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生物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细胞生物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 肿瘤生物治疗;细胞采集;护理效果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日趋成熟,对于肿瘤采用生物治疗方法成为在手术、放射治疗以及化疗之后的新一代方法。肿瘤生物治疗指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机体的调节,使其发挥自身的生物反应起到抗肿瘤作用的新疗法,其中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小分子化合物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和基因药物治疗等方法[1]。根据生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又可以划分为主动细胞免疫治疗和被动细胞免疫治疗,主动细胞面治疗指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回输在其体内激起抗肿瘤活性的对抗细胞,被动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指的是对患者进行回输使其具备内在抗肿瘤活性的细胞。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有50例,患者年龄在40岁到80岁之间,其中患有肺癌的患者有22例,直肠癌13例,胃癌患者有10例,患有乳腺癌的有4例,肾癌的患者有1例;50例患者均采用生物治疗,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自身免疫细胞回输之后的24小时之内对其密切观察,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体温检测,且同时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

1.2 方法 大部分患者对于肿瘤生物治疗的相关信息不甚了解,大多数都是通过医护人员进行解释从而选择此方法治疗,患者在第一次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心理极度紧张,对于这类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在进行采集之前详细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使患者对于此类治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让患者和已经通过生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交流,这样做能够使患者较易理解[2]。针对在进行免疫细胞回输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一些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地解答,依照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接受信息的能力给予适当的信息提供,尽量运用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使患者可以准确掌握对此类治疗方法需注意的事项和将会出现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分析次类治疗方法的益处,降低患者的犹豫心理和对治疗疾病的倦怠心理,增强患者对治愈的信心,使其可以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日常护理工作。2 结 果

50例患者在进行肿瘤生物治疗中出现发热现象的有18例,占总比例的36%,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感觉到舒适,进而来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在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将会出现的不良症状,这将对患者心理负担的降低起到绝对作用。3 讨 论

至今为止,肿瘤生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获得医学者们的极大认可,但是在临床应用上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回输细胞的鉴定和安全性检测是不容忽视的,细胞鉴定主要包括细胞存活率、细胞数量和表型特征,对于回输的细胞存活率树突状细胞(DC)要绝对大于85%,自身免疫细胞(CIK)要大于95%;在细胞数目上每次进行回输的树突状细胞要大于107,自身免疫细胞数目要大于109[3];对于治疗后患者应进行随访,在肿瘤生物治疗后患者需要一定时间来重新建立免疫应答,一般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后才能表现出治疗效果。随访时间在患者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其内容大致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影像检查和效果评估,用此方法来判断生物治疗的效果。肿瘤生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但是仍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现象,如果发现患者体温达到38.5℃以上,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日趋成熟,生物方法治疗肿瘤成为在手术、放射治疗以及化疗之后的新一代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能够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远大于其他治疗方式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Jocham D,Richter A,Hoffmann L,et al.Adjuvant autologous renal tumour cell vaccine and risk of tumour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renal-cell carcinoma after radical nephrectomy:phase II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The,2004,363(9409):594-599.

篇2

【关键词】 DC-CIK细胞;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常规治疗是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但均有其局限性。随着大量的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方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激发T或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多种细胞因子与抗体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高效的溶解毒性。DC能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相关信息传递给CIK细胞,使其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有文献报道,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我们应用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肿瘤科收治并确诊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3.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晚期恶性肿瘤的诊断。

1.2 DC-CIK细胞的制备

1.2.1 DC细胞培养 COBE Spectra 6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体积为0.3-0.4倍血容量。经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从单个核细胞分离淋巴细胞。应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2次,应用BTN无血清培养基混悬于培养瓶中,放置于37℃5%CO2孵育箱中,2小时后将悬浮细胞移出,加入IL-4(500U/ml),GM-CSF(1000U/ml)继续培养,隔2-3天换液1次,第6天加入TNF-α(500U/ml)。

1.2.2 CLK细胞培养 分离后淋巴细胞加入重组TNF-γ(1000U/ml)和10%AB型人血清的RPM1640培养液,24小时后更换100ng/ml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IL-1α(1000U/ml)和IL-2(1000U/ml)的RPM1640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天后换IL-2(1000U/ml)的完全培养液隔日换液维持培养。

1.2.3 DC-CIK细胞培养 收获第7天的DC细胞及CIK细胞,经活细胞计数后按1:5混合培养,3天后开始应用。DC-CIK质量控制标准:流式细胞数检测CD3+CD56+NKT≥50%,CD3+CD8+≥30%。细胞存活率≥95%,不含细菌和内毒素。

1.3 治疗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案,而治疗组应用DC-CIK细胞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应用方法为采用静脉输注,首先应用生理盐水确保静脉管道通畅,后连接细胞滴瓶,应用输血器输注。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对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MRI、CT测量病灶大小(双径测量),进行比较,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DR)。有效包括CR+PR。按照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评定化疗的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过敏性休克、神经毒性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评价 所有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结果,在治疗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占12.50%,部分缓解(PR)8例,占33.33%,总有效率为45.83%。在对照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占4.17%,部分缓解(PR)4例,占16.67%,总有效率为2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治疗组24例患者中,3例患出现者发热,10患者出现Ⅰ度粒细胞减少,6例患者出现Ⅱ-Ⅳ度粒细胞减少,7例患者出现Ⅰ-Ⅱ胃肠道反应。在对照组24例患者中,9例患出现者发热,14患者出现Ⅰ度粒细胞减少,8例患者出现Ⅱ-Ⅳ度粒细胞减少,18例患者出现Ⅰ-Ⅱ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一些生物反应调节剂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3]。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亦是一种生物治疗方法,通过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CIK细胞活化后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6等,该细胞因子具有抑瘤和杀瘤的活性;CIK细胞还可以直接穿透肿瘤细胞膜,进一步裂解肿瘤细胞;CIK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4]。DC主要是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相关信息传递给CIK细胞,促进其更好地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所以,二者联合,抗肿瘤作用更强。通过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应用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应敏刚,魏植强,郑秋红,等.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学杂志,2010,25(3):274-276.

