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电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 生活中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发展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强了科技研发的力度,力求通过这一方式,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促进我国的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各类的科技成果已经逐渐的落实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并促进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的提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为例,它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的便捷,也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一、对于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的浅析
其一,从信息技术层面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其中的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处理、显示、传感以及存储等环节,而后再经由特殊的处理,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这一发展背景使电气工程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强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也逐渐的凸显到生产中,其中的部分作用是来自于电气工程的助推性作用,相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发展和更新,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其二,从操系统层面分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固体电子学极大的促进了电气工程的发展与改革,电气系统已经离不开物理科学的助推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电气工程也在逐渐的涉及其他的科学领域,比如,微机电系统、生物系统以及光子学等等问题,因此,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实际的应用手段和应用领域,而后实现多角度的考察。
二、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改造情况分析
其一,极具针对性。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改造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措施,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意识到潜在的系统故障,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的解决问题,比如,继电保护则是针对处理功能进行设置的,而后根据不同故障问题予以合理的解决,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设备短路问题,那么,继电保护系统则可以及时的将故障进行定位,而后对故障予以隔离,这样可以大大的提升故障的处理效率,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其二,极具可靠性。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改造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人们群众对电力的需求,可见,这一技术应用是科学的、高效的,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增添了诸多的保障,间接地提升了运行的可靠性。比如,故障的定位以及处理功能,为电力系统的维修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同时也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的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更为广泛,鉴于此,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三、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分析
(一)应用于净化系统当中
空调的净化系统需要由自动化的监控系统,那么,则可以将其设置为不同的单个测量系统,而后加强系统的监控能力,此外,还可以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置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而后强化监控功能。不仅如此,还可以从温度控制层面予以分析,运用DDC控制装置落实净化行为。运用微分运算以及加积分运算对温度进行控制,同时将电压信号及时的输出,此时的电动调节阀门一旦受到信号的传输指令,将会自动将温度控制在十六摄氏度至十八摄氏度之间,进而使空调的净化系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作用凸显在空调的净化系统中。
(二)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工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越发的意识到科学技术的成果对于生产生活的作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生产效益,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在此发展形势下,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成为当前发展中的必然。而智能建筑中的部分装置也很好地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的施工,是当前的智能建筑实施的必然。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意识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作用,智能装置中很多都要涉及到布线系统以及电子设备,而且布线系统以及电子装置的一般都要具备较强的耐压性能和防干扰性能,而此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则可以良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极大的提升了智能建筑的应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力度在不断的加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也越发普遍的将这些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当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越发提升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用这一技术方式,便捷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提升了生产效率,间接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致使人们对于它的应用也逐渐的趋向于普遍,各行各业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都在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逐u的应用到行业的发展中,比如,空调的净化系统以及智能建筑等,都意识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并在运营实践中,将其优势最大化,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xperi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learning basic skills as well as basic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heory and methods. Electrics and electro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eachers should be guided by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experiment teaching.
关键词: 电工电子;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innovation in education;creativ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78-02
0 引言
电工电子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独立设课的实践课程,且覆盖专业广,学生人数多。由于电工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工电子知识越发重要,而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型思维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工电子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功技能,为以后学习该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理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法,注重前人已有的成果,忽略能力的培养,忽略创新性思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的接受现有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没有乐趣,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系统的复杂化的趋势,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方面作探讨。
1 结合平时的生活,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电工电子是和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电工电子知识和规律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因此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声光控制电路,要求使用方便并且节约电能。对于这样一个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思考,最后能很好地提出设计方案。课堂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节能理念,考虑对照明灯的选择,实现使用方便和节能的最佳组合。再例如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喜欢的电子小产品,比如收音机,对讲机等,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通过趣味制作学生兴趣倍增,便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相互探讨。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电路原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启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新的动机。
2 实现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这门课具有丰富的实验,又有很多课程设计和实训活动。能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在上完理论后按照教师制定的步骤操作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写一份象征性的实验报告,即可完成。而理论课却又比较枯燥,教师在讲具体电路时没有实物可看,没有现象可以观察,学生更提不起兴趣来。这样,电工电子课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就被忽略掉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有必要实行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导出理论。实现理实一体化必须要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实验室,使得教师可以一边讲理论知识,学生一边进行具体的操作。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会讲专业理论,还要熟练掌握实验和实践操作。
3 进行模块化教学,提升创新意识
电工电子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学生可以运用关系去记忆、去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教学模块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总结,而且这样的总结方法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模块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工电子采用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需求,自主选择模块,构建可供开展个性化研究和探索的实践平台。同时,必须做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平台等方面向学生充分开放。学生的兴趣实验、学科竞赛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比如在介绍触发器时,先介绍基本RS触发器,学生掌握以后再自学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学生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培养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也为后面的创新意识做铺垫。
4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软硬结合、虚实结合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课是直接用元器件进行实验,这样需要准备的器件比较多,而且受元器件和测量仪表的局限很多实验在实验室做不起来。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配备计算机,安装相关的软件,提供丰富的元器件库,多种仪器仪表和完善分析功能。即提提供一个虚拟的电工电子实验工作台,进行仿真实验。省去了用实际元器件安装调试电路的过程,既经济又高效。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元器件的参数可以随时更改,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开支。学生在准备动手做实验之前可以先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正确与否,设计能否实现,然后再进行相关的硬件实验。避免了盲目的硬件实验的开支。而且软件可以提供许多实验室没有的元器件及测量仪表,极大的方便了学生。
5 减少基础性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基础验证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验中可以给电路故意设定故障,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验证,还要动手测试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另外可以提前让学生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路带到实验课上一起做。综合性实验项目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和可行性之后,选出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综合性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总结,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
6 提供学生竞赛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竞赛有助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且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竞赛应该考虑到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新技术应用的趋势,突出学用结合,学是基础,用是根本。并且有相应的奖励政策。通过竞赛能够测试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际的设计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在竞赛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生自信心,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提供帮助。
7 小结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加运用各种方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质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永航.浅析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8).
