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团队精神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13-02
引言: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航空工程的先驱者冯・卡门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有的世界”。然而,目前工程师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企业设备升级改造与生产优化中的影响力降低。这与当前的高校工科教育有关。一方面,工科教育的教学培养计划变得系统化、学科化;另一方面,大多数工科教师逐渐远离工程实践变得学术化[1]。为了提升工程师的创新能力,高校必须深化工科教育创新改革。
一、工程创新能力内涵
在工程师素质模型中,国外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颁布的《工程准则2000》的素质模型、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的双层素质模型[2]。《工程准则2000》确定了当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11个素质要求,波音公司对工程师的素质提出十条要求。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开发,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优化和利润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创新性人才。现代的工程技术往往是多学科交叉与融合,需要多个具体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协作,沟通交流,主动学习,实现知识更新和拓展,完成科技攻关。对于一个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乔兵提出须具有七个方面的能力[3]。汪晶晶在对S汽车企业598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工程创新能力的个人素养、企业文化与环境[2]。笔者认为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必须包括:(1)对从事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爱和兴趣;(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项目经验、熟悉项目整体流程;(4)主动学习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只有具备这五种能力,才能对企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发现、分析和高效解决。
然而,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不足,综合设计、研究开发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显著问题。因此,这对高校的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改进教学培养计划,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以适应企业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周东一等人提出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4],许宜申等人以苏州大学光电测专业为例,提出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措施[5]。为了培养本科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主动学习、解决问题。一是要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锻炼自己。三是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客观评价。
在此背景下,自2010年以来,笔者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师生课外互动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应用。该模式积极激励学生参加教师及教师团队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设计创新作品并展示、书写发明专利等,利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理论,借助各种途径和媒介实施师生课外互动,有效培养了工科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基于PBL理论的课外师生互动特点
PBL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成为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趋势。PBL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3],具有如下特色: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潜能挖掘、创新精神、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基于PBL理论的课外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是基于问题的课外互动教学。问题是积极思考的结果,也是深入探究的动因,更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和思维主动性的最好刺激物。问题要难易适中,可望可及。问题可以来自日常生活,也可以来自某个工程领域,可以来自教师正在从事的研究课题。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2.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实现过程。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学习形式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效果评估者。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主动地把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自己的学习意图和行动要求,不断深度内化知识。PBL评估结果来自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评。评价形式采用作品展示考核、报告考核、答辩考核等。
3.是团队协作学习。PBL采用小组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分解和分配,每个学生都成了特定子问题的“专家”。小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成就、智力、性格、理论理解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进行灵活搭配。组内成员的分工要清楚。PBL小组培养了教师与学生、小组内部成员的小组间的合作精神。
4.是不拘一格形式的教学。针对不同的问题内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采用不同的课外互动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学导式、案例式、启发式、项目驱动式、探究式及其多种方法融合等。
三、师生课外互动的教学实施途径
课外互动取消了时间及空间的约束,可以在教室里,可以在网上,可以是全部学生,可以是少数学生。
1.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自从2010年以来,借助团队和省级工程中心“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鼓励学生(包括申请者的授课对象、导师制的学生)参与团队的科研项目。笔者负责的科研团队积极设计问题。如:如何实现光伏电池板的自动清洁及除雪功能?如何实现光伏电池板像向日葵一样总是跟着太阳走?如何解决大型光伏电站的电池板故障检测?为了激励学生完成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每一个问题,至少安排三组同学来分别完成,达到竞争和知识面的有效拓展效果。在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的引导和指导下,制作完成的光伏电池板的智能清洁装置、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跟踪装置等分别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创新实践作品的设计与展示。以课程《风力发电技术》为例,PBL课外互动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风能资源利用与评估能力、风电场选址建设能力、风力发电机组选型与设计能力、风电场安全运行与维护能力等,具有创新设计高效风力发电设备能力,具有标准化意识、工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
定位:风力发电技术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采用学科内PBL教学模式和跨学科并行的PBL模式实现课外师生互动。笔者负责的科研团队是由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角色转变为教学团队,分担课程的不同模块,主导师生课外互动。
教学方法:借鉴了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理念,有效推行PBL模式的师生课外互动教学。设计的问题综合性强、真实感强、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学习成果及评价:学生以小组方式提供创新实践作品,并进行答辩。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创新实践作品教学过程如下:
如以问题“如何提高风力发电场的发电效率?”为任务,启发了同学们思路,如从提高风能捕获角度,设计多层风力叶片、利用树叶原理设计风力发电树等;从风光互补发电、减小弃风现象、设计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移动电源等角度给予同学启发。并同时教授学生如何查找资料,如在渤海大学主页图书馆中查找论文、专利等,如何书写专利等。经过四周时间准备,进行创新设计作品答辩阶段。答辩内容按照背景、基本思路、关键技术、推广价值等准备。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个教学流程中强调做人,强调创新作品不要抄袭,要遵守学术道德,举例说明知名人士因为抄袭而身败名裂的事件。在创新作品答辩过程中,由教师和每组选派的代表组成评委团,其他学生旁听但可以在答辩过程中对作品提问或质疑。提问质量高的可以奖励加分,提问者可以与答辩者同台进行辩论。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准备相当充分。每名学生答辩时,其他学生积极提问,有的竟然问出10多个问题,有的竟要站在讲台上与答辩者共同探讨。另外,对优秀的创新实践作品,指导改进,并申请发明专利或以论文形式发表。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
参考文献:
[1]陆小华.工程创新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Z1):14-18.
[2]汪晶晶.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开发研究――以S汽车集团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乔兵,王志瑾.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工科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88-93.
