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概况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行业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行业概况

篇1

根据县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的统一分工安排,第三工作组在政府副县长李劲松、政协副主席景秋宏的带领下,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团县委、局、公安局、棉麻公司共同参与,一行七人于8月15日至16日分别对县棉麻公司拜什艾日克、乌鲁却勒、阿依巴格轧花厂近120名民汉职工进行了为期2天的企业改制宣传教育及走访调研,为了便于宣教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及时掌握企业改制过程中乡镇轧花厂的职工动态,李劲松副县长要求轧花厂所在乡镇的领导也随行参加宣教和调研工作。现将宣教工作及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宣教调研工作紧张有序

此次宣教调研工作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即企业改制的思想动员、企业改制相关政策的宣传讲解、企业职工关注热点问题的解答、企业职工意见建议的征求归纳。

1、积极开展企业改制的思想动员。宣教调研组一行本着客观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对三个轧花厂的职工进行企业改制的思想动员,调研组所到之处,政府李劲松副县长都为企业职工认真地讲明目前棉麻公司的企业现状,讲清讲透企业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企业职工真正认清企业改制是势在必行,只有使企业发展有出路,企业职工才有出路。

2、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讲企业改制政策。为了便于宣讲塔棉集团及县棉麻公司改制的相关政策,调研组在调研走访前夕就改制的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学习,努力将改制相关政策《宣传手册》的内容的内容熟记于心,调研组所到之处,就积极为了便于企业的民汉职工及时了解改制的相关政策,将企业职工分为民汉两个学习小组,指定专人进行全面宣讲,不留漏洞,同时还将企业改制政策《宣传手册》的相关内容复印整理,在各轧花厂的宣传栏内进行公示,便于企业职工深入了解。

3、积极为企业职工答疑释惑。在企业改制相关政策宣讲完毕后,调研组将企业职工集中在一起,由企业职工自行或推举职工代表就企业改制相关政策的疑惑部分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职工认为棉麻公司还可以经营生产,为什么要改制;企业职工普遍认为改制就意味着下岗;买断工龄下岗以后怎么办;调研组组长李劲松副县长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刘豫局长对以上问题均给予了详尽的解答,真正做到让企业职工对企改政策清晰明了。在问答现场,职工提问踊跃,气氛热烈。

4、认真征求企业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宣教调研组在三个调研点广泛深入地征求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经整理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①害怕买断工龄后没有工作,还是希望企业改制后,能够留在原厂工作,要求企业改制后工厂招募工人,能优先录用他们,并由政府担保在买断工龄后能与轧花厂签订五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②在被买断工龄后,能够享受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有一些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没有缴足期限,要求政府能够帮他们续缴缴足。

③要求在被买断工龄后能够领取到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在买断工龄后,找不到工作期间做生意,要求政府担保提供贷款。

④补偿金太低了,要求补偿金增加到5000元,否则就不答应。

⑤很多企业职工目前居住的都是工厂的职工宿舍,没有固定的住所,要求政府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同时要求支取住房公积金,享受房改的优惠政策。

⑥介于40-50周岁的企业职工,要求县委政府对他们买断工龄后的生活及再就业予以特别关注。

⑦不要补偿 金也行,将县麻棉公司所属的一万亩开荒地承包使用权收回,分给企业职工承包耕种,每人一百亩。

⑧由于长期在轧花厂工作,有一些职工患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风湿疾病,他们要求政府解决所需的医疗费用。

⑨由于很多家庭属于企业的双职工,在企业改制被买断工龄后,家庭负担沉重,要养老人,子女还要上学,尤其是子女较多的家庭,麻烦就更大了,要求政府能够对他们子女的就学所需的相关费用适当减免。

⑩企业改制就要彻底改制,职工买断必须达到百分之百,要一视同仁,否则就不答应。

在征求意见结束后,李劲松副县长还要求广大职工要安心生产安心工作,仍然视厂如家,爱岗敬业,同时,要服从安排,配合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有补充意见和建议,可直接向厂领导反映,由厂领导反映给县棉麻公司解决,或由棉麻公司反映给县委和政府,各轧花厂负责人要认真做好企业改制期间工厂的各项工作,轧花厂所在乡镇领导也要积极对企业改制期间轧花厂及厂内职工的相关问题予以协调解决,真正做到群策群力。

二、宣教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企业职工对企改政策知之甚少,部分职工不讲大局,个人主义倾向性严重,个人主观臆断,自作主张,自认有理,提出无理要求或超政策要求。这部分职工对于企改政策的有效宣传具有抵触作用。

2、个别企业职工言辞具有煽动性,尤其是无理要求和超政策要求很能迎合大部分企业职工心理。

3、企业职工在闻听企业改制消息后,生产工作情绪低落,作风散漫,工厂对企业凝聚力受挫,不利于工厂技改。

4、大部分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较低,掌握技能单一,依赖性太强,对买断工龄后出路茫然。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企业改制政策的宣教力度,务必使宣教工作广泛深入。

2、针对企业职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要通盘考虑,不能因个别而左右全局。

3、对企业职工提出的合理意见和符合政策的要求应尽量满足。

4、对40-50周岁的职工的生活及再就业问题应给予特别关注。

5、在企业改制期间应高度重视企业职工的情绪波动和稳定工作,有必要设立联络员,密切注视职工动向,防止群体性上访和不安定情况的发生。

6、对此次企业改制要宣教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坚绝彻底、不留后患。

篇2

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应对方案

这100多场专家讲座将使参会者充分了解人造纤维的创新动力,广阔的应用领域以及最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众多的高水准备选讲座中,主办方竭力为参会者甄选出加工链各环节颇具代表性的讲座。

据介绍,在开幕之日的全体大会上,来自德国邓肯多夫管理研究所的专家将呈现开场讲座,同与会者探讨纺织业的发展趋势、新商业模式、开发合作以及未来化学纤维行业在加工链中扮演的角色。另一场讲座中,美国可持续服装联盟的专家将从纤维、最终产品及分销等方面探讨环保服装。“多恩比恩人造纤维之角”将再次为来自纺织院校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创新作品的平台。

其他议题还包括:

纤维行业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生物聚合物、生物技术、用于环保的人造纤维);

纤维创新(长丝);

非常规纤维应用(复合材料);

运动和功能性服装;

市场概况(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参与度高

在本届人造纤维大会举办同期,欧洲人造纤维协会(CIRFS)及代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主要人造纤维生产商的德国纤维工业协会(IVC)也将在多恩比恩召开会议。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AFMA)、日本化纤工业协会(JCFA)和韩国纺织工业联合会(KOFOTI)将组织包括演讲专家在内的高端代表团出会。

