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篇1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治理过程。市场营销决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制定什么价格,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出售产品或做广告。

市场营销治理体系包括:分析机会,决定市场,市场进入决策,发展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市场营销活动。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发展,类别多,其中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之中,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

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治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二)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即营销组合的创新)

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

第一,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4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如产品策略中就包括诸如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第三,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㈠农产品营销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农产品和任何事物一样,有着出生、成长、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不能只顾经营现有的产品,而必须防患于蔚然,采取适当步骤和措施开发新产品。它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任务。新产品开发过程一般包括新产品构想的形成、新产品构想的筛选、概念产品的形成与检验、经营分析、制出样品、市场试销、正式生产投放市场。新产品开发成功以后,还需上市成功,这意味着新产品被消费者采用并不断扩散。

新产品开发是从营销观念出发所采取的行动,因此首先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试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市场的产品,对企业而言再新也没有意义。消费者对奇形异彩农产品需求,使一个产品多种式样,成了新的消费动向,如乌骨鸡、七彩龟、黑小麦等农产品虽分别属鸡、龟、麦类,但因为其颜色非凡,药用价值较高,不仅市场销路好,而且经济效益高。因此,新产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

㈡农产品营销价格策略

农产品价格的制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定价,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所出售的农产品价格没有决策权,如我国曾长期实行过的酿粮棉油国家统购统销价;另一类是农产品经营者定价,依据农产品质量、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决定其价格。农产品定价目标与程序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其产品是否具备定价权力为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下,为了刺激顾客的消费行为,通常要对基本价格作适当的调整。如价格折扣与折让,即实行让利。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行促销定价。通常利用节假日和换季时节进行所谓的“大甩卖”、“优惠酬宾大减价”和“买一送一”活动,把部分产品按原价打折扣出售,以促进销售。

㈢农产品营销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用于体现某个销售者或某钟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并使之与其他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借以促进销售的记号。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并不仅仅表现在农产品的识别功能上,虽然农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企业的市场信誉能够首先通过品牌传导给消费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场影响力,是它带给消费者以信心,它在带给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这种非凡功能构成了品牌农产品所特有的市场竞争力。任何农产品加工企业都不能忽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创驰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品牌是高价格的基础,驰名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品牌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驰名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费者,留住老消费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效率;品牌是促进产品扩张,促进贸易的有力杠杆。

⒈以名创牌。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创牌既是为了宣传,扩大影响,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品牌。

⒉以质创牌。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提高产品品位。

⒊包装创牌。美化农产品外表。

随着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农产品包装将成为必然趋势。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包装,一流的价格。而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则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新加坡进口的中国果菜与美国果菜包装有明显的差距,他们是印制精美的标准包装箱,而我们的则是蛇皮袋、麻袋之类的原始包装,价格差距可想而知。

⒋加大创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除了企业和农民自身的宣传,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我省砀山县财政出钱在中心电视台打广告,专门宣传“砀山酥梨”这一品牌,效果显著。

⒌做好名牌保护工作

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龙头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治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

㈣农产品加工化策略

农产品加工是指以农业生产中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使其改变外观形态或内在属性的物理及化学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一定的治理技术处理,使其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制成品,连接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经营过程。目前,农产品中直接能够进入生活消费及工业生产的种类并不多,因此,农产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产业。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产业的延伸和农产品价值增殖的必要过程,是每一个经济体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投资办加工企业不仅获得了农产品的增值部分,同时也获得了加工的收入。80年代,江苏省兴化市不少乡镇的大葱卖不掉,烂在田里,倒进河里,造成河水污染。近几年,本地农民先后投资办起了十多家大葱加工厂,加工脱水葱、方便面调料出口到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全市大葱面积由万把亩猛增到40多万亩,每年增收几千万元。可见,农产品的加工也在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它。

㈤农产品促销策略

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使顾客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促销有广告推广、人员推销、关系营销、营业推广四种形式。在进行农产品营销的时候要把促销策略灵活运用,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培养一批忠诚的顾客群。

㈥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

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治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渠道效率较低,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损耗严重使蔬菜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鲜包装措施,轻易腐烂变质,这使得农产品的采购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到净菜一般有10-20的损耗,这也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物流成本过高导致农产品价格抬高,势必影响农产品向外地市场的扩散。农产品是否能及时销售出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营销渠道是否畅通。营销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使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平衡。因此,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选择策略,不仅要求保证产品及时到达目标市场,而且要求选择的销售渠道销售效率高,销售费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值链有待延伸,走垂直一体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寻找到新的利润点,开拓发展空间,快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渠道环节,通过内部关联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并降低市场价格,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对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福利也有着积极意义。

2.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治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扩大流通半径,使之满足地区间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需要。农贸市场则要继续推进超市化改造,改变过去农贸市场“脏、乱、差”和“食品安全无保障”的状况。

3.加强对渠道体系的梳理和调整,提高渠道绩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对包括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体渠道链条进行梳理再造,消除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瓶颈制约,使得各个环节都能够畅顺高效运转,提高其整体运营效率。

4.发展国际化营销渠道,把国内的产品销售出去,解决国内农产品卖难现象,。同时采取网上销售、远程运输、窗口直销等现代营销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场。

㈦农产品包装策略

在现代商品社会,包装对商品流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装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品能否以完美的状态传输到消费者手中,包装的设计和装潢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乃至商品本身的市场竞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节奏不断加快。为适应这种变化,包装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更好地符合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需要,通过更人性化的包装设计让人们生活更舒适、更富有色彩。因此在农产品的包装上,我们要制定它的策略,因为选择不同的包装策略将得到不同的包装效果。

1.突出食品形象的包装策略

突出食品形象,是指在食品包装上通过多种表现方式突出该食品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内部成分、结构如何等形象要素的表现方式。这一策略着重于展示食品的直观形象。

随着购买过程中自主选择空间的不断增大,新产品不断涌现,厂商很难将所有产品的全部信息都具体的向消费者介绍,这种包装策略通过在包装上再现产品品质、功用、色彩、美感等,有助于商品充分地传达自身信息,给选购者直观印象,真实可信,以产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消费者,缩短选择的过程。

2.突出食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装策略

突出食品用途和用法的策略是通过包装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告诉消费者,该食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非凡之处,在哪种场合使用,如何使用最佳,使用后的效果是什么。

3.展示企业整体形象的包装策略

企业形象对产品营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很多企业从产品经营之初就注重企业形象的展示与美誉度的积淀。

4.突出食品非凡要素的包装策略

任何一种商品化的食品都有一定的非凡背景,如历史、地理背景,人文习俗背景,神话传说或自然景观背景等,包装设计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非凡要素,能有效地区别同类产品,同时使消费者将产品与背景进行有效链接,迅速建立概念。

㈧农产品绿色化策略

农产品绿色化营销策略是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通过制造和发现市场机遇,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治理过程目前,各国民众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环保意识迅速增强,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人类的共同向往。绿色农产品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生存环境。当今世界,人们对绿色农产品越来越青睐。世纪之初,我国己全面启动“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奏响绿色主旋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畜和蛋品。我们要把握机遇,发展农产品的绿色营销。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不仅是营销部门,整个企业都应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营销观念,从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到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应始终贯彻“绿色”理念。

2搜集绿色信息,

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要及时收集农产品的绿色市场信息,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发现和识别消费者“未满足的绿色需求”,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和具体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3制定绿色计划,

农产品绿色营销计划是企业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在营销过程中的环保努力方向。

4开发绿色资源,

在农产品绿色营销过程中,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5生产绿色产品,

6应用绿色技术,

在农产品营销活动中,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部门为依托,大力开发以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促进人类健康为核心的农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技术体系。

7产品包装绿色化,

农产品包装绿色化策略有节约和简化包装、摒除有毒包装、采用可降解包装、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等。

8采用绿色标志,

在农产品的营销活动中,选择具有权威性的符合目标市场要求的绿色标志十分重要。

9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意味着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免费的,产品的价格需要反映环境资源的价格。由于绿色产品在环保方面增加了投入,因而成本一般高于普通产品成本,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价格要高于非绿色产品价格。

10开发绿色促销

绿色促销包括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

11开辟绿色渠道

农产品绿色营销在其流通各个环节中必须保持其产品的“绿色”。

12弘扬绿色文化

篇2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

我国农产品市场处于超饱和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市场上农产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产品全面供过于求的局面已形成,出于一种“超饱和”状态。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调查,我国118种主要农产品已全部供过于求,粮食自给能力大幅增强,并出现粮价持续走低及大量库存的现象,棉花产出受替代品生产发展和纺织品出口受阻的影响,市场需求一直疲软,一些需求收入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过剩,农产品出现“卖难”。这已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很多农户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难满足,市场销售越来越困难,不少农户经营失败,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会危及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饱和市场有空白

