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情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情报管理

篇1

社会学科中的大部分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包括两个部分:“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指的是那些比较抽象的、原理性比较高的知识内容,而“形而下”是指那些应用性比较强、实验方面的内容。这两种分布在两级的知识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一个完整学科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还体现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就是指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的扩展。作为管理学科中的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偏重于对于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知识内容的讲授,也就是更加偏重于对于“形而下”内容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学科从更加偏重于对于操作性的原理的总结概括,转变为对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信息内容的概括总结,一方面改变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传统的“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在“形而下”方面更加注重接地气,深入了解,不断做精做细;另一方面在“形而上”方面不断深挖,在理论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地出新与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理论学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级化发展,并没有阻碍该学科的发展,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学科整体水平的发展,使该学科的实际社会影响增强,以前对于该学科的一些批判性的言论已经不见了,换来的是社会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就已经进入到整合为主流形态的发展阶段。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三个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两种方式出现。[2]

(一)一级学科内部的集成融合是实现该学科内部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科集成指的是把N个分支学科综合在一起,使这些分支学科之间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学科整体,而学科的融合是指将N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发生反应,产生一个全新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在经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不管是图书馆学还是档案学、情报学,都原本是文献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学科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三个独立学科。但是这三个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的独立学科并没有实现有机的整合,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直到1997年,国务院在颁布的文件中打破了原先这三个学科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群的惯例,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也使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有了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自此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除了通过集成融合的方式实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还可以借助交叉综

篇2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

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时代的主流也变成了网络数字信息。当信息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处在无序状态时,人们不但无法最大限度的将其利用,反而会给人们的科研、生产活动以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信息上的误导。这种知识利用危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图书情报管理上创造一条新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管理是信息时代图书情报管理的必然选择

“思想”在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经济成长的源泉,当经济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之上,就形成了知识经济。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他的著作《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曾明确指出,知识是一种生产要素,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环境中的一种观景的重要资源。在当下社会中,信息给人们的感觉却是用不完但又不够用。这种现象反映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和管理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只能通过进行管理创新、利用知识管理的信息化道路来解决。

知识管理虽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但却在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适应知识信息网络化传播等方面,为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解决方案。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一种确定、收集和传播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的管理;另一部分是利用知识的管理来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便使组织的应变创新能力得以增强的活动。因此,在茫茫信息中来提取对社会经济有用的知识。这是知识管理试图通过在最恰当的时间,把最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二、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定位

在如今这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有了新的模式———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模式主要是传承信息服务与信息管理的精华。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模式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中的优势是许多学者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知识管理模式如何定位显得十分必要。

1.“知识规范型”的知识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就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知识来保证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它要求员工的行为要规范化、知识要系统化、工作要常规化。因此,对于员工的创造性要求并不高。从而满足了一般图书情报的管理功能,降低了图书情报知识管理的成本,最终实现了知识管理的标准化。

2.“专家型”的知识管理模式

在网络时代,信息日新月异。在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并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推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因此,有专业知识的人士是特别重要的,并且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图书情报管理的骨干,从而进一步推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进行。

3.“业务集成”的知识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就是通过业务集成的方式,使得相关的知识被相关部门统一运行与管理,从而发挥其作用,整体运营的效果达到最大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成本。

4.“学习型图书情报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甚至是决定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高校图书情报管理能否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也就是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战略措施

1.采取互补双赢战略

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这一建设工程中来。图书情报管理的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反过来也会推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与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工作是互补、双赢的。

2.开拓信息服务渠道

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下载相关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引标等。努力将信息资源传递给广大用户。但是,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哪一个高校的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读者所需要的全部文献资源。因此,要通过提供经费,购买有限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馆与馆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加强交流,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读者的质量,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最终更好地实施网络资源共享的目标。

3.开展信息加工服务

随着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日趋完善,信息载体也随之多样化。电子文献如光盘、磁盘等之类的越来越多。所以,对应的电子载体加工服务要求也增多了。如今图书馆的信息加工服务与时代的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在信息加工服务方面多下工夫,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结语

因此,在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了丰富的信息之后,还要进行科学地管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用知识管理的办法来管理信息,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员工利用知识的综合素质,使得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竞争。

参考文献

[1]蔡曙光.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新时期图书馆社会职能发挥的必由之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刊报,2005.