[2] 陈进.DC、CIK生物联合治疗晚期肿瘤56例护理与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9-61.

篇3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ICD-9-CM-3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67-0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多于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水土因素有关。从病理组织上可以分为三类: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二者同时出现的混合型,我国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91.5%)。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发现率低,多数患者为合并有肝硬化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据统计仅有15%~30%的肝癌病人适合于手术治疗。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视情况采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冷冻治疗和高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作为编码员,要仔细阅读手术记录,了解肝癌不同的治疗方法,再按照ICD-9-CM-3的编码原则给予编码。

1原发性肝癌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肝癌切除术是目前肝癌治疗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和首选方法[1]。手术切除应以较小的手术范围、最小的手术危险性而又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为原则,主要是保证切缘干净无瘤和确保病人有足够的肝脏。由于肝癌的发生与复发同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保留正常的肝组织是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根据Couinaud的现代肝脏解剖学概念,完整的肝段切除可以使肝功能损害降至最低。Couinaud最初把肝脏分为8段,相当于尾状叶为Ⅰ段,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Ⅳ段,右前叶为Ⅴ、Ⅷ段,右后叶为Ⅵ、Ⅶ段。每个段在功能和解剖上可视为一个独立单位。由于每个段可独立或和相连的段一起切除,这对肝脏手术的改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也提高了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应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有无肝硬变与轻重程度、肝功能代偿及全身情况。根据手术切除肝脏范围大小可分为: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半肝切除术和全肝切除伴肝移植术。

1.1肝段切除术,属于肝脏部分切除术

主导词:切除术- 肝(部分的)(楔形)[2]

手术编码:50.22

1.2肝叶切除术和半肝切除术:切除范围是全肝叶伴其他肝叶部分切除(不包括全肝切除术)

主导词:切除术-肝――叶(全部的)

手术编码:50.3

1.3全肝切除术伴肝移植术

全肝切除术

主导词:切除术-肝――全部的

手术编码:50.4

肝移植术

主导词:移植术-肝

手术编码:50.59

手术编码:50.4+50.59

2原发性肝癌的非切除性治疗

2.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由于肝癌的全身化疗效果不佳,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常伴有严重副作用。而经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化疗可以减少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及肝癌术后复发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主导词:栓塞术- 化学药物栓塞术

手术编码:99.25

根据书P346页提示,需要增加附加编码50.93

2.2肝癌碘[131I]粒子置入术

碘[131I]是放射性同位素,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β射线具有生物电离作用,剖坏细胞核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杀死癌细胞。β射线射程平均不到2mm,对癌肿周围的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小。属于局部短距离放疗。

主导词:注射(进入)(皮下)(肌内)(静脉内)(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腔内)(静脉内)

手术编码:92.28

2.3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常用来治疗小病灶肝癌。其基本原理是:在影像学手段的引导或直视下,经皮或切口将穿刺针插入瘤体内,将无水酒精注入癌灶,通过使细胞脱水及蛋白质变性的作用而灭活肿瘤细胞。该术式的目的是直接灭活肝脏肿瘤细胞。

主导词:注射-治疗性物质

手术编码:99.29

根据书P346页提示,需要增加附加编码50.94

2.4生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自身生物学反应,提高肿瘤宿主的防御能力,抑制肿瘤生长。生物反应修饰剂种类很多,根据其来源及应用原理可分为四大类:

2.4.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调节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在人体抵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按其生物活性可分为四种:①白介素(ILs);②干扰素(IFN);③集落刺激因子(CSF);④肿瘤坏死因子。它们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并对多种肿瘤杀伤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激活效应。

篇4

[关键词] 恶性肿瘤;心理干预;生存期;治疗

恶性肿瘤是指机体在致癌因子作用下,机体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调控,导致异常增生,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恶性肿瘤由于死亡率高,严重缩短了患者的生存寿命,同时造成患者家庭人力与财力的巨大损失。而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常规方法就是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1]。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根据某院十几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某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药物加心理干预双重治疗方法,获得很大成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51例,将患者分为2组,第一组225人,第二组226人。第一组中225例中男137例,女88例;年龄27~76岁,平均48.2岁;其中,胃癌患者44例,食管癌患者32例,肝癌患者41例,肺癌患者27例,宫颈癌患者36例,肠癌患者22例,其他癌症患者23例。第二组226例中男143例,女83例;年龄24~79岁,平均50.1岁;其中,胃癌患者52例,食管癌患者34例,肝癌患者36例,肺癌患者28例,宫颈癌患者32例,肠癌患者20例,其他癌症患者24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大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消瘦、进行性贫血、干咳或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无痛性血尿等症状。

1.3治疗方法

1.3.1第一组对225名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加药物双重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采用一般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法。(2)对所有225例患者进行特殊心理疗法,重点放在应对患者各种心理不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改善,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身体、精神、形象及睡眠方面改善显著,形成更加客观、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制定不同心理疗法,如音乐治疗,谈话治疗等。

1.3.2第二组对226名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只对患者取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法。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长短及生存质量情况。

1.5疗效标准显效:生存时间超过2年,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可以进行正常生活,有自理能力;有效: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一般,可以进行部分正常生活,但仍有痛感,自理能力一般;无效:生存时间低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差,无自理能力,需特殊阵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且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

