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

篇1

MapInfo操作软件是MapInfo公司推出的绘图和地理分析软件,利用MapInfo软件可以制作各种专题地图,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专题地图使数据以更直观的形式在地图上更直观的表现出来。旅游资源地图属于专题地图,它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制作这类专题地图对于旅游资源普查、旅游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许昌市旅游资源为例,充分利用MapInfo软件绘制出许昌市旅游景点图,从而借助MapInfo操作软件很好地在旅游地图制图方面的应用。

一、基于MapInfo专题地图的制作

(一)策划专题地图

综合分析有关专题地图制作的文献,对专题地图制作分析如下(见图1):依据所要制作专题地图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策划创建最能表达主导要素的地图。可分为:范围值专题图、直方图专题图、饼图专题图、等级符号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独立值专题图、格网值专题图。根据不同的制图要素和内容选取不同的类型图。

(二)底图要素的确定

确定专题地图的类型后,根据所需要的主题、要素、区域性、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要素信息收集和处理,也可进行要素的聚合分析。

(三)创建底图要素表

底图选定后。可以利用配准好的的栅格图像,也可以利用扫描仪创建栅格图像也可以借助数码相机直接导入数码图片。图形配准后就进行数据录入,将要编辑的要素设为可编辑状态,要保证数据录用的完整性。

(四)创建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自动生成及交互式修编在Map菜单中的Create Thematic Map,在模板列表中选择模板,单击Next再选择需要渲染的表,从中获得数据数值的字段或表达式.再点击Next,在对话框中定义地图或图例,单击确定完成专题地图的创建。在“创建专题地图”对话框的引导下,灵活应用上述7个不同的功能键,即可编制各类专题地图。

(五)数据及符号处理

数据处理及符号化数据处理是指对专题地图内容中点状要素的符号化、线状要素的线型化、面状要素的区域填充以及对专题数据的分类分级和符号化。

(六)整理打印出图

在Window下拉菜单中选择New layout window 菜单项,创建布局窗口,MapInfo中出现了布局菜单,就可以用布局菜单来操纵布局。定义好图形的大小和图例的配置就可以打印输出专题地图。

图1 专题地图制作流程

二、旅游地图的编制应用

(一)旅游资源地图的内容

通过编制旅游景点实际资料图,可以探索区域旅游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寻找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同时通过编制旅游资源景点图,可以发现所在区域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结构关系,从而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有参考作用。包括:

①旅游景点的实际位置;②旅游景点资源的属性特征;③赋予一些定量数据;④反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⑤时间、空间变化情况。

(二)旅游地图的设计理念

许多专家对旅游地图的设计提出一些理念:①符号设计优美生动;②图面配置灵活多样;③色彩搭配鲜明;④装饰完美;⑤表现形式多样。旅游地图在编制过程中要具备一些原则:①普及大众性原则;②具备地图属性原则;③政治性原则;④艺术性原则;⑤经济性原则;⑥科学性原则;⑦技术先进原则。

三、MapInfo在旅游景点地图中的应用

借助MapInfo软件对旅游景点地图行编制,以许昌市旅游景点地图的编制为例来分析整个制图过程。结合旅游地图的编制方法,对许昌旅游景点进行普查和科学的绘制旅游景点地图。科学合理地制定开发和保护的规划目标,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在充分利用本区地质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区域丰富珍贵的地质遗迹,使之服务于科研和教育。

(一)许昌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

许昌市作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三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址遗迹众多,许昌的曹魏文化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全国300处三国文化遗址中,许昌有80多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1回172处与许昌有关,可以说许昌就是曹魏文化的缩影[1]。

许昌的三国名胜古迹,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二是真迹遗存多,三是品位价值高。区域内有汉魏三故城遗址,汉献帝祭天的毓秀台,有曹操的丞相府遗址,有记载汉献帝禅让、魏王受禅过程的“三绝碑”,有曹操同汉献帝和刘、关、张许田围猎的射鹿台,有曹操许下屯田遗址,有关羽读《秋》的秋楼和挑袍的灞陵桥,有独具特色的关帝庙,有神医华佗墓,有伏后墓,还有黄巾军营寨遗址,“愍帝陵”、“汉张公祠”、“三姓柏”、“白马冢”、“徐晃墓”、“郄虑墓”、“董妃墓”等等文化遗迹[2]。

根据许昌市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对许昌市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做出了分类:

(二)制作许昌旅游景点地图

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软件绘制许昌市主要景点图(如图2)。

四、结论

(1)旅游地图作为旅游业的信息传输渠道,也是旅游产品的重要传播渠道,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年,旅游地图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借助MapInfo制作出许昌旅游地图,综合选题要素、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配置,把许昌旅游信息传递给旅游者。

(2)充分发挥MapInfo软件的优势在于采集、存储、和管理地学信息,可以将一副或多副相邻图的信息合理划分图层,合理设计MapInfo专题地图的属性表,同时可以利用MapInfo的空间查询功能。

(3)立足于旅游地图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大众性、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技术手段先进性。旅游地图的设计者设计出要求的旅游地图产品,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的需求。

篇2

在旅游活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和旅游活动的不文明行为,给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很多的生态旅游景点都是由于旅游的承载力严重“超标”,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脆弱,整个生态旅游的景点丧失了原来的面目,景点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旅游业的衰落,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衰亡。所以旅游活动对于生态脆弱的环境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对于如何发展特殊旅游环保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和建议。

二、特殊旅游环保模式

特殊旅游环保模式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中包含殊旅游、环保两个重要的概念,及特殊旅游环保模式是在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同步进行。特殊旅游环保模式主要是三个方面来实现,以主动性保护、开发性保护、重建性保护作出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生态脆弱的旅游景点实现开发与保护。

第一、主动性保护。主动性保护主要是指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树立环保的理念,促进开发的旅游保护,还有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保护景点的生态环境,通过两方面有针对性的主动保护,对于特殊旅游的开发做出基本的实践行动。旅游开发者主要就是指旅游景点的规划师和实践施工人员,这两种人一种是对生态脆弱的景点实现规划,一种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景点上施工,都是对景点改造人员,开发行为都是和景点的生态脆弱有重要的关系,所以这两种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树立开发与环保理念十分重要。比如景点规划师,在规划景点承载人数、景点承载力等方面以保护环境为首要条件,将旅游经济增长放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对于基本的景点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施工。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树立的环保理念主要是通过宣传或者景点的环保准则,使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收集好自己的垃圾,投放进垃圾箱,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尽量不要人群聚集,不要破坏植物和生物的生长,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这是对于游客的要求。这些理念和宣传主要是景点开发人员结合景点的实际发展情况所提出来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资源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开发性保护。开放性保护主要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减少开发,利用破坏的自然环境引起游客对于生态破坏恶化的重要影响,并将此作为一项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结合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对于生态脆弱的旅游景点实现保护,减少这些景点的开发。现代旅游景点的开发主要是优美的自然环境结合人工开发的重要创新实现旅游景点的开发,所以在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减少生态脆弱环境的开发。比如说在一个山地地貌的景点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绕过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将整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包围起来,实现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减少人为的影响。对于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的景点景区,可以将破坏的自然环境做出基本的景点进行开发和管理,这是特殊旅游环保模式中一种创新的开发方式和思路。通过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以满目疮痍的方式让游客领悟环境破坏的可怕后果,让游客从心理意识层面上增加对于生态脆弱环境的保护心理,帮助主动性保护模式的顺利开展,实现对于生态脆弱环境的有效性开发保护。