篇3
关键词:中职;电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大林(1963-),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力学校电力系,高级讲师。(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59-02
山东电力学校有辉煌的办学历史,为山东电力乃至全国电力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学校为统招中专生,学生综合素质高,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2000年后,受国家高校扩招影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尤其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生源的质量更没法保证。针对不断下降的学生情况,对学校的教学要求更高,传统的、过去一贯使用的教学方法现在行不通。为适应变化了的教学主体,让这些基础差又厌学的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本着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电工教学中采取了几项措施,取得了不错效果。
一、根据学生特点,抓好预备知识学习
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同学,学校不放弃,录取为预科班学生,学校组织老师为这部分学生补习文化课。电工教研组承担了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在制订物理课的补习计划时,针对性很强,对于电工课中及其他专业基础课需要部分,如力学、电学部分重点讲解,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电工课交流电部分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和复数知识)欠缺,在授课时对三角函数和复数部分内容专门复习,重点补习电工题目需要部分,对电工学习克服了为难和恐惧心理,再做电工题时会得心应手,满足了电工解题时所需数学知识,以够用、会用为原则。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通过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对于学好电工基础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革《电工基础》教材,适应教学需要
根据变化了的学生情况,我们对使用的电工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并取得了理想效果。在生源较好的八九十年代,电工基础选用的是南京电力学校张洪让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该书知识讲授系统、完整、逻辑性强,课后习题量大,覆盖面广,难度中等偏难,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及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该教材能适宜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帮助大。90年代末期,全国电力学校实行教学改革,删减了物理课程,电工基础课课时数减少,原来三个学期的电工基础和电工测量压缩为一个学期“电工基础及测量”。结合改革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选用武汉电力学校周南星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及测量》,该书较适合成人中专或函授教材。作者编写内容浅显易懂,较易自学,课后习题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及成人中专较适宜。2006年教研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工测量》教材,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投入使用。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原电工教材已不适应教学需要,影响教学效果。近几年,我们根据需要选用了陶健主编的《实用电工基础与测量》。该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该书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阐述与技术训练并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要求,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材使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内容,降低难度
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电工基础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我们注重教材对培养目标的适应,即培养应用型中等专业人才。应该使学生会用电和磁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分析处理电气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教材中的非基本内容简单介绍或删除。譬如,直流电路中复杂电路分析、节点电压法、网孔法分析计算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中,凡涉及用复数、相量分析的计算电路,磁路中有关磁路的计算等偏难内容予以删除。
2.简化理论、公式推证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不应要求过高、过深,对有些需要推证才能理解接受的,方法要力求简明。例如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推证可避开证明推导过程,直接给出定理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总结出定理的应用步骤,重点学会使用公式,求解一般的电路问题。再譬如,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相电压的相量关系不必用相量图进行推导计算,给出结论,再进行适量的练习,能得到较好效果。教材中例题、课后练习题同样降低难度,在例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应用上的作用,在习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巩固和复习作用,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增设填空、判断、选择题等题型,对所学理论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一只粉笔上课、一本书教几年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电工基础及电工测量”课与“电工与电子”是电力类中职学校强电专业和非强电专业的主要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而现在学生基础较差,按常规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就会影响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势必引起恶性循环,达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1.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电工测量教学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凭课堂讲解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利用实验室淘汰的废旧仪表进行解剖,上课时带着实际仪表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对各种电测仪表,如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等结构一目了然;对于教材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图、接线图等凡是在黑板上较难用粉笔画清的均只作了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展示、讲解,学生感觉直观、便于理解,效果良好。各种演示教具充分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例如,讲解电磁感应时,结合电流表、线圈、磁铁等仪器,通过演示两种电磁感应现象,同学们的积极性、兴趣被调动起来,对于掌握电磁感应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上课时,教师准备多套演示设备,如自感、互感演示仪、发电机、电动机等模型,同学们参与动手操作,并展开讨论,课堂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观,又可以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我校电工教研室教师张广华制作的《电工CAI课件》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避免教师上课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原理内容抽象枯燥,电工教学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电工理论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帮助,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必须让学生从课本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所学电工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体会到学好电工理论的重要性。比如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物理学家资料,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在实验中发现电流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又经十几年不懈努力研究出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科学家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及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网络化文明时代。将这些资料可制作专题课件,图文并茂进行讲授,使学生感到电磁感应理论不再枯燥,电磁感应理论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在讲授欧姆定律时,让学生解释傍晚家中灯光变暗的原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比如,讲解电容一章时,让同学举出电容元件在生活中应用例子。电容是手机、电视机等设备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收音机的调谐按钮调整的就是可变电容器,同学们喜爱的高级智能触屏手机就是电容控制;大型电力电容器在变电站、小区广泛应用,其作用是提高负载功率因数,提高电源有功功率。