饱和是指在农产品市场的某一坐标点上,特定消费者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得到较好满足,空白则是指整个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不断产生新的显性或者隐性的需求点。农产品市场的“饱和”是相对的,而空白是绝对的,消费者的需求没有穷尽,农产品市场的开掘也没有穷尽。从表面上看,农产品市场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实际上,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产生了多层次、多元化、多变量的新趋势,在农产品市场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表层下,还存在着巨大的虚拟空间。只是显性的需求比较容易捕捉和发现,而那些处在隐藏状态的潜需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然而与显性需求相比,隐性需求往往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消灭空白市场,不断接近市场饱和的过程。农产品优化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在对消费者群进行重新组合的基础上,逐渐适应特定消费者群的优势需求,与特定消费者群的优势需求逐渐磨合、培育消费者情结的过程。

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空白点

空白点是存在的,但是空白点在哪里呢?如何去发现这些空白点呢?这就要进行市场细分。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将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具有类似需求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市场细分后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也称为“子市场”或“亚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由具有类似需求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分属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属于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极其相似。农产品消费者群是一个处在变化发展中的运动体。这个人数众多的庞大群体,广泛分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个主体部分各自独立,边缘部分相互交叉的特定消费者群。或是按年龄划分,或是按收入划分。这些具有不同群体优势需求的农产品消费者,构成了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多变量的农产品市场,成了不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基础。广大农户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机会。这样,生存与发展就有了目标,利润与效益就有了保障。

由此看来,市场细分是农户营销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决定农户营销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近年来不少农产品生产者从市场细分入手,挖掘农产品市场扩容的潜质,“分化瓦解”消费者群的,在新消费者群的“再造”和“新生”中,营造、开拓出新的农产品市场。按照市场细分原则进行专业分工以后,才能有效进入市场。这是入世后发展农业的大势所趋,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农产品市场细分是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有效措施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营销机会市场机会是已经出现在市场但尚未加以满足的需求。运用市场细分手段,农户不仅可以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标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并根据目标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北方一些农民把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开卖,拆零拆出了大市场。爱吃蛋黄的消费者买蛋黄,爱吃蛋清的消费者买蛋清,各有所爱,各得其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卖方也赚到了以前赚不到的钱。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能有效地制定最优营销策略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运用的前提。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想实施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首先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因为任何一个优化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都是针对所要进入的目标市场。离开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就会无的放矢,这样的市场营销方案是不可行的,更谈不上优化。如近几年我国苹果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市场相对饱和,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下跌,果农一筹莫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华盛顿州苹果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登陆,在强劲的宣传攻势下,占领了中国的苹果市场。分析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对营销环境的充分了解,优化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成熟的营销战略操作机构之外,正确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有利于农户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每一个农户的经营能力对整体市场来说,都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农户必须将整体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把自己的优势集中到目标市场上。否则,农户就会丧失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失败。

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当众多的生产者奉行市场细分战略,那些尚未满足的消费需要就会逐一成为不同生产者的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机会,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上产品的种类、花色、品种增多,人们生活的质量也相应的提高。

细分市场中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是农户进入市场时应认真关注的问题。目标市场是经营者希望开拓和占领的一类消费者,这一类消费者具有大体相近的需求。通过对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做有针对性的挑选,可以发现那些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或不甚满足的消费者,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去开拓和占领。一个理想的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销售量,即一定要有尚未满足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这个问题对于一般小型农户来讲问题不大,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是经营者必须有能力满足这个市场需求。三是在这个市场中必须具有竞争的优势,即没有或很少有竞争,或者有竞争但不激烈,经营者有足够的实力击败竞争对手。这样一个市场就可以选作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又称为市场定位,是农户选择某一细分市场作为营销对象的决策活动。选择目标市场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估计目标市场的需求

目标市场的需求是指在既定的市场环境中,某一类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总额。这种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取决于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能力和经营者的营销努力程度。如果某种产品确实为消费者所喜爱,并且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断提高,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正确,就有可能增加需求数量。估计目标市场需求时既要估计现实的购买数量,也要对潜在增长的购买数量进行估计,从而,测算出最大市场需求量。农户要根据所掌握的最大市场需求量来决定是否选择这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可能有多种情况,如品牌、质量、价格、服务方式、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在同样条件下比竞争者定价低;一是提供满足消费者的特种需要的服务,从而抵销价格高的不利影响。农户在与市场同类竞争者的比较中,分析自己何处为长,何处为短,尽量扬长避短,或者以长补短,从而超越竞争者占领目标市场。

选择市场定位的战略

这是指农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根据各目标市场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条件确定竞争原则。通常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针锋相对式”的定位,即把经营产品定在与竞争者相似的位置上,同竞争者争夺同一细分市场。例如,有些农户在市场上看别人经营什么,自己也选择经营什么,实行这种定位战略要求经营者具备资源、产品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否则,在竞争上可能失败。第二种是“填空补缺式”的定位,即农户不去模仿别人的经营方向,而是寻找新的、尚未被别人占领,但又为消费者所重视的经营项目,采取填补市场空位的战略。例如有的农户发现在肉鸡销售中大企业占有优势,自己就选择经营饲养“农家鸡”,并采取活鸡现场屠宰销售的方式,填补大企业不能经营的这一“空白”。第三种是“另辟蹊径式”的定位,即经营者在意识到自己无力与同行业有实力的竞争者抗衡时,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相对优势来竞争。例如,有的经营蔬菜的农户既缺乏进入超级市场的批量和资金,又缺乏运输能力,就利用区域集市,或者与企事业伙食单位联系,甚至走街串巷,避开大市场的竞争,将蔬菜销售给不能经常到市场购买的消费者。

选择农产品目标市场须走出“合成谬误”误区

多数谬误的含义

选择目标市场的目的是为了使产品有销路。问题是:并非凡有销路的市场都一定能成为企业理想的目标市场,如果出现多数谬误,农户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营销目标,还可能导致挫折和失败。多数谬误是指过多的农户都把同一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造成某一种产品的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农户共同经营同一种产品,实际上就是共同争夺同一产品有限的消费者群。结果造成社会劳动和资源的浪费,也不能满足本来有条件满足的其他市场需求,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机会成本,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甚至造成农户的营销失败。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多数谬误屡屡发生。

多数谬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农户市场营销实践来看,多数谬误的原因是:

第一,农户均将市场容量最大、利润潜量最大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许多农户只盯着市场的需求潜量和诱人的利润。认为只要市场有需求,重视产品质量,价格合理,加上推销工作,就一定能够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取得最大的利润。结果,竞争者太多,形成同步共振,造成损失。

第二,企业经营者在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只考虑农户的目前利益,避难就易,而看不到长远利益,使经营陷入困境。这种情况是农户把最容易进入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有些农户看到某些农产品畅销,而且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容易进入,便增加了投资冲动。如果一户因育果树苗发了财,就户户育,村村育,乡乡育,最后只能是果树苗当柴烧。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更为严重的是现在仍有许多农户还在重蹈复辙。

第三,抵挡不住市场一时走俏的诱惑。市场细分,确定目标消费群,只能在自己的有效市场范围内,决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去追求所谓的“热”。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这是一种盲从思想,很多农民正是在这种习惯思维的引导下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看到人家赚了钱也挤同一条赚钱道,自觉不自觉地扩大同类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结果谁也赚不了钱,这样的“合成谬误”我们已屡见不鲜并深受其害。

第四,对已经确定的目标市场缺乏精细的了解。信息不同于独得之密的情报,它确是宝贵资源,但却是共有资源。当你从传媒得知某地某货奇缺价昂而进行生产时,你将和四面八方获知同一信息采取统一举措的各个众多农户在市场上发生碰撞,奇缺变为过剩,抢购的俏货转眼之间变成卖不出去滞销货。一哄而上很难称为市场失灵,到可以称为市场过敏了。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

一、农产品品牌的相关理论概述

1.品牌经营

品牌经营以品牌定位为起点,包括品牌设计等环节。其中品牌传播是品牌经营过程中通过品牌建设,运营与管理取得品牌认同和顾客忠诚。品牌增值是在品牌经营过程中通过延伸、扩张、组合等一系列战略、策略实现的。企业竞争的落脚点是消费市场的竞争,品牌是企业占据市场的有力法宝。所以,品牌经营实际上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制定了方向。国外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形成了契合自身的全球营销策略,在品牌经营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中,有战略、有目标、有步骤地制定方案实现品牌知名度,迎合消费者心理,从而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品牌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至少三方面优势:

