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抽搐患儿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热抽搐患儿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热抽搐患儿的护理

篇1

【关键词】 婴幼儿; 高热抽搐; 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4-0100-02

doi:10.14033/ki.cfmr.2015.14.050

高热抽搐是婴幼儿常见急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和痉挛性收缩。同时患儿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此病发病急,由于婴幼儿无法通过语言表述病情,故给救治带来困难,若急救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高热抽搐患儿采用急救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高热抽搐患儿86例,所有患儿均出现面色苍白、双眼斜视、神志不清、口唇发绀、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及手指、脚趾抽动及咽喉部有明显痰鸣音等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43例患儿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7±1.1)岁;其中39 ℃以下10例,39 ℃~40 ℃29例,40 ℃以上4例;疾病类型:肺炎8例,上呼吸道感染34例,中毒性痢疾1例;对照组43例患儿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7个月~3岁,平均(1.8±1.2)岁,其中39 ℃以下11例,39 ℃~40 ℃29例,40℃以上3例;疾病类型:肺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35例,中毒性痢疾1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高热抽搐的急救护理流程,提高应变能力。由于高热抽搐患者大多发病较急,且病情危急,家属一般内心恐惧、焦虑,护理人员此时是家属的希望寄托,因此护理人员在急救患儿时,必须做到不慌不忙,有计划有条理地做好各项抢救工作。(2)高热抽搐患儿常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患儿入院后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并让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用开口器将患儿口扩开,观察有无呕吐物,及时清除呕吐物,并将患儿鼻腔内分泌物清除干净,必要时给予负压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高热抽搐患儿若出现牙关紧闭,应托住患儿下颌,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3)高热抽搐患儿脑耗氧量增加,患儿极易出现脑缺氧,应给予患儿高流量氧气吸入,1岁内患儿氧流量为2 L/min,2~3岁患儿氧流量为2~3 L/min。(4)给予患儿降温护理,保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给予患儿头额部冰枕、冰敷,使头部温度迅速降低,使脑组织代谢降低,减少脑部耗氧量。也可采用温水擦浴、冰冻输液等物理降温方式。降温过程中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并给患儿多喂水,防止因出汗过多引起患儿虚脱。(5)若患儿抽搐时间较长,且发作频繁,应警惕是否出现脑水肿,若患儿出现收缩压增高,且脉率变慢,呼吸不规则且节奏缓慢,瞳孔散大,此类症状提示为颅内压增高,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6)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高热抽搐患儿常出汗较多,且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要及时清洁皮肤,更换衣物,护理时动作要尽量轻柔,使患者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7)患儿抽搐发作时禁止饮食,抽搐停止后可给予患儿饮料、热牛奶等流质食物。同时,需派专人看护,将床栏拉起,避免患儿坠床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8)给予地西泮0.1~0.3 mg/kg缓慢静脉注射,用于镇静止惊,也可给予苯巴比妥钠10 mg/kg缓慢静脉注射,还可采用安定注射液加入5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保留灌肠。镇静、解痉药物使用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患儿反应,并观察患儿有无昏睡、嗜睡等症状,记录患儿的抽搐发作时间、间隔时间及精神状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9)患儿出现高热抽搐时,家长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并关心体贴患儿,让家长安心放心,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及早康复。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并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统计患儿家属满意度。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1)显效:急救后患儿抽搐于5 min内停止,30 min内体温恢复正常;(2)有效:患儿抽搐于15 min内停止,1 h内体温恢复正常;(3)无效:患儿抽搐于15 min后未停止,1 h后体温仍无下降甚至病情恶化[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临床疗效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67,P=0.03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3) 37 5 1 97.7

对照组(n=43) 32 3 8 81.4

字2值 4.467

P值 0.035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故即使较轻的刺激也可导致大脑皮层强烈的兴奋,神经细胞可突然异常、大量发电最终导致惊厥抽搐[2]。临床中引起婴幼儿抽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颅内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2)颅内癫痫引起的非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单纯由于高热引起的抽搐,患儿大多抽搐持续时间较短,且患儿清醒较快,清醒后机体无其他变化,一般预后较好。而复杂型高热抽搐惊厥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每日发作1次以上,发作后患儿清醒缓慢,一般预后较差[3]。

高热抽搐可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严重时对患儿脑部造成不可逆损害。长时间的抽搐惊厥,患儿脑部出现缺氧症状,易发生脑水肿,造成脑部组织坏死,使脑功能出现障碍,甚至引起患儿窒息死亡[4]。婴幼儿作为一群特殊群体,因无语言表达能力,故抽搐发生时需及早给予救治,及时有效急救对于减轻患儿脑损害有重大意义[5]。高热抽搐患儿由于气道不顺、喉肌痉挛,易导致呼吸不畅、呼吸障碍等,加上呼吸道内分泌物的增多,加重患儿的呼吸困难,故对呼吸道的清洁显得尤为必要。对患儿进行吸氧护理,可改善脑内细胞的缺氧状况,有效避免因缺氧导致脑损伤的发生。高热抽搐患儿一般体温均超过38 ℃,高热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出现代谢障碍,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而物理降温是首选方法。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严密观察患儿各项指标,如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等,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传,可有效减少因惊厥抽搐造成的继发损害[6]。

本研究对高热抽搐婴幼儿采用急救护理措施,护理后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后显效32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婴幼儿高热抽搐急救成功率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春艳.小儿高热抽搐的及时有效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6):337.