通过这些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对电容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电容的结构原理等知识的兴趣。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电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特点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培养的是实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电工基础这门课具有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实验和实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实验,增加实验组数,每组实验人数不超过3人,给每个同学创造均等的动手机会。边学理论边做实践不仅利于理解所学的抽象电工基理论,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工作中相互协作与人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思有所悟,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直流电路电位测量时,教师准备好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电阻元件、连接导线等,提出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电路中电位,给出测量接线图,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该实验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电压表,测量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电压表指针反转咋办,电路接线有开路时怎样检查,会用电压表排除电路故障(断路),对所测数据分析得到结论:电路中电位与参考点选取有关,是个相对量,而两点间电压是绝对量,与参考点无关。通过该实验学生巩固了电压、电位的概念,理解了电压与电位关系,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等,学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知识。日常教学中,实验内容与电力职工培训项目相结合,如电能表的接线与使用按照电力职工技能鉴定要求进行,对学生日后工作和技能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为调动同学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大家重视程度,结合实验出勤、实验纪律、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且实验成绩占电工课程学期成绩的40%。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面对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及工作实际需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结合不断变化了的教学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求教师改变思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志广.实用电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课程;实验教学;问题;有效对策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子电工课程是属于专业理论。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不仅将相关知识掌握好,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呢?这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加强电子电工实验教学。
一、当前在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存在危险因素
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往往缺乏纪律观念,很难让他们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完教师讲解注意事项;而另一方面由于电子电工实验课堂上,需要很多的电子元器件、大设备与电气仪表等,在课堂上所使用的也不是低于36V的安全电压,而是220V的交流电,假如学生使用错误,不但会损坏设备,最重要的是一不小心还会造成学生触电的事故。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相对陈旧
现今在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子电工实验这门课程不是独立的教学课程,而是电子电工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因此电子电工实验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对于其他实验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切合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某些经典的实验教学还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的案例,没有得到开拓创新,缺乏新意。例如单级放大器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仅仅是一个放大电路,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从而分析放大信号的准确度。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电子电工相关实验往往都是些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实验教学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仅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要求一步步地连接线路,检查线路,记录数据,实验的最终目标就是检查数据是否准确,对于实验的全过程缺乏关注,这就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权利,学生只能片面地理解教学内容。正是这是这样给某些学生逃避的机会,在课堂上不认真做实验,用侥幸心理应对实验教学,在课后就抄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没有积极意义。
(三)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缺乏合理性
一般来说,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的考核成绩是结合实验课堂操作与课后实验报告这两种成绩而最终确定,但是现今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往往都是缺乏自觉性,课后的实验报告中抄袭率非常高,一般都是相互之间抄写数据就算了事。另外一方面,因为一个实验班的学生数量与指导教师之间不成比例,往往是一个教师面对整整60-70位学生,这就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指导,所以在实验的操作能力考核方面,许多学校就没有将实验操作能力列为必考的内容,仅是作为一个考核的侧面,这样的话就不能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实验的学习状况,不能准确地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评分,不利于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提高。
(四)对于电子电工实验教学学生兴趣缺缺
现今很多学生还习惯在理论知识概念方面努力,不懂怎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实际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学生都会提出:“学这个有什么用?在生活中我又用不到单片机这些?”等类似的问题。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所关注的也仅是尽快做好实验,对于设备元件性能、参数识别等都是一头雾水,往往只是为了做作业而做实验,得到了几个实验数据之后,就将实验丢之脑后。
二、改进中职电子电工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激发学生对电子电工实验课程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所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它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学业成功的源泉。我们就电子电工教学这门课程来说,当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容易被那些新奇的设备、元件等吸引,兴趣很大,这个时候教室应该及时抓住这种兴趣,并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好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保持并发展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管理方式慢慢从封闭式管理转为开放式管理
现今实验教学管理的发展目标就是逐步采取开放式的管理,不仅仅是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而言,更多的是在实验教学的场所与实验教学设备方面,逐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学习程度进行自主性的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地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然而现今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到学校与在校学生学识水平等方面的牵制,在短时间里学生不能完全接受自主性的实验教学,完完全全地采用开放式管理还存在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些学校可以在原先传统计划式的管理方式上,采用有限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将开放式与计划式管理安排相结合。比如,可以将电子电工理论教学与技术实践操作这二者的实验时间、实践内容分开,将课标中的必做实验与选作实验分开,并规定好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申请额外自主的实验,提出申请之后,预约实验室与相关指导教师,自主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指点方向。但是这种半开放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需要注意做好学生、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防止实验场所使用方面的冲突。虽然只是一种半开放的管理模式,但是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都具有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三)加大实验教学硬件方面的投入
