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领域不断扩大。通过水产养殖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饮食条件。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水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品技术的发展刻不容缓。基于此,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
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生产与繁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导致水产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另外,一些水产养殖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采用大量的药剂,导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强,用药物进行饲养,导致水产品药物含量过大。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越来越大,无公害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成为了新时期水产品发展的重要部分。
2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2.1亲本培育技术
将安全水源(废污染、非疫区)中亲本作为培育的主体,保证整个水产养殖场的清洁,提升亲本培育中的繁殖质量,保证水产品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在养殖过程中优选饲料,保证产品营养的全面性,根据亲本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池塘进行饲养与管理。在亲本繁殖后,应该迅速将种苗进行圈养,同时建立有关的管理文件,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2选择场地
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质适宜、水量充足。在养殖场地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水质检验,检验水质是否含有对水产品有害的物质。在保证水质无污染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无公害养殖基地的交通情况,应该尽可能避免基地远离交通线路,避免给养殖物资、产品的运输造成影响。
2.3饲料投喂
饵料是水产动物生长的必要基础,饵料的质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水产养殖的效果与质量。如果给水产养殖动物投喂了劣质的饲料,不仅会对水产动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整个养殖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保证饵料质量、新鲜。同时,还应该保证投喂方式、时机的合理性,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等,合理地掌握投喂量。
2.4运输暂养加工技术
水产应该来自于优质的新鲜水产生产基地,水产品各项化学指标、物理指标都应该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在水产品运输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有效的保鲜技术,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存储容器的清洁、卫生,同时在装车前进行进一步清洁。对于活的水产品,在运输中需要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品相关运输标准,提前2h喂食,同时还需要对水产品进行适当的检验,保证运载材料无公害、无毒。同时,严禁使用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都应该避免对水产品的污染。
2.5病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无公害水产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水产品的病虫害防治。对水体、饲料、饵料、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如果遇到养殖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可以采用纯中药制剂,对全池进行应激减缓处理。尤其是在梅雨季节,为了避免饲料被霉菌污染,可以将中草药制剂添加到饲料中,增强抵抗力,同时采用低毒、无毒等药物进行治疗,严禁使用抗生素。另外,对于水产品病害的防治,不应该使用高残留、高毒的鱼药,避免鱼药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养殖水体中使用抗菌素,选择对人体无害的药物,避免污染水产品,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约束。水产监管部门需要对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明确,各司其职,对水产养殖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品等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确保水产养殖的安全。另外,从市场营销层面上加大管理力度,严禁那些违反相关规定的药品、饲料等进入市场中,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加大对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意识,同时让其学会对水产品质量优劣的辨别,从各个方面避免劣质有害产品进入市场。
3.2强化对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服务
国家相关部门或机构需要以水产养殖户为主体,向养殖户普及相关的养殖技术,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水平。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邀请相关的专家,深入水产养殖基地中,向相关的人员传授专业的养殖技术。还需要印发相关技术宣传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养殖技术。从养殖户规划设计、养殖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育苗供应、运输等各个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水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验,只有全面合格后,才能为其办合格证书,之后进入市场销售。
4总结
水产养殖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但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导致很多含有有害物质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无公害水产养殖成为了水产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极为迫切,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玉华,养殖池塘底质改良实用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5,21(8):102-103.
[2]李辉,罗韶华,朱文莲.虾蟹集约化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J].科学养鱼,2013,32(12):99-100.
[3]周玉玲.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5,14(8):244-246.
篇2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无公害水产养殖;养殖模式
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7-1426-04
Nuisanceless Breeding of Procambarus clarkii and Its Developmental Proposals
XIONG Guo-yong1,ZHANG Tong-lin1,ZHOU Hui-ming2,YU Bo1
(1. Department of Science,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330027, China;
2. Jiangxi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 330039,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standard of nuisanceless aquaculture, current culture mode, culture environment, seedlings, breeding and disease control of Procambarus clarkii farming were reviewed, and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 for the deficiency of Procambarus clarkii farming.
Key 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nuisanceless aquaculture; culture mode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Orger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其原产于北美洲的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18年从美国引种至日本, 1929年左右从日本传入我国[1]。由于长江流域生长条件适宜,小龙虾很快成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群[2];加之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因此很快成为水产养殖的新品种[3]。
克氏原螯虾作为我国渔业经济产业中的水产品之一,其人工养殖已经在各地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已经成为出口美国和欧盟的重要水产品。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开展无公害健康养殖,收获高品质的克氏原螯虾健康产品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笔者通过调研各方信息,结合水产品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各类现行规范标准,对我国克氏原螯虾无公害养殖的现存养殖模式、养殖环境、种苗、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对该产业健康稳固发展有所启示。