第三、重建性保护。重建性保护主要是对于旅游景点的限制性保护,现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已经采取了这种保护模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于游客人数的限制,对于游览时间的限制。重建性保护主要是结合生态系统的恢复性特征所采取的特殊旅游环保模式,在进行重建性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景区的时间段开放与关闭,实现景区生态的恢复。比如说草原和沙漠的旅游景点开放过程中对于景点的开放有了严格的规定性,草原一般在休牧期会关闭旅游景点,让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这样才能保证景点开发使用的延续性。在景点关闭的时间里,整个景区是处于自然恢复的阶段,牧民也不会再草原上放牧,对于景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化的修复。对于游客人数的限制主要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会根据景点的环境承载力计算出可以容纳的最大游客量,保证整个景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对于景区的生态脆弱实现保护。人数进行限制主要是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注意要合理的控制游客的旅游量,确保环境的承载力。

三、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实施景点开放

篇3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东西部呈现显著的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西部地区拥有旅游资源丰富、民旅风情等优势,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典型的地势特征为“三原四盆”。有“天府之国”的称号的四川,有“彩云之南”的称号的云南,有“水果之乡”的称号的广西,有浓郁的民旅文化气息西藏自治区,还有山城之称的重庆等12个省市,近年来,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多成为了该省市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与中东部的旅游业发展还存着一定的差距,我们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所以本文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并且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2.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丰富,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许多让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如喜马拉雅山世界级著名景观、长江三峡、人间仙境九寨沟等自然景观,同时我国少数民旅大多分布在西南地区,所以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浓厚的民旅风情,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以名山资源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名山资源约占全国名山资源的1/4,另外西部地区还有很多观赏性极高的植被,西双版纳更是有“动物王国”之称,陕西西安更是一个拥有大量历史遗迹的地方,陕甘宁地区更是被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所以我国西部地区旅游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它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品质高、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同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这三个方面。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品质较高,由于地理条件、气候、地势地貌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整体旅游资源源较高,以重庆为例,重庆素有有山城、水城、桥都、温泉之都等美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曾被评为“2012年世界十大旅游胜地”之一,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有独特的山城风貌,具有浓郁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巴渝文化、民族文化、“陪都”文化等为一体,历史源远流长。到2011年末,统计数据表明重庆有109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相比2010长增长了13.54%,其中重庆有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41个4A级旅游景区,37个3A级旅游景区,26个2A级旅游景区和2个1A级旅游景区。重庆有温泉之都的称号,共有34个温泉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即西部地区旅游质量较高。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较大,一方面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数量多,虽然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执行,各省市分别加大了对旅游的投入,但是总体来讲,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还不够,据资料统计表明,目前,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量还没有达到旅游资源总量的1/6,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大多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相融的地方,所有这样便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在进行具体的旅游景点开发时,开发商应注重利用西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性,在开发的同时也不能盲目打造模仿,要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出自身旅游景点的特色,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西部地区民族风情迥异。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这也造就了西部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与汉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包括服饰、语言等方面,所以对于国内外的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少数民旅的民俗民风大多体验性比较强,参与到少数民族的活动中,大多给游客留下较深的印象,旅游满意度较高,旅游者能通过传播等方式带动其他游客来此旅游,民族文化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增添了风采,“西部之旅”充满了很强的吸引力。

3.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对策

3.1深度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区域存在着差异,旅游资源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所以为了减少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开展区域旅游合作非常必要,同时区域间的旅游合作一般都会达到双赢的结果,合作发展能充分利用合作方的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各自的知名度,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现在处于旅游“大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分为西北、西南两大部分。整合区域同质或异质性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合作优势,推出特色的旅游路线,提高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加强地区间政府的合作交流。政府的支持政策对于区域旅游地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探索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点的意义。

3.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通过前面的分析看到,西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内蒙古、云南、陕西、四川的旅游行数量占西部地区旅游社的比重超过了西部地区12省市旅行社数量的一半。西部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有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又是影响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基础设施是评价社会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和完善西部地区宁夏、西藏、青海等旅游地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的建设,有利于增强旅游竞争力。同时旅游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同时好的旅游服务水平能弥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缺陷,所以西部地区应加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篇4

黄山市是新兴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以黄山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还有以徽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1.5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到30%,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20~3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黄山市的立市之本。长期以来,黄山市物价部门充分发挥价格管理职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加强价格监管,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了黄山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建章立制,分级管理

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全市大小景点有近百处,目前列入政府定价的旅游景点共有53处,其中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景点有2处,四A级景点4个。如何管理和规范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保护黄山旅游资源,促进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山市物价局从制定制度入手,对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加以规范。

1、制定《黄山市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实施细则》。早在2002年,针对黄山市旅游点多面广,价格制定随意,管理不规范问题,黄山市物价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安徽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制定了《黄山市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实施细则》,以市政府名义下文实施。《细则》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方式、定价范围、调定价原则、管理权限、调定价程序以及优惠对象加以明确,对全市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2、旅游门票价格实行市县分级管理。黄山、西递、宏村等15处重要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列入市管理范围,其它景点由区县制定。同时规定,县管景点价格制定不得高于当地的市管景点价格,同一景点一年内不得两次调价,价格调整幅度不得超过50%。2005年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的通知》下发后,为进一步规范旅游景点价格政策行为,目前正在对原《细则》进行修订,将就管理权限、调价频率、优惠政策等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3、旅游景点价格折扣实行备案制度。折扣现象在旅游业十分普遍,黄山市景点门票折扣幅度一般在30%~60%,有的高达70%。门票价格折扣一定程度上成了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为了避免随意折扣,无序竞争,加强旅游门票价格管理,规范门票价格折扣行为,维护旅游市场价格秩序,黄山市物价局按照市政府《黄山市旅游业禁止给付和收受回扣暂行规定》(15号令)的规定,专门下发《关于旅游景点价格实行折扣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经营单位将优惠折扣及折扣幅度按管理权限履行报备制度。对不按规定报备的经营单位,一旦发现擅自回扣,将从严处罚,并相应调整价格,以减少回扣空间。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少数恶意回扣的景区景点进行处罚。

科学定价、分类管理

2000年以来,为促进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黄山市物价局积极利用价格杠杆,科学合理调整旅游价格,通过旅游价格的调整, 质价更加合理,人次不断增加,收入大幅增长。旅游人次由620万增加到1001.28万,旅游门票收入由1.5亿元提高到4.5亿元,直接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是依法定价,民主决策。在制定和调整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参观景点门票价格时,按照《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程序,对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景区组织价格听证。由于准备充分,程序严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受到各方好评,价格政策平稳出台。

二是优质优价,促进竞争。在制定和调整旅游门票价格时,充分考虑景点旅游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环境建设投入、旅游景点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和游客对景点的认知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定位,目前已形成200元/票、80元/票以及50元/票以下三个层次分明的价格体系,通过价格调整,形成上亿元收入的景点一处,千万元以上收入的景点四处,使得旅游价格结构更趋合理,优质优价得到充分体现。

强化监管、规范经营

旅游市场的价格监管,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几年来,黄山市物价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强化旅游市场价格监管,做到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

1、长效管理,规范行为。一是加强节日市场的监管。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重大活动期间,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开展旅游市场巡查,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二是加强价格举报工作。按照“有问必答,有举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处”的原则,建立制度,规定时限,确定专人,快查快处,切实维护消费者的价格权益。