一般来说,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电工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利用建设省部级示范性实验基地、专业等机会,加大实验教学硬件方面的投入,建设出优秀的电子电工实验室。依据现今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整个教学体系,我们可以将建设重点放在PLC 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音视频实验室、工厂电器与电机拖动实验室等等。
(四)改革电子电工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当代电子科学技术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对电子电工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形势所逼。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修的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之外,还需要加入一些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的主线放在学生平常兴趣较大的地方,比如在音频功率放大器、开设波形发生器等,加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与功能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方式方面,舍弃传统的教室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的方式,可以使用课堂讲解与现场演示、计算机仿真与实物实验安全、理论教学验证与电路设计、创造发明与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 改革考核办法,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成绩认定方式
学生的实验能力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相关实验问题的解决,因此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认定上夜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且还要将重点放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电子电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实验成绩分成两块,一块是现场评分,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情况、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等方面综合起来打分;另外一块是依据学生课后的实验报告撰写的情况评分,但是这方面教师不能仅仅是看学生得出的实验数据正确与否,而应依据学生对整个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分析以及书写的认真程度而综合给分。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再使用题目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际动手实践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相互间抄袭实验数据的情况,同时还可以监督学生将实验内容进行全面性地掌握,也避免了因为“一言堂”的考核方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在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教学体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实现学生实验能力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1该技术应用在电网中的现状
作为一项新兴的电工技术,电力电子将强弱两种电技术结合在一起成为新技术的一种,不仅在应用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并且在国民经济上发挥着自身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会对输电系统的前景造成巨大的影响,使得其出现革命性的变革,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现有的电力电子技术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如下方面:生产电能的过程中会用到它、输配送电能的过程中会用到它、存储电能的时候会用到它、还有其他的领域也需要他。这项技术基本上应用在了电力系统全部的环节中。
(1)生产电能的过程中会用到它。在这个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发电系统,通过提高类似于发电机这类发电设备的工作效率来控制和调节设备功率。我们显而易见的就是大型发电机的应用上了,其控制方向是静止励磁控制。
(2)输配送电能的过程中会用到它。在这个方面的应用换言之就是输电系统。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引进一个新的技术称之为交流输电,它是将现代出现的叫做控制技术的一种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这一项柔流输电技术通过控制技术,针对电力系统,然后不间断的调节系统的各项指标(包括参数、功率和电压等等)。这样的处理尽可能的减少了输配送电能的过程中将会存在的能源损耗问题,也会提高其过程的稳定性。关于这个输配送电的过程,目前技术上比较关心的是高压直流电的输送。距离的远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的是关于高压直流,其距离越远的输送越发能处理输送过程产生的诸多问题。在其他方面的参数控制相同的情景之下,高压直流的输电远距离会相对交流有很大幅度的损耗减小。因为如果电流保持稳定不变,那便不会出现电抗压降,这样会减少输电整体的压降。那么我们可以以低成本投入的线路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线路高稳定性,甚至可以保证基本上不会出现由于稳定性不够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线路问题。
2相关器件的发展过程的描述
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后期,世界上出现了晶闸管,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只,这个晶闸管的出现意味着电力电子技术发生了来势汹汹让人触不及防的一次大变革,它标志着人们不再在电气传动领域一如既往的坚持过去的运作方式,这样的格局已经进步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能的转换已经发生了革新,已经不会再沿用过去古老的办法,而选择采取最新出现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各种器件出现和构成,这一领域将我们带入了变流器的时代。走到这个时期,电力电子技术就算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迎来了春天,但始终没有阻挡它进入这一个新的时代。据此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到了新的世纪,我们口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变得非常的成熟,它的每一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绩。这40多年的经过,是世界上各个技术人员最为紧张,竞争最为残酷的一段时期。传统的电网模式所采取的信息传递方式为点对点,即信息的交互和传递仅能在有限的局部范围进行,因此较为保守和安全。电力电子技术的兴起掀起了智能化电力系统的诞生。智能化电力系统所具有的性能包括实现信息的共享化,有利于各级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相关管理。在纵向发展的角度,由二极管带头的第一代器件最后发展至第二第三代,最终将各个电子元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集成电路,也作为最新出现的第三代电力器件在世界上立足。我们如果想要在生活必不可少的网络上,得到系统最为贴心的服务,便不得不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起来,这是一项高科技技术。我们实事求是的说一句:电子系统出现如今的盛事,变得如此的现代化,是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的,没有这项技术,我们现在享受的网络系统根本就无法如此现代化。
3结语
篇6
[关键词]电子仪器仪表;电磁干扰;抑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H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41-01
一、前言
在我国电子仪器仪表使用范围相对而言较广,但是在电磁环境中容易受到电磁影响,为了可以有效的缓解,甚至是抑制这一情况,需要在电子仪器仪表中运用抑制电磁干扰的相关技术,为保障电子仪器仪表设备可以正常的在电磁环境中工作,这一技术一般被称为“电磁兼容”。近年来电磁技术备受国内和国际的关注,其中电磁的兼容性是考量一个产品质量好坏的重点,我国相关技术监管部门也展开了积极地筹备计划,采用电磁兼容技术来认证电子产品或者电器的质量。
二.电子仪器仪表的常用类型
2.1 模拟示波器
不同的电子仪器仪表所应用的范围不尽相同,示波器一般常应用在信号显示以及测量方面,是针对信号的显示所研制的电子仪器仪表。示波器可以直接显示出信号的变化走向,从而进一步测量出信号的频率、幅度等等。示波器与传感器可以结合使用,以测量非电量的参数。典型示波器主要是模拟示波器,工作原理是检测信号通过垂直系统时信号会呈现垂直放大,将信号传送到水平系统以及示波管,信号会在水平系统中触动电路,在电路的扫描中形成电能流向示波管控制电路在示波管上所形成的信号波形。
2.2 数字万用表
“万”字可以显示数字万能表的主要特点,就是数字万能表的使用范围相当的广泛,一般数字万能表可以测量电流直流电压、电阻、频率、温度、二极管以及三极管等等部分的参数。数字万能表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转换器的使用,同时,控制电路的开关的打开,在电压释放时的脉冲进计算器,在计算器中可以显示有效的电压值。
2.3 交流毫伏表
测量交流电压是交流毫伏表的主要用途,是电网工程中较多使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同样也是电子实验或者电工测量交流电压有效值的主要设备。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是交流电压由输入插座输入被测量的交流电压,交流电压之后经过输入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电子衰减器、主放大器、线性滤波器、输出放大器以及表头后从而显示出交流电压的数值。我国电子仪器仪表中交流毫伏表的种类较多是与其优点紧密相关的。
三.电子仪器仪表中电磁干扰的产生以及危害
3.1 干扰源
电子仪器仪表中可以产生电磁干扰主要部分是源于电磁系与电流系的相互排斥。电子仪器仪表在对于电压进行测量时,电磁系就会产生辐射,使得电波变得复杂而混乱,从而影响电流的正常流动,在电磁系中的复杂的电波发生源就是干扰源。电子仪器仪表普遍被影响的干扰源有导航仪器、雷电、瞬间开关、电磁脉冲、无线雷达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影响电子仪器的干扰源存在的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比如,电源的开关会在断开或者链接的一瞬间产生电流或者是电压,从而造成电磁的干扰。