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征
克氏原螯虾为夜行性动物,多营底栖爬行生活,野生状态下常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沼泽、池塘及沟渠中,有时也见于稻田,有较强的攀援和掘洞能力[4]。
克氏原螯虾是杂食性动物,不同发育阶段其食性不一。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卵黄为营养;Ⅱ期幼体能滤食水中藻类、轮虫、腐殖质和有机碎屑等;Ⅲ期幼体还能摄取水中小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幼虾则具有捕食水蚯蚓等底栖生物的能力;成虾食性更杂,能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水草、水底淤泥表层的腐殖质及有机碎屑等[5]。
克氏原螯虾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蜕壳后才能生长。水温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其蜕壳的主要因素,除了冬季以外,春季、夏季和秋季克氏原螯虾都有蜕壳。刚蜕壳的虾体色浅,身体较柔软,活动力较弱,约1 h左右体色转深,虾壳渐渐变硬,躲避能力增强。在适宜水温及营养条件下经数次蜕壳生长,5~8个月体重可达30~150 g[6]。
克氏原螯虾在4~9月份均可繁殖,4~6月份为繁殖高峰期,当水温超过20 ℃以后,亲虾进行,一般后10 d左右即可产卵,产出的受精卵粘附在雌虾腹肢的刚毛上,产卵数量因亲虾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体长为7~10 cm的亲虾一次产卵约300粒。受精卵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2~28 ℃,在18~20 ℃时,孵化期为30~40 d, 25 ℃左右时,一般15 d左右即可孵化[6]。
2 克氏原螯虾的无公害养殖
克氏原螯虾适应能力强,养殖模式多样,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应根据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进行养殖生产,综合起来主要涉及养殖模式、养殖环境、种苗、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问题。
2.1 养殖模式
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征可知其成虾食性复杂,食谱较广,生活环境多样,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沼泽、池塘及沟渠中,稻田中也可生活,适应性极强。因此,人们在养殖实践中总结出多种适合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模式,根据养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可分为单一养殖模式和混合养殖模式。
单一养殖模式是指利用一些闲置区域或不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田地,通过种植可作为螯虾饲草的作物、青饲料来养殖克氏原螯虾。久负盛名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克氏原螯虾养殖户早期就开展这种养殖模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7,8]。而在我国主要以池塘和稻田这两种生境进行单一养殖。池塘养殖模式一般以浅塘为主,较深池塘则多以混养鱼、蟹来提高水体利用率。稻田养虾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苏等几个克氏原螯虾的主产省份。各地主要是利用现有低洼、低产稻田(冬闲田、冷浸田、冬泡田、低湖田)和原稻田养蟹(鱼)区开展稻田养虾[9]。江西省鄱阳湖区采取中稻与螯虾轮作,不仅不影响中稻的产量,而且每公顷可收获1 500~3 000 kg的螯虾,是一种理想的养殖模式[10]。此外,各地还有利用河道流水生态养殖模式、湖区沿岸的湖荡围栏养殖模式和湖区低洼田养殖模式等。
混合养殖模式是指将克氏原螯虾与其他经济水产动物和植物共用水体或土地,充分利用养殖空间,达到克氏原螯虾与种植、养殖产品共同丰收的目的。常见的克氏原螯虾与种植作物混养模式有稻虾同作模式[9]、茭虾共作模式[11]、虾林结合模式[12]等。在稻虾养殖的基础上,也有研究者开发出藕田养虾模式[13],效果不错。克氏原螯虾与经济水产动物混养的模式有克氏原螯虾与鲢鱼、鳙鱼、草鱼等池塘混养模式,克氏原螯虾与河蟹混养模式等。混合模式充分地利用了水体的不同层次空间,可以促进有机食物链的形成,从而获得健康无公害的水产品,经济效益良好。
2.2 环境问题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选择在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良好生态环境区域,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土壤必须是未被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的区域[14]。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技术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符合无公害水产品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渔业用水质量及大气环境质量等要求。具体来说,克氏原螯虾养殖水域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如汞、镉等) 和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的残留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的规定;淡水渔业水源水质要求水质的感官标准即色、嗅、味要符合规定(不得使虾带有异色、异嗅、异味),卫生指标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 5051-2001) 的规定。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和氟化物(F)的浓度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的规定。
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多样,养殖环境主要集中在池塘、稻田、低洼、沟渠、湖区等生态区域,其主要环境威胁来自农业区各类作业残留污染和湖区生态恶化。为了满足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环境要求,不同养殖模式下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地选择和保持水质质量。根据调研的情况来看,克氏原螯虾产地大都远离各类污染源、水源清新、水量充足、交通便利;各养殖区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与外界分界甚至隔绝,如加固加高田埂,在养殖区域一定范围外设立围网;为了保持养殖水体质量,可在冬季干塘、干池时进行日晒霜冻,进水后用生石灰对养殖水体进行彻底消毒[9-15];定期更换新水,定期喷洒光合细菌、EM复合菌等生物制剂[16];在池塘中种植水草为螯虾补充饵料和增加水体溶氧,等等。总之,要使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
2.3 种苗问题
虾苗是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基础。虾苗生产和引进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种苗管理办法》的规定。无公害水产养殖要求从具有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的原种场选购健康、无疫病的种苗,经检验和检疫合格后方可放养。虾苗在放养之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的食盐水浸泡5~10 min或用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左右,以防止病菌及寄生虫带入养殖水体[17]。
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已逐步向大规模、产业化方向发展,种苗问题也成为该产业稳定发展的瓶颈,如何培育规格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的优良虾种就成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研究的一大难题。目前,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实践已经开展,温室大棚繁育、人工诱导繁殖、网箱培育等水产育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克氏原螯虾种苗繁育研究中[5,10,15,18-21]。各种新型育苗技术在研究实践中出现,据文献报道,27~30 ℃是受精卵孵化速度和孵化率达到最高的最适温度范围[22];利用孕酮等外源性物质刺激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分泌促性腺发育激素,实现大量雌虾同步产卵[23];利用克氏原螯虾需水产卵的习性,采取冬季降低水位,春季抬高水位的方法迫使其同步产卵以获得规格相当的虾苗[24];江西省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开展的“七操作一体”的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操作法,对于实现克氏原螯虾规模化育苗效果显著[25]。
2.4 饲料问题
饲料作为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核心问题,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品质,饲料安全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天然饲料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的要求,配合饲料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及《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要求;饲料中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应按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执行,严禁使用未经许可的药物做添加剂[6,14]。
