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心理学自我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self-concept achievement affects an important non-intelligence factor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has received the psychologists widely to take seriousl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the deep research to the middle-school student studies self-concept and the academic record relations.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self-concept, middle-school student studies self-concept an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relations, and have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to the studies self-concept's related research.
关键词:中学生 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key word: Middle-school student studies self-concept academic achievement
作者简介:罗琳(1987年―) 男 汉族 四川渠县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习与教学心理、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一、引言
自从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James在其《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系统的自我概念理论以来,便成为了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Shavelson在James和Cooley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将一般自我概念区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引起了教育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业自我概念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而且与学习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是预测学生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学时代是自我概念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自我意识混乱的时期,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就。研究中学生的自我概念,特别是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指导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 自我概念及学业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在人格结构系统中占核心地位,对其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与个体个性品质的完善和社会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Byrne认为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象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对象所作出的知觉。[i]黄希庭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ii]综上所述,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对自己各方面觉知的总和,包括个人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对生活的评价等。积极的自我概念是成为个体人格健全的重要表征,也是众多教育者追求的目标,甚至常常被看作是促进其他期待目标(如学业成就)实现的中介变量。[iii]
学业自我概念有别于一般自我概念,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评价三种不同的心理成分对学业自我概念进行界定,一是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界定,如Byrne认为,是指个体在成就情境中对自己的知识的知觉。[iv]House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其学业能力的自我知觉,[v]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业任务中能否获得成功,能否掌握某一具体的、确定的学业任务的预期和判断。二是从评价角度来界定,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业任务中的表现或能力高低的评价。其实,这两个界定的角度是是共存且一致的,并互相影响,因为无论从那种角度都强调了认知加工的成分。因此,很多心理学家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将学业自我概念定义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方面的知识、能力及特长形成的稳定的知觉和评价。林崇德等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在学校情境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觉知和评价”。[vi]三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界定,Marsh认为学业自我概念除认知成分外,还应包括学业情感体验。Bong and Clark明确提出,学业自我概念由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组成。[vii]综上所述,学业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体在学业情境中形成的对自己在学业发展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在不同学业领域中的学业能力、成就、情感以及方法等的认知、体验和评价。[viii]
学业自我概念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模型:Shavelson模型、Song―Hattie模型和Marsh/Shavelson模型。1976年,Shavelson等人研究证实,自我概念是一个多侧面的等级结构,主要包括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ix]Song―Hattie模型把学业自我概念直接分为班级自我概念(个体在班级活动中的自信心)、能力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自我知觉)以及成就自我概念(个体对实际成就的自我知觉)三个部分。[8]Marsh和Shavelson在1985年提出两种基本的学业自我概念:语言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1988年,Marsh、Byrne和Shavelson对该模型进一步修订,他们用学业语言和学业数学自我概念来代替学业自我概念,包括各种具体学科领域的自我概念以及一个学校自我概念。[x]
三、 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对于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一般特点研究、相关研究以及因果研究。
3.1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一般特点
徐富明等人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发展总体上是较好的,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有较理想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xi]在不同学科、性别、年级和地域等方面表现出差异。
(1)在性别以及学科上,男中学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中学生,而女中学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中学生,这个结果与智力和认知研究领域的研究结果较为吻合。[11]认知能力的差异以及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刻板印象都可能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在地域及教学质量上,城市中学生在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上要高于农村中学生,较好学校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高于较差学校中学生。[xii]城乡生活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办学质量上的差距可能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快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步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
3.2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中,Byrne(1984)发现,学业成绩和能力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高于非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在特定领域中的成绩与相对应的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相关。[4]我国学者也对其关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王中会、许燕研究认为,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xiii]欧阳丹研究发现,语文和数学自我概念分别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高的正相关。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xiv]刘晓陵、张进辅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与其学业自我概念得分之间具有一致性。[xv]李叶、田学红在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这显著相关。[xvi]
