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范文
时间:2023-03-21 06:0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贷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者长期从事银行信贷业务和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笔者意识到,一方面不少企业反映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系统存差(存款减去贷款的差额)不断增加,这是什么原因?中小企业贷款难核心是“诚信”两个字。
笔者接触了大量企业发现:贷款难的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个别企业的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产品低劣等问题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非恶意”不诚信表现有哪些?
由于整个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造成相当企业被弄成为无诚信企业,剔除恶意欺诈和逃债外,善良的经营者被弄成无诚信企业的表现有哪些呢?
1、资本空壳
有的企业注册时为了将来贷款方便些,想办法把资本金搞大。如有一个科技型企业三年多来长期得不到贷款,来找我求贷。我一看报表,注册资本300万,市场供不应求,但长期投资100万,短期投资100万。目前为满足市场需求,急需贷款200万。按理企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应该得到贷款,但为什么二年来得不到贷款呢?我问:既然你自己的产品这么好,为啥要把200万元钱交别人“玩”?而别人“玩”了又无回报?经营者被触到痛处——企业实收资本应该只有100万,100万怎能空手套白狼(200万)呢?我劝告:先借60万,一点点做出信用来,再借也不难。如此,企业矛盾暂时得到解决。
2、抽逃税收
有一企业老板找到我,“我们的产品定单已订到2006年,销售很好,但缺资金,行长请借点钱给我吧。”我一看报表,年销售5.6亿,年利润109万,销售净利率只有0.0019%,我说你们利润这么低,还做什么啊,给银行打工(付息)都不够,你借什么钱啊?老板立马表白道“报表上是小了点,利润我已藏掉了,为了少交税,我少写了收入。”既然你无诚信,我怎么敢借钱给你?到时你不是照样可以耍我吗?据我所知,类似企业还真不少,最多的企业配了八套报表,对不同对象,变不同戏法,这样的朋友还敢交吗?
3、抱着金娃娃的赚不到钱
最典型是科技型企业,经营者手里拿了一大摞证书:国家创新证书、科技型企业A级证书、国家专利证书、国际检索报告证书、用户认可证书等等。这类企业以科学家、专利发明人为主,几个知识分子在一起,凑个十万、八万,加上无形资产,注册资金可达100万,要求银行贷款600万、800万。“我自己的费用全用在研发上,我的产品肯定有市场,求你借钱给我。”银行能贷吗?按照国家规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一般不能超过资本金或净资产的1~1.5倍,即你有100万,我最多支持你150万。经营者不乐意了:“我的产品启动起码要600万。”我建议说:“既然产品这么好,我给你介绍合作伙伴,你出技术,人家出钱。”“那不行,这金娃娃是我终生的心血,我这一辈子全在这产品上了,我舍不得人家来分享我的成果。”多可怜啊!十多年了,你的产品还没有上马,再等两年,专利也失去保护期,人人都可以享受这知识产权,还发什么财?
4、应收账款或库存过大
有不少企业产品确实好,市场也不错,要命的是300万资本金的企业,应收账款高达900万。老板说,做生意都靠朋友帮,不好意思开口讨应收账款。账龄超过六个月,危险了;超过一年,要坏账了,你白给人打工了。有IT行业的、搞电脑的、库存高达500多万,还催着银行要借钱,你这电脑库存超过三个月,谁要呀。为什么只取华山只有一条路——光找银行呢,还不如赶快找找自己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吧。银行信用有哪些?
一般来讲,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度考察主要在四方面:
1、银行信用
包括结算信用和借款信用:
结算信用指申请借款企业在现金结算情况正常,未发生过违反结算纪律、退票、票据无法兑现和罚款等不良纪录。借款信用指申请借款企业有良好的还款意愿,曾发生过银行借款的,无逾期贷款或欠息等无力偿债现象。
特别要提醒的是:老板一定要亲自抓财务,有的企业因一时忽视忘记了还款日,还款期限一过,变成逾期,就在银行系统内变成了“黑名单”(上海的银行系统内部是联网的)。你一下变“黑”了,全市都知道。那怕你第二天想起来,再请求转期都难了,就算行长要帮你忙,也无能为力了。切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商业信用:包括申请借款企业在合同履约,应付账款债务的清偿上能恪守商家的诺言,不失信。
3财务信用:会计结算规范,会计报表真实可信,资产实在,无抽离现金或其他弄虚作假作为。
4、纳税信用:企业能按时上缴应纳税款,无偷、漏税等不良记录。以上是银行对借款企业信用度考察的四方面原则。
企业还要把握好以下12个指标: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未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
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50%~200%较好。
4、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
5、担保比例。企业应该把有损失的风险下降到最低点。一般讲,比例小于0.5为好。
现金流量:
6、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应为正值,其销售收入现金回笼应在85~95%以上。
7、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5~95%以上。
经营能力:
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般讲,如果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
9、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一般企业应大于六次。一般讲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
10、存贷周转速度,一般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
经营效益:
11、营业利润率,该指标表示全年营业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
12、净资产收益率,目前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大于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中小企业怎样得到贷款?
