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保湿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保湿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保湿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天麻;生态栽培;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7.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25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单子叶兰科中草药,一般种植在林下阴湿、腐植质较厚、蜜环菌丰富,疏松肥沃pH6的微酸性土壤,地温10~12℃以上开始萌发,15℃以上生长加快,地温20~25℃最适宜蜜环菌和天麻块茎生长,土壤温度低于10℃进入休眠期,高于30℃天麻停止生长。天麻生长与湿度关系密切,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平均湿度80%左右,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最适于天麻成长,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65%时,不利于天麻生长发育,尤其是北半球6―8月份的生长旺季需较大水分,9月份以后,雨水过多则不利生长。

我国天麻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徐锦堂等[1]进行了天麻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工作,自然感染蜜环菌的木材栽培天麻的研究大大增加了天麻产量,1971年在海拔50m的北京平原地区栽培天麻获得成功,使得天麻栽培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周铉[2]用种子繁殖实验,达到了1%~10%的发芽率,播种所产的块茎获得了数倍的产量。20世纪70年代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且人工栽培的天麻开始供应市场;20世纪80年代天麻的有性繁殖理论研究以及其播种技术有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并适合大面积生产的种子播种方法,其栽培的天麻开始大量供应市场。 国内天麻人工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天麻产品基本上都是人工栽培的天麻。现今对于天麻的栽培,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天麻质量来展开。天麻的仿野生栽培能更好利用林地资源,提升天麻品质,提高价格,增加种植户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探索在南岭山区天然条件下栽培天麻,研究适合南岭地区成本低,品质优的天麻生态栽培技术为天麻的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市场提供高价值的天麻产品,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致富渠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天麻品种是四川绵阳的纯种红天麻(GelataB1.F.elata)、乌天麻(G.elataB1f.G1aucaSChow)、从湖北宜昌引进了适于在室内栽培的宜红优1号进行栽培试验。种植环境为全天然南岭地区。

1.2 方法

通过引进国内主要的天麻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考查其栽培性能及产量和质量等技术指标,然后进行杂交选育,获得适应南岭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

在南岭地区选择了7个不同海拔、腐殖质资源较丰富的地点进行天麻野外生态栽培,每试验点设3个重复小区,9个月后进行采收、测产。应用SPSS13.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覆盖植被等对天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栽培方法:用有性繁殖1a生郴麻3号白麻块茎(零代种)做种,种麻用量为500g/m2,菌材20kg,穴宽0.3~0.5m,深20~30cm,间距3m。种植天麻时先将穴底挖松,铺腐殖质土3cm,平铺一层树叶,排放菌材,菌材鱼鳞口夹密环菌,再放置已培养好的老菌材,相间距离6cm左右,鱼鳞口处放上0代麻种,一根菌材上放6棵麻种,用腐殖质土填实间隙,盖腐殖质土10~15cm,盖枯枝落叶保温保湿。

砂土:腐殖质少,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腐殖壤土:腐殖质丰富,含沙量少,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好,通气;腐殖砂土:腐殖质较丰富,含沙量较多,渗水速度较好,保水性较好,通气性能较好。

2 结果

2.1 品种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对国内主要的天麻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进行杂交选育,获得适应南岭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见表2、表3、表4)。

杂交品种栽培试验表明,3号的生态栽培性能更优,将其命名为郴麻3号。

2.2海拔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H6和H4,2个点的天麻产量最高,H1和H7的2个点栽培的天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点。H5和H6都在1300m左右,但土壤类型及覆盖植被不同,H6点的产量显著高于H5。

2.3 生态栽培方式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本实验对在不同土壤采用哇栽和垄栽2种方式种植天麻进行研究,为天麻的稳产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由表6可知,在含砂量高的土壤中用畦栽优于垄栽,在含砂量较低、粘度较大的黏性土壤中用垄栽优于畦栽。

3 讨论

3.1 优良品种的选育

传统的天麻育种采用自交或近交,所培育出的后代只能保持其H本的性状,且多代繁殖后其遗传品质下降,存在种性退化、抗逆力下降、产量降低等诸多生产问题。通过选择遗传异质性大、亲缘关系较远、能优势互补的亲本进行远缘杂交,则可以获得理想的稳产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良种。本研究通过对国内主要的天麻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能够在南岭地区生长的天麻品种进行杂交选育,获得适应南岭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

3.2 生态栽培环境条件研究

3.2.1 土壤类型对天麻的产量有显著影响

实验选择的土壤类型均可进行天麻的栽培,其中腐殖砂土优于砂土和腐殖壤土。虽然天麻生长繁殖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萌发菌和蜜环菌供给,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微生物利用菌材的培养、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而且天麻生长对温度、湿度、氧气均有较高要求,土壤要求保温保湿、通气排水,通气和渗水效果差易发生腐烂现象。此外,覆盖植被与天麻产量有直接关系,草丛覆盖试验点天麻产量显著低于乔木及灌从覆盖试验点,乔木及灌从覆盖试验点间天麻产量无显著差异。天麻生长有避光、向湿的特点,在郁闭度较高的乔木林或密度大的灌木林合适栽培。