第一,企业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拓展生存空间。当今国内农产品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品牌经营可以使一些品质上乘的滞销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企业在品牌经营中不仅盘活了存货,使企业的生存处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也使企业打开了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二,品牌经营的优势在于不建设厂房,不购置设备,不形成资本沉淀。品牌经营摆脱了传统的产品市场和因素市场的限制,也不会只依赖某一特定的生产企业因而受到牵制,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供应商的变化而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

第三,品牌经营的优势在于可以没有地域局限和束缚。随着全球化经济,企业的生产地早已不再局限于原材料产地、劳动力密集地,营销部门也在多地区设立网点。企业可以经过市场调研寻找消费热点,以精干高效的营销网络为途径,通过品牌扩张市场规模,从而将企业推向规模经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品牌经营模式

品牌经营需要整合产品的各类相关资源,从产品的本质特征、消费群体、品牌形象到企业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简要的介绍两点:

(1)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全面融合。从20世纪公司的向外扩张就可以看出,市场对公司的强大吸引力,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已经不只是品质方面,诚然,品质是产品的生命源泉。然而,唯有将二者融合才能使品牌经得起消费市场对它的推敲。内在方面,品牌具有文化底蕴,有故事有创新,可以为品牌的全球营销带来最强劲的支持。外在方面,塑造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凸显产品特色,品牌名称和标志要符合企业发展现状。

(2)“无形”驾驭“有形”。“无形”是指品牌不具备实体资产特征,是指一切与精神、意识、科技文化类别相关的知识、技巧,它是品牌经营的重要思想。“无形”驾驭“有形”的实质是精神驾驭物质。在这种模式下的经营,体现为:首先,考察市场可能性,然后凝结科学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综合企业的硬性条件和软文化,创造品牌做市场。其次,组织有形资源,建立工厂进入生产销售环节,随之一步一步做企业。在品牌经营过程中考虑了市场中多种不确定因素,全面整合企业资源,充分利用产品优势,使经营组织把握市场、引导市场、创造市场成为可能。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市场营销观念

目前,黑龙江省大多数农产品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农产品时仍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生产决策不以市场为依据,不进行市场研究,不分析消费者需求。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以生产产品为核心,将市场放在次位,使得产品往往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容易进入饱和市场。而现代营销观念是“先做市场,再做工厂,后做产品”,发现市场赢利点,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产品。同时,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观念,不是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整体产品,仍停留在依靠单一产品做品牌。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最初的重视质量到如今的追求绿色环保等多层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整体产品观念,拓宽单一产品带来的局限性。企业要考虑农产品同质性的特点,也要在产品的等级、品牌、包装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稳住产品股有价值的同事增大产品所能带来的附加值。

2.品牌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农产品经营者在品牌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不能区分“国优”、 “省优”与知名品牌。真正的名牌在产品生产上形成规模化,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力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二是停留在“一到位做品牌”错误理念。如今,企业品牌经营的问题恐怕主要在此。科技的革新使品更新换代时间大大缩短,企业品牌更不能固步自封,否则就无法把握市场节奏。三是把经营产品的经验混同于品牌的运营。经营品牌产品是针对明星产品,而运营品牌是从大局入手。品牌产品不是品牌的全部,而是品牌的附着。四是认为品牌是吹出来的,品牌经营就是打广告做宣传。品牌的形象树立,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固然离不开广告,离不开宣传。但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不仅来自广告,更是对产品、服务、甚至更深层次的经营文化理念的认同。广告宣传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农产品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服务水平不到位、经营理念错位都导致较低的市场占有率。

3.品牌个性缺失

品牌个性不仅是是品牌之间的差异性,更是品牌特征和品质的展示。它是消费者从认同品牌到坚持品牌的重要因素。品牌个性使品牌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这正是品牌打动顾客的部分。寻求顾客与品牌之间的联系,研究吸引顾客的关键点,从消费者心理出发,以个性引起共鸣。品牌个性从品牌特征从品牌定位中延伸出来的时候,它代表了品牌最吸引人的一面,它也是品牌特征得以延续的保证。而黑龙江省的大多数农产品品牌个性不鲜明,不具有感染力,无法引起顾客的注意力,也就无法展示品牌的深度内涵。

4.不当的定位策略

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中,不当定位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首先,定位模糊,在品牌定位过程中不能明确品牌的关键客户和主要消费群体,比如以美容养颜保健为主的农产品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塑造。其次,定位过高或过低。定位过高即“高品牌、低产品”,造成消费者的心理落差。因此,创造农产品品牌时,必须有相应品质的农产品。企业若没有相应品质的产品就是“说大话”,就会导致企业品牌丧失可信度,严重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名誉。定位过低则恰恰相反,企业定位过程中过于保守或者对市场不够乐观。虽然产品具有高质量高品质,但企业为了现有的市场份额,不惜降低定位标准,这从本质上已经降低了品牌的影响力。最后,定位自相矛盾。有些农产品企业在品牌定位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忽视了品牌的融合性,定位取向相对立。高品质产品与低价位的物美价廉,良好性能与较之同等产品的价格让步呈现的高性价比往往取决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大多数产品遵循便宜没好货的基本规律。

三、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策略

1.产品策略

面对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黑龙江省农产品应积极发展特色化产品策略。首先,要充分发挥黑土地的资源优势,在绿色产品、营养价值和特色产品等多优势中定位最佳的农产品品种,重点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其次,注意进行品质分类,发展中高档产品。在建立整体产品概念的同时,抓住消费群体的结构特征,通过包装形式、加工状态等区分产品等级,满足国际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价格策略

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营销中要注意差别定价策略的运用,合理使用低价策略。在产品具备相同品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包装、品牌效应等延伸价值适当采用高价策略,迎合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

3.渠道策略

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是黑龙江省农产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可采取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1)选择合适的国际销售终端。黑龙江省农业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国际展销会上利用自身知名度响和地理优势,通过已有的外国市场辐射周边国家。同时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标准。把握当今国际市场上多方企业合作的可能性,积极寻求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贸易协定的签订,把黑龙江省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有条件的农产品企业可以选择具有海外势力的经销商,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营销网络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取得国际采购商的集中采购,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其次,与肯德基、沃尔玛等与农产品有关联的大型跨国公司合作,利用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国际影响力。

(3)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模式,建立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农产品具备品种多,消费群体广的特点,通过网上交易可以降低企业进行实体店铺经营的成本,同时符合了当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4.促销策略

黑龙江省农产品可以将国际促销的重点放在国际公共关系和广告宣传上。在公共关系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国际消费市场,为农产品稳步地进入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在广告宣传上,要扩大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国外消费者对黑龙江省农产品的认知度。另外,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B2B、B2C业务,拓宽销售领域,以扩大影响力。

四、结论

通过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把握全球市场上农产品发展趋势,促进我省农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树立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形象。提高农产品质量不能只依赖政府进行质量标准控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产品品牌就是激发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要完善农产品品牌经营策略,才能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实现大幅度提高,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孙江明.名优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与维护[J].中国科技信息,2012,(4):37.

[2]李辉.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6):423.

[3]赵海涛.绿色品牌经营[J].科技发展.2013,(7):103.

[4]刘洋.中国农家经济审视[J].世纪桥.2011,(3):115.

[5]张咏梅. 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中国软科学.2013,(4):143.