徐富明等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与其语文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语文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程度;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与其数学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数学成绩与数学自我概念的相关程度要高于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程度。而且中学生的语文自我概念与数学自我概念相关不显著,但其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1]由此可见,学业自我概念的确是与学业成绩有着不同的心理概念。Marsh提出了内外参照模式[xvii],对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外部比较,数学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分别与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存在着高相关;通过内部比较,数学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语文成绩与数学自我概念以及数学成绩与语文自我概念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Jens moller等人提出对语言与数学能力之间负相关的信念决定了学业自我概念,如果认为语文与数学能力之间是负相关,而且这种信念越强,就会形成相应的学业自我概念。[xviii]
3.3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因果研究
关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因果关系,探讨得最多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即确立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顺序,因此,研究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解释其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型,即自我增强模型、技能发展模型、交互影响模型、发展观等。
(1)自我增强模型。持自我增强模型观点的学者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是学业成绩的决定因素。因为学业自我概念具有动机性质,所以学业自我概念的改变将引起学业成绩的改变(Byrne B.M,1984)。[4](2)技能发展模型。该模型认为,学业成绩是因,而学业自我概念是果,先前的学业成绩影响随后的学业自我概念。[xix](3)交互影响模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研究者认为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因果关系的解释并非自我增强模型或技能发展模型所解释的那样简单,他们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着一种符合现实的折中说法――交互影响模型,认为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即学业自我概念既影响学业成绩,又受学业成绩的影响。这种模型认为学业自我概念既作为一种有助于其他预想结果的手段,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果变量。(4)发展观。该观点认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二者的因果关系顺序也发生着变化。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讲,二者的因果关系主要表现为技能发展模型,而对于青少年或中学生来讲,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自我增强模型和交互影响模型上。Shaalvik & Hagtvet(1990)、Chapman & Tunmer(1997)[xx]很多研究者证实了这种发展模型。中学生相对于年幼儿童来说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认知技能以及能内化他人的价值标准,使自我中心在自我价值中的成分逐渐减少,中学生改善后的自我知觉使他们的自我概念与外在他人的评价指标更趋一致,通过社会比较,能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自我概念,这些发展使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更加准确,也使预测学业成绩变为可能。
四、未来研究展望
4.1 研究的本土化。我国学者目前关于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验证西方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上,采用的主要手段也是西化量表施测以及统计分析等,这对于学业自我概念理论的本土化和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但学业自我概念本身的形成与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当前我国城乡教育环境的差异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异,都是不能直接用国外的量表来进行统一的测量,这些环境是西方背景下关于这方面理论所不能类比的。因此,研究的本土化首先应该要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量表,以便开展实证研究的工作。
4.2加强学业自我概念的认知机制研究。以往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评价的角度来考察的,较少从内在的认知机制角度来分析,特别是对学业自我概念水平不同学生的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今后研究中应该充分借鉴自我图式理论,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研究不同学业自我概念学生的内在认知图式、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心理因素、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i] Byrne B. Self-concept/anademic achievement relations:An investingation of dimensionality,stability,and causality.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1986,18.
[ii] 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M]. 台北:东华书局,1996.
[iii] 郭成,何晓燕,张大均. 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6,29(1).
[iv] Byrne B. M. The general/academic self-concept nomological network: A review of construct validation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4, 54:427-456.
[v] House, J.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elf-concept,achievement-related expectancies and college attrition. Journal of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2, 33:5-10.
[vi]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vii] Bong, M. and Clark, R.E. Comparison between self-concept andself- efficacy in academic motivation research. Educ. Psychol.1999,34: 139-154.
[viii] 郭成. 青少年学业自我概念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004,4.
[ix] 12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Stanton G C.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 46:407-441.
[x] Song I S, Hattie J A. Home environment,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causal modeling approach[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4.
[xi] 徐富明,施建农.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
[xii] 赵必华.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
[xiii] 王中会,许燕. 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xiv] 欧阳丹. 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
[xv] 刘晓陵,张进辅. 高一学生物理成绩、学习归因以及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0(3).
[xvi] 李叶,田学红. 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xvii] Marsh HW,Kong Chit-Kwong,Hau Kit-Tai. Extension of the 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of Self-Concept Formation:Importance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Languages for Chinese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93(3):543-553.
[xviii] Jens Moller,Lilian Streblow and Britta Pohlmann The belief in a negative interdependence of math and verbal abilities as determinant of academic self-concep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Mar 2006.