表1第一组和第二组治疗效果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组显效67例,有效113例,总有效率为80.0%;第二组显效21例,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4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每年90万人,死亡人数约每年70万人。到90年代初期,抽样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每年160万人,死亡人数约每年130万人。目前,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的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2]。患者常见症状有:进行性消瘦、进行性贫血、干咳或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无痛性血尿等[3]。

就目前来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前景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悲观。例如:上世纪70年代被认为绝症的胃癌食道癌等,现在70%可缓解,30%可治愈。宫颈癌、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只要早期发现,治愈率也可达90%以上[4]。

绝望、无助的情感往往会影响一个患者的康复,时常对自己的病情感到绝望,患者身体内的紧张情绪就会不断的聚积,造成巨大的的精神负担[5]。如果学会放松自己,与亲朋好友多进行交谈,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就能减少紧张情绪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所以恶性肿瘤患者除了积极地进行药物医疗之外,还应当对患者精神方面进行重视。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搭配药物双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高达80.0%,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炳健.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59-360

[2]李力,黄坤,余建中,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伴发抑郁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41-1843

[3]王逸如,黄华兰,应文娟,等.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南方护理杂志,2008,11(4),472-491

篇5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细胞治疗;预后;生存率

[中图分类号] R73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104-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emo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ell immune in the treatment of extensiv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stage SCLC in No.81 Hospital of PLA from August 2011 to Januar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pproach included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cell immunotherapy. The Kaplan-Meier and Cox estimation were used for the survival r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as 20.7 months, 1- year and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85% and 19% respectively.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reatment methods (P=0.000) and numbers (P=0.001)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urvival time of extensive stage SCLC patients. Moreov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reatment numbers (P=0.087) and methods (P=0.053) were independ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extensive stage SCLC patients. Whereas smoking, age, tumor locatio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ognosis. Conclusion The ideal treatment for extensive stage SCLC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however, 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 is expec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for these patients.

[Key words]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mbination therapy; Cell therapy; Prognosis; Survival rate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约占肺癌总数的15%[1],具有倍增时间短、侵袭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对放化疗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治疗手段较局限,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目前细胞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且安全有效的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现就对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生物治疗科(以下简称“我科”)收治的广泛期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为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22例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60分,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其中1例失访,失访率为5%,余21例均有至少一次的随访记录。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其中男17例(81%),女4例(19%),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是62岁。7例患者仅治疗1次,余14例治疗均≥2次。15例(71%)患者有吸烟史。脑转移患者6例(29%)。肿瘤位于左肺者12例(57%),右肺者9例(43%)。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程序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且全部患者都签署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分期标准(1973年),局限期为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及区域淋巴结,淋巴结包括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区域。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及喉返神经受累均为局限期。超出局限期范围即为广泛期。本组患者均为广泛期。

1.3 方法

治疗方案综合治疗为化疗+放疗+细胞治疗,共16例(76%)患者行综合治疗,余5例患者因身体状况或经济原因仅行细胞治疗联合化疗或细胞治疗联合放疗,细胞治疗为树突状细胞疫苗(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化疗患者多采用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多数患者为4~6周期。18例放疗患者中6例行全脑根治性放疗及胸部放疗,余12例仅行胸部放疗,其中2例行头颅预防性照射。在放化疗期间,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时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放疗剂量。

细胞培养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肿瘤患者外周血,加淋巴细胞分离液,制备PBMC,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 h,吸取悬浮细胞,用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液及培养瓶中,常规培养24 h后加CD3单抗(50 ng/mL)培养,定期给予补液及分瓶处理,根据细胞扩增情况,分3次收集CIK细胞并回输,附有贴壁细胞的空瓶中加入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置培养箱中培养,第2、4天时半量换液,第5天加入小细胞肺癌抗原(NCI-H446),第6天加入rhTNF-α(500 U/mL),第7天收获DC细胞,制成悬液,于皮下注射回输至患者体内。回输前进行研究细胞的质量检测及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分析[3]。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方案以采集PBMC当日计为第0天,DC于第7、14、21、28天行6点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双侧锁骨上、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区,均为淋巴结引流区域,期间将扩增至一定数量及状态良好的CIK细胞分3次静脉回输。此为1个周期细胞免疫治疗,每周期间隔3个月[4]。细胞治疗前后均行乳酸脱氢酶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治疗后数值上升即为升,数值下降即为降,以首次和末次检查数值为准。乳酸脱氢酶检测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NSE检测采用康乃格诊断公司生产的NSE检测试剂盒,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检测。

1.4 评价标准

疗效评估WHO肿瘤评价标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而免疫治疗中,一些判定为PD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免疫细胞大量浸润引起,且细胞治疗期间,多数患者表现出精神、睡眠及食欲上的好转,因此,患者的个人感觉亦是评判标准之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行非参数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生存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疗效随访截止于2015年5月1日,有12例(57%)患者死亡,其中8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2例随访不足1年。治疗后患者中0例CR,1例PR,3例SD,17例PD。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7个月,其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19%。见图1~3。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对21例广泛期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示治疗方式(P=0.000)及细胞治疗次数(P=0.001)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而年龄、性别、吸烟、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把治疗方式及细胞治疗次数纳入Cox比例模型中,显示治疗方式(P=0.053)及细胞治疗的次数(P=0.08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796、0.251。见表2。

3 讨论

SCL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因而其预后很差,约60%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5],单纯的局部治疗效果较差,虽然SCLC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出现耐药性,且化疗方案较为单一,近年来,Meta分析示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优于非顺铂组[6],目前,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成为SCLC的常用治疗方案,且4个周期和6个周期化疗对生存的影响不明显,而延长化疗周期对患者生存率无作用。多数研究支持早期同步放化疗,早期放疗将减少肿瘤细胞的再增殖效应,2010年NCCN关于SCLC胸部放疗剂量推荐为1.5 Gy/f*bid,总量45 Gy或1.8~2.0 Gy/f*qd,总量60~70 Gy。