时下,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有目共睹的。相对讲,中小企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给予扶植。《中小企业促进法》最近的出台,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营者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安分守己,决不越轨。
作为中小企业经营者,一定要重视诚信的市场价值,从现在做起,努力建立企业对外诚信形象,要安分守己,合法经营,决不越轨、耍小聪明,诚信守诺,企业的诚信形象将伴随你终生享用,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
2、稳抓稳打,步步为赢。
经营中要量入为出,先测算盈利点和还款能力,50万的资本金不要提出200万的借款要求。借款期限也实事求是,一年能还的钱,不要打保票:“六个月够了”。另外有限的资金应集中做好主业,不要求全面开花、全面结果、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3、把握工具,灵活运用。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营者光懂自己的产品还不行,还要学习金融、财税知识、熟知金融工具,灵活营运金融产品。如银行贷款品种多样,有动产、不动产抵押贷款,有专利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有厂房设备抵押贷款,有自然人财产抵押或担保贷款,有出口退税税单抵押贷款,有标准仓单抵押贷款。对进出口企业来说,还可灵活运用银行贸易融资的种种品种,如票据贴现、信用证、买方信贷、保函等等。
企业融资也有多种渠道,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直接融资来讲,科技型企业可以力争国家创新基金资助和贴息;也可吸收合作伙伴,参股入股,强强联合。对间接融资来讲,需添置大型设备的,可以搞融资租赁;短期资金紧缺的,可以在典当行调头寸。总之,条条道路通罗马,就看你怎么灵活运用。
4、认准一家,朋友交到底。
篇2
一、导致贷款还款困境的因素
(一)结构调整转型难。以集贤县为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中小企业发展普遍动力不足,后劲不大。特别是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县域相关粮食中小企业,项目转产、产品升级、产业更新等等结构调整更是困难重重,只能是维持生产、保本经营。同时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倒闭状态,转产困难,企业萧条,还贷能力受限。
(二)企业自身经营难。县域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深加工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同时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下降。
(三)偿债资金来源单一。目前县域中小企业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渠道是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现金,偿债渠道单一,承担债务的能力较弱,生产经营销售环节一旦受到影响,资金链条就会容易出现断裂,从而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加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用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还贷能力受限。
二、应对策略
(一)齐抓共管,积极引导企业发展,提升还贷能力。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思路,畅通企业的销售渠道,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做“活”企业上下功夫。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解决企业切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做“强”企业上下功夫。三是加快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在做“大”企业上下功夫。
(二)多管齐下,转变企业发展思路,增加还贷能力。一是企业要积极对自身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认真的考察,积极发展订单产业,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增加销售收入来源,促进企业良性循环。二是企业要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及时转变经营思路,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并对落后产业进行及时调整转产,促使企业稳步发展。三是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摆布资金运营,做好银行贷款到期预警监测工作,积极主动筹措并及时归还银行贷款,提升自身信誉度。
篇3
1.外因: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但是,在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7.4%,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同季最低增速,我国经济仍处于下行状态中。从全球的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持续存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月份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0%,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2014年1月份估计,按汇率法GDP汇总,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4%,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也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还要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高负税等各种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人权利意识的提高,工人在选择企业时比以往会考虑更多,加之新一代的工人在观念上和老一辈存在差异,不仅对薪酬有了更高的期待,而且对工作环境、福利保障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国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一度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这一现象又倒逼企业增加工资薪酬以及附加在工资上的各类社保,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我国货币政策不断加大紧缩力度,由于银行间资金面紧张引发波及全国的“钱荒”,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更为审慎,融资难使得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受到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导致贷款风险的集中爆发,最终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
2.内因: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浙江省更是集中的省份。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激发了经济的活力,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贷款风险的爆发。中小企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大多数为白手起家,从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开始发展,逐步壮大,很多中小企业仍然保持着家庭经营的模式,企业的规模较小。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以中小企业分布较多的零售业为例,中小微企业的标准为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从规定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并不大。此外,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较短,平均寿命不足3年。同时,从家庭小作坊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较为简单、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大多数生产过程都是简单的仿造,创新的驱动力不强。加之部分企业主盲目地追逐利益,在同一地区,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往往比较集中,这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组织体系不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中小企业的组织体系普遍不是很完善,缺乏完整的决策组织机构,企业内的重要职位往往由企业主及其亲属充任,决策的做出也是依赖于企业主自身对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判断,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及信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主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不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一旦决策失误,将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企业资金流转较为随意,企业资产和个人财产的界限模糊。对于企业财务这一重要的职位,企业主往往选择由自己信任的亲属担任,而这些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培训,甚至缺乏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还有部分企业主为了更加顺利地从银行获取贷款,虚报资产、夸大业绩,而不规范的财务制度、不对称的信息加大了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也容易引发贷款风险。