篇5

(一)旅游文化功能概述

旅游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由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从此标志着旅游业的正式诞生。纵观旅游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旅游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旅游业也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并使其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也在逐渐地走向兴盛的时期,进而也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可见,旅游业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与带动作用。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的脚步,在旅游业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一些旅游经营者过于重视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而对旅游景点的一些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采取忽视的状态;进而出现许多旅游景点遭受破坏的现象,进而失去了其本身的面貌,这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十分不利。而对于旅游业的主要功能,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中对其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不论是如何实际和重大,不是也不可能构成国家决定促进这一活动的唯一标准。”总体来讲,旅游业的功能就是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在满足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纵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和休假的享受,更加追求的是对当地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了解与体会,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必将作业衡量一个旅游景区整体水准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必将会作为旅游业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魅力因素。

(二)旅游文化的具体功能

马林洛夫斯基曾经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或心灵的习惯,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需要。其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文化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生活经验以及产期的生活产物,是人们长期生活中智慧与行为的结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终的产物,基于此,旅游文化对于旅游业的长期经营来讲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保持作用,其具体说明主要如下:

1、独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

旅游业的旅游文化直接指引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的主体,而其文化的具体内容也直接决定着一个旅游景区的具体魅力所在,一个旅游产品只有在具有独特旅游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游客前来消费。对于当今“文化游乐时代”和“旅游文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体会旅游本质上的精神享受与审美享受,那么其每个景区的不同旅游文化就直接决定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具有良好旅游文化的旅游景区才能够吸引到源源不断的游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与经营。

2、旅游文化指导着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众多的游客,那么就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上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以及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具有市场导向的,那么旅游也在进行经营的过程当中就必然离不开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因此,只有基于一种特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才能够使得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更具品味与吸引力,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的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地区一定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开发旅游资源,那么旅游地的文化特色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也就达不到吸引游客的最终目的。

3、旅游文化推动着国际文化的交流。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旅游者,他们之间虽然有着国籍与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但是对于旅游景点来讲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各个国家优美景点的欣赏与享受,对于他们来讲,不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古希腊神庙,或是欧洲哥特式教堂,虽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让他们对景点的欣赏水平与个人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各个地区建筑作为各个地区的文化能够被各个地区的旅游者所接收与理解。那么随着各个国家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他们对本国的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大大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旅游文化的功能与旅游文化的塑造之间的关系

旅游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是要对旅游文化进行良好与合理的塑造,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是旅游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对一个旅游景点形象的塑造也关乎整个旅游景区的形象。由此可见,塑造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使其保持着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保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景区在旅游业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文化的具体塑造,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地景区的特色,民族特点等,从而以此为基础来对景区的整体形象做出设计,进而确定旅游文化的主体。而对于当地的文化特色来讲,其是在十分漫长的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来下的,进而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不是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背景与特色来决定的,具有独特性与社会遗传性。因此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是社会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是不可被复制与模仿的,这也是作为旅游业一个关键的价值所在。

二、塑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义

一个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当地的旅游文化具有不可

复制与移植的性质,因此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打造其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但是,就目前实际的旅游业状况而言,旅游的经营者往往过于重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那么久而久之这种旅游文化就会被毁灭或是替代,给旅游业的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旅游的经营者来将,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品牌的保持与建立,旅游文化品牌对于整个旅游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一)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大大提升旅游地的旅游形象

一个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了旅游景区的魅力所在以及所有吸引人的地方,通过对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展现,可以让人们深刻了解到旅游景区的优点所在,进而大大提升其在市场当中的知名度与自身良好的形象。

(二)旅游文化品牌能增加旅游资源的附加值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刚刚开始运营的过程中,由于是刚刚建立的旅游景点,人们对其了解度与认同度普遍偏低,那么就可以借助当地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进而来提升新兴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并使其快速地走向市场。

(三)旅游文化品牌具有持久的扩散效应,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播

一个旅游地区的旅游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在向人们宣传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会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行具有十分持久的扩散效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大大促进了旅游文化的传播。

(四)城市旅游文化品牌能够促进旅游地旅游文化的建立

旅游地的旅游景点以及旅游景点当中的一些基础设施是与当地城市的建设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对与当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那么在对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过程中,可以与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紧密地结合在一定,进行获得游客们的认同度,实现旅游业的稳定运营。

三、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原则

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打造旅游景区独特的、优秀的旅游文化,并且将其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魅力所在,在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证其稳定的运营与发展。在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会遵从许多的原则,其具体叙述主要由下。

(一)可持续原则

对于旅游业来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上也考虑到将旅游业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考虑人们长远的需求出发,在进行旅游经营的同时还要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进而不仅促进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旅游业能够长期在社会市场中生存与稳定地发展。

(二)个性化原则

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要具有其独特的特色与吸引力,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因此在进行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内涵,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化品牌,只有在旅游文化品牌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才可以证明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成功建立。除此之外,在对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建立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保护,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与当代的文化特色有机地融入在一起,进而增加其品牌的个性化。

(三)市场导向化原则

旅游业能够稳定经营的基础就是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源,进而实现盈利化,那么在建立旅游业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上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在满足旅游者内心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游客深深地体会到旅游文化的真正内涵,并且引起共鸣,进而促进消费者进行实际的消费。因此旅游文化品牌的设计要建立在市场中人们的需求之上,并且根据人们的内心需求来挖掘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明确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方向的基础之上树立文化品牌形象。

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与创新

在建设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旅游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对市场上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度的调研与分析,并且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得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当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导向,进而有助于旅游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且维持旅游业长久的生命力,始终保持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在创建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整体文化理念的设计,将传统的当地文化与现代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体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而将旅游也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结合当地文化定位特色的品牌形象

旅游业文化品牌的建立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当地的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活中所逐渐积淀下来的产物,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因此其本身具有不可复制与不可转移的特性,那么在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过程当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的这一特点,以当地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加进一些现代化的因素,进而能够创造出旅游产品特有的文化品牌,进而能够起到最终的吸引大量游客的目的。

(三)差异性的品牌营销与宣传

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除了其本身的内容要吸引游客之外,还要有一定的传播手段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与认识到其具体的旅游文化,只有进行有效的宣传才能够达到建立特色旅游品牌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地方性的传统活动、节日庆祝或是一些大型的文化表演,来引起人们对当地文化的关注,进而吸引其对当地旅游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与体会,从而增加人们来此消费的倾向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用媒体来对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例如以广告、传单或是网络宣传等形式来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兴趣,达到促进消费的最终目的。

(四)强化品牌管理

在进行旅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强化对旅游文化品牌的管理,保证每一个经营环节与经营阶段都传递着相同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特色,进而保证旅游产品在每时每刻向人们展示的都是一个十分完整与优秀的旅游文化品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旅游一些基础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在提供给游客一个赏心悦目的旅游景点的同时,还要保证他们在衣食住行上的享受与舒适,例如:可以在旅游景区的周围建设一些十分舒适的旅馆与一些餐饮娱乐设施,让游客能够以一个很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当中。在满足游客一些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旅游文化的整体水准与产业的整体素质,对旅游业的各个环节施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在经营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与理念的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对旅游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在根本上加强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

(五)建立区域合作品牌

一个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与建设程度直接关系着旅游业在建设当中的整体情况,那么就必然会存在一些在旅游方面的约束因素,进而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因素,例如:一些旅游景点的所在之处交通不是十分便利,那么就会在交通方面对前来旅游的游客带来一些不便利的条件等。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就可以与整个城市或是整个省内的旅游景点进行整体的整合,使各个景点之间能够做到优缺点互补,进而将整个旅游景点的每个优点展示出来,形成旅游资源上的共享,形成一种区域一体化的旅游格局,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进而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

