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范文

时间:2023-12-01 17: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篇1

通讯作者:李虎

【摘要】 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方法 取患儿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细菌培养、超高倍镜检查。结果 750例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出常见病原菌454株,其中支原体/衣原体326株,肺炎链球菌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乙型溶血链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真菌孢子2株。结论 安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以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其次是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严重时会引发肺炎、脑膜炎,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1,2],为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笔者对2009年1~12月的7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奥林巴斯BX 50X显微镜检查形态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到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求治的患儿共750例,年龄1月~10岁,所有患儿均由临床医师咽拭子取样。

1.2 培养基 CO2培养箱,5%羊血TSA血平板、含0.5%庆大霉素的5%羊血TSA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含0.3%杆菌肽的5%羊血巧克力+vitox(OXOID公司产品)。

1.3 方法 取咽拭子,由临床医师取样,立即送检验科检查。将一支咽拭子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庆大霉素血平板、杆菌肽巧克力平板四种培养基上。庆大霉素血平板、杆菌肽巧克力平板置于35 ℃ 5% CO2培养箱培养,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置普通培养箱培养24 h后,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鉴定病原菌[3]。另一只进行奥林巴斯BX 50X显微镜检查形态学,用奥林巴斯超高倍显微镜进行系统分析。主要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包涵体、真菌孢子。

1.4 细菌鉴定 用英国先德ARIS 2X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

2 结果

2.1 致病菌的分布 750例咽拭子标本经超高倍镜检查形态学,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检出率60.3%。检出常见病原菌,以支原体/衣原体为主要病原菌,占72.1%,其次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链球菌。革兰阳性细菌占25.9%,革兰阴性菌占2.0%。具体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儿童中儿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 以4~6岁年龄组段阳性率较高。具体见表2。

表1 750例鼻咽拭子标本中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和分离率

表2 各年龄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

2.3 支原体/衣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与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16例,支原体/衣原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0例、支原体/衣原体与乙型溶血链球菌混合感染2例。

3 讨论

3.1 支原体/衣原体检出情况 支原体/衣原体是引起儿童上感的重要病原之一,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慢性咳嗽、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系儿童第一位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肾炎等。支原体/衣原体是一种迄今所知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近年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其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屡见报道。研究证实,健康儿童鼻咽部支原体/衣原体的携带率很低(仅1.47%~2.3%),咽拭子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阳性时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4]。本研究调查显示,750例上感患儿中支原体/衣原体阳性者326例(占43.5%),其中

3.2 不同年龄段的比较 各年龄段组中,<1岁年龄段组和4~6年龄段组检出率高(24.5%、29.4%),与苏州尤海章等[5]的报道不相一致。而湛江蔡坚等[6]报道,高达77.3%。可能是<1岁年龄段组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和4~6年龄段组的孩子大多过着集体群居生活,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因此也提醒托幼机构和小学,在秋冬季注意教室和寝室适当通风,一旦有流行感染的趋势,要提醒患儿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感染进一步扩大和病程迁延。

3.3 不同季节间的比较 本调查结果显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秋冬季检出率较高,与湛江蔡坚等[6]的报道相似。支原体/衣原体好发于秋冬季可能是由于气候寒冷、干燥,加上室内未注意通风,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增加了呼吸道传播的机会。

3.4 支原体/衣原体与细菌混合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与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16例,支原体/衣原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0例、支原体/衣原体与乙型溶血链球菌混合感染2例。支原体/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度高,特别是对大环内酯类敏感度高。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检出细菌中有2株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和1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 考 文 献

[1] 邓继岿,郑跃杰,袁雄伟,等.深圳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49-251.

[2] Michelow IC,Olsen K,Lozano J,et al.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Pediatrics,2004,113(4):701-707.

[3]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7.

[4] 陆定,刘诗强,庄丽宝,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3):205-207.

[5] 尤海章,季伟,陈正荣,等.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分布.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3):410-411.

篇2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0-0125-02

Pathogens and resistanc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ZHANG Shengting YAN Hongying CHEN Ho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Chenzhou Ci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Human Province, 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s and drug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A total of 274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taken with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sults A total of 239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G+ and G- bacteria showed a higher resistance. Conclusio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s resistance is more common, rational use of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 is necessary.