[2]倪惠文.知识创新体系中知识交流特分析[J].情报杂志,2004.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图书情报管理; 知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40-001

高校是教育、科研的主战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图书情报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之下,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是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构建,强调知识型管理模式的准确定位,以适应当前的管理环境与管理需求。本文立足于对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阐述,提出了新时期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构建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面临新的环境,网络时代的到来,强调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优化发展的必要性。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有了新发展,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发展,强调管理模式科学定位的同时,优化与调整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内外环境,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

(一)“专家型”知识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推进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有了新要求。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大量信息的搜集、有效信息的提取,这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强调“专家型”知识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一方面,“专家型”知识管理模式,强化了专业知识人士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基于人才的培育,为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服务于图书情报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人士的有效参与,积极推进“专业型”知识管理模式,就是在人才培育、管理建设并重发展的前提下,助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更好地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

(二)“业务集成型”知识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时代,业务集成型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定位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业务集成型”知识管理模式,旨在基于业务集成的方式,实现对相关图书情报的统一管理。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图书情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情报的管理成本,这对于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知识规范型”知识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具有特殊性,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的核心知识,这是确保图书情报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首先,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应建立在规范化的行为框架之下,员工的行为要规范化,并且专业知识也要系统化;其次,新时期下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强调在满足图书情报管理需求的基础之上,应强化知识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成本的最优化。“知识规范型”管理模式,就是基于这些,所定位的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现实应用价值。

二、新时期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与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是集科研、教育于一体的机构,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以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有序开展图书情报管理工作。首先,强化领导对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工作开展与宣传等方面,要扎实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环境;其次,优化现有的图书情报管理制度,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个人的职责,确保责任到部门、到个人,全面部署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工作;再次,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师生,良好的服务质量,强调优化与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管理制度的建立,责任的细化;管理细则的实施,对于规范管理行为,创造良好的内外管理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图书情报管理方式,满足现代管理需求

在信息科技时代,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依托于管理方式的创新,强化现代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1)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搜索系统,在优化管理方式的同时,构建现代化的图书情报管理体系;(2)实现图书分类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电子屏幕,读者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在方便广大师生读者的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维护,为良好的图书借阅及管理环境的营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3)强化资金等的投入力度,为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发展夯实基础。一方面,新的管理环境,强调高校要在信息现代化建设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要确保人员配置,满足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需求。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优化,应突出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属性,从本质上优化与调整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准确定位的发展要求,对于提高图书情报管理水平,优化服务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与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图书情报管理方式,满足现代管理需求,都是新时期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方静.人本管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新思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6)

[2]黄晓燕.高校图书馆供应链管理分析――以上海机电学院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3(09)

篇4

关键词: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的成功的例子有美国。早在1984年,美国总统负责的委员会得到一份关于信息差距的调查报告,并针对政府信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该委员会提出在每个机构中设立一名主管信息的高级官员,全面负责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直接参与最高层的决策管理。美国国会在1996年2 月通过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条例》,该条例要示政府进行信息工作改革,并在各政府机构设立信息主管职位,信息主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部门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评价、指导、设计、利用等工作。为了配合信息主管的工作,每个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自此以后,政府各部门纷纷设立信息主管。(9)我国可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都属于国家财产,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出发,借政府上网工程的锲机,设立信息主管,以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为主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和政府网站的共享共建。

2.3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将网上的政府网站的信息、图书馆、档案馆、情报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GILS)。在政府网站中有许多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资源,如政策法规信息、专利信息等。在档案资源中有许多过了保密期可以进入公有领域的信息。充分整合这些免费的信息资源,以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GILS则可实现这些功能。GILS利用网络技术和国际标准来搜集与标引信息,以便用户能以各种途径检索到网上公共信息。它有点类似于图书馆的卡片目录,可识别整个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描述这些信息资源中的可用信息,以及提供获取这些信息的帮助。(10)鉴于目前中文信息网站的现状,有必要建立政府网站、图书馆网站、档案馆、情报机构网站的导航系统,实现资源的统一检索,一站式检索。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现状和长期形成的历史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科技论文。即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封闭的理念,又要从理论研究上进一步探索,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弊端。切实落实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工作。需要政府、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炜,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内在依据。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2、李莉,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4

3、万清安,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4、孟世恩,梁博,我国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档案学研究2003,1

5、查先进,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保密,图书情报知识,2004,4

6、赵洁,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7、刘换成,电子政务时代的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03,12

篇5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 网络环境; 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47-002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对于图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就是在网络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它不仅囊括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又充分结合网络的力量为用户提供较为集中的信息处理服务;极大地满足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丰富了用户体验,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工作人员高效率工作的前提。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为用户所提供的服务具有高度标准化,然而现在的图书馆在一体化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具体的研究。

二、基于网络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含义

“一体化”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其含义就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没有关联的个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这些个体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加齐全的服务。

而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思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学者提出,其具体的含义就是把图书、情报、档案各自的优势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性优势;再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完善的数据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共建的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且一体化的数据资源服务。