(六)品牌的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互联网也可以作为一种十分强大的营销工具,将旅游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及旅游地的优势进行广泛的传播。网络宣传的宣传速度十分迅速的,并且其普及的范围是遍及世界各地的,而且其宣传的成本也十分低廉,因此可以将网络宣传广泛地利用起来,进而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了解到旅游产品的独特文化,从而打响其品牌的知名度。

五、结语

篇6

1 地图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 强化旅游地理基础知识

笔者从旅游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中学阶段虽然都学习过地理知识,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学生认为旅游地理知识就是死记硬背,不会进行地理思维,无地理空间感,众多地名混淆不清,众多旅游景点与旅游线路记忆不全面、不准确、不长久等现象,有的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还很欠缺。如果在教学中将地图如旅游地图等呈现给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将各种景点进行归纳,形成空间系统,使得学生了解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这是让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方法。比如说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学生常用的地图有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理位置图、地形图、主要交通干线图、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的旅游地图等。学生在学习这几类地图后能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各景区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以及各对应的旅游交通等内容,为学习后续旅游地理知识打好前期基础。

1.2 把握旅游景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各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的分布位置及相互位置关系是旅游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旅游专业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学生通过对分区分等级的旅游资源分布图的学习研究,可以实现对我国各地区各等级的旅游资源的观察、了解、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最终能够还原出旅游资源的位置分布。

地理事物间是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旅游资源的形成就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在将旅游类地图和地理各种地图相结合后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比如在将旅游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等结合之后进行分析,就能清晰观察出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环境的关系,也可以发现行政区划和旅游景区的联系;在将我国动植物分布图和气候图进行叠加后,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观察气候对植被和动物的巨大影响。以上两种地图结合方式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呈现的,对于这类相关的常用地图的结合,教师要及时搜集最新地图信息资料,并及时给学生呈现,关键是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学习到相关知识。

1.3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旅游地理开课的相关专业一般有导游、涉外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未来工作的指向一般是导游、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行业等部门,这些相关部门在运营过程中都离不开地图知识。比如在各类景区、旅行社、宾馆和饭店等单位中,各类旅游地图随处可见,相关的工作岗位都需要接触学习这些地图,并为客人提供相关的服务。这些岗位的职业能力包括:阅读使用各种旅游地图的能力;收集、分析、处理旅游地图信息的能力;旅游景观图、素描图各种旅游文化要素特征的观察、欣赏能力和语言描述、表达讲解能力;自助旅游野外判别方向的能力;设计旅游线路和绘制旅游交通图、导游图的能力;等等。而在学校学生用到的地图系统主要有导游图、旅游交通图、旅游区域图、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素描图、旅游统计图、旅游线路图、旅游景观图等。通过对地图进行观察、识记、实践操作等学习过程,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也满足了工作后部分工作技能的需求。

2 地图教学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1 地图教学对掌握基础知识的作用

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地图种类多样,如旅游资源图、旅游景观图、气候气象图、动植物分布图等多种类型,学生阅读这些地图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归纳知识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地理思维。具体到课堂上来说,可以在上课之初首先给学生呈现相关知识的地图,让学生学习地图,进行观察和记忆,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各个地理景观的空间方位和空间联系等框架,再给学生讲授具体知识。在讲授中国各个旅游区时,首先将全国旅游区地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个总体的空间印象,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讲授,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再比如旅游地理中呈现的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知识,也是可以采取先呈现地图,再以地图中的线路为线进行讲解的办法,这样的讲解会非常系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不再是单独的某个知识点,而是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2.2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在学生对地图进行观察、认知、记忆这几个过程后,地图就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印象,这是进行绘图的基础。学生对地图认知结束后可以开始手绘地图的训练,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临摹。比如在绘制某个省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图时,首先绘制这个省区的轮廓,然后在地图上找准重要城市,绘点,然后将各城市之间连接交通线,地形图也是按照类似方法绘制,最后找出旅游景点的位置进行绘制。这是绘制一幅旅游资源分布图的大致方法。在进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首先按照统一比例尺绘制各省区旅游资源分布图,再拼接成我国的旅游资源分布图,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对地图掌握情况,训练学生对各行政单位的空间定位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第二个步骤是凭记忆手绘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地图的大致轮廓,这时候开始训练学生脱离参照的地图,凭印象进行绘图并添加相应内容,再对应原地图找出差距,进行改进。如此反复进行,从而训练自己绘图能力。这个阶段的练习会增加学生的地理空间感,也有利于学生对地图信息掌握得更加牢固。

第三个步骤是对地图的创作阶段。这个步骤的主要应用是旅游线路的设计过程。比如在讲授某地区的旅游资源时,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自行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完成此旅游线路图的绘制。学生在创作旅游线路时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交通状况、交通工具的合理使用;景点和景区的位置关系、距离远近的合理安排;整个行程时间的合理布局;等等。线路安排的依据就是如何使旅客更舒心、更方便,也可以查看资料,看看有无客户提供的相关意见建议等,从而最终使设计的线路更科学、更实用。

3 培养各种类地图的叠加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篇7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

首先是小网络,即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大扩容。我们要考虑景点之间的共生性,要强调内涵的挖掘,包括实施市区西部和东部的旅游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唐家湾古村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原唐家旧镇、共乐园、淇澳白石街、金鼎会同村等,珠海国际赛车、珍珠乐园等旅游资源也有待于整合)、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大学园区、南方软件园、科技创新海岸等)和南湾旅游新区(包括南屏科技园工业游、北山杨氏大宗祠、湾仔花卉公园、海鲜干货市场购物游等)、横琴特色旅游区。

其次是中网络。也就是“两区一岛”,即斗门区、金湾区和东区海岛的旅游开发。斗门区的白藤湖旅游区已经配套成熟;御温泉也已名扬海内外;黄杨山-金台寺旅游区正在完善之中;生态农业游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金湾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旅游开发也呈现良好势头。亚马逊热带风情园起步看好;平沙温泉由于香港中旅注资改造气势恢弘;飞沙滩也渐渐游人如过江之鲫;长达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工业园区,也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旅游区……但整个大西区的旅游线路安排还是单向的,没有形成环线。我们应将珠港大道、湖心路、黄杨大道构成的“U”字形结构变为“O”字形结构,使之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的闭环,将湖光山色、寺庙温泉、港口海滩等山水景观和文化景观、城市景观串联起来,而后向外辐射。东区海岛开发还需加大力度。从目前已开发的东奥岛、桂山岛、万山岛和外伶仃岛看,基础设施不足、水电供应、交通、污染等问题有待解决,旅游项目的开发尚待挖掘,动植物资源保护有待加强。特别是要乘港珠澳大桥的契机,加强与香港、澳门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游环线。

第三是大网络,就是整个大珠三角旅游资源的连线成网。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广深珠和粤港澳的旅游资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广深珠万人美食游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以上观之,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俗话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景区也是这样,景不在大,有文化内涵则荣,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会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点开发如果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内涵,就不会令人流连忘返。有些旅游景点建设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就文化景观而言,主题公园是最容易重复的。为什么会是开发水平太低,而且互补性不强呢?关键是许多主题公园的文化原型没有对路。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乐园)之间都存在互补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转换,有些是对比,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没有处理好,景点规划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珠海旅游景点另一扩容方向,应该是由城市走向乡村,这是符合人类回归自然大趋势的。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处理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四种模式;而发展生态旅游则应注意三大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项目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时,要设立谁最具有开发能力,谁设计的开发方案最好这两个标的。第一个标的由拍卖评定,第二个标的由专家组投票评定。把这两个标的统一起来,最后确定开发单位。