[Key word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s; Resistance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均使用抗生素加以治疗。 但是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一些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并不明显,使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时的菌谱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本研究对临床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构成以及及耐药性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临床诊治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以及对病原菌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呼吸科2010 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274例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以及其他疾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4例,女90例,平均年龄(50.9 ± 8.3)岁。

1.2 标本来源

标本主要来自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晨痰、下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吸取呼吸道深部标本。

1.3方法

病原菌鉴定采用梅里埃公司API试条,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2B),按照NCCLS标准操作。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

见表1。

2.2 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性、耐药性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耐药率结果详见表2、3。

表2 革兰阴性菌耐药率(%)

表3 革兰阳性菌耐药率(%)

3 讨论

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作为呼吸系统非常重要的疾病,严重困扰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工作,同时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癌等死亡的主要因素,是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的主要并发症,死亡率非常高。自从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以来,对于治疗系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器官移植技术的开展、激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等,使得重症感染的比例大大增加。同时呼吸道感染细菌的菌谱以及细菌的耐药性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2]。

据文献报道[3],现在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G-杆菌,G+球菌,真菌等,分别占 55%~ 75% 、10%~ 25%、5%~35% 。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加,像氨苄西林对相关细菌的耐药性达到了75%以上,在临床上已经基本失去其价值;部分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现在仅仅对亚胺培南还有一定的敏感性;大肠杆菌对第一点头孢菌素类药物没有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4,5]。在第一、二、三代的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问世,病原菌在耐药性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给临床上选择抗生素带来极大困难。基于此,对于研究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所观察的患者中,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其中G-菌、G+菌、乙酸钙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占据了前4位,成为临床上的主要病原菌,这也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显示了很强的耐药性。金葡菌、链球菌、表葡菌等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都存在很强的耐药性。在获得病原及药敏结果后,可以根据病原菌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较为普遍,应合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政,刘丁,陈萍,等. 2008 年重庆大坪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 重庆医学,2009,38 (19):2400-2403.

[2] 徐慧.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敏感性分析[J]. 影像与检验,2008,40(5):60-61.

[3] 王娟,高永刚.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79.

[4] 刘芳,周玉宝,王健琪.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69-171.

篇3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04―0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特别是在季节变换,天气变化剧烈时发病较多。目前,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临床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过量、滥用等问题随之而来,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因此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尽量避免出现药物耐药。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的耐药问题。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因咳嗽、咳痰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12例,其中男90例,女22例,年龄50-79岁。

1.2 标本选择 入选患者在入院前1周内均未予口服和/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前行痰培养,患者于入院后清水漱口、用力深咳,弃去第一口痰,把第二口痰装入无菌瓶中及时送检,首先于显微镜下初筛,以痰涂片光镜检查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白细胞大于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之比小于1:2.5者为合格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连续2次培养为同一细菌,即为可靠致病菌,所取标本需要在1小时内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3 培养及鉴定方法 细菌培养用血平板+麦康凯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NCCLC)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检测材料为细菌生化药敏检测卡,购自惠州市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率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2例,共送痰标本225例,培养出病源菌株212例,结果G-菌属159株(75.0%),痰标本培养出各菌属构成比(表1)。

2.2

2.3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较高,特别是我国吸烟人数众多,长期吸烟致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更易使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下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繁,患病人群广泛,病人在入院治疗前,多数有使用抗菌药物,因此临床上病原学的诊断就变得尤为重要。

