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篇1

一、计算机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实是我们设计课程的主要依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技能我们就开什么样的课程。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能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学生实际上不是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这个“火把”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例如典型任务驱动。如在教学Word?2003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图文道并茂的学校校刊一份,然后对本校刊进行知识分解,分析如何利用Word2003一一制作,通过分析得出其制作并不难,只不过是Word2003的一个综合应用。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样刊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新校刊吧。”这里为什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具有结构的完整工作过程(需求分析、实施要求、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及检查评价)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根据学生学特征,实施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圃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行为还是成绩都属于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班级网站,学生练习即时交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三、三个更新

1、教学方法的更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再以主体身份出现,而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督促者或引导者。由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因应而变,教师多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知识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在更新。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快速普及教师和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重要保证。

篇2

1.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讲解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判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地辅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特点。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然后让学生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软件开发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成功的软件为例,如AutoCAD软件,分析这些软件的特点、应用领域等,让全面提高学生对软件开发应用的认识,然后在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这样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求,设置相应的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格式排版时,教师可以将段落格式、字符格式等教学内容设置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Word格式排版知识。

二、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环境下,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让计算机水平好的学生指导计算机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这样计算机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会在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而水平本身高的学生能在指导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知识。

2.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这对学生立体化理解知识,加强学生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启发、参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一起,通过启发和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54-02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了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着教学任务重、参与人数多、教学学时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一些功夫。经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加探讨研究。

一、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经过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玩游戏等,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中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但所学的仅限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面,对于计算机语言方面的知识只有极少的学生稍有了解。计算机语言对绝大多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空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选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既要保证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能够很快地进入到语言学习的氛围中来,同时又要兼顾已经有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学的兴趣。在进行计算机语言教学之前要带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全面并且有一定侧重点的学习。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地让学生建立起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基本框架,同时要重点讲解和计算机语言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给个别基础较差的或基础特别好的同学给予适时的指导。

二、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计算机语言尤其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在解决问题时算法是非常关键的。在引导学生学习算法时,应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讲解算法的三种结构时,顺序结构的算法是对所要解决问题步骤的顺序描述,比如要解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只要按照数学思维顺次求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描述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由于这个算法描述中无任何的分支,就是一个顺序结构的算法。接着可以启发学生去寻找这个算法中的漏洞“随意从键盘输入的3个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对于这个漏洞学生也很快能够找到,进而启发学生寻找弥补这一漏洞的方法,由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选择结构的算法,以及该算法应该怎样设计。此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如果要用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当输入的三个数不足以组成三角形时,用户往往希望再给一次重新输入的机会而不是直接结束程序。要想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就需要设置允许用户重新输入数据的算法,这也就是循环结构的算法了。按照类似这样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做的是引导和总结的工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比较容易将此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置习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置一些贴近实际的有趣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置习题时,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不能太高;应当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所设置的习题,每完成一小步都应该是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在学完三种基本算法以后,设置题目:“编写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完成这个小游戏的编写。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但是一旦完成了一点,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上,死记硬背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计算机语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语言教学中,设计合适的问题,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对实验教学部分有所忽视。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同为计算机语言教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语言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实验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渠道。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编程的乐趣。通过上机练习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际编程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实验教学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明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难度。稍有疏忽便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实验的实验内容,更要确立好完善的实验管理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督促学生做好实验之前的准备和实验之后的总结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使实验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活动。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方法 手段

在计算机技术越发普及的形势下,计算机专业也逐渐成为了热门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属于综合学科,其内容复杂,操作要求多,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教学手段也需与时俱进。对于中专计算机教育而言,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是目前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需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地操作。充分了解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是目前中专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中专教学也一样,学校和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发展以及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二)适应时代的需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个领域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那么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校需要结合当代社会的种种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且需要采用最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对口的人才,一举两得。

(三)促进中专学校的不断发展

中专学校与高等院校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它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用的人才,并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处于知识型人才饱和的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反而是中专学校的定向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计算机教育课程在中专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中专学校的不断发展。

二、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创新

(一)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

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同时也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每个学生的不足和擅长的部分,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要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其成长。