肿瘤的免疫逃逸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SCLC患者体内存在功能缺陷的多种免疫细胞[7],而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即DC+CIK疗法,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疗法等。采用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向肿瘤患者体内回输带有特定抗原的免疫细胞,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8]。DC与CIK的结合可更好地提高CIK细胞数量,经过DC的刺激,CIK细胞增殖能力更强,能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胞质颗粒,直接杀伤靶细胞,且能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不仅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间接杀死肿瘤[9-10]。理论上负载肿瘤抗原的DC及CIK有机结合能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双重抗肿瘤效应,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首选方案,在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上均取得较好疗效[11]。

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开展,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接受此治疗。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DC+CIK疗法,3个月为1个周期,配合放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0.7个月,蔡述华等[5]在研究66例广泛期SCLC时发现,仅使用化疗联合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马楠等[12]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化疗联合DC-CIK治疗组,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16个月,提示细胞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13]。郑晨宏等[14]利用Meta分析发现,相比于单纯化疗,CIK细胞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组患者通过Cox分析发现,细胞治疗次数及综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免疫治疗需一定的时间建立免疫应答,进而有可能与出现长期的临床效应有关[15],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力逐渐提升,体内免疫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从而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组中部分患者(约30%)在第1周期细胞治疗时即出现精神、体力或食欲上的好转,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比例有所上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及其科研机构在研究癌症治疗性疫苗时发现,DC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能够反映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因此采用与免疫治疗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十分重要[16],且免疫治疗通常需治疗数月后才能见肿瘤的明显回缩,甚至有时由于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汇聚于肿瘤部位而导致肿瘤体积增大[17],因此不应单从肿瘤大小变化来判定肿瘤治疗的效果,目前仍需进一步探寻其评价标准。 在SCLC中,NSE多升高,且与疾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本组患者中,有11例(52%)患者行细胞治疗后出现NSE下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无论是SCLC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其升高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18],Meta分析示乳酸脱氢酶对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组21例患者中,10例(48%)患者治疗后乳酸脱氢酶上升,但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均考虑可能与患者数量偏少、年龄大、体质较弱有关,亦可能与SCLC进展太快有关。

肿瘤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化疗、放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且化疗药物易出现耐药性,而细胞治疗不同于放化疗,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19],可配合手术、放化疗,减少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且可减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然而,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仍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标准治疗方式、放化疗与细胞治疗的结合时机等,但应加强不同治疗手段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21],从而能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Riaz SP,Lüchtenborg M,Coupland VH,et al. Trends in incidence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all lung cancer [J]. Lung Cancer,2012,75(3):280-284.

[2] Leemhuis T,Wells S,Scheffold C,et al. A phase Ⅰ trial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Hodgkin disease and non-Hodgkin lymphoma [J].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05,11(3):181-187.

[3] 蔡凯,艾月琴,张闯,等.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后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3,20(4):449-455.

[4] 郑拢江龙委,姚露,等.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4):459-464.

[5] 蔡述华,李建成,吴君心,等.190例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年,17(1):28-31.

[6] Sandler AB. Chemo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Semin Oncol,2003,30(1):9-25.

[7] Wang W,Hodkinson P,Mclaren F,et al.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umor cells induce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and patient survival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FOXP3+ cells in tumour infiltrate [J]. Int J Cancer,2012,131(6):E928-E937.

[8] 柳菁菁,张爽,李慧,等.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4,17(6):474-480.

[9] 李高峰,蒋永新.肺癌术后过继免疫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19(5):99-100,103.

[10] 翁剑锋,于丽伟,李砚屏,等.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9):1040-1043.

[11] Olioso P,Glancola R,Di Rti M,et al. Immunotherapy with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in solid and hematopoietic tumours:a pilot clinical trial [J]. Hematol Oncol,2009,27(3):130-139.

[12] 马楠,马东初,丁震宇,等.化疗联合DC-CIK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 27(1):37-40.

[13] Iwai K,Soejima K,Kudoh S,et al. Extended survival observed in adoptive activated T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for advanced lung cancer: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2,61(10):1781-1790.

[14] 郑晨宏,谢晓华.CIK细胞联合化疗对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3):363-368.

[15] 沈丽琴,陆玉峰,陈志刚,等.自体组织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9):742-745.

[16] Ulink A,Radord KJ,Melief C,et a1. Dendritic cel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J]. Adv Cancer Res,2008,99:363-407.

[17] 魏晓莉.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41(1):57-62.

[18] 闫瑞华,盛辉,乔青,等.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4,29(1):48-51.

[19] Ohira M,Nishida S,Tryphonopoulos P,et al. Clinical-scale isolation of interleukin-2-stimulated liver natural killer cells for treat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ell Transplant,2012,21(7):1397-1406.

篇6

1983年Oldhan首先描述生物反应修饰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生物疗法已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逐渐发展成为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常规治疗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其中α-干扰素治疗肾癌是一项比较经典的方法。本次研究24例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术后应用α-干扰素进行生物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03年1月~2006年6月上虞 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对24例肾癌患者均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13~80岁,平均(51.22±15.91)岁。包括:因体检发现者9例、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者7例、腰酸6例、腹痛2例。Robson分期:I期7例、II期10例、III期4例、IV期3例。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8例、颗粒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5例、其他病理类型6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于术后1周检测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开始使用α-干扰素1000万单位/次肌注,每周两次,或500万单位/次肌注,隔天一次,一个疗程12周。第一个疗程结束后再次 [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应用α-干扰素治疗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肾癌患者进行开放根治性肾切术,术后应用α-干扰素,以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CD3、CD4、CD8、CD4/CD8为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比较α-干扰素使用前、后以及与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肾癌根治术后患者使用α-干扰素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和正常人群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1、3.26、2.32、2.83,P均

