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创新;图书管理
随着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国家每一个角落,我国国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文化建设是比较新颖的方式,但是这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国图书管理水平不仅仅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便捷的读书方式,最关键的是可以普及图书,让国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最广泛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图书数据资源缺乏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图书需求量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读书需求,就应该重视图书数据资源的扩增。但是目前我国的图书数据资源严重缺乏,在进行信息资源采购的时候,缺少了解读者需求的环节,不能够满足读者的独特性要求,导致图书长远发展受到限制。在引进信息资源的时候,不仅仅要扩增学习性强的专业型图书,还应该重视一些独特资源的引进,比如一些民俗等图书。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面多样化地扩充我国的图书信息库,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丰富读者的阅读视野,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图书管理质量。
1.2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要想保证我国图书管理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信息化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从而直接影响图书管理服务质量,还会限制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由于直接与读者交流最多的就是工作人员,因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甚至服务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图书管理的质量,所以说要想提升信息化图书管理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我国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质的飞跃,从而不断完善图书管理模式。
1.3安全方面建设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图书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虽然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也会受到网络安全性的考验,一旦不能怪把握网络安全性,就很容易出现网络应用差错,从而影响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目前我国的图书发展会受到网络安全风险的侵害,从而导致图书数据库丢失或者被盗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不仅仅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效率,最关键的是给图书建设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建设信息化图书时要重视网络安全,避免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
2现代信息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2.1资源共享、流通
信息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对数据资料等信息进行共享,方便读者的阅读和浏览,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借阅时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做到随时随地的交流和互动;也对馆藏书籍、书刊等资源占据空间较大的缺陷进行了完善,很多图书馆已经开设电子阅览室等基础设施,为读者进行检索、查阅、下载资源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加了书籍的阅读量,优化图书管理结构,从整体上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2图书管理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图书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丰富、快捷、传递迅速、信息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能够提供读者自动检索、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的束缚,让图书馆更好的顺应社会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的读者会更倾向于网络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所以信息化图书管理更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3]。
3信息化图书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3.1创新图书管理理念
创新图书管理理念,能够更好的应对新时期带来的问题。首先,对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管理,然后加强特色资源的引进,全面合理发展图书信息化资源,对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其次,要摒弃传统封闭的管理理念,结合读者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形式,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加强各个省市之间图书馆的交流,互相借鉴管理理念,加强数据资源共享性,实现共同创新的目标;最后,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文件对图书馆的功能进行完善,能够符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创新管理理念,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3.2完善管理体系
图书馆可以根据馆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日常图书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规范工作流程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强化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3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图书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保证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供交流的机会,强化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让其更好的服务图书馆管理;同时也要完善馆内的考核机制,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等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中,促进工作人员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要及时鼓励人员对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为图书馆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4提高安全水平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数据库资源的安全性,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浏览环境。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风险也随之加大,存在的病毒等风险都能导致图书馆数据库瘫痪、信息丢失、数据失真等情况,不仅造成了图书馆数据资源的损失,还降低了图书管理效率,都不利于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图书馆应该定期对软件进行检查、扫描,及时的优化存在的漏洞,从根本上避免出现安全等问题[5]。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创新图书管理,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出目前我国建设信息化时代工作逐渐得到广泛重视,而创新我国的图书管理工作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了创新图书管理,使得我国国民能够利用更加便捷的方式满足对图书的使用欲望,使用信息化技术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全文通过详细分析目前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图书管理问题非常关键,同时还说明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技术提升我国图书管理质量是非常有效的。只要保证信息化应用水平,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图书管理。总而言之,要想保证图书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就应该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我国的图书管理目标,使得我国国民读书欲望能够与日俱增,从而可以普及读书效应,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丽琼.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J].金田,2013,45(1):355.
[2]王潇潇.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78(10):276.