篇2
关键字: 大学生团队精神 缺失 重要意义 培养途径
一、团队精神的基本概述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并不要求团队成员有自我牺牲精神,相反,在一个团队中,成员才能真正发挥自我特长,实现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双丰收。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不容忽视的人才,要想他们能为社会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必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目前大学生团队精神普遍缺失的原因
1.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80后”或“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祖辈较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无法体会同伴之间的合作、谦让与包容,自我意识心理较强,缺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磨合,更缺乏人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另外,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多为老师心中的“好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深受家长、老师、同学的关注,导致自我膨胀。
2.学校教育对团队精神的力度不够。
尽管目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部分素质教育的目标被大大弱化,团队精神的培养便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之列。学生自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对团队精神的了解和学习都很少,部分学生对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认为培养团队精神便是牺牲个人利益。上了大学之后,由于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历练学生的合作精神。而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使学生在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忽视团结合作的力量。
3.受市场经济下竞争压力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与合作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普遍现象,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竞争与挑战,在学校,面临高考的竞争,评优、评奖的竞争,当选学生干部的竞争等;走入社会,面临就业的竞争,升职、加薪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合作的重要性。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
1.团队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弘扬人的个性、提倡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将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大学生作为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前的“准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竞争与团结。在许多课程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团队协作就可以冲破个人力量来解决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会踏入竞争残酷、步履艰难的社会大家庭中,所以现在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素质教育是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类学生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在团结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为社会这个大团体作出最大的贡献。
四、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1.灌输团队理论,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是出生后才归属于社会中大大小小的集体的,因此,团队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团队意识。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处于集体或是团队中,从一个国家、社会、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小组到寝室,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团队中,要时刻想到自己的努力或许将是自己团队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自己的成绩也将是这个团队的荣誉。那么,更应该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获得个人与集体的最大利益。
没有团队,就没有团队精神,更没有团队凝聚力,反之亦然。因此,要充分协调好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集体归属感,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达到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
2.选好团队领导,营造和谐环境。
调查显示,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长的性格决定一个班的性格。因此,团队的领导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选用和培养团队领导,激励团队领导充分发挥核心的潜能,带动全体团队成员从整体上去考虑问题,结成牢固的共同体,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精神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努力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展创新性的学习、工作,运用团队的智慧,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及检验自身理论知识应用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单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即理论与实践脱节,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成员间能否进行良好合作及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和了解,在无形中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场所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够促使他们在有形的实践中提升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高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同时还要加入家庭教育与合作,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环境中体验、领会、理解“团队精神”的真实内涵,进而培养专业素质高、团结协作强、人格健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4]李海峰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篇3
[关键词]团队精神 建设 忽略问题 探索
在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会认识到,相对于制度管理,基层团队精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约束和支柱。在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是企业凝聚人心的基石,也是团队内部默契配合的共同底蕴,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起着很大的协调和稳定作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企业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凝成一股绳,反映的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障组织利益的高效运转。良好的基层团队精神的建立使管理变得更顺畅,更求新。员工在得到参与工作的愉悦后,焕发了巨大的主动性,每个成员都会倾情倾智,为实现中心任务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接触,团队精神与其他事物一样难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容易使人忽略,或者认识不到的问题,现在与诸位探讨。
一、在强调团队人情味和亲和力时,容易使企业的纪律约束显得淡薄
在建设团队精神过程中,有些管理者由于过于追求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而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严明的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有令则行,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无所不摧。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团队成员中,有人没有按正确的指令保质按量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违反了某项规定,团队从维护团结的要求出发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者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地提出批评,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有亲和力,有人情味,但从打造团队精神的角度分析,这种宽容或纵容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一种错觉,工作可以随便马虎,日积月累,后患无穷。
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应该建立在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宽是害,严是爱,每时每刻都在直面竞争的团队对此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二、在过分强调内部团结时,容易使企业的竞争机制缺失或者成为摆设
有些基层管理者在工作中,注重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过分强调团队的内部团结,在团队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竞争是培植团队精神的鲶鱼,包括内外部的各种竞争。
在团队内部应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竞争的氛围。如果一个团队缺少竞争机制,一味强调内部团结,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每个成员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的工作热情就会被这种“大锅饭”而销锐。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破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实为压抑的利益格局,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团队昂扬奋进的活力。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化团队结构,弘扬团队精神。团队在组建之初,对其成员的优势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务时也就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实行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团队的最大潜能,培养比学赶帮、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在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时,容易使企业的整体利益遭到忽视
基层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有些管理者从“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非常自然地使员工得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结论。这种现象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不利于团队精神的构建,不利建设企业文化。
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容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集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而言则成了局部利益,团队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利益的关系,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维护团队利益,就会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团队的利益,打破整个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造成团队与企业、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