(二)对课程进行科学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的滞后性。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是一个关键,教师应该选取内容较新、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作为教材。同时,授课时,教师还需要对知识不断创新,改变古老、刻板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有着巨大的意义。尽管如此,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是不能够被忽视,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创新内容与基本知识的比例,科学、合理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课程本身的内容,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的投入也要进行充分的了解,设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积极性。这样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将很有帮助。

(四)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前的教学课堂中,仅仅是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限制的,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思想进行改进。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它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课外实践课也是中专计算机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巩固、强化和提高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中专计算机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并着眼于未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仅仅起到辅的作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人才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高科技的教学产品在教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操作性,这对于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计算机设备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领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那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计算机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中专计算机教育方面,教师就需要做到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从中专教育的特点出发,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计算机技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是目前我国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金亚伦.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篇5

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近年来,我们已经开始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并且计算机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我们查阅资料还是网络购物、看视频,都离不开对计算机的使用,所以学会使用计算机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中专院校而言,更是要将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重视起来,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然而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却并没有计划中那么理想,需要不断地改进。为了能够让中专院校的学生与时俱进,教师们应该对计算机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更新,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1.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的必要性

1.1可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有助于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中教育过程中都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原有的观念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起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计算机并不是一门理论课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以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2促进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们都能够具有更高的计算机水平,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世界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就更不能松懈,那么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就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教师们就需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帮助同学们适应时代的发展。

1.3中专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专院校本身就是要培养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的人才,从而直接服务于社会。其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且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所以就更加需要学校及老师能够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做好计算机教学工作。只有中专院校教育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对社会的贡献率,才能够保持学校的发展,不被社会淘汰。

2.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

2.1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以相同的教学方法和相同的进度进行教学,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听不懂、跟不上,一些学生是能够听懂老师讲课但不会实际操作,将会非常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教师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程度将其分为几类,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既不会浪费程度较好学生的时间,也不会使得程度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真正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技能。以网页的制作教学为例,将学生分为两类,分别是接触过网页制作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和没有基础的学生。那么在同一个课堂中,就可以利用前15分钟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完善和探索,看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自学探索出一些之前不会的知识,有助于加深印象,并且利用这些时间给没有接触过网页制作的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之后利用剩下的时间给所有的学生讲解更深一个层次的知识,最后几分钟可以给学生答疑。这样的课程安排就可以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学到知识。

2.2合理地分配教学课程,突出重点。

计算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发展前景也非常好,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不仅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应该学会创新。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照本宣科,而是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地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课程安排方面需要注意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通过应用来掌握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成为全面人才。

2.3适当的开展模拟练习,深化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上文中提到,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在我们平时使用计算机时,也不会有人背诵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还需要学会运用。学校应该安排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真正掌握,成为自己的一项技能。以机电学院的数控教学为例,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更加不会运用。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模拟基地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在计算机维修课题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记得再牢也没有经过实际操作后掌握得牢固。所以计算机的实践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实践能力。

2.4新型教学方式。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模块化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员和学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关系到学员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士官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士官学员特征、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员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员自主地学、轻松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士官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员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员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许多教员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教学模式。虽然该模式比以前板书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但是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二)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一下子把学员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员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士官学员,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员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中的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

(三)课程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更新周期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员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士官教育的先进性,与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改进方法

(一)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使用传统的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以该方式培养出的学员,第一不能与现代技术接轨。第二不能为其它需要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打好基础。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周期短,技术淘汰快。有学员抱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为改变这一状况,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根据学员的要求、特点和部队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员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

(二)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用性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学员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去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是不是会实际应用了。要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看上机实践。有些学员往往学习计算机时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课堂上觉得都理解了,一旦进行实践操作就会错误百出,这时实践就起到了查找问题的作用。还有些学员在课堂上不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当自己动手操作后就会豁然开朗,这时实践起到了加强理解并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对应。

(三)变“教”为“导”,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知识信息是单向流动,不利于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适合学员的心理特点。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需要教员与学员的有效沟通,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力求做到变“教”为“导”,教员与学员平等的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员主动学习知识。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强调教员、学员、情境和科目任务四个因素的结合,也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在细化“总任务”的过程中,教员的启发指导作用十分重要,使学员能逐渐学会具体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学员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这时,教员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员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学员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提倡学员们分小组共同完成某项既定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共同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应用;学生主体;实践教学;自主创新;师生和谐