3.2.2 海拔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天麻生态栽培中各因素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南岭地区750~1510m海拔高度区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天麻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320m左右天麻产量最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温度、湿度的垂直变化,使得植物的生物量和生物量构成受到影响。海拔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6℃左右是普遍的自然现象,而温度是影响天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天麻块茎在地温低于10℃时则处于休眠状态,生长发育完全停止,10℃ 以上时开始萌动,20~25℃ 生长最快,30℃生长受抑制。南岭地区夏季高温,低海拔地区高温达32℃,抑制天麻生长,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湿度增大,这为天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海拔750~1510m 范围内,天麻a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海拔1030~1320m天麻产量均在高位,在海拔1320m处产量最高,个体最大,反映出天麻对高海拔的良好适应,与王绍柏[2]等在湖北宜昌1000~1300m适宜建立红天麻品种园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湖南与湖北纬度、气候条件基本一致,适宜的栽培条件相近。但与曾勇[3]等在黔西北地区海拔1800 m处栽培红天麻产量最高的报道不相符,这可能与气候和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天麻的栽培要讲究因地制宜。

3.2.3 土壤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天麻生长温度10~28℃,平均湿度为70%~80%,土壤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65%时,天麻生长缓慢,尤其是6―8月份的生长旺季需较大水分,湿度较大容易腐烂,天麻栽培土壤要求有一定保温保湿能力,并有良好排水性能。天麻生长需要氧气充足,氧气稀少不利于蜜环菌生长,则生长受阻,栽培天麻的土壤要求疏松透气。天麻生长的营养主要来自菌材,因此人工栽培以一般用含沙量高的砂土,排水透气性好,人工浇水保湿,但砂土的保温性、保水性差,室内栽培时可用空调控温,室外栽培多用覆膜保温。天麻的生态栽培中不采用人工保温保湿技术,对土壤的选择非常关键,需要选择保温保湿和排水透气性能都好的土壤。含沙量较高的土壤疏松,腐殖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湿度和保温性能,促进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因此腐殖质较丰富、含沙量较多的腐殖砂土最适合天麻的生态栽培。

3.2.4 栽培地主要覆盖植被类型对天麻产量影响

天麻生长有避光、向湿的特点,天麻在野生条件下只能在林下生长,最适宜的植被覆盖包括竹林、青冈林、栎类林、木姜子林、桦木林,以及由李属、山桐子、灯台等树种组成的阔叶林下,并且需要有草本植物覆盖。这些植物的根能为蜜环菌提供营养,而蜜环菌则为天麻生长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由于天麻多生活于林下或竹林中,许多高大植物形成了天然的荫环境,丽荫湿的环境正是天麻、蜜环菌理想的生长条件,因此天麻基地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乔木林、灌木林地。但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如何引起天麻生长繁殖及产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养分怎样随着水分进入菌材,影响蜜环菌生长,至今还未知晓,有待深入的研究。

综上,南岭地区天麻生态栽培的最优环境条件为:海拔1000~1300m左右,阔叶或阔针叶混交林或灌从,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疏松、排水保湿性能好的林间地块,坡向为半阴半阳的缓坡地,进行林下栽培。

3.3 天麻生态栽培方式对天麻产量的影响

天麻栽培的室外栽培一般采用畦栽,即挖宽0.5~1m,深20~30cm的畦,将地底土挖松赶平,顺山摆放菌棒,在菌棒刀口处摆放好菌种(生产种)、菌枝。面上盖土10cm,再盖杂草树叶等保湿。这种方式在保温保湿,操作方便,但土壤透气、排水性较差,南岭地区降水量较多,部分地块易出现天麻腐烂的现象。本实验对在不同土壤采用哇栽和垄栽2种方式种植天麻进行研究,为天麻的稳产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在含砂量高的土壤中用畦栽优于垄栽,在含砂量较低、粘度较大的壤性土壤中用垄栽优于畦栽。

垄栽和畦栽各有优势,天麻的室外栽培一般以畦栽为主,保温保湿,操作方便,但土壤透气、排水性较差。垄栽土壤更疏松,能充分利用土壤耕作层通气性好的优势,有利于根系呼吸及排水,并可以减少土传病害的为害,但保温保湿性较差。但在夏秋高温季节,易使地温过高,若降水量小容易造成土壤干旱,不利于天麻生长。综上,天麻栽培方式在含砂量高的土壤中用适合使用畦栽,在粘度较大的土壤中适合用垄栽。

参考文献

[1]徐锦堂,郭顺星,范黎,等.天麻种子与小菇属真菌共生萌发的研究[J].菌物系统,2001, 20(1):137-138.

[2]王少柏,周铉,杨崇仁.天麻杂交种的优势[J].云南植物研究,1997(4):380.