3.2 敏感接收器
电子仪器仪表中的敏感接收器是指电磁干扰的对象。在电子仪器仪表中有电磁干扰源产生的干扰电波通过耦合路径传送到接受者,接受者就等同与敏感接收器。不同的接收者所接受的干扰电波都有些许的不同,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电子仪器仪表受到的破坏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电子仪器仪表中干扰源、敏感接收器以及耦合路径相互连接时,形成一个完整的传输路径,才可以将干扰电波进行输送从而进一步影响电子仪器仪表正常运转。
3.3 耦合路径
把电磁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传播出去的路径被称为耦合路径。耦合路径一般情况下附属于电子仪器仪表中,而这其中的电磁干扰会阻碍电子仪器仪表的正常传输。耦合路径在电子仪器仪表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金属导体,二是空间场。金属导体是在电子仪器仪表中传导干扰传输耦合路径的主要部分;而辐射干扰传送耦合路径主要是以空间场为主要部分。在电子仪器仪表测量信号的时候,信号的电磁波和电波形成一个电磁场,在仪器仪表运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干扰源,并且可以快速在此空间磁场中传播干扰电波。
3.4 电子仪器仪表受电磁干扰产生的危害
电磁干扰,也被人们称为电磁污染。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高端的电子设备已经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应用早已经普及开来,所以,电磁干扰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当下的时代,高端精密的电子仪器仪表已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对信号的检测要求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因此,减少电磁干扰已经成为一个大难题。电磁干扰使得许多电子仪器仪表产生偏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四.电子仪器仪表中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
4.1 屏蔽电磁干扰
通过减少电磁场的穿透力,一般情况下使用于隔离和减弱辐射干扰,按照工作原理来屏蔽方法有三种,一是,静电屏蔽,它的屏蔽体采用电阻相对较低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使用接地的方式,消除电路之间电磁干扰;二是,电磁屏蔽,它的屏蔽体也与静电屏蔽相类似,都是使用电阻较低的金俨牧希利用金属的特质,对电磁场的电磁被吸收反射,以达到防止高频电磁场的干扰目的;三是,磁屏蔽,它的屏蔽体与上面两种方式不同,采用高导磁、高饱和的磁性材料,用损耗或者吸收电磁的方式起到屏蔽的作用,降低低频磁场的干扰。
4.2 滤波
采用静电放电防护功能的电磁干扰滤波器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问题,并且可以同时兼顾静电放电防护的功能作用。滤波器是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方式,所以电磁干扰滤波器成为了重要的仪器。通过保持设备内部的噪音不向外泄,并且可以提高抑制电磁的作用,阻挡不利于仪器仪表正常工作的信号,使得交流线路频率通过,起到保护作用。
4.3 接地
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接地。大地作为一个巨大的电阻,接地的目的就是将电流引向大地,从而使得电流变小,那么所产生的的电磁也就是微乎其微,通过这种方式来抑制电磁干扰。在理想的状况下,接地体应该是一个零阻抗、零电位的物体,这样即便没有电流也可以引向接地体,有效的避免了电降压的产生。在设计地线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电源地要分开设置;二,直流电源地与交流电源地要分开设置;三,功率地与弱电地要分开设置;四,地线要选相对于粗的。
五、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使用到的电子仪器仪表种类很多,它们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所以造成电子仪器仪表对于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也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正视电磁干扰对于生活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在探索中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才可避免电磁干扰的不良影响对于人们生活的威胁。在工业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电子设备也更为普及,只有将抑制技术不断革新,才可以使得电子仪器仪表继续在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篇7
智能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电气技术的集成建筑,对建筑物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住宅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家的概念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有地住要求,家在现代化社会中已成为居住、娱乐甚至是办公的场所。因此而言,在目前的智能小区中,对于电气多元化和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各种现代化材料也应用广泛,因此对于电气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智能小区电气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是保障小区供电安全、稳定和可靠地主要关键。伴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功能齐全、小区档次上升已成为小区建设的关键。电力资源作为小区建设和主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做好小区的供电工作对于小区建设质量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是小区的关键环节。在智能小区建设中主要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合理配置用电荷载
在小区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新要求和开发商对经济效益的需求,现阶段小区的弧形设计多为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两厅,同时住户面积多为60m2~150m2之间。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在这种家庭失重感,一般的用电计算负荷应当控制在4kw~8kw之间。同时在设计工作中还应当根据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来进行合理的电力配置和输送。
1.2充分发挥电气功能
1.2.1基础功能。电气功能的合理科学发挥是目前智能小区设计的主要重点,在现代化小区设计工作中,智能化住宅小区多为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组成的,在这种小区结构中,一般家用电器、基础设施和防火设备等电气设计与布置较为繁琐,同时各种电气设备的广泛采用也为电气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各种辅助设备、通信设备和远程操控设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2.2开放功能。楼宇自控系统应具备基本的开放功能,包括对ActiveX、DDE、ODBC、API、Access等标准技术均可实现无缝连接。系统可实现与这些系统的通讯,从而实现有关的联动控制以及方便物业管理和系统集成。
1_2.2.1系统控制器配置原则:控制器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否则将被认为是重大技术偏离,可能作为废标处理:系统应采用中央站为核心,DDC与中央站实现数据通信。DDC应设在受控对象附近,按功能和管理类别实现区域划分,每栋楼的送排风、给排水、照明和电量计量分别采用各自独立的DDC进行控制,即每栋楼至少配置4个可独立运行的DDC控制器。其中计量用DDC应提供24小时不问断电源。
1.2.2.2系统控制及监控内容
VRV空调机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1)VRV空调机组系统。通过VRV机组通讯接口实现以下基本监控内容:启/停状态;故障报警;电量计量。通过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接入DDC,检测环境温度。(2)通风系统。风机基本监控内容:送排风机启/停状态;送排风机故障报警;送排风机开关控制;地下车库cO监测。(3)变配电系统。基本监测内容:电能计量;变压器温升状态测量;冷却风机控制。通过变配电监控系统和柴油发电机控制器提供的通信接口与楼宇自控系统连接,对变配电系统及发电机实现集成管理。(4)公共照明、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系统。监控点工作状况描述:照明线路状态;照明开关控制。照明前端设置了光照度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的照度值实现照明的自动控制。(5)电梯监控系统。监控点工作状况描述:电梯故障报警;电源开闭状态;电梯上下行状态。监控点工作状况描述:电梯故障报警;电源开闭状态;电梯上下行状态。
2.系统集成方案
2.1系统概述
作为大楼机电设备的管理平台,楼宇自控系统应是一个高效能、集成化的BMS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需要可将大厦的楼宇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及安保自动化系统集成在EBI平台上,并适用于大楼的建筑特点及先进的控制和管理要求: (1)网络和信息集成;BAS系统将通过中央主机与上位机IBMS系统集成。(2)数据交换和集成(采用工业标准协议对不同的计算和设施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
系统集成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财富中心弱电子系统的信息集成于一个网络系统之中,实现整个大厦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分配,在这个基础上谋求提高大厦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并且追求实现最佳的物业管理模式,从而为大厦业主和使用者提供一个优化的工作、生活环境,以适应当前智能建筑管理的需要。
2.2需求分析
小区的智能化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子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接口。(2)安防系统接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3)一卡通管理系统接口(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4)楼宇自控系统接口。
2.3系统设计