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1.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能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的爆发,该评估体系应该对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评估,既对企业的贷款能力进行评价管理,又对贷款风险进行预测防范。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链较脆弱等特点,可以考虑将企业的担保能力纳入到对企业贷款能力的考核中。同时,综合考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以及企业的信用、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发展空间等,更加全面地对企业进行评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评估情况录入评估系统中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将整个贷款过程中的新情况记录在系统中,便于对贷款风险做出分析。在对企业的贷款能力作出全面评价的同时,还应当做好贷款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工作。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如分为三级。一级风险是指该笔贷款业务可能存在某些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二级风险是指存在一定的风险,已经有导致不良贷款出现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一定措施控制风险的扩大及有效化解风险;三级风险是指存在较大的风险,不良贷款将出现,或者预期损失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化解风险,或者启动贷款退出程序以降低损失。贷款风险分级管理与贷款能力评价管理的有效结合,对于降低贷款风险的爆发有着积极的作用。
2.加强银企合作。贷款风险的出现,有部分原因是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的不规范。加强银企合作,一方面有利于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首先,银行应当对所在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对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做出预估,并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行业前景、产品的需求等对企业做出不同的分类,依据这些分类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其次,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改进生产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好,有实力的中小企业,银行应当加强贷款力度,满足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再次,加强贷后管理。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贷后管理的工作十分重要。银行应当监督企业对于贷款资金的使用,密切注意贷款资金的动向,监督企业按照贷款用途使用资金,对于不按照贷款用途使用的行为要及时提出改正建议,并将此行为做好记录,在企业评估和风险预测时作为影响因素加以考虑。最后,银行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规范的财务制度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银行在对贷款发放的全过程应当告知财务制度的重要性,提高企业的意识,并且根据情况对企业提出建议,消除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篇4
关键词: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99%左右,其中为国家税收总额的贡献约为企业总数的50%左右,为城镇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中小企业竞争加剧,很多企业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这其中融资难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要寻找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银行贷款、政府扶持和企业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从银行角度看,大都针对大型企业和集团企业进行放款,对于中小企业的放款力度较小,因此,其很难得到足够的贷款,就目前而言,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难以维持企I运营。2016年据统计:在山东中小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7%[1]。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面向大型国有企业投放,这一情况也就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很多企业为了发展只能向民间资本借高利贷,后期因为难以还清借款引发了众多的债务纠纷。从企业角度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民间融资时,高额的利息让企业不堪重负。
(二)企业自身融资能力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融资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的主要形式有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使用等,但是中小企业员工数量较少,企业续存性较差,这一渠道效果很差。外源融资的方式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但是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上市,因此难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截止到2015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仅有2853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虽然我国目前有中小企业板块,可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创新型和科技型企业有着引导和催化作用,同时对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板块作为培育创业理念和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巨大,短期内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三)信用歧视
由于中小企业市场风险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到其存在的风险较大,往往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拒贷的方式,另外,在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贷款时,也需要提供固定资产或者其他的担保才行,极少提供长期信贷,另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繁杂,存在着严重的信用歧视。在办理贷款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办理条件极为严苛。其原因还在于:第一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低,很多企业不能长久持续运营,企业存续周期短;第二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贷款体系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办理抵押时需要进行很多环节,同时收费的项目颇多,例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需要进行申请、实地勘测和限价估算等步骤,在进行企业登记时候,需要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融资的进行。
二、小额贷款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小额贷款是一种金融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改革,小额贷款公司伴随着政府政策出现。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主要有市场范围广、担保方式灵活和交易方式简单等。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两者的定位互补,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正好可以填补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也是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引导了民间资本的释放,增加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小额贷款也活跃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市场资本的总量。
(二)小额贷款服务的范围大
小额贷款服务的目标是庞大的中小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多,容易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因此,也就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细分市场中,更能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提供其需要的金融产品。小额贷款能够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小额贷款门槛低
小额贷款的审批手续简单,出款速度快,正好适合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的现象。小额贷款申请门槛低,可用汽车、房屋等多种进行抵押,也可以用个人征信进行贷款。贷款额度一般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金额小、效率高的特点,小额贷款公司不断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的难度和要求。贷款受理后一般会在3个工作日到账,最快可以在当天到账,最慢也会在十五天内到账,这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分析[J].大观,2015(7):75.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贷款 风险 控制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与同行业大企业相比较,规模相对较小,固定资产小于40000万元、年营业额数少于40000万元、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的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如下: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保持经济活力,并且与其他企业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在非公有制经济体中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能够加快推进市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目前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中国正面临着经济体制转型,而金融体制的改革相对落后,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产业结构上存在不合理,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相对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高破产率导致了其信用等级的下降,商业银行的顾虑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一、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一)中小企业引起的风险