篇2

一、方根方法

五彩络石的发根方法很简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扦插以后从底部生的根,保持湿润的土壤大概20天左右即可生根。另一个是在爬藤的时候,叶对生的节间处也可以发根。

二、繁殖方法

五彩络石的繁殖主要是通过扦插繁殖。扦插条一般是从节间处修剪下来的,剪下后将枝条放在疏松透气的基质里面,插入不要过深,之后及时浇一次透水,然后放在有明亮光并且保湿的地方养护,大概20到30天就可以正常生根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苔藓;园林;生物学特性;应用;栽植技术

1生物学特性

苔藓是植物界中一类原始的高等植物类群,也是植物界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苔藓植物体形态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有几厘米,大者也不过几十厘米,但大多数都已具有类似的根、茎、叶分化,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小人国”。

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温湿的环境中,在阴湿的石面、土表、树干上常成片生长,也有部分种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它们具有丛生的习性,常形成大片的苔藓植物群落;植物体吸水能力强,可蓄积大量水分于体内;其生长速度快,抗寒能力强,不易受病虫害侵袭;苔藓植物体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细腻的质感,其娇小如绒、青翠常绿,给人以古朴典雅、清纯宁静、自然和谐的感觉,在园林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2在园林上的应用

2.1花卉苗木根部的包扎藓类植物广泛用于花卉苗木移栽过程中根部的包扎,尤其是在一些异地运输过程中,它能有效地保护花卉苗木的根毛少受损伤,同时维持了根际小环境的湿度,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泥炭藓(Sphagnumssp.)是用于包扎花卉苗木的首选材料,因为它的茎叶具有惊人的储水能力,对空气有较高的通透性以及植株比较松软等特性。

2.2土壤添加物将某些藓类与细砂、土混合用于一些花卉的栽培。土壤中添加这些藓类后,不仅使土壤有效地保水、通气,而且也增加了土壤酸度和腐殖质的含量。如人们常将包氏白发藓(Leucobryumbowringii)、南亚白发藓(L.neilgher-rense)以及丛叶白发藓(L.scalare)用于杜鹃花的栽培。在扦插苗木的苗床中添加切碎的苔藓,还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2.3盆景材料一些较大型的藓类如万年藓(Climaciumdendroides)、大叶藓(Rhodobryumgiganteum)、金发藓(Poly-trichumcommune)等,它们具有直立生长的茎,常被栽植于盆钵中供人们室内观赏,成为袖珍园林艺术品,若点缀一些比例协调的山石、动物、建筑等陶质配件,将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美丽景观。

2.4苔藓公园苔藓植物应用于园林往往受到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湿条件的限制,因此,最适于建立苔藓专类园。在一定范围内集中苔藓植物作为主体植物材料,按颜色、质感的不同,镶嵌排列成图案,并结合山石、水景、树木等造园要素,创造适合于苔藓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条件,充分展现苔藓植物翠绿的色彩美。把自然生态中的各种苔藓景观浓缩于一园,既利于养护管理,又利于充分发挥苔藓植物的群体效果。置身于地毯状的苔藓公园中,别有一番情趣。金发藓、万年藓等是苔藓公园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种。

2.5配景苔藓植物适应性强,在林阴下、树基、树干、岩石表面、建筑物的背面等其他植物不宜生存的环境中都能生长良好,应用其中能提高园林的整体观赏效果;作为地表覆盖植物或局部点缀,起到烘托、丰富景观的作用;在山林风景地,可依山植藓布景,体现山林野趣。

3人工栽植方法

3.1取材

3.1.1取材时间。材料来源于野外自然生长的苔藓植物。在北方地区除冬春季室外温度低于5℃时不宜取材之外,其他时间均可,多数以4月初至11月上旬为佳。

3.1.2取材方法。用采集铲将苔藓带土铲起,所带土层厚度约0.5cm,将其装入塑料袋中保湿取回,在袋内保湿可维持7d左右不枯黄。

3.2栽植

3.2.1选盆。一般选盆深20cm以下的广口浅盆,这有利于排水,苔藓植物虽喜温湿,但盆土不能积水,若长期积水,则会造成生长不良。盆土用一般的园土即可,或其他偏酸性的土壤,盆土在盆内起丘状,以增加栽植面积和透气透水性。

3.2.2栽植。将装好土的盆浇透水,将采回的苔藓植物成片展开细致地贴在盆土上,用手压紧,以利于苔藓与盆土的紧密结合,栽完后用水喷透。

3.3条件控制

3.3.1光照。苔藓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严,但如果在温室内则不能放在台架下长期避光,适度的光照有利于其生长,但不能强光照射。

3.3.2温度。苔藓植物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实践证明,环境温度低于10℃时,易生长不良,其体色偏黄,而当温度超过30℃时,也不利于其生长,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应控制在10~30℃,在25~30℃时生长最旺,体色碧绿。

3.3.3湿度。空气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上,低于90%则生长减缓;盆土湿度以见干见湿为准,盆内不能积水。

3.4关键技术

(1)野外采集时一定要带0.5cm厚度的土层,这有利于苔藓植物与盆土的结合。

(2)栽植时一定要将苔藓植物体紧密压实在盆土上,这有利于盆土中的水分和养分及时供给植物体。

(3)在温室内,不需要特殊的光照设备采光,只要不放在黑暗中即可。

(4)除盛夏外,在温室内,环境温度要以加温方式控制,温度在25~30℃最宜。

(5)空气湿度要用喷雾装置控制在90%以上。

(6)在室外进行地面栽植时,要全面考虑栽植地段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湿度、温度、土壤等,并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创造适宜苔藓生长的最佳条件,以保证栽植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赵建成,吴跃峰.生物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美国薄壳山核桃;栽植技术;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96-02

美国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是一个集用材、油料、绿化、生态、保健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优良阔叶树种。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外形挺拔美观,坚果收益期长,经济效益显著,是安徽省近年来重点推广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由于主根发达,须根较少,美国薄壳山核桃在造林移栽时往往造成根系创伤过大,栽植后苗木w内水分失衡,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尤其1~2年生实生苗,在部分地区的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不足50%,甚至在30%以下,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总结近几年来栽植薄壳山核桃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技术措施,以期为造林绿化提供参考。