克氏原螯虾食性杂,不同生长阶段食性虽略有不同,除了早期稚虾可以取食豆浆之外,其他阶段基本以动物性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与青饲料为主。各种鲜嫩水草、水中底栖动物、大型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及各种鱼虾尸体都是克氏原螯虾喜食的饵料,对人工配合饲料同样喜食。在养殖实践中,为了给克氏原螯虾提供健康、天然的饵料,可在放养前对水体经常施用有机粪肥以培育基础饵料生物,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种植和移植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金鱼藻、伊乐藻以及水葫芦、水花生等;向虾池中投放螺蛳,以提供基础动物性饵料。在螯虾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合理投喂人工饲料和青饲料,注意优质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投喂,一般全年动物性饵料占30%~40%,谷物类饵料占60%~70%[10],并且应注意投喂时间和量的变化等问题。
2.5 病害防治问题
病害防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稳定开展的保证。无公害水产养殖十分重视对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治,落实“全面预防、安全治疗”的方针,尤其重要的是安全用药问题。药物的使用必须按照《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1)的规定执行,要求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渔药;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以及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国家农业部颁发文件规定的高毒、高残留及具有“三致”毒性的渔药,如孔雀石绿、磺胺噻唑、磺胺、六六六、滴滴涕等;严格遵守渔药的休药期规定,如漂白粉休药期在5 d以上;土霉素、磺胺甲恶唑休药期均在30 d以上;另外还必须做好养殖用药记录,以便及时纠正和规范渔药的安全使用[26]。
克氏原螯虾养殖常见的疾病有白斑综合征、螯虾丝囊霉菌病、螺原体病、孢子虫病等,常导致螯虾出现烂鳃、甲壳溃烂等症状,严重影响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27]。在克氏原螯虾无公害养殖生产中,为了全面防治病害,常从养殖环境、种苗及饲养管理这三大问题着手,比如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的养殖区域,适时用适量漂白粉、敌百虫、亚甲基蓝泼洒养殖水体,以杀灭病原;种草移螺,使水质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标准[28];选择或培育抗病力强的螯虾种苗;选择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的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合理投喂,避免污染水质。另外还要加强养殖管理,密切注意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变化,对已经患病的螯虾要合理用药,必要时应及时隔离治疗或清除。这些都是克氏原螯虾无公害养殖中防控各类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 发展建议
克氏原螯虾的无公害养殖是一个日趋流行的养殖方向,目前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发展克氏原螯虾无公害养殖,笔者根据调研的实际信息进行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开展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原种繁育的研究。我国各地克氏原螯虾养殖户的虾苗大都来自野生捕捞和本地自留种苗繁育,虽有报道一些规模化育苗技术,但是大多还处于试验阶段,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规模养殖对种苗的需求。此外,本地自留种苗繁育很容易造成种质的退化。因此,加强良种繁育,筛选培育出个体大、含肉率高、生长快及抗病性强的优质种苗势在必行。
2)加强规范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标准。部分养殖户误认为有水即可养殖,导致其未对养殖场地进行选择;还有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公害养殖的规范要求,导致出现病害蔓延、螯虾产品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实施不同养殖模式的规范化生产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必要时要引入高级养殖体系,如HACCP体系,确保克氏原螯虾产品的品质,提升螯虾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开发适口的克氏原螯虾专业饲料。随着市场对克氏原螯虾的需求不断增大,克氏原螯虾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天然饵料已经无法满足养殖需求。开展克氏原螯虾营养学研究,开发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特别是螯虾幼体阶段)食性和营养需求的适口饵料是促进健康养殖发展的关键步骤,能极大地促进克氏原螯虾产业的稳健升温。开发设计出的饲料应达到生态健康、减少水体污染的要求,实现无公害养殖和养殖经济效益扩大的同步化。
此外,加强养殖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在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过程中,只要严格坚持执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标准,敢于实践,一定能走出持续稳定的克氏原螯虾无公害健康养殖之路。
参考文献:
[1] 寇祥明,张家宏,王守红,等. 克氏原螯虾行为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150-152.
[2] 王卫民. 软壳克氏原螯虾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J].水生生物学报,1999,23(4):375-381.
[3] 王汝娟,黄寅墨. 克氏原螯虾重要化学成分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6,13(1):38-39.
[4] 方春林,邓勇辉,余智杰. 克氏原螯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江西水产科技,2010(3):18-20.
[5] 周 鑫,徐增洪,赵朝阳. 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及无公害养殖技术(二)[J]. 科学养鱼,2009(2):12-14.
[6] 田功太,黄成娟.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及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9,26(3):44-45.
[7] ROMAIRE R P. Harvest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used in cornmercial procambarid crawfish aquaculture[J].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1995,14:545-551.
[8] MCCLAIN W R, ROMAIRE R P. Crawfish culture: A Louisiana aquaculture success story[J]. World Aquaculture,2004,35(4):31-35,60-61.
[9] 何玉明,张天虎. 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科学养鱼,2011(3):1-2.
[10] 朱鸿章,沈建新,陈登玲. 克氏原螯虾繁殖养殖的调查[J]. 江西水产科技,2009(3):15-18.
[11] 宋光同,丁凤琴.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技术[J]. 科学养鱼,2011(2):24-26.
[12] 赵卫东,陈学锋.新型生态渔业模式-虾林结合生态养殖模式[J]. 渔业致富指南,2009(1):37.
[13] 肖召旺. 藕田无公害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初探[J]. 渔业致富指南,2010(2):47-49.
[14] 陈克会,刘守业. 浅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J]. 中国水产,2002(8):25-26.
[15] 魏彦生. 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及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探析[J]. 渔业致富指南,2011(5):44-46.
[16] 黄鲜明,李 飞,顾志敏,等. 克氏原螯虾三种健康养殖模式总结[J]. 河北渔业,2011(5):37-40.
[17] 许 丽,管士成. 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J]. 黑龙江水产,2007(5):16,29.
[18] 韩 飞. 克氏原鳌虾的繁殖生物学及养殖相关病害的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9] 吕建林.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及胚胎和幼体发育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20] 周 鑫. 克氏原螯虾人工繁殖及无公害养殖技术(四)[J]. 科学养鱼,2009(4):12-14.
[21] 舒新亚,龚珞军,陶忠虎,等. 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试验[J]. 淡水渔业,2006,36(5):45-47.
[22] 吕 佳,宋胜磊,唐建清,等. 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发育的温度因子数学模型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2):226-231.
[23] 赵维信,李 胜.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对卵巢发育的影响[J]. 水产学报,1999,23(3):229-233.
[24] 刘伟杰,严维辉,张成亮,等. 克氏原螯虾同步化与非同步化育苗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029-15031.
[25] 方春林,万正义,周智勇,等. 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技术研究(Ⅲ)[J]. 江西水产科技,2011(2):12-14.
[26] 冉永明. 无公害水产养殖中的用药问题研究[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1(2):44,46.