而在本届多恩比恩国际人造纤维大会举办前夕,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将于9月8 — 10日在Bregenz举行年度会议,届时将有约200名来自纤维、纺织品、助剂和纺织机械领域的决策者就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预计部分与会者在该会闭幕后将继续参加多恩比恩国际人造纤维大会,这无疑将进一步促进棉花和人造纤维用户之间的交流。

篇3

1.基本现状

1.1.生产情况现状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和贸易额居世界前列,拥有较为健全的纺织服装工业系统,具有规模大、门类全等多个特点。纺织纤维是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产量和生产能力世界第一。

1.2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概况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鞋类制品、玩具、纺织服装等)贸易在我国快速发展(见下表)。其中由于出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关税的减让、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贸易权分步的放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取得稳步较快发展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2.服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宏观调整力度不足,延伸水平低

这么多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式主要在于数量上的优势,却没有在质量上有过多追求,低端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过大,导致很多工厂有存在较严重的货物积压现象,其中这些问题导致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匹配,消费者难以买到满意的服装,再者导致企业或工厂经济效益较低,从而企业或工厂的产品出现滞销的状况。

2.2产业与设计脱节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在我国从开始的模式为出口加工型,就是仅仅依靠来样或来料进行的纯加工模式。而在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发达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走的是设计型、创新型的线路。

2.3工艺技术落后

我国在纺织服装产业设备方面的整体水平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巨大增进的,突出的在平缝方面是基本达到世界标准的。但在高精尖设备方面却是不多。设计师能设计出来的高端作品,仅仅通过普通的器械是达不到其标准的,怎样通过工艺来保证作品的品质,这个问题是国内现在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2.4面料与服装相关行业发展不相匹配

近些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崛起速度迅猛,客观来说是能给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一个全新的机遇,但根据一组国家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在纺织服装贸易出口中,我国对进料和来料的生产和加工所占52%比重,国产纺织面料仅仅用于低档服饰和大路货的生产。这说明我国的国产面料大量过剩,却花费更多的资金用于面料进口。

二、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竟争优势,既需要国家宏观贸易利益与企业竟争收益结合起来,也需要将短期目标和利益与长远目标和利益结合起来。本文将在政府、行业、企业三个方面来探讨相应的对策。

2.1政府方面

想要在未来国际分工新割据中,占据较有利的竞争地位,正确的政府政策引导对于目前处于急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显然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出口退税等问题,对企业的引导效果不是很好。政府实施下调出口退税率等行政和经济调节手段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加快升级,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此种意识,导致企业并不会认真对待,从而没有及时对企业战略结构的调整,继续生存在低利润的市场空间中生存,政府应加大对政策实施目的的宣传。

2.2行业方面

2.2.1.创立国际品牌,强调品牌建设,实行差别化经营

在纺织服装企业中,产品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设计、工艺、面料、配件等多中元素上,于是有差别的元素正式通过企业品牌映射到消费者的意识中。因此,一个品牌的好坏决定了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利润。

2.2.2.加强对纺织服装行业自律性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我国纺织服装对外贸易中的协调作用的体现越来越突出。行业协会在当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遭到一些国家贸易限制时通过行业外交手段,达到与国外纺织服装工业组织交流和对话的目的,从而增进行业相互了解,贸易摩擦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

2.3.企业方面

2.3.1.突破出口限制,改变竞争方式

由于资金短缺和缺乏人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赢得订单的方式一般通过竞价方式,从而是企业陷入长期的低价格陷阱当中,导致企业一直缺少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储备。再加上出口纺织服装产业这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品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来促进,如果能够实现从资本密集型-熟练劳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转换,把方向和目标放着眼于“四高”(价高、利润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就能从根本改变我过目前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现状。

2.3.2.重视企业高管和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过去,我国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不愿使用高级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滞后。纺织服装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从国外引进人才,这样才能从宏观的层次促进企业进步。

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企业还应重视提高生产线上生产者的技能,增加对生产线工人的培训,增加高级技术工人的比重,从而达到利用熟练劳动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企业产品升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纺织业;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任何长期的、独特的、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大价值的、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能力。

在TPP新形势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纺织企业在纺织行业占领市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纺织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二、对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一)公司概况。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研发为主的生产性纺织企业,专业生产差别化、功能性聚酯改性短纤维。具有较为完整的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面料、成品服装(毛巾、围巾等)中小产量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和设备体系。弘强公司在产品制造环节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配套水平,生产效率较高,产品质量水平好,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快速反应体系及服务。在中、高档差别化、功能性聚酯短纤维这一领域中,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同类行业中,产品品种和规格最齐全,服务最完善,交货速度最快,新产品开发频率最高,质量最好和产品更贴近于市场的企业之一。

(二)弘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弘强公司是一家比较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公司已经建立了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面料、服装中小产量(包括打样)全产业链的技术和设备体系,并且拥有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研发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了适应市场的一整套研发和生产管理模式,为企业做精、做强和产业化终端服务的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十几年的纺织行业中,弘强公司有了比较高的知名度,并且有了一个高效的产业联盟:

在企业文化方面,弘强公司一直有着“在差别化涤纶短纤领域中做精、做细、做深、做强”的愿景,担当着“改变现状、提升品质、振兴民族品牌”的使命,保持着“开拓创新、严谨务实、敢为天下先、知不易为而为之”的开拓精神。另外,“诚信、细节决定品质”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弘强公司的竞争劣势。弘强公司在经营方面也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弘强公司对于几个合作商家过于依赖,导致了近几年来,经济效益形势有点缓慢降低。在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同质化的竞争中,由于蜂窝纤维价格过高,中国市场难以接受高价格的产品从而导致销售额有所下降。国内民营企业融资普遍困难,弘强公司也不例外。弘强公司的产品因为具有高科技性,成本高,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客户随时有流失的可能性。弘强公司缺乏的是更多的对外对内销售。随着现在订单的小批量、多品种的越来越多,公司对于交货时间也相对紧张。

(四)机遇。我国国内纺织服装消费稳步增长、市场日渐成熟。弘强公司是几家知名休闲运动品牌和奢侈品品牌的代工厂,随着几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订单也将有一定的提升。弘强公司也有很多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断的在提高,俗话说:衣食住行,衣往往都是排在最前面,所以人们服装消费一定会是对于面料服装的功能性方向的转向,弘强公司正赶上这时机,有决心、有能力帮助和配合广大客户和消费者共同研发出更具有市场前景与价值的新产品,并且设计了公司对产品研发的五个思路:1.建立产品研发的思想体系;2.寻求全产业链生产合作伙伴;3.树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理念4.细节、坚持;5.全方位了解客户,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五)挑战。同时,目前各国经济形势走低,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忧虑而采取的贸易和技术壁垒,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对纺织服装行业环境保护及产业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弘强公司的加工和配套成本势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弘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未来纺织服装业趋势变化:服装用料以功能型面料为主。随着服装用料的改变,采用功能性面料来生产服装,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功能性面料具有多样的效用,包括保暖、防水、防热、吸湿排汗、除臭等。作为纺织服装企业同时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有全球化的视野,在产品差异化上着墨、以智能化发展领跑行业,在注重环保的同时,保有工匠之心,将产品工艺推向极致。创新是生产力,纺织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不仅会开拓消费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产量,而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真正具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具有创新和应变能力的的人才开发是关键。纺织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是创造有利机制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二是采用委托培养的方式大量培养企业中有前途的员工;三是积极寻求政府和高校支持,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各种层次的纺织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实用性人才。