篇2
目前,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县城文化馆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低,某种程度上图书仅为摆设,似乎只供上级部门检查而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有国民读书率下降的原因,也有图书馆在借阅权限管理上过死限制、僵化操作的问题。为了促进图书借阅,从管理的层面上,图书馆应该重点从优质服务、优化资源、从优引导等方面对促进借阅进行深入的策略上的探究。
关键词:文化馆 图书馆管理 借阅 策略
目前,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县城文化馆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低,某种程度上图书仅为摆设,似乎只供上级部门检查而用。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县城的文化建设,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少了左膀右臂。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一种现象呢?细细究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民阅读率低,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早在2006年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为了了解国民的阅读问题,进行了又一次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这说明网络等新型媒体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很大。
二是文化馆图书馆在借阅权限管理上也存在过死限制、僵化操作等问题。一部分地方的文化馆图书馆,在图书的借阅权限上,采取了这样那样的的设定,很少有按照自身资源的状况和用户的实际状况进行借阅方式的创新之举,从而导致了图书借阅权限的客观上被限制的状况。究其根本,就在于管理工作上存在保守做法与僵化行为。这与目前图书馆管理理念上的“用户至上”与“尊重个性需求”等提法背道而驰,成为了文化馆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开发与利用的一种羁绊。
那么,采取什么策略才能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图书的借阅呢?为了促进图书借阅,从管理的层面上,图书馆应该重点从优质服务、优化资源、从优引导等方面对促进图书借阅进行深入的策略上的探究。
一、从优服务
文化馆图书馆是设在县、市等城市中的重要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但是,由于文化馆图书馆本身资金紧张,加之文献资源匮乏,服务形式单一,在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促进借阅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不大。这就要求文化馆图书馆树立“从优服务”的理念,用一流的服务质量,完成高质量的借阅服务。例如,现在,一般的县级以上的文化馆公共图书馆都尝试建立图书流动站、科技信息服务上门等服务形式。这些形式超越了单纯的扩大图书阅览室、美化借读书条件等思路,由定点室内服务到文化下乡下基层。县级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只有不断挖掘自身的服务潜力,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理念,在争取最大社会资源投入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从服务对象上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处在特殊的地位,农民仍然是最广大层面上的服务对象。对于乡镇文化站、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一定要结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国情,开动脑筋,转变观念,把服务眼光投向农村,把服务重点移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文化馆图书馆只有优化服务工作,才能响应党的号召,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进行图书馆管理。
从技术的层面上讲,优质服务还指管理的现代化,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先进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均实现了自动化和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其便捷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完全能满足借阅权限随机变动的需要。但是,一些落后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并没有这样的服务。为此,以自动化、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来促进图书的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也是一些地区亟待解决的从优服务的问题。
二、优化资源
尽管网络阅读不能与传统阅读相提并论,但是,借助网络,可以优化阅读资源。例如,把一些已经进入到公共领域的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放到文化馆图书馆的网上,以方便网民阅读。另外,优化网络深层阅读,也是优化资源的一个方面。国民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这也是一种存在的事实,还得正视。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京召开成果会,郝振省院长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6%
数字阅读接触率各项指标继续呈较快增长势头。结论说: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7.1%,图书、报纸、杂志的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09年均有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结论还说: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报纸、期刊的阅读量较2009年也均有增加,国民阅读电子书超过6亿本。可见,优化各类阅读资源也是时代所需,这就要求文化馆图书馆转变图书的呈现形式,不妨把经典的或极富价值的作品转化为电子版,以方便阅读,求取资源的最大优化。
三、从优引导
首先从认识上进行引导。不能因为网络媒体的兴起,而让国民图书阅读率一降再降。事实上,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相比,传统阅读的作用更值得强调。因为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图书的本来就应该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的积累,虽说现在有图书娱乐化的倾向,但这绝不是图书的本质。读内容深刻、形象丰满、文化厚重的图书,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从活动上进行引领。例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书信大赛活动、年读书最佳读者评选活动、阅读写作交流活动等,与相关单位,例如电信局、邮政局、教育局等,还有文学社团等组织进行合作,在活动上引领,以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图书借阅工作。最新调查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接近六成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同时有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可见,国民渴望有关部门组织各类读书活动。
篇3
(一)丰富图书资源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极大满足,因此转而有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随着经济水平的不但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市、县等都建有区域性的图书馆,但由于资金以及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地域性图书馆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其次一些大型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的高费用也是的一些小型图书馆望而却步,由此导致图书馆中的电子数据库资源有限。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图书馆资源更新速度,因此各图书馆对图书资源更新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加速图书馆管理信息的信息化
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却又不注重收益的场所,因此在资源配置以及储存搜索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现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的运行效率,满足人们对特定信息的需求,实现人们的自身强化,发挥图书馆的根本作用。另外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还能通过人的管理,便于知识的拓展及传递,以此服务更多的人。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管理实现图书馆在现代环境下的前进,便于图书馆更好的发展。知识管理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而来,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来说,只有实现了信息管理,才能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创新建立在信息管理的稳定性以及全面性的基础上。知识管理能够促进信息管理的有效延伸,为信息管理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三)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
传统图书馆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仅仅局限于当地,无法满足更大范围的需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过于落后,无法实现数据库间的有效连接,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无法达到学习型社会图书管理的基本要求,这些固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让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因此要建立先进的学习型社会体系就要对传统图书管管理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使得图书管理行业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学习型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
二、学习型社会图书管理创新措施
(一)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为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必须改善当前图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图书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建立学习型社会前首先需要对图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传统的常规化管理向顺应时代的特色管理迈进,加强图书管理的特色建设,不仅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还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效率。
2.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对图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也是科技应用于实际的体现。
3.有传统的封闭式图书管理向协作化管理迈进,各图书馆见需要加强联系,共享图书资源,并在管理模式上互相借鉴,使各图书馆同步发展,避免局部图书馆出现井底之蛙的状况。