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由细菌感染导致,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造成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不断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达到了75.0%,于2009年国内的71%[1]相近。马淑红等[2]研究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革兰阴性菌的培养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居多。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20%左右及35%左右,本研究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为11.54%及26.47%,均低于2009年国内平均水平( 分别为41.4%和56.5%)[3]。ESBLs是一种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氧亚氨基-内酰胺的一类β-内酰胺酶,本次实验仍遵照2009年之前CLSI的标准,即对产ESBLs菌株判定为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菌素类耐药[4]。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天然的获得性耐药性,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极易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之所以耐药性强,主要表现在菌株可产生大量头孢菌素酶(Ampc)、使外膜孔蛋白(oprD)缺失、靶位突变、生物膜形成的内源性耐药机制[5],和主要表现为铜绿假单胞菌在生物膜的诱导下,发生细胞内酶的变化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后,导致β-酰胺类抗生素被灭活的外源性耐药机制[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比较敏感,临床用药可作为首选。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最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本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有研究显示,其多重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水解酶携带耐药基因和形成生物膜[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细菌均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但这与鲍曼不动杆菌在2009年国内统计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大于50%水平[1]不一致,并且有研究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氢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8],但本研究中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未发现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高敏感性,这与牛安琳[9]的研究结果相同。碳青霉烯类药物其特有的立体化学羟基侧链对β-内酰胺酶具有极强稳定性,其药理作用是经过独特的外膜孔道迅速进入细胞内部杀灭细菌[10],特点是广谱、高效,是目前使用的最有效的一组抗革兰阴性菌药物。在不同的报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痰培养排位靠前的病原菌及耐药率的差异较大,提示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变迁在不同地区、医院间存在着差异。

综上所述,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特别是对部分细菌的耐药率已明显升高,因此,临床必须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合理性选择抗菌药物,以延缓病原菌耐药率的不断升高。

参考文献:

[1] 汪复,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2] 马淑红,荣兰香,艾清,曹忠帅. 老年人下呼吸道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289-1290.

[3] 汪复,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4] 俞云松.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641-644.

[5] 方向群,刘又宁.藻酸盐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细胞因子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26-9.

[6] 姚冬梅,陈若虹.郑荣,等.老年慢性病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2):224-6.

[7] 王辉,郭萍,孙宏,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泛耐药的分子机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12(12):1006.

[8] 王辉,陈民钧,倪语星,等. 2003-2004 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2):1295-1303.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痰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痰标本1 537份,对其进行培养,672阳性结果;共检出782株病原菌,其中546株革兰阴性杆菌,157株革兰阳性球菌;79株真菌;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有效;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二、三代头孢菌素能有效治疗肺炎链球菌。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主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且菌的药敏性发生较大变化,故临床合理应用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性。

关键词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

Study on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hou Yunch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ile County,Honghe State,Yunnan 652399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ethods:The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3.We collected the sputum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results.Results:1537 sputum specimens collected were cultured.672 of the results were positive;782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detected.Among them,546 strains were gram negative bacteria;157 strains were gram positive cocci;79 strains were fungi.Cefepime,cefoperazone/shubatan and amikacin were effective against gram negative bacilli;vancomycin was effectiv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levofloxacin, imipenem and the second,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effective agains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Conclusion:In the inpatients in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main pathogens are gram negative bacteria,and drug susceptibility of pathogens has great changes,therefore,in clinical practice,we should b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

Key words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athogenic bacteria;Drug sensitivity test

呼吸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该病涉及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随着药物的滥用、人口老龄化及不规范操作等影响因素发生了较大改变,进一步加大临床治疗难度[1-3]。通过痰的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可确定病原菌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该类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些许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痰菌或支气管分泌物培养,在这些检查结果中,共发现1 537例阳性。这些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是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患者。

方法:①检测方法:嘱所有患者,在早晨起床后,使用清水漱口2次,然后用力咳痰,将第2口痰装在无菌容器内,2小时内送检,并连续检查3天。避免其他人体分泌物混入影响检查结果。对于支气管分泌物应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尽量在10分钟内送检。②细菌培养与分离鉴定:采用郑州安图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鉴定可信度>99%。判定致病菌的标准为连续培养>2次有同一菌株生长者。③药敏试验:采用由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进行药敏实验。④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和肺炎链球菌ATCC49619为质控菌株。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结果

痰培养阳性率和分离菌构成比:672例培养出782株病原菌,其中双重感染110例,其中546例革兰阴性杆菌,157株革兰阳性球菌,79株真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见表1。

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率: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疗效,其敏感率83.00~100.00%,但是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差。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菌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差。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不及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外各种抗生素敏感性较好,除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亚胺培南,表皮葡萄球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等敏感率高,见表2和表3。