在一个企业内部,每一个团队都有相应的任务考核目标,在构建团队精神时,过分强调团队的利益,团队成员就有可能采取某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考核指标,如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相互拆台等。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其他团队也会因利益的驱动争相仿效,就会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小团体主义往往在组织上还游离于企业之外,造成员工的思想波动,有悖于企业文化的精神。
四、在强调团队团结协作时,容易使企业的个性创造遭到忽视
个别基层管理者在培育团队精神时,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团结协作,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团结协作过程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认为这样才能培育优秀的团队精神。
篇4
关键词 :学生社团;团队精神;绿色食品拓展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38-04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绿色食品拓展会”是由我院学生自愿成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是食品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保证,同时还肩负着促进绿色食品专业学生个人技能及专业知识的提高、促进学院及学生与绿色食品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组织和开展绿色食品的宣传、协作和交流,为提升学院形象、塑造专业特色、发展绿色事业做贡献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数的增加及学生经历的不同,学生社团逐渐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干部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其中又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曾担任学生干部,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个人优越感使之缺乏虚心学习、善于合作的精神;二是学生在选择参与学生工作时趋于务实,部分学生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三是学院学生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学生在加入社团组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认为日常较多的事务性工作和简单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他们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出现一系列消极懈怠现象,导致整个队伍缺乏凝聚力。
笔者拟就“绿色食品拓展会”团队精神建设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1)明确提出奋斗目标;(2)规范工作机制,形成有效激励;(3)创造交流机会,搭建学习平台,形成良好氛围;(4)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目的是使“绿色食品拓展会”成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支具有专业特色、勤奋上进、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社团,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团队与团队精神概述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一词,英文为“work team”,其涵义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最低层次的组织。实质上,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具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其核心构成要素有目标、人、合作。“绿色食品拓展会”由我院食品专业的六百五十多人组成,有完善的章程及完整的部门体系,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是一个具有组织性的团队。
(二)团队精神及基本内涵
古往今来,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存在发展和繁荣昌盛,到一个地方、单位和家庭的兴衰,都与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生活语言的产生已充分说明了人民大众对团队精神的认可和肯定。所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一种文化确认和影响力确认,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共同意识,是推动团队有效运作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团队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其基本内涵如下。
一是团队的凝聚力。在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团队成员把团队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奋斗。团队成员极具团队荣誉感,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团队与其成员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团队的光荣就是自己的光荣,团队的失败也是自己的失败。
二是团队的协作意识。团队的协作意识是从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角度而言。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在一个团队中,协作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是一种责任,团队成员彼此间利益共享,相互宽容,彼此信任。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在生活上彼此关怀,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凝聚力强,追求团队的整体绩效,目的是使自己的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三是团队的高昂士气。从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态度上看,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投入,每个成员对于团队都保持绝对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务时尽职尽责,充满活力,热情洋溢。
团队精神的意义
“绿色食品拓展会”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已经多年,但是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及校区的搬迁,造成了“绿色食品拓展会”学生干部在“传、帮、带”工作上的脱节,学生不熟悉岗位职能。“绿色食品拓展会”个别部门纪律较松散、目标不明确,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团队办事效率。团队精神的建设不仅对“绿色食品拓展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大学生成长更有深远的意义。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更快地提高与成长。
(一)培养团队精神对“绿色食品拓展会”的意义
随着学院的发展壮大,学生社团数量激增,“绿色食品拓展会”要保持在学院的领头羊地位,更加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独具魅力的团队精神能给社团的快速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要提高“绿色食品拓展会”的凝聚力,会员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绿色食品拓展会”,发展壮大社团。要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逐步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改变单纯的个人奋斗、追求自我价值行为,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变“单干”为“群干”,培养学生与人协作、配合工作,增强合作能力,拥有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胸怀。
(二)培养团队精神对会员的意义
首先,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素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也都强调了这一点:必须具有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其次,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意义,并能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相互协作,良性竞争。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团队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
再次,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是其自身成长的需要。根据专家的研究,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人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竞争实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具备团队精神的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因为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具有理解、辨别和感受不同情境的能力,在生活中更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处理问题时更善于与人沟通,行动中也更乐于帮助别人。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强调自我中心,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缺少互相帮助及协作精神。因此,培养团队精神尤其必要。
团队精神的培养途径
“绿色食品拓展会”想要成为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社团,应该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良好的协作意识、明确的分工模式、畅通的交流平台、敏锐的创新能力、超强的团队凝聚力。为实现“绿色食品拓展会”的奋斗目标,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团队精神。
(一)明确提出奋斗目标
根据现有的条件,“绿色食品拓展会”应以宣扬绿色理念为己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具备创新精神,致力于促进与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要以“三个促进”为指导方针,即以促进绿色食品专业学生个人技能及专业知识的提高为首要任务,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焙烤部、检测部、营养交流学习部,培养食品专业的学生食品加工、检测、营养三个方面的能力,更加广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动手能力,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加入“绿色食品拓展会”;以促进学院及学生与绿色食品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为发展方向;以促进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本着“倡导绿色食品,高举环保旗帜”的办会理念,秉承务实求是的办事作风,组织和开展绿色食品的宣传、协作和交流,为提升学院形象、塑造专业特色、发展绿色事业做贡献。
(二)规范工作机制,形成有效激励
在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绿色食品拓展会”形成了自己的《协会章程》、《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选拔程序》、《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工作职责》、《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工作制度》、《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考核制度》、《绿色食品拓展会优秀部门评选条例》、《绿色食品拓展会优秀会员评选条例》等规章制度。随着“绿色食品拓展会”的日益壮大及专业能力的需求,增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焙烤部、检测部及营养学习交流部,可使更多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发挥所长、各尽其能。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绩效的管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评,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在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同时,督促学生提高工作绩效。对“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绩效的评价要根据预先确定的工作标准评价其工作成效,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社团干部。这不仅是对社团干部工作结果的认定、比较、评价,更是对社团干部行为过程的控制。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及个人应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与表彰,让“绿色食品拓展会”成员感觉到社团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作风,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从而使会员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社团。