如为开发而保护,就要停止“石头经济”、“泥沙经济”、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发展,把郁郁葱葱的山头搞成癞痢头,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这些低层次的开发、破坏性的开发,必须停止,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生态旅游是珠海的重头戏。珠海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而且与广州、深圳和香港、澳门是互补的。在发展生态旅游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在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补上这一课。在西方国家有一门大地景观学的学科,强调将整个自然大地看成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景观,而不是微观层次的一个院落。而我国通常是把自然景观神化,带有一些神秘的文化色彩。所以在景观中,必须是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状态。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无论是山林,还是水体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谁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这三者必须要搞清楚。否则,生态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永续利用。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只有当地群众的参与,才能把破坏资源的力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建设性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确定了利益主体,资源的开发保护就比较容易进行。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的,是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许多景区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最后政府出一点资金,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护山队,允许他们在景区划定的地点开设小店做些土特产和旅游品的生意,结果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印尼在巴厘岛的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中十分注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主要存在着四个功能:即旅游功能、保护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功能或是扶贫功能、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功能。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上综合效益很高,我们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城市是最有深度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留客性,是注意力经济与集聚性经济的结合体。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把人们留下来的载体,非城市莫属。风景区内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此,我们的认识远远不够。

(一)旅游城镇的类型。作为一个城市,应有独特性的自然风貌,有活跃的经济活力,有集中的旅游设施,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繁荣的购物环境,同时又有便利的交通和居住条件、发达的科技信息。江南水乡名镇周庄,过去遭到了人为破坏,现在认识到了这是旅游资源,把它恢复起来,结果成了宝贝,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几百万元。门票收入的5倍就是旅游总收入。像兰溪的诸葛村,原来是比较破落的村庄,经修复以后,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达到300万元,成为村级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都是在城镇建设中注意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的效果。按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性来划分,珠海的城镇可以分为三类;

1、资源驱动型。自然与文化资源有独特性,如金湾区、香洲区的唐家湾镇、东区海岛等可划为这一类。

2、经济驱动型。主要为购物流通,如斗门城区、前山城区、湾仔镇等是典型的经济驱动型。

3、都市综合型。既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又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的景点。如香洲主城区。

这些城镇的建设应分门别类,都要摸清本地的资源。如横琴的蚝、湾仔的花、白藤湖的粉藕、斗门的荔枝、重壳蟹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要找出其历史痕迹,挖掘其文化内涵,编写成动人的故事篇章,推陈出新,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个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1、确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城镇建设就会出现千镇一面。只有注意挖掘自己的优势,才能体现出各自城镇建设的特色。根据统计资料,珠海市前年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超过杭州。我们为什么会超过杭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确立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成为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我们把旅游归结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直接系统。如旅游项目、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媒体和旅游服务等,这些是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二是介入系统。如交通运输、机场、码头、铁路等,解决外部的可达性。包括通讯、保险、商业等都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第三是支持系统。如城市景观、房地产、文化设施、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业的发展,离开了这三个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

2、确立硬件建设一体化的意识。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硬件建设上往往是各自为政,各管各的。典型的如江海防洪堤建设,没有一点旅游景观的意识。市区河道的整治,也搞成了一条排水沟,仅仅做成一项水利工程,而留下了许多景观和生态上的遗憾。实施硬件建设的一体化,首先要突出特色意识。要通过城市的硬件建设,形成注意力,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之间的组合,就是独特的城市景观。这方面天津有成功的经验,如将已变成臭水沟的护城河改造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休闲观光皆相宜的旅游景观——环城公园。第二是环境意识。大连提出了“出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就像新加坡那样,这就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注意力。第三是文化意识。倡导多种形式办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注意城市建设的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义。第四是可识别性。一个城市,要在宏观的尺度上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许多游客愿到云南的丽江去游览参观?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到了丽江以后,就提出上海不再搞老城复建了。为什么?因为丽江利用民居的结构完全展示了古城独特的风貌,形成了异于其他城市的肌理,给人以另类城市的感觉。所以丽江古城对中外游客的聚集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强。而其他许多城市,老百姓的民居、城市住宅都是千城一面,是雷同的,中断了自身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就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从而也丧失了自己的地位。

3、确立突出地方资源特色的思路。在我国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占大多数,水景资源更是稀缺,而珠海富有海江湖河、溪流和湿地,水景资源极为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起来,那珠海就是独一无二的。珠海难以与国内其他城市比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在文化建设中珠海要形成浪漫、休闲、优雅、精致的情调,要区别于其他城市。所以,城市建设要围绕自己的特色进行创造,包括民居都要体现岭南水乡的风格,亚热带风情,形成新式粤派建筑特色,既有中国岭南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精致的韵味,又广泛吸取国外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突出现代建筑清新明快、色彩鲜明、气势恢弘的风采。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塑造市民内在的文化素质,展示珠海独有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也是一种有深度有内涵的旅游资源。对珠海而言,主要是“特区精神”的外在化,要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旅游?就是因为当地的文素质特别好,使得人们非常愿意到那里去。

——严格城市管理特别是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一定要有便利性,可达性,保证安全畅通。

——保障城市的安全有序。西北旅游资源中遇到的问题,就在于当地的治安环境。

——热情好客,培育地区信用。如游客到了珠海,购买的旅游品应没有赝品。就像在香港购买黄金饰品,都同时附有成分比例的标签,哪一家商品只要欺瞒顾客一次,香港旅游协会就会取消其经营黄金饰品的资格,管理非常严厉,所以在香港购买黄金装饰品,完全是货真价实的。而如果是珠海也能做到这一点,成为一个童叟无欺、诚信卓著的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卖点。

——成功举办各种旅游节。江西推出“四时连八节”很值得。珠海也要造就季季有节,月月都有的旅游气氛。各个区镇的旅游活动都要注意质量,相互之间都要有内容和时间上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要大力开拓会展业。珠海完全有能力、有资源、有潜力去发展会展业。我们要从办好珠海国际航展、国际赛车做起,从办好“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做起。

——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相结合。高雅的文化活动,有一台戏可以做,那就是继续办好“珠海国际电影文化节”。还有常年都有二十多个剧组在珠海拍戏,珠海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丽江把纳西古乐捣鼓得如此的热,成为丽江旅游的必游项目,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国两制的交汇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又喷发生机活力的美丽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没有一台自己的拿手好戏,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通俗文化,就是南方杂技、广场文化、民间歌舞等,也是一台好戏。深圳华侨城的这台戏就非常好,有震撼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法国巴黎的红磨房,也是到巴黎的许多游客必看的。

——要有整洁的市容市貌。像新加坡、澳门等旅游城市,城市建筑一般是三年粉刷一次,使城市面貌始终保持清新整洁。城市绿化、街道铺装、灯饰、广告牌也要与城市整体格调相谐调。比如商业步行街就可与澳门接轨,有鹅卵石铺装成彩色图案,给游客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挖掘和改进传统名菜。近十年来,清淡可口的粤菜已为珠海广大的移民们所接受。而移民们又带来了各自的家乡菜和洋菜式,可谓南北交汇,东西融通,精彩纷呈。但要真正形成本地区民俗食风,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骛的美食天堂还需要全市各界共同进一步努力。近年来,组织的几界珠海美食风情节,评选出的珠海名菜、珠海名小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要优化景点的管理。对同类的有可比性的景点,就要搞最佳、最差景点的评比,由游客和市民投票,建立一个机制,促进其加强和改善管理。

同世界上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不断地举办国际活动,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必将为珠海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开发与体制创新