Effects of radical nephrectomy allied withα-interferon o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BAI Qichai.Department of Urology,Shangyu People's Hospital,Shangyu312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nited usage of radical nephrectomy andα-interferon o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ell carcinoma.Methods Twenty four cas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ere treated by radical nephrectomy andα-interferon.The T-lymphocyte subsets CD3,CD4,CD8and the ratio of CD4/CD8were used as the main indexes.The levels of CD3,CD4,CD8and CD4/CD8afterα-interferon treatmentwere comparedwith the results before theα-interferon treatment and the healthy people.Results The levels of CD3,CD4,CD8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united treatment(t=2.79,3.04,2.21,P

检测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使用干扰素期间,患者未进行放疗、化疗及其他生物免疫治疗,仅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同期在正常人群中取24例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正常对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α-干扰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2结果

2.1使用 α-干扰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见表1

由表1可见,肾癌患者使用α-干扰素前(术后1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1、3.26、2.32、2.83,P均

2.2 使用α-干扰素副反应使用α-干扰素期间,尤其是刚开始使用的一周,患者会出现一些副反应,主要有:①流感样症状:发热(体温>37.5℃)14例(58.33%),其中体温>39℃仅2例,并可伴有寒战、乏力、头痛等症状;②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纳差8例(33.33%);另有1例(4.17%)出现腹痛和皮肤搔痒、1例(4.17%)出现腹泻。经消炎痛栓、胃复安等药物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尚无患者因无法耐受中途退出。

3讨论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身肿瘤占2%左右,是肾脏最常见的实质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80%~85%,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且肾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 。目 前,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临床诊断肾癌时约1/4~1/3的患者已有转移病灶,肾癌在术后30%~40%可能出现转移,而已有转移者中位生存期只有8~12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10% [2] ,因此一种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显得非常必要,而化疗、放疗及激素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新的生物免疫治疗方法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3] 。

α-干扰素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生物免疫治疗制剂。生理情况下,α-干扰素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在细菌、DNA或RNA病毒、多核苷酸等刺激物诱导下产生,具有抗病毒、抑制某些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等多种作用,其中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①抗增殖作用。通过抑制癌症基因的表达和DNA的合成、抑制肿瘤生长因子的生物合成及调控原癌基因的表达等途径,使肿瘤生长停滞,起到抗增殖作用;②活化毒性细胞,增强T细胞、NK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NK细胞中介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的活性;③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可以直接使肿瘤细胞溶解;④调节肿瘤细胞的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正常分化,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⑤能刺激癌细胞表达MHC I类抗原分子于细胞表面,有助于肿瘤抗原的提呈,使肿瘤易被免疫系统识别而加以清除;⑥间接地抗肿瘤血管生成和调控抗体生成,从而抑制肿瘤进一步发展和抗肿瘤的作用 [4~6] 。

用α-干扰素治疗晚期肾癌和转移性肾癌的研究比较多,根据900余例的临床总结,有效率为18.4%,缓解期6~10个月,但很少有完全缓解者 [7] 。而其作为肾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较少,朱伟、付杰新等 [8] 报道的21例肾癌患者术后使用α-干扰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此,本研究选择了24例肾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联合应用α-干扰素治疗。有研究表明,肾癌患者干扰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手术切除肿瘤之后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 [9] 。OsbandME等 [10] 指出手术打击会暂时性地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可能影响免疫药物发挥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一般在术后1~2周减弱,故本次研究在术后1周左右开始使用干扰素,以增强其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水平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最重要指标之一,故本次研究用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作为根治性肾切除术x表1使用α-干扰素前、后及正常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注: * :与正常对照比较,P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应用α-干扰素治疗肾癌,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从而降低肾癌复发的可能。但对于干扰素使用剂量、方法、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其远期疗效如患者生存率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Tavani A,LaVecchiaC.Epidemiologyofrenal-cell carcinoma[J].JNephrol,1997,10(2):93-106.

2顾六方.肾肿瘤[A].见: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89,916.

3钟华,顾方六.肾癌生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17(9):560-563.

4早川正道.干扰素治疗进展期肾癌[J].日本医学介绍, 2003,24(5):200-201.

5杨培谦.α-干扰素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5(2):282-284.

6刘原照.α-干扰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 药,2004(7).36-38.

7王韧,汪涌.肾癌的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2,15(9):554-558.

8朱伟,付杰新,李建安,等.α-干扰素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6):350-352.

篇7

此前据记者了解,这位在抗癌前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抗癌专家,早年师从我国著名肝癌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肿瘤治疗的科研与临床工作,他在肿瘤多学科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牛旗主任率领他的“抗癌团队”在传统的抗癌方法基础上,开展了“肿瘤氩氦超冷刀治疗”、“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基因治疗”等新疗法,以及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化疗方法,他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尤其擅长肝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治。目前,由牛旗主任和他的团队成功治疗的患者分布于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土尔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这个“抗癌团队”就像是高高竖立在抗癌前沿的一面“旗帜”,凭借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用最新、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与癌症“恶魔”做着最坚强的斗争,使众多癌症患者获得了新生。

肿瘤的氩氦超冷刀治疗

据记者了解,牛旗主任是国际超冷刀治疗委员会委员,他是国内开展美国氩氦超冷刀技术较早和较成熟的专家之一。氩氦超冷刀技术适用于肺癌、肝癌等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尤其是对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而言,这是一项新型治疗措施。

牛旗主任说:“氩氦刀微创靶向治疗系统是现今在国内外抗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确切疗效的高新技术之一。”