(三)创造交流机会,搭建学习平台,形成良好氛围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会员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诸多困扰会员的问题中,沟通不良或不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困惑是最令人烦恼的。因此,搭建交流平台成为“绿色食品拓展会”发展壮大的核心,培养会员相互之间沟通合作、相互欣赏的能力,养成“以诚待人”和“欣赏关心他人”的习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可通过宣传栏、QQ群、博客及QQ邮箱等方式与会员进行沟通,并且两周开一次“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会议,总结工作,布置任务。每次开展活动之前,不仅要经过缜密的设计,还要与各班班长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会员的好想法、好建议也应尽量采纳,不能够采纳的应该提出原因并对个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要定期开展各种讲座,为成员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使会员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让会员之间达成共识,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感情,形成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
要做好学生干部“传、帮、带”的工作,对于初选上的学生干部更要实施有效的培训和引导,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让学生尽快熟悉岗位职能,提高个人工作技巧。此外可通过举办学习交流会的形式,从理论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形成学生干部共同进步的机制。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也是形成学生干部团队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消除学生干部工作中产生的误解和隔阂,这一点在营造良好团队氛围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
要始终坚持在组织策划活动时培养会员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绿色食品拓展会”策划的糕点设计大赛、水果拼盘大赛、创业大练兵、豆浆设计大赛,焙烤部每周三晚上的产品制作,营养学习交流部每周四晚上举行的交流会、大学生营养调查,检测部的实操技能大赛及实验室设计大赛等等,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提高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创新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应按照《绿色食品拓展会干部工作职责》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指定负责人,实行责任制度,每个干部要明确个人责任,发挥个人作用。会员之间参加活动要求每个班自由组队,至少由8人组成。例如,创业大练兵活动要求会员按照产品方案设计(产品的可行性调查、文献的查阅)、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生产(原料的购买、包装的设计、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程序进行,这样的活动会员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团队相互协作,合作精神的培养就有了保障。
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绿色食品拓展会”努力追求1+1>2的团队效率,以此保证良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还应该注意对新会员团队精神的培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使“绿色食品拓展会”的理念与追求贯穿于会员的整个大学生涯。为此,要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会员了解、设立共同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让会员和谐地融入“绿色食品拓展会”这个大家庭中,升华会员的思想,让他们处处以团队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为“绿色食品拓展会”增砖添瓦,使其成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支具有专业特色、勤奋上进、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社团,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淑红,杨小朋,等.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团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2011(26).
[2]冯付凯.狼性团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3]周菲.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Watts S Humphrey.领导开发团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陈东霞.运用游戏训练法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团队精神[J].科技信息,2007(18).
[6]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篇5
关键词 团队建设;基础学科;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27-02
自2007年高校“质量工程”提出以来,团队作为一种高效的工作组织形式,被成功引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成了促进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教学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团队建设中,团队精神文化作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提高团队绩效的首要条件。建设高效、和谐、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团队精神文化,成为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高等院校基础学科发展中,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院校专业设置,基础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一般采取大班教学,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科研精力不足、项目少、经费少,而在职称评审等各种环境下,教学优势又不能得以体现,造成基础课教师付出与既得利益不成正比,在没有精神支持的前提下,久之则干劲不足,冲力不够。基于此,基础学科教学团队以教学组、教研室为基本教学单位,营造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团队精神势在必行。
1 团队精神建设的内涵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课程组为基础,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建立以“和谐、敬业、求是、创新”的团队精神为指导的多学科教学团队。
1.1 以“和谐”为前提
基础学科教学中不仅存在以教学组和教研室为单位的小团体,还有跨专业、学科交叉的团队。所谓“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良性竞争,营造包容、宽松、愉快、合作、信任的氛围。首先,在团队内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分配,各学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大学物理课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微积分相关内容,基础学科交叉教学团队的形成可以有效地调控教学内容,做到多学科之间互相支持,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其次,在教研室层次团队成员不搞个人主义,或制造表面和谐,能够真正相互尊重,互相关心,彼此理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2 以“敬业”为基础
基础学科向以教学为重,而教学短期成效一般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团队个体的道德素质。“敬业”,主要是指要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对待工作要饱含热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首先要夯实基本功,具有责任感;其次就是要热爱教学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在高校作为基础课教师,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只有具有高尚的情操、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饱含激情与热忱投入到教学第一线。
1.3 以“求是”为立足点
作为一个团队,从长久发展来看,更是需要个体秉承“求是”的理念,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要沉下心做学问。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求名”,也不是为了“求利”,而是为了“求是”。“求是”包括以下含义:关注科学前沿,客观总结评判;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取长补短。
1.4 以“创新”为发展点
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也是团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团队文化的核心。一个科研团队,离开了创新,就谈不上一个好团队。这里的创新对于基础学科教学团队而言,不仅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还包括与应用前沿相结合的创新,加大成果转化。
2 团队精神建设的策略
创建有团队精神的教学队伍是今后教学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提升团队研究水平、增强整体实力的必由之路[1]。团队精神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设定团队目标,建立和谐氛围。对于基础学科而言今后势必是教学与科研并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大科研力度。而学科交叉发展也是当前发展的热点,所以团队成员会通过各种渠道与他人合作、共享资源,才能完成教学科研课题[2]。所谓“良木长于润土”,和谐氛围能够使得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协同发展。而创建这种氛围,首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宽容的环境,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宽容激励作用更是显著;其次就是建立大环境的“和谐”,不仅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甚至是团队成员道德的培养,家庭的幸福都应予以关注。
2)鼓励个性发展,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所谓“”,就是要鼓励个性发展,优势展现,而非张扬跋扈,是要求成员充分发挥自我,在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之时实现成员自身的价值。要努力营造“百花争鸣”的态势;教学风格才能多样化,这样的教学团队才能有活力,有新鲜血液的供养,参能不断发展前进。
同时竞争又是个人发展的动力,良性竞争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运转。要关注每个成员的发展规划,帮助其发现并发挥自己优势,意识到自己的劣势,为自己的远景规划而奋斗。
3)树立团队带头人,采取有效地沟通和激励手段。作为一个团队,需要有带头人对工作的方向把握与统筹安排。在基础学科中,好的团队可能涉及不止一个专业,那么领导者的协调作用也是至关重要,同时行业专家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小觑,此外还要注重中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要把他们的活力和热忱传播到整个团队[3]。沟通是团队协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形成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4],作为教学任务较重的基础学科,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快进步,同时也能够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而在激励手段方面精神与物质要并举,鼓励创新人才,又要顾及“小草”、“绿叶”。
参考文献
[1]郑崇芝.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精神建设[J].高校管理,2009(22):300.