[2]余翔.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6):123-124.

[3]朱莉.小儿高热惊厥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2):74-75.

[4]余少芬.婴幼儿高热抽搐的急救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0):99-100.

[5]王冬梅,贺文琪.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7):213.

篇2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重症;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系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 周,多数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反复惊厥发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根据重症患儿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特点,如何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结果,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2 例,女16 例;年龄10 个月至14 岁;住院天数7 天~35 天;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中高热32 例,头痛30 例,呕吐25 例,抽搐10 例,昏迷10 例,瘫痪3 例,脑疝2 例,视物模糊1 例。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36 例,异常30 例;心电图检查30 例,异常15 例;头颅CT检查25 例,异常16 例。全部行血生化检查:23 例发生电解质紊乱,心肌酶异常27 例。全部行脑脊液检查:异常30 例,其中白细胞增高29 例,蛋白质增高10 例。

1.2  方法

 对每位重症患儿均实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先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对象朝向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

1.3  结果

 38 例患儿中治愈34 例,好转2 例,放弃1 例,死亡1 例,治愈率89.47%(34/38)。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 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留置胃管鼻饲患儿,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定时更换贮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 次。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2  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

2.2.1  高热的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病初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 ℃以上者,头部可用冰帽持续降温,大血管暴露处可放置冰袋降温,四肢给予保暖,也可用低于体温2 ℃的温水擦浴,力求使体温保持在38 ℃以下。用亚低温治疗重症患儿且疗效明显[2],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2~34 ℃。如高热冷敷疗效不佳者,可用药物退热。高热期要保证患儿足够营养和液体量摄入。

2.2.2  惊厥和频繁抽搐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发生惊厥是脑缺氧、缺血及脑水肿加剧的标志。患儿惊厥发生,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置压舌板与两齿之间。必要时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伤害。患儿惊厥频繁,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同时寻找惊厥的原因。患儿应住单间,保持环境安静,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应观察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抽搐时有无大小便失禁等。

2.2.3  频繁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篇3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儿科急症,起病急,发病率高,常见于4个月~7岁之间的儿童,尤以6个月~3岁多见,若处理不及时,惊厥时间过长可使脑细胞受损,多次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为提高医务人员及家长的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防范抽搐所致的脑损伤,现将我院儿科近年收治6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2月共收治高热惊厥的患儿65例,初发40例,发作≥2次的25例。发作时间均为数十秒至数分钟,无1例是持续状态者,高热惊厥患儿原发病与年龄分布见表1,高热惊厥与体温关系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引起高热惊厥最多见的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占66%,其次为肠炎,占18%。发病年龄以0.5-5岁最常见。从高热惊厥与体温的关系来看,初发病儿体温都较高,高热(39-40.5)超高热(>40.6)占88%,无1例<38.5,复发病儿体温相对较低,主要为中高热(38-40.5),占8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8例病儿惊厥发作时体温

2急救与护理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2.2迅速控制惊厥 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针刺止痉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痉方法。常用针刺穴位:人中、合谷、少商、十宣等。此外,还可选择药物解痉, 原则上选用方便、作用快、毒性小的止痉药物,剂量要给足,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达到减轻或停止惊厥的目的,必要时可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如安定、10%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巴比妥等。苯巴比妥首剂10mg/k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若症状不改善,可用15-20mg/kg后再给5mg/kg,维持量5mg/kg,苯巴比妥的负荷量20mg/kg,最大量不超过30 mg/kg。如果效果不理想,可合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安定每次0.2-0.3mg/k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此药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易抑制呼吸,所以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慎重.对惊厥持续者应备好复苏器,如:喉镜\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囊和人工呼吸机等.