1 建园地块选择

薄壳山核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喜肥喜水树种,其主根极为发达。为了保证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建园位置除了要选择交通便利的主干道附近外,还要具备排灌条件,土壤厚度要在1m以上,地下水位低于1.5m。同时,尽量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肥追施便利、劳动力充足的平坦地块。

2 定植时间

春秋季都可定植,但以秋季定植效果为好。秋季栽苗,地温高,有利于根系伤口愈合,苗木根系恢复快,并可长出少量新根。苗木第二年发芽时,根系基本可保证树体水分供应平衡,苗木生长量较大,生长时间相对延长,有利于树体养分积累和树势恢复。皖北地区,冬季低温一般在0℃左右,土壤不结冰或仅表土结微冰,地膜覆盖后能保证土温在0℃以上,保温保湿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根系伤口的愈合。同时,秋冬季劳动力相对充足,可以充分利用冬季闲暇时间造林。

3 定植株行距选择

以采收坚果为主的美国薄壳山核桃,通常树体高大、树形开张、生命周期长,所以单位面积上个体数不能太多,否则容易造成光照不足,影响产量和果实质量。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结合阜阳市实际情况,可采取林农间作、农药间作、农畜种养等栽培模式,既提高了前期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前期果园收益,起到以短养长互补双赢的效果。一般采用4~6m株距,8~10m的行距,栽约225~300株/hm2。后期根据苗木生长和果园郁闭度状况,隔株移栽,株距改为8~10m,行距8~12m,栽90~165株/hm2。

4 授粉树配置

薄壳山核桃属雌雄同株树种,但雌雄花开放时间却往往不一致:雌花授粉期内雄花往往已开败或尚未散粉,极易造成雌花脱落或果而不实。因而,园艺栽培中必须配置雄花开发时间与主栽品种雌花花期一致的授粉品种,这是获得丰产稳产的重要保证。一般栽植1~2个主栽品种,配置10%左右的授粉品种2~3个。

5 定植技术

5.1 深坑大穴 定植穴要挖深挖大,大小为长宽高各为80~100cm,以利于保水和促进新根生长。挖坑时表土与心土要分开,坑要求直筒形,上下大小一致,不要锅底形。

5.2 施足基肥 杂草、枯枝败叶、作物秸秆、农家肥等均可作为基肥施用,既可为苗木提供营养,又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穴底施用,并踩紧,厚度为50cm左右。

5.3 回填表土 每穴可加过磷酸钙2kg,先将表土与过磷酸钙充分混合,然后回填坑中。表土不足部分从地表其它地方挖取。回填到接近地面时,过磷酸钙应少一些。过磷酸钙可以使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环境,幼苗对磷的需求较大,同时过磷酸钙能够加速杂草、枯枝败叶、玉米秆、稻草等腐烂过程。

5.4 灌水沉降 栽植前,每穴灌透水一次,直至水从坑穴溢出,促使基肥表土沉降落实。

5.5 苗木栽植 栽苗前要用泥浆蘸根,栽植时根据苗木根系长度,决定是否再回填表土或继续挖深。栽植时,先将土埋住根系,然后轻轻提苗,多提几次,使根系舒展,根系与土充分贴紧,不留空隙,再用土封好,用脚踩实。皖北地区土壤漏水偏干,栽植时深度可比原来稍深3~5cm,可以显著提高建园成活率。

5.6 浇水保湿 栽植后浇透水,待水渗干后,封土踩实,再覆盖一层干土,然后覆盖地膜,用以保湿增温。

5.7 苗木定干 苗木栽植后要及时定干。定干高度因果园规划和苗木大小而定:对于密植栽培、苗木高度在2m以下的,可于1.0~1.5m处定干;对于林粮间作、树木较大的,可于1.6~2.0m处定干,甚至在2.0~2.6m处定干,以便于今后进行机械化操作和木材利用。

5.8 苗木保水措施 栽植定干后,应及时采取保水措施,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具体方法包括:

5.8.1 树盘覆膜 用1m见方的地膜将树盘覆盖,四周用泥土压实,保持四周稍高,中央略低,以利于雨水渗入。树盘覆膜,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部伤口愈合,并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5.8.2 树干捆绑,减少树体水分流失 用湿布、湿草绳或地膜包裹树干,或在湿布外再包裹地膜,能明显减少水分蒸发,显著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篇5

交通便利,有清洁水源,咖啡(茶树)植龄5~6年,株间行距2m以上,树冠遮荫,下层空间阴暗潮湿的园地适合反季节(夏季)套种白参菌。

2白参菌菌包制作

用熟料方式制作菌袋,培养料为棉籽壳50%,木屑20%,麦麸10%,玉米粉8%,石膏1%,石灰1%,咖啡壳10%。棉子壳需提前预湿12h,然后将培养料中各物质按比例均匀混合,含水量60%~65%,pH7.0左右,常压灭菌48h,出锅冷却至30℃,消毒、接种。单面打孔接种。接种后,将栽培袋堆码在培养室平展地面或放置在床架上养菌,养菌温度保持在23~28℃。当菌丝洁白浓密长满栽培袋时,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可置于园下栽培。