篇3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与共识
(一)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7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00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
5引进乌苏里拟鲿新品种繁育、驯化养殖,形成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1个,辐射周边区县面积10万亩,助弄增收一亿元人民币。
篇4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养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充分利用沿海浅海滩涂面积宽广、内陆水资源丰富、水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越条件,实施一系列鼓励养殖开发的政策,引导广大渔农民积极调整种养的产业结构,参与鲍鱼、青蟹、对虾、罗非鱼、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开发,引进和推广养殖先进实用技术,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迅速攀升,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比例从建市初期的3:7提高到6:4,养捕产业结构性调整显著。
(二)特色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来渔业结构性调整,我市沿海和内陆水资源丰富的村、镇,至少拥有一个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形成了对虾、鲍鱼、蟹、中华鳖、罗非鱼等为主导养殖品种的生产区域。目前,全市拥有地都青蟹、前詹鲍鱼、云路中华鳖、埔田青蛙、白塔淡水鱼等1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基地、面积1200公顷。并建设了较大规模的海淡水六大养殖:①惠来县前詹镇沿海一带30万立方水体鲍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商品鲍1000吨、培苗1亿粒、产值1.2亿元;②揭东县地都镇1万亩青蟹养殖基地、年产量2000吨、产值1.5亿元;③揭东县云路镇4000亩中华鳖养殖基地、产值3亿元,年可获利超过1亿元,为我市目前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最高的优势品种之一;④揭东县白塔镇1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1万吨;⑤以揭西县为主3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2万吨;⑥*市*镇一带2000亩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年可生产种苗20亿尾。全市形成了沿海、沿榕江两个重点水产养殖带和*市*镇及揭西县平潭镇两个特色渔业生产区。这些特色养殖品种的发展,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向“一乡一品”、专业镇的方向迈进。据*年渔业生产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91054吨;主导品种草鱼产量15040吨、青蟹2357吨、对虾3879吨、鲍鱼574吨、罗非鱼15770吨。主导品种养殖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发挥当地渔业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名特优品种养殖。我市沿海位于南海突出部,海流交换快,陆上工业污染源少,底质平坦,多泥沙,水质清澈,是我省少有的鲍鱼、西施舌等贝类的天然生长繁殖场所,也是贝类资源原种供给地;榕江口浅海区及下游潮盛带,水温高、温差小、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是河海鱼类混栖繁殖生长良好场所,盛产的地都青蟹远近闻名。近年来,我市沿海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总结、示范和推广当地较具竞争力的青蟹、鲍鱼等名优品种养殖。为把我市的“惠来鲍鱼”、“地都青蟹”两大主导品种做大做强,制订了青蟹、鲍鱼养殖技术规范,创建了揭东县青蟹、惠来县鲍鱼两个省级无公害养殖示范区,打响了养殖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种苗工程,丰富养殖新品种。“物以稀为贵”的经济法则告诉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收益,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引进外地、外国的优良品种,提高名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加快实施种苗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年,全市淡水鱼苗繁育场27家、面积120公顷,当年产鱼苗16多亿尾,是粤东地区鱼苗集散地,鱼苗远销*、*、*、*、*等省市。
近几年来,我们加快种苗工程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以市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市鱼苗场为龙头,连结*、*、*、*、*、*等十家鱼种繁育场,加强对水产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名优新鱼类的引进、论证、繁育与推广,先后引进国内外名优新鱼类20多个品种。引进品种有苏丹的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泰国露斯塔野鲮、笋壳鱼,*加州鲈鱼、*大口胭脂鱼、巴西鲷、奥尼罗非鱼亲本,以及从*转入的红尼罗非鱼(原产地以色列)、淡水白鲳(原产地南美亚马逊河),此外还在国内移入散鳞镜鲤、兴国红鲤、高背鲫、彭泽鲫、东北鲫、桂花鱼、叉尾鮰、建鲤、四倍体鲫鱼、水晶巴丁、光倒刺鲃、斑鱯等。大大丰富了养殖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调整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我市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吃鱼难”问题得到解决,渔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水产品供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渔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四大家鱼养殖逐渐被名优新品种代替,养殖布局向朝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特色养殖品种有:①淡水白鲳。该品种*年我市开始引进,*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孵化量逐年增加,现年产鱼苗2亿多尾,鱼苗远销*、*、*、*、*等省市。制订了《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规范》,加快标准化建设,推广面积5000多公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中华鳖。我市现有养殖面积约300公顷,年产量3000吨、产值超3亿元。中华鳖无论从养殖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当地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整个淡水渔业15%以上,其仿生态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品在上海、*等城市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③罗非鱼。我市现有罗非鱼养殖面积2000公顷、产量1.5万吨,是我市淡水养殖业发展最快的主导品种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桂花鱼、鳗鱼、*青蛙、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养殖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特色品种养殖规模占总面积25%、产值超35%。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渔业。我市揭东县云路镇中华鳖养殖业发展较快,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养鳖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较有特色的产业;揭东县白塔镇万亩商品鱼养殖基地,其优质商品鱼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揭西县大力发展罗非鱼产业,积极推进“一条鱼”工程,创办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惠来县依托*鳗鱼出口企业,大力发展鳗鱼养殖生产,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超1000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鱼、虾、鳖、鳗等特色渔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布格局。
(四)因地制宜,推广*水库立体种养模式
我市内陆山区*水库众多,约有800宗,面积约1万公顷。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是发展牧渔业的优良基地。多年来,我市水产科技人员、养殖专业户经过认真实践探索,成功摸索出*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实行水面养鱼、周边养鸭、山坡种果、果林养鸡。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使鱼、禽、果配套复合生态种养,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基地,推动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养殖模式通过自然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实施*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139宗,面积616公顷。年产鲜鱼2310吨,新增产值1179万元。上市肉鸭51.5万只、肉鸡35万只、生猪1.6万头,总收入4813万元。同时还节约养鱼饲料4132吨、578.5万元,节省投饲料等劳务工23.4万个,单养鱼一项可增收1792万元。该模式的成功推广为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开展山坑田改造和旧鱼池整治,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