对弱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弱电子系统,用相同的网络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可以看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大楼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巡更的相关信息,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停车场系统的车位数量等等。
3.结束语
人们在经历了资源和能源危机,在饱尝了环境污染之后,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发展。智能住宅不仅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智能住宅应该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是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周华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1丁_.才智,2011,(31).
[2]董勇、谢士敏.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体会[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0).
篇8
关键字:电子技术; 实训; 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TM1-4;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1-0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也同时促使企业重点关注制造工艺对产品质量的作用,开始规范工艺,对能熟练掌握规范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大幅上升,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技工学校,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才能做好人才的培养呢?我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只是关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及考核,这更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而这恰恰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相悖。经验告诉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朝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开设合理的电子相关实训课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其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理论与能力的统一
学校开设实训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依靠日常的理论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完成。但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应该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再经过专业的项目来不断实践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等综合能力,最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所得相结合,成就个人的专业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就要运用恰当合理的表现手段和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各自不断扩充和完善,最后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与学习的动力。因此在电子实训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电子实训课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时刻关注电子科学的发展,把最新的技术和最实用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笔者曾经在完成串联式稳压电源安装实验后,鼓励学生以此为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给自己的手机设计一部充电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制作出一个个既好看又实用的充电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最终也让他们的能力得到了不小的锻炼。因此,在实训教学课堂中,一方面要使课堂生活化,让理论知识衍生出生命力量;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在生活中学习、建构知识,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价值。
四、优化实训建设,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训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实训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对实训中的电子元器件和各类仪器设备的功能、参数以及维护都很熟悉。再者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下企业实践,及时了解行业内最新资讯,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方向,与时俱进才能使得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落后社会现状和需求,当然,教授实训课本身对老师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也能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大实验投入,创造良好的实训和教学环境
实训教学所需仪器设备、场地与环境等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对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加大对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的实验设备的投入或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装或者自行设计研发新型试验设备,如仿真软件等,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现代实训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发展方向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或者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
再者,实训课的教学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的利用相关设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形成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同时也能更好的突出重点,扩大课堂教学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建一个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将老师的见解、课件、典型试验以及学生之间的探讨等等内容放到这个平台上来。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教学平台,打破传统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课堂得以拓宽,也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提升学生的眼界、思辨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制定合宜教学方法
实训前,教师应该做好充足准备,对实训课题和内容、难易程度和工作量有充分的了解,制定实训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合适的训练量和时间,训练量以学生不失去兴趣,不产生疲劳和逆反心理为度,允许因人而异,训练时间上对能力偏弱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宽松,并加大对其的辅导。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时,要对他们做好介绍,使学生明白实训的任务、目标和操作方法,特别是要把实训过程中碰到的仪器的操作规程、安全规范以及工艺要点跟学生交代清楚,让学生都能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教师既要坚持以学生独立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检查、引导。
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由相关的专业老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规划好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4.产校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室的环境中所能进行的实训项目比较局限,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日后工作中所需面对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也积极利用广东省政府对开展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工作的支持,联系各个电子类生产企业,为学生争取到进入生产一线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现实生产中接受更细致更专业性的培训,并通过对生产现场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来验证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熟悉操作规范,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提升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作用。
5.改善评价体系
在实训时,分时间段组织学生对各自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互评,鼓励大家分享心得,探讨问题、相互帮助、改进作品。老师在做出最终评价时,应该参考其他学生的意见以及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操作的熟练程度、调试方法正确与否、测试数据是否准确等综合情况来给出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多给学生一些成功机会和体验。