篇5

关键字:绍兴;轻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对策

一、绍兴中国轻纺城发展概况

中国轻纺城于1988年10月建立,建立之初只是政府投资15万建立一个大厂棚市场,如今中国轻纺城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东区,北区,西区三个大型交易区,以及周围服装市场,天汇市场,联合市场总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的销售基地。产量占到了全国的10%。面料出口占到了全国35%。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每日客流量大约10余万人次,经营面料多样,约有3万余种。05年年成交额276亿元,每天超过1。2亿元的成交额。2013年前三季度交易额达到702亿元,同比增长13。8%近几年来,整个国际市场经济复苏缓慢,以外贸出口为主的轻纺市场,选择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策略,导致国内同类市场的竞争加剧。

于此同时中国轻纺城市场建立自己的的创新区,创新区按照成为“中国轻纺城的主体市场和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轻纺类产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建立起一个现代市场的全新体系。新体系以场货交易为基础,以对外贸易为主,以产品的设计研发、品牌孵化为核心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降低成本、规范管理、创新发展”的运行模式,组建中国轻纺城服装服饰市场、坯布市场和家纺市场三个子市场。其中中国轻纺城坯布市场等正在积极规划中。中国轻纺城服装服饰市场、家纺市场坐落于全球纺织品交易中心――中国浙江柯桥,系绍兴县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市场总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拥有多装高层商务楼。依托纺织品市场集群优势,致力打造服装家纺及辅料交易、贸易订单、设计研发、品牌孵化、信息、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现代业态市场体系。

绍兴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制度的创新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打造的”产业集群”效应,在经历多次革命以后,绍兴纺织业奠定了在国际纺织产业中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三个特点:

1.出口数量庞大,增速惊人,自98年开始绍兴轻纺集群的产品开始大规模出口,98年至03年纺织品自营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尽管频繁收到贸易摩擦的问题,在数量上仍然得到了提高。

2.轻纺产业链较为完整,从化纤原料到纺织机械到纺织成品,以及印染,到服饰几个行业都有完整配套的产业链作为支撑。

3.在绍兴地区每个集群分部比较集中,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相互促进。这些专业市场既是各个产品的销售窗口优势相关产业采购原料的平台。专业市场的存在把绍兴的产业集群和国内外的供销商联系了起来。

二、绍兴县轻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在绍兴成为纺织业世界工厂的同时,纺织行业已经成为绍兴乃至中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纺织行业中,印染后处理的废水占70%以上,许多印染企业造成的污染已经危害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环境的发展。轻纺产业的集群发展受到了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

2.价格竞争问题。由于柯桥轻纺产业多数由民营企业组成。在出口方面,中小企业一般采用价格竞争的手段。在绍兴轻纺市场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品牌意识。由此导致很多企业为了争夺客户资源,恶性压低产品价格。如此恶性竞争不断地把经济利益流入外国人的口袋。

3.营销渠道单一问题。多年来绍兴生产的纺织品一直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大量同质化产品拥挤于狭小的出口细分市场,过度依赖贸易公司出口,如果没有贸易公司,。很多纺织品生产企业根本无法满负荷生产。大多数企业从未和客户建立直接和深入的联系,在企业不具备最基本的国际营销能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使用像品牌营销,关系营销等技术来创造价值的。

4.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消退问题。在绍兴纺织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集群发展的不断成熟,企业家的认识度也不断地变得同质化。失去了开始创业时候的闯劲,不敢对新产品的研发等风险较大的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技术创新投入的缺乏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学习和吸收新鲜知识的能力。

三、提升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对策

1. 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印染行业和电力钢铁不一样,电力和钢铁行业大多数是国企,节能减排主要可以由环保部和国资委来负责监管,印染业都是中小企业无论交给地方政府还是行业内自我监督都没有较好的效果。为此,对于轻纺企业,环保部门可以进一步公开企业环境监管信息,推动企业公布其排放和资源消耗数据,增强群众对环境重视程度,来促使群众对企业的公众监督。轻纺工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而且又以出口贸易为主,将产品销售到国外,污染留在国内,对高能耗的企业商务部门对其出口进行限制等政策。双方面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泛滥。 在绍兴县经济发展中推动纺织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集约型发展。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将消费的愿望向产品的环保型,使用的节能型等方面传达给商户和纺织企业,企业根据收到的信息进行自我调整,改进生产线,淘汰落后的产能。

2.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行品牌战略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集群外众多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总体上来说,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主要从设备,工艺以及产品的模仿为主,高端设计的品牌尤为稀少。在集群内的大多数纺织企业只能生产中低档的产品。在企业内部,要提高企业的科技活动组织水平。特别是在大型纺织企业中,科技机构的比重亟待提高。其次提升企业专业申请能力,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能力。加大产学合作创新,提升绍兴纺织企业创新能力。

3.不断提升专业市场服务功能

绍兴县纺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专业市场为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供一个展示,销售的平台,专业市场为纺织产业链降低了流通成本。在专业市场里面,企业可以设计,研发,根据市场信息变化自己的产品发展方向。提供了市场信息,展示,物流广告营销,销售等服务。同时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对专业市场也有促进作用。推动纺织产业建构合理化,随着中国轻纺城品牌效应的日益显现,聚集了外部需求变化信息,通过外部需求结构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同是发挥品牌效应使轻纺产业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与纺织企业相关的创意设计产业,生产型服务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加。促进当地纺织产业实现多层级的转移。带动创意设计,物流,营销策划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这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提升纺织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竞争力。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带领企业跳出价格战误区

适当的价格竞争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过度的价格竞争则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国内外棉花价格从2011年9月的每吨1000块,扩大到2012年5月的5400块严重影响了纺织产业的运行,无法和国外竞争。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给外国厂商的价格接近与其生产成本,随着现代化原材料物价的上涨,今后发展会越来越不利于绍兴县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规范企业的行为,实行行业的自律,应积极发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作用,完善行业自律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轻纺城官网http:/// [z].