我市内陆山区山坑低产田多,面积约有8万亩,种植效益差。我市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把大力引导农民改造山坑低产田,挖池养鱼和旧池塘整治作为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列入当地的发展计划。近年来,我局在揭东县白塔镇和揭西县平潭镇创办了旧池塘整治和改造山坑低产田二个示范点,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现场会予以推广。揭西县充分利用当地山坑田多、环境资源良好等优势,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以及举办技术培训班,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各种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农户自发改造山坑田,发展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年至*年,累计改造山坑田养鱼16000亩,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水产品8800吨、产值8000多万元,农民增收2500万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市发展水产养殖业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周边兄弟市相比,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标准化低和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要把我市渔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是要向兄弟市学习,克服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旧基池塘整治,建设标准化鱼塘养殖基地。计划从今年起,用3-5年时间对全市10万亩老鱼塘进行改造,全面提高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今年计划对揭东县地都镇的半咸淡水养殖基地和白塔镇宝联无公害养殖基地的池塘进行改造,建设一个青蟹标准养殖示范区和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示范片。
(二)搞好“一乡一品”优势品种养殖,增加渔民经济收入。重点扶持揭东县的地都青蟹、云路中华鳖、白塔宝联商品鱼,惠来县的前詹鲍鱼、周田对虾,揭西县的平潭罗非鱼和*市*种苗等养殖品种,力争水产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水产养殖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达到70%以上,农民在水产养殖方面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篇5
关键词:水产品; 安全生产;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30.69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渔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大力帮助下,取得了巨大进步。虽然我县渔业生产连续二十年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与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相距盛远,特别是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泸西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情况
1、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012年末全县养殖面积21200 亩,其中:专用池塘养殖面积 2600亩,坝塘养殖面积600亩,水库养殖面积18000亩;投放苗种874吨;水产品总产量5720吨,其中:专用池塘水产品产量1685吨;坝塘水产品产量205吨;水库及电站网箱水产品产量3780吨;实现全社会渔业总产值8758万元;稻田养鱼面积1000亩,水产品产量40吨;冬水田养鱼面积100亩,产量10吨。
a、渔业养殖病害
近年来,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由于高密度、新品种、强投饵等新技术的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各地区品种交换频繁,各品种频繁运输,对疾病防治宣传跟不上及养殖户对疾病预防的忽视,造成水产病害日益加剧,新的病害不断发现,且传播速度、流行范围越来越广。经查,2006年我县渔病情况:按致病病原体分类为:(1)传染性鱼病:如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打印病等。(2)侵袭性鱼病:如锚头鳋病,车轮虫病等(3)鱼类敌害:如剑水蚤、水网藻等。(4)其他:如泛池,饲料氧化霉变等引起;按致病因素分为:(1)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如病毒,细菌,真茵,寄生虫,藻类等。(2)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由缺氧,水质恶化,饲料霉变,营养不全,敌害等。且新老病害交叉感染,治疗较困难,治疗成本也高。
b、 渔业养殖用药
由于我国渔药大部分由兽药、农药移植而来,渔药的药效、毒理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研究还不能满足当前水产养殖需要,急需建立针对水产动物的特点和特殊生存环境,建立和完善渔药开发、评价、使用、检测等技术体系。我县现渔药使用主要有三大类:(1)水质改良剂:如增氧灵、水质改良剂等。(2)消毒防腐: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3)治病防病:如草鱼三病灵、敌百虫、杀虫灵、二溴海因等。常用剂型大致有:粉剂(如25%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如25%除草醚)、晶体剂(如90%敌百虫)、软膏剂(如青霉素软膏)以及乳粉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常用施药方法有:遍洒法、浸泡法、挂篓挂袋法、口服法、清塘法、注射法、涂抹法、浸沤法等八种。但渔户对症用药和规范用药能力较低,面对疫情,滥用药物,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
2、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a、渔业水域问题
渔业生态环境是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县经济产业布局及对渔业水域影响重视不够,又加上我县重要的水产养殖区大多分布在河堤附近,这些水域也是陆源污染物的主要受纳场所。随着我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或不按标准即排入河道,还有农药、化肥等,使养殖水域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直接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使所生产的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如我县团山渔场(泸西县商品鱼基地)从1998年至今,一直受到泸西县氮肥厂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的直接威胁,多次造成渔业经济损失。
b、水产品苗种问题
水产品苗种质量好坏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础,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从我县目前苗种生产和苗种市场流通来看,主要存在,①苗种繁育上存在着近亲繁殖,苗种的抗病力下降,发病率增高;养殖品种出现品质衰退;②外地交流品种把原产地的病原带入,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③苗种生产品种单一,优良品种少,且产量低、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差,苗种质量良莠不齐;④苗种销售市场时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严重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c、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问题
我县由于资金、人员等各方面制约,阿庐金线原、良种繁育场的示范、带动、引导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延缓了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进度,难以快速实现渔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进程。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力度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
切实提高渔业管理人员和水产养殖、经营从业人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力度,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和各级质量监管及执法部门合作,以联合、邀请、讲学、访问等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培训重点是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知识,系统教育和培训我县渔业管理人员,使他们成为熟练掌握水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者。
2、加强苗种生产管理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a、落实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用制度进行规范,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苗种生产条件,保证技术操作规范。
b、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取缔无证生产行为,检查苗种场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
c、维护苗种经营秩序,打击不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
3、加强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
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实现传统养殖模式与现代养殖技术对接,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生产绿色环保无公害水产品,发挥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效应,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以标准化生态养殖区建设为龙头,带动地方渔业产业化发展。