篇4

农产品品牌营销即农业生产经营者以优良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运用有效的经营方式集信息、资金、生产、销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制定总体营销计划,规划统一营销方案,开展整体营销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手段的一项战略性长期行为。由于品牌是企业间争夺的制高点,所以,品牌营销规定着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营销战略的方向。国外许多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早已形成了一套整合的、行之有效的全球营销策略。在品牌知名度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中,均突出品牌经营,且有战略、有目标、有步骤地制定方案,并在落实上下功夫,从而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因此,树立和强化农产品名牌战略观念是创农产品名牌的前提,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是创农产品名牌的基础,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创农产品名牌的关键,实行产业经营是创农产品名牌的重要途径,搞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创农产品名牌的重要环节。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吐鲁番应以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及物产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吐鲁番辖区位于东经87°16'~91°55',北纬41°18'~43°40',属温带极干旱气候区,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按地形地貌、土壤水系等自然条件,全区可分为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大种植区,根据市场行情,形成了葡萄制干、鲜食、酿酒、制汁的高效种植格局,围绕葡萄产业已形成了楼兰酒业、红柳河园艺场等一批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推出了红柳、楼兰、驼铃等一批名牌产品。其中楼兰牌干红在1998年上海国际葡萄酒评比会上获得铜奖。吐鲁番地区共注册100多个农副产品商标,其中“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楼兰”、“驼铃”、“新葡王”牌葡萄酒“,白粮液”牌白酒“,楼兰神”牌哈密瓜等7种商标相继获得了新疆着名商标荣誉称号“;楼兰”、“驼铃”、“新葡王”牌葡萄酒,“葡萄凰”牌葡萄干“,楼兰神”“、火焰山”“、金楼兰”、“天山情”牌精品哈密瓜8种商标相继获得了新疆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哈密瓜”均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原产地证明商标。另外“吐鲁番葡萄”被中国商标协会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楼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楼兰干红、赤霞珠等系列红酒在红酒行业中获知名度商品奖。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篇5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1调整专业结构,设置综合性大类专业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专业设置是关键。但农业类高职院校大都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模式,专业设置过于狭窄,如作物专业、兽医专业、土肥专业、植保专业、蔬菜专业等。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等十几种作物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猪、牛、鸡、鱼等几种畜禽为主,农业生产主要为解决人们温饱问题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目的已转变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农产品市场不仅需要大宗农产品,而且也需要多样化的特色农产品。为适应这一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就要面向新的形势和需要,开展综合知识和多项生产技术教育和培训,以适应将来农业生产项目的选择,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农业类专业就需按职业群归类,设置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种植技术、现代养殖技术和农村家庭经营、农产品营销等综合性大类专业。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支柱产业来选择专业,即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应选读现代种植技术专业;当地农业产业化程度高、支柱产业以养殖业为主的,应选读现代养殖技术专业;当地农业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经济以家庭庭院经济为主的,应选读农村家庭经营专业[1]。

2改革单一课程结构,开发复合性与综合性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主要以产中环节为主,农业属于产品经济。这期间的课程开发一般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仅仅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如作物栽培专业开设了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微生物、农业化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作物栽培等10余门课程。每门课程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而且教学中又以理论讲授为主,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农业逐渐实现产业化和农工贸一体化,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需要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具备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才能。面对这一新变化,直接培养农业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就要随之调整,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开发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2-3]:

(1)打破学科体系,设置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以前农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门类多、内容交叉重复,而且以理论知识为主,影响了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的传授。现在要突破原来的学科体系,设立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农业技术基础》,以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主线,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将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遗传繁育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环境条件等知识有机揉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避免知识间的交叉重复,精简教学内容,大大缩短了教学课时,又能教给学生全面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打下一定基础。

(2)技术性课程仍占较大比重。技术性课程可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用机电、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等5门课程。其中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2门课程的内容与范围要尽量涵盖该区域内种植业、养殖业的主要生产项目,并以生产项目为单元构建模块式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教一定的单元模块,学生亦可根据自身需要自学未选教的单元模块,以满足从事多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

(3)开设关联课程。如《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政策法规》《小企业创业技能》等,主要传授农产品市场预测、信息分析、农产品营销策略、小企业创建和经营管理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有关法规政策等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培养其创业精神以及养成自觉守法、用法的习惯,让学生敢于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3改革原有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

农业类专业实行专业实体化,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专业实体化,是指教学管理上采取专业组负责制;教学组织上依托学校生产实习基地,实行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把专业组办成教学实体、管理实体和经济实体。实行专业实体化,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在教与学的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实地指导生产、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彻底改变了黑板上种田、养猪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学实施时,师生共同根据当地的农业结构特点和农产品市场经营状况,结合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出科学合理的3~5年生产经营规划和每年度的生产经营实施计划,计划中所选择的生产经营项目必须是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广阔、便于推广的。这样在基地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经营活动,就既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又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4]。

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也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学生于入学之初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制订家庭生产经营致富计划,明确具体的种、养、加、销方案。学习期间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教师不仅按生产项目分工指导,而且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让从事不同生产项目的同学互相交流经验,解决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革考试制度,实行能力水平考试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常规手段。过去的职业教育考试采用的是普通教育的知识考试模式,这种方法很容易误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因为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学校和教师为了博得好的社会声誉,就会不自觉地让教学活动围着考试内容转。现在高等学校中出现的部分学校不能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学生高分低能等种种现象,与现行考试制度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既考专业知识,又考专业技能。由于农业职业教育不同于二、三产业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地域性差异。比如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3大地域,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就很大,即使在某一小区域内,也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趋势。这样,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所选教、选学的农业生产项目就不一样,也就是说,农业类专业教学内容的确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水平考试应由学校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考试大纲自行组织平时考试,与毕业前对学生家庭致富计划实施情况、致富效果及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来评定学生是否达到合格要求。这种考试制度的实施,更符合农业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能有效地扼制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教学工作引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轨道。

5参考文献

[1] 石光耀,张文虎.中职农业专业课程改革之我见[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2(10):44-45.

[2] 赖世镇.深化改革 强化功能 服务“三农”——加强农业类职业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3(11):46-48.

篇6

本文对黑龙江省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批发市、流通体系、机制和流通服务业等方面提了出果蔬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四点对策建议,试图为促进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而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果蔬产品;农产品流通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自然资源禀赋好,具有多重从事果蔬经济作物生产经营的优势,然而农产品流通的滞后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果蔬产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使得农产品流通成为化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变现农产品价值、创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活动,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否高效、畅通,关系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近年来,随着居民支付能力的急速提高,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这就要求突出做好新型、高效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工作。

1 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的现状

果蔬产业是宁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历来是牡丹江和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果篮子。宁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蔬菜水果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尤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果蔬。上世纪90年代,宁安市已经编制并逐步实施了调整粮经生产结构的发展规划,旨在提高经济作物的生产面积。目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万hm2,其中,果蔬生产面积占到45%。当前,宁安市每年生产的果蔬产品主要销往内地与国外,其中,大部分销往国外,例如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总体上看,目前,宁安市多元化果蔬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多形态流通模式与多种成分流通机制并存,流通绩效初步取得。

2 宁安市果蔬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取得初步的发展绩效,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但是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甚至一些问题已经成为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羁绊宁安市果蔬流通市场的发展。

2.1 批发市发展不足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依托。一方面,宁安市规模化专业批发市处于缺位之中,大宗农产品销售活动主要发生在农村自然状态下的小集贸市场之中;另一方面,勉强能称得上批发市场的小规模农产品市场,也没有摆脱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相对落后,进而使流通与销售的作业载荷偏低。总体上看,目前宁安市农产品市场体系面临着缺少交易量大、知名度高、辐射范围广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问题,导致宁安市现有市场平台,既不能支撑本地农产品顺利地流入全省乃至东北区域,又不能对外地客商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难以打造诸如山东寿光一样的驰名品牌批发大市场的效应。

2.2 流通环节不规范

流通环节不规范一则表现在流通环节过多上面。胡定囊研究表明,我国水果流通过程中的总浪费率达到30%左右,蔬菜的总浪费率达到了45%。据数据显示,宁安市果蔬产品在采摘、包装、运输、储存中的损耗率在10%-20%左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蔬菜流通环中的5%损耗率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则表现在流通浪费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上面。宁安市的果蔬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层层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均至少加价5%至10%,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中;宁安市的种植散户较多,给收购和运输造成了困难,又为高额浪费问题重重地增添一个砝码。同时,宁安市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不能对本地果蔬产品流通进行企业化管理,进而缺失减少和杜绝流通浪费的管理平台,这便为浪费引致流通成本过高又浓浓地平添一笔黑油彩。

2.3 流通技术落后

宁安市果蔬农产品流通技术落后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果蔬品运输装备技术落后,缺乏现代农产品物流作业的元素,特别是冷链运输装备严重缺失,导致农产品流通露天常温作业问题的彰显,进一步催生低保鲜率和低保活率的问题;二是包装技术缺乏,农产品包装仍采用传统工艺,如捆装、简易塑料包装进入农产品消费市场,甚至不经过任何包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三是流通管理技术落后,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尚不存在流通管理配套系统,绝大部分的流通都是经纪人各自组织,他们依赖少量和十分简陋的设备开展最原始的流通管理,不具备诸如现代检测、分类、电子信息采集和编码、信息处理与传输、称重和结算等管理条件。