2.3吸氧 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及时吸氧可提高患儿血氧浓度,对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状况十分重要。

2.4降温 及时松解患儿衣被,降低环境温度,但应避免直吹对流风,立即使用退热剂,同时予以物理降温,如头额部冷湿敷、头枕冰袋、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小婴儿禁用),保护脑细胞,使缺氧缺血得以改善。

2.5注意安全,加强防护抽搐发作时,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四肢适当约束,抽搐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病室保持安静,室内光线不宜过强,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T、P、R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2.7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而频繁抽搐,使用20%甘露醇时,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液外渗。

2.8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尿布。

2.9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家长都极为担心,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树立信心,配合抢救与治疗。

2 10预后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多见的惊厥类型,一般初次发作在小儿5个月至5-6岁之间,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体温在38℃以上时,多突然出现,发作时间短暂,发作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一般来说,大多数患儿预后是好的,6岁以后不再发作,不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但有一部分患儿(约5%-15%)可后遗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

3 体会

(1)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在其急救处理程序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其关键。(2)为赢得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地配合医生急救,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及器械应完备,准确执行医嘱,分秒必争。(3)积极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会给孩子测体温,会观察体温的变化,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如孩子精神不振、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从表2来看,复发患儿的体温比初发患儿的体温相对要低,初发患儿均>38.5℃,复发患儿中的体温有32%

参考文献

[1] 朱怡然.临床护理全书?小儿科分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103-106.

篇4

【关键词】 高热惊厥;止惊;监护护理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候诊过程中高热惊厥的患儿男15例, 女10例。年龄:1~5岁, 平均年龄3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16例, 支气管炎9例, 体温均在38~40℃,在候诊过程中, 突然出现阵挛性抽动, 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经镇静、止惊、退热等对症处置。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

2 急救及护理

2.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不要搬运患者 , 就地抢救, 松开衣领, 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以防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的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 2 迅速控制惊厥 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 可立即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 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首选药苯巴比妥:剂量5~10 mg/kg, i.m.。10%水合氯醛灌肠, 每次0.5 ml/kg加10 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安定:剂量为每次0.3~0.5 mg缓慢静脉滴注。

2. 3 给予氧气吸入 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 如面罩法2~3 L/min,鼻导管法0.5~1.5 L/min。同时预防氧中毒, 告知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氧流量, 治疗期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经常做血气分析, 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2. 4 降低温度 可选用药物降温, 同时予以物理降温,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 赖氨比林10~20 mg/kg静脉滴注, 同时置冰袋与头部和大血管走行处, 温水擦浴, 酒擦浴(小婴儿禁用), 达到降温目的, 实施降温措施30 min后, 应测量体温, 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

2. 5 做好口腔护理 高热时口腔黏膜干燥, 易受损发生口腔炎症, 且抵抗力下降, 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 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2. 6 注意安全, 加强防护 抽搐发作时, 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 必要时使用保护具, 使用前向家属解释所需保护具的原因、目的、种类及方法, 取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使用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破损及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设有专人守护, 以防患者发作时受伤。

2. 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应经常巡视, 注意生命体征的改变和神智及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患儿惊厥发作的次数, 持续时间、频率、及抽搐的部位。发作的前驱症状, 发作后的临床表现。发作时观察前囟是否隆起。

2. 8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应用退热药及营养脑细胞药物, 有条件时使用静脉留置针, 避免患者频繁抽搐, 不能保证静脉通路正常, 对于持续抽搐的患者应用20%甘露醇时降低颅内压, 注意输液速度, 必须在30 min内滴完, 输液过程中必须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外渗。

2. 9 加强营养, 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 出汗过多时。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 建议患者家属给患儿着宽松、棉质、透气、清洁的衣物。

3 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降低惊厥的发生率

3. 1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小儿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 家长都极为担心, 应及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同时告知家属孩子在体温上升期, 千万不要给孩子穿很厚的衣服或盖很厚的被子临床上有很多高热惊厥的孩子都是“捂抽的”, 这一点很重要, 请千万切记。

3. 2 出院指导 告知家长, 只要治疗及时, 不会影响智力发育和生理健康。对于有惊厥史的孩子, 在发热时, 一定要注意头部降温。家长可在家里备一些降温贴, 在孩子低热的时候就给孩子贴在额头上和颈后的大椎穴。如果没有降温贴的话, 也可用湿毛巾在冰箱里冷藏一下, 给孩子敷在额头, 效果是一样的。做好头部降温的同时, 全身的降温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等到孩子的体温达到或超过38.5℃时, 才给孩子吃退烧药, 应该在体温38℃左右就把药用上, 这样, 可以大大减少惊厥的发作频率。

篇5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护理;