三、基于网络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三门学科融合的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档案学从古至今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历史上它们也经常出现分分合合的过程。因此这三个成员之间所具备的共同的性质,就使得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在信息时代的网络背景下成为可能。

2.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高校科研与教育活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活跃,而科研教育活动的展开需要全方位以及多角度的信息数据。而目前高校的图书情报管理与档案管理是分而治之,难以互相渗透,难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资料。

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其巨大的作用而应用于各行各业,自然也包括网络背景之下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就是把图书、情报、档案的资源运用一定的技术使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3.网络环境的需要。在以前,人们需要阅读,总是到图书馆去,并且使用的是纸质书籍;而现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数字图书馆不仅在形式上与传统图书馆有巨大的差别,而且其内容也囊括了所有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情报中心的各种资料,因而为人们提供与时俱进的服务的前提,必须是图书情报档案三者走向融合。

(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1.同宗同源性的可行性。图书、情报、档案在现代信息管理这门专业之中分别作为不同的科目所存在,这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三者之间的同宗同源性。一般来说,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才有可能形成一体化,而这三者之间恰恰有这种共性。比如一种资料,既可以称之为图书,也可以成为情报,也可以成为档案,这就使得这三者的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

2.网络环境提供可行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指信息技术,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有利的保障。这种技术指的就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对接,种种的网络通信信息技术,使得图书情报档案走向一体化成为可能。

3.思想观念的转变提供可行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观念,取而代之的就是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观念。其中体现共享意识的重要表现就在于网络环境之下信息资源的流通与服务、文献数据的传递与交换、共享编目等网络共享方面,都形成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所必须具备的网状信息链,这些技术也体现了人们的共享意识。

四、我国网络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图书馆、情报中心以及档案局三者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比如,图书馆隶属于文化部门以及教育部门;情报隶属于科技部门;而档案则隶属于档案局;图书、情报、档案三个成员各自为政,使这三者领导阶层对于实现一体化管理意见存在一定的分歧。

法律法规方面在国外图书馆一体化管理之中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国外图书馆在成立之初已经颁布了一体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图书馆之后的管理中再对其予以完善。

(二)人才的匮乏

一般来说,构建一个完善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需要两种类型的人才:第一种就是熟悉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特点的人才;第二种就是擅长系统构建、数据库与网络的构建维护、网络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同时第二种人才还需要兼备第一种人才所具备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是这两种人才都极度的短缺。

(三)网络技术标准不统一

由于我国的图书、情报、档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这就使得这三者在网络技术标准上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数据资源的采集、汇编、导入、检索等方面的技术存在不标准的现象;而实现一体化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必须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才能够使系统正常运行、用户也能够快捷而又完整的搜索到数据信息,进而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四)利益不均衡问题

我国学者对于图书、情报、档案这三个成员的利益平衡机制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谓利益平衡机制,就是根据图书馆、情报所以及档案馆的馆藏资源的多少来确定其所享有的权利;但是我国学者还没有研究出这三个成员的贡献与其享有的权利之间的平衡关系。

五、基于网络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需要的就是有关信息政策以及信息法律方面的立法;虽然有关这三者在法律之上有一些表现,就比如《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但是立法的不断完善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比如在信息政策方面,应包括信息技术因素立法、信息市场因素立法等;在信息法律之上,包括信息市场立法、信息利益分配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等。

(二)提升从业人员自身水平

第一,在高校开设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相关课程,在所开设的课程之中既包括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还包括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课程,更包括构建一体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人才;第二,对已经在图书、情报或者档案方面供职的人员,应对他们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并且开展相应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系统开发维护的培训课程,从而使这些在职人员得以胜任网络环境之下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操作。

(三)统一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情报中心以及档案馆分别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这就使得图书馆、情报中心以及档案馆管理水平不一,且相关技术标准与要求也不统一。因此,在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管理之初,需要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统一,使用户及时获取其需要的数据资源,也能够使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比如三者必须使用统一的网络结点,使计算机可以在不同的局域网之上联网;同时,一体化的图书档案管理实现馆际互借以及资源共享,还需要使网络支持广域网集成管理。

(四)均衡利益

解决利益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完善现有的利益平衡机制。而完善利益平衡机制就需要结合三个机构的管理现状以及国外已经掌握的经验,比如国外一体化管理采用的是双轨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包含市场机制以及公益机制,即在构建一体化管理之初,需要与图书、情报以及档案三方签订协议,明确投入多少与收益成正比,从而激发三方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如果三方机构之中的一方需要某类数据资源时,其他有条件的成员必须向其提供其所需要的数据资源,而在此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费用由三方共同承担。由此,可以极大的减轻三方的利益矛盾,促进一体化的顺利开展。