中学阶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初中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对相关应用软件的熟悉操作和基本了解,进而使得初中获得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初中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与习惯,并且认识到计算机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是以后步入社会后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简单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时所流露出来的好奇心理和认知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前期,学生都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去学习,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知识程度的加深,很多内容需要重复性机械的练习和训练,因此,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跟着下降。

在初中计算机课程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再扮演计算机知识的教授者和灌输者,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可以小组共同讨论探究完成相关软件的学习,适当地组织一些打字游戏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

二、以实践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讲解的内容比较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如果讲解的内容太浅,基础较好的同学就会注意力不集中。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先对班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一个粗略的调查,将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差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并且这些组合按时间或者课时进行更换,让对相应部分知识更加了解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生。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对于小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布置不同的小组作业,让他们独立实践探究完成,并在其中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和难点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当小组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完成较好的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和鼓励。

三、以激励为动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

在实际条件和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其他学科所布置的作业、实验或者相关探究性问题,也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实际情况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类似于“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比赛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以民主为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互助、自律自主的学习环境,并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建立起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到,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和叛逆期,正是学生需要张扬个性、凸显自我的时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在课下多多了解和注意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地帮助或者指导,在课上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和提问,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且不吝啬于表扬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展现自我,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竭尽所能不断变换和调整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息,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骏.浅谈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J].科技信息,2013(23).

[2]岳文彬.关于初中计算机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8).

篇8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高职教育;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2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Method

Wang Hua,Wang Lingwei

(Jiangxi Y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XinYu338029,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related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ands to learn two levels are analyzed.

Keywords:Computer course;Multimedia interactive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ission driving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或VF程序设计等课程作为工具之一。但高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学与英语基础更为薄弱,在碰到程序逻辑思维分析、程序代码编写及调试的过程时,往往会感到非常困难。这是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细化教学中的具体步骤。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笔者从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下面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

一、将内容化繁为简,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

对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须、够用”为度。计算机课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注意内容上的启发性、语言上的趣味性,同时也应注意把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将内容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计算机基础时,笔者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如人的手脚等比喻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将CPU比喻为人的大脑,将输出设备比喻成嘴等。又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讲变量赋值时,例如intx=10;该赋值语句的意义是将10赋给整型变量x,把10存入x所对应的内存单元。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就将变量x所分配的内存单元比作一个抽屉,赋值的过程就相当于把10放入该抽屉。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的比喻最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多实践并得到巩固

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要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完全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所以,笔者利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每次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使用教师机进行讲解、演示,再利用5-10分钟请一位学生使用教师机进行重复操作或出一个类似的题由学生操作,在笔者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很用心听、用心记,而学生上来用教师机操作时,下面的同学又试图找出他的错误,这样安排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最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学生机自己操作实习,笔者在旁边加以指导。临下课时,把此次课的知识点总结一遍。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介绍各种有用的资料给他们,并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多实践,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把所学的知识及时加以巩固。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操作熟练的目的。

三、传统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这种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依靠实践而不是理论学习来获得,因而强调实践教学时高职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时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力、编程能力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在教学之初先讲解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过程,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是两个过程,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笔者在给学生讲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这节课的一开始笔者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对老师上课有何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能够慷慨地说出来。好多学生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看上去有话想说,却又吞了回去,笔者猜想学生们肯定是觉得有些话当着众人的面不好讲;接着笔者又问,同学们现在离开父母来到这里读书,是否有悄悄话对他们说?或者是否想跟中学同学说说在大学生活的感受?这时候,学生中便开始有举手的了,紧接着,笔者便抓住这个机会,高兴地说,现在信息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了,在现代化手段发达的今天,我们就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把我们的心里话悄悄的发给自己想要倾诉的人,以此来打破距离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彼此隐蔽交流的想法。于是,在这么一个真实的情境下,笔者要求同学们自己申请一个邮箱,并参考旁边的同学在网上申请的一个免费邮箱给这个指定的邮箱发送邮件。看谁最早完成。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笔者也把自己的邮箱写在了黑板上,当有位同学成功地将邮件发送到笔者的邮箱后笔者就不只一遍的大声讲笔者已经收到了某某的邮件了,于是那些还没有发送成功的学生在笔者这样不断的刺激下,“驱使”他们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了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能成功的发送电子邮件。