儿童发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婴幼儿的发病率非常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大脑和其他器官将受到影响。争取抢救时间,及时解决,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当体温在发热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为39°C)突然升高时,超过7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则与皮疹、中耳炎和下呼吸道感染有关。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多数儿童可以完全治愈,但2%~3%的患者可能有反复发作和脑电图异常,这可能很容易成为癫痫,甚至导致严重的生活残疾[1]。因此,对于热性惊厥儿童的急救和护理对于及时控制抽搐和有效预防复发尤为重要。通常,儿童在发生高热惊厥之前有呼吸道感染和发烧史。高热惊厥发生后,由于脑缺氧,很容易窒息,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儿童轻度高热惊厥的情况下,父母通常不重视,也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来挽救,往往导致延误疾病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及护理方法,特选择我院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予以研究,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00例,男260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2.6±0.9)岁;体温38.2~40.5℃,平均(39.2±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1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9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中,女210例,男250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2.8±0.9)岁;体温38.3~40.2℃,平均(39.3±0.2)℃。首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02例,再次发病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有258例。2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主要有药物降温、擦拭酒精降温、冰敷额头、密切监护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儿家属良好配合以及应用镇惊药物等。急救措施包括:(1)解开孩子的贴身衣服,减轻衣物引起的呼吸道压力;(2)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儿童咬舌,禁止在发生抽搐时强行拉动,以防止受伤;(3)当患者侧卧位时,检查口鼻分泌物,及时清理,避免误吸,同时给予吸痰;(4)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孩子的抽搐,使孩子的抽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或完全治愈;(5)孩子尽快给予氧疗,通常采用低流量和高浓度氧气模式,以防止儿童因缺氧而损伤脑组织;(6)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设定为1.5L/min;也可以使用面罩氧气,氧气流量设定为3L/min;(7)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及时降低体温;(8)及时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注意输液顺序,确保静脉输送药物迅速送入。护理方面:(1)环境创造:确保医疗环境清洁舒适。卫生人员每天都会安排清洁和清理,避免大声喧哗,确保儿童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接受治疗,正确打开窗户,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2)饮食护理:抽搐时应禁止进食,等待孩子醒来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然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清淡可口,同时注意营养,确保营养摄入均衡;(3)心理护理:耐心向家长解释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安抚孩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包括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药物,包括给药方式、药物剂量等;(5)出院指导:电话随访,了解孩子病情的恢复情况,经常去医院复查,让家人知道热性惊厥的孩子容易复发,需要定期检查,加强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急救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1)中医急救:当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症状时要即刻对患儿的百会穴、涌泉穴、水沟穴、合谷穴以及十宣穴等用手指按压,如果按压效果不理想时便对以上穴位予以针刺治疗;斜刺进针,保证适宜针刺深度,进针后予以捻转或提插,保证穴位受到2~3min的持续刺激;予以针刺急救的同时辅以苯巴比妥等抗惊厥药物治疗,依据患儿具体体质量来决定给药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2)针对性护理干预:为热性惊厥患儿降温时最好选择物理降温法,尽可能避免药物降温,可用30%的医用乙醇擦拭患儿的腋下与手心等部位,将冰袋置于额头处,以此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防止患儿脑组织受损;当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要马上采取抢救措施,将患儿去枕平卧,把头部偏于一侧,避免呼吸道被分泌物堵塞且有助于排出呕吐物,将患儿衣领解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轻轻钳拉患儿舌部,防止口腔内舌后部出现后坠而堵住呼吸道;出牙患儿要于上下牙间置入牙垫,避免误咬舌部;密切监护患儿血压、瞳孔、心律以及意识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处理;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安抚,尽可能缓解其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抢救患儿时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等,尽可能不搬动和刺激患儿;由于患儿存在的高热和惊厥表现,消耗了过度的机体能量,营养严重丢失,所以要告知患儿家属准备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意水分的补充,以免出现虚脱。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儿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损伤、癫痫以及再发热性惊厥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和(±s)表示,分别来用χ2和t检验;P<0.05时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表1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例,±s)

2.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中医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46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要显着少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χ2=29.603,P=0.000)。见表2。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2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较为多见的惊厥性疾病类型,婴幼儿较为常发,主要是由于小儿非中枢系统因被感染而引起机体体温在38℃以上的发热症状,同时并有惊厥症状,若未给予及时救治可能引发癫痫、影响智力以及威胁生命安全等。临床上,热性惊厥是指三个月至六岁之间的婴儿和幼儿突然发作的情况,在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口腔痉挛和起泡。临床上,通常认为该疾病与婴幼儿神经鞘的不完全发育、未成熟的大脑发育以及促进未成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密切相关。热性惊厥的发作通常会导致孩子窒息,从而导致脑缺氧现象。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关键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孩子的高烧和抽搐。热性惊厥的发作是急性的,发病率很高。如果抽搐过长或反复,脑细胞可能会受损,影响智力发育,转变为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癫痫发作期间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在西医常规护理中需要注意:(1)发热和抽搐的儿童发病时常引起窒息和脑缺氧,在其紧急治疗程序中,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氧疗,并迅速控制抽搐和高烧是关键。(2)为了赢得救援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应对医生的急救,熟练掌握抽搐的急救程序,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和设备应齐全,准确实施医疗嘱,每一秒都很重要。(3)积极做好热性惊厥儿童健康警示的处理工作,使儿童家长全面系统地掌握疾病知识,对预防热性惊厥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热性惊厥状态下的小儿脑部神经元会异常放电,使得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显着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以此诱发痉挛与抽搐等症。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起病快速、常见性、多发性以及易反复等特征,各年龄段儿童均有可能发病,但是婴幼儿最为多发,若未能给予及时救治和有效护理,患儿的脑细胞可能受到缺氧性损伤,会对小儿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中医学表示,引发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主要是热邪侵入与热毒炽盛所致,热毒侵入会上扰神明,从而出现惊厥。苯巴比妥抗惊厥药物会有效抑制脑内病灶细胞膜的兴奋度,通过辅以中药急救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用手指或针刺患儿水沟、合谷等穴位,能够达到活络、平肝熄风的目的,同时结合密切观察病情、心理疏导、降温护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急救效果。闫琦等[2]研究分析了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护理,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可见应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且家长满意度较高。李晓叶[3]的研究显示,经中医急救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后,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抽搐症状停止间隔时间以及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明显更短,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患儿脑损伤、癫痫以及热性惊厥再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中医针刺与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小儿热性惊厥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丁姚[4]的研究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者在抽搐至停止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时间指标上均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同时中医急救及护理组还具有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小儿热性惊厥中医急救及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患者。