2.4 流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是指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现行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生产服务层、流通层和消费服务层。宁安市的流通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体现在服务主体薄弱和服务内容单一等方面,从生产层次来看,流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低。从流通和消费层次看,流通服务表现为单一的交易服务,缺乏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金融、信息、物流及网上模拟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3 问题成因分析

3.1 政府作用有限

政府调控农产品流通的作用滞后于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相对不足,宏观调控乏力;缺乏着眼于长远考虑的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整体规划;针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食品安全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支持性政策也相对缺乏;财政资金对农产品流通投入较少。有限的政府支持,自然不会推动宁安市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形成与发展,同时,流通规范性的形成、流通技术的改进,乃至流通服务业形成与发展都将沿着自然演化的路径而进行。

3.2 产品品牌建设不足

产品品牌是市场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农产品流通的剂。某种农产品品牌形成之后,消费者对其将逐渐地建立起消费偏好,推动交易额发生由少到多的演变,由此带动批发市场和规范流通的形成,以此来迎合日益扩大的交易需求;品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流通技术做支撑,由此带动流通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依托流通技术,特定品牌产品会被保质保量和及时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使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偏好被强化,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平滑地发展。目前,虽然宁安市已培育涉农商标380件,占牡丹江市涉农商标的37.6%,但是品牌的知名度差,认知度低。这种品牌建设的窘境无助于宁安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形成、规范流通的生成与流通技术的发展。

3.3 缺失流通规划与市场机制不健全

目前,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存在下面明显问题,即市场存在随意建设,空间布局分散,规模偏低,设施简陋等问题;流通节点关联秩序混乱,各类市场重叠交织;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隐讳关系盘根错节,流通市场的公平差和透明度低,海外市场规模发展缓慢;市场管理规范与传统流通习惯相矛盾,流通监管流于形式。这一切都在指明宁安市农产品流通存在流通规划缺失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症结,正是这个症结长期得不到破解,才有诸如批发市场难已出现,乃至其它问题的演生。

3.4 流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农产品市场信息是联系农产品产、供、销的纽带和桥梁。宁安市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不畅的主要表现是广大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滞后,传统媒介并没有成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宁安市果蔬品由于信息资源匮乏、信息开发资金不足、信息结构不畅、信息交流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流通相对落后,进而阻碍了批发市场的顺利形成,同时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因此受到抑制。

4 对策建议

4.1 多维度加大政府的支持

第一,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贷款规模,从而扩大其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能力。第二,根据生产标准,政府职能部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资格审查,并赋予达标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并创建农产品的出口保险机制;第三,在“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建立各级公路车辆准入制度,降低或免除公路运营费用,同时在燃油上面进行补贴,以此减轻农产品流通总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第四,政府鼓励宁安市进行“一村一品”的生产安排,逐步引导各类专业化生产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引导农户利用物理、生物防治和农业生产工艺的方法,生产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依靠专业种植、规模生产和农产品高质量的优势,打造流通商向产地市场聚集的向心力。

4.2 健全果蔬产品流通体系与机制

层次分明和完备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流通市场有序和繁荣的根本前提,也是实现优胜劣汰,引导宁安市内销和展开对外竞争的基本平台,为此,宁安市需要突出做好下的基本工作。第一,完善批发市场体系。合理规划批发市场的布局;重组合并效率低下和重复建设的批发市场;扩建、升级改造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在特定作物主产区建立专业型批发市场;在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建一批批发市场。第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严把源头关。严格落实入市者的责任,认真审查入市者的资格,定期检查入市者的经营行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质量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责任制、辖区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推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第三,落实监管机制,规范市场操作。监管机制分为政府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自我约束机制,三种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完善监管制度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加大监管力度,以政府监管为主,对监管人员明确定岗,并定期进行考核。

4.3 推进果蔬品信息平台建设

市场经济越是发展,贸易越是全球化,市场信息的导向作用就越明显,信息网络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宁安市信息平台的建设。首先,由专家展开调研并充分论证合理的信息节点布局方案,然后政府利用行政力量,整合市内各地区各种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市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其次,依托宁安市合作经济组织实体,做好农产品流通信息收发工作。政府利用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装备农业信息收发装备,并根据信息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给予适当的奖励。

4.4 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一则,做好品牌整合的设计工作。利用香瓜、西瓜和木耳等已有品牌市场优势,设计带有宁安市浓郁特点的农产品统一品牌,并使之覆盖到宁安市的所有农产品;二则按照“健康的环境才能生产出健康农产品”的理念,加强宁安市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优质农产品的形成条件,从而为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奠定环境基础。三则,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原则,围绕“农产品品种、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包装标识与贮存、检测检疫技术”等各层面,加快制定高标准的规范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食品放心工程,夯实宁安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质量基础。四则做好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依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注册文化地理商标。

【参考文献】

[1]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

[2]罗必良.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

[3]袁永友,周启红,陈万卷.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优化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6).

[4]杨薇.中美农产品流通政策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5]任兴洲.我国农产品流通形式的发展现状与完善思路[J].市场营销导刊.2007(5).

[6]丁华“.四流”协同理念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中的体现[J].经济经纬,2007(3).

[7]赵利梅.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J].农村经济.2007(7).

[8]祝春秀.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践与问题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

篇7

关键词:效益农业 品牌建设 产业

目前各地农业发展迅速,体量大,种类多,但是也存在经营者不注重品牌培育,出现品牌多,名牌少;不注重标准打造,出现质量参差,优劣难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加强特色效益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打造自身质量体系标准,促进特色效益农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一、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特色效益农业品牌是指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识别其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并使之与其它同类和类似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区别开来所使用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记。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过程。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

(二)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

1. 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 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实现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名牌农产品,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 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重点培育和打造农业名牌,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市场吸引力、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牌农产品。

二、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困境

(一)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特色效益农业的品牌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基地建设、配套设施改善、品牌打造和宣传上对资金的需求加大,且效益显现还有一个过程,投入产出效果短期不明显。所以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有限,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也难以有较大投入的积极性,对科技研发推广、成果转化、品牌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二)对科研技术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无论认证与否产品都可以进入市场,导致企业参与三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不愿在科技研发、标准打造等方面进行投入,加工精度和开发深度不够,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低,科技含量不高,品牌产品包装设计档次不高。

(三)政府政策支持落实不够

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需要流转大量土地,由于政府在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尚不全面、不够完善,部分流转土地的农民觉得自己的收益不明显,跟企业发展不对等,导致土地流转变动大、矛盾多。企业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愿加大资金投入,不愿完善基地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改善,更难以投入资金对品牌进行打造和宣传。

(四)品牌打造专业人才不够

目前农产品数量逐年增多,但大多集中在生产链条的初级阶段,缺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上的中高端品牌的打造和建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专业的品牌建设和管理团队,缺乏相关主业人才,难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自己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耳目一新的品牌价值。

三、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科技下乡等形式,积极宣传发展较好地农业品牌,宣传农业品牌化建设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农业经营者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形成示范效应。多角度开展培训和交流,邀请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营者、专业协会在区内、区外参观,学习农业品牌建设先进经验,并邀请专家、同行进行业务培训,对实用技术、技能知识、市场经济等进行交流探讨,形成互相带动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创新效益农业发展模式,打造精品化产业

完善品牌企业+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等发展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效益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突出龙头效应,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依靠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深入挖掘一批特色农产品,逐渐形成品牌并延续产业链。

(三)推广现代技术进企业,发展高效农业品牌

加大人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推广的力度,加快现代装备对农业发展的武装,依靠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价值,使农业技术成为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的新亮点。尝试引进新品种,丰富产品种类,广泛应用现代技术装备,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注册商标、培育品牌。发散思维,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依托淘宝、中国农产品交易网、农宝网等网络手段拓宽销售渠道。

(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组建专业的品牌建设管理团队,有效分析市场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加大品牌包装、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博览会、展销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等形式,开展农业品牌整合宣传,提升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物流,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销对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五)加强品牌农业与旅游景点合作,打造互利共赢局面

在建设好效益农业品牌化开发、建设的同时,根据区域分布,结合各地旅游路线,形成“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合作机制,建立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在旅游产业中渗透品牌农业的“吃特色、住农家、购农产品”三大要素,逐步形成“以游兴农,以农促游”格局,打造吃住行娱购一体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石昌佳;品牌建设 从不嫌早[J];广告人;2010年02期

[2]许指霞;关于推进天台农业品牌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13期

[3]李中良.吹响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号角[N].长春日报.2011-09-19.