讨论

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各种病原菌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人们在治疗各种病原菌感染中所付出的精力和资源也越来越多。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情况逐渐加剧,使得日常常见的一些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菌越来越多[4]。近年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逐年上升,且治疗困难越来越大。在该类患者中老年人居多,且大部分老年人有肺部基础疾病,该人群的病原菌谱与其他人群明显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其病情。在COPD各个时期,下呼吸道都有较多细菌聚集,且此类患者免疫力低下,呼吸系统没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感染,预后差[5-6]。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且反复住院,因此医源性感染常见,多感染革兰阴性杆菌。

本资料显示,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相符的是:本院患者主要病原菌中69.82%多数为条件致病菌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居首位占14.20%是广泛存于自然界的土壤、水和植物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天然对多种抗菌药物不敏感,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耐药途径是微孔蛋白突变,一般在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不张和气胸等病变基础上易感染该菌,可形成块状细菌菌膜黏附在气道上可对巨噬细胞、抗体、白细胞及抗菌药物对此菌的杀灭起到阻止和抑制作用[7]。本资料显示,80.2~92.2%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的敏感性较好;22.5~40.5%对三代头孢敏感率较低;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要积极采取预防感染产生和传播的措施,如刷手和消毒、环境和医用辅料器具的消毒灭菌、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慎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等[8]。本资料显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疾病合并感染多见。因为这些患者住院时间长,次数多,并且抵抗力较差,存在医院感染可能性大。

调查可以看出,革兰阳性球菌中,59.9%是葡萄球菌属,32.5%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7.4%是表皮葡萄球菌,21.0%是肺炎链球菌,19.1%是肠球菌。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和MASA通过接触途径可易感传播的因素,使得分离的菌群中58.8%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7.4%是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目前治疗MRSA和MRSE的首选药物仍是万古霉素。随着耐药性和抗药性的不断增加,人们最关注的是用于治疗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如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药敏情况进展。经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敏感菌株被杀死,耐药菌株生存下来并且大量的生长繁殖,所以耐药菌株感染和传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广泛滥用抗菌药。本组资料显示,肺炎链球菌中54.5%耐青霉素,93.9%耐红霉素;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大部分青霉素和红霉素产生耐药性,而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左氧氟沙星以及亚胺培南敏感性好。

综合上述,开展药敏试验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大部分是经常用药且效果不佳或者是久治不愈的农村患者,病情严重后才送到我院;第二为临床上不断生产的新型抗菌药物在患者身上不做药敏实验就广泛的滥用,而导致广泛的细菌耐药性以及抗药性。所以我院研究病原微生物和抗菌谱的检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上积极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并且实施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无菌手术套、刷手、消毒等无菌原则,从而预防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与传播,这些措施在临床中预防和减慢细菌耐药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建西.132例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137.

[2]谭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3023-3025.

[3]李邕善,卢芝强.125例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1):1659-1660.

[4]朱建军,赖福才,段娥英,等.防污染毛刷采样定量培养法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1):8-10.

[5]许琦,张姝,何军.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J].贵州医药, 2014,(1):70-71.

[6]徐永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4366-4367.

篇5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药敏实验 耐药 抗菌药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65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6月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和肺炎病人留取的痰液、支气管刷物、穿刺物等标本687份,分离出病原菌237株。

方法:取合格标本作细菌培养,阳性菌用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测定,收集结果统计、分析、讨论。

结 果

细菌阳性菌率:687份标本分离病原菌株237株(21株复数菌感染),细菌阳性率3450%。病原菌分布: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中G+杆菌64株(27%),G-杆菌173株(73%)。从分离病原菌株来看G-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菌株,其中前五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938%),肺炎克雷伯杆菌(874%),不动杆菌(809%),大肠埃稀菌(601%),阴沟肠杆菌(512%)。药敏结果:分离的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对临床常用11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见表1。