此次研究随机抽取2017年10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和中医急救及护理组,2组患儿各460例,常规急救及护理组行常规急救与护理,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干预,2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中医急救及护理组患儿的抽搐至意识清醒的间隔时间、抽搐停止间隔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常规急救及护理组(P<0.05);中医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43%,常规急救及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7.39%,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可见,加强小儿热性惊厥的中医急救与针对性护理能够获得显着临床效果。

篇6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护理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31-01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一般发生于6个月~6岁的患儿,以3岁的患儿多见,发病急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强直或痉挛抽搐。皮肤青紫,伴双目上视、斜视、大小便失禁,发病时间数秒到数分钟,一般在2min内缓解[1],高热惊厥易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及代谢损伤,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脑组织损伤越严重,因此积极控制惊厥发作,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文介绍我院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高热惊厥患儿154例,男性81例,女性73例,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平均3.6±1.3岁,初次发病126例,复发28例,惊厥持续状态8例,均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患儿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呼吸节律暂停,可伴有牙关紧咬、口吐白沫、惊厥发作时间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可自行停止。

1.2 方法 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急救与护理,对患儿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进行比较,观察急救及护理效果,并总结经验。

1.2.1 急救措施 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口鼻腔分泌物误吸,解开领扣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在上下磨牙位置放置牙垫或压舌板,以免引起舌咬伤,备好吸痰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以减少惊厥的发生[2]。大多数患者惊厥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自行停止,不需要应用药物止惊,少数患者发作时表现为惊厥持续状态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常用的抗惊厥药物有地西泮0.5mg/kg/次,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0.5~1ml/kg,苯巴比妥钠5~8mg/kg/次,首选安定静推,使用时安定注射液缓慢静推,1mg/min,惊厥控制后,停止用药[3]。惊厥患儿发病时神志不清,不宜使用退热药,我们常采用安乃近滴鼻液,每次每鼻孔1~2滴,或者使用安乃近肌注5~10mg/kg/次,也可选用退热栓退热。

1.2.2 惊厥护理 患儿发生惊厥时护士要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展开急救,同时稳定患者家属情绪,立即采取止惊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加强用药监护[4],注意观察患儿瞳孔、呼吸的变化,防止镇静药物使用过量而发生呼吸抑制,在患儿四周加防护垫防坠床,不应强行按压肢体,避免关节损伤。

1.2.3 用氧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耗氧量增加,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候给予大流量的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呼吸道节律规整后调整氧流量0.5~1L/min,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氧浓度,防止氧中毒。

1.2.4 高热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注意患儿发热所处的时期,给予降温或者保温处理,体温上升期,患儿皮肤苍白无汗,出现寒战时,应保持多饮水;高热持续期,患儿表现为灼热、皮肤潮红要进行散热,减少被盖,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和休克,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加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在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冷体70~90ml/kg/d[5],既可以补充足够的能量,又能纠正代谢紊乱,有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泄,使体温平稳期下降到正常范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开窗散热。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在急救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见表1

表1 在急救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经急救护理后,治愈119例,好转18例,无效17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0%,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治疗前后小儿生命体征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热惊厥起病急、变化快,家长往往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不能进行正确处理,医护人员应当准确迅速的给予处理,抓住疾病的重点问题解决,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紧张情绪,健康教育在本病中有重要作用,指导家长掌握止惊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病及改善预后,指导家长在家中备齐急救用品,一旦发热,首先给患儿测量体温,并给予退热或者物理降温,避免体温过高引起的抽搐,如患儿出现抽搐应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合谷、人中穴位[6],患儿止惊后立即送往医院,引起小儿惊厥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均衡饮食,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的效果。对于高热惊厥的患者,快速进行止惊并及时给予降温、吸氧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针对性给予呼吸道、生命体征监测及营养支持等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

[2]刘利群,毛安定.小儿惊厥26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54~55.