[4]张学忙.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篇8

(一)目标

针对查摆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城乡统筹任务十分艰巨、农业部门党性党风党纪及作风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紧紧围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主题,在五个方面加大整改力度:一是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继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六大”转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好农民增收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省五次党代会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超过全国平均的目标;三是夯实农业基础,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建设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质量、沼气、测土配方施肥二期,构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监管以及沼气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体系为实践载体;五是加快农业部门职能转变,提升农业部门监管服务能力。总体上要达到提高思想上有新的认识、解决问题上有新的思路、创新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科学发展上有新的成效,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

(二)方式

把厅领导班子整改和处室党支部整改结合起来,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选准实践载体,集中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多办几件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工作的机制,科技推广、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市场营销、产业化推进、南繁管理等长效机制,上下齐动、部门联动的机制,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制度体系。于2月1日前采取66项整改措施集中解决好近期可解决的5大类17个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农民办实实在在的事;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列出解决的时间表;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分步实施,积极解决。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三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做出公开承诺,创新科学发展机制,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和责任分解

(一)20*年2月1日前解决的问题

1.解决特色优势农业比重低问题

一是1月底前抓好冬季瓜菜产销工作,争取完成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30万亩,力争出岛出口和直供香港有新的突破(责任单位:种植业处、市场处)。

二是1月底前加快对畜产品加工园区项目论证,促进畜产品出口出岛(责任单位:畜牧处)。

三是1月底前争取动工兴建南繁种子检疫中心(责任单位:南繁办)。

四是1月底前加强瓜果菜、生猪、文昌鸡等供港基地建设,启动10万亩农产品供港基地出岛出口(责任单位: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

五是1月底前加快“和牛”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动工建设建设“海南和牛”育肥基地和8个示范点、2个示范村,启动“海南和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挂牌运作“海南和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海荷”商标(责任单位:畜牧处、畜牧技术推广站)。

2.解决农业深加工水平低问题

1月底前创新农业产业园区开发机制,逐步落实“冬交会”招商项目,加快推进定安塔岭、琼中、屯昌、昌江四大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

3.解决农业组织化程度低问题

一是1月底前申报认证一批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监管(责任单位:农经处)。

二是1月底前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现有合作组织向合作社转型,扶持合作社与农信社联手合作(责任单位:农经处)。

4.解决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问题

一是1月底前筹措1.7亿元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力争20*年规模标准养殖比例提高到50%以上。(责任单位:畜牧处)。

二是1月底前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试点,建立可追溯的生产档案制度和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

三是1月底前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集中连片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

5.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低问题

一是12月18日启动第二批1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

二是12月18日制定全省冬季瓜果菜质量监管服务意见,给全省农民印发冬季瓜菜质量控制的一封信(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

三是1月底前完成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基础工程和琼海、屯昌两个区域分中心项目的动工兴建(责任单位:筹建办、质量与标准处)。

四是12月底前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

五是1月底前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监测系统(责任单位:信息中心、质量与标准处)。

6.解决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水平低问题

一是12月18日启动第二批5个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建立健全流动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亩,力争为30万户农户服务,节本增效1.5亿元(责任单位:种植业处)。

二是1月底前推动落实乡镇农技机构改革,解决后顾之忧(责任单位:农经处)。

三是1月底前动工建设海南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责任单位:计财处、种子站)。

四是1月底前建立节水农业示范点150个,面积突破300万亩,力争每年节水2亿立方米(责任单位:科教处)。

五是1月底前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建成省级农民培训网络平台(责任单位:科教处、农干校)。

六是1月底前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支持20个基层农技部门加盟农业科技服务110(责任单位:科教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兽医处、省农技中心)

7.解决农产品营销能力低问题

一是1月底前完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论证(责任单位:市场处)。

二是1月底前依托海南农产品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一支运输车队(责任单位:市场处)。

三是1月底前完善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视频系统(责任单位:市场处、信息中心)。

四是1月底前跟踪落实“冬交会”签订的123亿元订单,把订单落实到农民手中(责任单位:市场处)。

8.解决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低问题

一是1月底前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成立“迎检办”,确保“无疫区”(口蹄疫)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责任单位:兽医处)。

二是1月底前落实解决9个全省动物省际检疫站的编制和组建工作(责任单位:兽医处、动卫所)。

三是12月底前总结推广动物防疫十大标兵经验(责任单位:兽医处)。

四是1月底前筹措4000万元启动建设海南省动物防疫和质量可追溯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兽医处、动物疫控中心)。

五是1月底前完成10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造(责任单位:畜牧处、兽医处)。

六是1月底前建设植物流动医院总院和首批分院(责任单位:南亚办)。

9.解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问题

一是1月底前召开全省农民增收现场会,启动实施农民增收民生工程(责任单位:办公室、计财处)。

二是1月底前抓好农民养猪增收2000万元项目实施(责任单位:畜牧处、计财处)。

三是1月底前抓好预冷保鲜处理系统促进农民增收2000万元项目实施,筹措1.2亿元构建覆盖全岛的农产品预冷处理体系,每年新增冷库容量2.5万吨,出岛瓜果菜预冷处理量年增50万吨,每年为农民增收17亿元。(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计财处)。

四是1月底前启动落实20*年首批强农惠农政策,争取全年各种农民补贴资金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计财处、科教处、畜牧处、种植业处、南亚办、农经处、发展规划处)。

五是1月底前以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督导组检查为契机,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农经处)。

10.解决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是1月底前召开中部核心生态保护区县域经济现场会,推动山区特色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办公室、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

二是1月底前做好中部山区冬季瓜菜发展的规划论证(责任单位:种植业处)。

11.解决农村沼气建设任务艰巨和生态循环农业刚刚起步问题

一是1月底前启动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农业项目,3月底前完成2.3万户户用沼气“一池三改”建设。策划20*年国家重点支持项目,争取投入2亿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3.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2宗,建设养殖小区沼气137个、沼气服务网点400个(责任单位:科教处、畜牧处、计财处)。

二是1月底前筹措2.5亿元实施沼气生态富民工程,打造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争取全年节本增收6亿元(责任单位:科教处)。

三是1月底前策划筹措3亿元,启动建设省(海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责任单位: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质量与标准处)。

12.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有待完善问题

一是1月底前建成三个试点县市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系统(责任单位:农经处、信息中心)。

二是1月底前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土地中损害农民权益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冬季流转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责任单位:农经处)。

13.解决城乡统筹任务十分艰巨问题

1月底前投入3000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项目。完成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任务3万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增收6.4亿元(责任单位:科教处)。

14.解决廉政责任制需要强化问题

一是1月底初坚持完善处级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领导干部重要事项和8小时以外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处、学习实践办)。

二是1月底初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落实“一岗双责”制(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处、学习实践办)。

三是1月底初完善网上考勤和实时考勤(责任单位:办公室、人事处)。

15.解决项目资金管理、动物疫苗、沼气炉具、农机购机补贴等采购和验收问题

一是1月底前抓紧实施国家扩大内需1亿元农业项目,筹措2亿元加强农村沼气、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责任单位:计财处、科教处、畜牧处、兽医处)。

二是1月底前规范动物疫苗和动物源性产品引进管理(责任单位:兽医处)。

三是1月底前完成国家扩大内需项目沼气炉具等材料采购(责任单位:科教处)。

四是1月底前争取国家增加农机补贴,创新农机补贴名录(责任单位:农机局)。

五是12月底前策划申报可研一批项目,争取沼气建设、农产品质检、南繁、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海南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建设列入国家重点项目(责任单位:计财处、科教处、质量与标准处、南繁办、发展规划处、市场处、种植业处)。

16.解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机关建设问题

一是1月底前以刘明彬“醉酒打人事件”为例,在全厅开展干部作风和廉政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处、学习实践办)。

二是1月底前改造机关干部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场所,提高机关干部文体素质和修养(责任单位:工会)。

三是1月底前开展机关办公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是1月底前开展文明机关、和谐机关创建活动,加强机关内部管理,规范办文、办事、办会和聘人程序,树立正气、勇气、底气、和气和学习的“四气一学”新风尚(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处)。

五是1月底前建设机关图书阅览室,改善机关干部学习条件(责任单位:办公室)

六是开通农业会议视频系统(责任单位:信息中心)。

17.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12月底前创新沼气服务机制,建设以沼气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全省沼气服务体系(责任单位:科教处)。

二是12月底前创新农业监管服务机制,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流动服务站和植物流动医院,把抓好质量控制、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到田间地头(责任单位:科教处、质量与标准处、兽医处、种植业处、南亚办)。