中小企业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也带来了贷款的风险。首先,中小企业规模小,由于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不少中小企业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脱钩,家族制产业盛行,管理极不规范,有时候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随着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大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员工整体素质差的弱点逐渐暴露,加大了经营风险同时导致了中小企业较高的破产率。
其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监管难度大,因为中小企业受制于其较小的规模,因此其员工和管理者的水平往往不高,其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往往对于投资、生产缺乏成本预算,对资金的使用没有规划。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尽完善,仍以传统的记账手段,资产负债表和财务信息缺乏详细的记载,银行无法轻信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无从分析,再加上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往往是通过现金交易,缺乏凭证,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监管难度可想而知。
再次,中小企业缺乏优质资产进行抵押担保,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商业银行通常都要求贷款者以优质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提供优质资产,企业资产产权的不明晰加深了银行贷款的疑虑。如果想要进行担保,则中小企业之间无法相互担保,因为根据当前商业银行的规定,能够提供担保的企业必须是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企业,有些大企业符合该规定,但是中小企业要想取得大企业的担保,难度可想而知,而且随着法律意识、自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为存在高破产了、缺乏优质固定资产、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
最后,中小企业的信用基础不牢固,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通过财务信息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无法监督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而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常出现制造虚假合同、虚假资产证明、虚假抵押资产产权证明等方式骗取银行的大量贷款。银行索还贷款时,这类企业又以不规范的运作、破产和改制等手段逃避债务,银行往往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种巨大的风险使得银行不愿轻易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政府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首先,政府没有足够地重视中小企业,我国建国以来,实行政府全能主义,大包大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制城镇集体小企业的发展,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但是我国政府仍然将中小企业定位为解决就业的角色,未能认识到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及其重要的一环,由于主观认识不足,而导致了政策支持的不连续,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能始终如一。
其次,政府的歧视性政策,由于认识不足,分不清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中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迄今为止,我国只有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而且还是13年前制定的,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风险,而针对这一问题的立法却严重缺失,对于保护银行的贷款风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实在是一种火上浇油的副作用。
最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差,亟需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规范、教育和服务,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没有专门的机构制定政策,同时也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就像是一支未得到承认的杂牌军,风险依然存在。
(三)银行所引起的风险
首先,银行的信贷过度地集中在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并且形式多以短期贷款为主,基本上全国所有商业银行都存在这种状况,银行的集中度过大,风险也过大,贷款多投向大型企业和优质企业,短期内可以保证贷款质量,收益高且稳定,但也使得商业银行在其他业务上存在风险规避能力差的问题,特别是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时,如临大敌,无法像面对大型企业时那么慷慨。
其次,银行的风险测评手段落后,在发放贷款前,进行贷款风险计量,使得整个贷款过程简单、易操作,并且能够得出较准确的贷款风险量化结果。我国存在着重视贷款前防范,而轻视贷款后的管理,贷款后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无法保证贷款资金的合理运营,安全运营。虽然在贷款前,考虑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风险系数,但是这些计量都存在这主观上的偏差,不符合严格的概率论。因此缺乏对于贷款后的管理成为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缺乏对中小企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机制,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存在滞后性,仍然将“经营规模”作为大比重的评测方式,而这正是中小企业的软肋,因此中小企业总是在信用评价中得到较低的等级,不能准确的反应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而商业银行对于这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没有做出合理的改制,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自己所“臆想”出来的。
最后,商业银行职员的素质而导致的风险问题。贷款业务的调查和企业财务的分析是贷款风险分析的重要过程,而其中涉及到行业分析、法律分析、会计分析等多方面专业问题,而银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受知识、经验和能力方面的影响,贷款审查出现疏漏,让信用等级低、资金状况糟糕、恶意骗取贷款的中小企业蒙混过关,导致贷款难以收回。
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次要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预算控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扩大企业的融资能力。最后应该强化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为了控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就必须要求中小企业按章办事,遵守会计准则,保证企业财务信息表的真实性,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度与真实性。尽快建立财务预算制度,合理的规定资产负债比例,对于银行的到期贷款,务必要按期返还,以保证较高的信用等级,控制贷款风险。
(二)政府对贷款风险的控制作用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处于不良的发展环境之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国家亟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之进行保护,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其次,借鉴国外对于大型企业的反垄断措施,限制大型企业促使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和信用度,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破产率,对于贷款风险都是有效的控制手段。
(三)加强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完善贷款风险管理体制,制定符合商业银行自身的政策。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联系自身的贷款发放能力与资产负债比例,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一系列政策控制贷款风险。在这些政策中,要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定规范,改变过去依赖“经营规模”的评定方式,注重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运营情况、资产负债比例和竞争性等指标,准确地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针对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以中小企业的厂房、工业设备、货物等有形资产为估算指标,对每个客户都实行风险控制的最优性选择。在银行内部,要引入责任追究制,把负责审查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人员的收入、福利、奖金等与贷款风险相挂钩,充分调动每个业务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其次,建立全程风险防范机制。在贷款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进行仔细分析,评定信用情况,做出客户评价后再发放贷款。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规模小,对企业负责人的道德评测,企业以往返还贷款的比率,企业的月均收入,以及各类费用、税收是否及时缴纳等情况进行调查,加强风险防范。及时调整客户结构,对存在贷款风险的客户要及时淘汰,选择优质的中小企业。
再次,中小企业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在当下的中国,有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投资过热、回报率低的现象,对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要实行贷款限额制度,控制产业整体贷款风险。对单个贷款客户要实行贷款限额,不能因为信用等级高归行率高而加大贷款额度。