(二)创新图书资源配置以及时地传递新知识
当前图书馆的地域性较强,因此当某区域读者对图书资源有一定需求时往往无法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源。为改变当前图书资源比较匮乏的状况,首先需要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进行图书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对图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其次需要对图书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增加不同种类的图书资源,突破学术性信息资源开发的限制。最后通过网络加强对信息资源以及脑力资源的开发,向读者传递当前最新知识动向,为读者提供更为先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
图书资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习型社会中对知识渴求的人们,因此对图书的管理应该围绕这一群体展开。首先需要对当前管理制度进行创新,规范图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对行政管理进行创新。我国的图书馆大多为公益性组织,因此行政部门是图书馆管理的住到单位,在进行管理规章制度的创新时首先需要进行行政管理。
2.综合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图书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模式,涉及到众多人员,因此需要建立先进的综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促进图书管理的有效展开。
3.业务工作制度方面的创新。当前的图书管理制度仍旧局限于传统管理方式,很多管理制度存在先天性不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效率。
4.读者服务规范方面的创新。读者是图书管理的服务对象,图书管理的效果主要通过读者的满意程度反应,为更好的提供服务必须对服务规范进行创新。
(四)促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高校逐渐遍布与全国各地。当前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其中的藏书多种多样,设甚至高于当地一些图书馆藏书数量。当前高校仅面对学校内部学生开放,未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服务对象有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图书馆是一种未被充分开发的社会资源,在学习型社会为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可以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会读者提供图书阅读服务,逐步提升高校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便于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图书借阅资格、借阅期限、借阅数量等各方面进行规定,并对图书馆管理系统建立专门对外的窗口,对有一定需求且信用度较高的社会学员可适当提高其权限,增加借阅图书数量以及借阅期限,将社会和高校图书馆紧密连接起来,促进学习型社会和谐发展。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1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1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有限,但我们可以无限开发资源的潜在能力
世界信息化方面建设走在前端的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就拥有了优势。图书资源就属于一种很重要的信息资源,每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这种资源,在当今信息技术基本实现全球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及经济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图书资料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尽快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化,促进资源共享。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快速找出有价值的资源,促进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1.2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图书资料事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图书资料是一个国家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的管理,在信息化发展不断进步的现代,图书资料事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改变,以便适应信息化时展,通过自身信息化管理促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的完善和进步,保证图书资料事业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致。
1.3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的要求
每个图书资料的部门都独立存在,正因如此,各部门之间信息无法有效交流,更无法实现实际上资源共享,信息检索的效率非常低下,由此降低了图书资料信息使用效率。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点是加大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的力度,整合各种图书资料以便于实现对各个图书资料的管理部门的资源共享且保障图书资料各项信息的流畅和通融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图书资料的管理是单纯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所有图书资料的收集、管理及利用,需要耗费大批量人力物力。但图书资料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就可能极大节省管理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2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及现存问题
2.1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现状
许多高校图书馆因管理疏松致等问题使得大部分图书资料损坏或丢失。许多有宝贵参考价值的资料和各种研究类期刊丢失情况严重,更使得许多期刊因其中的一部分丢失无法装订,图书资料的信息无法记录。因为某些读者对图书资料不爱惜且随处乱扔图书、看过的书不放回原位,导致了许多比较珍贵图书的丢失。还有一些图书被撕去一部分甚至随意涂画,有些学生将书放进书包里私自带走,若图书管理员未能及时查出,将会导致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混乱。将这些损坏和丢失的图书加起来,损失非常大。图书资料是国家社会的公共财产,若将这些不良行为继续发展下去,会造成国家财产和学校名誉的损失。
2.2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缺少法律及技术保证
现如今我国虽已出台了一些有关法律法规,针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行为进行相关保护,但这部分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而且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并没有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导致众多高校私有资料被私自下载、复制及处理,高校图书资料信息安全性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各大高校数字化权、著作权及隐私权被随意侵犯,因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文件格式、数据准换标准以及检索等各方面问题,更导致各高校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机构无法连成一个整体,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有效管理信息化就更难以实现。
2.3缺少了信息化意识和及必要费用投入
我国的高校管理者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并不高,且高校图书资料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了信息化方面技术知识,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也不够,目前发达国家对图书资料信息化相关保护的资金投入一般要占高校总资金投入10%左右,然而我国高校在图书资料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并未达到发达国家投入水平的一半,且对于外国的图书馆管理来说,我国国内图书馆在数据挖掘等技术方面没有大规模的使用,且只有极少数图书馆采用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然而国内图书馆界其实早已认识到,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3加强各大高校相关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对策
3.1加快网络信息管理建设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图书资料共建与共享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行,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在学校中建立区域网,更应加强与社会联系,逐渐建立与其他地区网。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各大高校图书馆之间图书资料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已逐渐频繁,合作也更加密切。加强各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必要准备条件,有助于帮助我国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推动中国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的准确信息资源支持。
3.2应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关物质基础
高校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设备,可直接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水平。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图书资料的各种载体更开始出现多样化并趋于不断完善的趋势,由此,可以实现图书信息的有效整理利用,目前众多高校已配置了更多的专业性极强的有关电子设备,图书资料的整理对象也开始由纸质的图书变为了数字网络化方面的图书资料信息,所以如果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建立起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基础设备。
3.3为健全数据库建设,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
建立起一个数据库不像基础设施建设一样简单,属于无法短期内完成的任务,想要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必须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因此高校图书馆如果想要发挥馆藏图书资料快速传递性及便捷检索性,就应不断完善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更需要图书馆建立起不同类型的图书资料数据库。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加强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法律法规,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合木提•司马依.基于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1):251-252.