[2]陆立军,王祖强.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周如生. 加快市场提升发展 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轻纺城加快提升发展的态势战略思考[J]. 纺织服装周刊,2011,12:30-31.

[4] 陆立军,于斌斌. 基于修正“钻石模型”的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的动力机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与中国轻纺城市场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8:66-72.

[5]. 中国轻纺城升级之路――业内专家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建言献策[J]. 中国市场,2007,47:6-11.

[6] 沈琴. 关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联动问题的几点思考――以中国轻纺城市场提升发展为例[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5:106-109.

篇6

[关键词] 纺织印染 生态安全性 分析 对策

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热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准,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实施安全检测,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健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特点和国内控制现状

纺织品的印染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工艺过程,其对环境和消费者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又与纺织品的印染加工以及部分前处理和后整理加工紧密相关。特别在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杂质,它具有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碱性大、毒性大、水量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

多年来,我国对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印染废水治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大力推行行业清洁生产,取得不少成效。但在污染物的控制方面主要针对废水中COD、BOD、色度等综合指标,忽视了应同步从源头上抓染化料使用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对纺织品中引入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方面研究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国外出台标准的进程。特别是对原料的生产过程、纺织品的生产工艺、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研究,国外废弃的原料或生产工艺,国内仍在沿用,在生态纺织品的法规、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2 纺织印染行业引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生态安全性

目前纳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禁用染料、防腐剂、杀虫剂、甲醛、含氯有机载体等,范围不断扩大。

2.1 禁用偶氮染料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是以偶氮为基础的,而可能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约为210 种。这些染料在与人体皮肤的长期接触中,会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或因色牢度差通过皮肤吸收而在人体内发生分解或还原,产生某些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

2.2 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红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7 种,致癌染料在纺织品上绝对禁用。

2.3 致敏染料

某些染料已被证实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因而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这些染料的使用也列入受控范围。

2.4 重金属

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亦可能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带入一部分重金属,还有一些重金属来自某些服装辅料或饰品表面。重金属一旦为人体所吸收,则会累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大脑中,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婴幼儿。

2.5 游离甲醛

在印染加工中,甲醛污染主要来自于助剂中的游离甲醛及助剂分解产生的甲醛。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作用时间过长将引起肠胃炎、肝炎等症,亦可能诱发癌症。

2.6 含氯酚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采用的传统防霉防腐剂。动物实验证明,PCP是一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PCP十分稳定,在纺织品中的自然降解过程缓慢,穿着时会通过皮肤在人体内产生生物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虽然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明令禁止,但实际上仍在使用中。2,3,5,6- 四氯苯酚(TeCP)是PCP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同样有害。

2.7 含氯有机载体

载体染色工艺是聚酯纤维纯纺及混纺产品常用的染色工艺,有助于分散染料在常压沸染条件下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某些廉价的含氯芳香组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载体。研究表明,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是有害的,对人具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性。

2.8杀虫剂

天然植物纤维,如棉花在种植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被纤维吸收的农药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虽大部被去除,但仍有可能会有小部分残留在最终产品上。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且与在纺织品上的残留量有关,其中有些极易经皮肤为人体所吸收,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毒性,为致癌因素之一。

2.9 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

人们常把在纺织品上检测出残留的多氯联苯衍生物归入杀虫剂。其实多氯联苯并非作为杀虫剂,而是作为抗静电剂及阻燃剂而可能被引入纺织品。多氯联苯对人体有毒,会引起皮肤着色、肠胃不适,并有致癌作用。

2.10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目前被禁止的环境激素有70多种,与纺织助剂有关的有10种左右,除五氯苯酚、多氯联苯外还有多氯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溴联苯、烷基酚、对硝基甲苯、邻,对二苯基苯酚等。

3 国内外纺织品生态标准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起,工业化国家就开始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步骤。目前最有影响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奥地利纺织研究院设计、国际纺织品生态学研究与检测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它首次引用了生态纺织品的概念,从消费者的角度,以不伤害使用者健康为前提,规定了纺织品生态性能最低要求,包括在纺织品中禁止或限量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值及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共计14个大项42个小项,具体包括: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苯酚、氯化苯及氯化甲苯系列、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料、抗微生物整理剂、阻燃剂、色牢度、挥发性物质、气味等。

Oeko Tex Standard 100的“生态性”是指最终产品对人身健康无害,即所谓人类生态学,不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涉及纺织品生命全周期。欧共体的“Eco-Label”所倡导的则是全生态的概念,其评价标准涵盖了某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生产的生态性、消费的生态性、处理的生态性。列入该标准考核范围的化学品包括:纤维及纱线用助剂和整理剂,杀虫或生物抑制产品,剥色或脱色、增重、辅助化学品清洗剂、织物柔软剂和络合剂、漂白剂,染料中的杂质、颜料中的杂质,铬媒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偶氮染料,致癌、致突变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染料、具有潜在致敏性的染料、聚酯用卤化载体,印染、甲醛、湿态加工的废水排放,阻燃剂、防缩整理剂、填充材料、涂层、复合和薄膜产品等。由于欧共体的“Eco-Label”标准是以法律的形式推出的,其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

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等标准。我国第一个有关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要求的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产品涉及由天然或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服用或装饰用纺织材料,其考核内容包括: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耐水、耐汗、耐干摩和耐唾液、禁用偶氮染料和异味。相对于国际上的一些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基于为保证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考核目前只选择了五项基本的要素。总体而言,这些标准与国际相应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4 纺织印染行业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4.1 加大环保宣传和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

首先,应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安全性纺织品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生态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其次,重视纺织品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

4.2 加强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的研究

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服装制成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生态性的研究必须从原料的生产、加工到半制品生产过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及对纺织品可降解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生产企业选择原料和工艺提供技术指导,也为提高最终产品的安全健康性奠定基础。

4.3 制定纺织品生态标准,完善相应检测手段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法规的动态,制定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列入考核的内容多,公布的检测方法很少,未公开的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被列入欧洲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我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因此,我们也应加强对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4.4 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取得国际认证

生态安全性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纺织企业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1)进行生态安全性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2)实施生态安全性生产。按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3)铸造生态品牌。纺织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生态包装。纺织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参考文献

[1] 吴湘济,沈晶.生态纺织品的监控及对策[J]. 上海纺织科技, 2003, 31(2).

[2] 王建平.印染工业生态标准的现状与发展 [J].印染,2005,(9):50-53.

[3] 李伟等.论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建立[J].中国标准化,2004,(8):14-15.

[4] 夏建明, 陈晓玉, 吴爱莲.开发、使用环保助剂,为印染清洁生产服务[J].印染助剂.2005,22(3):1-8.