4、加强渔业水质和鱼病监测、渔药和渔饲料监管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a、建立并完善渔业水质和鱼病监测站点和网络建设,通过点与面的监测,进行有目的的防控,采用有效手段和措施,把渔业水域灾害和有害病原消灭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b、强化渔药和渔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管意识,以行政许可和市场整顿并举,强化无公害渔药和渔饲料的产品检测,加大打击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尽快建立起水产养殖用药药害仲裁体系;渔药严格执行农业部193公告《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及《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标准,渔饲料严格按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有关行业标准和法规执行;成立县域渔药、渔饲料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规范渔药、渔饲料经营和使用。
c、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纵横向联动机制。
我县渔业管理部门要和水产药物及饲料生产企业、经销商、养殖户、苗种生产企业、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病害防治部门等合作,对各种药物、饲料、病害认证、建档,并通过互联网和各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监控,当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一天内,完成信息传达、有关部门到达、实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
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相关部门积极配才能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进行了研究,供同仁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吉亭. 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篇6
一、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现状
(一)渔业资源现状。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海拔高度自西南向东北从9.6米平缓降至5.6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3条河流贯穿全境,宽10米以上的干渠28条,沟渠密布,形成了纵横贯通的河渠体系,河床面积14058亩;河渠水面总面积18591亩。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鲢、鲤、鲫、鳙、草、团头鲂、杂交鲤、革胡子鲶、乌鳢、日本鲫、南美白对虾、河蟹、中华鳖等;近海溯河鱼类有赤眼梭、鲈鱼、刀鳍等;水生植物有藕、苇、蒲等。
县宜渔水面面积15800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9900亩(池塘养殖面积5730亩,水库养殖面积4170亩),未利用宜渔水域面积5900亩。养殖池塘多分布在3条河流两岸,其中自然坑塘占79%,人工挖掘坑塘占21%,60%坑塘底部土质为粘土,40%为沙白土。
县宜渔荒碱涝洼地、废弃窑坑、村边湾坑等“三荒”资源2.85万亩,主要分布在崔口、严务、东辛店等乡镇,宜渔“三荒”资源丰富,地下水埋藏浅,浅表盐碱水适宜养殖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广盐性水产品种。
(二)渔业生产现状。年,县水产养殖面积为8205亩,渔业总产量为2829吨,其中养殖产量2571吨,捕捞产量258吨;渔业总产值3159万元,其中养殖产值2053万元,水产苗种产值360万元,捕捞产值206万元,流通服务业产值540万元。莲藕种植面积2760亩,产量2830吨,产值849万元。以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北海公园垂钓娱乐园、枣王村垂钓娱乐场等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逐步发展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存在问题。县渔业基础设施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养殖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带动能力弱。二是布局分散,聚集效应不明显,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四是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人才匮乏,劳动者技能素质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五是苗种生产规模偏小、品种老化,优质良种供应不足。
(二)发展前景展望。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为水产养殖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水产品是重要的蛋白源,水产养殖业作为不消耗粮食或少消耗粮食即可获取优质动物蛋白的产业,在保障食品安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渔业养殖产品市场潜力大。我省毗邻韩国、日本,水产品外销渠道广阔,加之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名优特品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三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促进了养殖技术的提升和水产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四是宜渔养殖面积开发潜力大,县宜渔荒碱涝洼地、废弃窑坑、村边湾坑等“三荒”资源丰富,浅表盐碱水适宜养殖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广盐性水产品种。五是休闲渔业前景广阔。休闲渔业集养殖、垂钓、观光、餐饮、娱乐和钓具销售为一体,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和新的增长点。
三、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效益、渔民增收为目的,优化渔业资源配置,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和“一个突破四项提升,建设幸福”战略实施做出贡献。
(二)总体思路。采取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强化服务、典型引导、名优推广等方式,扩大水产养殖面积,拓宽生产途径。根据全县渔业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使我县渔业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规模效益型和生态效益型发展。
(三)发展目标。一是进一步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基本解决养殖水域产权问题,使群众明确养殖生产方向,保障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二是推进养殖生产布局更加合理,丰富养殖品种种类,健全产业链条,总结推广渔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增加水产品附加值。三是扩大水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生产能力,完善养殖基础设施,逐步实现“环境优美、技术规范、产品安全、效益良好”的水产养殖目标。到年,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0050亩,渔业总产量达到3600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800万元,其中渔业养殖产值3960万元,渔业捕捞产值240万元,渔业流通服务业产值1600万元,分别比年增加22.5%、27.3%、83.6%、92.8%、16.5%、196.3%。莲藕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产量4100吨,产值1350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44.9%、44.8%、59%。
四、渔业滩涂区域规划
(一)高效生态池塘养殖区(Ⅰ区)。以南大洼为重点,辐射带动南侯水库、积水宜渔坑塘、窑塘以及盐碱涝洼地,规划面积6000亩,发展高效生态优质商品鱼基地,搞好池塘配套建设,调整池塘养殖结构,在精养鲤鱼、鲫鱼、草鱼等品种的基础上,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引进推广精养、高效、低污染、节水养殖模式和技术,推行健康养殖和无公害养殖。
(二)品质渔业养殖区(Ⅱ区)。以水库周边、尚堂镇大郝渔场、中丁乡前大店为重点,规划建设品质渔业养殖区。以名优特生态养殖为主,推广“上粮下渔”、鱼藕混养以及渔牧、渔禽、渔果等养殖模式,以渔改碱,实行规模化经营。按照标准化生态池塘建设要求,发展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河蟹、泥鳅、水蛭等品种养殖,开发整理池塘4500亩,使之成为无公害、绿色名优特水产品养殖生产供应基地。
(三)苗种繁育养殖区(Ⅲ区)。以徐园子乡东安务、常家镇于家店和尚堂镇枣王等3个鱼种场为基础,规划建设1000亩苗种供应基地,扩大基地的苗种繁育能力,确保渔业苗种供应,及时引进培育新品种,满足广大渔农对名优特水产品苗种的需求。
(四)旅游休闲渔业区(Ⅳ区)。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依托北海公园、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马颊河风景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渔业。到年,初步完成旅游休闲渔业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旅游、休闲、垂钓、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渔业区,争创“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打造渔业旅游品牌。