六、结语

图书、情报以及档案三方机构形成一体化管理,是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更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具备极强可行性。不过由于我国探索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探索之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了一些改善措施,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具备一定的建设性,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数据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群,刘维荣.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档案,2006(2):66-67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图书馆;情报信息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今天,以市场经营理念看公共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实质上就是指社会产品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的一个流通过程,它由商品、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需求)四个要素构成。作为一个面向全社会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组织一公共馆,不仅具有搜集,整理、存贮文献的职能,而且还有一些如情报、技术开发、缩微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工作,有着广大的消费者(读者或用户),所以可以说,当今社会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个图书馆市场。长期以来,公共馆受传统思维摸式的影响,稳定而保守,封闭而自我隔绝,缺乏对外来新事物、新挑战的接受和应战的心理与能力,习惯于看门守摊式的低层次工作,忽略了开展高层次的情报信息信息论服务,忽视了只有情报信息信息论服务,才能使图书馆从一个静态的藏书机构变化成一个知识集散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这一举足轻重的作用。致使不仅馆员整体素质和技术装备不高,产品质量更是相形见细,用户日见减少,门可罗雀。

鉴于公共馆在图书馆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公共馆要想使自己的情报信息产品能在图书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拥有众多的消费者(读者或用户),就必须处理、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图书馆指导思想的战略转移

多年来,“管理导向”一直在图书馆界占据着统治地位,由于它只注意书刊的收集、分编和文化遗产的保存等工作,采取的是坐等读者上门的“经院式”服务方式,把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致于情报信息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占领市场。所以,公共馆在市场竞争中,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尤其要转变领导者的观念,以“读者导向”为指导原则,密切注视图书馆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市场引导图书馆,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修正自己的服务方向和服务手段,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情报信息产品,使图书馆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同时在情报信息工作中还要确立起竞争观念、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和质量、效益观念。以适应现代图书馆情报信息化的趋势。

二、根据自身的特色确定自己的情报信息服务方向

公共馆应注意立足于自身,发挥其优势,切不可处处涉猎,企图包揽一切。公共馆开展情报信息服务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一系列情报信息处理的方法、技术,不足之处也往往仅局限于文献情报信息范围,而对于一些口头、实物等零次情报信息的收集、传递却做得不够。所以,公共馆应在尽力弥补自己缺陷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发挥文献收藏稳定、系统。以及门类齐全的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战场的需要,努力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情报信息工作产出,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报信息服务。

三、做好情报信息推销工作,增强图书馆市场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人们不难看出当今的图书馆市场已不再是闭锁、分割型,而是开放、竞争型的,图书馆市场己从卖方市场逐步被买方市场所取代。故此,就存在着一个将自己的情报信息服务推销出去的问题。所谓图书馆情报信息推销,应是图书馆员通过实际调研,依据图书馆市场中的情报信息产品需求,运用各种推销技术和推销手段,将产品积极主动地介绍、提供给读者(用户),使他们能及时购买或利用所需情报信息产品,以满足其情报信息需求。市场是一种联系,是商品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的总和,任何形式的推销活动都是具有双重目的。在满足推销对象(读者或用户)’情报信息需求的同时,对图书馆(推销人员一方)来说,推销活动不仅有助于缓解自己囊中羞涩的窘境,更重要的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情报信息资源和扩大图书馆市场,促进情报信息产品商品化以及增强图书馆的自身活力,从而提高社会竞争的能力,使图书馆始终呈现一种一切以读者(用户)为中心,面向全社会的开放状态。

四、妥善处理好情报信息服务与其它基础业务工作的关系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与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可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基础业务工作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情报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情报信息需求,而抓好情报信息服务,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又能带动和促进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图书馆应按情报信息服务的要求来搞好各项业务的基础建设,尤其需加强对非书非刊形式的文献资料(如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标准等)的搜集、整理工作。要充分挖掘潜力,以保证前沿的情步民信息服务,把情报信息服务的宗旨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去,进而带动并推进全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伯兴.论网络环境下文献配置观念的拓变〔J〕.图书馆,2000,(4):6-8.

〔2〕田书格.互联网的发展与图书馆住处服务的导向〔J〕.图书馆,2000,‘(4):26-28.