五、结束语
通过对电子实训课程的探索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文焕,金平,刘艳,闫捷.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100-103
[2].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141-142
[3]黄海燕.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实训室建设研究[J].教学研究,2012,(2):21-22
篇9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接地系统;接地问题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电子通信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问题给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带来诸多安全问题。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是电子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对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使设备机箱和电路上电荷有效释放、提高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为了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加强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设计势在必行。
1、接地系统
1.1接地的概念。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电力系统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它是为了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通过接地线使电力系统或者建筑物中的电气装置和设施的电压保护装置与接地装置相连释放电能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在接地中常用的装置主要有接地极和接地线。
1.2接地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方式把“接地”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按用途来分可以把“接地”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四大类。工作接地又叫做“系统接地”,它是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或者是电器装备正常运行的要求而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进行连接,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指发电机、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加强低压系统电位的稳定性;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导致的设备带电危机人身安全而采用的保护装置;防雷接地为了让雷电带来的强大电流安全导入地下以减少雷电流造成的损害,这类装置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常见,如避雷针、避雷线。防静电接地,由于静电与易燃油性物质、天然气储罐或天气管道接触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作用产生而采用的接地装置称为防静电接地。
1.3接地系统简介。“接地系统是为了实现各种电气设备的零电位点与大地作良性电气连接,由金属接地体引至各种电气设备零电位部位的一切装置的总称。”它通常通过接地极使来过电压产生的过电流导入大地从而保护人身安全或者电子电气设备安全。从总体上进行分析,可以把接地系统分为两类,即不接地系统IT和接地系统TT,而接地系统TT包括高阻接地系统TT_g。
2、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问题
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与电子通信设备的性能的正常发挥、安全以及设备使用寿命都有密切的关系,做好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工作,对电子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转具有重要意义。电子设备和电路系统的稳定性与接地系统的完善密不可分,由于电子设备的接地平面,其面积较为广大,相对大地时会产生一定的电位,相对大地产生的电位一旦受到外界干扰作用,电位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对电子设备和电路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带来极大影响,使电子通信设备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系统可以使电子机箱和电路上累积的静电得到有效释放,从而使电子通信设备内部放电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使电子通信设备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延长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平台。加强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系统建设,不仅可以使电子通信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程度降到最低,而且使电子通信设备向外界发射电磁波。如果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出现错误,则会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使用电子通信设备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电子通信设备受到电磁干扰,而将接地的地线连接方式稍稍进行一下改动,就会使电子通信设备受到的干扰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与电路或系统的零电位参考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接地设计时,应该遵循电子设备接地的地线上电位相等这一原则,这样才能使地线上没有电压,电流也不会通过地线流动。地线作为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低阻抗路径,在地线不同的点上会有不同的电位,当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方式出现问题时,会引起地线上不同点的电位差值较大,对电路的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地线上的等电位设计原则,在实际的接地保护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3、电子通信设备中抗干扰的接地方法
3.1减少接地的地线阻抗。通过减少地线的阻抗对减少电子通信设备受到的干扰左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线作为导体的一种,具有一定的阻抗,减少地线阻抗能使电子通信设备的静电积累得到及时释放,从而达到保护电子通信设备免受外界干扰的作用。地线的阻抗主要有电阻和电感两类,电阻一般在低频电路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显著,而电感则在高频电路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高频电路,由于电感值受到地线面积因素影响较小,而受到地线长度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对高频电路的地线进行布置时,应增加接地的接地点,使设备的接地线能与接地平面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从而缩短接地线,降低电感值,达到接地保护的目的。
3.2避免地回路结构的形成。在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设计中,由于分布电容在电路元器件和接地平面之间广泛存在,而分布电容容易导致接地回路的形成,接地回路形成以后一旦有地线电流经过回路就会产生电压,这就使接地保护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接地回路中的电压与接地回路的面积有着密切关系,接地回路面积取决于接地回路的结构,如果交变电磁场较强,接地回路面积较大,则接地回路中的电压就会增大。较大的接地回路电压会对电子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使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带来威胁。为了使接地回路干扰作用降到最低程度,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通过使用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来对地环路进行有效抑制和切断;对于低频电路中的接地回路,可以通过平衡电路的方法来使接地回路的干扰作用减少。另外,减少地环路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干扰作用,还需要直接影响地环路的接地位置进行有效选择。在接地位置的选取上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将信号源和地分隔开来,使地回路结构减少,来使地回路的干扰因素减少。
3.3减少地线公共阻抗的干扰作用。地线公共阻抗也是电路干扰的重要因素,对电子通讯设备中电路和元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接地设计时,要注意避免地线公共阻抗的干扰作用。避免地线公共阻抗干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缩短地线长度来实现,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合理的布线进行考虑。如在多级电路的系统中,低电平或弱信号电路受到其他电路的影响较大,对低电平或弱信号电路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对多级电路进行接地设计时,应对多级电路的布线采取合理方式进行布置,在选择多级电路的接地位置时,要注意有放大器电路系统接地位点的选择,应该使接地点的位置尽量与放大器的位置靠近,或者采取布置独立接地线来解决。
4、结语
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与电子通信的正常运行、设备操作的安全性以及设备使用寿命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对电子通信设备进行接地设计时,应减少地线阻抗,避免地回路的形成,对电路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从而使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保护发挥其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映红,赵志鹏,陈明.基于不均匀介质基底的传输线高频耦合干扰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8(4).