[3]刘学英.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05~206.

[4]柴文莲,邢爱红.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急救与预防[J].现代护理,2007,13(10):60~61.

篇7

【关键词】 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护患矛盾;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13-01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当上呼吸道感染或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炎症时,体温会升高。发热是临床小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是许多疾病的早期表现。由于小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小儿高热会引发惊厥、抽搐,甚至引发大脑皮质损害[1]。因此,临床应重视小儿高热的治疗。小儿高热时,家长会因为紧张、焦虑、担心而变得情绪激动,在候诊期间极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2]。本院与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间,积极做好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的护理干预,以尽早缓解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化解护患矛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本院儿科急诊的2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因高热就诊,测量体温均在(39-41.0)0℃之间。按照候诊期间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43例。常规组患儿男88例、女55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62±0.87)岁,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大学45例、高中51例、初中47例;实验组患儿男64例、女79例,年龄(3-8)岁、年龄平均(5.42±0.71)岁,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大学64例、高中33例、初中4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常规组患儿采取传统的急诊候诊护理,指导家长挂号、分区候诊,为患儿测量体温,喂患儿少许开水等。

1.2.2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急诊综合护理干预。

(1)散热:测量患儿体温后,解开高热患儿的衣物,起到散热的作用;

(2)物理降温:在医生就诊前给予患儿物理降温处理,防止小儿惊厥的发生。暴露患儿脖、颈及四肢,护理人员用20-30%酒精蘸纱布擦拭患儿头、面、颈动脉搏动处、腋下、腹股沟、四肢及手心脚心,时间5-10min,直至患儿擦拭部位皮肤发红;酒精擦浴时注意避开胸腹部,防止患儿因突然刺激引发心跳骤停[3];或将事先准备的冰袋交给家长,让家长将冰袋交替放置于患儿的头部、腋下及腹股沟处。

(3)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高热发生的原因、高热发展的过程及伴发的症状和体征,说明物理降温可迅速缓解患儿高热症状;同时安慰家长,避免家长因紧张、焦虑而情绪激动。

(4)护理流程:向患儿家长说明儿科急诊就诊流程,候诊室的规章制度,并鼓励家长有秩序地候诊,以配合医护人员有序开展工作,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1.3观察指标:调查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按照P

2 结果

2.1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护患矛盾产生原因: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护患矛盾的产生主要由家长因素和护士因素二方面组成,家长焦虑紧张、候诊时间长、情绪激动、护士沟通技巧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2.31%,常规组满意度为67.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高热是临床儿科常见急症,由于小儿身体的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适应环境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热是这些感染的早期表现。小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高热时极易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引发惊厥。如若不及时降低患儿体温,可威胁患儿生命安全[4]。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机构医疗场所相对有限,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时间相对较长;家长因孩子持续高热必然会产生焦虑、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一个不经意的举止就会引起家长急躁情绪,引发护患矛盾。因此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护理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在高热急诊患儿候诊的过程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矛盾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策略。首先,指导家长按急诊流程有序就医;其次,为患儿初步散热,进行物理降温,缓解患儿高温症状,减少惊厥、抽搐等高热性脑病的发生;最后,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介绍急诊室工作制度,并鼓励患儿家长按制度就诊。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7.13%。由此可见,在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策略,可缓解患儿高热症状,降低疾病风险;消除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崔焱. 儿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84.

[2] 胡敏艳. 急诊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98-100.

[3] Tzeng H M,Larson J L.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call-light use rate and nurse call-light response time in acute care settings[J].Comput Inform Nurs,2011,29(4):75-80.

篇8

关键词:小儿惊厥 急救 护理

小儿惊厥是常见的小儿急症之一,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表现为四肢、躯干及顏面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1]。惊厥一般急性发病,可以造成暂时性脑缺氧,引起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导致小儿智力障碍,会给小儿的成长与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6M-6岁,平均在3.5±2.6年。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最高达到38.5℃以上,疾病发作时表现为双目凝视、头向后仰、牙关紧闭、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意识丧失,严重者颈项强直、面色青紫,惊厥发作时可由数秒至10多分钟或更长。30例小儿惊厥患儿中,有18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患有病毒性胃肠炎,2例患有脑膜炎,2例患有痢疾,2例患有低钙血症。

2 急救措施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患者的预后,一般如果惊厥持续半小时以上就会发生脑缺氧、缺血。因此需要紧急处理,具体处理措施如下:①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惊厥时立刻将患儿平卧,取头侧平卧位,并及时将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清除掉,以防分泌物堵塞患儿气管引起窒息,必要时可采取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将患儿下颌举托起防止舌根后坠导致窒息,若发生窒息,立即清除口腔分泌物,并随时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抢救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在抢救中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重要途径。③氧气吸入,患儿抽搐时,机体氧气的消耗量超出平时1/4的量,给予有效的吸氧有助于防止组织缺氧及脑细胞损伤,用鼻导管吸氧时清洁鼻腔分泌物。以保持通畅,观察缺氧症状的改善情况。鼻导管吸氧法0.5-1.5L/min,面罩法2-3L/min。