3不脱袋覆土栽培

一般在菌包覆土前10d左右(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全面清除一次园地杂草,翻耕表土,为白参菌生产包提供一个良好的着床环境。建畦床:依园地地形而定,一般在咖啡(茶树)植行(带)一侧,距植株15cm处挖建畦床,一般床宽60cm、深12cm(均以不伤树根系为度),长度依地形而定。挖出的表土置畦床旁留作覆土材料,亦可添加咖啡壳(茶渣)改善透气性。畦床挖好后在晴天晾晒3~5d,再在畦面及其四周撒一层石灰粉灭菌杀虫。菌包处理:搬运过程轻拿轻放,避免折断(菌包折断会降低产量)。先将菌包外层塑料膜去掉,用小刀将菌袋上3个接种口菌种挑去,然后在背离接种口的一面划一条5~10cm长的线,划破菌袋即可,要保证菌包内不积水。菌包摆放及覆土:先在畦床表面铺1~2cm厚的咖啡壳,以利于保湿和吸水。在畦面先喷一次水,然后将菌包横置于畦床,接种口朝上摆正,菌包间距2~3cm,袋间用咖啡壳填实。菌包表面覆土2~3cm,以覆没菌袋为宜,然后将接种口周边约3cm以内的土扒去。灌水,上面加盖地膜和遮阳网(地膜要定期打开),以更好地遮荫保湿和刺激出菇。该出菇方式既有利于保湿,及时补充菌袋的水分和养分,为白参菌营养及生殖生长提供一个有利的封闭小环境,提高生物转化率,又可以有效利用咖啡壳资源。

4出菇管理及采收

园内套种白参菌的关键是控制覆土层的含水量和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通风换气。覆土层要保持湿润,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才能保证菇蕾正常发育。在出菇期间,旱季每隔3d喷水1次,以湿润表土为度。待第1潮菇完全出齐后停止喷水,养菌8~10d,然后充分灌水1次,待出第2潮菇。管理方法同第1潮菇。白参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7d左右完成整个子实体生长发育。在子实体菌盖未完全展开,颜色未变浅之前及时采收,避免菇体变软、腐烂,降低商品价值。采摘时,手握菌柄基部整丛摘下,如果基部还有残留,则需要用小刀除去,否则会影响下一潮菇的菇型。

5病虫害防治

套种白参菌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有机咖啡园、茶园的各种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套种前搞好园内环境清洁,杜绝虫源和病源。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菌种;生产菌包的材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套种的菌包无污染;创造和保持适宜白参菌生长发育湿度和通风条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一旦出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栽培过程中,尤其在出菇期不提倡使用药剂防治,若某些情况不得不使用农药,则应选用符合生态有机咖啡园、茶园建设标准和食用菌生产中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适时防治。

6综合效益分析

篇6

喜温暖,大多数品种最适宜的白天气候为15-26℃,夜间温度为10-15℃。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进入半休眠状态。冬季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耐寒品种可耐-30℃低温。月季喜肥,宜栽于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pH值6-7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以75%-80%为宜,但在稍干或稍湿的环境中,亦能正常生长。

2.花期控制

科学修剪,控制花期合理修剪是月季花期控制的关键,月季花枝上的芽有2种类型,花下1-5叶处,枝条上部芽是尖的,发出的花枝短,花朵小。枝条中部芽(花下6-9叶处)为圆形,圆芽发出的花枝长,花朵大,枝条基部芽眼是平的,芽活性低,发枝慢。由此可见,了解花芽的习性,才能准确做好花期控制。肥水管理,控水过程中,以枝叶萎蔫后,及时喷水,1小时内恢复为临界,如新枝现蕾比计划晚,此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每5、6天叶面喷肥1次,花蕾迅速生长。

3.栽培技术

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法,亦可分株、压条繁殖。扦插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或秋季的梗枝扦插为宜,夏季的绿枝扦插要注意水的管理和温度的控制。否则不易生根,冬季扦插一般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如露地扦插要注意增加保湿措施。其以播种繁殖者,用于有性杂交育种。对于少数难以生根的名种,则用嫁接繁殖,其砧木以野蔷薇为宜,如黄色系列品种。

4.繁殖方法

4.1扦插繁殖

4.1.1插穗选择和修剪。选择当年生,没有病虫害的健壮枝条(以花后枝条较好)。剪除枝条上部,选取枝条中、下部,每10cm剪截1段,作为1根插穗,其上保留3-4个腋芽。不留叶片或仅保留顶部1-2片叶片,以防插条内水分和养分流失,以利扦插生根及控制枝叶生长。

4.1.2扦插前处理。(1)浸泡法:用2号ABT生根粉配成30-50mg/kg溶液,将插穗以50-100根捆为1捆,下端2cm浸入该溶液2-4小时,取出后插入苗床,深度3-5cm。(2)快蘸法。用50%酒精和萘乙酸或吲哚丁酸配成500mg/kg溶液,将插穗下端2cm浸入该溶液中2-5秒,待药液稍干后,立即插入苗床。

4.1.3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充分浇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小弓棚遮荫、保湿。前10天勤喷水,保持较湿的环境;10天后,控制喷水,见干再喷,保持稍干的湿润状态。