据牛旗主任介绍,氩氦超冷刀技术的机理有三种。第一,靶区冷冻消融效应。氩气快速致冷和氦气快速升温使冰晶迅速在细胞内外形成并崩解,细胞线粒体消失,血管基底膜断裂,细胞核碎裂或溶解,直接导致细胞死亡。美国氩氦刀治疗可迅速引起细胞结构损害,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障碍,细胞内外电解质和渗透压失衡和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癌细胞。第二,血管冷冻栓塞效应。靶区快速冷热交替、冻融循环,可引起微小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脂质层融解、微小血管内膜损伤、冰晶及微血栓在微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导致治疗靶区血小板聚集、血管阻塞、细胞挛缩变形。微小血管的冷凝栓塞效应对于靶区的亚临床病灶也有明显治疗作用。第三,抗肿瘤免疫激活效应。美国氩氦刀治疗中肿瘤细胞爆裂和坏死,促使肿瘤免疫控制因子停止分泌,逆转免疫抑制状态,引起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AFP、PSA的水平下降。治疗过程可调控肿瘤抗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IL-2、IL-6、肿瘤坏死因子和抗肿瘤免疫抗体分泌增加,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

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相比,牛旗主任总结认为,氩氦刀治疗的优点很多,如对患者损伤小,不出血或少出血;成功率较高和并发症较少;对正常细胞无毒性,患者恢复快;手术损害轻微,可重复及反复做;可单独施行,也可以和放、化疗手术结合。其效果显著,在局麻状态下进行,迅速止痛,适应证广,肿瘤无耐受。

牛旗主任率领的国际肿瘤治疗中心,自开展氩氦超冷刀技术治疗肿瘤以来,为国内外许多肿瘤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得到了满意的评价。

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

记者早有耳闻,牛旗主任和他的“抗癌团队”开展了最新的肿瘤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应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对于这个最新的抗肿瘤领域,牛旗主任说:“肿瘤干细胞最早发现于白血病,随之在多种类型的实体瘤如乳腺癌、胰腺癌等中也有发现。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样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能够产生于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整个肿瘤组织中的所有肿瘤细胞。从多种恶性肿瘤中成功分离出的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从而形成整个瘤体,至今仍被认为是肿瘤产生的根源。”

“对实体肿瘤传统化疗和放疗能显著缩小肿瘤体积,但对肿瘤干细胞却几无作用,这被认为是肿瘤复发的根源。”牛旗主任说,“在抗拒放、化疗的机制方面,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具有许多相似的特性,包括相对静息性,表达细胞膜上ABC转运体来排出对细胞有害的药物和毒素而形成耐受,较强的DNA修复活性以及抗凋亡特性。”

牛旗主任说:“我们的研究和治疗策略是,首先明确肿瘤干细胞特有的表面标记和信号通路可以作为杀伤肿瘤干细胞而控制肿瘤发展的靶点;其次知道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有相似之处,应当注意在靶向治疗肿瘤干细胞时避免伤害正常干细胞;最后需要应用多药联合的方法,以及将传统肿瘤放、化疗和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药物结合起来,通过结合治疗策略来实现最大程度地控制肿瘤。”

“我们的临床治疗目标是,着眼于控制肿瘤干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通过应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阻断剂以及抗肿瘤干细胞微环境,来控制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从而实现逆转肿瘤化疗耐药和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

据牛旗主任介绍,在淋巴器官内,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有三种,即树突状细胞(DC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其中,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通过对肿瘤抗原的摄取,发育成熟后通过其膜上高表达的MHCⅠ、Ⅱ类分子,提呈抗原给T淋巴细胞受体。同时,在共刺激分子B721、B722和CD40L等共同作用下,使T淋巴细胞被激活。树突状细胞还可以激活B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牛旗教授说:“DC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起着关键性作用,决定着其最终结果是激活免疫反应,还是使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抗原耐受。目前,以DC细胞为基础的肿瘤治疗的研究是热门课题,并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近似于化疗的疗效。对部分化疗和放疗耐受的患者,接受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取得积极疗效。”

“目前,国际上应用CIK细胞免疫治疗肿瘤技术已较为成熟。在临床应用中,国际上应用CIK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均显示,CIK细胞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且没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手术后的肿瘤患者,具有清除残留的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等重要作用;对肾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高达60%~90%。”牛旗主任继续介绍道,“另外,这种疗法没有明显的毒副反应和风险。临床治疗还显示,CIK细胞在治疗胸、腹水患者时,在控制和排除胸、腹水,杀灭胸、腹水中的癌细胞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无法手术或对化疗耐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也可以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积极作用。”

据记者了解,鉴于免疫细胞治疗的优点很多,牛旗主任带领他的“抗癌团队”一直都在追踪着这一新的生物治疗方法,并且积极攻关研究中遇到的科研疑难,不断取得更多的进展。

肿瘤的基因治疗

目前,国际上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理论不断推陈出新。提及近年来最热门的基因治疗时,牛旗主任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在这方面正在开展的工作。

篇8

[关键词] 化疗;CIK;恶性肿瘤;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15-03

生物治疗是一种肿瘤治疗的绿色模式[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CIK)是一群具有抗病毒、抗瘤、杀瘤活性,激活免疫系统,提高自身抗肿瘤、抗病毒能力的异质细胞[2-3]。化疗联合CIK可以发挥自身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确保了免疫系统的和谐、高效,收到抗肿瘤的效果[4]。本研究探讨了化疗联合CIK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31~77岁,平均(52.7±9.6)岁。按原发病划分:17例乳腺癌,15例胃癌,9例肝癌,8例卵巢癌,7例肺癌,7例肠癌,6例肾癌。病程9个月~9年,平均(4.46±1.23)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静脉滴注羟基喜树碱(HCPT)10mg/d,连续用药10d;5-氟尿嘧啶(5-Fu)500mg/(m2・d),连续用药5d,甲酰乙氢叶酸钙(CF)100mg/d,连续用药5d。均连续使用4周。