三是12月底前创新市场营销服务机制,改革完善13个驻省外农产品流通办事处,健全海南农产品营销网络(责任单位:市场处)。

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责任单位:农经处、科教处)。

五是1月底前创新执法机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打造“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责任单位:政策法规处)。

六是创新农民培训机制,构建全省农民技术培训体系(责任单位:科教处、经营管理处、农干校)。

七是1月底前创新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系统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市场风险和突发事件能力(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市场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兽医处、科教处、经营管理处)。

(二)20*年底前解决的问题

1.解决特色优势农业比重低问题

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瓜菜、畜牧、水果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瓜菜、畜牧、水果的比重,建设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责任单位: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农机局、质量与标准处)。

二是加快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完成种子繁育荔枝沟项目第一、二期建设,面积3000亩;完成种子检验检测的概念性规划,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启动种子检验检测项目(责任单位:南繁管理办公室、南繁植检站)。

2.解决农业深加工水平低问题

推进四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畜产品加工区建设(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畜牧处)。

3.解决农业组织化程度低问题

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责任单位:农经处)。

4.解决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问题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和示范基地建设(责任单位:质量标准处)

5.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低问题

一是完成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主体工程建设。(责任单位:筹建处、计财初、质量与标准处)

二是建设儋州、琼海、屯昌质检区域分中心(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计财处)。

三是巩固完善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计财处)。

四是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时监测系统(责任单位:信息中心)。

五是扩大热带水果质量追朔网络覆盖面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南亚办)。

六是加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管理(责任单位:质量标准处)。

七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和示范基地建设(责任单位:质量标准处)。

八是建设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

6.解决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水平低问题

一是支持省农科院、企业等研发(责任单位:科教处)。

二是指导实施年度主推技术、品种,发展日本地瓜、橄榄、油茶等新特品种(责任单位:科教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

7.解决农产品营销能力低

一是落实08年“冬交会”订单,办好*年“冬交会”,利用各种会展等开展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市场处)。

二是抓好农产品运销包括绿色通道、协会、企业、预警机制(责任单位:市场处、农经处)。

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责任单位:市场处)。

四是策划开展特色品种的擂台赛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场处)

8.解决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低问题

一是建设动物防疫体系项目,完善动物疫苗冷链系统(责任单位:兽医处)。

二是加强农村犬只管理和狂犬病防治(责任单位:兽医处)。

三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稽查队伍及执法装备建设,完善和启动动物隔离场运转(责任单位:兽医处、动卫所)。

四是建设市县有害生物、蝗虫预警站(责任单位:种植业处、科教处)。

9.解决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问题

全力实施农民增收民生工程,每年投入9亿元,五年投入45亿元(责任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10.解决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总结推广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经验,搞活山区县域经济(责任单位:科教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经营管理处)。

11.解决农村沼气建设任务艰巨和生态循环农业刚刚起步问题

一是新建户用沼气5.3万户、乡村服务点663个、乡镇沼气服务站点120个,率先在全国实现第一个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覆盖全省(责任单位:科教处)。

二是加快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果园、农产品加工厂、农村新校园沼气工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责任单位:科教处)。

12.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有待完善问题

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改革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农经处)。

13.解决城乡统筹任务十分艰巨问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责任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14.解决廉政责任制需要强化问题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责任单位:机关党委)。

15.解决项目资金管理、采购和验收等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项目研究中心作用,围绕启动内需,策划、整合、实施、争取一批项目(责任单位:厅政策(项目)研究中心、计财处)。

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单位:计财处、机关党委)。

16.解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机关建设问题

一是加强厅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农业政风行风建设,理顺机关职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责任单位:机关党委、人事处)。

二是继续实施机关改革措施,理顺机关下属单位职能(责任单位:人事处、机关党委、办公室)。

三是加强信息、文印等条件建设(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是加强农业宣传工作(责任单位:办公室)。

17.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强农惠农政策机制(责任单位:计财处、省农机化局、畜牧处、兽医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科教处、农经处、经营管理处)。

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责任单位:计财处、机关党委、办公室)。

三是创新农业合作主体机制(责任单位:农经处、畜牧处、种植业处、南亚办)。

(三)较长时间解决的问题

1.围绕特色抓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责任单位: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质量与标准处)。

二是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大型农产品和农资批发市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场处、农经处)。

2.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农业监管服务体系

一是抓好农业科技、质量控制、测土配方施肥、沼气、动植物疫病防控、市场营销、小额信贷等服务(责任单位:科教处、质量与标准处、兽医处、种植业处、南亚办、市场处、计财处)。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经营管理处、科教处)。

3.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出口出岛

一是建设以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为主体、区域分中心为支撑、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为基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立体网络(责任单位:筹建办、质量与标准处、兽医处、种植业处)。

二是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兽医处、经营管理处)。

三是有效应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责任单位:质量与标准处、市场处、种植业处、南亚办、畜牧处、兽医处、经营管理处)。

4.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发展动力

一是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设完善全省农村承包土地信息系统(责任单位:农经处)。

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其与农信社的联合融合(责任单位:农经处)。

5.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富农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力争每年为30万户以上农户提供服务(责任单位:种植业处)。

二是继续实施重点科技入户工程(责任单位:科教处)。

三是继续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农民培训网络(责任单位:科教处)。

四是继续实施农机服务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责任单位:农机局)。

6.围绕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加快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科教处)。

二是建设完善省(海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责任单位: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质量与标准处)。

7.围绕农业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农业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抓紧实施国家扩大内需农业项目(责任单位:计财处、科教处、筹建办、畜牧处、兽医处)。

二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扩大农民补贴和保险补贴范围(责任单位:计财处、科教处、畜牧处、种植业处、南亚办、农经处、发展规划处)。

8.围绕农业政风行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加强厅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在全厅开展干部作风和廉政教育,建设和谐机关(责任单位:办公室、机关党委、人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厅党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其它领导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健全整改机制

一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以《方案》执行为主要内容,把《方案》执行工作作为考核政绩和干部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领导责任。二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围绕《方案》提出的主要整改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动态监测、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踪检查《方案》实施效果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改进意见。

篇9

在全国高校扩大招生初期,农学专业本科教育仍以农学“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普通高等学校农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作了新的描述: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具备开展与农学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农学学科复合型人才[5]。宜春学院适应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面向就业市场及地方农村经济建设,对农学专业培养方案于2006年至2013年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修改。针对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2009年培养方案修订时在培养目标中增加了“培养……能在基层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或在农业相关企业从事市场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内容;面对自主创业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年及时调整了培养目标;秉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2013年明确提出了“培养能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知识,……能在农业相关领域创业发展,……的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走创业发展之路,成为地方农业发展的科技型农民企业家。

2农学专业创业型课程体系构建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扩展为“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从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转向为“保持传统核心课程、补充创业教育课程”的创业型课程体系。2.1创业型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农学专业创业型课程体系构建,一方面要满足传统农学专业教育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农学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又要立足地方院校,着眼“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创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适应地方农业特点开展自主创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农学专业创业型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的课程模块保持传统农学专业教育基本课程模块,在相关课程模块中设置一定比重的创业教学课程及内容。2.2课程体系中创业学科拓展传统农学专业教育侧重于“作物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配置,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及市场对农产品的多样性需求,从而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创业的知识需求。着眼于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农学专业创业型课程体系应以农学学科为主,拓展其他学科领域。经多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保持“作物学”的专业学科地位的同时,将市场营销及人文学纳入专业学科同等重要的范畴,并逐步将专业课程拓展到农业发展学、动物科学、园艺科学、微生物学、蔬菜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图1),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科知识,为学生构建了扎实的创业学科基础,拓展满足创业发展需求知识,学生毕业后能根据各自所掌握的创业资源,走多学科相结合、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创业之路。图1创业型课程体系学科构建2.3创业型课程体系的功能延伸课程体系功能体现在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现代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决策能力和创业技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也应具有更全面的功能延伸。地方院校农科大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农业第一线创业,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创业型课程体系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本专业基础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也应具有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处理、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业管理能力,更应具有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下实施创业的决策能力和创业技能。围绕创业能力培养,一方面,结合赣西地区丰富的有机农业、观光农业资源,我们在课程配置上除开设传统专业主干课程外,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学》、《园艺花卉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增设了现代农业发展技术课程《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农艺设施学》等,从而使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功能上得以延伸;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传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创业理念与案例,如本地区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的典型案例,从而使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上贯穿始终。围绕创业管理能力培养,我们选择设置了《经济管理学》、《农资市场营销》、《推广学》、《农业法规》、《科技写作训练》、《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等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课程内容,而且要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结合创业提出创业管理中的见解。围绕创业决策能力培养,通过《创业实践》课、专业训练、在校自主创业实训及创业实习。创业实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决策的实践机会,而且显示了提升学生实际创业决策能力的功能作用,拓展了学生自主创业素质。2.4创业型课程体系技能培养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必须掌握实用的创业基本技能。围绕创业技能培养,强化了专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实训(图2),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是新开《创业实践》课,结合专业特色建设,采取创业案例文件检索、创业典型调查、创业学习交流、创业设计与实训为实践环节,选择当地奉新县、上高县等地大学生农业合作社创业典型等为案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开展创业实践。二是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创业实训,以学生掌握作物生产技能,熟悉生产环节,全面接触生产,牢固掌握作物生产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并融入创业成分,如作物种植技能竞赛中,将作物种类及品种选择、产品销售、效益分析纳入竞赛内容,使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得到创业实训。三是课程教学实习与创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安排实践教学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作物生产与植物保护等教学实习,利用万载县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这一本地优势资源组织专业实践,体验有机作物生产创业。四是鼓励学生在校自主创业,自主进行创业设计,实践创业过程,实施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亲历创业的滋味,收获创业的成果,积累了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综合能力。五是创业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参与创业,接受创业煅炼。