[2]姚志秀.浅析如何培养高等师范教师之团队精神[J].现代阅读,2011(9):8-9.
篇6
一、创造宽松环境,展现自我,挥洒个性,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一)创造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可塑造人,也可改变人。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庸人埋怨环境。一个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精神上很快乐,心情上很愉快,那他做工作干事情,自然而然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所以,要让团队成员展现自我,挥洒个性,发挥团队作用,发扬团队精神,集合团队智力,展现团队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团队成员做伟人、做能人,各尽其潜、各尽其能、各尽其才、各尽其长、各尽其用。作为团队领导要始终明白,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环境,对团队绩效的提升多么重要,营造出了以制度管人、以规定约束人的良好氛围。做到工作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管理有制度,所以团队领导始终播撒绿色,给职工创造绿色的环境,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轻松和谐的气氛,给职工创造出一个和谐共处、顺心舒畅的工作环境,让职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展现、表现自我。
(二)让团队成员在和谐的环境里,展现自我。
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可以化解身心上的劳累。团队成员彼此之间要开诚布公,抛弃前嫌,相互交心,多听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同时,领导要率先垂范,要鼓励和倾听,激发团队成员的正能量,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意识,要让成员明白自己所处岗位对团队的重要性,树立团队的使命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整个团队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平稳运转。正如一个篮球队一样,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场上,教练如何集全队之智、举全队之力,如何运用战术、技术发动进攻,如何发挥得分手、三分球手和核心队员的作用;如何组织有效的防守,阻止对方得分,目标任务,就是打赢每一场球赛;球队在赛场就是团队的有效组合,是团队精神的真正体现,是队员在赛场上尽情发挥、积极配合,是队员岗位上各尽其长,展现自我的真正体现。
(三)让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个性。
无论企业的大小,人员有多少,都是团队的集合;正如一个机械设备是有不同的零配件组成的,才能正常运转;一个企业是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组成的。所以作为团队组织者,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因需设岗,因人配岗,因技落岗,只有这样才能心情舒畅,愉快工作,才能展现技能,挥洒个性,才能创造效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如让一个砌墙技术很高的建筑工人去拌砂浆,不但不能发挥他的砌墙技术,反而会消极怠工。团队成员应该把个性挥洒在岗位上、工作里,发挥自身价值,创造辉煌业绩,团队绩效才能提高,企业发展态势逐步增快,可持续发展态势逐步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二、区别对待,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
(一)区别对待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组成一个高效成功的团队,要有不同的角色配置,根据其特点担任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出团队的业绩;所以成功的团队要有区别对待,发挥出团队精神,创造出业绩来。正如一个篮球队,教练针对各自的特长,在赛场上安排后卫、中锋、边锋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技能。这就是教练根据赛场情况积极地布置进攻防守意图,区别对待每一个球员,充分发挥核心球员潜能,充分体现球队的集体效用,以此赢得比赛。团队领导要做球队教练,要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区别对待每一个团队成员,根据成员的自身素质、业务技能,应变能力配一合适的岗位,做最了解、最得心应手的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达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目标,就能使企业更加良好的向前发展。
(二)团队成员之间要形成高度的信任感。
团队成员之间要形成高度的信任感。营造团队成员信任氛围,团队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把领导者比作为乐队的指挥一样,团队领导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针对每一个成员的特点,配以合适角色,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诚信用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让其发挥出最大潜能,真正体现既是为自己的利益工作,又是在为别人的利益工作的最大乐趣;还要积极维护团体利益,力排众议用语言和行动支持他人的工作,以达到团队成员对这个工作群体的忠诚。同时,每个团队成员要倡导做人以德为先,待人以诚为先,做事以勤为先,以正直、诚信、负责的态度,关心你的同事,关心他人工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佳效用。如一个乐队,每一个成员都要服从乐队指挥才能演奏出美丽的乐章。所以每个团队成员要发挥出自己专业才能,以及良好的协作意识,对相关的信息加强沟通,对现存的问题坦诚相告,做到相信对方,信任对方,自觉维护团队的信任环境。团队领导始终做到既是指挥员又是服务员,始终以身作则,做到言而有信,以自身形象影响整个团队,及时协调化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鼓励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做到重大问题倾听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灵活授权;同时,积极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创造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达到团队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信任感。
(三)团队成员要在工作上协同合作,优势互补。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松抬着进洞里” 。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松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而且团队协同合作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团队的业绩来自于哪里?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每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一句话,就是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所以,团队成员不要求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是要求团队成员都要发挥自我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上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着想并为下一道打好基础,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协助每个成员取得最大成就,弘扬协作精神,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大于各部分之和,真正体现1+1>2的效率。
三、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
(一)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水平高低是衡量团队成败的关键。团队的创造力来自于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成员的潜能,激发出成员的创造力。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战士和整支队伍有一个为天下所有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共同目标,他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创造性地解决碰到难题,创造出人间奇迹。作为团队领导要注意培养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创造出适合团队成员自由发挥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区别对待每个成员,发挥团队成员特点和技能,有针对性的分配任务,要重结果,让团队成员在过程中创新、在过程中张扬,着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二)增强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在高效团队中,每一个团队成员为了统一的目标,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才能真正体现出团队精神。涓涓小溪只能泛起细小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掀起惊涛骇浪。小溪日夜不息,目的是奔向大海,集小我成大我。个人就是小溪,团队就是大海,每个人都要自觉融入团队,才能发挥集体效应。独狼并不强大,以集体力量出现的狼群,却能表现强大的攻击性。所以团队成员要发挥群狼作用,锁定目标,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各行其事,加强沟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各自的岗位上张扬个性,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同时,团队领导要发挥头狼的作用,尊重每个成员的兴趣和价值,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坦诚相告现存问题,协调部门之间、工作之间、岗位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高度的配合和协作意愿,增强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三)提高团队成员的凝聚力。