篇5
关键词:网络时代 图书资料 管理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61-01
现阶段,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不断普及,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资料的获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通过网络来获取图书资料的方式。因此这就需要图书馆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一、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1.图书资料管理的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更新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对图书知识的需求也就越大了。但是,现今传统的纸质资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图书的需求,一方面因为图书购买经费会受限,另一方面图书馆的书籍种类还是比较单一,资源不够丰富。图书馆的图书一般都是以纸质的方式存在的,这样会占用很大空间,另外还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图书避免受潮,避免被虫损害和避免被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使图书馆图书的保存工作难度加大。
现今大部分图书馆对图书都是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这样图书馆中的图书就很有可能和外界的信息知识时代的资源形成脱节,所以,在网络时代下,图书的管理工作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期刊报纸,电子型文献和纸质期刊报纸,纸质文献的一体化管理,这样就可以避免图书馆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方便人们更好的获得图书资源,使图书资料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2.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管理不统一
伴随着电子图书的引入,使得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出现了电子形式和纸质形式共存的局面,电子版图书和纸质版图书是俩种不同的载体,两者之间有相互补充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图书馆文献的管理不统一。因此,要实现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共存便是现在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3.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图书馆想要氛围良好、管理有序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离不开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如果不重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会导致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从而影响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降低图书馆的整体水平。造成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因为缺乏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还因为图书馆缺乏现今的设备,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得不到提升。只有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拥有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的一些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化科技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二、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大对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建设
传统的图书管理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效果也并不好,而现在网络的发展给图书资料的管理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这就需要人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应用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必要性,从而加大对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例如,要多引进一批高科技的计算机,并且配备高端的软件和硬件,同时要注意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真正落实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来更好的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2.加强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安全管理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有别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传统的纸质的图书资料需要做好防盗防潮防虫咬的安全管理工作,而网络时代下的图书管理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注意网络安全。网络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应用了大量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然而网络环境会存在不稳定的时候,例如,网络有可能受到非法的侵入和攻击,更严重的时候有可能造成网络瘫痪,对图书资料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图书资料的管理一定要充分的重视网络安全的管理,可以采取安装防火墙,设置登录名和密码等一些列的措施,来有效的避免图书资料受到病毒的侵入,从而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注重图书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要想实现传统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建设,就需要对图书资料进行数据化和信息化,而数据库正是实现图书数据化的基础,只有建设好数据库,才能实现传统书籍资料向电子化数据的转换。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图书资料的数据库建设,使传统纸质图书准确有序的网络化。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很多数据库的建设情况都不太乐观,容易出现质量不高,准确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都耐心的工作,促进我国图书资料获得更好的管理。
4.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图书资料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更是要充分重视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现阶段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职业道德素养也并不高,严重缺乏计算机技能,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传统图书资料向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改革,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加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网络时代下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另外,可以专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很强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队伍壮大。
5.建立健全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能够促进更好的实现图书资料的网络化建设。传统的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的需求,所以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也应该适应现在的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建立好以后要保证制度的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严格执行落实到每一个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这就需要建立图书资料管理监督小组,监督管理制度的实行,使员工更高效的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6.国家的大力支持
图书资料的管理建设同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网络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支持,可以采取制度上的鼓励来推动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的改革,同时国家要为图书资料管理网络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人们已经迈入了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更好的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为了避免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和外界的网络信息造成脱节,人们应该加强对网络化时代的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图书资料网络化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图书资料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岩涛.网络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3:99-100.
[2]孙翠芹. 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204-205.
[3]马合木提・司马依. 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6:253-254.
[4]仇少坤.网络时代下图书Y料的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8:56-57.