还有,应该严格准入条件,必须制定较为严格的中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具体要求如下: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近两年的总资产和销售额逐年增加,信用等级必须高于BBB级别,对于这个信用级别以下的中小企业要严格限制其获得贷款,并且贷款额度也要严格限制。
最后,建立健全的抵押担保制度。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有效资产,对中小企业资产产权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变迁性进行审查。其他企业进行担保的,要求其信用等级为A级,并且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时,法定代表人,实际负责人、股东应该以其个人全部财产进行连带担保。对于当事人以未来收益为抵押的,应该严格审查。
三、结语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破产率高等问题,并且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也不尽如人意,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存在着巨大的怀疑,这是由于各种贷款风险所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些贷款风险而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政策是迫切需要的,只有在这些贷款风险得以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中小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翟国辉,刘振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
篇6
2011年的流动性持续性紧缩,导致了以中小规模为主的民营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爆发了中小企业主的“跑路潮”。中小企业及微企业的风险及贷后管理难度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升收益水平的重要工具,中小企业贷款及微企业贷款仍是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向之一。但从2011年至今的中小企业困境来看,各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l.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
贷款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将信贷政策和实施细则,通过垂直有效的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到位,确保信贷投向的准确和投放规模的适度,达到低风险、高收益和流动性的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然而,由于传统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基于中小企业客户多、杂、散和融资需求数量少、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运作模式。
2.内部信用评价体系针对性不强
商业银行对借款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的目的,一是通过信用等级情况作为筛选授信对象的条件;二是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差别化的授信定价和采用不同的信用管理策略。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仍然采用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类似的信用评价标准。中小企业往往因其规模等特点,严重影响信用等级的准确性,进而受到信贷市场准入和后续管理的限制。
3.贷款风险定价机制不科学
在同等风险等级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向大企业提供信贷,中小企业群体,受到了不能得到或不能完全得到其所要求资金的差别性待遇。事实上,商业银行应当对所有企业实行风险定价,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相应利率,以足够利差来弥补企业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应采用有弹性的贷款利率和风险定价机制,在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遵循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市场原则,考虑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水平、管理成本等要素,在达成贷款风险管理目标的同时,形成科学的定价机制和适时灵活调整的利率机制。
4.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业务拓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客户经理在执行贷后检查工作中普遍流于形式。客户经理对企业所处宏、中、微观层面的重大变化或不利动向反应不及时,贷款用途和流向监管不到位,忽视对抵押资产的监测,贷后检查报告多期雷同,“重贷轻管”现象严重。
二 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1.完善中小企业贷前尽职调查,全面加强中小企业风险识别
贷前调查首先要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信用程度,然后分行业采取不同的调查办法,除现场考察现有的固定资产、存货、现金银行帐等外,另外要按工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制定特色的考察流程来把握风险和预测风险,过去考察企业主要以企业报表的财务比率分析为主,建议将现金流量的分析作为考察企业的重点。
2.调整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评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原评级体系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设置,以企业审计的财务报表为基础,但中小企业报表多数未经审计,原体系不能准确反映其风险。应依据中小企业特点设计更为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在评级环节中,调查人员需要对经营范围、经营资质、主要产品及产能、原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作为评级的基础考察。在考察基础情况后,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式
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通过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担保方式、不同信用等级的差别化定价政策,做到审慎合理发放、及时有效管理中小企业贷款。
考虑到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关系的现状,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式可选择一下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价格领导模式。对于业务量小、尚未与银行建立稳定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可采用价格领导模式。将信誉良好的大客户的优惠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通过考察中小企业的风险因素确定其风险溢价率,得出最终的贷款利率。二是采用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式。对于已与银行建立了稳定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银企的全部往来业务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同时使该价格富有竞争力。
4.加强中小企业贷款贷后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客户经理在中小企业贷后日常管理中要重点针对企业贷款用途、贷款到期前还款能力、到期还款收息和销售收入归行进行跟踪检查。包括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借款合同约定,有无挪作他用;企业生产经营及资产负债变化情况;企业的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企业法人和管理层人员情况等等,并将以上因素在定期资产质量分类评估中予以反映。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原因;应对措施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全国60%的工业产值,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咨种因素的影晌,80%的中小企业都认为融资难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直接融资难,间接融资更难。很多问题在外界因素的强烈冲击下凸现出来,在困难的重压下广大中小企业显得举步维艰,不仅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且贷款难度也在与日俱增。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融资渠道萎缩,已成为可能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探讨和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对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方面。(1)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小规模是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的形式,这对于日后的生产来说就存在不少弊端。首先是不能享受到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低成本,产品的边际成本较高,给企业形成压力。其次是受规模限制,企业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使得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较高,许多工作都有企业的所有者一人担当,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人员流动频繁,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还有是创新能力低,中小企业进入的行业一般门槛较低,竞争激烈,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不断地创新产品。而因为其资金较为匮乏,人员素质不高,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正因为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也就增加了贷款的难度。(2)信用度低,诚信意识不强。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诚信意识淡薄,道德风险严重的现象。不少企业将贷款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短贷长用现象较为普遍,银行一旦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本金就很难如约偿还,必须不断续贷,发生在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大企业,这也是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的关键。(3)信息资料缺乏,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多数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有的没有完整的会计账簿,银行获得真实资信状况的难度较大。为了逃避税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一些中小企业对外披露信息非常谨慎,对银行提供的报表也并不真实。金融机构缺少合适的渠道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4)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变现能力较弱,负债率高。中小企业在初期市场定位的准确性,业务模式的成熟度及管理规范性都存在不确定性,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5)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了信贷管理。风险控制逐渐向以控制贷款安全性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