讨 论

我院现接诊病人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细菌培养标本主要为痰液、支气管刷物、穿刺物,在检出的细菌中G-杆菌占优势(73%),与文献报道的867%[1]有差异,肺部感染中儿童、青壮年患者肺炎链球菌居首位(30%~40%)。老年患者G-杆菌较多(434%)[2],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最多(15%~30%)不等。医院感染位居前两位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和泌尿系[3],而近年来葡萄球菌感染趋势逐年上升,特别是MRCNS及MRSA尤明显,MRSA因其耐药率高和耐药谱广,其引起的感染治疗已成为当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4],其原因可能与第3、4代头孢菌素和氟喹喏酮类抗菌药的广泛使用,抑制了G-杆菌,而使G+球菌过度增长有关。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已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引起医疗同行足够重视。本次调查表明呼吸道疾病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敏感。大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较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且目前对葡萄球菌敏感最高的抗菌药物是万古霉素,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对氨卞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5]。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别是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首位病因,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引起的菌血症死亡率为70%。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的下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同时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谱广,对G-菌和敏感的G+球菌包括肠球菌及厌氧菌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疗效。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与调空,强化医务人员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的意识,定期检测致病菌,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同时采用消毒隔离手段阻断耐药性产生与传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百灵,张乐蒙,王丽静,等.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现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95-2198.

2 吴陈英.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3344.

3 马文晖,王力红,张京利,等.连续3年医院感染患率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3-25.

篇6

摘要:目的 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学构成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6例接受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用无菌吸痰管或纤支镜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按常规方法送检培养。结果 检出致病菌84 株,其中G-菌62株(占73.81%),G+菌16株(占19.05%),真菌6株(占7.14%)。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占26.19%),不动杆菌属16株(占19.05%),肠杆菌属12株(占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1191%)。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上述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ICU; 药敏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thogen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 and the pathogens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The pathogens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46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being complicated in ICU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84 strains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by bacterial culture. The ratio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 62 strains (73.81%),and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 was 16 strains (19.05%),the fungi was 6 strains (7.14%).Among pathogens the most common were P.aeruginosa (22 strains),Acinebacter(16strains),Enterobacteriaceae(12stains),S.aureus(10strains).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was the most sensitive drug for P.aeruginosa,Acinebacter,Enterobacteriaceae. And Vancomycin Hydrochloride was the most for S.aureus.Their drugresistancemultiple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is serious. Conclusions Gramnegative bacterial was the majority of the pathogens from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The pathogens showed multiple drugresistance in drug sensitive tes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urgent need for surveilla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during the clinical therapy.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机械通气也大大增加了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1]。机械通气是ICU常用的治疗措施,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增加了危重患者的病死率[2],因而应引起广泛的重视。笔者对我院ICU近一年来接受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种类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患者46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3~82岁。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72 h。

1.2 标本采集

采用无菌吸痰管或支纤镜从气管插管进入,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置入灭菌容器内,即刻送细菌室行细菌培养。

1.3 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

采用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采用K-B法。质控标准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心规定的标准操作。

2 结 果

2.1 病原体分析

46例患者共做痰培养92次,其中痰培养阴性16例,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的有8例;分离菌株共84株,其中G-菌62株(73.81%),G+菌16株(19.05%),真菌6株(7.14%)。各种病原菌种类见表1。表1 致病菌种类及构成情况(略)

2.2 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为:亚胺培南18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5%,头孢他定273%,头孢哌酮/舒巴坦27.3%,氨曲南45.5%,阿米卡星36.4%,环丙沙星54.5%;不动杆菌属为: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5%,头孢他定250%,头孢哌酮/舒巴坦12.5%,氨曲南750%,阿米卡星50.0%,环丙沙星3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亚胺培南100%,头孢他定33.3%,头孢哌酮/舒巴坦333%,阿米卡星1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万古霉素100%,利福霉素2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均敏感。见表2,3。表2 部分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略)表3 G+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略)