4.2嫁接繁殖

4.2.1芽接法。用长势旺、稍萌动的腋芽连皮剥下做接芽,砧木切一个“丁”字形,长1.5cm,把接芽嵌入接口内,用塑料带绑紧,30天后成活。

4.2.2枝接法。在砧木离地3-5cm处劈接,要求接穗为未展开的嫩梢,粗细与砧木相当,接后用塑料带扎实,10天后就愈合成活。

5.修剪技巧

第1批花开后,中等枝条应中截,枝条上保留3-4个芽;弱枝重截,留芽1-2个;强枝轻剪,留芽5个,适当抑制生长。第2次修剪要轻,只在残花下第2片叶的上面下剪,保留第2片叶的腋芽,这是一个在生长和发育上都具有最佳优势的芽,并处于全株的优势地位,剪除此芽会影响下次花期、花朵质量以及植物的长势。立秋后花后修剪(第3批花)采用中截,每个枝条留3-4个芽。为照顾株形平衡,也可退至上批开花的枝条上下剪。要剪除重叠枝、交叉枝、过密枝、徒长枝等,以利通风透光和株形匀称。

6.主要病虫害防治

6.1月季白粉病

①症状: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危害月季、玫瑰、蔷薇等植物,病菌侵染月季的叶片、花器、嫩梢等。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反卷,变厚,逐渐干枯死亡,成为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②药剂防治:休眠期喷洒2-3°Be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药剂防治常用的有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苯莱特(丁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碳酸氢钠250倍液,硫黄粉常用于温室的冬季防治。

6.2月季黑斑病

篇7

关键词 红叶石楠;冬季扦插;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69-02

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又名火焰红、千年红。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小乔木。春季新叶红嫩,夏季转绿,秋、冬季呈红色,枝叶茂盛,叶片表面角质层厚,景观效果亮丽红艳,是目前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中应用最广泛的绿化树种。经过多年来实践观察,发现红叶石楠适应性强,可耐40 ℃的高温和零下低温,耐修剪、萌发力强,色彩及季相变化丰富,病虫害少,管理简易。

扦插是红叶石楠生产最广泛的繁殖方式。为提高红叶石楠扦插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进行了多年的生产性对比,总结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冬季红叶石楠扦插繁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1 扦插前准备

1.1 园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稳定、排水良好的园地,最好选用砂壤土做苗床[1-2]。

1.2 苗床整理

首先进行必要的土壤消毒与施肥,即将生石灰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有机肥(如人粪尿4 500 kg/hm2)等均匀撒在田中,一起耕翻耙匀;然后用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或多菌灵600倍液喷洒苗床。扦插苗床要做到深沟高畦,一般宽1 m、高20 cm,中间略高,排水沟宽30~40 cm。

1.3 盖地膜

苗床整理好后,紧贴苗床盖上黑色薄膜,以达到保持土壤湿度、温度和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2 扦插技术

2.1 扦插时间选择及插条处理

冬季扦插苗先生根后发芽,发芽整齐,到7―8月夏季高温期根系生长较发达,新苗可长至30 cm左右,抗旱抗高温能力强,成活率在90%左右,10月可为工程用苗;常规扦插时间一般安排在4月底和5月上旬,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新枝条,扦插苗先发芽后生根,到7―8月夏季高温期根系生长未发达,抗旱抗高温能力相对较弱,成活率一般在70%~80%。采用冬季扦插,基本可免除洒水、除草的成本(表1)。由表1可知,冬季扦插可节省用工300个/hm2,人工工资节省2.4万元/hm2以上。当地可在春节前农闲季节冬季进行插苗。生根剂采用国光速效生根剂200倍液,插条选取红叶石楠当年生木质化充实枝条8~10 cm,将插穗下部3~4 cm部分在药液中浸30 s左右即可取出,生根剂浓度高,相对枝条发根的数量多;若生根剂浓度低,可适当延长枝条蘸液时间[3-4]。

2.2 扦插

枝条上端保留1.0~2.5片叶,用生根剂处理后随即扦插到土壤中,插入深度为枝条的2/3左右,露出顶端的叶片和芽,插后浇足水使插穗紧密接触土壤,密度为80~120株/m2;喷洒多菌灵600倍液,起到杀菌消毒和枝条保湿的效果;然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插条上,用泥土压紧压实边缘薄膜;最后搭建小拱棚,盖上70%的遮荫网。

3 插后管理

3.1 盖膜期

薄膜覆盖后,既保暖、保湿,又无杂草,只要适当灌水保持土壤湿度,盖膜的时间可达100 d以上。

3.2 揭膜

清明前后,新枝生长旺盛,选择阴天或雨天揭掉薄膜和小拱棚,重新盖上遮荫网,防止烈日曝晒伤苗;高温晴天傍晚揭掉遮荫网,中午前盖上遮荫网,炼苗7 d左右即可揭去遮荫网。