为有效降低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往往要求企业用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来抵押。贷款审核过程中,能够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已经成为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加之中小企信用度低,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就造成了因为缺乏合适的抵押和担保而难以获取贷款的窘境。
2.银行方面。(1)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资金回报率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盈利能力和资金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向中小企业贷款恰恰很难和其经营目标相吻合。给中小企业贷款涉及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较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4~6 倍,而贷款额仅为大中型企业的4%~6%。对于银行来说,无论给中小企业贷款还是给大中型企业贷款,发放的每笔贷款的程序、经办环节都大致相同,所以相对大中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高、资金回报率低,难以补偿成本上升和风险加大的损失。正是从自身效益考虑,商业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数额小,笔数多,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良好的资金计划能力,当商机出现时,才考虑融资的问题。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2)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的存在,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的相关信息更多,从而对信息劣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与规模较大、经营较为成熟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透明,银行在收集和处理中小企业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而贷款后对其进行审查和监督所花费的成本也较高,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导致银行谨慎对待中小企业信贷。(3)银行服务对象与市场定位的影响。银行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到大企业、大行业、大集团,市场定位以大中城市为主,而中小企业由于贷款数额小、笔数多、风险高、时间性强,很难获得稳定的贷款环境。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贷款的特殊需求。(4)信贷体制存在着缺陷。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正处在转型期,为防止出现新的信贷风险, 基层支行的信贷权集中上收,实行“集中管理, 集约经营”。信贷权限的上收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起到了防范风险的作用,但也削弱了基层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也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5)内部激励机制的不合理。目前商业银行基本实行贷款的第一责任人和终身追究的信贷制度,信贷员的收入与风险不成比率,激励机制不到位,责任与义务不对称等。同时贷款安全性要求很高,盈利性要求较低。激励的不对称,制约了信贷员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强化了“惜贷情绪”。
三、应对措施
1.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贷款难题。虽我国现在也有一定数量的担保公司,但其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通过设立基金担保,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公司等途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各金融机构在目前特殊时期,应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适当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从而最终实现银企双赢。
2.商业银行要改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该多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帮助我国经济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和推广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应摒弃信贷投放“零风险”的管理机制,对法人信誉好、企业产品有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贷款需求要大胆予以支持;应拓展贷款服务创新品种,积极研发适应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为中小企业的提供一些新的融资渠道,以满足其不同的贷款需求;应从实际出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信誉好的企业,要通过封闭贷款、短期授信等方式给予支持。
3.支持小银行扶持中小企业。小银行起步较晚,资金没有国有大银行雄厚,客户也没有国有大银行稳定。故小银行将中小企业作为其主要客户之一,小银行实现了在微利情况下,通过降低成本能够做到还盈利。这将成为今后中小企业寻求贷款的主要方向。
4.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经营素质,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诚信是最大资本,守信比金钱重要"的理念,真正认识到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同时企业法人代表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产权清晰、责任分明、管理规范、公开透明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完整,减少舞弊行为。要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同时积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换机制。强化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
5.完善信贷管理,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日益趋向市场的金融竞争中,商业银行要走出信贷风险防范的误区,消除贷款“零风险”等不切实际的观念,树立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的意识,决不能用惜贷,惰贷、惧贷的办法消极避险。(1)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疏通中小企业贷款瓶颈。要顺应中小企业特点,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2)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3)要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采取措施把银行职工的利益同银行业务开展情况,特别是贷款的发放情况结合起来,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4)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总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投资理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6.健全社会信用法制保障体系。银行和企业的经营都是商业行为,因此银企双方在经营过程中,既要做到知法、依法、守法,又要操守诚信,互相支持理解,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银企关系。为此,要在立法上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强化违约责任追究,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让赖债、逃债者无利可图,使失信违约行为真正受到法律制裁,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的有力武器,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7.营造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良好环境。