篇2
关键词:蒙语授课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扩招的现象逐渐增加,高校里的少数民族学生也不断地增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业和道德修养。目前是知识的时代,我国各方面均飞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与世界各国融为一体。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艰巨。这时候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促进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国外,20世纪初,杜威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而且对于初步奠定自主学习的地位,他的贡献是最大的。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为后来的自主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至此,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呈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举的局面,也标志着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庞维国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在《学记》中所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强调了自主学习中自我省察、自我评价的作用。对于自主学习的初步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观察和自我反馈的行为。
二、蒙语授课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语授课的部分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共220份,收回的问卷219份,有效问卷207份,无效问卷12份。通过在校蒙语授课大学生的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视角来分析自主学习的现状与不足。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教育活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教育活动是教师、学生、学校等教育环境中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之一,也是学校对他们成长提供的良好条件。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体,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掌握知识的途径。而学生为主体,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相互都能参与教学活动。结果如图1,非常了解为3.5%,比较了解为12.6%,一般为46%,不太了解为25.8%,不了解为12.1%。尽管如此,“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占的比例相对高,整体上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提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注重整体教育活动,有很多原因,例如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没有提升自己的意识,要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有待进步。
■
图1 你全面参与教育活动吗
2.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地、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的方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就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现代化时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正确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结果如图2,有,非常多为4.9%,有,比较多为9.6%,有,比较少为60.5%,没有为13%,不清楚为12%,“有,非常多”和“有,比较多”占的比例相对低,“有,比较少”和“没有”的比例相对高,还有一部分不知道自主学习的意识。
■
图2 你有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吗
3.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方法不完善
目前,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给学生提供了网络的方便,很少依靠自己主动学习来研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方式较薄弱,大多数学生不去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是靠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自我反馈的方式来学习。结果如图3,非常了解17.90%,比较了解55.60%,一般了解14.50%,不太了解10%,非常不了解2.00%,其中,有“不太了解”的比例也较大,所以,要提倡学生不断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
■
图3 你了解主动的探究学习方式吗
4.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不够健全
目前,主要的评价方式是考试,在学分制前提下还要闭卷考试,大一时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评价。其中,还有别的评价方式,如:社会实践、实验报告、田野调查等等。但是,学生认识的评价方式是寥寥无几,结果见图4,非常了解为19.6%,比较了解为56.3%,一般为20.6%,不太了解为3.5%,非常不了解为0%。这说明学生对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所认识,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观。
■
图4 您了解现在的教育评价方式
三、蒙语授课大学自主学习的建议
1.转变观念和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改革。作为教学活动的双方,师生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权威,坚持师生平等,承认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承认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双方的参与;学生也应树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思想,将自己看成是教育的全面参与者,是有巨大发展潜能并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双方的观念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把教学重在“传授知识”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要求的是一种会不断更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美国教育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而非再教育那些“死”的知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
2.创设情景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育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入迷,才会钻研,学习能力才能最终形成。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专业课程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性较强,许多学生都认为抽象、严肃和枯燥无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着实不易,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如目标驱动式、赏识式等,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以声光色元素强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营造生动、新颖的有趣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陶冶,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自觉地为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而努力,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3.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积极性
人在现实客观性的基础上确立,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的活动并不是满足于现存的外部世界所给予的客观环境和对历史条件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在的、积极的、推动的过程,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观,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承受知识的容器。书本知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堪称知识的精华。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亲身实践,那么这些知识只能是一些没用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教学信息的简单复制过程,而是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再认知过程。在认知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由此转化为自身的学习成果。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的学习便发生了。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
4.鼓励式评价和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境。如果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行,若教师也作同质性评价,则该学生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随之又会跟着产生消极行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按照早已经形成的方式去学习的,尤其是在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中,有时教师的一句鼓励式的话语,一个鼓励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挖掘学习过程中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绩,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运用肯定和表扬等鼓励性评价。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这其实也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每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新难点,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式,则会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励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对知识学习的“学习―领会―再学习”的不断更新的自我循环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经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就会自动采用最适合自己特点、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靳玉乐.自主学习[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