(五)河道养殖区(Ⅴ区)。对马颊河、德惠新河和漳卫新河等3条河流适合条件的河道开发河道养殖,采用围网养殖或网箱养殖,重点养殖草、鲤、鲫、鲢、鳙、泥鳅等品种。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促进渔业稳定发展。充分认识渔业发展巨大潜力和重要地位,把落实养殖水域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宜渔则渔、宜藕则藕”的原则,制定出台渔业园区建设、渔业标准化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合作组织建设等奖励政策,大力支持渔业标准化坑塘改造、渔业良种培育等重点项目,将水产养殖规划落实情况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深化改革,推进产业化进程。一是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搞好养殖水面承包经营和确权发证,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二是加强渔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扶持壮大渔业规模经营。三是加快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实施名优高效无公害渔业工程,使渔业劳动者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渔业生产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四是拓宽渔业生产范围,做好渔业与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结合文章,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垂钓等产业。五是加强水产品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建立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养殖大户于一体的渔业信息网络体系。
篇7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其中在沿*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篇8
【关键词】水产养殖 问题 对策
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平均每年递增率达到11%,尤其在渔业资源衰竭和捕捞产量下降的情况下,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上个世纪末水产养殖业己经超过了畜牧业,成为粮食经济发展最快的部分。但是,伴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品质量和整体档次偏低、优质鱼生产基地不能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建设、外向型渔业发展较慢等。
一、临沧市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结构不够合理
近几年,临沧市在养殖结构、养殖模式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摸索,重点加大了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上还存在着低水平的雷同现象,主体品种不很突出,产品的质量和整体档次还偏低,总体上还处于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过度的阶段。
(二)基地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临沧市虽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养殖基地,但由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不完善,不能对水产种苗、饲料、鱼药及水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由此造成了在基地建设上不能按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高起点、模式化操作、未能形成按照“订单”渔业培育基地、产业链条较短的现状,因此基地发展的规模和带动效应较差。
(三)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水产养殖技术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服务对象又是文化素质不一、千家万户的农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与他本身的需求愿望相差较大,因此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尤显重要。目前临沧市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渔业科研、技术推广、渔政管理等部门职责不清、资金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网络服务和行业协会不健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养殖病虫害的测报、防治,渔业安全生产及水产品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四)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加工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和竞争力不强,与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加工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没有水产品龙头企业,与全市水产资源、基地建设不相适应。三是临沧市的几家加工企业目前除新沂市的水产加工企业一枝独秀外,其余的加工企业因受资金、技术、原料、订单等制约,仅作为冷藏、冷冻用,设备利用率低,带动力弱。
(五)经营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缓慢,由此制约了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农产品流通主体不突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交易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收购、运销的初级阶段,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第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不足,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对策
(一)围绕优质高效,调优产业布局
按照市场对优新水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加快形成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品质优质化的生产格局。渔业生产以主体品种为依托,本着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努力构建渔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进一步扩大稻田养殖、庭院养殖和各种设施养殖如: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等,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临沧市重点确立了三类主导品种即特色品种鱼、观赏鱼及虾蟹的养殖,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均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突出区域特色,调大产业规模
特色是调整的灵魂,产业的结构调整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找准市场需求与本地资源优势的结合点,大力培育特色产品,实行差别化竞争。同时要注重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以区域性的特色和规模优势牢牢占领市场,获取更高的农产品比较效益。同时,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效渔业。要定位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休闲娱乐,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手段、景观农业手段和生态农业手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逐步把城郊渔业建设成为绿色水产品的生产基地、现代渔业的示范基地和观光休闲渔业的旅游景区,形成产业结构优、经济效益高、区域布局合理的现代都市渔业体系。
(三)立足产业优势,调高创汇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渔)业的国际化趋势已日益明显,农(水)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此要抓住机遇,主动、及时地研究和调整发展战略,把提高创汇能力作为培育发展水产主导产业的重要环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提高渔业外向化水平。要充分发挥产业自身优势,通过实施“三项工程”,确立创汇渔业的重点产品,大力引进淡水鳖鱼、热带观赏鱼等国内外新品种及养殖新技术,加快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创汇生产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渔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向渔业招商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兴办渔业企业,加大水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水产品的深度加工,嫁接改造一批种养项目和加工企业,促进临沧市出口水产品由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篇9
一、常规水产养殖如何发展
近年来,该县丰富的水域、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奏响了永修渔业生产由捕捞为主转向养捞并举,最终以养殖为主的三重曲。随着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水产品总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水产养殖业也逐步成为该县渔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同时养殖品种也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基本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丰富了餐桌文化。据统计数据显示,永修现有已养水面150143亩,2013年水产品总量达46400余吨,如此大的产量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来消费。随着水产品总量的剧增,水产品销售也逃脱不了市场“瓶颈”的制约,“卖鱼难”这个问题正日益凸显。据调查,目前永修养殖户近百分之六十的精养池塘的鱼类出现了“卖鱼难”问题。为了规避养殖风险,稳定水产品市场供销平衡,渔业部门要发挥其职能作用。首先,在科技服务上要有新方法,依托雄厚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深入养殖一线,建立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引领效益;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促使水产科技在渔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推广,从而达到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和产量之目的。近几年来,珠江水科所在该县三角乡西湖水产场开展草鱼无规定疫区项目技术研究和试验,通过推广草鱼打针防疫技术攻克了草鱼出血病这一养殖难题,使池塘养殖产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其次,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上要有新提升,加大源头监管治理力度,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为市场提供充足安全水产品奠定基础,使消费者敢吃水产品,从而拉动市场需求。第三,在资源养护上要有新措施,加大渔政执法打击力度,改进管理方法,加强对渔业承包户捕捞行为的管理,严禁违法捕捞,确保野生种群数量,维护水生生物生态平衡。第四,要扩大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力度,进一步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为水生生物在一定区间内稳步增长创造条件。最后,要推广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用特种水产品挤压常规水产品市场占有率,拓展消费者消费空间,适量缓解“卖鱼难”的压力。