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真正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还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营造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良好环境,重点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积极指导和督促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强化内部控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因企制宜地运用各种改制形式,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2)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特别是对为中小企业抵押贷款办理资产登记、评估的部门和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贷款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延长有效时限,降低收费标准,努力为中小企业办理贷款提供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会中介环境。(4)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树立支持银行发展、保护银行权益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建立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情况沟通,积极向银行推荐可供选贷的重点中小企业,搞好项目资金衔接,定期研究解决银企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银行和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银行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创造条件。(5)要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增强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其加快发展步伐,增强资金实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使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汪振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探索[J].银企信用.2009(7)
[2]范娜妮.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商业银行惜贷问题的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09(6)
[3]程昊.中小企业贷款的破冰之旅[J].新理财.2007(19)
篇8
关键词:民间资本 中小企业 中小金融机构
一、浙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
迄今为止,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债务性资本融资缺口。还由于所有制歧视、社会信用不健全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方面的影响而更难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尽管央行不断地呼吁甚至通过“指导意见”来敦促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已经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已经越来越多地关心贷款的安全。从而可能更多地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调查研究报告(2005),中小企业2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信贷融资需求一般就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5年国家银行向全国的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贷款额的比重不足3.2%,而且该比重在2005年呈逐月递减的趋势。全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可见一斑。
相对于全国各省来讲,浙江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难状况还不算最严重。2001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额满足率为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2002年贷款满足率达到93.3%。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浙江省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资金潜在供给能力是巨大的。2000-2004年浙江省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余额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存贷比连续三年(2002-2004年)超过国际上认同的银行存贷比75%的最佳标准。尽管浙江省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额满足率远高于全国水平,并且中小企业的信贷额持续上升,但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近几年却一直在下降。由2000年的20.18%跌至2004年的14.58%。
二、浙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是阻碍银企对接的主要原因
要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必须深入地考察现代金融体系的作用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征。从来源上看。企业既可以靠自身积累来筹集所需资金,又可以向企业外部寻求资金帮助。一般来说,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的所有者(或提供者)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企业是资金的使用者,掌握着全面的经营方面的信息,比资金的提供者(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会计制度的不健全,银行就不好从中获得完全的信息,即使获得,也未必是真实的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上的优势在事先的签订信贷合同过程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银行是风险规避者,中小企业选择信贷融资方式。能否成功地取得外部资金。就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降低银行所担心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概率。再者,信息不透明的程度越高,资金提供者在让渡资金时所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高。这也是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利率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国有银行借贷利率有意的提高。再加上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资信条件、抵押担保等方面的劣势。就很难从国有银行贷款成功。现实的情况就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不是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而主要是一些社区银行或地方性银行(城市银行、信用社),大的银行只有在信用评级制度发展之后(或者说中小企业具备了信用等级之后)才开始真正介入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
(二)“成本一收益”不对称让大型商业银行视中小企业如“鸡肋”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以及近年来中小企业地位的提升,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已趋于淡化。但是,“规模歧视”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现阶段银企合作的根基。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一般较小。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大企业发放一笔大规模贷款和给中小企业发放一笔小规模贷款。两者的放贷的交易成本可能不相上下,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一笔贷款的单位成本就较高,那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和多个中小企业有业务往来才能获得一定的收益。而国有商业银行在面对单个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业的时候。在收集、整理、分析、现场调查企业信息的成本费用上必然是很高的。那么其付出的贷款交易成本也会远远高于贷给大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给中小企业贷款不能很大程度上摊薄放贷的交易成本。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自然就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三)巨大的信贷风险压力下银行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下。银行首先是一个风险规避者。一方面。为了控制风险,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资信评级办法主要是以大企业的各项指标为参数,用大企业的资信指标来衡量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资格是否达标显然会减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另一方面,银行为控制风险,就严格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而目前中小企业往往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人或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所以。作为风险较高、资信度较低的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就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压缩之列了。