[5] 曾祥全,丁关海.解读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5):44-45.

篇7

为了在纺织印染行业开发出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减少工业用水和染化料助剂的大量消耗,在众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纺织企业等领域和部门,进行了许多可应用于纺织品处理的等离子体设备及其应用工艺的研究。我国“十一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将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列为须重点突破的 28 项关键技术之一。《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再次强调加强等离子体在印染前处理的理论性研究,提高印染加工过程的绿色生态性。

1研究概况

等离子体的作用主要有 3 种:表面刻蚀、接枝改性与表面沉积。应用时根据加工效果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气氛、单体和加工工艺。等离子体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面十分广泛,涉及电子、能源、环保、材料等各个领域。以美国为例,经初步统计与等离子体相关的专利多达 26 000 多个。

应用到纺织印染中的等离子体技术按激发方式,可分为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和微波等离子体。从研究应用看,电晕放电、辉光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研究较多,微波等离子体的研究很少,目前研究热点是大气压辉光放电。从加工成本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需在低压或常压氦气等惰性气体环境中引发,成本较高,适用于高附加值纺织品;其他激发方式等离子体均可在大气压条件下实现,利于实现连续化生产。

等离子体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应用已有广泛的研究,几乎在各个加工环节均有相关文献报道。在一些热点领域(如涤纶亲水改性等)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等离子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等离子体在纺织印染行业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其中一些相关科研项目已获得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国内外应用情况

传统的等离子体技术要求高度真空条件,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很高,价格昂贵,连续化生产的难度大。这也是该技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成熟,但产业化迟迟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生产型等离子体设备相继问世。

虽然目前等离子体技术已有很多应用,扩展到各个领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在纺织印染行业,涉及工业生产的报道较少,尤其在国内,更是凤毛麟角。

2.1国外应用情况

1973年,美国SAC(surface activation company)公司与United Dye Works最先合作开发了一条用于涤纶织物加工的等离子体生产线,处理织物幅宽 1.8 m,运行速度 45.7 m/min。加工产品有舒适的吸湿性,还有防污和耐洗涤剂等性能。

俄罗斯伊万诺夫 Niekmi研究院在1986年研制出工业化的等离子体设备UPCH 140,据称加工幅宽为 1.4 m,车速为 4 ~ 40 m/ min,处理最佳的气压为 50 ~ 150 Pa,放电电流为 1.5 ~ 20 mA/ cm2。该设备主要用于坯布、丝光棉布、涤棉混纺布和棉锦混纺布的染色前预处理,以取代碱煮工艺,织物获得了良好的湿润性。后来又相继参与开发了LPCH 180SH、KPR 180、KRP 270等离子体设备,并应用于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纺织厂,在羊毛防毡缩、提高复合材料粘合牢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利时Europlasma公司自1994年开始生产纺织工业用低压等离子体设备,工作幅宽 40 ~ 180 cm。上海某电子元件公司、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先后购买了该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1997年,日本山东铁工所经 4 年努力研制了低压等离子体连续退浆煮练设备,采用 4 段分级降压的方法逐步达到所需的工作压力,其工作幅宽为 1.8 m,采用空气或氧气介质,最大运行速度为 70 m/min。

2001年,由爱尔兰等离子公司、瑞典织物和聚合物技术研究院(IFP)等科研机构与 6 家企业合作开发了对非织造布及织造布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高速连续生产线,成功地研制出了低温等离子体生产系统PI AP100。目前已在瑞典、德国和西班牙安装运行。

目前,德国Freudenberg公司采用两台常压等离子体设备建立了一个装配良好的中试车间,用以进行大面积被处理物的连续整理,设计宽度 1 m。美国的Plasmatreat公司和德国Diener电子公司也分别研制了可用于纺织行业的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其中Henniker的产品属于低压等离子体设备,至今已成功开发Pico、Tetra等 4 个系列产品,设备处理空间最高达 12 600L。

2.2国内应用情况

等离子体在国内纺织印染行业的应用基本停留在实验室和中试阶段,但能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已经成型。

1994年,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发了一套连续化的电晕放电毛条处理设备Plasma II,最佳运行速度在 2 ~ 3 m/min。试用发现经处理的毛条可有效提高其可纺支数,生产高支毛织物。后又与上海太平洋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APPS T毛条处理机,该设备长 13.3 m、宽 2.3 m,日处理毛条 1 t。据称,处理后每米织物可增值 5 元左右。

“十五”期间,苏州丝绸研究所和中国丝绸总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台生产型的等离子体加工设备,工作门幅 1.6 m。

南京苏曼电子公司从事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设备研发已有多年历史,目前已形成应用于多领域的多系列产品,其中用于纺织品表面处理的包括CTE H、FPT系列。

常州世泰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公司自2003年开始从事工业用等离子体设备的研发,目前已开发的设备均采用低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多个型号产品已被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采购,用于纺织品和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处理。

2009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经 5 年努力联合研制出的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改性设备在绍兴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鉴定,该设备应用于棉布轧染的前处理流程,纺织品处理的有效幅宽为 1.6 m,连续处理的车速达到 30 ~ 60 m/min。据报道,该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节能减排约 30%。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技术成熟度

无论是间歇式的低压设备还是连续式的常压设备,从应用角度看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低压设备需维持真空,加工效率较低,连续化生产难度大;常压设备直接电耗相对较高,且易产生臭氧;与其他纺织印染设备的配套协作能力较差等。只有弥补这些不足,实现各种等离子体设备的优势整合,才有望早日实现规模化应用。

3.2成本与回报

目前等离子体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设备原理不同,成本相差较大。由于加工对象及处理要求的差异,等离子体设备的运行条件变化较大,综合成本的核算存在困难,缺乏权威数据准确说明应用等离子体设备的成本和回报。

3.3使用要求

等离子体设备(尤其是常压等离子体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湿度、固体颗粒含量等。例如,在湿度过大情况下,等离子体会产生灼烧效果,影响加工对象的外在品质,而且对放电装置亦有损害,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在纺织印染厂这种高湿度环境下,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降低织物和放电装置周围的湿度。

3.4环境影响

当气体介质为氧气或空气,使用常压等离子体设备时会产生臭氧。GB3095 ―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环境臭氧浓度最高限值为 0.20 mg/m3。过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必须安装臭氧处理装置,目前主要采用加强通风的方式降低浓度,效果不明显。

3.5市场推广

一方面,目前等离子体技术主要停留在实验室或中试阶段,纺织印染厂对该技术的认知程度较低,接受这项技术还需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技术手段,相关技术人员很少,要实现顺利推广,还需要在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一定时间和资金 。

4结语

篇8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太平绅士于开幕典礼恭贺亚洲香港“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2008成功为房地产业巨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亦鼓励房地产业创造更多优质的项目。

