,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4.参加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参加拓展训练可以培养人的团队精神,熔炼团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拓展训练通过开展系列团队活动项目,使每个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更加融洽地与别人合作,甘做人梯,为别人创造一切便利的条件,共同成就事业,使广大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受了团队精神的洗礼。如拓展训练中的“穿越电网”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受训中学生的面前竖着一张与常人同高的大网,网上有大小不规则的多个洞,一组多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通过,每个洞只能使用一次,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许碰到网,否则就是触“电”,钻过去的人不许回来帮忙。这个项目看起来容易,但做成功非常难。首先,大小洞的分配,谁先打头阵过去接应,谁留下断后,采取什么方式钻过电网,被运送的人怎样全力配合,这些在以往不曾遇见过的问题,让中学生在短时间内统一起来,实在是有难度,但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后,大家做起来非常认真。通过这个项目的培训,使受训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再有本领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一个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中,个人的力量才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如果在一个团队中都充满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那么这个团队就会稳定、健康、快速而持续地发展。

4.1参加拓展训练可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现代社会中靠一个人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成功需要合作,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例如,“求生”、“罐头鞋”、“有轨电车”等项目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可当融入团队后,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发挥1+1>2的力量,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每次学生完成活动大家经验分享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一直认为团结就是力量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一刻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团队精神,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2 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启发想象力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例如“罐头鞋”、“扎筏”、“电网”、“雷阵”等等。你没有在书本上学到过这样的知识,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挖掘你的想象潜能,发挥你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动手能力是那么强。很多大学生参加完“雷阵”这个项目后体会最多的是: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勇敢地去尝试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4.3 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信任感和包容心

在相信自身力量的同时,相信他人及团队的力量也变得更加重要了。“信任背摔”这个项目揭开了每个人于每个时刻的内心演变过程。在高台上向后倒下的一刹那,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担心下面队员无法接住自己。而越是不能信任对方,向后倒时越是不易被接住。大部分做得好的学生认为:在下面接的时候,上面的队员越是表现得相信自己,自己的信心就越强,接的就越轻松,而当自己向后倒的时候也相信下面的队友同样能很好地接住自己,因此倒的也就越好。这个项目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任,不仅可以增强同伴的信心,同时可增强自己的信心,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最大的潜能。

小结

拓展训练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辛酸,这种氛围下使得每个人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拓展训练是一种非常好的素质培养方法,它能够让中学生学会主动适应环境、把握环境、积极进取、迎接挑战、磨练毅力,拓展自我,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剑梅.论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J].世纪桥,2006

[2]李协吉.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分析[J].体育世术,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