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是创意经济。谁的创意好,谁就能。珠海旅游业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徘徊不前,发展较缓慢,就是因为把目标、过程、主体混淆在一起。对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确定了许多目标,但实施过程不清楚,发展主体不落实。如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几界政府就已提出,但没有人去产品的开发过程,由谁来开发产品也没有搞清楚,结果是空喊了十多年,痛失了许多机遇。传统思维与经济转型的不协调,就出现了这些。

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样的旅游资源,由谁来开发,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开发,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块玉石原料,由高手来雕刻,就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精品;如由泥水匠来雕刻,就会糟蹋了这一块玉。斗门温泉的几次开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御温泉”的火爆成功就是因为客商的灵活机制所致。所以,机制不一样,效果完全不同。同样的服务设施,同样的员工队伍,谁来经营,用什么机制来经营,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梅溪牌坊”只投入几百万元资金进行开发,而且搞得很成功。而如果由国有单位去搞的话,起码要一千几百万元。如某景点为国有单位,门票价格是由物价局定的,几十元一张门票,不管旅游旺季与淡季,不分早上与晚上,也不论市民与外地游客,谁都不能改变。这是什么机制?能适应市场吗?如果采取承包或出让的办法,经营者早就会根据市场形势实行浮动价格,自我调节了。

同样的景点,谁来建设,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强调,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但为什么总是不可避免呢?因为造成重复建设的,往往都是财政、事业单位、国有投资的,投资以后,能否收回投资,投资是否对路,没有人来负责;没有经过认真的可行性论证,也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情势及时进行调整。

要转换旅游资源开发的旧机制,必须实行开发权的拍卖、产权和经营权的转让、承包租赁制和名店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大胆推开,公开操作。如名店的委托经营,我们的一些饭店宾馆,一旦委托境外的著名管理集团经营管理,接待水平马上就会提高,而且世界范围内的连锁经营,也带来了客源的增加。珠海这几年国有资本从流通领域退出就很有效,旅游饭店宾馆也不例外。

从一个时期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旅游管理体制比体制还保守。因此,在体制转换的过程中,首先要防止封闭操作。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搞封闭改革,不仅会因为低水平和资金不足而对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造成浪费甚至破坏,同时在时间上也会丧失发展机遇。其次,要防止没有约束条件的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权的拍卖,一方面要公开论价,另一方面要对其提出的开发方案进行专家论证,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公开竞争择优确定开发单位。同时,要防止守株待兔的意识。要扩大对外招商,范围越大,引进的开发者水平越高,带来的资金越雄厚,开发项目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越高。要防止自建自用的倾向,把旅游项目搞成部门的小金库,搞点创收。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

[1]刘伟、朱玉槐·旅游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3]陶汉军·旅游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M]·人事出版社,1999年5月第二版。

[4]仇保兴·简论旅游资源开发[J]·风景名胜,2000年第三期。

篇8

[关键词] 运河长江交汇 SWOT分析 对策

运河长江交汇于江苏中部,其交汇点在扬州六圩港、瓜洲古渡和镇江谏壁船闸以及这三点附近的润扬大桥。就广义而言,其交汇处可涵盖苏北、苏南及皖北等地区。本文所论为其狭义概念,设定以润扬大桥为中心,15公里左右为半径的区域,所涉及城市主要是镇江和扬州。

一、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扬州和镇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风景名胜。截至2009年底,扬州市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镇江市共有国家4A级景区6家;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整合创造了十分优越的资源条件。扬州擅园林与水,镇江擅山,相互补充,相互借势。

(2)交通优势。运河长江交汇处交通基础设施优良。两地城际公交的开通方便两市居民的出行。京杭大运河和镇扬汽渡沟通着两个城市,润扬大桥的通车使两座城市天堑变通途。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也为两地的旅游助力。

(3)客源市场优势。镇江和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这里城镇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国内市场主要是江苏省内其它城市及华东地区,居民具备出游的前提条件,各城市地理距离也较近。

(4)政府重视。两地积极参与宁镇扬合作,正从自发性发展成组织化、制度化。从2004年开始,宁镇扬每年共同召开宁镇扬区域旅游论坛,三市旅游局相继签订了《宁镇扬金三角旅游区域联合合作意向书》、《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扬州宣言》和《镇江宣言》。

2.劣势分析

(1)景区开发不平衡,深度开发和整合不足。

区域内景区开发不平衡,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整合不够。镇江的旅游资源整合比扬州要好,镇江三山已形成一个有知名度的品牌,而扬州在旅游资源的整合上缺乏创新,各旅游景点未形成整合。长江南岸三山风景区中,金山和焦山开发较快,地位比较突出,而北固山的吴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应有开发,在三山中显得相对逊色。征润洲、世业洲开发严重缺乏,虽已作了一些规划,但付诸实施方面有待加强。长江北岸传统景区如蜀岗瘦西湖名胜已开发到成熟阶段。扬州和镇江景区(点)没有实行统一管理,所有权分散。如瘦西湖风景区属园林局管理,瓜洲古渡公园属邗江区,高寺属宗教局,三山风景区没有实现统一管理,有的目前仍是多头管理模式,极大地制约着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有新意的系列产品,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个性缺失是一种灵魂性危机。扬镇一体化旅游趋于产品同式化、线路同质化。旅游景点多为静物,缺乏参与性,观光型旅游产品一家独大。旅游产品不注重“主次”、“长短”、“同异”、“冷热”等搭配。

(3)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备。

城市引导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扬州和镇江虽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改进,但总体上仍不能完全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如扬州某4A级景区曾聘大学生为游客指路,原因竟是旅游交通指示牌不够完善,让此旅游景点无奈出此下策。

3.机遇分析

(1)南京都市圈的形成为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构架》于2002年3月出台,强调要加强旅游业和新兴工业两大产业的合作。作为江苏省首位核心都市圈,要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它的形成为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扬州和镇江的旅游合作提供了平台。

(2)世博经济为扬州和镇江的旅游合作带来巨大推动力。

2010年上海世博的举办为上海和长三角区内其它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上海世博会的目标是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可见,7000万的参观者不可能只在上海消费,潜在的消费者必然会去邻近地区。所以,扬州、镇江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资源,错位发展,扩大国际影响。

4.挑战分析

(1)周边城市竞争的挑战。

无论是在长三角旅游区,还是在南京都市圈内,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很多。从江苏省内来说,除去扬州和镇江两市,还有11个城市(含县级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种局面加剧了江苏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业内竞争威胁与业外竞争威胁并存,尤其是有些区域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

(2)资源利用挑战。

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文物古迹多,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加快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城市化及沿江沿河工业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的对策研究

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虽然有一批优质旅游资源,已形成京口三山、瘦西湖风景区等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但缺乏像黄山、九寨沟那样的世界级顶级旅游资源。交汇处旅游资源整合应凸现水体旅游、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宗教文化等特色,实现1+1>2的效果。

1.旅游产品整合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大旅游的支撑。当前,单一观光旅游产品的简单组合很难满足旅游需求,这一现状要求镇扬两市改变现有旅游产品结构,在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对不同档次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对旅游线路进行各层次的整合,推出定位准确、反映区域特色的精品联游形式。

观光旅游产品整合:观光旅游是旅游的基本层次,也是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的优势。这个区域内有山水,园林、古寺、现代建设等。运河观光游、仿古游都是旅游观光的对象。在旅游线路设计上,应尽量在有限时间里让游客尽可能参观交汇处的代表性景观,领略富有特色的社会民俗风情;在一条线路上,合理搭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创新观光项目和参与性项目,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休闲类项目。如设计镇江三山――瓜洲――普哈丁墓的旅游线路,游客既能欣赏山水风光,也能领略墓葬文化。瓜洲古渡、西津渡古街历史悠久,可以开发仿古活动,如瓜洲古渡内开发古代皇帝出游仪式等活动。