篇7

美国档案学会权威迈勒最近指出:“多少年来,档案学家认为档案手稿不能达到标准化,也不能进行资源共享,因为所藏资源都是孤本的。在图书馆技术和自动化的影响下,这种情况要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成立了一个由档案学家、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组成的研究“在交接点――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共同范围”的团体,旨在推行一体化管理。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由该州投资2000万美元以于1994年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库三者自动化联网计划,使全州18个最重要的图书、档案、情报部门连成一个信息网络,读者或用户可以在网内查到所有馆藏信息。馆际互借将变得十分快捷。期刊文章、档案源、情报资料可以传真方式来传递,并可函寄给需求者,而且传真和邮寄对用户免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工程是美国档案学会和英国档案学会共同承担完成的。这些例证都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宗旨,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图书、档案、情报三部门一体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其中的一些先进成果,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

从美、英两国的实际做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布局方面具有一些相同之处:(1)都有权威性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建设组织机构;(2)都有明确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划;(3)都从学科、主题方面系统收集文献;(4)都能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收集文献;(5)都能实现资源共享。

世界各国政府和部门,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开发利用文献信息源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拓宽光盘服务范围,在建立光盘数据库的同时相应考虑利用通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这就要求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都有责任按照明确的目标,设计的统一线路建立各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1)组建用户服务网络。力争根据协作网络而产生的集团优势,早日产生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拳头服务项目,如国际联机检索、项目论证、课题查新等,来确定基本的用户对象,发展网络成员,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用户服务网;同时还应积极做好广告宣传工作,让用户能充分了解信息网络的功能、条件、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选派懂得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技术的公关人员携带服务项目,直接去需求信息的单位,上门开展宣传推销活动。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发展网络新成员,又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再辅以大力开展市场调研,及时把握信息市场动态,随时不断地调整好自身的服务方式。

(2)开展信息,提供主动定向服务,从而大力发展信息商品生产,可根据企业的委托,对用户产品进行跟踪调查,对新产品进行如何开拓市场的探索,使企业可以更加掌握商品信息、了解行业动态,为其新产品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发达的信息市场需要发达的信息商品生产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能提供大量的适销的现货信息产品,而且可以广泛、公开承揽高、新、尖的信息产品业务,满足社会对信息产品的期货需要,改变信息市场客体的不完整性。

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实行有效的国家管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应该也必须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能。它主要包括:A.建立全国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相关体制。B.颁布专门的以及对其有利的法律、政策。C.制订专门的以及对其有利的发展战略计划。D.健全保护信息用户的各种机制。同时对网络信息服务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构建系统化的动态链接。

实行统一管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合理控制信息流量,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必须有整体机制管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一级的、统一的集中领导机构,加快三位一体的全信息事业的现代化管理。

第二,通过现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图书、情报、档案的统一网站,在各数字化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使其进一步公开化、社会化。

从具体的数字馆藏建设来说,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利用者。除了包括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外,还涉及馆藏信息资源的形成、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全过程。它是一种引入管理和应用数字化的物理信息对象的方法。功能有以下五项:(1)各种载体数字化。(2)数据的接收、存储和管理。(3)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4)数字化信息的网上和传递。(5)系统管理和安全维护。

第三,合理解决图书、情报的著作权、隐私权以及档案的有限阅读等问题。

美国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技术――EAD技术,它是美国的编码档案著录文献类型技术的形成、记录结构、构成元素、相关属性及其著录方法。档案编码著录(EAD)的出现就是希望提供一种标准编码结构,EAD是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标准通用标识(SGML)和扩展标识语言(XML)就是EAD的两大技术基础。加州伯克莱大学、杜克大学、国家数字图书馆采用EAD编译检索工具,以测试其理论与技术的完善程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在1996年初DTD初版发行时,就开始把它应用到工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大学成功地把EAD检索工具用于数据库的建立。

EAD二版发行后,一些馆室开始着手更改检索工具。伦敦公共文件署目前正在进行更改馆藏指南的开发战略。一经完成,此项目将详细描述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公共文件的状况。英国的一些大学,如利物浦大学、牛津大学、达拉姆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也在开展EAD项目。美国加州伯克莱着力于加州遗产数字图像检索项目,此项目旨在论证全宗级文件与EAD编码检索工具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收集从班克罗伏特图书馆大型图片集中选出的关于图片材料的25000种数字描述,来反映加拿大历史和文化。有意义的是,加州遗产项目的检索系统正应用于加州伯克莱K一12展望项目的大学互动计划中。在此计划中,由全体教员和图书馆人员组成的小组与来自洛杉矶奥克兰公共学校的K一12项目的教师协同工作,从1997―1998学年开始,利用数字档案馆教授与加州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科目。

加州遗产项目同时也为另外两个项目奠定了基础,即美国遗产虚拟档案项目和加州大学EAD项目(UCEAD),后者由加州大学资助,作为一系列加州大学全面开展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起点。UCEAD除为加州大学建立了检索工具数据库,其主要目标是培训9所加州大学的档案人员在利用传统软件“32具箱”时,能够有效