参加08年亚洲香港“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吸引了共934家公司派员参加,09年亚洲香港“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亦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成员参加,包括中国、新加坡、英国、日本、美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越南。

亚洲香港“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总监Gilles Saint Georges Chaumet表示:“在当今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刻,众多投资者的参与反映了亚洲仍然是国际投资组织的重要目标。我们客户的意见清楚显示出现在正正是重要的时机去了解亚洲房地产概况;同时亦为未来数月及数年的业务发展建立关系。”

2008亚洲香港“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于会场内设立专区进行一连串工作坊,让各公司有机会向业界人士介绍其项目及联谊。由各房地产专家主持的主题午餐亦相当成功。

为表扬亚太地区最具创意地产项目而设的MIPIM Asia大奖则由中国、日本、星加坡及韩国的项目夺得。MIPIM Asia颁奖礼于11月20日举行。今年亦是首次让入场人士参与,从评审团所拣选的项目中,选出最喜爱的一个。结果由新加坡的The Sail@Marina Bay夺得这项殊荣。

此外,亚洲香港“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亦举办了一连串高水平的会议及活动,得到各知名人士支持,包括:法国兴业私人银行首席经济师GlennMaguire(香港特别行政区)、麦格理银行首席地产研究师Rod Cornish(澳洲)、Henderson Global Investors(s)Ltd亚洲区房地产总裁Chris Reilly(新加坡)、Land America金融集团国际部高级副总裁Joel Peck(美国)及房地产咨询公司Professional Property Services Ltd,主席Nicholas Brooke(香港特别行政区)。

另外,首次举办的特别之旅一日本亦为国际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跟日本的房地产领导者讨论有关议题。与会者于一日半的交流时间内,分别参加了12个在东京举行的高质素会议。得到著名的演讲嘉宾如日本森林建设集团总裁MJnorn Mori及著名建筑师Tadao Ando的支持,令参与人数由原先预计的400人增加至611人。

“感性科技”唱响米兰供暖通风展

2009年8月,2010意大利米兰供暖、空调、制冷、再生能源及太阳能展(McE)的筹备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着。作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专业展会,MCE的展览范围涉及供热通风、空调工程(HVAC)以及洁具卫浴产品。该展会由励展博览集团主办,将于2010年3月23日-27日在米兰新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2008年的MCE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其中,海外参观观众人数增长了17%,达到167,000。再次确认了其业内龙头的地位。被称为反映民用及工业用系统国际化市场走向晴雨表的MCE,为所有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商务洽谈和业务扩展的绝佳平台。

创新、舒适、强调高效节能是2010年MCE展会的几大焦点。McE被认为是技术含量高、富于文化性的独特展会,致力于协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环境。MCE2010将倡导“感性科技”

(Emotional Technology)的理念,映射出当今世人对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共生意识的提高。同期还将举办米兰国际卫浴展(Expobagn0)及米兰国际新能源展(NextEnergy)。两年一届的米兰国际卫浴展是专为HVA c和洁具卫浴领域人士举办的国际一流专业展t米兰国际新能源展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题,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特有的平台,建立商业网络。

此外,主办方与本土及国际权威商会的“强强联手”也是McE2010一大特色。同时,下届McE展会还将携手意大利机械与工程业协会联盟,共同探讨行业热点问题,比如工业生产、意大利制造和环境保护等。

经销商零售商力赞美国五金展

第65届美国国际五金,花园、小家电及家居用品展览会(National Hardware Show)将于2010年5月4-6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举行。展位再次全部售罄,共汇集了2,800家参展商,其中包括众多知名品牌和行业新军。为家居零售业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创新的理念和崭新的业务。

本届展会不仅提供了采购的机会,还为零售商提供了与各类专业团体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此外,除了由美国零售五金协会、涂料与装饰零售商协会(PDRA)、家居改善研究所(HIRI)、Home Channel News等专业组织和媒体主办的一系列资讯分享活动、设计师圆桌讨论会、成功经营研讨会,本届美国国际五金工具及花园用品博览会还举办了大量联谊和评奖活动。

2010年展会将继续以丰富的活动与服务为厂商及零售商展现新概念、新产品及新的商业解决方案,助力家居改善零售业实现新增长。

埃及最大纺织品交易会即将举行

EGYTEX 2009第9届埃及国际纺织品交易会将在11月22日-24日在开罗洲际酒店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亚洲、欧洲和中东的展商在此展示他们在制衣、纺纱、织布、染整、辅料、质量控制、金融和保险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EGYTEX 2009”埃及纺织交易会是埃及最大的、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纱线面料服装家纺展览会,涵盖整个纺织生产供应链,提供全方位的选择。交易会旨在促进埃及与其它国家纺织品贸易。展会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土耳其、中国、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约旦、阿联酋、突尼斯及沙特阿拉伯的展商。因为埃及纺织交易会的地址位于具有战略意义的中东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枢纽城市――开罗,强调本区域建设完整的、垂直一体化的纺织工业的贸易需求,所以通过国际展商的所提供的优势来弥补本国纺织业的不足,从而丰富本国纺织工业。

事实上,许多跨国企业如NIKE等已经把制造中心转移到了越南等生产成本低廉的国家,放眼全球,虽然发达经济体的市场需求萎缩,但新兴经济体对纺织品的基本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以埃及为例,其市场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位居第二,对高、中、低档纺织品均有需求。埃及男性的服装平均消费为每年550美元,女性则为900美元以上,而与此相对的是埃及有限的生产能力。由于本土工厂不足1000家,埃及需要大量从土耳其和其他国家进口纱线和成品织物,这对于全球各国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

第九届国际工业测量技术展览会临近

篇9

农业

农业在经济增长、就业和出口方面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雇用约67万人,每年给当地食品零售业和出口销售创造的价值约为1158亿澳元。在该行业,澳大利亚拥有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广阔土地和多样化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除此之外,由于临近发展中的亚洲市场,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与北半球相反的季节为该行业获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澳大利亚农业中比较发达的领域有肉类和牲畜、蔬菜水果园艺、皮革及纺织纤维。

农业的发展为广大分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投资机会。如肉类、园艺业、奶制品生产制造和葡萄酒生产等。近几年来,水产业成为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

汽车制造

澳大利亚汽车制造业大约占总工业附加值的6%,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拥有47000名左右的雇员。在此领域,澳大利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客车生产、轻型商用轿车生产、重型商用汽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配件和附件、售后服务、工具和喷漆以及包括设计、工程培训和整车销售在内的汽车服务业。目前,包括全球主要公司在内的200 家企业,如丰田、福特、通用汽车等已在澳大利亚安营扎寨。在地区分布上,维多利亚州大约占汽车和零部件产值的60%,南澳大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分享剩余的40%。