二、特种水产养殖如何拓展空间
近年来永修县特种水产品产量环比呈增长之势,其积极因素有三:一是现代渔业项目的实施。二是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三是水产养殖合作社的“抱团取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规品种水产品已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因如此,销售市场对无公害、原生态、纯天然高档水产品的需求激剧增长,从而促使特种养殖呈“井喷”式发展。尽管特色品种养殖利润丰厚,但受特殊地域、环境及技术等因素制约,也存在极大的风险性。鉴于此,渔业部门先要培养典范,然后是对养殖户加强引导,再就是要加快渔业科技转变成生产力速度。以上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要操控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了。然而事实并不如人所愿,当某种特种水产品养殖利润惊人时,常会出现养殖户疯涌而养的局面,其结果必将导致无过硬技术和成熟经验者大亏特亏,甚至血本无归,严重损伤了部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江西青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永修从事特种水产养殖较为成功的代表之一,该公司是三方合作、利益互补的结晶(甲方以池塘入股、乙方以技术入股、丙方以资金入股),生产经营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一手抓螃蟹养殖,一手抓螃蟹销售。预计2014年河蟹池塘主养面积达1500余亩,辐射带动周围河蟹池塘主养面积达1000余亩。特色养殖的特点在于一个“特”字,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特种水产养殖只有抱团式规模化发展,才会有拓展空间。
三、水产养殖面积如何稳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永修水产养殖面积逐年增长,增式趋缓。由于水产品养殖经济效益好于种植业效益,只要有一定养殖技术、能吃苦耐劳的人都会选择水产养殖,特别是那些已拥有“第一桶金”的成功人士更热衷于水面开发,尤其是小型水库,而该县丰富的水域、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等资源正迎合了这一寻求,成为大家开发水产养殖争先抢夺的目标,故仍将促使养殖面积在一定幅度内有所增加。然而,水产养殖资源开发已多年,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开发亦受地理条件制约,加上行洪泄洪、湿地保护,以及国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政策和市场调节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宜开发的水产养殖资源所剩无几。预计今后池塘面积增幅不大,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基本不变,水产品产量、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四、“三网”养殖的归宿
篇10
[关键词]无公害;淡水养殖;病害防治
近年来,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逐步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人们开始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并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公害食品成为了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无公害食品的产品、生产地及加工工序作出科学规定。与海洋养殖不同,淡水养殖需要通过水库、池塘及江河等进行鱼类、虾蟹类养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水养殖的规模。另外,与海洋相比,内陆水域没有较好的流动性,从根本上增加了水产品病害防治的难度。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实地调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1养殖水域设计与建造
在淡水养殖中,最为关键的是养殖水域的设计与建造。在设计建造之前,要提前对水源地点进行严格的勘察,在保证水源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方能进行养殖水域的设计与建造。具体来讲,水域水质要满足淡水生物生产标准,不能含有大量污染物、金属物质与病原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订了渔业水质生产标准,在勘察水源时,可以依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与建造。在建造养殖场地时,要根据养殖规模、养殖场地面积等综合设计出科学的养殖地,要在养殖区域内设置出入水口以及完整的进排水系统,务必保证每一个独立的养殖场都能够拥有完整的进排水系统。另外,在引进水源时,要做好水源的消毒工作,并保证氧气容量与水温达到国家规定的养殖标准。
2病原体控制与消灭
与海洋养殖区域不同的是,我国内陆的淡水养殖区域内水源流动性较差,必须时刻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才能真正达到病原体控制与消灭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水域水质实现病原体控制与消灭的目的。具体来讲,可以在池塘水域内定期投放漂白粉、生石灰等物质来调节池塘水质。另外,在投放鱼苗等水产品幼苗之前,首先要根据《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对这些幼苗进行检疫,不仅可以保证幼苗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幼苗的繁殖能力。最后,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从水质、苗种、场地、工具及饲料五方面加强病原体的控制[1]。
3无公害渔药的使用
所谓无公害渔药,主要是指其具体成分中没有无毒成分存在,而且能够快速在水环境中分解,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通常来讲,无公害渔药都有相关的生产与使用标准,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无公害渔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坚持预防为主。要定期对养殖水域投入无公害渔药,定期杀灭其中的虫害及病毒,坚持防治结合,尽可能多地使用生态环境友好型渔药,从根本上降低对水池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二,坚持安全性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进行淡水养殖,必须保证使用的渔药属于无公害类型,从根本上保证淡水养殖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4季节性疾病的防控
在淡水养殖中,有些疾病属于季节性频发的疾病,一般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养殖场要结合实际情况,搞好季节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草药预防、外用药物及饲料使用都能够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对外用药物来讲,可以直接把药物泼洒到养殖水域,也可以通过在养殖场地悬挂药用竹篓进行疾病的防治,这种方式可以对鱼类体表疾病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硫酸铜、漂白粉及硫酸亚铁是常用的药物。另外,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等药物来防治鱼类的肠炎。对于中草药预防来讲,可以针对鱼类的皮肤病利用流苏子等中草药进行预防与治理,进而增强鱼类的抵抗力,为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2]。
5提高水产品抗病力
对于水产品病虫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防治力度,利用药物的投放来防治鱼类病虫害;另一方面要从鱼类自身出发,不断提高水产品抗病力。具体来讲,第一,要实行科学的放养。在放养之前,首先要科学选择合适的品种,尽可能保证鱼类放养的单一性,避免混养带来的疾病感染。另外,可以在北方地区进行冬季放养。第二,科学投放饲料。在投放饲料之前,要对养殖水域进行调查,保证水温、天气及水质等达到渔饲的投放标准,尽可能保证科学投放饲料。第三,调节水质。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池塘中的空间会逐渐变小。因此,可以采取隔天向池塘灌注新鲜水源的方式增加养殖场水域的流动性与活性。
6标准化生产技术
在具体的生产技术运用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养殖产品的特征,不断完善操作流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饲料喂养、日常维护、苗种引进、疾病预防等,可以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水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3]。
7结语
要想实现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如提高水产品抗病能力,合理设计与建造养殖水域,加强病原体的控制与灭杀,推广使用无公害渔药,及时防控季节性疾病,才能实现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6(7):96.
[2]陈海冲.淡水养殖病害生态防治技术[J].海洋与渔业,2008(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