3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抢救30例小儿惊厥患儿均完全治愈出院,未发现有其它并发症出现。

4护理

4.1 一般护理,首先要注意安全防护,患儿发生抽搐时,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将患儿肢体束缚在床旁,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规定专人看护,减少刺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产生交叉感染。另外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生命征及瞳孔的变化。高热是引起惊厥的一种病因,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惊厥发作前就把体温降至38℃以内,防止惊厥[2]。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0%~50%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高热患儿体温逐渐降低时,患儿出汗多,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液,勤换衣服并注意保暖,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输入液体及鼓励患儿多饮水,以防脱水[3]。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饮食宜清淡,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于营养饮食。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呼吸有无暂停。瞳孔是否等大等圆,眼球是否凝视或向上翻。观察意识的改变、抽搐部位及抽搐的情况,并做好记录,注意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有无诱因刺激等。观察惊厥缓解后神志恢复情况,观察患儿口唇、指(趾)端、甲床、耳垂缺氧情况。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并观察前囟是否膨隆,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若惊厥发作>10min,或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纠正酸中毒和减轻脑水肿等对症处理。

4.2特殊护理

4.2.1使用脱水剂的护理

适当应用脱水剂可以预防和减少脑水肿的发生,要特别注意输入的速度,一般在30min内滴完,另外要注意观察使用过程中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并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禁忌热敷。

4.2.2 呼吸道护理

患儿出现反复抽搐时护士应立刻用牙垫或开口器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但牙关紧闭时应用压舌板从口角一则进入不能强行撬开以免对患儿造成伤害。床旁未备开口器等器械护士应学会随机应变可就地取材如用棉签。

5 护理体会

发生惊厥时,由于时间越长,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就越大,医护人员应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有效的防止脑缺氧、脑水肿等。因此,有效的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尽快找出惊厥发生的原因,控制惊厥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总之,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治疗小儿惊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显兰.儿科重症监护[J].现代儿科护理手册,2001,7:377.

篇9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12-01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5岁之间。起病急,病情危重,常引起窒息,继而发生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如果抢救及护理措施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或遗留智力低下等严重并发症[1]。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复发[2]。早期发现高热惊厥先兆,及时预防惊厥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16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全面、系统个性化的现代模式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救治高热惊厥患者160例,其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3岁 132例,3-7岁 25例,>7岁 3例 ;高热惊厥122 例,脑缺氧窒息25例,癫痫发作10例,颅脑外伤3例;发作时间30s至4min。本组高热惊厥患儿160例全部治愈,未发生并发症。

2 临床表现与病情观察

2.1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发病均非常突然,惊厥发生时间短。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体温骤升,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或阵发性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呼吸不整,可有发绀、大小便失禁,一般经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缓解后患儿精神正常,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

2.2病情观察:详细记录惊厥发生的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的状态、惊厥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及尿量改变等,并观察前囟是否膨胀,血压、呼吸及瞳孔有无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前驱症状。惊厥时立即通知医生。严格执行医嘱,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休克及呼吸衰竭,以便及时抢救。

3 护理

3.1 呼吸道护理高热惊厥患儿常引起呼吸道堵塞、呼吸困难、呼吸障碍、窒息、呕吐、呕吐物误吸。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群突发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系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故可有屏气甚至青紫,抽搐时常伴意识丧失、呼吸暂停,易造成脑组织缺氧发生脑水肿而加重病情;惊厥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导致缺氧性脑损伤,个别病例可因窒息而死亡。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害。惊厥发作时应立即给予吸氧,松解衣领,取头侧平卧位,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托起患儿下颌防止舌后坠而引起窒息,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动度。

3.2 止惊退热护理高热惊厥患儿体温在38℃以上,甚至高达39-41℃,局限性或阵挛性抽搐。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种疾病的刺激均易引起皮质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发生惊厥时可首先按压或针刺人中穴,同时针刺少商、十宣、合谷、涌泉、神门等穴位。准备好抢救器材及药物,首先用安定0.25mg/Kg静注,1-3min即可生效,必要时20min后可重复1次。2-3min不能止惊,迅速选用地西泮0.2mg-0.3mg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钠8mg/Kg肌肉注射等,苯巴比妥作用较慢,是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可用于惊厥控制以后的维持治疗。惊厥患儿应专人护理,防止头部碰撞,可将枕头放置床头以保护头顶部。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采取正确、合理的退热措施。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部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装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0%-35%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并嘱患儿多饮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持续频繁的惊厥,并伴有意识障碍及呕吐,应考虑脑水肿的存在,可给予20%甘露醇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3 健康教育 小儿发生惊厥时家长十分紧张,因此,要告知家长在小儿发生惊厥时应立即送到医院治疗,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发生意外或使大脑受到不可逆的损伤。鼓励家长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长观察患儿惊厥之前的征兆,以便尽早发现和预防惊厥的发生及简单的自救方法,患儿在惊厥发作前首先有惊跳、抖动、发呆、眼神发直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会出现面部潮红及体温持续性增高。指导家长尽可能避免惊厥的诱发因素。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定期预防接种,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指导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结果