食品制造

食品和饮料加工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生产制造行业。其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已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1/5。年销售额大约为400亿澳元,其2/3的营业额为深加工及包装的消费产品,占全国总加工制造业销售额的21%。该行业拥有大约3000家企业,规模从小型企业,专业加工到大型跨国公司。拥有17万雇员,约占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9%。这些雇员主要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30%),维多利亚州(28%)和昆士兰州(21%)。

该行业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提供食品原料、包装、自动化、加工设备、卫生、特殊的仓储地面条件、冷藏、保温、照明、试验设备、电脑系统、安全措施、空调设备、产品文字介绍、配料、添加剂、称量系统及市场销售。

矿产资源

目前矿业和矿物生产占澳大利亚经济的8%左右,占出口收入的近1/3。在中国和印度对原材料巨大需求的带动下,该行业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张时期。高水平的行业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研究和开发活动的开展,进而将研发成果转化为高效的测量勘探技术和矿物加工技术。

尽管长久以来澳大利亚在世界资源勘探方面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但其大陆部分大多依然处于未勘探状态。自1990年以来,新发现的世界级矿床已经超过十多处。在已经开采了100多年的矿区,重大的勘探工作仍在进行中。澳大利亚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黑煤出口国,东部沿海地区蕴藏丰富集中的煤矿矿床,可以继续满足全球对煤矿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工业和研究机构开发和实施洁净煤技术方面,澳大利亚具有比较优势。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煤炭开采以及黑煤与褐煤的下游附加值产品生产。

此外,澳大利亚拥有透明而且可预测的立法框架,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商提供了稳定性保障,同时也为投资灵活地进入采矿业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方便。

洁净能源

全世界每年估计支出大约10000亿澳元用于环境技术及服务。澳大利亚国内环境技术行业的价值为172亿澳元,目前每年出口额约占3亿澳元。澳大利亚的《环境产业行动纲领》为环境技术行业设定的目标是在2011年前实现年销售额超过400亿澳元,出口额42亿澳元。当前,很多选择澳大利亚环境专业技术的公司已成为领域中的佼佼者,包括Bilfinger Berger、Dow Corning等。投资者选择该行业,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澳大利亚在风能、光电池、太阳能热水、废料能源转换和水利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发展强劲。在密集革新的研发基础上,澳大利亚着力发展下一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如薄膜太阳能纽扣电池、风谱项目和生物能源的技术开发。

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澳大利亚拥有大量的投资机会。预计到2020年,澳大利亚需要约370亿澳元的投资才能满足新的电力需求。据估计,到2012年仅发电一项就需要约50亿澳元的投资。

信息通讯

澳大利亚的信息通信技术市场以890亿澳元的价值在亚太地区排列第四位,在世界排列第十三位,在电子商务、网上健康咨询、智能运输系统、多媒体、安全保障、智能卡和无线网络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中澳双边贸易概况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2008年1~9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436.4亿美元,增长41.1%,高出澳大利亚货物贸易平均增幅6.8个百分点。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218.5亿美元,增长54.6%;自中国进口217.9亿美元,增长29.8%;顺差0.6亿美元,首度扭亏为盈。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矿产品一直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08年1~9月出口额为154.7亿美元,增长114.1%,占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8%。纺织原料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为10.8亿美元,同比减少10.5%,占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9%。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品对中国出口均增长迅速,但以铁矿砂为主的金属矿砂增速尤为明显,在出口中的比重已接近70%。羊毛、棉花等纺织原料对中国出口双双下降,使得其对中国出口产品商品构成日趋单一。

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家具玩具制品,2008年1~9月合计进口136.9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2.8%。

除上述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也为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类),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均超过5%。部分化工产品如有机化学品、肥料等的进口增速超过一倍。在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纺织品、家具玩具制品、鞋靴等优势明显,占其进口市场的份额接近或超过六成,但机电、化工、运输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其进口中的份额明显不足。

2008年前三季度长三角核心区进出口增幅回落

篇10

我国与越南既同为纺织服装出口大国,结构互补性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长期并存。作为新兴的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国,入世后,越南纺织品和服装将免配额进入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由于劳动力素质较高,价格相对低廉,贸易环境不断改善,其纺织业势必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现状及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一、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现状

(一)越纺织服装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越政府十分重视纺织服装业发展,视其为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自1993年开始出口纺织品,1998年至今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额一直排第二,仅次于原油出口,此后更是连年增长,其增长率在越南出口产品中可谓独占鳌头,成为越南重点出口商品之一,目前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供出口。为了适应出口需要,2001年越政府更专门制定了“越南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将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既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稳步融入世界和地区经济。

目前,越纺织成衣市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非配额市场。配额市场主要是美国和土耳其,非配额市场主要是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和地区是越南纺织品成衣市场的主要出口地区。

越南现为美第七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地,2004年对美出口约23.5-24亿美元,占越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55.2%,比2003年增长21.5%。其中配额内纺织品达16亿美元,占对美出口的67%;非配额品种约7.5-8亿美元,占33%。2005年越南对美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28亿美元,占美国该类产品总进口的3.8%。

欧盟是越南第二大服装出口市场。越欧双方签订纺织品贸易协定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此后,欧盟连续十年成为越纺织成衣的最大配额出口市场,占配额出口总量的80%以上,对欧出口纺织品年均增速达23%。2004年越对欧盟出口纺织品约8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总出口的18.4%,比2003年增长40%。其中配额品种约占90%,非配额品种占10%。2004年12月3日,越欧双方签署协议,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越南对欧出口纺织品配额。2005年欧盟25个成员国共进口来自越南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约8.5亿美元,占欧盟市场的1.3%。

日本是越第三大服装出口市场和最大非配额市场。自1998年以来,越对日出口服装列各国对日出口第五,主要包括和服、西裤、衬衫、运动服等。2004年对日出口纺织品约5.3-5.5亿美元,占纺织品总出口的12.6%,比2003年增长9%。2005年越对日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共5.9亿美元,约占日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2.8%。

此外,加拿大宣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对越南纺织品的配额限制,2005年越对加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0.87亿美元,占该产品总进口的1.6%。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的竞争状况我国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大国,而越南作为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与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个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即越中在越南的几个主要出口的竞争;一个是在越南国内市场的竞争,即中国出口商与越南国内纺织业之间的竞争。

从出口规模和增长率的角度衡量,在国际市场上,越南纺织品和服装的地位日益显著。虽然与我国相比,其成衣类产品在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已开始把越南的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商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说,在许多产品方面,越南的生产商被认为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最佳供应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则根据美国市场上服装和纺织品的竞争情况,指出越南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美国市场上同中国进行竞争的亚洲国家。