[2] 孙艳,郭伟.从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看FD I技术转移的机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 谭智斌,周勇.我国电子通信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8).
篇10
关键词:电子电路制作技术;教学创新;工程实践能力
1课程特色与创新
《电子电路制作技术》以电子产品为载体,采用项目层次教学,产教融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原理图设计、电路制作和调试,项目验收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制作技术相关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通过完成典型实训项目(典型电子产品),达到培养学生实用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能力的目的。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教学活动参照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总体流程:“(1)获取信息、明确任务。(2)制定计划、安排进度。(3)选择方案、做出决策。(4)任务实施、完成工作。(5)对照要求、检查控制。(6)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六个教学步骤来设计。电子电路制作技术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电子电路制作技术的全过程是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根据实训项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等展开讨论。
2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2.1课程沿革
电子电路制作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之一,积累十余年实践经验,已成为学院课程建设的亮点。本课程至2006开始设置,课程名为电子实习,以收音机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电子工装技能,系统集成和调试技能;2017年至今,课程名为电子电路制作技术,运用OBE教育理念,通过对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分析后,充实了课程内涵,学生可结合理论学习提出不同的设计任务;改进了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翻转教学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2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本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同时又为后继的课程打好基础。
2.3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本课程要求使AltiumDesigner为设计工具,完成原理图、PCB板的设计、布局;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对PCB电路进行热转印、蚀刻、打孔、焊接、调试检测等提高学生电子电路制作设计能力。课程项目内容多样化,课程内容包括:幸运转盘,无线收发话筒,小音响,多彩摇摇棒等。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加入实用元素,学生对制作产品感兴趣,能驱动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并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课后作品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一举多得。
2.4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本课程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的重要依据,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后,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电子产品单元电路设计和规划。在学生自主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制作以及设计的多样性,提升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创新思考、设计、电路规划及实训报告思考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采用分阶段分评价的模式,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5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五级制,包括平时考勤(占20%)、阶段考查(占40%)、功能考核(占20%)和设计报告(占20%)四个环节。平时考勤考核学生到课与遵守课堂纪律情况;阶段考查检查学生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阶段性成果,功能考核主要检查学生作品完成情况以及功能实现情况。通过平时考勤,确保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通过任务考核和阶段性考查驱动学生去学习,并完成任务,最后功能考核是对学生最后成绩的肯定,也是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认定,通过设计报告,锻炼学生撰写设计文案的能力,也是学生对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
3课程开发原则
本课程通过充分的社会企业调研,以“走出去,引进来”原则完成课程开发,大致分五个环节。图1电子电路制作流程图根据项目要求,完成元器件的选用。(2)完成原理图、PCB板图设计。(3)根据工程模式完成电路的焊接工作,达到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机械强度。(4)通过电路调试与测试,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5)项目答辩验收。
4课程设计方案
4.1课程设计理念
《电子电路制作技术》通过理能联系实际,产教融合,对电路进行合理设计、制作、调试、验收为前提,综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4.2项目任务设计
本课程通过完成典型项目,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开发典型项目任务时,既要考虑工作过程的真实性,也要考虑与教学规律相结合,考虑教学的适用性。因此,我们选择以下典型的项目任务:项目1:NE555多谐振荡器设计与制作;项目2:计数器设计与制作;项目3:LED显示设计与制作;项目4:对前面项目进行级联调试。
4.3学习活动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活动参照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大体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工作法来设计。对每一个项目,具体的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1)明确任务,制定计划:根椐项目,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分析任务要求,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要求,制定明确完整的计划,对方案进行选择(2)设计电路:在理论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文献,根据设计要求和已选定的总体方案的原理框图,确定对各单元电路的设计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主要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注意各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配合,但要尽量少用或不用电平转换之类的接口电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拟定出各单元电路的要求后进行全面检查,无误后按顺序设计各单元电路。(3)制作、调试电路: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在电子电路实践和电子工程技术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阶段,也是将理论电路转换为实际电路和电子设备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对理论设计的检验、修改和完善。调试过程是利用符合指标要求的各种电子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对安装好的电路或电子装置进行调整和测量,以保证电路或装置正常工作;同时,判别其性能的好坏,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等。因此,调试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4)验收:学生独立测试,教师对项目输出结果,电路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评分(5)答辩:项目验收结束后,学生进行答辩,阐述项目设计方案,制作方法以及整个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思路。(6)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便于后期整改。(7)撰写报告:写项目报告的写作,要求包含方案论证,设计原理,制作过程,输出数据参数等,误差分析。
5教学效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多数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制作电路的情况。(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多数学生基本能够看懂电路图,并能够按照电路图和设计要求制作和调试电路,能够撰写比较完整的项目设计报告。(3)从一开始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是好,到现在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得佳奖。由此看出,我们的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6课程建设计划
能正确识别、检测和选用常用电子元器件。能对典型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能读懂实用电子电路原理图。能对照不同电路方案分析选择电路。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完成PCB的设计制作。能够按照电路原理图焊接实用电路。熟练使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能够对制作完成的电路进行调试以满足设计要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子产品制作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子产品制作的教学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谭海曙.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毕满清.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梁青.Multisim11电路仿真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