观察组采用DC-CIK细胞联合治疗,治疗前30min先用消炎痛栓100mg塞肛或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然后4次输注DC-CIK细胞联合(输注的细胞总数>1×1010个/次,回输细胞总数>4×1010个/疗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3.1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采血流程 在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要注意患者有无任何不适症状,及时对症处理。抽血完毕平放血液标本,及时送至实验室,注意标本放置时间

1.3.2 心理护理 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IK的相关治疗方法及副作用,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及顾虑的心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CIK的治疗[5]。

1.3.3 个体化治疗 对于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CIK治疗方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资料、化疗方案、输注CIK细胞计划表及输注CIK细胞后的不良反应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及针对性的处理措施[6-7]。

1.3.4 回输CIK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病房消毒,输注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做好患者输注前准备,输注时注意控制滴数,在0.5~1h内输完。输注时及输注后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8]。

1.3.5 出院指导 注意合理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定期复查及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等。临床疗效[9]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为CR和PR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37,P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2%,显著低于对照组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79,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16.342,P

3 讨论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induced killer cell,CIK)是一群具有抗病毒、抗瘤、杀瘤活性,激活免疫系统,提高自身抗肿瘤、抗病毒能力的异质细胞。CIK治疗可通过输注对肿瘤有免疫力的供者淋巴细胞,也可通过输注经过在体外活化、增殖后的自身免疫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其主要的优点就在于可在体外诱导肿瘤效应细胞,从而可有效避免肿瘤宿主体内的免疫抑制[10-11],活化的杀伤细胞具有强烈识别体内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抗瘤、杀瘤。

目前CIK生物治疗是新时代细胞治疗的首选方案,其依从性高,安全,毒副作用小[12],护理时应注意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规范采血流程,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IK的相关治疗方法及副作用,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及顾虑的心理,给予每个患者个体化CIK治疗,做好患者输注前准备,输注时注意控制滴数,输注时及输注后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出院后注意定期复查及治疗,从而保证CIK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大部分肿瘤晚期患者受益。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联合CIK治疗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艳蕊,宁坷,周亚配.护理干预对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1,14(21):112-113.

[2] Jiang J,Xu N,Wu C,et al.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J]. Anticancer Res,2006,26(3B):2237-2242.

[3] Li XD,Xu B,Wu J,et al.Review of Chinese clinical trials on CIK cell treatment for malignancies[J].Clin Transl Oncol,2012,14(2):102-108.

[4] 夏群.热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J].河北医药,2010,32(9):1140-1141.

[5] 李莉,常茹,朱义桂,等.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2,2(14):242-243.

[6] 元建华,彭大为,李建旺.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10-1911.

[7] 李伶俐,姚红,马红梅.晚期肺癌患者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3):197-198.

[8] 樊永丽,赵华,于津浦,等.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19(2):168-174.

[9] 张静.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下):729.

[10] 刘涛,沈杰,何凤.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3,25(9):1433-1435.

[11] 沈艳,林守香,张梅.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6):304-305.

篇9

首先性胶质瘤,源自神经上皮的肿瘤统称为胶质瘤(胶质细胞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医学上很常见的脑部的肿瘤,而且一般发现的时候都是恶性的肿瘤。

然后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

最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常规的治疗对于胶质瘤效果明显度不高,生物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会让很多肿瘤的病人得到很好的治疗和康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 生物免疫疗法;胃癌;临床观察;放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058-03

胃癌是临床上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病例数高达100余万人次,其中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人,其中中国占35%。可见,我国是胃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胃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这对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胃癌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根治以及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但是疗效均不佳,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十分低。生物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患者体内采集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胃癌发生、进展以及转移过程中的分子生物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胃癌细胞表面存在着诸多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诸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内皮生长因子等对于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分子生物靶向治疗方式也逐渐被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本研究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生物免疫治疗和传统治疗,并且比较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Ⅱ~Ⅲ期胃癌患者60例,均经CT、B超和胃镜及病理确诊,按国际癌症学会的诊断标准对肿瘤原发病灶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判断。所有患者排除重大的心血管和其他慢性疾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9~89岁,平均(61.9±10.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4±1.2)年。患者病变部位采用L、M、U分区法进行分类,其中L区37例,M区12例,Lm区6例,U区5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书。观察组中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低分化腺癌合并部分印戒细胞癌6例,低分化腺癌14例;对照组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合并部分印戒细胞癌5例,印戒细胞癌5例。在肿瘤分期中,观察组Ⅱ期7例,Ⅲa期11例,Ⅲb期8例,Ⅳ期4例。对照组Ⅱ期6例,Ⅲa期12例;Ⅲb期8例,Ⅳ期4例。观察组中伴淋巴结转移者2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9例;对照组中伴淋巴结转移者22例,无伴淋巴结转移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淋巴转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1.2.1 对照组 行胃癌根治手术,首先是进行化疗,化疗期间进行支持治疗,给予格拉司琼、胃复安等止呕对症治疗,应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美国Sigma公司,批号:257-113-5)来预防白细胞持续下降,给药前30 min口服苯海拉明(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药物批号115902)50 mg,静脉注射雷尼替丁(美国Earthox公司,货号:E201010)50 mg用以防止过敏反应,每次化疗前均行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术前化疗的具体用药。第1天给予静脉滴注阿霉素(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66)50 mg/m2;第2~3天给予静脉滴注顺铂(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230233)25 mg/m2以及5-氟尿嘧啶(5-FU)500 mg/m2,然后每3天进行1个循环化疗,21 d为1个疗程,术前行2个疗程,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加强营养支持,及时的记录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化疗结束后,术前复查胃镜和螺旋CT以评估化疗效果。