运用EAD。美国遗产项目是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之间的一项合作,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在同样记录美国文化遗产但检索工具种类不同的四个合作档案馆中,EAD都可适用,并依此能够建立一个联合虚拟档案馆。当前,此项目正在研究需要解决的理论、行政、技术方面的问题,以便为众多的机构提供综合利用的检索工具;、项目的核心是在将EAD运用到现有的检索工具中时,设计一个“统一实践中可被接受的范围”。1996年11月,在伯克莱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四个合作机构的代表在伯克莱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工作的基础上,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整理形成EAD转化方针的初稿。不久,9所加州大学的档案人员着手开展UCEAD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方针所阐述的内容。美国遗产项目和UCEAD的参与者――代表着12个大学的档案机构,一致同意遵循这个方针。这些档案机构希望以这个方针为讨论基础,对“统一实践中可被接受的范围”达成全国的共识。

爱荷华大学和佛蒙特州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北卡罗来那大学以及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都在开展某些项目的研究。通过融合EAD编码检索工具来丰富“美国档案”数据库的成果,这使得档案界认识到编码和著录标准的价值及重要性。从而为档案利用提供一种全面细致的检索工具,这也就构成了档案馆利用工作的重心,加强了对全世界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全面的综合的利用,档案人员不仅能更好地为传统对象服务,而且也将第一次使我们的馆藏为不同层次的教育者、学生及普通公众所利用。

EAD是基于《通用档案著录国际标准》之上的一部档案著录交流标准。它是已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和扩展标记语言文献类型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它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团体机构、个人和家族档案规范记录国际标准》相兼容。自从1996年2月EAD的第一初版以来,在许多美国、加拿大、英国(尤其是公共档案局)档案库房和一些欧洲、澳大利亚档案库房都在执行EAD计划。EAD目前正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和SAA联合维护。国会图书馆负责实体上的维护,SAA负责行政上和智能上的维护。

此类项目主要是由图书馆等机构发起而由档案馆参与的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伊利诺斯数字档案馆。该“数字档案馆”主要是由该州的图书馆和行政部门联合建设和维护,参加者有15个机构,除了伊利诺斯州档案馆之外,还包括两所学校,一个历史研究会和一个博物馆。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网上为用户提供有关该州历史和现状的信息,同时为项目参加机构向伊利诺斯数字档案馆上传数据提供工具。

这样的合作项目还有美国的西北数字档案馆,该数据库于2002年初由13个机构共同建立。该项目得到美国国家人文基金批准,资助金额为两年35万美元。参加该项目的13个机构除了高校和历史协会之外,还包括华盛顿州档案馆,西雅图市档案馆。该数据库最终将安装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为各类研究人员提供在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

因为在欧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包括档案资源,因此这种由图书馆、档案馆参加的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非常普遍。其核心部分主要是数据库和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遇到数字化技术、数据压缩、数据组织、信息检索等技术问题之外,还会遇到数字化权、著作权、隐私权等法律问题。由于该类型的项目主建方不是档案机构,也就无形中降低了从专业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的价值。从目前掌握的材料,似乎还没有由若干档案馆联合建立的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

在信息化社会,不论是数字档案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或是其他信息服务机构,都十分强调“用户中心”的观念,都把能够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信息服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进行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将使二馆成为新的信息集散地、信息传播中心和知识宝库。随着计算机高容量、大密度存储功能的开发,今后两馆的馆藏资源要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在网上流通,这将改变现有的馆藏结构。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图书、电子档案服务以其馆藏容量大,阅读效率高和获取信息快等优点迅速崛起,深受广大读者青睐。所谓电子图书馆和档案馆,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储图书、档案的全文内容,并提供检索、访问、查阅和提供全文服务的信息系统。电子图书馆、电子档案馆与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相比,其优势在于馆藏容量大、信息资料新、查阅速度快、内涵更广、发挥的功能更多、提供的服务更全面,所起的社会作用更大。特别是电子化推行的馆际互借互查业务,将图书、档案的异地借阅变为可能。图书档案两馆的信息知识含量高、存储着各学科比较系统的、成熟的、权威的信息资源。开展电子图书、电子档案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丰富资源实现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

根据国外档案、图书、情报工作的“一体化”情况分析,“一体化”的实质是指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组合模式的选择。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关档案、图书、情报工作通用的著录标引、检索标准和管理规范。