三、化解浙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一)引入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浙江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占了不小比重,但由于民间金融不仅利率高、效率低、不规范,还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与其让民间金融在地下活动。不如干脆使其合法化、正规化。由居民储蓄存款、居民流动性金融资产和非国有法人的利润三部分组成的浙江民间资本在2004年底就达到8657.44亿元,有如此数量客观的蕴藏量,无疑给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吸纳游离于金融体系外的民间资本,尽快建立以服务于中小企业为主的由民间资本控股的中小金融机构是激活民资并对接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不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除了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提供融资外,主要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在准入、监管、破产即退出法规三方面的机制设定上取得进展的前提下。应引进民间资本注入金融业。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设立民营银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2005年对浙江中小企业的调查(以温州和台州为样本)。目前浙江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普遍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虽然目前中小企业基本账户仍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其市场份额却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上升到12%。增加了近1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目前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生银行。据推算,这三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5%。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6%左右,其实力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较弱的。但上升势头明显。浙江作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典型地区,在民资人股金融业这一领域中大有可为。
(二)加大对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扩充放贷能力
目前浙江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约占30%,为满足中小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需求。除中央银行要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外,降低信贷资产的集中度。减少大银行过度依赖于信贷业务的局面,也就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空间。另外建议:一是允许具有发债能力、符合发债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如宁波城商行和杭州城商行)发行债券来筹措信贷资金,以弥补资金来源数量上的不足和期限较短的缺陷:二是加快出台“同业借款”管理办法,允许信贷资金不足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同业借款”方式获得期限较长的资金支持;三是继续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银行的盈利状况,改变正规市场与非正规市场之间利差较大的状况。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财政支持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76.6%的工业新增产值、57%的销售收入、60%的出口额、40%以上的税收以及75%以上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现在,中小企业已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他们的成长又与地方经济的成长休戚相关。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产权不清晰、资信评级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融资难问题使其如笼中困兽,无法开阔发展。
一、财政推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作用与现状
财政通过中投保公司,对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间接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根据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需求动因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种:一是临时性业务增长、流动资金短缺,二是企业发展资金无法与生产规模扩大相匹配。财政对不同需求动因的企业的贷款担保发挥不同作用,前者犹如雪中送炭,后者好似如虎添翼。
在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财政既是先驱——从政策层面首先推动市场各主体配合中小企业融资,又是最后的保障——借助“小企业担保代偿金”为融资授信作保底;既是参与者——承担担保贷款的一定百分比、年审年检走访评估,又是领导者——领导评估中介、中投保、贷款行等多方多环节共同为小企业融资创建平台。整个担保工作就如一个星状体,而财政就是整个星状体的核心并牵动着各个环节。现在全国各地财政担保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许多环节存在盲点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克服和完善。
二、财政担保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
1、担保工作粗放型。从企业的贷款担保需求看,不同经营情况出现不同动因的贷款需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借款变化情况。以上海市某区为例,通过对财政资料的整理,2005年至2007年小企业贷款担保变化情况如下图:
(在大约128家中小企业中:担保额250万元以内,过去3年每次担保额无变动的小企业43家,占33.6%;担保额呈现稳步上升的小企业18家,占14.0%;小幅下降13家,占10.2%;其他(包括: 上下波动无明显规律/降幅巨大/金额在250至500万元且每次等额/新增)54家,占42.2%。)
可以看到,虽然中小企业贷款历来有“急、频、少”的特点,但大部分企业无论是贷款需求时点还是贷款需求量都比较稳,同时伴随的担保时点和担保额也呈现一定规律性。而财政小企业贷款担保工作却呈现粗放型的特征,从调研的该区看到,负责贷款担保工作的专管员采取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操作模式,即只要有担保需求的、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就为他担保,来一个办一个,来十个办十个,没有工作安排和业务规划,十分被动,因此专管员经常忙得团团转。这样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难以保证担保工作质量,容易引起业务办理“乱、急、糙”;另一方面,无法快速及时地办理贷款担保,滞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降低工作效率。
2、担保手续“频、繁、杂”。现行财政实行的是“贷款行+中投保+政府”三结合模式。于财政,给予中小企业担保需要严格控制风险,为此,实行“年审、年核、年办”即每年对担保企业审查财务状况、每年内部稽核,并实行贷款担保一年一办理。虽然风控做得到位,但笔者走访许多企业,特别是贷款担保资金量大又定期定额的企业,普遍为“一年一办理” 繁多的担保手续头痛不已。财政工作“便民与风控”相冲突!
3、担保坏账难以追讨。担保贷款坏账发生,财政多采用的是专管员逐个追讨的传统模式,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发生坏账的被担保企业通常信用意识淡薄、授信差,因此传统的讨账方法难以起效,导致千万元的坏账担保留滞财政、担保行和中投保的账面,不良资产历史重演,结果是政府通过“小企业担保代偿金”为坏账企业买单。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政府工作的效益原则,且消极被动。
另外,财政担保工作还存在专管员业务能力单一、专业知识欠缺,中小企业与财政等各方信息不对称、交流不顺畅等问题。
篇10
__的民营银行—__商业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实践方面做出了成功典范:不良贷款率只有0.76%。__商业银行成立于1993年,当时叫__信用社,20__年改名为__商业银行。刚开始时只有七个人,100万的注册资本金。从成立的那一天,__银行就明确了市场定位:服务中小企业。如果按照一般方法,信息很难对称,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信息不全也不准。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信息,比如朋友之间的借贷往往账面无法看出。另一方面,小企业没有能力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来进行审计财务报表。
__在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上,总结出了以下经验:“知根知底,眼见为实,祖宗三代了解”。__对客户的了解主要以“软信息”为主,辅以数字化信息。__所涉及了解的“软信息”主要是“三品”,即企业主的人品、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及企业主拥有的物品。对于企业主的了解范围甚至包括了企业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个人嗜好等。对企业的了解主要靠企业的用水、用电和纳税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比较真实。
__有接近40%的人员是客户经理。每个经理都有自己精确的地域分配,对于自己负责区域内有多少个中小企业、企业主人品等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客户经理甚至可以做到:“一个客户来我这里我就知道他要借多少钱”。在这样的机制运行下,__对客户的了解程度高得惊人。信息透明程度高,对于贷款风险的评估就准确。“软信息”的全备是__的不良贷款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而言,农村信用社目前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一是过于注重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虚假因素较多,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信息。
二是忽视企业主人品等软因素。注重经济实力,忽视健康婚姻状况、个人嗜好等软因素。
三是一味强调抵、质押物品,保证及信用贷款根本不予考虑。
四是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像对农村进行信用户评定工作一样,调查了解中小企业,对他们知之甚少。
结合__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和尝试:
第一,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建立专业的营销队伍。营销人员不仅要看得懂,更要看得透财务报表;还要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分析能力。
第二,对企业的了解主要靠企业的用水、用电和纳税等真实信息,不能仅仅依靠财务报表,避免信息失真。
第三,适当考虑中小企业保证、信用贷款。在__的所有贷款中:有93%是保证贷款,针对创业初期资金实力薄弱、抵押资产不足的小企业;6%的是抵押贷款,针对具备相当经济实力并拥有一定固定资源的小企业发放;最后的1%是信用贷款,发放对象是少数资金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小企业。贷款的还款率最终取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取决于项目的前景、产品的销路。只要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贷款项目,无需过多考虑抵、质押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