1.2.2 观察组 手术前后行生物免疫治疗。人胃癌细胞株(中国生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DMEM培养液,胎牛血清(Hyclone生物有限公司);司珠单抗/赫赛汀(DACO公司);5-FU,紫杉醇(PTX)(美国SIGMA公司)。主要实验设备:培养瓶、培养板(美国COSTAR公司);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KDC-42低速离心机,酶联免疫检测仪(科大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分析天平,细胞涂片离心机,低温高速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KC生物公司)。方法:①培养液以及药物的配制:DMEM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三蒸水以及NaHCO2晶体1 g,搅拌至完全溶解,再用HCl调节pH至7.3左右,定容至1 L,使用前再加入15%的胎牛血清以及青霉素和链霉素稀释液(1×105 U);司珠单抗以及5-FU,PTX均用培养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并经过微孔滤过除菌后置于4℃冰柜中保存备用;此外要取500 mg噻唑蓝(MTT)并以100 mL磷酸盐缓冲液(PBS)搅匀,注意现配现用。②细胞培养并且植入:从液氮罐中取出细胞冻存管,复苏细胞;在培养瓶中接种细胞,将培养瓶分为三组,每组10瓶,甲组加入含司珠单抗的稀释培养液,乙组加入含5-FU,PTX的稀释培养液,丙组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单纯的培养液,将培养瓶置于37℃以及合适湿度和氧饱和度的恒温培养箱中,每日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换液采用悬浮细胞换液法,且3 d传代1次;将其植入患者体内。

1.3 疗效判断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胃癌的治疗方法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对于化疗比较敏感,所以在手术前后都用化疗来控制癌细胞,化疗的效果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胃癌预后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且胃癌的发展较为缓慢,发现时多数已至中晚期,胃癌难以治愈,且复发率高,切除大部分的胃以后,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发现的免疫治疗是较为新型的胃癌治疗方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外来异物的功能,另一方面亦可以清除体内衰老细胞以及发生突变的细胞(有的突变细胞会变成癌细胞)[6-11]。

3.2 癌症发生机制

肿瘤细胞是正常机体细胞在各种内外因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变产生的,任何引起机体生存外环境恶化的因素均可作为外因诱发体内产生瘤细胞。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机体随时都有癌细胞产生,但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细胞能够及时识别和消灭,因此只要机体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状态,即使有癌细胞产生也不会发生发展成肿瘤。大部分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消灭,少部分变成G0期肿瘤细胞,G0期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功能监视和攻击而长期在体内存在。实际上健康人体内存在多少不等癌细胞,这些癌细胞都是以G0期状态长期存在。G0期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随时活化进入分裂期,被免疫功能识别攻击消灭。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条件下,G0期肿瘤细胞才有可能发展成肿瘤。

人体内癌细胞只有在人体内免疫功能降低和其所在局部环境适合生存的条件下才能分裂发展成肿瘤。其肿瘤发展的速度又取决于免疫功能状况。由一个癌细胞发展成原位癌一般需要2~10年时间。这时间长短差异主要取决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肿瘤细胞发展形成肿瘤开始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和进入淋巴、血液转移。转移癌细胞是否能够发展形成转移灶也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转移局部环境条件。早期患者免疫功能尚完善,转移的肿瘤细胞大部分分被清除,少部分肿瘤细胞以G0期状态存在,不形成转移灶。只有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情况下癌细胞增殖形成转移灶。一般在临床上先发现原发灶,转移灶在治疗后才出现。极少数患者首先发现转移灶,很难发现原发病灶,这种情况主要是转移肿瘤细胞生长环境利于生长。

3.3 生物免疫治疗机制

免疫系统在人体内起着防御体系的功能,一方面对于细菌、病毒发挥着清除功能,另一方面则对于身体内突变的癌细胞进行清除。恶性肿瘤的演变主要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对于一个健康的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及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但是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对癌细胞既不能有效识别,也不能有效的清除。另外一方面,癌细胞快速、大量增殖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所以癌症患者病情不断发展,免疫功能也会不断的下降。

近年来,癌症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免疫治疗的模式主要是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对免疫系统的恢复,激发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提高抗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

本研究结果,生物免疫疗法的效果较为突出,观察组总有效率[63.3%(19/30)]高于对照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60.0%(18/30)]、血红蛋白下降[23.3%(7/30)]、恶心呕吐[73.3%(22/30)]、腹泻[46.7%(14/30)]、肾功能损害[0(0)]、肝功能损害[0(0)]、脱发[20.0%(6/30)]、过敏反应[0(0)]及口腔黏膜炎[6.7%(2/30)]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3%(22/30)、33.0%(10/30)、86.7%(26/30)、66.3%(19/30)、6.7%(2/30)、6.7%(2/30)、30.0%(9/30)、3.3%(1/30)、1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综上所述,生物免疫治疗对于胃癌患者的治愈率有着很大的价值,且对于胃癌中晚期分型的治疗也很有意义,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4-8.

[2] Guyer B,Strobino DM,Ventura SJ,et al. Annual summary of vital statistics-1995 [J]. Pediatrics,1996,98(6 Pt 1):1007-1019.

[3] 谭玉梅,范立清,卢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细胞内信号转导[J].生命科学研究,2002,6(1):29-33.

[4] 陶绍能,沈佐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8):722-723,726.

[5] 翁玉容,房静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2):760-762.

[6] 韩雪,戴广海.胃癌中EGFR相关研究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2):173-175.

[7] 陈晓耕,林志彬.局部晚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1297-1298.

[8] 任闽山,邵光军.中晚期胃癌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5):80-81.

[9] 朱其勇,吴峰,莫年,等.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8):650-652.

[10] 周卫华,黄河,陈丽昆,等.晚期胃癌患者术前应用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J].广东医学,2007,28(11):1783-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