3运行效果

篇10

[关键词]西部;农业;信息化;协同电子商务;.NET

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实现现代化”,而信息化的推进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实施和农户的参与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内容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西部农业和农民受到的冲击会更大西部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既要考虑国内特点,也要考虑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无论是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还是从政府的角度看,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引 言

简言之,协同电子商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改变业务活动的模式在企业群各业务单元的供应链内及跨业务单元的供应链间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和实现实体资产的互补,并建立有利于企业群的各业务单元间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新型组织,最终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协同商务思想的提出以及相应的发展,主要是来源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能力来实现供应链优化的思想成功地应用协同商务,实际上就是帮助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协同商务链

协同电子商务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充分利用企业群中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即互补电子商务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障碍,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引发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即创造企业群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目的和本质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打破了原来组织间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企业群实现协同创建协同效应的组织成本,因而使企业群能够实现真正的协同,创建企业群的竞争优势新的技术条件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撑并且由于降低了组织成本中的共享协调成本,降低了协同效应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由于组织成本过大而无法实现的机会在新技术条件下变得更容易了因而,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的第一个层次的目标,并不能使企业建立起长久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的第二个层次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使企业的核心能力难以被竞争对手仿效和替代,为企业创建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

信息是基础,技术是手段,电子商务则是终极目标面对我国西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交易手段落后,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现状,利用先进网络开发技术为农业行业客户提供农业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并根据行业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推进我国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构筑西部农产品流通新战略的重中之重

按现有的农业结构,主要的层次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集中调控和协调,各地生产资料部门的销售分发渠道,基层组织的统一代办和服务,农产品的储存基地,农产品的运输和农业人员的最终生产等如果加上进出口业务,还会涉及外贸部门的管理,大型的运输系统和仓储系统,涉外经济的相关部门协作等在农业应用信息平台上实施电子商务,从单纯地提供信息到大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实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务服务,对改善我国西部农业价值链和提高西部农业企业竞争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是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面,随着Web Service-.Net Framework下的分布式处理技术,即Web Service(Web服务)的推出,Web服务能够为多个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是浏览器提供数据,并通过外置数据以允许其他的客户机使用在同样的端口和传输层都起作用的标准协议(如HTTP)来执行操作将Web服务定位于基于开放的标准,能够用于任何平台,使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作为跨平台和跨供应商的集成技术的潜力,实现Web服务和Web服务构架后,农业企业及用户就可以利用Internet上许多现有技术另外,利用.NET框架的安全系统和配置系统协同工作,还能有力地遏止运行不安全代码的可能性,并大幅度减少了“DLL Hell”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时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利用.NET技术开发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可以参考如图1所示的功能结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业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内部协同办公平台提供人事文档项目产品客户财务等一体化管理功能

2. 外部农业电子商务网包括:采购网(招投标)和销售网(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外部资源可以通过外网与内部的员工进行协同工作

3. 与行业性农业网站进行对接和集成

4. 外网(公众门户)实现局域网与Internet的联入,以便获得世界上有关农业科技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动态实现农业企业的自我宣传 同时供应商和客户都能登入系统进行电子化交易和信息查询

5. 全套电子商务套件:

(1)进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收购合同开票以及有关供应商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功能

(2)销售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销售开票结算以及客户档案管理和相关的查询及统计等功能

(3)库存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类农产品的入库/出库管理库存台账管理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理,以及相关的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

(4)统计分析系统主要完成对有关职能部门要求的各类农产品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以及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费用统计财务状况基础设备等方面的报表工作,并加以分析

(5)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农业企业积累分享利用和创新各种知识和经验,完成农业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6)办公自动化系统帮助农业企业完成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和电子化,例如:各种公文管理各种会议管理各种任务的布置各种办公流程的管理各种资产的管理等

(7)查询系统提供各种查询和各类分析报表处理

三西部农业企业信息化与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大意义

1. 西部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在比较优势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平台的大背景下,不仅国内外的市场营销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甚至WT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都对西部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价值

2. 提高西部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西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西部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客户信誉竞争力三方面复合而成的,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因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农业投入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的信息更有利于西部农民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2)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其变化的信息是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内容之一当西部农业生产者能够从网络上便捷地得到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信息,并以质量标准来规划西部农业生产时,西部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无疑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提高西部农产品的信誉竞争力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讲究诚信的经济对讲信誉和市场影响大的客户进行介绍,并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是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重要功能之一

(4)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完善有利于推动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从最终来源看,西部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离不开西部农业技术进步和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撑西部农民渴望高新技术,但对于经营规模小收入水平不高的小农户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往往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由于农业高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前景获取途径技术咨询方式均是完善的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构成内容,因此,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有利于缩小农业高新技术供给者同农业高新技术的需求者特别是广大西部农户之间的距离,进而有利于降低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风险,推动西部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提高西部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3. 降低西部农业风险的需要西部农业生产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风险对西部农业的不利影响从市场风险看,西部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西部农业信息不充分而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西部农民可获得的信息越充分,投资和生产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因此,加强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有利于降低西部农业的市场风险

4. 政府支持和保护西部农业的需要诸多的数字反映出“西部等于贫困”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整体实力较弱,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东南沿海,对西部采取的是扶贫性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南沿海经济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西部正从大面积的贫困中走出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切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虽然受到了WTO农业协议的约束,但政府对西部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仍有很大的空间政府支持和保护西部农业的目标是提高西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对西部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必须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农业形势,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政府对西部农业的支持与保护离不开完善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支持

四加强西部农业企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西部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根据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外部性强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具有公共产品等诸多特点,为了尽快完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 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由于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一次性投资很大,而一旦得到信息又可以以供给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让众多的农户和企业分享,农业信息的这一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国内国外已有的经验看,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制订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立法和增加投资,建立和完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框架,带动社会力量参加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政府支持和参与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因不会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和贸易产生直接的扭曲作用,属于WTO农业协议“绿箱”政策的范围,因而政府在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建设中不存在发挥作用空间约束的问题

2. 通过政策优惠推动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西部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西部企业自己的网站,融入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让西部企业网站成为社会了解西部的窗口和西部农业向社会推介自身的桥梁;二是建立和完善西部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前者是西部企业对社会整个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的重要贡献,具有较强的网络效应和社会效应,因此,国家应对西部企业网站建设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后者属于西部企业的私人产品,是西部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而无须国家干预

3. 大力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提高西部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西部地区的状况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的农户经营将是西部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因此,西部农业信息化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是如何推动西部农户农业经营的信息化由于西部农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在西部农业领域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因而,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能否充分发挥效益,西部农业信息化能否获得最终成功将取决于西部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 大力整合新兴信息媒体和传统信息媒体Internet技术出现以前,我国西部农业信息服务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随着IT技术的发展,Internet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并开始向西部农村延伸在此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在充分开发利用新兴媒体的同时,整合传统的西部农业信息媒体,利用.NET技术建立完善高效安全的西部农业协同电子商务系统,并通过协同电子商务系统为西部农业搭建一个现代电子化运作平台,不断提升西部农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西部开发课题组. 中国西部大开发指南[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2] 林榕航. 电子商务学系列教材——电子商务学概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 信息管理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