《周易》说:“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孙子兵法:谋略》说“上下同欲者胜”。这充分说明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团队因工作目标而产生、为工作目标而存在。团队成员必须肩负团队的使命,以更高的目标指引团队向前,使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形成统一和强烈的共识,凝心聚力,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因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敢于冒着犯错的危险去追求他们的目标和理想,并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
篇7
关键词:创业;团队精神;核心竞争力;赢在团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62-02
1 团队与创业团队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群体。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
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过程中,一些才能互补并负有共同责任,有共同的价值观,愿为统一创业目标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创业团队是整个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对于创立新的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创企业的发展潜力、成功与否与创业团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2 团队精神
2.1 团队精神
我认为,所谓的团队精神就是在组织中,成员间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带领组织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精神。
团队精神的内涵不仅要求员工的思想、心态上高度统一,而且要在行动上形成默契和互补,并能相互宽容。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
2.2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方案执行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团队。团队是最高的合作形式,方案的执行离不开合作。每个人都是在团队中工作,一个人的成功总是与团队成员间的努力合作是分不开的。英雄的出现有其必然和偶然,我们需要英雄,但更需要的是伟大的团队。良好的团队精神,会另我们的合作更有成效。
NBA传奇球星迈克尔・乔丹说过:“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如果当时的公牛队没有皮蓬和罗德曼等人在身边,就不会有两个三连冠和所谓的公牛王朝。在乔丹刚到NBA时,虽然个人能力出众,但是孤军奋战并没有取得可喜的成绩。
2.3 团队精神的缺失――迈凯伦车队的失败
在2007年度F1比赛中,迈凯伦在整个赛季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终被法拉利依靠团队战术,帮助莱科宁在落后7分的不利情况下逆转夺冠,夺得后舒马赫时代的首个车手冠军。迈凯伦整个赛季都处于领先地位,两位车手的优势也很明显,而且最后一轮前汉密尔顿和阿隆索风别领先莱科宁7分和1分,只要汉密尔顿获得第七名以上的成绩就稳获冠军,为何最后关头丢掉了唾手可得的胜利?主要还是车手的个人矛盾和勾心斗角,缺乏团队精神。
在这种情形下,阿隆索并没有想到帮助汉密尔顿夺取冠军,而且在发车后的一个弯道强行超越,差点重演前几轮导致汉密尔顿退赛的惨剧。之后,汉密尔顿在一次超车时,赛车不幸损坏,名次也降到18,最后拼尽全力才追到第八。而马萨在发车后成功牵制住了两人,莱科宁得以顺利冲刺,并最终在迈凯伦两位车手的内斗中,以一分的微弱优势夺冠,完成惊天逆转。
由此可见,没有团队精神,组织就是一盘散沙,也必将无所作为。团队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增强竞争力。此外,团队精神在推动团队有效地运作和发展、为员工营照良好的工作氛围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3 星巴克(STARBUCKS)的企业文化
起步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起初仅是一个提供优质咖啡豆的小作坊。后来经过不断的战略转型,把星巴克独特的咖啡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地,建立了一个咖啡帝国,也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几个公司之一。一个当初的小作坊缘何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企业?企业员工的高度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星巴克奉行“员工第一”的文化理念,因为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切实保护员工的利益,他们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企业服务。“顾客是上帝”,但是“员工第一”并不是忽视顾客利益,而是保障顾客利益。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企业文化的传递者。星巴克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员工利益的措施,并第一个建立了员工医疗保障体系。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也使星巴克成为同行业中员工流动率最低的企业之一。核心团队的稳固,为星巴克节省了巨大成本,为其创造了巨大利润。
由此可见,良好的团队使企业发展具有巨大优势。它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好、更快地进行决策,提高进行更好决策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使企业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进行创新。
4 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 建立团队的好处
现代商业环境纷繁复杂,技术日新月异。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企业必须建立新的机制,员工必须掌握新的技能,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由于任务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效率,就要求整个团队的努力。团队是实现合作的基本组织。团队如同大厦的一块砖石,为了提高整个大厦的运转效率,必须建立高效的团队。
4.2 团队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形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团队的作用将日益显著。研究表明,团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集体合作的结果优于个人成果的加总。
(2)由于人们信息的掌握不完全,个人无法发挥最大的潜能,而团队间的信息共享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团队比个人更具创造性。此外,团队还能充分协调成员间的关系。
团队的主要价值在于人们能够相互配合,贡献各自的力量,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4.3 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而团队是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人才可以收购,如何把人才拧成一股绳才是关键。
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在技术、人才、品牌、服务等企业重要的竞争力中,大多都可以复制,但是精神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团队精神。
秦王讨伐六国前,曾经问大臣们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人,和别国比怎么样?”有个大臣是这样回答的:“一个一个人比,我们不如他们;如果是一国一国人比,他们比不过我们。”最后秦国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楚国、齐国等国,统一中国,靠的就是团队的力量。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有效的团队合作和不懈的团队精神,才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团队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创业企业与团队建设
5.1 创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创立的起始阶段,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那些成熟的大企业相比,创业企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产品不成熟;第二,技术不完善;第三,资金缺乏;第四,制度混乱;第五,市场不明晰。此外,在信息流方面也存在不全面的情况。
5.2 创业企业的团队建设
创业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个时候,团队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创业企业面临巨大风险。团队成员面临经验不足、技术缺乏的困难,也面临市场的竞争压力,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协作精神就要发挥重大作用。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技能的互补、统一的行动、有力地执行、迅速的反应,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抵御各种风险和压力,树立企业的地位。
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创业企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成员的互补可以使企业增强竞争力,不仅可以提高成员的素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决策力量。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提高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大发展,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在创业企业中更为重要。团队精神对创业企业的巨大作用,更要求创业企业将团队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创业团队是提高创业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明敏.向八仙学团队精神[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篇8
目前,全省公安机关正在深入开展“江苏公安精神”大讨论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形成凝聚全警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为江苏公安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认为,“江苏公安精神”的核心价值符号应该包括忠诚、正义、团结、奉献、创新。
一、忠诚