篇6
[关键词]网络条件;图书资料管理;转型;策略
一、网络条件下的图书资料管理
在网络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或普及率较低的阶段,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使用的传统的模式,其工作重点就是保存图书资料,而对于资料的利用率却没有受到重视,造成了利用率较低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资源的价值不能发挥出来,影响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完整度,对其发展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网络条件下,人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大,也提高了图书资料的阅读方式的需求,电子书籍、电子资料等形式必然成为未来图书资料的主要方向,纸质图书资料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子资料无论是查询还是阅读起来都比较便捷,而且环保。对于图书资料管理来说,管理信息化,必然会提高管理效率,使其劳动量减少,对提高资料利用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必然适应不了图书资料逐渐电子化的改变,必然要促进资料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创新管理制度为资料管理奠定基础,并要促进开发信息资源库,而且要注意平时的维护和不断地升级,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此促进管理效率提高。
二、图书资料管理的转型
(一)图书资料来源转型
图书资料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是馆藏式,就是以实体图书资料的形式保存,其资料来源主要是通过购买存在的,如果购买量多,图书资料就必然多,因此,资料的含量是由购买力度,也就是资金决定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资料向电子资料转型,其主要形式为输入式,馆藏式图书资料逐渐减少,大多数图书资料都是以非实体形式存在于网络中。这就大大增加了图书资料的含量,但是馆内实际的空间并没有发生变化,对于电子图书资料的含量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效率决定的,因此,资金已经不是主要决定力量,网络成为新的资料来源。
(二)图书资料储存方式的转型
图书资料储存对于传统管理来说,主要是架柜式,也就是将图书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保存在资料室或图书馆的资料柜或资料架上,这种储存方式比较直观,一目了然,使资料使用者对图书资料的储量有一个快速的了解,而这种存储方式是静止的,只有利用时,其内容才能呈现出来,这种储存方式的决定因素为馆内空间的大小。
在网络条件下,电子图书资料增多,图书资料的储存方式也转变为现代储存方式,图书资料储存在网络中,图书资料不用存在于资料室或图书馆中,通过网络媒介就可以对其进行储存,而且有的实体图书资料也可以通过扫描设备将其变为电子资料,方便查询,也对实体资料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文献。这种储存方式不能直观的呈现其储存量,但是在网络的条件下,其内容却可以完全呈现,这种方式是动态的,而其储量的决定因素就是网络容量的大小。
(三)图书资料整理工作的转型
传统管理方式下,图书资料整理主要以人工进行,因为绝大多数是实体图书资料,有较大的工作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却有较低的工作效率,导致许多图书资料不能及时地被整体出来,无法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在网络条件下,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以转变为计算机管理,计算机可以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及登记,便于查询借阅。通过计算机,可以查询所需要的资料,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工作量大大减少,而且利用起来方便快捷。
(四)图书资料检索转型
图书资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一般采用卡片索引进行检索,资料使用者要想检索资料,就要在卡片箱中按照字母查找所需资料的首字母,但是这都是在知道确切名称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检索,如果不知名称那就无法进行检索,大大减低了资料的使用率,也为使用者带来了困难。
在网络条件下,建立了数据库,为使用者检索提供了方便,不但通过数据库可以检索到馆藏资料,而且相关的电子资料也可以检索出来,即使在不知名称的情况下就可以检索出想要的资料。
三、促进图书资料管理转型的策略
(一)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图书资料管理的真正主体还是管理人员,在网络条件下,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才能上岗,而且要学习图书管理知识,综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增强图书管理意识,充分利用好图书资料来促进本身的发展。
(二)提高电子图书资料的管理力度
尽管电子图书资料更易管理,但是在网络条件下,网络技术中存在的风险会直接影响图书资料管理,因此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很重要。同时,应提高电子图书资料的管理力度,首先要对数据库及资源库的网络进行管理,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设置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对网络进行维护,防止网络病毒等风险的侵害,导致电子图书资料丢失等现象的发生。
(三)对图书资料管理的服务进行优化
在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实现了共享,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图书管理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证图书资料的质量,要对资源库的运行进行监督和审查,不断地更新数据库,促进服务质量提高,使读者可以及时利用最新资讯信息等,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资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无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图书管理的转型,利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忠维.浅谈网络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的转型[J].赤子,2012(8).