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建构主义者则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可以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四、结束语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知、情、意等各方面的需求,配合学生的经验,设计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只有主动、自发、全身心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是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对学习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在运用了选择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生活实例,通过完成典型任务,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后,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方法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以提高。教无定法,要教好计算机这门课程,关键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2]张硕.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S1

[3]刘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在信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J].高教论坛,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2

篇9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4

不断的加强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从而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计算机这门学科内容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教导学生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不能切实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及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行业在快速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因此,必须全面的加强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在中专的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在根本上保证计算机行业的长足发展。

1 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1 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的不同,在此情况下,必须注重提升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计算机发展人才为发展目标,不断的使教学方式适应社会的要求,使得学生能真正的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造福国家。

1.2 全面的提高中专的教学质量

中专教学作为基础的人才培训基地,其教学水平虽然不能和高校相比,很大程度上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计算机教学无疑是中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当前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个中专的教学水平,促进中专院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1.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改革,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计算机素养的提升,其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4 满足社会人才发展需要

计算机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切实的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只有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才能在根本上保证我国经济和生产生活的飞跃,才能使我国处于不败之地。中专的计算机教学,作为最基础的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的计算机问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知识素养。

2 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方式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行创新教学,进而提升的综合能力。以下将对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进行分析。

2.1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设计结构,考虑到课程教育本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了优化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网络信息获取教学中,需要学生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其次掌握搜索引擎的作用。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功能为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因特网及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2 进行个性化教育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将学生作为整体,将教材知识和课外扩展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计算机学习需要学生记住大量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投入大量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了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辅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演示文稿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具体教学策略如表1:

表1 针对式教学的策略分析

学习水平等级 设计类型

理解能力差 让学生选取日常学习中的文字、图片及音频等资料为素材,自主设计多媒体作品。

理解能力一般 学生在设计多媒体作品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整合,丰富自身设计经验。

理解能力强 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设计常规类演示文稿以外,可以将作品做成网页的形式,自动生成,将其立体化的展示在大家面前。

2.3 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各科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多媒体课程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知识进行整合。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应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的作用,在直观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计算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常用网络工具和软件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即时通信软件,学会使用工具软件上传和下载信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高科技的下载信息和网络基本设置信息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使用工具软件下载、共享信息进而提升自身计算机水平。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主动进行创新。

2.4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是在不断更新和改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耐心教学,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操作的原理和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钻研和探究掌握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逐渐理解操作的原理和步骤,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在EXCEL电子表格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制作表格,学生根据以往知识自己会先进行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引入电子表格筛选法,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中专计算机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理解能力不同,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艾.克西塔.试析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水平[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篇10

一、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会发展和壮大的,相反,如果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最终会超越其他的民族而强大起来。所以我们国家提出来,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计算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所以与那些传统的学科相比,教师对其掌握也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运用启发式的创新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教师在传道解惑的同时要注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要拘泥于一种答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1.教育观的改变。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教学观的改变。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已不太适用。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计算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和功能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计算机可以说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也应当向学生介绍目前计算及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为培养既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又有较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我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相应改革的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为培养既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又有较高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我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相应改革的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改革。

现在流行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结合实例演示讲解知识要点,然后下次课在机房让学生上机实践。但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如Word文字处理、Photo-shop、DreamWeaver网页设计、Flas制作等这类图形工具软件,这种授课模式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将这些课程的教学都改在机房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面对计算机,教师重点讲解、当场演示;学生立即练习、当场操作,这样,学生既能很容易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又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1)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确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要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不仅是娱乐工具,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使用工具,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如何使用它,尽可能地掌握它的大部分功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和各种教学软件,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生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组织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各种竞赛,对于成绩优秀者可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学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