警察的忠诚是一种职业信仰,是警察对事业的追求、对职业恪守的行为标准,是一种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承担责任的道德品质。对人民警察来说,判断其是否忠诚,首先要看是否忠诚于党,从根本上看他是否有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品格、是否有执法为民的自觉实践、是否有忠于法律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忠诚的价值指向是“立警为公”,理论指向是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政治指向是自觉服从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行动指向是“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理想信念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行动的先导,忠诚意识是确保“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核心所在,忠诚可靠更是中国警察所特有的警魂。
二、正义
从我国警察制度来讲,不仅要追求警察制度本身的正义,更要追求警察制度在现实过程中的正义化实现。制度需要有人去遵守,也需要有人去执行,警察就是执行法律制度的人员之一,将警察制度的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统一起来的桥梁就是人民警察。正义感是警察从事正义之举的内驱力,也是每个警察对抗邪恶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警察的正义感只有在正义行为的实践中才得到体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是警察正义感的具体表现。人民警察的忠诚意识和正义感,外化为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上,体现在高尚的职业操守上,就是要秉公执法。秉公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
三、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这既是一句政治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作为我国警察核心价值理念的“团结”,更赋予了中国特色的“紧密地团结在党和组织周围、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政治内涵,“团结”二字就暗含了更高层次上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群众意识”等政治属性。对某个警队来说,讲团结应更注重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熏陶。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公安机关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每个民警都牺牲自我,相反,它是建立在发挥个性能力、表现特长基础上的协作过程,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崇高的集体荣誉感才能产生真正的内心动力。对公安机关整体来说,讲团结就是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奉献
奉献是一种出于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真诚的付出。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服务,对法律的敬畏,必然要体现和融入警察的执法和服务的过程之中,转化为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群体才能和应该坚持的职业操守。无私奉献是当代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作为人民警察,更应秉承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品格,与忠诚意识融为一体,释放出奉献于党、祖国、人民的至刚至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行动。
五、创新
篇9
公司对小乔的专业能力非常满意,有意提升他为项目主管。然而,在考察中公司发现,小乔除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外,从不关心其他事情;且对自己的技术保密,很少为别人答疑;对分配的任务有时也是挑三拣四,若临时额外追加工作,便表露出非常不乐意的态度。另外,他从来都是以各种借口拒不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如此不具备团队精神的员工,显然不适宜当主管。令人事经理困惑的是,在招聘时企业该如何考察团队精神?继而如何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呢?
情景面试考察团队精神
企业既然如此重视团队精神,又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考察团队精神呢?法国斯伦贝谢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勘探以及原油开采等方面业务的大型跨国公司。该公司在招聘时的做法或许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
前不久,斯伦贝谢中国分公司在北京大学招聘时对应聘者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面试:将10名应聘者分成两个小组,假设他们要乘船去南极,要求这两个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各自的造船方案并且做成船的模型。面试官根据应聘者对于造船方案的商讨、陈述和每个人在与本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制作模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以确定合适的人选。
在谈及这次面试的初衷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刘女士说,通过这种方式,公司不仅考察应聘者的创新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应聘者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对此,刘女士进一步解释说,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将每个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辅以相应的机制(如业务培训、集体活动、利润分享等),使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对员工而言,它要求员工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之外,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们合作,学会领导别人与被别人领导。
如何打迁团队精神
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如何打造团队精神,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有一家知名银行,其管理者特别放权给自己的中层员工,一个月尽管去花钱营销。有人担心那些人会乱花钱,可事实上,员工并没有乱花钱,反而维护了许多客户,其业绩成为业内的一面旗帜。相比之下,有些管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私利。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互信任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员工一种安全感,员工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在组织内慎用惩罚。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惩罚是对员工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员工,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组织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正面认同,而组织对于员工的频繁否定会让员工觉得自己对企业没有用,进而也会否定企业。
篇10
关键词:科研;创新团队;高校
中图分类号: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87-02
为了顺应科研发展的需求,鼓励高校进行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教育部于2004年正式推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充分发挥优秀知识创新人才的团队力量,争创领先的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提高高校科研创新体系的整体创新水平,为此,国内众多学者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理论研究方面开展热烈的讨论,很多高校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实践。
一、科研创新团队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科研创新团队是以知识创新为目的,以科学技术研发为基本内容,由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和拥有团队精神,在专业技能方面互补的若干科研人员形成的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群体。
(一)以知识创新活动为平台而组建
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不是临时拼凑的,一般是以高校内部理工类的重点实验室、实践工程中心以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为依托,并且在研究方向上具有明确的目标、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能够积极产出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创新成果,或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创新逻辑增长点或学科滋生点,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
(二)拥有以优秀带头人加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合理成员结构
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引领着团队的发展和创新,应该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凝聚力。团队成员一般有3―5名中青年骨干为核心成员,所有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同一等级的拥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有过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的合作经历或具备合作创新的基础,在业内已经取得比较先进的知识创新成果或者具有取得先进知识创新成果的潜力,在短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固的核心研究队伍和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在团队内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智能结构,在年龄上,形成合理的代际结构,科研人员之间可承担知识创新方面的相互式责任,并且具有共享性的知识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三)团队内部要形成致力于知识创新目标的团结协作精神