篇7
1.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又被称为明晰知识,是指能够被明确表达的知识,即用口头传授、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达的文字化的东西,它只是知识的一种,是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正是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对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而言,是指不能系统阐述的知识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是我们知道却难以表述的知识,它通常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和行为之中。显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只占很小比例,绝大部分知识是隐性知识。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1992年由美国麻省一家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最早源于企业,即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它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是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种有意识的战略,是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有利结合,是知识共享基础上的知识转移过程,它要求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对于图书馆来说,隐性知识是整个图书馆全体人员(读者与馆员)头脑中难以编码的知识的总和,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流程针对的管理对象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皆有其隐性根源,而隐性知识在人类知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学界把知识管理的概念引入图书馆管理中,这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所谓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将其知识资源(包括其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智力资源)作为管理对象,给予组织、协调、控制,其核心是通过在组织内部??建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而提高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它强调的是知识与人的结合与创新,强调知识流动,并通过有效地利用知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创造价值和能力。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1 知识资源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指图书馆员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知识共享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或组织)是知识共享的承担者和发动者,知识共享中最困难和最有意义的是隐性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的目标就是要消除各种知识共享障碍,运用知识共享机制来调节和组织知识创新。
2.2 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又一核心目标。它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它不仅仅是指创造新发明、提出新理论和提供新知识,还包括对现有的知识进行管理,揭示现有的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内容。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的基地,是科学系统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知识管理不仅要促进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用户(读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要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充分利用馆内外的智力资源,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促进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文化和学术的交流,努力把馆员的隐性知识发掘出来,使它们流向需要的用户(读者),同时将文献中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 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创新是指图书馆把所有显性知识通过数据库形式储存,创造出数字化信息服务和网络化操作。知识管理运用现今的信息技术,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知识混乱无序的矛盾,通过互联网大量地提取和整合电子资源,创建全社会共享的信息文献资源系统。作为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馆员的主人翁地位,在用户(读者)服务上体现用户第一的宗旨,从而推动知识管理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
3.2 提高馆员素质,转变馆员角色
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充分考虑人的愿望和需求,为广大馆员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才能全面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馆员培训教育制度,不断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管理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教育,完善更新知识,促进馆员内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促进图书馆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其次,要改变馆员角色定位,由图书保管员发展为新时代的知识导航员。
3.3 知识信息的参考咨询
用户(读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图书馆的服务只有不断地满足用户(读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中赢得用户资源,获得持续发展。图书馆的职责就是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帮助读者在网上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参考咨询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知识需求,使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了明确的目标,符合图书馆有限的、有目的和分等级的知识管理。它是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对隐性知识管理及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很好地促进馆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知识管理和创新的目的从而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创新。
3.4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
知识管理是围绕知识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利用开展管理的、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利用数据库资源对数据进行挖掘,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挖掘,获取隐含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创立知识联盟。在知识存储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及新型检索技术、搜索引擎、智能以及组件技术、网络技术,做好高速信息处理工作即大容量存储总做,为合理高效管理知识提供保障。在知识传播及交流方面,图书馆应充分建立集成图书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多功能集成。
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礼貌策略
1 前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社会的知识中心,情报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公众文化休闲中心四位一体的公益文化场所,在服务经济建设,提供知识保障与智力支持,促进信息交流与社会教育,传播文化与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图书馆服务工作无疑是人际交往最为频繁的职业之一。图书馆馆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馆员如何运用恰当而礼貌的语言为读者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人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语用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语言交际理论分别是格莱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本文尝试结合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本准则应用在读者语言服务中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语言礼貌策略,以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应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2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莱斯(H.P.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莱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莱斯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格莱斯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1],每个范畴又包含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1)量的准则,(2)质的准则,(3)关系准则,(4)方式准则。
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成为当今语用学的基础。但因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话语字面意义与其实际意义的关系,却没有说明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表达其真意的原因。为此,英国著名学者利奇为这个问题找到了较为合理的答案,即出于礼貌的考虑。利奇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2] 即:(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逊准则,(5)一致准则,(6)同情准则。