美国人James H.Billington在题为“The Library OfCongress’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gram”一文中指出,“数字图书馆要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家庭同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这些对他们来说崭新而重要的资料,并按个人的要求来理解,重新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这个定义强调了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所需的资料,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物理位置的虚拟化,信息服务的即时化、自主化。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中,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被看成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譬如,199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DAR-PA)、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NASA)联合发起的数字图书馆工程(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代号DLI)投资6800万美元,其中2400多万美元拨给了以六所大学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建设工程。之后,DLI的二期工程投资单位除了一期工程的NSF、DARPA和NASA以外,增加了国家图书馆(NLM)、国会图书馆(LOC)、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NEH)以及联邦调查局(FBI)。协作单位有国家档案馆(NARA)、史密斯松尼机构(Smithsoian Institute)、联邦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机构(LMLS)等。投资力度数亿美元,可见数字图书馆在美国政府规划中的日益显著地位。

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也于1993年宣布了“2000年的政策目标”,即通过数字和网络技术使用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收藏。同年,该图书馆提出了包括20多个项目的“信息利用倡议”,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日本已决定建造一个新的国家图书馆,该图书馆的目标包括,研制一套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系统,广泛收集和使用各种载体的文献,建立一个与国内外数据库相连的现代化数据库系统。

篇8

1.1重点提高图书情报搜集方面的素质

考虑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不仅知识量较大,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快。基于这一认识,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图书情报管理人员就必须提高图书情报的搜集素质,应从基础工作做起,努力培养自身基本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够胜任新形势下的图书情报工作,充分满足图书情报工作需求[2]。

1.2重点提高图书情报整理方面的素质

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除了图书情报的搜集之外,图书情报的整理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在目前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提高图书情报整理效果,已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这一现实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应重点培养并提高图书情报整理方面的素质,使自身素质和能力能够满足图书情报管理工作需求,达到促进图书情报管理质量的目的[3]。

1.3重点提高工作技能和责任心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面对许多资料和数据,如果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很难胜任情报工作的。从这一点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应重点提高工作技能和责任心,应在工作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上下工夫,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终身事业来看待,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4]。

2图书情报人员应树立对知识经济的正确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好的发展效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繁杂性和工作难度,知识经济的来临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但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还应看到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人员带来的机遇,做到正确利用知识经济的优势,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

2.1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而言,图书情报工作肩负着搜集和整理知识信息的作用,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应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图书情报工作,使图书情报工作能够成为促进时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地位,认真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5]。

2.2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图书情报工作本身的作用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知识积累和情报搜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情报不发生遗漏。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保证了对知识的合理搜集和整理,还为知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2.3图书情报工作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知识更新和创新而发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知识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知识的作用已经被逐渐认识到。基于这一认识,图书情报工作应得到大力开展,成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认真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图书情报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想在知识经济时挥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发掘可利用的知识资源,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使信息整理工作质量达到实际需要,从根本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要想在知识经济形势下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来看,知识经济发展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就要从自身工作做起,认真分析图书情报信息整理工作的特点,为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3.2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信息的整理工作是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应依靠基本信息整理工作的质量。基于这一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图书情报人员应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努力提高信息整理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

3.3改变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

在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中,首先是对图书情报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其次是根据图书情报信息的种类进行重点分类,最后是根据划定的类别做好信息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整个工作链条较长,要想取得积极效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一现实因素下,我们应立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对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缩短信息整理工作链条,提高信息整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需要[6]。

4图书情报人员应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从目前图书情报人员所处的时代来看,知识经济时代是不可逆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在这一形势下,要想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时展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手段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图书情报人员应将知识经济形势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

4.1积极转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

对图书情报人员而言,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是决定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入手,积极采用全新的图书情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使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力的指导。具体应树立工作职责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工作体系,健全图书情报工作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效率。

4.2改变图书情报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

在图书情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环节多,工作任务量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基于这一分析,要想取得工作的积极效果,不仅要从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理念上下手,还要积极改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工作实效。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在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缩短信息搜集链条、优化信息搜集渠道、提高信息整理效率和提升信息整理实效的办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4.3优化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模式

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优化,主要应认真分析现有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保留优势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改变,使现有工作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满足图书情报工作需要,达到提高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中,我们应从工作模式优化入手,提高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实效。

5结语

篇9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面对许多资料和数据,如果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很难胜任情报工作的。从这一点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应重点提高工作技能和责任心,应在工作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上下工夫,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终身事业来看待,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

2图书情报人员应树立对知识经济的正确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好的发展效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繁杂性和工作难度,知识经济的来临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但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还应看到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人员带来的机遇,做到正确利用知识经济的优势,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

2.1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而言,图书情报工作肩负着搜集和整理知识信息的作用,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应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图书情报工作,使图书情报工作能够成为促进时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地位,认真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