我国是越南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的重要来源。2005年我国对越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达8.64亿美元,其中近90%是对越出口的化纤原料、棉花等纺织原料和服装裁片等半成品,用以在越加工出口。近年来,我国广西、上海等地企业也开始在越投资设厂,利用国内服装半成品和越出口配额向欧美市场出口服装。因此,在越南国内的竞争主要是越中两国纺织原料和服装半成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二、越中纺织品服装竞争力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各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发展方向以及长远发展潜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一国四组基本因素和两组辅助因素的数量、质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将它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就能发现一国的竞争优势的存在领域、大小以及持久性。下本文将借助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分析越中两国的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一)基本因素分析

1.要素条件。首先,由于气候等原因,越南不适宜棉花的种植与生长,而生产的原棉和真丝产量十分有限且品质不佳,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得越南纺织服装加工出口所需要的面料、辅料、服饰,甚至纺织化工原料、纺织机械、纺织机械零配件等的50―80%不得不完全依靠进口,对越南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冲击。其次,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水平与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目标的要求尚有距离。越南现有纺织工人的知识水平较低,且有74.8%的工人达不到专业技术要求,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仅为中国企业的60%,是导致越南纺织品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受资金不足的刚性约束,现阶段越南纺织业的发展只能依赖成本较低的服装和织布部门,而需要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纤维生产暂时还无力顾及。

2.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越南的纺织机械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都缺乏足够的发展以满足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需要,这使越南70%的纺织品出口是属于加工贸易,仅有30%的出口产品是制成品、且缺少自主品牌,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出口效益都不高。再者,由于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资金,使得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陈旧机器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技术研发、创新等活动无法系统进行,继而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3.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越南纺织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联合。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与控制管理能力,零星分布的各个纺织服装企业很难与强大的外国企业集团竞争。再加上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产品品种过于单一,款式落后,产品质量差等,更削弱了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可见,越南的纺织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原材料资源短缺,纺织工业基础较薄弱,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各门类的产业体系不健全,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和档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差。 相对而言,我国纺织品的强大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纺织品原辅料可国内供应(棉花可以种植,布匹可以纺织,印染化工原料可以生产);工人技能熟练;外商投资纺织设备不断更新;基础设施较好等。因此,总体而言,越南产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产品质量、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商标、包装等诸方面要与我国竞争还尚显稚嫩,尚不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周边国家如印度、中国相比,越南纺织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28-48美元/月,远低于我国的73美元/月)和无出口限制仍为其在低端产品市场以及加工贸易方面赢得了不少市场。而我国纺织业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不少有实力的国营纺织企业为摆脱特保设限、配额危机,亦开始转产越南,利用其零配额成本和更低的劳动力价格进行转口加工。而那些缺少资本实力和国际贸易知识的企业则在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为国内品牌代加工或转向生产低端的非设限产品,加工价格更加低廉,牢牢套住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

(二)辅助因素分析

第一,政府作用。为了改变当前纺织服装业落后状况,加快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建设,越南政府制订了“2001-2010年纺织服装业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了纺织服装业今后十年发展规划。在行业发展政策方面,越南政府优先鼓励本国企业积极投资纺织、服装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政府规定,凡在规划园区内投资该领域的越国内企业,50%的资金由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年利率3%;其余50%的资金提供商业贷款,年利率5.4%,两项贷款平均年利率为4.2%。贷款期限为12年,宽限期3年。其次,越政府欢迎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越南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规定,“纺织服装设备生产”、“使用劳动力500人以上”、“成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高级原料和辅料生产”等项目为鼓励外资领域。最后,除国家对投资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区还可在地租、税收、收费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机遇。此次越南加入WTO带给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发展的极好时机。入世以后,越南纺织品可享有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获得关税减让与关税约束的利益,与世贸成员国一样享受对等贸易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越南纺织服装集团(Vinatex)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李全安说,在越南加入WTO之后,第一个优势是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将不再有配额限制,纺织和服装工业在许多市场上将具有平等的地位。此外,纺织和服装工业的基础设施将提高,这是因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因此,入世后,越南可以摆脱配额限制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以及长期受双边协议约束、出易要通过中介的局面,为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可见,政府作用和机遇这两个辅助因素的相互作用,将是改变越南纺织服装业基础因素上的劣势、获得并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越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将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组建大型纺织服装原料交易中心,以解决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在2006-2010年期间将重点投资24个项目,集中力量发展纺织原料生产和纺织业,扩大纺织设备生产,建设分销体系,提高时装设计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到2010年使国产原辅料满足出口纺织品服装需求的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入世后越南纺织品贸易将由双边转向多边体系,越南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可为纺织业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对越南纺织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纺织品贸易环境将得到改善。此外,在越逐步扩大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同时,其将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纺织品贸易体系,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创造出越南自己的服装品牌。

因此,长期而言,越南纺织服装业在政府规划和入世机遇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将从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等方面系统地得到提升,增加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同行不可小觑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及对策

后配额时代,只有那些拥有高质量产品、快速供应和生产周期的国家,即注重时效性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国家才会赢得市场。入世虽然给越南纺织品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目前其竞争力方面的弱势,出口空间不会立即出现过多的扩大,相信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也不会在短期内急速加剧。

而且,越南入世使其纺织和服装工业同时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入世后越南国内市场的保护壁垒将不复存在,目前所有的进口税率将削减到10%-15%的低水平。因此,越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将不得不同进口产品进行竞争。此外,政府对纺织和服装工业的激励政策和对工业的支持措施将取消,再加上越纺织业原料缺乏这一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因此,短期内我对越出口纺织原料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大增幅。

但如前分析,就长期而言,入世带给越南的长期动态利益将会促进越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的提高,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和越南国内市场的出口地位构成威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战略是: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近半的份额。但是,针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各国家的竞争压力,我国纺织企业应当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同时注重自由品牌的创立。以高质量和品牌优势取代低成本和数量优势,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和贸易利益。

在全球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投资利益比贸易利益的获得使行业具有更持久的国际竞争力。越南入世带给其发展和升级纺织服装业的机遇,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赢得投资利益的契机。我国纺织业应该积极利用越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各种方式投资越南纺织服装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的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越南纺织业的廉价成本,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将低附加值的环节外包出去,使我国内企业能以高附加值和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等为主营业务,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2004年越南在各国家、地区的纺织品出口数据来自我国驻越大使馆经商处网站《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背景下的越南纺织业》。2005年的资料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HS2002下第61和62号产品的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② 美国进口商选择越南作为他们的战略供应商,,2005年4月12日。

③ 张二震、马野青著,(2003)《国际贸易学(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