“礼貌原则”是从实际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以听话者为中心,目的是在交际中既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包括感情,面子等),也不损害自己的尊严[3]。因此,在言语交际中,为了保证交际成功进行,人们更多考虑的是语言得体。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策略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并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读者语言服务中的应用
3.1 合作原则在读者语言服务中的应用
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会话时谈话双方应相互合作,交谈双方是相互配合的,谈话的目标是相互一致的。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在与读者的会话中应该首先遵循的是合作原则。按照合作原则的要求,为读者提供准确而真实的信息,达到让读者清楚明了,顺利完成交际目的。
(一)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量的准则,为读者提供适量的信息。馆员应为读者提供当前交际目的所需信息,但也不能超出要求,提供过多的信息。如果为读者提供了过多的信息量超过了读者的接受力的范围,会让读者难以理解,交际也会终止。如果过多的提供了其它题外信息量,会让读者感到厌烦。如果为读者提供过少的信息量,会让读者感觉受到冷落的感觉。因此馆员在与读者交际过程中应掌握信息量的准则,使用适量的语言为读者提供完整的信息。使读者明白清楚。
(二)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质的准则,为读者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员要为读者提供真实的信息,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比如,有一位读者需要查找1998年《中国水利学报》这份杂志,馆员为了嫌麻烦对读者说没有或者是找不到。@就违背了会话中的质的准则。馆员应该为读者在馆藏资源中搜索后,为读者回答准确信息。这样才使得在与读者的会话中愉快结束,才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关系准则,为读者提供与交际话题相关联的信息,不说跟读者交谈话题无关的一些信息。使得交谈内容连贯,实现交际目的。
(四)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
3.2 礼貌原则在读者语言服务中的应用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化中,在大多数社会里都有一些特定的、礼貌的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现实生活中,因语言不当,往往会引起误会、摩擦。导致会话失败。图书馆馆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的水平。因此,利奇的“礼貌原则”在读者服务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得体准则。在与读者会话中,图书馆员的话语要结合语境、话语得体,做到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最大限度地使别人收益。图书馆员在服务读者的时候,首先要热情对待读者,注重礼貌称呼,礼貌的介绍,微笑服务。使用馆内规定的服务敬语。比如:“您好!”“请您注意归还日期,按时还书”“您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请您稍后”等。
(二)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慷慨准则。话语表达要做到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尽量减少利于自己的信息。
(三)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赞誉准则。图书管理员在与读者会话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赞誉读者,与读者拉近距离。最小限度的说一些带有贬低读者的话。多说一些赞誉的读者的话可以让读者心情愉悦,给读者一种心理的满足。
(四)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谦逊准则。在与读者交际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应该多倾听读者,不打断读者的话,谦虚的话语可以更加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体现图书馆员职业的高素质。
(五)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一致准则。馆员在与读者会话过程中说话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说话双方求和谐一致。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
(六)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会话中语言表达要遵循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读者在感情上的对立。只有怀着深切的关心,与人和善的态度,才能更加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4 礼貌策略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以下提出一些礼貌策略应用于读者服务中。
4.1 人称代词
在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会话中,礼貌是一个基本原则,使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可以使会话更加礼貌。‘You-attitude’(你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的含义是说话者应该从信息的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考虑自己 (I-attitude)的角度出发。换句话说,说话者应该暂时忘记自己的角色。所以,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而不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如我、我们、我们、我们的。吸引读者,说服读者,最感人的话语是“你”和“您的”。因槭褂玫诙人称代名词可以产生的效果可以让读者感到他们被放在中心。与此同时,它还能使读者认为馆员为读者考虑更多。因此,这是一个更有礼貌的表达方式。下列句子来说明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进行比较的不同的效果。
a. 我们这里有电脑检索软件可以查找书。(I-attitude)
b. 您使用我们这里的电脑软件检索将会节省您的时间。(You-attitude)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使用You-attitude的句子要比使I-attitude的句子更加礼貌得体。同时,当读者听到这些句子(b)的时候,他们会感觉更加舒服并有一个好的心情。
4.2 礼貌词汇
礼貌词汇包含着情感意义,它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语言总是携带信息。在会话中多使用礼貌的词汇不仅传达着意义,而且也会给读者传送温和体贴的感觉。礼貌的表达可以通过使用“请、谢谢您、我很高兴”等词语,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这些词。这些表达式可以告诉读者,你非常有礼貌。如下的例子。
(a) 你要的书没有,已经借出去了。
(b) 对不起,您要的书已经借出,您可以办理预约手续,等书还来时与您联系。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使用的(b)句子要比(a)的句子更加礼貌得体。同时当读者听到这些(b)句子的时候,他们会感觉更加舒服并有一个好的心情。
5 总结
冰冷的机器无法取代热情的微笑,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本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正确的使用礼貌的工作语言,将礼貌策略应用在公共图书馆服务语言中,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应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46-280.
[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116-214.
[3]何兆雄.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51-238.
[4]孙逸玲.语用礼貌原则在图书馆服务语言中的运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8(27):58-59.
篇9
【关键词】图书情报,管理策略
作者:刘敏
图书情报工作怎样适应市场趋势,是我们图书情报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市场的影响,给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带来一些管理上的不利因素。但从大体上来看,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是好的,笔者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怎样让图书情报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
1建立适应社会的系统化管理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就是要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根据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及其发展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调控等手段,从整体上合理使用文献资料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之产生最大效益。现代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既不是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管理,也不是传统的行政管理;它是一个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诸多管理学科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综合性科学,在管理方法上体现的是管理的系统化。系统化管理不是把图书情报工作看作互不关联、彼此分割的个体,而是把它们的一切活动,都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图书情报工作内部的各部门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也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它们都处于一个最佳的运行状态之中。所以,运用系统化管理也是图书情报管理科学发展的手段之一。
2加强图书馆情报人员的管理
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体现在对人与对事的管理两方面。对人员的管理,关键是用好人。要因人施用,因事求才,使人能用其当,事能得其人,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各得其所,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实现图书情报工作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譬如说,可以要求馆长把一定期限内的主要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如馆藏、设备、队伍、经费等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完成的好坏,作为评定部主任的业绩综合标准。再如,有些图书馆在工作人员中实行了聘用制,改变终身制,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局面,从而调动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馆内的各项工作、每个人员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做到职责分明、权利一致,使工作有标准、办事有程序、考核有指标、奖惩有依据,因而能够保证馆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能够促进各个人员密切合作,各负其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加强图书情报工作专项经费管理