度假旅游产品整合:镇江和扬州围绕山和园林的旅游产品开发较完善,但水景开发不足。发展运河和长江的度假旅游,沿岸开辟江滨浴场,开展游泳、游船等水上游乐项目以及水上垂钓项目。温泉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度假旅游资源。扬州和镇江虽不以温泉资源出名,但目前已开发出御温泉和韦岗温泉等。依托温泉开发会议中心、疗养中心、嬉水乐园、温泉饭店、温泉度假村等娱乐旅游项目。

文化旅游产品整合:扬州和镇江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丰富,所以开展文化旅游有深厚基础。定期可以开展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昭明文选等历史研究、文化交流等活动。

宗教旅游产品整合:设计江天禅寺、定慧寺、甘露寺、高寺、大明寺的宗教文化游,使两地宗教文化交相辉映。

农业旅游产品整合:以镇江世业洲、征润州为主,吸引游客参与生产活动,品尝土产。

其他还可结合实际进行生态旅游产品整合、美食旅游产品整合和节庆活动产品整合等。

2.旅游产品空间结构优化

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可以理解为点状(景区、景点)、线状(主题线路)、网络状(由中心城市及其周围的景区、景点组成)。空间结构优化就是点状、线状、网络状旅游产品的合理搭配,即能以网展线、以线串点。从运河长江交汇处的实际情况来看,点状、线状、网络状旅游产品空间结构还不十分完善。点状旅游产品分布较广,线状旅游产品主要是围绕运河为中心向外延伸,至于网络产品空间上尚未形成。为此,应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发重点旅游线路作为带动双水交汇处旅游的拳头产品。以水为灵魂,实现点状产品向线状产品的转化,以热点带动温点和冷点,不断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除著名的旅游景区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等是组线的可选主题。积极培育瓜洲等重要节点,在线状产品优化的基础上逐渐向网络型产品过渡。

3.重点开发江河共有景点

重点开发一批江河共有的景点,发挥运河和长江的整合效应,使游客既游长江又观运河。对在历史长河中湮没的却有标志性意义的景点要予以重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嬴政为了加强古吴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用三千囚徒开凿徒阳运河。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在徒阳运河的基础上,大规模浚深和拓宽为江南运河。我们在江南运河的入江口上筑秦始皇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入江口看着滚滚长江水及秦始皇像,思及秦始皇在北方筑长城、在南方凿徒阳河的伟大工程,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万里长江一古渡”的瓜洲资源丰富,美名远播。杜十娘的沉箱亭、康乾南巡行宫锦春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鉴真东渡、马可波罗、郑成功无一不与此有关。以唐代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春江花月夜”为品牌、江河交汇的自然景色和润扬大桥为背景、瓜洲古渡为核心,开发一些参与性旅游项目。在瓜洲古渡公园内开辟一个观景楼,向南遥望金山、焦山,向西远眺润扬大桥;在金山北望瓜洲,凸现“京口瓜洲一水间”的旅游主题和意境。

4.旅游购物街整合

旅游购物街是现代旅游城市丰富旅游活动的形式,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创造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扩大旅游购物消费。镇扬两市可借鉴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上海城隍庙的成功经验,把旅游购物与城市原有的商业核心区紧密相连。扬州市旅游局推动建立专门的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将展与销融为一体,能够让游客在短时间内购到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旅游商品。镇江西津古渡的文化街非常有名,可以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美食一条街,扩大餐饮业和旅游业开发范围。

5.有关配套设施的整合

(1)交通设施。现在一部分旅游者尚无力购买私人汽车,而且很少参与旅行社组织的活动,出游主要依靠公共交通。镇扬两地已开通旅游城际公交,还可以开通一些两地之间的租车业务,如在镇江租车,旅游后在扬州还车。

(2)信息系统。两市要加强旅游信息的交流,建立一个区域内通畅的旅游信息平台。跨区域的旅游产品信息应该放在同一信息平台上,使旅游者能方便地获取区域内的旅游产品信息,激发旅游者到这个区域的旅游动机。信息平台应采取多语言版本,以便国外旅游主要客源地的游客能便捷地提取旅游信息。

(3)指示牌。完善城市导引系统,扩充指示牌的内容,中英文配套。在主干道上树立规范的中英文路牌,改进各景点的导游图景点引导牌和景区进入指引牌,以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

三、结语

运河长江交汇处是宁镇扬旅游板块及长三角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将缓解扬州旅游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延伸镇江传统旅游线路,促进镇江与扬州区域旅游合作,大大推动两市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希望以江河为媒,以江河交汇处为点,延伸到宁镇扬的其它景点,通过突破行政区域加强与其他周边城市的空间合作,提高两个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与整体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王雯雯 郭寻 吴忠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6.1

[2]杨新军 牛栋 吴必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J].经济地理,2000.20(4)

篇9

1.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大部分农牧场是“一场一县”,而且位于市县的近郊,如齐齐哈尔种畜场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依安农场、富裕牧场在依安县和富裕县的近郊,或巨浪牧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在大庆市境内。2.生态资源上的优势。管理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该局有耕地206万亩,草原80万亩,林地81万亩,水面13万亩;其中有6个农牧场环绕着扎龙自然保护区,共有草原面积68万亩,水面30万亩,属于国内最好的寒温带草原,其中齐齐哈尔种畜场和巨浪牧场有26万亩草原在扎龙湿地缓冲区,拥有林地面积5万亩。3.大农业资源上的优势。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是北大荒集团的代表,是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如克山农场旱作农业、查哈阳农场水田种植、克山农场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都是垦区现代化农业的标兵。4.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优势。几年来的小城镇建设,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该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撤队并区,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到80%。同时也加快了生态城镇的建设,重点加强了绿化、道路、森林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建设,加强了小城镇的物业和环境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小城镇整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5.文化方面的优势。该局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早,并且农场组建的方式不同,有兵团时期组建的,有地方政府组建的,也有省政府直接组建的。由于建场的时间早,组建方式不同,全局各场的文化源头不同,其特点也不一致,有兵团文化、有移民文化,也有知青文化。如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悠久的历史;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6.旅游产业已经有所发展。经过几年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该局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被评为“3A”旅游景区;绿色草原牧场的沙坨子旅游已开始开发建设,齐齐哈尔种畜场花卉基地及采摘业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北大荒鹤城鲜花港被省政府评为2A级旅游景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垦企业长期以来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垦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把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各级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2.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目前该局各农牧场旅游产业没有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有些是盲目发展,尤其是在投资上没有制定科学有序的投资计划。3.旅游产业基础投资不足。从该局所属各场旅游产业投资看,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盲目,很多投资不是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旅游重点设施、关键项目没有投资,形成不了投资规模收益,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该局所属农场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达标。4.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该局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农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上脱节,造成旅游景点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土地和环境管理已出现了问题。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围绕“两市八县”来发展旅游产业。各场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从本市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面对本地市县发展旅游产业。“两市八县”人口多,消费群体大,但就近旅游消费点不多,该局各场发展近郊游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2.要围绕农场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各场的旅游资源不同,资源优势也不同,因此各单位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如富裕牧场要以“柯尔克孜民族村”为核心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齐齐哈尔种畜场要以花卉、采摘业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克山农场要以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查哈阳农场要以生态农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发展旅游产业;绿色草原牧场要以开发沙坨子和草原观光游为核心,发展草原观光、采摘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3.选择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各场发展旅游产业都要有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首先选择符合旅游景点条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重点旅游景点快速建设,尽快实现投资效益。二要围绕国家重点旅游景点打造自己的旅游产业和设计旅游线路。如齐齐哈尔种畜场、巨浪牧场、繁荣种畜场、查哈阳农场等场靠近扎龙自然保护区、明月岛、尼尔基水库等国家重点旅游景点,可以围绕这些景点来设计该局各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4.实施投资多元化原则。属于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部分,如道路、电、水、气、供暖、排污、绿化、亮化、美化等应由农场投资或申请国家投资;旅游产业经营部分投资应采取市场化或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投资,但企业要制定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篇10