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精诚和谐的合作精神是团队知识创新活动的基石,因此,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团队建设、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团队开展研讨、学习、竞争和合作来积累经验、聚集力量、启发思维、激发创造性,形成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发扬民主的团队,在这种精神文化氛围中成员间达到融合,团队与成员之间实现双赢。
(四)实现团队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
需要通过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团队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实现团队绩效的系统化聚合效应,即总体绩效大于个体绩效之和,而且随着团队的成长,团队制度不断完善、团队文化的升华、研究水平的提高、高质量成果的增加,产生的绩效是不断提高的,聚合效应是发展的。
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水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受到外部形势、环境与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团队自身的结构、运营管理和团队内部人文环境和创新条件等的制约。
(一)结构因素:团队规模、年龄结构、专业差异性、团队带头人水平等
1.团队规模应适度,美国组织行为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优秀的工作团队规模一般较小,很多情况下不多于12人。同时规模也不能太小,为达到多学科交叉,完成任务的角色分工,一般不能少于5人。2.不同年龄的科研人员在知识创新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一个高绩效而可持续的科研创新团队应该是各个年龄阶段成员的有机组合,在团队内部形成合理的代际分布,为团队的可持续性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3.科研创新团队组建鼓励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及专业知识技能的互补来提高创新能力。但也要把握差异性大小的度,否则也会因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影响合作水平。4.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知识创新活动的引领人和知识创新规划的组织者,科学研究任务能否及时有效地完成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顺利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带头人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团队知识创新的管理方法与技能。
(二)运行管理:目标规划、监督检查等
1.科研创新团队由多学科的人员组织起来,必须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或准确的研究方向、优质的学科发展规划,才能做到强强联合、优质学术资源的有效交叉融合、优秀知识创新成果的产生或知识创新目标的顺利实现。2.科研创新团队成立后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任
务,加强监督检查,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提高研究水平。
(三)环境条件:政策制度、物质条件和人文氛围等
1.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场地设备投入等物质条件,有利于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潜力。2.知识创新人员的智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人文环境。团队内部是否具有公正廉明的团队带头人、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和谐的人文环境因素都对团队成员现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潜在知识创新能力的挖掘具有重要影响。
三、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合理需求、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引导人去实现自身的追求。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是促进科研创新成果产生的原动力,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将科研人员置为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核心位置,确立科研人员的主导地位,通过卓有成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从事团队知识创新,督促他们取得创造性的知识创新成果。
(二)确定团队知识创新的长远发展战略
正确的长远发展战略是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的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明确定位,即对团队本身具有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并挖掘团队内部在知识创新方面的潜在能力。2.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分析和研究团队自身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了解团队的知识资源实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并结合团队可能存在的潜在能力,分析所处的国内外知识创新环境,与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其他团队予以比较,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制定一套在宏观上适应国家战略,在微观上符合自身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前瞻性,在团队内部具有可实施性的长远发展战略,形成可持续性的潜在核心能力,以维持团队在行业领域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重视创新机制建设
创新不仅是团队生存的基础,也是团队发展过程中构建相对优势的必经之路,而相关的机制是团队实现创新目标和可持续性创新的保障。1.建立科研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利益保障机制,激发主体参与团队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鉴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知识创新主体主要是将教学与科研工作集于一身的一线教师,因此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科研工作时间计划,并建立能够让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制度,通过科研评价政策和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学术自由的空间,保障教师参与和从事团队创新活动的利益,维持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创新队伍,将创新活动作为团队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2.创设和谐的团队内部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环境氛围。广义的科研创新环境氛围包括团队知识创新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认证机制等法律环境与社会环境;狭义的科研创新环境氛围包括学校对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政策支持。
(四)完善和优化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遴选机制
1.完善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即团队的知识创新引领人)的培养措施,以推动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实力和科研竞争力的整体提高。鼓励学校现有各个专业或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学术骨干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高层次科研课题;鼓励并支持各个专业领域积极主办、承办或合作承办国际或国内大型学术会议;鼓励并支持各个团队的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交流,为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知名度的提升提供机遇等。
2.优化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的选拔与评价机制。选拔一批符合团队知识创新目标要求的带头人。要实行“公开选拔、择优聘任”的制度,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与聘任原则,在重点考察团队带头人高水平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考察带头人的开拓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合作能力、凝聚团队知识成员进行科研攻坚的能力,以及锲而不舍的知识创新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内在素质。同时,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知识创新激励、知识创新绩效考核和科研人员淘汰机制,促进团队知识创新人员的合理流动。
(五)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基于团队知识创新的共同愿景和维护团队成员共同利益的目标引导下,通过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和谐的团队知识创新文化氛围、正确的知识创新价值观的引领,形成的一系列在科学研究方面开拓进取、拼搏向上、积极创新、兼顾个体与整体、成员之间能够精诚合作的健康有序的科学研究精神和知识创新素质,是激发团队成员参与团队知识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保障团队知识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外在激励,是团队成员进行知识创新的共同愿景、知识创新合作精神、从事知识创新的奉献精神和投身于团队知识创新活动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刘威.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与“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J].兰台世界,2011,(3).
- 上一篇:医学伦理学本质
- 下一篇:现代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