图书情报部门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经费紧缺,客观原因是由于文献资料价格的连年上涨,而学校给图书情报方面的专项拨款很少,总赶不上文献资料上涨幅度,这只是浅层上的原因。究其深层原因,是我们图书情报人员受传统观念、习惯方法的束缚,思想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在经费的来源、使用、管理的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与当前实际不适应的地方,造成经费管理上的不少失误,致使经济价值得不到最大发挥,导致经费的浪费,最终影响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
目前,在经费的管理上存在哪些与当前实际不适应的地方呢?第一,重视经费的数额,忽视经费的管理。多数图书情报部门的领导,对经费的数额是重视的,他们积极找主管领导要求多一点拨款。但对这些经费如何合理使用,怎样做到少花钱多买书、买好书,使经费发挥更大效益,却比较忽视。第二,重买资料,轻用资料。只注重每年的购资料的数量,而轻视发挥馆藏书刊的作用。书刊资料一入库就无人问津,造成大量书刊资料在馆内长年闲置,发挥不了书刊本身的作用。第三,只支出,无收入。图书情报工作由于自身的性质和职能,经费主要依靠拨款,但也要求图书情报工作进行有偿服务,以弥补经费的不足。而当前,我们大多数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经济意识淡薄,坐等上级“救”,图书经费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经济意识还没有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这种守旧性、懒惰性与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很难适应的。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的经费紧缺,更主要是我们没有做到合理使用、科学管理,使有限的财力不仅没充分发挥效益,还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加强经费专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经费数额和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地合理发展,就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化管理的中心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成立经费管理小组,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重点检测使用效益。(2)加强经费监控力度,实行馆长一支笔审批,重视民主理财,定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3)积极开辟财源,求助企业和个人的多途径、多形式赞助。开展信息开发等创收活动,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4)优化馆藏结构,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观念,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篇10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网安全 管理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也日益走向数字化、虚拟化和网化。图书馆网的数字资源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长,网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数字图书馆概述
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出现的新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通过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到图书馆系统中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图书馆中的载体信息均以数字的形式获得。图书馆使用者通过网来组织并访问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以及图书馆数据库系统,例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料等等。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使用者会很方便地查询到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料。通过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来实现数字馆藏.扩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并将数字图书馆建设融人到传统图书馆服务中去。
1.2 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顺应时展的趋势。数字图书馆要以信息技术的形式构建在传统的图书馆基础上。从某种意义来说,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对图书馆服务功能在网上的延伸。图书馆要面向网着力于解决传统图书馆与网技术结合的问题,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利用网得以更加充分开发.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质的飞跃。
1.3 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的交互性特征
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地通过网来购买电子图书,也不是简单的馆藏书籍数字化,更不是信息的数字化和电子信息的堆积。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的流动性和交互性,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化要实现检索功能,实现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数字图书馆最终的服务目的是要使图书馆信息的资产增值,因此要强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和服务的质量,是图书馆中的信息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信息资源。
2、数字图书馆网安全中存在的隐患
2.1 数字图书馆中的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网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病毒具有破坏性、传播性和潜伏性的特点,病毒的扩散面极广。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来说,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格式化计算机磁盘、改写计算机中的文件或者删除计算机中的文件等手段,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计算机病毒会导致电脑的内存减少,也会使一些软件无法正常运行。有些病毒甚至可以通过改写编程中的内容,使计算机主板烧毁,严重的可以导致图书馆的网系统瘫痪。
2.2 网安全中的计算机黑客
随着网技术的普遍使用,网黑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很多黑客软件在网上广泛的传播。图书馆的信息网如果存在黑客的入侵,那么就会导致图书馆中的数据被盗走。现阶段,有偿数字服务在广大图书馆建立,这些特色数字馆藏和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而这样的数据库资源都是网黑客窃取的目标。网黑客还可以通过传递木马等手段攻击图书馆的数据库,造成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中断。此外,黑客还有可能侵入图书馆的文件服务器,删除或者篡改数据,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瘫痪和崩溃,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隐患
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网运行的环境。图书馆网信息系统的硬件是组成图书馆网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网正常运转的物质保证。计算机的硬件如果配置不良,在运行中就会出现逻辑的错误,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般来说,数字图书馆使用的系统软件包括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rver和Linux等,这些系统自身都有漏洞,不可避免会遭到病毒或人为因素的破坏。由于各图书馆使用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不同,开发商对于软件安全性方面的管理不尽相同。如果系统的开发水平比较低,在安全性能上考虑的较少,那么系统的安全性自然就小。
3、构筑图书馆网安全防护体系的策略
3.1升级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要想强化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首先就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升级图书馆数字化系统,从计算机本身进行防护。要善于利用防火墙的作用,使经过防火墙的网数据进行扫描,禁止非授权用户访问数据,维护合法用户的权利。同时要按时安装系统补丁,使黑客无法对图书馆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此外还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关闭掉不用的数字端口,删除不需要的协议和服务等方法。网安全的事件很多是人为的因素所引发的,所以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网安全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宣传教育。
3.2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制度,完善网安全措施
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系统是一项复杂的计算机网工程,要有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和紧急的应急措施。制定严格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网安全稳定的必要前提。要培训网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安全地配置和管理图书馆网。否则会影响数字化图书馆网的安全体系和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发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防止图书馆信息的泄漏,是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手段。要派专人定期维护网和系统,做好定期升级工作,还应该建立了安全检查登记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