3.3 揭膜后

一是追施叶面肥。整地时施足基肥,盖上黑色地膜后,冬季扦插技术关键点在于“黑膜 +白膜”,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和苗床的温度、湿度,在早春能够早发根、早发芽、抑制杂草生长;7―8月,枝叶茂盛有效遮蔽阳光直射土壤,使用黑膜不会烫伤根系;常规4―5月扦插后,采用“黑膜+白膜”技术,初夏枝叶未茂盛,土壤和苗床温度升高,不利于根系和新芽生长,甚至烫伤,降低成活率。不需要进行地面施肥,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时用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等进行叶面施肥。二是水分管理。清明、梅雨、台风季节,雨水较多,应重点做好排涝排水工作;夏秋高温干旱,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若温度超过40 ℃,盖上遮荫网。三是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根腐病,一般每隔20 d用炭疽福美或多菌灵喷1次,连喷3~4次防治,并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红叶石楠易受蚜虫、吉丁虫等危害,揭膜后可用氧化乐果8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喷洒,每隔7 d喷1次,连喷4~5次。

3.4 洒水

要保持土壤和叶片不干燥,常规育苗扦插第1个月,晴天每天喷2~3次水;第2个月晴天每天喷1次水,第3个月视苗情洒水。

3.5 除草

苗圃地密植,插后不宜进行化学除草和工具除草,必须手工拨除。

4 结语

2008年以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应用红叶石楠冬季扦插育苗,未见国内期刊报道。实践证明此种方法操作简单、省工省本,成活率高,生产周期短,已逐渐推广辐射至周边育苗场。

5 参考文献

[1] 陆小清,李云龙,毛志滨,等.红叶石楠扦插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3):22-23.

[2] 王中智,李芳,魏兰,等.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4,24(3):67.

篇8

二、播种 播种期一般安排在11月上中旬。播种当天,把苗床再次翻挖,细耕整平,肥水浇透后播种。播后覆盖细泥沙,厚度为辣椒种子的3-4倍,然后盖上稻草,稻草上再覆膜,膜四边扎牢,可保湿、防雨、防鼠、防虫。

三、小苗管理。当有1%的芽出土时便揭去稻草,并搭盖竹片拱棚。有70%的芽出土,需少量揭膜,根据天气情况排湿降温,避免徒长形成高脚苗,同时喷根腐灵300倍液预防椒苗猝倒病。苗出齐后揭膜炼苗,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假植。

四、分苗 分苗假植成活后,逐渐进入寒冷季节,椒苗生长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苗棚使用大、中、小塑料棚均可,关键是苗棚骨架要求牢固,抗风吹、雪压、雨打。棚膜一般选用透明度好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全新塑料膜。

2.床土要疏松肥沃,并要求无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种子。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土壤可用如下方法配制:菜园土50%、堆肥17%、栏肥或鸡粪3%、河塘泥20%、草木灰10%,河塘泥要晾晒风化后使用。分苗前40-50天,将园土、肥、河塘泥、草木灰按比例配制,每100公斤培养土混入1公斤磷肥和适量根腐灵进行床土消毒杀菌,将以上材料完全混匀后堆码。堆码过程中,按每100公斤营养土浇10公斤畜粪水的比例一边堆码一边浇,堆码好后用塑料膜封闭,闷20-30天,腐熟待用。

篇9

大田育苗的特点:设施投入相对较少,技术要求不高,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但在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容易发生草害、病虫害。

1.育苗田的准备。育苗田块选好后,越冬前进行深翻、冻垡,一方面可消灭一部分病原菌及害虫,另一方面有利于疏松土壤。开春后草莓定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基肥,每亩施入过磷酸钙30千克,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或腐熟菜籽饼100千克,同时施入50%辛硫磷0.5千克,以去除地下虫害。结合施基肥,再一次深翻土地,平整地面。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2~1.5米、高10~20厘米、沟宽20~30厘米的畦。同时一定要开好田块四周沟系,涝能排、旱能灌,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自动喷灌、滴灌装置喷滴保湿,做到畦面土壤潮湿又不积水,为母株生长及匍匐茎抽生提供适宜生长条件。

2.母株的选择与定植。①母株的选择。母株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匍匐茎子株苗发生的数量与质量。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壮植株,即新茎粗度1厘米以上、根系发达、叶色正常、小叶对称、无病虫害的匍匐茎子苗作为母株。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脱毒原种苗、一代苗或二代苗为繁殖生产苗的母株。

②定植时期:母株的定植时期可以秋栽,也可以春栽。

③定植密度与方法:育苗圃的定植密度取决于品种抽生匍匐茎的能力、土壤的肥力和管理水平。就品种而言,佐贺清香、丰香、甜查理等品种匍匐茎的抽生能力较强,在定植时密度可小一些,而红颊、章姬等品种匍匐茎的抽生能力较弱,在定植时密度可大一些。

3.母株定植后管理。母株栽种后,需要及时灌足水,次日再浇水一次,以后小水勤灌一直保持土壤湿润到草莓植株活棵。母株成活后,施一次尿素,隔15~20天再施一次尿素,施用量不宜过高,以免引起烧苗,每亩施肥10千克,可直接施在母株周围,无需全园撒施,施肥掌握在临下雨之前为好,也可浇施,浓度为0.2%~0.3%为宜。

4.子苗管理。母株抽生匍匐茎后,自匍匐茎第二节开始有不定根发生,并扎入到土中形成子苗。为了培育健壮的子苗,繁苗期间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匍匐茎整理:母株开始抽生匍匐茎后,要定期检查,及时将匍匐茎苗理顺,将相互靠得太近的匍匐茎适当拉开,使子苗尽可能分布均匀,保证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对于后期所抽生的匍匐茎,因苗龄短,难以形成壮苗,应及时剪除,以减少田间郁闭,保证早期子苗的健壮生长。