运用科学的现代模式护理,160例高热惊厥患儿经积极采取止惊降温措施,控制感染,105例患儿在疾病期未发生惊厥,50例患儿发生惊厥的次数明显减少,5例患儿无明显改善。

5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在儿科急症中居首位[3],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反复较长时间发作可致脑损伤而影响智力,临床上应早期诊断、及时防治。小儿易发生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皮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水、电解质代谢不稳定。惊厥发生时要分秒必争,以就地抢救为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高热时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和必要的抢救护理是确保患儿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现代护理模式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现代模式护理,可以使复发次数显著减少,发作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6-158

[2] 杨莉,苯巴比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28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2,23(3):291

篇10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惊厥为儿科急症,以热性惊厥为多见,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 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 倍[1]。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半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有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2]。发作时间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惊厥发作时间过长、未及时抢救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严重缺氧发生脑损伤[3],进而导致智力低下或发展为癫,严重者可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若不及时就医采取止痉措施,可危及生命。现将多年来在急诊科工作积累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6例患儿中男52 例,女34 例。年龄3 岁以下50 例,占58. 2 %;3~8 岁的36例,占41. 8 %;其中年龄最小2 岁,最大7 岁10 个月。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40 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28 例,钙缺乏症致高热惊厥18 例,平均惊厥时间为0~5 min。

1. 2 急救方法

1.2.1 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刺激人中合谷穴。

1.2.2 氧气吸入:惊厥发作时应及时吸氧,以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血氧饱和度,避免发生脑水肿,鼻导管吸氧0. 5~1. 5L/ min,面罩2~3 L/ min,若有窒息,应立即行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呼吸,建立静脉通道。

1.2.3 药物止痉:(1) 苯巴比妥:为首选药,剂量5~10 mg/kg,iv或肌注;(2) 安定:剂量为每次0. 3~0. 5 mg/ kg 缓慢静注,症状不缓解可15~20 min 后重复使用,1 d 之内可用3~4 次。(3) 水合氯醛:10 %水合氯醛,每次0. 5 ml/ kg 保留灌肠。

1.2.4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惊厥缓解后的患儿,要注意其面色、瞳孔、神志、四肢的观察,高热患儿面色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儿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症状时,则往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若突然发生面色灰白、发青,则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脑疝的发生。惊厥发生后其神志是清醒的,如有意识改变则要考虑是否有脑部器质性病变,还要注意检查患儿肢体运动、肌张力情况。

2 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不可将患儿抱起,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即刻松开衣领,取头侧平卧位,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呼吸道。

2.2 注意安全,加强防护 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敏捷。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是在抢救中保证给药,供给液体及营养的途径,是获得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最好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行留置针穿刺,以保证点滴通畅不渗漏。对持续、频繁抽搐的患者,使用20%甘露醇,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液外渗。

2.4 高热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5 ℃~40 ℃温水擦浴。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面色、四肢冷热及出汗情况,以防虚脱发生。降温后30min测体温一次并及时记录。

2.5 病情观察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并观察血压、前囟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2.6 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 静脉注射安定应缓慢,每次0.1~0.3mg/kg,速度1 mg/ min,必要时20 min 可重复,此药有抑制呼吸、心跳和降低血压之弊,曾用过巴比妥药物者,尤须注意,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有无频率、节律的改变。在使用镇静药物时,勿在短期内频繁使用多种药物,或连续多次用同一止痉药物,以免发生中毒。

2.7 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患病使小儿产生心理负担,又因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更会使患儿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沉默寡言或闷闷不乐,因此需要安静舒适和整洁的环境,需要亲切的语言、轻柔的动作、和蔼的面孔和周到的服务。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向家长宣教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说明小儿高热惊厥是可以预防的,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 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惊厥发作时,医护人员须分秒必争、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因较长时间的惊厥或不正常的处理可加重脑损伤,引起脑缺氧、脑水肿等,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做好小儿惊厥的护理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做到眼勤、手勤和腿勤,及时找出惊厥的病因,控制惊厥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由此可见,小儿惊厥的抢救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对治疗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和必要的抢救护理工作是确保患儿转危为安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炳华. 儿科护理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5.

[2] 聪敏.小儿惊厥 [J]. 医学综述,2006,12(8):74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