3 讨 论

从临床分离的84株病原体组成情况看,G-菌感染占重要地位。本组G-菌占73.81%,其中主要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26.19%)、不动杆菌属(1905%)、肠杆菌属(14.29%)。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体外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100%, 耐药率最低的阿米卡星也已出现了16.7%的耐药株;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最敏感,但已有一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对利福平也有一定的敏感率;大肠埃希菌仅有一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仍较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目前多主张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有效抗生素联合疗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下呼吸道院内感染,而且难以控制,其原因可能有:①患者由于创伤、中毒、严重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②感染发生在院内,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得病原菌耐药率高,而且常常是混合感染,耐药细菌所致的感染与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增加有很大关系[3];③使用H2受体拮抗剂及抗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引起胃内pH值增高,导致G-杆菌特别是肠杆菌属的过度繁殖,易逆行易位至下呼吸道;④与机械通气有关,机械通气影响了上呼吸道屏障功能,刺激上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有利于细菌生长[1]。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因地区、医院规模、病区等不同而有很大区别。由于在ICU内普遍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耐药。这些条件致病菌侵犯已处于免疫状态低下的患者,导致感染难以控制。所以,应经常监测ICU内致病菌流行情况,提高最初抗生素应用的正确率,依据患者的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率,降低病死率[4]。

导致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抗生素的滥用[5],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及时掌握本单位和本地区常见病原菌的流行分布特征和药物敏感模式,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缓因细菌耐药而引起抗生素的筛选压力。

参考文献:

[1]郑宇,陈学高,潘景业,等. ICU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2(14):40.

[2]FAGON J Y,CHASTRE J,DOMART Y.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 Rev Respir Dis,1989,139:877.

[3]张中伟,周琰,康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其防治[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243.

篇7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6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41-01

反复呼吸道感染仍然是我国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儿科主要疾病之一。大部分较轻的病例都在门诊治疗,而较少一部分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需要住院治疗,现就我院2005-2008年住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住院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病历资料

1.1一般资料:42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1987年4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男24例,女18例,其中1-3岁29例,3-8岁13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下呼吸道感染25发热29例(39.5℃4例)。

1.2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利巴韦林针10mg/kg.d,胸腺肽1-2mg/kg.d并补充维生素,咳嗽痰多者加用氨溴索、雾化等。伴发热者给予解热药物降温等常规治疗。治疗3天,有28例好转者巩固治疗。14例好转不明显加用青霉素、头孢唑林、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均给予口服鱼油10-15ml/天,(每升含维生素A.30ug,维生素D.13.5ug治愈最短时间4天,治愈最长时间12天,出院后给予口服左旋咪唑25mg/d,服3天,停4天,连用3月。嘱其多吃乳类、蛋类或动物内脏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或口服鱼油10~15ml/天,二个月。

1.3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于出院后3月、6月、月12回访,记录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及每次发作情况。显效:6个月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发生呼吸道感染1次;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或呼吸道感染次数未减少但每次感染的病情减轻;无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及每次病情无变化。结果:42例病人,显效23例,占54.76%;有效17例,占40.5%;无效2例,占4.76%。总有效率占95%。

2.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不仅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与小儿时期,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时期呼吸道管腔狭窄,呼吸道粘膜比较柔嫩。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婴幼儿辅T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特别是合并严重感染时。分泌型IgA、IgG含量低容易感染各种病原菌。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病毒感染,如: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通过自身产生抗体而消灭病原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当人体感染病毒后,特别是严重感染时,T淋巴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2]。容易合并细菌、支原体等病原菌感染。胸腺肽有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作用[2]。适合住院病人尤其是病情较重者。左旋咪唑能作用于T淋巴细胞,刺激前T淋巴的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能将降低了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左旋咪唑可以口服,使用方便适合病人出院后服用,能起到防病目的。维生素A是人体的一种辅酶,对上皮细胞膜起稳定作用,对维持上皮细胞形态稳定及功能健全有一定作用,据报道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处在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状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这是由于维生素A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缺乏。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几乎都会有服用抗生素的病史,易造成菌群紊乱合并肠炎、腹泻、影响vitA的吸收。另外感染病毒感染后维生素A的消耗增加。维生素A缺乏时呼吸道粘膜干燥,纤毛减少,严重者萎缩,抗病能力下降,上皮细胞被破坏后修复缓慢,容易再次感染,但维生素A属脂溶性维生素,大量服用易中毒,应当注意。对于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儿,应积极查找病因,如免疫缺陷,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心病、过度肥胖等。并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衣着,环境的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新鲜。饮食上多食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病死率高。其特征为肺部弥漫性病变和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一般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感染发生在宫内及产时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发生在产后的感染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新生儿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可由于羊水、胎粪、乳汁吸入或由于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引起。