2.2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图书情报工作本身的作用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知识积累和情报搜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情报不发生遗漏。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保证了对知识的合理搜集和整理,还为知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2.3图书情报工作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知识更新和创新而发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知识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知识的作用已经被逐渐认识到。基于这一认识,图书情报工作应得到大力开展,成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认真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图书情报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想在知识经济时挥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发掘可利用的知识资源,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使信息整理工作质量达到实际需要,从根本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要想在知识经济形势下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来看,知识经济发展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就要从自身工作做起,认真分析图书情报信息整理工作的特点,为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3.2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信息的整理工作是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应依靠基本信息整理工作的质量。基于这一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图书情报人员应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努力提高信息整理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3.3改变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在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中,首先是对图书情报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其次是根据图书情报信息的种类进行重点分类,最后是根据划定的类别做好信息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整个工作链条较长,要想取得积极效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一现实因素下,我们应立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对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缩短信息整理工作链条,提高信息整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需要。

4图书情报人员应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从目前图书情报人员所处的时代来看,知识经济时代是不可逆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在这一形势下,要想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时展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手段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图书情报人员应将知识经济形势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

4.1积极转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

对图书情报人员而言,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是决定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入手,积极采用全新的图书情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使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力的指导。具体应树立工作职责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工作体系,健全图书情报工作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效率。

4.2改变图书情报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

在图书情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环节多,工作任务量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基于这一分析,要想取得工作的积极效果,不仅要从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理念上下手,还要积极改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工作实效。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在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缩短信息搜集链条、优化信息搜集渠道、提高信息整理效率和提升信息整理实效的办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4.3优化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模式

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优化,主要应认真分析现有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保留优势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改变,使现有工作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满足图书情报工作需要,达到提高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中,我们应从工作模式优化入手,提高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实效。

5结语

篇10

关键词 图书情报 成本构成 效益评价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划的不断推进,国内高校在量和质方面都有了崭新的提高。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情报的重要来源,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目前倡导高校自主学习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作用更是凸显无疑。当然,图书馆的经营运作也和一个小企业一样,也有成本的支出,也需要注重一定的效益。在之前的研究文献中,对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效益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运作也需要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继而追求各项的效益。为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效益就目前而言有着较强的作用与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构成分析

研究高校图书馆的成本效益,首先要对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进行剖析,才能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按照成本的性质,可以将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分为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那么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学校教育经费中因用于投入图书馆图书情报的建设,而失去了投入到其他方面所能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是因资金占用而导致其他投资项目收益的损失。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如何确定占用资金的收益率是重点。本文认为,图书馆图书情报的占用资金属于社会资金,可以用研究期内的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来衡量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机会成本等于研究期内图书情报的费用投入额乘以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

(二)会计成本

图书馆图书情报的会计成本即是从会计学的角度入手的,主要是指信息生产费用。

信息生产费用是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主要成本,即是在图书馆图书情报运作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费用。随着高校图书馆建筑风格的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还关注外观设计、内部阅读环境的改进等方面,这对于图书馆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很大一块的费用支出。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活动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计算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等设备的配套,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又是一块图书馆的信息生产费用支出。

三、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效益评价

照理说,图书馆是不追求效益的经营场所,所以不应该有所谓的效益评价。但是,作为公共产品,一旦不需要讲究效益,那就会出现“搭便车”现象。而且“效益”一词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向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提供电子图书、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收的费用。由于图书馆的日常经营运作需要一定的成本费用支出,如若仅仅只是靠教育费用的投入来维持运作,那无法起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此,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服务形式,向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征收一定的费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正如前面提到的图书馆是非市场经济部门,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相反,社会效益才是图书馆图书情报效益的真正目的。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向在校学生与校外用户来宣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技术、情报以及各类信息,一方面满足学生与教师日常学习与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文化辐射,满足社会人士对知识与信息的渴求,达到社会进步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社会效益就是教育收益,即在校学生与校外用户通过图书馆所获得教育水平的提高。那么教育收益的衡量与评价可以用接受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计算。

图书情报的数量方面可以用学生接受服务的时间数量、高校毕业人数以及升级学生人数来进行反映。学生接受服务的事件数较容易理解,即学生接受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小时数,该时间数越多,则说明教育收益越高。毕业人数是另一个反映图书情报教育收益数量的指标,通过高校毕业的人数来反映图书馆对其的知识传授量。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质量是一件非常难以衡量的事。由于高校教育水平差异性较大,而且即使是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教育质量又是有所差异的。为此,要进行质量方面的评价需要从学校、专业以及时间段三方面入手。不同学校的质量评价可以参考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质量体系评估指标进行;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的教育质量可以根据学生对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评价来进行,分级别对各专业、各时间段的教育质量进行打分,得到最终结果。

四、结论

长期以来,对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成本效益方面。其实,作为高校图书馆来说也需要注重成本的控制与效益的提高。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费用构成与效益评价两方面入手,认为图书情报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两方面,而图书情报的效益则分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蓉,曾鸿.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效益问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