关键词:南宁市、旅游、战略思考

目前各国各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加以发展。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1]。面对着这样的大趋势和目标,南宁市要深化旅游业的改革,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南宁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1南宁市旅游业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南宁市确立发展旅游业的产业目标。1996年成立了旅游局后,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依照国家旅游总局的普查规范查清了南宁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旅游业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开始了旅游行业管理规范的工作,出台了若干管理规章和办法,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旅游路线猛增,接待旅游人数连年增长,南宁的旅游业形成了良好势头。2000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南宁市的市区、郊区和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几个圈层的休闲游憩带。市区以青秀山风景区、各大公园、动物园、步行街、博物馆为主要景点;郊区有伊岭岩、灵水、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凤凰湖、药用植物园、昆仑关、扬美古镇等众多的优质景区和景点;周边地区分布着德天瀑布、大明山、金伦洞、龙虎山等著名景点。青秀山风景旅游区在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伊岭岩风景区、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3A级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宣传和经营,以这些景点为核心已经形成了多条旅游路线。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树立“大南宁旅游圈”的观念,借助周边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及民歌艺术节,开辟并推出了绿城风情游、八桂大地游、边关揽胜游、中越跨国游、邕江水上游和民歌节庆游等一批旅游线路。

1999年,南宁市获得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光荣称号,2001年获得联合国的“中国人居环境奖”。2001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16.04%,占第三产业28.79%,旅游业已经成为南宁市新兴支柱产业,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在全区仅次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桂林。

2南宁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九五时期”的培育,南宁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产品缺乏精品

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拳头产品少,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也就是处于经济亏损的境地。即使在这几个游客较多的景点也存在着旅游内容单调和旅游项目设置不当的问题。

2.2开发缺乏特色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有专家认为国内景区建设有城市化、庸俗化的倾向,从而使各地的特点淡化,甚至消失[2]。南宁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的问题。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其实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主要是生物景观资源、洞穴资源、气候资源和人文资源,如壮民族风情、大明山、扬美古镇、药用植物园等。但对这些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2.3产业政策支持不足

南宁市旅游业的起步晚,产业政策不够配套和完善,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等等的管理比较滞后。此外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与交通、宾馆、饮食、商业、保险等部门关系非常密切,因而需要有大政策的观念,即制定政策时要只好考虑与其它产业的协调,目前这方面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很缓慢。产业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不协调造成了旅游业的发展呆滞,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形成。

2.4运营机制缺乏活力

从国内外的旅游业发展历史来看,随着旅游业从兴起到成熟,其运营机制也逐渐从政府为主转向市场为主,即投资渠道以市场为主,经营主体以企业为主。南宁市的旅游业投资渠道单一,旅游景点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景点的经营权也大多在政府。尤其是区、市两级对旅游景区的双重管理,阻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的产业化进程。直接影响到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旅游人才的匮乏极大地阻碍了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旅游线路、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3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南宁市经济的新兴产业,对优化南宁市经济结构、改善广西旅游业格局、提升南宁市城市形象、促进南宁市的对外开放、促进南宁市的城市建设和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入WTO后,旅游业将发展得更快。南宁市要尽早制定对策,保证南宁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近几年来看,南宁市旅游业应着重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3.1突出首府旅游城市的地位

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市比周边城市具有更多的旅游优势,这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诸多方面,因此南宁市应该朝综合型旅游城市发展。首府具有强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功能,这是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南宁市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除了进一步发展狭义的旅游业外,要重视开展会议、展览、商务、学习、购物、探亲访友等旅游活动,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建设当中要注入旅游意识,营造出良好的旅游空间环境,如正在建设的邕江北岸堤园路要建成为游憩大道。

3.2建设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

选择若干个有一定知名度、旅游基础比较好的景点作为精品景点来加以重点建设。在市区、郊区和周边地区选取若干个景点或景区作为精品景点景区来重点建设。在市区可选择动物园、白龙公园、南湖公园、步行街,在郊区可选择伊岭岩、良凤江、凤凰湖,在周边地区可选择得天瀑布、大明山、金伦洞。它们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小,游客可以随时去。以它们为节点形成精品路线。通过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的建设来形成特色明显的旅游景点,带动整体旅游景点和路线的发展,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整合大区域资源、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南宁市本身虽然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但客观地说它们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等先天不足的问题,而在以南宁市为集散中心的大南宁旅游圈内,具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景点和资源,如北海银滩、花山壁画、友谊关等。应该选择德天瀑布作为南宁的旅游形象产品,整合南宁旅游圈的资源,形成南宁旅游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资本扩张式”的发展。

3.4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

我国加入WTO后,旅游业面临的第一个冲击波是政府包办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局面将被打破,大部分景点的经营权可以进入市场转让和拍卖[3],景点经营市场化和企业化。投资渠道也更多地来自民间和企业。因此南宁市应及早制定适应WTO规则的产业发展政策,目前应主要制定企业经营规范、吸引投资、旅游纠纷、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和实施办法,引导旅游业健康地发展,早日与国际接轨。在投资方面应制定优惠政策,如达到一定规

模投资的旅游企业,应实行五年全免企业所得税,或按15%征收,然后返还企业再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对投资重点旅游项目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扩大融资渠道。可以青秀山风景区为试点,进行投资、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改革。

3.5进一步发掘地域文化并形成旅游特色

南宁市自身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如壮乡之都、绿色之城等,也拥有许多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但过去由于政府资金不足、旅游经营和消费理念落后等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它们的开发和发展。显然拍卖经营权和鼓励企业投资是必由之路。可以先将几个景点(如药用植物园、扬美古镇等)拿出来做试点,取得好的效果后再加以推广。同时将精品与特色产品相结合,以形成南宁市旅游产品的主体,相得益彰。

3.6加强旅游营销

旅游营销一直是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这几年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旅游大篷车”活动,南宁市的旅游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专业性质的营销活动仍然十分缺乏。为改变这种被动和消极的局面,应该强化营销活动的意识和行为。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要对旅游资源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对建设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要达成共识。要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旅游促销,南宁市可以在广西旅游大篷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寻找有创意的促销方案。要充分利用传播媒体和因特网定期和分批地宣传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及其优势。要尽早建立南宁市旅游信息系统,它不但为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要为旅游者提供游、行、住、购等多方面的信息,利于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

3.7培训旅游知识、法规和方法

旅游业是知识型产业。南宁市旅游业起步晚,历史短,旅游业中的管理、营销、导游等人才十分紧缺,许多旅游社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致使旅行社大多是处于小而全的原始状态,没有专业性的和规模大的旅游企业。当前急需对他们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旅游的知识和方法,熟悉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掌握操作的规范。此外要鼓励旅游企业引进人才,以素质好、能力强的专业人士来促动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魏小安,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旅游学刊,2001.6,8-12。

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学刊,2001.6,5-7。

StrategicConsiderationonNanningTourism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