②及时压蔓:匍匐茎抽生初期先向上生长,接近叶面高度时向下匍匐生长。为了使匍匐茎偶数节上发生的不定根及时扎入土中,应在子苗具有第二张展开叶时进行压蔓,采取的方法是将新抽生的子苗近前的匍匐茎用泥块压牢,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压断。

③控制子苗数量:为了很好地培育壮苗,根据不同草莓品种的特性、母株定植密度控制草莓的繁苗数量很重要,每亩田的育苗数量以控制在3~3.5万株左右为宜。

篇10

关键词:大树移植;技术措施;自动化园林

自动化园林一般都是将大树移植即移植大型树木。我们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城市对景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在新型城市,更是要求生态健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现今城市自动化园林化已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提高城市品味,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1大树移植基本原理

1.1近似生境原理

自动化移植后的生境优于原生生境,移植成活率高。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主要指光、气、热等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如果把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的大树移入碱性土壤,其生态差异太大,移植成活率会比较低。因此,定植地最好与原植地类似。移植前,需要对大树原植地和定植地的土壤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改善定植地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1.2树势平衡原理

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须保持平衡。移植大树时,如对根系造成伤害,就必须根据其分布的情况,对地上部分继续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基本保持平衡。

2大树移植的优、缺点

能够优化城市绿地结构、改善城市绿地景观;可以迅速达到绿化、美化园林的效果;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成活率低,成活后绿化效果差;前期生态作用为负效应。

3大树移植的时间

3.1.1春季移植春雨连绵的季节,最为理想。这时气温回升,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条件好,低温转暖,有利于根系的主动吸水,从而保持水分的平衡。早春是我国多数地方移植的适宜时期,但持续时间较短,

3.1.2夏季移植此时,树木生长最旺,枝叶蒸腾量很大,根系需吸收大量的水分,而土壤的蒸发作用很强,容易缺水,易使新栽树木在数周内遭受旱害。所以在栽植时要保护好根系,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蒸发量,并保持土壤中水分充足。如果冬、春两季雨水很少,夏季又恰逢雨水季的地方,应掌握时机进行栽植,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3.1.3秋季移植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土壤水分状况稳定,许多地区都可以移植。特别是春季严重干旱、风沙大或春季较短地区秋季移植比较适宜。但若易发生冻害的地区不宜采用。秋季移植时间较长,从落叶盛期以后至土壤冻结之前都可进行。

3.1.4冬季移植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冬天土壤不结冻或冻结时间短,天气不太干燥的地方,可以进行冬季移植。在北方或高海拔地区,土壤封冻,天气寒冷,一般不宜冬天移植。但是在冬季严寒的华北、东北大部,土壤冻结较深,可采用带冻土球的方法移植。

3.2大树移植的选择方法

3.2.1最能适应移植地点的立地条件即“适地适树”,即栽植后能够成活,正常生长发育和开化结果,对移植地段不良因子有较强的抗性观赏性的树种。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所需要求的树种规格、树高、冠幅、胸径、树型、长势等,到郊外或苗圃进行调查选树并编号。选择接近新移植地环境的树木。

3.2.2移植树木的要求无严重的病虫害,无严重的机械损伤,要具有必须的观赏性,植株生长健壮,生长量正常。选定移植树木后,应在树木北侧用油漆做出明显的标记,以便找出树木的朝阳面,同时采取树木挂牌、编号并做好登记,以利对号入座。

3.3挖掘大树的方法

3.3.1裸根移植裸根移植仅限于落叶乔木。挖掘时沿所留根幅外垂直下挖操作沟,沟深视根系的分布而定,挖至不见主根为准。在挖掘过程中欲留根系的切口要平滑不得劈裂。

3.3.2挖掘前先用草绳将树冠围拢,其松紧度以不折断树枝又不影响操作为宜,然后铲除树干周围的浮土。挖好后修整土球,修整要用锋利的铁锹,遇到较粗的根时,应用锯或剪将根切断,不要用铁锨硬扎,以防止土球松散。土球修好后应立即用草绳捆好,以防蒲包脱落,然后即可打花箍。将双股草绳一头拴在树干上,然后将草绳绕过土球底部按顺序拉紧。

3.4移植大树的装卸及运输办法

大树的装卸及运输必须使用大型机械车辆,装卸和运输过程应保护好树木,尤其是根系,土球和木箱应保证其完好,树冠应围拢,树干要包装保护,装车时,根系、土球、木箱向前,树冠朝后。

3.5移植大树的种植方法

大树栽植前必须检查植穴的规格、质量及待栽树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根据苗木深浅要求,再将苗木放入坑内。回填土应用移植大树的原生境土与有机肥均匀混合。裸根树木栽植时,根系要舒展,不得窝根。移植木需设立支撑,防止根部摇动透气影响成活,而且支柱与树干相接部分要垫上蒲包片,以防磨伤树皮。

4养护管理

4.1地上部分保湿

4.1.1包干为了保持树干的湿度,减少树皮蒸腾水分,要对树干进行包裹。包干时可用浸湿的草根从树基往上密密地缠绕树干,一直缠裹到主干顶部。

4.1.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

4.1.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

4.2促发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