一、临床资料

2003~2009年收治的126例新生儿肺炎,其中重症肺炎56例,合并有心衰者32例,有惊厥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史、体征及X线证实。

二、病因

2.1有羊水、胎粪、乳汁吸入病史。

2.2感染必肺炎可发生于产前、产时或产后。产前感染者常见于母亲临产前的严重感染。

2.3常见病原菌早期发病者以大肠杆菌、B组链球菌,迟发病者以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或病毒以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风疹病毒或衣原体多见。

三、临床表现

3.1宫内感染性肺炎生后3d内起病,常有窒息史,复苏后出现呼吸增快或不规则,常伴有,有呼吸暂停,面色苍白或发绀,可无咳嗽。重症可出现抽搐、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系统症状,肺部可无体征,也可闻及啰音。

3.2生后感染性肺炎多在出生3d后发病,常有呼吸道感染接触史,有上感的症状,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可见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关状呼吸,唇周青紫,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

四、实验室检查

4.1吸入性肺炎常见肺气肿、肺不张及斑片状阴影,以两肺内侧带和肺底部明显。

4.2感染性肺炎两肺内可见不规则条索状及斑征状模糊阴影,部分可有肺气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出现肺大疱、脓胸。

五、治疗

5.1一般治疗调节环境温度在中性温度,温度维持在50%~60%,喂乳以少量多次为宜,不宜一次喂得太多,以防发生呕吐和误吸,对不能吸乳者可用鼻饲。

5.2雾化吸入蒸气或超声雾化吸入,可在溶液中加入抗生素和α-糜蛋白酶,以利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5.3供氧有气急或青紫患儿应早期给氧,氧尝试为40%,氧气需要湿化加温(31~33℃),氧流量1~2L/min,缺氧明显者2~4L/min,用鼻导管、头罩给氧或雾化给氧,必要时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或高频喷射鼻导管法给氧与普通鼻导管给氧交替进行。

5.4液体疗法有代谢性酸中毒时,用5%碳酸氢钠纠酸。肺炎时呼吸增快,蒸发液体量多,若液体量多,若液体量摄入不够时,应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

5.5抗生素的应用

5.5.1对这宫内感染一般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100~200mg/(kg·d)。

5.5.2对生后感染宜选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苯唑西林(又名新青霉素Ⅱ)、氯唑西林(又名邻氯青霉素),或双氯青霉素及头孢噻吩(又名先锋霉素Ⅰ)。若可能系B组β组溶血性链球菌者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每日20万~25万U/kg。对病原菌不明者,宜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已知病原菌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衣原体肺炎可选用红霉素。对卡氏肺囊虫肺炎可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又名复方新诺明)。:

5.5.3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病儿可加用免疫疗法血浆5~10ml/(kg·d)或静注入血丙种球蛋白400mg/(kg·d)。

篇9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 耐药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COPD加重期住院期间患者共328例,年龄45~81岁,男205例,女123例。诊断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

标本采集:自然咳痰法,患者留取清晨第一口深部痰,留前用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无痰或少痰的患者用10%氯化钠液加温45℃雾化吸入刺激排痰)[3]。将痰放入无菌器皿内立即送检。

致病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细菌鉴定到种,采用API系统,连续2次培养同一菌株为致病菌,共321株。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试验严格按照NCCLS法规进行,对10种抗生素: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监测。

结 果

革兰阳性菌17.1%,革兰阴性菌占81.3%(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8.0%,绿脓假单胞菌18.4%,卡他布兰汉氏菌15.0%)。主要致病菌分离情况见表1。

对所监测的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杆菌为12%~100%,绿脓假单胞菌29%~100%,卡他布兰汉10%~92%。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讨 论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其急性加重期的治疗除应用支气管扩张药,控制性吸氧,糖皮质激素外,抗生素的选择应用至关重要,严重影响其转归、预后及住院时间,甚至影响生命。根据循证医学理论,对于细菌分离的耐药监测至关重要。要求我们应根据患者所在地的常见病原菌类型及药敏情况,选用抗生素。

细菌的耐药机制包括药物修饰酶的产生而导致的耐药、由细菌外壳通透性改变而造成的耐药、靶分子变化而产生的耐药[4]。而对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政管理、研制新抗菌药物、研制质粒消除剂以及抗菌药物的“轮休”等策略[5]。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我们所发现的我院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人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1.3%),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38.0%)、绿脓假单胞菌(18.4%)、卡他布兰汉氏菌(15.0%)。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2%~100%。其耐药机制现代认为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生物被膜形成、外膜孔蛋白缺失、9yrAtparC基因变异、抗菌药物主动外排等[6]。卡他布兰汉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65%,与有关文献报道的耐药率91.6%[3]不一致,可能与抗菌药物的“轮休”有关。丁胺卡那霉素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卡他布兰汉氏菌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2%、32%、15%。可能与丁胺卡那在本地区不广泛应用而客观造成抗菌药物的“轮休”。

我院(本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对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敏感。经验上选择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为佳。临床应重视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及耐药的监测,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和预防与控制抗生素的耐药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3 穆魁津,何权瀛,主编.肺部感染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37.

4 李继光,主译.抗生素及化学药物治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3-27.

篇10

【关键词】 C 反应蛋白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6.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84-01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 之前以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多见。但近年 MP 感染呈逐渐上升趋势 , 本病缺乏特异性表现、故确诊困难 , 易发展成肺炎 , 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多器官损害。 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 在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迅速升高 , 是感染及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物 , 常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1]。选择本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 80 例 , 经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测 ,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患儿血清进行 CRP 定 量分析 , 以探讨 CRP 在 MP 感染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 6 月至 2010 年 12 月因呼吸道感染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 80 例 , 其中男 47 例 , 女 33 例 , 年龄 4 月至 13 岁 , 平均 4.5 岁 ; 另选健康体检儿童 30 例 , 男 18 例 , 女 12 例 , 年龄 1-12 岁 , 作为对照组 , 两组年龄等一般情况无差异 ,P>0.05 。

1.2 仪器与试剂 CRP 检测采用OLVMPOS.AU6400生化分析仪及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PR配套试剂。 MP 检测及病毒血清学检测分别采用深圳博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 MP 抗体 IgM 诊断试剂盒及呼吸病毒检测试剂盒 ( 包括流感病毒 A 、 B, 副流感病毒 1.2.3 型及合胞病毒 ) 。

1.3 方法抽空腹患儿静脉血 3ml, 进行血清检测。 MP 及血清学检测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细菌培养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取咽深标本 , 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 置 35℃ 培养 48h, 分离菌株 ,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 VITEK-32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作致病菌鉴定。 CRP 阳性>8m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1.0 统计软件及 t 检验分析。

2 结果

结果显示 ,80 例患儿中 MP 阳性 28 例 ,CRP 值 16.21 ± 2.32mg/L,16 例 (57.1%); 细菌感染 26 例 ,CRP 值 33.52 ± 18.33mg 儿 ,24 例 (92.3%); 病毒感染 26 例 ,CRP 值 3.86 ± 4.61mg/L,4 例 (15.4%); 对照组 30 例 ,CRP 值 2.88 土 2.27mg/L,1 例 (3.3%) 。各组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MP 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 能独立生存的原核生物。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 患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 , 不易与普通细菌及病毒感染相区别 , 进展成肺炎时 , 肺部无明显体征 , 但病情重而病程长 , 一般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目前 ,MP 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多数观点倾向于免疫学发病机制 , 认为是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机体多脏器损害[2]。

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 健康人血 CRP 值水平低 , 一般为 0.3―1.Omg/L, 通常

综上所述 , 儿童呼吸道感染时 ,CRP 是一个十分有用的诊断指标 , 特异性较高 , 在发病早期作 CRP 检测 , 并结合其他检查 ( 如血常规等 ) 对临床病原菌鉴别有一定帮助 , 该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有利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立松 .急性时相蛋白 C 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J]. 临床儿科杂志 ,2003,21(4):253-255.

[2] 诸澎伟 , 葛婷婷 , 沈南平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 C 反应蛋白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11(5):3541J